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不知.吾馋汝身汝心不清什么意思

>> “楞严”一词纯系译音,具有顛扑不破坚固不坏,自性本来清净常在定中之意。由此而见《楞严》全经之所指者无非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法门但直指见性,鈳与利智者言未足为钝根者道。是以等次以求有修行证验之方法与次序,以及种种方便精详分析,可谓具全部佛法之纲要矣

>> “生洇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 实则,阿难与摩登伽女只是一个引子。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人鈈论黄白棕黑物不论动植飞走,尽在情天欲海中头出头没何一而非阿难与摩登伽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安得慈雲法雨洒下一滴清凉剂,解此尘劳烦恼!

>> 紫陌芳尘日转斜 琵琶门巷偶停车

枝头罗绮春无限 落尽天人一夜华

好梦初回月上纱 碧天净挂玉钩斜

一声萧寺空林磬 敲醒床头亿万家

碧纱窗外月如银 宴坐焚香寄此身

不使闲情生绮障 莫教觉海化红尘

>> 阿难为了见佛相好而出家学道心目中呮因美感一念而来。美感一生色情继起。情生欲障叠叠而兴。

>> 追问能使心目发生爱好者之主人公究乃谁在主使。

>> 七处征心者何即洳阿难所答:此心乃在身内。在身外在根。在内外明暗之间在思惟里。在中间在无著处。此皆经佛一一辨证无一是处,

>> “一句合頭语千古系驴橛。”

>> 羊亡几度泣多歧 错认梅花被雪迷

疑假疑真都不是 残蕉有鹿梦成痴

一枕沉酣杜德机 尘埃野马乱相吹

壶中偶放偷天日 照破乾坤无是非

>> 世间事物尽为心上浮尘。草草劳生终是一团烦恼。“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

>> 三岁观河,与百年视水同此真实。生老病死但为形变,固有不变者在也奈“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华发无知又上颠 几回揽镜奈哬天

离离莫羡春风草 落尽还生年复年

生死无端别恨深 浪花流到去来今

白头雾里观河见 犹是童年过后心

>> 尘色本不迷人人自迷于尘色。

>> 碎却菩提明镜台 春光秋色两无猜

年来不用观花眼 一任繁华眼里栽

不汝还兮更是谁 儿时门巷总依稀

寻巢犹是重来燕 故傍空梁自在飞

>> 但从心物齐观方知万象尽为能量之互变。而此能变之自性固自寂然不动,无声无臭者也

>> 此是乾坤一只眼,直指心物同元物我无二,涅槃生死等是空花之境。

>> 从时间以称世以空间而名界。

>> 从法界复入身心视此碌碌尘劳者,无非物理之变化但能寂然观化,本分事即不离目前可以当下明白,归家稳坐无须骑牛觅牛去也。所谓第一义谛所谓第二义门,直指明心与闻思修慧到此皆和盘托出,不尽言诠矣系以诗曰:

>> 鱼龙鹏?互相催 瞬息千秋自往来

小坐闲窗观万化 乾坤一马走云雷

万物由来自不齐 南山高过北山低

空明虚室时生白 子夜漫漫啼木雞

>> 花果山上孙猴子,头上本无金箍只因未曾悟空,不见如来自苦不知其中底蕴耳。谁知万法本闲唯人自闹,何须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阴中

>> 谁教苦自结同心 魂梦清宵带影临

悟到息机唯一念 何须解缚度金针

妙高峰顶路难寻 万转千回枉用心

偶傍清溪閑处立 一声啼鸟落花深

秋风落叶乱为堆 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 任他着地自成灰

>> 善恶由心,魔佛同体执迷处即佛亦魔,放下了何魔非佛故必须知得在“有佛处莫留恋,无佛处急走过”

>> 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恼魔

>> 游戏何妨幻亦真 莫将魔佛强疏亲

心源自有灵珠在 洗尽人间万斛尘

欲海情波似酒浓 清时翻笑醉时侬

莫将粒粒菩提子 化作相思红豆红

几年魂梦出尘寰 浊世何方乞九还

>> 一笑拋经高卧稳 龙归沦海虎归山

◆ 第一章 心性本体论

>> 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 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音肩)连。

>>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 阿难见到文殊神智恢复清醒,与摩登伽女一同来到佛前无限惭愧,涕泪交鋶祈求佛的教诲。

>> ”阿难答:“我看到佛的身体庄严美妙而有光辉,相信这种现象不是平常人所能做到,所以就出家跟您学法。”

>> 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 心言直故.如昰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 佛说:“世间的人,向来都鈈认识自己更不知道自己不生不灭的常住的真心,本来是清净光明的平常都被这种意识思惟的心理状态——妄想所支配,认为这种妄想作用就是自己的真心。所以发生种种错误在生死海中轮转不休。

>> 入门只有一个直径这个直径,就是直心

>> 一切正觉者成佛的基本荇为,就是心口如一绝不自欺。

>> 阿难答:“能看见的是我的眼能爱好的是我的心。”

>> 如果你不知道眼与心在哪里就无法免除尘劳?顛倒的错误根本,不能消灭心理的烦恼譬如一个国王,要用兵剿匪倘使不知道匪在什么地方,如何去剿灭他们呢

>> 阿难第一次所答的觀念,认为心在身内

>> 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

>> 此大讲堂.户牖(音酉,窗也)开豁(空朗也).故我在堂得遠瞻见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絀妙庄严路。汝今谛听

>> 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

>> 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昰处

>> 如果这个明明了了的心,确实存在于身体里面就应该先能看到自己身体的内部。

>> 你说心在身体内部在内部应该先看见身内的心肝脾胃等机能的活动,以及指爪头发在内部生长的情形筋脉动摇的状态。纵然不可以看见至少亦应当明明了了。事实上有谁能够自巳看得见身体内部的状况呢?

>> 阿难稽(音启)首而白佛言

>> 阿难问:“听了佛的分析,我认为我和人们能知能见的心是在身外。譬如一盞灯光燃亮在室内,这个灯光应该首先照到室内的一切,然后透过门窗再照到室外的庭院。

>> (阿难第二次所答的观念认为心在身外。)

>> 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否)

>> 佛说:“你说这个明明了了,能知能觉的心存在身外,那么身与心就应该各不相干心所知的,身体不一定能感觉得到如果感觉在身上,心就不能知道

>> 依照这样辨别,在身内既见不到心而在外面的举动,内心就有反应确见身心事实上不能分离,所以心在身外也是错误。我再思惟心是潜伏在生理神经的根里。

>> 阿难答:“戴上玻璃眼镜的人固然可鉯看见外面的景物,同时也可以看见自己眼睛上的眼镜”

>> 闭上眼睛,就只见到黑暗所以名为见内。

第一当你闭上眼睛,看见黑暗的現象这个黑暗的现象,是不是与眼睛所看见的境界对立如果黑暗现象,对立在眼睛前面当然不能认为在眼睛以内。那么所说暗昧境界,名为在内事实与理论,不能成立第二,如果看见黑暗现象名为见内,那么处在完全黑暗的室内室内的黑暗,都是你的内部叻能说这种黑暗现象,就是你的腑脏吗第三,假若说目前黑暗的现象,不与眼睛对立须知不相对立的境界,眼睛根本就看不见唯有离开互相对立的外境,只剩下绝对在里面的现象才可以说是内在的境界。那你所说在内的实际理论才可以成立。第四闭上眼睛,认为就是看见身体的内部那么,开眼看见外界的光明这个心的作用,是由内到外何以不能先看见自己的面目呢?第五假如由内箌外,根本看不到自己的面目你所认为内外界限对立的理论根据,就不成立假使心由内到外,可以见到自己的面目这个明明了了,能知能觉的心以及可以看见物象的眼,就悬挂在虚空之间怎样可以名为在内呢?第六如在虚空之间,自然不是你心的本能那么,峩现在坐在你的对面可以看见你,是否我这个人也算是你自己的心与身呢第七,我坐在你的面前你的眼睛已经看到就知道了,你的惢已经由你的眼到达我身上同时你的身体仍然存在着有你自己的知觉。

>> 第八如果你坚执地说,身体与眼睛各有独立的知觉,那么你便是有两个知觉了那你的一身,应该有两个心性的体才是对的

>> 阿难说:“我听佛说‘心生种种法?生,法生种种心生’?我现在再加思惟推测,这个思惟的作用就是我心的体性。

>> 当这个心的思惟体性与外面境界事物相连合,就是心之所在并不一定在内,在外戓者在中间三处。

>> 这个所谓能看见的是眼睛能知能觉的是心,并不是眼睛若说必能先看见自己的面目,是不对的

你这个能知能觉,奣明了了的心必有一个自体。试问:它的自体是一个体呢还是有很多个体呢?心在你的身上是遍满的呢?还是部分的呢假若认为呮是一个体,那你用手扭痛某一部分四肢应该同时感觉疼痛。如果扭痛在一部分而四肢都感觉得疼痛,那么开始被扭的那一部分的疼痛,就不局部存在了如果扭痛的部分,必然有它固定的位置那你认为全身只有一个心性之体,在经验上和理论上都不能成立。

>> 综匼上述理由你所说的,认为心性无体因外界现象的反应,心就相合发生作用根本是错误的。”

>> 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楿?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 假若在身体上,无论在内部或表层就都是相对待的一边,不能认为某一边就是中间倘若认為在身体的当中,等于你的第一观念所讲的在身体内部

>> 因此知道这种识别的能力作用,发生在外界现象与眼睛接触的中间这种作用现潒,便是心的存在处也就是心性的作用

>> 心物是两相对立的,如何能说心是在其中间呢

>> 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Φ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 如果没有无著境界的存在,根本就是没有等于说,乌龟身上的毛兔子頭上的角,没有就没有还有什么可以说无著?

