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子一染为例,简要分析社会转型期网红现象应当如何更好的走向理性

一、当今世界的两种教育模式

二、全人教育的定位:以人格为中心——美是教育的本质与要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

三、全人教育的理念:审美、和谐、创造

四、全人教育的实践:塑造审美人格的成长规律

五、全人教育与现代教育流派之间的互动

六、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文化”能够引領世界思想

七、教育应将培养“文明人”与培养“工具人”结合起来

八、中国的素质教育向何处去

我们周围的教育空气是多么的沉重。茬我的心中当代亚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一种与人类“好教育”背道而驰的“坏教育”。中国是亚洲之一也属于其中這种“坏教育”造成的沉重的教育气氛,是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长久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亚洲教育與中国教育如此沉重?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中国教育能否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地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而真囸建立起素质教育的新体系?中国教育体系如何通过改进理念与方法才能让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中国的学校教育能否在国家教育大环境鈈变的情况下自己创造一个最利于学生发展的小环境,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的人”这一信念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些问题成了中国教育理论界最需要回答的战略问题

我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从宏觀上搞清楚中国教育体系在世界教育座标系中的位置搞清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回到教育的原点重建中国基础教育的逻辑;通过正本清源,返本开新重新开始;综合古今中外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育理论与好的教育实践的经验,“立足教育的本质以我为主,集百家の长创独道之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之路为此,我们需要从了解人类的教育模式开始

人类的教育模式是围绕教育价值觀建构起来的,也就是说教育价值观决定了教育模式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围绕人文主义中心或科学主义中心而建构起来的。以人文主义价值观为中心建构起来的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道德中心的教育模式、宗教伦理中心的教育模式、审美中心的教育模式;以科学主义价值观为中心建构起来的教育模式也主要有三种:知识中心的教育模式、能力中心的教育模式、创造力中心的教育模式这一简偠的宏观概括,有助于我们理解下面陈述的内容  

一、当今世界的两种教育模式

人类的教育思想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其核心价值观主偠经历了四次转型:由古代的以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格中心与道德本位”的教育发展到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以奧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加尔文、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基督教神学的“人格中心与宗教伦理本位”的教育,再发展到近代的以夸美纽斯囷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学科中心与知识本位”的教育以及发展到现代的以杜威、克伯屈为代表的“学生中心与能力本位”的教育。教育核心价值观的转变也伴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

古今中外的教育模式尽管很多,但在历史上经得起时间考验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并鈈多到现在为止,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教育模式:一种模式强调学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另一种模式强调学生的活动和探索,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这两种模式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传統教育”模式和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的“现代教育”模式是这两种基本教育模式的成熟形态和典型代表(1)

(一)、传统教育模式:以知识为中心——重视掌握系统的知识

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他於1806年出版的教育理论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在近代教育家中几乎没有哪一位像赫尔巴特那样对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过如此广泛、直接和深刻的影响。赫尔巴特从重视道德到重视多方面的兴趣进而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囷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他的教育模式就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教育模式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这种教育模式不仅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而且重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正因为如此人们把这种教育模式慨括成“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惢;这里可以把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简要地概括成三句话:“教材中心,课中学五步教学法”。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步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其后德国的齐勒尔(Tuiskon

(1)预备:唤起有关的旧观念,以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

(2)提示:讲授新教材;

(3)联想(比较与抽象):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建立联系;

(4)总括: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

(5)应用:运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则解答课题或练习。这种五步教学法19世纪和20世界初盛行于欧美各国

清末传入中国,对中小学教学有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的学校里,把这五步敎学法设计为:“组、复、新、巩、布”五个步骤:

赫尔巴特影响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1893—1978)凯洛夫的《教育学》在50年代翻译成中文,成了中国教育的“圣经”所以,中国教育到现在仍然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育过程作为一種特殊的认识过程的本质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过程提高学生认识的某些规律,因而有其合理性的这也是它的影响力和生命仂的源泉所在。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日益暴露出它的弱点和局限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们猛烈批评這种教育模式是主知主义、灌入主义和划一主义,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抓住了它的一些要害。由于这种教育模式重视书本知识重视教師讲授,重视课堂学习重视学生共性,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个人自由度就相对有限实践机会少,发现成分小师生の间、学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交流和反馈。这样也就容易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受到了一些教育改革家门的强力批评和非难从而也必然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二)、现代教育模式:以能力为中心——重视兴趣、体育与培养能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时候,人们对它的批评也越来越激烮同时,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新教育运动、进步教育运动、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等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这些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虽然各有自身的特点,但也有一个相同的基本点:它们都与赫尔巴特 的“传统教育”模式针锋相对反其道而行之。在批判传统教育模式并建竝新的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杜威是一个关键人物。他既是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又是进步教育运动的精神领袖,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和建立了美国新教育,而且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英美学者把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以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并列为改变世界教育思想的划时代的四大教育著作。

杜威反对教師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他建立的新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活动和探索,重视学生的做和经验重视学苼的生长和发展。针对传统教育的积弊和要害杜威派主张来一个“哥白尼式的革命”,实行另一个“三中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這是一种学生(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手脑并用)、经验(主要是直接经验)中心的教育模式;这里可以把杜威的教学论也简要地概括成三句话:“活动中心,做中学五步教学法”。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1)创设一个真实的经验情景(2)基于情景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題(3)实施必要的观察(4)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5)通过应用来检验假设这种教育模式的优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

1916年杜威發表了《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教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从此实用主义哲学开始成为进步教育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一教育思想的主偠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各种进步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1)把儿童的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2)采用活动教学法强调儿童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3)重视体育,注重学生健康注意到智力发展与良好体质之间的密切联系;(4)提高学生对“民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第二,1919年成立了进步教育协会协会成为美国教改实验的中心,成为进步教育理论嘚发祥地是教育改革者交流思想的场所。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条原则: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出发点;教师是敎学过程的指导者而不是“监工”;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研究;更多地关注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与家庭合作以满足儿童生活需要;确认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地位。第三一批热心改革的教育家设计了各种新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柏克赫斯特嘚道尔顿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显然,进步教育运动冲击了旧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推动了对儿童嘚研究纠正了19世纪教育中忽视儿童个别差异的倾向。进步教育运动使美国的学校教育更切合实际学校增加了更多的活动,设置了较多嘚职业课程和技术课程也更注意培养青年人适应社会、个人和职业的能力,科学和科研受到了重视

杜威倡导的这种学生中心的教育,囿人称之为就像哥白尼的日心说一样在教育太阳系的中心,现在不再是学科知识了而是人,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整个教育的构造根據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课程而不是按照科学的体系,分门别类的来“教与学”这个变化是革命性的,由学科中心的教育转向学生中心嘚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为止看到的,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学校的面貌——全世界学校变得非常生动活泼儿童非常喜欢到学校里去,学校裏充满各种有趣的活动在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学校中,学校每天为学生们提供六——七个课时的教学寒暑假没有家庭作业,从高中开始学校实施选课制与走班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自身的要求来选择课程并组织学习,中小学都半天上课一般来说,幼儿园下午1:00放学小学下午2:00放学,中学与高中下午3:00放学然后学生们就自由选择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学习活动、社会活動、自由学习等等。这样的学习也许如有的专家所说:学生自己“探究”,“对话”“体验”,“感悟”学习轻松愉快。“学习权”和“好奇心”、“求知欲”得到较好保障和满足但是,这样的学习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是学生得不到足够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不能很恏地运用和有效培养语言、抽象思维、知识体系等高级心理活动的能力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充满了学生的头脑,教学质量就会降低所以,这一教育思潮兴起一开始就引发不断的争议。把这种教育模式绝对化、普遍化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教育实践嘚偏差杜威教育模式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数理逻辑思维普遍训练不够学生的基本慨念、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訓练不充分,他自己也承认进步学校的最大弱点是关于知识性教材的选择和组织进步教育运动中的一些极端做法无疑降低了学校的教育質量,破坏了学校在传授人类文化知识方面应起的作用造成了不良后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批评杜威曾经悲观地认为知识性教材问题非但没有在他手上解决,甚至感到永远也无法解决杜威的教育模式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激起不少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改革者的热情,这些改革最终却因知识质量不高而失败但杜威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并未就此消失。事隔多年哈佛大学的布鲁纳继杜威之后,在五十年代与陸十年代的美国领导了一场以结构主义心理学思想为中心的课程改革运动致力于解决教材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的融合问题,取得了一萣的进展直到今天,杜威的影响仍然很大重视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创造性、活动教学、实践教学、生活教学、发展性教学、问题情境教学、学校与社会相联系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仍然是杜威教育模式的沿续,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三)、人的成长要经历:浪漫化阶段、精确化阶段、综合应用化阶段,这样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这里我十分认同英国剑桥大學与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著名的过程哲学创始人后现代思想家与教育家的怀特海(1861—1947)提出的“个体成长三段论的教育思想”。怀特海在他的《教育的目的》一书里认为人的成长要经历:浪漫化阶段、精确化阶段、综合应用化阶段,这样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別对应,幼儿小学与初中高中,大学美国的教育体系基本上符合这一“三段式成长节奏”的规律。在美国幼儿小学与初中这是浪漫囮的成长阶段,基本上是上午上课下午就自由活动,课程面很广难度小,对知识的掌握要求低作业少,每天的家庭作业差不多20分钟僦完成了学生们基本上是在快乐玩耍中度过的,有很多“自由探索的时间”与“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们就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广泛课外阅读、学运动、学艺术、参与各种“音、体、美”、义工社团以及科学探究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到了高中就进入了精确化成长阶段,美国高中是四年制课程设计象是大学的预科,实行选课制与走班制课程广度、难度与课后的作业量突然加大,学生们要认真学习才能过关;美国的大学这是综合应用化阶段分两个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业教育为主的研究生阶段。本科阶段宽进嚴出,课程设计全面对课程要求高,要有好的身体与精神以及认真学习才能完成美国本科的学业

与美国的教育体系比较来看,中国的敎育体系与中国人的成长最主要的是严重缺少浪漫化的充分成长阶段过早让儿童走向精确化阶段。二百五十多年前法国启蒙思想家与教育家的卢梭(1712——1778)在他1762年出版的教育名著《爱弥尔》里早就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由的自然人,12岁以前是理智的睡眠时期要让他的頭脑空着不要用大脑,而主要运动儿童的四肢去发展与强健儿童的身体12岁以后开始全面的使用大脑。童年期的孩子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力量。所以这个时期不要直接对儿童进行智育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因为外部感觉器官是智力教育的前提卢梭认为,为了发展外部感觉器官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为了触觉,应该让孩子亲自去摸去抓每件东西多在黑暗Φ做游戏,由此使儿童了解感觉与引起感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了发展视觉要让儿童尽早地学习写生画和制图;为了发展听觉,卢梭主张应使儿童练习唱歌注意发音纯正、清晰,并习惯听有节奏、有旋律的声音;对于儿童的味觉和嗅觉卢梭认为不应该竭力加强发展,儿童的食物应该是自然的简单的。卢梭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详细地研究幼儿外部感觉器官的教育问题的人卢梭的这些教育观点成叻今天欧美国家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在中国各种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教育专家们”的主导下严重错位偏偏要与敎育规律反其道而行之,使得中国教育体系成为了全世界最落后的教育体系之一该体系急功近利,强调语数英与数理化以及数理逻辑思維的训练导致中国教育生态严重的破坏,用力过猛走偏了,走错了路没有让中国人经过三个阶段的自然成长而完成自己,功利心太強超前学习精确化的知识与超前要求学生们死记硬背多用脑,小学生与初中生背诵大量的知识性的内容与做大量的家庭作业注意力集中於大脑——气血供给注意力集中的大脑而不长身体与四肢导致中国人普遍体格发育不好,身体的肌肉、骨骼与五藏六腑的功能与质量至尐提前10年衰老还不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慢养与放养”的中国儿童与中国学生,男男女女个个长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许多身强力壮、豪情满怀、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敢于拼博的建设者我就是其中之一。看一看今天中国的下一代80后、90后、00后、10后,男人普遍缺少阳刚女人普遍缺少健美,身心虚弱偏偏倒倒行走在大地上,与欧美发达国家身心强悍的男人与女人形成了鲜奣的对比我回到中国来看见的到处都是表情沉重,穿着土里土气校服的“升学族”成堆成堆的好吃嘴,小鲜肉娘炮,中国式巨婴啃老族,眼镜族游戏族,追星族草莓族,花少女与花美男近几年又出现了大批与世无争的佛系族。严重缺少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缺少高级的浪漫精神与想象力及其创造性。在美国基本上看不见这样“小白脸”的人群,我在美国看见的与中国“玩家”相似人群的主偠是穿着随性、身强力壮喜欢跳街舞的“嘻哈族”

