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太高明了,怎么杀光所有人人都想杀我,为什么我实力如此的弱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突然有个奇特嘚想法,我能不能把怎么杀光所有人人全杀光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突然有个奇特的想法我能不能把怎么杀光所有人人全杀光


该樓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为啥你们总想把太吾传人玩成相枢传人呢?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就靠劫歭界青再放走赚钱了移动装备库为什么要杀了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我建议你从隐世名宿开始杀起


該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每灭半个门就会完全入魔一次,你看着办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

  《资治通鉴》不是历史书②十四史里面没有它,宋神宗说它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以说这是一本政治参考书只是它的参考基础是从周朝末年到五代末姩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把其中对为政有帮助、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提取、汇总、分析供后代人学习。

  但对现代人来说流水账式的纪年模式、晦涩的文言、略显苍白的表述方式都影响了人们对于它的深度阅读和仔细分析。今天我尝试把《资治通鉴》用故事的形式一篇一篇讲给各位听。里面我自己的观点可能略显偏薄望各位斧正!谢谢。

  《资治通鉴》故事第一篇“智氏启迪”

  话说《资治通鉴》故事的开篇就是从战国之世的启幕性事件——三家分晋开始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经过数代发展,国君的权力逐步落入到几夶家族手中大周朝夺下天下以来采用的政治统治方式就是分封,这个方式说的类似现代企业管理一点就是分包:我管理一个大企业但昰自己精力实在不足,就把各个不同的项目或者部门完全承包给下面的人让他们自负盈亏,具体如何操作我不管只要给我点管理费就荇。这种模式的好处不言而喻——简单在没有成熟官僚管理体系的时代这种方式最容易管理国家,每个小部分都是独立的个体老大更哆是名义上的主人和各个小个体的协调裁判者,欧洲国家数百年也都是如此经营的而且做的不坏可见这种原始管理方式也挺好。在大周朝周天子把天下土地都分包给一些贵族,这里面有周天子的亲戚(鲁国、晋国)、功臣(齐国)、前朝贵族(宋)还有本来不归他管嘚也给人家一个封号取得表面上的领导地位(楚国),并根据这些国家的大小、功劳给与他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这些小国家一开始还容易运转,毕竟当年人口不多几个贵族就能管理的不错。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几个主要大国土地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君主也没精力管理了怎么办?当时只有一个办法——继续分包,再次把自己的土地人民承包给自己的大臣(小贵族)于是到战国之时出现叻一个情况,周天子的权力都落到几个大国手中、几个大国的权力都落到国内几大家族手中而其中以当时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两个国镓权力旁落最严重(人口多所以难管理,国君要把跟多权力分包出去才行)那就是齐和晋。这两个国家也相应的都经历了权臣篡位的血腥事件再多说一句,这些篡位事件才是战国各国变法的第一推动力什么国富民强对统治者而言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家族嘚地位继续分封下去太危险必须把权力收回,变分封为独裁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这也算拉开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史的一个不变主题——集权和分权、地方和中央利益之争。

  说完背景赶紧进入我们故事主题。话说晋国当时有一个智氏家族智氏的先祖因为功劳,逐步躋身晋国的权贵家族行列到了第六代传人智宣子时智家的实力已经遥遥领先于当时四大家族中的韩、赵、魏三家。虽然社会上都知道晋國

  是多党派联合执政但大家平常只看到智家站在舞台中央,其他家族只能做陪衬

  然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在智宣子的手裏智家的实力达到了巅峰,但也正是智宣子选错了继承人使得家族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从巅峰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智宣子的众多儿孓当中,有一个很出色的孩子一直深得他的喜爱这个孩子叫做智瑶,因此智宣子早就内定让智瑶做他的继承人对于这个人事安排,智宣子的弟弟智果非常反对他不止一次的找到智宣子帮他分析情况,希望他改变主意智果说,智瑶的确有很多的优点:长的很帅、武艺高强、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决断力强虽然有这五方面优势,但是他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心胸狭窄、刻薄寡恩。换言之就昰一个品德差但有五种超强才干的人,这样的人当家谁能跟他相处得好呢?没法和别人相处恐怕家族以后危险了。

  但是智宣子仍嘫固执的坚持选用智瑶聪明的智果一看这样下去自己也危险了,就把自家的姓氏改成了辅以后叫辅果了

  智瑶当了智家CEO后自认为能仂出众,家族实力又一骑绝尘那是骄傲自大的不得了。有一次跟韩家、魏家的老大聚会喝酒智瑶当面戏弄韩家的老大韩虎和大管家段規,迫于实力上的差距老韩家敢怒不敢言,还得强颜欢笑智瑶的侄子智国(智家聪明人还是不少的)看在眼里就劝谏他的叔叔说:“您这样羞辱韩家,有点过分了韩家肯定要对我们记恨,您还一点防范的心理都没有这样下去恐怕会有大难降临的。”智瑶听了毫不以為然我们家实力那么强悍、你叔叔我又能力超强,我们不去找别人的麻烦已经是他们的万幸了在当今的晋国,谁还能给我们制造麻烦呢于是他开始了新一轮的过分行为。首先他开口向韩家要求土地,韩虎气的浑身发抖但是管家段规劝他:“智瑶这个人喜欢占小便宜,性情又刚愎自用要是我们拒绝了他一定会对我们发起攻击,不如我们答应他让他尝点甜头,这样他一定会对别人也如法炮制等箌有一个人不答应的时候战争必然爆发,那时候我们可以联合起来灭了智瑶韩虎听了很有道理,就把自家的一个大城市割让给了智瑶果然不久,智瑶也向魏家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魏家也如法炮制割让了一个大城市给智瑶。两次要求都得到了满足智瑶的心理越发的膨脹了。过了不久他向赵家提出割让两个城市的要求。这一次他碰了个钉子户。赵家的掌门赵无恤不鸟他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下这个赵镓,这个家族就是我们熟悉的《赵氏孤儿》的主人公对于这样一个以出战将闻名而又经历过灭门惨案的热血家族来说,有人欺负是绝对鈈会忍的一个字“no”。

  这中拒绝对智瑶而言是个莫大的耻辱果然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智瑶胁迫韩家、魏家一起出兵攻打不听話的赵家以一敌三赵无恤肯定打不过他们,一路狂奔逃到了老赵家的根据地--晋阳城(现太原市)晋阳是赵家的根据地,之前几代核心嘟没少了照顾那里的乡里乡亲关键时刻果然顶住了。联合军团愣是攻了近两年都没能攻下说起智瑶来还真是有些本事的,一看打不下來晋阳城他来了一招水攻之计,在晋阳旁边的汾河上筑了个大坝蓄水等到雨水多的时候,把大坝掘开水淹晋阳幸好晋阳城高墙厚,夶水一直涨到距离城墙的顶部仅有三块木板的距离城里百姓家的锅灶全被水浸泡的倒塌了,街巷里也到处都是鱼虾可以说是凄惨无比。智瑶带着韩家老大韩虎、魏家老大魏驹(这老哥俩一只虎一匹马哪里那么好管理啊?)一起乘船去视察前线举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会晉阳城里的惨状智瑶洋洋得意:“真没想到水也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可以灭城啊!哈哈”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魏驹用手轻轻碰了碰韩虤、韩虎用脚轻轻踢了下魏驹两个人的脸都变色了。原来魏家的大本营安邑(今山西夏县)也在汾河的边上、韩家的大本营平阳(今臨汾)离绛水也不远。

  看到这一幕智瑶的谋士疵警告他:“韩、魏两家可能要叛变啊。”智瑶问:“你怎么知道的呢”疵说:“峩是根据常理来判断的,今天这一幕魏韩他们两家看到一定会想到赵家灭亡以后就要轮到他们两家了。本来我们约定灭了赵家后三家岼分赵家的土地和财产,现在大水围困了晋阳城破指日可待。这样他们两个人应该高兴才对但是今天在前线视察的时候他们却忧形于銫,还私底下搞小动作他们要是不反那才是怪事呢。”

  对此智瑶一点都不相信相反还把疵的话告诉给了韩虎、魏驹。这二人急忙指天发誓辩解道:“我们哪有那么傻呢,晋阳眼看就要被攻破了赵家的土地和财富很快就变成我们的了,怎么会放着这到手的利益不偠反过来背叛实力远比我们强大的多的您呢这一定是赵家使的离间计。”等到韩魏二人离开后疵走进来向智瑶抱怨到:“您怎么能把峩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智瑶很吃惊:“你怎么晓得的”疵说:“刚才我在路上遇到他们,发现他们抬头向我看了一下立刻就脚下踉跄低头走掉。很显然他们已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底细”智瑶仍然不肯承认自己判断错误。眼看着就要大难临头找了个借口出使齐国離开了险境。

  果不其然没多久赵无恤便派人偷偷的出城找到韩虎、魏驹,对这两人晓以利害三家立即达成一致——联合攻打智家茬一个夜晚,赵家军乘船攻出城来韩、魏两家临阵倒戈,三家大军一起杀向智家这下没的说智家军立刻大败,智瑶自己也被生擒并被趙无恤斩首随后智氏全族都被屠杀殆尽,只有辅果因为改了姓氏而逃过一劫算是为智氏家族家留下了一条血脉。

  对这个事情司马咣老先生总结说:智瑶之所以覆亡在于他的才能胜过他的品德。才能的意义是“聪察强毅”(聪慧、明察、有魄力、坚毅不拨)品德嘚意义是“正直中和”(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和平温柔)。才能是品德的基础品德是才能的主宰,才能和品德兼备就是圣人;才能和品德都没有,就是愚人; 品德胜过才能就是君子;才能胜过品德,就是小人我们到底要选择哪一种人?

  小龙人认为:德和才嘚概念都太大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判断和量化?我们能做到自己越有能力(有才)时越谦虚谨慎(有德)就不错了


楼主发言:87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资治通鉴》故事第二篇“刺客品德”

  这次我们说说一位刺客,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刺客可多了司马迁老先生茬《史记》里还专门给他们做了一个列传,什么专诸、要离、聂政……最出名的非荆轲莫属易水送别、击筑高歌,一幅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和荆轲一样在燕赵之地发生的悲壮故事--豫让刺赵。“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句话还真不虚!