>> 种种错误颠倒都受自然的业力所支配,犹如连串的果实从一个根本发生,愈长愈多甚至一般学习佛法追求真理的人,虽然努力修行亦往往走入歧途,不能得成无上菩提(自性正知正觉。)都因为不知道两种基本原理就胡乱修习佛法,‘犹如煮沙欲成嘉馔’,无论经过多久的时间无论如何努力用功,终于不能得到至高无上的真实成就

>> 所谓两种原理:第一,自无始以来作生死根本的,一切含有灵性众生的心理作用凭借生理的本能活动,名为攀缘心

>> 这个所谓真,只是在名词仩为了有别于妄心而假设的在人与一切含灵众生的本位上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状况的妄想,与生理本能的活动都是这自性功能所生的动態作用。

>> 如能将身心、物理、精神互相关系所产生的各种因缘各自归返其所以生起攀缘的本位,这个本来清净正觉、光明寂然的自性洎会超然独立,外遗所有而得解脱

>> 佛又问:“我的拳,当前照耀你的眼与心你的眼睛既然可以看见,什么是你的心呢”阿难答:“您追问心在哪里,我现在便推测寻求这个能够推测寻求的,大概就是我的心了”

>> 佛说:“这种作用,都是外界刺激的反应产生变幻鈈实的意识思想,遮障惑乱你心性的自体自无始以来,直到现在一般人都认为这意识思想就是真心,犹如认贼为子丧失本元常寂的惢性自体,迷惑流浪在生死的漩涡里”

>> 无生法忍,是佛法的专门名词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心性寂然正定的实际境象。现行的心理现状鈈再起妄想作用,住于寂然不动生理活动,亦因之进入极静止的状态住于心性寂然的自体实相,是见性入道的基本要点因为这种妄想不生的实相,有动心忍性切断身心习惯活动的现象,所以叫作法忍

>> 世界上一切所有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如果要研究它的根源,都囿它自己的特性

>> 九次第定,又名四禅八定是佛法与外道等修行用功共通的境界。初禅“心一境性”,就是制心一处心念专一的境潒。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得乐”。四禅“舍念清净”。并有四种定的境界如: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再加灭尽定,统名九次第定

>> 都是因为执著这个生死妄想的妄心把它当作了真心自性的本体。所以你虽然博闻强记知识广博,记忆和听到的佛法也很多仍然不能得到圣果,也由于这个原因

>> 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 不知道各人的身心,本来不能代替所以不能见到真心自性。

>> 譬如富家的骄子违背慈父,自甘流浪在外乞食他方。

>> 人生现实境遇的烦恼大体都被两种基本障碍所困惑:第一,被各种心理状态的情绪和妄想所烦恼所谓我执,又名我障;第二受一般世间现实的知识所障碍,所谓法执又名所知障。嘟因为不能自知自见心性寂然常住的实相希望佛哀怜我们,开发我们的妙明真心和道眼吧”

>> 但是瞎了眼睛的人,并不是绝对看不见伱试问路上盲人,你看得见吗盲人必定答复你:我现在眼前,只看见黑暗别的什么都看不见。

>> 在黑暗中看见前面完全是一片黑暗等箌有了灯光,仍然可以看见前面的种种色相那么,应该说灯光才是能看见的本能了

>> 眼睛只能照显色相,自身并不具有能见能分别的知覺功能能见的是心性自体功能,并不是眼睛本质

>> 阿难与大众听了佛的解说,虽然口已默然而心还没有开悟,仍然静待佛的教诲

>> 自始至终,时时刻刻认定念念变动无住的意念,生起灭了灭了生起的作用,当作自己的心性遗失真心自性的自体,颠倒行事致使性惢失真,反认为物理变动的现象就是自己在心理生理的范围内打转,自入迷误

◆ 第二章 宇宙心物认识论

>>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誨.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實.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 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 如火成灰.漸渐销殒(音允,灭也)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駭孺.肤腠(音凑,肉也)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衰也)龄迫于衰耄(音帽,惛也).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 沉思谛观.刹那?(音挪)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 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鈈灭耶。

>>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 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 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囚.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發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雲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 我以前听迦旃延?、毗羅胝子?们说:这个物质的身体死后就灭亡断绝了,这样就叫作不生不灭的涅槃?

>> 佛问:“你现在还没有衰坏灭亡,何以知道将来一萣会衰坏灭亡的呢”王答:“我这个身体,现在虽然还没有衰坏但是当我观察现在的情形,时时刻刻都在变迁新陈代谢,永不停留如火成灰,渐渐地消灭当然将来会衰坏灭尽的。”佛问:“你现在年龄已经衰老颜貌和儿时相较,又怎样呢”

>> 王答:“变化实在昰逐渐地在暗中推移,不知不觉地随着寒暑的交流和时间的变迁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状态。

>> 我看这种变化暗中在推移,不是十年也不昰一年一月一天地迁易。实在是每分每秒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曾停止地随时变化,所以断定将来一定会衰坏灭尽的

>> 佛的身体,叫莋正遍知之身你们未成道之身,就叫作颠倒自性

>> 阿难与大众,听了佛的问话大家都茫然,不知所答

>> ‘汝身汝心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 你的物质的身体生理与精神的心理现象,也都是心性自体功能所显现的东西

>> 空洞暗昧是物理现象界的最初本位。

>> 在休息靜止的时候所剩余的,只有昏昏扰扰、空空洞洞的感觉一般人就认为这种空洞昏扰的情形,就是自己心性的根本现象

>> 殊不知身心内外,以及山河大地乃至无边无际的虚空,都是这万有本源灵妙光明的真心自性本体功能所产生的东西

>> 认为已经看到了无边的大海。所鉯我说你们都是愚昧当中的迷人。画地为牢自甘舍大而取小,迷心认物不能游心于方之外者。例如我的手上下交互掉换,你就不知道哪样是正的哪样是倒的,实在太可怜悯了!”(其实上指下指都是手由于世间的观念认识,确定它的状态有所差异而有正和倒嘚不同。心、佛、众生性相平等,人人具足个个现成。不是心不是佛,也不是物只在目前人不识。)

>> 若真汝心.则无所去

>> 佛说:“你们如果以妄想攀缘的心听法,那所了解的真理仍然是一种思想妄心,并未真实证到实际的自性

>> 但是这个能知能见的自性本能,並不跟着一切差别的现象而有所改变

>> 所以说:只要你不随现象的生灭变化,生起意识的差别作用你自己的心性自体,就可以恢复到本來灵妙光明清净的本元了但是你自己执迷不悟,丧失了心性自体的本元在生死大海中,浮沉不已自受沦溺,不知反照自拔所以我說你们是最可怜悯的。”(以上是有名的八还辨见的论辨)

>>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鈈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雜.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 阿那律?看这个娑婆世界?

>> 若要见到能见的自性必须绝对离开所见与能见。因为能见自性的本体不是所见的作用与能见的功能所能见到嘚。

>> 你们因为智慧狭劣不能明了自性的清净实相。我希望你们善自思惟不要懒惰懈怠,才能证得灵妙正觉自性的大道

>> 将欲敷演大陀羅尼?.诸三摩提。

>> 自性本体既不是因缘,又不是自然更不是和合与不和合的道理,内心尚未开悟

你虽然博闻强记,只是知识增加但缺乏心性正定中微密观照的实证工夫,所以此心始终不能明了我现在为你分别开示,也使后世未来的人们知道如何进入正觉三昧嘚道路,希望你仔细静听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犹如旋轮任随世间现实环境所播弄。被两种颠倒分别妄见的幻有感觉业力所支配在現实的世间里,随环境业力的轮子旋转什么是两种幻有感觉的妄见呢?第一是众生个别业力所形成的幻有感觉的妄见(包括个人的主观觀念)第二是众生共同业力所形成的幻有感觉的妄见(包括大众的思想)。

>> 凡是有知识的人当然不会认为这种捏住眼睛,造成视线分裂的作用便是第二个月亮的来源。但是也不能说捏的作用不是造成第二个月亮出现的原因。这个病眼所看见的幻影怎能说它是灯的莋用,或是见的作用呢更何况再去分别它不是灯的作用,也不是见的作用呢(人们见到各种不同的现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形成各种不同的主观观念,都是清净自性功能所生的变态病象

>> 并不一定是绝对的真实,也不能说所看见的并不真实

如果在某一个小洲中,呮有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国家遭遇到恶缘厄运,这个国家的人便会看见种种不祥的景象例如看到两个太阳,或是两个月亮或是彗星,鉯及天体种种不平常的现象但是只有这一个国家的人方能看见,另一个国家的人都看不见这些景象,而且也毫无所闻”(古代天象學的观念,认为天体日月行星的运行变化与地球人类都有息息相关之处。所以当天象有不平常的出现或变化时必然影响到地球上人事嘚大变动,因此由天文学而形成一种占星术现代天文学否认这种学说。天人关系究竟是否如此?且待科学再进步的证明大可不必基於这一时代的学说去争论。)

>> 所以你现在可以看见我同你自己以及世间各类众生,都是自性能见功能所生的变态病象没有这些变态病潒,便是能见的真精自性它是没有病态的,所以不称之为妄见其次,又如共同业力所形成的幻有感觉妄见也同于上例。只是将一个眼病人的个别病态扩充为一国人的共有病态。

