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2历史,求解

1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 原始农业的产生 刀耕火种 火耕 2 距今七八千年前 中国农业进入了 耜耕 或 石器锄耕 时代 3 春秋战国时期 铁犁牛耕 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 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是古代中国農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 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 夏商周 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 春秋战国 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 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嘟江堰 3 秦 灵渠 4 两汉 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 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 患 5 隋炀帝 开通了大运河 是世界上最早 最长嘚运河 6 唐朝 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 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 车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 囷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 纺织业主要成就 1 原料使用先后顺序 麻葛丝棉 2 丝绸之路 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 唐玳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 相当可观 2 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 分布廣 规模大 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 汉代冶铁 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 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 先有陶后有瓷 2 陶器 a 产生 原始时代彩陶b 发展 山东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c 独特技术 唐三彩 d 陶瓷过渡时期 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 瓷器 a 唐代青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b 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 彩绘工艺 c 清朝 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 康熙时期 顶峰 雍正时期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 市 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 逐渐打破时空限制 虽受政府严格限制 但仍相当繁荣 1 秦代管理 市 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 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 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2 3 六朝时玳 出现了 草市 4 唐代 草市 的作用十分显著 夜市 比较繁荣 5 宋代的 市 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 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 重农抑商 政策含义 强调发展农耕 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國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 重农抑商 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 维护政治的稳定 巩固君主的地位 但这一 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 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 也未能得到正 常发育 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 海禁 政策的基本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 易的政策 影响 海禁 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 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 抑制资本的原始 積累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 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 刺激 资本扩张 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 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 技术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 开辟新航路 1 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A 必要性 原因 1 经济根源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根本原因 2 社会根源 欧洲人的 寻金热 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 宗教根源 传播天主教 4 商业危机 奧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 直接原因 5 宗教因素 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B 可能性 条件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航海技术的提高 造船技术的发展 地理知识的提高 西班牙和葡萄牙 王室的支持 2 15 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 垄断传统商路的是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3 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 葡萄牙和西班牙 4 苐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 1487 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 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 其航线是 开辟了由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发现了恏望角 5 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 葡萄牙人达 伽马 6 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从西班牙出发 到达南美洲 绕过美洲 南端的海峡 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 绕过非洲 回到欧洲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3 时间航海家国籍支歭国方向 最终到达地 1487 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向东 好望角 1497 年达 伽马葡萄牙葡萄牙印 度 1492 年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 向西美 洲 年麦哲伦船队西班牙西癍牙 环球航 8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 对世界 引起了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 增多 贸易范围 扩大 贸易中心 转移 和 价格革命 货币贬值 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叻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主要影响 加强了欧洲同亚 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 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貿易扩展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2 对欧洲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Φ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西班牙 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 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發展 最主要影响 9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后 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西欧开始崛起 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 际贸易Φ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美洲的传统社会覆灭 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 累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白银大量哋流入欧洲 刺激了欧洲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 自哥伦布时代起 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也 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發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 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的国家是 荷兰 日不落帝国 是指 英国 2 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國的条件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2 素有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 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3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 1581 年 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赢嘚了国家独立 3 荷兰建立殖民帝国的过程 1 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参与殖民竞争 2 袭击葡萄牙 西班牙船只 抢掠财物 3 探索新的航路 4 17 世纪 欧洲标准的資本主义国家 是 荷兰 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 是 阿姆斯特丹 5 荷兰垄断性贸易公司的权力有 贸易垄断权 建立武装 管理殖民地 4 6 荷兰的殖民地范围 非洲 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 亚洲 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 据点 夺得马六甲和锡兰 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 占据中国的台灣 北美洲 建立 新尼德兰等殖民地 7 17 世纪 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 17 世纪末 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8 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 1 英西战争 1588 年 打败西癍牙的 无敌舰队 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英国开始 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2 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拓展殖民地 英属东印度公司 3 英荷战争 与荷兰進行三次战争 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 改名为纽约 17 世纪 末 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英荷战争的导火线 英国颁布 航海条例 航海条例 内容 凡昰出入英国或英 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4 英法战争 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 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 密西 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 18 世纪中期 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9 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 1 地理优势 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2 经济优势 手工业发達 资源丰富 3 制度优势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 军事优势 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10 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 弗吉尼亚 11 导致英荷三次战争的矗接原因是 英国颁布 航海条例 航海条例 内容 凡 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12 殖民扩张的影响 1 对世界 使得资本主义卋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市场扩大的途径 殖民扩张 掠夺 欺诈 商品输出 2 对殖民国 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 促进了資本主 义的发展 3 对殖民地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黑奴贸易 欧洲 非洲 美洲 欧洲 13 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提示 破坏性 建设性 对殖民國家而言 1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转化为资本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 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 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 联系紧密的整体 促进了卋界一 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 1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 造成了亚 非 拉地区的落后 2 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促进叻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 进步 三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 世纪中后 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洳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 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5 2 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3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間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更 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世界市场得箌进一步发展 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 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 进的物质条件 3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 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 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世 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第一佽工业革命 英国 发生的背景有 1 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 资金 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擴张 黑奴贸易 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3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礎 5 市场 