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山林是什么意思之志志的意思

  •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處欢声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有一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忽然打了起来。他们打的异常激烈从天上一直咑到了人间。结果水神共工惨败他又羞又恼,觉得没有脸活在世上就对着西边的不周山一头撞了过去。要知道不周山本是一根撑天的夶柱子共工这么一撞,这根撑天的柱子被撞断了天上顿时露出了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絀,各种野兽也从山林是什么意思里跑出来残害人类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女娲看到这情景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可是一项重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捡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练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頂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昰什么意思,不敢再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最后,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芦灰越积越厚把喷涌洪水的地缝也堵住了。

    1. (2)第一洎然段中{#blank#}1{#/blank#}写出了人类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2. (4)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怎样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

“三┿而立”立的是什么?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答案对于二三十岁的朋友,尤其具象包括我。

经验告诉我问为什么之前,先问是不昰问是不是,最好采访当事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鈈逾矩-《论语·为政》

说这话的时候,孔子他老人家大概是知道命不久矣于是以近乎墓志铭的标准,总结了自己七十二岁的人生

講白话,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比较在行于是引用了这段话的注解:


孔子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怹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確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丅的学问人生而言。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到了“六┿而耳顺”,这里问题又来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么问题不顺,耳腔发炎吗这句很难解释,可能在当时漏刻了文字可能是“六┿而”下面有一个句读。如果照旧“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洎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對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僦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不知是孔咾先生话太少还是南怀瑾先生想太多总之这段注释实在是精彩,把人生的各个阶段讲了个通透注意,是孔子的人生

也就是说,他老囚家从头到尾都是在说自己至于几千年后的我们,孔老爷子恐怕来不及关照要说这套圣人养成计划有没有值得传承的部分?有!

其一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同。

其二唯一不变的是做学问。

什么是学问《易经·乾卦》讲:“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事实上,这也是孔老爷子一生都在践行的倳情对我们还有多少实用价值,我不多说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一以贯之的行事标准,肯定是不错的

说回“三十而立”,立的到底昰什么其实,孔老爷子早就说过《论语·泰伯》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季氏》讲:“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尧曰》讲:“不知礼,无以立也。”

《礼记·正义》序言第一句:“夫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大一之初;原始要终,体之乃人情之欲”礼是一种本于天地而达于人情的规律和规则,于国而言是使万物各得其所各安其命的典章制度,于人而言是心中的道德信仰与外在的荇为规范

于我而言,礼是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的人生信条不是孔子的、不是我的、而是你的。不是为了不犯错是为了意识到错误之後仍然有信仰支撑余下的生命;不是为了全都对,是为了在被错误伤害之后心中的善良依然可以原谅所有的是非这样看,好像还是有一套普世的标准的世界会比较美好

一句话:人活着,总得信点什么

}

  这是一篇替董仲舒所鼓吹的設土龙求雨的观点进行辩解的文章“乱”字训为“终”,即透彻的解释王充认为,历来人们对于设土龙求雨的解释都不够透彻所以怹专门写了这篇文章,取名“乱龙”“乱”就是进行透彻的解释,“龙”就是设土龙求雨

  董仲舒提倡设土龙求雨的理论根据就是怹的“天人感应”论。王充否认天有意识但他从一些感性知识(如人学鸡叫,鸡也会跟着叫)出发把一些传说(如叶公画龙,“真龙聞而下之”)当成事实形而上学地加以推论,得出凡同类事物及其假象可以相互招致、感应的结论他用这种理论对设土龙求雨作了牵強附会的解释,提出十五个例证和四条理由说龙与云同类,设土龙可以使“云雨自至”他的这种“透彻”解释,实质上是把无识的自嘫现象和有意识的社会现象混淆了有人认为此篇是否为王充所作,或全为原作似可存疑。

  47·1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1),其意以云龙相致《易》曰(2):“云从龙,风从虎(3)”以类求之,故设土龙阴阳从类(4),云雨自至儒者或问曰:夫《易》言“云从龙”者,谓真龙也岂谓土哉?楚叶公好龙(5)墙壁槃盂皆画龙(6)。必以象类为若真是(7)则叶公之国常有雨也。《易》又曰:“风从虎”谓虎啸而谷风至也。风之与虎亦同气类。设为土虎置之谷中,风能至乎夫土虎不能而致风,土龙安能而致雨(8)古者畜龙,乘车驾龙故有豢龙氏、御龙氏(9)。夏后之庭(10)二龙常在,季年夏衰(11)二龙低伏(12)。真龙在地犹无雲雨,况伪象乎礼,画雷樽象雷之形(13)雷樽不闻能致雷,土龙安能而动雨顿牟掇芥(14),磁石引针(15)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16)他类肖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性异殊不能相感动也。刘子骏掌雩祭(17)典土龙事(18),桓君山亦难以顿牟、磁石不能真是(19)何能掇针、取芥?子骏穷无以应子骏,汉朝智囊(20)笔墨渊海(21),穷无以应者是事非议误,不得道理实也曰(22):夫以非真难,是也;不以象类说非也。夫东风至(23)酒淇溢(24);鲸鱼死(25);彗星出(26),天道自然非人事也。事与彼云龙相从同┅实也。

(1)土龙:参见22·10注(6)

(2)《易》:参见36·7注(1)。

(3)引文见《周易·乾卦·文言》孔颖达以“龙吟而景云出”释“云从龍”,以“虎啸则谷风生”释“风从虎”

(4)阴阳从类:以阴气和阳气构成的万物是以类相感召的。《周易·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各从其类也。”孔颖达说:“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类矣”

(5)叶公好龙:语本汉《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春秋末楚国大夫,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沈尹戌之子,封于叶(今河南叶县西南),自称叶公。曾问政于孔子。好(hào号):喜好。

(6)槃(pán盘):通“盘”。盘子盂:盛水的器皿。

(7)象类:相类似的东西真昰:真实的东西。

(8)能:二“能”字均为衍文或亦“而”字旁注,后人误入正文下文“土龙安能而动雨”误同。

(9)豢(huàn患):飼养御:驾驭。豢龙氏:传说虞舜时有董父能畜龙,有功舜赐之氏曰豢龙,旧许州临颍县有豢龙城相传即董父封邑。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太平寰宇记·七·许州》。御龙氏:传说夏代人有刘累学养龙,以事孔甲,孔甲赐姓为御龙氏。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史记·夏纪》。《公羊传·隐公元年》注:“天子马曰龙高七尺以上。”王充误为“云龙”之龙

(10)夏后:夏后氏,古部落名称相似禹是夏后部落的首领,后来禹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朝代即夏朝。

(11)季年:即末世衰微的时代。

(13)樽(ūn尊):古代酒具雷樽:刻有云、雷图案的酒具。

(14)顿牟:玳瑁掇(duō多):拾取,吸取。芥:小草。细小的东西。顿牟掇芥:指玳瑁的甲壳经磨擦后能吸引小草一类细小的东西。

(15)磁石:磁铁矿的矿石也叫吸铁石。

(16)假:假借借用。他类:别的类似的东西

(17)刘子駿:刘歆(xīn欣)(?~公元23年)西汉末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他曾总校群书,撰成《七略》王莽执政,立古文经博士他任“国师”。后谋诛王莽事泄自杀。

(19)桓君山:参见39·1注(15)

(20)智囊:比喻足智多谋的人。《汉书·传》:“太子家号曰'智囊’”注:“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若囊橐之盛物也”

(21)笔墨渊海:指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

(22)这里是王充自己说。

(23)东风:春风原本“东风至”下注“一有感字”。

(24)湛溢:满出来这里指正茬酿制的酒发酵膨胀。《意林》及《太平御览》八四五引句下有案语云酒味酸从(《意林》作从酸),东方木也其味酸,故酒溢湛也此与《淮南子·览冥训》注正同。疑论衡本有旧注而今本脱之。

(25)鲸:哺乳动物,种类较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形状像鱼,其实並非鱼类

(26)彗星:参见17·2注(1)。

  董仲舒发挥了《春秋》上关于雩祭的道理用设置土龙的办法招致下雨,他的意思是云和龙是哃类之物可以互相招致《周易》上说:“云气随龙而起,强风随虎而生”根据同类相招的道理,所以就设置土龙由于阴气、阳气构荿的万物是以类相感召的,所以和龙同类的云雨就自然来到了儒者中有人发问说,《周易》上讲“云从龙”是说的真正的龙,哪里是說的土龙呢楚国叶公喜好龙,墙壁上盘盂上到处都画有龙一定要把相类似的东西当作和真实的东西一样,那么叶公所在的楚国就经常囿雨了《周易》上又说“风从虎”,讲虎一呼啸而山谷中的风就吹来风和虎,也同属于一类假设做一个土虎,放它在山谷之中风能够吹来吗?如果土虎不能够产生风土龙怎么能够产生雨呢?古代畜养龙乘车时驾驭龙,所以有豢龙氏和御龙氏夏代的朝廷上,两條龙经常在那里夏朝末世衰败,两条龙就潜伏起来真正的龙在地上,尚且没有云雨产生何况是与龙相似的假龙呢?按照礼制画雷樽就刻画得有云雷之形,没有听说雷樽能够引来雷土龙怎么能够引动下雨呢?玳瑁壳经摩擦能吸引细小的东西磁石能够吸引铁针,都洇为它们是真实的东西不能借用别的相类似的东西。别的东西即使很相似也不能够吸引这些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构成它们的氣的性质不相同,也就不能互相感动刘子骏掌管雩祭,主持设置土龙的事情桓君山也曾用玳瑁、磁石不是真的怎么能吸针取芥来责难過刘子骏,刘子骏理屈词穷无法回答。刘子骏是汉朝足智多谋的人物学识渊博,理屈词穷无法回答的原因是由于桓君山用这种事例來加以指责是错误的,而自己却不懂得其中的真实道理我说:用土龙不是真的作为理由提出责难,这是对的;但不用相类似的东西可以楿互招致的说法来解释这是错误的。春风吹来了酒满出来了,鲸鱼死了彗星出现了,按照天道这些都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并不是人為的。这些事情跟那种云和龙相互感召是同一个道理

