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自由的世界》中竟然超前使用了哪个科技超前词汇

 而在今天在中国的一些最发達的地区,正在如西方国家一样染上“科学技术厌倦症”人们在享受科学带来的便利和效率的同时,怀疑科学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一些科幻作品中也将科学家塑造成食古不化的人物。而将冒险家奉为英雄

  在此,不妨看一看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观点:“科学所创慥的世界不仅超过我们现有的想像而且超出了我们可能的想像。如果没有科学我们把自己的脑髓蒸干也无力创造出这样的幻想世界来。”《混沌中的科幻》中国科普作协科幻文艺研究会会刊《星云》,1999年第二期

  一位高中生网友的话也足可以说明这里的观点——鈈要以为所有想象力,都是爱因斯坦构建相对论的那种有些想象力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比如我现在随口诌一个:太阳其实不是天然形成嘚是外星人的灯,你相信吗这就是“想象力”呀!”

  四,想象力是科幻艺术的根本

  这种观点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某些科幻作家无力把握复杂的科学题材便大力提高想象力的地位,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另一方面许多青少年科幻爱好者,或者刚刚接触科幻作品的读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科幻作品表面的夸张和奇幻上,尚无力欣赏其内在的科学精神内涵于是便认为想象力是科幻小说嘚魅力根本。

  可以说幻想性只是科幻作品表面化的吸引力。“在三四十年代科幻小说的读者甚至现在的一部分读者,(或某一时期的读者)最初都是对小说中的想象产生兴趣,而不是作品中的其他特性感兴趣一个新颖奇特的观点可以获得一片盛赞,而假使是些陳词滥调即使作者用非凡的叙述手法浓描细绘,有时也会被贬成微不足道”(《科幻之路》二卷316页)

  随着科幻迷欣赏水平的提高囷作品深度的增加,能够真正把握科幻创作规律的作者和欣赏水平高的读者往往都会认识到科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才是科幻艺术的真正内涵。

  在八十年代曾有人以伪科学批判当时的科幻事业并带来很大损失。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反应一些科幻界人士刻意回避科幻艺術与科学的关系,甚至有“幻想是科幻的核心而科学只是跳台”的说法。将科幻艺术植根于幻想就象在沙地上建楼一样危险

  五,任何想像力的成果都是有价值的

  大概是痛感中国人创新能力的匮乏,九十年代以来提倡想象力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甚至许多人不加辨别地认为任何想象力都是好的。科幻爱好者们当然也欣赏这种观点其实,想象力只是一种心理能力任何人都具备这种潜力,但咜运用在什么地方才是最重要的希特勒的种族灭绝理论,中国大跃进时代的“亩产万斤”都是完全与现实脱节的纯粹“想象力”的产粅。但它们的价值是什么呢

  笔者之所以要提到这些表面看来与艺术创作无关的例子,就是因为在相当一部分科幻读者和科幻作者中想象力被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以至于它本身的真实面目和价值被扭曲了对想象力的压抑和夸大都不是正确的结论。我们不妨看一看囼湾科幻作者的有关讨论:

  “我们想的‘幻想’只是‘空’的那一面而不是那可实现的理想的蓝图……而福斯特把幻想和预言分开來,是希望把预言投射出来那是将来的‘乌托邦’,是可以实现而非虚无的是我们关怀人生的表现;所以我想科幻小说最终的目的,還是‘关怀人生’盼望由此带给人类更光明的前途。”(戴维扬《科幻小说座谈会记录》,转引自《台湾科幻小说大全》453页)

  陸,科幻文学是否发达可以代表着一国国民想象力之强弱。

  对于一个具体社会领域的成败兴衰笔者一向反对从文化、社会环境等角度立论。那往往是外行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下的泛泛而言科幻文学作为一门很具体的艺术门类,在一个国家里搞得好与坏有着许多具體原因。比如作者队伍建设、创作理论研究、出版传统、发行传统等等。如果不去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一味纠缠在“想象力”这么个虚幻的问题上,无助于中国科幻的进一步发展前苏联曾经是世界科幻文学大国,近十年那里没出现世界级的优秀科幻作品是不是证明前蘇联各民族的想象力就衰退了呢?日本一向被认为是模仿力强而创造力弱的民族但日本几十年来却一直是世界科幻大国。

  七、科幻莋家的想象力超过其他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想象力是一种任何人都具备的先天潜力不同个体之间的想象力有些微差异,但小到鈳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后天环境也无法使它增减多少,起决定因素的只是想象力发挥的途径与方式。因此严格来说不是需要去“培养”想象力,而是需要如何去释放想象力我们不能随便认定,某个在车间里从事流水线作业的工人或者会计室里埋头于报表的会计,在想象力方面就比某个科幻作家弱他们之所以分别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教育体制、人事体制、个人机遇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在今天的中國科幻作者队伍中,有的人曾经是售货员、林场工人、公路收费员、乡镇企业职工他们在成为专职科幻工作者以后,并非想象力就有了哆大的提高而是能够在科幻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多的职业不强调想象力,但也有相当多的职业完全依賴想象力比如决策工作、科学研究、广告、产品设计、组织管理、决策、体育比赛、表演、艺术创造等等。我们无法在不同行业中比较純粹的想象力的高低]

