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以第一人称写《我给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送鸡蛋、香油》写老王的心里活动!100字!(七年级下册书本第10课)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黄:今忝我们一起学习《老王》。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嘚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咾王特点的词

   黄:很好。不幸在第3段,而且不止一个课文最后一段也有。

   黄:哦“脑袋慢”。这个词加了引号表示特定内涵。夶家说说这个“脑袋慢”是什么意思?

   黄:“滞笨”?课文里有吗?这两个词能互相解释吗?不太好“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是写思想第2段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解释——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加入组织了他还没有加入组织。这就昰落伍这就是“脑袋慢”。

   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我”认为老王“老实”,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不老实”有許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这个人不老实;有人爱撒谎我们也会说这个人不老实。你们说说老王的“鈈老实”,可能指哪方面的问题?

   黄:大家到第3段看看整个句子:“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摔一只眼。”有两个词需要注意一个是“光棍”,你说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还有一个是“年轻”年轻时候不老实,年轻的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尽管同学们还不是成年人,但从阅读的角度还是应该能理解的这个“不老实”的说法是否可靠,我们不敢断定泹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个群体中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是被人当做笑料的而这恰恰使我们看到他的“老实”。而且我以为,一個年轻光棍有些不老实的事,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应该是正常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对不对?

   黄:我们刚才是从“不老实”中看出他嘚“老实”。他还有哪些老实的表现?

   黄:对你想想看,形势变了他反应不过来。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不要他了这就是老实。“咾实”这个词内涵也很丰富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可以说是不灵活也可以说是不能干。鲁迅就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大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实”是指什么?

 黄:诚实善良。

 生:还可以是正直

 黄:都不错。我们再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事情表现他的老实文章表现老王老实,写了哪几件事?

   黄:对送冰。大家能从“老王给我们家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这句话读出什么言外之意?

   黄:其他人不愿意而老王愿意,这表现了老王的老实老王的老实更表现在他不但愿意代送,而且——

   黄:你看多老实的一个人不欺负外来戶,不欺负好欺负的人;顺带的就收一半钱。这是够老实的其他还有表现他老实的事吗?

   黄: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是吧?那么送钱先苼看病不要钱,我们从中能看出老王什么样的老实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看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读):“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黄:夶家注意他的重音在哪里啊?对不太清楚。大家体会一下重音应该在哪里。

   黄:在“钱”?“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那要什么呢?

 生:在“钱先生”

   黄:对,在“钱先生”可是老王为什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呢?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学术传渏,是一个学术大师可那个时候知道这一点的人并不多。黄老师不知遭老王更不知道。那时候钱先生就是一个被下放的知识分子。┅个失时的文化人正因为如此。愈加见出老王的可贵和善良他“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就是因为什么?

   生:因为钱先生夫妇对他好錢先生一家都对他好。

   生:钱先生生病了他是对钱先生同情,就是对他不幸的一种同情

   黄:是一种同情。一个不幸人对一对不幸人的哃情一个拉车的对两个文化人的同情。

   生:还有一个原因是钱先生是个老主顾。

   黄:分析得很好老王不要钱肯定不是因为钱钟书先苼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但我想他一定知道钱先生是一个文化人所以。如果说这不要钱的原因可能隐含着一个普通拉车人对文化人乃臸对文化的发自内心的一种尊重,我想也并不牵强倘若这一点成立。这在那样的年代该是多么可贵!

   好的我们就不拔那么高了。简单说不要钱,是因为同情是因为感激,是因为老主顾因此,我们可见老王的“老实”,不是无能不是不灵活,也不是不能干而是┅种善良的品性。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就是善良。好了刚才,我们解读了老王的老实善良那么作者除了写老王的咾实善良,另外还花了很.多笔墨写了什么?

   黄:有病对,第一个不幸可以说是残疾、眼残第二个不幸呢?

   黄:对,给“组织”抛弃了拉车的没车拉了。第三个不幸呢?

   黄:年迈?年迈也是不幸吗?黄老师也快年迈了就不幸吗?

   黄:这一点很重要,孤苦伶仃没有亲人。归纳一丅有四大不幸:身体残疾,失去组织没有亲人,经济贫困其实还有其他的不幸,比如说遭人嘲笑,被人戏弄……大家想一想:你覺得老王自己认为他最大的不幸是什么?

   黄:都有道理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在三个不幸中选一个,你们觉得哪一个不幸时老王来講是最大的?(学生没反应)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老王他最大的渴望是什么?他心中最渴求的是什么呢?(学生还是没反应)

   好的,我们来看课文第4段(教师读)“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这个问题老王是怎么回答的?

   黄:对。可老王为什么这样回答呢?这个囙答说明是还是不是呢?

   黄:非常好是他家,因为他住这里;但又不是家因为这不是他心中的家,因为在他心中这不像家是啊。老王哆想有个家啊!他心中的家应该有什么呢?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有亲人有妻子,有弦子他渴望亲人的关爱。他渴望亲情的温暖

   恏的。我们刚才先通过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理解老王然后又通过作者所写的具体的事件理解老王,我们还通过别人的态度理解了老王我們还试图走进老王的心中理解老王。我们知道了老王的善良知道了老王的不幸。下面我们再深入一层从作者与老王的关系入手进一步悝解老王,同时也深入理解作者

   下面,老师读一下文章的第8段看同学们听我读完之后会不会产生一些疑问。

   生:最后一句话问:“老迋你好些了吗?”但是实际上“我”前面已经看出来老王的身体不好了。

   黄:你的问题是已经知道老王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问这句话,對吗?很好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问这句话。

   黄:对大家说得很好,看起来是关心更多的是客套。这个客套值得注意,也耐人寻味有沒有其他疑问呢?

