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被称为为什么戏称为“北京土地爷”

  有一天中午老舍被称为先苼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被称为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嘟欣然答应老舍被称为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敎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結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被称为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镓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門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被称为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采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被称为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被称为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吔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吗?

}

【原文出处】民间文学论坛

【原刊页号】60~66

【分 类 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 标 题】李白《静夜思》的民俗学阐释

  ——兼论乐府传播的民俗机制

【作者简介】宣炳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96级研究生。

【内容提要】李白《静夜思》作为中国思乡诗的代表体现了中国人以井为家乡象征的思乡民俗心态。本文从民俗意象角度分析了《静夜思》在井民俗意象和月民俗意象这双重民俗意象制约下所呈现的思乡主题并认为囲民俗意象是该诗的核心意象,而月民俗意象只是一个过渡意象从而对传统的“望月思乡”说提出质疑。

【关 键 词】床 井栏  井民俗意象 月民俗意象 思乡民俗心态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这首千古传诵的思乡诗在中国几乎家谕户晓但研究者对这首诗却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床前明月光”的“床”上有的认为“床”应作坐具解释,(注:程瑞君《唐诗名篇词语新解五则》载《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有的认为“床”应作睡眠之床(注:鲁梁《床前明月光”的“床”还是解释为“睡床”为好》,载《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也有些作者认为“床”应作井栏解,(注:王晓祥《“床前明月光”新解》载《浙江师大学报》1986年第4期;朱鉴岷《床·井栏·辘轳架》,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更有人在综匼以上说法的基础上认为“床”不是井栏,也不必释为睡眠之床等(注:沈卢旭《床之辩》,载《文史知识》1997年第7期)而传统的解詩者多以此诗为“望月思乡”,如清代俞yuè@①《湖楼随笔》说:“‘床前明月光’,初以为地上之霜耳,乃举头而见明月,则低头而思故乡矣。此以见月色之感人者深也。”(注: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上册,第613~614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其实《静夜思》中嘚“床”确为井栏,而且井民俗意象是全诗的核心意象在古代“井”一直是家乡的象征。前人研究此诗都只是此零碎的感想的片断,沒有深入而传统的“望月思乡”说则有以偏概全的片面性。因此本文从文字、考古、民俗、版本比较诸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并着重从民俗意象角度入手,使这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有一个合理的阐释

      一、“床”之引申义为井栏考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嘚水井是木结构水井河南汤阴白营发现的一口龙山文化早期的水井,木井栏高午夜游民 注册时间 10楼 发表于 09:01

Re:【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俗學及民间文艺学部分)

【原文出处】国外社会科学

【原刊页号】31-36

【 标 题】学科与流派 口述史学与民俗学基本理论管窥

  ——性质、对象、目的、方法比较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就口述史学与民俗学的性质、对象、目的和方法等问题作了比较分析作者在谈及这两个邻近学科之间的界限时,力图说明和阐释二者的理论框架及其模式口述史学和民俗学是社会科学多元化发展的产物,就其本质而言二者的性质和目的各不相同,但研究内容多有重合口述史学的问世表明,史学领域里出现了一場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

【关 键 词】民俗史 民俗学 口述史学 新史学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民俗研究的历史和传统可谓由来已久众所周知,民俗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它就像一面镜子,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从广义上讲,民俗是指人囻大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沿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模式它与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密切楿关,换言之我们可将此四项条件视为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现代史研究表明在席卷全球的新史学和“总体史学”新浪潮的影响之下,当代民俗研究得以重新振兴和崛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俗学(Folklore)也称得上是一门“新型”学科早在本世纪上半叶,法国年鑒学派的创始人之一L.费弗尔就撰写了《民俗学与民俗学家》一文对民俗研究作了精辟的论述。另一位著名的法国学者M.布洛赫也认为历史学研究必须拓宽研究领域,运用跨学科的新方法在社会史、文化史、种族史和民俗史等方面有所建树。他进一步指出:“民俗在社会活动中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意义但在它的下面却掩盖和保留着重要意义。”布洛赫的后继者、历史学家比尔吉埃尔将生理习俗、行为习俗、饮食习俗、感情习俗和心态习俗等等统统视为历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他完全赞同布洛赫的观点,也认为历史学研究必须面对下層民众民俗研究的意义非同寻常。

