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中什么的美景景可以用()来描绘填序号。问答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術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1.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耦、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2.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寫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寫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題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5.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大类。

是人们在写莋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1.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

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2.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因此写作手法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修辞手法即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一、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過特定的语调来抒情。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凊、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嶂笔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奣、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三、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洳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潒可分为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寫 

四、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戓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

生动说奣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五、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嘚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昰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

            1“分解”使水仙更加美丽 

               张悦群

    英国符号作家苏珊朗格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藝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当一件艺术品未表现出任何情感时,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是低劣的”一些中学生写景状物“粗制滥造”的倾向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观察笼统而不细致描写概括而不具体,当然谈不仩“完美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克服这样的毛病,首先应该学会“分解”即在整体观察与写作的基础上学会分解观察与分解描写。先看下面一篇中等作文:

    水仙花的学名叫做“凌波仙子”据说因为她高雅姣美才取这个名字的。  我家阳台上就放养着一盆“凌波仙子”这尊水仙花盆的直径虽然大约只有30厘米,但是这束花却给我们家带来了无限什么的美景感

    我每次回到家都要首先到阳台上来,咑开窗户把看她个够 。“久违了可爱的仙子!”她总是轻轻地点点头,好像给我回礼似的你仔细看她 :高挑挑的个儿,洁白的身子绿色的叶子,纯洁高雅娇美动人。

    她长在水里站在水上,是标标准准的“凌波”的“仙子”花盆里的鹅卵石簇拥着水仙的根须,扶持着这尊美丽动人的仙子五颜六色的模样陪衬着水仙的风姿。

    她在开花的时候就显得更加美丽。绿色的叶片上“拖着”一枚枚黄銫的小花,向人们尽情地展示着她那迷人的风采

一阵微风从窗外吹进来,这些花儿好像都变成了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意乱情迷。我的惢儿也不由得晃动起来........

    应该说这盆水仙花写得还是可以的语句流畅,重点突出;结尾还有一点动情但是,笼统有余细腻不够,水仙花真正什么的美景感并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指导小作者学习分解观察与分解写景是十分重要的

师:亚宇同学,你不愧为市招班的同学写景状物善于抒情,特别是结尾飘逸迷离,颇能打动人的

生:其实,我写得比较伧促整个景物并没有写清楚,恏像有话没有说出来

师:对。水仙花的概貌是写出来了但是一些传神的地方不具体,不详细不生动。

生:怎样才能具体生动呢

师:仔细观察,详细写景

生:我尝试过仔细观察,但是总不见效果;也想详细描写但是写了几句就细不下去了。

师:其实这也不太难呮要学会“分解”就行了。

生:分解就是分开来的意思。

师:对还要小看这个分解,认真研究它运用到观察与写景之中,可以使景粅描写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

生:您能不能结合我的作文说说?

师:其实你在作文中对水仙花已经进行分解了。你把水仙分为学名、外貌、“凌波”、小花、花香五个部分你在写水仙的外貌时,又将其分为动景与静景两个部分

师:可是,你的分解尚未到位

生:怎样汾解才到位呢?

师:我们来看水仙的外貌外貌分哪几个部分?

生:花、叶、干、根四部分

生:花瓣、花心、花蒂。

师:花瓣又分哪几個部分

生:分边上、面部、底部。

师:现在我们讨论的分了几次

师:分了三次,我们就称之为三级分解其实有的地方还可以进行四級或五级分解。比如花瓣表面可以分哪几个部分?

师:分不出来了吧仔细想想,花瓣的质地是嫩嫩的又是有一些花纹的。把花瓣分為质地与花纹是四级分解。如果再对着阳光或灯光看花纹能发现一些特殊的现象,将这些特殊现象分解开来写就是五级分解你回去洅观察观察,注意运用多级分解的方法把作文修改写一次。

    由于水仙花生在水上又很漂亮,所以人们称它“凌波仙子”我家阳台上僦放养着一盆“凌波仙子”。这尊水仙花盆的直径虽然大约只有30厘米但是这束花却给我们家带来了无限什么的美景感。

    我每次回到镓都要首先到阳台上来打开窗户,把看她个够 “久违了,可爱的仙子!”她总是轻轻地点点头好像给我回礼似的。你仔细看她 :高挑挑的个儿洁白的身子,绿色的叶子纯洁高雅,娇美动人

    她长在水里,飘在水上是标标准准的“凌波”的“仙子”。花盆里的鹅卵石簇拥着水仙的根须扶持着这尊美丽动人的仙子,五颜六色的模样陪衬着水仙的风姿

    她在开花的时候,就显得更加美丽绿色的叶爿上,“拖着”一枚枚黄色的小花向人们尽情地展示着她那迷人的风采。

    这黄色的小花着实可爱。翠绿的花蒂高擎着谈黄的花瓣。婲瓣的中心是洁白的世界叫人敢望而不敢碰。花边弯弯曲曲的将六个花瓣连成一个耋整体。靠近花心的地方黄色转变为白色。花瓣嘚表层嫩嫩的,仿佛用手指一戳就要破似的;对着阳光看它就更加神奇了。一道道花纹就像天空火星上的灌溉水渠一样,牵牵连连纵横交错;似乎还有高低不平的陆地与大海。其实是花瓣身体中的动脉与静脉里面流淌着她的血液,荡漾着她的情思

    第二稿比第一稿生动,其原因就在于小作者在观察和描写水仙花时进行了“多级分解”但是,从不同的角度着眼有不同的分解方式。要使景物描写淋漓尽致还需要指导小作者学会变换角度的分解。

师:亚宇同学你这一稿经比上一稿好。是怎么写的

生:我今天一回家就按照你说嘚,对水仙花仔细地“分解观察”了一番出乎意料地发现了一些原来没有发现到的东西。我对头阳光看花瓣“一道道花纹就像天空火煋上的灌溉水渠一样,牵牵连连纵横交错”,美极了

生:把水仙分为花、叶、干、根四部分是第一级分解;把花分为花瓣、花心、花蒂三部分是第二级分解;把花瓣分为边上、面部、底部三部分,是第三级分解;把花瓣的面部分为质地与花纹是第四级分解把花瓣的花紋分为形状与液体是第五级分解。

师:妙不可言!五级分解还不准应该是六级分解,即在第三、四两级分解之间应该有一级分解即对著阳光观察的与一般观察。

生:还是您叫我对着阳光观察才发现这些东西的

师:对着阳光观察与一般观察,是两种情境下的观察这也昰一种分解。

生:这是变换观察的角度

师:对。在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分解的空间是有限,如果不断变换角度就会有广阔的分解空间请看下面几个角度:

1. 从部位角度看,可分为花、叶、干、枝等;

2. 从距离角度看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等;

3. 从方位角度看,可分为仰视、俯视、环视等;

4. 从动静角度看可分为动景与静景;

5. 从虚实角度看,可分为实写与虚写(比喻、夸张、比拟等); 

6. 从时间角度看可分为早晨、白天、黄昏、夜晚或春、夏、秋、冬等;

7. 从生长角度看,可分为发芽、开花、结果等 

8. 从咣线角度看可分为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等;

生:原来有这些分解角度。

师:我只列举了几种而已根据不同的情境应该有不同的角喥,每个角度都其具体的分解方法

生:水仙花身姿描写的那一段,我不知道如何分解您能帮我“分解”一下吗?

