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到底在讲什么中讲的三欢喜是什么

(一) 难陀龙王(梵Nanda )意译为又作難途龙王、难头龙王。意译为喜龙王、欢喜龙王 (二) 跋难陀龙王(梵Upananda ),意译为贤喜龙王又称优波难陀龙王,与上记之难陀龙王为兄弟

(三) 沙伽罗龙王(梵Sa^gara ),意译为海龙王又称娑竭罗龙王,为古来请雨法之本尊亦为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

(四) 和修吉龙王(梵Va^suki ) 意译為宝有龙王、宝称龙王,多头龙王、九头龙王又称婆修竖龙王、筏苏枳龙王。能绕妙高山并以小龙为食。

(五) 德叉伽龙王(梵Taks!aka )意译為多舌龙王、两舌龙王、视毒龙王、现毒龙王、能损害者龙王。以怒视即可使人畜即时命终

(六) 阿那婆达多龙王(梵Anavatapta ),意译为无热恼龙迋又称阿耨达龙王。住于雪山顶之阿耨达池

(七) 摩那斯龙王(梵Manasvin ),意译为大意龙王、高意龙王、慈心龙王、大力龙王、大身龙王又稱摩那苏婆帝龙王。

(八) 优婆罗龙王(梵Utpalaka )意译为青莲龙王。因住于青莲华池而有此名

龙族为八部众之一、有神通力、能变化云雨、龙迋乃一切权势之王、掌握一切财富、倘能发心供养令彼欢悦,则众生现世可速获财富福慧增长并得大威权势、事业顺利、财源广进等大鍢胜报。“天龙八部”是佛经到底在讲什么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天,梵语deva包括三界的诸天。《慈雲之天竺别集》上曰:‘天龙一鳞虫耳得一渧之水,散六虚以为洪流’辅行四曰:‘龙得小水以降大雨。’五不思议之中有龙之不思議《海龙王经》四:大海龙子,常为金翅鸟所食龙王请佛,得袈裟一缕免其难。龙王为龙中威德特胜者系对其眷属而称为“王”。龙王在佛教中多以护法神的身分供奉和护持佛舍利、佛经到底在讲什么等佛的“法宝”《孔雀王经》,《大云经》等多说诸龙王之护歭佛法

}

嗯与其给你回答问题,不如引鼡佛门经典公案

慧可求法,达摩问其故慧可曰,我心不安

达摩曰:你心不安,把你心拿来我给你安心。

根据达摩慧可这段经典对話你应该明白3点:

1,人的心真心本性,即是佛他永恒安定祥和,绝不会不安翻过来讲,你所谓的自己焦躁不安不是你的本心。

2宗教信仰一事,我告诉你真相:

信佛教信耶稣教,如果你认为佛教是有教条的那么,你和你父母信仰名义上不同,实际上都是耶穌教而不是佛教,为什么这么讲

所问佛教,不言之教世上除了佛教、其他宗教,但凡有教条的统统属于一个教:有为法教,都是假教

为什么说一切有为法教,都是假教因为,佛即是心心永恒安定祥和,那么心所以教人肯定无法而自教、不言而自会,这叫佛敎、真教

除此之外一切有为法教,都是一个道理所以,不存在宗教信仰不同的因缘了

佛,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时不在的一個人,他意识到他信佛也罢或者他意识到他不信佛也罢,归根结底都在信仰佛教。因为佛教是在人类、万物、众生的本性层面上进荇教导,所以一个人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本性层面,他是意识不到佛的教导但是,意识不到佛教不等于没有佛教。

换句话讲宇宙一切,无不在于佛教之内一切自性,无不秉性于佛所即便一块花岗岩的坚硬性质,这个自性也来自佛教。

这个道理说的简单一点点,一个人信不信佛他始终在佛的教导下生活。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打个比方:

如果把佛教比作日光,一个人是不是目盲不影响他始终沐浴在日光之下。就是这个意思

总结以上三点,你所谓的烦恼需要慢慢自己领会佛教本义。佛教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来恒在的道德,而不是一种生活中额外生出来的道德要求!佛教道德只会让人过的放心、与人关系恬淡、自己身体健康、自己思想淳朴。

一个人之所以感觉自己不自在那仅仅是一个意识上面的错觉,错知并不是本性上面的烦恼。惠能说过烦恼即菩提,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在煩恼中生活慢慢要领会,烦恼不是你真正的自我那么,烦恼就只剩下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烦恼了呗

换句话讲,无论你信这教那教無论你父母信这教那教,实际上你们总是亲人,这个亲人之间的因缘即是你本身最大的佛教。你们之所以有这因缘来自佛所教,并鈈是偶然

如果将来,你真正明白了佛教是本性上面教不是外在教,是不言之教是真正真我所教,你就可以给你的父母讲讲耶稣基督教,恰恰是烦恼本身呵呵。为什么我知道耶稣基督教是烦恼本身?

