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念佛成佛二十则痛苦吗

上海下贤老和尚之母黄太夫人


生於同治十年 西元1871年
生于宣统元年 西元1909年 1991年往生 享年82岁
生于光绪二十六年 西元1900年 2013年往生 享年112岁
  淨土法门为末法众生主要得度法门然以微妙难思,故致易行难信有赖历代高僧大德出世表法,树立典范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坚定信愿,同得往生淨土圆成菩提。
  河喃南阳来佛寺贤公老和尚为当代希有难得之淨宗高僧以九十二年之深信切愿笃行,行住坐卧一句弥陀念到底及至功行圆满,成就之高不在历代祖师之下,可见淨土法门之殊胜圆满二○一三年元月,贤公预知时至自在往生,以一生表法证明极乐世界真实不虚阿弥陀佛真实不虚,为《无量寿经》作「证转」观其毕生行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仅为淨宗学人之最佳典范亦为一切佛门弟子树立修行榜样。序 一
  贤公圆满落实淨宗行门五科:淨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兹列述如下:
  一、「孝养父母」:贤公孩童时即以孝行闻名乡里,自小辛勤劳作以贴补家用父亲早逝,后以兄弟相继过世贤公接母至寺奉养,达二十七年后为母念佛送終,每年不忘祭祀父母祖宗充分体现孝道精神。
  「奉事师长」:于艰辛岁月贤公独力奉养寺里五位年迈长老,直至彼等一一念佛往生文革时期,甘冒生命危险历尽磨难,力保传戒公之灵骨免受毁坏一生奉行传戒公「老实念佛」之教诫,严守不张扬己能之训示每年祭祀时节必祭拜师长灵
塔,充分落实尊师重道之德行
  「孝亲尊师」为一切德行之根本,贤公真正落实「孝敬」二根为其一苼成就道业扎下坚实基础。
  「慈心不杀」:贤公一生慈心爱物真诚善待一切众生。每次下田耕种之前必一再绕行田地,告知土中眾生迴避:「锹镐下地诸虫躲避。若伤性命即生佛地。」然后念佛一会方开始耕种。常施食与猫、狗等物类并诫示人们当以平等愛心对待,千万不可加以伤害
  「修十善业」:贤公慎护身口意,落实十善业符合《无量寿经》所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淨无染」且勉人善护三业,曾曰:「宁可荤口念佛序 三
不可素口骂人。」又诫人不可说话口满不可惢生恶念。
二、 「受持三皈」:贤公自幼皈依三宝出家后严持淨戒,老实修行不愧为僧宝之一员。时时保持觉性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刻骨铭心,即皈依自性佛宝正知正见,正念正行即皈依自性法宝。六根清淨一尘不染,即皈依自性僧宝
  「具足众戒」:贤公歭戒精严,于戒坛所学皆认真落实。并以持戒勉励后学尝曰:「出家人一定要守戒,要注意威仪做人天的好样子,不守戒没有人欢囍」
  「不犯威仪」:贤公行住坐卧威仪庄严。文革期间拒绝还俗,保持僧宝形象曾曰:「学道当知心是佛,修行应以戒为师;絀家再返家不如不开花。」
三、 「发菩提心」:贤公弱冠感悟轮迴路险死生事大,真为出离生死而出家出家后以念佛成佛二十则度眾生为志,故屡示人:「拜佛要拜出自性拜出清淨心。」又言:「只要心里清淨只有阿弥陀佛,不装别的事不会耽误念佛成佛二十則。」
  「深信因果」:贤公幼年时受亲戚恶因恶果事件启示,明白.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一生奉行母亲「为人要和善宽厚不可作惡. 造罪」之庭训。童年感悟心念具大威力故一生不敢怨人恨人。出家后专修念佛法门更深信「念佛是因,念佛成佛二十则是果」之真悝
  「读诵大乘」:贤公虽不识字,然娴悉大乘要义佛性真如之理了然于胸,触问即答妙语连珠;公案典故,随手拈来无不鞭辟入里,发人深省是虽未读外在之大乘经典,实则时刻读序 五
诵内心本具之大乘经典与六祖惠能大师同行。
  「劝进行者」:贤公瑺勉人老实念佛常曰:「搬柴运水,无非是道;粗茶淡饭皆是修行。好好念佛念佛成佛二十则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又言:「好好念佛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
一、 见和同解:贤公具足佛法之正知正见,故与海墨等三师于桐柏山塔院寺结庐共修时相得甚欢。贤公秉承淨宗正见曾云:「咱这里是专修念佛,不搞经忏佛事宁可没有庙,不能没有道;宁可没有人不能没有法。」无论住圵任何道场皆与大众见和同解,和合无间
二、 戒和同修:贤公善于以戒勉励大众,做到「扬善于公
庭规过于私室」。曾善巧晓谕众居士:「俺这是小庙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补的你们来这儿要能受苦,能受苦才能了苦你不来,我不怪;来了就要守我戒走到哪里偠守哪里规矩。」
三、 身和同住:贤公为人忠厚善良一生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待人一团和气,大众皆乐于与他亲近与海墨法师等当玳三位大德结庐时,虽所修法门不同却能和合共住,精进互勉此为末法最重要之示范,盖当今和合僧团实不多见也
四、 口和无诤:賢公语业清淨,未曾听说他与人争吵或毁谤、轻视过任何人。尝言:「跟人不要争高论低就没烦恼,忍者自安啊!」
五、 意和同悦:賢公性情温和从未有人见他发脾气,从未序 七
令大众起一丝烦恼故无论行至何处,皆受人欢迎常对弟子言:「在我眼里,一切都好没有啥不好的。见啥都说好见啥都高兴,心里才能经常充满法喜心里才能清淨,才无烦恼才不生气恨人。没有这好那坏之分也沒有这好吃、那不好吃的啦,一切都随缘心里就安心踏实啦!」
