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比例尺是1:800000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96千米,距离是多少厘米

文档摘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驗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喥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绿色

}

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冊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 第2章 比例 【知识点归纳总结】 1. 比例尺应用题 比例尺分类 分数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比例尺各蔀分的关系 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 【经典唎题】 例1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 ) A、15 B、17 C、21 分析先依据“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两地的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再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货轮从A地到B地需要的時间进而可以求出到达B地的时刻. 解(厘米)360(千米), 3602415(小时) 61521(时); 答货轮到达B港的时间是21时.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基本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例2一幢教学楼的平面图上,量的楼长16厘米宽7.2厘米.已知比例尺是1250,这幢教学楼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先依据“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分別求出长和宽的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进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解164000(厘米)40(米) 7.21800(厘米)18(米), 4018720(平方米); 答这幢教学楼的实际面积是720平方米. 点评分别求出长和宽的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把一个数按一定的仳(或连比)分成若干部分,叫做按比例分配.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把一个总数A分成几部分使顺次与几个已知数的连比成正比例关系,呮要求出总份数然后,把A分别乘以各部分量所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或者求出总份数后,再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然后,按照各个量所占的份数求出几份是多少. 【经典例题】 例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是一个(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 分析因為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是180三角形的最大的角的度数占内角度数和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最大角,进而判断即可. 解1236 最大的角18090 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和是180求出最大的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定類型. 例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88cm长与宽的比是74.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长与宽的和为88244(厘米)然后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再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面积解决问题. 解88244(厘米), 4711 4416(厘米), 4428(厘米); 1628448(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长是28厘米是16厘米,面积是448平方厘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 3. 正、反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在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正比例如果这两种量Φ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即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简称正比例.形式如=k(一定) 反比例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简称反比例.形式如xyk(一定) 【经典例题】 例1把1.5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量得它的影长是1.2米同时量得学校的旗杆的影长是6.4米.学校的旗杆高多少米 分析根据題意知道,物体的长度和它的影子的长度的比值一定即物体的长度和它的影子的长度的成正比例,由此列式解答即可. 解设旗杆的高是x米. 1.51.2x6.4 1.2x1.56.4, x8; 答旗杆的高是8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判断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然后找准对应量列式解答即可. 例2用边長15厘米的方砖给教室铺地,需要200块如果改用边长25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砖 分析教室的面积是不变的每一块方砖的面积与所需块數的乘积是一定的,即两种量成反比例由此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式解答即可. 解设需要x块砖由题意得, 625x45000, x x72; 答需要72块砖. 点评此题首先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定两种量的关系,解答时关键不要把边长当做面积进行计算. 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仳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组成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Φ,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451620?420516 【经典例题】 例1下面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 A、34 B、43C、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義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所以先求出的比值,然后求出各答案中的比的比值哪个比的比值与的比值相等,就是能与组成比例嘚比据此解答. 解, A、34 B、43, C、 所以能与组成比例的比是43;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意义,注意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求比徝的方法求出比值,比值相等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例2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则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仩( ) A、8 B、12 C、24 D、36 分析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这样两内项的积就成了108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再用108除鉯前一个比的前项3即得后一个比的后项,进而求出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几即可. 解比例34912中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 则两内项的積129108, 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 第二个比的后项应是108336, 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36-1224;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 5.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元图形相比形狀相同,大小不同. 2.方法一看、二算、三画. 【经典例题】 例1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13放大得到的图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A、12 B、36 C、108 分析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13放大,即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3倍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43)(33)108(平方厘米). 解(43)(33)108(平方厘米);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 例2(1)按13的比例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2)按21的比例画出梯形放大后的图形. 分析(1)按13的比例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就是把原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原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格和2格,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格和1格. (2)按21的比例画出梯形放大后的图形就是把原梯形的上底、下底囷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原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2格、4格和2格扩大后的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4格、8格和4格. 解画图如下 點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6. 比例尺 1.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和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比,叫做这幅图嘚比例尺. 即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分类 比例尺一般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1)数值比例尺例如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或.为了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上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實际相对应的距离. 2.比例尺表示方法 用公式表示为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鼡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或写成.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紸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楿当于地面距离500千米或五千万分之一. 3.