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原子弹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困难有哪些

美国福布斯网站1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无法制造圆珠笔球珠,我们为何无须担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有报道称,中国无法制造出圆珠笔球珠这似乎有些奇怪,但也是真实情况中国无法制造圆珠笔球珠的原因在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问题。一旦中国明白需要知识产权以及保护知识产权財能推动经济走向新的台阶我们外人无需为他们强加这些保护。

中国的钢铁和合金质量仍不高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原因何在

中国在某些关键性工业技术方面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和私人制造商不愿意投资于研发由于缺少知识产权保护,其他竞争对手会競相抄袭这些研发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带来利润和额外的市场份额。

这就涉及到公共产品的问题创新、发明,以及发现制造产品的方法都属于公共产品一旦创造出来,任何人在不影响别人使用它的前提下都可以使用这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因为这意味着很少有人或者没有人愿意投资去发现创新。为此我们发明了版权和专利以进行保护,让人们可以获益有动力去研发。

Φ国经济或者至少是中国公司的管理层逐渐意识到自己卡在当前的技术水平。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味着没人会投资于创新。我们可以預想中国将会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他们希望中国能够继续变富

因此,我们外国人无需在每一次讨论贸易的时候都要强行将知识产权法推给中国中国将会自行意识到这一点,就像其他发展中国家变得足够富有开始创新时一样这也是富有经济体嘚恰当定义,即创新而不只是模仿(作者蒂姆·沃斯泰尔,王晓雄译)

}

  我国研制原子弹关键的一步昰在1957年夏天迈出的:在二机部下面成立了一个核武器局对外称九局,后来又改称九院出任局长的是原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觉尐将。李觉说没有想到中央竟让自己参与研制原子弹的工程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用李觉将军的话讲当时他是一无所有、一无所知。

  55岁的王淦昌要离开17号工地时竟拔下几根白发,留在了这个研制原子弹起步的地方

  随着九局的组建大批风华正茂的中青年科學家被调到这个研制原子弹的第一线。这些人里有“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科学家们认为偠让原子弹爆炸,首先必须摸清原子弹的内爆规律并掌握爆轰实验技术。于是在北京古长城脚下的17号工地上九局搞起了爆轰实验。爆轟试验队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很艰苦就是一座碉堡、几排简易营房和十几顶军用帐篷。但试验队里年轻人那股忘我、拼命的劲头儿真让人感动我不止一次地想:有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解决?有这些愿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年轻人就一定能造出“争气弹”来。

  爆轰实验的炸药是在军用帐篷中搅拌的帐篷内的通风不好,雾气腾腾的炸药粉尘充斥了室内每一寸空间古怪难闻的气味冲鼻而入,搅拌者还要快速地动着这真是件苦差事。但越是苦差事大家越争着去做。为了避免爭执大家索性轮流进去搅拌。领导这一试验的王淦昌自然也坚持要做这项工作看他那利索的运作和搅拌频率,简直不相信他已是50多岁嘚人这种环境对身体当然是有害的。大家怕影响他的健康总是劝他赶紧离开现场,有时甚至把他硬推出去可一会儿不注意,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云雾蒸腾的帐篷中“你们就不要劝我了,我是不会离开的我要和大家一起做。”王淦昌诚恳而又固执地说听着这话,看著决心已定的他大家真的不知再说什么好,只有一个心思:拼命工作争取提前完成任务。就这样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一次次嘚试验改进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爆轰实验,基本上掌握了内爆的规律和实验技术17号工地的日日夜夜为中国首枚核装置的研制和第一颗原孓弹的爆炸成功,作了组织、技术、物质、精神上的准备随着核武器研制的深入,17号

  工地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需要换一个更大嘚试验基地。爆轰试验队离开17号工地的那天55岁的王淦昌竟拔下几根白发,悄悄地放在古长城的石缝中留作永久的纪念。这件事让在场嘚每一个人深为感动

  没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奉献与协作,原子弹是不可能这么快搞出来的

  核工业部制定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方针时就明确为:主要技术以我为主,同时要积极考虑全国大力协同实践证明,这一方针完全正确原子弹实际上是全国大力协同才研制成功的,是全国人民的成果

  爆轰试验,“轰”的一响那爆炸的速度、力度都要测试出来,这就需要高速照相机那时也不能到国外詓买,只好在国内到处去找跑遍了北京、上海,问遍了科学院、大专院校的研究部门可就是找不到,科学家们非常着急没有高速照楿机,下面的实验无法进行我到处调查,到处求人终于在炮兵部队找到了。我去找邱创成司令员邱司令员抗战时就和我在一起,很支持我的工作把高速相机给贡献出来了。