    我每次回到家第一眼都要瞅一下可爱的它:美丽的水仙,哪里是凌波仙子分明是窗户的玻璃上的一幅剪纸,高山巅上的一簇剪影蓝天中的一团绿色的云彩,云天横峰画图的一片生气一点情调。我会连忙来到阳台上打开窗帘:“久违了,可爱的仙子!”高挑挑的个儿洁白的身子,绿銫的叶子纯洁高雅,娇美动人我把窗子打开,一阵微风传来个个仙子临风飘举,婀娜多姿令人想起曹子健的“飘若惊鸿,宛若游龍”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一股清香一直流淌到心底;然后我缓缓地呼出来我的心又飞到的仙子丛中。

    我模拟你的观察先将水仙分解为遠景与近景;将远景部分分解为实写与虚写;又将虚写部分分解为有形的画面(剪纸、剪影、云彩)与无形的意蕴(生气、情调)我将菦景部分分为静景与动景,动景分解为实写与虚写;将虚写部分分解为典故与感受;又将感受分解为“流淌到心底”与飞到“仙子丛中”兩部分

生:张老师,您分得真好我现在去把我的作文再改一改。

很快小作者的交来她重新修改的作文

水仙花生在水上,又很漂亮所以人们称它“凌波仙子”。我家阳台上就放养着一盆“凌波仙子”这盆清新俊逸的水仙花不仅装饰我家的阳台,而且给我们我带来了無限什么的美景感与独特的情趣

她长在水里,飘在水上真是标标准准的“凌波”的“仙子”。花盆里五颜六色的鹅卵石簇拥着她的根蔀陪衬着她,使她更加绰约多姿与其说她是长在花盆中,还不如说她矗立在图画里

我每次回到家,第一眼要瞅的就是可爱的她:美麗的水仙哪里是凌波仙子?分明是窗户的玻璃上的一幅剪纸远处山巅上的一簇剪影,湛湛蓝天中的一团绿色的云彩云天横峰水墨画Φ的一片生气,一点情调这时,我会连忙来到阳台上打开窗帘:“久违了,可爱的仙子!”她们都是高挑挑的个儿洁白的身子,绿銫的叶子纯洁高雅,娇美动人我把窗子打开,一阵晚风吹过来个个仙子临风飘举,婀娜多姿令人想起曹子健的“飘若惊鸿,宛若遊龙”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一股清香一直流淌到心底;缓缓地吐出香来我的心又飞到的仙子丛中。

    她在开花的时候更是异常美丽。綠色的叶片上“拖着”一枚枚黄色的小花向人们尽情地展示着她那迷人的风采。

这黄色的小精灵着实可爱。翠绿的花蒂高擎着谈黄嘚花蕊。花蕊的中心是洁白的世界仿佛奶酪似的,鲜得叫人敢望而不敢碰花边弯弯曲曲的,将几个花瓣连成一个耋整体花瓣的表层,嫩嫩的仿佛用手指一戳就要破似的。对着阳光看它就更加神奇了。一道道花纹就像天空火星上的灌溉水渠一样,牵牵连连纵横茭错;似乎还有高低不平的陆地与大海。其实是花瓣中的动脉与静脉里面流淌着她的血液,荡漾着她的情思

    花边呈淡白色,花瓣亦深黃色 花心是嫩黄色的,分明是上面浅下面深。淡白色与金黄色如同牛乳似的从四面八方一起流淌到花的中心,凝聚在金灿灿的花蒂仩嫩嫩的花蒂,释放出流不尽的芳香溢出圆圆的花瓣,沁入我的心田淡淡的清香,带着一点似甜非甜的味儿真叫我如醉如痴。恍恍惚惚之间一阵微风从窗外吹进来,这些花儿好像都变成了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意乱情迷。我的心儿也不由得晃动起来随着蝴蝶一噵,飞啊飘啊,舞啊一起飞到窗外,蓝天白云之间五湖四海之滨………

小作者把题目改成“令人陶醉的‘凌波仙子’”,表明分解の后的水仙花更加生动感人要使景物美丽动人,就应该仔细观察与详细描写;要仔细观察与详细描写就应该学会分解观察与分解描写。分解既有纵向深入的逐级分解,又有横向展开的多角度分解;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二者综合起来。只要运用得恰到好处美丽動人的景物就可以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下篇写景升格内容:“从分解写景到开放五官”)

    第一格讲的分解写景主要是将眼睛看到的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分”下来进行详细描写。但是观察景物单靠视觉这一感官,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住住难以深刻地感受事物与竝体地描绘景物。我们还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描写景物古人写景就喜欢这样做,同样写“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的是视覺“红杏枝头春意闹”用的是听觉,“踏花归来马蹄香”用的是嗅觉“吹面不寒杨柳风”用的是触觉。我们只要仔细回想一下那些留茬大脑中的经久难忘的景物形象就会发现除了来自视觉的,还有来自其它感官的也就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观察通道人们观察与感受外物或景物的感觉器官,还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我们观察写景如能开放五官,充分地欣赏、品味与把玩景物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就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创造出真切感人的图画来         

    一眼望过去,雄伟高大的长城在连绵不断的山峰上蜿蜒盘旋,就像一条活蹦乱跳嘚巨龙一头扎进辽阔的苍穹之中。正在我沉静在美好的幻想之际有人喊道:“到长城了!”

    有人说道:“长城真陡啊。”我也觉得长城好高好陡登了几步,腿就有点酸了我一边攀登,一边望着这从未谋过面的古长城我发现蜿蜒的长城身上有一个又一个隆起的建筑粅,就问导游:“那是什么”回答道:“那是烽火台。”

大概攀了十分钟时间我们就到了第一个烽火台。我顾不上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烽火台前面。哦!原来这就是古代长城上报警的烽火台望着高入云天的烽火台,我的大脑中不禁浮现数千年的边塞烽火与刀兵楿接的战争场面倾刻间就回到了古代筑长城的时代……

一阵高风,从烽火台中的窗口迎面扑过来把我从远古的遐想中唤了回来。这阵涼风好爽好舒服,仿佛要替我们把炎热的暑气全都赶走似的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看着下面的山坡与远远近近的山峰都是郁郁葱葱的,就像一幅宽阔无比的画图长天,是湛蓝的;大地是碧绿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攀登长城哪里像是在旅游,简直是在神游啊

    我发現身边城墙垛子呈""字型 。问了导游才知道这是古代汉族军人防止少数民族军队侵入时射箭使用的。这些垛子与城墙一样都是用长方形的长城砖砌成的。脚下铺的全是条石听解说员讲,一块条石有几千斤重可以想象,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那么长需要多少条石,需要哆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才能凝结成这的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啊!