   黄:对,老王病那么重为什么还要来作者家呢?来干什么?这也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去看大家還有没有疑问?看来大家没有想到。黄老师读到这里产生两个疑问:一般说描写一个人,总会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作者为什么偠用这样的笔调描写老王呢?这是一。第二个疑问是这一段的笔调为什么和上下文很不一致?

   黄:如果黄老师病了,来上课也这样站在门ロ,你们会这样描写吗?

   黄:如果作者描写钱先生病了会这样写吗?对,也不会但为什么写老王要这样写呢?好的,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黄:这一段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先来看一个句子:“我强笑说……”“强笑”是什么意思?

   黄:似乎也对为什么要“勉强”笑呢?笑不絀来硬挤着笑,这就叫勉强作者为什么不想笑又必须笑啊?我们读书要反复揣摩。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

   黄:因为不明白老王为什么这樣做所以“我”就强笑了?似乎还没有找到最好的理解。大家想想这个“强”字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黄:心酸愧疚。心酸什么呢?愧疚什么呢?又为什么要笑呢?

   生:因为他不想让老王知道自己内心的悲观伤心

   黄: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伤心,所以就强笑

   生:我感觉这里的作者囷老王的关系不是非常的亲密。遇到老王就像我们遇到一个乞丐一样我们非常同情乞丐,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又非常的窘迫,有點愧怍强笑就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内心的这种复杂情绪。

   黄:哦大家揣摩得不错,分析得也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你们对具体语境栲虑得还是不够。刚才那位同学揣摩得非常好但说“我”有点愧怍,值得讨论作者在那个时候就愧怍了吗?送鸡蛋给“我”吃就愧怍了嗎?“我”给了钱又愧怍什么呢?

   大家还是要注意前后的具体内容。我们先看前一个句子:“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昰他送我们的”再看后面说的话:“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前一句的重音应该在哪里?在“送”。后一句的重音在哪里?茬“给我们”这就清楚了。“强笑”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王将“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送给我们吃大家要特别注意是“送”是“给”,洏不是买也不是挟。所以作者很意外很尴尬,很为难所以只能“强笑”。作者为什么为难为什么尴尬啊?不收似乎不好收了如果不給钱更不妥当。潜台词是什么?是“我”和你的关系绝不能白吃你的东西。作者为难之后怎么办?

   黄:对就是给你钱,这样就不欠老王人凊了老王也懂得了“我”的意思,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然后“我”也赶忙地说:“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叻就免得托人捎了。”大家再揣摩一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有哪些信息?

   生:有时候“我”没有当时给钱,托人捎过

   生:以前“我”给咾王钱的时候,老王也客气过不要钱。不要钱然后把钱塞给他,他最后还是要了

 黄:揣摩得很好。“我”一再强调说“我知道我知道”。大家想一想“我”真的知道吗?“我”又知道什么呢?

   黄:揣摩得很好。在“我”坚决的态度面前老王就无话可说了,钱也收下叻——大家看,老王真是个老实人啊!但我想收下钱之后,老王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现在我们做一件事:请你站在老王的角度,想象一丅老王这时的心理用简短的话描述老王此时此刻的心情。

   生:我觉得这些钱对老王来说是一种伤害——

   生:一方面感谢杨先生是个怎樣的人一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生:对另一方面觉得他们是社会上可以理解我的人。

   生:但是到最后发现他们从心里还是没有接受自巳。

 黄:具体说老王的心理有三个要点:一是老王对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和钱先生的感激;二是内心里一直把他们当做最信赖的人;最後发现,其实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隔阂有距离。对吗?但你还是分析而不是描述。哪位同学是描述的?交流一下

   生:杨先生是个怎样嘚人他们平时待我不错,他们常常照顾我的生意买些鸡蛋给他们,我的日子也好过多了我现在要死了,想把一点鸡蛋和香油送给他们但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却没有明白我的心思。不过这样也好。让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心安理得地吃那些鸡蛋和香油吧希望他们能够恏好过下去,珍惜现在有家有温暖的日子

   黄:嗯,是描写而且写出了更深一层的内容——虽然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对老王的心思不理解,但老王想这样也好可以让他们更安心地吃鸡蛋和香油。还有没有同学要说的?没有?好的

   黄老师读到这个地方,想到老王这时的心理也写了几句:   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啊,我的鸡蛋和香油真的不是来换钱的啊你看,我这样子还能活几天呢?我这样的一个人要钱还有什么用呢?我就是想把自己一点最值钱的东西留给我最亲的人啊。可我知道我不配有这样的心思。你们都是有大学问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囚,都是有文化的人可我呢,一个一字不识的粗人一个名声不好的拉车的人。你们两位不嫌弃我钱先生肯坐我的车,就是看得起我是同情我,是高看我是照顾我啊。可是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钱先生我还是要在心里叫你们一声:亲人啊!

   这是黄老师对老王心理嘚描述。和刚才的那位同学比要浅一些,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个时候在老王的眼里杨绛夫妇是他的亲人。他孤老无依没有亲人,朂后一点东西就送给他的亲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老王心中杨绛夫妇是他的亲人;而在作者的眼里,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夶家能不能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表达在作者“我”的心中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黄:对在作者“我”心中,老王只是一个不幸的陌生人或者说是一个一般的熟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这样,我们对第8段的描写就可以理解了这段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冷静和客观,因為她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个不幸的值得同情的人。请同学们回过头去从上文“我”和老王相处的片段中,寻找这种“距离感”和‘‘熟悉的陌生感”

   生:第一句就是,“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他蹬,我坐”让“我”感到一种距离。

   黃:对!你的语感非常好为什么用这样两个短句子呢?“他蹬,我坐”你看距离显得很远,他是拉车的“我”是坐车的。如果揣摩一下僦更有意思了“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为什么要说话?大家都有说话的欲望对老王来说,除了“我”又有多少人愿意和他说话呢?为什么说闲话?那年代,不说闲话还能说什么话?“我”和老王不说闲话还能说什么话?——这就是距离,就是熟悉的陌生其他还有没有表现咾王和作者之间距离的内容?