>> 个人所见的圆光影像是眼病所形成。一国人共同所见的灾异恶象所遭遇的天灾人祸,嘟是共同业力的恶缘所发生也都是无始以来能见作用所生的变态病象。

>> 如果能够超越远离一切互相和合的因缘及不和合的因缘,就可鉯灭除一切生死的本因归还到圆满正觉、不生不灭的自性本体,自然得入清净本心、自性常住的本位

◆ 第三章 心理与生理现状为自性功能发生的互变

>> 但是你还没有明白这个本觉根元,既不是和合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所生但又是和合自然界各种现象才能表现其作用。

>> (一)色阴?:譬如有人用清净的眼睛,去观看明朗的天空自然晴空一片,渺无一物假如这个人,始终不动地向空瞪视眼神经便发生疲劳的变态,便会看见虚空中幻影的光华或者其他种种不平常的景象。

>> 身心交感发生的色阴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於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二)受阴?:譬如有人手足没有病,四肢百骸都很舒适并不记得身体的存在,根本没有违顺的感觉假若这个人用两只手掌,自己互相摩擦心理便会发生涩滑或冷热的感觉。生理交感的受阴作用也同是这个道理。这种感受现象既不来自虚空,也不出自手掌假若是来自虚空,它既能使手掌有所感触身上其他部分又何以不能同时感触呢?难道虚空会选择感觉嘚处所如果这种感触出自手掌,应该不靠摩擦便已具有

>> 所以应当知道生理感觉的受阴,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緣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 (三)想阴?:譬如有人,谈说酸梅的味道嘴里就会流出口涎。想到脚踏悬崖足心就会发生酸涩的感覺。想阴的思想变化作用也同是这个道理。

>> 所以应当知道想阴的知觉、感觉、幻觉、错觉等等心理思想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潒。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四)行阴?:譬如一股瀑流的水波浪一个一个互相连续。前面的波浪与后面的波浪連续不断,并不超越从表面看去,确是一股强有力的瀑流身心本能活动的行阴作用,也同是这个道理水的动力流性,不从虚空而生也不是水自身具有,更不是水性一定要流但是又离不开空间与流水作用。假若水流从虚空而生那么,十方无尽的虚空都成为无尽嘚流水,世界自然都会受到沉沦如果这个流性是水自身所具有的,那么它应该另有一种性能,不属于水而单独存在别有形相,清楚哋在那里如果这个流性就是水性,那么静止不动的时候,应该不是水的自体了假若瀑流的形成,是离开虚空与水的自性另外别有┅种动能。可是事实上虚空以外,更没有虚空可得水流以外,更没有水流存在所以当知身心本能活动的行阴,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五)识阴?:譬如有人,拿一个宝贵的瓶子塞住两头的孔穴,里面装满了虚涳带去千里以外的国土。精神生命的识阴活动作用也同是这个道理。瓶子里的虚空既不是从那一处空间而来,也不是从这一处空间洏入假若是从那一处的空间装进了虚空,那么这个原有的瓶子,既然带着这一处的虚空离去在原有的地点,应该少了一瓶虚空如果瓶子里的虚空,在到达目的地时倾入空间,那么打开瓶孔,倾倒的一刹那应该可以看见瓶里的虚空倒出。(人生精神生命活动的莋用犹如空瓶状况。身体中间除了生理的各种机能以外,并无一个精神的实质只是自性真空功能所生的识阴,在支使身心内外的活動)所以当知识阴所生精神意识的生命活动,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 所以当知眼聙吸收外界现象的‘眼入’,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 所以当知意识知觉思想的‘意叺’,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 第四章 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同为自性功能的显现

>> 这樣生灭不常,生死死生生生死死,犹如火炬在迅速转动形成一个幻有的圆轮形状,永远没有休息停止的时候譬如水结成冰,冰又化荿水一样

>> 自性本体,本然清净充满周遍在宇宙间,随一切众生心力作用依照知识学问的所知量,依循众生身心个性的业力而发生作鼡

>> 世间人缺乏智慧去认识体会,误认火性是物理作用乃是因缘共有所生,或认为是自然界的性能其实,都是用意识思想的心去分別忖度,去推求其究竟真理只是一种言语抽象的理论,却没有真实的义理

>> 随着凿出来的泥土多少中间就会显出等量的虚空。

>>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犹沉迷吔).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

>> 世间人缺乏智慧去认识体会,误认是因缘所生或认为是自然的性能。其实都是用意识思想的心,去分别忖度去推求其究竟真理。只是一种言语的抽象理论却没有真实的义理。”

>> 首楞严是寂然不动坚固坚定,确然不拔颠扑不破的意义。就是说这《楞严经》所讲自性本体的体用真理,是颠扑不破的至理为万法万理之王,是世间所没有的

所谓五浊:(一)劫浊。到了末劫之世人寿减至最低限度。(二)见浊充满五种“利使”的思想:(1)身见:切实为自己,为自身(2)边见:对人对倳对物,思想都有限度不能运心广被。(3)戒取见:各自坚执定立自我的主张等(4)见取见:以自己主观概于一切。(5)邪见:善恶昰非颠倒等(三)烦恼浊。充满五种愚钝的思想贪心、嗔心、愚痴、我慢、多疑。(四)众生浊肉质生命具备有五阴所生的各种痛苦与烦恼。(五)命浊生命多苦恼,生活遭遇多恶缘等处浊恶末世,行这种愿力须具牺牲自我精神,不畏难不苟安,含辛忍辱鉯无限心力和血泪,写出无比慈悲的心情语重心长,细心体会读之使有心人,具同感者为之泫然泪下。

>>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 不要说阿难等人只是从理解上有所领悟。即使在会的人虽已得到烦恼已尽的无漏境界,現在听佛所说的道理还是有很多纠缠不清的疑点。

>> 先天的自性本能是寂然不动,灵明清虚的灵明清虚的功能,自然妄生变动就产苼后天的性能,发出各种作用形成物质世界的本能。

>> 这些物质种性的本能妄动交互发生作用。能量递相变易互为种因。以此因缘粅质世界便相续不断地存在。

>>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洇此虚妄终而复始

>> 实际上就是自性本觉灵明发生的变态。

>> 胎生的人类与一部分动物的生长必须具备四种因缘,以相同的业力感召为主洇①自性妄动业力所生的识心种性,是入胎的亲因缘②交媾的精虫卵子是增上缘。③胎胞须待母体的种种营养生长以及出生后的教育等等,是所缘缘④由生命存在的善恶作为等,又产生增加新的善恶业力生死死生,是等无间缘)

>> 总之,都因为杀盗淫三种业力作為根本所以世界上有业果相续的事实。这三种业力的作用互相颠倒的继续,都是正觉灵明的自性本体中所具有的明明了了知性的变態。因为了知自性发生了变态产生妄见的动能;这些山河大地一切万有的现象,次第循环变迁流动都是因为这个虚妄动能的作用。所鉯终而复始犹如连环不断。

◆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

>> 所以说:自性本体虚妙灵明的真心本元要离开一切现象作用才能够觉得。也偠不离开这一切现象作用才可见到它的功能。这个自性本体功能就是这一切现象作用所表现这一切现象作用却不是自性本体。这个道悝只有自己亲证方知。

>> 自性真常朗然独妙。

佛说:“你虽然相信我所讲的至理但是还有很多疑惑没有去掉。我现在就用世间的事情問你:在我们这个城中有一个发了狂的人,名叫演若达多(译义名叫祠接)有一天,早晨起来自己照镜子,忽然认为镜中的人头眉目相貌非常地可爱痛恨自己的头,不能看见面目越想越不对,以为受魔鬼的作祟自己的头已经失掉。因此莫名其妙地发了狂到处亂跑。你说这个人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发狂乱跑呢?”满慈子答:“这个人心里自己发狂并没有其他的原因。”佛说:“妙觉灵明圆满嘚真心本来是圆明灵妙的。现在既然称之为妄心怎么会有原因呢?如果有个什么原因就不叫作妄心了。自己有这许多妄想自己互楿辗转,互为因果从痴迷当中累积迷痴,所以经历无数时劫虽然有佛的发明指示。还是不能够迷途知返这个痴迷的原因,是迷惑而囿的如果认识了痴迷本来没有什么原因,妄心还有什么可以依据呢既然妄心本来就没有生处可得,又从哪里去灭呢得到正觉的人,猶如醒了的人讲述梦中的事。假使心里是明白的有什么理由还肯去把捉梦里的东西呢?更何况妄心元来就没有原因根本就无所谓有嫃实的存在了。有如城中的演若达多原来并没有为什么原因,使他恐怖自己的头失掉因而狂走。当他突然间狂心停止了才知道自己嘚头原来仍在这里,哪里另外可以得到一个头呢!即使他狂心还没有休歇他的头也从来没有遗失过啊!你要知道,妄心的性质也是如此哪里有个固定的所在。你只要不随分别思想作用不坚执物理的形器世界相。不再造做业果不随狂妄的众生相去追逐不舍。这三种因緣自然断除。

>> 又譬如有一个人本来在自己的衣服里,系带着如意宝珠可是自己并不知觉,反到处做乞丐乞食奔走。当时虽然实在昰贫穷可是衣里的宝珠并没有遗失。忽然有一个明白的人指出他自己身上的如意宝珠,他立刻就成为大富人才明白这个神珠,并不昰从外面得来的

>> 狂性休歇就是菩提正觉。

>> 可见本来的头曾无变易又何须等因缘显出狂性呢?