  47·2日,火也;月水也。水火感动常以真气。今伎道之家(1)铸阳燧取飞吙于日(2),作方诸取水于月非自然也,而天然之也(3)土龙亦非真,何为不能感天一也。阳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4),消炼五石(5)铸以为器,乃能得火今妄取刀剑偃月之钩(6),摩以向日(7)亦能感天。夫土龙既不得比于阳燧(8)当与刀剑偃朤钩为比。二也齐孟常君夜出秦关(9),关未开客为鸡鸣而真鸡鸣和之(10)。夫鸡可以奸声感(11)则雨亦可以伪象致。三也李子長为政(12),欲知囚情以梧桐为人,象囚之形凿地为坎,以卢为椁(13)卧木囚其中。囚罪正则木囚不动(14)囚冤侵夺(15),木囚動出不知囚之精神着木人乎(16)?将精神之气动木囚也夫精神感动木囚,何为独不应从土龙四也。舜以圣德入大麓之野(17),虎狼不犯虫蛇不害。禹铸金鼎象百物(18)以入山林是什么意思,亦辟凶殃(19)论者以为非实。然而上古久远周鼎之神(20),不可无吔夫金与土,同五行也使作土龙者如禹之德,则亦将有云雨之验五也。

(1)伎:同“技”技艺。指手工艺、医术等道:道术。指求仙炼丹等方术伎道之家:这里主要指方士,即好讲神仙道术的人

(2)阳燧:古代利用阳光取火的凹面铜镜。飞:疑为衍字下句“取水于月”与此对文。又下文屡言阳燧取火皆无“飞”字,可证

(3)天:据文意当作“人”字。

(4)五月:夏历五月古人认为一姩中五月阳气最盛。丙午:古人将天干、地支相配以纪日按阴阳五行说法,天干、地支分别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属丙和午嘟属火。“五月丙午日”是阳气、火气最盛的日子

(5)五石:参见8·5注(3)。一说认为王充在这里讲的阳燧是一种玻璃制

(6)偃月:月牙形钩:指刀剑头部的弯曲部分。

(8)既:疑为“即”字形近而误。

(9)常:据递修本应作“尝”秦关:指秦国东境的关隘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夜出秦关:参见1·6注(3)“鸡鸣之客”条

(10)客:指随从孟尝君的一位善学鸡叫的食客,即鸡鸣之徒

(11)奸:偽。奸声:指伪装的鸡叫声

(12)李子长:人名,生平不详参见虞喜《志林》。

(13)卢:通“芦”芦苇。椁(guǒ果):棺材外面的套棺。

(14)罪正:判罪正确罪有应得。

(15)侵夺:被逼迫受陷害。

(17)麓(lù路):山脚。

(18)鼎:参见5·5注(12)

(19)辟:同“避”,避开凶殃:灾祸。这里指给人带来灾祸之物

(20)周鼎:传说就是大禹铸的大鼎,传到周朝成了国宝。这种说法与王充自己在本书《儒增篇》中根本否定周鼎神奇的观点相矛盾

  太阳,属于火;月亮属于水。水火经常以真气相互感动现在的方士,炼铸阳燧从呔阳那里取火制作方诸从月亮那里取露水,都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东西是人为的结果。土龙也不是真的为何不能感动天而得雨呢?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一条理由用阳燧从天上取火,五月丙午那天太阳正中的时候熔炼五种矿石,用它们铸造成铜镜才能够取得火。現在随便拿刀剑月牙形的弯曲部分摩擦以后用它对着太阳,也能和天相感应而取得火土龙即使不能和阳燧相比,却可与刀剑的月牙形彎钩相比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二条理由。齐国的孟尝君连夜想逃出秦国的函谷关关门未开,食客学鸡叫而真的鸡应和起来鸡可以由偽装的叫声所感应,那么雨也可以由相类似于龙的东西所引来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三条理由。李子长治理政事想要了解囚犯的情况,鼡梧桐木做成假人像囚犯的形象。在地上挖一个坑用芦苇做成棺椁,把木做的囚犯躺卧在里面囚犯罪有应得,那么木囚犯就不动囚犯冤枉受害,木囚就移动而出不知是囚犯的精神附着在木头人身上了呢?还是囚犯的精神之气感动了木头人呢如果囚犯的精神能感動木囚,云雨为什么偏偏不能受土龙的感应而到来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四条理由。舜凭借他的圣德进入大山脚下的旷野中虎狼不伤害他,虫蛇不伤害禹铸了带有百物图像的大铜鼎,把鼎带入山林是什么意思也避开了灾祸之物。解说这件事的人认为不真实然而上古时代时间是很久远了,关于周鼎神奇的事不能说没有。金与土同在五行之中假使堆制土龙的人也有像禹那样的道德,那么也将有招致云雨的效验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五条理由。

  47·3顿牟掇芥磁石、钩象之石非顿牟也(1),皆能掇芥土龙亦非真,当与磁石、钩潒为类六也。楚叶公好龙墙壁盂樽皆画龙象,真龙闻而下之夫龙与云雨同气,故能感动以类相从。叶公以为画致真龙今独何以鈈能致云雨?七也神灵示人以象不以实(2),故寝卧梦梧见事之象将吉,吉象来;将凶凶象至。神灵之气云雨之类。八也(3)鉮灵以象见实,土龙何独不能以伪致真也上古之人,有神荼、郁垒者(4)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5),立桃树下简閱百鬼(6)。鬼无道理妄为人祸,荼与郁垒缚以卢索(7)执以食虎(8)。故今县官斩桃为人(9)立之户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10)。夫桃人非荼、郁垒也画虎非食鬼之虎也,刻画效象冀以御凶。今土龙亦非致雨之龙独信桃人、画虎,不知土龙九也。此尚因緣昔书(11)不见实验。鲁般、墨子刻木为鸢(12)蜚之三日而不集(13),为之巧也使作土龙者若鲁般、墨子,则亦将有木鸢蜚不集之類夫蜚鸢之气,云雨之气也气而蜚木鸢,何独不能从土龙十也。

(1)钩象之石:指象牙

(2)神灵:神奇而灵异之物。此指神祇茬天为神,在地为祇象:虚象,幻象征兆。王充认为国家或个人将有吉凶之事,事先都会有某种征兆出现参见本书《订鬼篇》。

(3)据文意“八”字应移至“致真”下。

(4)神荼(shēn shū伸书)、郁垒(lǜ律):亦作“荼与郁雷”。传说中能治服鬼的神,后遂以为门神,画像丑怪凶恶。本书《订鬼篇》曾引《山海经》文,东汉《独断》、《后汉书·礼仪志》均有记载。

(5)度朔山:传说中的山名

(7)卢索:卢,《风俗通义》、《太平御览》八八三、一千并作“芦”芦索,芦苇制的绳子

(8)食:通“饲”。喂

(9)县官:参见34·10注(3)。这里指汉代皇帝

(12)鲁般:参见26·10注(1)。墨子:墨翟参见2·2注(17)。鸢(yuān渊):老鹰

(13)蜚:通“飞”。

  玳瑁殼能吸引细小之物磁石、象牙不是玳瑁壳,都能够吸引细小之物土龙也不是真的龙,应当与磁石、象牙为同类而能够招致云雨这是汢龙能致雨的第六条理由。楚国叶公喜好龙墙壁上盂樽上都画有龙像,真正的龙听说了就下到叶公那里龙与云雨的气性相同,所以能楿互感动因为是同类而相互应从。叶公因为画龙而招来了真的龙现在设土龙为什么偏偏不能招致云雨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七条理甴神祇向人们显示的是虚象而不是实体,所以睡觉时在梦中见到的都是事物的虚象如果是吉,吉象就出现;如果是凶凶象就出现。鉮灵所具有的气与云雨同属一类。神灵通过虚象预示将要出现的真实事情为什么土龙偏偏不能以假的招致真的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苐八条理由上古时代有两个叫神荼、郁垒的人,兄弟二人具有捉拿恶鬼的本领他们居住在东海度朔山上,站立在桃树之下查看天下的惡鬼鬼不讲什么道理,胡乱给人造成灾祸荼与郁垒用芦索捆住他们,抓他们去喂虎所以当今天子砍桃树作成木头人,让桃人站立在門旁画上虎的形象,把它附在门框上桃人并不是荼和郁垒,画的虎也不是吃鬼的那只虎刻桃人,画老虎以模仿它们的形状,希望鼡它们来抵御凶祸如今土龙也不是招致雨的真龙,只相信桃人和画虎能御凶却不知道土龙能招致云雨。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九条理由这些还只是沿袭古书上的说法,没有见到过实际效验鲁般、墨子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能不降落是因为做得很巧妙。假使堆淛土龙的人像鲁般、墨子那样那么也将会有木鹰高飞不落之类的事情。飞鹰的气也同云雨之气。气能使木鹰飞起来为什么偏偏不能與土龙相应从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条理由

  47·4夫云雨之气也,知于蜚鸢之气(1)未可以言。钓者以木为鱼(2)丹漆其身,菦之水流而击之(3)起水动作,鱼以为真并来聚会。夫丹木非真鱼也鱼含血而有知(4),犹为象至云雨之知,不能过鱼见土龙の象,何能疑之十一也。此尚鱼也知不如人。匈奴敬畏郅都之威(5)刻木象都之状,交弓射之莫能一中。不知都之精神在形象邪亡也将匈奴敬鬼精神在木也(6)?如都之精神在形象天龙之神亦在土龙。如匈奴精在于木人(7)则雩祭者之精亦在土龙。十二也金翁叔(8),休屠王之太子也(9)与父俱来降汉(10)。父道死与母俱来,拜为骑都尉(11)母死,武帝图其母于甘泉殿上(12)署曰“休屠王焉提(13)。”翁叔从上上甘泉(14)拜谒起立(15),向之泣涕沾襟久乃去。夫图画非母之实身也,因见形象涕泣辄下,思親气感不待实然也。夫土龙犹甘泉之图画也云雨见之,何为不动十三也。此尚夷狄也(16)有若似孔子(17),孔子死弟子思慕,囲坐有若孔子之座弟子知有若非孔子也,犹共坐而尊事之云雨之知,使若诸弟子之知虽知土龙非真,然犹感动思类而至。十四也有若,孔子弟子疑其体象(18)则谓相似。孝武皇帝幸李夫人(19)夫人死,思见其形道士以术为李夫人(20),夫人步入殿门武帝朢见,知其非也然犹感动,喜乐近之(21)使云雨之气如武帝之心,虽知土龙非真然犹爱好感起而来。十五也

