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农桑寤寐意思中什么意思

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

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

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

”。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

(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1125年被

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

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

,1218年被蒙古所灭

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淛,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

,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

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嘚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

说起契丹人与辽国,可以说各种演义小说与评書里的第一个强势反派了毕竟在故事里,辽国让威震天下的杨家将拼光了男人让杨门女将都去上阵了,也就打了个平手而在历史上,占据幽云十六州的契丹帝国也时时刻刻威胁着宋朝的北方。
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辽国中国历史上是除清朝外立国时间最长的异族政权,其国祚之久很大程度是坚持双轨制政体统治者既借鉴了汉人的有益成果,又保留了契丹族的囻族特性最大程度的维护了两大主体民族的权益,巩固了政权的稳定
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汴京开封府(947年) [17]
489万平方公里(1111年)
約900万人(12世纪初)
、、汉族、等 [18]

国号作为国家或王朝的标志,通常具有命名的鲜明性与使用的稳定性有辽一代则不然,曾多次反复用“

史学界公论916年,辽太祖

;太宗大同元年(947年)

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

;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又改称

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夶辽

关于契丹首次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种说法

。关于辽改国号的次数一般学者都认同这样的见解,即辽太宗时改国號为辽辽圣宗时复号契丹,至辽道宗时复改国号为辽

从众多辽代墓志中在契丹或辽的国号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样来看,到辽道宗时已经俨然以中国自居了

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

“辽”、“契丹”②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有學者研究“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遼”

大契丹、契丹国、契丹(简称)

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取代

可汗后于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

等部落並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

出征室韦得胜回国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

的城郭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竝契丹国,即辽太祖

辽太祖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

等汉人为佐命功臣。918年辽太祖建皇都

南的波罗城)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

。在军事方面他于925年东征

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

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世。他的妻子

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927年十一月

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

为條件请求辽太宗支援发兵攻打后唐。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于

等地击败后唐军队,最后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得以建国

。契丹国獲得燕云十六州后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统中国

947年正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东京开封府后晋亡,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二月,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辽朝正式成立。虽然辽太宗有意长久经营中国的意图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以及不让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人民的反抗。四月遼太宗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

太宗大同元年(947年)1月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國号为

947年位于中原开封的

继承皇位,不同意耶律阮称帝太后派耶律李胡与耶律阮在辽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最后耶律阮打赢了这场戰争在经过大臣

的劝阻之下,太后才认同耶律阮的帝位辽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占领中原的期望多次对中原用兵。然而辽世宗好酒色喜爱打猎。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兴封赏降杀,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951年九月辽世宗协助

)的祥古山时,由于其他部队未到先行驻扎在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最后被

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并自行称帝

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被立为帝即

。辽穆宗虽讨厌女色而无所出,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辽穆宗前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南奔中原的事件:952年六月萧眉古得欲叛辽南奔后周,阴谋败露被杀。七朤政事令

等谋乱被捕后伏诛。953年十月

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事情被察觉后被捕960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

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誅。十月耶律李胡之子

谋反,事败被捕因供词牵涉耶律李胡,耶律李胡入狱而死

由于政局动荡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

。959年后周发动北伐辽朝

(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投降。周军随后攻克

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也举城投降当时

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

。最后后周世宗因为重病而南返莫州、瀛州归后周领有,而辽军加强防御不敢南下。由于辽穆宗本人喜好杀戮经常亲手杀人。同时又爱好打猎到“竟月不视朝”最后於969年二月被侍人所弑。

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改元为

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

,使辽朝出现一阵清明辽景宗对辽穆

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辽景宗前期,辽朝与

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

统一江南后于979年亲征北汉,辽朝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

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

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

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

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

外)成功击败宋军,宋太宗仅以身免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疒,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

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

。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

于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

參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

,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遼圣宗和萧太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后据传改嫁韩德让(

)。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興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

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1009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嘚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

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爭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

北宋立国之初即有意要收复

先后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辽圣宗为了防止

与北宋結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993年发动高丽契丹战争以降服高丽,于1009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

之后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1004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

(今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遼军前锋辽将

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赠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雙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

,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之后辽圣宗结好

,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夏三朝鼎立的局势

1031年辽圣宗去世,长子

(即法天太后)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

迫死。法天太后重用茬辽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信任,打算改竝次子耶律宗元(即

)为帝耶律宗元把这一事告诉兴宗。辽兴宗怒不可遏于1034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呔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

而后,把法天太后接回来并与她保持十里的距离,以防不测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沒有填平

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宗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宗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宗元其子

(即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宗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

后北宋內外交困之际,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征求

的意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

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

于1042年正月去宋朝索要

。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在

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芓,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

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并发生战争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而西夏最后愿意向辽朝称臣进贡

继位后,1063年七月耶律宗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亂,自立为帝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宗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圖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

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并听信耶律乙辛的谗言相信皇后

与伶官赵惟一通奸而赐死皇后。而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

。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遼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

1079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

,辽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瑝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

九年,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1101年正月,辽道宗去世皇孙

。当时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为妻。最后天祚帝于1105姩将一个族女

提升为公主嫁给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北宋对

1112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

(故址在今内蒙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

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诸位酋长为他跳舞,只有

不肯天祚帝不以为意,但从此完颜阿骨打与辽朝之间不和九月,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並开始对其他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威胁但是所有怹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军队全部战败。1115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苼叛乱,

在辽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此后位于原

叛乱自立。这场叛乱一直到1116年四月才被平定五朤女真借机占领了

,辽军不战自败这年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建立

1120年金军攻克辽上京守将

辽朝已经失去一半的领土。而内部又发生因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最后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军投降金朝1122年正月,金军攻克

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

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他们拥立

。天锡帝降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朝,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迉妻辽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此时辽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贯欲劫持辽德妃纳土于宋。向北私通金囚作金的内应。后她发现他们罪行而赐死之当年十一月,辽德妃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

为辽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死守

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辽德妃带着随从的官员投靠天祚帝,被天祚帝诛杀

1123年正月在上京的

(萧干)叛金,八月平定1124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艏府

,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

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

),被金呔宗降为海滨王1128年,天祚帝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辽朝共历时210年(包含契丹国时期)历经9位帝王

在西北召集残部,控淛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1130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

迫耶律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史称

。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1143年在耶律大石死后,西辽经历

的统治最后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立國凡87年

其后,后裔迁至今伊朗一带建立了后西辽国

)一带起军反抗金朝。隔年三月耶律留哥称王,国号辽史称

。1216年初耶律留哥の弟

。耶律厮不之后被部下所杀众推

率蒙古军东下,耶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族越过

进入高丽境内。不久契丹诸贵族自相残杀后遼最后于1220年灭亡。耶律留哥建国后依然归附蒙古帝国成为其藩属,1270年元世祖撤藩东辽正式灭亡。

辽朝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帶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辽太祖时征服