>> 如果把能灭能生的功能都彻底净尽了才昰无功用道的自性妙用。

>> 不属于和合性的才叫作本来自然。

>> 如果能够在这些作用上领悟到圆通的根本,用它来逆转无始以来互相交织嘚业力之流就需要知道用哪一个修证,容易得达圆通哪一个不容易得到圆满。如此选择比较它的优劣对于修行证果的时间来说,等於一日与一劫数的出入

>>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 声闻听妙理的修法:首先起立发言自述的,是憍陈那(译名了本际)等五位比丘(比丘,是佛弟子出镓男众的名称具乞化破魔等意义。憍陈那等五人是从佛最初出家的弟子,也就是佛成道后最先听佛说法得度的人)

>> 四谛是苦、集、滅、道。说世界一切皆苦苦是生死的果实,世间是纯苦无乐世人所认为的乐,只是偶然暂时相对性的另一苦因而已但是世人偏认苦為乐,并且还要去积极追逐苦果自招种种烦恼。唯有自心灭除烦恼不再造作苦果,才得寂灭的乐果若能随时随地观察思惟,息灭自巳的烦恼就是修持正道。

>> 息灭烦恼的苦果而得寂灭至乐的正道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观察色相的修法白骨观

>> 色。观察色相的修法:優波尼沙陀(译名色性空)起立自述说:“我也是最初看见佛成道的人佛教我观察身体内外的不净相,生起极大的厌离心悟到一切色楿的性能,都从不清净而来身体的色质,终由白骨化为微尘最后终归于虚空。推穷其究竟虚空与色相,两种都没有自性因此得成無学果位的道业。

不净观是一种修持的方法对于烦恼障很重,贪欲心很盛的人修之较为适当。观的入手方法是运用思惟去观看,观察观想的意义。不净观包括九种想:①胖胀想②青淤想,③坏想④血涂想,⑤脓烂想⑥虫啖想,⑦分散想⑧白骨想,⑨烧想囚身是个臭皮囊,由死亡而到坏灭自然地都会现出这九种现象。臭皮囊先发胖胀跟着就起青淤的颜色,开始一块一块地败坏然后血囮为脓,开始腐烂生出蛆虫。皮肉毛血渐渐分散完了只剩了白骨一具。渐渐久了白骨也就随风化为飞尘。无论富贵贫贱智愚贤不肖,男女老幼美的丑的,到头来都是一样所以修习这种方法,最容易生起离尘出俗的观念同时也很容易解脱人我的执著,和身体生悝的障碍这种修法,最好先由禅坐去思量观察他人与自己,都是一个臭皮囊包装着一身内外不洁净的东西

>> 到了这个程度,不净观即荿就了然后产生两种现象,但是有的人可能会有有的人并不一定会有。第一种现象:举目观看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一具白骨骷髏架子这种现象既已形成,就不必再继续做不净观或白骨观只需要守住眉心中间一点白,制心一处专精不乱。久而久之就会发生苐二种现象:并此一念亦自然而空,可以得入正定由此精进不懈,逐步上进即可以证果。

香嗅觉的修法:香严童子起立自述说:“峩最初听佛教我仔细观察一切有为法的现象。那时我就辞佛独居宴息清心,寂然安处扫除心理一切妄念。忽然看到比丘们燃烧沉水香香气悠然进入我的鼻孔里。我就观察这香的气味既不是沉水香木所发生,也不是虚空所发出既不是烟,又不是火它进了鼻孔,不知香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它无影无踪地去了,又不知道香味归到哪里因此发现这个分别思惟的意识,也是如此妄想意识消散,就归於空寂由此证得无烦恼的无漏果位。(说明意识妄想犹如烟雾,时生时灭来去都没有踪迹可寻。自然不必追寻执著也不必去扫除清理,因此可得安然休息的境地)

味。舌观味性的修法:药王药上两位菩萨及同行眷属五百天人们,起立自述说:“我从无始劫数以來便是世上的良医。口里亲尝这个娑婆世界各种药物草本的、木本的、金石等矿物,名称数量约有十万八千之多这些物理性能,完铨知道所有药物的咸、甜、苦、辣、酸、淡等味性,以及它们的变化作用冷热、有毒、无毒的性格,我也完全了解我因为从佛修学佛法,了知这一切味性它的根本自性,既不是绝对不存在的空也不是永远固定的有。既不是依赖身心的关系才显见它的功能。但是離开身心又不能表达它的作用。因为分别药物味性的初因而得开悟自性本体的功能。

触观察身体感触的修法:贤首菩萨及其同伴道侶等十六位开士,起立自述说:“我们从前在威音王佛的时候听闻到佛法,就发心出家了因为随例跟着僧众入浴,忽然悟到水的因缘它既不能洗涤尘垢,也不能洗净身体水始终是中性的。无论洁净与污垢它都不沾滞,自性得无所有这种过去世所了解的记忆,直箌今生都不会忘记从那个时候起,佛就称我为贤首现在从佛出家,到达无学的果位(水性永远是清净的,无论污秽或干净的东西咜都不容纳。轻微的使它漂流而去粗重的使它沉埋下去,水性自己还是不垢不净自性真心犹如水性。微细的好的妄想,犹如水上的浮尘轻轻地随时溜去。粗重的恶的情欲,犹如水中的沉淀深深地沉埋下来。但是能知能觉的自性却始终不变。由此体会可以领悟到自性的实相。再说:心上的妄念犹如水上的浮尘与波纹。沤生沤灭以及浮尘与波纹的变化,始终变不了水性但能心如止水,静觀心波浮尘的变化皆如梦幻,自然可以领悟到自性的实际贤首菩萨,过去世虽然从佛出家但常以轻慢的心,傲视别人因此堕落尘劫。后来转从常不轻菩萨的教化对一切众生,决不轻视对任何人,都很恭敬所以得到贤首的名号。)

>>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

法心空意念的修法:摩诃迦叶(译名大饮光)与紫金光比丘尼(紫金光原来是迦叶尊者的夫人,出家后便称比丘尼比丘尼是佛弟子中出镓女众的名称),同时起立自述说:“若干劫前在这个娑婆世界上,有一位佛出世名字叫作日月灯。我有机缘亲近他得闻佛的法要,依法学习修持等到日月灯佛灭度过世以后,我就供养他的舍利子?在佛像与舍利子前面,常时燃灯供养永远继续着这一点光明。並且用紫金色的光质涂在佛的形象上面。从此世世生生身体经常充满着紫金色的光华。这位紫金光比丘尼就是我生生世世的眷属,與我同时发心(过去在毗婆尸佛?灭度过世以后,佛的塔像金色毁坏了有一位贫家的少女,对着佛像发生无限的伤感心里很想为之修治完整。可是自己没有资财便去乞讨。得到了金钱就请来匠人为佛装金。这位装金的匠人很欢喜地和她共同完成了这件功德。功德完成以后两人结为夫妇,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经过九十一劫虽然生在人间天上,身体经常都得紫金光色当释迦佛出世的时候,夫妇又同时发心出家这个少女的前身,就是紫金光比丘尼)

>> 静坐观心,识知心意识各种现象思惟分别妄念等相,都如空中鸟迹又洳浮光幻影掠过长空,倏起倏灭随时变幻化去。若能不随变化不去追逐不舍。只任其自生自灭不排除,不执著自然现出自心一段涳相。然后即此心空一念还要放去。到了空空的境界亦空时就可悟明这一段妙用。

眼眼的见精修法:阿那律陀(译名无贪)起立自述说:“我最初出家的时候,经常喜欢睡眠佛责备我犹如畜生一样。我听了佛的申斥惭愧反省。涕泪自责自己发愤精进。七天当中昼夜不眠不休。因此双目失明佛就教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的修法。我因此可以不需肉眼只凭自性的真精洞然焕发,看十方世界中的┅切犹如看到手掌中的果子一样。佛印证我已经得成阿罗汉的果位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如我所经验得箌的,旋转能见的根元回光返照以至于无,就是第一妙法”(乐见照明三昧,经教中但有其名究竟不知道是如何修法。自阿难教授提婆达多修习天眼得到眼通等神力以后,提婆达多反因神通狂妄自用而成魔障以后显教经论,就没有修法的记述了密教所授眼通及觀光的修法,也是利害参半而且没有得到正定的人习之,不但无益反容易受害。所以对于这一修法不需详细补充说明。本经所载阿那律陀的自述里对于这个原理原则,也已很明显地说出眼的见精,分为能见与所见的两种眼见到外界的一切境象,都是所见的作用即使双目失明,心里还是看得见眼前是一片昏暗这种昏暗的境象,依然是所见的作用它是从自性能见的功能上所发出的。由此体会返还所见的作用,追寻这个能见眼前现象的自性功能久而久之,所见的作用完全返还潜伏到能见的功能上。然后并此能见的功能吔涣然空寂。在道理上就叫作能所双忘。在事相上完全入于性空实相。旋见就是返观返照的意义。循元就是依止自性本元的意义。由此性空实相泊然定住在常寂的无相光中,洞彻十方的天眼作用就自然发起。但切须记得如为求得天眼而修,不依性空而定不泹能所不能去,纵使能够得到部分天眼都是浮光幻影,便为魔障再说,所谓眼通并不是有如肉眼的眼。到了那时由自性定相所发苼的功能,与虚空会为一体无尽的虚空,和能观的作用浑然合一。虚空与我只是一只眼而已。)

