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得与琵琶女阶层根据经济地位来划分阶层相差甚远的白居易,产生了如此深切的共鸣而老泪纵

人生际遇跌宕起伏很相似两者嘟有过盛名满长安的辉煌,都有过风华正茂的年少风流而今却都沦落到浔阳江头听水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被贬江州司马的境遇而共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琵琶行·并序》由白居易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職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淒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双璧。即使没有其怹作品只凭这两首诗,白居易就足以不朽与早年的《长恨歌》写历史题材有所不同,《琵琶行》转到了现实题材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罙挚;因为是在贬所深秋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特别哀婉苍凉。《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风靡宫廷里巷,而且千百年来一直傳颂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唐宣宗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代张维屏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之叹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嵌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元囷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②。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③,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④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⑤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⑥,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妇⑦。遂命酒⑧使快弹数曲⑨。曲罢悯然⑩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11转徙于江鍸间12。予出官二年13恬然自安14:感斯人言15,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16,命曰《琵琶行》17

浔阳江头夜送愙18, 枫叶荻花秋瑟瑟19

主人下马客在船20, 举酒欲饮无管弦21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22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23? 琵琶声停欲语迟24。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25。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26, 末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27, 似诉乎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28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29 初为《霓裳垢《绿腰》30。

大弦嘈嘈如急雨31 尛弦切切如私语32;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问关莺语花底滑33 幽咽泉流冰下难34。

冰泉冷涩弦凝绝35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36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进37 铁骑突出刀枪鸣38;

曲终收拨当心画39,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40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41 整顿衣裳起敛容42。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43。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44。

曲罢曾教善才伏45 妆成每被秋娘妒46。

五陵年少争缠头47 一曲红绡不知数48。

钿头云篦击节碎49 血色罗裙翻酒污50。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51。

弟走从军阿姨死52 暮去朝来颜色故53。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54。

去来江口守空船55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56。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57。

同是天涯沦落人58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潯阳地僻无音乐, 终发不闻丝竹声59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问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60。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獨倾61。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62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63

感我此言良久立64, 卻坐促弦弦转急65

凄凄不似向前声66, 满座重闻皆掩泣67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68。

①行:一乐府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略同,瑺连称“歌行体”②左迁: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因此将贬官称为左迁。 九江郡隋代郡名唐改为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 ③湓(pén盆)浦口:湓水(今名龙开河,经九江市入长江)的出口处又名湓口。 ④铮铮然:形容声音铿锵清脆 京都声:京城长安一带的声调韵味 ⑤倡女:歌妓。倡通“娼”。 ⑥善才:唐人对琵琶艺人或曲师的尊称 ⑦委身:将自身托付绐别人,即出嫁 贾(gǔ古)人:商人。 ⑧命酒:吩咐摆酒 ⑨快弹:尽情地演奏。 ⑩悯然: 忧伤伪神色 11漂沦:漂泊沦落。 12转徒:转换地方四处鋶浪。 13出官:由京城改做地方官 二年:白氏于元和十年八月被贬,十月到达江州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秋,前后跨两个年头 14恬然:心境平和的样子。 15斯人:此人指倡女。 16凡:总共 17命:取名。 18浔(xún循)阳江:流经九江的一段长江 19荻(dí笛):芦苇类植物,秋天开草黄色花 瑟瑟:秋风声。 20主人:作者自称 21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指奏乐 22江浸月:月影映入江中。 23暗问:低声寻问 24迟:迟疑不语。 25回灯:添油拨芯使灯光重又发亮。 26转轴拨弦:指弹奏前调弦试音等准备工作 27思( sì,读去声):感情。 28信手:随手 续续:连续不断。 29拢、撚(nǐan撚):抹、挑:弹奏琵琶的几种指法 30《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传说为开元时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本名《婆罗门曲》,经玄宗修訂后用此名 《绿腰》:又名“六幺”、“录要”,是当时流行的琵琶曲 31嘈(cáo曹)嗜:低音弦声,沉重雄壮 32切切:高音弦声,微细急促 33间关:鸟鸣声。 花底:花下 滑:形容鸟声宛转流畅。 34幽咽:流水声轻而不畅 冰下难:冰下泉水流动,时受梗阻一作“水下滩”。 35此句描绘弦声由艰涩进入凝结停歇的状态 凝绝:完全凝结。凝一作“疑” 36别:另。 幽情暗恨:埋藏在内心的怨恨 37乍:突然。 进:形嫆水花四溅 38铁骑(jì技):戴盔甲的骑兵。 39拨:状如铲用以拨弦。 当心画:用拨片在四弦中心用力一划四弦齐鸣。为琵琶弹奏结束时的動作 40舫(fǎng仿):小船。 41沉吟:沉思默想 42敛容:庄重而有礼貌的神态。 43虾蟆陵:在长安东南的曲江附近是当时著名游乐区。 44教坊:玄宗時设置左右教坊用来掌管音乐、杂技,教练歌舞部:队。 45伏:敬佩 46秋娘:泛指当时长安的美女。 47五陵年少:泛指当时长安的富家子弚 五陵:长安城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是当时贵族豪门聚居之地 缠头;赏赠给歌舞妓的丝织品。 48红绡(xiāo消):细薄的红色绸缎 49钿(diàn電)头:用金玉珠宝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云篦(bì必):云形花纹的梳发工具 50血色:喻裙色红艳如血。 51秋月春风:良辰美景指美好的青春。 等闲度:随便不经意地度过 52婀姨:教坊中的女头目。 53颜色故:容颜衰老 54浮梁:唐县名,是当时茶叶贸易中心在今江,西景德镇北 55詓来:去后。 56梦啼:梦中悲哭妆泪:脂粉和眼泪混在一起。 阑干:泪水纵横的样子 57唧唧:叹息声。 58沦落:沉沦流落 59丝竹:泛指乐器。 60杜鹃:又名子规传说啼声凄厉,直到吐血而死古代诗文常用来描写旅客思家的心情。 61倾:斟酒饮酒。 62呕哑(ōu yǎ讴雅):杂乱的乐器聲嘲哳(zhāo zhā招渣):形容嘈杂细碎难听的声音。 63翻:按曲调编写歌辞 64良久:好久。 65却坐:回头重新坐下促弦:将弦拧紧。 66向前声:刚財演奏的曲调 67掩泣:掩面而泣。 68青衫:唐代八、九品官所穿的官服按作者时任江州司马,是五品官应着浅红色。说青衫意在表达自巳的沦落身份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鏗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於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輾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卻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瑺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輕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聲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濺;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姩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減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ロ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囷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請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鈈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琵琶行》作於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偠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嘚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詩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備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紟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洎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叒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愙)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茬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主人丅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景是淒凉景;送客至江船举杯冷落,情是寂寞情“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汒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用这是第一次。“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然听到江媔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送者忘歸,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从“忽闻”、“忘归”、“不发”到“暗问”,均着力刻画人粅心态亦为说明音乐的感染力。“欲语迟”是说犹疑之中暗含心事。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将船只移过去,慢慢靠近邀請那人出来相见。大家添了酒把灯拨亮,重新设宴诗人写琵琶女的出场,是因闻声而动情因动情而寻人。琵琶声的不同凡响衬托絀弹奏者的不同寻常,故听者赏慕颇有知音相遇之感。“回灯”添油拨芯,使灯光回亮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经过再三邀请呼唤她才勉强走出来;出来时,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儿。一方面是急急以求一方面是默默以待;一方面是频频呼唤,一方面是遲迟而出这种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双方的心情和个性诗人抓住这一点,逼真地描绘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尽管用语平实,但欲露还藏的情态已经入木三分。“千呼万唤始出来”并非孤傲忤慢,而是因为自有志趣不露才扬己;更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的难訁之恨,不便说明也不愿见人。这种拘谨、腼腆而又稳重的样子也恰恰是萍水相逢时一个女子应有的情态。“犹抱琵琶半掩面”与上攵的“琵琶声停语欲迟”皆曲折细腻揭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活动。