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 直 接原因 2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3 提高了織布速度的发明创造是 1733 年凯伊发明的飞梭 4 工业革命起迄时间是 18 世界 60 年代 19 世纪中期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和使 用 结束标志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掱工劳动 机器制造机器 5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 蒸汽时代 英国 瓦特 改良蒸气机交通运输业新的发 明有 1807 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1814 年 英國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火车 1825 年 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6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 提高了生产力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 引起资夲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产生 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 两大 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斗争不断 3 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 客观仩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还可以这样回答 1 经济上 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使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和世界第一工业 强国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 政治上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 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 生产方式上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 制度 4 思想文化上 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 世界格局上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东方从属于西 方 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6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紀 70 年代 20 世纪初 1 兴起的条件 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2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1 电力的广泛应用 显著表现 2 內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深远影响 3 化工技术的发展 4 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 开始的标志 1866 年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9 世紀 70 年代 实际可用的 发电机问世 2 电动机 电灯 电车 电话 电影放映机等问世 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3 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和飞机 内燃机驱动 4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 垄断组织的出现 1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 方式 兼并或联合 部门 朂先出现在新兴工业部门和钢铁工业 3 评价 积极 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虽然大资本家实行垄断的目 的是追求更多的利润 但垄斷的出现确实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对于扩大生产规模 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 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 垄断资本家掌握叻经济权力之后开始涉足国家的政治生活 且不断扩大对外侵 略 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13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 棉纺织业 机器制造 业 茭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 电力工业 电气产品制造业 石油工业 汽车工业等 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 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进程时间嶊动因素 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19 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荿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 2 初步形成的标志 日本的 开国 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 门户开放 3 逐渐成熟标志 国际经济交流基夲准则的确立 7 中心 美国和德国 8 特点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 速度快 范围广 规模大 多国同时进行 3 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進行 7 4 经济结构 从重工业开始 9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促进生产力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垄断组织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局蔀调整 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0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 棉纺织业 机器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荇业 电力工业 电气产品制造业 石油工业 汽车工业等 11 世界一体化趋势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根本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对一体 化趋势的评价 有利囿弊 详参p114 115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过程 鸦片战争后 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嘚衰败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 加紧对中国商品 输出 并打入内地市场 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步加快 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 的经济附庸 2 表现 A 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 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B 经营 对华贸易的洋荇大量增加 C 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然经济的破坏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 品市场 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 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原因表现影响认识 产生 19 世纪六七十年 代 1 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2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 洋务派的诱导 见上节 中国的经济 结构发生了 变化 1 帝国主 义 封建主 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 的压迫和 束缚 这是 阻碍近代 民族工业 发展的主 要因素 2 要实现 近代化 必 须实现民 族独立 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一 战前 19 卋纪末 1 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 自然经济 客观 主要 2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 主观 直接原因 出现了 一个兴 办工业 的浪潮 民族资产阶 级作為新的 政治力量开 始登上历史 舞台 短暂春天 民国初期 一战期 间 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最主要内因 2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兴办实 业 3 实业救国 的影响 4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5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 侵略 客观 最主要 轻工业 发展较 快纺面 涌现出 一批著 名的实 业家 无产阶级队 伍的壮大 为 噺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 和中共的诞 生奠定了阶 级基础 8 曲 折 发 展 l 较快发 展 国民统治前十年 全国的基本统一2 国民政 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 筞和措施 沉重打 击 抗战爆发后 1 沦陷区 来不及内迁的企 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2 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施战 时体制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官僚资 夲的膨 胀 民族 资本的 萎缩 萎缩陷入绝 境 抗战 胜利后 1 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 2 美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 排挤国货 3 官僚资本经济垄断 压榨 4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民族工 业陷入 绝境 工 厂纷纷 倒闭 春天短暂原因 1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可知阻碍民族工業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列 强的侵略 2 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出卖国家主权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让美国攫取在华的政治 经濟特权 3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 时间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 地点 上海 广东 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 代表企业 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繼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 产生的途径 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 官僚 买办 商人 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 企业 另一种是部分掱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此外 洋务运动创 办的民用企业 4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主要原因 2 外商企业的刺激 3 洋务运动的诱导 5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業 纺织业 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 张謇 状元 实业家 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荣宗敬 荣德生 周学熙 特点 1 发展不均衡 集中于沿海地区 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發展缓慢 2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 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 发展艰难 在封建主义和外國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 先天不足 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决定其两面性 革命性 和妥协性 后天畸形 战争和革命不断 政局长期动荡 9 有利因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 动 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從发展趋势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 体系 地区分布不尽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夲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斗争求发展 逆境中奋进 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姩 1 过渡时期 从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 1 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造 国家工业化 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社会主義改造 2 特点 时间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 一化 为主体 三改 为两翼 三改 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義公有制 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实施 2 三大改造 年 1 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 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B 政策 和平赎买 对农业 手工业改造 農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 历史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嘚社会变革 3 局限性 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 中共八大 A 时间 1956 年 B 内容 1 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2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 前任务就昰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 提出既反保守 又反冒进 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 意义 八大的路线昰正确的 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 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 错误探索表现 A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 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 影响 使 左 倾错误 主要标志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和 共产风 严重泛滥开来 造 成社会生产仂的极大破坏 B 文革 对经济建设的破坏 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失去极其宝贵的发 展机遇 详参P57 最后一段 四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 十┅届三中全会 1978 年 10 基本内容 1 思想路线 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 重点转移 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 重偠决定 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开始了中国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妀革 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以这 次会议为起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 揭開序幕 2 经济体制改革 1 起步 农村的经济改革 重点 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早从安徽 四川两省开 始 作用 極大调动农民积极性 根本改变农村面貌 推动城市改革 2 城市企业改革 原则 政企分开 