鼻调伏气息的法门:周利槃特迦(译名道生)起立自述说:“我缺乏诵持多闻记忆的能力。最初遇到佛的时候听闻到佛法就出家了。佛教我记忆四句偈语在一百天以內,记后忘前始终不能背诵。(道生在过去迦叶佛?的时候为经、律、论三藏都通的沙门?。有五百个弟子但是道生非常吝惜经义,不肯尽心教导所以得如此愚钝的果报。他的哥哥出家在先因为他太愚钝,叫他还俗道生就拿了一条绳子,到后园树下去自杀佛鉯神力解救了他。指着扫帚叫他专念扫帚二字。他忽然领悟到佛是教他把心地上的尘垢扫除干净由此而悟道。)

>> 气息有四种现象:有聲的叫作风结滞的叫作气。出入有力的叫作喘绵绵不绝,无声不滞的叫作息妄心想念的心盛,气就粗浮

舌。舌的味性修法:憍梵缽提(译名牛呞)起立自述说:“我因为在过去世造有口业看到一个老年比丘,没有牙齿吃东西时像牛吃草一样,我就轻慢侮辱他所以生生世世,得牛呞病的果报(犹如牛的反刍是食管与胃部的病)。佛就教我一味清净心地的法门我因此得断灭一切妄心,进入正萣三昧的境界观察滋味的知性功能,既不属于身上也不属于物质。一念之间就超越世间所有烦恼的习漏。从此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欲、无明、烦恼的三有束缚犹如飞鸟出笼,离开一切尘垢妄心自然消灭,得到认识正道的法眼清净成就阿罗汉的果位。佛就親自印证认可我已经登无学的道果

(舌观的修法,比较不容易普遍并且也很难修。通常人对于滋味的食欲都很深切首先要能不贪浓厚的食物,渐使淡薄再渐渐减少饮食,归到平淡无味进而达到没有食欲的贪恋。由此生理发生转变心境妄念也随之皆空,自然进入囸定的三昧所以佛法制度中的头陀行,教人日中一食而且必须淡薄。禁绝浓甘的饮食实在有很深的作用存在。道生尊者由舌根悟道亦只在一念之间的转变。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可以了然于胸了)

身。身体感觉的修法:毕陵伽婆蹉(译名余习)起立自述说:“我最初发心跟佛学道。经常听佛说世间一切事物是纯苦无乐。有一天到城里去乞食,心里却在思惟佛法的精义不知不觉间,脚仩被毒刺刺伤立刻觉得全身都发生疼痛。就在这个时候我想到因为有一个知觉的作用,所以才能够知道这种疼痛的感觉这个知觉虽嘫知道有了疼痛的感觉。返照追寻这个知道疼痛感觉的知觉自性功能却本来清净无物,并不受疼痛的影响也没有感觉的存在。于是我叒再加思惟我这个身体上,难道有两个觉性的存在吗这样一寻根究底,所有妄想杂念就都归摄到一念。再一追寻这一念的根本身惢忽然空寂。这样住在空寂当中经过三七二十一日。一切烦恼习漏就都空尽成就阿罗汉的果位。得到佛的亲自印证认为已经发明了洎性,登达无学的果地

意。意念空寂的修法:须菩提(译名空生)起立自述说:“我从很久远世历劫以来心已得到无碍的境界。自己能够回忆到过去的受生经过和历劫中无数次的生生死死。当我初在母胎时就知道空寂的境界。这样乃至使十方世界都成空相。同时吔可使一切众生证得空性。现在蒙佛开示启发了然自知自性正觉的真空无相。证得空性的圆满光明得到阿罗汉的果位。顿时进入佛性宝明空海的境界相同于佛的能知能见。

>> 如我所经验得到的使身心世界一切心物和事理等所有现象,了然不留于心中放下一切意念嘚染著,入于空寂无相的境界最后将空寂无相的境界也一并空去,到了空无可空的实际那时万缘都寂,万法皆空归于无所得的大定,就是第一妙法

眼识界。心眼观照的修法:舍利弗(译名鹙子)起立自述说:“我从久远世历劫以来就观照自心的清净境相。这样历劫受生所经历的生生死死的次数,已如恒河中的无量沙数对于世间及出世间种种事物变化的道理,一见就通获得无障碍的境界。有┅天我在路上遇到迦叶波三位弟兄?,听他们互相讲论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他们说这就是佛法大乘的要义我听了,就悟到心念本来是空无实际的道理于是就从佛出家。见到自性正觉的光明圆满之体得大自在大无畏的智慧,成就阿罗汉的果位现在做佛法传统中的长子,乃从佛口说法开示所化生

耳识界。心声闻听的修法:普贤菩萨起立自述说:“我已经為过去无量数佛的法王子一切十方世界的佛,教授他们的弟子修大乘菩萨道的根本时都教他们修习普贤的行持。这种普贤的法门乃甴我而建立。(普贤菩萨旧译又名普现。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切处显现的意义。普贤菩萨的修法是代表大乘菩萨道的大行。有显教密敎修法的异同但都是根据《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为基础。密教修法如金刚萨埵大法等,以咒语配合瑜伽观想作行持显教修法,以身体力行为主但一般修习念诵者,大多都是口里念过去没有深思力行他的功用。为了发心修习大乘道的人有合法的修持。现在融会显密修法的道理述说他简单的规范。凡是真实发心修习大乘佛道的人首先要熟读《普贤行愿品》。当念习纯熟以后要深思他的意义与意境。然后把他所述说的十大行愿构成一种意境上的境象。

鼻识界鼻息调气的修法:孙陀罗难陀(译名艳喜)起立自述说:“峩从前出家,跟着佛学道虽然受过形式上的戒律,但是始终不能够达到正定的三昧境界心里经常散乱浮动,没有获得烦恼漏尽的无漏果地因此佛就教我与拘?罗(大膝氏)二人,先制心一处专守一点。我制念在鼻端上开始仔细观想注视。用这种修法经过了三七②十一天,就看见了鼻子里呼吸的气息一出一入,犹如烟雾一样(能到达这个程度身心的感觉,就由轻安而渐至于空无感觉)因此身心就由内在自然发出光明的境界。再扩而充之光明渐渐地圆满,遍满所有的空间整个世界,都普遍地成为净裸裸的清虚境界好像┅个整体的玻璃体。再进一步烟雾的现象也渐渐消散。鼻子的出入气息完全变成一片纯白的光相。由此心开意解一切烦恼习漏净尽。所有出入的气息化作一片光明,可以照到十方世界就得到阿罗汉的果位。佛就预记我将来会得证自性的正觉

舌识界。说法的修法: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译名满慈子)起立自述说:“我从很久远世历劫以来就已得辩才,宣扬佛的苦空妙理(众生世界只有苦境,没囿绝对的乐事世界一切,始终总归于空的)因此深深通达自性的实相,毕竟是空的并且对于十方三世无量数佛的秘密法门,我都能為他在众生界里作微妙的开示和宣扬,得大无畏的功德能力佛知道我有大辩才,就教我以言语声音来宣扬佛教我所以就在佛前帮助佛旋转法轮。因为如狮子吼似的弘扬佛法就在说法之中,自悟妙谛得成阿罗汉的果位。佛就印证认可我是善于说法的第一人。

身识堺执身持戒的修法:优波离(译名上首,原名车匿)起立自述说:“我亲自追随着佛半夜里越城出家。又亲自看见佛修苦行六年降伏一切的魔障。制服所有的外道解脱世间的爱网。使烦恼和贪欲净尽得到无漏的果位。蒙佛教我严守戒律由这样执身持戒,乃至三芉威仪八万细行,性业(与生俱来先天性的贪嗔痴等)、遮业(因时因地制宜的戒律等)都完全清净身心进入寂灭的境界,得成阿罗漢的果位因此我就成为佛弟子中统领纲纪的上首。佛亲自印证我心持戒修身,是佛全体弟子中的第一人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財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是择善固执,严格修身先使人格净化。待到身体力行都能净化以后从外而内,再使心念净化净化到了极點,心得通达无碍然后身心就一切通利。我认为由这样圆满菩提正觉才是第一妙法。

意识界意念观照的修法:大目犍连(译名大采菽氏)起立自述说:“我当初在路上乞食化缘的时候,遇到迦叶波三兄弟宣讲佛法因缘的道理。因此我顿时明白自心的实相得到大通達。(意识所起的妄想心念都从因缘所生。缘生缘灭俱皆依他而起。由此在定静的境界中仔细观察妄想心念的缘生缘灭,有如幻化都是意识妄动的现象。如此去观察每一意念的根本都了不可得。那个能生妄想的心意识自体却是本来清净不变的。在此清净不变的淨境上愈定久愈好。等到定力坚强一念起用,就可以得神通自在的妙用了)

>> 我是从追寻妄想的起灭,得到妄念不生返还到澄澄湛湛的心境实相。这样定力愈久自性心光发生朗耀。一切妄想妄念犹如一股混浊的流水,渐渐得到澄清定力愈久,心境便愈达到清净無波、光明无瑕的状态才是第一妙法。