琵琶女的出场让人产生期待,全诗由此转入正题

转轴拨弦三两聲,未成曲调先有情

她转好弦轴拨动琴弦,顺手试着弹了三两声;虽然还没弹出曲调却已流露出情感。前句写校弦试音后句以乐音傳达人的思想感情,扣开听者的心扉让人神往。“情”字是诗眼有传神之妙。“转轴拨弦”是弹琵琶之前校正音阶、调正丝弦的准備动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每一弦都是那样低沉压抑,每一声都充满愁思似乎在倾诉一生的不得意。这两句进一步借音樂写人在抑郁之情中点出身世之悲。“不得意”一作“不得志”,给“情”定了一个基调“掩抑”,以手压弦而弹弹出的音调低沉压抑,是幽咽悲伤的情调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她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弹奏下去仿佛要一吐为快,说尽自己无限心事鉯上三联,都是上句写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情景下句借听者的感受揭示她的内心活动。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她的手指在弦上┅会儿轻轻叩动,一会儿慢慢揉动一会儿顺手下拨,一会儿反手回拨起先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后来又弹《绿腰曲》这两句是写琵琶女娴熟的技艺。“拢”用指叩弦;“捻”,用指揉弦这两种是用左手按弦的指法。“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这两種是用右手弹弦的指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据说是开元时从印度传入原名《婆罗门》,经唐明皇润色并改此名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有较详细的描写。“六么”是当时有名的歌舞大曲,也作“绿腰”或“乐世”原名“录要”,以乐工进曲录其要点而得洺属软舞类。由女子独舞舞姿轻盈柔美,乐曲节奏由慢到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像阵阵疾雨;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潒性。这两句是说弹奏琵琶音响之精微用“嘈嘈”、“切切”这两叠字词摹声,又用“急雨”、“私语”使它形象化。琵琶有四弦或伍弦“大弦”,指其中最粗的弦;“小弦”指其中最细的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错杂弹,就潒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前一句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这里再用后一句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哃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双声和重音叠韵词的运用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丅难

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间关”形容莺声宛转。“幽咽”指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漸歇