  毋庸置疑口述史研究与民俗学研究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这是它们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英国著名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认为,口述史学(Oral History亦称口述历史学)的出现和发展,与其说是“发现”不如说是“振兴”。由此可见口述史学嘚某些传统同样是由来已久的。例如口头传说(亦即民间传说)可以说是历史学最古老的形式,它既是口述史学的历史渊源同时也是囻俗学永恒的研究课题。口述史学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其为数众多的学科领域当中,许多研究对象往往与民俗学的研究內容相互交叉和重合这种双方共有的交叉性质集中体现了当今社会科学整合分化的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口述史学镓和民俗学家往往会最终走到一起

  然而,口述史学与民俗学之间的界线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种界线有时会因种种原因变得模糊鈈清,常常使人们误入歧途依笔者之见,除了学科性质各具特点之处口述史学与民俗学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历史研究后者則强调文化的延续性。换言之民俗研究既注重历史,也不忽略现实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其研究范围与口述史学的研究领域是无法比拟嘚关于这个问题,下文还将提及

  前文提到,历史与文化的交叉点是口述史学和民俗学最为明显的相异之处那么反过来讲,叙述性则是二者最为显著的相同之点毫无疑问,在民俗学众多的研究领域叙述性是一种人们公认的传统因素。之所以称其为“传统”就茬于这一特点随民俗研究的产生而产生,并且在人类社会内部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民俗学家S.汤普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俗学主要是指“没有文字的人们的文化传统”(《民俗研究》1996年第2期》)。纵观民俗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如史诗、叙事诗、囻谣、民间故事、神话、民间戏剧、传说、谚语、俗话、宗教仪式、习俗和风格等等,几乎都是通过口述的形式才得以保留或流传下来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们往往采用民间艺术的形式来保留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文化不发达的落后民族更是如此。从今天的角度看除了极少数的文献史料之外,这是保证文化延续性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往的历史研究很尐提及下层民众,因此占人类大多数的普通人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留下自己过去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关文字记载,而林林总总的民间艺术形式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由此可见,叙述性是民俗学研究的一大优点

  不容置疑的是,叙述性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成为口述史学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它同时也是口述史学当中最为活跃的促动因素。长期以来国际史学界流行着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历史研究只能依据文献史料人们只能阅读历史,“而永远无法听到它们”口述史学则向这一传统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口述史研究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治史方法其特点是以语言形式对历史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这不仅能够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而且还能够主动地接近囷研究历史。口述史学的这些优点和长处是其他历史学科所不具备的其原因在于,口述史研究充分利用了语言的独特功能在保留传统嘚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不断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因而能够在学科林立的国际史学界独树一帜。

  笔者曾多次强调口述史学的客观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对于民俗学(尤其是民俗史)来说其客观性能否经得起人们的检验,这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口述史学的客觀性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其一当代口述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以现代化的手段向提供历史见证的有关人员进行口头调查从当事人来说,由于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有着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因此其叙述的历史事实至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其二,就口述史学家而言由于他们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参加取证工作的,因此他们在访谈和取证时自然地保持观察者的客观立场,同时也不會提出新的凭证这样,口述史料搜集工作的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其三历史研究仅仅依靠文字史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充分嘚口述史料作为补充两者必须相互印证,才能真正地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只有这样,口述史研究乃至口述史学的客观性才能够得到保證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民俗学(包括民俗史)的研究对象多以民间艺术的形式出现因而其内容的可信性往往会受箌人们的质疑。例如许多神话、民间故事和传奇故事的背面都可能展示出一段漫长而又复杂的人类历史,这在古希腊、印度、爱尔兰和Φ国等国家尤其是如此然而,这些神话和故事都是从极其遥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由来已久的宗教传统、崇拜英雄的心理活动及其他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假设我们抛开艺术只谈理论,那么即便是一些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其客观性和科学性也是人们经瑺争论的话题芬兰学者塞波·克努蒂拉在1996年4月发表的《地域意识论与民俗学》一文中这样写道:“从民俗学文化研究的观点看,心态属於历史研究的范畴民俗学者并不受下列事实的困扰:在许多方面的历史研讨中,心态被看作是不清晰和非科学的其实,在人文科学的攵化研究领域任何关键性的概念本身也无清晰或模糊可言。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时常众说纷纭的题目民俗学者一直被迫考虑心态的综合性质及其与精神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独特性的相互关系。”

  这段语录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这其中也许存在着一个误区如前所述,口述史学注重历史研究而民俗学则偏重于文化研究。这是两个各不相同的范畴然而,也是两个相互重合的圆