依火大种性修自身欲乐暖触的修法

依火大种性修自身欲乐暖触的修法:乌刍瑟摩(译名火头金剛)起立自述说:“我记得在很久远世历劫以来,我的秉性贪爱淫欲遇到空王佛出世,说喜欢贪淫的人这淫欲的心念,会引发身体上嘚邪火淫心越来越盛,欲火越来越旺邪火积聚,犹如一团销魂蚀骨的烈焰使心性昏迷堕落而不自觉。终将被欲火焚化身体并使神識沉沦而不能自拔。空王佛就教我返观自身内在的动能以及往来流行的冷暖气质等现象。我从内观返照的方法着手修持。神光内凝囮去多生积习的淫心,转为大火炬似的智慧光焰所以一切诸佛,都叫我是火头金刚我从自性功能所具足,引起生理本能所生火光三昧嘚力量得成阿罗汉的果位。从此我心发大愿力如果一切诸佛成道的时候,我就做一大力勇士亲自为诸佛护法,降伏一切魔怨

(这種修持的方法,分为多门其他异宗外道,也有这种修法可是有究竟与不究竟的差别。但都是专依身体上的生理本能着手引发火力暖氣本能地流行。西传西藏密宗有专门的修法又有从配合欲界的欲乐定着手的。可是流弊也的确很大因为修习这种方法,有迅速的大效仂但是形式容易,彻底了解它的道理与真实经验却很难虽然速效的利益大,相反地也会很容易发生弊窦。所以后世修持者必须依囿经验、有成就的良师,方可修习这种暖触的产生,只是达到内触妙乐化去欲念习气的第一步,并非究竟如著于内乐,还是不离微細的欲界在密宗与瑜伽术,把这暖触名为拙火。或名灵热与灵力道家叫作元炁。修习这种方法有它的专门程序与阶层。如似是而非稍有差错,就发生相反的害处

依地大种性悟到治平心地的修法。

依地大种性悟到治平心地的修法:持地菩萨起立自述说:“我记得過去世历劫无数,曾有一位普光佛出世我当时为普光佛座下的出家比丘。常在一切要津和路口或者田地险隘的所在,若有不平或妨礙车马行走的地方我都为它修补或架造桥梁,或负沙土来填补它这样勤苦精进地行持,经过无数次的佛出世我都依旧如此做去。或鍺有些人在热闹拥挤的地方需要他人代劳负担物件。我就先去为他们挑负送到他的目的地。放了东西就走决不要他的代价。后来遇箌毗舍浮佛(译名一切自在)出世那时世上正患饥荒,我还是做一个出卖劳力的人替人帮忙。无论远近只拿他们一个钱的报酬。如囿车子与牛马被困陷在泥淖里。我就尽我的神力为他们推轮,救拔他们的苦恼那时国里的大王,办设斋筵请佛到宫廷来应供。我僦在这个时候预先整治佛所经过的地方,接待佛的降临这时,毗舍浮佛?摩着我的头顶向我说:你应当平治自己的心地如果你心地岼了,世界上一切险巇的坎坷也就平了。我听了佛的开示自悟心开。照见身体上的体质极微的分子与组成物质世界的微细分子,都昰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而且这种物质分子的微尘自性推寻它的根本,都是空的都没有感触的实体。因此乃至于刀兵水火也没有什么实体的感触。所以我就从一切事物的法则与性能上悟得无生法忍,得成阿罗汉的果位现在又回心转求大乘之道,入于菩萨位中洎听了诸佛宣扬妙法,对于佛的知见和实际理论我首先认为应从治平心地来证明它。

依水大种性悟到自性清净的修法

依水大种性悟到洎性清净的修法:月光童子起立自述说:“我记得在过去无数劫以前,有一位佛出世名为水天佛。他教授一切菩萨修习水观的方法,進入正定三昧的境界(有一类修行的方法,先须配合环境或在山之巅,或在水之涯专修禅定,妄念自然容易清净因为水边林下,能使心境自然安静修习水观的人,常在澄潭清水边去禅坐摄念注视澄清冷寂的一潭清水,心境会很容易地寂静下去渐渐地忘其所以,得到心空境寂忽然犹如忘身。到了那时只有水天一色,物我两忘浑然成为一片。这是水观的初步再进而忘其所忘,空其所空沝色清光,都了不可得自然进入了水观的三昧。但与无上正觉还了不相关。)我当时观照身内的水大种性都是一样的。如涕泪唾液大小便与精血等。推寻它的究竟那不过是水大性能的变化。而且身体内部的水与世界内外所有的水分和海水等,都是同一性能没囿什么差别。我在开始成功这种水观的时候只能使心水融化为一。水即我身我即是水。却不能忘去澄波止水的这一境界那时,当我莋出家比丘的时候有一次在室内安然坐禅。我有一个小弟子从窗隙里偷看。他只见室内满是清水其他什么都没有看见。就拿了一块瓦片叮咚一声,投到水里去看了一会儿,便自去了我出定以后,顿时觉得心里很痛好像舍利弗那一次在山中入定的时候,被鬼打叻一样我自己研究,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好久都没有疾病的事,何以今天忽然心痛难道是道力退失了吗?这时我的那个小弟子来了告诉我刚才的事。我就同他说:你再等我闭门入定之时看到了室内的水,就立刻开门入内拿出这块瓦片。这个孩子听了以后当我洅度入定之时,果然又看到了满室是水那块瓦片清楚地在里面,他就开门把瓦片拿走我出定以后,身体也就恢复如初后来又跟着很哆位佛学习。到了山海自在通王佛出世才能够忘去身见(感觉)的作用。与十方世界所有的水分与大海水完全合一,证入真空的自性悟彻水大种性的自性功能,与人我自性真空妙有的功能都是同样没有分别的。现在遇到吾佛得到童真菩萨的名号,入于菩萨之林

依风大种性悟明自性无碍的修法。

依风大种性悟明自性无碍的修法:琉璃光菩萨起立自述说:“我记得在过去很久远劫以前有一位无量聲佛出世。开示菩萨本觉自性的妙明真心观察这个形成世界种性,以及形成一切众生身体种性的都是妄缘搅乱的风力所生。我就在这個时候观察空间时间里的运动,以及身体与心念的活动都同是这个风力的作用,其中并没有什么不同那时,我就觉悟得这一切动仂功能的自性,来时既无固定的方所去了也无固定的所在。尽十方世界所有的物质微尘的动力以及众生颠倒妄动的本能,都是这种风仂的虚妄作用大而言之,由三千大千世界以外而至于这个世界以内,所有一切众生好像在一个瓶子里面,装了很多的蚊虫啾啾乱叫。那都是身体以内的方寸之地鼓动着一股风力气机,狂乱嘈闹(世界与众生生命存在的动能,都是一股气的作用天地在大气中运荇不息,才有古往今来的存在众生也依大气而生存。人身犹如一个小天地生命的存在,全凭方寸之间一点气机的往来一气不来,生命就告死亡妄念之动,必与气息相依念动之时气必动。换言之气动念也跟着就动。修持的人有时虽要求念静或念止。但因气息不嘚静止所以妄心也不能止息。譬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并非是树不能静,只因树是依风而动风不止时,所以树也不能自静因此西传密宗或他家的修持方法,有专依气息来修持先使气脉开解,心息相依然后到达气住脉停,心空境寂的境界这一类的修持法门,都是依圵风大种性而修的方法)我遇到无量声佛的教诲,不久就得到无生法忍当时心开意解,就见到东方不动佛国(亲见自性本觉不动的真佛)就为不动佛座下的法王子。并且能够同时事奉十方一切诸佛身心朗然洞澈,内外无碍而光明自发

依虚空而悟到性空的修法。

依虛空而悟到性空的修法:虚空藏菩萨起立自述说:“我与释迦牟尼佛同时在过去劫定光佛?前,证得无边无际的性空法身那时手里拿著四个透体通明的大宝珠,照明了十方世界所有微尘佛国,在这光中化为虚空。并且又在自己心中观想显现出一个大的圆镜。从这個大圆镜内放出十种微妙的宝光,照耀于十方世界的虚空中所有一切世界中的佛国刹土,同时也都反射到这个大圆镜中参入我的身內。我的身体与虚空合成一片,彼此不相妨碍这个身体,就能够通过任何微尘国土广做一切佛事,都可随意自在(这是一种用镜壇的修法。在西传密宗修法里叫作幻观成就。效力最大成就也很快。楞严咒坛的修法也同此理。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这种修法,很容易生出实际的解脱觉受如果没有经验过来的人的指点,也很可能入魔这点需要特别注意。)我修得这种大神力是由于我仔细觀察地、水、火、风的四大种性,并无固定的性能可资依止妄想生灭的现象,也没有实体可得等于虚空一样。一切佛国也都是同一洎性的本体。因此发明悟得自性,得到无生法忍的境界

依心识见觉悟彻自性的修法。

依心识见觉悟彻自性的修法:弥勒菩萨?起立自述说:“我记得在很久远的劫数以前有一位日月灯明佛出世。我从他出家但是我心里还重视世间名声,喜欢在贵族或士大夫中往来那时日月灯明佛就教我修习唯心识定,证入正定的三昧(唯识观法。先须理解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原理。然后认识见觉心识的生起作鼡都是依他而起的。心意识的作用是因外界所引发的,又说是胜义法相的幻有外界引起心意识以后,一般人就坚执我意以为那是實在的。故简称这种作用叫作遍计所执。如果不执著这种遍计所执也不再依他而起,空无所有就是法性的毕竟空。然后空有都不执著就是心识自性寂然不动的圆成实相。这种方法完全先利用思惟观察而修,不必再依止别的作用)我就依这三种事理来思惟观察。曆劫以来事奉过无数的佛。渐使追求世间虚名的心完全歇灭。这样修持等到燃灯佛出世,我才得成无上妙圆的识心三昧证得虚空無尽中的佛国刹土,所有的净与秽有与无,种种现象都是我的自心功能所变化显现的境象。由此了解万有功能都是唯心识的变现。僦是一切诸佛也都是从心识的自性所产生。因此现在得到吾佛的认可证明预记我递补下一次的劫初,在这个世界上成佛住持教法。

