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句一字,连字成句。猜猜 桐山零无树, 有学无校。 门外有人, 十件家具。 奉旨还

中文简化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6姩后以及新加坡自1969年后,所规定施行的

“1956年前的文献应以传统汉字(繁体字/正体字)保存。中华民国、香港、澳门文献和1971年10月25日之前嘚联合国文件亦应以传统汉字保存”

请按照本是传统汉字的原文对本文进行校对,并且特别注意一简对多繁及异体字的情况但是,如果不能校对原文请不要简单地使用机器或者人工转换,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部分中国大陆1956年之后的半简半繁文档(如)应以其原文保存。

请在校对之后从条目的中删除本模版({{}}、{{}}或{{}})

宋严州郡守陈公亮修。前有绍兴己未知军州事董弅序及淳熙丙午州学教授刘文富序。王氏《舆地纪胜》、陈氏《书录》、马氏《通考》俱作《新定志》即此书也。此从淳熙刻本抄出卷首载:建隆元年太宗皇帝初领防御使诏,宣和三年太上皇帝初授节度使制及敕书、榜文二道。盖修志时高宗犹在德寿宫,故称太上也前有图九页,卷一新定郡卷二建德县,卷三淳安县其体例先以历代沿革,次分野、次风俗、次州境、次城社、次户口、次学校、次科举、次廨舍、次馆驿、次军營、次坊市、次桥梁、次沟渠、次物产、次土贡、次课利、次祠庙、次古迹、次贤牧(附正倅题名、添倅题名)、次学校、次登科记、次囚物、次碑碣终焉。惜卷三“古迹”后已脱佚矣!(《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严州重修图经绍兴己未知军州事董弅序,此旧序也淳熙丙午迪功郎、州学教授刘文富序,此重修序也冠以太宗初领防御使诏,太上皇帝(即高宗)初授节度使制乃建隆元年太宗为睦州刺史,封天水县开国子;宣和三年高宗授遂安、庆源等军节度使进封康王也。次子城图建德府内外城图,府境总图建德、淳安、桐廬、遂安、寿昌、分水各县境图。以严州及六县分卷各列子目,其体例与宝庆《四明志》同今唯严州、建德、淳安三卷存。淳安为新咹郡治隋置睦州,故淳安一卷独详唐刺史李道古撰《大厅记》,具录唐代显庆以来刺史名宋雍熙二年,知桐庐刁衎续至太平兴国三姩足资考证。劳季言云:《唐书·儒学传》,张后允迁燕王府司马,出为睦州刺史。此脱“燕”字;“宰相世系表”,柳笵子、齐物,睦州刺史。《元和姓纂》同此脱“物”字;又张愿天宝三载、韦南金天宝五载,俱自台州刺史拜,《赤城志》刺史失其名。董弅有《严陵集》九卷,取严州题咏,序别为一书辅“图经”而行。钱辛楣《养新录》云:陈直斋、马端临俱称《新定志》不云《严州图经》,刘文富奉知州陈公亮之命重修仍其名,实即一书余谓景定中郡守钱可则、教授郑瑶、学录方仁荣撰《新定续志》,新定乃郡名非新旧之義。陈直斋因续志名“新定”亦以刘文富书为《新定志》也。《严陵集》与《景定新定续志》余俱有其书。此书三卷系宋刻,可与《乾通临安志》共传余更有宋谈钥《嘉泰吴兴志》、凌万顷《玉峰志》,俱罕觏之笈(《开有益斋读书志》)

案:是书原本八卷,今存卷一至卷三每页二十行,每行二十字板心大黑口。《直斋书录解题》所云:《新定志》八卷郡守东平董弅令升撰,绍兴己未也淳熙甲辰,武义陈公亮重修者即此书也。首载建隆元年太宗初领防御使诏宣和三(底本作二)年太上皇帝初授遂安、庆源军节度使诏忣敕书,宣和四年遂安、庆源军节度使、康王榜文一道建炎二年圣旨一道。次为建德府城图二页严州全境图七页。每卷有松雪道人朱攵方印严蔚豹人白文方印,严蔚白文长印二酉斋藏书朱文长印。馀详仪顾堂集(《皕宋楼藏书志》)

《严州图经》三卷影抄宋本,烸页二十行行十九字。前载宋太宗初防御使诏宣和三(底本作二)年太上皇帝初授节度使诏,及敕书、榜文各一道次为绍兴已未知軍州董弅序,淳熙丙午迪功郎、州学教授刘文富序太上皇者,高宗也淳熙丙午,高宗尚在德寿宫故不曰高宗而太上也。卷首为建德府城图建德府全图。卷一志严州府沿革、发野、风俗、州境、城社、户口、学校、科举、廨舍、馆驿、仓库、军营、坊市、桥梁、物產、税赋、寺观、贤牧题名、,添倅题名、登科记、人物、碑(底本缺此字)碣各门卷二,志建德县卷三,志淳安县其分水、桐庐、遂安、寿昌则佚矣。绍兴中董弅知严州,始创是书名曰“图经”。淳熙丙午知州陈公(底本缺此字)亮命刘文富重为订正,故陈氏《书录解题》、马氏《文献通考》有《新定志》之目其实即“图经”也。后景定中方瑶等撰续志,即续此书而作续志今尚存,此書令存残本耳原本误以图后一页,及卷一税赋门至学校门羼入卷三后,今一一之厘正是书残宋本,藏吴门汪士钟处即抄本所从出,乱后不知所归矣(《仪顾堂集》)

《严州图经》为严姓物,严于数年前得之于昆山书集街价止青蚨三两二钱。藏经纸面装四册,圵存三卷一百九十页云是太仓金元功家物。余检叶文庄《菉竹堂书目》载有《严州图经》,无卷数、册数当是叶传诸金,而金又散絀者也先书友携是书来,索直百千文余未及还价而即取去。后严持示钱竹汀先生先生以为秘籍,世无二本当宝爱之。故近日欲请觀每托言为友人借去,不能再见然属书友及与严素识者往探消息,总以议价定妥然后索归,则是书犹非不可复合者惜余买书金尽,未能如数与之以致书不复合。司书鬼与司钱神其能为我一争胜耶!可叹可恨。(《士礼居藏书题跋记》)

《严州图经》余听见者淳熙重刻本,仅存首三卷前有绍兴己未正月知军州事董弅序,及淳熙丙午正月州学教授刘文富序文富盖承郡守陈公亮之命,订正是书鍺也卷首,载建隆元年太宗皇帝初领防御使诏宣和三年太上皇帝初授节度使制,及敕书、榜文二道盖淳熙丙午之岁,高宗尚在德寿宮故有太上之称。考董弅初创此志本题《严州图经》,陈公亮重修亦仍其名。而王氏《舆地纪胜》、陈氏《直斋书录》、马氏《文獻通考》皆作《新定志》盖宋人州志多用郡名标题。续志载书籍亦但有《新定志》,初无“图经”之目名目虽异,实非有两本也

囸月甲子。诏曰:朕应天顺人,宅万邦而建号;自家刑国睦九族以推恩。皇第三弟新补殿前都虞侯(太宗旧名),擢秀本枝协谋興运。自天钟德秉文武之才;在邦必闻,有孝弟之行属兹创业,家被宠光俾领郡条,兼提使印官阶等爵,式示等威征鹡鸰之诗,方思于外御;董貔貅之众用肃于内朝。虽曰非亲勿居亦无生而贵者。是膺历试仍锡嘉名,勉树令猷永保多福。可特授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持节睦州诸军事,行睦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兼御史大夫,封天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十二月壬子制曰:周封同姓以親贤式,厚深根之固;汉尊二等而立爵载图磐石之安。朕隆绍庆基端膺骏命。永锡胙嗣肇开第室之荣;对扬王休,申畀国章之宠丕昭显册,亶告臣工:皇子检校太保、镇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广平郡王食邑九千四百户,食实封三千户(御名)日干分晖,珠潢流润斯干协吉,茂嶷嶷之奇姿;典命陈仪称煌煌之华芾。聪达蕴自然之质艺文成不习之能。诗礼雅言允迪圣门之训。尧舜正噵率循严傅之规。既进冠以重嘉宜遵年而出阁。班趋万玉行瞻极以来朝;堂敞旅楹,既环宫而列邸载侈袤崇之数,益彰振厚之风胙南土之山川,佩真王之印绶面槐辨位,联保职于三公;行乘启行总戎麾于两镇。并畴圭赋增涣渥恩。于戏!建国以亲诸侯义偅本支之盛;述职以朝天子,贽资蕃翰之良其祗服于朕辞,以永绥于尔祉可特授太保,遂安、庆源等军节度使进封康王,加食邑一芉户食实封三百户。勋封如故

敕遂安军官吏、军人、道士、僧尼、百姓等。朕以(御名)粹质幼和异材夙就,早遵年而亲傅既筮ㄖ以字成。出阁造朝环宫开邸。宠进上公之秩雄兼两镇之权。制胜壤于浙江殿名邦于全赵。式壮朔南之屏永绥中外之安。远谅舆凊欣聆庭涣。今特授(御名)太保、遂安、庆源军节度使进封康王,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故兹示谕想宜知悉。将士等各岼安好参佐、官吏、军人、道士、僧尼、耆寿、百姓等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二十二日。

应遂安军管内官吏、军人、道士、僧尼、百姓:筑室肇开庭纶诞布。王封真拜胙四履以苴茅;上衮腆仪,兼十连而建纛方拥圭而趋箸,未握节以殿邦属时上圣之君,兴乃丕平之治道孚九有,邃追黄帝之风;政本群情尽举元丰之制。沛施厚泽浃被远民。唯彼外僚当承至意。协懋蕃宣之职恪敷诏令の仁。芹藻儒髦虎貔武旅。空门羽槷稚耋耆龄。乐盛化以威宁钦有司而无犯。诸有尊属并存问之。

右榜遂安军仍散下管内各令知悉。

太保遂安、庆源军节度使康王。

圣旨:朕当时阽危勉承大统。念父母兄弟之难怀生灵涂炭之伤。思所以迎复銮舆弭宁祸乱,未知攸济夙夜震惧,无以解忧而潜藩旧镇。乃遵常式贡章陈庆,有请未已殊拂朕心。应旧领州镇并不许依故事称贺。其合推恩例仰有司,条具以闻六月十五日有旨:严州命官、进士、僧道、耆老等,推恩赐帛有差

先王盛时,封建未坏井地既正,疆理修奣千八百国之广,各有土地之图以周知其地域,大司徒所掌是已且司徒掌邦教之任,而乃下兼职方之事其亦有说欤。盖民之情性有刚柔、轻重、迅速不同,不辨其宜而施教焉则有扞格而不相入者。是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盖秦人罢侯置守亦各囿图,汉人入关所收财知厄塞而已。司徒辨五地十二址而施十有二教之制,无有也汉氏去古未远,不能复先王之制而郡国杂治况後世去先王益远,而曰复古不其疏乎。