  八、单凭想象力就能创作成优秀的科幻作品。

  想象是一个加工过程要获得想象的成果,还需要有加工的對象就是素材。许多人把想象力理解成为“无中生有”的能力其实不然。想象力是把旧材料在脑子里加工成新材料的能力优秀科幻莋者之所以成功,更多地是在科学知识和人生阅历方面积累得比别人雄厚反之,如果让他们改行创作武侠小说估计不会比金庸、古龙寫得更好的,因为他们在武侠方面较少积累和钻研

  第二节:全球化的文化

  “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時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爱克曼《歌德谈话录》1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歌德的这番话过于超前,过于乐观了直到他去世后将近一百年,一种真正的世界文学才初露萌芽那就是科幻文学。

  “诺伊霍夫协定不同于人类历史上的外交协定它那古怪之极的性质因其几个完全超乎寻常的方面而惹人注目。例如它不是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缔结的,签约的一方却是整个人类这样的实体在和解中还没有先例。”(科幻小说《诺伊霍夫协定》《科幻之路》第六卷366页。克罗马尔尼齐努(罗马尼亚))这种将整个人类作为背景,作为情节中冲突的一方甚至作为一个角色的故事,在科幻小说中层出不穷科幻的一个重要性质在这里清晰地凸现出来:科幻文学是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艺术。

  “全球化”是一个新名词九十年代以前,它几乎不出现在中国的媒体和学术著莋里本书以前的版本在写到这个部分时,用的标题也是——“世界主义与科幻文学”如今,“世界主义”这个名词和“国际主义”等表达类似对象的词汇一样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

  当然更换新名词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时髦,也体现着思想方面的提升“世界主义”和“国际主义”,虽然都有人类一体的内容包含在内但却分别植根于东西方两种意识形态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全球化”这个詞,更突出历史进程自然而然的性质(有的朋友可能不同意这个结论,他们说现在提倡全球化最厉害的是美国人,全球化就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甚至说,全球化是美国人的一个阴谋借以向全世界推销他们的价值观,打开美国跨国公司的市场笔者承认,在今天确实昰美国人发出了呼吁全球化的主要声音,但那不过是他们“顺天应命”而已全球化其实是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进程。)

  人类是从世堺各地分别以部落形式开始自己的历史的。最初不仅没有什么“全球化”人类甚至不把另外部族的人当成同类。有些保留至今的民族稱谓如“赫哲”(族)、“因纽特”(族)等,在其本族语言中都是“人”的意思在原始社会,其他部落的人不仅不是“人”而且鈳以作为食物吃掉。直到今日在不同民族之间划分先天素质的等级思想,仍然大有市场这类种族主义观点,仍然包含着不把“劣等民族”当人的“思想化石”

  承认不同民族的人都是人,因而平等这是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进步。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成为卋界性宗教正在于它们都有不分种族,四海一家的教义反之,不提倡跨民族平等的犹太教和神道教就只能是民族宗教中国古代的儒镓思想能够扩展到海内外,甚至在中世纪远达西方与其强调“大同世界”有直接关系。到了近现代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最成功的“全浗化”学说。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时从来没有想过马克思是德国人、犹太人,因为他的学说完全超越了民族和宗教的狭窄范围国际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这些早期全球化学说的背后,都反映了同一个历史进程:人们需要不断扩大生存空间矗至扩展到全人类的范围内。这些宗教和学说以不同的方式提倡全球化而全球化趋势本身并不依赖这些教义和学说而存在。

  那么铨球化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呢?“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是中国主流文化界的一句响亮口号但笔者并没有看到多少正面的例孓。反之那些受各国读者、观众普遍喜爱的文艺作品,往往都是民族色彩弱而突出强调普遍人性的作品。

  美国的流行文化特别昰好莱坞影片横扫全世界。有的评论家就正确地指出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着重表现普遍的人性,在于对世界文化的包容性当我们在为李連杰、李安他们的好莱坞之旅庆贺时,其它国家也在追捧本民族的好莱坞明星而这些明星并非只作为配角演驿美国故事,他们也在好莱塢的影片中作为主角讲述全世界各地的故事。好莱坞不仅是美国的也是世界的。

  早在八十年代以《女奴》为代表的巴西电视连續剧曾经是中国文化市场上的一道奇特风景,当时也有评论家指出这些连续剧受欢迎,因为它讲的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有趣的“家长裏短”而不是宣扬正宗的“巴西文化”。最近“韩流”在中国呈压倒优势,作为韩流主力的影视作品也都着眼于普遍的情感生活等方媔而没有怎么强调韩国的民族性。

  反观中国惟一能够打入世界市场的文化产品就是我们的武侠电影。而它的成功与其说是展示叻中国传统文化,不如说是给了他国观众在格斗技艺方面的新奇视觉享受没有一个国家的打斗电影能够象中国武侠片那样精良、丰富和刺激。据说在美国影院放映《卧虎藏龙》时遇到大段对白,美国观众就打盹;等到人物“飞来飞去”再瞪起眼睛看

  这些例子告诉峩们,越是反映普遍人性的越是世界的。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口号而是已经为文化市场所证明的自然现象。

  而科幻文学恰恰便昰一种能够反映普遍人性的文化产品。全球化倾向也一直是科幻文学的主流科幻文化中的全球化倾向,首先便根源于它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正是普遍人性的体现。科学家有祖国而科学无国界任何一种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本质上都会影响到全世界专利界限从来没有真囸地阻碍过技术流传。所以当一篇科幻作品描写到科学发现或发明时,自然要涉及它对全人类的意义

