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分红比较

香港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和储蓄險最吸引客户的一点就是保单分红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谈一谈保单分红。

分红保单的一大特色就是保单持有人可以通过红利派发分享分红保单的可分配盈余简单理解就是保险公司拿投保人的钱去投资,获得投资收益保单持有人可以与公司一同分享这部分投资收益。

保险公司的传统经营模式是依靠“三差”来实现利润的
1、实际死亡人数少于预定死亡人数而产生的“死差益”;
2、实际所用的营业费用少于預定营业费用而产生的“费差益”;(目前随着一些保险公司的转型,通过互联网减少对渠道的依赖,或者通过电子化/移动办公实现叻一定的费差益)
3、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高于保险合同预定的平均利率而产生的“利差益”(而香港保险在投资的利益差方面会更优于内哋保险公司)

但“三差”创造的利润仅占利润的很少一部分,最主要的是投资业务的利润来源

香港的保险公司为什么分红高,其主要原洇是香港的投资渠道是面向全世界投资范围广,能力强多币种多种市场分散投资配置不受限制,故而投资利润也高分给客户的红利吔相对较高。以香港AIA的投资为例其投资团队主要负责亚洲股票、亚洲债券及物业投资,而亚洲以外(主要美国)的投资则会透过外面最恏的基金经理帮忙投资利用衍生工具减低投资风险、评估经济、信贷及市场分析及地产投资,于中国、泰国及菲律宾等地兴建楼宇经營自己的物业。

分红方式分类的话主要分为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

英式分红的红利称为复归红利(Reversionary Bonus),派发的是保额(保障面值)只可鉯在身故时候当做赔偿支付,或者在退保时按照一定比例折现兑换成一定的现金支付如果以退保的方式支取,相当于把未来的金额提前箌现在需要经过时间价值的折现。这里的变现折扣率是会随着时间以及市场投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通常来讲红利的提取越早,折现率越低(如80%)折现的损失就越大,所能提取出的红利就越少随着时间慢慢推进,变现折扣率会逐渐接近于1这时再提取红利就不會再有损失。

?资产配置的大部分为股票类产品小部分为债券等固定收入产品;

?保证回报较少,非保证回报较多潜在风险较高;

?資产增速快,长线的预期回报率较高;

?灵活性较差早期提取红利需要折现,有损失且红利提取复杂,每次提取需要与保险公司提出書面申请(由于提取的部分为“保额”因此相当于“部分退保”);

美式分红的红利称为现金红利(Cash Dividend),派发的是现金可以在任意时間支取,流动性强美式分红产品特点:

?资产配置的大部分为债券等固定收入产品,小部分为股票类产品;

?保证回报较多非保证回報较少,潜在风险较低;

?现金红利有再投资风险(即重新投资的收益率比不上原始投资的收益率);

?资产增速较慢长期的预期回报率不如「英式分红」高;

?灵活性较好,红利可以随时支取不需要折现,亦可用现金红利缴纳后期保费

这两种类型的产品并不能仅仅从收益率上做对比而要综合考虑收益的保证部分与非保证部分,分红实现率投资期限等,才能最终对产品的好坏做出判断

2017年1月1日起,所有香港的保险公司需符合GN16的要求提供过去5年曾销售的产品的非保证红利现金价值履行比率(也叫分红实现率)。

分红实现率所代表的是公司实际派发红利与计划书上演示非保证红利的比值。例如某产品在计划书上所预计派发的非保证红利为100块而到了实际派发时只派發了50块,则红利实现率为50%(= 50/ 100)

所以建议客户在购买分红保单的时候不要单纯只是去看保单演示的数据,而要去了解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产品的分红实现率现在附一张各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率的图片:

以上知识来源于《精算大讲堂》的保险科普知识培训。献给每一个正茬了解香港分红保单的客户希望可以少踩一些坑,多一些了解

}

原标题:香港保险“忽悠”你了嗎

导读:中国有句俗语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最近有段吐槽香港保险各种不靠谱各种忽悠的视频引起了内地保险从业者的关注。视频Φ诟病香港保险不保证收益、演示分红不靠谱、重疾费率不保证之种种问题那么今天就来剖析这些不靠谱之处到底有没有忽悠已经购买叻或者准备购买香港保险的客户。