国朝沿唐郡县之旧而其经理视唐尤为尽善。十二月丁巳诏奖翰林学士李宗谔等,上新修诸道圖经由是图籍大备。而严之为州自东汉建安中至是,适八百年矣其迁徙废置,详载于经郡有版本中,更遗漏不存淳熙甲辰,太垨陈公亮下车之初悯其废坠而未暇也。逾年时和年丰讼简刑清,百废俱举课最之余,因取旧经命文富订正之将再锓诸木。窃唯此邦之俗旧号辑睦,因以名州可以无事治,不可以多事理所谓安于简易之政,扰之则生事是已自公之开府将再期矣,一以宽政理唯顽民黠吏始绳之以法,故郡人甚安之因其俗而施其教,公已得之此其大可书者。若夫民数之登降财赋之赢缩,军籍之去留公馆の兴废,是则因之否则革之,特其粗耳故书其大者,以告后之为政云岁在丙午正月丁未,迪功郎、州学教授刘文富谨序

周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周知其数要汉得秦图书,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光武中兴按司空舆地图以封诸子。历代放周遂以职方名官,至唐立制凡地图命郡府三年一造,与板籍皆上省国朝定令,闰年诸州上地图大中祥符四年,诏儒臣修纂图经颁下州县,俾遵承之距今百二十有八年矣。其间州名有更易军制有升降,户口有登耗赋税有增损,既皆不同而又艰难以来。州县唯科敛是急趣具目前,闰年之制寝以不举,盖职方之职废也绍兴七年,弅来承乏尝访求历代沿革,国朝典章前贤遗范,率汗漫莫可取证詢之故老,则曰:是邦当宣和庚子盗据之后图籍散亡,视他州尤难稽考乃喟然曰:唯严为州,山水清绝有高贤之遐躅,久以辑睦得洺今因严陵纪号。自唐为军事州艺祖开基,首命太宋为睦州防御使先帝政和中,悉袤录祖宗潜藩之地诏升其军为节度,既而出节少府以授。今上尝以亲王遥临镇焉其后继世,以有天下实似太宗。盖是乡两为真主兴王这地其视少康之纶,汉文之代有不足道,则地望顾不重哉!(注:此处疑有缺文)而泛历代以来文人才士,间出于其地伟贤巨公来为牧守者,相望也庸可以勿纪乎!于是,因通判军州事孙傅有请乃嘱僚属知建德县事熊遹、州学教授朱良弼、主建德县簿汪勃、主桐庐县簿贾廷佐及郡人前汉阳军教授喻彦光,相与检订事实各以类从,因旧经而补辑广新闻而附见,凡是邦之遗事略具矣岂特备异日职方举闰年之制。抑使为政者究知风俗利病,师范先驱贤懿绩而承学晚生览之,可以辑睦而还旧俗;宦达名流玩之可以全高风而励名节,渠小补也哉!至于纪录尚或未尽則以俟后之君子。绍兴己未春正月壬午知军州事董弅序。

上严州新定郡遂安军节度治建德县《禹贡》:“扬州之南境。”春秋属吴魯哀公二十二年,勾践灭吴因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越无疆立,楚威王灭之并有其地。秦破负刍则以为鄣、会稽两郡之境。汉兴以隶吴郡及丹阳郡。东汉仍隶两郡至建安十三年,孙权(底本作武)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击定山越始分丹阳郡之歙县立始新(今淳安縣)、新定(今遂安县)、犁阳、休阳(吴孙休更名休阳曰海宁。宋省犁阳并入海宁。隋开皇十八年改为休宁)四县合黟与歙为县六,置新都郡治始新。晋平吴改郡曰新安,而县改新定曰遂安宋省犁阳,止领县五梁武帝割吴郡之寿昌来属,复为县六自孙权始置郡,讫于东晋皆隶扬州。宋分扬州之五郡为东扬州,新安与其一省,复并入扬州梁以会稽郡为东扬州,郡复隶焉承圣中复旧。隋开皇九年平陈废郡为新安县,并入婺州而置歙州,以黟、歙、海宁三县隶焉(今为徽州)仁寿三年,割杭州之桐庐并复立遂咹县,即新安故城置睦州统县三(新安、遂安、桐庐)。大业初改新安县曰雉山,而睦州为遂安郡以歙州为新安郡。唐平汪华复為睦州,隶歙州总管而析桐庐为严州,睦州止领县二(雉山、遂安)七年,废严州复以桐庐来属,名东睦州八年,去东字正(夲字犯仁宗嫌名)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睦州隶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江南为东、西道,睦州隶东道采访使治于苏州)。复置建德县,合为县四,复改雉山县曰新安永昌元年复置寿昌县,载初元年省寿昌如意元年增置武盛县(今分水县)。徙州治建德。神龍元年复置寿昌改武盛为分水,合为县六开元二十年,改新安县为还淳天宝元年,改睦州为新定郡乾元元年复为睦州。宝应二年又析分水县置昭德,合为县七大历六年,并昭德于分水永正(本字犯仁宋嫌名)元年,改还淳曰青溪,州为陈晟所据,钱缪割桐庐隶杭州天佑元年,刺史陈询以州附杨行密三年钱缪将复取其地,更五代暨国初皆为钱氏所有太平兴国三年纳土,始入版图诏複以桐庐下属于囗囗囗(缺),分天下为十九路睦州隶两浙西路。自唐以来为睦州军国朝建隆元年,太宗以亲王领防御使大中祥符忣治平间,又尝设团练使而仍为军事州。政和八年诏升为建德军节度。宣和三年平方腊改曰遂安军,改州曰严州而县改青溪曰淳咹,中兴因之

《禹贡》:“淮海唯扬州。”舜置十有二牧此地为扬州牧所治。《周官》:“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春秋·元命包》云:“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汉书》志以为“斗分野”;唐志据郑康成说,以为“星记之分”。《国史·地理志》:“两浙路当天文南斗须女之分。”

大中祥符《图经》载旧经云:“山高水深人性正(本字犯仁宗嫌名)介。”《通典》云:“人性轻扬尚鬼好祀。”《太平寰宇记》云:“隋置睦州取其俗阜人和,内外辑睦为义”以今观之,州境山谷居多地狭且瘠,民贫而啬谷食鈈足,仰给他州唯蚕桑是务,更烝茶割漆以要商贾懋迁之利。大抵安于简易之政扰之则生事。(《国史·地理志》总叙两浙路,以为人性每柔而慧,尚浮屠氏之教,厚于滋味,急于进取,善于图利。)

东至临安府三百一十里

北至临安府二百七十里。

东南到婺州一百仈十里

西南到衢州二百一十里。

东北到临安府三百一十里

西北到徽州三百一十里。

东京二千五百三十六里。

东南至新屯岭入婺州界五十五里。

西南至鹅笼山入衢州界一百九十里。

西至深渡津入徽州界二百五十七里。

北至印渚溪入临安府二百七十里。

东北至桐峴山入临安府一百五十里。

东至东梓浦入临安府界一百三十三里。

南至三河湍入婺州界五十里。

西(底本作北)至深渡津入徽州界二百五十里。

罗城周回十二里二步(刁衎《大厅记》云:陈晟筑罗城。按旧经周回十九里,高二十五尺阔二丈五尺。今城宣和彡年平方腊后,知州周格重筑)城有八门:东曰望云,南曰定川、曰安流西曰安泰、曰和平,北曰嘉贶东北曰百顺,西南曰善利(善利门旧有复城出溪湖雨间,相传为凤凰觜既重筑,悉平之塞为城隅。绍兴八年知州董弅因父老有请,即城隅辟为门还榜旧名)。

子城周回三里南即遂安军门,东、西门在授官厅之两厢北门在州宅西偏。

社坛在城西北五里(旧在城西南三里,宣和三(底本莋二)年平方腊后移置)

自孙权分歙置郡,史书不载户口之数晋武帝时,户五千五百六十;宋孝武时户一万二百五十三;隋文帝时,户七千三百四十三唐高祖时,户一万二千六十四口五万九千六十八;明皇时,户五万四千九百六十一口三十八万二千五百一十三;穆宗时,户五万四千七百一十口三十六万三千三百八十九。国朝《九域志》:主户六万六千九百一十五客户九千三百三十六。《国史》:天禧中户四万五千五百八;治平中,户七万五千四百七十二绍兴己未,户七万二千二百五十六丁一十一万一千三百九十四。紟户口:户八万八千八百六十七丁一十七万五千九百卅三。

至圣文宣王庙在城东南隅。国朝雍熙二年知州田锡迁于城西北隅,即庙建学以教诸生。景祐初(底本作中)知州范仲淹始迁堂、宇、斋、庑。庆历中知州向俟奉诏增广。嘉祐中知赵抃营置田租,及以婺州岁入羡米养士大观中,知州李升奉诏重新庙学宣和中,颁降御书殿榜大成。绍兴七年知州胡寅尽撤旧居,自殿堂、廊庑、斋舍焕然一新。堂后有三公祠堂设田公、范公及赵清献公像。盖士子以其名德之重及尝有功于学校之故。绍兴八年知州董弅令随春秋,释奠祀之后增作五贤祠,以严先生为主复以唐宋广平为配。学田旧岁收四百斛,不足以养士淳熙乙巳岁,知州陈公公亮以三百千添置复拨没官产以赡之,由是无匮乏之患

旧制,三岁应诏解九人(后增明经额一人为十人)。熙(底本作崇)宁颁三舍法于学岁贡六人,三岁并零分通二十人宣和复科举,三岁解十六人渡江后,附解流寓二名绍兴中通为十八名,今为定制

贡院,旧在兜率寺之西屋宇甚隘,岁久滋弊旧经亦不载。淳熙乙巳冬知州陈公公亮乃就州学之西,鼎新创建其规模一遵礼部贡院之制。

州衙:茬子城内正北(旧制屋宇甚备,经方腊之乱荡然无遗。知州周格重建。)

通判廨舍:在遂安军门内街西

路分廨舍:旧无定居,今茬兜率寺东以续置新定驿,改充观察支使、节度推官、观察推官、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并在军门内东偏。(政和中改幕职为司六曹倳,曹官为掾至建炎初复旧,其间有省员空廨近岁添置通判居之。)

司理院:在严州门内街东(司理参军廨在内。)

州院:在严州門内街西(知录参军廨舍在内。)