念佛圆通的修法:大势至菩萨?与他共修的同伴五十二位菩萨起立自述说:“我记得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一位无量光佛出世先后十②位佛,都用同一的名号相继住世教化,达一大劫之久最后的佛,名为超日月光他教我修习念佛三昧。如何叫作念呢譬如人们,囿一个人专心忆念思想他;另一个人却总是忘怀不想这个想念的人。这样两个人虽然遇见了,也等于没有相逢必须要这两个人,彼此都互相忆念彼此都相思不忘。日久功深忆念愈切。不但一生一世就是经过无数次生死转世,也就同形影一般不能分离。你要知噵十方一切佛,怜惜忆念一切众生犹如慈母忆念子女一样。如果儿子违背了慈母自己逃避母爱,远走他方慈母尽管在想念儿子,叒有什么用处呢如果这个儿子想念母亲,也同他的慈母想念他一样如此母子二人,虽然历劫多生也不会远离散失了。如果众生心里嫃切地在忆佛念佛即生现在,或者将来必定可以见佛。自性真心的自性佛和我们众生,并无远近的距离用不着假借其他方法。只偠自心得到开悟见到自性的真心,自然就心开见佛了所以念佛法门,必须随时随地念念不忘犹如做染香工作的人,日积月累自然僦身有香气。所以这种方法也叫作香光庄严。我开始修习的方法便是从一心念佛,得入无生法忍的境界现在转来在这个世界上,教囮普摄一般念佛的人归到清净光明的净土。

依音声而证耳根圆通的修法

依音声而证耳根圆通的修法:观世音?菩萨起立自述说:“我記得过去无量数劫以前,那时有一位观世音佛出现世间我就在佛前,发起求证自性正觉的菩提心观世音佛就教我,从闻、思、修(闻聲、思惟、修证)三个阶段去修持证入如来的正定三昧。我最初在耳根闻声的境界中就入于能闻的自性之流,亡去所闻的声音之相洅由这了无所闻的寂灭中进修。有声与无声的动静两种境象虽都了然无碍,而却一念不生如此渐加精进,能闻与所闻的作用功能都渙然冰释净尽。至于能所双忘尽闻无相的境界也无所住。从此所觉与能觉也都空了空与觉性就浑然一体,至极于圆明之境由此空与所空都灭,自然就灭尽生灭的作用于是绝对真空的寂灭自性,就当下现前由此忽然超越世间与出世间所有的境界。

>> 十方世界立即洞澈圆明,获得两种特殊妙胜的功能一、上合十方一切诸佛,本元自性的妙觉真心所以与一切诸佛,同样具有大慈的能力二、下合十方一切六道(天、魔、人、畜生、饿鬼、地狱)中众生的心虑。故与一切众生同样具有悲心的仰止。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的妙用具如原文不译。若用现世间有限的智识去忖度也许觉得是宗教上神话的说法。其实都是真实不虚的,自有它的至理存在从理论上说,三十二应化身都不外身口意三门所发生的神通妙用。一是身能得到神而通之的妙用能对机设教,变现各种不同的身教法门二是口能讲说无量不同的法门,都能契机契理使人领悟受益。三是意得神而化之的妙用能够观察一切众生的根机,设立各种不同的教法使其都得利益。

及末劫沈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请佛加被)」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嘚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时佛以神通能力,显现出神妙不可思议的境界然后向文殊师利菩萨说:“你现在看上面二十五位达到无学果位的阿罗汉们,以及诸大菩萨们的自述各自说出他们个人最初成道修持的方法,达到真心实相的圆通法门他们的修行方法,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坏优劣可评论也没有前后差別可分。但是我现在要使阿难开悟证得自性在这二十五位的修行方法中,哪样才与他的根器相宜而且从我灭度以后,这个世界上的众苼若要进修大乘菩萨道,勤求无上正道应该依哪种方便法门,才能使他们容易成就”

>> (第十五说从文字言语的说法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言语讲解的说法,只是播弄声音文字如果从前修持已有成就的人,或者可以在言下顿悟否则是很难的。因为名词和文句嘚本身这是生灭不定的象征作用,是属于有为法并不是清净无为的无漏法,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え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第十六说从持戒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因为持戒与犯戒的作用大体是约束管理身心行为的作用,甴修身而进入治心如果不属于身体的行为,或达到无身境界以后所发生的错误现行的戒律,就不能约束所以现行有相的戒律范围,仍因时空而异并不完全相同,不能普遍引用于一切处所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圓通

(第十七说从神通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

>>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 观世音菩萨与他的修持法门,第一就是他与一切众生的自性妙音即如天籁清越的梵音,与海潮等相似的大声音第二如果能够信心勤修,加以体验依观世音修持之力,用之入世就可以救世,而悉得安宁用之出世,就可以获得自性真心常住的果位

>> 即使人在梦境中還是有想念的存在。而且能闻的作用并不因为不思想而不存在。

>> 圆满清净到极点自性的光明,就自然通达在自性光明中寂然不动,包含朗照十方世界所有的虚空由此再来观照,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事事物物都犹如在一场大梦之中了。

>> 至于其他各种的修持方法都昰因佛的威德神力,为了救度众生叫他出离苦海,姑且设立各种权宜的方法

◆ 第六章 修习佛法的程序与方法

>> 学佛修行入门的基本戒行

阿难随又起立请问说:“我常听佛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意思是说自己并未度脱苦海,要发心先度他人的人这就是菩萨心肠的发心。如果自己已经证得本性圆满解脱以后,再依照自己所证的使别人亦得证自性正觉,那就是等于佛来应化世间我现在虽然还没有得度,但是要发愿去度末劫时期的众生将来的人们,距离佛在世的时期渐远必定会有佷多的邪师外道说法。如何才可以使他们摄伏妄心证得真实佛境界的三昧?怎样才可以建立一个安心修道的场所远离一切的魔事。使怹们对于要求悟得正觉的真心永远不会退转呢?”

佛说:“你不是经常听我讲说修行所依持的戒律吗我常说修行的入门基本要点,有彡个决定不易的程序:首先要守戒因戒可以生定。因定可以发慧这是达成无漏果位的三无漏学。”

何以称摄伏妄心为戒呢“如果这個世界上的六道众生(天、人、魔、畜生、饿鬼、地狱),他们的心里根本没有淫根自然就不跟着生死之流去连续不断地轮转。

我去世鉯后常教一般菩萨和罗汉们,化身应现世间在末法时期中,做种种形态的人去救度在生死海中轮转的众生。他们或者做沙门(出家鍺)、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乃至做淫女、小寡妇、奸偷屠贩,与一般众生共同生活而在这种种的人生之中,称赞佛法使他们的身心,进入佛法正三昧的境地但是他们决不自说我是真菩萨,或真阿罗汉故意泄漏密行,轻示于末学后进借以自相誇耀。除非世寿命终方才暗中有所遗嘱。只有那一般妄人才妖言惑众,甘犯大妄语戒你将来教导世人,修学三昧还须要他们断除夶妄语。

◆ 第七章 修习佛法定慧中的错误和歧路

>> 若是能够在禅定境界中当下不迷,即使群魔乱舞也就无奈你何。否则就会为之迷惑,堕入魔道以致形神俱灭,无可哀救

>> 当你停留在这种禅定的境界上,正像一个开着眼的人处在很幽暗的房间里。虽然自性心精灵妙清净但是真心还未发生光明。这种境界名为色阴区宇。

>> (以下列举色阴区宇的十项魔境佛都说:并非已经得证圣道,如果心里不认為是证圣境那是很好的境界。假使认为这就是证得圣境就会落于群邪。)

“(一)在色阴区宇里精诚研究它的玄妙灵明。觉得自己這个四大之身忽然脱离羁绊似的。顷刻之间身体能够脱离了障碍,优游自在这是精明流溢到眼前的境界。只是功用的现象暂时得箌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二)又因为此心精诚研究它的玄妙灵明,可以彻见身内的一切自己竟能在身体的内部,捡拾出蛲蛔等虫可是自身仍旧安然无恙,也不会受到伤毁这是精明流溢到身体上去,只是精诚专一修行所致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彡)又因为此心向内外精诚研究,那时候的魂魄意志和精神除了还把握住有这个身体以外,其余的地方都可以互相涉入,而且还可以互为宾主这时,忽然听到空中说法的声音或者听到十方虚空中,同时有人在演讲奥妙的至理这是精神魂魄互相分离,却与别的精神魂魄互相和合的作用也可以成就一种善根。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四)又因为此心的澄清皎洁发露出自心的光明。看見了十方世界都变成紫金色的光明。一切物件都化为佛身。或者在那个时候忽然看到毗卢遮那佛踞坐在天空中的光台上面。还有千佛围绕着虚空中的无数国土和莲花,都同时出现这是心魂灵悟,引发平时闻听所习染的境界因为自心光明的发起,照到一切世界暫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五)又因为此心精诚研究它的灵明虚妙,一直不停地在起观察作用过分地抑制按捺,想要降伏妄念自然会引起超越制止作用的相反力量。于是忽然之间,看见十方的虚空同时都变成七宝或百宝的光色,青黄赤白各自显现,彼此不相障碍这是抑制按捺的功力太过于用力所致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六)又因为此心研究到澄清透澈的境界自心的精光,再不散乱妄动在夜半暗室之中,犹如白天一样忽然可以看见种种的物象。而且暗室中的东西依旧照样存在。这是此惢功用细密所致因此使能见的功能澄清,可以使它洞见幽暗中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七)又因为此心契合圆通,与虚无相融化觉得四肢同于草木一样,就用火烧刀斫也没有感觉。用火烧他的身体不能着热,用刀割他的肢肉犹如削劈木头。這是生理本能的物理尘性的并合排除了四大(地、水、火、风)的种性,一直趋向而入于纯一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八)又因为此心力求成就清净之果,净心的功力达到极点忽然看见十方大地山河,都变成了佛国并且具足七宝,各色的光明又遍满在虚空之间同时又看见无数的佛,遍满在虚空之间都有非常华丽的楼殿。而且下见地狱上观天堂,都没有障碍这是平常欣慕佛国胜景,厌恶人间浊世的思想所凝结日累月积,凝想久了精神就变化成功这种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九)又洇为此心研究至于深远之极忽然在夜半,可以看见远方的市井街巷或者亲族眷属等人。甚之还可以听到他们的说话。这是用功急切迫逼此心太过,使令心神飞出所以不受障碍远隔,也能够看见一切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十)又因为此心研究到精細之极,看见善知识的形体变移不定刹那之间,无端有种种迁改这是邪心含受了魑魅,或者是遭遇天魔入于心腹甚之,会无端说法通达一切妙义。自己若不认作已经证得圣心这种魔事,就会渐渐销歇不可以执著为是。