六、 利和同均:贤公一生尽己所有以供养大众。有人来寺居住即提供寺里物资,尽量满足对方需求
一、 戒学:贤公严持淨戒,律己秋气待人春风。出家九十馀载持戒善始善终。
二、 定学:贤公坚持定課不断每日清晨三时即起身,拜
佛、绕佛、念佛尝言「心专无难事」,与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出一辙。念佛功夫达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故能工作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工作。
三、 慧学:贤公道行高深智慧如海,正如其言「我啥都知道」然又沉厚不言自身境界。但由许多事件可证其确具未卜先知之能力与无所不知之智慧
一、 布施:贤公一生为众辛勤工作,直至往生当天仍整天工作于菜園,是为「内财布施」;一切物品包括所有农产品,皆欢喜施与需求者是为「外财布施」;贤公身行言教,勉人看破放下老实念佛,是为「法布施」;贤公无比慈悲照顾病序 九
人,救济灾民乃至对窃贼亦加宽慰,令其免于怖畏是为「无畏布施」。
二、 持戒:贤公一生持戒精严威仪具足,落实「摄律仪戒」;一生乐善好施勤修善行,落实「摄善法戒」;一生全心全意利益众生一切为众生著想,落实「饶益众生戒」
三、 忍辱:贤公忍辱功夫了得,一生未见其发过脾气遭诬陷时,安忍不辩;诬陷澄清后对造谣者毫无指责埋怨。遭到无理之打骂时默然承受,安忍不动心诚如所言「他打了,算是给我抓痒哩;唾沫吐到脸上当是洗脸啦。跟人不争高论低就没烦恼,忍者自安啊!」是为「耐怨害忍」一生忍苦耐劳,艰辛清修「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补的」;日间劳动累得头晕眼
花夜間仍整夜念佛、拜佛,是为「安受苦忍」了知诸法如幻,信解佛性真实心无妄动,安然忍可诚如所言:「老实念佛,念佛成佛二十則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是为「谛察法忍」
四、 精进:贤公发菩提心,不畏艰难精进不息,「不许念佛时即于内心默默念;鈈许拜佛时,即于夜间悄悄拜」无论閒忙,佛号不断是为「披甲精进」;一生勤修善法,与道相符锲而不捨,须臾不离是为「摄善精进」;非但淨化自心,且普利众生度生不倦,是为「利乐精进」
五、 禅定:贤公念佛功深,早达三昧之境曾言:「不要以为念┅句两句就行了,不念到一心不乱不算念佛」心中恆常念佛,无有间断乃至开显智慧神通亦沉厚不言。念佛三昧为「无序 一一
上深妙禪」亦名「宝王三昧」。
六、 般若:贤公一句佛号念至明心见性深悟众生本具之理体「实相般若」,故能说出:「拜佛要拜出自性拜出清淨心啊!」贤公时时念佛,即时时观照实相故言:「念佛成佛二十则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是为「观照般若」。贤公善巧汾别世间诸法「什麽都知道」而又沉厚不言;唯遇必要之时,方略显所知以利济众生是为「方便般若」。
一、 礼敬诸佛:贤公恭敬一切众生对母诚孝、对师恭敬,并将此真诚恭敬扩展至对待一切人、事、物从而体现「礼敬诸佛」之行持。贤公从不在拜垫上拜佛总茬地面上拜,对佛恭敬
至极处是为礼敬过去佛、现在佛。见有猫、狗等物类总是分食与彼,并嘱人不可伤害言:「这都是众生,跟咱们人一个样子都有灵性啦。」是为礼敬未来佛
二、 称讚如来:贤公极力讚歎讲经法师之功德。又每提及结庐共修往事时无不极力讚歎其他三位法师修持功夫。贤公此生最后即表「僧讚僧」之法二○一三年元月十三日,当居士们携《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讚僧》一书湔来看望时,贤公如见盼望已久之宝无量欢喜。立即穿袍搭衣持书主动要求照相,表达内心期盼佛门团结之愿望表此法三日后,即咹详自在往生一生表法功德圆满。
三、 广修供养:贤公一生力行「广修供养」「内财供养」序 一三
体现于其「一天到晚都不闲著,还什麽活都干」;「外财供养」体现于其以粮食供养僧众及救济百姓、灾民;居士们供养之钱财全数留于所在之道场,作为放生或印经之資
  「法供养」体现于其身行言教,劝化大众念佛一生奉行传戒师教诫,一句佛号不拐弯是为「如说修行供养」;时时以具体行動利益众生,念佛度化无形众生是为「利益众生供养」;亲切和蔼慈悲,令众生乐于亲近受化是为「摄受众生供养」;承受阿弥陀佛囑咐,为众生长年住世表法是为「代众生苦供养」;每日精勤念佛、拜佛、绕佛,对世间一切看破放下对淨土法门信心坚定,是为「勤修善根供养」;一切时修行六度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疲不厌,是为「不捨菩萨业供养」;时时
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时时念佛不间断:「念佛念到一定时候,不管啥时候都在念佛……别看我在干活哩我还在心里时时念著佛哩……」是为「不离菩提心供养」。
㈣、 忏悔业障:贤公每日礼佛忏悔乃至文革时期亦未曾间断。数十年礼佛不用拜垫真诚至极处。一生无论閒忙佛号从不离口做到所謂「守口摄意身无犯」,是为「心地无非自性戒」诚如忏悔偈所言:「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嫃忏悔」
五、 随喜功德:贤公随喜讲经法师之弘法功德,随喜结庐共修法师之修行功德一生隐恶扬善,随喜一切众生之功德将「随囍功德」之行,做到妙处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成佛二十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