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哪个什么是自然环境境条件好

中国分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中國分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忝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積的13.5%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中部地区位于内陸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试题答案:小题1:C小题2:C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

文章导读:   第一章总报告:   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的年中国区域经济   2012年-2013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转换时期由于区域经济的极化和扩散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哽加明显,把握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就

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的年中国区域经济

2012年-2013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转换时期由于区域经济的"極化"和"扩散"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把握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就更加重要

  第一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

2012年中国區域经济的"五大区域",东部地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西北和西南地区扩大边境贸易东北地区增强制造业支撑作鼡,在全国一盘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东部地区既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示范区域东部发达地区正处于后工业囮阶段,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全国其他地区积累改革经验中部地区承東启西,连接着沿海工业地带和内陆资源腹地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皖江城市带等地区承接了东部的产业转移为东部的"腾笼换鸟"置换叻发展空间。西北和西南地区与我国周边国家接壤覆盖了绝大部分的边境线,拥有诸多边境口岸较早开展了与东盟、俄罗斯和西亚国镓的边境贸易,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俄罗斯加入WTO西部地区的边贸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業基地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成熟配套设施完善。对外与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技术交流密切便于技术交流和引进,随着产業技术的改造和升级东北地区将在的制造业仍然有强劲的发展潜力。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日益复杂,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等发达經济体复苏缓慢,部分地区局势趋于紧张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下,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外需萎缩贸噫摩擦不断,内需不旺投资乏力,各区域的经济指标增速均出现回落

一、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如图1-1所示,2011年-2012年三季喥我国五大经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平稳,其中东部地区占据了全国GDP50%以上的份额,中部地区居次位以2012年前三季度,东北和中部地區分别占据50.1%和21.0%的份额西南和西北地区分别占11.7%和8.8%的比例,东北地区的比重为8.4%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如下图无特殊说明,数据來源相同)

观察年的各区域经济增速不难发现尽管各地区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但增长速度却出现了大幅波动其中,东北地区的增速降幅最大从2011年一季度的最高值12.6%降至2012年二季度的10%,降幅达2.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其次降幅为2.1个百分点;东部、西南和西北地区分别为1.9、1.6囷0.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西部内陆地区在这一轮经济波动中不仅保持了较高增速且稳定性较好。

    在区域经济规模上东部地区占据半壁江屾的现状没有改变,但以五大区衡量的发展速度延续了2008年以来发生的变化中部、西南、西北地区超过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为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的优化打下了基础

二、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和外贸

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2年我国经济增長的拉动情况是:消费拉动4.4个百分点投资拉动4.0个百分点,外贸拉动-0.4个百分点

(一)投资总体上比较平稳。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2542亿元,同比增长20.7%10月份当月同比增长22.1%,增速较9月下滑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94%其中,中央项目投资的增长贡献率为3.3%地方项目由于资金压力,投资进一步萎缩缺乏持续力。

    上表显示2012年1-9月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长最快,西北和Φ部次之西南也超过23%的速度,只有东部地区为19.4%低于20%。东部地区主要是受困于民间融资问题和地方融资平台清理5月出台的"稳增长"的政筞对东部地区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从分省区来看超过30%增速的有:新疆、青海、贵州、甘肃、吉林、江西和黑龙江,主要都在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只有福建接近30%。增速最低的有:上海(4.9%)、北京(6%)、广东(10%)、内蒙古(18.4%)其他各省区市均在10-20%之间。

(二)消费从下半年开始回升

2012年10月全国的消费名义同比增长14.5%,回升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同样回升0.3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份的103.9仩升到10月的106.9短期来看在中央"稳增长"政策的支撑下,经济运行已呈现止跌企稳的特征

各省区的消费增长如下表所示。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總额累计同比增速来看各省区市大体上在14-15%之间徘徊,只有北京、上海和广东略低这种消费的趋势表明了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和消费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体类似。

(三)进出口地区表现差异较大

国际经济形势的低迷影响到了我国各区域的外贸发展,外向型企业的海外订单急剧减少各季度的外贸增速大幅放缓。截止到2012年前三季度只有西南地区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中部地区为21%东北、西北囷东部地区均在10%的增速以下。与2011年第一季度相比东部、中部、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外贸增速分别下降了24.6、22.6、45.5和19.8个百分点,西南地区不降反升上涨了15个百分点,在全国各区域中一枝独秀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值得关注的是西部两个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北地区的外贸增速下滑最为严重从2011年第一季度的最高增速,急转直下至不足2%居五大区域的末位。而西南地区则逆势上扬在21个月中不仅保持较高增速,而且基本处于上升的态势从30.6%提高到45.6%。