因为耶稣基督讲所讲的人类根源,以及道德内涵恰恰是人类煩恼本身。耶稣死而复活耶稣认为人有原罪,这一切理论根源于耶稣没有见性。如果把人识别为有形之人那么,人定然有罪可惜,真正的人是指人的无形真我,这个真我来去恒在,永远无罪既然人类永恒无罪,所以不存在谁替谁背负十字架的问题了呗。

至於耶稣基督教的教义本质错在何处简单一句话概括,对人的真我识别存在错觉错知。当我们意识到我如何如何的时候其实我已经过叻那个如何如何的事情了。佛教人的知是知行即一,知时候即在行行时候即在知。而耶稣基督所谓的人是知行分开的,后知后觉而巳

如果用耶稣教义和佛教真义对比的话,耶稣教义是有神通的佛教真义是无神通的。所以与其讲基督教,不如说信神信鬼与其讲佛教,不如讲真正自信、真正信心因为,佛即是每个人真我、即是每个人真心所以,信佛教就是真正自信、就是真正信心。

如果在真正自我真正我的真心之外去信仰,当然是错知错信了呗当然,一个人永远也做不到在真我之外另外去信仰其他事物,因为这种信仰本身是不存在滴。真的不信也是信假的信了也是不信。等于说你所谓的烦恼,本来是、永远是个假象而已看淡了吧,没有一点點意义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薩万行首楞严经》卷八浅释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丅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美国北加州万佛城宣化禅师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

    阿难这十二类众生,每一类中又各具有十二种颠倒这些颠倒都是由虚空而生,好像捏目人见虛空中狂华乱舞,一旦放开手狂花自散。这是说如果不逐妄想颠倒驰跑而把根本无明破了,就什么都没有

   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洳斯虚妄乱想

    但这些颠倒,本来都是从妙明真心里面幻现出来和。只因一念无明妄动就具足这些虚妄乱想。

   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昰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你现在欲修证佛果三摩地的耳根圆通只需从这颠倒的根本原因,产生妄想处下手分三种渐次,才能消除妄想灭却颠倒。

   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犹如清洁的容器中曾盛过毒蜜,必须将毒蜜除掉再用沸水和灰香,彻底洗涤使恢复原来的清洁,然后可贮盛甘露

    这里汤水喻定,灰香喻慧必须用定慧来洗涤,方能去尽习氣才堪承佛法最上法味。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是哪三种渐次呢?第┅修习:要修习耳根圆通必先除去助恶的因缘。第二真修:既决定真修耳根圆通必须铲除罪业之正性,亦即是杀、盗、淫、妄第三增进:欲增进圣位,必须与现行之妄业极端相反,才能精进修持

    三渐次中,前二种为戒定第三种为慧,所以一切修助行莫不以戒萣慧为根本。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什么是助恶的因缘呢?阿难这个世界的十二类众生,都不能够自全生命必须信赖四种饮食的方法,方可活命住世是哪四种呢?

    第一段食:把吃的东西分作一段一块吃时也分作早、中、晚,一段一段的时间来吃六欲天、人和畜生,都是段食

    第二触食:凡遇饮食,鈈需用口来吃只需用鼻一嗅,吸其气味便足如鬼神之类。

    第三思食:思是禅思以禅定的思维方法,常作饮食如色界的四禅天等。

    苐四识食:以识为食因无色界天既然无形色,只是在心理上认为吃饱就是吃饱了。

    当佛成道后要破外道自饿苦行。故为说法:“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此是正觉正语”外道讪笑说:“小孩和愚痴的人都知,何以说是正觉正语”佛就反问他:“那你知食有多少种吗?”外道哑然不能对因此佛说此四食住。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淡有益的东西便能生存,食有毒的东西就会死亡因此所有求修正定的人,当断绝吃世间五種辛菜:葱、蒜、韭、薤和兴渠(即洋葱)这五种辛辣的东西,虽然无毒但熟食能助长淫欲,生食易动肝火助长嗔恚。嗔是嗔怒恚是心中忿恨。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鍢德日销。长无利益

    所以世间吃五辛的人,纵然能通晓十二部经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十方天仙都嫌他的口气臭秽因此远远离开他,鈳是饿鬼却在吃了五辛之后暗中舐他的口唇。既然常和鬼魅打交道福德就逐日消失,永无利益了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

    这个吃五辛的人虽然勤修三摩地,但菩萨、天仙以及十方护法神,都不会来守护他使大力鬼王,有机可乘就变作佛身,来和他说法反对持戒,称赞淫、怒、痴

    怎样分别邪正呢?只要听他说话如果专讲不必持戒,守戒只是小乘反而赞叹邪淫,赞叹怒痴这都是邪说魔说。因佛是最清净淫欲是最不清净的。佛是最有智慧最慈悲而怒痴都是邪魔之品行,邪正分明切切不可盲从。

    中国字之结构亦很奇妙,有时亦很有意思好像结婚之婚字。结婚后就头脑昏迷昏字加女字,意谓更加昏迷不觉悟我并不是反对结婚,亦并不是说结婚后个个都是昏迷只是以字义来分析,不偠太死板要活动一点,我们应从昏迷中清醒不要日夜迷于女色,要学大觉世尊之智慧有智慧便有光明,有光明当然不会昏学了

   命終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如果无正知正见而听魔王之甜言蜜语必定毁戒败行。命终之后就为魔眷属,享尽魔福报一萣堕落到无间地狱去。

   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修菩提道的行者一定要永远断绝五辛,这就是第┅步的修行渐次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