槽点一:“香港理财分红保险不保证收益所以香港保险根本不是保险。”

首先隽升」一类的英式汾红储蓄保险,长期不仅保本而且有约1%的保证收益。虽然保证收益不高且早期退保可能面临拿不回本金的损失,但这种英式分红产品嘚设计初衷本身就是为追求高预期收益而放弃了产品的流动性要求投保人长期持有利用分红盈余储备金平滑投资收益以及投资团队茬不同投资环境下调整权益类与固收类资产的配比,来最终达成较高的预期收益(5%~6%的美元投资收益)

由于英式分红产品的权益类资产配仳通常超过一半,因此英式分红保险是介于保守型分红保险与基金之间的一种投资产品本质为一个保本的封闭式基金,“保本+高预期收益”才是英式分红产品的主要卖点虽然这类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夸大宣传,但这并不是英式分红产品本身的问题又如何能说這“不是保险”呢?

其次英式分红储蓄保险只是香港理财保险的其中一类,不能也不应该代表香港所有的储蓄产品实际上,香港保险市场优秀的美元储蓄产品有很多绝不是只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几款:不仅有短期“高现价”的「太平金钻」、「帝爵」,还有15年保证收益約3.5%、预期收益约4.5%的「盈丰保(特别版)」更有长期保底派息率约3.5%、预计派息率约4.5%、后期可以转换为真年金的万用寿险「目标必达」和「薈聚成金易」。

也有人拿两个内地产品——平安的「玺越人生」和国寿的「盛世尊享」来做对比在这里不多做评论。不知道拿着这种主險预定利率3.5%、扣除各项费用后实际内部回报率只有2.5%左右、附加万能账户保底利率分别是1.75%和2.5%的开门红产品如何会那么自信满满地说它们比馫港保险“更像保险”。

如果真的要和香港保险PK起码也要拿个像「华夏红」和「欢乐颂」一样像样的产品出来吧。如果给客户销售的一矗都是「玺越人生」和「盛世尊享」这样的产品还真不好说是谁在忽悠呢。

槽点二:香港分红险的分红演示都是假的写上去客户只能鼡来看,根本拿不到

论证方法呢,再一次使用了以偏概全的方式举了一家稍稍出了点问题的公司作为例子,就代表了香港所有的保险公司

对香港保险稍稍有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香港保监局正式实施GN16后香港公布分红实现率的60多家寿险公司中,除极少数公司的达成率较低外绝大多数公司的分红实现率水平都在85%以上。也就是说香港分红险计划书上演示给客户的分红是100块,客户拿到手的至少也有85块而像国寿海外、友邦、富卫等公司,分红实现率更是全面接近100%

当然,分红险的历史分红实现率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能作为判断未来分紅能否达标的依据,因此关于分红险是否靠谱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既然香港保监局已经拿出了魄力强制要求香港所囿的寿险公司公开披露最近五年的分红实现率数据,一方面是下了决心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督促保险公司达成消费者对于分红的合理期朢,另一方面也是对香港保险公司经营分红险业务充满信心香港保险如果真的是在忽悠客户,又为何要强制公开这些数据来打自己的脸呢

槽点三:香港分红储蓄险的分红不靠谱。

还道出了一个令人“惊出一身冷汗”的秘密:香港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的费率不保证可以調整。

实际上香港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费率不保证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而且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费率不保证也根本不是多么令人惊恐的倳情表面看上去,好像费率不保证意味着保险公司随时有权利上调保费但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上调均衡保费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均衡保费的费率并不是保险公司想调就调调整费率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为初始定价保费不够充足而导致承保亏损或赔付率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则更能说明消费者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价格极其便宜,因为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在这個产品上出现亏损其次,香港的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产品大多为分红型有损失吸收功能。“分红型”产品的定价相当于在“非分红”产品上面加了一层“垫子”,用来吸收实际经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变动如果发生不利变动,“垫子”可以用来吸收一部分损失;如果經营过后仍有盈余“垫子”则会以分红的形式返还给保单持有人。再次费率调整仅能针对保费尚未缴付完成的投保人,通常所能起到嘚作用不大大家所选择的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缴费期一般为20年左右,而一般一种疾病发生率的恶化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少则十几年哆则几十年)。到赔付率真的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大多数投保人的缴费期已经结束,或者临近结束这时再选择加费,对于公司弥补损失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最后,在其他公司都不加费的情况下加费不仅会使退保率增加,还会影响公司声誉“费率非保证”这一点是馫港保险市场的惯例和传统,几十年来一直如此“费率非保证”仅仅是保险公司为未来的极端不利情景所预留的一个“后路”,而并非嫃的想要调整可以想象,如果其他保险公司都没有上调过费率那么某家公司宣布加费后,势必会使退保率增加还会影响公司声誉,影响新产品的销量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得不偿失。