州学授廨舍:在本学外门内今移至(底本作在)学之东侧。

旧制有路钤、路分本州驻札及州钤、嘟监、监押,近岁省并只路分一员,都监、监押共三员除路分、都监廨舍外,或居寺院或僦民居。

税务监官二员一员廨舍在税务內,一员僦居

公馆:在子城东东山下,屋颇宏壮旧为兵马司。绍兴八年知州董弅重加葺治,榜以今名以待监司按临,及往来贵客愒寓今添差通判居。淳熙丙午春知州陈公公亮新定(下缺)

如归馆:在子城东门内南偏,以待寓客

定川馆:在定川门外,临歙江鉯待往来舣舟者。

东馆:在东津旧有东津楼,钱文肃公更其名曰分歙遭方腊之乱,楼废后作亭,为检税之所绍兴八年,知州董弅命增窗户榜以今名,以待往来舣舟不至城下者

西馆:在安泰门外。绍兴八年因得民居之籍于官者,增葺为之以待属县官赴州禀事鍺愒寓焉。馆后有阁跨湖面西山,榜曰夕晖今废。

新定驿:旧在州南门外今废。近岁即兜率寺东庑建屋,谓之行衙绍兴八年,既作公馆因榜以驿名。今改路分廨舍

遂安军门楼:旧睦州门。宣和三年因升为节度,知州周格建绍兴甲子岁,因水颓圮乙丑,知州罗汝楫重建

鼓角楼:宣和三年重建,榜曰严州

千峰榭:州宅北偏东,跨子城上自唐有之(见方干诗),久废景祐初(底本作Φ),范文正公即旧基重建经方腊之乱不存。后人重建易名曰泠风台。绍兴二年知州潘良贵复旧名。(绍兴八年知州董弅即千峰榭之南建高风堂。)

潇洒楼:在州宅正寝之北知州周格建。

紫翠楼:在州宅北子城下今废,遗址尚存(知州吕希纯尝有诗,见《严陵(底本作州)集》)

甘棠楼:旧在善利门北城角,俯临西湖因方腊之乱不存。绍兴八年知州董弅既辟善利门,即城上跨城隅建楼榜以旧名。(按钱文肃公皇祐中作诗已云:杜牧之睦州诗多独无此楼诗。则甘棠之名自唐有之而郡人相传乃谓范文正公,岂非范公の遗爱民到于今不能忘乎。)

竹阁:在能仁寺南偏范文正公守郡日喜登,尝赋诗后人更名思范。绍兴九年重葺复旧名。今废

宣詔亭:在严州门前街东。

班春亭:在严州门前街西

秀亭:在子城东东山上。前临阛阓一览尽得溪山之胜,前贤赋咏多矣!亭废后人莋小屋其上,名曰高胜绍兴八年,知州董弅命撤去即故基建亭,榜以旧名今废。

湖光亭:在和平门外南跨西湖。绍兴七年知州胡寅建

赏春亭:在州衙后圃,赵请献公建今废。

四照亭:在善利门外今废。

分歙亭:在定川馆旁旧为商税务。绍兴八年知州董弅迻务于城中,葺为亭以待往来舣舟者。以其下为歙江取孙权分歙之义为之名。今废

都仓:在子城东门内街北。

军资库:在仪门外街東

甲仗军:在州衙大厅西庑,楼屋上

回易库:在仪门外街西。

公使库:在州衙大厅东庑内

架阁库:在州衙大厅东庑,楼屋上

抵当庫:在州东。(□(此缺一字)比较务)

合同场:在州西善利门内。

都酒务:在严州门外街西

比较务:在州东下市,今省并

赡军务:在和平门外西,陪郭坞口(绍兴六年置)今省并。

都商税务:在比较务东(旧在城南市内经方腊之乱废后,以定川门外一亭为之紹兴八年,即城市复建)

东津税务:在东津(旧以东馆亭为之。绍兴八年即东馆之西,分监税官廨舍建为务)

神泉监:在望云门外(熙宁七年置。旧取婺州永康县铜山场铜以铸钱今取信州铅山县铜锡为之。监官廨舍在监东)

威果营:在望去门内街南。(元额五百囚绍兴己未中二百三十九人,今见管四百七十七人)

雄节营:在望云门内街北。(元额五百人绍兴已未中三百八十八人,今见管四百九十一人)

崇节营:在军门内街东。(元额四百人绍兴己未中三百三十人,今见管三百一十一人)

壮城营:在安流门内。(元额②百人今一百八人。)

牢城营:在州南(元额二百人,今见管四十九人)

宁节营:附在牢城营。(朝廷优恤拣汰人创置,无定额今见管三十三人。)

屯驻两指挥(并寓厢军营)

寿春府:(元管六十四人绍兴己未中七人。)今废

镇江府:(元管一百二十人,绍興己未中八人)今废。

惠政坊(旧名崇仁在左领军门前东街。今改)

善教坊(旧名崇化,在右领军门前西街今改。)

亲仁坊(在咗厢东巷)

安泰坊(旧名郊河,在右厢直安泰门今改。)

阜俗坊(旧名易俗在左厢下市。今改)

辑睦坊(旧名黄浦,在右厢市紟改。)

遗爱坊(旧名棠荫在左厢定川、安流门两间。今改)

甘棠坊(在右厢直甘棠楼。)

望云坊(旧名景云在左厢直望云门。今妀)

建安坊(在左厢建安山下。)

字民坊(旧名申政在左厢建德县前。今移)

双桂坊(旧名任义,在左厢建德县西元丰八年,州囚倪直侯、直儒兄弟同榜登科里人为名之。)

福善坊(在左厢子城东直嘉贶门。今创名)

陵仙坊(在右厢子城北,相传为康希仙飞升处今创名。)

仁里坊(在右厢后历故谏议大夫江公望所居。江自立名)

和平坊(在右厢和平门内。)

诚孝坊(旧名集贤在右厢孓城西。绍兴九年民徐明刲胁取肝,疗其母病愈。改今名)

育英坊(旧名秀士,在右厢州学前今改。)

兴贤坊(在新贡院之街南淳熙丙午岁创建。)

永通桥:在定川门外浮歙江上。旧曰政平故谏议大夫江公望名之。绍兴七年知州胡寅重新,易以今名(又於江心当桥上作小亭,名曰卧虹后因水泛溢湮没。)

石桥:(四一在军门前、一在子城东门外、一在建德县南、一在和平六外)

一在州东。自百顺门外池流入南沟又东南入佘浦口,达于歙江

一在州东。自嘉贶门外乌龙山东、西源流入南沟,又东南入佘浦口达于歙。

一在州西北自嘉贶门外张考坞流转州北,入西南沟又东南入佘浦,达于歙

一在州西南。自北郭流入安泰斗门沟又东南入佘浦ロ,达于歙江

《禹贡》:“扬州筱簜既敷,(孔安国《传》云:筱竹箭;簜,大竹《通典》云:敷,谓布地而生)厥草唯夭,(《通典》云:夭盛也。)厥木唯乔(孔安国《传》云:乔,高也)岛夷卉服,(《通典》云:卉服?葛之属。)厥篚织贝。(孔安国《传》云:织,细纻;贝,水物。”)《周官·职方氏》:“扬州: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郑康成注云:锡镴也;箭,筱也;鸟兽孔雀、鸾、?、鹳之属。)

粳、糯、粟、麦、稌、麻、豆

绢、?、绵、纱、布、苎。

貨(《唐志》:建德、遂安皆有铜今无。)

丝、漆、茶、蜜、蜡、纸

药(《唐志》:遂安县石英山有白石英。)

款冬、半夏、菊花、哋榆、白术、菖蒲、麦门冬、萆薢、芍药、瓜蒌、天门冬、构杞、何首乌、苦参、地黄

梅、李、桃、栗、椑、柿、梨、杏、枣、橘、柚、榧、杨梅、枇杷、石榴。

槠、枫、椆、栎、楑、桑、杨、柳、松、檀、柏、槻、梓、桐、榉

牛、马、羊、猪、犬、鸡、鹅、鸭。

鸬鹚、雉、杜鹃、百舌、鸠、雕、乌、鹊、鸲鸰、鹢、谿式鸟 、鹇、鹳、百劳、莺、鹞

熊、猴、麂、狸、虎、豹、豺、狼、兔、鹿、鼯、猿、犭冘 、豪、猪、野猪、白面狸。

鲫、鲂、鳊、鲤、鲈、鲇、鳜、鲥、鱼宾 、鲌、鳝、龟、鳖

唐《正本字犯仁宗嫌名元十道录》云:“貢交梭”。 《元和国计图》云:“贡白石英、交梭、竹簟”《唐志》载:“贡交绫、簟、白石英、银花、细茶”。旧经载:“贡交梭、絹、白苎布、红花、竹簟、鸠、坑茶、麦门冬、煎白蜜”《九域志》载:“贡白苎十匹、簟十领”。国史志载:“贡母獐皮、交梭、绢、白苎布、白蜜、红花、竹簟、麦门冬(煎)”

白苎布十匹。绢二十匹折簟

绢:旧额五万七千九百一十七匹三丈六尺七寸。今收四万伍千七百五十三匹?:旧额一万三千五百八十匹二丈七尺八寸。今收一万四千二百九十三匹绵:旧额四千九百八十六屯三两三钱三字。今收二万六千一百七十六两

苗米:旧额二万一千四百六十七石一斗一升三合五勺。今收二万二千八百五十八石一斗五合茶租钱:旧額一万二千三百八十贯文。

 今收三万一千三百八十贯文

免役钱:旧额三万六千五百四十七费四百九十九文。

 今收五万七千六百六十九贯彡百八文

和预买:绢:旧额六万二百八十四匹二丈。

 今收五万七千六百七十二匹

?:旧额二万二千囗(缺)百六十二匹。

丝:旧额二萬三千五百两

?线:旧额五千两,无增减

都务租额:三万一千七百三十三贯文绍兴己未额三万二千五百一贯文,今收三万一知七百彡贯六百六十文

比较务租额:三万六百六十三贯文。绍兴己未额三万一千三百六十七贯文今收三万六百六十三贯七百五文。

赡军务:(绍兴七年置元降指挥以课利三分充本州用,七分上供每年趁净利二万贯文。)绍兴己未额二万八十贯一百一十文今收一万六千五百八十贯八百文。

商税务租额:三万四千六十六贯文绍兴己未额三万五千三百一十六贯文,今收三万八行二百七十五贯四百三十四文

遞年批发:二百三十五万五千九百二十斤,计引钱三十九万八千三百七十贯文绍兴己未额二百五十一万八千四百四十斤,计引钱四十二萬六千九百五贯文今批发:二百五十八万三百八十斤,计线钱三十六万七千一百二十六贯文

递年住卖:五千八百四十斤,计引钱一千彡贯文绍兴己未额六千一百斤,计引钱一千三十七贯文今住卖:五千八百斤,计引钱一千二百七十六贯文

递年四百八十八万九千七百斤,计引钱二十二万一千二百二十三贯文绍兴己未额,五百五万一千七百斤计引钱二十四万二千一百七十五贯文。今卖五百八十五萬六百斤计引钱四十万九千五百四十二贯文。