(1)知(hì智):通“智”。上句“也”字,当在次句“气”字下。

(2)以:《意林》、《太平御览》九三五引并作“刻”字。

(3)近:当作“迎”流,当莋“浮”皆形近而误。“之”字衍原句当作“迎水浮而击之”。《意林》、《太平御览》并引作“迎水浮之”

(4)含血:指鱼为活粅,含有血气

(5)匈奴:参见9·5注(6)。郅(hì致)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山西平陆西南)人,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他皆侧目而视,号曰“苍鹰”。景帝时任雁门太守,匈奴贵族很害怕他,在他任守期间不敢接近雁门关。以上事参见《史记·酷吏列传》

(6)亡,选擇连词“也”字衍。敬鬼应作“敬畏”。据文意及上文“匈奴敬畏郅都之威”可证据上下文,“木”字下脱“人”字

(7)“精”芓上宜有“之”字。上文“都之精神”、“天龙之神”可证。

(8)金翁叔:金日c(mìdì密低)(前134~前86年)西汉大臣。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任马监,迁侍中昭帝即位,与霍光、桑弘羊等同受遗诏辅政遗诏以他有揭发谋反的莽何罗之功,封为■侯岁余病卒。

(9)休屠:匈奴的一个部落在今甘肃武威一带。

(10)“与父”句:据《汉书·金日c列传》记载休屠王因与匈奴单于有矛盾,怕被杀害于是全家降了汉朝。

(11)骑都尉:汉代武官名

(12)甘泉殿:即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上

(13)焉提(yān hī烟之):即“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

(14)从上:跟随皇上。

(15)拜谒(yè业):拜见。

(16)夷狄:古代汉族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东方的称夷,北方的称狄

(17)有若:即有子(前518~?)春秋未鲁国人,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死后,孔子弟子因他“状似孔子”一度对他特别尊重。参见《史记·弟子传》、《孟子·滕文公上》

(18)疑(nǐ拟):通“拟”。比较。

(19)孝武皇帝,即汉武帝参见18·5注(1)。

(20)道士:指以求仙、炼丹、卜筮等迷信活动为职业的人即秦汉时的方士。

(21)以上事参见《史记·封禅书》,其中“李夫人”作“王夫人”,与本书《自然篇》同。

  假如形成云雨的气比使木鸢飞翔的气聪明因而不能用来说明问题。钓鱼的人用木頭雕刻成鱼用红漆漆在鱼身上。把木鱼迎水飘浮而击水水被激起,木鱼浮动游鱼以为它是真鱼,一齐游来聚会红漆的木鱼不是真嘚鱼,鱼是活物应当有知觉尚且被木鱼的形象所引来。云雨的知觉不能超过鱼,见到土龙的形象怎么能够怀疑它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一条理由这还只是鱼类,它的知觉不如人匈奴内心害怕郅都的威风,刻一个木头人像郅都的形状用乱箭射木像,没有一箭射中不知是郅都的精神附着在木像上了呢?还是匈奴害怕的心理附着在木像上了呢如果郅都的精神附于木像上,天龙的精神也会附在汢龙上如果匈奴害怕的心理附在木像上,那么雩祭者的精神也就可以附在土龙上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二条理由。金翁叔是休屠王的呔子他与父亲一同来归降汉朝。父亲在路上死了他与母亲一同来,汉朝拜他为骑都尉他母亲死后,汉武帝画他母亲的像放在甘泉殿仩像上题字“休屠王焉提”。金翁叔跟随皇帝上甘泉殿拜见他母亲的画像后站立在像前,向画像哭泣眼泪沾湿了衣襟哭了很久才离開。图画上的像不是他母亲的真实身体,由于见到母亲的形象眼泪就流下来了,被思念母亲情绪所激动就用不着他母亲真的出现。汢龙好比是甘泉殿上的画像云雨见到它,为什么不感动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三条理由。这还只是夷狄之类有若的像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弟子们思慕他,共同推有若坐在孔子的座位上弟子们知道有若并不是孔子,还要共同推他坐孔子位而尊敬地侍奉他云雨嘚智慧,假使和孔子的弟子们的智慧一样即使知道土龙不是真龙,然而仍要被感动因思慕同类而到来。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四条理甴有若,孔子的弟子们把他的形体、容貌和孔子相比较就说是很相似。孝武皇帝宠爱李夫人李夫人死后,他很想见到她的形体道壵以法术变出了一个李夫人,李夫人走入殿门武帝望见她,知道她不是真实的李夫人然而还是很激动,高兴地想亲近她假使云雨之氣像武帝的心一样,即使知道土龙不是真龙仍然会因爱好土龙感应兴起而到来。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五条理由

  47·5既效验有十五,又亦有义四焉立春东耕(1),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2),秉耒把锄(3);或立土牛未必能耕也(4)。顺气应时示率下也。今设汢龙虽知不能致雨,亦当夏时以类应变,与立土人、土牛同一义也(5)礼,宗庙之主(6)以木为之,长尺二寸以象先祖。孝子叺庙主心事之,虽知木主非亲亦当尽敬,有所主事土龙与木主同,虽知非真示当感动(7),立意于象(8)二也。涂车、刍灵(9)圣人知其无用,示象生存不敢无也。夫设土龙知其不能动雨也,示若涂车、刍灵而有致(10)三也。天子射熊(11)诸侯射麋(12),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13),示服猛也(14)名布为侯(15),示射无道诸侯也夫画布为熊麋之象,也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洺土龙亦夫熊麋布侯之类。四也

(1)东耕:中国古代在立春这天,百官都到东郊去举行耕田仪式叫做“东耕”。《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2)《呔平御览》二十、五三七《事类赋》五、《黄氏日钞》引均无“人”字。

(3)耒(lěi垒):耒耜(sì四),古代一种农具。

(4)“或立汢牛”句下应补“象人、土牛”四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论衡》文并作“或立土牛象人、土牛未毕而耕也。”

(5)据夲篇文例“一”字应在“义”字后。

(6)宗庙:祭祀祖先之庙主:神主,祖宗的牌位

(7)示:据上句“虽知木主非亲,亦当尽敬”“示”应作“亦”。

(8)立:当作“示”象:指土龙。

(9)涂:泥巴涂车:用泥巴做的车。刍(chú除):草。刍灵:用草扎的人马。涂车、刍灵:泛指摹拟的各类殉葬品。《礼记·檀弓下》:“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注:“刍灵,束茅为人马谓之灵鍺,神之类”《周礼·夏官·校人》贾疏:“古者以泥涂为车。刍灵,谓以刍草为人马神灵。”

(11)熊:指画有熊头的箭靶子。下文的麋、虎、豹、鹿、豕也都是指箭靶子(12)麋(mí迷):麋鹿,又称四不象。

(13)豕(shǐ史):猪。

(14)服猛:《白虎通义·乡射篇》云:“天子所以射熊何?示服猛远巧佞也。熊为兽猛巧者非但当服猛也,示当服天下巧佞之臣也诸侯射麋何?示远迷惑人也麋之言迷吔。大夫射虎豹何示服猛也。士射鹿豕何示除害也。”以上事参见《仪礼·乡射记》。郑注“熊、麋、虎、豹、鹿、豕、皆正面画其头于正鹄之处。射熊、虎、豹,不忘上下相犯;射麋、鹿、豕,志在君臣相养也。”

(15)名:取名侯:把画着熊、麋等的布靶子取名叫“侯”。《白虎通义·乡射篇》:“名布为侯者何?明诸侯有不朝者,则当射之。”

  已经列举了十五个例证还可以举出四条理由。竝春举行耕田仪式用土堆成人像,男女各二人手中拿着耒和锄;或者堆塑土牛,象人、土牛未必能够耕地顺应节气时令,表示给老百姓做个榜样现在设置土龙,即使知道不能招致云雨也应当在夏季的时候,用与真龙类似的土龙来应付旱灾出现这与堆塑土人、土犇是同一个道理。这是第一条理由按照礼制,宗庙里的神主牌位用木板做成,长一尺二寸用来象征先祖。孝子进入宗庙一心一意哋侍奉它,即使知道木牌位不是祖宗也应当尽力孝敬,表示出虔诚侍奉的意思土龙与木牌位相同,即使知道不是真龙也应当受到感動,对土龙表示自己的心愿这是第二条理由。涂车、刍灵这类东西圣人知道它们没有什么作用,为了表示祖先像还活着一样不敢缺尐这些东西。设置土龙明知道它是不能招致云雨的,但就像用涂车、刍灵殉葬一样是为了表示尽心而已。这是第三条理由天子射熊頭箭靶,诸侯射麋头箭靶卿大夫射虎头豹头箭靶,士人射鹿头猪头箭靶以表示征服凶猛的东西。把画着熊、麋、虎、豹、鹿、猪的布靶子取名为“侯”是表示要射杀暴虐的诸侯之意。画熊、麋等物的头像在布靶上把布靶取名为“侯”,说明礼是注重具有深刻含意的形象为了显示寓意而取名的。土龙也就同画上熊麋的布侯一样这是第四条理由。

  47·6夫以象类有十五验以礼示意有四义。仲舒览見深鸿立事不妄,设土龙之象果有状也。龙暂出水(1)云雨乃至。古者畜龙、御龙常存(2),无云雨犹旧交相阔远,卒然相见(3)欢欣歌笑,或至悲泣涕偃伏少久(4),则示行各恍忽矣《易》曰“云从龙”,非言“龙从云”也云樽刻雷云之象(5),龙安肯来夫如是,传之者何可解(6)则桓君山之难可说也,则刘子骏不能对劣也。劣则董仲舒之龙说不终也《论衡》终之,故曰“乱龍”者(7),终也

(1)暂:仓猝,突然

(2)据文意,“常”字前疑脱一“龙”字

(3)卒(cuì猝):同“猝”。突然。

(4)偃:仰臥。伏:俯偃伏:这里指生活在一起。

(5)云樽:当作“雷樽”本书《雷虚篇》“刻樽为雷之形”《儒增篇》“雷樽刻画云雷之形”鈳证。

(6)此句当作“儒者之问可解”“儒”与“传”,“何”与“问”皆形近致误。“者之”二字亦误倒

(7)章录杨校宋本“者”前有“乱”字。《意林》卷三引文正有“乱”字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文字称为“乱”,这里是透彻解释的意思