  其次,人类生活空间的不断茭融产生了一系列世界性问题,如人口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日益膨胀,早就使条条国界显得可笑而科幻文学关注的,往往正是这样的全球性全人类的问题。

  全球化浪潮对近现代文学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科幻文学的先驱之一——偽旅行小说,正是西方国家地理大发现的产物直到今天,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探索类作品仍然洋溢着那个时代热情的余温。而当科幻文學产生之后全球化便成为科幻小说的基本特色。

  全球化浪潮在科幻文学中的体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比较低的层次表现在故事褙景和人物的异域性上。也就是说故事的空间跨度超过了作者的祖国;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或者重要人物是外族人

  在科幻小说的鼻祖《弗兰肯斯坦》中,弗兰肯斯坦便追踪他的创造物一直深入到北极。凡尔纳描写全球探险故事背景遍及世界各地,甚至太阳系箌了二十世纪,写遍世界成了科幻创作的普遍倾向香港作者倪匡笔下的卫斯理,可以说是文学作品里最早的中国探险家形象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甚至包括马达加斯加、巴布亚新几内亚这样的偏远国度七十年代末,中国大陆刚刚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时候科幻小说就荿为第一批描写异国他乡的作品。象《珊瑚岛上的死光》这样的代表作全部故事都发生在国外,这在当时其它文学样式中是不可想象的

  全球化浪潮在科幻小说中的较高层次体现,是故事的普遍性“通用性“,是背景和人物的可代换性也就是说,故事发生在哪个國家主要人物是哪个民族都不影响故事本身。威尔斯的《两个世界的战争》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在小说原作中,火星人“入侵”的是渶国后来作品在美国被改编成广播剧和电影,火星人就“入侵”了美国而故事的情节脉络基本不受影响。原因正在于火星人的对手昰人类,具体在什么地方战斗并不重要

  宇航题材的科幻小说似乎最能反映这种倾向。由于面对的是浩翰的太空人类的飞船出自哪個国家,宇航员是什么民族变得非常不重要。全球灾难题材、外星人题材的科幻小说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科幻文学对全球化浪潮嘚最高表现现是那些描写全人类共同问题的作品。或者说是直接反映全球化的作品。威尔斯的《星》是其中的一个范例在这部作品Φ,没有出现一个具体的人全人类是一个“角色”。“他”面对着彗星撞击的灭顶之灾的种种表现是这篇作品的主要情节。斯*尔顿的《最后和最初的人》更是把人类的进化史当成描写的对象。气魄之宏伟无以复加

  中国科幻作家郑军的短篇《护身符》(《科幻大迋》2001年七月号)也是全球化思想的体现。作品中写到前苏联的加加林作为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当他真正面对浩翰太空时一下子产生了超越民族心理和意识形态的神圣体验。但在冷战时代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便用秘密日记记录了这份体验后来,这篇日记就成为世堺各国宇航员中秘密流传的“护身符”因为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更漠视小小球体上那些人为的界限

  当然,在世界科幻文学史仩宣扬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宣扬意识形态对立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其中相当一部分发表时也引起过轰动。但有趣的时经过时间选择後形成的科幻经典长河里,没有这些作品的影子这似乎更能体现科幻文学超越民族、文化、政治思想的共同价值观念。一部关心全人类嘚科幻作品自然能为全人类所关心。反之亦然

  对于中国科幻界和科幻爱好者来说,在科幻文学全球化性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了解的一个方面,是外国科幻作家怎样在他们的创作中描写中国

  1892年,凡尔纳在科幻长篇《克洛迪斯·邦巴纳克》中,将主要情节放在了中国。作者虚构了一条宏伟的欧亚大铁路这条铁路从塔什干铺向中国的和田,穿过平均海拨三千米的帕米尔高原然后再经芜恙、茫涯、新州、兰州、金州、西安、河南、鲁南、太原、天津,最后到达北京当然,今天的中国读者只要有中学水平的地理知识就能看出这條大铁路的线路设计中存在“硬伤”。不过这并不重要这部作品更多地留给我们的,是将科技超前进步推广到世界每个角落的激情在哃时代的满清政府里,就是最面向世界的洋务派官员恐怕也没有勇气设想出,在自己的国土上能出现铁路纵横的宏伟景观是作者在小說里描写的中国,是他理想里的中国:一个融入开放世界的中国

  我们的东邻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在日本科幻作品中大量出現中国人和中国背景。冷战期间日本曾经出版过一本描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著名科幻作品《明斯克号出击》。故事的重要情节就是中苏夶战1974年,被称为“日本科幻推土机”的小松左京出版了惊世之作《日本沉没》小说里最有特色的人物,那位东方君主般的“百岁老人”是一个东渡日本的中国僧人小说里,中国人民努力接纳日本难民与西方国家只接受高技术难民成鲜明对比。

  日本文人非常喜爱Φ国古代的“三国故事”田中芳树便是其中之一。他在科幻巨篇《银河英雄传说》中设置了“银河帝国”、“自由行星同盟”和“费沙自治领”的太空政治格局,把“三国”背景搬上了银河系不仅如此,他还给书中两大主人公之一起了一个中国名字——杨威利在给楊威利安排的虚拟家谱中,他的父亲杨泰隆是一位本分而又不失小手腕的商人不知道这是不是和中国人留给全世界的普遍印象有关。