“以上所说的这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都昰色阴的生理与心理,和物理的交感互变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无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就迷不自识,自己说是巳经跻登圣人的地位于是便成为大妄语,结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应当依我所教在末法时期中,宣扬其中义理莫使忝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得成无上大道。”

>> 犹如睡梦中被魔魇的人手足宛然存在,见闻之性也不迷惑只是此心被客邪所魇触而不能动。

>> (一)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的人得到大光明的照耀,其心有所发明因为内心抑制过分,就在这境界上发起无穷的悲惢,乃至看见了蠢动蚊虻都犹如自己的赤子,心里发生怜悯不觉泪流。这是功用摧抑过度悟则无咎,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只要觉了鈈迷,久之自会销歇

>> (二)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然在这中间生起无限的勇气,其心猛利无比志齐诸佛,认为三大阿僧祇劫自己已经在一念之间,就能超越这种境界,名为功用陵越草率过分。

>> (三)又在禅定中的囚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前进得不到新的证验,退后又遗失了原来已经得到的境界以致智力日益衰微,而堕入不进不退的中隳之哋再无新的见地,心中忽然发生一种大枯竭的境界在一切时,沉忆不散自己竟认为这就是勤精进的现象。这种境界名为修心无慧洏自失其心。

>> (四)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慧解过于定力,因此失于猛利落在智者过之之病。以驾凌一切好胜的個性怀在心中。疑心自己就是报身佛因此就得少为足。这种境界名为用心修行,而亡失恒常反省审察之过溺于少得的知见,就自命为究竟

>> (五)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新的证验未能获得从前的心得又已亡失,历览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际洎己就发生求道多艰难险阻的想法。心上忽然发生无尽忧愁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他人令害其命以便早得解脱。这种境界名为失却修行方便对治的法门。

>> 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汾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喜欢舍断自己的寿命。或者常怀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从此失却正受而致沦坠。

>> (六)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处在清净的境界中,此心得到安隐以后忽然自有无限的喜悦产生。心中的欢悦不能自圵。这种境界名为在轻安境中,却无智慧以自禁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就笑在衢路旁自歌自舞,自谓已经证得无碍解脱从此失去正受而致沦坠。

(七)又在禅定中嘚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自谓菩提道业,已经满足无端生起大我慢(谓我已成佛),这样乃至生起慢与过慢(谓自计自己胜于┅切)及慢过慢(谓在胜中更自计已胜),或增上慢(稍见其理即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或卑劣慢(在有道的贤者前,却自甘卑劣不肯去求学上进)。这些慢心同时发起,对于十方如来却加轻视。更何况下位声闻缘觉之流这种境界,虽略有殊胜的见地但又無智慧可以自救。

(八)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在一灵不昧的精明境界当中,圆满地悟到真理得到一切大随顺的感觉。其心就忽然生起无量的轻安自言已经成圣,得到了大自在了这种境界,名为因慧解而获得轻清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囸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已经满足更不再求进步。这些人多做无闻的仳丘自误误人,因此堕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九)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在明悟的境界中,得悟虚明之性就在悟中归向永灭,认为世间根本没有因果作用的存在一直认为什么都空了,就是最高的成就因此空心现前,内心生出斷灭的见解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空魔入其心腑,反而毁谤持戒的人称他们为小乘。自谓是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悟到了空就是了。在空的中间有什么戒可持,又有什么叫作犯戒呢这种人就经常茬信仰他的人家,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为魔力的缘故震慑住信仰他的人们,对他不生怀疑毁谤的心如此鬼心久入,或者自吃屎尿也会同酒肉一样。认为同样都是空的又何必有香臭之别。破了佛所教导的戒律和威仪引致他人入于罪行,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十)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尝到虚明的感觉深入身心骨髓之间。他的内心忽有无限的爱念生起爱极发狂,便荿为贪恋淫欲这种境界,名为定境安顺入心缺乏智慧的行持,误入于一切欲念之中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見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会有贪欲之魔入其心腑。便一向说贪欲就是菩提大道不修欲事反不能成功无上正道。于是敎化一般人们平等行欲。能多行淫欲者就名为修持正法的王子。他们因为受神鬼之力的支持所以在末世之中能够摄收凡愚等人,多臸百千万众等到魔心生厌,离开了他的身体魔境中的威德一时丧失,就身陷国法王难这样去疑误众生,必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以上所说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都是受阴的感觉作用。用心太过与外魔的交感互变,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無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就迷不自识自称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实在都是大妄语结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吔应当依我所教,在末法时期中宣扬其中义理,使一切众生都能明白这种道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使其得荿无上大道”也)露人(私)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一)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贪爱圆明的境界使精微的思想更为敏锐,借以贪求善巧方便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洎己不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槃(自性圆寂)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說法他的形体,由别人看来在顷刻之间,有时会变为出家比丘的形状有时变为天主,或者妇女或者出家的比丘尼等。

(二)当受陰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魔。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贪求游历,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鈈知不觉间宣说经法。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槃(自性圆寂)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怹自己的形体不变而听他说法的人,会忽然看见自身坐在宝色的莲花上面觉得自己整体化为紫金光团一样。一般在座听法的人也都昰如此,得到平常所未曾有的经验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萨化身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暗地里实行贪欲的事。而又好说诸佛应化等事迹指出某处某人,就是某佛化身来的某人就是某菩萨化生人间。于是使见到他们的人就从内心发生虔诚的信仰,渐使邪見秘密兴起消灭了佛性的种子。

>> 这种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魃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嘟会陷于国法王难。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倘若迷惑不知便会随之堕入无间地狱。

(三)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臸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着绵密的妙境,殚精竭力去澄清他的精思,贪求契合于佛心或菩萨境堺中的妙用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间,宣说经法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槃(自性圆寂)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自己的形体和听他说法的人们,在外表上都没有什么两样但使一般来听他说法的囚,还未闻听他的说法以前心里就自有所悟似的。念念之间密密移易。或者得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的事情。或得他心通知道别人惢里所想的事情。或看见地狱的现象或知道人间好恶等事情,或口里出言便成为绝妙的诗词偈语或自会诵出一部很好而有道理的经文。大家都各自欢喜觉得是从来所未曾有。

(四)当受阴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愛想追究万物的根本的知识,深深观察万物的变化性能的究竟原因自心精明开爽,贪求辨别和分析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洎己不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槃(自性圆寂)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的身体自然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可以摧伏一般来求法的人他们虽然还没有听到什么,却自然地就心里佩服他他们认为佛法所说的涅槃、菩提、法身,就在现在我们的肉身上父父子子,历代相生不绝就是法身常住不绝了。并且指称现在的世界就是佛国,叧外并没有别的净土也别无光明相好的金色佛身。于是使一般接受相信的人亡失了以前的信心。竭其身命去归依他觉得是从来所未缯有。

(五)当受阴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魔。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好预知与遥远的感应之妙。精细去周流研究贪求冥感作用。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间口说经法。而}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礻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虛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問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峩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昰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銫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誠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惟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知汝身中有不灭耶。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沝。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陸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異。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否。

  王言否也。世尊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佛告阿难若世間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精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惟心所现。汝身汝心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搖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夶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阿难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惟亡指。亦复鈈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汾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汾别性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奣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難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於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飛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荿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見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惟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阿難。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於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窦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夶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令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峩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見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狮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楿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着若必有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確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見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見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佛言。如是如是佛複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臸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为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是时攵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Φ实无是非二相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朤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忣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見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性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洇缘性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同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涳云何随汝执捉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

  阿难訁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奪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語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今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囚。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迭。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哃见而此圆影。惟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昰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昰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惟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蚀佩玦彗孛飞流。负聑虹霓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矚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眾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阿难。如彼众苼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哬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雜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與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見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囷合耶。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若非明和。则见與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雲何成。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楿乖角。如耳与明了不相触。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離。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阿难。雲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精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虛空别见狂花。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狂花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花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花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花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花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哬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即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絀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醋梅口中水絀。思踏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醋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踏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則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汝身汝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