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诗经反映了什么》是反映我国上古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部百科书全书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她最早指出词是有别于一般诗歌的一个流派,有它的历史意义

  词在中唐以后流行,它为晚唐五代以来诗人在伍七言诗体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诗形式,而且体裁比五七言诗更丰富多彩。根据万树《词律》所列,就有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多体,实际还鈈止此数然而词在中晚唐开始流行时,五七言诗已发展到极盛的阶段,举凡封建社会各方面的题材,如田园、山水、边塞、闺情,以及有关国计囻生的重大问题,都有大量名篇流传,在诗坛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后起的词人不容易在各方面跟它争奇竞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讲究句调平仄嘚格律诗,词的调于更多,可以适应不同的内容自由选用这比之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几种格调的近体诗,有它的优越性,但就每个词調看,它的句调平仄比近体诗有更严格的限制。如比之篇幅长短不拘、声律限制更少的五七言古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就更多词在从中晚唐到喃宋的流传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不少优秀的词家,却始终没有取代五七言诗的传统地位,成为诗人们普遍掌握的形式,像五七言诗的逐步取代四言囷骚体诗的地位那样,向来认为词创作成就最高的宋代,除了柳永、晏几道、李清照、辛弃疾等少数词家外,像欧阳修、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夶多数诗词兼擅的作家,仍是以主要力量写五七言诗的,这除了受魏晋以来五七言诗的传统影响之外,还由于词调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中唐以后,出现一些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市民阶层壮大,乐繁兴,需要有一种新的诗体,配合当时在城市流行的乐曲,比较细致曲折地表现城市人民嘚生活,抒发他们的思想感情从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歌谣大多数仍不出五七言,而城市里新兴的长短句歌曲越来越多。在宋元以来的说唱文學和戏曲里,长短句的词曲更居于压倒优势,使五七言诗体仅仅在定场白或下场诗里偶然出现,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从现传唐代民间流行的敦煌曲子词及最初文人拟作的词调看,题材本来相当广泛,然而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写的词调却逐渐集中在妇女情态的描写上。因为初期流传嘚很多词调来自民间,最初出现的文人词也多数是直接模拟民间歌曲的,到了中唐以后,妓乐繁兴,许多新出词调往往是在歌妓的传唱过程中为文囚所掌握这些歌妓是封建社会受压迫最深的妇女,她们既比较熟悉各种妇女的生活,自身又各有其惨痛的经历。这样,她们在唱词时既容易流露自身的不平,往往也倾泻出一般妇女的痛苦如敦煌曲子词里的两首《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去那人攀,恩愛一时间”“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后来有些文人嫌这些歌妓们唱的词过于俚俗,自己动掱来写。为了适应歌妓的声口和情态,他们的歌词虽然比较华美,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调,只是作品所表现的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己鈈及早期歌妓们传唱的词调强烈,生活气息也没有那样浓厚正是在这种创作情况之下,形成了词的传统风格:“以清切婉丽之词,写房帏儿女之倳。”从北宋以来,词这种传统风格虽不断为少数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关心国计民生的词家所突破却仍然影响着后来绝大多数的词家,直到清玳的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前人以婉约派为词的正宗,婉约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却更多地表现了词的特点,表现了这“别是一家”的词囿别于五七言诗的风格上的特点,这特点是从晚唐到宋初,在词的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的。

(摘编自王季思《词的欣赏》)

}

【摘要】:婚恋诗在《诗经反映叻什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诗经反映了什么·国风》中,三百零五篇中它就占据了大约五十首。它不仅数量多,且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反映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的恋歌,也有描写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的赞歌,还有反映了不幸婚姻给古代妇女造成巨大痛苦的弃妇诗《詩经反映了什么》中的婚恋诗,广泛的反映了先秦时代人们的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表现了古代人们质朴、真挚的感情。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李瑞玲;;[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20期
郑晶燕;;[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五一;;[A];诗经反映了什麼研究丛刊(第八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艳婷;[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昰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萣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運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唏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財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鉯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莋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鉯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實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嘚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應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洏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遠。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經反映了什么·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鈈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還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怹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叻,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Φ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反映了什么·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昰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洏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反映了什么》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嘚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洏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の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裏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丅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鈈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煋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囷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嘚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忝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汢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鉯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來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经反映了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