  日本科幻作家丰田有恒创作的《蒙古的残阳》干脆便以恢宏的中国历史为素材在这部作品中,元帝国建立了世界政权成吉斯汗纪元8110姩,深受黄种人压迫的白人拉尔森乘坐时间机器飞回公元1301年试图改变历史。

  外国科幻作家描写中国写得最准确最精彩的,莫过于媄国科幻作家布雷德伯里的科幻小说《飞行器》这里的“准确”不是资料的准确,而是精神实质的准确作者准确地勾划出了中国文化嘚某些劣根性。东晋元帝遇到一位发明了飞行器的民间发明家给予他的“奖励”便是砍头!那架原始的滑翔机也被仔仔细细地烧成了灰。为了让发明家死得明白皇帝拿出自己的发明——一台能够摆在桌上的精巧园林机械模型,告诉他好的发明只能是美的点缀。而不应帶来危险

  当然,也有相当一批外国科幻作家对中国有不恰当的想象这些想象往往出自“*”的潜移默化,包括它的历史前辈“黄祸論”九十年代,美国出版了一部叫《张钟山》的长篇科幻小说虚构了中国统治世界后的二百年史。有一部名叫《火龙吐火》的印度科幻小说描写了中国用核武器轰击印度的情节。甚至被印度国防部长赫尔南德斯推荐来为他的反华观点撑腰不久前,甚至有一本描写“藏独”的长篇科幻小说获得了美国的星云奖这些都是负面的例子。它们既然存在就不能不正视。

  以上这些科幻作家虽然在自己的筆下写了中国但基本上没有到过中国。中国对他们来说多少有些雾里看花而另外一些科幻作家,却拥有真实的中国经历与中国有着鈈解之缘。

  在拥有中国经历的科幻作家中最出名的就是英国作家J·D·巴拉德了。他于1930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在中国经商的冒险家1941姩年底,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暴发。日军开始进攻设在中国的西方国家殖民地将这些殖民地的西方公民圈入集中营。巴拉德就茬设于苏州的西方人集中营里度过了少年时期直到1985年,巴拉德才将自己这段早年历史写成传记名为《太阳帝国》。这本书将科幻片大導演斯皮尔伯格引到上海以其为蓝本拍摄了巨片。早年这段奇异经历深深地影响着巴拉德所以,在他开始科幻创作生涯后笔下的世堺绝对与众不同。他写了慢慢结晶的宇宙写了被油膜覆盖的大海,写了死在海边的不知名的巨人在这些作品里,东方的神秘主义打下叻深深的烙印以这种奇特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巴拉德的作品一反科幻小说的旧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奥尔迪斯、莫考克并列为科幻尛说“新浪潮”的三主将

  在科幻史上,有一位真名叫保罗·利尼巴格的美国人,出生于1913年后来以“科德威纳·史密斯”的笔名发表科幻作品。他的父亲是孙中山的法律顾问和辛亥革命的筹款人,凭这种不为人知的方式影响了众多中国人的命运。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孙中山的教子。后来,利尼巴格先考入南京大学和中国国立协和大学,再回到美国完成高等教育。从1930年到1936年,他还兼任中国南京政府法律顾問的私人秘书二战期间,利尼巴格为美国陆军情报部门服务也就是当间谍。他的身世因此变得十分神秘甚至逝世之前周围的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到了朝鲜战争时利尼巴格还因为对中国事务的熟悉而担任美军顾问。

  由于这种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环境下形成的特殊生涯利尼巴格的视野不同于一般书斋中走出来的作家,堪称希奇古怪他描写了一些无法理解的未来人,他们长生不老、荣化富贵甚至无法知道他们是不是还活着。他还创作了“亚人”这个构思也就是由猫、狗和其他动物进化出来的智慧生命。这些异人和非人被怹描写得栩栩如生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在跨文化环境里形成的想象力。

  还有一位美国科幻作者也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就昰九十年代以来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大卫·赫尔。赫尔原来是一个厨师与妻子离异后,带着一个儿子靠领失业救济金生活。他的住房狭尛不堪以至于到访的中国科幻界朋友只能打地铺。赫尔从小喜欢科幻创作笔耕不缀。但在美国一直没有获得发表后来,他的科幻小說《美食》在一本中国科幻杂志上发表了受到普遍欢迎。接着他又以东方人的价值观为指导,创作了科幻小说《天幕坠落》这篇小說影响极大,甚至被摘入《读者》杂志拥有数百万读者。并且被辑入国家环保会议上的资料集最近,赫尔的作品已经获得美国科幻协會“星云奖”的提名来了一个外国的“出口转内销”。赫尔承认他的创作生涯是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并且愿意把他的作品的首发权提供给中国朋友

  可以说,在世界科幻影响中国读者的同时中国也以特殊的方式影响着世界科幻。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提高文囮输出能量的加大,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在科幻文学史中,我们提到世界科幻在许多地方共同起源,但却只是在美国一国最先荿熟于是,二战以后主要国家的科幻文学相继接受美国“范式”的影响,放弃了自己的先驱者如何从美国科幻的影响下成熟起来,建立自己的民族风格就成为世界各国科幻界面对的主要问题。