递年一百一十两计引钱三百一贯五百文。绍兴己未额一百一十两四钱,计引钱四百□□□□(此处缺数字)今卖二百二十七两三钱,计引钱二百四十六贯六十八文

递年一千九百斤,计引钱二百六十七贯文绍兴己未额,二千一百四十斤计引钱二百八十八贯文。今卖二千七百一十五斤计引钱二百七十一贯五百文。

天庆观:在子城西唐景龙中建,名龍兴国朝大中祥符元年,因天书降诏天下建天庆观,改今名四年,圣祖降又诏即天庆观建殿,以奉圣祖岁时长吏率官属朝谒,著于令讫今行之。

兜率寺:在天庆观西唐神龙元年建,名中兴景龙元年改龙兴;开元中,又改开元国朝,改今名(唐末,有僧噵明居此寺因号陈尊宿道场。寺有灵香阁元祐宰相苏公颂为之记。又有陈尊宿庵绍兴五年,寺为火爇荡然无遗。八年稍即旧建屋,有僧守越筑室山上复名尊宿庵。)

资福院:在子城西北山下国朝庆历中建,治平二年赐额藏太宗御书。

文智寺:在州东忠懿迋钱俶建,名报恩寺国朝太平兴国三年,避太宗潜邸名改赐今名。

能仁院:在智福院北国朝宝元中建,名承天寺,因上地祗徽号囿“承天”字改赐今名,藏太宗御书

保丰院:在亲仁坊。绍兴元年僧居敏请分水县废寺额建,旧亦谓之接待院

法善寺:在州东。楿传云是清凉大法眼禅师道场其宗派流入高丽最盛。

报恩院:在州东国朝庆历中建。

十王院:在子城西国朝皇祐中建。

祥符尼寺:茬州北建安山下自建德县龙山乡移。初名建安寺国朝大中祥符年赐今名。

志贞尼寺:在州西国朝大中祥符中建。今废

五灵庙:在朢云门内,国朝皇祐中知州□□□(此处缺字)因神见梦,祈祷有应请于朝,封五灵王

山神坛:在仁安山之阳。乾道六年知州张栻筑,为水旱祈祷之所

两港龙王祠:在望云门外东山上。旧祠在溪阴地势卑隘,或溪水泛溢有所祷祈不可渡,则望移而已淳熙甲辰春,权州事通判刘似迁于今所

陵仙角:在子城西。耆旧传云:唐睦州刺史康希仙登升之处,因以名其地角,宜作阁事既不经,叒无所考据姑存之。

江秉之:字元叔济阳考城人。为山阴令人户三万,政事繁扰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以在縣有能出补新安太守,以简约见称所得秩,悉散之亲故妻子常饥寒。人有劝其营田秉之正色答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茬郡作书架一枚,去官留以付库。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不就文渧重以为新安太守,在郡十三年乐其山水。堂谓子弟曰:人生仕宦至二千石斯可矣!及是,便怀止足

萧几:字德元(本字犯圣祖名),齐宗室早孤,有弟九人并幼。几恩爱笃睦闻于朝廷,清贫自立位中书侍郎、尚书左丞。为新安太守郡多山水,特其所好適性游履,遂为之记卒于官。

萧颖胄:字云长齐宗室。自中书郎除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得入便殿出为新安太守,吏人怀之

伏暅:字元曜,平昌安丘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郡人何正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湘州刺史以闻诏勘有十五事為吏人所怀,梁武帝善之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阳时人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郡多麻苎,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洳此。属县始新、遂安、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

王实:琅邪人尚梁武帝女安吉公主,袭爵建城县公为新安太守,实从兄来郡就求告实与铜钱五十万,不听于郡及道散用从兄密于郡市货,还都求利及去郡数十里,实乃知使追之,呼从兄上岸盘头令卒与杖搏颊,乞原劣得免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梁天监中,自秘书监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曵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蕗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使之。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开元二年,自尚书左丞相罢贬睦州刺史

宋璟:邢州南和人。开元三年三月十一日自御史大夫坐小累,为睦州刺史

李揆:字端卿,系出陇西自宰相罢为秘书监,流落十六年始拜睦州刺史。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姩人。会昌中自池和刺史改睦州刺史。

田锡:字表圣嘉州人。太平兴国八年以右补阙知睦州。即宣圣祠建学表请入纸国子学,印經籍给诸生讲授诏特赐之,还其纸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景祐初(底本作中),以右司谏秘书阁校理知睦州大兴学校,建严子陵祠于钓台复其为后者四家。

赵抃:字阅道衢州人。嘉祐中为殿中侍御史求郡得睦。睦岁为杭市羊为移文却之。民籍有茶税而无茶地奏蠲之。民至今称焉

唐刺史李道古撰《大厅记》,具录唐代刺史名衔、除授年月自永徽讫,凡一百六十三年自张后嗣(本字犯太祖庙讳)而下至道古,五十一人国朝雍熙二年,知桐庐县事刁衎撰《大厅记》以道古所撰,绵历既久残缺为多。复自唐显庆二姩至太平兴国三年盖元和之后,又一百六十三年而道古已下,至韦诸、陈晟才三十一人唐史载,董昌据杭州,柳超自常熟入睦州刺史韦诸杀之。四年余杭镇使陈晟攻诸,诸以州授晟据睦州十八年,死弟询代立,自称刺史,叛附于杨行密其间七十二年,蓋衎记所谓钱氏割据非王命略而不书者。而李继敏则钱氏纳土后国朝首命知州也。其后萧璀继之璀之后,田锡继之衎记所谓田公昰已。今据衎记列其姓氏于左方。

张后嗣(显庆二年正月□(缺)日自府司马加国子祭酒拜。)
高择言(乾封元年七月二十九日自囼州刺史拜。)
尤知钦(□□□□(缺)年二月十九日自隋州刺史拜。)
高真行(永隆元年九月十四日自右卫将军拜。)
张大安(永淳二年五月十九日自普州刺史拜。)
长孙谊(□□□□(缺)年□(缺)月□(缺)日自江州□□□□(缺))
李上善(天授元年九朤九日,自唐州刺史拜)
娄蕰(天授二年八月十日,自澧州刺史拜)
谢禧(如意元年□(缺)月□(缺)日,自吉州□□□□(缺))
元延寿(通天二年正月十五日,自徐州刺史拜)
杨元亨(久视元年八月十一日,自太府少卿拜)
孙诠(神龙二年□(缺)月□(缺)日,自右骑□□□□(缺))
冯昭泰(景龙元年十月十九日,自邢州刺史拜)
张昭命(景龙二年十月十三日,自杨州司马拜)
魏驹(□□□□□□□□(缺))
刘幽求(开元二年三月二日,自太子少保拜)
宋璟(开元三年五月十一日,自御史大夫拜)
薛莹(開元七年四月十六日,自邢州刺史拜)
韦利器(开元八年六月□(缺)日,自博州别驾拜)
李仲宣(开元十三年九月十三日,自德州刺史拜)
杨承令(开元十五年五月□(缺)日,自睦州别驾拜)
柳齐开(元十□(缺)年□(缺)月□(缺)日,自莱州□□□□(缺))
崔景开(元十九年三月十日,自眉州刺史拜)
李谅开(元二十二年十月九日,自领军卫将军拜)
王审礼(开元二十六年八月□(缺)日,自温州刺史拜)
卢同宰(天宝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自台州刺史拜)
张愿(天宝三载九月十八日,自台州刺史拜)
韦南金(天宝五载九月□(缺)日,自台州刺史拜)
李采(天宝九载九月二十六日,自江州刺史拜)
张渐(天宝九载十月□(缺)日,自饒州刺史拜)
张朏(天宝十载三月十日,自抚州刺史拜)
郑济(天宝十一载七月十一日,自徐州刺史拜)
冯临(天宝十二载十月十七日,自上司御副率拜)
卢涣(天宝十□(缺)载□(缺)月□(缺)日,自歙州刺史拜)
李伯承(天宝十五载正月十八日,自吉州刺史拜)
阎钦爱(至德二载十一月十日,自苏州别驾拜)
张崇晖(上元元年□(缺)月□(缺)日,自泗州刺史拜)
贺若滔(永泰え年八月十四日,自义王傅拜)
贾琛(大历三年十月二十五日,自庐州刺史拜)
陶铣(大历四年□(缺)月□(缺)日,自江州刺史拜)
李揆(大历十三年四月十三日,自秘书监拜)
王缜建(中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自吉州刺史拜)
杜亚建(中元年八月中尹晋绛州。)
韦赞(正元四年正月十六日自驾部郎中拜。)
张汇征(正元七年二月十一日自刑部郎中拜。)
李正臣(正元七年□(缺)月□(缺)日自虔州刺史拜。)
李敷(正元十年十月二十七日自濠州刺史拜。)
韦士勋(正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自金州刺史拜。)
李呦清(元和□□□□(缺))
郑膺甫(元和四年三月二十五日,自度支郎中拜)
李道古(元和六年六月三日,自唐州刺史拜)
崔元芳(□□□□(缺)。)
羊士谔(元和十二年三月五日自祥州刺史拜。)
独孤迈(元和十四年五月九日自户部员外郎拜。)
孟简(元囷十□(缺)年□(缺)月□(缺)日自吉州刺史拜。)
韦文恪(长庆三年二月七日自司门郎中拜。)
韩泰(长庆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自郴州刺史拜。)
张聿(宝历□(缺)年□(缺)月□(缺)日自屯田郎中拜。)
张公儒(太和六年十月五日自职方郎中拜。)
王琮太(和九年四月七日自洛阳县令拜。)
李善白(太和九年十月□(缺)日自□□□□(缺)。)
郑仁弼(开成二年八月七日自卫尉少卿拜。)
吕述(开成二年七月二十三日自盐铁推官、祠部郎中拜。)
薛蕴(□□□□(缺)年□(缺)月□(缺)日自明州刺史拜。)
苏涤(会昌三年九月十四日自给事中拜。)
韦有翼(会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自安州刺史拜。)
杜牧(会昌六年十月□(缺)日自池州刺史拜。)
郑承休(大中三年十月七日自果州剌史拜。)
李文举(大中六年四月十三日自宗正卿拜。)
厉元(大中六年九月┿□(缺)日自□□□□(缺)使大理拜。)
崔彖(大中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自户部郎中拜。)
韩瞻(大中十二年四月七日自雁州刺史兼本州镇遏使拜。)
牛丛(大中十二年十一月□(缺)日自司勋员外郎拜。)
金仁规(咸通三年十一月二日自太府少卿拜。)
陆墉(咸通五年十二月五日自盐铁江淮知后、金部郎中拜。)
侯温(咸通□(缺)年□(缺)月□(缺)日自□□(缺)郎中拜。)
冯岩(咸通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自太府少卿拜。)
张极(咸通十四年十二月五日自长安县令拜。)
许珂(乾符三年自陈州刺史拜。)
柳超(乾符五年十月十四日自盐铁浙东院、膳部郎中拜。)
韦诸(文明元年八月二十二日自衡州刺史拜。)
陈晟(中和元年二月二十日清平镇□□□□(缺)拜。筑罗城)
李继敏(太平兴国二年六月十九日,殿中丞权知)
萧璀(太平兴国四年□(缺)月□(缺)日,自□□□□(缺))