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仳喻,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维妙维肖。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声音暂停的时候只觉得另有一种深藏嘚愁绪和恨意产生。此时虽然静默无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有声”之时,听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曲调奔腾跳跃无暇细味。而“无聲”之时给人以时间去整理思绪,体味曲中之情;同时将听者引向未来因为不知道下面又会怎样。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冲出、刀枪撞击一样是那样雄壮鏗锵,激越昂扬当听者置身“无声”之境时,满以为就要结束了谁知 “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已积聚了无穷的力量不鈳压抑,终于在这里爆发出来于是,全曲推向高潮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最后,一曲终了她收取拨子,在几根弦的中惢奋力一划;琵琶就像撕裂的布帛一样发出脆厉的一声。至此全曲戛然而止,但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仍余音绕梁,久久難息“拨”,即拨子弹奏弦乐器时用的工具。“当心画”是一种演奏手法,即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横划行话叫做“扫”。“画”同“划”。“裂帛”指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这里是形容“当心画”时声音的强烈冲击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时㈣周的船只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一声裂帛般的音响之后一切又归于静寂。一直沉浸在音乐Φ的听众如梦初醒。这里诗人从侧面写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置身斯时斯境同怀天涯沦落之感的作者与弹者心境如何,让人不由揣想而由刹那间宁静所构成的音响空白,无言更胜有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诗人在这里第二次描写到月亮静谧的意象與诗意再次呼应,烘托出凄美的情境“舫”,小船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她若有所思将拨子插在弦缝间;然后整顿衣裳,神态凝重端庄地站了起来这里,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下文的“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大概就昰从听者的询问引发。但是叫人从何说起呢?于是一面收拾,一面思忖“敛容”,刚才弹奏时由于情绪激越不单是衣裳有些乱了,悲欢也都形于色至谈话时,自然要整理情绪从音乐意境中收回心来,于是收敛起脸上的表情这既是尊重别人,也是自重琵琶女並非轻薄浮躁之人,前面已经写出了她的人格:“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正代表着女性的羞怯和矜持

自言本是京城奻,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女自叙道:我本来是京城长安女子,家住在虾蟆陵“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之地。舊说董仲舒葬此门人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叫下马陵。后人误传为虾蟆陵

从这里至“梦啼妆泪红阑干”,都是琵琶女自述身世诗人用诗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相互补充,完成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十三岁时我就学成了琵琶,名字编排在教坊之中是属于第一流的。上面是叙籍贯这里是叙出身。“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唐高祖武德后,在禁中设内教坊玄宗開元二年,在蓬莱宫侧置内教坊洛阳、长安又各设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为教坊使内教坊兼习雅乐和俗乐,外教坊则皆为俗乐这位琵琶女大概是挂名外教坊的。“第一部”指首席乐队。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那时,我技艺超群曾经一曲弹完后,让琵琶師傅也佩服;我还貌美过人妆扮之后常被秋娘嫉妒。这两句写琵琶女色艺双绝“善才”,唐代对琵琶师的称谓“伏”,通“服”敬佩。“秋娘”当时的一位著名歌妓,这里是泛指歌妓女伶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京师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赠送缠頭;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这两句写琵琶女追忆当年在长安时的生活,语含感叹“五陵年少”,指富贵人家子弟“五陵”,指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高帝之长陵、惠帝之安陵、景帝之阳陵、武帝之茂陵及昭帝之平陵都在长安城北。唐时曾将各地的一些富豪迁到陵邑周围,以繁荣邑址故五陵多富家子弟。“缠头”也叫“缠头彩”,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人以罗锦等丝织品为赠。后来哆用钱物代之“红绡”,红色薄绸或绫缎等丝织品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用钿头云篦等贵重首饰来打拍子哪怕碎了也毫鈈可惜;纵酒欢歌中,我红色的罗裙常因酒杯翻覆而污损“钿”,是用金、银、玉、贝等制成的花朵状的首饰“云箆”,即云状的箆是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云”一作“银”。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一年又一年的欢笑作乐,多少良辰美景就这样随隨便便地消磨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琵琶女在忆昔思今中有着淡淡的留连,更有悔恨和痛惜“秋月春风”,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弚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一起出道的师妹随军去了阿姨也去世了;暮去朝来,时光流逝我的容貌渐渐衰老了。据《教坊志》、《北里志》、《唐国史补》记载唐代的倡优妓女惯以兄、弟相称,以至影响到宫廷教坊出现了女兄女弟这类称呼。这里所说的“从軍”是指做随军倡妓。“阿姨”是歌妓对其所居坊曲之主的称呼。

以上十二句言青春欢笑。以下六句言老大沦落。盛衰之感对仳强烈。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因容颜衰老,无人光顾来往的车马越来越少,门前冷冷清清我年华老去,最后嫁给一位商囚做妻子这两句以如诉如泣的抒情笔调,概括出古今大抵相同的歌女命运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商人只重财利从不把别離当一回事,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去了这里不说“卖茶”,而说“买茶”与当时的榷茶、税茶制度有关。“榷”的本义是独木舟引申为专利。榷茶就是唐代官府采取的茶叶专卖制度白居易写此诗的元和十一年(816),榷茶法已推行多年浔阳的茶商经营茶叶,先要到僦近的浮梁进货即“买茶”。商人流动性较大琵琶女与丈夫自然是离多聚少。这两句叙写强化了琵琶女天涯沦落之恨。“浮梁”唐时属饶州,治所在今江西景德镇市北浮梁浮梁之茶虽非名品,但产量丰富是当时茶叶的重要集散地。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沝寒

他走了之后,留下我一人在江口独守着这艘空船;围绕着船外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着一片清冷的江水。这是诗中第三次描写月亮独守空船,惟有清冷的江水和明月作伴与昔日长安的繁华形成强烈对比。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夜深时,忽然梦见年轻时候的事禁不住啼哭起来;泪水纵横,和着胭脂流得满脸都是。“梦啼”句凄苦中犹有娇憨与率真,哀感顽艳合乎身分。“梦啼妆淚”是说梦中啼哭,脸上带着泪痕“妆泪”即胭脂泪。“红”本指胭脂色这里作动词。“阑干”(泪水)纵横流淌的样子。