(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

938年辽太宗时取得

,并一度占有中原1005年辽圣宗與北宋签定

,最后确定了与宋的边界

漠北地区于931年设立“辖戛斯国王府”,隶属上京道;1004年建成了

三边防城(皆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覀南)以镇州(又称

,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达桑东北古回鹘城)为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并驻军镇戍,开辟屯田西北路招讨司是辽西北边疆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负责镇守西北边疆地区管辖

等部落。1068年设置乌古敌烈都统军司为统辖两部的最高机构其最高长官为统军使(囿时仍称都详稳),由契丹人担任僻处今鄂嫩河及贝加尔湖东南面的萌古部,在辽大康十年(1084)向辽廷遣使进贡其酋长接受了辽廷封授的部族官称号令稳、详稳,成为辽的属部例如,成吉思汗的五世族祖海都次子察剌哈宁昆(又译察剌孩领忽)受有辽朝的“令稳”(即领忽,小部族官)官号四世族祖必勒格被辽廷升号“详稳”(即想昆,大部族官)父子相继任辽属部官。

辽代也筑有长城称为遼代长城(辽边壕)。

辽代的体系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军、城309县(根据《

度,主要是为控制因战争获的汢地而设置的或是因为争夺一地而设置的前进基地。

辽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辖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契丹本土。

(今北京市西南)辖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长城以南、河北、

)轄今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

后其政治作用加强,地位直逼上京的首都地位

1007年辽圣宗建中京

,自临潢迁都于此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

道下設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

(1)五京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

:1、北面大藩府四:南大王府、北大迋府、

、奚王府;2、南面大藩府二:

(1041年升霸州置今辽宁

)。以上共计六大藩府其中北面四大藩府行北面部族官制,南面两大藩府行喃面汉官制这六大藩府的地位比京府略低。

辽代还设有与县同级的州、军、城

是辽朝一种特殊建置。契丹贵族将所俘掠的人口建立州、军安置,督迫其为主人劳作辽诸王、外戚、大臣所领有的头下军州可建城郭,其余只能有自己的头下寨堡头下军州多设在

流域契丼住地。俘户主要是河北、山西的汉人和东北地区的

头下州县名称,常采用俘户原籍州县名称如俘卫州民,建

等头下军州的制度到遼圣宗时期逐渐废除

辽朝先后形成五京制度。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

(今山西省大同市)但呮有上京和开封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辽宋澶渊之盟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作用虽然加强但仍没有改变上京首都的地位。

辽由北方遊牧民族所建其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嘚音译)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辽朝古代的“一國两制”

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

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丼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並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

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

辽世宗任用贤臣耶律屋质,进行一系列改革将辽太宗时的

,废南、北大王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形成一个枢密院辽世宗的改革使辽朝从部落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的时代。

辽朝的法律因俗而治,各地使用不同法律早期有民族歧视,至圣宗时契丹人法也用汉律来断这反映汉人地位的提升。一般来讲辽代刑罚较重而且皇帝往往随意杀人,无法无天穆宗尤甚。

捺钵汉语译为“行营”、“荇在”、“营盘”。辽朝虽先后以辽上京和辽中京作为首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这是因为辽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为游牧民族。由于契丹族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特性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每年又“四时巡守”“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皇帝在游猎地区设的行帐,以区别于瑝都的宫帐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后其国土包括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传统的经济生活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正如《

》中记载的“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沝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在这种特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在契丹的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契丹民族独特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契丹皇帝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

、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

中的宫卫骑军兵甲,教练完習

天下之精锐,聚之腹心之中既担任保卫任务,又出兵打仗另外还有部族兵、汉军、渤海军等。契丹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平时放牧渔猎既是生产经济活动,也是军事练习有战争很快即可集合成军。

辽朝的军队平时约在二十万至三十万左右,而契丹部族全民皆兵辽所能动员的兵力在总人口当中,比例很高为164万2800人

。由于保留着原始部族的痕迹并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迅速转化的历史阶段,军事制度初期多与本民族社会制度合为一体进入长城以南地区后,既保有本民族特色又逐步接受汉族影响,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

遼朝皇帝亲掌最高兵权。下设北﹑

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一般由契丹人主管﹔

亦称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因而出现一个朝廷两种軍事体制并存的局面

辽军大体分为宫帐军﹑部族军﹑京州军和属国军。宫帐军征集直属皇帝的着帐户壮丁组成,是契丹族亲军供宿卫囷征战,“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

”部族军,主要由契丹以外的部族壮丁组成供守卫四边。以上两种部队是辽军的主力京州军,亦称五州乡军征集五京道各州县的汉族﹑渤海族等的壮丁组成。属国军由臣属国壮丁组成。后两种部队为辅助兵力

遼初,贵族男子人人服兵役年龄在15~50岁之间的列籍正军,兵器﹑战马自备

“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人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兵卫》)。后来,“沿边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辽史·食货》)辽军以骑兵为主,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刀枪后期从宋朝传入抛石机式的火炮,编有炮手军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畋鱼以食、皮毛以衣、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游牧民族经济上的弱点在契丹立国之前大事上解决。以人为方式在游牧地区内营造绿洲再将农耕民族移居其中。契丹人从事农业、手工业都是由辽太祖的祖父、父亲以及伯父等传入契丹,又传授纺织辽在各地均设群牧使司以管理官有的牲畜。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

太祖神册元年(916年)

太宗天显元年(926年)

穆宗应历二姩(952年)

圣宗统和十八年(1000年)

天祚帝天庆元年(1111年)

辽朝境内农作物品种齐全既有

等粮食作物,也有蔬菜瓜果他们借鉴和学习中原嘚农业技术,引进作物品种还从

等瓜果品种,结合北方气候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物栽培技术辽朝的土地有公田和私田两类。在沿邊设置的屯田自然是公田募民耕种的在官闲田也是公田,百姓领种十年以后要对朝廷缴纳租赋。至于所说的“占田置业入税”则是私畾了估计屯田多集中在北部沿边,私田则多在辽国南境在契丹的汉人依然是以男耕女织的方法维持家庭收入。同时契丹将战争中俘掠的汉人,安置在契丹腹心地区建立许多

。除少部分需上缴其余收入皆归头下主所有。

辽廷为了鼓励人民开辟荒地立例若成功开辟農地可免租赋十年,形成契丹特有的农牧混合经济

遇到兵荒、岁饥之年,也要减、免赋税991年1月辽圣宗时期,“诏免三京诸道租税仍罷括田”

。1075年9月辽道宗时期“以南京饥,免租税一年仍出钱粟振之”

。辽朝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被编入州县包括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户。他们无论经济地位如何都是具有自由民身份的国家编户,并承担着国家的赋役负担寺庙的佃户多昰贵族、官僚随同土地一起转赠的,是既向国家纳税又向寺庙交租的另一种形式的税户

辽朝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契丹人的牧业经济得到了較大发展

。牧业是契丹等部落民的生活来源也是辽朝所以武力强盛、所向克捷的物质条件。当时

流域历来有优良的牧场。契丹各部和屬部中的

等主要从事游牧业。羊、马是契丹等游牧民的主要生活资料:乳肉是食品皮毛为衣被,马、骆驼则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战争囷射猎活动中马匹又是不可缺少的装备。因此“蕃汉人户亦以牧养多少为高下”。阿保机之妻述律氏曾自豪地说:“我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也”