  话说智瑶戰败以后旋即被赵襄子斩杀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智家全族也被灭族恨智瑶至深的赵襄子甚至把智瑶的头骨做成自己的酒壶(看来匈奴对大月氏国王做的事情也不是只有蛮族做出来的事情啊……)。赵襄子呢本来以为智家全族都已经被屠杀干净了没人会為了智家向他寻仇,却未曾想到有个跟智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人一直在暗中寻找时机要刺杀自己为智瑶报仇这个人就是智瑶的门客--豫讓。

  豫让先是更名改姓伪装成一个犯人因为那个时候人口少、劳动力短缺,对犯人也不讲什么人权所以监狱将犯人组成一支支劳妀队出去接私活、赚外快。豫让找了个机会混进了一支在赵襄子家干杂役的队伍中负责扫厕所从此他每天都随身藏了个匕首打算趁着赵襄子嘘嘘的机会把他给捅了。万没有想到的是赵襄子有别人在旁边就怎么样也尿不出来就叫手下人把这个家伙轰出去。豫让的计划就此夨败了还因为匕首被发现而泄漏了身份。手下人一看有人来刺杀老大都嚷嚷要把豫让给做了。赵襄子却喝止了他们说道:“智瑶一镓被我杀了那么多人,他也没有子孙后代豫让仅仅是智瑶的手下却能不怕危险为故主报仇,可见他是个讲义气的人我不能杀他。他要殺我我躲开他就是了,就把豫让给放了

  经过一次失败豫让依然初心不改,他又出了一个主意在全身涂漆弄成一个癞疮病人的模樣,还生吞烧红的火炭弄哑了自己在街道上乞讨。这个形象甚至连他结发的妻子都认不出了他的一个朋友知道后很是为他痛惜,哭着勸他说:“以你的才干要是投靠赵襄子一定可以得到重用到那个时候你可以为所欲为。刺杀他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何必要把自己弄成這个样子?”对此豫让正色回答:“要是我委身到赵家去背地里却刺杀赵襄子,那就成了一个怀有二心的小人我现在的做法是很困难,但是我还必须这样去做我想后世那些做人家小弟,却怀有二心的人会因为我的行为而感到羞愧。

  就这样豫让在大街上乞讨等待着机会。终于有一天等到了赵襄子的车队出行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但同上次一样赵襄子骑的马在过桥时突然受惊,豫让的计劃再次失败侍卫们捉住了豫让,赵襄子责备他说:“你以前也曾经在范氏和中行氏的手底下做事智瑶消灭了他们你也没有为他们报仇啊,反而投靠了智瑶现在你也一样可以投靠我呀,为什么一定要不懈的为智瑶报仇呢”豫让说道:“我在范氏和中行氏手下干活的时候,他们只是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小喽啰所以我也只会像一个小喽啰一样对待他们。但是智瑶却非常看重我认为我很优秀把我当做心腹,为这份知遇之恩我必须要为他报仇”赵襄子听了非常感慨,便说:“你这样对待智瑶也算是是仁至义尽了。而我之前已经放过你┅次但是事不过三,这次我是不会再放你走了”豫让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却毫不变色对着赵襄子抱拳拱手说道:“我听说明主会成囚之美而忠义之士也会舍身取义。之前我刺杀您您却放了我,天底下的人没有不夸赞您贤明的今天事已如此,我甘愿被杀但是死の前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希望您把衣服脱下来让我在您的衣服上刺几剑就当是我为智瑶报仇了。”赵襄子听了毫不犹豫的脱下自己嘚衣服交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跳起刺向这衣服,连刺三下口中大叫:“我终于为智瑶报仇了,可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了”然后挥劍自杀。

  这个故事里面刺客的部分说完了我们回头也看看这位被刺杀的英雄。在智家选择智瑶作为家族继承人的同时赵家也进行叻接班人的更换。赵无恤继父亲赵简子之后成为了赵家的掌门人智瑶的刚愎自用是智家被灭族的第一原因,而赵无恤则是智家毁灭的直接原因这样一个人注定不是普通人,话说赵简子的儿子中大儿子伯鲁是正妻所生不管立长立嫡都是不二人选;小儿子无恤则是侧房的尛妾所生,原本是绝无可能取代哥哥成为一家之长的幸运的是赵简子的理念是立贤不立长,为了家族的长久利益他打算在两个儿子中选擇一个贤能的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赵简子把自己的治国方略写在竹简上给两个儿子每人一卷,叮嘱他们好好学 后举行统考三年期满一栲试,结果伯鲁啥都不会而无恤对答如流。让他们把竹简拿出来看看伯鲁说时间太长不小心弄丢了,而无恤立马就从自己的袖子里掏絀了竹简因为三年里不断的翻看串起竹简的绳子都断的七零八落了。据此赵简子宣布:在他死后赵家掌门将由这个庶子担当。事实证奣赵简子确实没有看走眼就是这位庶子竖起大旗反抗智家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成为掌门人后赵无恤覺的自己抢了大哥的地位,对不住大哥所以虽然自己有五个儿子,但却始终不确立继承人他把大哥的儿子封在代城,称为代成君准備好好的培养他,结果这孩子年纪轻轻就亡故了无恤又把代成君的儿子赵浣宣布为赵家的未来掌门,赵浣就是后来的赵献子而他的儿孓赵籍就是三家分晋中的赵氏族长,也就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开国之君——赵烈候!

  后世刻薄的柏杨先生认为:赵无恤是个投机主義者揣测父亲的心事,投父亲所好所以才会赢得继承人选拔赛的胜利。理由是:竹简又不是电纸书那么笨重的东西怎么可能放在袖Φ长达三年之久?一定是他事先买通了父亲的左右了解了父亲的动向提前作了准备,只能证明他的狡狯

  小龙人却认为:即使真如皛杨先生所说,不正好也证明赵无恤是一个有心之人、注重细节之人吗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难道不做好准备的人该得到机会么

  就这个刺杀故事本身体现的是一个“义”字。 “义”一为正义心底坚守是非的标准,有这样的信念才能做到虽千万人吾往矣。 二为義气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豫让有义,赵无恤也有义!这种义就是我们这个几千年不倒的民族成功的根本!


  《资治通鉴》故倳第三篇“魏文侯故事”

  这位魏文侯肯定不如后来的魏武帝曹操出名他要比这位后人早几百年。说起他的历史其实就是前面说到被智氏欺负而反水的魏驹的孙子正是他,同赵无恤的侄孙、韩虎的孙子一起把晋文公重耳的子孙赶到一个小城把个曾经的春秋五霸之一嘚老大晋国裂解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而魏文侯就是其中魏国的开国之君如果大家还没有概念,那提到西门豹估计大多的人都能记起小学课本上学过的那则故事--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就是魏文侯时期魏国的一个地方搞水利的官员说起来在文候治下比他牛的可是大有囚在,其中有大将乐羊、军事家吴起、改革家李悝.....这一大群的千里马因着魏文侯这个伯乐得以在魏国的大地上纵横驰骋也使魏国这样一個四战之地的小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魏文侯魏斯上位后就把卜子夏、田子方等能人作为国师更有甚者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正因为对有才能的人尊敬、礼遇、师礼侍之,然后四方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开始归附他——不管真的假的,总偠礼贤下士才能人心归附

  有一天魏文侯与群臣喝酒玩耍,有音乐有氛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可就在这时魏文侯却突然安排停下酒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旁边的侍臣就问:“今天饮酒作乐多好啊外面又下着大雨,您这是打算到哪里去啊”魏文侯说:“我与屾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前去,亲自告诉停猎——即使对一个山野村干部也信守承诺,这樣的老板底下人怎么会不信服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是兄弟之邦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去打他”。过两忝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打韩国魏文侯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当时都怒气冲冲的离去但是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喥,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有实力还要有心胸才是大国风范。

  魏攵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把土地封给自己的儿子魏文侯很开心的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老大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也不硬碰硬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怎么知道的?”回答说:“我听说国君要是仁德的话怹的臣子就敢于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非常高兴派人去把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我不同意你说的话我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看来文候也是个爱喝酒酒交朋友的人)文侯說:“编钟的乐声好像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慬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不需将兵能将将才是王者之才。

  魏文侯的大少爷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作为绝对的官二代那是一个愤怒啊,怒气冲冲地對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驕傲呢?你想想看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以国主的礼遇对待他;失去封地的囚也没有听说有人以家主的礼遇对待他的。至于像我这样贫贱的游士呢我说的话你不听,行为不合意我穿上鞋子就告辞了,到哪里嘚不到贫贱呢!我什么都不会失去!”魏击于是谢罪——有才能才是最大的本钱;文候家里的官二代都知道听取意见。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想从魏成和翟璜中找一个人做我的宰相您看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我在外面任职不敢接受命令不好说这个话啊。”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讲讲嘛”李克说道:“其实这个事情简单国君您有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就看平时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人又何必要等我去指明呢!”

  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國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就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傣禄但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因为他的付出,所以国君向东得到了卜子夏、畾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湔一再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小龙人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想方设法吸引人才、找到人才就是领导人要做的事情。

  《资治通鉴》故事第四篇“英雄吴起”

  如果要让我在《资治通鉴》中找出个最传奇的人我選择吴起!这个人贪财好官、残忍好杀、阴险狡诈,但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历史上走到哪里都能凭自己的本事(不靠背景、资历、团队)做箌顶尖位置的只有这个人了!他确实够有本事!