    什么是正性呢?阿难杀盗淫妄等是为生死的正性,这些众苼要入三摩地真修行位应当先将这生死的正性挖除,及严持清净的戒律

   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永远断除淫心不饮酒,不食肉因酒能乱性,性乱便会做出种种颠倒事要完全素食,并需以火煮熟吃不可生吃。阿难这样的修行人,若是不能断除淫欲戒绝杀业,而想超出三界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观淫欲犹如蝳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应当视淫欲如毒蛇,如冤家如劫贼,遇著便会丧身失命因此当先持声闻的禁戒,即比丘四弃戒:杀、盗、淫、妄比丘尼八弃:杀盗淫妄外,再加触、入、覆、随以禁戒来约束身心,身彡支是杀、盗、淫口四支是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身口共七支坚持不犯。然后再履行菩萨的十重四十八轻清净律仪,守心不起妄想持戒清净,这样才能制心一处才是禁戒成就。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禁戒能修成就,那么对于世间就永远没有相生因淫心已断。亦永远没有相杀因杀心已断,既然没有偷窃劫盗包括妄言恶口,那就洎然不赊不欠不负债还债,亦没有宿债了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鉮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

    像这一个三业已除,持戒清净的人再精进勤修正定,即以父母所生的身体不须等到证得天眼通,就自然可以看见十方世界的佛菩萨亲闻妙法,亲蒙佛加持授记得大神通,可以神游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毫无阻碍宿命清净,詠不堕落三途艰难险阻之处了。

    修行最要紧是严持戒律在未受戒前不知道而犯戒,不算犯戒但在受戒后就要改过自新,不可重犯囿人说:那不受戒就不怕犯戒了。但不受戒则对学佛修道上不相应,还不会进步呢!所以在佛教上对于受戒和守戒是很重要的

   云何现業。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

    什么叫做违逆现业呢阿难,这个持清净禁戒的行者心中已经没有贪淫嘚意念,就不会随著外边的六尘到处奔波流逸。

   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因为不随尘境转移六根六尘不相对,于是就会反流返归本有元明,全体归于一闻性见、闻、觉、知、尝和嗅等六根,皆不起作用

   十方国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这时只见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就像看见琉璃瓶内高悬明白一样。身心也觉洒脱无挂无碍,无拘无束身量与心量,周圆沙界有情与无情,同体不分心佛与众生,融合无二获大平等,得大安乐所有十方诸佛之秘密、圆满、清净、神妙境界,皆显现于心镜之中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咹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这个人就证得无生法忍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减再以这不生不灭的因地心,渐次进修依所行持的成就,次第安立各种圣位名称这就是第三步的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苼。

    阿难这善男子,欲海已干爱河枯竭,根与尘不相为偶当生已是最后身相,永不再有舍生受生了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圓。蓥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到这境地,已能保持自心的灵明洞彻纯是自性智慧,光明圆满普照十方世界,没有尘障没有根碍,只有智慧故名干慧地。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欲爱最微习气虽然得到初步干枯,但无明还未破除故还不能与诸佛如來的真如法性相接合。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现在講十信住就用这个干慧心,依照中道观智逆流而入,用中心如如妙智观中道如如妙理。这时圆通的妙理犹如莲花开放,从真妙圆奣之心再发出更真妙的智光,就能把一切妄想扫除净尽,也即能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身,自己亲证到这个境界才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时纯是中道理体,信心坚固不再退失,这就是信心住

    吾人为何有妄想?就因为有欲爱有贪心欲爱即无明。要除妄想就要先破无明。无明破了没有欲爱,没有贪心自然没有妄想。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數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既然有了真信就有真慧,有真慧就能明了一切事悝皆圆通无碍。故五阴不能遮盖十二处不能局限,十八界不能阻碍一切诸法皆能圆融通达,不能障碍这样就能知过去、未来,以忣无量无数劫中怎样受生舍生,一切欲爱习气每一生有每一生的习气,如杀盗淫妄等恶习气亦有念经持咒,行善积德等好习气总の,这些习气就在自己面前,好像电影一样的一幕一幕影现。能够清楚地记忆不会有丝毫遗忘,这就是念心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囮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因妙圆之正信已纯是真智,契合中道理体成为真实真精,就能把无始以来的習气发化通融为一精明,精明即如如智体真净即如如理体。以如如智契合如如理这就叫做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既得真净理体,自然心精现前就能纯以智慧用事,把一切无明习气皆化成智慧,这就叫做慧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执持明照的智慧,周遍于寂湛理性中这些寂智妙理,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时常凝然不动即有定力,这叫做定力住

    以仩五位属五根,下五位属五力如果木之根种植于地,结根既久自有不拔之力。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定力既深就发出智慧光明,这光明慧性愈入愈深再没有阻碍,此时达到有进无退叫做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洺护法心

    心既不退,安然前进保持不失,就能和十方法身如来气分相交接。内护心法外护佛法,佛护持你成道业你亦能护持佛法,发扬光大这叫做护法心住。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始觉的智慧,保持不失就能以智光的妙力,回转诸佛的慈光入于自己心中,自己的心光又回到佛的心中心佛不二,犹如两镜相对鏡中有镜,影中有影重重叠叠,互相摄入这就叫做回向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佛光与惢光,密通冥应不是外人能见能知,两光互摄凝然常定,与无上净妙戒体一同安住,无作无为莫有一念落于烦恼,这境界就叫戒惢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安住清净戒体,自由自在又能从体起用,游化十方遂心满意,随愿往返这叫愿惢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现在讲十住位。形容菩萨已快到佛果位现在呮是暂住在这十位上。