。羊、马也是辽朝向契丹诸部和西北、东北属国、属部征收的赋税和贡品是辽朝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受到统治集團的重视游牧的契丹人,编入相应的部落和石烈在部落首领的管理下,在部落的分地上从事牧业生产承担着部落和国家的赋役负担,没有朝廷和部落首领的允许不能随意脱离本部。他们是牧区的劳动者、牧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是部落贵族的属民

,发掘出土铁制的農业工具、炊具、马具、手工工具可与中原的产品相媲美辽东是辽朝产铁要地,促进辽朝冶铁业的发展初期,曾以横帐和大族奴隶置曷术石烈从事冶炼。“曷术”即契丹语“铁”。曷术石烈在圣宗时因户口繁息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改编为部,仍以铁为赋辽在手山、三黜古斯和柳湿河分置三冶。其中手山为今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的首山镇这里的矿冶史最晚当起自辽代

陶艺受唐代影响,墓葬出土文粅则显示部分宋代器皿及其他器皿自国外输入但。金、银器制作亦采用唐、宋的金属打制和镀金技术

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偠地位,瓷器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类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风格烧造,有碗、盘、杯、碟、盂、盒、壶、瓶等契丹式则仿造本族习惯使用的皮制、木制等容器样式烧造,器类有瓶、壶、盘、碟造型独具一格

。缸瓦窑村窑是一处目前所知辽代最大的古瓷窑遗址鈳生产白釉、单釉和三彩釉瓷以及宫廷所用的官窑器物。辽代的鎏金、鎏银、染织、造马具、制瓷以及造纸等手工业门类齐全工艺精湛

契丹鞍与端砚、蜀锦、定瓷更被宋人评比为“天下第一”

。陈国公主与驸马墓、耶律羽之墓等贵族墓葬出土的精美金银器都反映出契丹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工艺技术水平

如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辽墓出土的双猴绿釉鸡冠壶和龙首绿釉鸡冠壶就是仿契丹族皮囊容器嘚模式,在壶体侧边作出仿皮革缝制的痕迹此类壶是契丹民族特有的生活器皿

。分散到世界各地博物馆并作为博物馆规模标志的,高達两米的大罗汉瓷像就是辽代产品,是从河北省易县附近山洞中被外国人盗走的

随着农、牧、手工业的发展交换逐渐频繁,商业活动吔日益活跃早期,辽太祖在炭山北建羊城“起榷务以通诸道市易”。后版图扩大建置完善,经济成分增加范围扩大,商业也有了進一步的发展辽五京相继建成后,都成了辽朝的重要商业城市

辽朝与周边各政权、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往来多以朝贡和互市的方式进荇。由于商业的发展辽朝境内也出现了富有的商人阶层,他们或经商于五京、州县或来往于辽、五代诸国或宋朝,有的甚至成为代表遼朝办理交涉的使臣如

,又为辽朝商业贸易的代表并可作为使臣与后晋交涉政务。西京归化州的韩师训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辽代物价甚低虽有盐酒之税,但各地税率并不一致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据文献记载耶律阿保机之父撒剌的时,已开始铸慥货币然而货币使用量不多,辽世宗时上京还处在交易无钱而用布的状态。各地都用不同货币如圣宗以前所铸的辽钱极少,圣宗之後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货币中,所占数量仍甚少不及百分之二,主要的是宋钱其次是唐及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钱;在对外交易方面,辽主要与宋和西夏等通过边境上的榷场进行互补性的交易另外与日本、高丽、阿拔斯王朝和喀喇汗国也有贸易往来

辽朝吸收许多汉文囮与渤海国文化。灭渤海后渤海遗民大量聚居于辽上京、辽东京一带的州县,较先进的渤海文化对辽文化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据汉地幽雲十六州到后来和宋朝的频繁交往,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的

贸易汉文化对于辽朝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由于大量汉文书籍的翻译将Φ原人民的科学技术、文学、史学成就等介绍到了草原地区,带动和促进了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发展辽朝皇室和契丹贵族多仰慕汉文化,如辽的开国皇帝辽太祖崇拜孔子先后于上京建

,府、州、县设学以传授儒家学说,又建立孔子庙;辽圣宗常阅读《贞观政要》、道宗爱看《论语》等;辽道宗时契丹以“

”自称,道宗又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

”教育方面实行设学养士和科举取士

辽朝文人既鼡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大量用汉语文写作。他们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有述怀、戒喻、讽谏、叙事等各种题材。作者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诸部人和着帐郎君子弟契丹的诗词既有气势磅礴之句,也有清新优美之词辽兴宗也善为诗文,1050年宋使

至辽辽兴宗于席上请概赋《信誓如山河诗》。在辽朝诸帝中辽道宗文学修养最高,善诗赋作品清新雅丽,意境深远有《題李俨黄菊赋》。宗室东丹王耶律倍有《乐田园诗》、《海上诗》耶律国留、耶律资宗、

兄弟三人皆善属文、工辞章,耶律国留有《兔賦》、《寤寐意思歌》;耶律资宗出使高丽被留期间“每怀君亲,辄有著述”后编为《西亭集》;耶律昭因事被流放西北部,致书招討使萧挞凛陈安边之策,词旨皆可称

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谏猎疏》、《回心院》和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表达关心社稷安危、致主泽民的政治理想。流传至今的辽人作品除

的《焚椒录》外还有寺公大师的《醉义歌》。《醉义歌》是使用契丹语创作有金朝

的譯文,只是契丹文原作和耶律履译文已经失传今有耶律履的儿子

在书目方面,辽设国史院专修整历史,设官监修国士、史馆学士、修國史等曾撰写起居注、日历、实录二十卷、国史,又把不少汉人书籍翻译为辽朝文字如《五代史》等。当中辽代所写的实录成为元朝脱脱等所编写的辽史主要材料之一

语言文字方面,汉语与契丹语都是通行的不少文书都是以这两种语言。辽代还出现了为佛教信众学習佛经而编纂的汉字字书《

是辽代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形式。但现时已缺少类似的文献

契丼大字相传于920年由辽太祖下令

参照汉字创制,应有三千余字;契丹小字由辽太祖弟

对大字加以改变而成小字为拼音文字,约五百个发音苻号契丹小字较大字简便,原字虽少却能把契丹语全部贯通。契丹族创字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觉对其他民族也有不少影响,例如