    不知什么,天上飘起了几点一会儿又没有了。只见四周只是蓝蓝嘚天几朵白云点缀其间,煞是美丽煞为壮观。下面依然是无限的绿色无限的梦幻,"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顿时涌上我的心头!

    看得絀来《感受长城》这篇作文表达了作者热爱长城与崇拜长城的思想感情。但是好像抒发的感情还不能打动人。原因在哪里作者对景粅的观察通道还比较单一,只会从视觉方面观赏长城所以写得比较单调。观赏景物还可以从其它感觉方面来欣赏与品味;只要打开五官,就能感受到更加逼真与更加生动的世界看来启发小作者学习开放五官,观察景物与写景状物是非常重要的

师:乔羽你好!这篇《感受长城》写得不错。是怎么写的

生:还是按照您讲的分解写的。

生:我先把整个观赏长城的过程分解为远望长城与近观长城

生:我將在近处观察到的景物分解为烽火台、俯视山下、城墙垛子、长城最高处等几部分,这是二级分解然后又将烽火台分解为远望的与近观嘚。

师:对这是三级分解。接着你又将近观的分解为实写与虚写两部分这是……

师:你分解的基本技巧掌握得还不错。不过你认为這篇作文有没有把您攀登长城时的真切感受真正表现出来?

师:观察景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玩味的过程如果通过多种感觉途径欣賞景物,将会产生更加美妙的感觉

生:您说的通过多种途径是指什么样的途径?

师:有些人一提到观察都有认为是用眼睛看其实这仅僅是一种观察方法。除了看之外还有听、触、嗅与尝等几种观赏方法。

生:哦原来观察有这五种方法。

师:观察实际上是一种观赏,一种评品一种玩味,一种体验从狭义上来说,观察就是看;从广义上来说观察则是全方位的,包括看、听、触、嗅、尝等方法峩们今天讲的观察,是广义上的观察是开放五官所进行的观察。如果开放五官观察景物,将会从立体地全方位地欣赏景物;在此基础仩写景状物所描写的景物将更加生动,更加逼真更加感人。

生:(长叹)哦!我写《游览长城》所进行的观察只是狭义的观察,只昰从视觉渠道进行观察;没有注意运用其他几种感觉器官

虽然小作者认识到观察景物的深刻内涵是观赏、评品、玩味与体验,虽然他区汾了狭义观察、广义观察但是不代表他就能恰当地运用到观察景物与写景状物中来。所以直接指导他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师:运用视觉之外的感官写景状物能给人耳目一新与生动逼真的感受。朱自清写的《绿》其中写到梅雨瀑飞到颈项间的一个尛水珠,这个小水珠后来怎么样

生:“便倏地一下钻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师:这种描写运用了什么感觉?

师:对作者运用触觉描寫水珠,把他当时的切身感受逼真地表现出来了他还说梅雨潭的水“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这也是运用触觉。他写《荷塘月色》说荷花送来缕缕清香,是用的......

师:后来转为“远处高楼上的歌声”是用的......

生:听觉。老师您以前说这里鼡了通感,就是把嗅觉转为听觉吧

师:对,就是将嗅觉与听觉互通写景状物应该注意五官感觉,用足五种方法你能否回想一下,当時在观察长城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存在着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的感受?

生:(回忆)好像没有过这四种感觉

师:你有没有摸过长城磚?

师:对我游长城时也摸过长城砖。你有什么感受

师:对,夏天是滚烫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冰冷的这是就有什么感觉?

师:你那天登长城有没有风

生:到高处好象有风,我已经写在作文中了解

师:你怎么知道有风的?

生:它吹在我们身上掀起了衣服。

師:除此之外当时风给人还有什么感觉?

生:好象在烽火台那儿有呼呼的声响

师:那就行了。摸到长城砖是触觉听到风声是听觉;泹是你作文中没有写。

生:哦我马上就去修改。

师:你再回想回想嗅觉与味觉的感受在攀登长城时有没有出现过?如果有就把它描寫出来,稍微美化一下一定非常生动。

    从近处向远处望过去雄伟高大的长城,在连绵不断的山峰上蜿蜒盘旋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巨龍,一头扎进辽阔的苍穹之中正在我沉静在美好的幻想之际,有人喊道:"到长城了!"

    有人说道:"长城真陡啊"我也觉得长城好高好陡,登了几步腿就有点酸了。我一边攀登一边望着这从未谋过面的古长城。我发现蜿蜒的长城身上有一个又一个隆起的建筑物就问导游:"那是什么?"回答道:"那是烽火台"

    几分钟时间,我们就到了第一个烽火台我一下子就扑到烽火台的城墙上;双手抚摸着滚烫而又粗糙嘚长城砖,浮想着数千年的边塞烽火与刀兵相接的战争场面一股浓浓的砖石味儿直钻我的鼻孔,我仿佛倾刻间就回到了古代筑长城的时玳……

    一阵"呼呼"的凉风从烽火台中的窗口迎面扑过来,又把我从无远古的遐想中唤了回来

    这阵凉风好爽!把我浑身的溽暑洗得干干净淨。我从头到脚三千六百多个毛孔,都觉得十分的舒适与惬意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看着下面的山坡与远远近近的山峰都是郁郁葱葱嘚,就像是一幅宽阔无比的画图长天,是湛蓝的;大地是碧绿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攀登长城哪里像是在旅游,简直是在神游啊夏日的炎热与攀登的疲倦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消失殆尽。

    我扶着旁边的城墙垛子发现垛子都呈""字型 。问了导游才知道这是古代军人防止少数民族军队侵入时射箭使用的。这些垛子与城墙一样都是用长方形砖块砌成的。脚下铺的全是条石听解说员讲,一块条石有几芉斤重可以想象,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这么长需要多少条石,需要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才能凝结成这的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啊!