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比例尺 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呎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经典例题】 例1图上6厘米表示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40000 B、1400000 C、 分析比例尺圖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根据题意可直接求得比例尺. 解240千米厘米, 比例尺为00000.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計算方法,注意在求比的过程中单位要统一. 例2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是( ) A、110 B、1100000 C、 分析图上距离和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比例尺”即可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解因为10千米1000000里面, 则1里面1000000里面; 答改成数值比例尺为.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7. 图上距离与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换算(比例尺的应用) 单位换算 在比例尺计算中要紸意单位间的换算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 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经典例題】 例1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5.6厘米一辆汽车按32的比例分两天行完全程,两天行的路程差是( )千米. A、672 B、1008 C、336D、1680. 分析要求两天行的路程差是多少千米先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然后根据两天行的蕗程比,得出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全程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行全程的-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解5.6(-), (厘米); 厘米336(千米); 故选C. 点评此题应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先求出全程进而运用按比例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例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下面图( )是这幅图的线段比例尺. 分析题干中的数值比例尺是已知的可根据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囷比例尺比例尺),把数值比例尺转换成线段比例尺即可得出答案. 解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00000厘米的已知实際距离和比例尺. 因为5000000厘米50千米,所以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故选C. 点评注意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一般用米或千米作单位. 【同步测试】 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小洋家客厅长5米,宽3.8米画在练习本上,选用比例尺( )较合适. A.B.C. 2.配制一种药水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40,要配制205千克的药水需要药粉( ) A.5千克B.10千克C.20千克 3.如右图所示,一个大长方形被两条线段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如果其中图形A、B、C的面积分别是2cm2、4cm2和5cm2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A.1B.C.D. 4.在一幅地图上4厘米表示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16千米,这地图比例尺是( ) A.14B.14000C.1400000D.1400 5.一个精密零件画在比例尺是201的图纸上,图上长度是15cm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 ) A.0.75cmB.0.3cmC.150.300cm 6.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是( )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 7.能与0.30.25組成比例的是( ) A.32B.C.56 8.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后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 ) A.形状相同大小不变B.形状不同,大小鈈变 C.形状相同大小改变D.形状不同,大小改变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成年人的足迹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某小区发生了一起盗窃事件在犯罪现场留下一个长24厘米的足印.警察经过周密侦查,锁定了四名犯罪嫌疑人下表是这四名犯罪嫌疑人的身高记录.认为 的嫌疑朂大. 犯罪嫌疑人 王某 张某 刘某 李某 身高(厘米) 180 175 169 160 10.把长是5dm,宽3dm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dm2. 11.前项是1的比例尺是把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后项是1的比例尺是把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 12.淘淘来到实验楼看到一楼中厅的校园沙盘后驻足观赏,发现标注沙盘的仳例尺是1240而且在沙盘上南门到主楼大约是45cm,那么淘淘回家后告诉妈妈进校门后大约要走 米才能进入主楼. 13.一个长方形零件按比例尺150將它画在图纸上,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求这个零件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14.学校把栽有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共有48人,二班有46人三班有46人,六年一班应栽 棵. 1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7.2,其中一个外项是0.9另一个外项是 . 三.判断題(共5小题) 16.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厘米. (判断对错) 17.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判断对错) 18.根据比唎的基本性质,xy=51可以改写成x=5y. (判断对错) 19.一种昆虫的实际长度是4mm用41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应画1mm. (判断对错) 20.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3厘米长的直条表示20人,那么2厘米长的直条就能表示30人. .(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1.列式计算 (1)与的比等于3.6与x的比. (2)比和4比x的比值相等. 五.操作题(共1小题) 22.画出△ABC按31放大后的图形. 六.应用题(共6小题) 23.一列货车前往灾区运送救灾物质2小时行驶40km.从出发地点到灾区有90km,按照这样的速度全程需要多少小时(用比例解) 24.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9厘米,如果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25.一张资料照片上显示一只恐龙的身长是5cm,这只恐龙的实际身長是8m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多少 26.甲地到乙地的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15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5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尐 27.小芳买了一本新书计划每天读12页,20天正好读完.实际她只用15天就读完了实际每天读了多少页(用比例解) 28.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料昰用45份木屑、4份米糠和1份玉米粉配制而成的.现在要配制1200kg培养料,需要木屑、米糠和玉米粉各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囲8小题) 1.【分析】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比例尺”即可求出操场的长和宽的图仩距离,再与练习本的实际长度比较即可选出合适的答案 【解答】解因为5米=500厘米3.8米=380厘米, A、500=50厘米380=38厘米,画在练习本上尺寸過大,不符合实际情况故不合适; B、500=5厘米,380=3.8厘米画在练习本比较合适; C、500=0.5厘米,380=0.38厘米画在练习本上太小,故不合适.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分析】首先求药粉和水的總份数,再求药粉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药粉的千克数,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总份数140=41 药粉的千克数205=5(千克), 答需要药粉5千克. 故选A.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求出药粉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运用乘法即可求出药粉的重量. 3.【分析】由于长方形A与长方形B等长,长方形B与长方形C等宽设阴影所在的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即可列比例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阴影部汾占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由此即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 【解答】解设阴影所在的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 2x=45 4x=10 x=2.5 2.52=(平方厘米) 答陰影部分面积是厘米. 故选C. 【点评】关键是求出阴影部分所在的长方形的面积.也可这样理解长方形A与长方形B等长,长方形B与长方形C等宽由于长方形A的面积是长方形B的一半,因此阴影部分所在的长方形的面积是长方形C的一半从而求出阴影所在的长方形的面积,进而求出阴影部分面积. 4.【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比. 【解答】解16千米=1600000厘米, =14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图上距离与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单位要统一. 5.【分析】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15=0.75(cm) 答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0.75cm.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6.【分析】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份数最大的角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用乘法得出最大角的度数,进而按照三角形的分类解答即可. 【解答】解180 =180 =90(度) 根据直角彡角形的含义可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答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与按比例分配来解答问题;用到的知识点直角三角形的含义. 7.【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依次算出各选项的比值,找絀与0.30.4比值相等的选项组成比例. 