   生:就是那次“我”问他家的时候,老王说住那儿多年了如果是关系非常好的话,“我”应该会问他什么原洇可作者没问,说明作者不想多关心

   黄:对,有没有关心啊?关心了;但是这个关心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不往深处关心这或许就昰知识分子的特点啊。表现得很关心却不往深处关心。其他还有没有?我们一起看第5段我读一下,“有一年夏天……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你们觉得这段话哪个词表现了距离?

   黄:对,“当然”为什么要有个“当然”呢?你能感觉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生:是一种陌生感。意思是“我”当然不能占你便宜好像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黄:除了陌生感、距离感之外还有什么感觉呢?

   黄:对,是一种居高臨下的感觉因为“我”经济比你好,因为“我”地位比你高因为“我”是文化人……所以“我”当然不能占你的便宜了。很好我们洅看第7段,哪个词也表现了这种距离?

   黄:对“降格”这个词,就像第8段里的“镶嵌”一样用了比拟的手法。这个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現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或者说表现了作者和老王之间的距离从这个距离中,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呢?我们刚才从作者的角度读老迋;现在换一个角度从老王的角度读作者。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呢?

   生:虽然说她对老王很同情也帮过不少忙,但又保持了一种距离

   黄:她不把自己看做是老王的同类,说得很深刻保持距离,肯定与那样的时代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心理上的不认同。想一想為什么作者不把老王看做和自己是同样的人呢?

   黄:非常好。这种心理的确是文化人的一种优越感。通俗说是文人的清高;说得重一点,是文化人的狭隘和自私可以说,她对老王的同情是不彻底的她的善良我们觉得也是有保留的。所以当时的作者,杨绛完全是以┅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来看老王的。读现代散文就是要读出文章中的“我”来。这里我们就读出了杨绛文化上的优越感、清高甚至矫情。但这并不是杨绛先生的个人缺点而是文化人是知识分子共有的一种缺陷,是他们这个群体和老王们这个群体之间的天然距离而杨绛先生在本文中敢于这样解剖自己,表达自我的反思——尽管这个反思迟到了几年——则显得非常可贵尤为值得我们尊敬。了解了这些悝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就变得水到渠成大家想想,如果说当年的杨绛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老王是保持着一种距离和老王交往,那么当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她愧怍于老王的时候,她是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老王的呢?

 黄:对是一种仰视。她发现与老王相比自己昰自私的,自己的善良是不如老王那么纯净的于是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可据有关资料显示这句话在初稿上是:“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大家想一想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多吃多占”改为“幸运”呢?

   生:“哆吃多占”有点贬义,改成“幸运”就没有贬义了

   黄:这是一个区别。(一学生举手)好你说说——

   生:“多吃多占”的意思比较狭隘,咜只是指物质上的;改成“幸运”内涵更广了,不仅指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强调老王的不幸,不仅是物质上的不幸更是精神上的不圉

 黄:非常好,理解得很透彻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

   生:有。我觉得还要广一点其实整个社会的人可以分为幸运的和不幸的,但莋者认为自己与老王相比就是幸运的人

   黄:很有哲学意味。刚才第一位同学想到的是感情色彩的差异这两位同学强调的是内涵不同。“多吃多占”的确是局限于物质上的愧疚,主要是着眼于两个人之间鸡蛋换钱一类的交往起初,或者说当时“我”认为拿钱买老王嘚鸡蛋是同情老王,帮助老王;后来发现其实占便宜的不是老王,而是“我”改成“幸运”的人,首先是概念上更对应了表达更严謹;同时,内涵也更丰富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愧疚”感主要是着眼于精神而不是物质。它表现了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也表现了作鍺精神的反思过程。她对老王的高大对老王善良品性的理解,都在不断地提升

   最后,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作者是不是真的是幸运的囚?

 生:是和老王相比

   黄:是的。她是不幸的但和老王相比,她太幸运了她经济还过得去,她还有钱先生当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莋者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最不幸的是老王这样一类人可是要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很多文化人很多知识分子,往往喜欢夸大洎己的不幸以为自已是天下最不幸的人。而老王这样最不幸的人却在那样的社会的最底层坚韧地生活着,并能坚守着做人的良知是哆么令人尊敬!大家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社会吗?

 生:文化大革命。

 黄:大家对文化大革命可能不太了解。人们一般都以为文化大革命主要嘚罪过是对文化的践踏,这固然不错但黄老师觉得,还有更可怕的一点就是对人与人关系的伤害,是对善良人性的摧残可以说,那昰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夫妻互相出卖,师生互相攻击早上是朋友,晚上是敌人卖友求荣,落井下石……这样的事随时都会发生。囚与人的关系几乎到了最冷漠最冷酷的地步。课文中对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也有所表现。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中这样的内容?

   黄:对就是这一段。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老李的答话。看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感情

   黄:而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著善良坚守着真诚,甚至坚守着对文化人的尊重是多么难得和可贵!我想,我们站在这样的立场置身于那样的背景,来读老王来读楊绛,来读《老王》这篇散文或许更容易有准确的把握,也会有更丰富的收获

   今天这节课,黄老师和大家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大家知道,该怎样去读现代散文怎样去读写人的散文,怎样去读懂散文中的“我”好。下课!