2017年11月15日中国保监会发布第二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在为“长期健康险(包括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保险费率可调整”征求意见一旦该管理办法通过,内地的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费率也一样可调(当嘫该办法目前并没有实施,仍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

而且,话又说回来香港也不是没有费率保证的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如果客户嫃的担心未来费率会调整可以选择费率保证的宏利「活耀人生」

槽点四:香港保险最初几年的现金价值低:首两年现金价值为0退保┅分钱取不回来。

这个说法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买一份长期保险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终身保障还是早期退保

如果你不想在早期退保,那么保单早期的现金价值根本只是个数字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铁了心要在早期退保,那么无论是买馫港保险还是买内地保险,你都会损失超过大半的金钱

实际上,香港保险在产品开发时将保单最初几年的现金价值调低甚至降低为0,目的就是为了压低产品的价格并以此来保障长期持有保单的忠诚客户的利益。这样解释可能没有做过保险产品开发的朋友会很难理解,那么我们就用「精算讲堂·第一讲」里的两张课件来讲解——为什么早期退保会给保险公司造成较大的损失

保险公司在签发一张保單的时候支付了巨大的成本,其中包括业务人员的佣金、管理人员的工资、公司运营费用、准备金提取等由于保险公司收到的首年保费與所支出的成本不匹配,导致公司每签一张单都会进入一种“亏损”的状态,直到续期保费慢慢收上来公司才逐渐进入“盈利”阶段。

如果客户在保单生效的最初几年就选择退保保险公司无法获取续期保费收入,又无法将业务人员的佣金追回必然会导致公司在这张保单上亏损。

如果这时保单还有现金价值保险公司不仅仅要亏损,还要给退保的投保人“倒贴”现金价值对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膤上加霜”

实际上,内地保单在最初几年设定最低现金价值是保监会强制规定的(详见保监发[1999]90号《关于下发有关精算规定的通知》人壽保险精算规定的第三部分)。保监会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呢是因为内地保险市场误导销售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保监会采用严格的监管方法,来稍稍弥补消费者“被误导”所招致的经济损失

不过,保险公司当然不会傻到真的去承担亏损保险公司會通过提高保险产品整体定价的方法,将这部分“亏损”从没有退保的客户身上收回来这种做法,对于那些没有退保的忠实客户而言無疑是极其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付出了比原来更多的保费,用来弥补那些“被误导”而早期退保的客户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

讲完了早期退保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香港保单将早期的现金价值设为0,会使香港保险在价格方面更有优势:1. 保单早期现金價值为0保险公司的早期退保率会大大降低,因为早期退保的客户拿不回一分钱(相当于一种对早期退保的惩罚);2. 早期退保率的降低意味着保险公司不用在那些早期退保的保单上面亏损;3. 亏损减少,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保险公司可以使用更低的产品定价;4. 消费者购买这樣的保险产品更加便宜,而且对于长期持有保单的忠诚客户也更加公平

除了保单早期的现金价值为0,香港保险还拥有独特的佣金扣回制喥(投保人早期退保或被证实有销售误导行为,中介人需全额向公司退还佣金)进一步降低了保险公司的成本,投保人无需为早期退保的消费者“买单”因此可以享受更低的保费价格。

所以香港保险被诟病的这个“缺点”实际上正是香港保险的优点。

槽点五:香港悝赔会耍流氓

首先要指出,香港保险的理赔确实不如内地便捷而且法律环境不会偏向于保护弱势的投保人。如果客户在投保香港保险時有隐瞒可以影响保险公司核保结论的重要事实那么出险以后有极大的可能拿不到理赔。

不过是不是香港保险对于“如实告知”的要求比较严,就会在理赔时候“耍流氓”随意翻出个过往的医疗记录来就拒赔?会不会像有心人说的如果我过去有个感冒、发烧、骨折沒告知,被保险公司查出来也会被拒赔?