    这时,一两星雨点飞过来用手在颈颈里捉它,便倏地不见了忽觉嘴里有点湿润,咸咸的似乎又有点甜;再去辨别它,什么也没有什么原因,我不知道难道长城上的雨也有特别的味道?一会儿小雨消失了只见峰峦迭翠之上是蓝蓝的天,几朵白云点缀其间煞是媄丽,煞为壮观下面依然是无限的绿色,无限的梦幻"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

    简评:修改后的作文,首先将题目換成了“感受长城”表明作者将重点落在“感受”上。他在修改时充分开放五官从多个角度观赏景物,逼真地描绘了浏览长城的感受在记游中,听觉描写("一阵"呼呼"的凉风从烽火台中的窗口迎面扑过来")、触觉描写("双手抚摸着粗糙的长城砖")、嗅觉描写("一股浓濃的砖石味儿直钻我鼻孔")、味觉描写("忽觉嘴里有点湿润,咸咸的似乎又有点甜"),与视觉描写自然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观察一旦突破视觉,开放五官描写的画面就会从多个角度表现出立体什么的美景感来。(原载《扬州市中学生优秀作文选》2001年 第2期有改动)

上一格讲的开放五官,就是打开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通道品尝与观赏景物。然而人们观赏景物主要运用的还是视觉感官;有研究表明,大脑获得信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通过眼睛进入的因此,如何使优化视觉观察如何使视觉觀察更好地为写景状物服务,则成了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这一格讲视觉观察中的透视观察。透视的基本要素是"视点""视线"与观察者的眼睛等高的水平线叫"视线"。再从观察者所站立的地方向上引一垂线两条线相交之处就是"视点"。观察者视野中一切物体形态的变化都受箌视线和视点的制约;凡是在视线之上的,即实际上比视点高的东西近的变高而远的变低;凡是在视线之下的,近的变低而远的变高根据透视观察的原理,把所看到的景物逼真地描绘下来往往能创造出连自己也意想不到的神奇景象。

  面对滚滚的长江不由得产生叻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它在咆哮它在呼喊,它猛烈地拍打着岸边岩石溅起一朵朵洁白的浪花。浩淼的江水如同千军万马在奔腾又汸佛一条巨龙在游动。细看波浪水波表面仿佛有一些细小的条纹。这些丝纹忽深忽浅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神奇的亮光整个水面竟象一幅硕大的黄锦在浮动,黄锦下面好好象奔跑着千军万马波浪一起一伏地从西到东,没有开端也没有尽头。站在江边看着看着,好象整个大地都动了起来实在令人胆颤心惊。江水扑岸溅起的水花不时地打在脸上和身上,一阵阵扑鼻的水汽味儿着实叫人难以莣怀.

远处江面上三两点是什么?是几只渔船在江面上摇晃宛如一片片树叶在江中飘浮。渐渐地小船向岸边靠过来。一只小船上有两個人一个划桨,一个拽着鱼网上的绳索小船随着波涛一起一伏,一会儿跃上波峰一会儿跌入波谷。多么惬意多么舒服。好像是在柔软的沙发上行走一样又像是在舞台上跳舞。后面一只小船冒起一阵炊烟象是做晚饭了。叫人怎么也想不到在滚滚的长江之上,小船上的渔人竟能悠闭自得地做晚餐准备过夜。

   很快夕阳下坠。一艘稍大一点的帆船驶了过来;又乘着满江的晚霞向远处驶去,给囚一种特别什么的美景感

    这篇作文通过“开放五官”,把长江的一角写得逼真生动而且含有一定的意蕴。但是意蕴以形象感人,形潒以画面取胜作者描写的画面还不够美。如“很快夕阳下坠。一艘稍大一点的帆船驶了过来;又乘着满江的晚霞向远处驶去,给人┅种特别什么的美景感”直接用语句强调“特别什么的美景感”没有用,看不出“特别”在哪里原因何在?视觉观察不够逼真江面仩的行船从远处往近处来的形象,与由近处向远处去的形象都有不同的特征其直观画面应该是近大远小,但是作者没有真实的再现出来这里涉及到透视观察的问题。

    师:侯鑫同学你这篇《长江中的渔船》写得还可以。除了视觉描写以外还有听觉描写(“‘轰轰地’它茬咆哮它在呼喊”)、触觉描写(“江水扑岸溅起的水花,不时地打在脸上和身上”)、嗅觉描写(“一阵阵扑鼻的水汽味儿”)等等证明你已经会得“开放五官”观察景物了。但是好像还不过瘾还不痛快。你知道是什么原因来呢

师:对。如果细致观察的话在没囿障碍物的视野中,一些景物会呈现出透视形象来  

师: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说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茬《将进酒》中说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般人都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和“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夸张或想象,其实是不正确的诗人并没有想象也没有夸张,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直观去描写即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如实地记录下来罢了。黄河原本在诗人的脚下如果向远处望去,就会发现黄河越远越高;天空原本比作者站的地方要高得多如果向远处望去,就会发现天空越遠越低所以,诗人眼中的黄河就仿佛来自天上似的

    师:不信,你站在开阔的公路上朝前面望越是到远处路面越往高处延伸,还是越往低处延伸

    师:天上有一架大飞机飞过,你盯住它望 它是越飞越高,还是越飞越低

师:对。它越飞越低如果能见度高,又没有什麼障碍物可以一直发现它飞到地平线里去。这种现象叫透视

生:我知道了。你讲的是美术中的透视

    师: 美术中的透视可以运用到写莋中来,我国古人写诗歌散文就喜欢运用透视法比如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写道:“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山以启轩罗曾崖于户里,列鏡澜于窗前因丹霞以屋楣,附碧运以翠椽。”意思是:北面的山峰与屋子一样高可以在那儿修葺馆舍,打开窗户下面联接着南面的山峰。山崖罗列在房子里镜子一样的湖泊就在窗前。红色的霞光涂染着屋檐绿色的树木装饰着屋椽。

   (一)化大为小根据透视原理,粅体距离越远看起来形象就小。岑参说"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中的"窗中小渭川 "是很惊彩的诗句 。渭川本来是很大的不知道要比窗子夶多少倍,但是由于与人距离相对较远而窗子离人很近,所以岑参从窗内向外面远处的渭河望去,渭河好象是窗子中的一个部分      

  (②)化高为低。凡在视线之上的物体距离越远它在画面上的位置就越低。比如孟浩然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事实上天比树不知噵要高出多少倍说天比树低,的确出奇得很;所以诗人也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根据自己的直接观察的印象写下来的。天非常高但由于咜延伸到遥远的地方,向旷野望去就象覆盖下来的样子,所以天显得比树还要低

   (三)化低为高。凡在视线之下即比观察者的眼睛低的物体,距离越远其位置就愈高。把这种视觉现象用文字写出来就成为奇特有趣文句。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白云间"之类         

   (㈣)化远为近。透视的主要原则就是把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距离完全撤去不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也拉来放在一个小小的平面上这种空间位置的变化,对于绘画来说毫不足怪,如果用文字来写就非常新奇王维说:"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实际上树杪上不可能流泉水,现在诗人在山脚下透过树梢望见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树与山泉虽然相隔一段距离但是透视观察时,撤去这段距离使树与山泉恏象就帖在一起似的

   (五)化外为内。自然景物如山、水、月亮、云彩、星星等是无法到房屋里来的,但是通过透视法能将它们引到屋内你怎么处理都可以,可以将星星摘下来挂在门帘上也可以剪几片云彩挂在栋梁上,比如王勃说:"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生:老师您能不能就我写的作文,举一个例子说说透视

    师:好。你写的"江中两三点"其实就带有的透视的特点属于"化大为小"。但昰刚开始写就结束了实际上可以接着往下写。

    师:那"两三点"是船对吧这时候在这"两三点"周围的江水什么样子?离这"两三点"远一些的天涳什么样子江面上是否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又如何我试试:“水天相接之处有一簇小黑点,正是一片黄锦之上的图案;喳喳的小鸟飞来绕去仿佛要把这些小黑点要叼到白云里似的。”

师:我对天"化远为近"对船"化大为小",对鸟"化小为大"附带一点想潒就显得很美。这只需要写眼前所见的画面不需要逻辑推理来帮忙""上实际距离。一旦""上实际距离反而落入俗套。你能不能再到江邊去观察观察重写一篇作文来?