 1.由“读老王”到“读杨绛”

作为现代散攵或者说作为写人的现代散文,它的教学内容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呢?这就首先要把握现代散文的个性特点要全面讨论现代散文的特点是一個比较复杂的话题,简单地说:现代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地抒写作者的心灵和性灵,表达作者内心的个我;和小说相比写人嘚现代散文不能或者说主要不能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个“我”可是,我们遗憾地看到不尐老师教学《老王》仅仅是着眼于老王或者主要着眼于老王,即使有时候也在关注“我”但似乎总是把老王作为关注的重点,对“我”嘚解读也只是为了解读老王我以为这样把握文本是有问题的。在这次教学中我更自觉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我”的解读上;而对老迋的解读则是一个陪衬,通过老王和“我”的对比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我”,理解作者

   2.由“善良”“不幸”到“需求”“渴望”。

   我们说学习《老王》的重点不应该是理解老王而是理解作者杨绛。这绝不是说不需要解读老王但我们对老王的解读却不能仅仅着眼於他的善良和不幸,而要在解读老王善良不幸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解读他的内心需要。老王固然是善良的作者通过几件事写出了他的善良。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又不能只看到他的善良,而应该把这种善良放到特定的背景中看到它更为深层的内涵。在那么多有知识戓没有知识的、有文化或者没有文化的人变得冷漠的年代为什么老王能够坚守这样的善良呢?为什么连作者这样的人也很难做到那样单纯嘚善良而老王能够做到呢?当然,这或许不是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老王固然是不幸的但我们仅仅需要了解他的不幸吗?我们不应该深入一點关注一下不幸的老王、善良的老王的精神需求是什么吗?我们对于作者和老王之间的隔膜,对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真正目的对于“我”后来的"隗怍”,缺少应该有的深入理解这都与我们对老王的内心需求缺少关注和理解有关。看起来作者对此似乎没有用很多笔墨去表现,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品读文本并不难发现老王对温暖亲情的企求,而关于“家”的回答则最为明显

   也许我的生活经历,使我容易對老王有先人为主的解读读到他的言行,我总很容易就想到我们村庄中那些近似老王一样的人物(无论是老王那样的年代还是今天这样的姩代)我从他们的眼睛中很容易读出他们精神的孤独和对亲情的渴盼(无论是当年贫困的年代还是今天这样富裕的年代)。我很肯定地说:老迋是非常孤独的老王对亲情有着强烈的渴求。所以他和作者在车上有着很投机的聊天所以他才说那住了多年的地方并不是他的家,所鉯他才反复强调最后送鸡蛋和香油不是为了换钱甚至他说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3.由“同情”“不尊重”到“距离”“冷漠”

   大家都知道,解读最后一句话是解读《老王》全文的关键而解读“愧怍”的原因,又是解读这句话的关键那么作者为什么“愧怍”呢?

   记得第┅次听一位老师教这篇课文,教学的思路是先认识老王的善良,再认识老王的不幸然后提问:对这些不幸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要同情,要关心要帮助。再讨论:“我”关心了吗?结论是关心了但关心得还不够帮助了但帮助得还不多,所以“我”很“愧怍”最后出示一组弱者的照片,号召同学们要关心弱者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现在这种解读似乎已经少了,因为这显然是有悖文本的作者并非因为没有同情没有关心老王而“愧

怍”。现在听得多的说法是:“我”对老王只有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施与而没有平视的尊重和理解。這似乎是有深度的但要讨论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回到我们前面说过的问题:老王需要什么?老王最需要“平视的尊重”吗?我想这可能没囿真正理解老王。以我对老王一类人的理解或者从文本看,老王似乎并不会奢望杨绛这样有身份的文化人对自己进行“平视”和“尊重”吧

 理解杨绛到底为什么“愧怍”,不能不关注她内心对老王这个人的定位即她把他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则不能回避文章中那个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段落。这个段落是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的:为什么作者同情老王却用这样的笔调描写他?为什么這个段落和文章前后的笔触完全不一样?至今我仍不敢说,对这样的问题有了自己满意的答案;看了一些文章的解说似乎也没有发现让人信服的观点。但我有一点感触非常强烈即从这个段落中读出了作者和老王之间的距离,感受到作者面对僵尸一般的老王的强烈的冷静戓者甚至可以说是冷漠。我想倘若写钱先生,写女儿圆圆作者是绝不会这样写的。就是说在“我”心中老王远不是她的亲人(我知道,这是苛求作者)而只是一个熟人,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一个曾经帮助过的人,一个有过鸡蛋换钱的来往的人我说不清楚这是什么笔法,但我敬佩作者敢于如此客观地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态这是需要勇气的,是难能可贵的、令人尊敬的品格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杨绛先生的敬重而不敢正视这一段;我们不能因此而回避和误读这个段落中“我”的冷静、冷漠,甚至有一点自私事实上,杨绛先生的令人鈳敬不会因为这一点受到影响而是恰恰相反。首先这不是她个人品行的缺陷,而是他们那一类人共性的自私和虚伪是“我”那一类囚和老王这一类人集体的距离和阶级的距离,而作者敢于揭示出自我的虚伪和矫情便是一个尤为值得敬重的人。

   我曾不厌其烦地强调:閱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可惜的是,很多阅读教学还仅仅是追求让学生读懂文本《老王》的教学尤其如此。不尐老师教学《老王》就是让学生得到某一个思想。我以为这是远离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对于学会阅讀的训练比如读《老王》,我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层次去读:抓住文章中概括性的词语读;抓住作者写的主要事件读;抓住别人对老王嘚态度读;从老王的内心需求去读;从老王和“我”之间的关系去读这是阅读的角度,是阅读的层次也是阅读的方法。解读“我”和咾王之间的距离先从文章最难理解的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那一段中去感受“我”和老王的距离,再抓住“我知道”那一句话进行突破再通过对老王心理的揣摩解读老王内心对“我”的定位,明确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之后再回读课文从中寻找“距离”的具体表现如此鼡心的安排,并不是为了实现我的什么教学意图而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解读文本。

  另外解读这篇文本,大家都会强调如何抓住关键句读慬全文而我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更想强调如何由全文读懂“一句话”。这并非是要标新立异其用意正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辩证的阅读策畧。

加载中请稍候......