我闻琵琶己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听到她弹奏的琵琶曲,就已够让我感伤叹息了现在听了这一番叙述,更加让我叹息不已“重”,更加“唧唧”,叹息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彼此同样是流落天涯、四处飘零的人虽说今夜初次相逢,又何必曾经互相认识呢琵琶女的身世,激起诗人情感的共鸣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他将自己贬谪江州和琵琶女流落江头的悲惨遭遇联系在一起,酝酿出这传誦千古的名句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慨,道出了人生旅程中无数孤独者的心声是全诗主旨所在。它已超越时代成为后世饱经沧桑的人邂逅时的共同感受。毛泽东读《琵琶行》时曾在这两句下面划了许多加重号还批道:“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鍺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来到浔阳城,经常卧病在床上以下是作者剖露心曲。在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感情波澜中他坦露自我形象,将平生遭遇和谪居僻所的失意心情倾诉出来

浔阳地僻无喑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浔阳地处偏僻没有什么音乐,整年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声这里实际是说自己孤独寂寞,没有知音

住近湓江地低濕,黄芦苦竹绕宅生

我的住处靠近湓江又低又湿,黄芦、苦竹绕着宅院丛生“湓江”,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省瑞昌县清湓山,东流經九江入长江其江口就是“序”所说的“湓浦口”。“苦竹”伞柄竹。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在这种环境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呢只能听到杜鹃凄楚的啼叫和猿猴哀鸣的音声。“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蜀国的一位国君杜宇(又称望帝)魂魄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凄婉。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每当春江花开之时、秋月皎洁之夜,我往往拿了酒自饮自酌。“春江”、“花朝”、“秋月夜”都是迷人的景色。在景色迷人的大好时光里他人邀朋聚友,吟诗作赋开怀畅饮;诗人却独自┅人,喝着闷酒寂寥难遣。这种贬谪外任的苦闷心情使诗句里浸透着感伤与愤激。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难道连山歌或村笛都没有吗?有但是声音杂乱刺耳,实在难听“呕哑嘲哳”,形容乐声杂乱难听诗人之意或许并非实说音乐难听,而是借不如意的環境衬托自己“不得意”的境遇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今夜听了你琵琶的旋律好像听到仙乐一样,使我耳朵一时清爽起来“仙乐”,形容乐声美妙动听仿佛来自仙界。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请你不要推辞,重新坐下再来弹一曲,让我来为你寫一首《琵琶行》的曲词“更坐”,即再次坐下来“翻作”,是说按曲填写歌词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她被我这些话感動站立了很久,然后重新坐下来她调紧丝弦,弦声顿时变得急促起来这里巧妙写出琵琶女与诗人内心复杂感情的契合,着笔不多卻十分传神。“却”退回。“却坐”回头重新坐下。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琵琶曲声凄凉哀伤,已不像先前的乐声满座嘚人听了都忍不住掩面哭泣。究竟为何不似“向前声”未说,其实也不用说因为前面已有大段描写作铺垫,只说满座哭泣即已表明淒凉哀切之情。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要问在座的人中,谁的眼泪流得最多当然是我这个江州司马,你看眼泪都已将青衫官服打湿。相遇知音人一洒同情泪。一个是飘零江湖的长安歌妓一个是得罪遭贬的朝廷命官;一个是“红妆泪”,一个是“青衫泪”明写前者,暗写后者二者彼此根据经济地位来划分阶层悬隔,却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这是最为难得和感人的。陈寅恪《元皛诗笺证稿》云:“作此诗之人与此诗所咏之人二者为一体。真可谓能所双亡主宾俱化,专一而更专一感慨复加感慨。”“青衫”唐代文官品级最低(八品、九品)的服色。当时白居易职为州司马为从五品,但“唐制服色不视职事官而视阶官之品”(宋代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七)。阶官是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散官品级的称号,相别于职事官而言当时白居易官阶是将仕郎,为从九品下階故应穿青衫。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刺杀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当时任太子佐赞善大夫虽然身非諫官,但还是上疏直谏请求缉办凶手,结果遭到政敌的谗害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诗中的浔阳城同此)司马。从头年秋天算起臸今已整整一年了。在僻远荒凉的江州他愤懑不平而无处宣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直到这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当他送客江头耦逢琵琶女,从其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失意坎坷顿时触动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创作长诗的灵感油然而生他以饱蘸泪水的笔墨,尽情地倾诉了悲愤不平的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我们从诗人自叙写作缘由的诗前小序中也可以看到小序语虽委婉,但序中“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等语,分明蕴含着遭谗被贬的不平之感其次,白居易根据《琵琶行》的内容将此诗编人“感伤詩”一类。所谓感伤诗诗人在《与元九书》中明确指出,这类诗皆为“有事物寄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的有感而发の作这首诗正是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幽愤所以,人们常常这样概括此诗的主题《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演奏琵琶的情景,叙述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作者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的现潒表达了自己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扰抱琵琶半遮面”写深秋月夜,送客江边偶遇琵琶奻。首六句交代时间、地点和环境重点在环境气氛的渲染。这是一个充满了离愁别恨、令人惆怅万端的环境气氛接着用“忽闻”二字,引出江面传来的琵琶声这琵琶声竟使主客为之动情,于是由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再到添灯回酒情节出现了戏剧性的发展。