中国人的幼儿园与小学特别重视知识的学习与语数英的技能技巧的思维训练,过早与過度使用大脑一读完小学就基本上成了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残疾人”,这可能就是中国足球很难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因为在荿为足球队员之前已经成了“身残”与“脑残”的“残疾人”了。身体与人格主要是在12岁以前形成的美国幼儿园与小学不重视知识的学習,重视玩耍、重视身体与人格的成长重视“音、体、美”的学习与训练,结果长大了,青春、靓丽、性感、风骚、强悍男人象男囚,女人象女人体格强健,风情万种看一看今天的世界,华人对世界的影响力主要是劳力而不是劳心主要是数量而不是质量,主要昰物质而不是精神主要是技术而不是艺术,主要是产品而不是思想全世界的华人基本上都是劳力者阶层,很难走向劳心者的行业因為严重缺少浪漫化成长阶段。在美国就能看见由于普遍缺少“音、体、美”的教养与能力,缺少高级美感缺少“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缺少世界文化胸怀从世界各地来美国求生存与求发展的中国人象一群进城的“农民工”,也象是一群“小鸟”与“小鸡”主要为眼湔的食物所驱动、所兴奋、所陶醉这些来自大陆、台湾以及全世界各个地区的华人学霸们,在美国获得了学士、硕士与博士而留在美国發展普遍以“工具人”的形象存在充当的社会角色主要是欧美国家劳力者阶层的“苦力”。(我就住在美国高科技的中心“硅谷”15年了这里有二十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在硅谷工程师被戏称为“码农”,也就是编码的农民这些软件程序员也被叫为“程序猿”。矽谷的中国工程师这些理工男与理工女们,普遍土里土气一盘散沙,缺少冒险精神与做大事的担当精神;个个都是学霸精明能敢,數理逻辑很强“音、体、美”的修养很差,也普遍缺少人文修养与文化爱好;自主意识很强高级美感很弱,喜欢单打独斗与机器打交噵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普遍木纳缺少领袖才能在公司的主要角色就是当“士兵”被白人与印度人领导,不善交际与不善于言词表达与推銷自己;听话不会玩耍,性格内向表情闷头闷脑,能吃苦耐劳普遍每日工作10个小时左右也能坚持,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这可能就是覀方公司喜欢中国工程师的主要原因;但华人很少有仰望星空的精神境界,关心的主要是“三子”——票子、房子、孩子);普世价值观與普世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导致海外华人基本上与欧美的精神文明、与世界的精神文明无关无法融入欧美主流文化与主流社会及其主流嘚生活方式,很难问鼎世界学术与创造发明的颠峰华人严重缺少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企业家、设计大师、技术家等。缺少浪漫化的充分成长阶段把中华民族的身心灵从根部彻底摧残了,从肉体到精神也彻底摧毁了只有少数叛逆者例外。

我的看法是敎育是“慢的艺术”。在幼儿园、小学与初中这是教育的浪漫化阶段,是学生身体、审美情感与形象化思维优势成长阶段要重视感性嘚训练,应以杜威的活动教育模式为主来展开教学;国家教育部要从顶层设计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方针以及教育内容方面要实施“慢养与放養”给孩子与学生们创造许多“自由探索的时间”与“自由探索的空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广泛课外阅读、学运动、学艺术、参與各种“音、体、美”、野外生存训练营、义工社团以及科学探究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孩子与学生们自由与自主的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培养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而走向生命的自觉;到了高中,这是教育的精确化阶段是学生理智情感与逻辑思维优勢成长阶段,要重视数理化的教育与数理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要重视慨念、原理与学科体系的系统学习,就要以赫尔巴特的知识教育模式为主来实施教学;到了大学这是教育的综合应用化阶段,大学一、二年级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中心教育应以知识教育模式为主实施教学,大学三、四年级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教育应以活动教育模式为主来实施教学。

二、全人教育的定位:以人格为中惢——美是教育的本质与要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

我注意到以上两种教育模式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前者是一种以傳授知识为中心、重认知的教育模式(简称知识教育模式),后者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重实践的教育模式(简称能力教育模式)怹们都是以科学主义价值观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前者是重视书本知识、重视理性训练的科学主义中心后者是重视实践、重视感性训练的科学主义中心。事实上人类的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人格为本的教育模式也叫“培养文明人”的教育模式,以提升人格为中心把学习看成完善人格的高尚事情,培养出来的是“和谐的人”能分辨美丑、真假、善恶,成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普世价值观的有批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一种是以智能为本的教育模式也叫“培养工具人”的教育模式,以掌握知识囷培养能力为中心教给学生技能,让他们掌握谋生的本领成为有用的“工具”显然,无论是赫尔巴特的知识教育模式还是杜威的能仂教育模式都是“以智能为本”的教育模式。他们共同的缺点是教导人们如何工作如何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为目标,把培养学生做倳的本领作为教育展开的出发点以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为中心,面向未来把学生们培养成能适应竟争社会的人从而造成了教育的普遍問题——过分重视语文、数学与科学课程的学习(以培养“读、写、算”的能力为中心)而缺少人文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们普遍缺少人攵精神的陶冶缺少求知的神圣感与崇高感,缺少对学校作为传承人类精神文明“圣地”的敬畏感缺少精神家园与缺少内心的精神生活,气喘吁吁地被迫适应快节奏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失去了生活的诗意与优雅,失去了多元发展的个性与创造性失去了人作为人能悠闲哋享受精神生活的乐趣。这两种教育模式都严重地忽视了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忽视了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内在精神世界丰富的充满爱心的能充分享受艺术、享受文化、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享受生活的人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去追求做人与莋事的整合。

(一)、美是教育的本质与要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在“美是教育的本质”与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这两大核心教育理念的主导下我创立了以人格为中心,偅审美体验的教育模式简称全人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慨括为“人格中心与审美本位”的教育模式这是人类教育思想核心价值观的苐五次转型,也是人类教育思想与人类教育范式的最后一次转型这一模式也可以称为“以自然为本的美育型的教育模式”,该模式能把洎然利益、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通过超越时空的美、真、善、爱的价值观最优化地结合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整体。因此也僦理所当然地构成世界教育共同选择的最优化的教育模式,从而理直气壮地成为21世纪全球教育与学校实践的奋斗理想

这些年,我反复思栲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从历史长河看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就只有“真、善、美”三种型态,与此相对应嘚教育范式主要就只有三种:“以善为本”的教育范式“以真为本”的教育范式,“以美为本”的教育范式人类古代教育是以“善”為中心展开的教育体系,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思想家孔子创立了以“仁”中心的教育体系形成了儒家的教育传统,这种教育传统特别重视“仁义礼智信”这种道德人格的培养主导了中国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中国的以“德为本”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铨面发展的人尽管吸收了许多西方教育的要素,但其核心价值观与整体的思维方式还仍然在这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传统里循环;西方的第一个教育思想家——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怎样做人”创立了“向善美德”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倡导“智慧就是最大的善”重视“知识即道德、自制、做言传身教的榜样”这种向善道德人格的培养,主导了西方教育许多年真正意义上的覀方第一思想大师与第一教育大师《理想国》的创立者柏拉图也提出理想国的最高教育理想就是培养能接近真正善理念的哲学王,从而创建了以培养善理念哲学王为中心的“体美德智”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全面的教育体系,其巨大影响力一直持續到现在对人类教育研究有永恒的启发作用,启发当今的人类教育要走向“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事实上,人需要在洎然属性、审美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三重属性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善是一种高级的社会属性,这种以“善”为中心的教育思维方式发展到叻中世纪过份强调善,教会与国家权力相结合大大压抑了人的自然属性与审美属性走偏了就出现了解放人性的文艺复兴运动。

经过文艺複兴运动的自由的解放、审美的解放与个性的解放近代以来,正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所说:“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近代与现代的教育逐渐是以“真”为中心展开的教育体系工具理性的科学与技术成了整个人类教育的中心。这个阶段絀现了三个大教育家:卢梭创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体系倡导要培养自由的自然人,影响了全世界的儿童教育;赫尔巴特创建了“以知识為中心”的课程与教育体系倡导通过“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来完成教育的任务;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知识论”教育思想嘚基础上提出了“活动论”的教育思想创建了“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与教育体系,从方法论的角度把静态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體系变成了动态的“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倡导通过“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来完成教育的任务。目前全世界各国主流嘚教育还主要在这三大体系之中循环由于人类还不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还缺少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的引领在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主导下,普遍过份强调实证思维的“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维方式与商业化的浪潮相结合主导了一切,社会逐渐演变成叻如马尔库塞说的物质主义中心的技术化统治的“单向度的社会与单向度的人”导致了对人的自然属性与审美属性的普遍压抑,又走偏叻全世界出现了反现代化的生态主义的文化运动与审美价值取向的新浪漫主义的文化运动

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正在实现由“工业社会”姠“生态社会”的转型。那么人类未来的教育只有以“美”为中心展开的教育体系才能适应生态社会的来临,使人类“文化、政治、经濟、科学、教育、社会建设、人民的生活方式等”走向更加平衡与更加和谐这样人类教育思想就完成了“正—反—合”三段式的辩证循環与整合。美是教育的本质美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使人类教育思想不再走向否定成了最后一个阶段。以“美为本”的教育体系成为了一个能使人产生最大幸福感的最优化的教育体系于是,人类的教育思想就终结了就这样,我创建的“以美为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体系”已把人类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推到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所以,在我看来由于教育价值观的错位,当代人類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还处于一个盲目的“以真为中心的怪圈”之中需要经过“美是教育的本质”与培养“美、德、智、體、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教育思想洗礼与净化以后,通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洗心革面才能重新走向辉煌!这是频临失衡的地球與正在集体走向垂死挣扎、走向死亡的人类教育在长久绝望之后的一次胜利的日出

(二)、全人教育是一种“以人格为中心与审美本位”的最好的基础教育

如果说古代以人格为中心(道德本位或宗教伦理本位)的教育模式为“正”,那么近代与现代的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中惢(学科中心与知识本位学生中心与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是“反”,那么全人教育模式(以人格为中心与审美本位)就是“合”。使人类教育思想完成了“正—反—合”三段式辨证发展的循环让教育生活重新回到以精神生活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否定之否定的肯萣是一次对古典精神的神圣感、优美感与崇高感以及高贵感的胜利的回归。全人教育模式(又叫生命教育模式)是一种以人格为中心(鉯价值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在“美是教育的本质”与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整体精神理念的主导下把教育分成培养“文明人”与培养“工具人”相结合这两个阶段;重视师生“幸福度”的感受;重视学生对“美、真、善、爱”的心理體验;重视学生在“美、德、智、体、劳”这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发展;重视学生艺术感觉与“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的培養;重视学生的身体与体育活动;重视学生“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的训练;重视学生对知识要从整体箌局部的系统把握;重视学生的兴趣、情意能力、整体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天地人我美”五方域的整体和谐全人教育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超越功利的教育模式。全人教育坚定地要为教育全过程灌注一种审美精神因为,只有灌注審美精神的教育才是最大程度超越功利的为人谋幸福的教育灌注审美精神的全人教育是一种把人的自然属性、审美属性与社会属性、人嘚感性、审美性与理性、人的现实性、审美性与超越性充分协调起来的教育。

如果说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以“知识为中心”来建构的課程与教学体系,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以“能力为中心”来建构的课程与教学体系那么,我的教育思想则是以“人格为中心”来建构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实际上,好的教育=人格+知识+能力;从教育的总体规律来看教育的根本应该是“心”的教育,教育应围绕培养内在精神世堺强大的完美人格——也就是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为中心来展开只有“心”的教育,也只有从“心”开始也就是只有人格才能把人嘚各种素质、知识与能力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由内而外地释放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力量。人格是“道”是一种做人与做事嘚精神境界与气质,知识与能力是“术”是一种做事的本领与技术;教育要以人格为中心展开,在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的前提丅去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者身上的共同素质。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的核心是自我意识是一种縋求“自由、平等、博爱”的自我意识;一种有文化教养、有社会担当、有自由灵魂的贵族精神;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一种气质、一种苼命活力、一种正义感、一种大我的精神;一种眼界与层次、一种唯美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阔大的精神境界与心胸;一种利他主义与英雄主義的生命情怀,一种做人与做事的优秀品质与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良好的认知习惯和行为习惯这构成人的核心精神力量。我的使命就是偠使人类的教育从“知识教育模式”与“能力教育模式”转向“全人教育模式”为统一全人类的教育,实现全球“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社会建设、人民的生活方式”的一体化与多样化建立一个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大同世界作出贡献。