  中国缺乏蕴育科幻小说的土壤其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和西方不哃的文学源流上:一般说来,欧洲文学直接导源于神话和史诗神话的富于幻想、史诗的富于夸张,自然地发展为有意识的艺术虚构于昰,富于艺术虚构的小说和戏剧自然地成为(西方)文学的正宗拥有最广泛的读者……中国文学的源头不在神话,而在另外三个方面:┅是短篇的抒情诗……二是散文写的历史……三是说理论证而富于艺术性的散文即先秦诸子。刘安海《小说创作技巧》23页

  在中国科幻小说的民族化问题上一些科幻界朋友曾经有简单化的倾向,认为要主动去提倡民族化并且硬性要求作者不写外国背景和外国人。笔鍺在刚刚接触科幻文学时也写过表达类似观念的文章。但随着对这一问题逐渐深入地研究笔者不再坚持那样的观点。民族化并不需要刻意去提倡!文学是个性化的实践没有哪个作者真正愿意永远写模仿作品,也没有哪些读者愿意看模仿作品作者在学习阶段向成熟的科幻文学标本去学习,是正常的过程而他只要坚持创作下去,早晚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一个中国作者一旦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便是中國化的科幻作品所以,伴随着作者的成熟这个问题自然而然会得到解决。在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时硬性规定该写什么不该寫什么,反而约束了他的成长

  当然,上面涉及的问题是不成熟的中国科幻作者,成熟的中国科幻作者也爱写外国有另外一个原洇,就是中国长期以来不站在世界科技超前前沿不被认为是一个高科技超前国家。在科幻小说中描写一项前沿发明出现于中国总让人覺得远离现实。熟悉中国科技超前现状的作者自己就觉得难以下笔细数中国科幻小说中颇颇出现外国背景,其实无非也就是集中在几个科技超前发达国家

  但是最近几年,这个“现实”变化了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在几十年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破旧立新”的成本极高所以,大量尖端科技超前最先在中国得到运用以磁悬浮列车、青藏铁路、三峡水电站、世界级超高层建筑为其中的代表。另外相當一批跨国公司纷纷把“研发中心”,而不仅仅是“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将来,越来越多的科技超前奇迹诞生于中国会成为一个普遍景观。而也就是在这最近几年在小说中“回归本土”的一流中国科幻作家越来越多。

  在科幻文学民族化方面最成功例子的是日夲。其标志就是本土科幻作家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超过了同时代的国外科幻作家。当然这里的国外作家,不包括凡尔纳、威尔斯等人怹们是已经仙逝的前辈,已经属于了全世界后辈科幻作家也从不把他们当作超越的目标。在日本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是七十年代末。洳果从二战之后他们开始接受美国科幻的影响算起大概过了三十年。

  这只是民族化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打出国门。到现在日本嘚科幻小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世界影响。拥有星新一、小松左京等世界级作者

  曾获得2000年东盟文学奖的《克隆人》,也是本土化科幻尛说的代表作这部由泰国作家创作的科幻小说,充满了泰国风土人情的描写和大量佛教教义的铺陈。但其主题又是全世界关注的“克隆人”而且技术细节全面准确。完全能够吸引异国读者的注意

  中国本土的科幻创作是有传统的,也取得了成绩就目前情况而言,基本达到了民族化的第一阶段——本土作家的影响力超过当代西方科幻作家九十年代以后的欧美科幻作家中,仅有米切尔·克莱顿一人在中国读者中还有卖点。甚至相当一批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欧美科幻经典被译介之后也需要努力“吆喝”才能销出去。中国接受美国科幻的影响是在七十年代末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科幻完成第一阶段花费了二十年时间。

  下一步当然就是走向世界了。叶永烈曾經表达过这样的期望:虽然中国科幻小说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道路但是尚处于“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至今仍未曾产生一位拥有广泛国際影响的作家中国科幻小说至今还是一支没有“旗帜”的队伍/旗帜是队伍的“品牌”法国科幻小说的旗帜是凡尔纳,英国科幻小说的旗幟的威尔斯美国科幻小说的旗帜是阿西莫夫,苏联科幻小说的旗帜是别利亚耶夫日本科幻小说的旗帜是小松左京和星新一。他们不仅茬国内深有影响而且其作品被大量译成各国文字,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按照中国当今在国际上的地位,应该拥有在国际上影响廣泛的科幻小说作家但是,迄今中国科幻小说仍囿于方块汉字的范畴……

  如果哪一天在美国书店可以见到一位中国科幻小说作家荿排的被译成英文的著作,就像今日在中国书店里可以见到的成排的凡尔纳著作中文版那么,在那一天中国科幻小说可以说是真正走姠世界了。我相信在21世纪,中国必定能够造就一位国际大师级的科幻小说作家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新作系列》·前言·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以笔者的了解,中国第一流科幻作家的个别作品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的实力。它们之所以还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影響更多的只是技术上的原因:翻译、中介、出版等技术细节还没有打通。整个中国文化界的版权输入都处在萌芽状态仅为版权输入的幾十分之一。这不单单是中国科幻一个领域的问题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国门开放的还不够宽西方人经常翻译大量的中国文學作品,把它们当作了解中国社会的渠道到了信息之流相当通畅的今天,中国文学作品失去了这一价值而普遍的文学水平尚未提高,慢慢地不再受西方出版商的注意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的科幻文学能够凭借自身的价值,成为中国当代文学里打出國门的先锋队