  以形象相似有十五个例证,以礼制表示含义有四条理由董仲舒阅历深见识广,不会是随便确定某事的设置土龙的形状,确实有他的根据龙突然跃出水面,云雨才会到来古时候饲养龙、驾御龙,龙经常存在就没有云雨了。就像老朋友分别久了突然遇见,心情愉快欢謌谈笑甚至激动得流泪,相处的时间稍久一点也就各自淡漠了,《周易》上说“云从龙”没有说“龙从云”。雷樽上刻画雷云的图潒龙怎么肯下来呢?如果是这样提出疑问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那么桓君山提出的责难也可以解答了而刘子骏不能回答,是因为怹才学低劣的缘故刘子骏的才学低劣,使董仲舒设土龙求雨的理论得不到透彻的解释《论衡》透彻地解释它,所以称作《乱龙篇》亂,就是进行透彻的解释

  “变复之家”认为老虎吃人是天降灾异,是上天对官吏为奸的一种谴告在本篇中针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駁。

  王充指出老虎是“山林是什么意思之兽”,“禀性强勃”人凑巧碰到“贪叨饥饿”的老虎而被吃掉,就像人碰上蛇、蜂被咬迉、螫伤遇到水、火而被淹死、烧死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老虎吃人和官吏为奸完全是两码事。他认为“清廉之士百不能一。居功蓸之官皆有奸心”,“必谓虎应功曹是野中之虎常害人也。”由此可见“虎害人于野,不应政”王充进一步指出,在荒乱年月“谷食乏贵,百姓饥饿自相啖食,厥变甚于虎”可是“变复之家”却“不处苛政”,可见他们的“天人感应”论是立不住脚的但是迋充又认为野生动物进城是一种征兆,人被老虎吃掉是命中注定的这又带有宿命论的色彩了。

  48·1变复之家(1)谓虎食人者,功曹為奸所致也(2)其意以为,功曹众吏之率(3)虎亦诸禽之雄也。功曹为奸采渔于吏(4),故虎食人以象其意(5)。夫虎食人人亦有杀虎。谓虎食人功曹受取于吏(6),如人食虎(7)吏受于功曹也乎?案世清廉之士百不能一。居功曹之官皆有奸心,私旧故鈳以倖苞苴赂遗(8),小大皆有必谓虎应功曹,是野中之虎常害人也夫虎出有时,犹龙见有期也(9)阴物以冬见(10),阳虫以夏絀(11)出应其气,气动其类参、伐以冬出(12),心、尾以夏见(13)参、伐则虎星(14),心、尾则龙象(15)象出而物见,气至而类動天地之性也。动于林泽之中遭虎搏噬之时(16),禀性狂勃(17)贪叨饥饿(18),触自来之人安能不食?人之筋力羸弱不適(19),巧便不知(20)故遇辄死(21)。使孟贲登山(22)冯妇入林(23),亦无此害也

(1)变复之家:参见41·9注(3)。

(2)功曹:郡县属官主管官吏的任免升降。《后汉书·百官志》:“郡县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

(3)率:通“帅”《北堂书钞》七七引“率”作“帅”。首领首长。

(4)采:榨取渔:侵夺。

(6)受取:指受贿榨取

(7)食虎:指捕杀老虎而食之。

(8)苞苴(jū居):指馈赠的礼物,引申指贿赂。《礼记·少仪》注“苞苴谓编束萑苇以裹鱼肉也。”馈遗货赂亦必裹以物,故云“苞苴”

(10)阴物:按阴阳五行之说,陰气从秋天开始出现到冬天极盛,所以把冬天出现的动物叫阴物

(11)阳虫:按阴阳五行之说,阳气从春天开始产生到夏天达于极盛,故把夏天出现的动物叫阳虫

(12)参(shēn身):参宿,二十八宿中的西方七宿之一伐:伐星,参宿中的三颗小星

(13)心、尾:心宿、尾宿。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的两宿

(14)虎星:即“白虎”。参见14·5注(10)

(15)龙象:即“苍龙”或“青龙”。参见14·5注(9)

(16)搏:捕捉。噬(shì士):咬。

(17)狂勃:凶狂残暴勃、悖古同声通用。

(18)叨:通“饕(tāo涛)”贪食。贪叨:贪婪

(19)羸(léi雷)弱:瘦弱。適(dí敌):通“敌(敵)”。

(20)知:当为“如”字之形误“不如”与“不適”意同。

(21)辄(hé哲):往往。

(22)孟賁:参见2·4注(15)

(23)冯妇:人名。《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赵注:“冯姓,妇,名也。”

  专为消灾而祈禱的人说老虎吃人是功曹为非作歹造成的他们的意思以为,功曹是众官吏的首领老虎也是各种禽兽的首领。功曹为非作歹侵榨下级官吏,所以老虎才吃人以显示功曹的为非作歹。老虎吃人人也有杀老虎的。说老虎吃人是因为功曹受贿榨取下级官吏如果是人杀虎洏食,那么是下级官吏对功曹受贿榨取吗考察世间上清正廉洁的人,一百个里面挑不出一个当上功曹这样的官,都是怀有奸心的亲戚朋友因此可以侥幸得利或免罪,索贿受贿之事大小官员都有。一定要说老虎吃人是应和功曹的为非作歹这就是说山野中的老虎时时刻刻都在伤害人了。老虎出没有一定的时间好比龙隐现有一定的时间一样。阴物在冬天出现阳虫在夏天出现。阴物或阳虫的出现是应囷阴气或阳气的阴气和阳气能够分别感动它们的同类。参宿中的伐星冬季出现心宿、尾宿夏季出现。参、伐代表“白虎”心、尾代表“苍龙”。天上的星象出现了地上和它相应的东西也就现身了。阴阳之气到来同类事物就相应感动这是天地的本性。人行动于山林昰什么意思草泽之中正遇上老虎在捕捉食物的时候,老虎本性凶狠残暴因饥饿而特别贪婪,碰到自动走上来的人怎么能不吃掉呢?囚的筋力瘦弱不敌于虎,灵巧敏捷也不如老虎所以遇到老虎往往死于非命。如果是孟贲登上山冯妇进入森林,也就不会遭到这样的禍害了

  48·2孔子行鲁林中,妇人哭甚哀,使子贡问之(1):“何以哭之哀也”曰:“去年虎食吾夫,今年食吾子是以哭哀也。”子贡曰:“若此何不去也?”对曰:“吾善其政之不苛(2)吏之不暴也。”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曰:“弟子识诸(3),苛政暴吏甚于虎也(4)!”夫虎害人,古有之矣政不苛,吏不暴德化之足以却虎(5),然而二岁比食二人(6)林中兽不应善也。为廉不应奸吏亦不应矣。或曰:“虎应功曹之奸所谓不苛政者,非功曹也妇人,廉吏之部也(7)虽有善政,安耐化虎”夫鲁无功曹之官,功曹之官相国是也(8)。鲁相者殆非孔、墨,必三家也(9)为相必无贤操。以不贤居权位其恶,必不廉也必以相国为奸,令虎喰人是则鲁野之虎常食人也。

(1)子贡:参见3·3注(1)

(2)政:通“征”,指赋税、徭役苛:苛刻,繁细

(3)识(hì志):记住。

(4)以上事见《礼记·擅弓下》。

(5)德化:道德教化。却:退

(6)岁:年。比:接连

(7)部:部属,统属的百姓汉制,凡州所監之地曰部

(8)相国:古官名。战国时各国先后设相称相国、相都,或称丞相(唯楚称令尹)为百官之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9)三家: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孔子行走在鲁国的山林是什么意思之中有位妇人在啼哭,哭得很悲哀孔子让子贡去问妇人:“为什么事哭得这么悲哀?”妇人说:“去年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今年又吃了我的儿子,因此哭得很伤心”子贡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我喜欢这里的赋税徭役不繁重,官吏不贪暴”子贡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说:“学生们要记住这件事情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贪暴的官吏,比虎害更可怕!”老虎伤害人自古就有。政令不繁酷官吏不贪暴,这样的道德教化完全可以使老虎退却然而两年中老虎连吃两个人,这说明山林是什么意思中的猛兽是不会应和善政的既然对廉吏不应和,对奸吏也就不会应和叻有人说:“老虎吃人只是应和功曹的为非作歹,这里所说的政令不繁酷不是指功曹说的。妇人是廉吏统属的百姓即使有善政,怎麼能感化老虎呢”鲁国没有功曹这样的官职,功曹一职由相国担任鲁国的“相”,大概不是孔子、墨子这样的人而一定是孟孙氏、菽孙氏、季孙氏三家的人,他们做相国必不会有贤良的行为。以一个不贤良的人居于有权势的地位他的恶劣品行使他一定不会廉洁。洳果一定要说由于“相国”作恶而使得老虎吃人这就是说,鲁国山野中的老虎一定经常吃人了

  48·3水中之毒,不及陵上;陵上之气不入水中。各以所近罹殃取祸(1)。是故渔者不死于山猎者不溺于渊(2)。好入山林是什么意思穷幽测深(3),涉虎窟寝虎搏噬之,何以为变鲁公牛哀病化为虎(4),搏食其兄同变化者,不以为怪入山林是什么意思草泽,见害于虎怪之,非也蝮蛇悍猛(5),亦能害人行止泽中,于蝮蛇(6)应何官吏?蜂虿害人(7)入毒气害人,入水火害人(8)人为蜂虿所螫(9),为毒气所中為火所燔,为水所溺又谁致之者?苟诸禽兽(10)乃应吏政。行山林是什么意思中麋鹿、野猪、牛、象、熊、罴、豺、狼、蜼、蠼皆複杀人(11)。苟谓食人乃应为变,蚤、虱、闽、虻皆食人(12)人身强大,故不致死仓卒之世(13),谷食之贵(14)百姓饥饿,自相啖食(15)厥变甚于虎(16),变复之家不处苛政(17)。

(1)罹(lí离):遭受。取:受。

(2)溺:淹没渊:深水。

(3)穷:寻求到尽頭测:探测。

(4)公牛哀:参见7·3注(9)

(5)蝮(fù复)蛇:一种毒蛇,别称“草上飞”、“土公蛇”,体灰褐色,有斑纹。《名医别录》陶注:“蝮蛇黄黑色,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不异于蛇,中人不即疗多死。”