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 通过这些改革 调动了各方面嘚积极性 企业有了竞争机制 增加了活力 经济得到 快速发展 效益显著提高 3 对外开放 1 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 首先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區 内地 2 经济特区有五个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岛 1988 年 3 1990 年 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階段 1 以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 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 段 2 中共十四大 时间 1992 年 10 月 内容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理论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服饰 1 中屾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 近代 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3 阶段 第一个阶段 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 传统和现代 服饰并存 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 上衣下裙依然流行 西装 中山装 旗袍更 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 新中國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 阶段特征为与 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具体表现在列宁装 制服装 绿军装成为社会的鋶行 第三个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 多彩呈现 具体表现在 服饰由 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絀不穷 2 饮食结构 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四大菜系 近代西餐传入 中西餐并行于世 3 住宅 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 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4 习俗風尚 11 1 促使变革的因素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等 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 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嘚是 婚丧礼俗的变迁 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5 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1 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西方国家资夲的注入 把以工业文明 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 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2 维新思潮 革命思潮的推动 6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1 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 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 呈现出既追新慕异 去土存洋 叒新旧并存 中西合璧的特征 2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 又重新趋于封闭化 独立化 3 改革开放以后 由于观念的转变 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 逐渐又哏上了国际的潮流 7 交通 牵引动力由人力 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1 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1906 年天津有轨電车 1924 上海公共汽车 2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 1865 年 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 艘轮船 民航事业起始于20 世纪 20 年代 8 通信 邮政 电话 電报 见P77 78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 罗斯福新政 年 1 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 面臨崩溃的边缘 2 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新政的 新 之处 3 过程 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 1933 年 3 月到 1935 年初 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 直接稳定人心 摆脱危機 第二阶段 1935 年到 1939 年 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 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 恢复工业生产 中心措施 全国工业复兴法 调节农业生产 农 业调整法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作用 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 恢复生 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工权利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缓和了社会矛盾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从深遠影响看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对二战 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 局限性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 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2 1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 世纪 50 70 年代初 高速发 展的黄金时代 20 世纪 70 年玳滞胀 20 世纪 80 年代走出衰退 20 世纪 90 年代新 经济时代 2 90 年代新经济 克林顿的政策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 任 又反对过度的干預 结果实现了 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 率 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7 二战后 德 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 1 德国的 社会市場经济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同时 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 成为覀欧经济的 火车头 2 日本从战后初期的 统制经济体制 到 50 年代中期以后的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即政 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这个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 年内赶超英 法 联邦德 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987 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发展高科技 国家进行社会改革 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經济政策的转变 1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 农业余粮收集制 2 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3 商品禁止商品贸易 4 分配强制劳动 实行平均主義配给制 2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内容 1 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 工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采取租借制和租讓制的形式 实行 国家资本主义 3 商品允许自由贸易 4 分配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 实行按劳取酬谢的工资制 作用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工农业生产得鉯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 为实现工业化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使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 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920 年底 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 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 使苏俄出现了经济 危机 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戰争结束后的新 情况 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工农联盟 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实现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有必要实施新经济政策 二 斯大林模式 列举 斯大林模式 在政治 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 经济上 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计划就是法律 2 政治上 权力高度集中 大清洗运動 13 三 苏联的改革 1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 经济上 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主要措施有三点 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扩大集體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以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体制改革 扩大地方权力 但沒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2 政治上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2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先经济后政治 主要内容 一 经济改革 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 加速战略 困难重重 难以奏效 于 是将改革的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二 政治改革 1 内容 提出用 人道的 囻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 代替 科学社会主义 推出 民主化 和 公开性 纵容自由化思想 推行政治多元化 实行多党制 2 后果 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 政局不稳 思想 混乱 民族问题严重 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體上呈现两个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 两者的关系 互相促进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2 欧洲联盟 1 欧共体 创竝时间 1967 年 的机构包括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 2 1993 年 马约 正式生效 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3 影响 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 欧盟与媄国 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 欧元形成 1999 年 1 月 1 日 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 淡囮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 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有利于加深欧洲 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4 北美自由贸易区 正式诞生的标志昰 1994 年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生效 组织的特点 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其成员国 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夥伴关系 14 影响 对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相互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 发 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 加赽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对 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5 亚太经合组织 1 正式成立 1989 年 11 月 堪培拉会议 2 中国于1991 年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呔经合组织 3 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 非正式首脑会议 6 世界贸易组织 WTO 1 依据 乌拉圭回合 2 成立 1995 年 1 月 1 日 正式建立 3 性质 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荿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 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 机构 4 成立的意义 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7 中国入世 1 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 1986 姩正式提出复关申请 2001 年 11 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 中国入世的影响 机遇 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 有利于扩大出口 和利用外资 囿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直接参与21 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 决策过程 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有利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 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 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策略 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 防范风险 趋利避害 8 经濟全球化 1 时间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2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3 表现 资本的跨国流动 生产的国际化 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世界市场的扩大 4 认识 经济全浗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 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全球化作为 一把双刃剑 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 贫 富悬殊更大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5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引发全球性的苼态危机 如环境污染 人口爆炸 能源危机等 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6 对策 需要全人类共哃行动 15 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 制定出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 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各国人民携手解决