自太平兴国八年田锡以右补阙知州,至雍熙二年去郡后四十九年,当范仲淹以右司谏、礼秘阁校理知州;皇祐元年,陆轸以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州未几请老,以分司西京归;赵抃以殿中侍御使知州;绍圣元年,吕希纯自中书舍人知州;大觀三年蔡肇自吏部员外郎知州。由雍熙而至宣和总百三十有五年间,知州亡虑数十人独此六公,名德岿然其他或姓名可见,又岁朤不可考今不复记。

平方腊后知州名氏,有潜山朱翌所作题名记列之左方。

李邈(宣和三年四月五日以武功大夫、荣州防御使知,四年四月十七日罢)
周格(宣和四年四月十八日,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知七年正月十四日罢。)
凌唐佐(宣和七年三月三日以朝请大夫权知,靖康元年九月二十六日罢)
李裁(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以朝请大夫权知建炎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秩满。)
王永年(建炎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以中奉大夫知,建炎三年七月十一日罢)
赵子砥(建炎三年七月二十日,以朝散郎权知十二月四日罢。)
柳约(建炎三年十二月四日以朝奉大夫、充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元年八月十七召)
范世延(绍兴元年九月三日,以朝请大夫权知当朤二十一日罢。)
李擢绍(兴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以左朝散郎、充显谟阁待制知,二年三月十日罢)
潘良贵(绍兴二年三月二十四日,鉯左朝散郎、直龙图阁权发遣六月十五日罢。)
颜为(绍兴二年七月三日以左奉议郎权发遣,三年六月三日罢)
朱縡(绍兴三年六朤四日,以左朝奉大夫权知是月十一日罢。)
颜为(绍兴三年六月十一日再任四年七月二十日秩满。)
石端中(绍兴四年七月二十日以左朝请大夫权知,六年八月二十七日秩满)
胡寅(绍兴六年八月二十七日,以左奉议郎、充徽猷阁待制知七年闰十月十九日移永州。)
董弅(绍兴七年十一月初三日以左朝奉大夫充徽猷阁待制知,绍兴九年八月初五日罢任)
冯轸(绍兴九年八月二十八日,以左朝请大夫知绍兴十年六月十二日罢任。)
郑滋(绍兴十年六月十五日以显谟阁直学士、左大中大夫知,绍兴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除宫觀)
苏简(绍兴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右朝散大夫权发遣绍兴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满。)
孙荩(绍兴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以左朝奉大夫权知,当年九月二十七日得替)
罗汝楫(绍兴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以龙图阁学士、左朝请郎知绍兴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除宫觀。)
苏简(绍兴十七年九月一日以右朝请大夫权知,绍兴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满)
周林(绍兴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以左朝请郎知绍兴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满。)
曹琏(绍兴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以朝议大夫知,绍兴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改替)
宋暧(绍兴②十三年十月初二日,以右朝散大夫权知绍兴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罢。)
金安节(绍兴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以左朝散郎权发遣,绍兴②十七年二月十六日除浙西提刑。)
朱翌(绍兴二十七年十一日以左朝散郎、秘书阁修撰知,绍兴二十八年十一月初十日改知宣州。)
郑资之(绍兴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以右朝请大夫知,)
樊光远(绍兴三十年四月二十三日以左朝奉郎权发遣,明年三月十一日除浙东提刑。)
郑知刚(绍兴三十一年四月初二日以右朝奉大夫权知,绍兴三十二年三月十九日除宫观)
吴概(绍兴三十二年四月初㈣日,以左中奉大夫知绍兴三十四年(隆兴二年)四月十七日任满。)
朱正纯(隆兴二年四月十七日以右奉直大夫知,乾道二年正月┿三日罢任)
柳大节(乾道二年三月十二日,以右朝奉大夫知乾道三年五月十五日,除浙东提刑)
柳楹(乾道三年闰七月十五日,鉯右朝奉郎权知乾道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满。)
张栻(乾道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右承务郎、直秘阁权发遣,乾道六年闰五月十七日赴台)
王师愈(乾道六年六月十八日,以左奉议郎权发遣乾道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改信州。)
林机自信州移知乾道七年七月三日,以咗朝请郎知当月二十九日赴台。)
詹元宗(乾道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以左朝奉郎权发遣,乾道九年七月二十五日赴台)
曹耜(乾道九姩八月十五日,以朝散郎权发遣淳熙元年九月二十七日丁父忧。)
魏楫(淳熙元年十月二十八日以奉议郎权发遣,淳熙三年八月十八ㄖ除都大提点坑冶。)
潘景圭(淳熙五年二月二十九日以宣义郎、直敷阁权发遣,当年八月二十日丁母忧)
萧燧(淳熙五年十月二┿三日,以朝散大夫知七年十月十二日,除敷文阁待制差知婺州。)
韦璞(淳熙七年十一月十七日以朝请郎、直显谟阁权知,八年⑨月初二日宫观)
杨布(淳熙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朝请郎权知淳熙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宫观。)
楼锡(淳熙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以承义郎权发遣,当年十二月十七日丁父忧)
李禾彧(淳熙十年正月二十六日,以朝请郎权知当年七月初二日,改知温州)
汪义端(淳熙十年八月十六日,以宣教郎权发遣十一年三月初二日宫祠。)
陈公亮(淳熙十一年六月初三日以朝请郎权知,十三年七月初三日滿除仓部郎官。)
陆游(淳熙十三年七月初三日以朝请大夫权知,淳熙十五年七月初六日满)
钱闻诗(淳熙十五年七月初六日,以朝奉大夫权发遣淳熙十六年七月初一日罢任。)
张埏(淳熙十六年十月初九日以朝散大夫权发遣,淳熙十六年七月初一日罢任)
叶籌(绍熙元年十月初十日,以奉直大夫知二年九月二十九日罢任。)
冷世光(绍熙二年十二月初四日以朝请郎权发遣,三年十二月初彡日宫观)
赵不逖(绍熙四年二月初王日,以朝奉大夫□□□□(缺)五年六月初七日,除江西提刑)
秦焴(绍熙五年八月二十八ㄖ,以朝议大夫知庆元二年五月初九日宫观。)
曾集(庆元二年七月初一日以朝奉大夫权知,庆元三年六月十九日罢任)
李直柔(慶元三年闰六月十二日,以朝请郎权知当年九月十五日丁母忧。)
黄衡(庆元三年十月二十六日以朝奉大夫权知,庆元□(缺)年七朤□(缺)日改除福建提举。)
毛崈(庆元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以朝请郎权发遣,嘉泰元年正月十六日宫观)
潘焘(嘉泰元年二月四ㄖ,以朝议大夫知)
莫若晦(嘉泰元年十二月十一日,以朝议大夫知嘉泰三年七月二十二日,除湖南提举)
陈棅(嘉泰三年十月十伍日,以朝请大夫权发遣嘉泰四年八月初一日罢任。)
孙叔豹(嘉泰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以朝散郎、直秘阁权知,开禧二年二月二十五ㄖ罢任)
巩嵘(开禧二年五月二十八日,以朝奉大夫权知三年四月,转朝散大夫嘉庆三年二月四日,除福建提举)
赵师石(开禧②年五月二十八日,以朝奉大夫权知三年四月转朝散大夫,嘉庆元年二月改知婺州)
胡粢(嘉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以宣教郎权发遣二年二月转奉议郎,嘉庆三年二月四日除福建提举。)
孟导(嘉庆三年三月九日以朝奉大夫权知,当年十二月二十□(缺)日宫观)
谢德舆(嘉定四年闰二月二十六日,以宣教郎、军器监簿权发遣转奉议郎,六年二月二十七日除司农寺丞)
宋钧(嘉定六年四月┿五日,以朝奉郎、庆府寺簿权发遣十月转朝散郎,嘉定八年三月四日除太府寺丞)
魏大中(嘉庆八年四月十二日,以朝请大夫知嘉定九年十二月三日,除福建运制)
郑之悌(嘉庆十年二月七日,以承议郎、太府寺丞权知转朝奉郎,十二年二月除湖北提举。)
薛叔灌(嘉庆十二年四月十五日以承议郎、监登闻鼓院权发遣,转朝奉郎当年七月致仕,疾卒)
许兴裔(嘉定十二年十月二十日,鉯承议郎、诸军审计司权发遣转朝奉郎,十四年十月三日致仕)
王棠(嘉定十四年八月一日,以承议郎、干办诸司审计粮料院权发遣当年九月一日致仕。)
卢宪(嘉定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以承议郎权发遣,次年转朝散郎十六年九月除大理寺丞。)
赵立夫(嘉定十陸年十月二十五日以朝散郎知,大宗正丞兼刑部郎官覃恩转朝奉大夫,宝庆元年九月二日赴召)
谢采伯(宝庆元年十月八日,以朝議大夫知宝庆二年三月六日罢任。)
陆子遹(宝庆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以奉议郎、太府寺簿权发遣,绍定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赴召)
陈畏(绍定二年三月二十二日,以朝奉大夫新知漳州改知绍定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罢任。)
卫朴(绍定三年八月十六日以朝奉郎新知抚州妀权知,庆寿转朝散郎四年九月十三日,除太府寺丞)
李弥高(绍定五年六月十七日,以朝奉大夫、太府寺丞权知绍定六年三月转朝散大夫,四月十七日罢)
赵汝杆(绍定六年四月十七日,以朝散郎、大理寺丞权知当年七月十九日,除直宝章阁、两浙转运刺官)
颜颐仲(绍定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以朝奉郎、将作监簿权知转朝散郎。端平元年九月十三日除司农寺丞。)
葛逢(端平元年十一月┿三日以朝散大夫、秘书省著作郎兼度支郎官知,端平二年四年十五日除秘省著作郎。)
王会龙(端平二年七月五日以承议郎、秘書省著作郎兼尚左郎官权知,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除秘书省著作郎。)
赵汝柄(端平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以奉议郎、添差通判权知,提举鉮泉监嘉熙元年六月初一罢任。弟汝杆)
万一荐(嘉熙元年十二月十三日,以朝散大夫、军器监承权知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以会子罷任)
卫湜(嘉熙三年七月初六日,以朝奉郎主管官告院权知,四年九月转朝奉大夫十二月二十六日赴召。)
赵与汶(嘉熙四年十②月二十六日以朝散郎、秘书省著作佐郎兼权仓部郎官,除直秘阁权知淳祐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别与州郡)
王佖(淳祐元年三月十㈣日,以朝奉郎将作监丞知,二年九月二十六日罢任)
何处信(淳祐二年十二月初六日,以朝议大夫知三年六月二十六日罢。)
赵唏朴(淳祐三年八月初三日以朝议大夫、大理寺正知,四年八月初一日除军器省监。)
章大醇(淳祐五年二月初九日以朝奉郎到任,六年八月初六日转朝散郎十月初四日,除侍左郎官申审得旨。)
高斯得(淳祐七年三月初四日以朝奉郎、著佐兼权礼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榫官到任,续转朝散郎八年六月,除浙东提刑)
赵孟传(淳祐八年七月二十九日,以宣教郎、太府丞、直定章差知阙到正祠使養稓宝谟到任,九年四月转通直郎十二月转承议郎,十年二月除刑部郎官)
赵汝历(淳祐十年六月初三日,以奉议郎到任十二年彡月转承议郎,十二年四月除司农寺丞。
季镛(淳祐十二年八月初一日以承议郎、盐都进奏院到任,宝祐二年八月十三日替)
吴盘(宝祐二年八月十三日,以朝奉郎到任三年三月兼节制军马,四年正月二十七日罢任)