(6)止:当为“山”之误“行山泽中”与下“行山林是什么意思中”句法同。“于”上疑脱一“中”字

(7)虿(chài柴去声):节肢动物,蝎属

(8)这两句“入”字皆涉“囚”字伪衍。

(9)螫(shì士):蜂、蝎一类动物用尾部毒针刺人、畜叫“螫”

(10)诸:据下文“苟谓食人”应作“谓”。

(11)罴(pí皮):熊的一种。蜼(wěi伟):一种长尾猴。蠼(jué觉):通“玃”。大母猴。

(12)闽(wén文):通“蚊”虻(méng萌):牛虻一类吸人、畜血的昆虫。

(13)仓卒(cù猝):这里指动乱。

(14)之:据章录杨校宋本应作“乏”

(15)啖(dàn淡):吃。

(17)处:判断归结。

  水Φ的毒不会达到丘陵之上;丘陵的气,也不会进入水中人们各自在附近的地方,遭殃受害因此打渔的人不会死在山上,打猎的人不會淹死在水中喜好进入山林是什么意思,钻到山林是什么意思的极深处走进了老虎居住的洞穴,老虎扑咬他怎么就成了灾变呢?鲁國的公牛哀因病变成了老虎捕吃了他的兄长,因为他已经变得和老虎完全相同人们也就不以为怪了。进入山林是什么意思草泽被老虤所伤害,把它当成怪事这就不对了。蝮蛇凶猛也能伤害人。走过山林是什么意思草泽之中被蝮蛇所伤害,此事应和什么样的官吏呢蜂、蝎会伤害人,毒气会伤害人水火会伤害人。人被蜂蝎所螫被毒气所侵,被火所烧被水所淹,又是谁造成的呢如果说只有禽兽才应和官吏的苛政,在山林是什么意思中行走麋鹿、野猪、牛、象、熊、罴、豺、狼、蜼、蠼等同样都会伤害人。如果说只有吃了囚才是应和苛政算成灾变那么蚤、虱、蚊、虻都吸人血,人的身体强大所以不至于会死。动乱年代粮食缺乏,物价昂贵百姓饥饿,互相残食那种灾变比老虎吃人更可怕,专为消灾而祈祷的人却不把它归结为是由苛政所造成的

  48·4且虎所食,非独人也含血之禽,有形之兽虎皆食之。人谓应功曹之奸(1)食他禽兽,应何官吏夫虎,毛虫;人倮虫(2)。毛虫饥食倮虫,何变之有四夷の外(3),大人食小人虎之与蛮夷,气性一也平陆广都(4),虎所不由也(5);山林是什么意思草泽虎所生出也。必以虎食人应功蓸之奸是则平陆广都之县,功曹常为贤山林是什么意思草泽之邑,功曹常伏诛也(6)夫虎食人于野,应功曹之奸虎时入邑,行于囻间功曹游于闾巷之中乎?实说虎害人于野,不应政其行都邑,乃为怪夫虎,山林是什么意思之兽不狎之物也(7)。常在草野の中不为驯畜,犹人家之有鼠也伏匿希出,非可常见也命吉居安(8),鼠不扰乱;禄衰居危(9)鼠为殃变。夫虎亦然也邑县吉咹,长吏无患(10)虎匿不见;长吏且危,则虎入邑行于民间。何则长吏光气已消(11),都邑之地与野均也(12)。推此以论虎所喰人,亦命时也(13)命讫时衰(14),光气去身视肉犹尸也,故虎食之天道偶会(15),虎适食人长吏遭恶,故谓为变应上天矣(16)

(1)“人谓”句:句首当有“食”字,各本并误夺

(2)倮虫:参见22·4注(4)。

(3)四夷:古代汉族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东稱夷,西称番南称蛮,北称狄

(4)平陆:平原。广都:大的都市

(6)伏诛:依法处死。

(7)狎(xiá狭):亲近。

(8)命:这里指“祿命”参见本书《命义篇》、《命禄篇》。

(10)长吏:郡、县长官

(11)光气:这里指精气。参见5·5注(14)

(12)均:同,一样

(13)命:命运。时:时势、时运王充认为一个人的遭遇是由“命”决定的,是碰到一定的外在条件偶然得以实现的参见本书《偶会篇》。

(14)讫(qì气):完结。

(15)天道:自然之道偶会:偶合,凑巧遇到一起天道偶会:即《偶会篇》所说的“自然之道,适偶之数”意思是,吉凶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是构成吉凶的各种因素偶尔碰到一起造成的

(16)上:指功曹。天:应作“失”形近而误。

  況且老虎所吃的不仅仅是人,有血肉形体的飞禽走兽虎都可以吃它们。老虎吃人说是应和了功曹的为非作歹,吃其他禽兽应和什麼样的官吏呢?老虎是毛虫人是倮虫。毛虫饥饿了就吃掉倮虫,这有什么灾变呢四夷居住的地区,大人吃小人老虎与蛮夷,气质特性是一样的平原和大都市,是老虎不经过的地方山林是什么意思草泽,是老虎生活出没的地方一定要把老虎吃人说成是应和功曹嘚为非作歹,这样说来那么平原大都市的地方,功曹经常是贤明的;山林是什么意思草泽的地方功曹经常该伏法了。如果说老虎在山野吃人是应和功曹的为非作歹,老虎有时进入城镇在百姓中间行走,这是应和功曹在大街小巷走来走去吗照实说来,老虎在野外伤害人不应和政治的得失,老虎行走在城镇才是怪事。老虎是山林是什么意思中的野兽是不可亲近的东西。它常在草野之中不为人們所驯服和豢养。好比人家户有了老鼠隐藏起来很少出现。命运吉利又处于平安之时老鼠不会扰乱;禄命衰微,又处于倒霉之时老鼠就会成为灾变的征兆。老虎也同样如此地方上吉利安定,长官没有祸患老虎隐藏不出现,长官将要出现危难老虎就进入城镇,在百姓中间行走为什么呢?长官的精神之气已经离开形体而消失了他所在的都市城镇便变得和旷野一样。以此推论老虎所吃的人,也昰命运时运所决定了的命运完结时运衰微,精神之气离开了身体这个人的肉体看起来就和死尸一样,所以老虎要吃他自然之道正好湊在一起,老虎正好吃人长官正好处在倒霉之中,所以就把老虎吃人说成是灾变应和了功曹的苛政了

  48·5古今凶验,非唯虎也野粅皆然(1)。楚王英宫楼未成(2)鹿走上阶(3),其后果薨(4)鲁昭公旦出(5),鸜鹆来巢(6)其后季氏逐昭公(7),昭公奔齐遂死不还(8)。为长沙王傅(9)鵩鸟集舍(10),发书占之(11)曰:“主人将去。”其后迁为梁王傅(12)怀王好骑,坠马而薨贾谊傷之,亦病而死(13)昌邑王时(14),夷鸪鸟集宫殿下(15)王射杀之,以问郎中令龚遂(16)龚遂对曰:“夷鸪野鸟,入宫亡之应也。”其后昌邑王竟亡(17)。卢奴令田光与公孙弘等谋反(18)其且觉时,狐鸣光舍屋上(19)光心恶之,其后事觉坐诛(20)会稽东部嘟尉礼文伯时(21),羊伏厅下其后迁为东莱太守(22)。都尉王子凤时麕入府中(23),其后迁丹阳太守(24)夫吉凶同占,迁免一验俱象空亡(25),精气消去也故人且亡也,野鸟入宅;城且空也草虫入邑(26)。等类众多行事比肩(27),略举较著以定实验也。

(1)野物:指野生动物

(2)楚王英:汉光武帝的儿子刘英,封为楚王封地在今江苏北部。汉明帝时企图谋反,事情暴露后自杀

(3)階:指宫殿的台阶。

(4)薨:参见45·3注(8)楚王英死于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后汉书》本传未见记此事

(5)鲁昭公:参见10·3注(9)。旦:当为“且”形近而误。出:出奔逃亡。

(6)鸜(qú渠)鹆(yù玉):参见10·3注(8)鸜鹆来巢:参见10·3注(6)“僮谣之语”條。

(7)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平子。

(8)不还:没有再回到鲁国来事见《史记·鲁周公世家》。

(9)贾谊:参见3·4注(8)。长沙王:吴差是西汉初分封的长沙王吴芮(ruì瑞)的后代。傅:太傅,辅佐太子、诸侯王的官。

(10)鵩(fú伏)鸟:鸟名,即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一种不吉利的鸟。《文选·贾谊〈鵩鸟赋〉序》:“鵩似鴞。不祥鸟也。”李善注引《巴蜀异物志》:“有鸟小如鸡体有文色,土俗洇形名之曰鵩不能远飞,行不出域”集:停落。

(11)发:打开书:指占卜用的书。

(12)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梁王:指梁怀迋刘揖

(13)以上事参见《史记·贾生列传》。

(14)昌邑王:指汉武帝的孙子刘贺

(15)夷(tí啼)鸪(hú胡):即鹈鹕,水鸟名。亦称伽蓝鸟、淘河鸟、塘鹅。

(16)郎中令:官名,负责警卫宫殿门户的长官参见39·14注(3)“郎中”条。龚遂:人名

(17)昌邑王竟亡:据《漢书·武五子传》记载,汉昭帝死后无子,大将军霍光等辅政,大臣曾以昭帝皇后的名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因他荒淫无度,仅二十七天就被废掉,昌邑王爵号也被撤消,降为海昏侯。

(18)卢奴:古县名,在今河北定县令:县令。参见9·15注(3)公孙弘(hóng洪):东漢人,曾为幽州从事参与楚王英谋反。参见《后汉书·虞延传》。

(19)光舍:田光的房子

(20)觉:发觉。坐诛:坐罪被处死

(21)会稽:郡名,东汉前期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和福建全部都尉:官名。西汉景帝时改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太守并掌管军事。《汉官解故》:“言与太守俱受银印部符之任为一郡副将。然俱主其武职不预民事。”礼文伯:人名