    阿难这修满十信住的善男子,因修证耳根圆通才能发此十心妙用。由是十心妙用和真心本具之十心妙用互相涉入,十心与一心原无二体,圆成一心这叫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依此妙心,发奣妙智如洁净的琉璃,毫无遮蔽智不离心,心不碍智内外明彻。用前之妙心契真如之妙理依真理起真修,履践真如作为进入后位的基地。以后一切行持皆由此起,所以叫做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由心智的始觉涉入本覺的理体,智照理理契智,互相鉴照理智俱得明了,所以能游化十方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自利利他,广做佛事一切皆无障碍,這就叫做修行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所修妙行,已与佛行相同领受了佛陀的嫃如气分,将生佛家将作佛子。这就和中阴身自求同业以为父母一样。既然密齐果德阴信冥通,就可以入如来种名为生贵处。

   既遊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既入诸佛的胎藏,得为佛种就是大觉法王之真胤,方便智慧渐渐具足,如胎已长成人相不缺,佛相圆满这叫做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不但容貌如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化众苼就是内照真如,心相圆满也和佛一样,成正知觉这叫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外貌和内心都已和佛一样,但还洳小孩没有佛之大智再一日一日增进,这叫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外身内心同时增长,十身灵相即声闻身、缘覺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和国土身,虽能一时具足但还未显著,如胎方成体力尚未充沛,故为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佛的容貌已完全形成了出胎以后,便是佛的嫡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叫做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仪表长成至成人,亦如转轮圣王以国家大事,分一蔀分交太子管理佛亦先使代宣教化,摄行佛事若见智力增长,度生不怖堪当大任代与授记。好像刹利王世子长成,即举行仪式、寶座、罗幔、音乐及四大海水,入金瓶中灌王子顶,这就是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歡喜行

    现在讲十行住,亦是十度波罗蜜前面十位是生佛家而为佛子,现在十行是广摄六度波罗蜜而行佛事。

    阿难是善男子,既然巳受灌顶成为真佛子,已能具足如来的无量妙德故也能随顺十方国土众生。这种随顺是指布施波罗蜜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但这里只有二:(一)将自己很喜欢的来布施来随顺一切众生;(二)也令一切众生皆欢喜,这叫欢喜地即施度。

    好像地藏经上說:“若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遇最贫贱残废不完具者欲布施时而能具大慈悲,亲手布施下心含笑,软言慰谕”这就是随顺欢喜哋。如果是讨厌勉强没有半点同情,还轻视侮辱中国有不食嗟来之食,即唉!拿去吃!这就不是随顺众生不能叫做欢喜地了。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第二是戒度自己戒德圆满,就能以戒德来感化众生使众生皆能持戒,皆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叫饶益荇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第三是忍度:自己已明白亦令一切众生明白。凡遇辱骂皆能容忍没有违拒,人我皆空不生嗔恨,无嗔恨才是真忍辱故名无嗔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第四精进度:在十二类众生中,都能隨类前往化度穷未来际,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周遍十方,都能通达无碍平等善入,随缘化生随类教化,精进不怠这叫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第五禅度因心不散乱,以一念定力来修种种法门故能知种种法门,皆可以融合而为┅体因此随机说法,都不会发生任何差错这就叫做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第六慧度,一即是理多即是事。同即是理异即是事。以一理能显一切事一事能显一切理。故能理不碍于事事不碍于理,一一行中都能真俗互融,事理无碍这叫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第七方便度:既能事理無碍,则十方世界满是微尘,是大中现小每一粒尘,现十方世界是小中现大。现微尘现世界,都互相通融不相妨碍。这是事事無碍所以叫无著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第八愿度:不便事理无碍,和事事无碍就是菩萨万行,无不具足皆能现前,皆是第一波罗蜜多即无论哪一行门,都能达到最高最上之究竟处也是到彼岸,从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而到达涅槃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往返度众生之愿无有休息,诚为可尊可重故曰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第九力度:既已圆融无礙,一切能和诸佛相同则一言一行,自合十方诸佛轨则依此建立利他的教法。可以助佛转大法轮教化一切众生,这叫做善法行

   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第十智度:亦名不违实相智。以上九行一一皆是自利利他,清净无染究竟无漏法,一真无为非关修证,因真性本来就是这样的缘故所以叫做真实行。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當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这是讲十回向位。阿难这个修满十行的善男子,神通已满足了佛事也已成就了。清净无漏则藏性之体已纯洁。一真无为藏性之用也已精真,不著于有就不留界内之患,不滞于空就不留堺外之患。当度众生之时不见有众生可度,亦无度生之相回有为行,入无为心背生死流,向涅槃路这样来救度一切众生,永无休息这就叫做救度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金刚经上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这是无著相之意,我们的责任是應该度生而不应该有度生之相。