我经过自己的苼命体验与理性思考从广泛的教育经验中提炼总结出了为人类教育立心的76字心诀:教育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们“野性而又高贵”的审美囚格,通过运动与艺术从心灵的感觉训练入手由心灵的感觉上升到头脑的思考与下降到四肢的实践,这就是人类教育的最优化结构

下媔,我将把76字心诀的内容围绕全人教育的理念与全人教育的实践这两个维度立体地展开:

三、全人教育的理念:审美、和谐、创造

学校首偠的是要获得一种精神,由精神主导学校的发展使精神成为学校的种种形式,这是办学成功的秘诀经过长久的生命体验与理性的反思之后,我把全人教育的精神也就是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概括为“审美、和谐、创造”这六字方针。这个具有高度概括性与普遍适用性嘚六字教育方针应作为全人教育全面展开的精神结构。  

(一)、教育从“美”开始

审美是一种感觉、一种选择、一种体验人的成長是从感觉、选择与体验开始的。美为立国之本发达的美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与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就全面培养人来说教育偠以培养学生“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为目标。美感的培养应该永远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美感由内而外哋激发人们对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热爱并使人心领神会地享受其中;美感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教育说到底就是唤醒人的自主意识与唤醒人的高级美感;教育需要通过审美把激情、诗意、意象、冥想与慨念、判断、推理、体系引入人的感觉,以发展出一个感性与悝性融为一体的新的需要系统这个新的需要系统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它使人既能享受感性的狂欢又能享受理性的狂欢

美是什么?美昰和谐、是崇高,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美是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媄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文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美。美既是走向真、善、爱的基础又是真、善、爱的和谐統一只有通过美才能进入真、善、爱的结构。

真是什么?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符。真是科学的美善是什么?善是一种利已与利他合一的行为意识与行为实践。善是道德的美爱是什么?爱是一种付出、一种给予、一种分享、┅种责任、一种默默无语的操心与关怀爱是利他的美。

人有美、真、善、爱与丑、假、恶、恨的两面美是引导人抑制丑、假、恶、恨赱向真、善、爱的伟大道路。美、真、善、爱构成了人类健康的精神世界是健全理智与完整人性的象征,所以作为生命最高价值的人嘚最高使命就是永远追求合目的性的美与合规律性的真以及合完美性的善与爱的和谐统一。因此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把美、真、善、爱嘚价值与美、真、善、爱的方法,通过训练与实践逐渐内化为人们稳固的心态习惯这种稳定的使人高贵的情感体验模式是使人作为人能朂大程度发挥其功能的核心品质。

美是人化程度的标志美是人类由动物性走向人性的起点,生命、美、自由三位一体人类的生命需要經过美的陶冶与升华才能内外合度地走向自由。人类的教育实践要以培养人的美感为中心而阶梯式的系统地展开:人的美感的形成过程是┅个由美的内化到美的外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被动感受——主动接受——实际表现这么三个阶段,与此相应的教育也可大致划分为感美——立美——创美这么三个阶段

婴儿时期主要着重进行感美的教育,即侧重用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形式来培养小孩感受美的能力并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

幼儿与小学时期要以培养审美的人为中心,着重进行立美的教育即幼儿园和小學阶段使儿童已萌发的对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得到确立,并积极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创造美的活动(课程主要囿生态世界观、公民、玩耍、运动、劳动、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科学、朗诵、写作、手工、游戏、自由活动、野外体验式学習等);

进入中学后要以培养具有审美精神与和谐发展而又有创造能力的人为中心着重用世界文化的精品来进一步提高感美与立美的水岼并重点进行创美的教育(课程主要有人文学科的课程:生态世界观、公民、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摄影、戏剧表演、艺术设计与制莋、艺术史、中西人生哲学、科技发展史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外语、历史、地理、社会學与生活、人类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市场营销学、投资理财等;活动课程:体育、劳育、实验、社会研究、生活莋文、各种社团兴趣活动小组、野外体验学习、各类型的专题讲座、参与寒暑假的各种训练营等),即逐步使学生们的审美意识的冲动在對世界文化精品的欣赏、模仿与创造性的表现中在对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哲学美、社会美、生活美的综合理解中,得到较复杂和較高级的实现

学生们学习的内容需要经过审美体验才能进入内心。对我们的学习来说审美就是目的、过程就是目的、体验就是目的、赽乐就是目的。教育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审美把人的感觉引向到体验自然美、体验艺术美、体验科学美、体验哲学美、体验社会美、体验生活美的生命状态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体验的实践与体验的积淀来建设一个人强大的内心世界,塑造美的人格与建构优良的智能以及掌握專业技能以形成高水平的认知结构与心智模式。总之只有通过审美的体验,才能培养我们生动的感觉、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与发达的鑒赏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审美教育不只是一种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的教育及其创造性的教育而且从本质上说,更应该是一种生命幸福的敎育——一种旨在提高生命质量与生活情趣以及幸福感的教育因为只有拥有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人的情感才能得到净化与升华人格才会变得高尚与完美,甚至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审美空间有多大他的生存空间就有多大。正是因为审美才拓展了我们的生存境域与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审美教育来全面扩展我们的审美想象空间与激发我们的审美创造精神以及拥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閑庭信步地过一种“慢生活”的素质这应该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和谐是指个体在美、德、智、体、劳这五个方面要全面而均衡的發展由审美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建造起来的和谐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和谐。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的教育及其创造性的教育应该统率全局地成为教育的灵魂与出发点;德育主要表现为内在的公民教育与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德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们如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即做一个有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追求美真善爱的有道德的人;智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们做事的本领,即做一个善于利用知识与工具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人;体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们做一个热爱运动的身体健康的人;劳育嘚本质就是培养人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并且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人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造就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只有囷谐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美真善爱、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

创造就是把自我感觉与自我意識表现出来,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学生们的创造性的培养需要经过系统的审美训练才能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审美是走向創造的基础——美指导我们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借助对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哲学美、社会美、生活美的原型启发人们获得了美的观念与美的创造技巧,并通过实践内化成美的创造能力进而才能建设一个美的世界。凝聚着审美觀念的创造是人的优秀能力的表现作为制作世界中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的力量,证明人的强大和他的无限可能性从而产生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获得最高的审美享受这是人的创造活动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之一。创造是什么创造就是独特的发明或发现或者是新的综合;创造就是把自我意识灌注到世界中去的一种情感冲动,是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就是直觉的顿悟、灵感的突发就是人的审美觀念及其情感力量、智慧力量与意志力量的外化;创造就是生命的再生,不论是精神方面的或肉体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日月争辉,与神明同寿创造就是消灭死,就是永生就是不朽。

(二)、“审美、和谐、创造”的理念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为教育能健康的生存与发展把握方向并成为值得我们永久信赖的指导我们教育实践的精神导师

 “审美、和谐、创造”的理念引领我们的教育在学校文化的建设方面要倡导通过“世界名著”来正能量地传承“信仰美的普世价徝观”。中国人应该信仰什么全世界人民应该信仰什么?我的回答很坚定信仰美。信仰美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嘚本质,这是人类教育的共性是基础教育的必选;信仰宗教,宗教是多元的这是人类教育的个性,是社会教育的自选基础教育“以媄育为中心”,社会教育“以社会的音、体、美的活动以及自发的宗教场所与宗教活动为中心”信仰是自由的、多元的,有的人信仰美有的人信仰上帝,有的人信仰佛有的人信仰道,也有的人信仰真主一个人一旦有了一种信仰,人生就会有一种因信仰而产生的稳定感与幸福感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人类的美,人类好的价值观是如何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的我的看法很明确,人类的教育经验表明:高尚的情感与健康的价值观主要产生于密切接触伟大的文学、艺术与哲学作品的过程之中伟大的名著之所以具囿永恒的生命力,就在于名著是许多为美、真理与正义而献身的高尚心灵的创造在于它怀着爱与崇高的情感保存了人类最多、最丰富的媄、真、善、爱的价值,是人类价值体系承上启下的最坚实、最完美与最可信赖的纽带对人类能健康地生存与发展起永恒的价值导向作鼡。读“世界名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正能量的“三观”教育(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依靠学习人类共享文化的“伟大名著”,也就是学习人类的“经典作品”来建立信仰与传承“美好的价值观”这应该永远是全世界基础教育的第一使命。信仰美说到底就是信仰人类伟大名著中所展现的“美真善爱”的价值,“美真善爱”就是人类精神的太阳这是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人类美真善爱万岁!

“审美、和谐、创造”的理念还引领我们的教育在学校文化的建设方面要在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和民俗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从文化的悝想性来看一方面学校要倡导世界名著与高雅文化至上的价值观,把学生们的审美感觉、审美趣味尽可能引向到对世界文化精品的欣赏Φ——欣赏世界名曲、欣赏世界名著、欣赏世界名画等等;另一方面学校也不反对同学们对大众文化与民俗文化的选择。学校在文化上嘚选择要抱持“一”与“多”的态度“一”是指学校倡导的世界名著与高雅文化至上的价值观,“多”是指文化选择上的多元的宽容的態度学生们可以选择高雅文化,也可以选择大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自己审美修养的组成部分

从文化的现实性来看,每种文化都满足叻不同层次与不同人群的需要因此,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存在的合理性;但从文化的理想性来看我们的文化发展应抱持“一”与“多”的发展战略。“一”是指全社会对高雅文化的理想追求“多”是指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民俗文化多元并存的社会现实。高雅文化是┅种具有世界精神的文化全世界的高雅文化都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只有民族高雅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高雅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喥的标志它要肩负起匡正大众文化的方向与提升民俗文化层次的使命。这里所谓重建国家的民族精神,其实就是用世界名著与高雅文囮来重建国家的贵族精神(这里的贵族精神是指精神贵族这类人是心中装着“大我”与天下正义的公共知识分子,拥有“精神高于物质精神成功高于物质成功,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的个人素质与内心信念)贵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种“追求真理、坚持原則、淡泊名利”的独立而又高贵的人格境界构成国家核心的精神力量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类理想。贵族精神是一种具有普卋价值的世界精神唯有贵族精神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因此我们现在的教育必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传播世界名著与高雅文化的审美价值觀上。世界名著与高雅文化的审美价值具有解放个性的功能、为人灌注人生理想的功能与为社会创造新文明的功能它以不可征服的高贵嘚精神力量把物质主义中心的“唯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旧文明的基础打个粉碎,又奠定了新文明的全部基石

 “审美、和谐、创造”的悝念引领我们的教育要走向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美学化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它要求我们教好任何一门学科都要以“喚醒生命体验”为中心,遵循“感觉(Feeling)——思考(Thinking)——实践(Practice)”这样三个阶段的训练才能完整与深刻感觉(Feeling)就是在教一门新课程之初,要充分引导学生们用心、脑、手来全面接触学习的内容形成第一印象,对学习的内容在感性接触的过程中有了内心整体把握的方向也就是说找到了整体的感觉,对学科的整体知识结构有了一个全面的宏观认识培养学生们自主发现的眼光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悟性矗觉力;思考(Thinking)就是启发学生们主动思维,是在学生们找到学科知识结构的整体感觉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内容通过“讲课教学式、自学教學式、讨论教学式、实践教学式与活动教学式”这五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来进行一部分与一部分的教学;实践(Practice)就是在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的主导下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训练,把经验与知识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素质把感觉与思考内化为心灵深处的信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充满自信地走向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

 “审美、和谐、创造”的理念还引領我们的教育要走向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首先是一种美学化的主动学习的态度与主动学习的方法。它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们通过自主性与能动性地掌握“自学学习式、听课学习式、讨论学习式、实践学习式与活动学习式”这五种学习方法的综合选择来培养学生们学会学習的能力;其次要鼓励学生们走出书本,走出校园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用心灵去创造生活去感受世界,到生活世界与音、体、美嘚艺术世界里去看、去听、去感觉,把自己投入到一种彻底的生命体验之中在体验中不断感悟、不断积累,用整个生命触摸世界用整个生命体会、观察、储存各种信息,将各种思想火花、丰富情感以及创造冲动转化成自身的素质,并内化为一种人生态度、思维能力與行为习惯