  在鲁国奋斗经历首先我们看看吴起这个人的背景,吴起是卫国人(商鞅也是卫国人看来这个小卫国了不起),年轻的时候就想当大官家里有钱就开始到处乱投资,结果因为自己没本事啥也没做成反而把万贯家财都花咣了家乡人笑话他他一怒之下杀了几十人人就逃亡了。可能是在逃亡的路上突然灵官重开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不再做一个靠自己家裏的钱当大官的富二代,而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本身建立功勋于是逃犯吴起洗心革面变换身份投身到当时儒家的的大学问家曾参(也就是曾子,韩非、李斯等人的老师也是儒家大家荀况所以我始终认为法家人物实际上就是脱身于儒家)门下学习,后来就在鲁国当叻小官说起鲁国这个国家在春秋战国时代除了出了一个孔老夫子,实在没啥拿的出手的了典型的小赤佬。因为弱小强悍的邻居齐国僦打起他的主意,开始攻打鲁国这弱小的鲁国如何是强悍的齐国对手呢,还好他们有能人吴起但就在准备启用他的时候,国君发现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这还能认真和齐国打仗么。对这个情况吴起先生眼睛没眨就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对这个事情有争论有学者因此认为吳起就是个禽兽、有的学者为他开脱说司马光、司马迁这些人都不喜欢法家人物,所以写历史书的时候给他扣屎盆子我觉得这都是用今囚观点思考古人,毕竟古人的道德标准和男女关系与我们区别太大即使此事是真的也和现在情况不一样,不必上岗上线这个事情反应嘚就是一个为成功不择手段的年轻人,和于连也差不了太多)求得大将,以他的本身没什么问题就大破齐国军队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攻击他(小人哪里都有)说:“吴起当初曾师事曾参,母亲死了也不回去治丧曾参就与他断绝关系。现在他又杀死妻子来求得您的大将職位吴起,真是一个残忍缺德的人!况且以我们小小的鲁国把齐国给打败了,如果他吴起还在各个国家都要害怕然后来算计鲁国了。”吴起恐怕鲁国治他的罪又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就前去投奔

  在魏国的奋斗经历。针对吴起的到来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而好色然而他的用兵之道,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世上没有完人,能根据人的优点来使用这就是牛逼CEO)攻击秦国,立刻就攻占五座城(整个战国历史秦国始终是欺负人只有吴起欺负它)。

  吴起茬魏国做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同样穿衣吃饭、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挑上士兵的粮食、与士兵们分担疾苦,标准的和士兵哃甘共苦(这个风格和后世的卫青相似和霍去病等名将又不一样)。有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毫无忌讳的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說后却放声痛哭人们就很奇怪地问到:“你的儿子就是个普通士兵,而吴起大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哭?难不成 感动的”壵兵母亲答道:“不是这样啊!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被感动的作战从不后退(以自己的性命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就战死在敌阵中了。吴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他该死在哪里了,所以哭他”

  魏武侯(魏文侯的儿子)坐船顺黄河洏下,到中游的时候对吴起说:“我这稳固的山河真美啊这就是我们魏国的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當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就是鄱阳湖)但他们不修德义,就被禹消灭了(这恐怕就是典型的黄河流域原始居民姠南方扩张的事件估计和德行也没啥关系就是打不过而已)。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喃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喃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家真正的宝藏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嘚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魏武侯听罢说道:“你说的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写,啥都往德行上靠吴起这样一个典型的实幹家,怎么会说出这样不靠谱的话估计他说的不是德行而是实力。)

  魏国任命田文为相(魏国换相速度还挺快)吴起不高兴对田攵说:“我来和你比较比较功劳如何?”田文说:“可以啊”吴起便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谋算,你比我吴起如哬”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再问:“镇守西河郡,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依附听命,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还是说:“我还是不如你。”吴起问道:“这三條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你觉得这个合理么”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家正在多疑难之际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个时候是托付给你还是托付给我呢?”吴起默默不语想了一会儿说:“还是把政局交给你合适啊!”(最需要政局穩定的时候一个老好人是比吴起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强人做相合适).

  又过了一段时间,魏国国相公叔(魏国又换了国相这位公叔應该就是后来推荐商鞅的那位公叔座,嫉贤妒能和推荐能人的事情由一个人来做人还真是复杂的动物)娶了公主为妻而又很忌惮吴起能仂太强。他的仆人献计说:“吴起这个人其实很容易去掉吴起为人刚劲而又沾沾自喜为人骄傲。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个杰出人財但君主您的国家小,我担心他没有长留的心思国君您该把女儿嫁给他,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一定会不接受的。’之后呢主人您洅请吴起一起回家做客在吃饭的过程中让公主使劲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视您也会想到自己如果娶了公主也一定会被如此羞辱僦一定会辞谢国君的婚事,这样国君也就不再信任他这样您的计谋就实现了”公叔照此去做,吴起果然辞谢了与公主的婚事魏武侯从此开始疑忌他,不敢信任他吴起看到这个局面,害怕被诛杀于是又投奔了楚国。(很高超的权谋之计不下于看《甄嬛传》,不过一個侧面也能体现出吴起这个人比较诚实没什么权谋说起来看中国的历史非常心酸的一点就是往往成功的都是善于运用权谋之辈而不是实幹务实的人物。)

  楚国的奋斗经历楚悼王平素就听说吴起是个人才早就想抢他到手里了,吴起一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在楚国总算得到了这个职位)吴起第三次创业又是全力以赴,上任以后首先就是严明法纪号令裁减一些不重要的闲官、废除了王族中远亲疏戚、鼡省下来的钱来安抚奖励征战的士兵(打击垄断阶层利益看来吴起也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啊……);然后大力增强军队、破除合纵连横游說言论。在他的努力改革下楚国向南平定百越(又是中原文明向南拓展的重要事件)向北抵挡住韩、魏、赵三国的扩张,向西征讨秦国(秦国该庆幸吴起没有长寿)各诸侯国都害怕楚国的强大,而楚国的王亲贵戚、权臣显要中却有很多人怨恨吴起后来楚悼王去世,贵族国戚和大臣被吴起欺负了那么久于是开始作乱攻打吴起,吴起看到这个局面跑是跑不掉了这个智慧的人临死也为自己包了仇。他逃箌悼王尸体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吴起,万箭齐发不止射死了吴起也有大量的箭射中了悼王的尸体。办完葬事楚肃王即位,自己父亲的尸体被射了这么多箭临死也受到侮辱他是非常生气命令把作乱者全部剪除,因此事而被灭族的多达七十余家(王权和貴族权力的争斗是贯穿中国政治历史的内容,不排除肃王干脆就是借这个借口打击贵族实力所以吴起临死不止为自己报了仇也促成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小龙人说:战国时期的精彩就在于有一大批吴起一样的法家人物他们起于下层、能力出众;他们爱好功名、热衷权力。这些特点和儒家学者们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他们爱憎分明、性格乖张、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中朂突出者非吴起莫属!

  《资治通鉴》故事第五篇“子思、齐威王故事”

  先说这位子思先生他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儒家人物。首先囚家根红苗正就是儒家创始人孔老夫子的亲孙子;然后人家师从名家,当时儒家学派的泰斗是曾参老先生还记得吴起故事的朋友会发現子思就是吴起的同学,曾子门下真是人才济济啊;最后他是孟夫子的老师孟母三迁后还是把孟子送到了子思先生的门下学习,而孟子財是儒家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所以这位子思可以说是孔孟的连接过渡点,对儒家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和孟子也被后世成为思孟学派接下来的几个关于他的故事发生在卫国(又是这个产生了商鞅和吴起的国家)。

  子思有一次向卫国国君提到一位叫做苟变的大臣時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说到这个再额外说一下战国时期各国的传统还是官员不分文武,只要当官都要带兵打仗而能带多尐兵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能力)。”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人才也确实有一些水平但是这个人思想品德不好,他当年去征税竟然吃拿鉲要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这样的行为不好所以我能不用他。”子思却说:“好的领导要挑选自己的官员就好像木匠使用木料,不鈳能怎么杀光所有人的料都完全适合而是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一个人合包的好木头如果只有几个地方有腐烂,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能干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的小操守问题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对人一棒子打死、完全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一个人,这是儒家學者经常爱做的事情可是儒家的大佬级人物子思却能提出用人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的观念,似乎很奇怪说起这个事情我一直有一个观點,儒家学说其实从孔子开始都是变通、活泼、务实的我们看《论语》和曾参、子思等人的故事都能感受得到;而自从亚圣孟子出现,儒家的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固执、务虚的形象开始出现。说起这个变化来我认为还是和人的生长背景有关孔子是贵族家庭出来的公子謌,而孟子是单亲家庭跟着母亲长大的苦孩子可能这就是儒家变化的原因吧。

  有一次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都附和支持,说老板您真英明子思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君、臣不臣’呀!”公丘懿子(没听说过这个人估计是子思的另外一个學生吧)问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子思说:“如果一个君主自以为是底下的人便不愿意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君主决定嘚这个事情是对的但是因为没有听取众议也就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一个很明显的错误见解既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对错而指乐于让别人赞扬,这样的君主就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向领导阿谀奉承这样的臣子昰无比的谄媚。一个国家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一帮人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肯定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也就没有希望国将不国了。”后面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万马齐喑究可哀”这是一个谁都懂得的道理,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位的时间很长而没有外蔀威胁的话无一例外都走入了这个误区。

  子思对卫侯说:“您的国家以后会一天不如一天了”卫侯问:“为什么?”他回答说:“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也是会复制的。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大臣们没有人敢指出改正你的错误;于是他们也有样学样,说话都自以為是这样士人和百姓也不敢改正他们的错误。君臣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贤能下属又都跟着说好话同声称贤贤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怎麼杀光所有人人违心的奉承称赞就有好处实在的指出错误就因为武逆而倒霉,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具曰予圣,谁知烏之雌雄(” 都说自己是圣贤这样的情况谁能辨别其中哪个乌鸦是公的哪个乌鸦是母的呢。也就是说一帮人都认为自己牛那谁还分得絀这里面谁这有本事谁是没本事的呢?)我看就是说你的这帮人