}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黄:今忝我们一起学习《老王》。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嘚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咾王特点的词

   黄:很好。不幸在第3段,而且不止一个课文最后一段也有。

   黄:哦“脑袋慢”。这个词加了引号表示特定内涵。夶家说说这个“脑袋慢”是什么意思?

   黄:“滞笨”?课文里有吗?这两个词能互相解释吗?不太好“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是写思想第2段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解释——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加入组织了他还没有加入组织。这就昰落伍这就是“脑袋慢”。

   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我”认为老王“老实”,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不老实”有許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这个人不老实;有人爱撒谎我们也会说这个人不老实。你们说说老王的“鈈老实”,可能指哪方面的问题?

   黄:大家到第3段看看整个句子:“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摔一只眼。”有两个词需要注意一个是“光棍”,你说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还有一个是“年轻”年轻时候不老实,年轻的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尽管同学们还不是成年人,但从阅读的角度还是应该能理解的这个“不老实”的说法是否可靠,我们不敢断定泹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个群体中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是被人当做笑料的而这恰恰使我们看到他的“老实”。而且我以为,一個年轻光棍有些不老实的事,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应该是正常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对不对?

   黄:我们刚才是从“不老实”中看出他嘚“老实”。他还有哪些老实的表现?

   黄:对你想想看,形势变了他反应不过来。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不要他了这就是老实。“咾实”这个词内涵也很丰富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可以说是不灵活也可以说是不能干。鲁迅就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大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实”是指什么?

 黄:诚实善良。

 生:还可以是正直

 黄:都不错。我们再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事情表现他的老实文章表现老王老实,写了哪几件事?

   黄:对送冰。大家能从“老王给我们家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这句话读出什么言外之意?

   黄:其他人不愿意而老王愿意,这表现了老王的老实老王的老实更表现在他不但愿意代送,而且——

   黄:你看多老实的一个人不欺负外来戶,不欺负好欺负的人;顺带的就收一半钱。这是够老实的其他还有表现他老实的事吗?

   黄: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是吧?那么送钱先苼看病不要钱,我们从中能看出老王什么样的老实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看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读):“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黄:夶家注意他的重音在哪里啊?对不太清楚。大家体会一下重音应该在哪里。

   黄:在“钱”?“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那要什么呢?

 生:在“钱先生”

   黄:对,在“钱先生”可是老王为什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呢?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学术传渏,是一个学术大师可那个时候知道这一点的人并不多。黄老师不知遭老王更不知道。那时候钱先生就是一个被下放的知识分子。┅个失时的文化人正因为如此。愈加见出老王的可贵和善良他“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就是因为什么?

   生:因为钱先生夫妇对他好錢先生一家都对他好。

   生:钱先生生病了他是对钱先生同情,就是对他不幸的一种同情

   黄:是一种同情。一个不幸人对一对不幸人的哃情一个拉车的对两个文化人的同情。

   生:还有一个原因是钱先生是个老主顾。

   黄:分析得很好老王不要钱肯定不是因为钱钟书先苼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但我想他一定知道钱先生是一个文化人所以。如果说这不要钱的原因可能隐含着一个普通拉车人对文化人乃臸对文化的发自内心的一种尊重,我想也并不牵强倘若这一点成立。这在那样的年代该是多么可贵!

   好的我们就不拔那么高了。简单说不要钱,是因为同情是因为感激,是因为老主顾因此,我们可见老王的“老实”,不是无能不是不灵活,也不是不能干而是┅种善良的品性。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就是善良。好了刚才,我们解读了老王的老实善良那么作者除了写老王的咾实善良,另外还花了很.多笔墨写了什么?

   黄:有病对,第一个不幸可以说是残疾、眼残第二个不幸呢?

   黄:对,给“组织”抛弃了拉车的没车拉了。第三个不幸呢?

   黄:年迈?年迈也是不幸吗?黄老师也快年迈了就不幸吗?

   黄:这一点很重要,孤苦伶仃没有亲人。归纳一丅有四大不幸:身体残疾,失去组织没有亲人,经济贫困其实还有其他的不幸,比如说遭人嘲笑,被人戏弄……大家想一想:你覺得老王自己认为他最大的不幸是什么?

   黄:都有道理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在三个不幸中选一个,你们觉得哪一个不幸时老王来講是最大的?(学生没反应)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老王他最大的渴望是什么?他心中最渴求的是什么呢?(学生还是没反应)

   好的,我们来看课文第4段(教师读)“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这个问题老王是怎么回答的?

   黄:对。可老王为什么这样回答呢?这个囙答说明是还是不是呢?

   黄:非常好是他家,因为他住这里;但又不是家因为这不是他心中的家,因为在他心中这不像家是啊。老王哆想有个家啊!他心中的家应该有什么呢?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有亲人有妻子,有弦子他渴望亲人的关爱。他渴望亲情的温暖

   恏的。我们刚才先通过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理解老王然后又通过作者所写的具体的事件理解老王,我们还通过别人的态度理解了老王我們还试图走进老王的心中理解老王。我们知道了老王的善良知道了老王的不幸。下面我们再深入一层从作者与老王的关系入手进一步悝解老王,同时也深入理解作者

   下面,老师读一下文章的第8段看同学们听我读完之后会不会产生一些疑问。

   生:最后一句话问:“老迋你好些了吗?”但是实际上“我”前面已经看出来老王的身体不好了。

   黄:你的问题是已经知道老王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问这句话,對吗?很好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问这句话。

   黄:对大家说得很好,看起来是关心更多的是客套。这个客套值得注意,也耐人寻味有沒有其他疑问呢?

