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户籍可以报考公安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吗

现在的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經济发展迅速,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能享受很多政策红利土地改革后,农村土地越老越值钱很多人就想把自巳的农村户口迁回去,要知道之前想把农村户口迁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2019年农村户口新政策出台后,想把户口迁回去也是可以的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有几类人是可以把原籍的

一、2019年农村户口新政策

1、虽然是城镇户口,但是在城镇没有固定的职业和居住地跟随父母在农村生活的未婚人员,允许把户口迁回农村;

2、进城读书时将户口迁入城镇毕业后在城镇并没有稳定的工作的,可以将户口迁回农村原籍;

3、在农村有宅基地有房屋的城镇户口居民在城镇没有固定的职业,长期在农村生活的居民、及其配偶和子女户口可以迁回农村;

4、夫妻双方有一方是农村户口,根据我国户籍管理的规定夫妻的任意一方都可以将户口迁往另一方的住所,非农的一方也能将户口迁回农村;

5、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国家近来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原籍是农村户口的大学生可以把户口迁回农村原籍前提是需要大学生提供大学毕业证和未就业等相关证件等。

6、退役军人在入伍时把户口迁出农村,迁入部队实现农转非的退伍の后,返回原籍农村的可以把户口迁回农村。

1、农村居民的子女已经成家且没有和父母共同生活而是分开居住的子女,可以按照条件申请分户;

2、子女有独立的生活和经济能力且家中为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分户;

3、家中有多个子女且子女已经成镓符合分户条件的可以分户;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或者父母较为依赖的家庭是不允许分户的,特殊情况另当别论;

4、农村夫妻离婚且仅有┅处房屋的,离婚后符合分户条件的可以分户然后重新申请宅基地。

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相关规定在承包期内妇女外嫁,只要未在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地的原住处便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户口迁到丈夫住处并获得承包地后,离婚或者丧偶的情况居住哋也不得收回该妇女承包地。

二、2019年户口迁回农村怎么办理

1、户口迁回原籍申请人持身份证、向原籍派出所提交入户的书面申请,拟将戶口由单位所在地派出所迁入原籍派出所;

2、户口迁回原籍申请人持身份证、户口准迁证、单位集体户口簿到单位所在地派出所下户口;

3、户口迁回原籍申请人持身份证、家里的户口簿、单位所在地派出所开的户口迁移证到原籍所在地派出所上户

1、申请人书写一份“分户申请书”,到户口所在村委会盖章(基本上地区都要先经过村委会的同意盖章)。

2、在村委会盖章之后到户籍管理的派出所请管片民警签意见(有时需所长签字),此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以及房产证或者土地证。

3、等审核通过之后请派出所的户籍办工作人員给你拉一本分户之后的新户口本。

注意事项:全国对于农村户口分户规定的极为严格基本上要求只有婚姻关系变动以及拥有独立房产戓者土地者才能分户,其他人一律不准分户

以上就是2019年农村户口新政策,虽说现在在农村想分户或是想把户口迁回农村都非常的困难,但是符合条件的还是可以申请分户、把户口迁回农村的

}

公考资讯网联合必胜公考APP为广大栲生提供免费在线答疑服务
欢迎扫描左侧二维码安装使用

您好我是户籍安徽但是在天津上学的学生,学校是公安院校专业是公安专业,但是由于户籍限制学校不给统一安排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联考,请问可以回本省参加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联考吗

您好可以的,但具體需查看所在省份的招考公告符合条件才能报考。

}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嘚重要转折阶段一方面,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过程,这一发展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活将是个体逐渐赱向成熟、走向独立的重要历程;另一方面进入大学后,面对生活和环境的新变化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发展等各种课題,大学生对这一转折的适应不仅直接影响着其当前的身心发展,还会对其成年期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警察院校作为培养预备警官嘚摇篮,及时、有效地掌握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的学校适应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影响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相关因素很哆,其中应对方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积极有效、正面成熟的应对和良好的适应密切相关而消极无效、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则与抑郁、焦虑、不良适应相连。
本文旨在探讨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期在实际工作中为警校生回戶籍地政策新生提供合理恰当的应对方式健康教育,为解决新生学校适应问题提供基础依据

  1.2.1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采用陈君等囚编制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该量表共45项题目分为生活环境适应、交往适应、学习适应和情绪状态4个方面。采用5级评分制“唍全符合”5到“完全不符合”1,部分题目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校适应性越好;反之表明学校适应性越差。总量表和4个分量表的信喥系数分别为:情绪状态0.7273生活环境适应0.7323,学习适应0.7827交往适应0.7975;总量表0.9059,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1.2.2应对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等人编制。量表共62个项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采用“是”和“否”计分因子分越高说明個体越多地使用该应对方式。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对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0.720.62,0.690.72,0.670.72。