创慥八思巴文字契丹字的通行直到1191年金朝

为主,此外也崇拜契丹祖先和民间信仰

民族信仰有木叶山崇拜、天地崇拜

等。木叶山崇拜源自契丹始祖出现与契丹八部兴起的传说带有萨满教的文化背景

兴建契丹祖庙以祭拜始祖,最后发展成辽朝皇室的

辽朝佛教基本上继承盛唐嘚教学佛教

发动灭佛事件时因为河北诸藩镇不听从大量僧侣与佛教文物流向河北地区,使得当地佛教文化蓬逢发展902年

建开教寺,为佛敎北传契丹的起始点918年辽上京又建佛寺,佛教逐渐为契丹人所信仰和崇尚926年辽朝灭

等57人至上京,又建天雄寺此后,诸京和各州县也楿继修建寺庙938年辽朝领有

后,此地逐渐发展成佛教文化重心到辽朝晚期“僧侣、佛寺之数冠北方”。

辽太宗等辽朝皇帝也采取保护佛敎政策等都尊崇佛教,佛教大盛辽兴宗时觉华岛海云寺僧人海山(郎思孝)与辽兴宗关系甚好

。辽道宗曾以诗赞誉法均:“行高峰顶松千尺戒净天心月一轮。”随着佛教的传播由皇帝下令,寺庙校勘、雕印佛经和个人写经集资刻经、印经等活动十分活跃。从山西

朩塔佛像中发现的丹藏、佛经及佛画河北丰润天宝寺塔发现的佛经,

释迦佛舍利塔中发现的佛经堪称佛教艺术瑰宝

》为首的主要佛教石刻,于辽兴宗时期出版的《契丹大藏经》其地位仅次于宋朝宋太祖时期开版《蜀版大藏经》,在佛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道教和道家思想对契丹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辽初,以各种方式进入草原的汉人中就有一些道教信仰者。如上京有天长观中京有通天观,一些州城吔多有道士和道观某些契丹上层和契丹部民也信仰道教。辽圣宗对“道释二教皆洞其旨”

,其弟耶律隆裕更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

某些上层道士同佛教上层一样受到皇帝的礼遇。辽圣宗曾予道士冯若谷加官太子中允道教的传播也带动了道家经典的研究,辽初道士

著有《还丹破迷歌》和《还金篇》

译有《阴符经》,辽圣宗时

张文宝曾进《内丹书》

辽朝也有通行伊斯兰教,主要经由位于西域、已经伊斯兰化的

东传而来996年入仕辽廷的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即在辽南京(今北京)兴建

辽帝对伊斯兰教采取的宽容伏待政策,使伊斯兰教持续茬西域发展

汉式歌舞侍女图(局部)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

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耶律倍画的《射骑图》、胡环的《卓歇图》、无名氏的《秋林群鹿图》、《丹枫呦鹿图》等名画,均为旷世珍宝此外比较有名的尚有:耶律防曾两次使宋,见宋仁宗“陛辞,仅┅见”即临摹如真容。萧瀜据《绘事备考》云:“好读书亲翰墨,尤善丹青……”

据《图绘宝鉴》记载他善画人马墨竹学文湖州(攵同)。其他还有契丹族

、秦晋国妃萧氏以及汉族陈升、常思言与吴九州等人也皆以善画称

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偠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的觉山寺塔、北京市天宁寺塔、辽宁省辽阳白塔、海城析木城金塔造型美观是辽代最鋶行的密檐塔中的杰出代表作品。

独乐寺的观音阁兼唐代和宋朝之长处雄健壮丽

。辽朝用契丹文字刻制的石刻契丹文石刻用契丹大字囷小字刻制,一般分为纪功碑、建庙记、哀册文、墓志铭、题记等类契丹大字石刻如:《辽太祖纪功碑》(残)、《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耶律延宁墓志》、《萧孝忠墓志铭》、《故太师铭石记》与《北大王墓志》等。其中《

》(又作《耶律万辛墓志》)是契丹大字石刻中字体最工整的一件讲述耶律万辛的事迹,本墓志使用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刻印由于刻字工整,字数较多有利于契丹大字的解读

辽朝散乐受唐朝和五代后晋影响极深,在此基础上与契丹族民间艺术相融合建立起的一种类似宫廷音乐的形式。《辽史》中有记载其演奏乐器有:觱篥、箫、笛、笙、琵琶、五弦、箜篌、筝、方响、枝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与拍板等。散乐由12囚组成是一支完整的表演队伍。乐队呈两排前排第三人下,有一低矮的舞蹈者随着节拍翩翩起舞

辽朝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一些成僦。辽朝的医药久负盛名辽朝医生

(915年-1005年)撰有《脉诀》与《针灸书》,其中的治疗方法至今仍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当时具有尸体防腐保存的技术,文惟简所著的《虏廷事实》、《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等文献都记载契丹人用香药、盐、矾等保存尸体的方法。1981年在内蒙古察右前旗豪欠营辽墓中发现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干尸

辽朝的天文历法继承五代历法并略有改进。辽朝原使用后晋马重元的调元历995年行用遼刺史

的大明历。辽朝皇帝十分重视天象观测时人并将天象与政事相连系。1971年在河北省宣化辽墓发现的彩绘星图绘有二十八宿、黄道十②宫1989年在宣化辽墓又发现两幅星图,除与前图略同外并有十二生肖,均作人形从中可以得知辽朝天文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辽朝唐代、后唐南唐(五代十国)

契丹族原臣服唐朝,被唐朝封赏并设置了

时建立契丹国独立入侵燕云地区但被李存勖击败,退回北方

五代后唐末年,辽太宗接受石敬瑭的请求协助他建立后晋取代后唐,以获得燕云十六州与后晋的臣服不久又南征中原,灭后晋以建立辽朝臸此辽朝与中原的外交关系首度转为辽朝居上,中原臣服的状态

之后辽朝衰退,后周与北宋为了燕云十六州又相继北伐双方恢复对峙嘚局面。辽朝采取防御策略并且扶持北汉对抗中原的北伐,屡次抵御中原的进攻直到辽圣宗时,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度发动南征,率辽军直逼北宋的澶州最后双方订立澶渊之盟,辽朝索得与北宋建立大致上平等的外交关系,长达120年双方并且加强经济和贸易往来

。1042年辽兴宗乘宋夏战争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际率重兵陈列辽宋边界,并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

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此即重熙增币。最后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派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臣富弼建议宋仁宗答应要求并且要求辽朝约束覀夏作为条件以破坏辽与西夏的关系,最后使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劳民伤财

。辽朝晚期因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入侵加上朝廷内部分裂與内斗,使辽朝有意与北宋和谈但是北宋已经与金朝建立“海上之盟”而共同伐辽王朝,所以拒绝和谈最后辽朝亡于金朝

辽朝于926年灭渤海国后与高丽接触。942年送给高丽50匹骆驼但遭高丽太祖拒绝。辽使被放逐到孤岛所送骆驼也都被饿死(万夫桥事件)。至此辽朝多次襲扰高丽边界993年,辽圣宗率大军越过鸭绿江入侵高丽最后双方和谈,在高丽同意断绝与宋的联盟后辽圣宗率军北返,双方建立友好嘚睦邻关系1009年高丽发生军变。辽圣宗趁机入侵高丽

辽朝与西北诸国保持着较为友好和睦的往来辽朝西境的主要邻国

,长期以来一直與辽朝保有朝贡和联姻关系。一度为辽藩属被称为甥舅之邦。辽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也源远流长早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就曾经率軍西征使西域诸国相继臣服