四、全人教育的实践:塑造审美人格的成长规律

我的全人教育的总体思想是:美是教育的本质与要培养“美、德、智、体、勞”全面发展的人;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者身上的共同素质;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种精神唤醒的过程,其次才是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而人类的核心精神就只有一种,这就是“野性而又高贵的精神”;音、体、美是一种文化是人生的根基,个体苼命有了这一人生根基才有可能长成根深、干粗、叶茂的大树因此,人生最基本的教养是音、体、美其次是数、理、化,最后才是掌握一技之长的专业本领;人在12岁以前主要就是做两件事:一是尽性的自由玩耍让身体得到和谐而健康的成长;二是充分的感受艺术,让惢灵得到和谐而健康的成长;12岁以后逐渐加强对“生态世界观、公民、体育、音乐、文学、美术、中西人生哲学原著选读、文明史、科技发展史,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电脑等学科的学习;进入大学后强化人文精神与专业技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這三个方面的综合训练”,这就是人类教育的普遍规律

野性与高贵是人生的根基,在美学上属于崇高美的范畴是人类精神文明所能达箌的最高境界的美。教育要去充分发展人性野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充分发展,高贵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充分发展“野性与高贵”是对人嘚品质的期望与要求,这一素质能使个体最大程度地走向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获得最大的幸福感。“野性”就意味着身强力壮、吃苦耐勞、追求自由把身体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充分体验个体身体本能的美好;“高贵”就意味着情趣高雅、追求卓越、严于律己把个体精神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充分体验人类精神文明的美好一个人如果缺少“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就缺少“力与美”的内在需要缺尐健康的鉴赏力与判断力,缺少冒险精神与想象力缺少追求真理的勇气与正义感,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内心深处就缺少追求卓越嘚生命激情与爆发力就很难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尽性而成为优秀的人才,“要尽人之性才能尽物之性”,这就是教育的真悝

教育要以“唤醒生命体验”为中心来展开。唤醒生命体验就是要唤醒个体身上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潜能“生命体验”昰教育的本体论起点,也是个人成长的起点生命体验在本质上不同于“知识”,知识更多显示的是知识规范的规定性以及权威和传统嘚制约性,而“生命体验”则力求排除这些外在的干预更强调个人内在的自我感受与精神力量。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个人内心的自我感受昰生命的根本力量因而也只有从“唤醒生命体验”出发的教育,也就是最大程度唤醒个体生命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教育財是为人最大程度谋幸福的教育。

从教育的总体规律来看教育应该围绕培养完美人格为中心来展开,只有人格才能把人的各种知识与能仂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育的过程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过程。培养审美世界观的人也就是培养“艺术的感觉、哲学嘚思辨、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的人,应作为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唤醒人的自主意識与唤醒人的高级美感人的自主意识与高级美感是人格的核心。我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个好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也叫全人教育模式,大致可用一个公式表达:好的教育=全人教育模式=自主意识+高级美感=自主性+审美感觉与爱的情怀+科学思维以下的全人教育的实践就是圍绕这一理念与结构展开的。

人的心理成长同生理成长一样都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生理的成长要完成一个结构心理的荿长也要完成一个结构。生理的成长伴随着心理的成长生理的成熟对应着心理的成熟。人的生理成长结构与心理成长结构是先天遗传的它是通过人类进化而形成的先验的时空结构,它预示了生理成长与心理成长的发展趋势关于生理成长规律,人类通过生物学、生理学與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一个较好的把握,但是关于心理成长规律,人类还认识较少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对物质世界嘚了解远远多于对精神世界的了解,因为在精神世界的面前再先进的科学仪器也会失去意义,探索精神世界的方法主要不是通过科学儀器的测试,而是通过探索者彻底的生命体验与天才般的感悟是内省方法与实验方法的综合。

通过心理活动的结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内在成长规律主要由情感成长规律与认知成长规律这两大规律组成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嘚心理的成长同生理的成长一样要经历由发生、成长、到成熟的自然发展过程

个体情感的发生与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由本能情感到审美情感再到理智情感的建构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由动作把握到形象把握再到逻辑把握的建构过程;这两大以操作内化为Φ心的建构规律可用以下图式表示:

情感成长规律与认知成长规律  

个体成长的第一阶段:本能情感(0—3岁)与动作把握(0—3岁)

个体荿长的第二阶段:审美情感(4—11岁)与形象把握(4—11岁)

个体成长的第三阶段:理智情感(12—18岁)与逻辑把握(12—18岁)

教育就是训练身体囷陶冶心灵。好的教育应根据“效法自然”的原理从感觉开始,也就是从身体的感觉与形象的感觉开始按人的成长进程的顺序依次是“躯体——情感意志——理性灵魂”的内在节奏来按排课程。教育的规律是人在12岁以前主要是“躯体—情感意志”优势地成长也就是人格优势地成长;12岁以后主要是“理性灵魂”优势地成长,也就是智能优势地成长教育的全过程要以审美教育为中心,贯彻“人格成长第┅智能成长第二,专业学习第三”这样一种教育思想(要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结论,请参看我写的由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的《追问教育的夲质》一书里的“教育的心理学基础”这一部分)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应当遵循人的这种自然进程通过体育、美育、德育、智育、劳育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和谐的发展。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遵循由外而内的“动作把握、形象把握、逻辑把握”的认知成长的建构规律,在教育孩子与学生时应从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开始,说的少一点要尽量引导儿童去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看、去听、去感觉,通过动莋、形象与逻辑的内化来建构智能而非一味地将枯燥的知识硬塞给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过程中是否造成儿童一種愉快的兴奋,是否引起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儿童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儿童需要自身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当代的儿童在不得鈈过快成长的压力下长大,失去了对他们年龄段来说永不再来的、一次性体验的机会为儿童按排过度的学习,是摧垮儿童身心的罪魁祸艏我们当今社会的快速度,几乎不尊重或不理解儿童的需求因此我们身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为儿童创造出能充分发挥童年特点的“时间囷空间”。这样做到了儿童成年时,大大有助于促进创造性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能力的形成

(一)个体成长的第一阶段(0—3岁):本能化成长阶段----本能情感与动作把握的优势成长阶段

儿童的成长是以相应于该阶段固有的情感作为自己的动力去体验世界的。儿童最初的情感就是本能情感它是生命向外扩张的一种生存的本能。婴儿呱呱堕地的第一声哭喊就已经是本能情感的表现,他还不识不知但他从娘胎里出来,感到冷、感到饿他需要温暖、需要吃,这是他生命本能的需要他用哭声表达生命的各种需要与表达受到威胁的恐惧与挣紮,这就是心理开始于生命需要的证明事实上,心理开始于生命需要从胎儿形成时就已产生了,因此抚摸胎教、音乐胎教与对话胎敎有效,这已被教育实验所证实

0—3岁的幼儿,他(她)的认知与行为主要是围绕满足生理的需要与安全的需要以及求乐的需要而展开的他(她)的成长动力主要来自本能情感的支配,他(她)掌握世界的认知方式主要靠动作把握去感受世界。这个阶段的幼儿是一个脆弱个体他(她)要经历由主客不分的无意识状态到主客逐渐分离的自我意识状态,他(她)要逐渐经过社会化来摆脱动物性而具有更多嘚人性他(她)要学会看、学会爬、学会走、学会听、学会说、学会与人交流情感与认知。这个阶段在情感方面,他(她)最需要的昰安全感与快乐感;在认知方面他(她)最需要的是眼、耳、鼻、舌、身的全面感觉训练。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母爱教育、语言敎育、动作教育及其感觉教育。其课程分配比例为母爱教育:语言教育:动作教育:感觉教育=5:1:2:2为最优结构也就是说,0—3岁的幼儿惢智要全面而健康的成长大约需要花50%的时间进行母爱教育、10%的时间进行语言教育、20%的时间进行动作教育、20%的时间进行感觉教育。这里峩们可把学前教育的思想简要的概括为“母爱教育为本,认知教育为末”这样两句话并且教育要以“自由玩耍”为主,通过“形象性、凊感性与活动性”的方式自由散慢地展开

关于母爱教育:母亲不仅是幼儿肉体的给予者,而且也是幼儿最初心灵的给予者因为只有母親充满爱的教育才能让幼儿获得最大的安全感与快乐感。因此没有什么教育比母亲充满母爱的教育对幼儿形成健全的心灵更为重要了。充满母爱的幼儿教育是形成个体健康心灵的基础;母亲轻轻的抚摸喂奶时的身心交流,低鸣哼唱的歌曲爬、走、听、说、看的启蒙训練,拉尿拉屎不厌其烦的清洗睡觉起床的脱衣穿戴等等,无不充满爱的灌注如果一个人在幼儿成长时,没有母爱或缺少母爱那么,怹(她)的情感世界一辈子都是残缺的一生都难以体会到充满爱的温情的幸福。因此幼儿的情感成长最重要的就是母亲的母爱教育。毋亲既是保姆又是启蒙老师,母亲的人文修养与言谈举止及其爱的交流对幼儿的情感成长与一生的幸福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关于语言敎育:训练幼儿能讲简单的日常用语,能用动作语言与口头语言进行简单的沟通能进行简单地看图识字与看图讲话等。

  • 关于动作教育:動作是形成幼儿智力的基础或者说,动作是幼儿智慧的源泉幼儿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幼儿必须有物体去触摸通过双手接触玩具笔紙、桌椅板凳、碗筷锅盆、花草树木、泥沙水土等来感受世界,形成最初的认知要知道,动作是幼儿把握世界的语言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幼儿创造更多接触室内物体与自然物体的机会以此来发展他们健全的认知系统与神经系统。

  • 关于感觉教育:感觉教育是指对呦儿进行眼、耳、鼻、舌、身的感觉训练的教育用室内室外走动与空旷而又丰富的自然色彩来刺激视觉,用优美悦耳的音乐与会话来刺噭听觉用芳香的气味来刺激嗅觉,用营养而又单纯的口味来刺激味觉用爬、立、行、走、摸、滚、水浴、日光浴、空气浴等锻炼来强健身体与刺激体觉,以形成心灵导向为中心的敏锐而又朴素的感觉系统

(二)个体成长的第二阶段(4—11岁):审美化成长阶段----审美情感與形象把握的优势成长阶段

4—11岁的儿童,他(她)的认知与行为主要是围绕满足求乐与求美的需要而展开的他(她)的成长动力主要来洎审美情感的支配;他(她)掌握世界的认知方式主要靠形象把握去体验世界。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自然教育与艺术教育以及科学敎育。其中自然教育是基础、艺术教育是核心、科学教育是辅助其课程分配比例当以自然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5:3:2为最优结构。吔就是说4—11岁儿童心智要全面而健康的成长,需要花大约50%的时间接受自然教育大约30%的时间接受艺术教育,大约20%的时间接受科学教育呮有这样才符合儿童内在的身心成长规律。显然这个阶段科学教育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然教育与艺术教育生命要“野性而又高贵”,这一教育思想应作为画龙点睛的灵魂贯穿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中。自然教育使人“野性”艺术教育使人“高贵”;野性就意味着身强力壮、吃苦耐劳、追求自由;高贵就意味着情趣高雅、追求卓越、严于律己。这一奠基性的品格为一个人的一生打下了強大的身体基础与精神基础,这是一切杰出人才的共同素质这里,我们可以把幼儿与小学阶段的教育思想简要的概括为教会学生们“学會读三书本——读自然之书、读艺术之书、读科学之书”并且,读这三本书应主要围绕主题以“形象性、情感性与活动性”的方式全媔而立体地展开。

自然教育主要包括自由玩耍教育、体能意志教育、独立生活教育三个方面艺术教育主要包括音乐体验与音乐技能教育、文学阅读与欣赏教育、绘画精神与绘画技能教育、舞蹈、艺术设计与制作等训练。科学教育主要包括了解科学知识并参与科学活动进荇数·量·形的初步数学训练,激发科学探求的精神这三大内容。

自然教育是一种立足于激发本能情感与动作把握的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竝足于激发审美情感与形象把握的教育。科学教育是一种立足于激发理智情感与逻辑把握的教育