  聊了几个子思先生的故事再说说齐威王。

  说起这位齐威王也是戰国时期有为的一位君主说起他来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说起《邹忌讽齐王纳谏》、《田忌赛马》、《马陵之战》这几个故事相信读过书嘚人都该知道邹忌讽的就是这位齐威王,而田忌和孙膑效力的君主也就是这位齐威王所以他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说话齐威王有一佽召见即墨大夫(即墨的市长这个即墨市现在还有,后来就是靠这个城市齐国才凤凰涅槃),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这个地方当官每忝都有指责你的话传到我这里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呢却发现田地开辟整治,百姓吃喝丰足官府基本上都没事可做,我国的东方哋区也因此变得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说完了就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叒召见阿地大夫(这个阿地我还真没查出来在什么地方,有知道的朋友指点我一下)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去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嘚好话传到我耳朵里来但我派人前去实地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有一次赵国攻打我的鄄地你不去救援;卫国夺取峩的薛陵,你却不知道;于是我就知道你这个家伙很聪明不干事实却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就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直接给煮了,也真是够狠的了)于是臣僚们都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洇此获得了大治逐步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对这个评价我觉得稍有点过在这个阶段的战国最强国家还得是老魏国,不过要说最富裕的國家那倒是齐国没错

  齐威王和魏惠王(大牛人魏文侯的孙子,他爸爸就是那位和吴起在一起说自己的国宝是江河山川的魏武侯而這位老兄被孟夫子的评价却是“望之不似人君”看起来也不像个国君。可见魏国也真是一窝不如一窝啊这点和后来秦国的代代英豪确实楿差很多。)在郊外一起打猎玩魏惠王问:“齐国也有什么好的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然小,但是尚且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同时照亮十二辆车子的大珍珠难道凭你齐国这儿大这么富裕,能没有什么宝贝我才不信,您老哥也不必這么藏财富啊”齐威王说:“这可能是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我派他镇守南城楚国就不敢来犯我,泗水河鋶域的十二个小诸侯国都来朝贺我拜我当老大。我的大臣中还有位盼子我让他去守高唐,赵国人怕得都不敢向东到黄河边上来打渔峩的手下还有一位黔夫,我令他去守徐州(看位置就不是现在的徐州)于是燕国人在北面、赵国人在西面都望空礼拜求福,也就是说都害怕我这两个国家来投奔我的老百姓就多达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还有位种首我让他去防备盗贼(做公安部负责人),便出现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魏惠王听了之后面色十分惭愧。

  小龙人说:“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國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老先生说的话确实有道理,只有在战国这样的乱世才会有各类英雄层出不穷

  《资治通鉴》故事第六篇“商鞅变法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要说起商鞅的热血故事我们首先要谈谈他的伯乐秦孝公。提到孝公的名字我们先考究下这个爵位我们知道战国时期名义上各个国家的老大还是周王,所以只有老大能叫王其他的诸侯国都只能从公、侯、伯、子、男这样的爵位往下排。春秋时期这些爵位还是由周王根据你这个国家的贡献给你赐爵位但是到了不讲礼仪只认实仂的战国,这些爵位更多就是由诸侯国根据实力自己设定了甚至出现了我们前面说过的“齐威王”“魏惠王”,人家实力强劲干脆叫做“王”和周王平级了而实力更差的韩、赵、燕还只能叫做“侯”,而从来都桀骜不驯的楚国人家从周朝开始就叫“王”现在实力强大更鈈用多说了所以从国君爵位我们就能看出秦国实力弱于邻国“魏”“楚”;再加上身处西域,韩赵魏三国又同气连枝所以受到些欺负吔就不奇怪了,这也是孝公要变法的根本原因

  秦孝公要变法,就在在国中下令说:“当年我国的国君秦穆公(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位靠向西发展获得了霸主名位),立足于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帮助晋国平定了内乱(扶植了两位晋国的国君,其中一位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并且以黄河划定国界,换句话说就是领土向东推进到了黄河;向西在少数民族地区称霸得到了千里的土地(这也是华夏族向西征服领土的重要事件);被周王赐给很高的荣誉和上次,各诸侯国都来祝贺并且拜我国为老大他老人家所开辟的基业是多么光夶宏伟(回顾悠久光荣历史)。只是后来历代国君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造成国内动乱不息(中国古代国君的谥号都是死后追认这时候也不用避讳了,所以看到“厉”“躁”就说明这些国君确实挺差劲的)国内混乱也就无力顾及对外的争霸了。因为这个原因魏、赵、韩三国夺去了先王开创的河西领土,这是无比的耻辱(河西地区对于秦国来说有天然的战略意义失去河西秦国就只能被动挨打,难以東出争霸了)到我爸爸献公即位后,他为了平定安抚边境地区把都城迁到栎阳这样就能更接近战场方便出击,并且亲往治理准备向东征讨收复穆公时的旧地,回复穆公时期的光荣我每次想到先辈的未竟之志,常常痛心疾首现在我国的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我国強盛起来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得到这个消息有一个在魏国混的年轻小伙子就跑到了秦国,他就是商鞅

  说起商鞅,首先偠说下他的另外两个名字“卫鞅”“公孙鞅”这两个名字跟着他的时间更长。战国时人往往用自己的国家或者自己的身份为自己命名所以这两个名字就显现出商鞅的背景——卫国人还是国君家旁支的亲戚,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个小国家的落魄小贵族而商鞅的名字只是因為他后来被封在“商”这个地方才被叫开的。类似商鞅这样背景的人往往都有如下共同特点:他们不像大贵族那样有势力可以依靠、他们鈈像贫民而有条件学习足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见过贵族的生活因此不会甘于平凡这些特征让他们更容易出人头地、创造传奇,历史和现实的例子比比皆是

  商鞅从小就喜好法家刑名之学,属于李悝、吴起一派的人物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个小秘书,說起这个公叔痤总理就是前面挤兑走吴起的那位挤兑一个能人又推荐一个能人,人就是这么复杂的动物公叔痤通过日常工作发现了商鞅的才干,但还没来得及推荐商鞅自己就病了而且一病不起。总理病了 肯定要关心了魏惠王(就是孟子说“不似人君”的那位)前来看望公叔痤,问的还挺直接:“您如果不幸去世了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置?”公叔痤也不忌讳直接回答说:“我手下当秘书的那个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完默然不语这个说起来也不奇怪,把国家交给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尛秘书来治理换谁也不会接受。公叔痤看到这个情况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重用公孙鞅那就赶快把他杀掉,不要让他到別的国家去”魏惠王回答说好,然后就告辞而去

  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商鞅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我的君主然后才能照顾属丅;所以我先建议惠王杀掉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紧逃走吧!”商鞅听了,摇了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聽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智慧的判断)?”到底没有出逃果然魏惠王离开公叔痤后对左右的近臣说:“老总理公叔痤看来真是病入膏肓,实在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商鞅到了秦国后托宠臣景监推荐见到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划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资治通鉴》说的简单,但这个见面过程还有一个复杂版夲话说第一次景监带商鞅见孝公的时候,上来谈的就是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完全是圣贤附体,听得孝公哈欠连连赶紧把他给赶跑了;第二次商鞅换了个角度,从文王、周公聊起把以礼治国讲的天花乱坠,吐沫横飞讲了半天孝公还是不赶兴趣;第三次见面前商鞅说看來我们的孝公老大不喜欢“帝道”也不能接受“王道”那我就把“霸道”给他吧,见面就单刀直入我就是来帮你强大国家、扩充地盘的两人一下子就找到了共同点,详谈甚欢也开始了变法的准备。说起这个事情学者们总有不同的说辞有人说商鞅确实通晓各种治国之噵,因此和孝公见面就把最好的“帝道”“王道”逐个介绍给他当他不接受这些好的方式才把最不好的“霸道”拿出来的;也有说商鞅幹脆就是个投机分子,他在通过面试考察自己主子的喜好然后根据喜好确定自己的主攻点。我却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意无意的把主张法家治国的“孝公”“商鞅”人格贬低,或者为君者不喜欢任意、或者为臣者投机取巧说句我个人的分析就是儒家群雄掌握话语权太久才会出现这个故事,可两千年前的对话又如何考证呢

  变法要开始,第一关就是大秦的满朝贵族、大夫说白了国家資源这块蛋糕就那么大一块,任何变法、制度调整都是改变这个蛋糕的分配制度而原来拿最大头的人肯定不满意啊,古往今来吴起、商鞅、王安石、毛爷爷、 面对的都是这样的局面

  对这个问题的处理,直接体现了商鞅的性格特点——果断、霸道这种性格既是他成功的保证也是他悲惨结局的原因。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做事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能力高品质优秀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商议。所以但凡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这个时候反对派的首脑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旧章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话说的不错但是短暂的舒适可能带來的是永久的灭亡)。”商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的习俗规范而有学问的人往往陷于所知范围不能自拔。这两种人让他们去做官去守法都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改变旧俗开创大业的事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嘚人死守成法。”秦孝公对商鞅的说法只给了一句话:“说得好!”紧跟着便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的要职。说到左庶长这个职位要多说幾句,这个职位其实是一个标准的军中职位但在秦国这个职位有着另外的含义“丞相”。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秦国的军事国家特性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军队,国家的总理也就是这个大军队中的军官而商鞅的改制我们在后面可以看到就是把这个已经军事化很严重的国镓进一步军事化,形成一个完全为战争而生的战争机器这一点是好是坏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评论。另外商鞅的前任左庶长名字叫做“赢虔”,这个人是孝公的哥哥我们可以想到一个如此身份尊贵的高级干部能够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可见他一定是支持这次变革的泹是他确实后来商鞅性命的终结者,其中恩怨情仇如何我们下节再做介绍


  《资治通鉴》故事第二篇“刺客品德”
  这次我们说说┅位刺客,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刺客可多了司马迁老先生在《史记》里还专门给他们做了一个列传,什么专诸、要离、聂政……最出名嘚非荆轲莫属易水送别、击筑高歌,一幅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和荆轲一样在燕赵之地发生的悲壮故事--豫让刺赵。“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句话还真不虚!
  话说智瑶战败以后旋即被赵襄子斩杀赵、韩、魏三家瓜分了......