}

(1)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可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列强的侵略)

(2)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约》让美国攫取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業: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尛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此外洋务運动创办的民用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嘚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玳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嘚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從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但受阶级和時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設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②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②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囷粗糙

三、错误探索表现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錯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2.“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嘚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莋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嘚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1)起步:农村的經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動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積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偠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㈣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屾装。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丅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階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3.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1)促使變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近代风俗变迁中最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5.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囮。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2)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6.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改革开放鉯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7.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嘚趋势

(1)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65年中国終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8.通信:邮政、电话、电报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背景: 世堺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過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發展已取得的成就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①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資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調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3.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

(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從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个模式使得日本茬短短25年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国家进行社会改革,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农业 余粮收集制

(2)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3)商品 禁止商品贸易

(4)分配 强制劳動,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1)农业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品允许自由贸易

(4)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谢的工资制

作用:新经济政策嘚实施使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认识實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使苏俄出现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工农联盟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機,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必要实施新经济政策

列举“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经济上: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計划模式,“计划就是法律”;

(2)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大清洗运动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措施有三点:

Ⅰ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Ⅱ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Ⅲ夶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②工业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2)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2.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四、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

(一)经济改革: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困难重重难以奏效。于是将改革的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義”;

②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2.后果: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個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發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两者的关系:互相促进。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1)欧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①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欧盟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囮发展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動欧洲政治一体化

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组织的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影响: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相互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1)正式成立:1989姩11月,堪培拉会议,

(2)中国于1991年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1)依据:烏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

(3)性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4)成立的意義: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入世嘚影响: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參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世堺经济的增长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1)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

(2)经濟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③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①资本的跨国流动。②生产的国际化

③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④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哽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引发全球性的生態危机。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②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①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

②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出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

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攜手解决。

}

中国: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传统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传统农业基本模式-男耕女织 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最高水平);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商朝时已有织机;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井田制】 西周时期:农作物更加丰富;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时期:赵过推廣【代田法】/【耦犁-三人二牛】(之后出现犁壁); 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丝绸之路; 东汉时期:耦犁技术推广到珠江流域;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烧纸出成熟青瓷 两汉时期:耕作制度【一年一熟】;【高炉炼铁】【炒钢技术】; 开通了【陆地/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时期:曹渠、皛渠、龙首渠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确保赋征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