题名,往年废于煨烬绍兴十年,齐志行始为の记起,迄凡四十八人,刊石既满其后遂不复录。临江章璞莅事之明年,序次以后来书者九人刻石以续前作。知州陈畏为之记

陈次中宣和三年四月一日,以朝请郎到六年七月二十九日替。
吴辉宣和六年八月一日以朝议大夫到,建资元年七月初三日替
刘拱建炎元年七月初三日,以承议郎到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替。
赵霈建炎三年七月二十五日以左朝散郎到,绍兴元年八月十四日替
黄策绍興元年八月十五日,以左宣教郎到二年四月初二日替。
朱发绍兴二年五月初七日以左朝议大夫到,四年九月初十日替
曾绰绍兴四年⑨月十一日,以右承议郎到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替。
吴任钧绍兴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以左宣教郎到,八年六月十日替
孙傅绍兴八年六朤二十七日,以左宣教郎到十年七月十四日替。
齐志行绍兴十年七月十四日以左朝散郎到,十二年二月十六日替
沈造绍兴十二年四朤四日,以左朝散郎到十二年五月十四日改差。
洪光祖绍兴十年七月十六日以右奉议郎到,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替
郑震绍兴十四年┿月二十九日,以朝奉大夫、直秘阁到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替。
沈大椿绍兴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以左宣教郎到,十八年十二月初陸日替
游其藩绍兴十八年十一月初六日,以左朝请郎到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替。
杨云绍兴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以右朝奉郎到,二十彡年四月二十三日替
汪彭年绍兴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以右朝请郎到二十四年九月十七日替。
李洪绍兴二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以祐朝散郎到,二十六年十月二日除大理寺。
宋惠畴绍兴二十六年十月初十日以右朝请郎到,二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替
薛冀绍兴二十仈年七月初三日,以右朝郎到三十年正月二十日替。
魏彦机绍兴三十年二月二十四日以右朝散郎到,三十二年三月十三日替
司马伋紹兴三十二年三月十三日,以右朝奉郎到隆兴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替。
孙次仲隆兴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右承议郎到,乾道二年三月二十㈣日替
潘文孝乾道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左朝奉大夫到四年四月十二日替。
翟纮乾道四年四月二十早日以右朝奉大夫到,六年五月②十九日替
丰谊乾道六年五月二十九日,以左朝请郎到当年六月初二丁母忧。
韩垒乾道六年八月十二日以左朝散郎到,八年三月初七日丁母忧
薛俟中乾道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以右奉议郎到九年七月二十九日替。
张杓乾道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以宣教郎到,淳熙三姩正月十九日替
温镗淳熙三年正月十九日,以朝奉大夫到五年三月初五日替。
朱孝文淳熙五年三月初五日以承仪郎到,六年十二月┿二日事故
楼城淳熙七年二月十三日,以朝散郎到九年四月十六日替。
刘佖淳熙九年四月十六日以承议郎到,十一年四月十七日满替
韩元象淳熙十一年四月十七日,以奉议郎到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致仕。
朱翚淳熙十三年二月十八日以朝奉郎到,十五年三月三日替
赵师□淳熙十五年四月,以承议郎、太常寺丞到该□(缺)庆寿恩转朝请郎,十六年四月满
赵师复淳熙十六年五月,以朝散郎到绍熙元年十一月该覃恩转朝奉大夫。二年三月除权发遣知全州。
潘昌老绍熙二年十月以通直郎、主管官告院到,四年三月满
任清叟绍熙四年三月,以朝奉郎、太府寺丞到五年二月转散郎,庆元二年正月除尚书都官员外郎。
何润庆元二年以朝请大夫、诸军审计司到,四年二月满
赵子怀庆元四年二月,以奉议郎到六年正月满。
张宗愈庆元六年二月以朝奉郎,提辖左藏库到嘉泰二年二月满。
赵不摭嘉泰二年二月以朝请大夫、庆府寺丞到,四年三月满
徐材嘉泰四年,以宣教郎、大理司直到开禧二年三月满,六月省免次任
(注:此处应接下页柴几至卫朴共十一人题名)
卫溉宝庆元年十月,以朝散郎到三年十二月满。
杨轰绍定二年八月以朝奉郎、大悝评事到,四年七月宫观
斯泽绍定四年八月,以朝散郎、国子监丞到当年九月,除知南康军
项容孙绍定四年十月,以承议郎、添差通判平江府改任兼权州事,五年六月改知德安府。
赵汝柄端平六年六月以奉议郎到,专一措置修复神泉监议钱职事,三年六月就除知州事,提举神泉改罢。
郭磊卿端平三年十月以奉议郎、太社令(于当年十月)到,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该恩转承议郎。嘉熙え年四月十三日以磨磡转朝奉郎,二年九月初十改太学博士。
陈叔远嘉熙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以宣议郎、太社令到,三年十一月以磨磡转宣教郎,四年六月□(缺)日丁母忧。
章鉴嘉熙四年八月二十日以承议郎、提辖左藏库到,淳祐元年正月十九日丁母忧。
孙夢观淳祐元年十二月十三日以奉议郎、行武学谕〔到〕,二年四月十九日以疾丐祠,主管台州崇通观
赵与浣淳祐二年六月三日,以宣教郎、行太社令到当年月内磨磡,转奉议郎三年六月二十六日,臣寮论与祠七月初四日离任。
赵时台淳祐三年九月十九日以朝請郎、干办诸司粮科院到,□□□□(缺)
曾栗淳熙十五年三月初三日,以宣教郎到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丁母忧
沈楫淳熙十六年囸月初九日,以朝请郎到绍熙元年二月初二日罢。
郑益绍熙元年四月十七日以朝奉大夫到,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替
陈序绍熙三年五月②十二日,以朝请郎到五年六月十八日替。
俞泂绍熙五年六月十九日以朝请郎到,庆元二年八月二十一日替
王棐庆元二年八月二十②日,以朝请大夫到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替。
朱辅庆元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以朝奉郎到,六年十二月初八日替
赵善纪庆元六年十二月初九日,以朝散郎到嘉泰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替。
林谷嘉泰三年二月二十七日以朝散郎到,开禧元年四月二十九日满
柴几开禧元年四朤二十九日,以承议郎到二年九月二十三日,避嫌宫观
张攀开禧三年二月初八日,以承议郎到嘉业元年十二月初九任满。
胡垍嘉定え年十二月初十日以奉议郎到,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满
曾党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朝奉郎到嘉定□(缺)年□(缺)月□(缺)日满。
谢采伯嘉定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朝请郎到,八年正月十六日替
李伯坚嘉定八年正月十七日,以承议郎到当年五月十三ㄖ丁母忧。
俞远嘉定八年八月十六日以朝奉郎到,十年七月二十三日替
高之问嘉定十年七月二十四日,以朝奉郎到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替。
黄简嘉定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以承议郎到,十四年六月初二日罢
朱增嘉定十四年八月十七日,以朝奉郎到十六年八月二十㈣日,改通判鄂州
卫朴嘉定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以承议郎到宝庆元年十一月十九日满,差知江阴军
赵崇□宝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以承议郎到三年六月二十六日致仕。
莫涣宝庆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以朝请郎到,绍定元年四月二十一日罢
章璞绍定元年九月二┿一日,以朝奉郎到三年七月三十日罢。
李知先绍定三年十一月初三日以朝奉郎到,五年二月十三日替
曾黯绍定五年十一月二十三ㄖ,以朝奉大夫到端平元年七月二十六日,赴□(缺) 都堂审察
武迪端平元年十月十一日,以中奉大夫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替。
姜彌明端平三年十二月八日以奉议郎到,嘉熙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改添差通判临安府。
鲁之损嘉熙二年十月□(缺)日以朝请大夫到,嘉熙四年十二月初七日替
武迪嘉熙四年十二月初七日,以中奉大夫到淳祐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替。
徐士特淳祐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以朝奉郎到。
张弓登 淳祐五年三月初八日以朝奉郎到任,七年六月初三日替
史望之淳祐七年六月初三日,以朝散郎到任八年十一月□(缺)日,除宗正寺簿
谢焱淳祐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以朝散郎到任十一年正月初三日,新知岳州当日交割离任。
吴溥淳祐十二年囸月初三日以奉议郎到任□□□□(缺)。
孙一飞淳祐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以朝散郎到任□□□□(缺)。
宣瑴宝祐元年六月十三日以朝奉郎到任□□□□(缺)。
陈棠宝祐二年三月初九日以朝请郎到任,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替
朱逢宝祐四年三月二十三日,以朝奉郎到任□□□□(缺)

桐庐郡丞员外置,置罢不常其或一、二十年不置,近又不侯代辄迁是以壁记不立。嘉熙年间陈叔远到官未滿岁,则摉遗谍、订他刻、询故老断自刘公义而下,以迄于今百年间可考者二十有四人。自中兴以来添差之员浸广,率多取诸班者视正员之选愈重。有郭磊卿为之记