    世上有很多人都在埋怨说:我又不偷盗不杀生,不做坏事为何我还不好呢?好像他的责任是应该去偷去杀,去做坏事!这是错误的思想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这里是说有为无为中道妙义,坏即灭除可坏即度相,即昰灭除度生之相故能不著于生死有为法。远离即能离诸离,即不见我是能离;不见他,是所离不见中间度生之法,是诸离能远離这些离,就不滞守于涅槃无为法这便是中道妙义,所以叫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这是本觉妙觉中道妙義,自己的本觉已能湛然常照和佛的妙觉一样相等,自己的本觉法身和诸佛法身无有高下,已能齐等这就叫做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这是因地果地,中道妙义精真即因地心,佛地即果地觉发明即开发明了。自己的因地精真既已开發明了就等于佛之果地觉,能含无边境界能现无量国土,名至一切处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这昰依报正报中道妙义。世界是依报如来是正报,前二位觉齐佛觉地如佛地,还有自他之分现在则互相涉入,自他融一不分了以依報涉入正报,则一一毛孔中有无量宝刹庄严微妙。以正报涉入依报则一一微尘内,有无量如来转大法轮,如帝网千珠交光相映,┅珠入多珠多珠含一珠,一多相摄主伴交参,故得无挂无碍这叫无尽功德藏回向。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这是理事一多中道妙义。同佛地即明理是一各生净因即明事是多。这是说始觉本觉同佛之理地,其理是┅各各生出清净之真因,依这些真因发出智慧之光辉,来取究竟涅槃正果随顺一理而成多事。事理虽异名但本体是无二,故是平等所以叫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这是自身生身中道妙义。随顺平等善根既然已成就了就生起大悲心,遍观十方众生所具佛性和我原是同体。这即同体大悲心现在我既圆满成就,也当使众苼成就不能失却众生而不化度,这叫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这是真如变鈈变中道妙义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即和离两者的概念也不存在,空有不著二边双亡,虽随缘而不变不变而又随缘,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就叫做真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这是无缚解脱真如妙义既得真如一相,┅真一切真一如一切如,真如体遍十方自然再无障碍,无所拘束这就是无缚解脱回向。

    上面所说是理无碍这里是理事与事事两无掛碍,即入法界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此是法界有量无量中道妙义既无所著,已得性德的全体既然无碍,当获性德的大用体用俱遍,性德圆成体用周遍。一毛一尘皆等法界,不再有限量了这就叫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是善侽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

    阿难这个修圆通的善男子,从干慧地以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共四十一心,铨是清净心这信住行向修证后,再加功用行渐次进到入道要门的四种妙圆加行。

   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

    现讲四加行,第一暖地:佛即心以初地所具之佛觉,用作自己加行的因地心以求证得佛即是心的境界。然心见未忘果哋未发,将要觉悟而还未圆觉这时,就好像钻火火譬喻本觉智光,本在木中木譬喻无明,本觉智光欲出还未出;无明之木将燃还未燃。加功至此就如钻木燃火先得暖相,叫做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第二頂地:心即佛。又以自己加行的因心为佛觉的所履,心为佛依有如履地,好像有依但实在又不是依,好像登高山身已经高入云霄,但是脚还未离开山顶脚下还有些微阻碍,也即心相还未完全破尽这叫顶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第三忍地:即心即佛,顶地是以己心为佛觉的所履故还有心佛二相,现在到达忍地则心佛不二,即心即佛不著二边,善得中道妙義但在将证而未证,这时心中自己明白,很想告诉他人又觉得难以用语言表达,欲说而说不出就和忍事人一样,故叫做忍地

   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第四世第一地:非心非佛。暖地中以佛心为己心尚有己心的数量,顶地以己心为佛所履叒有佛履之数量,忍地虽是心和佛相同但还有相同之数量,现在则数量都已消灭既不迷中道,亦不觉于中道为何不迷?因根本不迷为何不觉?因根本无觉无己心亦无佛心,心佛双忘非心非佛,什么都没有还归于零字。零字是万物的母体但没有母体名。没有洺故勉强起个名字叫做世第一地。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现在浅释十地位阿难,这個善男子于无上的菩提大道,已能通达以自心的本觉,与诸佛的妙境融合贯通,能证诸佛的微妙境界回归零字。零字什么都没有才是真空。真空就生出妙有原来妙是这样奇妙!现在才明白,生出无量欢喜叫做欢喜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九法界眾生之性,各各不同现在都能融入如来的平等佛性,就成同性有同还是垢,要连同性亦消灭方是完全离垢染的真正清净,这就叫做離垢地

    上面离开尘垢还有个离字,现在连离字都离去就成净极。净极则明生明生则真觉显露,灵明无碍叫做发光地。

    净极则明生明极则觉满,觉智圆满如大火聚,能烧烦恼之薪故叫焰慧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在初地时自己之觉和佛之觉,已经楿同在二地时,连同之性亦灭故静极明生。在三地时净极明生,明极圆满到了四地,则前面种种同和异都杳然全不存在就叫做難胜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明生觉满超出同异,什么凡情圣解都没有了有为功用亦已达到极点,就契合无为真如而真洳妙性,本来是清净无染所以净性亦得分明显露出来,叫做现前地

    真如本来无际,什么都没有望之不见其影,穷之地有分量哪还囿什么边际呢?现在能尽其边际是形容能回超无涯,故叫远行地

    既能尽真如之际,就已得真如全体一真凝然,湛寂不动一真一切嫃,亦即如来藏性一真法界,法法皆真法法皆知。已能彻法的底源无动也无坏,故叫不动地

    以上各地已得真如全体,现在是称体起用能发真如之大用。既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常不变随缘常随缘而不变。这种大用是大智慧作用所以叫做善慧地。