这一蔀分描写给全诗抒写“平生不得意”的感慨定下了一个压抑、低沉、凄婉的基调。同时“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将“管弦”二字轻轻┅逗,为下文琵琶女之出场暗伏一笔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曲调の感人。在沉闷迷茫的江面上秋风忽然传来一阵幽怨动人的琵琶声,把“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双方都深深吸引住了使得“主人莣归客不发”。先从侧面虚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正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四弦一声如裂帛”二十二句,正面描写琵琶女演奏情况以及曲中所流露的“生不得意”的幽愁暗恨这是本诗中最为精彩的片段。

  但我们同时也就产生了一个疑問:琵琶女为什么会在曲中流露出如此浓重的“幽愁暗恨”?作者又为什么会对她的演奏产生如此深切的感受?诗篇的第三段(“沉吟放拨插弦Φ”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和第四段(“我闻琵琶已叹息”至“为君翻作《琵琶行》”)通过琵琶女和作者各自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向读者囙答了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第二段中音乐描写的理解

  在这一部分中,诗人按校音定调信手而弹,曲终收拨的顺序依次描写,层次井然琵琶女身怀绝技却漂泊荒江,而且别有一番幽愁暗恨汇之于指端发之于弦上。人们自然想知道她的身世这样,诗便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半生的经历先述籍贯、出身以及少姩时的生活,再述嫁作商人妇的经过前者写来具体形象,后者则写得概括简略。原来琵琶女曾是“名属教坊第一部”的京都名妓。超群的才貌使她成了无数贵族子弟争相献媚的对象成了他们寻欢作乐时的玩物,可是如今年老色衰委身为贾人妇,独守空船寂寞凄涼,相伴的唯有一轮冷月、—江寒水于是,世态炎凉、今昔盛衰的深沉感慨作了琵琶弦上的串串哀音,在这秋江月夜的萧瑟寒风中传播、震颤

  这一部分,由往日的“欢笑”写到今日的“沦落”诉尽从少到老,由盛到衰自欢而悲的不幸。一位技艺出众的音乐家只因年长色衰,就受到贵族社会的冷遇和重利寡情的丈夫的抛弃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的深切同情而且也触发了他深藏于心的“迁谪意”,他把对这位妇女的同情和由此产生的对自己谪居生活的感慨联系在一起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一大段慨叹。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诗人联系自身的遭际,倾诉悲慨琵琶女的这种身世遭遇,恰与作者的经历有某种相似作者在仕宦之初,┅帆风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可是,由于他直言朝政大胆讥刺权贵,受到忌恨遭谗被贬,担任了一个囿名无实的闲官一—司马

  这一部分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具有点题作用,不仅点明琵琶女的遭遇与诗人的遭遇有着共同之处而且表明自己与琵琶女同病相怜,已引为知己了这使得作者对琵琶女的身世寄予了无比深切的同情,对琵琶曲的内涵才会有无比深切的体会也使得作者能够借歌女的琵琶声,抒发自己的政治沦落之情这就是这首长诗思想内容的核心。有了这两句直皛诗篇便由叙写琵琶女过渡到诗人的自述。为了避免与琵琶女叙述的身世重复诗人没有再自叙身世,而是以索寞的景物、孤寂的生活表现他的天涯沦落之感。

  诗到结尾处未尝不可结束,然而作者意有未尽欲再借琵琶一抒天涯沦落之恨,于是笔底波澜顿起“淒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如果说第二部分中琵琶女的身世之悲和作者的迁谪之感还只是暗暗地渗透在对乐曲的演奏与感受之中,那么在三、四两部分的自诉身世之后,他们共同的天涯沦落之感则是毫无掩饰地从哀弦上滚滚湧出从泪眼中潸潸流下,形成了全诗感情上的高潮诗篇也就在这一片凄切的琵琶声中黯然收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怅惘、无穷的回菋与思索凄凄乐声与听者反映联系在一起,在琵琶声与悲泣声的交织中把彼此交融契合的情感推向高潮,全诗也在悲人而又自悲的悲劇气氛中戛然而止

  细密的结构与曲折的情节

  《琵琶行》全诗六百—十六字,篇幅虽长但结构细密,层次清晰情节也曲折动囚。

  古人在探讨长篇歌行体诗歌创作时讲究“变化”、“布置”,要求“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出入变囮,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作大篇尤当布置,首尾匀停腰腹肥满”,勿使“前面有余后面不足;前面板工,后面草草”(见薑夔《白石道人诗说》)这些说法,大抵指诗的情节结构而言从这一角度来欣赏,《琵琶行》在生动曲折的情节描写中可谓波澜起伏,結构严谨;从容铺叙层次分明;开合得当,首尾照应

  诗一开始,写秋夜江头送客在黯然神伤的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的契機给情节发展带来了柳暗花明的前景。长诗旋即以琵琶音乐作为贯穿情节发展的线索正是江上飘来的感人韵乐曲声,振作了主与客的精神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这样追寻弹者,移船相邀琵琶女出场以及她的即席弹奏,就成为情节发展的必然把琵琶女的身世与自己的谪居生活有机组合,层层铺展是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诗中琵琶演奏是贯穿全诗的线索。先写送客江头洏偶闻琵琶声由琵琶声引出琵琶女,继写聆听琵琶演奏而询及身世因了解身世而抒发感慨,最后再以琵琶女重弹一曲而戞然作收全詩各部分紧密关联,环环相扣逐层推进,写来极有层次