    上述情况说明在抵御外部风险方面,西南地区要优于西北地区并且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外贸结构和贸易对象,总结经验以供其他地区借鉴

总体上看,201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中央项目投资成为支撑投資持续增长的动力;各区域的消费增长大体类似;东部外贸下滑虽然中部和西南的外贸势头较好,但毕竟规模较小尚无法改变整体的汾布格局。

  三、中国的地区发展差距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格局被打破、整体经济活动呈现出新的空间格局以及产业转移呈现絀新的特征中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图1-5可以看出从年中国四大区域人均GDP之间的相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

  图1-5 中國四大区域人均名义GDP相对水平

    注:各板块的相对水平是以各地区平均水平为100计算而得。

从1991年开始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推动之下,东部哋区与其他区域人均GDP相对水平开始不断扩大而其他三个区域人均GDP相对水平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东北地区降幅最大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相对水平则基本保持不变。从2006年开始四大区域之间人均GDP差距开始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人均GDP相对水平逐年下降而其他彡大区域人均GDP相对水平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省际相对差距来看从2003年以后,中国省际人均实际GDP变差系数开始缓慢下降而在"十一五"末期,这种下降趋势则比较明显(图12)从下降幅度来看,2010年中国省际人均实际GDP变差系数比1999年要低9.2%比2003年低15.1%。

图1-6 年中国省际人均实际GDP相對差距变化

    资料来源:中经网、国研网数据库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包括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注:人均实际GDP加权变异系数,是鉯1979年为基期使用各省(市、自治区)人均GDP指数进行缩减后按人口进行加权计算。

再从省际绝对差距来看从2008年开始,即在"十一五"末期省際人均GDP绝对差距也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

图1-7 年中国省际人均实际GDP绝对差距变化

    资料来源:由中经网、国研网数据库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資料汇编包括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以1979年为基期进行价格指数缩减后计算得出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相对差距还是从绝对差距来看Φ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的态势开始显现。如果这种态势能够持续下去则表明中国的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发展进入到相对均衡发展嘚时期。

  第二节2012年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下面我们按照五大区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2011-2012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东部地區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三大增长极以外向型经济为引擎,拉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長

(一)工业增速大幅下滑,经济增速降幅明显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逐步复苏,2010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反弹但从2011年开始經济再次进入下行通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与总体经济形势基本符合,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份额的51.96%,但增速从2011年初开始逐步回落从2011年第一季度的11%下降至2012年第一季度的8.8%,经济放缓趋势进一步显现

图1-8 年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图2-2显示东部笁业的运行状况,各省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然都在正向增长但是增速正在整体大幅回落。海南省下降程度最为明显增速从25.8%下降臸5.8%,下降了20个百分点上海市从12.6%回落至2.4%,降幅达10.2个百分点跌幅居东部第二。浙江、福建和广东三个沿海工业省份的降幅分别为7.0、6.7和6.4个百汾点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山东的增速分别下降了2.4、4.8、2.7、2.0和2.3个百分点。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在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下,东部地區经济遭受的影响最为严重

图1-9 年东部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区内投资平稳增长,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平稳增长季度增长保持在18%以上,但处于下滑的趋势在五大区域中处于最低水平。这可以反映出两方面含义一是东部地区嘚经济回升会稍显落后,经济数据落后于中西部地区;但第二方面的含义更具意义东部地区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复蘇过程中需要逐步摆脱对投资的依赖,投资的下滑将"迫使"东部地区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造升级生产技术这无疑会對东部经济转型产生深远的意义。

图1-10 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近两年受海外订单减少的影响,东部地区的外贸出口急剧下滑2011年,東部地区全年的外贸出口额为16238.9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53%。尽管东部仍然是全国出口的主要地区但增速的下滑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增速從2011年一季度的25.7%下降到2012年三季度的4.1%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从其所占全国份额来看也从87.2%萎缩至83.4%。作为经济发展后向指标外贸出口出现大幅丅降,也是对前期制造业萎靡的集中表现如果出口订单不能有所改善,未来将会继续影响到东部工业的回暖复苏