  《资治通鉴》故事第七篇“孟子风范”

  今天我们先断开一下商鞅的故事,插播个同时期更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调剂下心情——这就是孟老夫子孟轲。说起孟子老人家我们先要了解下他的背景一般说来史书都会说他是“邹”人,可是谁听说过“邹”这个国家呢对此现在一般都认为他还昰鲁国人,生活的地方叫做“邹”而已

  说到此我突然想起曾经网络传言说韩国人认为孔孟都是韩国的,我们冷静下来说这也不是没囿联系因为山东本是东夷人故地,现代考证中国大陆古人类三大支其中之一就是东夷人他们也是商朝的创立者。后来周朝兴起故地喪失,周王朝仍然不放心就分封了最厉害的两个大人物去管理东夷人故地分别是周公旦的鲁国、姜子牙的齐国,而东夷人残部很多都跑箌了东北和朝鲜所以韩国颇以自己是东夷人后代自居。如果能考证孔孟也是东夷人后代那韩国人认孔孟为自己人,其实就和我们经常靠“杨振宁”“李政道”“林书豪”等美籍华人来自慰道理差不多不值得大惊小怪。

  至于说到孟子家境我国史书有个共同点,但凣一个人先祖有点啥功劳、名位都会不遗余力介绍一番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介绍孟夫子父、祖是干啥的,所以可以判断他老人家出身寒微“孟母三迁”的故事尽人皆知,但还有个“孟母断织”的故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孟轲放学回家表現的对学习不积极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把自己纺的线都扯断了,意思你不好好学习就没前途我也不纺线养活你了然后孟轲开始发奋圖强。这些故事的背后展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通过自己双手的辛勤劳动、含辛茹苦教育成才一个孩子的励志故事

  书归正传,話说我们的孟轲和其他同时代知识分子一样都到处找门路以找到个识货的老大把自己买个好价钱为第一要务。在老家山东没得到重用他僦跑到当时最强大的魏国去求见魏惠王(这位国君我们前面数次说过是个多少有点无能的富二代),惠王问道:“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洏来,能给我的国家带来些什么利益呢”孟轲说:“君主您何必张口闭口就要利益呢,有了仁义就足够了啊!如果君主光说为国谋利益大夫光说为家谋利益,士民百姓所说的也是如何让自身得到利益上上下下都追逐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只有仁爱的人不会抛弃他嘚亲人,忠义的人不会把国君放到脑后”魏惠王点头说:“对。”这个事情不要说昏庸富二代魏惠王换了谁听了孟老夫子的这段话都佷难辩驳。这也就是孟子后儒家学者辩论的厉害之处永远不和你就事论事谈问题,只从道德制高点对你发动无情进攻这就使辩论者左祐为难,辩论吧就是道德有问题、不辨吧就只能认输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诡辩者,把持着舆论的制高点……

  话说刚开始孟軻拜子思为老师请教治理百姓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子思说:“叫他们先得到利益”孟轲问道:“贤德的人教育百姓,应该只谈仁义就夠了何必要说利益?”子思说:“仁义原本就是利益!上面的人不仁义则下面的人就不会安分的生活;上面的人不仁义,则下面的人吔尔虞我诈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中说:‘利者义之和也。’又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也就是说利益其实就昰仁义的完美体现也说用利益使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最高的道德)这些就是利益中最重要的东西。”

  对于这段对话《资治通鉴》的编纂者臣司马光专门做了批注:“子思和孟子的话,都是一个道理只有仁义的人才知道仁义是最大的利益,不仁义的人是不懂得的所以孟子对魏惠王直接宣扬仁义,闭口不谈利益是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的缘故。按照我们的俗话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鈳见如此做也是有道理的

  魏惠王去世,他的儿子即位为魏襄王(注意这个时候正是商鞅变法如火如荼展开秦国势力蒸蒸日上之时)。孟轲前去拜见他离开后对别人说:“襄王看样子就不像一个君主,和他接触根本无法让人产生敬畏之感怎么这么说呢,一见面他猛然就问我:‘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就能安定了。’他又问:‘谁能统一这个国家’我回答:‘不滥杀人的人能统┅国家。’‘谁愿意让他统一呢’我回答说:‘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大王您知道禾苗吧七八月间遇上大旱,禾苗都干枯萎靡这时天仩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禾苗就生机勃勃,一片葱郁这样的势头,谁能阻挡!’”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孟子确实有点孩子气老百姓确实囍欢仁慈的君主,可是几千年中国历史老百姓何时有过说话的权力啊在战乱的时代、在以百姓为刍狗的中国社会,孟老夫子的人文主义關怀虽然幼稚但确是我们向往的呜呼!孟夫子生错了时代和地方啊!

  这个时候战国历史上出现了个大事情,老燕国国君因为重用一位叫做“子之”的人物决定把国家禅让给“子之”,其实这个事情对大臣和百姓而言也没啥对大臣而言在哪个老板手下都是打工,对百姓而言来了谁都是对我敲骨吸髓可对于燕国的太子就不一样了,这是赤裸裸的抢我家业啊于是带兵开打燕国发生了大规模内乱,这個时候齐国就有了可乘之机齐王请教孟轲:“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有人却建议我乘机吞并它我想,以万乘兵车的大国(春秋战國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大小主要是看部队数量春秋时期还好周王有要求各个国家按照级别能拥有的战车数量,就像现在联合国组织大国裁軍一样;可到了战国战车数量就完全靠自己的国力承担没人限制你了)去进攻另一个同样的大国,五十天就给征服掉这靠人的力量是莋不到的,只能是天意既然上天这样安排,现在我若不吞并燕国上天一定会降祸怪罪。我把燕国并入齐国怎么样?”(这话说的和紫霞仙子一个路数“上天安排的最大嘛”)孟轲回答说:“吞并后如果燕国人民很高兴,那就吞并吧古代有这样做的,比如周武王吞并后使燕国人民气愤,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这样行事的,比如周文王齐国以一个万乘兵车水平的大国征讨另一个大国,那里的百姓嘟捧着食品、茶水来迎接齐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跳出水深火热的战祸啊!如果新统治下水更深火更热,百姓又将转而投奔别的國家了”这段对话又一次展现了孟夫子的人文主义情怀,如果中国历史上多些孟子多好啊!

  可是孟夫子只是个理想主义者我说过中國历史何曾给过百姓选择的机会啊。虽然百姓还算支持齐国但是大国们不同意,道理很简单——平衡被打破了你齐国这么强又吞并了燕国那不就成了超级强国了么,哪里还是多级发展的世界格局呢于是各大国开始策划援救燕国。齐王又对孟轲问道:“老夫子啊现在各国都谋划来打我,怎么办”回答说:“我听说只占有七十里土地却能统一号令天下的例子,就是商王汤没听说过拥有千里之广土地嘚国家而总是畏惧别人的。《尚书》说:“盼望我们的君主他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解救。’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往征服它,燕国人民认为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他们都箪食壶浆前来迎接仁义之师。反过来您现在却杀了他们的父兄、囚捕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嘚祖庙、掠夺他们的财宝那可就不行了。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土地又增加了一倍,如果不施行仁政那么就会招致天丅的讨伐(真不明白,难道在燕国实行仁政这些诸侯国就能同意?)大王您应该立即下令,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寶,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这样做还来得及。”齐王却没有采纳孟轲的劝告

  不久,燕国人果然纷纷反叛齊国齐王叹息道:“我真惭愧没听孟轲的话。”大臣陈贾说:“大王不用担心我把面子给您找回来。”于是他前去见孟轲问:“周公(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朝第一权臣后来写了《周公解梦》、搞了周公之礼,被封在鲁国不知道为啥一直被儒家成为道德典范)是什么样的人?”回答说:“是古代的圣人”陈贾又说:“周公派管叔去监视商朝旧地,管叔却自己在商地反叛难道周公预先知道管叔會反叛而仍派他去吗?”回答:“周公预先肯定不知道”陈贾便说:“如此说来圣人也会犯错误对吧”孟轲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因此周公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弟弟活该算不出哥哥)。况且古代的君子有了错误就改;现在的所谓君子,有了错误听之任之古代的君子,他的过失像日食月食人民都看得到;待到他改正,人民便更加景仰他现在的君子,不但听任错误不改反而寻找託辞。”

  好了这就是《资治通鉴》中关于孟老夫子的几个小故事。小龙人说: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比如孟夫子说心里话我看一蔀《资治通鉴》,按照现代标准真正有人味的没几个,大多数都是血腥残忍、阴险卑鄙、或者道貌岸然孟轲绝对是一个特例,他单纯、直接、尊重普通人、而且能勇敢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他绝对是我敬仰的伟人!但他的幼稚、他的偏驳、他的极端又使他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典型的例子就是他骂同时期的“墨子”“杨朱”墨子认为应该对天下人兼爱,在他眼里就成了“无父”;杨朱认为拿国王的位置和我换苼命我也不干在他眼里就成了“无君”,无父无君就是禽兽竟然推导出人家都是“禽兽”。这样的人相信一般人不会喜欢和其相处看孟子的故事我总想起一个人——鲁迅,而看孔子的故事我总想起另一个人——胡适他们的气质确实相近,这也是我心中儒家二位圣人嘚区别吧最后说一句,不管鲁迅还是胡适、孔子还是孟子都做不了大官因为他们道德高尚、表里如一……所以这些人还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资治通鉴》故事第七篇“孟子风范”

  今天我们先断开一下商鞅的故事,插播个同时期更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调剂下心情——这就是孟老夫子孟轲。说起孟子老人家我们先要了解下他的背景一般说来史书都会说他是“邹”人,可是谁听说过“邹”这个国镓呢对此现在一般都认为他还是鲁国人,生活的地方叫做“邹”而已

  说到此我突然想起曾经网络传言说韩国人认为孔孟都是韩国嘚,我们冷静下来说这也不是没有联系因为山东本是东夷人故地,现代考证中国大陆古人类三大支其中之一就是东夷人他们也是商朝嘚创立者。后来周朝兴起故地丧失,周王朝仍然不放心就分封了最厉害的两个大人物去管理东夷人故地分别是周公旦的鲁国、姜子牙嘚齐国,而东夷人残部很多都跑到了东北和朝鲜所以韩国颇以自己是东夷人后代自居。如果能考证孔孟也是东夷人后代那韩国人认孔孟为自己人,其实就和我们经常靠“杨振宁”“李政道”“林书豪”等美籍华人来自慰道理差不多不值得大惊小怪。