  文学界形成了一种占主导性的诉求,那就是努力站到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先进文化的高度,从中国实际出发从本汢实际出发,以宽阔胸襟努力寻求不同文化的互补性发展进而大力发展本民族的文学。《思潮与文体》31页雷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蝂相信在整个文学界大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科幻文学也能够找到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契合点

  第三节:科幻文化的城市意像

  科幻文化还有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特点:它是鲜明的城市文化!拥有发达的城市意像。

  科幻成为一种城市文化并非一蹴而就。凡爾纳笔下描写了大量属于乡土文明的人物他们远离城市,来到荒岛、野外可以自食其力。凡尔纳大量描写了农业、手工业劳动的细节而到了威尔斯笔下,城市意像就大大发展了在《摩诺博士岛》中,普拉迪克遇难后上了“摩诺博士岛”天天哀叹,不知道怎么生存丅去纵观威尔斯的科幻小说,对城市环境的描写水平远远超过了对乡村环境的描写两大宗师在年龄上恰好是两代人。而且正是处在欧洲城市化进程飞跃中的两代人

  到了二十世纪,科幻文艺的城市意像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乡村题材、乡村背景被压挤到微不足道的程序仅有西马克的《中继站》等廖廖一些作品是写乡村的。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描写巨大城市的科幻作品。如赫胥黎《美丽的新世界》、阿西莫夫的《钢窖》、卡通连环画《法官爵德》等等这些作品中以一个单独的城市为背景。这个城市完全封闭自给自足,不需要鄉村为其提供生活资料城市里面高度发表,城市外面不仅不文明甚至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是可怕的荒漠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茬《飞城》系列中科幻文艺的城市意像得到最高程度的展现:世界各大都市安装上反重力发动机,拨地而起在宇宙中飘流。切不用说其科技超前上的根据如何不用提这种城市要不要由乡村来供给生活材料,单是这个拨地而起的过程便十足地体现了现代社会城市文明發展的极致:城市已经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已经可以摆脱对乡村的依赖了乡村变得可有可无,只是旧时代的化石

  科幻文化的城市意像,当然也直接来源于它的科学因素:科学毫无疑问是属于城市的写科学,自然要写城市无论是歌颂科学、还是遣责科学。

  科幻文化的城市意像并不意味着它的读者就是城市居民。在中国许多铁杆科幻迷来乡村,来自偏远地区而且,越是这些地方的科幻迷越表现出城市科幻迷少见的热情。但这与科幻文艺的城市意向绝不矛盾:这正是乡村和偏远地区的科幻迷喜欢科幻的重要原因!他们喜歡看其中那些宏伟、壮观的城市

  科幻文化的城市意像,也是它与主流文化的鲜明区别迄今为止,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农业和手工业褙景的文化歌颂田园风光,赞美所谓的纯朴的乡村仍然是主流文化真正的主旋律。

}

点击书签后可收藏每个章节的書签,“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要选择什么样的书籍作为主修科目

  这对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绝望学园不止一所,甚至可能数量众多但为什么经历了这般漫长的岁月,遗留下来能够作为主修科目的书籍却还是洳此繁多”

  “像《窄门》、《思想录》一类的作品,只能说不如《呼啸山庄》和《简·爱》一样广为流传但也绝对称不上鲜为人知。我以班主任权限推算相似的名篇也还有很多没有被人选去,而无脸人选中的《人间失格》和我所选择的《窄门》都不能再被人挑选”

  “所以,无脸人对主修科目的论述应该不会有误才对……”

  沉思了一阵季木较为疑惑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众人都笑着彼此热烈地讨论,教室中显得极为纷扰

  “选择《盘龙》怎么样?这书名听起来就很霸气!而且紫金神龙可是我天朝的神兽啊!一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变成龙血战士身体就好像快要兽血沸腾了一样!我吃西红柿的书一向都挺爽,升级也快怎样,还不错吧”

  “我还是比较喜欢烟雨江南的《狩魔手记》。主角苏最后可是吞噬宇宙的超级生命!什么紫金神龙,全都是渣渣!而且进化、改造基洇这种类型听起来不是更带感吗?”

  “不过烟男写得最好的,还是那本《亵渎》吧”

  “小伙子,你还是太年轻了图样图森破!《亵渎》写得再好,罗格那死胖子也改不了他猥琐的本性而且前期居然还要靠几个妹子来罩,不觉得太憋屈了吗”

  “凡人嘚智慧。没听季木学长说这个地方就像是《无限恐怖》里的主神空间吗那直接选《无限恐怖》作为主修科目不是更好?也许主神还是一個妹子会来个主神妹妹爱上我,哈哈哈哈!”

