如何正确地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之间的差距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强盛的现实状况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在较快增加前面加上“普遍”一词,意味深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大幅增长的同时不同社会阶層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这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突出问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囲同富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果不能得到发挥,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也不可能完成可以说,当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囲同富裕已成中心议题。究竟如何看待当前的“贫富差距”问题从深层次理论上来讲,涉及到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初級阶段实践之间的矛盾问题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本质”反复讲的“两点”

  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封建主义和资夲主义制度等社会制度的最根本的性质。这个定义就生产关系来说是正确的,但不能完整地解释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那次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消,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句话讲的“本质”包涵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方面的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方面的的特征是“消灭阶级、消除兩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主义特征确实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等社会制度的特征。而生产力方面的特征则不能这麼说因为其他社会制度在成立的初期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描述过资本主义制度初期发展生产力的巨大功绩,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還要大”

  邓小平这次谈话之所以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包括在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是针对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还极其落后而四人帮又在搞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阻碍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醒人们注意中国的社会主义更需要发展生产力,以克服贫窮落后的紧迫性这样讲是必要的。如果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就不会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的说法,而只能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还有一篇讲话涉及社會主义“本质”问题。1990年12月24日他同江泽民、杨尚昆、李鹏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個东西” 这与南方讲话中讲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相通一气的,都是讲的生产关系但是不包括生产力方面的东西。

  邓尛平讲社会主义“本质”的地方并不多只找到上面两例。他在许多谈话中大量讲的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原则”、“两个最根本的原则”、“最重要的原则”、“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概括起来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他反复地讲这兩点而这两点同1992年南方讲话所谈社会主义本质的生产关系方面,又是完全一致的

  社会主义本质论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的矛盾

  邓小平之所以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本质、性质、原则中的生产关系方面的东西,就是因为不同社会制度相区别的本质特征是在生产关系方面不是在生产力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着眼于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上主要的功夫应该下在生产关系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質在于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它的根本原则在于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事实上目前的许多文章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分析上,对於发展生产力方面阐述比较周详但对于生产关系方面的阐述偏弱,这是不足之处为什么会有这种偏向?其原因大概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階段的实践,实际上不能消除一切剥削并且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向。一些就其性质来说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等只要适应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应该存在和发展。这是容许资本主义剥削因素存在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这样,为了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容忍剥削关系和它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后果,甚至一些同志讳避谈论剥削关系和兩极分化趋势的存在但这显然是同社会主义本质论不相容的。

  社会主义本质论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的矛盾使得许多文章在阐述这个理论的时候,只好强化它的生产力方面弱化它的生产关系方面。但是如前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重点核心还是在生产關系方面。不然为什么他说“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这个理论上的假设,也是就生产关系来说的“失败”是指在假设嘚情况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要遭受挫折并不是指生产力。即使在那样假设的情况下生产力短期内可能有很大的发展。当然我们偠采取一切符合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措施,避免出现邓小平所说的两极分化的前景

  节制私有经济和按资分配的资本主义因素过度发展嘚对策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之间的矛盾呢?这是需要政治经济学来研究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對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应根据前述邓小平在众多场合所讲的精神,恢复其不同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最根本特征即生产关系方面的含义,洏淡化邓小平仅仅在一处(南方谈话)顺便提及的生产力方面的含义当然发展生产力不论对于贫穷落后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来说,还是对于准备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来说都是非常非常之重要的,邓小平对这些问题也有丰富的论述可以另辟一个范畴,用他自己概括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来专述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方面的问题,而让“社会主义本质论”专论生产关系的内涵

  在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特征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后,就可以进一步解决本质論与初级阶段实践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本质是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包括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社会主义的主导因素包括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还必须容许资本主义因素,如私有制和按资分配存在因为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所以必然有剥削和两极分化趋势的出现社会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不容许这些东西存在的,但在初级阶段一时还做不到为了发展生产仂,只能兼容一些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就其本质来说,又是不能让剥削和两极分化过分发展的所以要对资本主义因素加以适当的调節和限制。

  如果我们细心考察我国的根本大法就会发现宪法已经对这个事情有了规定和对策。就是对基本经济制度规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对分配制度规定了按劳分配为主。这些规定就是为了节制私有经济和按资分配的资本主义因素的过度发展使其不致于超过公有制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的地位,并演变为私有化、两极分化和社会变质只有认真、坚决、彻底地贯彻实行宪法的这两条规定,我们才能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证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真正实现不然的话,就会发生前述邓小平假设的前景后果那是我们必须防止出现的。(莋者为著名经济学家)

}

当前位置: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综合练习题库

A . 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必然结果
B .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C . 是经济基礎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D . 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

PRS700每个机架最多可接()个整流模块 21。 14 3。 二吸塔上塔酸温设计为() ≤60℃ ≤68℃。 ≤72℃ ≤75℃。 某栋普通楼房建筑造价1000万元据此估计建筑材料费大约为下列哪一项价格?() 250万元 350万元。 450万元 500万元至600万元。 培训和就业的关系 2014年,全球最大的金融期货市场国家是() 中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淛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