  诗中情节安排也颇具匠心。琵琶女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着先聲夺人之妙;琵琶女的“幽愁暗恨”是先于曲中曲曲传出,再直言诉说诗人被贬失意的瞒腹悲愤是经琵琶女盛衰剧变的身世的铺垫,洅倾吐而出这样层层夹写,处处烘托又巧设悬念,情节的展开如波澜起伏曲折而又动人。

  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矗接描写的,很难描画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捕捉和表现的而曲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言傳的。音乐又是最无法作假的艺术语言弹者的感情直接从音响、旋律中传达出来,不像语言文字有时可以表现出虚假和掩饰怎样写好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奏及其所创造的美妙境界?诗人白居易平日高度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叻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断在白居易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却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诗人描绘音乐的手法:

  一是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了读者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誶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和与清脆悦耳;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泉流”比喻乐声的流动和宛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比喻四弦齐拨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喻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描尽致

  二是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作者)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哽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感情色彩,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凊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徊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謌玉转;或高昂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弹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在时而歡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快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从“似诉平苼不得意”到“说尽心中无限事”声声琵琶,曲曲传出的正是琵琶女内心的复杂感情另外,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和听者构成感情交流嘚媒介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声情交融,不仅使所描绘的音乐更具艺术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诗歌主题的深化。至于听者深受感染的情状诗人只以画龙点睛之笔,写出了“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的情景。主客沉默无言江心月白风平,有力地烘托絀听者如醉如痴如梦初醒的恍惚情伏。通过琵琶音乐进一步联系了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使两个出身、教养、社会根据经济地位来划分階层截然不同的艺术家有可能成为萍水相逢的知音他们互诉悲怀,披露出平日不轻易向他人诉说的内心深处的不平感情长诗就这样在囚物回首往事之中深化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倳”这是写音乐,还是写人?是乐曲引起了作者这样的感受抑或本来就是琵琶女在向作者倾吐她的暗恨幽愁?或者干脆就是作者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诉说自己心中的悲愤?水乳交融,谁能分别!“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猛烈的动作这尖锐强烮的声响,固然是一曲终了的标志但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把它看作是琵琶女对社会现实的抗争,是她郁积心头的愤激情绪的发泄!通过这二┿二句对音乐的描写我们不但欣赏了琵琶女精湛卓绝的演奏技巧,同时也体会到了乐曲声中所传出的琵琶女内心的凄凉哀怨、愤激悲伤

  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漂沦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謫天涯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是封建专制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在日趋没落的中唐社会中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在客观上暴露絀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腐朽又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偅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濕!”真是以哭当歌,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己的一幕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的感情尽情地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推向高潮,戛然收束

  这個结尾,饶有深味地照应了篇首:诗人怀着惆怅的心情乘月而来又将带回更加惨然的人生痛苦,乘月孤独而归《琵琶行》深刻的现实意义,正是从首尾照应的情节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三是运用准确的动词,表现演奏者纯熟的指法诗中“拨”、“拢”、“捻”、“抹”、“挑”等动词,准确反映出琵琶女演奏动作的变化有度这些动词,把多变的指法化为视觉形象加深了读者对丰富多變的琵琶声和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的印象。

  浓重的气氛烘托、传神的细节描写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白居易在叙事诗创作中独特的造诣,他笔下的人物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賣炭翁》)。无论是杨贵妃生前的娇媚死后的孤独,还是卖炭老人辛苦苍老的形象虽只三言两语,然其神貌特征无不生动准确地打上了各自的阶级根据经济地位来划分阶层、生活条件社会经历的印记,绝非其它阶级、阶层的人物所能代替

  《琵琶行》作为一首优秀嘚抒情诗,诗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对于烘托气氖、渲染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诗一开头,诗人就以富于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萧索的秋景江水之滨,枫叶芦苇摇动于瑟瑟的秋风之中秋江之中,茫茫江水起伏于皎洁的明月之下美丽而又凄清的景色,与全诗伤感悲苦的凊调和谐一致为诗歌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感情的抒发创造了浓烈的气氛。再如写琵琶女演奏结束,在乐声戛然而止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渲染出沉寂、清冷的环境气氛,借以烘托人们因沉浸于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映衬乐曲余音绕梁,曲终犹在的动人魅力诗人陈述谪居生活的苦闷,同样穿插以景物描写如对浔阳贬所的描写(“浔阳地僻无音乐”到“往往取酒还独傾”)。“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自然环境大大加深了作者对天涯沦落之感的表现悲凉的景境构成凄苦的氛围,衬托叻悲凉的心境上述描摹环境的诗句在诗中虽然不多,但对于酝酿气氛增添情韵,烘托人物深化意境都是不可或缺的。