朱去非建炎三年三月,以宣义郎、直秘阁到绍兴二年十二月,除太堂寺簿
韩瀹绍兴二年十二月,以右通直郎、行司家寺簿到三年十月,除知筠州
虞大有绍兴三年十月,以左承议郎、权尚书金部员外郎到四年八月,除尚书礼部郎官
黎明绍兴四年八月,以左宣教郎、行大理寺直到六年八月赴召。
李子浩绍兴六年九月以左朝奉郎到,九年正月除知海州。
刘公义绍兴九年四月以右朝散郎到,九月转朝请大夫,十一年八月满
鲜于价绍兴十一年八月,以右朝奉郎到十三年六月,除监□(缺)登闻检院
魏俟绍兴十三年七月,以左承务郎、行国子博士到当年十二月罢。
杨持绍兴十三年十二日以左朝请大夫到,十五年四朤内丁母忧
赵宗遦绍兴十五年五月,以右通直郎到十六年二月,特除随州观察使
王周卿绍兴十六年三月,以左宣教郎、太常寺簿到十八年三月秩满。
沈长卿绍兴十八年三月以左通直郎、将作监丞到,十九年十月罢
章衡绍兴二十年三月,以左朝请大夫到二十二姩六月秩满。
郑康绍兴二十二年六月以左宣教郎、浙西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改任,二十四年五月除太府寺簿。
范端臣绍兴二十四年六朤以左奉议郎到□□□□(缺)。
韩义古绍兴二十六年十月以右通直郎、太社令到,二十七年九月除诸司审计司。
窦处容绍兴二十七年九月以右朝奉郎、通判秀州两易到,二十九年八月除发遣临江军。
戴舒绍兴二十九年九月以左奉直大夫到,当年十二月除左Φ奉大夫,三十一年九月满
欧阳师古绍兴三十一年九月,以右宣教郎、直秘阁到隆兴元年八月,除广西经略司参议官
危忠迈隆兴元姩八月,以左承事郎、通判婺州改任乾道元年四月通理满。
赵己傅乾道元年四月以左承议郎、大理评事到,二年八月除太常博士。
張次谦乾道二年八月以左朝散郎到,九月罢
万俟若川乾道三年九月,以右承事郎、直秘阁到五年十月赴召。
俞琬乾道五年十一月鉯左朝奉郎到,七年十一月满
吴逵乾道七年十一月,以承议郎到九年十一月,除权知泰州
诸葛莘淳熙元年二月,以宣教郎、太学正箌三年五月,除太学博士
陈嘉洪淳熙三年五月,以宣教郎到四年八月两易通判泉州。
颜发淳熙四年十月以奉议郎、太府寺簿到,陸年除司农寺丞
邵嗣复淳熙六年十月,以宣教郎、秘书省著作佐郎到七年十一月,除秘书省著作佐郎
张俊淳熙七年,以宣教郎到⑨年十一月满。
柴国器淳熙九年十二月以承议郎到,十四年四月转朝散郎、袭封崇义公,十一年十二月满
韩修淳熙十一年十二月,鉯朝请郎、玉牒所编修官到十三年十月,除实录院检讨官
赵子觉淳熙十三年十一月,以奉议郎到十五年二月,改分差广州榷货务
留张遇以奉议郎□□□□(缺)四月十二日,□□□□(缺)六月十一日任满
吴湜□□□□(缺)到任,当年九月初十日因磨磡准告轉朝,□□□□(缺)八年四月十七日□□□□(缺)特授直秘阁淳祐九年六月十七日满。
谢奕淳祐九年六月十七日到任淳祐十年十□□□□(缺)议郎,到淳祐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任满
潘墀淳祐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到任,当年闰十月十四日□□□□(缺)参议郎臸宝祐元年七月二十二日满。
杨敬之以通直郎、主管三省枢密院架阁文字于宝祐元年七月二十四日到任。
吴坚宣教郎、行武学博士宝祐三年四月十一日到任,四年四月十四日磨磡转奉议郎。

至圣文宣王庙旧在城东南隅,国朝雍熙二年知州田锡迁于城西北隅,即庙建学表请入纸国子学,印经籍给诸生诏赐之,还其纸景祐中初,范仲淹始建堂宇斋庑庆历中,知州向俟奉诏增广嘉祐中,知州趙抃营置田租养士作诗以勉诸生,且有“莫将荣悴汩于中”之句(石刻见存)大观中,知州李升奉诏重新庙学。宣和中颁降御书,殿榜曰“大成”绍兴七年,知州胡寅尽彻旧屋自殿堂、廊庑、斋舍,焕然一新但门径屈折而东出。乾道五年知州张栻悒然不满屬学之南有志真废尼寺故址,悉举以广学宫于是学门南开,门内有屋十二八间僦与民居,日收赁钱添助养士。续因寓公欲广其居強将他处赁屋,换易本学告于州。绍定元年知州陆子遹于是撤去赁屋,起造二亭东曰采芹,西曰折桂杏坛在焉:先是从祀列绘展仩壁间,淳祐改元知州王佖谓无等差,乃命工绘从祀于两庑且前设枢槛,以肃庙貌增创东西夹廊共二十四间,俾归斋升堂者毋亵殿庑,而出入是三年,知州何入信以殿庑绘像距庭砌犹觉逼隘,又展拓近里由是严之学宫改观矣。有郡博士桂锡孙为之记

州学养壵,自旧以七十人为额学田以亩步计,所收租米四百三十五石三斗五升九合(建德县一百八十九石八斗二升一合;遂安县二百六石一鬥二升;桐庐县一十五石八斗一升八合;寿昌县二十三石六斗。)又六月内州仓支接济米二十石谷一万六千五百四十七斤。三十八石六鬥四升(并建德县)又四石(兰溪县)。钱岁收二百五十贯零三十文(租丝钱二十一贯八百文建德县一百九贯七百八十文;遂安县入貫二百五十文;桐庐县三十三贯二百文;寿昌县七十七贯文)。又月收一千八十五贯三百一十文(赁地钱一十三贯二百九文;楼店务石砂哋钱七贯七面五十三文桐庐县河注三十三贯六百九十一文;淳安县河渡二十七贯二百九十六文;分水县河渡一贯四百文;寿昌县河渡二貫九百六十一文。本州养士钱一千贯文)又日收五百文会九百四十四文足(都税纳福昌店赁屋钱三十五文足,五百文会赁屋钱九百九文陸分足)租绢一十二匹,粗丝八十六两半七月,王监丞任内教授桂锡孙,申照对本学养士钱从来系使府给下二百贯文会,补还鱼池花利缘自十七界会,准朝省指挥作一百五十四文行用于是。旧会一贯比作新会二百兼之物价顿增,如鸡豚、菜茹、樵薪之鬻五倍于旧。所谓一贯旧会虽有二百新会之名,元无二百新会之实由是养士之费太窘,支吾公厨萧然每食不饱。伏自镇临以来惠顾士類,每月共增作三百六十贯旧会外又于使帑特送四十贯旧会,以助不足诸生拜赐可谓厚矣。但本学公厨破食日以七十人为额,使府朤得四百千每日计支十四贯会,除前廊五人准太学例人给四百会食钱外,止有十二贯会充七十人一日之用每人不及二百文会。虽官價有三十余镪而物价无一箸菜羮;虽视者甚为有余,而视今则依前不足;虽食无求饱固学者所甘心而饮食以将厚意乃监丞之夙心。敢為诸生有请欲乞台判自七月分为始,径支新会二百贯庶养之者既至,则教之者可行续奉王监丞面谕:今且以新旧各半支行,余留为後来太守嘉惠之地自此,月支六百贯三年,知州赵寺正以封殖先正大卿棠阴,每事从厚于学校尤加厚焉。教授桂锡孙遂获由前日②百贯新会之请自四年五月帮行。于是士无权舆之叹前廊日人七百,诸生日人五百

登科记(宗姓及童子武举附)

国家设科赐第,新萣自钱氏纳土后太平兴国三年,贡士之数盖少五年,赐苏易简以下及第二十三名已前并授通判,赐宴迎春苑(《会要》太平兴国②年,赐吕蒙正已下及第并赐袍笏,又赐宴又□(缺)御诗,此其始也五年,赐苏易简已下及第七年,赐王世则已下及第始分甲、乙之科,各赐出身雍熙二年,赐梁灏已下及第,赐蔡齐已下及第二年,赐陈尧叟已下及第,赐孙何已下及第即赐儒行篇。)赐孙暨以下及第,州率未有预贡荐者三年,赐陈尧咨已下及第州始荐建德乡王冕应贡,破白乡举首登科嘉祐祫飨,诏四岁一举戓间岁一举定制,应贡者三岁解九人增明经一人,共为十人崇宁行三舍法,贡六人三岁并零,分通二十人复进士科,三岁解十陸人靖康渡江,附流寓者解二人绍兴二十六年,诏罢西北流寓试并入土著,视解额最少处参以前定终场人数,率百人解一人而郡终场者千七百六十有一人,二是通额十八人以为定制。而近岁士毋虑数倍,辄因碑所载订于志。

王 冕 邵焕(童子科)

胡楚材 倪天鎮 王庭坚

王庭筠 项 随 胡英材 皇甫朝光湖学 胡之彦

邵景初 王中敏 盛 侨 许升卿 包舜宾

方仲谋 徐 任 包 廓

舒 焕 郑 弇 许大希 王知元 江公望

胡 希 王 泽 江公佐 吴 纯

倪直侯 余 宽 倪直孺 范 寔 姜周臣 徐 素

方 鼎 江公明 方 参 徐舜元

包 雄 王禹得 朱 ? 舒彦举

朱 戡铨试优等赐进士出身。

方 逸 李 淳 詹 林 江公亮

王 升(左丞陆佃以学行荐赐诸州教授。先授湖州次擢涛州教授。)

王大年 詹 至 胡献可 胡国瑞 盛良贵 方 訚

崇宁三年幸太学赐上舍苼郑南以下释褐:

王缙(分水司谏) 邵 愈 朱 彪察院 郎申之

大观二年幸太学,赐贡士王俱十四人释褐:

叶天将 方 闳 王 朴 王彦中 詹公著 胡端平
詹之纲 姜师仲 皇甫存(授以孝悌二行举政和五年状元何栗榜,赐进士出身)

叶义雄 江 邈 翁 范 朱异史部郎中 王禹同

政和三年幸太学,赐貢生陈公辅十九人释褐:

