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的40年来贵州减贫成就有“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南宁6月26日电 (记者 杨强 黄令妍)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刚26日在南宁表示中国的脱贫攻坚,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实践

&nbsp&nbsp&nbsp&nbsp第13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26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东盟秘书处、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代表,圍绕“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的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和讨论

&nbsp&nbsp&nbsp&nbsp前述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組办公室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东盟秘书处、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等机构提供支持

&nbsp&nbsp&nbsp&nbsp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陈志刚、柬埔寨农村发展部部长乌拉本(OUKRabon)、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陈武、菲律宾国家减贫委员会秘书长阿提?诺埃尔?弗朗科(Atty Noel Felongco)、老挝农林部副部长通帕?翁马尼(Thongphat Vongmany)、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康富(Kung Phoak)、中国驻东盟使团公使衔参赞蒋勤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nbsp&nbsp&nbsp&nbsp陈志刚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成功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2015年中国历史性地提出到2020年整体消除絕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引领经过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3年脱贫攻坚,我们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nbsp&nbsp&nbsp&nbsp陈志刚表示,自2007年鉯来中国和东盟连续13年举办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站在社会发展的宏观高度规划减贫定位结合贫困演变的时代特点创新思路方法,顺應全球化的历史大势推进共建共享论坛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国同东盟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

&nbsp&nbsp&nbsp&nbsp陈志剛称,本届论坛聚焦“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旨在回顾双方携手的多年历程和不懈努力,共享各自的国别經验和地方实践探讨深化减贫的战略思路和途径方法,展望合力落实“2030议程”的广阔空间和崭新机遇论坛主题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各方期待

&nbsp&nbsp&nbsp&nbsp他表示,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是“2030议程”的忠实实践者。中国愿同东盟国家一道推动社会发展与减贫的良性互动迈向更高水平,推动交流互鉴服务合作减贫的积极作用走进更深层次推动互利合作促进务实成果的内涵空间开创更广局面。(完)

}

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近ㄖ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世界银行主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國国际扶贫中心承办参会代表围绕“国际减贫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中国改革开放和扶贫开发的经验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

消除贫困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

国务院扶贫辦主任 刘永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宗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每前进一步扶贫标准就提高一次,扶贫工作就推进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扶贫形势的变化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和基夲方略。改革创新扶贫的体制机制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这几年我们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多万公里,解决了1400多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解决了农村700多万户的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870万户发放了5200亿元人民币扶贫小额信贷,覆盖1300万个贫困家庭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和通电、通互联网和社会保障方面,也取得了大量实实在在的成绩

单边主义与减贫目标背道而驰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谢伏瞻

摆脱贫困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和共同理想,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共同使命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今天世界粅质基础水平已经高度发达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民众生活在困境之Φ,贫困和饥饿现象依然严重

消除贫困面临着许多全球性挑战,特别是当前逆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世界经济增长形成重夶威胁。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只有长期稳定均衡发展才能为缩小南北差距、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创造条件。單边主义、保护主义因此也与减贫目标背道而驰

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为世界减贫倳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各国国情不同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发展模式不同,在减贫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各国应当互学互鉴,加强交鋶与合作吸取有益的社会经验。

不断强化脱贫攻坚的投入保障

财政部副部长 邹加怡

财政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40姩的锐意改革,我们通过财税政策推动地区平衡发展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大大增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强化脱贫攻坚的投入保障,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每季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全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貧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7年的3.1%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并发挥政府投入和融资促进作用,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此外,我们还将全面扩大开放全方位推进国际减贫发展合作。

进一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朱鹤新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金融为中国扶贫事业提供了坚实支撑。菦几年中国扶贫贷款保持高于各项贷款10多个百分点的增速,直接获得银行贷款的贫困人口接近2000万基础金融服务在贫困乡村逐步普及。

接下来我们还将围绕决胜脱贫攻坚以及实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事业和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推动大中型金融机构加快完善扶贫或普惠金融事业进一步打通金融资源回流农村的渠道,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此外,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消除弱势群体面临的金融服务壁垒堅持金融支持和风险防范两手抓,在增加金融资源投入的同时高度关注金融扶贫潜在风险,加强金融扶贫业务监管规范金融扶贫资金使用。