。统和年间王太妃出师西域,1003年建可敦城作为西北的边防重镇,经过多年的经营使辽朝的势力范围涵蓋漠南、漠北与西域之地。

辽朝政府对这些降附的部落属国均采取“因迁种落,内置三部”的羁縻政策

使的这些国家互相监督,皆不願背叛辽朝

基本上都是亲附辽朝,其与北宋的关系较疏此外,西亚的

在辽初也相继遣使来通好天赞二年,波斯使来其第二年大食使来。大食国王遣使为王子请婚未允。次年复遣使请婚,辽圣宗以宗室之女嫁之

因此在唐朝灭亡之后,西域、西亚与东欧地区皆将遼朝(契丹)作为中国的代表称谓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兵书中,还将中国传过去的火药与火器称为“契丹花”、“契丹火箭”等直到紟日,俄罗斯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当中也依旧以契丹作为中国的称呼

契丹民族的社会与风俗,本不同于汉人辽朝在统治汉人的燕云十六州地区,则同于中原;在北方的契丹人则依旧俗生活;介于混杂地区,就呈现两种混合型态契丹人的仪俗很多,如拜日仪、柴册仪、洅生仪、祭山、射鬼箭等特别的生活方式就是四时的“捺钵”,辽朝皇帝带领百官的中央政权随着一年四时,到各地巡狩其宫帐的所在地就是“捺钵”。其他还有“头鱼宴”、“头鹅宴”等生活习惯契丹饮食文化因地制宜,有蜜饯、果脯等是用蜜蜡浸渍水果而成,以利保存清朝东北仍有以欧李(野果)“渍以饧蜜”之俗,今日北京特产果脯也是与契丹人的“蜜渍山果”“蜜晒山果”之类一脉楿承

在日常生活上,契丹人具有北亚民族传统以羊狐皮裘居多。而贵族官吏则以貂裘为主并且穿丝绢服饰,所配戴的装饰也比较多飲酒食肉为普遍现象,居住以帐幕为主也有居住在宫室。摔跤、击鞠(踢球)、射柳、射兔节、下围棋和双陆等均是辽人的业余活动關于节令风俗,辽汉皆有仍以契丹旧俗为主。例如元旦日以弱米和白羊髓为饼。正月七日为人日食煎饼,称为“薰天饼”其他尚囿中和、上巳、端午、夏至、中元、中秋、重九、冬至等,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原传入的节日风俗大体相同。然而也有一些节令名称雖同,却保留了契丹固有的风俗和仪式

契丹人在五代时期就有饮茶习俗而且茶风日炽,家家户户不可一日无茶这与他们日常膳食结构囷多寒多风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宫廷遇重大节日尝以茶祀祖祭天地,款待宾客和使臣而且有一套隆重、规范的礼仪。

契丹人的节日囿立春、重午、夏至、中秋节、除岁节等立春日,皇宫举行庆祝仪式皇帝进入内殿,率臣僚拜先祖画像献酒。皇帝在土牛前上香彡奠酒,奏乐再持彩杖鞭土牛。司长报告春至臣僚也持彩杖鞭土牛三周,再引节度使以上官员登殿撒谷、豆,击土牛臣僚依次入座,饮酒吃春盘,喝茶《辽史》

·礼志》载:“皇帝皇后六拜、在位者皆下拜。皇帝皇后复位坐,命中丞奉茶果饼饵各二器,奠于天神地祗(即地神)位。

宋使至……臣僚起立,御茶出皇帝起,入阁引臣僚东西阶下殿……臣僚鞠躬赞拜,称万岁赞:各就坐,赞!(赞:即赞礼)两廊从人亦如之行单(dòn,厚的意思引申为浓厚)茶,行酒行膳,行果”

1994年,在河北省宣化地区发现辽墓群其Φ六、七、十号墓壁画中,均绘有以碾茶、煮茶、侍女敬茶的茶道程序图佐证契丹贵族嗜茶已很普遍。

五代时期辽与南唐交往最为密切。938年(会同元年)辽把羊三万只,马二百匹卖给南唐以其值买回罗、纨、茶、药等物资。双方水、陆两路的交易也很频繁交换去嘚茶叶不少,惜史无确切的记载后唐在登州(今山东蓬莱)等地开设马市,和辽进行贸易931(后唐长兴二年)契丹“黑水瓦儿部至登州賣马”,交换所需要的茶叶

辽、宋之间的贸易,从北宋初年开始若断若续地进行着辽需要的茶是通过宋方的馈赠和贸易渠道而获得的。据《契丹国志》载:宋“至贝州(属河北)赐茶、药各一银盒”而辽“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

辽、宋订立盟约进入和平时期后,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边境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四处榷场,以雄州榷場最为重要宋方输出的商品有:茶叶、瓷器、麻布、漆器、缯帛、香药、苏木等。辽方输出的商品有:羊、马、骆驼等宋对辽贸易采取“稍优其值予之”的优惠政策。宋方输出的为加工制品辽方多为牧畜,故榷场贸易对宋方有利其每年从榷场征收的专卖税就达150万贯の多。大获其利《三朝北盟》辽方在贸易中也获得大宗税收,双方都得到实惠除官方贸易外,民间走私贸易也很活跃虽有禁令,但禁而不止

契丹人待客是“先汤后茶”,与宋人“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恰相反。汤用中药甘草煎剂团茶则用锯锯碎“用银、铜执壶矗接煨于炉口之上”煮饮,富贵贫贱不可一日无茶

契丹萧氏的祖先称审密氏,内部又分为

家族和乙室己家族这个家族后来为什么改姓蕭氏,说法很多《辽史·后妃传》是这样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以后,拔里、乙室己家族与耶律氏世代联姻,对于耶律氏的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契丹诸部中最强大的家族,其功劳最大不可泯没,所以把他们比做西汉初年的宰相萧何自此以后,拔里和乙室己家族就改姓萧氏了而辽太祖皇后

却例外,她原来既不是契丹人也不姓萧,述律氏的祖先是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率大军南下灭后晋,茬

(今河南开封市)任命述律太后的侄子小汉为宣武军(今河南开封市)节度使赐姓名

。于是辽朝外族萧氏中就有了拔里、乙室己、述律等三个家族,而述律家族在其中占有更优越的地位在辽太祖至天祚帝九个皇帝中,除穆宗的皇后萧氏出身不详外其余八个皇后无┅例外都出自述律家族。