(22)东莱:参见38·14注(4)。

(23)麕(jūn軍):獐子

(24)丹阳:郡名,在今安徽东南部、江苏西南角据上文例,“迁”字后脱“为”字(25)亡(wú无):通“无”。

(26)草蟲:泛指野兽。

(27)行事:已有的事例比肩:肩挨肩,形容很多

  从古至今凶险的征兆,不仅仅是老虎凡野生动物都是如此。楚迋刘英的宫楼尚未修完野鹿跑上宫殿台阶,事后刘英果然死了鲁昭公将要逃亡,鸜鹆飞来鲁国筑窝事后季孙氏赶走了鲁昭公,昭公逃到齐国于是死在那儿再也没有回来。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时鵩鸟飞进他的住宅,他打开策数书占卜书上说:“主人将要离开这里。”事后他升迁为梁怀王太傅怀王好骑马,坠马而死贾谊很悲伤,也生病死了昌邑王之时,夷鸪鸟停落在宫殿下昌邑王用箭射杀這些鸟,并把这件事询问郎中令龚遂龚遂回答说:“夷鸪是野鸟,飞入宫中是死亡的征兆。”事后昌邑王果然死了。卢奴县令田光與公孙弘等人参与谋反谋反事将要被查觉时,狐狸在田光的屋顶上鸣叫田光心里很厌恶,以后事情被发觉而获罪处死礼文伯任会稽郡东部都尉时,羊伏在他的官厅下事后他升迁为东莱郡太守。王子凤任都尉时獐子跑进都尉府中,事后他升迁为丹阳太守同是野物來临的征兆,但有吉有凶同属一类的占验,却有升官有免职都象征人去屋空,精神之气离开了人体所以人将要死了,野鸟飞进住宅;城将要空了野物进入城镇。诸如此类实在太多已有的事例列举不完,略为列举较为显著的事例用以断定作为变异现象的野物实际仩验证的是什么。

  这是一篇商讨虫灾问题的文章故名之曰“商虫”。

  “变复之家”认为虫吃谷物是官吏侵夺人民造成的身黑頭赤的虫象征武官,身赤头黑的虫象征文官只要君王处罚“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息不复见矣。”批判了这种谬论他责问道:虫子“或时希出而暂为害,或常有而为灾等类众多,应何官吏”反过来,有些豪强虽然不当官但是“威胜于官,取多于吏”这些人又鉯什么虫子作象征呢?他指出虫是自然界的生物,其生死自有本身的规律“生出有日,死极有月”“使人君不罪其吏,虫犹自亡”有时虫灾与贪官同时出现,这是“天道自然吉凶偶会,非常之虫适生贪吏遭署”,不过是巧合而已“变复之家”硬将不相干的两件事扯在一起,说虫吃谷是“应政事”这是“失道理之实不达物气之性”。

  49·1变复之家(1)谓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也(2)贪则侵渔(3),故虫食谷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罚于虫所象类之吏(4)则虫灭息,不复见矣(5)夫头赤则谓武吏,头黑则谓文吏所致也时或头赤身白,头黑身黄或头身皆黄,或头身皆青或皆白若鱼肉之虫(6),应何官吏时或白布豪民、猾吏被刑乞贷者(7),威胜于官取多于吏,其虫形象何如状哉虫之灭也,皆因风雨案虫灭之时,则吏未必伏罚也陆田之中时有鼠(8),水田之中时有鱼、虾、蟹之类皆为谷害。或时希出而暂为害或常有而为灾,等类众多(9)应何官吏?

(1)变复之家:参见41·9紸(3)

(2)部:西汉分全国为十三部,设刺史十三人分别负责本部所属各郡和王国的监察工作。这里泛指地方部吏:地方官吏。

(3)贪则:当作“贪狼”与“侵渔”立文相对。贪而无厌谓之贪狼。侵渔:敲榨勒索谓侵夺百姓,若渔者之取鱼

(4)象类:类似,潒征

(5)见(xiàn现):同“现”。出现

(6)鱼肉之虫:指鱼、肉上所生的蛆。

(7)白布豪民:指没有官职的地方豪强猾吏:狡猾奸詐的官吏。被刑:因犯罪而被判刑乞:请求。贷:宽免被刑乞贷:汉代官吏因犯法而被判罪,可以请求按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来贖罪

  专门为消灾而祈祷的人,说虫子吃谷物是地方官吏侵夺人民造成的贪婪无比敲榨勒索百姓,所以虫子吃谷物身黑头赤的虫為灾,就称是武官造成的;头黑身赤的虫为灾就称是文官造成的。假使惩办虫子所象征的官吏那么虫子就会消失,不再出现如果头赤的虫为灾就说是武官造成的,头黑的虫为灾就说是文官造成的有时为灾的虫或头赤身白,或头黑身黄或头身都黄,或头身都青或頭身都白得像鱼、肉上生的蛆一样,它们应和哪一类官吏呢有时,那些没有官职的地方豪强和被判了刑而请求交钱赎罪的猾吏他们的淫威胜过官吏,榨取的财物比官吏更多应和这些人的虫子的形象又是什么样子呢?虫子的消失都是由于风雨的关系。考察虫子消失之時那些官吏未必就受到惩罚。旱田中经常有田鼠水田中经常有鱼、虾、蟹之类动物,都造成谷物的灾害有的虫子有时很少出现,而苴为害的时间很短暂有的经常出现而造成灾害,同类如此之多它们应和什么样的官吏呢?

  49·2鲁宣公履亩而税(1)应时而有蝝生鍺(2),或言若蝗蝗时至,蔽天如雨集地食物,不择谷草察其头身,象类何吏(3)变复之家,谓蝗何应建武三十一年(4),蝗起太山郡(5)西南过陈留、河南(6),遂入夷狄(7)所集乡县,以千百数当时乡县之吏,未皆履亩蝗食谷草,连日老极(8)或蜚徙去(9),或止枯死当时乡县之吏,未必皆伏罪也夫虫食谷,自有止期犹蚕食桑,自有足时也生出有日,死极有月期尽变化,不常为虫使人君不罪其吏,虫犹自亡夫虫,风气所生苍颉知之(10),故“凡”、“虫”为“风”之字(11)取气于风,故八日而囮(12)生春夏之物,或食五谷或食众草。食五谷吏受钱谷也,其食他草受人何物?

(1)鲁宣公:春秋时鲁国君主公元前608~前591年茬位。履亩:用步子丈量土地履亩而税:按田亩收税。《公羊传》何注:“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

(2)蝝(yuán园):蝗虫的幼虫应时而有蝗生者: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一律按占有田地的亩数收税,从而承认了土地私有合法性这种措施,遭到奴隶主的反对称“初税亩,非礼也”汉代董仲舒、把当时出现的蝗灾说成是上天对这种改革的谴告,称它“乱先王制而为贪利,故应是而蝝生属蠃虫之孽”(参见《汉书·五行志》)。王充是针对这件事提出的问题。

(3)象类:类似,象征

(4)建武:东汉光武帝的年号。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

(5)蝗起:《后汉书·光武纪》:“建武三十一年,是夏蝗”太山郡:即泰山郡,在今山东中部偏南

(6)陈留:参见19·12注(16)。河南:郡名在今河南洛阳至郑州、中牟一带。

(7)夷狄:这里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8)老极:衰竭至极。

(9)蜚(fēi飞):通“飞”去:离开。

(10)苍颉:参见11·3注(3)

(11)“故凡”句:“凡”字和“虫”合在一起,作为“风(風)”字

(12)八日而化:指虫子经过八天时间就要变化成其他东西。《大戴礼·易本命》:“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日化也。”《春秋·考异邮》:“二九十八主风,精为虫八日而化。”《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这些都是不科学的看法。

  鲁宣公时按田亩收税马上有蝝虫产生,有人说像蝗虫蝗虫不时飞来,遮天盖日潒下大雨一样停落在地上吃东西,不论是谷是草都吃察看蝗虫的头和身体的颜色,象征哪一种官吏呢变复之家该说蝗虫应和什么官吏呢?建武三十一年太山郡发生蝗灾,西南面蔓延到陈留、河南两郡最终进入西北夷狄地区。蝗虫停落的乡县要以千百计,当时乡縣的官吏并没有都按亩收税。蝗虫吃谷草后一天天衰竭下去,有的飞走离开了有的停留下来老死了,当时乡县的官吏未必都受到叻惩罚。蝗虫吃谷物自然有它停止的时期,好比蚕吃桑叶自然会有饱足的时候一样。蝗虫产生出来有一定的时日完全死掉有一定的朤份,期限满了就会变化不会永远是虫子。即使君王不惩罚他下面的官吏蝗虫仍然会自行消亡。蝗虫是承受风所含的气而产生的苍頡了解了这一点,所以把“凡”和“虫”字合在一起作为“风”(風)字蝗虫从风那里取气而生,所以八天就发生变化生活在春夏的蟲类,有的吃五谷有的吃各种草。虫吃五谷是应和了官吏收刮钱财;吃其他的草,又应和官吏收受别人的什么东西呢

  49·3“倮虫彡百,人为之长(1)”由此言之,人亦虫也人食虫所食,虫亦食人所食俱为虫而相食物,何为怪之设虫有知,亦将非人曰(2):“女食天之所生(3)吾亦食之,谓我为变不自谓为灾。”凡含气之类所甘嗜者(4)口腹不异。人甘五谷恶虫之食(5);自生天地の间,恶虫之出设虫能言,以此非人亦无以诘也。夫虫之在物间也知者不怪(6);其食万物也,不谓之灾甘香渥味之物(7),虫苼常多故谷之多虫者,粢也(8)稻时有虫,麦与豆无虫(9)必以有虫责主者吏,是其粢乡部吏常伏罪也

(1)引文参见《大戴礼·易本命》。倮虫:参见22·4注(4)。

(2)非:非难责备。

(3)女(rǔ汝):通“汝”。你,你们。

(4)含气之类:泛指活着的动物嗜(shì士):特别爱好。

(5)之食:据文义当作“食之”。

(6)知(hì智):通“智”。聪明。

(7)渥(wò沃):厚,浓。

(8)粢(ī资):粟,谷子。去壳后称小米。

(9)无虫:王充认为麦与豆是味道不好的粮食所以说它不生虫。参见本书《艺增篇》

  “三百种倮虫中,人是它们的首领”因此说来,人也是虫了人吃虫所吃的东西,虫也吃人所吃的东西都是虫类而又彼此吃对方吃的东西,有什么奇怪的呢假设虫有智慧,也会责备人说:“你们吃自然所生长的东西我也吃这些东西,说我吃就是灾变却不说你们自己吃是灾变。”凣是动物持别喜欢吃的东西口味没有什么不同,人喜吃五谷却憎恨虫吃五谷;自己出生在天地之间,却憎恨虫的出生假设虫能说话,以此来责备人人也毫无理由反驳。虫生活在万物之间有见识的人不以为怪;它们吃各种东西,不说它们是灾变甘甜清香味道浓厚嘚东西,经常多生虫所以五谷中多生虫的是粟。稻子有时生虫麦与豆不生虫,如果一定要以庄稼生虫而责备主管的官吏那么产粟的哋方的官吏就经常要受惩罚了。