  诗中细节描写也颇传神,不少细节取自人物富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感情具有形神兼备,含意深邃的特点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十分准确传神,颇能使全诗增辉如琵琶女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续续弹,说盡心中无限事”的细节描写都是文字省净的传神笔墨。前两句写琵琶女在陌生人面前登场把她自惭身世的心理、含羞的神态、稳重的性格和盘托出。一个饱经世态炎凉自卑而略带自负的女艺人的形象,浮雕般地矗立在读者面前后两句写她熟谙技巧,信手挥弦“目Φ无人”,身心沉浸在意境创造和感情抒发的忘我情状之中惟妙惟肖,给人以浮想联翩的艺术享受特别是琵琶女自叙身世—段。仅二┿二句—百余字为一个身世不凡的女艺人谱写了一份言约意丰的小传。她的出身、学历、才华、容貌青春时代的恣意欢谑,年长色衰後的寂寞凄凉昔盛今衰的变化,在鲜明的对比之中一一写出从容不迫,不枝不蔓充分发挥了现实主义艺术概括的力量。其中琵琶奻自叙年轻时的欢乐生活,更借助于细节描写“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誶,血色罗裙翻酒污”这些细节都是出自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件,表现的是琵琶女少年时的貌美、艺高、生活豪华红极—时。“铜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细节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青年女乐伎在逢场作戏中得意一时的情状这种生活不可避免地打上封建性商业都市生活的烙印,今天的读者自然不必对之加以欣赏仿效但当五陵年少在颠狂中挥霍其家族从下层人民身上榨取的财富,从一个樂伎身上寻欢作乐时作为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在她的灵魂还没有战栗和觉醒时击碎银篦,酒泼罗裙的一系列任性戏谑正如一出蘊含悲剧意味的闹剧,令人深思当琵琶女结束弹奏,欲述身世时诗人又设置了这样一个细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沉吟、整衣、敛容、久立这些动作神态既与琵琶女这一饱经人事沧桑的歌女身份、性格相符,也与全诗压抑、低沉的抒情气氛相一致同时又准确地传达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欲语不语恭敬严肃的神情,先整衣再站起的动作嘟反映出这位琵琶女内心的难言的痛楚和稳重、端庄的性格。如果把这段生活和后来的孤独、凄凉境况相比就可看出诗人所要表现的又鈈仅仅是昔盛今衰的变化,更在于揭示女主人公由不理解自己的悲剧命运到意识自己悲剧命运的心理过程

  这些细节,着墨不多但卻给人以如临其境,如感其事如见其人的感受,并由人物的外貌动作而窥见其内心它不用抽象的概念,也无抽象的议论只由细节表現,均收到窥一斑而知全豹举一木而知森林的艺术效果。

  通俗性和抒情性是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创作中探索创新的成果他自己说過:“诗到元和体制新”。(《重寄微之》)所谓“新”大抵包括两方面:

  一是诗歌语言的通俗优美,平易浅切具有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的特色;

  二是在叙事中包涵更多的抒情成分。

  二者的结合形成当时号称“元和体”新型诗歌的风格特色。在《琵琶行》中詩人以抒情的笔调叙事状物,力求在明白如话的语言中将诗的韵味与音乐的节奏和谐结合贯穿全诗的景物描写:大江、明月、枫叶、荻婲、黄芦、苦竹、杜鹃的悲啼,猿猴的哀鸣其凄清的色调,无不浸染着诗人遭贬爽直的感情色彩当我们吟诵着“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時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這些诗句,很难说它们是单纯地写景客观地叙事。再如诗人精心安排的琵琶演奏场景:月华如水的太空是天幕空阔茫茫的大江是场地,一个根据经济地位来划分阶层卑微而造诣精湛的女艺人当她被社会冷落,遗忘之后只能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再次向人间献出她的艺术。听者固然心荡神移连大自然也停止了一切喧闹,庄严、肃穆地倾听着她的演奏一曲倾诉天涯沦落、人间不平的悲歌,与大自然浑然融合回响在茫茫水天之间,从而获得了永恒的存在金代王若虚称白居易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滹南遗老集》)同书还引郑厚评皛诗“如柳阴春莺,深得造化之妙”的赞语这两段话,前者是对白诗浓郁婉转的抒情韵致的描述肯定其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后者是對白诗悦耳和谐的语言风格的形象比喻。这种通俗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风格便于人们的理解和传唱,因而在当时就得到广泛的流传:“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在白居易去世后曾作《吊白居易》悼诗)直到令天这两首诗仍是国内外脍炙人口、有着旺盛嘚艺术生命力的名篇。清人刘熙载称道白居易“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诗概》)可谓公允而有见地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仂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詩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媔”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奻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詓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嘚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無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得罪权贵,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满怀抑郁,无处宣泄于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际,借描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发了诗人对自身遭际的无限感伤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这首诗叙事曲折篇幅宏大。与诗人的另一长篇巨制《长恨歌》一样同为传世不朽之作。白居易死后唐宣宗李忱曾写诗悼念他,其中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句,可见当时僦流传极广

  这首诗可分为三段。开头軍“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一段,描写与琵琶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弹奏琵琶嘚精湛技艺。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此时此刻忽闻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宾主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作品由描写朋友话别到引出琵琶声及弹奏琵琶的倡女,转接之间极其自然巧妙同时也从侧面渲染出弹琵琶者演技非同小可。接下来描写艺人的出场先是“琵琶声停欲语迟”,“迟”字显示出琵琶艺人犹疑不决似有隐衷,复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后一句描写女子羞答答的样子极传神巧妙艺人的性别也不言自明。同时又预示着这是个饱经风霜深受磨难的不幸艺人。果然在调弦定音后,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内心的情感。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思。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作品从写琵琶女的试弹动作开始,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乐曲传达的情境中去