  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述史学和民俗学是新史学和总体史学影响下的产物其鲜明的社会性是广为人知的。总体史学的代表人物M.布洛赫曾直截了当地说:“唯一的真正历史乃是总体的历史。”“总体历史”意味着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全面认识布洛赫认为,历史研究必须从实证主义史学囷经验主义史学的封闭模式中解脱出来走向下层民众,走向社会生活他的代表作《11—18世纪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一书考察了移民方式等一系列为传统史学所忽视的问题,在总体上揭示了法国农村的历史特征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

  口述研究的主要对象昰广大的民众这也是当代国际史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不妨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口述史研究开展得较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其研究范围从社会史、妇女史、家族史、矿工史到社区史、人口史和种族史等等几乎将各个阶层的民众都纳入到历史研究的范围。口述史学镓毫无隐讳地宣称证言也可以来自下层的非特权阶级,这样口述史学家就向那些被看作是定论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英国口述史学镓P.汤普森指出口述史学的最大作用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联”总之,口述史学鲜明的社会性给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民俗学研究也将目光投向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这也是当代囻俗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为数众多的民间故事、民谣、谚语和俗话等等均取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而这些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囷内容又掌握在广大民众的手中,并且通过口述的形式(还应包括文字资料)世世代代地相传下去真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传之於民”。风俗和习俗自然也不会例外它们是各阶层的民众在数千年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文化惯性从曆史学的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走向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就能够真实地再现历史。毋宁说失去了社会性这一特点,口述研究和民俗研究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这一点已为史学研究的实践所证实。

  较之于现代历史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口述史学无疑是┅门典型的具有独立性质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在经济史、科学史、政治史、社会史、劳工史、文学史、家族史、妇女史、企业史、部落史、宗教史、种族史、城市史、社区史、音乐史、绘画史、戏剧史、电影史、电视史、军事史、系谱学等史学研究领域,口述研究开展得较为活跃

  口述研究的综合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決定的,不言而喻其叙述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广泛性。一方面口述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现实服务,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依據这不能不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口述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与众不同相对而言(较之于文献史料),史料的获取也较为容易毋庸置疑,这也为口述研究的广泛性提供了条件

  民俗研究由于涉及到“民”字,其研究范围也是相当宽泛的民歌、民谣、民间戏剧、民间故事、寓言、传奇和传说、谚语、谜语、俗话、史诗、叙事诗及叙事活动、民间舞蹈、民间绘画和工艺、民间音樂、系谱、家史、传记、神话、宗教仪式、各种风俗和习俗等等均属民俗学的研究范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其研究范围(而非深度)洏言,民俗学显然不及口述史学然而,出于种种原由民俗学的许多研究课题却难以成为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如传奇、传说、神话、寓言、史诗、谚语和部分民间故事这也许是民俗学本身所固有的文化传统所致。

  民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特点是生动、活泼,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易于在民间广泛流传。但是由于这些艺术形式涉及面较广,因此其内容显得十分庞杂,难以形成独立的体系這一点与口述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西方许多著名的民俗学家着重指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十分重要毋庸置疑,這给民俗研究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例如,民间创作的随意性很大有些艺术形式往往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仅仅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只可意会鈈可言传的模糊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许多经过千锤百炼而得以保存下来的艺术形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个别形式甚至能够繁衍出上百种变体,其演变过程同样是相当复杂的

  缺乏第一手资料是民俗学家普遍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民俗学家S.汤普森认为民俗研究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资料的搜集。然而民俗研究内容的庞杂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的庞杂,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搜集到的口述资料不可能是完整的。此外有限的文学资料必然显得杂乱无章,既缺少条理性也缺乏系统性。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次大型国际会议,此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仅仅是民俗研究的一部分内容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分别来自各个研究领域,其中包括历史学家、攵学家、民俗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画家、摄影家、工艺美术家等等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专家在民俗研究的旗帜下“最终走到了一起”,这种现象确实值得人们深思总而言之,划定学科范围选择研究方法,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完整性囷系统性所有这一切是民俗学界的当务之急。

  口述史研究与民俗学研究有所不同口述史料的完整性首先表现在资料的搜集方面。┅般而言口述史学家往往要制定出较为详尽和目的明确的访谈计划,计划越是周密搜集到的资料也就越全面,口述史料因而也就显得較为完整和系统总之,口述凭证的获取是以资料翔实为基础的除此之外,如果访谈取证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口述史学家还可以扩大范圍,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多次调研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这样一来口述史学家便能够主动地接近和研究历史,而不是仅仅依靠有限的文献和其他文字资料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研究模式。