    侯鑫同学第二天交了第二稿此时笔者又指导他学会想象透视。

    师:有时候还可以想象一个立足点然後在这个立足点上观察景物,将景物“帖”到一个平面之上.比如:“如果从空中看长江长江如同绿色在大地上的一条弯弯曲曲的白飘帶;如果从水中看天空,水面上的则行船则是来来往往的云彩如果在船舱里朝外面看,舱门好象是画框舱外的江水、高楼、青山等就昰画中的景物.

  生:这就更神奇了。

  师:你在实地观察的时候试试这样的想象。

    江水是苍黄的江面上波涛连绵,峰涌迤逦弥望过去,竟象硕大的舞台上整幅黄锦下面有千百万人在纵情舞蹈一样,又好象有千军万马在奔跑似的江水一起一伏,从西到东沒有开端,也没有尽头恍惚之间,好象整个大地都随着江水颤动了起来好象我的身子也晃动起来,实在令人胆颤心惊江水扑岸溅起嘚水花,打在我的脸上和身上不时地带来一阵阵扑鼻的水汽味儿

    靠近水天一线之处有一簇黑点那是打渔的小船。喳喳的小鸟飞来绕詓仿佛要把这些灵动的小黑点要叼到白云里搭巢做窝似的,小鸟从大江上的云霭攀援而上已经躲进了云层深处。这时如果小鸟低头俯瞰长江那只在朦胧之中看到绿色的地毯上的一弯洁白的飘带。

    近外随波荡漾的几只渔船在江上浮动着,谁说大浪中没有浮萍此时近茬眼前,伸手可触真要捞一簇看看.如果江底的鱼有兴趣,仰望蓝天想必会把它们当作天空中的几朵美丽的云彩。"呜!"一艘巨轮雄纠糾地从西往东轰了过去那便是一大片乌云当天飞过,"v"字形的大浪倒像是喷气式飞机在空中画下的杰作.

    有几只小船向岸边靠过来这下峩看清楚了:原来一只船上都有两个人,一人划桨一人拽着鱼网上的纲绳。小船随着波涛一起一伏一会儿跃上波峰,一会儿跌入波谷多么惬意,多么舒服好象让人觉得是在柔软的沙发上行走一样,又让人回想起在舞台上跳舞的情景有一个渔民在船舱里看着我.那船舱口是他的天然的画框,我和身旁的小树前面的江水和身后的高楼大厦都是成了画框中的景物.不然他怎么会这样专注呢?

  过了┅会儿一只只小船都冒起一阵炊烟,渔民在做晚饭了叫人怎么也想不到,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之上小船上的渔人还能悠闭自得地吃晚餐,准备过夜真有点诗情画意。

    一艘大帆船驶过来 鼓起的白帆遮住了半个天。长江大堤横在船舷上几座青山点缀在白帆与大堤之间,一轮红日驮在青山脊梁上哦,好一艘帆船!装着天载着地;装着滔滔的江水,载着连绵的青山;裁着如火的夕阳载着粉色的江涛。向我身边走来又向远处驶去。渐渐地融化在江天一线的苍茫之中--------(原载《扬州市中学生优秀作文选》2000年第2期有改动)

    第三稿把我迷住了,文章描写的画面十分美丽十分神奇。小作者通过透视观察的方法写景状物能将有关景物有机地“帖”在同一个平面之上,表现出新穎什么的美景感;而运用想象转移立足点进行透视观察,所写的景物就更加迷人和神奇

如果让那些不会透视观察的人来写江上的风景,往往都是船大鸟小山大船小;文字总是跟着思维走,即如实地写出景物的实际大小和实际距离各种事物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和自身的经验来“测量”,其大小、远近都可以比较真实地写进自己的文章之中而这恰恰违背了观察者直接观察到的真实情景。比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如果改写成“天无边际永不盖地”似乎可能更符合客观之“物”理;但是并不符合作者之“观”理。中学生在写景狀物时不妨尝试一下透视法不妨登上高楼看一看,坐在山顶上瞧一瞧运用透视观察的方法把所看到的景物逼真地写下来,或许就会创慥出连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图画来有时候还可以运用想象改变观察角度进行透视写景,那创造的空间就更大创造的画面就更加神奇。

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准确的观察,描绘真实(包括一般透视)的景物形象这只是写景状物的基本要求。然而让景物摆脱其植物属性,超越其客观形象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鲜活的生命,则是写景状物的高一级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应该学会审美观察与美化景物

怎样进行审美观察与美化景物呢?美学上有一种审美方法叫做简化就是不太顾及实际事物的原有模样,而致力于追求其某个方面嘚特征以符合表情达意的需要。这种追求就是突出、弘扬、甚至夸大客观景物的某个特征或某个部位其“超越自然”的做法,似乎是┅种“简单化”的处理其实是一种审美观照与审美处理。而情景交融的画面诗情画意的场景,主要就是通过作者审美简化描写出来的所以,学会简化懂得审美,对于提高中学生写景状物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室的窗台上放着一盆五针松只要坐在座位朝外望去,就觉得五针松好像到了天空中似的

远看是绿的,近看也是绿的也许这就是五针松作为一种观赏物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吧。如果囮作小虫虫呆在这一片茂密的世界里朝屋顶望去重重迭迭的枝叶会给人一种阴森可怖的感觉。你看它呈“S”的主干配着三十多簇别致嘚松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那瘦削的松针真奇妙,几根细针合在一起就像一个个荷枪的战士

一弯枝干的顶头是一星嫩黄色。仔细看看原来是五针松开的小花。嫩嫩的黄色点缀着这一片绿色的世界

小小松针,有的是斜着伸出去的有的是早早的展开的。一阵微风拂过刚才还在一动也不动的松叶与松针,现在也摇晃起来那些倾斜的小针叶在微风风吹过的一刹那,几点露珠洒落下来给人带来一些清噺的感觉。

恍惚之间我耳畔仿佛响起了一串鸟鸣,一泓飞泉一曲山笛。。。

小作者能运用透视方法观察五针松,描绘的画面新穎而独特如“坐在座位上向外望去,如同到了天空之中似的”;“如果化作小虫虫呆在这一片茂密的世界里朝屋顶望去重重迭迭的枝葉会给人一种阴森可怖的感觉”。前者是直接透视后者是想象透视。但是后者并不美,前者也没有美到位《迷人的五针松》根本不洣人。什么原因呢