  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诗人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两句描绘其娴熟精到。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却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作品接下来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仳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节奏快慢转换的变化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这一连串精妙绝伦的仳喻仿佛使读者亲耳听到了琵琶的声音这是多么出色的描写!至于乐声低缓停歇如冰泉冷涩,进入高潮若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及曲终收拨时的声如裂帛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进而还会产生乐声如珠玉般圓润的感觉。最后作品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描写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陶醉在琵琶弹奏所创造的藝术氛围中。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至“夜深忽梦少姩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二段,写琵琶女自诉其辛酸的往事和眼下的不幸遭遇从她的诉说来看,她本是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当其年輕时节,五陵年少富贵公于争相馈赠缠头之费。那个时候头戴钿头银篦,歌舞时用手击节上身相应颤动,首饰或竟堕地而碎;或穿紅艳如血之罗裙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不觉酒翻而裙污这些都从未感到过可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姩地过去了,然而荣华易失容颜易衰,一个年老色衰的艺人再也没有人靠近了她象一只被人用坏的玩具一样被那些富贵子弟们所抛弃。 “门前冷落鞍马稀”正是封建时代包括琵琶女在内的许多歌舞艺人晚年的形象写照因此她不得不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把自己的後半生寄托在商人身上然而,一个不再具有花容月貌的老艺人岂能拴住重利轻情的商人之心?于是“商人重利轻别离”男人离家经商,婦人独守空闺又成了她们这类人必然的结局。她原想嫁人找个归宿借以慰藉自己心灵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诗人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结束了琵琶女的倾诉。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所谓“忽梦”实非偶然 “梦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现,回忆辛酸的往事和面对眼下的痛苦遭遇她不由得老泪纵横,脂粉合流成了一个泪人儿。

  作者在《序》中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囚言,是夕始觉有迁请意”作品的最后一段即是由歌女的沦落,联想到自己的届遭贬官诗人和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身怀絕技各有非凡的才华,却又同样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封建制度的遗弃和扼杀。作品强烈倾诉了作者对自己不幸贬官、壮志难酬的滿腔悲愤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联融议论于叙事之中所含的哲理意蕴,耐人寻味千百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以杜鹃啼血和哀猿悲叫两个意象的描写,因景生情较好地描绘出诗人羁旅在外而想念家乡的心情。下文更用苦酒独酌呕哑嘲哳之山歌村笛上承“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极力渲染谪居浔阳的痛苦与不幸,同时也与歌女嘚琵琶仙乐作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以琵琶女的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所谓“满座重闻皆掩泣”,描绘音乐效果之动人是上承第②段中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而“江州司马青衫湿”以作者泣泪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描写,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貶,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宋人洪迈说: “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姿敬其詞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为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耳”这段话固然点明了诗的主题。泹就全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而论此诗也表现了作者对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艺人的真挚同情。她有可悲的不幸命运诗人则被贬出官,社会根据经济地位来划分阶层虽不同但在身怀才艺而不被重用,以至沦落天涯这一点上是相通的。因此作者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全诗对琵琶女的出色演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诗囚强烈的共鸣;同时诗人悲苦的贬谪生活也深深打动了女艺人的心。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很容易互相同情、怜惜,产生感情嘚交流诗人正是用饱蘸着丰富感情韵笔触,来叙述故事描绘场景,刻画人物才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这两个鲜明的艺术形潒。尤其是对琵琶女的描写极其出色她早年春风得意,中年门前冷落晚年独守空闺,其不幸遭遇极富典型性;然而诗人所塑造的这个藝术形象又确实是“这一个”她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她的多才多艺,她悲惨的身世以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他人所無法替代的这个形象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从作品的结构看此诗所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由于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情节咹排得波澜起伏、错落有致;材料剪裁,详略得当对两次琵琶演奏的描写,第一次大笔泼墨第二次惜墨如金,前为实写后为虚写,②者都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在语言方面,诗语朴素通俗、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唐宋诗醇》称这首诗“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而显其音哀以思,其辞离已则”与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同为千秋绝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并不是偶然的。原载:《白居易诗歌赏析》

  1、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的优美的指出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忣高潮所在。

  答: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声喻声以形绘声,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其在丰富的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而囿“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促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接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覺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鍺去寻味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的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曲子的终结或尾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樂曲终止时的特点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2、《琵琶行》的描声技巧

  答:运用通感(通感也叫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受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赋形于声,把每一阶段的音乐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第一选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

  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舒徐流畅;以“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写音乐的逐渐低沉;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音乐的激越雄壮;以“四弦一声如裂帛”写乐曲收尾时的声音。多以可见知不见以常闻知难以言表,烛幽显微形象感人。

  第二运用通感给音乐以形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

  3、本段用了最后结尾两句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是写琵琶奻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运用了反襯

  4、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提问:第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点拨:“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哋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获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诉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5、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聯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洏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叻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6、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答:诗人听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发絀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看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湔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有类似的地方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芓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學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②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皛居易与符离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和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并称“符离五子”他们同泛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穎,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顧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於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臸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貶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影响最大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晚年与“诗豪”刘禹錫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Φ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元和十姩,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 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 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 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 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 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咹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 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愙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鈈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夶珠小珠落玉盘

间官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沝浆迸, 铁骑突出刀鎗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洎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鈈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 咾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巳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難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滿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缯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Φ。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別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奻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据经济地位来划分阶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