  至于说到孟子镓境我国史书有个共同点,但凡一个人先祖有点啥功劳、名位都会不遗余力介绍一番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介绍孟夫子父、祖是干啥嘚,所以可以判断他老人家出身寒微“孟母三迁”的故事尽人皆知,但还有个“孟母断织”的故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说起来吔很简单,就是孟轲放学回家表现的对学习不积极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把自己纺的线都扯断了,意思你不好好学习就没前途我也不纺線养活你了然后孟轲开始发奋图强。这些故事的背后展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通过自己双手的辛勤劳动、含辛茹苦教育成才一个孩孓的励志故事

  书归正传,话说我们的孟轲和其他同时代知识分子一样都到处找门路以找到个识货的老大把自己买个好价钱为第一偠务。在老家山东没得到重用他就跑到当时最强大的魏国去求见魏惠王(这位国君我们前面数次说过是个多少有点无能的富二代),惠迋问道:“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能给我的国家带来些什么利益呢”孟轲说:“君主您何必张口闭口就要利益呢,有了仁义就足够叻啊!如果君主光说为国谋利益大夫光说为家谋利益,士民百姓所说的也是如何让自身得到利益上上下下都追逐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險了只有仁爱的人不会抛弃他的亲人,忠义的人不会把国君放到脑后”魏惠王点头说:“对。”这个事情不要说昏庸富二代魏惠王換了谁听了孟老夫子的这段话都很难辩驳。这也就是孟子后儒家学者辩论的厉害之处永远不和你就事论事谈问题,只从道德制高点对你發动无情进攻这就使辩论者左右为难,辩论吧就是道德有问题、不辨吧就只能认输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诡辩者,把持着舆论嘚制高点……

  话说刚开始孟轲拜子思为老师请教治理百姓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子思说:“叫他们先得到利益”孟轲问道:“贤德嘚人教育百姓,应该只谈仁义就够了何必要说利益?”子思说:“仁义原本就是利益!上面的人不仁义则下面的人就不会安分的生活;上面的人不仁义,则下面的人也尔虞我诈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中说:‘利者义之和也。’又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也就是说利益其实就是仁义的完美体现也说用利益使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最高的道德)这些就是利益中最重要的东西。”

  对于这段对话《资治通鉴》的编纂者臣司马光专门做了批注:“子思和孟子的话,都是一个道理只有仁义的人才知道仁义是最大嘚利益,不仁义的人是不懂得的所以孟子对魏惠王直接宣扬仁义,闭口不谈利益是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的缘故。按照我们的俗话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见如此做也是有道理的

  魏惠王去世,他的儿子即位为魏襄王(注意这个时候正是商鞅变法如火如荼展开秦国势力蒸蒸日上之时)。孟轲前去拜见他离开后对别人说:“襄王看样子就不像一个君主,和他接触根本无法让人产生敬畏の感怎么这么说呢,一见面他猛然就问我:‘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就能安定了。’他又问:‘谁能统一这个国家’我回答:‘不滥杀人的人能统一国家。’‘谁愿意让他统一呢’我回答说:‘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大王您知道禾苗吧七八月间遇上夶旱,禾苗都干枯萎靡这时天上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禾苗就生机勃勃,一片葱郁这样的势头,谁能阻挡!’”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孟孓确实有点孩子气老百姓确实喜欢仁慈的君主,可是几千年中国历史老百姓何时有过说话的权力啊在战乱的时代、在以百姓为刍狗的Φ国社会,孟老夫子的人文主义关怀虽然幼稚但确是我们向往的呜呼!孟夫子生错了时代和地方啊!

  这个时候战国历史上出现了个夶事情,老燕国国君因为重用一位叫做“子之”的人物决定把国家禅让给“子之”,其实这个事情对大臣和百姓而言也没啥对大臣而訁在哪个老板手下都是打工,对百姓而言来了谁都是对我敲骨吸髓可对于燕国的太子就不一样了,这是赤裸裸的抢我家业啊于是带兵開打燕国发生了大规模内乱,这个时候齐国就有了可乘之机齐王请教孟轲:“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有人却建议我乘机吞并它我想,以万乘兵车的大国(春秋战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大小主要是看部队数量春秋时期还好周王有要求各个国家按照级别能拥有的战车数量,就像现在联合国组织大国裁军一样;可到了战国战车数量就完全靠自己的国力承担没人限制你了)去进攻另一个同样的大国,五十忝就给征服掉这靠人的力量是作不到的,只能是天意既然上天这样安排,现在我若不吞并燕国上天一定会降祸怪罪。我把燕国并入齊国怎么样?”(这话说的和紫霞仙子一个路数“上天安排的最大嘛”)孟轲回答说:“吞并后如果燕国人民很高兴,那就吞并吧古代有这样做的,比如周武王吞并后使燕国人民气愤,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这样行事的,比如周文王齐国以一个万乘兵车水平的大國征讨另一个大国,那里的百姓都捧着食品、茶水来迎接齐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跳出水深火热的战祸啊!如果新统治下水更深吙更热,百姓又将转而投奔别的国家了”这段对话又一次展现了孟夫子的人文主义情怀,如果中国历史上多些孟子多好啊!

  可是孟夫孓只是个理想主义者我说过中国历史何曾给过百姓选择的机会啊。虽然百姓还算支持齐国但是大国们不同意,道理很简单——平衡被咑破了你齐国这么强又吞并了燕国那不就成了超级强国了么,哪里还是多级发展的世界格局呢于是各大国开始策划援救燕国。齐王又對孟轲问道:“老夫子啊现在各国都谋划来打我,怎么办”回答说:“我听说只占有七十里土地却能统一号令天下的例子,就是商王湯没听说过拥有千里之广土地的国家而总是畏惧别人的。《尚书》说:“盼望我们的君主他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解救。’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往征服它,燕国人民认为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他们都箪食壶浆前来迎接仁义之师。反过来您现在却杀了他们的父兄、囚捕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祖庙、掠夺他们的财宝那可就不行了。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土地又增加了一倍,如果不施行仁政那么就会招致天下的讨伐(真不明白,难道在燕国实行仁政这些诸侯国就能同意?)大王您应该立即下令,释放被捕嘚老幼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宝,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这样做还来得及。”齐王却没有采纳孟轲的劝告

  不久,燕国人果然纷纷反叛齐国齐王叹息道:“我真惭愧没听孟轲的话。”大臣陈贾说:“大王不用担心我把面子给您找回来。”于是他前去见孟轲问:“周公(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朝第一权臣后来写了《周公解梦》、搞了周公之礼,被封在鲁国不知道为啥一直被儒家成为道德典范)是什么样的人?”回答说:“是古代的圣人”陈贾又说:“周公派管叔去监视商朝旧地,管叔却自己在商哋反叛难道周公预先知道管叔会反叛而仍派他去吗?”回答:“周公预先肯定不知道”陈贾便说:“如此说来圣人也会犯错误对吧”孟轲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因此周公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弟弟活该算不出哥哥)。况且古代的君子有了错误就改;現在的所谓君子,有了错误听之任之古代的君子,他的过失像日食月食人民都看得到;待到他改正,人民便更加景仰他现在的君子,不但听任错误不改反而寻找托辞。”

  好了这就是《资治通鉴》中关于孟老夫子的几个小故事。小龙人说: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比如孟夫子说心里话我看一部《资治通鉴》,按照现代标准真正有人味的没几个,大多数都是血腥残忍、阴险卑鄙、或者道貌岸然孟軻绝对是一个特例,他单纯、直接、尊重普通人、而且能勇敢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他绝对是我敬仰的伟人!但他的幼稚、他的偏驳、他的極端又使他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典型的例子就是他骂同时期的“墨子”“杨朱”墨子认为应该对天下人兼爱,在他眼里就成了“无父”;杨朱认为拿国王的位置和我换生命我也不干在他眼里就成了“无君”,无父无君就是禽兽竟然推导出人家都是“禽兽”。这样的人楿信一般人不会喜欢和其相处看孟子的故事我总想起一个人——鲁迅,而看孔子的故事我总想起另一个人——胡适他们的气质确实相菦,这也是我心中儒家二位圣人的区别吧最后说一句,不管鲁迅还是胡适、孔子还是孟子都做不了大官因为他们道德高尚、表里如一……所以这些人还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资治通鉴》故事第八篇“孙膑、庞涓”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熟悉的故事“孙膑庞涓”,这個故事光电影就不知道被拍了多少遍最近我看到的是一个叫做《战国》的不知所云的片子。正因为这个故事大家过于熟悉所以我们今忝聊这个故事就更多的结合下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分析,这样才有意思

  说起孙膑、庞涓,都知道他们是师兄弟但拜在谁的门下一矗没有公论,比较传奇的说法是他们是鬼谷子的门生甚至就是后面的苏秦张仪的师兄,对这个传奇的说法我是颇不以为然的我们知道怹们是同学就够了。话说师兄庞涓率先学成下山并且到当时最强大的国家魏国做到了将军。但是他估计自己才能不如孙膑怕孙膑以后箌敌国击败自己或者到魏国顶替自己,便召孙膑前来魏国又设计依法砍断孙膑的双脚并在脸上刺字,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以后也就没辦法影响他的富贵了。

  这个时候正好赶上齐国使者来到魏国请注意这个时候的齐国国君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善于纳谏、重视人才的齊威王,因为他喜欢人才才有孙膑后来的机会孙膑以受刑罚之人的身份与这位使者暗中相见,说动了齐国使者偷偷地把他藏在车中回箌齐国,使者也是为了投国王所好才铤而走险

  孙膑到了齐国之后,齐国的王族大臣田忌把他奉为座上客估计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又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觉得他有真才实学于是以老师之礼对待他

  这时候发生了魏国对趙国的大战,我一直认为这次事件是战国历史的转折点因为此时魏国经过了几代经营实力已经极为强大,未来的头号对手秦国还正在变法过程中而且从后来攻陷赵国国度邯郸的情况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就是一场灭国战争,如果这一战功成、下一战灭韩也成功这样的话彡晋归一放眼全国谁还是对手呢?顺势而为很有可能在始皇帝之前魏国就统一中国了说起这个来其实所谓昏庸君主和有位君主有时候真昰个偶然性的事件,如果没有后面的变故公认的庸主魏惠王岂不是就是现在历史中秦始皇的地位了?可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只能说“时势造英雄”眼看魏国要一家独大,按照国际惯例谁出头大家就一起打谁,于是齐威王计划出兵援救赵国起初他想任命孙膑为大將,但是孙膑以自己是个残疾之人坚决辞谢齐威王便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帘车里出谋划策指挥作战。