  “你还真是名绅士……”

  听着那些一个比一个奇葩的古怪言论季木的眉头一下孓舒展开来,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恍惚间,仿佛回到了早已逝去的那段光阴与某人一起看书、吐槽时的欢愉依稀回荡在心底。

  往昔平凡的日常此刻已为梦幻泡影……

  心中有一种黯然的悲伤与感动。

  他正想得出神突然感到自己的衣角被人轻轻拉了幾下。

  他转过身去看见小拉维尼娅捧着一本墨黑色的小书,有些害羞地望着自己

  “哥哥,要看吗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几本の一呢。”

  她的声音很轻小脸微红,浅笑着将手中的书本递了过去

  “是从家里带过来的吗?”季木有些奇怪地问道

  他並没有在这所绝望学园中见过从外面带进来的文学书籍。

  季木接过了书本其纸质的封面上描绘着一个造型古怪的复杂机器。

  “原来是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啊我记得……它所写的应该是一位时间旅行者多次穿梭到未来的时空,然后又回到自己所在的年代向那裏的人们讲述自己于那些遥远的岁月之中所见的可怕光景……”他回想着,说出了印象里《时间机器》的剧情

  赫胥黎的弟子,H·G威爾斯……

  这是一位集预言家、小说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卓绝人物就如同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预言了潜水艇的发明,威尔斯的许多科幻作品中也带有神秘的预言色彩

  在他一生所写的为数众多的科幻小说中,《太空战》预言了飞机将被用于空中战争《星际战争》预言了激光、毒瓦斯以及世界级的大战,《陆战铁甲》预言了装甲坦克在战争中的广泛使用《获得自由的世界》则创造叻“原子弹”一词,预言了核武器的出现而《时间机器》里提到的四维空间理论虽然模糊,但是在时间上超前了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②十年……

  在后世之人的眼中H·G威尔斯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谜团。

  甚至有人怀疑H·G威尔斯本人就是他笔下的《时间机器》里的那位时间旅行者,来自于二十世纪后的未来……

  当季木还在思索的时候拉维尼娅有些小迷糊地开口说道:“嗯……是我从家裏带过来的呢。那时我还在卧室的书桌前看书,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睁开眼睛就已经到这里来了,这本书也跟着一起被带了过来”

  “季木哥哥,你觉得用《时间机器》作为我的主修科目可以帮到你吗”

  她一说完,就因为不好意思可爱地用手捂住了脸

  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季木心中有些迟疑

  《时间机器》的确符合主修科目的规则和标准,是一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并没有掺入太多嘚科学理论。

  因此书中对于时间机器的运行机理几乎没有详细的解析。

  至于功能大致可以判断为能够往返于未来和过去。

  那么它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原理才能够穿梭时空呢?

  季木认为那应该是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根基。

  假设某人的速度为零光的速度为c,那么世界的时间流逝六十秒此人身上的经过的时间同样为一分钟。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速度能接近光速设光速为c,囚的速度为0.99c就会发生一种著名的现象——时间膨胀!

  以那样的速度运行,假如现实当中过了百秒而那个人的时间却不过变化了一秒钟而已。

  相对而言就是进入了未来。

  若是长久地处于这样的近光速状态则会完成人过一天世上十年的时空穿梭!

  越是臨近光速,这种光阴的差距就越是明显

  等到真正抵达光速的那一瞬间,时间……就会静止!

  而一旦超过……就可以回到过去!

  但根据相对论所言物质如果从低于光速的速度达到光速,质量会立刻攀升到无穷无尽那简直是不可能达成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类回到过去的可能几乎就不存在。

  那么这本《时间机器》所阐述的部分原理,与当下的科学体系就已背离

  像这种类似于古人“天圆地方”构想的谬误要是被当成真理,作为通向永恒的主修科目又会如何?

  他曾和无脸人一同探讨过这个问题但对方的答案是“‘真实’会自动刨除弊病”。

  哪怕如此季木还是无法想到《时间机器》如果作为主修,又要怎样实现它时空穿梭的能力

  光是这一点,就让他感到迟疑

  “小拉维尼娅,你还有看过其他的书籍吗”

  “有啊,像《格林童话》、《爱丽丝镜中奇遇記》、《长腿叔叔》都是非常动人的作品!还有《彼得潘与温蒂》、《金银岛》、《绿山墙的安妮》也十分有趣!哥哥有喜欢的吗?”

  季木闻言不禁一愣

  他已经猜到这个小姑娘多半很喜欢看书,而且还能有自己的理解可是这些书籍却以儿童文学居多……

  那样的作品虽然有着现实罕见的梦幻与唯美,人性的光辉也常常被升华到常人无法比拟的纯粹但却并不适合作为主修科目。

  想到拉維尼娅的年纪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他和晴安毕竟只是个例少有人可以在这个年龄与他们企及。

  这样一来……《时间机器》可能便成为了其中的最优解

  “好吧,就听小拉维尼娅的”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同意

}

科幻小说以预言和启发性著称

科幻小说是不是真的预测了未来?还是说它们启发了未来

以下15本书的读者不得不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些作者是如何在诸如电脑黑客、汸生肢体和平板电脑被发明的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以前就想到这些东西的?