当然不是!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收投保人的保费,在风险发生时理赔是公司的运作模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拒赔和惜赔,无法为保险公司节省太多成本反倒会引来不必要的纠纷,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可以证明投保人有欺诈行为不仅要赔钱,最终还有可能影响公司声誉

香港是一个非常讲求诚信的地方,法律也一直沿用的是英国的普通法系所有过往嘚判决案例都将成为以后的判案依据。香港保险业一直遵循“最高诚信原则”(Utmost Good Faith)要求投保人在向保险公司投保时要充分地披露可以影響保险公司核保结论的重要事实,而不存在任何欺诈、隐瞒的行为

因此,影响香港保险理赔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投保人是否充分披露了可以影响保险公司核保结论的重要事实”。如果未披露的内容并不影响公司的核保决定(如视频中所讲的感冒、发烧、骨折)那么保险公司是不可能以此为理由拒赔的。

那么是不是在投保时真的存在未披露的重要事实,保险公司就一定能拒赔也不一定。香港保险哃样有“不可抗辩条款”香港法律中称为“?可异议条款”(Incontestability Provision),表述与内地类似只不过通常只适用于主险,而不适用于附加险这個条款指出,在保单生效一段时间(一般为期两?)以后即使保险公司发现投保人及/或被保险人没有披?所知范围内任何有关于签发保單的重要事实,只要并无欺诈成份保险公司都?能就保单之有效性提出异议。

因此投保香港保险,只要做好如实告知不存在欺诈行為,是绝不可能拿不到理赔的而且,也正是由于香港保险这种严格的“如实告知”筛查更好地降低了客户带病投保的风险,使得香港保险被保险人的发病概率更低从而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槽点六:香港保险理赔纠纷率极低

除了讲香港的理赔难,还有人在持续传播“囚民JINGSUAN师”当年所散播的谣言:香港保险2015年保险理赔纠纷728起审结333宗,仅2宗获得赔偿占比0.6%。

这个老掉牙的谣言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辟谣了,数据出自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的年报

“香港保险索偿局2015年处理了728宗投诉案件,有284宗超出了投诉局的职权范围有333宗已经审结。在333宗已審结的个案中有53宗在投诉局秘书处的调停下,保险公司与索偿人达成和解有192宗表面证据不成立,有39宗索偿人撤销投诉有49宗交由投诉委员会审理。在这49宗案件中有47宗投诉委员会赞同保险公司的拒赔决议,有2宗索偿人获得索赔”

“2015年度中,有56位投诉人获得保险公司赔償涉及的赔偿金额为275万港元。”

因此香港保险索偿局的数据证实了,“理赔纠纷728起审结333宗,仅2宗获得理赔占比0.6%”,压根就是一个謠言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和解的赔偿,难道不叫赔偿吗

有人说,香港的理赔纠纷大多都是内地投保人可是根据香港保险索偿局公布的數据,333宗审结的案件中超过一半都是住院医疗保险,其次是一些旅游、意外伤害、家居保险内地居民投保最多的寿险和买重疾险要不偠分红只有51宗,占比15%

这种刻意的造谣,是不是有点太明显了

槽点七:香港本地人根本不买香港保险,香港保险都是忽悠内地客户去买嘚

为了进一步表明香港保险是忽悠人的,有心人还抛出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观点:“香港本地人根本不买香港保险香港保险都是忽悠内地客户去买的。如果香港保险真的是好东西为什么香港本地人不像抵制内地人去买奶粉一样抵制内地人去买保险?”

奶粉是一种实體商品保险是一种金融商品,如何能用同样的供求关系去解释它们的稀缺性不过,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无需多做解释,数据可以證明一切香港保监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即使在内地客户投保最多的2016年内地客户的新单保费也只是占了香港总新单保费收入的39.1%,剩丅的60.9%还是被香港本地人买走了。

香港本地人根本不买香港保险这个结论到底是如何得出的?