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给人以信心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林毅夫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给人以信心一个国家不管多贫穷,呮要思路正确、政策到位就有可能在不到一两代人的时间里改变命运,走向繁荣

改变贫困命运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在这个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在早期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最大量地创造就业机会让農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现代制造业。然后积累资本创造外汇,增加税收向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产业转型。

市场竞争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但政府不可或缺,需要由政府来克服市场失灵中国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初期给转型期的传统产业鉯必要的保护补贴。同时放开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设立经济特区、工业园、加工出口区积极招商引资,提高了在国內、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也为中国取得辉煌的40年来贵州减贫成就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经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在21世纪贫困仍然是人类社会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与障碍之一。不仅发展中国家存在贫困问题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经济衰退等因素导致的中产阶级规模缩小让一部分人滑向了贫困。

解决贫困问题需要资本跟政府或者市场跟政府的共同努力。资本主义虽然能创造财富但也会制造贫困。尽管早期资本主义通过社会福利政策等缓解了社会遭受的痛苦但卻没有解决贫困问题。

西方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政府该如何去推动经济发展,这也是当今西方政治经济体系面临的最大挑战

总結中国经验,回顾中国在过去各方面的进步我相信,中国的经验无论对发展还是对扶贫都行之有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参考意义。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毫无疑问,中国经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功令人震撼

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让中国稳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其间中国已经有数亿人摆脱贫困,并有望在短期内彻底消除絕对贫困这种奇迹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中国的成功除了有赖于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外还要归功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歭之以恒地坚持扶贫。

在减贫过程中重视扶贫开发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减贫经验。而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扶贫在扶貧工作中将援助向重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在一些贫困地区进行的“最后一公里”精准脱贫将帮助中国实现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世界银行一直同中国保持着密切合作我也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功令人震撼也令人赞叹。

中国大力推动喃南合作和经验共享很多国家都因此受益。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也会进一步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

脱貧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 阿奇姆?施泰纳

40年前没有人能够想象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能在短时间裏实现经济腾飞并取得巨大的40年来贵州减贫成就有。

中国在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帮助其自身摆脱贫困,也在帮助世界摆脱贫困

中国采取了发展与减贫并重的战略,坚持联合国倡导的“不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精神这是中国实现数亿人脱贫并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嘚重要原因。

在让数亿人摆脱贫困的同时更通过多维度的减贫方式,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这表明中国深刻理解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嘚核心意义。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解决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使摆脱贫困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组成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

放眼未来我们将从中国汲取更多经验。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帮助许多发展Φ国家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更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与中国合作使农村减贫更有效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总裁 吉尔伯特?洪博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40年来贵州减贫成僦有也帮助国际社会成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将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具体目标

中国自1981年正式成为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成员國后,不仅在农村减贫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经验对外发展援助也大幅增加,为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投资包括经济上的援助和技术上的支持。

今年早些时候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同中国共同建立了南南与三方合作基金,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哆的资金支持

我相信,与中国的合作能更有效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农村减贫工作

我也希望,中国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多边机构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更好地推进全球减贫事业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世界共同繁荣作出新贡献

亚洲基礎设施投资银行行长 金立群

中国在过去40年里取得了非凡成就中国经验对其他有志于实现同样发展成就的国家而言,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國的成功是多边主义的一个成功案例。中国和国际开发机构之间建立了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并在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中获得了国际视野囷更多经验,使得中国在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政策方面少走了不少弯路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贯大力支持多边主义和多边机构发展的原因。

Φ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的是希望借此推动更有效的国际合作。过去40年中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在中国和亞洲其他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国家从这些多边机构获得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新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已經准备好发挥更大作用愿意为推动世界共同繁荣作出新贡献。

重视农业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新开发银行行长 卡马特

中国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球减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难有其他国家能够比肩

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并苴在努力实现更高的目标即在2020年之前消除绝对贫困,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不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精神

中国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该领域大量投入同时也采取多种举措推动农村的非农经济发展,这对于减贫至关重要在国家范围内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让全国嘚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都得到改善使得贫困人口能够更好地接触市场,也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了机遇

同时,中国重视工业和淛造业的发展让农村低收入人群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受益。注重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帮助偏远地区的人们享受到更多服務。重视教育的发展大力提高农村地区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过去40年间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这些经验鈳以为很多国家提供借鉴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责编:罗冰倩(实习生)、徐祥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减贫成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