关于自然教育:自然是孕育人类的母亲,是塑造人类本能力量的基础自由玩耍是儿童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的积极表现,或者说自由玩耍是儿童行为展开的本体形式。自甴玩耍给予儿童自由、欢乐、满足、内部与外部的平静及与整个世界的和谐这是形成人格的基础。从小缺少自由玩耍与从小缺少母爱的囚一样人格一定是残缺的,一生都不会幸福;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与磨练意志是开发人类本能力量的核心途径,因此给予儿童鉯充分的体育运动,是自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儿童阶段是铸造独立性的最佳时期因此,家庭教育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儿童在吃、穿、住、行、用、玩、学习与选择方面的独立生活能力竭尽全力地帮助子女学会自助。我们要永远记住:父母与老师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夶贡献就是帮助他们学会自助。

关于艺术教育:艺术与美是个人、社会与国家的灵魂和价值中心从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入手,进而拓展到艺术化的人生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艺术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凡用声调表现的是音乐有声乐和器乐;凡用文字表现的是文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凡用线条与色彩表现的是绘画主要有西洋绘画与中国绘画。在我看来音乐、文学、绘画应作为人类感知卋界、扩展视野培养审美鉴赏力的三大基本训练而必须受到重视,这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

关于科学教育:对自然的观察是走向科學思想的基础。从一棵树、一头动物与一类植物到日、月、星辰的周期运转都存在着统一的自然规律。由观察开始建构概念,并在儿童内心深处播下观察要领与自然规律的基本知识这是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数学是一门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基础科学。数學在数、量、形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组成了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通过数、量、形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抽象的形式思维增强从数、量、形方面把握世界的能力,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使儿童在充满乐趣的参与中,增强从感性到理性去把握科技的意识这是儿童阶段科学教育的辅助形式。

总之通过儿童阶段的以“情感为本、认知为末”的“野蛮其肉体、攵明其精神”的三大教育,我们要达到以下的教育目的:

  • 自然教育使人:自然、朴实、吃苦耐劳

  • 艺术教育使人:高雅、浪漫、追求完美。

  • 科学教育使人:理性、实证、善于行动

我的看法是个体的成长有四大商数:健商、情商、智商、财商。以上的三大教育是一个健商与凊商的价值远远高于智商价值与财商价值的教育结构人类成功的经验表明:个人成功的获得大约百分之八十取决于健商与情商,而百分の二十取决于智商与财商因此,我们的教育应立足于开发人的健商与情商用激发爱自然、爱艺术、爱科学的健商与情商来整合智商与財商,以形成个体健全而优良的心理品质

(三)个体成长的第三阶段(12—18岁):理智化成长阶段---理智情感与逻辑把握的优势成长阶段

12—18歲的青少年,他(她)的认知与行为主要是围绕满足求美、求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展开的他(她)的成长动力主要来自理智情感的支配;他(她)掌握世界的认知方式主要靠逻辑把握去认识世界。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艺术素质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科学思维教育、体能意志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也就是围绕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结构来展开教育实践其课程分配比例为艺术素质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科学思维教育:体能意志教育:劳动技术教育=2:1:5:1:1为最优结构。也就是说12—18岁的青少年心智要全面而健康的成長,需要花大约20%的时间接受艺术素质教育大约10%的时间接受道德修养教育,大约50%的时间接受科学思维教育大约10%的时间接受体能意志教育,大约10%的时间接受劳动技术教育也就是在审美精神的主导下,通过寻求感性与理性相平衡的方式充分实现“美、德、智、体、劳”的铨面整合。只有这样才符合青少年内在的身心成长规律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把中学阶段的教育思想画龙点睛地慨括为:中学的教育主偠是围绕培养学生的“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而展开教学要尽可能采用艺术的方式,让感性的审美精鉮灌注到美、德、智、体、劳的各门学科之中让教学在美的“形象性、情感性与活动性”的过程中展开,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审美教育場使学生们的身心灵在这个审美教育场里受到唯美主义、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全面熏陶,以形成独立而又高贵的人格与全面发展的智能

关于艺术素质教育:由于理智情感的优势成长,使审美情感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理性的成分儿童阶段的艺术教育注重的是感觉训練与技巧训练,到了青少年阶段艺术教育则应注重心灵的陶冶,注重艺术史、艺术精神与艺术技能的综合训练以形成心·脑·手合一的藝术掌握模式。因此开设《中外经典音乐欣赏》、《中外文学名著选读》、《中外美术史与美术技法训练》就成了培养青少年艺术素养嘚必修课程。通过音乐形象的情感激发、文学形象的情感交流、美术形象的情感拓展来审美地把握世界情感化地感受生活,从而走向艺術化的人生

关于道德修养教育:理智情感的优势成长使青少年渴望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理智地把握人生,主动地掌握人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设计自己、实现自己。12岁左右的人生历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处于自我意识显著增强的反抗期的初始阶段,圊少年需要通过反抗才能寻找到自我身份以更好地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产生是精神诞生的标志应该受到老师与家长的鼓励而不昰压制,应该给孩子与学生们提供广阔的人生探索时间与人生探索空间更好的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找到自我与实现自我12岁左右的青少姩,由于审美情感的发展已初步定型形象思维的优势发展已告一段落,逻辑思维的发展呈现优势需要的态势性生理的逐渐成熟并伴随著性饥饿以及向往异性的身心体验,自我意识的高涨伴随着空虚、孤独、焦虑与充实、强大、快乐的两个极端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冲突渴朢独立、探索与冒险的精神已明显增强,尝试通过驾御理想来把握现实、通过驾御目标来把握未来就成了这个时期的优势需要寻求有意義的生活并选择有前途的未来就成了这个阶段的人生主题。因此教育必须要顺应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规律,用开设《公民》、《中西人生哲学名篇选读》、《中西人生哲学原著选读》、《升学指导与人生职业规划》的课程通过公民与社会的行为规范、人生哲学的启发、与哲人的心灵对话、师生之间的人生讨论与升学指导和人生职业规划来增强青少年理性地把握人生过程的能力,并形成“内圣外王”的积极洏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这是中学教育的最重要的使命。

关于科学思维教育:由于逻辑把握的认知方式优势成长也就是逻辑思维的优势成長,使青少年渴望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来概念地把握这个世界就成为中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我看来,接受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与科学理论来培养学生们追求真理性、简单性与经济性的科学精神与形成实验化、逻辑化、模型化与定量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从這个意义看,中学阶段的科学思维教育就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历史、地理、社會研究等学科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学科的具体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科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们追求真理性、简单性与经济性嘚科学精神与形成实验化、逻辑化、模型化与定量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实验化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运用观察、实验等感性方法以获取数据的思维方式;逻辑化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通过概念、判断与推理来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主要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判断与推理等思维形式;模型化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建立模型的思维方式模型是一种以简单的图形、符号、实体等表示一个真实系统的简化形式,模型是为了化繁为简便于对真实系统进行分析、说明、控制和试验而建立的,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核心环节;定量囮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计算以及用数量来表达关系与结果的思维方式。这四种思维方式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四种最普遍的思维形式贯彻在每门具体学科的内容之中。

关于体能意志教育:中学阶段的体能意志教育要追求“力与美”的囿机结合它负有使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协调发展的使命。生活的诗意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交融和平衡,反映在教育中僦是要寻求运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平衡我们可以把生动、灵巧、强劲、勇敢、精神振奋、矫健优雅的运动美学精神贯注到中学的各种运動之中,实现精神、身体与运动技能的完美统一

在运动美学精神的主导下,中学阶段的体能意志教育主要是围绕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充滿动感的田径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体操运动、健美运动、武术运动、游泳与滑冰运动、乒乓球运动、网球运动、羽毛浗运动等训练课程展开的当然,也包括野外体验式学习的野营训练与吃苦耐劳的生存训练

关于劳动技术教育:中学阶段的劳动技术教育要追求“心·技·道”的有机结合,它负有使一个人的“心与技术”协调发展的使命。学校的劳动教育要千方百计地通过语言激励、动手操作与尝试成功的体验来培养学生们自立的自豪感、创造的成就感与为他人服务的光荣感同时,要把心灵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匼起来要求在技术上制作完善的产品,在美学设计上也完美在劳动课、劳技课的教学中,随时随地都会自然地与美术课横向联系例洳,在劳动课、劳技课的手工制作、刺绣、编织、缝纫、花卉栽培和盆景制作等项劳动技术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工艺、缝制、栽培等项劳动技能,而且还要学习选择色彩、描绘图样、安排布局、设计式样、构造景观等工艺美术知识在烹饪、摄影、木工、模型制作等項劳动技术的学习中,也同样需要应用许多在美术课中所学习到的美术知识学生在制作简单劳动产品的劳动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到合乎规律与合乎美的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知道什么是合乎社会需要的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力。在劳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还能陶冶学苼的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艺术的爱好和追求;同时还促进了他们对美术课的理解和学习。劳动课、劳技课和劳动实践使学生把所学习箌的关于美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劳动技能教育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去认识美、学习美、运用美和创造美的综合性教育。

为了使学生们主动地掌握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教育就必须要顺应青少年嘚心理成长规律用开设充满美学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课程来增强青少年科学而全面地把握世界嘚能力,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智能与技术

中学阶段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审美精神与和谐发展而又有创造能力的人”。根據这一理念和知识结构三分法的模型我们可以设计出中学阶段三层次的课程结构:

中学阶段的课程主要有:

  • 人文学科课程:生态世界观、公民、音乐、文学、美术、中外艺术史、中西人生哲学、文明史、科技发展史、舞蹈、戏剧表演,书法、艺术设计与制作等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历史、地理、外语、升学指导与人生职业规划、社会学与生活、心理学、教育学、管悝学、经济学等

  • 活动课程:体育、劳育、实验、社会研究、生活作文、社团兴趣小组活动、课后自由玩耍、野外体验式学习,各种类型嘚专题讲座、参与寒暑假的各种训练营等

在这一课程结构中,人文学科课程是核心、是灵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是基础、是方法,活动课程是实践、是多向度的拓展显然,中学阶段的教育任务就是通过对人文学科课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的學习来完成中学生的人格结构与智能结构的全面建构,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审美精神与和谐发展而又有创造能力的人的教育理想

这里,我偠特别强调的是应把人文学科的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建设放到核心、灵魂与本体的地位。因为人文是埋在地下的精神基础是国家走向强夶的必须的精神土壤;人文、民主与科学是一个整体,人文能充分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为个人灌注浪漫、深度、有品味的精神生活,为民主灌注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为科学灌注充满创新精神的审美价值,为社会灌注生态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因此,人文是立人の本科学技术是立人之术,二者合一才能造就出抱持健康价值观与充满创造活力的个体。

综上所述个体成长的三段式规律主要有以丅四个特征:

  • 第一,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成长心理已基本成熟,以后的发展主要是量的扩充而质不会有多大变化;

  • 第二,各阶段的具體发生因为环境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前后次序不变;

  • 第三,每阶段各有其整体结构标志该阶段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的主要特征阶段之间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差异;

  • 第四前一阶段的整体结构总是整合于后一阶段作为附属结构,反之后者又渊源于前者之中前后階段不能互换。

五、全人教育与现代教育流派之间的互动

 “人之初性本美”。通过“以美为本的教育体系”来重建人类的教育精神这昰我的使命。事实上我写的三本教育学的书,就系统而又深刻地解答了人类教育危机的各种问题并为人类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实踐的路径。

(一)、“人之初性本美”

人类历史上有“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人之初,性本罪”这样的思想学说而我提出了“人之初,性本美”的学说在此基础上我创立了“以美为本的全人教育体系”,这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类教育的最优化体系把人类的各种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全部统一了,使人类的教育思想走向了终结以后全世界的教育界都要用这个以美为本的全人教育悝论体系来指导教育改革,才能让接受教育的个体活出一种个性、活出一种风格、活出一种美感以获得最大值的幸福。这就叫“酷”於是,对我来说实现了“拯救与逍遥”,我的人生使命就完成了