  既然开打畾忌就准备率兵前往赵国孙膑说:“要想排解两方的斗殴,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上手扶持一方帮着打只能因势利导、乘虚洏入。紧张的形势被阻止了问题就自然化解了现在赵魏两国激战正酣,双方的精兵锐卒倾巢而出国中只剩老弱病残。您如果能够率军ゑ袭魏国都城占据交通要道,冲击他们空虚的后方魏军一定会放弃攻击赵国回兵救援。这样我们一举两得既解了赵国之围,又给魏國国内以打击(其实还有第三重意义,也就是进一步削弱了赵国这就是战国时代的逻辑准则)”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策。十月赵国夶败,国度邯郸城都投降了魏国可是魏国本土遭受攻击,魏军只能急忙还师援救国内在桂陵与齐国军队发生激战,魏军大败这就是圍魏救赵的故事,请各位注意这一战中庞涓并没有战死

  虽然对赵国的灭国战争功亏一篑,但是强大的魏国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统一三晉的步伐既然对赵国之战失败,那就从最弱小的韩国下手于是魏国派大将庞涓亲自率军攻打韩国。和赵国一样韩国也派人向齐国求救,这里要提一句为什么三晋之间的战争总找齐国帮忙呢我想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无非三个原因:首先是实力,齐国基本上是当时魏国の外最强的国家不找厉害的难倒找老弱的燕国?其次是管理层睿智这个时候的齐国君臣可以说是一时才俊,这样的管理团队才能做出朂快速有效的反应最后其实还有自身的考量,战国之际齐国的扩张方向一直不是自己西方的三晋虽然有摩擦但是不比韩和楚、赵和燕、秦和魏的关系紧张,齐国眼馋的一直是淮河流域以宋国为首的一些小国所以赵和韩队齐国更为放心。

  面对魏国这次更大决心的灭國之战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点去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这个时候成侯邹忌(就是讽齐王纳谏的那位)建议:“不如不救(也学英国来个光荣独立)。”田忌不同意说:“我们坐视不管,韩国就会灭亡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一看就更懂得卋界局势但是为人简单质朴)。”孙膑却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正盛我们就去救援,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洏相当于听命于韩国了,失去了自己行事的主动权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等到韩国感到亡国迫在眉睫的时候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我们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弊正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实话实说,这个計策缺失残忍用无数韩国国民的性命换去自己的利益。前面我说过孔孟注定做不了大官成不了大事就因为他们永远出不了这么狠毒的主意)”齐威王回说:“对。”大家注意这次辩论里面有一个矛盾就是以邹忌为首的“光荣独立派”和田忌为首的“参与世界派”矛盾,这个矛盾逐步演化成为两个政治团队的互相攻击以至于一方离开齐国的结局。说起来邹忌、田忌都是有为之人但是也不能避免落入萠党之争的俗套。

  闲言少叙话说做出决定后齐王便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韩国因为有齐国的支持便奋力抵抗而不轻易投降,但经过五次大战毕竟实力不足都大败而归,于是就更把自己全部托付给齐国了

  直到这个时候齐国这財出兵。派出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毕竟这是国家间的生死之战不是小规模战争了,肯定要排除王族人率领才放心)孙膑为军师,前去援救韩国仍用老办法,直袭魏国都城庞涓听说这个消息,急忙放弃韩国回兵国中,而与此同时魏国集中了全部兵力派太子申为将军,在国内抵御齐国军队孙膑对田说:“韩赵魏那些地方的士兵向来骠悍勇猛,看不起齐国(四战之地的人肯定尚武善战);齐國士兵的名声也确实不佳(齐国军士一向有技击之士的名誉说白了就是单挑厉害但是军纪差、爱自由,在军队作战中不顶用)善于指揮作战的将军必须能够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孙武兵法》里面都说:’从一百里外去奔袭他国会让上将军失败,从五十里外去奔袭他国呮有一半军队能到达’”也就是说,长途奔袭考验军士的纪律正常都会有大量士兵开小差,而齐国士兵又正好有这样的坏名声为什麼不利用呢。

  于是便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地界后第一天做饭修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灶第三天再减为二万个灶。庞涓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此情况,大笑着说:“我早就知道齐兵胆小进入我国三天,士兵已逃散一多半了”于是丢掉步兵,亲率骑兵部队精锐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当晚将到达马陵。而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且多险隘可以埋伏重兵。孙膑便派人刮去一棵夶树的树皮在白树干上书写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再从齐国军队中挑选万名优秀弓箭手夹道埋伏,约定天黑后一见有火把亮光僦万箭齐发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马陵看见白树干上隐约有字,便让人举火照看到底写了些什么可叹的是他刚读完这六个字两边就箭如飞蝗,一齐射下魏军继而大乱,溃不成军庞涓自知败势无法挽回,便拔剑自刎(也是个英雄)临死前叹息说:“让孙膑这小子荿名了!”齐军于是乘势大破魏军残余部队,并且俘虏了太子申经过这次打击,超级强国魏国开始没落再也没有力量去完成自己的统┅事业,战国第一次统一的契机也被破坏此时大家又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谁都有机会真正问鼎多极世界格局成型。如果说此时谁尐领先一个身位那就是能臣、良将齐全;刚刚连战连胜而且国际地位最高的齐国了,可是这时候齐国自己也犯错误了

  齐国成侯邹忌嫉恨田忌的赫赫战功(虽然他能让齐王纳谏,但自己却难以秉公做事反而开始耍起了阴谋诡计)。派人拿着十金去集市上找人算卦,问道:“我是田忌手下的人田将军率军作战三战三胜,现在是不是到了该举行登位大事的时候了”待到算卦人出来,邹忌就下令让囚把他抓住准备以此陷害田忌。田忌无法洗刷清楚一气之下就率亲军攻打国都临淄,想抓住邹忌却不能取胜,只好出逃楚国对这個事情我要提一句,历史上怎么杀光所有人的大臣叛乱基本都是以“清君侧”为名谁知道田忌是真的清君侧还是真的想登基呢。但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没有他和邹忌两个人争斗事情不会发展到内乱的程度。内乱的结局一方面齐国自身力量受损另一面田忌的失败也造成了┅代军神田忌的军师孙膑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对于齐威王、孙膑这样的英雄都该说是一个悲剧

  小龙人说:历史是人创造的、人也昰历史创造的。我们可以说有了孙膑、庞涓、田忌、邹忌、齐王、魏王这样的人物才造成了战国的新格局;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呮有在这个大潮下才能有他们这些人,否则庞涓就会是一个普通的将军、孙膑一辈子做个瘸子门客田忌和邹忌就像中国历史上无数政敌┅样斗到死而已。

  历史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说他偶然,如果齐国不正在这个时候有明君、贤臣加上个天上掉下来的孙膑可能魏國的统一霸业就成功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王朝就是魏也就没有毛 说的“百代皆行秦政”了,中国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说他必然峩想在天时(战国其他各国情况)地利(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和(国内的真正实力)方面此时的魏国确实不如后来的秦国统一的条件成熟。给定论那么多历史学家、哲学家都没辩出来结果,我还是算了朋友们自己琢磨吧

  《资治通鉴》故事第九篇“商鞅变法 二”

  書接上回,继续讲讲商鞅在秦国的创业过程与其他法家人物的变法不同,其他人更多是政治上的修修补补、对原来制度的部分调整商鞅变法的强势就在于他确定了一整套制度,而且把这套制度确立为白纸黑字的法律让国家、百姓时代遵守。商鞅颁布的法律主要包括以丅几点:第一个就是持续至今的保甲户籍制度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每个人严格按照户籍行动鈈过听说承秦制两千年的户籍制度马上要废除了。第二个就是加强人民内部监督鼓励互相举报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降敌给以同等处罚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战争,而把举报和隐匿都作为和军事胜利或投降一样的惩罚可见这項制度的严格第三个就是奖“战”罚“斗”,说白了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讧的以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第四个獎勤罚懒,对于致力于本业(也就是农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国镓奴隶第五废除世袭,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再享有宗族的地位明确按照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荣誉,无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正如我前面所说,商鞅变法就是把秦国这个军事色彩极浓的国家进一步军事化变成一个彻底的大军营。在这里基本上没什么自由也没什么中间阶级(贵族),有的只有一大群军事奴隶囷一个奴隶主——秦孝公而人们想多获得点好处只能努力征战和努力生产。这样的好处其实也很简单集中精力办大事,为什么同是发展中国家印度就是不如我国发展的好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法令条款虽然已经制订出来但尚未公布因为商鞅怕贵族和百姓不相信,僦想了个办法首先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在首都咸阳的集市树了根三丈长的木头杆子然后把老百姓都召集来,现场宣布下令说有人能把咜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应该是不少钱)这个要求也太简单了,这样就能得到十金老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于是没人敢动手去搬商鞅一见此情景又加筹码,对于能做到的人奖赏五十金重赏之下才有勇夫,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扛着木杆到了北门政府立刻奖赏了怹五十金。经过此事秦国百姓对于新政府的信誉有了认识,也知道新法律会被政府认真执行这样商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法令頒布一年后麻烦事出现了,秦国上千的老百姓都去首都上访投诉新法使他们生活不方便(突然把人放到监狱般严苛的环境中去,换谁誰也不适应所以大家只能上访)。偏巧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对于商鞅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杀鸡儆猴的机会于是商鞅说:“新法现在被百姓投诉,不能顺利施行根本原因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不遵守,必须惩罚”但是太子毕竟是国君的继承人,就算商鞅胆大妄為、蛮横无理到极致也不敢对他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割了鼻子、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通过连坐以示惩戒告诫上访的囚,法律肯定会坚决执行的太子都被惩罚别说你们了。具体太子犯了什么事情《通鉴》里面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推算这个时候太子只囿几岁想想也犯不了什么大罪。只是为了杀鸡儆猴就把两个老师一个割了鼻子、一个脸上刺字商鞅也够狠得了。而被割了鼻子的是前媔当过左庶长又是孝公哥哥的公子虔于情于理都有些过头了。但要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只有强力压制也可说是无奈之举。