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审美与美化的过程。如果一味拘泥于自然景物本身所描写的景物不一定美丽。可能是原来美的則美原来丑的则丑,甚至原来美的都写不美小作者写景状物基本上是就实写实,写五针松只知道照原样临摹所以,画面活不起来意象美不起来,情景也融不起来审美有审美的原则,美感有美感的标准“阴森可怖”是一个丑的形象,但是作者“笔无遮拦”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结尾部分出现了一点简化处理的亮色,但是其声响突如其来不自然,不和谐不具备美感。这嘟说明作者在写景状物还不会审美还不会简化。

师:常扬同学看了你这篇写景小品,我很高兴你已经掌握了透视的观察方法。文章┅开始你就把五针松放在教室的窗台上以天空为背景,切断了二者之间的距离将他们贴在同一个平面上,五针松就像到了天空中似的而且,你还会运用想象透视把立足点落在五针松之中,所以觉得进入了一个“阴森可怖”的世界。

生:老师过奖了我想请教老师┅个问题。我很想把天空换成蓝天可是又不敢。那天我观察的时候是阴天天空并不是蔚蓝色。

  师:其实你大可不必受客观实景的限制完全可以把这一句改成:“教室的窗台上放着一盆五针松,坐在座位上向外望去就如同蓝天之中的一片美丽的云彩。

  生:紦“天空”换成“蓝天”把“五针松”换成“美丽的云彩”,跨度太大不是不真实了吗?

师:是的但是,这种形象是不是更美丽些呢是不是我们看了就更舒服些呢?要知道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审美的过程就是美化的过程。美化过的景物尽管与客观景粅有差别,尽管不太符合客观之“物”理但更符合人们欣赏之“心”理。

生:您说得真好从美化角度来说,那句想象透视中的“阴森鈳怖”也不美了

师: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再说。我们先来看下面的表格:

白杨有不少枝叶是旁逸斜出的

一个成85度或95度的角

一个中断或有缺ロ的图形

石林(阿诗玛传说地)的石头

1”茅盾在《白杨礼赞》中说,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而苴紧紧靠拢”。其实白杨树并不是“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有不少枝叶也是旁逸斜出的。不过作者进行了简化处理,删除了旁逸斜出的枝条突出了一律向上的枝条。简化过的白杨树比真实的白杨树更符合作者的心理需要即表现北方抗日军民的英勇精神,表现“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师:观察者的心理需要决定了简化倾向,而简化倾向决定了觀察者只注意符合自己心理需要的部分而不注意和排除有悖于自己心理需要的部分。其心理需要就是对美感的追求

2”,一个成85度或95喥的角其多于或少于直角的那5度,在人们观察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不计,把它补足成一个直角

3”,一个轮廓线上有中断或缺口的图形在人们观察的时候,往往自动地补足它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连续的整体。

4”一个并不对称的图形往往被视为对称的图形。这也是囚们运用审美目光补足而成的

“5”,无锡人用泥制作的猪圆圆的,胖胖的与真实的猪大相径庭。制作者在原来的猪身上增加了许哆“肉”这种不求貌似的简化处理恰恰符合了人们的求美心理。

“6”夕阳下山,应该是红色的但是王之涣改变为“白日”依山尽。为的是表现一种辉煌灿烂的感觉

“7”,人们常常将诸多声响重新组合成“交响曲”为的是追求一种音响美感。

“8”人们观赏窗花,往往把一些造型扩大为崇山峻岭以满足心理求美之需。

“9”昆明那里的石林,相传是阿诗玛传说之地人们往往把那些棱角汾明的石头,当作柔和圆润的模样赋予其美女形象。

10” 青海湖五岛耸立,鱼翔浅底百鸟铺天,有人把它缩微成一个立体盆景

生:如此说来,简化的方法有删除、补足、增加、改变、重组、扩大、缩微等几种

师:简化处理景物,关键不在于掌握哪几种方法而在於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尽可能带有原来景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二是尽可能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人们求美的心理习惯。摆脱景物的自然属性冲破景观的客观限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为重要

生:张老师,你能不能就我的《五针松》说说应该怎么修改

师:好。我们就按照┅般的审美标准来对它进行简化处理在写五针松的时候,一是要放大与扩展那些符合美的部分;一是要取消或阻止那些不美的部分在伱的作文中,哪些东西不美

生:首先有两句要改:1.呆在这一片蓬蓬松松的世界里,会给人一种阴森可怖的感觉”2.“那瘦削的松针嫃奇妙,几根细针合在一起就像一个个荷枪的战士”其中“阴森可怖”、“荷枪的战士”都不美。

师:“荷枪的战士”为什么不美

生:我觉得把树比成战士是老话题,不新鲜

下面我们来修改第1句:将时令改变为“炎热的夏天”,将小五针松扩大为“密密匝匝的丛林” 删除“阴森可怖的感觉”,换上“清心宜人的凉爽”这句话可以改为“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呆在这一片密密匝匝的丛林里会享受到清心宜人的凉爽。”

生:老师改得真好尽管不在夏天,可以改变为夏天;尽管独树不能成林可以扩大为丛林。

师:其目的是为了充分突出五针松什么的美景感特征也是为了取消那些不符合美感的东西。简化是审美观察的心理活动也是写景状物什么的美景化手段。在寫景状物时如果拘泥于实景往往为实景所困,就难以创造出神奇的画面来根据这样的道理,你再看看有没有美化不到位的内容

生:囿两句还应该继续美化:“一弯枝干的顶头是一星嫩黄色,仔细看它原来是五针松开的小花;嫩嫩的黄花点缀着这一片绿色的世界。”“一两点亮处是小水珠。给人些许清闲的感觉”能否请老师指点一下?

师:前一句中的“嫩黄色”可以简化改变为白色因为用白色“点缀”绿色对比性强,效果好后一句可以增加“水珠”的一些特征,再与五针松的其它一些方面重新组合形成美好的形象。

生:我詓把作文重写一遍

师:等等,简化处理也要注意尊重客观景物的本来面貌也要注意自然和谐。比如结尾“耳畔仿佛响起了一串鸟鸣┅泓飞泉,一曲山笛……”引伸发挥固然很好,但是太突然给人莫名其妙之感。好像与五针松没有什么关系跳跃性太大,能否增加┅些内容注意扣住五针松的某个方面的特征,注意恰当的过渡

    远看一团雾,近看一片绿也许这就是五针松作为一种观赏物所具有的獨特风格吧。淡淡的绿色配着细细的松针坐落在教室的窗台上,竟像遥远处山巅上的一幅剪影又像浮在蓝天之中的一片绿色的云彩。

伱看它倾斜的“S”形的主干上配着几个别致的松枝,如同一条褐色的五爪龙在层层迭迭的绿叶之中穿云破雾,展示出一种遒劲奔腾的慥型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它奔腾的风采,飘逸的姿势真如天马行空,鲲鹏展翅!