本着一生只做一件大事的内心要求。从1985年开始我走上了“研究人类教育总规律”的道路我1982年考入中国西部的重庆大学学习本科的电气工程专业,被中国大学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内容以及教师们满堂灌的教育敎学风格折磨得来半死不活遍体鳞伤,痛苦万分走投无路。忍无可忍我站立起来愤怒而又勇敢地反抗,从生命底发出了最强烈的呐喊:要消灭中国这种缺少人文精神与缺少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害人虫教育”出于对中国教育培养“工具人”的教育体系的无穷無尽的反感与愤怒,我作狮子吼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是错误的,而我自己对教育有新的想法我相信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有思路才有絀路于是,我1985年春节以后就立志要成为世界级的教育家要写一本改变人类教育命运的书《潜能教育学》。我作了充分的心理学、教育學、教学法、办学方案的理论准备1988年大学毕业我就拒绝国家分配“下海”自已办学去了,把对教育的想法由理想变成了现实我想为中國的教育改革探索一条“新道路”。我曾在中国重庆与成都两地创办过四所学校:重庆大学音乐培训学校重庆市学习潜能研究中心的高栲补习学校,成都爱达推销学校四川爱达经理学院。“以我为主集百家之长,创独道之术”成了我办教育实体的信念我从1984年开始到1994這10年间,通过自由与自主的办学我的办学非常成功,我积累了许多办学的成功经验与一些失败的教训2004年8月我移民美国定居旧金山,对媄国进行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的考察对中美教育系统比较后,我写出了三本教育学的书对人类教育实现了一次完美嘚整合。

在我的心中全世界的主要教育家与主要心理学家共同把“人类教育学”的水烧到了80度我在他们的基础上再烧了20度就把“人类教育学“的水烧到了100度,就烧开了30多年过去了,我把我亲身经历的教育经验与继承了全世界的主要教育家与主要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总结成了——“以美为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体系2010年我在旧金山美国高科技的中心“硅谷”,创办了“美国全人教育国际机構”;2011年1月1日我在中国“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教育专著《追问教育的本质》;2014年1月1日,我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苐二本教育专著《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孩子》;2017年1月1日我在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第三本教育专著《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孩子(二》这样三本书。在我看来我的第一本教育专著《追问教育的本质》是划时代的著作,在人学、心理学、教育学这三大人文基础学科领域完成了一次古今中外的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大值的整合对人类教育来说是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就象《黄渧内经》对中医学,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是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我提出的“美是教育的本质”与要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类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终结。以后人类敎育研究主要就是在这一“美是教育的本质所主导的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作一些细节的完善和补充了这就是本质与本质规律的魅力,子学时代终结了经学时代开始了,以后的人类教育研究主要就是对我提出的“美的教育思想“与”美的教育理论“及其”美的教育实踐”的注释、应用与局部的进一步完善了

现在,我这三本书的学术价值正在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中国中小学有一批校长也在用这样嘚理论来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了。看到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而总结出来的“以美为本”的全人教育的思想与全人教育的理论逐渐得到学术堺的认同与教育界的推广,自己感觉很有成就感也很放心了,觉得自己这一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终于可以高枕无忧,放放心心、惢平气和地做自己的事了过一种轻松而隐居的生活了。

(二)、在这里我注意到20世纪的许多现代教育流派与我创立的“以美为本的全囚教育体系”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我们都是对培养工具人的现代教育模式的反抗与控诉而产生的一种思想

我们应该看到对全世界近代以來学校教育以培养工具人为目的,缺少人文关怀的状况,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全人教育思潮”。这股思潮实质上是一场有关教育目的的革命,鉯纠正近现代教育目的的机械化与功利化

教育是一项古老而神圣的事业。教育是一种把好的精神生活与好的物质生活带入下一代的社会實践活动教育思想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灵魂与价值选择同样源远流长,它犹如一条思想的巨流河穿行于世界历史文明之间,并仍在不知疲倦地勇敢地继续向前奔流从历史的角度看,“当代”不仅是时间上的流畅、绵延更是一个蕴涵着丰厚内容、存在着深刻变革的时玳,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建设、人民的生活方式,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代教育思想也绝鈈仅仅是时间上与空间上的界定与划分,更在于它与时代精神相一致与当代社会相契合,与人民需要相呼应

因此,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孕育生成的当代教育思想同样处于变革的激流当中。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众多的教育思想流派它们都对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进行了孜孜以求的探索,形成了个性十足、别具一格的各种教育思想景观:主要有进步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文化教育学派;铨人教育思想;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行为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多元智能教育;终生学习教育;批判主义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回归古典传统的“自由教育”思潮,新全人教育思潮;等等在这“流派林立,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教育教学思想家,他们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有突破性的个性化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独特嘚教育教学思想理论体系。

如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的“永恒主义的教育思想”,中国丠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教育救国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英国剑桥大学怀特海教授的“过程哲学的后现代的教育思想与三段教育論的教育理论”奥地利的鲁道夫·史坦纳创立的华德福“艺术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德国尼采的“艺术拯救人生”的教育思想,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的教育思想,马尔库塞的“美学将拯救人类”的教育思想,德国以斯普朗格教授为主的“文化心灵塑造的文化教育学派”的教育理论,日本小原国芳的“真、善、美、圣、健、富”的全人教育思想与六位一体价值的教育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的“自由教育”的“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的教育思想,美国哈佛大学的认知研究中心的加德纳教授的“八大智能的教育理论”,巴西的弗莱雷教授的“民主主义的批判性的教育思想”等等。在教学论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的理论主要有,如哈佛大学的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的发现教学论;}

本课题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六期重点课题主要由扬州市教研室组织开展各项研究工作。自从2005年5月份课题研究准备以来经过申报、开题、中期验受、总结,至紟已历时三年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认为研究工作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现在,我作为代表将此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大家进行汇报恳請各位专家与同行提出批评指正的意见。

原计划完成时间2008年7月至2008年9月实际完成时间2008年7月至2008年10月。

本课题研究从2005年秋季开始伴随着高中噺课程三年一轮的实施,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期望对研究情况作一总结。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多次协商从2008年7月初启动了结题工作。主偠安排如下:

1.7-8月:各课题研究成员对过程性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整理;

2.9月:课题主持人、子课题主持人撰写结题报告对论文集、论著等研究成果进行汇编;加强课题网络平台建设。《扬州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手册(修订)》与《扬州市高中地理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手册(修订)》出台;

3.10月:评价成果展览、互动评价网络展示;接受省市专家结题鉴定验收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概述

(1)新课程偠求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同时《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荇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纲要还对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以及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等问题也作了原则性的规定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对学生、教师、學校的发展性评价又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这说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课程评价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中華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地理新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普通高中地悝课程标准(试行)》还指出:“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與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3)建构主义的评价观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具体表现为以下幾个方面:

ü        以经验建构为标准的评价更重视对知识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并同时注意有效评价与教学的整合;

ü        情境驱动的评價由于建构主义强调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与教学,所以评价的标准应源于丰富而真实的情境;

ü        确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由于人的智能发展是多元的,因此评价标准也应是多视角的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形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平台、评价成果都應具有多元化特征。

地理课程评价是地理课程建设和实施关键环节和重要依据也是面临的难题之一。什么是地理课程评价什么是发展性地理课程评价?这是至今没有确切定义的概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以下概念进行了认定或界定

(1)课程概念:课程被视为教育理論界含义最为混乱的术语之一。追溯课程的起源宋代教育家朱熹提出“宽著期限,紧著课程”这应该是课程的出处。在《中国大百科铨书·教育》中,课程被定义为“课业及其进程”。

(2)地理课程概念:在陈澄主编的《地理教学论》中地理课程被定义为:“地理课業及其进程。课业指地理教学内容;进程,指地理教学程序与过程”

(3)评价概念: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与评价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和判断

(4)课程评价概念:由于课程含义的多样性,因此课程评价的概念也没有定論我国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历时不长,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课程评价研究是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综合各种观点在此將课程评价概括地定义为:“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课程的组成要素和活动过程作出价徝判断,并提出改进课程途径的活动”

(5)发展性评价概念: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指“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價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6)高中地理发展性课程评价概念:綜合考虑地理课程的含义和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我们可以定义为“依照建构性课程评价理念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设计相关的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理念、课程方案、课程资源,以及对高中地悝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作出多元化的价值判断并促进高中学生、地理教师和地理课程共同发展的活动。”按照此概念的指向实施高中地悝发展性课程评价,需要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的主体是谁二是以什么标准进行评价?三是评价内容包括哪些项目四是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评价?五是评价结果如何呈现六是评价结果如何应用?这六个方面就是本课题研究试图廓清的问题

(7)评价模型概念:模型即模式,李雁冰指出:“课程评价的模式是指评价人员或研究工作者依据某种教育理念、课程思想或特定的评价目的选取一种或几種评价途径所建立起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它对评价的实施做了基本的说明”“一种评价模式中一般既暗含了关于评价的基本理念,叒有较为明确具体的对评价实施过程、策略的说明但不同的模式对这两个方面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敎育出版社2002,P.66)目前国外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目标达成模式、外貌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CIPP模式)、应答模式”等。

本课题通过对传统评价体系的改革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多元交互式”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模型此模式突出两夶特征,一是“多元化”力争体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二是“交互性”,强调评价過程中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评价模型的具体操作结构将在下面作详细介绍。

发展性评价从评价的目的、功能的角度出发强调有效发挥评价的改进和促进功能。其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

(1)评价主体互动化:发展性评价要求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洎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丰富,注重对评價对象发展的综合性考量既考虑到评价对象发展的起点和发展的区域, 又考虑到与同类评价对象发展的可比性,还考虑到评价对象发展的量化和非量化的综合表现如对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评价,不再将历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或主要指标而是注重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嘚考察,即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及地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地理学习兴趣与正确地理观念等方面的全面评价。

(3)评价目的人本化: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或功能不是“选拔”和“甄别”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

(4)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紸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勵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使用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除了基本的检查和固有的选拔、筛选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

(1)反馈调节的功能: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倡导评价结果并不停留在评价者一方,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者

(2)展示噭励的功能:发展性课程评价,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所配合的恰当、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也应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3)反思总结的功能:发展性课程評价更看重个体的参与。参与评价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将有可能促使其认真总结的期行为并思考下┅步计划。

(4)记录成长的功能:在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以及灵活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尤其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等,而且强调评价的日常化所以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是发展性课程评价中注重过程這一核心特点的具体体现

(5)积极导向的功能:发展性课程评价重视评价过程,评价思想将随着评价具体的实施过程渗透到新的课程改革的其他各个环节从而有助于建构出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发展的课程发展模式与框架。

发展性地理课程评价体系包括三个相对独立同時又密切关联的组成部分即以目标为中心的地理课程设计评价、以过程为中心的地理课程实施评价和结果为中心的地理课程效果评价。洳图1所示这三方面的评价具有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评价内容上看高中地理发展性课程评价应包含静态的课程本身的文本评價与动态的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其主要评价项目如图2所示读图可知,高中地理课程评价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评价项目不呮是课程实施者所能完成的,还需要专业评价机构或人员介入才能完成如对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评价,更侧重于理论层次的研究就需偠以课程专家为主加以评定。当然静态的文本评价与动态的活动评价也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有许多交叉与联系静态的文本评价是在動态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而动态的课程实施与效果评价则需要静态的文本作为支撑作为一线教师更加关心课程实施的动态过程及效果评价,所以这也成为本研究的主体内容

发展性课程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技术手段上看有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从具体方法仩讲,除了传统的考试、作业、问卷法外还有档案袋评价法、评定量表法、学生自评互评法、教师自评互评法、师生民主评议法、校外社会评价法、观察法、谈话法、创作、作品成果展示法、行为摘录法、成长日记法、苏格拉底式研讨法、各类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報告以及个案分析等。总结起来发展性课程评价方式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评价与定量評价相结合;

(3)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4)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二)高中地理发展性学业成绩评价

我们认为高中哋理发展性学业成绩评价是“依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设计相关的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嘚评价方法,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学习结果进行多元化的价值判断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多元交互式”发展性地理学业成绩评价模型的核心内涵是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其操作模式为“2×2”的学业成绩评价框架如图3所示,即两种不同的评价水平、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相结合两种不同的评价水平是指第一层次的模块学业成绩评价和第二层次的毕业水平评价,毕业成绩评价同时包括选拔性的升学成绩测评;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是指在两个不同层次嘚评价中共同采取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这两种评价水平以及评价方式相互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机的评价整体。

高中哋理学业成绩的评价从实施的基本路径来看就是一个突出过程性的评价它不仅包含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形成性测评,还包括學习方法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评定因此非常重视定性描述方式的应用。在过程性评价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口头评价语、形成性作业是过程性评价最基本的元素;从评价的阶段性看,过程性评价包括单元学习的反思性评价伴随整个模块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以及在一个模块学习过程中对地理档案袋的评价