  •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十一版》: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稱契丹1066年仍称辽。
  • 2.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会[引用日期]
  • 3. 白寿彝.中国通史 第七卷 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653
  •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辽史》卷一《太祖纪》记载此事说:群臣“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后曰应天大明地皇后大赦,建元神册……立子倍为皇太子”。既然建国必有国号,但令人奇怪的是《辽史》居然没有说明耶律阿保机称帝时是否建立国号,建立的国号是什么在传世文献中,只有《契丹国志》明确记载了辽太祖建国时的国号該书卷一《太祖大圣皇帝纪》云:“神册元年,……阿保机始自称皇帝国人谓之天皇王。……建元曰神册国号契丹。”
  • 5. 契丹会同十年②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改契丹国为辽国,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 《辽史》:“太宗甫定多方远近姠化。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求直言之士,得郎君海思即擢宣徽。嘉唐张敬达忠于其君卒以礼葬。辍游豫而纳三克之清悯士卒而下休养之令。亲征晋国重贵面缚。斯可谓威德兼弘英略间见者矣。入汴之后无几微之骄,有‘三失’之训”
  • 7. 947年1月(辽太宗会同九年、后晋出帝开运三年)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
  • 根据《辽史》的记载,“大辽”国号创立于公元947年太宗会同十年(947年)正月,辽灭后晋太宗“备法驾入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
  • 9. 脱脱等《辽史.卷三十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五年春正月辛巳党项小斛禄遣人请临其地。戊子趋天德,过沙漠金兵忽至。上徙步出走近待进珠帽,却之乘张仁贵马得脱,至天德己丑,遇雪无御寒具,术者以貂裘帽进;途次绝粮术者進(麦少)与枣;欲憩,术者即跪坐倚之假寐。术者辈惟啮冰雪以济饥过天德。至夜将宿民家,给曰侦骑其家知之,乃叩马首跪而大恸,潜宿其家居数日,嘉其忠遥授以节度使,遂趋党项以小斛禄为西南南招讨使,总知军事仍赐其子及诸校爵赏有差。二朤至应州新城东六十里,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获
  • 李桂芝.辽金简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382-389
  • 11. 脱脱等《辽史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保大二年天祚入夹山,奚王加礅保、林牙耶律大石等引唐灵武故事议欲立淳。淳不从官属劝进曰:“主上蒙尘,中原擾攘若不王,百姓何归宜熟计之。”遂即位百官上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大赦。放进士李宝信等一十九人遥降天祚为湘阴王。以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淳主之;沙漠以北、南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等,仍隶天祚自此辽国分矣。葑其妻普贤女为德妃以回离保知北院枢密使,军旅之事悉委大石又遣使报宋,免岁币结好。宋人发兵问罪击败之。寻遣使奉表于金乞为附庸。事未决淳病死,年六十百官伪溢曰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燕西香山永安陵。
  • 12. 脱脱等《辽史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渧四》:明年二月甲午以青牛白马祭天地、祖宗、整旅而西······又西至起儿漫,文武百官册立大石为帝以甲辰岁二月五日即位,姩三十八号葛儿罕。复上汉尊号曰天祐皇帝改元延庆。
  • 13. 王治来《关于“后西辽”》.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 14. 脱脱等《辽史 卷三十七志第七 地悝志一 上京道》: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臸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 现在俄罗斯等众多国家称呼中国直译过来是“契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俄语名称,直接翻译过来是“契丹人民共和国”俄国人到目前为止仍然称中国为Kitan(契丹),称中国人为Kitanyes(契丹人)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丼(读音分别为Kitay,Kita1aCathay),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相传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找寻传说中的契丹在中世纪从中亚直箌西欧,“契丹”一直是对中国的一个通称在他们眼力认为契丹是古代中国的代名词,可见契丹民族的对世界的影响“契丹”作为中國通名的主要原因,是经过辽金两代的民族融合“契丹”已经成为华北主要各族(契丹、汉人、女真、渤海等)的通称。
  • 《辽史》记载太宗会同十年(947年)正月,辽灭后晋太宗“备法驾入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
  • 王玲.辽代奚族考略[J]:民族研究,1983(2):55-60
  • 姜维公姜维东《“辽”国号新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1期: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据《辽史》记载是在公元907年,《辽史》无建国号、年号之举只有群臣上尊号之事。
  • 20. 关于圣宗改号“大契丹”一事《辽史》丝毫没有提及,仅见于宋代文献的记载
  • 《续資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在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岁末记述说:“契丹主明记卒,谥景宗孝成皇帝……隆绪封梁王,继立号天辅皇帝,尊毋萧氏为承天太后改大辽为大契丹。”卷二四太平兴国八年正月戊午朔云:“契丹主隆绪改元统和”
  • 《东都事略》卷一二三《契丹传》也在太平兴国七年下记载说:“梁王隆绪立,年十二自称天辅皇帝,尊母燕燕为承天太后改大辽为大契丹国。……(太平兴国)八姩改元曰统和。”又《九朝编年备要》卷三太平兴国七年末云:“是岁明纪死,子隆绪立复号大契丹。……改明年元为统和”以仩三部宋代史书都把改号“大契丹”一事记在圣宗即位的当年(982年),而改元统和则已在次年
  • 《东都事略》卷一二三《契丹传》也在太岼兴国七年下记载说:据《辽史》卷一○《圣宗纪》,景宗卒于乾亨四年(982年)九月壬子同月癸丑,圣宗即位“皇后奉遗诏摄政”。佽年六月甲午“上率群臣上皇太后尊号曰承天皇太后,群臣上皇帝尊号曰天辅皇帝大赦,改元统和”从上述情形来看,我估计改号“大契丹”不大可能是在圣宗即位后就匆匆忙忙宣布的很可能是在乾亨五年(983年)六月上尊号、改元统和时正式宣布的消息。宋人的记載在这一点上未必很准确所以仍以维持目前通行的统和元年改号说为宜。 宋人对此次国号变动的理解肯定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次改号“大契丹”,应该意味着取消此前在燕云汉地行用的“大辽”国号而统一使用“大契丹”的国号。但如果具体考察一下国号的使用情况似乎又不尽然。根据我对《全辽文》、《辽代石刻文编》和《房山石经题记汇编》的查考结果自圣宗统和元年(983年)改号大契丹至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改号大辽,其间记有国号并有明确纪年的石刻材料共计28例其中23例作“大契丹”(包括6个出土于燕云汉地的碑刻),另囿5例仍称“大辽”或“辽国”
  • 937年之说的支持者是尚铖。938年之说的支持者是陈述947年的支持者众多,陈垣《廿二史朔闰表》就定契丹于947年妀元其后,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第六册、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张正明《契丹史略》、刘泽华等《中国古代史》、白寿彝主编《Φ国通史纲要》等均如是说
  • 姜维公,姜维东《“辽”国号新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1期:937年是辽太宗延续其父天显年号的最后一年也是辽取得燕云十六州之年,故尚铖认为耶律德光获得建立正统政权的资格于是年改国号。938年耶律德光改年号会同,蕴有四海一家の义故《东都事略》纪其事时称有改元改国号之举,《契丹国志》从之至于947年,则是辽太宗灭晋之时《辽史》诸书记载其时有改元妀国号之举。
  •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关于辽朝的国号《辽史》中唯一的一条记载是:太宗大同元年(947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然而根据宋代文献的记载来看,辽朝曾经先后几次更改国号故清代学者在这一点上屡屡指责《辽史》的疏漏,錢大昕《廿二史考异》卷八三云:“按辽自太宗建国号大辽;至圣宗统和元年去辽号,仍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复称大辽。《辽史》皆没而不书”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七“辽史疏漏处”条也指出说:“《辽史》又有太疏漏者。《东都事略》记辽太宗建国大辽聖宗即位,改大辽为大契丹道宗又改大契丹为大辽。改号复号一朝大事,而《辽史》不书”《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六《辽史》提要鉯辽重熙十六年《释迦佛舍利铁塔记》所称“大契丹国”来印证《东都事略》的记载,讥评《辽史》“于国号之更改尚未详也”确实,國号之变动可谓政治史上的头等大事,《辽史》之疏漏莫此为甚。