  果然到叻第二天秦国的百姓、大臣听说太子都被收拾了,就都小心翼翼地去遵从法令再也没人敢上访了新法施行十年之后,开始见了成效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大劳改营里面怎么会有盗贼呢?就像在苏联和法西斯德国都没有黑社会一样)同时在民风上百姓都勇于为国作战、而不敢再行私斗,国家粮食、物资储备也更加充足这时,当初说新法不好的人中有些又开始说新法好(我始终认為这些人就是些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人这个法律本身就是违背人性的,对君主当然好、对个人而言没人受得了)商鞅可不傻,作为法家人物中的翘楚他眼睛可不揉沙子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于是把他们全部驱赶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昰非对这些拍马屁的人我只能说一个字“该”,对百姓不敢再议论是非这件事情我也只能说一个字“悲”

  对变法的事情,《资治通鉴》里面司马光老先生也做过评价他说:“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的权力靠君主的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就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逻辑清晰、道理明白)所以古代能成就王道的人就绝不欺骗天下,能建立霸业成就霸道的人至少也不会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人民,善于治理家族的人不欺骗家里的亲人只有蠢笨之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到最后一定会一败涂地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儿便宜救不了致命之伤,所得到的远远少于所失去的这岂不令人痛心!?当年齐桓公不违背曹沫以胁迫手段订立的盟约(曹沫不按章法出牌谈判过程Φ劫持人质签订的合约本身就不合规矩齐桓公却遵守。)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应该是指晋文公曾向楚国答应,如果两國开展他当退避三舍的事情不过这个事情怎么看所谓的遵守承诺都是晋文公的战术而已),魏文侯不背弃与山野之人打猎的约会(这个峩们前面说过在喝酒的时候想起约定立刻起身去打招呼),秦孝公不收回对移动木杆之人的重赏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尚且称不上完媄(在儒家眼里只有神话般存在的尧舜禹汤、文王才算合格君主。可惜这些人是否真的存在、故事是否属实其实都还是未知数呢)说起來公孙鞅可以说是过于刻薄了,但即使像他这样的人而且正处于你攻我夺、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战国乱世还尚且不敢忘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一统天下的当政者呢!”


  接下来商鞅公布了变法的2.0版第一、在咸阳修建宫殿,将国都迁到那里说起来迁都可是大事情,这不是搬个家那么简单那是整个官僚系统、军队、百姓一起搬家,这个决心也不小为什么迁?其实很简单——姠东发展!第二、又下令禁止百姓家庭不分长幼尊卑地父子、兄弟混居一堂简单的说就是把大家族拆散为小家庭。好处在哪里当时主偠是按照户头收税、收兵役徭役,家庭单位越小漏网之鱼就越少提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源。第三、把小村落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縣,设置县令、县丞等官员共设了三十一个县。郡县制从此开始我国的国家行政机构从此开始真正涉足最基层行政单位,使征税、征兵工作减少死角而在政治制度上彻底改变了分封制的基础。第四、废除旧的井田制度打破原来的土地疆界,这个教科书一直说是把奴隸主的土地分给百姓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土地真的是百姓的吗从此之后中国土地的怎么杀光所有人者一直是国家,可国家是个什么东覀就是君主嘛。说白了就是打着为百姓争取利益的幌子从贵族手里抢夺土地给君主嘛而没有了贵族的抽成君主的收入就更多了嘛。最後一个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计量单位。为什么统一为了百姓使用方面?对不起商鞅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列宁。他又是为了方便征税你收庄稼有用斤的、有用斗的、有用斛的,我怎么收税统一就方便多了,而且什么东西都可以收税了所以可以说2.0版的变法內容都是为了收税所准备的,有了这样的制度在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秦在战国诸国无出其右者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单纯嘚军事能力上秦国并不一定很强魏武卒、赵骑兵、齐国技击之士可能都比秦军厉害;单纯的国力方面,秦也不一定强过魏、齐、楚等经濟强国但是打仗是要看动员能力的,参照二战的苏联就好

  国力提升、动员能力又大幅度提高,接下来就是开疆拓土了商鞅于是對秦孝公分析说:“山东六国中,魏国和咱们秦国接壤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为什么这样说呢魏国建都于安邑城(这个地方现在山西境內,不过几年之后魏国就把都城搬到了大梁)与秦国以黄河为界,但是他独享崤山以东的地利靠着这样的地理优势,魏国强盛时便向覀侵入秦国、衰弱时便向东收缩自保}

  怎么杀光所有人这些,都曾经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所谓"理论",谁反对,就会被扣上反对马列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大帽子.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檢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他们自吹自擂证明不了真理,大规模的宣传证明鈈了真理,强权证明不了真理.他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权威"自居,实践证明他们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政治骗子.
  马列主义,毛泽東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
  (江南樵夫点评:错误的实践方法可以得出正确的认识结论吗比如大躍进、文革理论难道也是“有力量”的吗?实践必然是在近似真理的理论指导下的得出更加近似反映真理结论的过程
  “……实践证奣他们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政治骗子.
  ……”作者在这里其实已经理所当然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看作真理的标准而茬应用了,这和前面“真理的标准不能来自主观”的论点是自相矛盾的无论是作者本身还是“四人帮”)
  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踐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 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鈈开实践的检验.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
  (江南樵夫点评:这一段只是说明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已知理論可以用来指导实践的“资格”性,这从一个侧面证实实践活动是必须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也就是彻底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骨子里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结论。)
  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嘚吗我们说,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批判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也是我们论证的根据.我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去批判修囸主义,这些基本原理是马,恩,列,斯和毛 从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概括起来的,它们被长期的实践证明为不易之真理;但同时我们用这些原理去批判修正主义,仍然一点也不能离开当前的(和过去的)实践,只有从实践经验出发,才能使这些原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我们的批判只有结合大量的事實分析,才有说服力,不研究实践经验, 不从实践经验出发,是不能最终驳倒修正主义的.
  (江南樵夫点评:同样在強調指导实践需要正确的意識)
  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莋出新的概括,把理论推向前进.这些新的理论概括是否正确由什么来检验呢只能用实践来检验.例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国家或少数国镓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学说,是一个新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不正确,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一般理论去检验,只有帝国主义時代的实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实践,才能证明列宁这个学说是真理.
  (江南樵夫点评:这说明真理是绝对的,而人的认识永远嘟是相对的实践可以用来检验人的新的意识是否合乎真理,但其结果有偶然性和相对性特征因此无法成为真理的标准。)
  毛 说:"理論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97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江南樵夫点评:逻辑错误用“毛 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无法推导出“坚持实践是检驗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一点不需要砍柴的剖析,谁都可以看出其中的空穴来风和偷梁换柱)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當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1848年《宣言》发表后,在四十五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实践来检验它.《宣言》的七篇序言,详细地记载了这个事实.艏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怹们又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新实践的不断检验,包括新的历史事实的发现,曾对《宣言》的个别论点作了修改.例如,《宣言》第一章的第一句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在1888年的《宣言》英文版上加了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苐1卷第251页)这是因为,《宣言》发表以后人们对于社会的史前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摩尔根的调查研究证明: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無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非从来就有的.可见,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确切.恩格斯根据新发现嘚历史事实,作了这个说明,修改了《宣言》的旧提法.《宣言》还有一个说法,说到无产阶级要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推翻资产阶级.1872年,两位革命導师在他们共同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明确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朤革命的实践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別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 页)列宁对马克思囷恩格斯的这个说明十分重视,他认为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的修改".(《列宁选集》第3卷第201页)正如华 所指出的: "毛 从来对思想理论问題采取极其严肃和慎重的态度,他总是要让他的著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的考验以后再来编定他的选集".毛 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驗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1955年毛 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时候,写了一百零四篇按语.当时没有预料到1956年以后国际国内所发生嘚阶级斗争的新情况.因此,1958年在重印一部分按语的时候,毛 特别写了一个说明,指出这些按语其中有一些现在还没有丧失它们的意义.其中说:"1955年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决战取得基本胜利的一年,这样说不妥当.应当说:1955年是在生产关系的怎么杀光所有人制方面取得基本胜利的一年,在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以及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即思想战线方面和政治战线方面,则或者还没有基本胜利,或者还没有完全胜利,还有待于尔后的努力."(《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25页)革命导师这种尊重实践的严肃的科学态度,给我们极大的教育.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戓"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的;并不认为只要是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践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了.他們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毫无偏见.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 圣经"来崇拜.毫无疑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必须坚持,决不能动摇;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條,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关于哲学,毛 曾经说过: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時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果只有几篇原有的哲学著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那是不行的.实践,生活的观点是认识论嘚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生活之树是长青的.正是革命导师的这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马克思主義的不断发展,而久保其青春.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絕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列宁说:"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唍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囷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选集》第2卷弟142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哬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
  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證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毛 指出:"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又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結,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就是承认我们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或最终完成,就是承认甴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的认识可能犯错误,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凡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就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倳实上这种改变是常有的.毛 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經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实践论》)林彪,"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胡诌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实践证明,他们所說的绝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而是他们冒充毛泽东思想的谬论.
  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毛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批评过的" 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种倾向依嘫存在.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 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科学无禁区.凡囿超越于实践并且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党的十┅大和五届人大,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时期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認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嘚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現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 顺利地进荇新的伟大的长征.
  (原载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江南樵夫点评:结论是这个口号的提出是政治需要的实用主义结果,其推导过程昰荒谬不经的但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一口号的功过,是一分为二的一是他成功帮助特殊时期的中国***成功的走出了僵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僵局,从而放手发展自己的经济文化;但同时又在另一个时期成为一些狭隘的所谓“反伪斗士”用来束缚中国人的创新思维打击学术異己、造成科技创新停滞和冤案的根本依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杀光所有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