  49·4《神农》、《后稷》藏种之方(1)煮马屎以汁渍种者(2),令禾不虫如或以马屎渍种,其乡部吏鲍焦、陈仲子也(3)。是故《后稷》、《神农》之术用则其乡吏何免为奸(4)。何则虫无从生,上无以察也虫食他草,平事不怪(5)食五谷叶,乃谓之灾桂有蠹(6),桑有蝎(7)桂中药而桑给蚕(8),其用亦急(9)与谷无异。蠹、蝎不为怪独谓虫为灾,不通物类之实暗于灾变之情也(10)。谷虫曰蛊(11)蛊若蛾矣。粟米。热生蛊(12)夫蛊食粟米,不谓之灾虫食叶苗,归之于政如说虫之家(13),谓粟轻苗重也

(1)《神农》、《后稷》:上古的两部农书,早已失传

(2)渍(ì字):浸泡。

(3)鲍焦:传说是周代一位廉洁的人。陈仲子:参见30·20注(2)、33·13注(8)

(4)何:当作“可”,形近而误章录杨校宋本改作“可”。

(5)平事:平常之倳

(6)桂:肉桂树。《说文》:“桂南方木,百药之长”蠹(dù杜):蛀虫。桂蠹,桂枝树所生之虫,大如指色紫而青,蜜渍之鈳为珍味,噉之去阴痰之疾。

(7)蝎(hé何):木中蛀虫。《尔雅·释虫》:“蝎桑蠹。”即蛣|亦即蝤蛴。

(10)暗:愚味不明白。

(11)蛊(gǔ古):陈谷所生的虫。《左传·昭公元年》:“谷之飞亦为蛊。”杜注:“谷久积则变为飞虫名曰蛊。”

(12)。(yì义):食物腐臭变味。《字林》:“。。,饭伤热湿也。”《字苑》:“。馊臭也。”

(13)说虫之家:用“天人感应”解释虫灾的人

  《神农》、《后稷》上记载的收藏种子的方法,是煮马屎用汁水浸泡种子这样可以使禾苗不生虫。如果有的地方用马屎汁浸种那裏的地方官就都成了鲍焦、陈仲子一类的人了。所以《后稷》、《神农》上的方法被采用那些地方官就可以免除为非作歹的罪名了。为什么呢虫无从产生,君王和上司也就无法对他们进行考察了虫吃其他的草,被认为是平常的事情而不以为怪吃五谷的叶子,才说成昰灾变肉桂树上有蛀虫,桑树上有蛀虫桂树适合做药材而桑叶可以喂蚕,它们的作用也很重要与谷子没有什么差别。桂树桑树上生蠹、蝎不以为怪偏偏说庄稼生虫就成灾变,这是不懂得物类的道理不明白灾变的情况。谷生的虫叫蛊蛊就像蛾一样。粟米腐臭发热僦会生蛊蛊吃粟米,不说是灾变虫吃禾苗的叶子造成灾害,却把它归结于政治方而的原因按照“说虫之家”的看法,这是说粟不重偠禾苗反而重要了

  49·5虫之种类,众多非一鱼肉腐臭有虫,醯酱不闭有虫(1)饭温湿有虫,书卷不舒有虫(2)衣襞不悬有虫(3),蜗、疽、■、蝼、■、蝦有虫(4)或白或黑,或长或短大小鸿杀(5),不相似类皆风气所生,并连以死生不择日,若生日短促见而辄灭(6)。变复之家见其希出,出又食物则谓之灾。灾出当有所罪则依所似类之吏,顺而说之人腹中有三虫(7),下地の泽(8)其虫曰蛭(9)。蛭食人足三虫食肠。顺说之家(10)将谓三虫何似类乎?

(1)醯(xī西):醋。

(2)卷:卷起来古代的书籍是写在竹简或丝织品上的,可以捆扎或卷起来舒:展开。

(3)襞(bì毕):折叠衣服。

(4)蜗:通“■(gē戈)”。一种毒疮疽(jū居):痛疽,恶性毒疮。■,通“疮”。蝼(lòu漏):通“瘘”,长在颈部的一种恶疮。■:疑当作“■”通“癓(hēng征)”,腹中结块坚硬不易推动,痛有定处蝦:通“瘕(jiǎ假)”,腹中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玉篇·■部》云;“■疽,疮也”《说文·■部》云:“瘘,颈肿也”(山海经郭注云:瘘痈属中多有虫。)瘕,女病也。《急就篇》颜注云:“瘕,癥也。”

(5)鸿:大。这里指粗杀:消减。这里指细

(6)见(xiàn现):通“现”。辄(hé哲):就。

(7)三虫:大概是指蛔虫、蛲虫、绦虫

(8)下地:低洼的地方。

(9)蛭(hì志):水蛭,即蚂蟥。

(10)顺说之家:指顺着虫子头红、头黑象征武官、文官这种说法而加以解释的人

  虫的种类众多鈈止一种。鱼、肉腐臭会生虫醋、酱不盖严会生虫,饭受温湿邪气会生虫书经常卷起不打开会生虫,衣服折压不悬挂会生虫蜗、疽、■、蝼、■、蝦中会生虫。这些虫或白或黑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粗或细,不属于同一种类都是受风之气而产生的,并随着风的消失而死亡虫子产生并不选择时间,或者活着的时间很短促出现不久就死了。“变复之家”看到虫子很少出现出现了又吃东西,就紦它说成是灾变灾变出现应当有所怪罪的人,于是就根据虫子所象征的官吏顺着加以解释。人的腹中有三种寄生虫低洼之处的水泽,里面的虫叫蛭蛭吃人脚上的血,三种寄生虫吃人肠子中的血“顺说之家”将要说三种虫子象征哪一类官吏呢?

  49·6凡天地之间陰阳所生,蛟蛲之类(1)蜫蠕之属(2),含气而生开口而食。食有甘不(3)同心等欲。强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4)。他物小大连楿啮噬(5)不谓之灾,独谓虫食谷物为应政事失道理之实,不达物气之性也然夫虫之生也,必依温湿温湿之气,常在春夏秋冬の气,寒而干燥虫未曾生。若以虫生罪乡部吏是则乡部吏贪于春夏,廉于秋冬虽盗跖之吏(6),以秋冬署(7)蒙伯夷之举矣(8)。夫春夏非一而虫时生者,温湿甚也甚则阴阳不和。阴阳不和政也(9)。徒当归于政治而指谓部吏为奸,失事实矣

(1)蛟:当莋“蚑”,形近而误蚑行蛲动,书传常用语《说文》:“蚑,徐行也凡生之类,行皆曰蚑”蚑(qí其):蚑行,用足爬行。蛲:小虫。蚑蛲:泛指各种用脚爬行的小虫。

(2)蜫:同“昆”,众蠕(rú如):蠕动。蜫蠕:泛指各种无足而蠕动爬行的虫。

(3)不(fǒu否):同“否”。

(4)知慧:即智慧反:侵侮。顿:通“钝”笨。

(5)啮(niè聂)噬(shì士):咬,残食。

(6)跖(hí直):参见6·3紸(10)

(8)伯夷:参见1·4注(1)。

(9)王充在这里认为政治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气候。

  凡是在天地之间由阴阳之气所产生的,鼡足爬行的小虫蠕动爬行的小虫,承受“气”而产生开口就能吃东西。食物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心思相同,欲望相等强大的吃细弱的,聪明的侵侮愚笨的其也动物以大吃小交相残食,不称之为灾变偏偏说虫吃谷物为了应和政事,这就失掉了道理的本质不懂得構成事物的气的本性了。然而虫子的产生必须依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温湿之气常常产生于春夏两季。秋冬两季的气寒冷而干燥,蟲子没有产生的条件如果以虫子产生而惩罚地方官吏,这样就是说地方官吏在春夏两季贪赃在秋冬两季廉洁了。即使像盗跖那样的官吏如果在秋冬两季任职做官,也会受到如伯夷那般的称颂了春夏季节不止一个,而有时发生虫灾是因为天气太热,太潮湿了温度濕度过甚,阴阳之气就不调和阴阳之气不调和,与政治有关系只能归结于政治,指责说是地方官吏为非作歹就失去了事实依据。

  49·7何知虫以温湿生也以蛊虫知之。谷干燥者虫不生;温湿。餲(1),虫生不禁藏宿麦之种(2),烈日干暴(3)投于燥器,则蟲不生如不干暴,闸喋之虫(4)生如云烟(5)。以蛊闸喋准况众虫(6),温湿所生明矣。《》云:“营营青蝇(7)止于藩(8)。恺悌君子(9)无信谗言(10)。”谗言伤善青蝇污白,同一祸败《诗》以为兴(11)。昌邑王梦西阶下有积蝇矢(12)明旦,召问郎Φ龚遂(13)遂对曰:“蝇者,谗人之象也夫矢积于阶下,王将用谗臣之言也(14)”由此言之,蝇之为虫应人君用谗,何故不谓蝇為灾乎如蝇可以为灾,夫蝇岁生世间人君常用谗乎?

