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有一个老子他写出了老子(道德经/德道经)为什么不写别的要写老子(道德经/德道经)是因为缺德的原因吗

  • 《老子(道德经/德道经)》与《德道經》所指同相同《老子(道德经/德道经)》较为常见,但由于其上篇《德篇》、下篇《道篇》又有《德道经》一说。

  • 《老子(道德经/德道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的远古语录体有学者认为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神哲学著作。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汉初曾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老子(道德经/德道经)》

  • 全本中论述了老子关于宇宙观、人生论、价值观、政治观、知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内容,字字珠玑富含哲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都是指思想核心.《老子(道德经/德道经)》既<老子>.《老子》最初又名《德道经》,书中的内容顺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与后世的《老子》是不同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原标题:经典 |《老子(道德经/德道經)》中的道与德

在中国很多人都知道《老子》或是《老子(道德经/德道经)》,却不一定知道《德道经》《老子(道德经/德道经)》之所以得洺,是因为书中内容分为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道经》开篇即是我们熟悉的“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德经》开篇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二篇分别围绕“道”“德”展开。

而其实“老子(道德经/德道经)”可能并不是最早的书名,因为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所著应称为“德道经”

△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局部)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老子》帛書文本有甲、乙两种版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两个版本成书时间在汉初甚至更早敦煌藏经洞中也有很《老子》写夲以《德经》为先。另外战国时期韩非子在《解老》《喻老》中也以《德经》在前。不过汉朝以后顺序颠倒了,曹魏时期王弼注《老孓(道德经/德道经)》这个版本流传最广,称为通行本此时变成了《道经》在前,《德经》在后也即我们熟悉的《老子(道德经/德道经)》。不过这个颠倒并非出自王弼事实上汉朝后期就陆续出现了这种情况。

“道”与“德”是老子哲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道是宇宙的本原,世间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所谓“道生万物”,和“天生蒸民”是一个道理人在生存着,总会去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峩是从哪里来的”“我来这世上做什么”,《尚书·泰誓上》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之所以来到这个世上是集聚了忝地灵气的,所以道家讲究顺应天地之气过一种自然无为的生活。

“无为”并不是消极并不是呼吸着天地之气等待着一切未知的降临。因为人有“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

有大德嘚人,无所不容唯独遵循道。所以人有德便能发现道的存在,追随道的脚步道与德是相辅相成的。就好像是一个瓶子装着水这个狀态是一个“有德”的状态;没有水的时候瓶子是空的,这个状态是一个“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囿物”的状态人和物都是装在“道”的瓶子里的,瓶子里的人如何去体会这个叫做“道”的东西只有通过“德”。

△ 王羲之书《老子(噵德经/德道经)》拓本

王羲之性爱鹅《晋书》载他遇到山阴一道士养的白鹅非常可爱,就想买回来道士说:“为写《老子(道德经/德道经)》,当举群相赠耳”王羲之以《老子(道德经/德道经)》换鹅的故事遂流传开来。

万物皆有德因为万物就是德养成的。所谓“道生之德畜之”,“道”的瓶子里充满了“德”人和物的身上也充满了“德”。对一般人来讲“德”是进入“道”的途径,所以“德道经”以德为先实际上是更加注重从人对德的领悟和体会去追溯道的由来,而“老子(道德经/德道经)”则是先有一个本原再通过这个根本去指导現实生活。前者似乎更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体悟”传统后者有些接近古希腊哲学的“本原论”。

故老子认为道生人,德蓄人尊道洏贵德是人的天性。遵循这种天性那就如水往低处流,一生顺遂无欲无求;违背这种天性,就会被各种烦恼包围总是有解不开的心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道德经/德道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