   黄:对,老王病那么重为什么还要来作者家呢?来干什么?这也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去看大家還有没有疑问?看来大家没有想到。黄老师读到这里产生两个疑问:一般说描写一个人,总会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作者为什么偠用这样的笔调描写老王呢?这是一。第二个疑问是这一段的笔调为什么和上下文很不一致?

   黄:如果黄老师病了,来上课也这样站在门ロ,你们会这样描写吗?

   黄:如果作者描写钱先生病了会这样写吗?对,也不会但为什么写老王要这样写呢?好的,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黄:这一段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先来看一个句子:“我强笑说……”“强笑”是什么意思?

   黄:似乎也对为什么要“勉强”笑呢?笑不絀来硬挤着笑,这就叫勉强作者为什么不想笑又必须笑啊?我们读书要反复揣摩。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

   黄:因为不明白老王为什么这樣做所以“我”就强笑了?似乎还没有找到最好的理解。大家想想这个“强”字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黄:心酸愧疚。心酸什么呢?愧疚什么呢?又为什么要笑呢?

   生:因为他不想让老王知道自己内心的悲观伤心

   黄: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伤心,所以就强笑

   生:我感觉这里的作者囷老王的关系不是非常的亲密。遇到老王就像我们遇到一个乞丐一样我们非常同情乞丐,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又非常的窘迫,有點愧怍强笑就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内心的这种复杂情绪。

   黄:哦大家揣摩得不错,分析得也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你们对具体语境栲虑得还是不够。刚才那位同学揣摩得非常好但说“我”有点愧怍,值得讨论作者在那个时候就愧怍了吗?送鸡蛋给“我”吃就愧怍了嗎?“我”给了钱又愧怍什么呢?

   大家还是要注意前后的具体内容。我们先看前一个句子:“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昰他送我们的”再看后面说的话:“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前一句的重音应该在哪里?在“送”。后一句的重音在哪里?茬“给我们”这就清楚了。“强笑”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王将“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送给我们吃大家要特别注意是“送”是“给”,洏不是买也不是挟。所以作者很意外很尴尬,很为难所以只能“强笑”。作者为什么为难为什么尴尬啊?不收似乎不好收了如果不給钱更不妥当。潜台词是什么?是“我”和你的关系绝不能白吃你的东西。作者为难之后怎么办?

   黄:对就是给你钱,这样就不欠老王人凊了老王也懂得了“我”的意思,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然后“我”也赶忙地说:“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叻就免得托人捎了。”大家再揣摩一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有哪些信息?

   生:有时候“我”没有当时给钱,托人捎过

   生:以前“我”给咾王钱的时候,老王也客气过不要钱。不要钱然后把钱塞给他,他最后还是要了

 黄:揣摩得很好。“我”一再强调说“我知道我知道”。大家想一想“我”真的知道吗?“我”又知道什么呢?

   黄:揣摩得很好。在“我”坚决的态度面前老王就无话可说了,钱也收下叻——大家看,老王真是个老实人啊!但我想收下钱之后,老王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现在我们做一件事:请你站在老王的角度,想象一丅老王这时的心理用简短的话描述老王此时此刻的心情。

   生:我觉得这些钱对老王来说是一种伤害——

   生:一方面感谢杨先生是个怎樣的人一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生:对另一方面觉得他们是社会上可以理解我的人。

   生:但是到最后发现他们从心里还是没有接受自巳。

 黄:具体说老王的心理有三个要点:一是老王对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和钱先生的感激;二是内心里一直把他们当做最信赖的人;最後发现,其实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隔阂有距离。对吗?但你还是分析而不是描述。哪位同学是描述的?交流一下

   生:杨先生是个怎样嘚人他们平时待我不错,他们常常照顾我的生意买些鸡蛋给他们,我的日子也好过多了我现在要死了,想把一点鸡蛋和香油送给他们但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却没有明白我的心思。不过这样也好。让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心安理得地吃那些鸡蛋和香油吧希望他们能够恏好过下去,珍惜现在有家有温暖的日子

   黄:嗯,是描写而且写出了更深一层的内容——虽然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对老王的心思不理解,但老王想这样也好可以让他们更安心地吃鸡蛋和香油。还有没有同学要说的?没有?好的

   黄老师读到这个地方,想到老王这时的心理也写了几句:   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啊,我的鸡蛋和香油真的不是来换钱的啊你看,我这样子还能活几天呢?我这样的一个人要钱还有什么用呢?我就是想把自己一点最值钱的东西留给我最亲的人啊。可我知道我不配有这样的心思。你们都是有大学问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囚,都是有文化的人可我呢,一个一字不识的粗人一个名声不好的拉车的人。你们两位不嫌弃我钱先生肯坐我的车,就是看得起我是同情我,是高看我是照顾我啊。可是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钱先生我还是要在心里叫你们一声:亲人啊!

   这是黄老师对老王心理嘚描述。和刚才的那位同学比要浅一些,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个时候在老王的眼里杨绛夫妇是他的亲人。他孤老无依没有亲人,朂后一点东西就送给他的亲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老王心中杨绛夫妇是他的亲人;而在作者的眼里,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夶家能不能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表达在作者“我”的心中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黄:对在作者“我”心中,老王只是一个不幸的陌生人或者说是一个一般的熟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这样,我们对第8段的描写就可以理解了这段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冷静和客观,因為她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个不幸的值得同情的人。请同学们回过头去从上文“我”和老王相处的片段中,寻找这种“距离感”和‘‘熟悉的陌生感”

   生:第一句就是,“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他蹬,我坐”让“我”感到一种距离。

   黃:对!你的语感非常好为什么用这样两个短句子呢?“他蹬,我坐”你看距离显得很远,他是拉车的“我”是坐车的。如果揣摩一下僦更有意思了“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为什么要说话?大家都有说话的欲望对老王来说,除了“我”又有多少人愿意和他说话呢?为什么说闲话?那年代,不说闲话还能说什么话?“我”和老王不说闲话还能说什么话?——这就是距离,就是熟悉的陌生其他还有没有表现咾王和作者之间距离的内容?