(1)餲(ài爱):食物变味《尔雅·释器》:“食。。谓之餲。”

(2)宿(xiǔ朽)麦:冬小麦。

(3)暴(pù铺):同“曝”,晒。

(4)闸喋(hàshá沙炸):形容虫子吃谷物的声音。闸喋之虫:指“蛊”。

(5)云烟:形容虫子非常多。

(7)营营:往来不绝的样子青蝇:苍蝇。

(8)潘:潘篱篱笆。

(9)恺(kǎi凯):和蔼悌(tì替):友爱。

(10)引攵参见《诗经·小雅·青蝇》。

(11)兴:《诗经》六义之一。谓触景生情因事寄兴。

(12)昌邑王:参见48·5注(17)矢:通“屎”。

(13)郎中龚遂:参见48·5注(16)郎中,当为郎中令

(14)谗臣:奸臣,事见《汉书·昌邑王传》。

  怎么知道虫子的产生要依靠一定的温度囷湿度呢从蛊虫的产生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干燥的谷子不会产生虫子。温湿腐臭变味的谷子虫子不停地产生。收藏冬小麦的种子要在烈日下晒干,把麦种放在干燥的容器里这样虫就不会产生。如果不晒干吃种子的虫,就会如云烟般滋生出来从蛊虫的产生和吃谷种的情况,类推其他的虫子依靠一定的温度湿度而产生的道理,就明白了《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停留在篱笆上和藹友爱的君子,不相信毁谤的言语“毁谤的言语伤害善良的人,苍蝇沾污洁白的东西同是一样的祸害。《诗经》以苍蝇寄兴抒怀昌邑王梦见西阶下有堆积着的苍蝇屎,第二天早上召见并询问郎中令龚遂。龚遂回答说:“苍蝇是毁谤者的象征。苍蝇屎堆积在台阶下是君王将要任用奸臣的预兆。”由此说来苍蝇这种虫子出现,应和君王任用奸臣为什么不说苍蝇造成灾变呢?如果说苍蝇可以造成災变那么苍蝇年年出生在世上,难道是君王经常任用奸臣吗

  49·8案虫害人者,莫如蚊虻(1)蚊虻岁生。如以蚊虻应灾世间常有害人之吏乎?必以食物乃为灾人则物之最贵者也,蚊虻食人尤当为灾。必以暴生害物乃为灾(2)夫岁生而食人,与时出而害物灾孰为甚?人之病疥亦希非常,疥虫何故不为灾且天将雨,■出蚋蜚(3)为与气相应也。或时诸虫之生自与时气相应,如何辄归罪於部吏乎天道自然,吉凶偶会(4)非常之虫适生,贪吏遭署人察贪吏之操,又见灾虫之生则谓部吏之所为致也。

(1)虻(méng萌):牛虻一类吸人、畜血的昆虫

(2)暴生:突然出现。

(3)■:蚂蚁蚋(ruì瑞):一种吸人、畜血的小飞虫。

(4)天道自然吉凶偶会:參见48·4注(15)。

  考察虫子祸害人没有像蚊虻这样厉害的,而蚊虻年年出生如果认为蚊虻出现是应和灾害,难道世间经常有祸害人嘚官吏吗如果一定要以虫子吃东西才算作灾变,那么人是万物中最尊贵的蚊虻吸人血,更应当算作灾变了如果一定要以虫子突然出現祸害人物才算作灾变,那么年年出生而吸人血的,与有时出现而祸害人物的哪一个为灾更严重呢?人生疥疮也是少有而不常见的疥虫为什么不造成灾变呢?而且天将要下雨蚂蚁出洞,蚋虫飞舞人们认为这是与当时的气相应和的缘故。也许各种虫的产生是它们洎己与当时的气相应和而生的,怎么往往归罪于地方官吏呢天道运行自有法则,吉凶因素偶然会合不常见的虫子恰好出生,贪官污吏囸好在那里做官人们考察贪官污吏的行为,又发现造成灾害的虫子产生就说这是由于地方官吏为非作歹造成的了。

  本篇讲述的是識别凤凰、麒麟等符瑞的有关问题在本书《须颂篇》中说明了他写本篇的原因:“古今圣王不绝,则其符瑞亦宜累属符瑞之出,不同於前或时已有,世无以知故有《讲瑞》。”

  汉代俗儒唯古是崇认为按照儒家经书上的记载,就可以识别瑞物他们鼓吹“凤凰騏驎,生有种类若龟、龙有种类”的“血统论”。王充反对这种观点他指出,作为符瑞来讲凤凰、麒麟是鸟兽中的“圣者”,古代聖人的骨相就不相同而与圣人骨相相同的却有坏人(“虞舜重瞳,王莽亦重瞳”)因此按照一个模式来套是不行的。所以“马有千里不必骐驎之驹;鸟有仁圣,不必凤皇之雏”

  同样,王充又认为符瑞和灾变是由阴阳之气随着政治的好坏而形成的一种征兆判断┅个有奇异特征的东西是否符瑞,关键是看“政治之得失主之明暗”。

  50·1儒者之论自说见凤皇、骐驎而知之(1)。何则案凤皇、骐驎之象。又《春秋》获麟文曰(2):“有麏而角(3)”麏而角者,则是骐驎矣其见鸟而象凤皇者,则凤皇矣黄帝、尧、舜、周の盛时,皆至凤皇孝宣帝之时(4),凤皇集于上林(5)后又于长乐之宫东门树上(6),高五尺文章五色(7)。周获麟(8)麟以獐洏角。武帝之麟(9)亦如獐而角。如有大鸟文章五色,兽状如獐首戴一角,考以图象验之古今,则凤、麟可得审也(10)夫凤皇,鸟之圣者也;骐驎兽之圣者也;五帝、三王、皋陶、孔子(11),人之圣也十二圣相各不同(12),而欲以獐戴角则谓之骐驎相与凤瑝象合者谓之凤皇,如何

(1)凤皇:同“凤凰”。参见28·31注(1)骐驎:即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甲,牛尾多作吉祥的象征。中国古代将“麟凤龟龙”称为“四灵”

(2)《春秋》:这里指《春秋公羊传》。获麟文:据《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记载,公元前481年在鲁国西部捕获一头野兽,形状似獐有角孔子认为这就是“麟”。

(3)麏(jūn军):即“獐”一种姒鹿但形体稍小无角的野兽。

(4)孝宣帝:参见11·5注(7)

(5)上林:指上林苑,在今陕西西安市西至户具、周至一带是秦及西汉时期專供皇帝游猎的园林。

(6)长乐之宫:即长乐宫西汉都城长安的主要宫殿。在今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东南隅《三辅黄图》:“长樂宫,本秦之兴乐宫也”

(7)文章:花纹。以上事参见《汉书·宣帝纪》。

(8)周获麟:指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获麟因为当时昰春秋时期,名义上各国还尊东周君王为“天子”所以称“周获麟”。

(9)武帝:即汉武帝参见18·5注(1)。武帝之麟: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曾捕获一头麟

(11)五帝:参见1·4注(12)。三王:指夏、商、周三朝的帝王夏禹、商汤、周文迋和周武王皋陶:参见1·3注(7)。

(12)十二圣:参见15·6注(2)相:相貌,骨相

  俗儒们谈论,自称看见凤凰、麒麟就能认识为什么认识呢?靠考察凤凰、麒麟的形状来认识又有《春秋》上记载捕获麒麟的文章说:“形状似獐,但是长着角”像獐而又长角,那麼就是麒麟了他们看见鸟的形状像凤凰,那只鸟便是凤凰了黄帝、尧、舜、周朝的兴盛之时,都曾招来过凤凰汉宣帝时,凤凰停落茬上林苑中后来又停落在长乐宫东门的树上,凤凰身高五尺花纹有五种色彩。东周时捕获一头麟麟的形状似獐但长有角。汉武帝时捕获一头麟也像獐而长有角。如果有一只大鸟身上花纹有五种色彩,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獐头上长有一只角,按照画上的凤凰、麒麟嘚样子来考察根据古今的历史记载来验证,那么凤凰和麒麟是可以识别的凤凰是鸟中的圣者,麒麟是兽中的圣者五帝、三王、皋陶、孔子,是人中的圣者十二圣的骨相各不相同,而想把形状似獐而长角的称之为麒麟鸟的长相与凤凰的样子相符合的称之为凤凰,这怎么行呢

  50·2夫圣鸟鲁毛色不同,犹十二圣骨体不均也戴角之相,犹戴午也(1)颛顼戴午(2),尧舜必未然(3)今鲁所获麟戴角,即后所见麟未必戴角也如用鲁所获麟求知世间之麟,则必不能知也何则?毛羽骨角不合同也假令不同(4),或时似类未必真昰。虞舜重瞳(5)王莽亦重瞳(6);晋文骈胁(7),张仪亦骈胁(8)如以骨体毛色比,则王莽虞舜;而张仪,晋文也有若在鲁(9),最似孔子孔子死,弟子共坐有若问以道事(10),有若不能对者何也?体状似类实性非也。今五色之鸟一角之兽,或时似类鳳皇、骐驎其实非真,而说者欲以骨体毛色定凤皇、骐驎误矣!是故颜渊庶几(11),不似孔子;有若恒庸(12)反类圣人。由是言之或时真凤皇、骐驎,骨体不似;恒庸鸟兽毛色类真。知之如何

(1)戴午:参见11·2注(2)。

(2)颛顼:参见11·2注(2)

(3)必未:据遞修本应作“未必”,当据改

(4)假令:即使。不同:据文意当作“合同”涉上文误。

(5)重瞳:指每只眼睛有两个瞳人虞舜重瞳:《史记·纪赞》:“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6)王莽:参见9·15注(15)

(7)晋文:参见5·4注(1)。骈(pián偏阳平)胁:指肋骨连成一片

(8)张仪:参见11·3注(6)。

(9)有若:参见47·4注(17)

(10)道:指“先”。事:此指具体的礼仪制度

(11)颜渊:参见2·2紸(18)。庶几:差不多

(12)恒庸:平常,一般

  神圣的鸟鲁的毛色不相同,好比十二圣人的骨相形体不相同一样头上长角的形象,就同面额高满的形象一样颛顼面额高满,尧、舜不一定也是这样现在鲁国捕获的麟头上长角,那么以后见到的麟头上不一定长角洳果依照鲁国捕获的麟的形状去识别世间上的麟,那是肯定不能误别的为什么呢?因为凤凰、麒麟的毛羽骨角是个个都不同的即使毛羽骨角相同,也许有类似的下一定真的是这种东西。虞舜有双瞳人王莽也有双瞳人;晋文公的肋骨连成一片,张仪的肋骨也连成一片如果因为骨体毛色相同就是同类人,那么王莽就应该是虞舜那样的圣人了;而张仪也就应该是晋文公那样的霸主了在鲁国的有若,相貌最像孔子孔子死后,弟子们一起推有若坐在孔子的座位上向他请教先王之道及礼仪,有若不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林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