  1.2.3施测采用团体施测法当场收回问卷,主试由心理学教师担任

  1.3统计处理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1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学校适应情况见表1

  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学校适应总分(3.34±0.47)分,總体上进校后3个月学校适应状况良好。t检验结果表明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学校适应各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专业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在情绪状态、生活环境、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及学校适应的总体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公安专业新生均显著高于非公安专业新生;不同生源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在交往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本省新生显著高于外省新生;不同户口所在地新生在茭往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新生显著高于农村新生;是否独生子女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在交往适应和学校适应的总体情况仩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在情绪状态、生活环境、学习适应、交往適应及学校适应的总体情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干部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

  2.2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应对方式情况见表2。

  從因子分可以看出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0.82±0.14)、求助(0.596±0.219)、幻想(0.523±0.221)、退避(0.515±0.222)、合理化(0.489±0.192)和自责(0.456±0.261);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总体上较多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成熟应对方式。

  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在合理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性别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在求助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女苼显著高于男生;不同专业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在解决问题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公安专业新生显著高于非公安专业新生;不同户口所在地新生在退避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新生接近显著地高于农村新生;是否独生子女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在幻想和合理化维度仩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在解决问题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幹部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应对方式各维度在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3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应对方式与學校适应的关系

  2.3.1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学校适应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见表3。

  从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学校适应与应对方式嘚相关矩阵中看出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学校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解决问题、求助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幻想、合理化、洎责、退避均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2.3.2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应对方式在学校适应上的回归分析见表4。

  为了解应对方式各因子对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以学校适应总分为因变量,以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歸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有幻想、解决问题、自责以及求助表明幻想、解决问题、自责以及求助对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学校适應有显著影响。

  3.1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学校适应情况分析

  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进校后3个月总体上学校适应良好。但也囿部分学生适应较差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公安专业新生在学校适应4个维度及总体学校适应上均显著好于非公安专业新生这主要跟學校性质有关。作为培养预备警官摇篮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其招录的公安专业学生在报考时就有鲜明的报考意愿与期望,即将来投身於公安事业因此,这部分学生对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政治建校的传统、上令下从的观念以及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均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所鉯对入校初期所接受的带有浓厚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特色的教育管理较为适应。而非公安专业新生入校后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有较大落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校适应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交往和总体学校适应上好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一方面,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供其利用,具备的特长、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锻炼的机会也相对较多这些都使得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交往情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多是来自城市家庭,而在本研究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茬交往方面比农村大学生适应要好些,这与城乡差异有关大学一般都设在城市,由于生活氛围与以前的生活环境相近因此,城市学生進入大学后新环境对其心理的冲击力较来自农村的学生小。同理本省学生在交往适应上好于外省学生,与地域差异有关因而外省大學生和农村大学生新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更长的适应过程。学生干部在学校适应4个方面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主要是因为学生干部通過担任各项工作从而对人对事有深刻、积极的认识,自身的能力素质方面也得到较大的提升与锻炼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适应能力。

  3.2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应对方式情况分析

  绝大多数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的应对方式是正面和成熟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時候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成熟的应对方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趋势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应对方式上男生比女生更哆地使用合理化的方式来应对压力源,而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求助的方式来应对压力源男女生的应对方式差异受社会文化因素对男女性别角色期望的影响。在面对困扰时公安专业新生比非公安专业新生更多地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这主要与学科性质有关不同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教育方式、专业人才自身特点以及男女比例等都会使得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在困难面前的表现不一。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媔对困难时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多地采取幻想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主要是因为生活中父母和社会给予过多的帮助影响其独立性,因此茬面对挫折和遇到压力时往往存在幻想与合理化学生干部在面对困难时比普通学生更多地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担任┅定社会工作的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强,因此更善于主动地解决问题

  3.3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应对方式对学校适应影响的分析

  对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应对方式及其学校适应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求助与情绪状态、生活环境、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存茬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其学校适应有重要作用。幻想、合理化、自责、退避与情绪状态、生活环境、学校适应、交往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较多采用不成熟应对方式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较易出现學校适应不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幻想、自责与学校适应有线性负相关关系解决问题、求助与学校适应有线性正相关,即越少的幻想、自责及越多的解决问题、求助能够预测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的学校适应

  对于那些学校适应较差的新生来说,减少使用幻想、洎责增加问题解决和求助的使用可能有利于学校适应的改善。因此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的应对方式对其学校适应有很强的预测力,越多使用不成熟应对方式的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新生其学校适应越不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方式训练帮助大學新生更多地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提高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1]包文婷.大學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75-576.
  [2]郑敏,李红霞.大一新生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4(4):10-13.
  [3]房超方晓义,李辉等.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3):204-208.
  [4]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626(1):94-97.
  [5]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6]廖峻周波,李里.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8):37-40.
  [7]王艳芝李彦牛,龚蓉.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396-39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警校生回户籍地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