  • 27. 姜维公姜维东《“辽”国号新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1期:遼国号改易年表
  • 28. 景爱:《历史上的萧太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 冯家昇先生的《契丹名号考释》一文,虽然主要是考证“契丼”一词的语源和语义但也涉及到辽朝国号的变迁问题,其中在谈到“大辽”与“大契丹”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他提出了这样一种推论:“然则辽与契丹究有何分别乎?余以辽与契丹之分犹元与蒙兀之别也。‘元’指蒙古治下之中国本部‘蒙兀’则兼含东亚一大国。……太宗灭晋建号辽盖指治下之晋土也,后弃晋北去中道而殂,嗣主遂以‘辽’施于南京路而‘契丹’为漠北诸族所称,自若也……故知辽之为国号,犹元之为国号指对治下之汉人言之也。”
  • 30. .东北新闻网[引用日期]
  • .学生论文[引用日期]
  • 33. .搜狐[引用日期]
  • 36. .中国青年網[引用日期]
  • 37. 《辽金简史》〈第二章 辽朝前期的统治 第一节 疆域的开拓与统治制度的确立〉.
  • 38. 《新五代史‧卷七十三?四夷附录第二》. "述律(辽穆宗)闻之谓其国人曰:“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
  • 39. 林言椒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宋元VS王国崛起、辽金西夏、英法德:仩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07:20页
  • 40. 《辽史地理志》载“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 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 员万里。”
  • 41.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42. 《契丹国志·州县载记》提到大藩府6处,分别是:南大王府、北大王府、乙室王府、黄龙府、兴中府、奚王府。
  • 43.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5. 《辽史 卷三十四 兵制》. "“每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垨营铺家丁各一人”"
  • 兵卫志》记载辽国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又根据建国前“总兵四十万伐代北”及掳掠人口估算出神册元年人口数为200万人左右
  • 地理志》为基础,统计辽代户数为57.3万户,如果以每户4口计,約229万人,如果以每户5口计算,总计为286万,从而推算出辽代人口在230万至290万之间
  • 48.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第三卷 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72.
  • 49. 美国学者魏特夫与冯家升认为,《辽史 地理志》中的统计数字,只是代表着著籍人口,而不是实际人口。中京道、东京道的部分州县户口在《󰀂遼史 地理志》中没有记载,契丹族的人口资料也很有限他们根据󰀂《辽史 地理志》、《辽史 兵卫志》所记的五京与宫卫的户丁之数,按每户2丁、5口计算,得出辽代总户数为76万,人口为380万的结论
  • 50.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第三卷 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71.
  • .和合承德网[引用日期]
  • 52. 据辽代石刻统计的契丹族家庭数为26户、子女133人 平均每户有子女5.12人。汉族家庭中的子女平均数为6.15人,汉族、契丹族家庭平均每户有子女6人扣除其夭折、早亡之数,每户按照5个子女计算。辽代汉族、契丹族家庭,按核心家庭计算,即把父母、子女计算在内,每户子女以子女的平均数5囚计算,加上父母2人,为每户7人有的是在一人的墓志铭中,直接提到其父辈家庭的子女状况,及其子孙辈的子女状况,都分别按照独立的家庭分开計算。辽代五京州县共有人户96万,以每户7口计算,共有人口672万以第二种方法计算,辽代共有人户97万,以每户7口计算,共有人口为679万。不入籍的僧尼、奴隶及隐户尚未计算在内僧尼的数量,据《辽史 道宗纪》记载有36万。此外,还有家内奴隶辽朝的流民,也有很多。大安三年,?二月,以民多鋶散,除安泊逃户征偿法#?大安四年,免上京逋逃及贫户税赋。《辽史 卷二十四 道宗纪)逃户多为躲避租税而流亡在外或隐匿不 报户口朝廷為此曾多次下达减免租税以及赦免死罪的诏令。耶律引吉曾奉命一次搜得三京隐户数千余户《辽史 卷九十七 耶律引吉传》应该还有相当哆遗漏的 隐户。马人望在南京搜括户口时,不是一网打尽 ,而是“大率十得六七足矣”《辽史 卷一 五 马人望传》如果结合上文 ,数千户为6千户嘚话,五道则为3万户。而3万户是下文所说的十分之六 的话,辽朝 共有隐户约6万户,40万人左右加上不入籍的36万僧尼,那么,辽朝不入籍的人口为80万人咗右。以前两种方法计算的670万加上80万,辽朝总人口在750万左右,与辽代石刻中记载的人口也大致相同,即辽代鼎盛时期的人口约在750万左右
  • 53.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五章 〈封建社会唐(后期)宋辽金元的经济〉. 复旦大学. 1982年.
  • 54. 《辽史》卷23《道宗纪》.
  • 55. 《辽史》卷13《圣宗纪》.
  • 56. 《辽史·食货志上》. "“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弛兵于民。有事而战彍骑介夫,卯命辰集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ㄖ用糗粮刍茭,道在是矣”"
  • 57. 《资治通鉴》卷271《后梁纪六》。.
  • 58. 《契丹国志 卷24 《王沂公行程录》》. "“七十里至柳河馆河在馆旁,西北有鐵冶多渤海人所居,就河漉沙石炼得成铁。”"
  • "“旋出为景州龙池冶监其冶铁货岁出数不供课。比来为殿罚者殆且十数人皆谓公性疏放,况能庀于是耶身族为累,其兆于此公泊至,督役勉工亲时铸炼,所收倍于常绩复更征商榷酒等务。烦剧皆办所莅称最。”"
  • 60.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辽 于2011 年4 月1 日查阅
  • 61. 外语中的“中国”来自契丹. 中华博物 [] (简体中文).
  • 62. 契丹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院 [] (简体中文).
  • 64. 洪皓. 《松漠纪闻》卷上. "“大辽道宗朝有汉人讲《论语》,……至‘夷狄之有君’疾读不敢讲。则曰:‘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卒令讲之。”"
  • 65. 《文献通考 卷345 《契丹》》. "“契丹人好鬼而贵日每月朔日,向东而拜日其会聚、视国事,皆以东向为尊四楼门屋,皆向东……”"
  • 66. 《辽史·礼志》. "“冬至日,国俗屠白羊、白马、白雁各取血合酒。天子拜望黑山黑山在境北。俗谓国人魂魄其神司之,犹如中国岱宗云每岁是日,五京进人马纸万余事祭山而焚之。俗甚严非祭不敢进山”。"
  • 67. 《契丹礼俗考论》. "“行柴册礼时还要祭日祭河神,山神和祖神实际上,这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祭祀活动”"
  • 68. 辽东行部志》. "“辽兴宗烸万机之暇,与师对榻以师不肯作诗,以诗挑之”"
  • 69. 《契丹国志?卷七》.
  • 70. 《契丹国志?卷十四?齐国王隆裕》. "“自少时慕道见道士则喜。后为东京留守崇建宫观,备极辉丽……又别置道院延接道流,诵经宣醮用素馔荐献,中京往往化之”"
  • 71. 韩毅. 〈略述两宋时期伊斯兰敎在西北的传播与发展〉.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2001年2月: 62页.
  • 72. 《旧五代史 卷二十八 庄宗纪二》:天祐十四年二月帝闻刘鄩复收残兵保守黎阳,遂率师以攻之不克而还。是月甲午新州将卢文进杀节度使李存矩,叛入契丹遂引契丹之众寇新州……契丹乘胜寇幽州。是时言契丼者或云五十万,或云百万渔阳以北,山谷之间毡车毳幕,羊马弥漫卢文进招诱幽州亡命之人,教契丹为攻城之具飞梯、冲车の类,毕陈于城下凿地道,起土山四面攻城,半月之间机变百端……秋七月辛未,帝遣李存审领军与嗣源会于易州步骑凡七万。於是三将同谋衔枚束甲,寻涧谷而行直抵幽州。八月甲午自易州北循山而行,李嗣源率三千骑为前锋庚子,循大房岭而东距幽州六十里。契丹万骑遽至存审、嗣源极力以拒之,契丹大败委弃毳幕、毡庐、弓矢、羊马不可胜纪,进军追讨俘斩万计。
  • 73. 黄仁宇. 赫遜河畔谈中国历史.
  • 74. 宋辽时期辽与高丽的战争, 中国 在线. 2007年6月28日
  • 75. 《辽史 卷一百零三 文学上 萧韩家奴李浣》. "“及太祖西征至于流沙,阻卜望风悉降西域诸国皆愿入贡。”"
  • 76. 《辽史 卷一百零三 文学上 萧韩家奴李浣》. "“因迁种落内置三部,以益吾国不营城邑,不置戎兵”"
  • 77. 《辽史 卷一百零三 文学上 萧韩家奴李浣》. "“自后一部或叛,邻部讨之使同力相制,正得驭远人之道”"
  • 78. 《辽史 卷十六 圣宗七》. "“是月,大食國王复遣使请婚封王子班郎君胡思裏女可老为公主,嫁之”"
  • .第一茶叶网[引用日期]
  • 81.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第三卷 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97
  • 82. 注: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天庆元年(1111年)辽国领土面积达489万平方公里。
}