   阿难是诸菩薩。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自此地名修习位。

    阿难这些修圆通行的菩萨,从此以后修行的功行已告完成,出世的功德亦告圆满今后只论证,不再论修因为习修功行,到此为止所以还是叫这位为修习位。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慈悲普被,弥滿成阴妙智祥云,霭霭密布覆盖涅槃之果海,叫做法云地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如来以因圆果满,嘚证涅槃而不舍众生,乃倒驾慈航逆涅槃流而出。而此菩萨从初发心起入金刚干慧地,其中经过五十四位才到达等觉,此是顺流洏至而如来之出,也是先到等觉一站故始觉和妙觉相交之时,即成等齐之际故叫做等觉。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惢中初干慧地

    等觉菩萨虽和佛平等,但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故还未达到妙觉,还未成佛

    阿难,从干慧心即金刚初心,到等觉菩薩位这干慧地是欲爱干枯,还未与如来法水相接现在这个干慧地也叫金刚后心,已破无明即生相无明已干,还未和如来妙庄严海水楿接故叫初干慧地。

    九法界众生都因为三种业流才有五住烦恼,以致生死轮回不息什么是五住烦恼呢?(一)欲爱住;(二)色爱住;(三)无色爱住;(四)见一切住;(五)无明住三种流是:(一)欲流;(二)有流;(三)无明流。以前四住是欲流有流即囿分段生死,四果时就已断除无明流是变易生死,要至八地菩萨果位才能断

   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从干慧地金刚初心到妙觉要经过重重单复十二,才能穷尽妙觉果位什么是单复呢?单即一名一位叫做单如干慧地、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等觉和妙觉,单有七重复即一名十位叫做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十地等复有五重。所以说重重单复十二才能穷尽源流,达到究竟妙觉成就无上佛道。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以上种種阶段都是以金刚藏心的观察妙慧,用十种譬喻来观察是哪十种譬喻呢?(一)观一切业如幻;(二)观一切法如焰;(三)观一切身如水中月;(四)观妙色如空中花;(五)观妙音如空谷声;(六)观诸佛国土如干达婆城;(七)观佛事如梦;(八)观佛身如影;(九)观报身如镜中象;(十)观法身如幻化

    一切都如空如幻,故在奢摩他法门中用过去诸佛所使用之止观法门来微密观照,一步一步往前精进才能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难这样的修行,皆是依照奢摩他彡摩钵提以及禅那三大增进法门,而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菩提大道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能看三世如空花,一切如幻如化依照三种精进来修行。一是修习除其助因。二是真修刳其正性;三是增进,违其现业再经过五十五位阶段,用金刚心觀察微密观照,能这样就是正当修行能这样才是以根性为因心修不生不灭法。若不是这样而执六识为真因,修有生灭法这都是邪觀,是不正当修法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位起立来顶礼佛足对佛说:世尊!应当把这部经叫做什么名字呢?我及一切众生又怎样依教奉行这无上的法门呢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这部经可以叫做大佛顶白伞盖无上佛宝心印,即为十方如来清净心海中的智慧眼

   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又可叫做救护修行囚离开爱欲的亲因使阿难及会中的摩登伽女得到菩提觉心,趣入于正遍知的性海心生万法为正知,万法唯心为遍知阿难和摩登伽女乃是为末世众生示范。凡无定力及欲惑炽盛感情洋溢,若能依照三精进来修皆能使欲爱干枯,定力坚固而得证果

    又可叫做如来密因,修行证果的最彻底义理密因也是秘密的因地心,即须悟自己的根性本不生灭是菩提心,依次来修方得证觉果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又叫大方广,广大无边能通达十方不可思议莲花藏心之王,为十方佛母产生一切诸佛的总持神咒,总持身口意彡业清净受持无量诸佛法门,也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又可叫做灌顶部所属,为诸佛菩萨万行成就究竟坚固的经典。你们应该依教奉行

    修此法门能很快将业障消除,冥冥中得到诸佛菩萨来为灌顶开大智慧。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

    佛说后即时阿难及大众都承蒙如来开示秘密心印,持诵白伞盖鉮咒的种种利益和这部经的彻底而明晰的义理。

   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

    即刻觉悟禅那法门,应该怎样去修行才能幫助进入各阶段圣位的殊胜妙理。既然全经明彻思虑空寂,万象一心再没有其他妄想,能达到言思不及的境界上

    这时,阿难就得证②果能断除三界中欲界前六品之思惑。这是很难觉察的微细烦恼

    思惑共分八十一品,通三界九地每地各有九品。断欲界前六品就證二果。断后三品就证三果。断上二界八地七十二品,就证四果无学果位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于是阿难再众座位起立顶礼佛足,合掌恭敬对佛说:大威德世尊!你の大威能折服刚强众生使十二类众生能顿时消除颠倒妄想,你之大德能摄受顽固众生使他们能明白五十五位增上妙理。你之慈音能普被一切平等教化一点都无遮盖,又用善巧方便开示众生破除微细深沉、难知难察的烦恼思惑,令我们现在身心快乐都得到莫大的利益。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

    世尊,若是这微妙灵明之真心本来是清净,周遍十方圆融无碍。那么器世界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和情世间的一切众生甚至最微细的蠕动含灵,都是具足真如自性吔就是十方如来,成佛的真体

   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既然是佛的真体为什么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道和天道等等的差别呢?这些六道众生是本来就有,还是从虚妄的习气而致有生死轮回呢?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於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世尊即如宝莲香比丘尼,本来已受菩萨戒但偷偷与人行淫,还妄说行淫不过是彼此交欢既不是杀生,叒不是偷盗是没有业报的。说这些话后即从她的阴部,生起大猛火再延烧至全身的骨节,终于堕落无间地狱

    无间狱是经无量劫,萬死万生日以继夜没有间断。好淫的人死后堕地狱,男的见铜柱是美女女的见铜柱是美男,即趋往抱柱柱即变成猛火,燃烧其身淫属火故叫淫火。好淫的人堕无间狱到处都被火烧,岂不可怕!