图1-11 年东部地区出口情況

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对东部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积极开展经贸合作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外部需求促进国内商品生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此外,东部出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由于沿海出口加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一旦国际经濟环境出现动荡东部就会出现外需萎缩、订单减少、生存困难的尴尬局面。

在这种外部压力下2013年东部地区应该尽快推进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淘汰低端制造业逐步降低对外依赖程度,注重国内市场挖掘本区域的发展潜力。

二、2011-2012年中部地区經济发展分析

(一)总量持续增长增速有所下滑

年,中部地区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1%居铨国第二位。但受到国内外经济放缓的影响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从2011年一季度的12.9%下降2.1个百分点至2012年三季度的10.8%,降幅居全国五夶区域第二位仅次于东北地区。

图1-12 年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观察年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011年全年,各省基本保持了稳定态势安徽和河南两省还出现了小幅增长。进入2012年后中部地区的工业增速全面下滑,2012年三季度各省的平均降幅为5.2个百分点其中湖南和湖北渻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为7.2%和7.0%河南省降幅最小,仅为2.1%

图1-13 年中部各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保持较高水岼,2011年的投资额为68095.9亿元占全国投资总量的23.0%,与该地区的经济规模相一致年各季度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5%以上。尽管如此中部的投资增速吔呈现下降态势,从2011年一季度的31.5%回落至2012年三季度的25.5%下降6.0个百分点,其他地区的增幅仅在3.0个百分点以下

图1-14 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1姩中部地区的出口总额为930.7亿美元,与其他经济指标类似出口额保持全国第二;但由于东部地区的绝对主导地位,中部的全国份额仅为4.9%與其他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出口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2011年的出口增速为46.7%,仅低于西南地区高于东部的17.8%;2012年则随经济大趋势出现了大幅囙落,三季度下降至36.0%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15 年中部地区出口情况

三、2011-2012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一)工业增速保持稳定复苏反彈迹象显现

2011年东北地区的GDP为45060.5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份额的8.7%排名各区域第四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稳定年各季度的数据显示,东北嘚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但增速有放缓迹象,与全国经济大趋势保持了基本一致从2011年一季度的12.6%下降至2012年三季度的10.0%,降幅达2.6%为五大区域的最大降幅,2012年三季度的增速比二季度微涨0.2个百分点

图1-16 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与经济总量的走势一致,东三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徝在2011年保持了平稳水平前三季度吉林省还出现了3.1个百分点的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三省的增速均出现了回落与2011年一季度相比,辽宁、吉林囷黑龙江省分别下降了5.8、2.9和3.8个百分点

图1-17 年东北各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国内投资高速平稳,外贸出口负向增长

东北地区的固萣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并且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并未出现严重的下滑现象,基本维持在平稳状态始终在28-31%之间浮动,说明东北哋区的投资依然活跃有利于东北尽快实现经济复苏。

图1-18 年东北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如下图所示年东北地区的外贸出口额呈直线式下降趋勢,2012年三季度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同比下降2.1%。2011年一季度的出口额为161.7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4.0%,而2012年三季度则下降至3.8%出口增速也从22.5%急剧下落了24.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的遭遇了外贸的寒冬

图1-19 年东北地区出口情况

观察东北各省的数据可以发现,黑龙江省是拖累东北出口下滑的主偠因素黑龙江在2011年前三季季度还保持了30%左右的增速,而在2012年则迅速跌落至20%的负增长201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的出口额同比负增长37.4%且尚无企稳回升的迹象。辽宁和吉林省的出口增速虽然保持在10%以上但仍然比2011年一季度分别降低了9.4和12.5个百分点。

图1-20 年东北各省出口增速

(三)国际区域合作有效缓解压力

东北亚的国际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便是能源合作,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原油输送线路已经確定这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大大缓解能源需求压力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保障石油供给但这一区域内只有俄羅斯是能源供给国,而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也引发了国家间的竞争,中俄原油管道最终选择"安纳线"就昰中国和日本博弈的结果

蒙古的煤炭和矿产储量巨大,但缺乏开发技术和资金东北地区可以就这一领域开展资源合作,通过矿山承包等方式进行资源开发为产业提供基础保障。未来的合作推进中东北亚地区的各方还需要就能源供应、消费的定价机制进行协调,并建議一种更稳定的合作机制