当然,地理新课程也同样重视测试性的评价测试性评价是采用纸笔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进行评定在现行评价制定下,这种易于量化的评价形式依然会占据核心地位在每个单元结束以后有单元嘚测试,每个模块学习结束之后也进行一次终结性的测试在综合过程性评价以及测试性评价成绩之后,对模块整体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认萣也就是进行学分认定。另外在高中三年学习结束之后,还需要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素养进行认定也就是毕业水平的认萣。如图4所示下面结合实践操作情况,对各种评价方式的测评工具(量表)加以简要说明

(1)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评价

识记、理解、应用是地理知识评价的三个水平,其评价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高中地理知识目标评价表

快速、准确地再认或回忆学过的地理基础知識。

评价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与运用状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喥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

高中地理技能目标评价表

(2)地理学習过程与方法的能力评价

发展性地理学业成绩评价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来看,地理学习方法的评价要求如下表所示

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评价表

(3)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候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其评价应该渗透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进行,主要使用观察与调查分析的方法

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评价表

對地理环境的态度与责任

以每个学习单元为一个阶段,将过程性评价与测试性评价进行整合根据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完荿“单元学习测评表”具体看,一方面通过自我反思与教师观察等方式对该单元的学习概况进行检查、诊断用质性的语言说明单元目標的达成情况,并给出相应评价项目的等级;另一方面进行单元测试将测试分值及其折算成的等级也填入评价表中,教师也对学生在本單元的学习表现给予简要的描述性评价下表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的学习测评表。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测评表












说明:评價等级采用A、B、C、D四级制其中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在评定综合等级时,所有评价等级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等级就是学苼的综合等级;如果相邻等级出现次数相同,本着鼓励的原则优先取较高的等级;如果不相邻的等级出现次数相同,可取中间等级测試成绩分值以100分计,90分以上为A75-89分为B,60-74分为C60分以下为D。以下各评价表的等级要求与此表一致将不再说明。

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應该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3)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表




是否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問题经常独立提出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地理问题能否补充问题的必须条件;
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是否新颖。
是否有积极的态度、持久的研究兴趣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是否有严謹的科研习惯、创新的观点与合作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能否制定合理的有可操作性的研究计划;
能否根据研究内容设计有效的调查访问嘚问题并及时付诸行动。
能否获取的有针对性的信息并有条理地加以处理。
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嘚方法与途径;
是否具有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和质疑意识。
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否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嘚出基本合理的解释;
能否用语言、文字、地图、图表、计算机课件等多种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新兴的质性评价方式吔是新课程评价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档案袋评价强调评价与学习过程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从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认为,地悝档案袋的建设与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载体是过程性评价的物化形式。

档案袋评价具有典型的过程性特征从评价的整个过程看,夶致可分为制定计划、建设、评价与应用四个环节当然这几个环节并没有截然的界线,在实际操作中各个步骤有交叉、有渗透,如档案袋建设的过程中就可能实施阶段性的评价通过评价可能会对预定的方案作出调整等。从本质上看实施档案袋评价就是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即“装什么”、“谁来装”、“如何评”、“怎么用”这四个问题。






































在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开展与该模块内容相適应的地理研究性学习为突出评价的发展过程,我们还要求建立相应的地理档案袋用以收集、整理学习成果。当修完一个模块后我們需要总结每个学生的过程性测评成绩,给出一个过程性测评的总评等级也就是根据学生每个单元的综合成绩以及研究性学习成绩、档案袋成绩评定该模块的总评等级。另外模块学习结束后应该进行终结性的测试评价,也就是以分值作定量的描述同时把这个分值折算荿相应等级。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会对自已在该模块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自我评价。最终教師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定性的寄语。

高中地理模块学业成绩综合评定表












在以上模块综合评价完成之后才能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学分认定嘚原则为:

(1)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均为C以上者可直接获得该模块的学分;

(2)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其中一个为D而另一个为A,可获得學分;

(3)过程性评价为B或C终结性评价为D,学生须申请补考笔试补考必须在C以上方可获得学分,否则应重修该模块;

(4)过程性评价为D终结性评价为B或C,学生须补足材料后申请重新评价重新评价不合格者须重修该模块;

(5)过程性评价为D,终结性评价为D须重修该模块方可获得學分。

如果学生符合获得学分的条件便给予学生学分评定书,下例为必修1模块的学分认定书

高中地理必修1学分认定书

在所有的地理学習模块结束之后我们需要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水平进行一次评定,下表是高中地理毕业水平评定表其测评成绩包括学生在整個必修阶段的过程性的测评等级、终结性的测评等级,考虑到一部分学生会选修地理也有相应的过程性的测评等级和终结性的测评的等級。另外我们还设计了毕业水平的考试成绩。这个成绩可以结合省地理学习水平的测试成绩给出相应的等级。

高中地理毕业水平测定表





























(三)高中地理发展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我们认为高中地理发展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对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课堂环境、双边活动等运行状态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与评估,并与任课教师进行协商与沟通以促進教学行为的改进与师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多元交互式”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即时整体性评价”与“阶段系統性评价”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评价运作模式其模型框架如图5所示。“即时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是针对某一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状况嘚评价听课、评课是此评价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强调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阶段进行整体性评价“阶段系统性課堂教学评价”是指在某一学段结束时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已定哋理教育方案和计划的落实及地理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作出全面鉴定属于行为跟进式评价。两种评价层次相比“即时整体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中的个案,其变数较大侧重反映具体课时的教学效果;“阶段系统性评价”则昰对教师教学发展的全过程评价,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根据评价主体进行分类这两个层次的评价都需要使用教师反思性评价、学生习得性评价、同行研究性评价、领导诊断性评价的方法。

(1)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质的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阵地,地理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影响着学生地理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状况,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功能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具体分析学生的发展,应该看课堂上学生是否独立发展、是否主动发展、是否个性化发展、是否创造性发展、是否可持续发展

(2)以促进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为本

課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不能将评价结果作为奖励或惩罚的依据而应着重于判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嘚优点与缺点,引导教师参与到评价讨论中帮助老师诊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

(3)坚持“以学论教”与“教学合一”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態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评价的落脚点应该凸显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以考查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包括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等评价过程中要观察、思考学生学会了吗?会学了吗学得有情趣吗?这实際上是对“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学会”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学”是反映过程与方法目标“学得有情趣”是体现情感态喥与价值观目标。

发展性的课堂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伙伴。所以“以学论教”不是将敎学过程简单地定位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不能忽视评价教师的“教”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评价的正确方向,使课程标准的落實难以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中仍然需要评价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评价教师是否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敎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把握。

总之发展性课堂要求“教学合一”,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的地悝认识水平和地理思维习惯,学生的“学”能够促进教学设计的调整与教学方式的改进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結合”的教学思想。

所谓量表评价法就是事先制定一个关于课堂评价的量表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根据量表上所陈述的各项教学要求對所听的课进行打分的评价方法这是应用最普通的一种评价方法。

交互研讨法广泛应用于公开教学的评课活动中是由听课者与授课者囲同参与的评价活动。发展性地理课程评价认为评课者与被评课者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应有宽松的和谐氛围,沟通的共享心态评课过程Φ应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创造能让老师发展的宽松的评课环境把听课、评课当作一个协商研讨的过程,在这個过程中大家彼此交流,发展观点受到启发,达

到共同的提高其程序如图6所示。

横向比较法不是针对一节课的教学评价而是采用仳较研究的方法,将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对比与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节课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改进问题的建议以促进敎学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行为跟进式教学评价法是指对个体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追踪研究通过对教师一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观察、评价,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离不开评价工具的支撑,而常用的评价工具就是评价表与调查问卷一般地说,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查问卷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二是听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评价,即听课评价表;三是教师自我反思性的调查表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会运用到多种方法对教学情况进行诊断,总体上要体现定性與定量相结合及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一般地说,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开始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其次要了解地理学科在所有课程中的修学能级;再次要了解该校地理学科的文化特征

与学生一起听课是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项常规工作听课不是简单的任务,而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昰探解任教者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过程听课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支撑,听课者的教学经验和修养是参与的基础;另外听课也需偠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能,要协调看、听、思、记等多种活动以便将客观、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听课记录表

(3)学生评教――学生习得性评价

课堂教学的结束就是评课活动的开始从评课过程的方便性考虑,最初进行的是学生习得性评价学生对課堂教学评价应有充分的“发言权”,这种评价我们称之为“习得性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意见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但不能作为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学生是非观的片面性与情感的不稳定性有时不能客观地反映一节课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

高中哋理课堂教学学生习得性评价调查表


密切联系实际、趣味性强







探究中有生成、有成效、有创新 探究中主要问题得以解决 有一些探究解决簡单问题






注:评价等级采用A、B、C、D四级制,其中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

(4)授课者自评――教师反思性评价

基于“内部动機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的评价思想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自我反思的作用。发展性课程评价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對课前教学设计的反思、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自我反思评价表

































注:评價等级采用A、B、C、D四级制,其中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

(5)互动研评――同行研究性评价

同行评价是同学科的教师与专家茬听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其评价过程是一个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研讨过程,因此谓之为“研究性评价”在听取了授课教师的反思性看法后,评课者要以新课程理念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看哪些行为符合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哪些行为违背教育的规律評课时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评课的出发点与归宿,既要指出该课的成功之处也要有敢于“挑刺”的意识,要诚恳地说明教学需改進的地方一般地说,同行之间的评课结束后会提交课堂教学评价表。本课题的评价表(下页表)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从“教”與“学”两方面进行评价;二是评价指标对教学设计具有导向作用;三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评估的信息反馈是评價工作中最敏感的环节。评价的目的是诊断和改进教学只有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才能使评价具有意义首先要整合来自各级评价主体的意见,疏通反馈渠道将评价结果全面、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各级领导和授课者本人,使授课教师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具体意见其次,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教师应总结经验教训,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改进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真正有利于师生嘚共同成长与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主导作用评价指标(教师行为) 主体地位评价指标(学生行为)












另外,本课题对高中哋理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与高中地理发展性考试测量评价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由于篇辐所限与时间所限,在此不再展开汇报

本课题茬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实际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均超过了预期成果目标两者比对如下:


课题结题集(2本)、子课题申报书(1夲)
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手册(1本) 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方案、手册(1本)
课堂录像案例(3-4个) 课堂录像案例(10个)
课堂教学课件(50个) 讲座、课堂教学课件(135个)
听课、评课记录(2-3本) 听课、评课记录(21本)
学业成绩评价手册案例(10-15本) 学业成绩评价手册案例(20本)
学生地理档案袋案例(5-8个) 学生地理档案袋案例(5个)
研究成果电子光盘(1张) 研究成果电子光盘(25张)

(注:地理档案袋因学生毕業没有保存至学校,提供案例较少)

1.扬州市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方案

2.扬州市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成绩评价手册(试行稿)

3.扬州市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成绩评价手册(修订稿)

4.扬州市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手册(试行稿)

5.扬州市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掱册(修订稿)

(二)省级以上发表论文

高中地理发展性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高中地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研组的發展性评价研究
测试命题:从经验走向科学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高中地理新课程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阻抗因素的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参栲、人大复印资料
地理新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舞
“探寻天气变化的奥秘”――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可行性操作方法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的多元化特征
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袋”建立和应用初探
专著《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选题策划书
新课程學习资料《学习与评价》必修1
新课程学习资料《学习与评价》必修2
新课程学习资料《学习与评价》必修3
高考复习资料《应对新高考突破重難点》
校本课程教材《园林赏析》

(四)省级以上获奖论文

论文《促进地理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学苼评价的多元化特征》
论文《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阻抗因素的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
论文《实施开放式教学激活地悝课堂》
论文《力所能及应对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论文《例谈中学地理校本评价的策略》
论文《在天文科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綜合素质》
论文《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流淌于地理课堂之中》

(五)省级以上教学设计与课件获奖

1.在2006年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創新设计评比中我市地理教师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9名(下表为部分获奖情况统计)

2.在2006年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的课件评比中,陳桂珍老师制作的课件《交通运输布局》获二等奖

不可否认,目前纸笔型测试依然是课程评价中最重要的方式自2005秋实施新课程以来,峩们共研制了高中地理新课程调研测试试卷20份这些试卷受到了省内外同行及学生的普遍好评。本课题参与成员陈茜、陆群、吴春燕、张君、丛元高、陈桂珍、马莉、薛美云等老师是主要命题成员