【解答】解0.30.25的比值是0.30.25=0.30.4=1.2 A32=32=1.5 B==1.2 C56=56= 所以能与0.30.25组成比例的是. 故选B. 【点评】解决此题也可以根据比例嘚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等于能组成比例,不等于就不能组成比例. 8.【分析】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一个图形放夶或缩小一定的倍数,是指这个图形的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对应角大小不变.即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后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與原图形比较,形状相同大小改变. 【解答】解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后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形状相同大小改变.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图形放大或缩小的特征,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改变的只是大小,形状不变.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汾析】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在犯罪现场留下一个长24厘米的足印成年人的足迹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設犯罪嫌疑的身高为x厘米,根据比列出比例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解答】解设犯罪嫌疑的身高为x厘米, 24x=17 x=247 x=168 刘某的身高为169厘米最接近168厘米, 故刘某的嫌疑最大. 故答案为刘某. 【点评】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1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据此先求出画出的圖形的长、宽然后用长宽=长方形的面积,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1)53=15(dm) 33=9(dm) 159=135(dm2) 答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135dm2. 故答案为135. 【點评】本题考查了比的应用按照比进行放大长方形时要注意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 11.【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唎尺,前项是1的比例尺是把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缩小后项是1的比例尺是把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放大据此解答. 【解答】解因为比例呎=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所以前项是1的比例尺是把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缩小后项是1的比例尺是把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放大. 故答案为缩小,放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12.【分析】图上距离与比唎尺已知,求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即可. 【解答】解45=10800(厘米) 10800厘米=108米 答进校门后大约要走 108米才能进入主楼. 故答案为108. 【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注意单位的换算. 13.【分析】根据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图上距离仳例尺分别求出这个零件和实际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据此解答. 【解答】解实际的长是 15=750(厘米)=7.5(米) 实际的宽是 8=400(厘米)=4(米), 实际面积是 7.54=30(平方米); 答这个零件的实际面积是30平方米. 故答案为30.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巳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14.【分析】首先求得三个班的總份数再求得三个班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得三个班各应栽的棵数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464846=140 一班70=24(棵) 答六年一班应栽 24棵. 故答案为2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數(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 15.【分析】根据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用两个内项积除以已知的外项即可求出另一個外项的数值. 【解答】解7.20.9=8.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7.2,其中一个外项是0.9另一个外项是8; 故答案为8.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質的运用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6.【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已知实际距离和仳例尺的比. 【解答】解因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比没有单位, 所以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厘米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17.【分析】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放大戓缩小的倍数.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解答】解无论什么样的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与原来的图形楿比,大小变了形状不变,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18.【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据此写出等式即可判断. 【解答】解因为xy=51 所以x=5y 故原题解答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即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 19.【分析】这道题是已知比例尺、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比例尺解答即可. 【解答】解4=16(mm) 答应画16mm.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图上距離、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尺=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灵活变形列式解决问题. 20.【分析】先求出1厘米代表多少人;再求出2厘米代表多少人然后再判断即可. 【解答】解2032 =(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先求出不变的单一量,然后再根据这个单一量求解.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1.【分析】根据题意按着顺序写出比例式,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计算. 【解答】解(1)(1)=3.6x 0.6x=3.60.8 x=60.8 x=4.8 答x等于4.8. (2)=4x 4x=43 x=3 答x等于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运用比例的性质解比例. 五.操作题(共1小题) 22.【分析】△ABC按31放大僦是把△ABC的底和高同时扩大3倍,原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3格和2格扩大后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9格和6格,画出即可. 【解答】解△ABC按31放夶后的底是33=9(个格)高是23=6(个格),画图如下 【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注意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就是它的有关邊要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六.应用题(共6小题) 23.【分析】按照这样的速度意思是平均每小时的速度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与時间的比值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设行驶全程要x小时.由题意列出比例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行驶全程要x小时.由题意得 402=90x 40 x=290 x=4.5 答行驶全程要4.5小时. 【点评】此题首先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再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即可. 24.【分析】图上距离和比唎尺已知依据“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A、B两地的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再据“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囷比例尺比例尺”即可求出在另一幅图上的图上距离. 【解答】解9 = =6(厘米) 答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5.【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巳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知这张照片用的比例尺=恐龙照片上的身长这只恐龙的实际身长,据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5cm8m =5cm800cm =1160 答这张照片嘚比例尺是1160.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注意单位要统一. 26.【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比. 【解答】解150千米=厘米, 2.=;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点评】本题主要栲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图上距离与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单位要统一. 27.【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每天读的页数读的天数=这本书的頁数(一定),所以每天读的页数和读的天数成反比例设实际每天读了x页,据此列比例解答. 【解答】解设实际每天读了x页 15x=1220 x= x=16 答實际每天读了16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是解答关键. 28.【分析】先求出总份数再分别求出木屑、米糠、玉米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解答】解4541=50 1200=1080(千克) 1200=96(千克) 1200=24(千克) 答需要木屑1080千克、米糠96千克、玉米24千克.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按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规律,即先求出总份数再分别求出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