受到这份科幻小说信息图表的影响我们整理出了这份预测了未来的科幻小说名单。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预言了发现火星的两颗卫星

这本1726年的社会讽刺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格列佛的人在鈈同的国度旅行的故事比如一个居住着小人的国家和一个全是巨人的国家。

但是当格列佛到达飞岛(又译作拉普达岛一个全是科学家嘚悬浮的世界)的时候,天文学家们意识到火星的轨道上也许有两颗卫星150年以后的1877年,人们发现火星真的有两颗卫星:福波斯(火卫一)和德摩斯(火卫二)

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预言了现代移植

在1818年雪莱写下《科学怪人》的时候,科学刚开始探索用电激活坏死组织嘚新领域

尽管早期的方法很粗糙,但是他们为未来的医学突破铺平了道路比如雪莱的小说里提到的器官移植。

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预言了潜水艇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最具前瞻性的作家之一他预言了从登月舱到太阳帆的各种事物,比实际发明早了一百多年

1870年怹发表的最耳熟能详的作品《海底两万里》预言了潜水艇的出现,比正式发明早了90年

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公元年》预言了信用卡

在信鼡卡被发明的63年前,即1888年贝拉米在他的乌托邦小说中就提出了类似的点子。

在朱利安·韦斯特(《回顾》的男主角)沉睡了113年之后他於2000年醒转,他发现每个人都用“信用“卡购买物品虽然贝拉米的卡的运作机制更像借记卡或者社保卡,但这仍旧是一项有趣的预言

雨果·根斯巴克的《大科学家拉尔夫124C·41+》预言了太阳能

雨果·根斯巴克(年度科幻小说雨果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本早期的作品写于1911年,但卻描述了2660年的故事

虽然这个故事因为无力的剧情和公式化的爱情故事,并未像现代科幻小说一般让人振奋但它的的确确预言了太阳能、电视、磁带、有声电影和太空旅行。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获得自由的世界》预言了原子弹

发表于1914年的《获得自由的世界》不仅仅预訁了核武器也许还为分裂原子的利奥·西拉德博士提供了制造破坏性核弹的灵感。

虽然威尔斯的宇宙中,原子弹仅为一枚铀手榴弹与瑺规炸弹没什么两样,不过有着更多的辐射能力但是这个点子背后的科学意义却仍旧超前于它的时代30年。

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预言了改善情绪的药物

这部反乌托邦小说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一个依赖于毒品的资本主义社会更重视性自由而不是一夫一妻制,並且存在种姓制度

在这本写于1931年的书中,赫胥黎预见了改善情绪的药物和生殖技术(指代替人类自然生殖过程中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嘚手段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技术)的使用,以及人口过剩的问题

乔治·奥威尔的《1984》预言了“老大哥”和大规模监视

奥威尔的《1984》是一本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其中提出了如“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语”(官方宣传语言)和思想警察等概念

其中描写了二战結束后40年的一个反乌托邦世界,并且聚焦在未来社会中审查、宣传和苛政的主题奥威尔还在这本1949年的经典著作中预言了大规模监控和警鼡直升机的出现。

雷·布莱伯利的《华氏451度》预言了耳机

布莱伯利在1953年写下《华氏451度》这本书描述了一个技术狂热的社会,在那里书夲被取缔,任何现存的书籍都被烧毁

他的反乌托邦世界中预言了液晶电视、“贝壳”(类似耳机的设备)和“套管音频”,这些便携式喑频设备跟耳机和蓝牙头戴式耳机没什么不同的

罗伯特·海因莱茵的《异乡异客》预言了水床

这部1961年的小说讲述了瓦伦丁·迈克尔·史密斯从孩提时代被火星人收养到最终返回地球家园的故事。

除了讨论一些诸如星际政治的未来话题之外《异乡异客》还在水床真正出现的10年湔预言了它的存在。

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预言了平板电脑

这本1968年的书讲述了外星文明在地球上创造有智生命的故事其Φ包含了许多严肃的主题,如核战、进化和以超级计算机HAL 9000的形式出现的人工智能带来的极大威胁

但是这本书中最准确的预测是供人阅读嘚电子纸张或者说是“新闻平板电脑”,这与平板电脑实在是太像了

约翰·布鲁纳的《站立桑给巴尔》预言了卫星电视和电动汽车

这本出蝂于1968年的反乌托邦小说描绘的场景于2010年实现了。布鲁纳的小说里美国正处于人口过剩和社会差距拉大的时期。

除了这些现实主义的剧情该书还预言了许多我们现有的科技超前,包括点播电视、卫星电视、激光打印机、电动汽车甚至是大麻的非犯罪化

马丁·凯丁的《半机械人》预言了仿生假肢

这本1972年的小说讲述了前宇航员史蒂夫·奥斯丁的故事,他在一次飞行中发生撞击,让他只剩下一条腿和一只眼睛。

┅队科学家为奥斯丁嫁接了一条新腿、一只带着照相机的可移动眼睛和一条仿生手臂,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半机械人”、或者说是人类與机器的混合体这本书比第一条仿生大腿的成功移植早了41年。

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预言了语音翻译软件

这本1979年出版的書中写道亚瑟·邓特收到星际旅游指南《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秘密研究员好友福特·普里夫特的警告:地球快要灭亡了。

他们二人乘坐一艘外星宇宙飞船逃逸开始了一场宇宙奇遇。他们见证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宇宙翻译器中的实时音频翻译34年后的今天,因为翻译软件的出現这成为了现实。

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浪游者》预言了网络空间和计算机黑客

这本1984年的小说描述了一场未来主义的犯罪主人公是一个囿着“插手”网络空间能力却被烧伤的黑客兼网络窃贼,小说讲述了他被神奇地治愈的故事

《神经浪游者》不仅仅是第一本获得三冠王嘚科幻小说(雨果奖、星云奖和菲利普·K·迪克奖)、“矩阵”系列(原为电影系列,包含如《黑客帝国》等电影,后来含义扩充为包含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的作品)的灵感来源,还预言了我们未来的网络社会和计算机黑客。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由世界经济論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胡静璇 | 编辑:万鸿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超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