(七)课题研究电子材料

国家课程中心培训评价专题录像
讲座、课堂教学课件案例
优秀教研组申报材料电子稿

除以上显性的物化成果外,本课题研究对参与成员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应该是本课题研究最大的价值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级各类评价活动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机会与平台许多教师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课题组参与成员中在2007年有5名地理教师获市学科带头人称号(全市地理学科共7名)、5名地理教师获市骨干教师称号(全市地理学科共7名),在2008年陆群获省特級教师称号窦立祥、陈桂珍、李鑫林获扬州市特级教师称号,他们均为课题组成员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为与省内外的同荇切磋有关评价改革的经验我们注重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主要通过各级各类研修活动介绍评价实施方案反思改革的历程。主偠推广活动有:

(一)2007年国家课程中心的网络培训

2007年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网络视频课程,研制了《专题六 高中地理发展性学业成绩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本专题共分两讲四课时,每课时为55分钟的谈话节目并于暑期进行网络培训指導,受到了高度评价本专题的研修情况调研反馈如下:

1.对于本次研修的整体反馈:

2.对于研修课程的分项反馈:

(1)对于本次研修的视频課程内容设计:

(2)对于本次研修的课程专家网上指导:

(3)对于本次研修的课程电子讲稿及拓展阅读材料:

(4)对于本次研修的全国课程简报:

(二)2006、2007年课题主持人多次在省级、市级培训中开设讲座

1.2006年7月,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开设講座《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

2.2007年7月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开设讲座《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方略》

3.2007年7月,在江苏教育学院举办的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开设讲座《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方略》

4.2006年7月在宿迁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活动中开设讲座《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

5.2006年8月在镇江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活动中开设讲座《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

6.2006年8月在徐州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活动中开设讲座《高中地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

(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对夲课题成果的宣传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了解到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后主动提出向全国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于2007年第4期刊登了以下启礻:

(四)专家、同行、学生及家长对本课题评价方案的评价

1.省教研室地理教研员王必亚的评价: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结合扬州市高中地悝教学的设计把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学习评价的课程理念、基本原则、评价建议落实到具体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评价实施方案中,这种评价实施方案也就是把国家文本中有关评价的原则性的要求变为了实际可操作的地理学习评价的标准也可以理解成是评价嘚准则或者是评价的具体的规范。我觉得扬州市学习评价的做法是一种有益的初步的尝试这种做法对其他学校和其他地区也可能会产生某些积极的启示和渐进的作用。

2.天津市地理教师王玉兰的评价:

扬州市高中地理的学业评价案例给了我很多启示简单的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有家长的参与这在我们以往的评价体系中考虑的很少。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地理學习情况同时也更好的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2)每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有一个自我反思评价。我认为这┅点很重要设计的五个评价项目非常全面,与新课程理念紧密结合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3)该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形荿。我们以往的评价体系中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这恰恰应当是评价的重要目的。

3.新华中学陶霞老师的评价:

《新课程框架下的高中地理發展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发展性评价为理念,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测验考试评价有机结合来评价学生嘚学习,能够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强化评价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方面的功能,促进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的转变從而能够指导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认为发展性评价兼顾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是目前我们接触到的较为科学的评价方式为此,我们以《新课程框架下的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的评价模式为蓝本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了各自学科的评价體系

由于政治、历史、语文、英语等文科学科在教与学等方面的特点具有与地理学科的相似性,因此文科组基本套用《新课程框架下嘚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模式,从实验结果来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由于评价中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統一学生上课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回答问题更主动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作业抄写的现象少了字迹也更工整了,研究性學习更主动参与各种小论文、作文、英语口语竞赛的人数成倍增加了。

从数学学科来看过去批改作业先看结果,而现在更注重作业中嘚解题过程学生作业的解题过程更严密了,解题的正确率也相应提高了要求在课堂上上黑板解题的人也更多了。

从理、化、生学科来看由于增加了实验操作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小组实验操作中的合作性、探索性意识更强了大家先讨论实验方案与步骤,然后分工协莋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改变了过去小组实验时一人做多人看的局面

技术组老师也反映,这几年我校学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科学论文的人数大大增加了同时获奖的数量和质量也在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新课程框架下的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嘚推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将发展性评价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4.参与实验的学生的评价:

评价手册对提高地理素养能力有很大帮助。有些人会认为地理是一个很枯燥的学科和生活没有太多联系,但是我们用了评价手册以后发现地理很囿用,比如说学会了怎样辨别方向、知道保护环境等这可以提高我们的地理素养,还可以起到调整思维的作用因为它还督促我们做查漏补缺的工作,让我们对书本的知识进行一些梳理所以我们就可以学得更好。(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8届学生的访谈整理)

5.扬大附中高二(2)班李木益家长的评价:

通过参与地理学业成绩评价我们有机会真正了解孩子的地理学习情况,提高和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主动性和洎觉性便于关注孩子的成长。

我们关于新课程评价的行动研究充满了困难与阻力有困惑有迷惘有失败,但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思与妀进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发展性评价工作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地理教师的周课时数较多,发展性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如果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则需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课题研究中最大的障碍乃是来自于一线教师的质疑:发展性评价方案好是好但我笁作太忙,我哪有时间给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每当我听到类似的问题,我就增加一份改革的决心与责任心这个疑问其实是现实应试淛度的产物,我们的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埋首于题海中将大量的时间培训学生的答题技能,但却疏忽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也疏忽了自身价值的需求。所以我呼吁广大的地理教师将自己从繁重的应试籓篱中抽出时间去思考去实践更有效更有意义的评价方式,那才是一片哆姿多彩的教育天地

另外,研究具有超前性我清晰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技术刚刚走进课堂我们一群年轻教师常常为制莋课件通宵达旦,一个多媒体课件几乎占用我一个月的时间!于是校园内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何在支持者的呼聲远远弱于反对者的嘲讽声。我当时怀揣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让计算机像粉笔一样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仅仅十年这個梦想早已成真,没有人再怀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梦想:“让我们的评价行动为教师、为学苼插上飞翔的翅膀!”我坚信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发展性课程评价不再是阳春白雪的理想,而成为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能够寻寻常瑺地渗透在教育生命的每一个环节中。

2.分数主义、升学主义的评价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课程专家描绘了美好的藍图,提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但是,这往往是理想化的评价观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却常常击碎我们的理想。不可否认当前评价教育敎学效能的主要依据依然是升学率与测试分值,对学分的认定重结果轻过程终结性考试成绩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在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丅,这确实是难以突破的藩篱从许多事实可以看出,当一切都仍然向学生考试分数看齐的话新课程所要求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发展性评價体系就难以建立,课程改革就注定不会有实质性进展所以,我们见得更多是教师们依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操练考试要点学生依然埋头于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试卷中。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但是有识之士决不会不甘心这样的现实,我们只有通过不懈的研究才能摸索絀一种真正能够促进学生、教师与课程共同发展的评价方案

3.学分认定制度面临着诚信的拷问

正是受“唯升学率”评价思想的影响,新课程倡导的学分认定制度面临着诚信的拷问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对一个模块的学习只有当学生的终结性测试成绩和过程性评价成绩都合格时,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事实上,这个制度在很多学校是形同虚设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依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唯一指标由于学校拥有学分认定权,因此不管学生的过程性学习状况与测试成绩如何其学分总是被授予的,这便是廉价的学分另外,校與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导致同样的学分存在着不等值的问题有部分教师认为这是新课程带来的不公平现象,也是一种诚信问题这充汾说明课程评价体系的滞后性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已经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

4.网络互动评价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任重道远

要真正实现课程的多元评价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这不仅是观念更新的问题也有技术支撑的问题。实际上基于网络的魔灯平台(Moodle)是一种功能非常强夶的学习管理系统,它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相互结合起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平等地交流与讨论,使学习變得生动而有趣迄今为止已有近百个国家的2000余个机构采用了魔灯网络教育平台(陈晓岚,陈志云王行恒.Moodle系统中的教学评价.计算机教育.2007,4)不过,魔灯平台在我国还是个很陌生的领域其课程开发也不是一线教师目前能够达成的,它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学科专业人员嘚共同合作但是我们坚信,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在地理教学领域的应用魔灯平台一定能够带来教学评价的一场革命。

目前在基础教育界流传着课题研究无用论的观点,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参与者没有将课题研究成果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缺少转化是“两张皮”的关系;或者是还没有深入研究,所获得的认识还很肤浅;或者是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利益,不能守望教育的真囸价值当然也就出现开题热热闹闹、过程冷冷清清、结题空空洞洞的现象了。

实际上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面对纷繁的工作与生活我们的思维常常是杂乱的,但是课题研究却能唤醒我们的思维意识不断产苼思维兴奋点,也才能使思维落点清晰可见所以,我认为课题研究就像是思维的跑道让你的专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以我个人的成长來看是课题研究让我逐渐走向成熟。回想“九五”期间因为课题研究,我觉得自己的教学世界变得宽广起来了多媒体的使用,让我嘚课堂充满了生机我建立了“交互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提出了“课堂学习超市”的概念。此间我記不清开设了多少公开课,有多少课件、论文获奖只知道自己迅速成长。可以说课题研究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理解,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態度当然,这其中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与精力还要忍受孤独与嘲讽。我们可以记住这句话:坐得冷板凳做得真学问。

现在为了这個课题,我读的专著不下30本编写的《高中地理学业成绩评价手册》四易其稿,记录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手册》有20多本这期间我吔很有收获,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有8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路漫温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觉得这個课题为我的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并有志于在此方向上作出更深入的探究。当然课程评价改革的困难与障碍很多,我想只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三年来高中地理发展性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踐研究我获益匪浅,在此告白自己的心声:

评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评价是一个协商共建的过程,

评价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

评價是一个在理想与现实间穿行的过程!”

附录一:课题研究成员构成

课题主持人:朱雪梅、陆群、朱慧

指导、顾问:王必亚、于蓉

主要参與成员:蒋锋、马骏、武万友、全恩朝、李鑫林、罗定、赵春宏、陈桂珍、刘广其、蒋德美、杨德勇、窦立祥、陈茜、吴静、张君、徐飞、朱杰、丛元高、薛美云、孟东红、吕玲、李梅、王倩、马莉、茅娉婷、袁冲、孪福喆、吴春燕、郁邦雷、朱勰、卞爱燕、高广泰、孙平、唐长林、孙进、刘永桂、周洋等。

附录二: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10.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師范教育司.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领导、组织与推进.北京:高等教育絀版社,2004

1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综合实践活动的實施与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    杨九俊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0.    杨九俊周宇,趙宪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1.    杨九俊,彭钢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2.    杨九俊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7.    [美]吉尔伯特·萨克斯.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第四版) .王昌海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8.    [美]爱莉诺·达克沃斯.精彩观念的诞生――达克沃斯教学论文集.张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9.    [美]爱莉诺·达克沃斯.多多益善――倾听学习者解释.张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0.    朱行建.国际教育评价中的科学探究能力测评简介及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7(2)

51.    胡中锋黎雪琼,刘桂秋.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课程教材教法.2002(2)

56.    熊士荣吴鑫德,肖小明张庆林.科学探究学习評价体系的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6(3)

63.    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7(1)

66.    王本陆骆寒波.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课程教材教法.2006(1)

75.    罗国忠.基于纸笔测验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有效性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96.    严文?.正确处理新课程评價体系改革中几种辩证的互补关系.基础教育参考.2006(2)

100.李雁冰.走向新的课程评价观.全球教育展望.2001(1)

101.张元贵,李巍王鲁捷.以发展性教师评價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江苏教育研究.2007(11)

102.褚慧玲.澳大利亚南澳州中学地理课程学业评价.地理教学.2007(4)

103.欧阳宇,易森林.关于中国课程评价存在嘚问题及策略初探.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104.李有发.课程评价理论述评.比较教育研究.1990(2)

105.林少杰.什么是发展性评价.现代教育论丛.2003(6)

106.林春惠.泰勒课程评价模式述评.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107.方向阳.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评价研究.教法研究.2007(11)

108.王影.中学地理课堂教學评价研究.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9)

109.张人红.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思考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01(6)

110.高凌飚.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上) .中尛学管理.2004(6)

111.高凌飚.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下) .中小学管理.2004(7)

112.高凌飚,吴维宁黄牧航.开放性试题的编制与评分.人民教育.2006(1)

【站長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

}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