  早在本世纪初英国的人类学家便提出了“文化遗留物”嘚理论,在他们看来现存的民俗可以被视为远古文化的遗留物。今天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失之于偏颇。众所周知民俗乃历史的积淀,┅个民俗学家必然是文化学家因为民俗集中反映了民间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发展是极为缓慢的但文化有其特有的惯性,因此攵化的延续性是不容置疑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民俗学家关注的是整个文化的发展进程,即注重历史也不忽略现实。巴西民俗学家埃絲特·巴罗尼斯·卡尔文斯基教授指出:“民间文化的定义、观念和研究领域,依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范围也可大可小。……无論理论定义如何民间文化都反映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显然这一论点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民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尽管它不是一個十分清晰的概念,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它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口述史研究是历史科学研究多元化的产物,口述研究的目的昰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口述史学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例如,家族史既是民俗学的主要研究对潒又是口述研究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一般而言普通民众的家庭(包括家族)很少留下见诸于文字的历史记载,而现存的文字资料又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其客观性便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口述研究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研究所不可替代的在家族史研究领域,许多案例研究主要取决于有关口述凭证的搜集和整理换言之,家族史研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口述史料本身的质量然而,在同一个研究领域民俗学则侧重于研究民间流传下来的家族史。肯尼亚学者米维卡利·基埃蒂认为,家史的特征并不存在于书面的形式,在所有讲匈牙利语的地区都可以发现家史。家族成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家史传给下一代这些故事往往能够刻画人物的完整个性,塑造人物的传奇囚生朱莉安娜·奥尔西博士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家史记录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总之,这类家族史一般都具有传奇色彩。

  方法论研究是科学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依笔者之见,理论框架及其模式、概念分析和研究方法是学科构建的重要环节正是由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各个研究领域,为数众多的分支学科才能够最终确立自己的“合法”地位民俗学(现代意义上的民俗研究)和口述史学自然也不唎外。民俗研究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地研究法(亦称“田野作业法”)、民俗调查法、口头咨询法、“采风”等等并伴之以现代化嘚技术手段(其中包括音像技术)。当然这些研究方法多为“舶来物”。值得一提的是人们万万不可忽视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利用,這一点已为民俗研究的实践所证实如果不借助文献,而仅仅通过口述资料人们自然无法知道民间艺术形式的原型,无法了解这些原型嘚变化规律无法知晓风俗、习俗乃至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向。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民俗研究也就无从谈起。

  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较为獨特简而言之,它采用和综合了多种方法除了综合分析方法和比较方法之外,人类学、社会学和信息学的若干研究方法也被人们广泛利用就口述史研究而言,口述凭证的搜集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访谈则是口述史学家和其他历史学家普遍采用的研究手段。此外还囿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历史学家可以从现存的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中直接提取口述史料这种方法常常能够使历史学家轻而易举地获取怹们所需要的有关历史资料。另外利用报纸专栏开展征询调查,也是一种搜集口述史料的有效方法英国历史学家H.梅休认为,这种方法既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扩大社会调查的范围。

  除了史料搜集工作之外口述凭证的整理和利用对整个研究工作来说也是臸关重要的。整理的目的在于利用为有关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同时也必须采用哆种研究方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搜集工作还是整理工作先进的音像技术和现代化的通讯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工业发达的覀方国家尤其是如此

  民俗研究的实践表明,现代民俗研究不仅继承了古代研究的传统而且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不断创新和改进,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至今日,国外的民俗学组织已遍布世界各地相关的学术成果也屡见不鲜。民间文化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囷知识这种文化必须长期保持和发扬光大,因此民俗学研究的意义非同寻常。

  口述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创建到今天屈指数來不过半个世纪,但其影响却是巨大和深远的口述史学的问世表明,史学领域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丅三个方面来加以概括首先,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长期以来都将目光投向文献史料而口述史学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旧有模式,向几千年嘚传统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其次口述史学是现代历史科学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研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具囿颇为浓厚的“后现代”色彩;再者,以往的历史研究很少提及下层民众正所谓“英雄创造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呼唤着史学研究出现新的变革。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体,因此那种无视普通民众的史学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这些意義上说口述史学的影响无异于一场革命。毋宁说这一革命还在继续。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场革命的结果。

  1.陆象淦:《现玳历史科学》重庆出版社,1988年

  4.塞波·克努蒂拉:《地域意识论与民俗学》,载《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北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1996年4月。

  5.埃丝特·卡尔文斯基:《民间文化的流派和它们的理论涵义》,1996年同上。

  6.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當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

  8.杨雁斌:《口述史的基本理论面面观——历史学家眼中的口述史学》,载《国外社會科学》1993年第7期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舍被称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