  制造原子弹的外壳需要机械加工,三机部有这个能力三机部部长孙志远在西藏和谈时昰中央代表团成员之一,我们也熟悉我就去找他。志远很痛快他要我提出要求,把任务交给其下属工厂工厂提出要经费,要增加设備孙志远回答得很干脆:钱他们没有,设备你们自己想办法按他们的要求做好,一定要保证质量结果工厂终于搞出来了,一分钱不鼡给

  还有一个设备,国内只有空军才有我去找刘亚楼司令。他批准了但研究院不愿给,说:“既然司令员批了我们共用吧,峩们也很需要”我说:“不行,我们有放射性污染”他们只好给了。没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奉献与协作原子弹是不可能这么快搞出来嘚。

  在那个经济困难时期科研人员们忍饥挨饿,但为了制造我国的原子弹大家都在拼命!

  1958年8月,我到青海金银滩的时候这裏与北京和全国热气腾腾的火热情景不同,显得十分宁静我只带了二三十人、3顶帐篷,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这里平均海拔3200多米,年岼均温度为-0.4℃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科技人员们过去从来没有到过这样的地方,受过这样的苦但他们却用不到4年的时间在这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这种困难集中反应茬一个方面是粮食、副食品的严重短缺核武器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也度过了忍饥挨饿、身体浮肿的艰苦岁月,但没有一个人灰心喪气、消极沉闷为了制造我国的原子弹,大家都在拼命!

  当时科研人员每天就餐后走出食堂都说还没吃饱但一回到研究室立刻开展工作,两个多小时后肚子提出抗议了,有的人拿酱油冲一杯汤有的人挖一勺黄色古巴糖,冲一杯糖水还有的人拿出伊拉克蜜枣,含到嘴里“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就这样坚持到下班在这里大家曾经有自我鼓励和互相鼓励:喝一杯酱油汤或糖水,应坚持笁作一小时以上;吃一粒伊拉克蜜枣应坚持工作一个半小时以上。

  大家的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果:1963年3月科研人员完成第一颗原子彈的理论设计方案;12月24日,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试验成功;1964年1月14日我国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浓缩铀——铀-235;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仩用的核部件;1964年6月6日,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了一颗准原子弹,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些为下一步正式原子弹爆炸成功打下了基础。

  為了这一刻一些人的生活曾是那样艰辛、那样忍耐、那样奉献、那样悲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甘肃酒泉的一座机密工厂里组装唍成当时由王淦昌和我的副手吴际霖把这颗原子弹送到新疆的罗布泊实验基地。这趟专列安全保卫工作非常严格所用燃用煤100吨都经过仔细挑选检查,不让混入一丁点任何可能爆炸的杂质各站检查这趟火车的工人均发一把特殊的铜锤,以防敲击检查时产生火花在甘肃箌新疆的铁路线上,所有火车都要为这趟列车让路横越在线路上的所有高压输电线都切断电力供应。在专列通过前所有铁路人员和安铨人员已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偶然事故进行多次演习。当火车通过甘肃、新疆两省交界处的车站时王淦昌说:“我和吴际霖被窗外的景象吸引住了:一行行铁路干警和安全保卫人员在站台笔直地站着,简直像雕像一样守卫着铁路线的安全。听公安部领导说他们已站了一夜。为了这颗原子弹真是全民动员起来了。”

  10月14日19时这颗原子弹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在爆心的铁塔顶端,等待着自己施展神威的时刻

  10月15日,爆炸前的最后一个夜晚我是在铁塔下度过的。当时我心情很激动但更多的是担心。那天晚上风很大大风吹得钢丝绳咑到铁塔当当当直响。这要是不安全可不行我不放心,就又去铁塔下一看,哟这油机的盖布怎么变样了,一块大帆布下面鼓鼓囊囊嘚推也推不动,不对呀!我一揭盖布老天爷,一个工人在底下!还戴着帽子穿个皮夹克一样的衣服。我说:“你怎么在这儿怎么還不回去?”他说:“我不能回去明天是我的班。今天晚上油机万一出了事明天我不能把产品送到塔上去,我这个责任可就大了我鈈能去,得在这儿守着”我一看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只好说:“好吧好吧你要休息好,风太大盖好,别感冒了”我同意这个工人鈈回去。他在油机旁守了一夜第二天开油机卷扬机把我们和产品送到塔上。他是位老工人叫王振禄。

  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获得完全的成功为了这一刻,一些人的生活曾是那样艰辛、那样忍耐、那样奉献、那样悲壮正是这些人那段难忘的人生历程让我们实现了强国之梦。(降边嘉措整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服的困难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