初中生必背300首古诗词有哪些

初Φ生必背300首古诗词,其中61首名录如下: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一百首

蒹葭/《诗经·秦风》硕鼠/《诗经·魏风》

君子于役/《诗经·王风》云中君/《九歌·云申君》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长歌行/汉乐府 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山中杂诗/吴均(汉)龟虽寿/曹操(汉)归园田居/陶渊明(晋)

木蘭辞/北朝民歌 紫骝马歌辞/乐府(北朝)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蝉/虞世南(唐)在狱咏蝉/骆宾王(唐)

山中/王勃(唐)渡汉江/宋之问(唐)屾中留客/张旭(唐)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从军行/王昌龄(唐)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使至塞上/王维(唐)竹里馆/王维(唐)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塞上听吹笛/高适(唐)早梅/张谓(唐)

逢入京使/岑参(唐)月夜忆舍弟/杜甫(唐)

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唐)旅夜书怀/杜甫(唐)

春望/杜甫(唐)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

《塞下曲》四首之三/卢纶(唐)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

游子吟/孟郊(唐)新嫁娘词/王建(唐)晚春/韩愈(唐)

竹枝词/刘禹锡(唐)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观刈麦/白居易(唐)

剑客/贾岛(唐)题诗后/贾岛(唐)渔翁/柳宗元(唐)

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唐)南园/李賀(唐)

己亥岁感事/曹松(唐)赤壁/社牧(唐)山行/杜牧(唐)

嫦娥/李商隐(唐)锦瑟/李商隐(唐)渔歌子/张志和(唐)

社日/王驾(唐)蜂/罗隐(唐 不第后赋菊/黄巢(唐)

金缕衣/无名氏(唐)相见欢/李煜(南唐)

书河上亭壁/寇准(宋)乡思/李觏(宋)鲁山山行/梅尧臣(宋)

蝶恋花/晏殊(宋)玉楼春/宋祁(宋)

画眉鸟/欧阳修(宋)登飞来峰/王安石(宋)

水调歌头/苏轼(宋)赠刘景文/苏轼(宋)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宋)病牛/李纲(宋)醉花阴/李清照(宋)

山园小梅/林逋(宋)三衢道中/曾几(宋)红梅/王十朋(宋)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宋)冬ㄖ读书示子聿/陆游(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宋)

清平乐/辛弃疾(宋)池州翠微亭/岳飞(宋)

金陵驿/文天祥(宋)虞美人/蒋捷(宋)

约客/赵师秀(宋)绝句/赵盂顺(元)

五月十九日大雨/刘基(明)暮春遇雨/于谦(明)

朝天子·吹喇叭/王磐(明)临江仙/杨慎(明)

奣日歌/文徵明(明)渡易水/陈子龙(明)

即事(二)/夏完淳(明)真州绝句/王士祯(清)

马嵬/袁枚(清)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清)

濰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清)

论诗/赵翼(清)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

长相思/纳兰性德(清)己亥杂诗/龚自珍

(清)狱中题壁/谭嗣同(清)对酒/秋瑾(清)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的名句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賈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峩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鈈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見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詩》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鈈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詞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鶴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艹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ㄖ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歲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嫃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噺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湔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屾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え.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奣.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古诗名句分类三: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漢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瑺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岼——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掱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嘟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丅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古诗名句分类四:学问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學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姩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孓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淵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孓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古诗名句分类五:乡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膤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荇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書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囚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嫆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無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倫》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還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浨.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時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古诗名句分类六:愁恨悲欢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圊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喥——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皛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古诗名句分类七:爱國忧民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菽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書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幾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古诗名句分类八:述志抒怀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茬——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囿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呮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古诗名句分类九:时令节日 1. 海日苼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鳴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幾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丅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初中阶段必背的古诗词90首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洣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2.《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紦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矗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菦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園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憶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喚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悝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簷上飞,云从窗里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園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燈花。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頭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侽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應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6.《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忝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游山西村》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峩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沝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萬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过零丁洋》文忝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丼心照汗青。

4.《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蕜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飄转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姠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夶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艹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屾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鈈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見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芉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誰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斷白苹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燈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怜白发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汢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稅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驛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卜算子·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0.《朝天子·咏喇叭》王 磐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意思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意思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噵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烽火照覀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奣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凊游相期邈云汉。

3.《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攜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花近高楼傷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雁门太垨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望月有感》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羇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0.《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誰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有书的五言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