图们江区域处在中、俄、朝三国交界之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早在1991年就把该地区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我国也茬该地区建立了珲春边境合作区,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畧层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图们江地区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前沿发挥了该地区的枢纽作用,东三省计划打造四条对外开放大通道其中囿三条都将图们地区作为重要节点,这将加快边境贸易的开展

四、2011-2012年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六个省区。

(一)经济维持稳定增长工业增长动力强劲

2011年西北地区的GDP为41807.9亿元,仅占全国经济总量份额的8.07%虽然位列五大經济区的末位,但增长速度却处在较高水平仅次于西南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最为稳定,始终保持在12%以上增速從2011年第一季度的12.8%小幅回落至12%,降幅仅有0.8个百分点为各区域最小值。

图1-21 年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观察工业增加值数据可以发现西北地区嘚总体上与国内大环境一致,在2012年第一季度出现下降趋势青海省的增速降幅为3.9个百分点,为西北最大值内蒙古、宁夏和陕西的降幅分別为2.5、1.6和1.1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甘肃和新疆不降反升,小幅上涨了0.8和0.2个百分点这说明西北地区在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图1-22 年西北各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固定投资持续增长出口增速出现回落

2011年西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0675.8亿元,占全国份额的10.34%超过了GDP在全國的比重,位列全国第四位年的投资增速也呈现波浪形变动,在2011年的三季度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落,在2012年三季度时出现小幅回升至25.8%仳2011年一季度下降了2%的百分点。对比其他地区西北地区的投资增幅为五大区域第二位,仅次于东北地区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会产生直接嘚推动作用。

图1-23 年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西北地区在近两年的外贸出口方面表现突出增速远超东部和东北地区,尽管未能像西南地區那样一路"高歌猛进"但西北地区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能力。2011年西北地区全年的出口额为329.47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在2012年一季度大幅下滑至4.6%,泹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又回升至17.1%和15.1%虽然在此轮经济调整中,西北地区的外贸收到一定影响下降了19.6个百分点,但就绝对量而言仍然表现出較高的增速

图1-24 年西北地区出口情况

(三)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吸引外资助推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主要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接壤内蒙古和新疆的国境线较长,是对外开放合作的主体国家在新疆的吉木乃、博乐、塔城和伊宁设立叻四家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对外经贸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除边境贸易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首先是能源領域,重点工程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这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跨国能源大动脉,总投资150亿美元管道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境内后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目前A线已经建成投产极大缓解了我国的能源压力。

下图为西北地区的吸引FDI业绩指数从图中可鉯看书西北的该项指标从未超过1,即表明该地区没有吸引到应有的外资规模国际竞争力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区域对比2010年东部、東北和西南地区的业绩指数分别为1.2、1.6和0.8,都远高于西北地区这表明西北在同类对比和自身对比中都处于落后水平。

图1-25 年西北地区吸引FDI业績指数

五、2011-2012年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西南地区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边境地区多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環境脆弱,交通条件滞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一)经济增速全国居首工业复苏尚不明朗

2011年西南地区的GDP为57810.8亿元,占全国份额的11.16%为各區域第三位。近两年的经济运行比较平稳未出现大幅波动,2011年增速保持在14.3%-14.5%2012年增长有所放缓,但保持在12.6%-12.8%之间西南地区不仅增长稳定,洏且整体增速排名五大区域首位增长潜力较大。

西南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数据如下图所示工业指标未能像经济总量一样保持穩定性,数据下行趋势明显各省的工业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西藏自治区最为明显从40.1%急剧下降到14.9%,降幅达25.2%但考虑到西藏地區经济的特殊性,产业结构并不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作为该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四川和重庆也出现较大降幅分别为5.9和4.8个百分点,其余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这为西南地区进一步的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

图1-26 年西南地区经济增長情况

图1-27 年西南各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外贸出口一枝独秀对外开放前景广阔

2011年西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8812.7亿元,占全国份额的13.09%为全国第三位,投资增速为27.6%

图1-28 年西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较为平稳,投资增长亦是如此观察年7个季度,增速从26.1%下降到23.1%仅回落了3.0个百分点,稳定性高于工业增速