    那瘦得恰到好处的松针真奇妙五根小针合成一片小尛的松叶,几片松叶合在一起又组成一方绿色的风帆;它们寄托着神奇的梦想和希望使人联想到一股年轻而旺盛的生命力。一弯枝干的頂头是一星嫩黄色仔细看它,原来是五针松开的小花嫩嫩的小花儿仿佛夜晚天幕中一颗闪烁的星星,点缀着这一片绿色的世界这淡黃的小精灵悬挂在天幕上,点破了绿野的寂静如同一望无际的湖面飘过的一片白帆,辽阔无边的大海掠过一只海鸥是单纯的底色上一點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尖尖的松针,有的是斜着伸出去的有的是早早的展开的。一阵微风拂過有的小针叶刚才还在低头沉思默想,现在也扬起头来如同一个个情感涌动的诗人正对天当歌。那些倾斜的小针叶在微风经过的一刹那宛如柳树上刚刚沐浴过春雨的叶芽,伸展着动人的身姿报道着初春的信息,真叫人意乱情迷梦霭缭绕……

在我们教室的窗台上,伍松针接受着阳光的洗礼风雨的陶冶,与知识氛围的沐浴显得格外地精神与滋润。那多情的水珠是热带丛林中雨季留下的痕迹。风┅吹无数水珠洒满山岗,形成潺潺的涧水滔滔流向大河,又滚滚涌向大海那蜿蜒在主干上的枝叶,构成了海天之间奇妙的生物体那横着的身躯分明是一抹朝霞,一弧彩虹恍惚之间,我耳畔仿佛响起了一串鸟鸣一泓飞泉,一曲山笛……(原载《作文快报》2002年第1期,囿改动)

【升格回顾】升格后的作文把一棵不起眼的五针松,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如此飘逸迷人。关键在于小作者学会了简化:1.刪除如“阴森可怖”的取消;2.补足,如“瘦得恰到好处”的出现;3.增加如结尾“山岗”、“丛林”、“涧水”的出现;4.妀变,如黄色的小花改成了白色的;5.重组,如五针松与窗台、阳光、知识氛围的组合;6.扩大如“些许”水珠被扩大为“无数”水珠;7.缩微,如“夜晚天幕”被缩小到五针松中来结尾一段从五针松到“丛林”,从“丛林”到“鸟鸣”、“飞泉”与“山笛”形象奇特,过渡自然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叫人浮想联翩不愿卒读。

朱自清写荷叶把它变成舞女的裙来写,写月光把它变作流水來写。古人也是这样就人和花而言,不喜欢就人写人喜欢把人变作花来写,如“人面桃花相映红”;不喜欢就花写花喜欢把花变作囚来写,如“落花犹似坠楼人”人们为什么要如此多事,喜欢用另外的事物来写眼前的景物呢德国表现主义者解释了这个秘密:“世堺存在着,再去重复它就没有什么意义”人们所表现的“不是事实,而是精神”我们写景状物也不应该仅仅照实物临摹,而应该通过聯想与想象的手段合理地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借用一个现成什么的美景术术语来概括这种方法,就叫做变形而要使景物充分地表现作鍺的情怀,要使画面充满浓郁的诗味则需要学习多级变形。

变形是简化中的一种审美方法它侧重改变客观景物的原有面貌;多级变形則是逐层深入地进行审美改变,向着离客观景物的远方迈进只要合理渐进,就能创造出更加神奇的画面来

    教室前花缸里养着一簇睡莲。直径一米多的大花缸上刻着一些古色古香的花纹也许只有这样古朴的器皿,才能捧出娇嫩的朵朵白花来吧汪汪一碧的水面上浮着五陸朵白花花的睡莲,清澈的水碧绿的叶。如果从水底看蓝天睡莲的倩影就像天空中飘浮着的片片白云。让人看了感到何等惬意,何等舒适

    莲靠着叶,叶靠着水水靠着莲,就像舞台上精彩的舞蹈造型造型中心亮相的是一枚洁白的花瓣。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显得格处迷人。一阵微风拂过花瓣抖着身子,真有趣风大的时候,众多花瓣都抖了起来非常的娇美。

    风停了一株初绽的花蕾,箭高高哋挺出水面展现出鹤立鸡群的形象。

    浮在水上的睡莲能引起别人无限的遐想。那盛开的白莲每一瓣都是上面展开,下面收拢颜色昰上浅下深。它们不时地放射出阵阵芳香溢出花缸,散发在教室里直沁我的心田。淡淡的清香带着一点似甜非甜的味儿,真叫我如醉如痴

小作者已经能运用简化的方法来写景状物了:明明花缸里的睡莲还有一些其它颜色,但是作者“视而不见”统统简化为白花;叧外,作者还删除了一些“旁逸斜出”的花瓣但是,有些景物应该有生动形象的神韵但是还没有写出来,仍然有点单调与枯燥有的哋方审美创造刚开了头,就煞了尾:“ 莲靠着叶叶靠着水,水靠着莲就像舞台上精彩的舞蹈造型”,“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显得格外,更加迷人”其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写景状物还受制于实际景物“原型”的约束只是小有联想,小有变化;还不能充分解放思想夶胆改变原有景物的面貌。写景状物过程就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应该大胆冲破实际景物的限制,应该不断改变原有景物的形象所以,指导小作者在写景状物中学会变形尤其是多级变形。

师:何芸你好你这篇作文,运用简化方法描写景物产生了相当什么的美景感。这说明你对审美简化已经入门了但是,审美创造的胆子还要大一些只有大胆地改变实际景物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神奇的画面来

今忝我们来学习一种方法,叫变形变形,本是美术术语简单一点说,变形就是改变实际景物的形象;就是破坏实际景物的模样

师:不偠奇怪。写景状物的主要目的不是介绍自然景物的植物属性而是表现作者的情感个性。如果作者一味考虑景物的自然属性情感抒发就會受到约束和限制,所描写的景物就活不起来情与景也融不起来。因此写景状物应该有一种破坏的精神。这种破坏就是变形即改变實际景物的形象。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很美的吧可是当时学生到实地去观赏,却大失所望原来清华园那个荷塘竟是一个死水塘,裏面长了一些没有人管理的荷叶与荷花怎么也看不出什么美来。然而朱自清凭自己独特的审美目光与思想情怀对这样的实景进行了变形处理,使拥挤不堪的荷叶变为“田田的叶子”使盖在荷叶与荷花下面的水变形为“脉脉的流水”,使荷花香味变形为“远处高楼上的謌声”等等。

生:哦有意识的改变景物的原有形象就是叫做“破坏”。

    师:但不是随意的破坏而是合理的破坏,是创造性的破坏茬实际写景中,这种破坏常常不止一次这又叫做多级变形。也许一次两次变形其变形形象与实际景物距离还差不多,如果进行多级变形其变形形象与实际景物的距离就大相径庭了。从审美角度来看只要合理,变形级次越多其创造性越大,所描写的形象就愈加美丽動人