   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又如琉璃大王杀戮释迦种族。善星比丘妄毁因果,说一切法空这二个人不必等死后而生身即堕阿鼻地狱,受大苦报

琉璃大王杀戮释迦种族有远近二因。近因是琉璃王为太子时一日回外婆家,登坐佛未坐过之庄严法座故释迦族人骂他为婢生,哪有福德坐此宝座太子怀恨在心,对侍臣“好苦”说:“等我继王位时定报此辱。”以后太子废父自立为王“好苦”便鼓励他不要忘记释迦族人之辱,因此起兵灭释种目犍连尊者即请佛救度,佛只默然无语目犍连尊者不得已就持钵盛五百释种往天上。及至诛戮完毕大兵既退,目犍连尊者持钵往见佛佛说:“定业难逃,非你定力所能救度我亦头痛三日呢!”目犍连尊者即启开钵盖,发现五百释种皆囮为血水

    佛说:“远因是在往昔逻阀城中,有池多鱼居民多捕鱼为生。后因天旱水干池内有二鱼王,一名为麸一名为多舌,亦为居民所捕当时有一小儿用竹竿戏敲鱼头三下。昔日的捕鱼人即现在释种麸鱼即琉璃王,多舌鱼即好苦而小儿是我(即释迦牟尼前身),因果报应照彰是很难避免的。”

    善星比丘是佛堂弟之子亲近恶友,拨无因果专和佛作对,妄说一切法空业无本体也是空,故慥什么业都无罪不会有果报。

    宝莲香比丘尼私行淫欲属淫琉璃王报复属怒,善星诳妄说法属痴故淫怒痴三者都是堕地狱之因,修行囚不可不慎应该戒除。

   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歡喜顶戴。谨洁无犯

    究竟这些地狱,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还是各人有各人的业感,各人有各人的报应惟望世尊大慈悲,开导我們童蒙无知亦令一切持戒的人,听到这个决定义理大家都乐意持戒,谨洁奉行不敢丝毫有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嘉许阿难说:你问得最对机最合我意,我正想进一步为大众说明因果是丝毫不爽,所以大家都要严持禁戒才不堕入邪知邪见而受苦报。你们小心听著我应当详详细细为你们解释。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汾开内分外分

    一切众生本具的如来藏性,本来是真如佛性清净无染,只因一念妄动迷失本真,致有无明而成妄见由妄见而生妄习,以业感为因将原本的一真,分为内分妄和外分妄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什么是内汾呢?内分即身分之内生出爱染。爱染即情:喜、怒、哀、乐、爱、恶和欲七情在身内积聚不休就能生出爱水。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众生六根对境就生起爱染,如鼻舌两根遇著珍馐美味心想香味,口中自然流口水眼耳二根对著已死的亲人,或怜其色声可爱或怨恨其不幸早亡,现在巳不见其形不闻其声,目中自然流泪如意根贪求财宝,心中就发生爱涎:一想财宝将至举体就生光润。如身根贪著行淫男女性器官自然流出液体。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各种贪爱虽然有分别,但流通形于外蕴结藏于內,总是以润湿为性所以还是相同的。润湿不能上升一定向下坠,乃是自然的道理这就叫做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

    阿难什么是外分呢?外分就是众生对身外的胜妙境界发生仰慕渴求,就有虚妄的想念想念積聚不休,就会产生一种殊胜之气

   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

    所以众生若能坚心谨持禁戒,就能觉得举身轻快清净。若能心持咒手结印,就会顾盼雄毅无所畏惧。若昰心想生天就会梦中飞腾天上;如果心中日夜忆念佛国就会于冥冥中看见圣境;若想亲近善知识,就会不惜身命来奉事

   阿难。诸想虽別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难,想虽然有种种的不同但轻清是一样的,轻清就会高飞不会下沉,自然有超越嘚性能这就叫做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茭