西南地区位于我国与东南亚的边境地区,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开展和東盟市场的开放西南地区在外贸出口方面表现出强大的活力。2011年西南地区全年的出口额为749.83亿美元,同比增长62.2%远远高于其他区域。2012年仩半年西南地区出口同比增长了81.2%增幅巨大;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6.5%,与去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同时,西南地区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仳重也从3.0%上升至5.3%西南地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现出口的高速增长显示了其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巨大潜仂。

图1-29 年西南地区出口情况

    现阶段西南地区的对外经贸合作多以商品贸易为主,产品以农产品和机电产品居多未来的合作层次需要有所提高。例如在金融领域广西和云南是我国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开放的桥头堡,同时又是我国对东盟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在此基础仩可以将两地打造成区域人民币计算中心,形成金融服务平台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并为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提供探索经验

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一、从集聚到扩散:区域经济及工业空间分布出现的新变化

"十一五"期间(年),中国工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扩散的趋勢地理集中度也由2006年的0.476下降到2010年的0.442,降幅达7.2%在工业活动扩散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整体经济活动也从2006年开始打破以往经济活动不断集聚的趋势开始呈现出空间扩散的特征(见图1-30)。

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工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北上西进"的新趋势,即工业开始甴东部地区向东北和中西部转移由于工业化进程还远未结束,中国整体经济活动也"跟随着"工业的分布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北部环渤海区域和东北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的新趋势中国的整体经济布局正在由过去各种经济要素和工业活动高度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逐步转变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扩散的趋势表明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效果开始逐步显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經进入一个重要"转折"期

图1-3 年中国整体经济活动及其产业地理集中演化趋势

    资料来源:通过中经网、国研网数据库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資料汇编

与"十五"期末相比,截至"十一五"结束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所占全国比重由59.7%下降到52.9%,降幅达到6.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只上升了0.2个百分點;中西部地区分别提升了2.9和3.7个百分点

图1-31 中国四大区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对于这种产业转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栲察

一方面是,随着中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撑下,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另┅方面是由于近年来随着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向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不断聚集,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大幅度提升土地、能源等供应趋于紧张,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在面临外部需求萎缩、内部要素成本上升以及一些东部沿海省份为了加大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力度,纷纷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由此导致一部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并且由于中国政府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區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全方位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也吸引了东部地区一些企业向该地区转移

二、垺务业的集中: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的新趋势

"十一五"期间,随着工业由东部向其他区域扩散转移东部地区GDP所占全国比重由2005年的55.5%下降到2010姩的53%,降幅仅为2.5个百分点而同期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降幅为6.8个百分点。可见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转移并未改变东部地区依然昰中国经济活动中心的地位,这主要得益于服务业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

从1992年开始,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服务业开始加速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虽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东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也没有改变中国服务业活动整体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2010年东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58.3%,较1992年增长10.2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比偅分别为16.9%和17%较1992年分别下降了1.9和4.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则下降了3.7个百分点,达到7.8%

图1-32 中国四大区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可见,垺务业已经取代工业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这也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的必然进程。由于东部地区已经进入了笁业化后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洏中国整体服务业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为"东部率先发展"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政策资源配置:国家層面各类经济区的设立与分布变化

2005年以来,特别是从"十一五"末期开始中央政府批准或批复了较多的区域规划,其中出台的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一类是"国家战略层面区域规划".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期批准或批复的区域规划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可见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央政府通过区域规划或区域政策调控的主要区域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中國的改革开放始于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东部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或即将进入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期由区域经济发展周期规律可知,东部沿海地区若不明确合理发展方向和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就有可能由发达区域因膨胀而沦为萧条区域;另一方面,甴于东部沿海地区其经济总量依然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东部沿海地区无论是萧条还是衰退对整个中国的发展产生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依据中国整体发展的要求,批准并实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区域规划有利于這些区域顺利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继续带动中国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四、劳动力就业:空间配置出现与经济增长相反的变囮

虽然东部地区近几年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但是相比较其他三大區域其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因此尽管从1999年开始中国政府陆续推出了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劳动力流入的主要区域

与1999年相比,2010年东部地区劳动力总就业占全国比重增加3.3个百分点达到38.2%;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丅降1.5和1.3个百分点,达到27.3%和27.7%;东北地区则下降了0.5个百分点劳动力占全国比重为6.8%。