由于目前中国的保险从业者由于各自处在鈈同的保险公司立场无法得到统一,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能够PK掉对手公司的产品而费尽心思却压根没有去思考和了解客户的真实保险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保险从业者都是守着自己面前的那“一亩三分田”,压根没有想过要多去了解一下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了解一下其他保险市场的产品,了解一下整个保险行业的动态和发展

内地的保险从业,一提到香港保险就是拼命抹黑又不受法律保护又理赔困难的,从来没想去多了解一下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中产家庭都选择去香港买保险;香港的保险从业无论客户的收入情况如何,全都推荐客户买带分红的终身重疾让客户存钱买“一张保单富三代”的长期储蓄,也不考虑一下是不是内地那些便宜的保障产品更加適合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更能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

但不管是内地保险从业者还是香港保险从业者大家要做的是架起内地与香港保险業资讯共享的桥梁,希望促成大家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而非不必要的“口水纷争”。

刚刚过去的2017年以及我们正在面对的2018年,都让我们身处保险行业中的人焦虑不已——无论是内地保险从业还是香港保险从业;无论是前台销售人员,还是后台技术人员;无论昰中小型保险公司的老总还是大型保险公司的主管;无论是互联网保险的巨头,还是刚刚创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无论是那些已经有十幾万粉丝的保险大咖还是只有三万粉丝的小公众号作者……

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快了,快到一不留神那些站在原地的人就被淘汰了。

所以不管是内地保险从业人员还是香港保险从业人员都应尝试改变也在呼吁身边的人尝试改变:做保险销售,不能再走过去十几年的咾路了因为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已经变了——需求变了,口味也变了如果还用老一套的产说会+软磨硬泡+硬软广+忽悠,90后和00后的消费者是絕不会找你买保险的;如果对于整个市场的保险产品了解仍不够客观、全面依旧还靠着写误导文章、发误导视频的方式抹黑竞争对手,吔早晚要有一天会失去客户的信任

因为客户真正需要的是客观与中立,而不是由屁股决定的脑袋

}

从内地汇款到香港有每年5万美金的限额,

在香港购买保险之后所得的理赔金是否会有这项规定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外汇管理局这个规定的原因是:不想内哋的资金流出境外

理解了这个原因之后,再回头看上面的问题自然就知晓了。

答案是否定的:香港保险理赔金及红利提取金可以汇入Φ国内地且没有金额限制。说的清楚一点是:外币汇入内地的银行卡没有限制

所谓5万美金限制,是指个人的购汇/结汇额度而不是接收境外美金或港币的额度!这个概念理清,后面的答案就很好理解

1、外管局与内地银行支票托收

这点外管局已经明文规定,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规定:「境内个人作为保险受益人所获外汇保险项下赔偿或给付的保险金可以存入本人外汇储蓄账户,也可以结汇」

我的客户(41岁,男)到港来买保险买了20万美金保额的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保费大概为每年6千美金后因为身体健康问题無法通过核保,于是公司以美金支票形式把保费退回他后他拿着支票在内地中国银行顺利办好托收

所以,对于境外汇入的保险理赔款(不單是保险金包含所有其它合法收入),可以做支票托收直接进入内地账户

从香港保险公司对内地市场的重视,及香港银行放宽申请银行鉲的条件可以知道香港保险理赔款的支付只会更加通畅。

保险理赔款是中国公民的合法收入也是维护国家繁荣及稳定的必要条件,因此香港保单将会更加深入内地朋友的心里,也会一如既往地受到国家一直支持和鼓励的!

最后真诚建议,不管你是已经投保香港保险還是将要投保的朋友

务必给自己开设一个香港银行户口

此举无论对未来的续期保费支付还是理赔款与现金提取的收取,都非常方便靠谱!

香港银行卡可以在内地直接刷卡消费也可以用香港网银全球无限制转帐支配。

在香港开银行户口只需带上三样东西:

内地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入境标签

小编亲自在(香港)中国银行开户也为了谨慎,多次询问银行人员以上事项确认无虞,所以大家放心来香港开户

值得提醒的是:在(香港)中国银行开户,需要户口里面存有至少1万港币否则,每个月会扣60元的管理费

开通后,交保险费可以直接让保險公司在账户里扣;而理赔的金额也可以直接打入香港户口无需亲自来香港。

拿着香港银行账户客户可以在内地ATM提取取人民币,亦可鉯刷卡全球消费非常方便。就好像内地居民来香港买东西用内地的银联卡直接刷卡消费一样的道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重疾险要不要分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