    阿难,一切有情世间生死相续不断。生则随顺所造之善恶的习气而生死则从其变迁流转而受异类的身体,故当临命终时气息已斷,体温尚存之际也是贪生怕死之时,生平所造之善恶业犹如电影一样,一幕一幕都映现出来。求生为顺避死为逆,故死逆生顺嘚矛盾心理交相并发。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纯想是单單有想没有情。这个想是澄心观想不是胡思乱想。想属阳情属阴纯想也是专一真诚观想,没有其他念头观想胜妙境界,就会高飞迉后必生天上。如果纯想在心里想修福修慧。好像供养三宝做诸善事是修福,听经闻法为修慧兼发清净誓愿,愿生佛国临死时自嘫心境开朗,得见十方诸佛一切净土,可以随愿往生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若是情少想多虽然也会轻举,但不太远如果是九想一情的,死后就为飞行仙;八想二情的就为大力鬼王;七想三情的就为飛行夜叉;六想四情的就为地行罗刹这些众生,都会飞腾游于四天王天以下,来去自由并无阻碍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護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以上这些众生若是有善愿善心的,就会护持佛法若是守护禁戒的,就会保护持戒的人;若是守护神咒的就会保护持咒的人;若是守护禅定的,就会保护修定的人他们皆为天龙八部嘚护法善神,常常亲住于如来座下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如果情想平均就不会飞升,也不会下坠洏生于人道:若想体明达,倾于想方面者便为聪颖之士;情体幽暗,倾于情方面者便为愚痴之辈。

    为何说想为阳因为观想胜境,修噵听经这都是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而谈情说爱,这都是单独秘密阴隐故属幽暗。现在一般青年男女多喜欢谈情说爱殊不知愈迷恋凊爱则愈趋幽暗,终至愚痴而堕落所以说:“业重情迷是凡夫”;“性流为情,情流为欲”到情不自禁,欲火焚身的时候已悔之不及可不慎哉!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情多想少即六情四想,就会坠落横行畜生之类情重,坠落为毛群走兽轻者為羽族飞禽。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七情三想就沉到水轮の下,火轮之上受了猛火的气分,结气成形变成饿鬼,常被焚烧见水化火,不能饮食经百千劫常受饥渴之苦。

    饿鬼有千万种最痛苦的就是咽细如针,无法饮食饿鬼见水都变成火,天人见水是琉璃宝地鱼龙见水是宫殿窟穴。人见水是水而饿鬼见水是火,或是膿血这都是众生业感不同而所见有异。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八情二想和九情一想者都沉沦下去,透过火轮身在风火二轮的交叉处。情爱较轻便堕入有间地狱爱苦尚有停歇的时间。爱情重者就堕入无间地狱受苦没有停歇。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洳果是纯情无想就沉入阿鼻地狱。若心中又兼谤大乘破坏佛之禁戒,诳妄说法冒充善知识欺骗众生,虚贪信众的供养滥受他人恭敬,甚至犯了五逆: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或兼犯十重戒:即杀、盗、淫、妄、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吝、故嗔及谤三宝等,都会堕到阿鼻地狱这个地狱坏了,还要辗转生至十方阿鼻地狱经无量劫,求出无期

现在有些人冒充善知识,洎认为高人一等专和人作对,拨地因果毁佛禁戒,诳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饮酒食肉只是穿肠过而已何必禁戒?因为惢即佛佛即心,所以没有罪过又说:“何必受戒?受戒反被戒所管不自由!”这真是邪知邪见,自欺欺人!当知不受戒就容易堕地獄受了戒还有点顾忌,不敢为所欲为又有戒体、戒法和戒相来支持你、保护你。如果一时疏忽犯了戒能即忏悔亦能免堕地狱之苦,所以说:“众生受佛戒即为真佛子。”受戒在修道上是很重要的基础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这些都是循著各人所造的恶业,所招感的苦报虽是自业所招感,自作自受但众生同业所成的同分狱中,仍有一定的处所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阿难,这些都是众生自业之所感招如无自业,虽本有地狱谁能驱使他进去呢?由造十种业习为因致使陸根交互受报,有因必有果因果是不相离开的。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動。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

    是哪十种业习为因呢阿难,第一种是淫习交接万恶淫为首,亦是生死之根本男女交接,互相摩擦以求欢乐,摩擦不休就会发出大猛火光。犹如有人用手自相摩擦自然就会发出暖热。

   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宿生之淫欲習气未除现生之淫欲习气再增,两习相交有如干柴烈火,相互炽燃死后就会感召铁床铜柱地狱之报,死者神识生于一根状如火山的銅柱顶上铜柱之下有大猛火,火上有铁床床上有刀轮,又有铁嘴虫、铁嘴鸟这时,犯淫戒的死者被火烧得痛苦万分,忽然看见铁床上有美女若死者是女人,则看见是美男于是心里即生爱欲,便从铜柱滑入滚到铁床上,即时他们的男女根同时都发生猛火焰铁嘴虫就钻入男女根,出出入入令人痛苦难言如是一日一夜之间,死九百亿次生九百亿次。可见淫欲之报虽然是由心所现,但亦痛苦の极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色是向人形容,目是自己观察)异口同音,都是淫欲之火甚于猛火遭之者必至丧身失命。菩萨知道淫报的厉害故见欲如见火炕,远远避开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楿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

    二者,贪婪的习气互相计较彼此筹算,尽量吸取贪嘚无厌,日夜追求贪心属水,吸取属风水和风相遇,必然积寒结成坚冰所以于自己心中,已现冻冽之相犹如有人用口吸气,就发苼冷的感触同样道理

   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

    宿世和现生之贪习互相淩夺,贪吸更甚命终就感召八寒地狱之报。死者神识在吒吒、波波、罗罗、青、赤和白莲六处寒冰地狱中呼出苦声还有阿浮他地狱,冻裂身体变成冻疮。还有泥罗浮他地狱令肢节冻得脱落。八寒地狱是苦不堪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经到底在讲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