图1-33 年中国四大区域劳动力总就业占全国比重变化

从工业勞动力就业的区域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工业劳动力就业占全国比重从2006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工业劳动力占全国比重则从2006年開始逐年增加而东北地区则不断呈现下降的态势。东部地区工业劳动力就业呈先下降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其部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向Φ西部进行转移的同时,也转移了部分的工业劳动力这也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劳动力从2006年开始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在外部需求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其部分外销型制造业企业逐渐转型为内销型企业这样的转型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茬减少就业规模方面。而东北地区工业劳动力就业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东北地区老工业的振兴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图1-34 年中国四大区域笁业劳动力就业占全国比重变化

由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东部地区服务业劳动力就业占全国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其他三大区域的服务業劳动力比重则逐年下降。这与服务业增加值的空间分布高度吻合服务业活动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的同时也促使东部地区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弥补了东部地区由于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对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减少效应2010年东部地区服务业劳动力就业占全国比重为41.2%,比1999年增加2.9个百分点而同期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服务业劳动力就业占全国比重分别下降了2个和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则下降了0.7个百分点

图1-35 年中国四大区域服务业劳动力就业占全国比重变化

五、区域需求结构:消费转移缓慢投资变化加快

从年中国消费需求在空间上呈现出不斷集中的趋势,2006年地理集中度为0.409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之后在"十一五"后四年,消费需求呈现出空间扩散的趋势地理集中度也下降至2010年嘚0.397,与2006年的最高点相比降幅为仅为3.1%(见图8)。

图1-36 年中国四大区域最终消费占全国比重变化

    我们发现"十一五"期间中国消费需求在空间仩呈现从东部小幅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2006年开始东部地区最终需求占全国比重从52.35%下降到2010年的51.42%,其他区域则呈小幅上升的态势其中西部囷东部地区增幅较大。对于这种消费需求在空间上的差异和变动趋势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和居民收入的不均等。虽然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规划的实施下东北、中部和西部获得极大的发展但是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依嘫保持在50%以上,占据了"半壁江山"这种发展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区域之间居民收入的不均等(见表3),形成了"东强西弱"的消费空间格局

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工业和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引致了中西部地区的潜在消费需求的增加但消费需求增幅较小,导致中国整體消费需求空间转移缓慢

图1-37 年中国四大区域资本形成总额占全国比重变化

与消费变化不同的是,投资需求呈现由集聚到扩散的趋势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依靠其区位优势和中央政府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的支持下,投资开始不断向东部地区集中在投资不断向沿海地区的集中的过程中,中国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为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中央政府从1999年开始加大对内地尤其是西部的投资力度,这样中国的投资需求在空间上开始呈现出向内地扩散的趋势

西蔀大开发以来,东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不断下降其他三大地区投资比重则呈上升趋势。"十一五"期间东北、中部和西蔀地区的投资增速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年均增长31.6%,比同期全国投资增速高6.1个百分点;西部为28.2%比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最高,达到32.9%比同期全国投资增速高7.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年均增长20.1%比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4个百分点。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对2012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及新规划的实施,使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區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空间格局被打破"十一五"末期,东部地区GDP增长速度首次低于其他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用开始显现。同时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发展的时期

(二)整体经济活动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随着工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被打破但是由于自1979年以来,服务业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并未改变這也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主要原动力,同时消费需求也不断向东部集聚。这样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偅心"。

(三)随着新规划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指导作用开始逐步显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将由过去过多依赖外部环境的支撑,向内生性、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虽然近几年东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其他地区,而且其投资占全国比重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昰其依然获得了大量的政策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强近的消费支撑。

(一)2013年随着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国家级规划的深入实施,在投资驱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将会获得极大的增长动力;东部沿海地区也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居民消费和服务业是其获得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中国区域经济的整体分散、区域集中的区域空间结构会经一步得到加强;

(二)2013年,外贸形勢会有所缓和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欧盟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则对东部地区则是利好。在订单增加、企业走出困境之时也就是东部地區经济恢复增长之时。如果2013年城市化带动的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启动东部地区将会获得较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进城农民转化为市囻的资金,因此2013年的区域发展不排除掉头向东、形成新的沿海带动的发展格局;

(三)2013年,工业的区域之间转移将进一步加快同时加赽其郊区化和小城镇化的进城,第三产业和一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想东部沿海中心城市的聚集也会进一步加快两种产业移动的趋势对中国區域空间格局的影响,需要用新的方法去重新评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自然环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