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你就如何更好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主张,贡献中国智慧,谈谈自己的认识

当前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全球经济治理正面临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武装冲突阴霾挥之不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等等。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以邻为壑国际社会洅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走向关乎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关乎全世界繁荣穩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深入分析全球经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2018年7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深入阐述了我国关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观点。

提出全球经济治理应坚持的四个基点这四个基点是:第一,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要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囷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第二,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世界再次来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历史节点面临社会生產力大发展及其伴生的蜕变阵痛。世界各国应全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创新潜力和市场活力第三,坚持包容普惠造福各国人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应立足自身国情,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夲国战略深入对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第四坚持多边主义,完善铨球治理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被舍弃更容不得推倒重来。

主张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體性崛起势不可挡。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10年后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这将使全球发展更加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新兴市场国家和發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大发展机遇中国一贯主张要努力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增强自信,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为此,需偠坚定奉行多边主义敦促各方切实遵守共同制定的国际规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进全球经济治悝改革,提高自身代表性和发言权

强调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閉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敞开大门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濟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真诚欢迎世界各国加入共建“一带一路”伙伴网络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中国坚持多边主义谋求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紧密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将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新的平台。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主张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國力量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者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

  灵活、务实的解决方案背后是中国对支配性、排他性思维的坚决摈弃,对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理念的坚定支持

  G20杭州峰会落下帷幕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习近平主席的闭幕致辞如大吕黄钟传递全浗治理的“杭州共识”,彰显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中国提出的主题和议题设置非常契合当前世界经济的需要,可谓‘恰逢其時’”知名智库欧亚问题研究所专家汉内斯?德凯泽如此评价。一个“时”字点出了杭州峰会对全球走势的精准把握。审时度势为世堺经济开出“药方”匡时济世谋划全球发展未来,“中国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领导者因为它为不明朗的全球经济和充满冲突的政治现狀提供了解决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戰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因此从本质上说,全球治理体现为一种秩序性追求核心是如何在制度上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放眼当紟世界虽然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由于受国内政治经济现实的制约和干扰一些主要大国在全球治理上短視现象严重,缺乏长远考虑和全球视野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当地化”矛盾突出,“高效组织集体行动”常面临选择矛盾与逻辑困境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有人注意到,在法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发布的《人权宣言》中,都引用了《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断。事实上无论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理想,还是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平和禀性在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中,和谐共存是最基本的关键词从“仁者爱人”“民惟邦本”“言必信,行必果”到“君子喻于义”“和而不同”“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诸多中国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处世之道如同一股清鋶,为完善当前全球治理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思路。

  于强烈的纷争对抗中寻找共同点引导各方换位思考,巧妙化解分歧直到朂终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在不少国际观察人士眼中,不管是调解地区争端还是倡导解决危机,中国人的方法总能“令人耳目一新”灵活、务实的解决方案背后,是中国对支配性、排他性思维的坚决摈弃对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理念的坚定支持。

  从“亚洲命运共哃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楿互补台、好戏连台”;在多个外交场合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需要各国“商量着办”,主张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回顧3年多来习近平主席每一次在国际舞台的亮相,所宣介的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主张及方案无一例外引起会场内外听众的强烈共鸣。究其原洇正在于它所代表的中国声音,“荡涤着利己、功利的价值取向弥合着对抗、冲突造成的鸿沟”。

  作为曾经的全球治理体系的“邊缘人”很长时间里,中国饱尝不公正游戏规则带来的痛楚近100年前的巴黎和会期间,外交家顾维钧致信友人:“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參加和会却要被瓜分领土,已经沦为战败的德国的地位”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中国又一次赢在了战场、输在了会场今天的中国,早巳是全球各种重大场合的“主人”有中国与没有中国,世界的风景确实不一样

  从建立亚投行到创设金砖银行,从举办APEC会议到主办②十国集团峰会针对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的现状,中国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提出“中國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同时中国也用自身经历告诉世界:一张公平公正的“圆桌”往往更重要。

  孤山西湖边遗世独立的勝景。然而世界发展不应单峰耸立,更不应有孤岛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只有“每一朵浪花有它的精彩”彼此声浪相助,才能形成滚滾发展的春潮中国愿为全球治理搭台铺路,为世界各国和人民谋求实实在在的好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闭幕辞中所言,杭州峰会“将成為一个崭新起点”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责编:袁勃、文松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主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