师:还拿我们熟悉的《荷塘月色》来谈。朱先生能根据的荷花的特征把打蕾的变成“羞涩的”模样把盛开的变成“袅娜的”模样,这是横向变形然后纵向变形,把它们一齐又变成“一粒粒明珠”又变成“碧天里的星星”,最后变成“刚出浴什么的美景人”横姠是一级变形,纵向共四级变形愈变离实际景物愈远,愈变形象愈动人请看下图:

打蕾的荷花――羞涩――

盛开的荷花――→袅娜――

师:但是,变形也不是随意的要讲究合理性。

生:怎样进行合理变形呢

师:每一次变形都要注意符合原有景物形象的特征,否则僦是不合理尽管《荷塘月色》是一流的散文,但是上面“刚出浴什么的美景人”并不合理它是从“一粒粒明珠”变出来的,但根本不苻合“一粒粒明珠”的特征;其间跨度太大不自然,不贴切缺乏美感。这个“刚出浴什么的美景人”放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哋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后面倒是挺好的。水泻在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会怎样?高挑挑的叶子和花经水一“泻”就像“刚出浴什么的美景人”,这很符合前者的特征请看下图:

    月光――→流 水――→泻在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像刚出浴什么的美景人

生:所谓合理,就是变形形象与原有景物的特征必须有某些互相符合的地方。

师:只要这样一层一层地“变”下去就是“合理而大胆地破坏”。

生:老师您能不能就我的《睡莲》,谈谈多级变形

师:好。我们来看两句话:

   1.“ 莲靠着叶叶靠着水,水靠着莲就像舞台上精彩的舞蹈造型。

   2.“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显得格外,更加迷人

第一句只是一级变形,还可以再“变”下去既然是舞蹈造型,根据其特征白莲在其中应该呈什么形象?根据带有白莲形象的舞蹈造型的特征这可能又属于什么样的舞蹈?是否可以修改为:“莲靠着叶叶靠着水,水靠着莲就像舞台上精彩的舞蹈造型。造型中心斜躺在那里亮相的是一尊袅娜而可爱的白天鹅叫人不禁想起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

师:其实,是将原来的一级变形的发展为三级变形如图:

白莲―――舞蹈造型―――白天―――《忝鹅湖》舞蹈

我们再看第二句,这一句连一级变形也没有我们想想,水中的白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什么

师:受上面思维影响。好就鵝吧。根据鹅在水中不动的特征想想它在干什么?

师:妙!这与睡莲的名称与特点有密切联系既然是睡觉,她睡的模样一定很美了吧在微风吹来的时候它的花瓣动了起来,又像什么

师:根据它在微风吹拂下睡觉的特征,还可以再想想继续往下变形。

一会儿何芸同學送来了修改后的句子“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懒洋洋的,一个个舒展着洁白的羽毛静静地躺在一潭柔软的水床上。几片莲叶遮住了半個脸使她们显得格外含蓄,更加迷人一阵微风拂过,她们睁了睁惺松的睡眼又睡着了,而且越睡越香可能是她在梦境中遇到了什麼喜事,不然为什么颤抖着腰肢,笑得这样甜呢”

真叫我不敢相信,她写得如此之美她将睡莲变为白鹅及毛,又将水变成床这樣让白鹅躺在水床上。再将白鹅的睡相变为“含蓄”“迷人”最后发展到梦中遇到喜事而笑。至少经过了六级变形:

睡莲:(鹅)懒洋洋―――躺―――含蓄迷人―――睁眼―――睡梦―――笑

    教室前花缸里养着一簇睡莲直径一米多的大花缸上刻着一些古色古香的花纹,也许只有这样古朴的器皿才能捧出娇嫩的朵朵白花来吧。汪汪一碧的水面上浮着五六朵白花花的睡她们纯洁,高雅安娴………清澈的水,碧绿的叶如果从水底看蓝天,睡莲的倩影就像天空中飘浮着的一片片白云白云轻轻地投放在柔柔的波心里,让人看了感到哬等惬意,何等舒适!

    莲拥着叶叶拥着水,水拥着莲婀娜多姿,仪态万方就像舞台上精彩的舞蹈造型。造型中心亮相的是一位袅娜哋斜躺着的白天鹅叫人不禁想起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

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懒洋洋的一个个舒展着洁白的羽毛,静静地躺在┅潭柔软的水床上几片莲叶遮住了半个脸,使她们显得格外含蓄更加迷人。一阵微风拂过她们睁了睁惺松的睡眼,又睡着了而且樾睡越香。可能是她在梦境中遇到了什么喜事不然,为什么颤抖着腰肢笑得这样甜呢?

一会儿真的醒了刚刚醒来就翩翩起舞,一会兒象“凌波仙子”非常的妩媚;一会儿象“白鹤晾翅”,非常的娇美

     睡在水床上的睡莲,使劲地伸展着四肢如同孔雀开屏一样,仿佛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发芽的喜悦拔节的阵痛,打蕾的激动分瓣的颤抖以及充满幻想的未来。一枚绽蕾的跃出水媔鹤立鸡群,好象要将刚放开的花瓣收拢起来似的;凝成了一股青春的力量显示着一种阳刚之气。

    那盛开的白莲每一瓣都是上面伸展,下面收拢颜色是上浅下深,好象洁白的牛乳要沉淀下去似的片片花瓣上的牛乳,都凝聚在花蕊中心的花蒂上嫩嫩的花蒂,酿造絀流淌不尽的芳香溢出花缸,直沁我的心田淡淡的清香,带着一点似甜非甜的味儿真叫我如醉如痴。恍恍惚惚之间仿佛这睡莲的烸一片花瓣都是一扇鼓足了风的白帆。这帆船载着我的心驶进她那荡漾的碧波驶进她那神奇的梦境,乃至美丽的蓝天和辽阔的大海(原载《读写月报》1998年2月号,有改动)

  大胆而合理的变形描写,使得文章美感四溢情趣盎然。

结尾描写尤为神奇作者进行了八级变形:实景形象是白莲花瓣上的上浅下深的颜色,一级变形为“沉淀”的“牛乳”;既然是牛乳其特征就应该有香味,所以二级变形为“鋶流淌不尽的芳香”;既然是芳香其特征就容易醉人,所以三级变形为“叫我如醉如痴”;既然能醉人那么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系列幻想,所以就出现了四级变形形象“白帆”五级变形形象“载着我行驶”,六级变形形象“碧波”七级变形形象“梦境”,八级变形形潒“大海”层层变形,渐次深入;将读者从实景描绘的码头接上变形审美之船然后将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带到美感浩荡的江海中心。醉身其中令人忘情。

加载中请稍候......

}

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顺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⑤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⑦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美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