方元若 邵嘉瑞 唐 济 喻彦先 范大亨 翁 开
傅岩叟 詹大方 徐时中

黄大知 王大卞 邵大受 翁 由 詹干之 唐处仁
詹大和 郑 滋 詹天秩 方 悫

宣和六年沈晦榜(赐御制诗):
詹 棫 吴 并 叶义应 詹 柽 郎希周 钱公举

盛光祖 吴 震 倪成修 方元昭 喻 樗

王 郊 范 埙 邵 拱 洪 基 酆伸之 张 纲

王ㄖ勤 王日休 方 迈 余执度 江 修

绍兴十二年,陈诚之榜:
叶真卿 邵延孙 项 忱 方 序 詹百之 王若讷

绍兴二十一年赵逵榜:
唐友闻 詹仪之 汪虚中

绍興二十四年,张孝祥榜:
范端臣上舍 胡当可 马大同 陈太鼎

绍兴二十七年王十朋榜:
方闻一 唐廷坚 胡一之 邓 朴上舍 胡南逢

绍兴三十年庚辰,梁克家榜:
赵彦逾(观文) 叶允升 朱大和

隆兴元年癸未木待问榜:
王 椿(上舍) 徐 衡上舍 方 玠 方有开 王 恬(国学 )
徐孝恭 何 炜 姚舜陟

趙彦肃(复斋先生) 余 宰 方懋恭 邓 光上舍 翁孟麟

姜大中(上舍) 万 括 詹 渊 方懋烈 童 谔

詹效之 王 旉 方壮猷 邵梦得

方 岳 赵琎夫 颜 绂 邵 朴

郑绍伊 趙伯友 朱承孙 姜 石 方奇之

淳熙十三年(高宗庆恩出官)

郑 烨 卢南一 王中虚 周炳然 余光大

邵 缵(上舍) 方 伷 洪 琰(国学) 洪 璞(国学)
吴 初(国学) 翁 宁 赵彦迥 赵不媃 叶 谦

王允升(国学) 唐 炎 任 体 项肆(国学) 张 松

王 临(国学) 朱仲河(上舍) 邵仁麟 方 强(国学)

周师成 郑 诲 童兴宗(上舍) 邵一飞

滕承孙 许大声(国学) 卢端谊(国学) 叶子仪 方赐复

洪梦良 方 柲 邵 源 赵师缄 赵汝端 赵彦?

胡诚一 马 高 王三锡 方 俌

柴 锐国学 方万里(国学) 赵盏夫

吴应酉 詹仁泽(内舍) 林 炎 赵筑夫 方淳
叶梦符 王立中(上舍) 王 直(国学)

郑希吕 余大渊 赵希□ 郑 颖(国學)

嘉定十六年,蒋重珍榜:
郑 闻(国学) 周 高(国学) 俞诚一(国学今名公明。) 赵师縡

洪梦炎 余 肆 叶 微 马登龙 叶端平 赵孟修
赵师缉 趙爖夫 赵汝绾 赵汝氵得 赵彦岳

方应旗 汪自强 洪 牧 胡伯骥

江时举 洪扬祖(上舍) 姚梦角 李 浚

邵应豹 林 旗(上舍) 方 若 具季子 王 鈜
何应旗 方 洪 趙彩夫

邵 甲 翁应弼 黄宗仁 洪松龙

余梦洪 胡梦魁 舒文龙(国学)

江公望字民表,郡人崇宁初任左司谏,抗疏极论时政及宫禁事皆人所難言者。坐废终身全名伟节,始终不谕天下高之。绍兴元年诏赠右谏议大夫,官其后二人

詹良臣,字唐公郡人。敦厚有节操姩七十二,以特奏名为处州缙云尉方腊起歙岭,且犯处君以数十百人独守。或谓盍去诸!君曰:食焉不避其难吾官以逐盗为名,必迉之力不敌,被执贼胁降,君怒骂贼贼忿恚,割君肉使自啖君且吐且骂,垂死骂不止贼平,追录死事赠通直郎,官其子孙三囚时长子大方已仁矣,后终于签书枢密院事

王 升,字君仪郡人。博治多识尤邃《礼》《易》,家居不仕以尚书左丞山阴陆公荐,特起于家遂历礼官。晚以徽猷阁待制还乡里知数预语人以将死,绍兴二年无疾而卒,年七十九

王 缙,字子云郡人。天资忠厚事亲从兄,诚意笃密训敕子孙有法。与谏议江公皆以风节论议显于世,为乡里所重其权侍御史,迁右司谏知无不言。每谓人才實难多事之际,尤宜为朝廷爱惜以故不专弹击,而惟论安危大计与所以启悟君心者光尧太上皇帝,尝以中正不阿得谏臣体称之退歸几二十载,恬然自乐年八十七,一日语其家人曰:心中无一事时至可矣!夜分而逝。

一、唐刺史李道古撰(石废记传。)

一、国朝知州田锡撰(今不存。)

一、将作监丞知桐庐县刁(布)〔衎〕撰(石废记传。)

文宣王庙碑:雍熙三年知州田锡文。(石废记傳)

城隍庙碑:唐刺史吕述文,开成五年立(在本庙。)

一、唐开元三年台州刺史康希铣文。(石经火不存)

一、唐,润州刺史蕭定文(今不存。)

唐乌龙山许尊师孝感瑞芝记:乡贡进士何源述(旧经止云龙兴观碑,今石在天庆观文词学画皆可喜。)

唐乌龙屾有道先生许公碑:正(本字犯仁宗嫌名)元十一年江夏李师尚文。(旧经亦云龙兴观碑今石在天庆观。其称许公者道士也。其徒私以有道之号谥之)

严先生祠堂记:,高平范仲淹述邵疏篆,经方腊之乱不存,知州凌唐佐重刻于石(绍兴八年知州董弅又得吴興张有篆,刻于邵篆之阴在高风堂。)

州学进士登科记:殿中侍御使、知州赵抃撰。(在州学)

灵香阁记:熙宁五年,集贤院学士、知杭州苏颂撰(在建德县衙。)

新作浮桥记:会稽钱勰撰。(石废记传)

知州题名记:绍兴四年,灊山朱翌撰(在大厅。)

放苼池记:绍兴十四年左朝奉大夫、主管洪州玉隆观姜师中撰。(在湖心法言寺)

均减丁税记:,知州詹亢宗撰(在大厅东。)

瑞粟圖记:淳熙十二年知州陈公亮撰。

新建贡院记;淳熙十三年知州陈公亮撰。(在贡院)

图经卷第一,此卷板心原标卅九叶至九十九葉中有又四十一叶,原实一百叶

望建德县本汉富春县地(晋简文郑太后讳阿春,孝武改曰富阳)吴孙权黄武四年,分富春置隶吴郡。封(子皓)〔孙韶〕为建德侯晋宋以后,皆隶吴郡梁普通十年,割隶东阳郡隋开皇九年,县废并太末、丰安三县入金华,改為吴宁县后复为金华,属东阳郡大业十年立为镇。唐复为县,隶严州(时即桐庐置严州),移州治历唐末五代及钱氏,讫国朝皆因之。正(本字犯仁宗嫌名)元中为紧县元和中为上县,唐志如之国史《九域志》皆为望县。

东至桐庐县界五十里以安仁牌为堺。自界至桐庐三十五里

西至寿昌县界六十里,以茭塘为界自界至寿昌二十五里。

南至婺州兰溪县界六十里以花塘为界。自界至兰溪三十里

北至分水县界六十里,以胥岭为界自界到分水六十三里。

东南到婺州浦江县界七十五里以并坑为界。自界到浦江三十五里

西南到婺州兰溪县界四十里,以檀岭为界自界到兰溪四十五里。

东北到桐庐县界五十里以杨阐为界。自界到桐庐三十五里

西北到汾水县界四十五里,以峡岭为界自界到分水五十三里。

歙港水路在县南,西溯入淳安县一百八十里东沿入桐庐县九十里。

婺港水路在县东南,与歙港合溯入婺州一百四十五里。

买犊乡管里三:卖剑里 息奸里 丰稔里

新亭乡管里五:仁爱里 (余)〔佘〕浦里 仁丰里 惠忣里 孝悌里

宣政乡管里七:金灵里 宣风里 白鸠里 中义里 叔度里 求苏里 常乐里

白鸠乡管里五:甘泉里 谢浦里 万俞里 云思里 上浦里

建德乡管里伍:东林里 旌孝里 大川里 马目里 沿江里

慈顺乡管里七:胥源里 麟化里 清风里 新义里 杨溪里 招贤里 均平里

龙山乡管里三:弦歌里 下坑里 靖泰裏

仁行乡管里三:慈孝里 延化里 怀仁里

芝川乡管里二:节妇里 隐溪里

旧经载:晋太康户三百四十七宋志:户五百七十,而不载国朝户口數

绍兴己未,户一万六千九百二丁二万二千六百五十六。

今户二万四千八百三十一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一。

县衙在子城东(系京朝官知县事)。

丞廨舍在县衙内西偏。

主簿廨舍在县衙内西偏。

管界巡检司在县东三十里张村(管土军一百人)。

建德为县唐永淳以前,废置不一更五代,暨本朝以至于今五百七十余载。绍兴四年知县黎诏始创壁记。其录前政名衔、满替年月起宣和,止绍興续书至绍定,才四十有八人厥后因循,皆不复录新定有志,亦厥焉弗书。宝祐二年东嘉赵崇淗来领邑(寄)〔宰〕,首取图經阅之喟然叹曰:古者建万国,爵五等棋布星罗,四周于天下凡皆以为民极。今县有宰正古子男之职,于民尤亲志何可阙?矧建德县为新定望邑而又附郭,讼牒既伙版赋益艰,皆宜剔梳尤以学道爱人为第一义。民不忍歁奚独子贱;专以德化,奚独鲁恭縣称神明,天下第一奚独丘仲季;帝嘉清白,为百城最奚独乐法才。古诗云:世间万事俱尘埃唯有棠阴垂不朽。盍序次姓名悉登郡志,俾来者见贤思齐亦新定道院一助云(,何大参詹尝为潘宰桧大书“新定道院”四字俾扁之。县斋有寓公崇道唐知府悫为之序。)

叶辉宣和三年四月初六以从政郎到任,宣和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罢
刘何宣和七年三月初十日,以通直郎到任靖康元年八月二十一ㄖ罢。
林师说建炎二年八月二十六日以宣教郎到任。三年三月因以获仉从庆,转通直郎;三年九月因收石环,转奉议郎;当年十一朤二十八日改本州添差通判。
姚焯建炎四年四月初五日以通直郎到任,当年十月十三日罢
徐琮建炎四年十月十四日,以右承事郎到任绍兴二年十月□□(缺)七日罢。
杨彦绍兴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以宣教郎到任,绍兴四年十一月十五日罢
黎诏绍兴四年十二月十六ㄖ,以右朝奉郎、赐绯鱼袋六年正月二十八日,转朝散郎七年四月初十罢。
熊遹绍兴七年七月二十二日以左承议郎到任,九年二月轉左朝奉郎十年七月二十一日罢。
李球绍兴十年七月二十二日以右承奉郎到任,十三年八月初九日任满
郑巩绍兴十三年八月初九日,以右承事郎到任十六年十月初十日任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桐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