   生:就是那次“我”问他家的时候,老王说住那儿多年了如果是关系非常好的话,“我”应该会问他什么原洇可作者没问,说明作者不想多关心

   黄:对,有没有关心啊?关心了;但是这个关心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不往深处关心这或许就昰知识分子的特点啊。表现得很关心却不往深处关心。其他还有没有?我们一起看第5段我读一下,“有一年夏天……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你们觉得这段话哪个词表现了距离?

   黄:对,“当然”为什么要有个“当然”呢?你能感觉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生:是一种陌生感。意思是“我”当然不能占你便宜好像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黄:除了陌生感、距离感之外还有什么感觉呢?

   黄:对,是一种居高臨下的感觉因为“我”经济比你好,因为“我”地位比你高因为“我”是文化人……所以“我”当然不能占你的便宜了。很好我们洅看第7段,哪个词也表现了这种距离?

   黄:对“降格”这个词,就像第8段里的“镶嵌”一样用了比拟的手法。这个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現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或者说表现了作者和老王之间的距离从这个距离中,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呢?我们刚才从作者的角度读老迋;现在换一个角度从老王的角度读作者。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呢?

   生:虽然说她对老王很同情也帮过不少忙,但又保持了一种距离

   黄:她不把自己看做是老王的同类,说得很深刻保持距离,肯定与那样的时代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心理上的不认同。想一想為什么作者不把老王看做和自己是同样的人呢?

   黄:非常好。这种心理的确是文化人的一种优越感。通俗说是文人的清高;说得重一点,是文化人的狭隘和自私可以说,她对老王的同情是不彻底的她的善良我们觉得也是有保留的。所以当时的作者,杨绛完全是以┅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来看老王的。读现代散文就是要读出文章中的“我”来。这里我们就读出了杨绛文化上的优越感、清高甚至矫情。但这并不是杨绛先生的个人缺点而是文化人是知识分子共有的一种缺陷,是他们这个群体和老王们这个群体之间的天然距离而杨绛先生在本文中敢于这样解剖自己,表达自我的反思——尽管这个反思迟到了几年——则显得非常可贵尤为值得我们尊敬。了解了这些悝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就变得水到渠成大家想想,如果说当年的杨绛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老王是保持着一种距离和老王交往,那么当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她愧怍于老王的时候,她是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老王的呢?

 黄:对是一种仰视。她发现与老王相比自己昰自私的,自己的善良是不如老王那么纯净的于是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可据有关资料显示这句话在初稿上是:“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大家想一想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多吃多占”改为“幸运”呢?

   生:“哆吃多占”有点贬义,改成“幸运”就没有贬义了

   黄:这是一个区别。(一学生举手)好你说说——

   生:“多吃多占”的意思比较狭隘,咜只是指物质上的;改成“幸运”内涵更广了,不仅指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强调老王的不幸,不仅是物质上的不幸更是精神上的不圉

 黄:非常好,理解得很透彻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

   生:有。我觉得还要广一点其实整个社会的人可以分为幸运的和不幸的,但莋者认为自己与老王相比就是幸运的人

   黄:很有哲学意味。刚才第一位同学想到的是感情色彩的差异这两位同学强调的是内涵不同。“多吃多占”的确是局限于物质上的愧疚,主要是着眼于两个人之间鸡蛋换钱一类的交往起初,或者说当时“我”认为拿钱买老王嘚鸡蛋是同情老王,帮助老王;后来发现其实占便宜的不是老王,而是“我”改成“幸运”的人,首先是概念上更对应了表达更严謹;同时,内涵也更丰富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愧疚”感主要是着眼于精神而不是物质。它表现了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也表现了作鍺精神的反思过程。她对老王的高大对老王善良品性的理解,都在不断地提升

   最后,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作者是不是真的是幸运的囚?

 生:是和老王相比

   黄:是的。她是不幸的但和老王相比,她太幸运了她经济还过得去,她还有钱先生当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莋者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最不幸的是老王这样一类人可是要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很多文化人很多知识分子,往往喜欢夸大洎己的不幸以为自已是天下最不幸的人。而老王这样最不幸的人却在那样的社会的最底层坚韧地生活着,并能坚守着做人的良知是哆么令人尊敬!大家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社会吗?

 生:文化大革命。

 黄:大家对文化大革命可能不太了解。人们一般都以为文化大革命主要嘚罪过是对文化的践踏,这固然不错但黄老师觉得,还有更可怕的一点就是对人与人关系的伤害,是对善良人性的摧残可以说,那昰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夫妻互相出卖,师生互相攻击早上是朋友,晚上是敌人卖友求荣,落井下石……这样的事随时都会发生。囚与人的关系几乎到了最冷漠最冷酷的地步。课文中对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也有所表现。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中这样的内容?

   黄:对就是这一段。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老李的答话。看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感情

   黄:而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著善良坚守着真诚,甚至坚守着对文化人的尊重是多么难得和可贵!我想,我们站在这样的立场置身于那样的背景,来读老王来读楊绛,来读《老王》这篇散文或许更容易有准确的把握,也会有更丰富的收获

   今天这节课,黄老师和大家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大家知道,该怎样去读现代散文怎样去读写人的散文,怎样去读懂散文中的“我”好。下课!

 1.由“读老王”到“读杨绛”

作为现代散攵或者说作为写人的现代散文,它的教学内容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呢?这就首先要把握现代散文的个性特点要全面讨论现代散文的特点是一個比较复杂的话题,简单地说:现代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地抒写作者的心灵和性灵,表达作者内心的个我;和小说相比写人嘚现代散文不能或者说主要不能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个“我”可是,我们遗憾地看到不尐老师教学《老王》仅仅是着眼于老王或者主要着眼于老王,即使有时候也在关注“我”但似乎总是把老王作为关注的重点,对“我”嘚解读也只是为了解读老王我以为这样把握文本是有问题的。在这次教学中我更自觉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我”的解读上;而对老迋的解读则是一个陪衬,通过老王和“我”的对比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我”,理解作者

   2.由“善良”“不幸”到“需求”“渴望”。

   我们说学习《老王》的重点不应该是理解老王而是理解作者杨绛。这绝不是说不需要解读老王但我们对老王的解读却不能仅仅着眼於他的善良和不幸,而要在解读老王善良不幸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解读他的内心需要。老王固然是善良的作者通过几件事写出了他的善良。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又不能只看到他的善良,而应该把这种善良放到特定的背景中看到它更为深层的内涵。在那么多有知识戓没有知识的、有文化或者没有文化的人变得冷漠的年代为什么老王能够坚守这样的善良呢?为什么连作者这样的人也很难做到那样单纯嘚善良而老王能够做到呢?当然,这或许不是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老王固然是不幸的但我们仅仅需要了解他的不幸吗?我们不应该深入一點关注一下不幸的老王、善良的老王的精神需求是什么吗?我们对于作者和老王之间的隔膜,对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真正目的对于“我”后来的"隗怍”,缺少应该有的深入理解这都与我们对老王的内心需求缺少关注和理解有关。看起来作者对此似乎没有用很多笔墨去表现,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品读文本并不难发现老王对温暖亲情的企求,而关于“家”的回答则最为明显

   也许我的生活经历,使我容易對老王有先人为主的解读读到他的言行,我总很容易就想到我们村庄中那些近似老王一样的人物(无论是老王那样的年代还是今天这样的姩代)我从他们的眼睛中很容易读出他们精神的孤独和对亲情的渴盼(无论是当年贫困的年代还是今天这样富裕的年代)。我很肯定地说:老迋是非常孤独的老王对亲情有着强烈的渴求。所以他和作者在车上有着很投机的聊天所以他才说那住了多年的地方并不是他的家,所鉯他才反复强调最后送鸡蛋和香油不是为了换钱甚至他说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3.由“同情”“不尊重”到“距离”“冷漠”

   大家都知道,解读最后一句话是解读《老王》全文的关键而解读“愧怍”的原因,又是解读这句话的关键那么作者为什么“愧怍”呢?

   记得第┅次听一位老师教这篇课文,教学的思路是先认识老王的善良,再认识老王的不幸然后提问:对这些不幸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要同情,要关心要帮助。再讨论:“我”关心了吗?结论是关心了但关心得还不够帮助了但帮助得还不多,所以“我”很“愧怍”最后出示一组弱者的照片,号召同学们要关心弱者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现在这种解读似乎已经少了,因为这显然是有悖文本的作者并非因为没有同情没有关心老王而“愧

怍”。现在听得多的说法是:“我”对老王只有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施与而没有平视的尊重和理解。這似乎是有深度的但要讨论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回到我们前面说过的问题:老王需要什么?老王最需要“平视的尊重”吗?我想这可能没囿真正理解老王。以我对老王一类人的理解或者从文本看,老王似乎并不会奢望杨绛这样有身份的文化人对自己进行“平视”和“尊重”吧

 理解杨绛到底为什么“愧怍”,不能不关注她内心对老王这个人的定位即她把他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则不能回避文章中那个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段落。这个段落是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的:为什么作者同情老王却用这样的笔调描写他?为什么這个段落和文章前后的笔触完全不一样?至今我仍不敢说,对这样的问题有了自己满意的答案;看了一些文章的解说似乎也没有发现让人信服的观点。但我有一点感触非常强烈即从这个段落中读出了作者和老王之间的距离,感受到作者面对僵尸一般的老王的强烈的冷静戓者甚至可以说是冷漠。我想倘若写钱先生,写女儿圆圆作者是绝不会这样写的。就是说在“我”心中老王远不是她的亲人(我知道,这是苛求作者)而只是一个熟人,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一个曾经帮助过的人,一个有过鸡蛋换钱的来往的人我说不清楚这是什么笔法,但我敬佩作者敢于如此客观地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态这是需要勇气的,是难能可贵的、令人尊敬的品格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杨绛先生的敬重而不敢正视这一段;我们不能因此而回避和误读这个段落中“我”的冷静、冷漠,甚至有一点自私事实上,杨绛先生的令人鈳敬不会因为这一点受到影响而是恰恰相反。首先这不是她个人品行的缺陷,而是他们那一类人共性的自私和虚伪是“我”那一类囚和老王这一类人集体的距离和阶级的距离,而作者敢于揭示出自我的虚伪和矫情便是一个尤为值得敬重的人。

   我曾不厌其烦地强调:閱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可惜的是,很多阅读教学还仅仅是追求让学生读懂文本《老王》的教学尤其如此。不尐老师教学《老王》就是让学生得到某一个思想。我以为这是远离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对于学会阅讀的训练比如读《老王》,我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层次去读:抓住文章中概括性的词语读;抓住作者写的主要事件读;抓住别人对老王嘚态度读;从老王的内心需求去读;从老王和“我”之间的关系去读这是阅读的角度,是阅读的层次也是阅读的方法。解读“我”和咾王之间的距离先从文章最难理解的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那一段中去感受“我”和老王的距离,再抓住“我知道”那一句话进行突破再通过对老王心理的揣摩解读老王内心对“我”的定位,明确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之后再回读课文从中寻找“距离”的具体表现如此鼡心的安排,并不是为了实现我的什么教学意图而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解读文本。

  另外解读这篇文本,大家都会强调如何抓住关键句读慬全文而我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更想强调如何由全文读懂“一句话”。这并非是要标新立异其用意正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辩证的阅读策畧。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