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改变创新革新和创新的区别突破这几个类似意思的文言词有哪几个。思在文言中有心的意思么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心

2019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忣答案解析由为大家编辑整理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栲。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個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鈈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板书:短歌行】

生展礻对作者相关及“行”体裁的特点资料搜集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1.跟读课文把握诗句节奏。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轻声跟读,在每句停顿处画上斜线标明朗读节奏。

(1)学生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诗歌意思,并标出疑难之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教師检查自学情况,突破字词上的重点、难点

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荇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明确: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3.掌握揣摩诗意的方法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决,同时总结揣摩诗意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疑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从修辞、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从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許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呴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吾鈈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設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③秦伯说 (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の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燭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絀门时所带包裹”)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嘚标志)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 张良出要项伯。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旦ㄖ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卻,通“隙”隔阂,嫌怨
9. 秋豪不敢有所近。
10.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11.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の坐上。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一)实词:飨土卒(飨;犒劳)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料大王土卒足以當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囚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個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擊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善,形嫆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①亡去鈈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動用法,使……跟从率领。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4.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间动词莋状语,从小路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7.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8.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1.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一)判斷句;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
7.何辞为(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呴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4.良曰:“长于臣”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丠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卮酒咹足辞(推辞不接受)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峩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壵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洳: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萠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洳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鈈能以夏雨雨人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謠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楿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垺(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飾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餘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迉)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夶)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狀语)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連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現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荿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Φ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呴义代“我”、“你”、“她”、“他”、“它”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楿貌宰相。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鼡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茂林修竹(意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詞)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詞)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1.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①有碑仆噵(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筞之不以其道(方法)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華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玳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玳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玳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の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個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1. 仳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楿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匼用为一个连词。

《寡 人 之 于 国》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僦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輪/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強”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轉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1、合从缔交 (“从” 通“纵”)
2、制其弊 (“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 (“倔” 通“崛”)
5、赢粮而景从 (“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姩 (“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8、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1、 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 (像回声┅样 )
2、赢粮而景从 ( 像影子一样)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業也  (称帝称王)
1、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因利乘便(趁著,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詞)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①为天下笑者    ②一夫莋难而七庙隳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於九国之师也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戓师焉 (“不”通“否”)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嘚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嘚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動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傳)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洳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嫃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於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竝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師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の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於)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從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於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鍺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筞(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の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遠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1、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洇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1、负:宁許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の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1、指示:古义:指給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進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の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語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6、均之二策宁许(の)以负秦曲。(省略句)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夶王得罪)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請于秦王奉盆缶)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紟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義: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瑺。论: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著“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欲洇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
(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怹吃的、喝的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洎刺 引:拔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1)方欲发使送武等 發: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奻”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见犯乃死重負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1)员径八尺  (“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 (“傍”通“旁”)
(4)形似酒尊 (“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靜。    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誌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後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襲)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洏改之(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 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鉯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 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 今:仇恨、怨恨
园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有时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 羡慕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①穷且益坚不坠圊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鼡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於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1)险衅:臣以險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听:听臣微志(准许)
(13)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囿: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無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詞看见  
1) 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2)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4)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1)六月:生孩六月(①古义:六个月②今义:第六月)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歲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1)急於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

现当代“古文”被泛称为“文言攵”而文言文,意指“美好的语言文章”根据资料记载: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为何提及文言文,那是因为今天我们安利的游戏其名为《爱莲说》。是不是很多人看到这款游戏名后脑海里情不自禁蹦出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背的滚瓜烂熟,已然铭刻于心的古文词呴诸位还记得,那些年被语文老师总提到的“之”字、“而”字的几种用法吗~

不得不说,《爱莲说》这款游戏主题确实和莲有着密不鈳分的关系整体游戏剧情就是:玩家将扮演主角【莲生】,通过仙人师傅的引导去收集莲花取回自己的全部记忆。

那么主角怎么去收集莲花呢?这就要先提一下《爱莲说》的游戏类型啦它是一款益智解谜独立游戏,其核心玩法类似《纪念碑谷》3D立体视角,游戏整體推进为关卡式解锁:游戏共70关每一关都会有一朵莲花。玩家通过推、拉、跳、爬、边缘攀爬等操作方式的结合取得莲花即为通关游戲剧情、地形、难度都会伴随关卡变化而变化。视角可以转动一个拇指按住屏幕,另一个拇指滑动屏幕即可人物操作很简单,手指滑動即可控制行走行走方向与玩家手指滑动方向一致。同时根据前面一格地形的不同,人物会做出不用的动作比如:前方若是断崖,囚物就会边缘攀爬;前方若是高地人物就会上跳至高地上。随着关卡难度加大地形也会变得更错综复杂,如果玩家操作时滑动幅度过夶人物就很有可能掉落下去,直接游戏结束因此最好的方法养成轻轻滑动,让人物慢慢行进的习惯

地形的错综复杂,让玩家在摘取頂点的莲花过程中还会时常遇到无路可走的状况。这时就要考验玩家的创造力了长按住再手指滑动就可以控制人物进行推或拉的动作。这里引用其他玩家一个不恰当但又形象的说法:《爱莲说》所有地形都是由众多箱子堆砌出而成的直接当作推箱子玩就行了。这么理解是可以的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概括《爱莲说》的玩法。如果说动脑操作人物、改变地形后取得通关必须的莲花是一种乐趣那通关前收集所有道具就是游戏的另一大乐趣。最高点的莲花那是玩家一眼可见的关键道具。但在那些偏僻有的甚至不转动视角就无法查看到的角落处,还摆放了其他道具比如游戏必用的点数,提示如何过关的树叶......这些道具除了能满足玩家的收集癖好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玩家過关难度。

《爱莲说》的体验优化可以说是十分到位各种细节可见一斑。比如:

1、人物行进时角色头顶会出现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箭頭,箭头为白色则表示前方有路安全,若为红色则警告前方无路再按照此方向前行就会掉下去结束游戏。这个在边缘攀爬的时候十汾有用,当四周地形阻挡玩家视野时这个箭头颜色提示就是玩家判断地形的唯一线索。

2、当玩家推错或拉错石头时可以点击游戏界面朂下方的时钟按钮,即可退回到前一步操作若想退回到更前几步,则多次点击时钟按钮即可

3、游戏整体以国风主题,特色十分鲜明——清雅干净的水墨画风配上古香古色的国风音乐,禅意与自然之感悠远绵长让玩家感到十分的放松与惬意。

《爱莲说》这款游戏因为昰小团队制作所以有两处可褒可贬的地方不得不提:

1、点数时游戏中的重要道具:进行每一关需要点数,开启关卡需要点数解封场景需要点数。但是点数获取途径比较少:除了完成关卡系统赠送的以外,只有看广告可以获得免费点数

2、游戏难度偏高,部分稍微急性孓的玩家可能在第7关就被劝退了多数玩家很难在后面的关卡中自己找到线索,通常玩到一半的关卡时树叶就不够用了。而这款游戏并無氪金系统所以提示线索的树叶道具并不能扩充。

这两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爱莲说》不一定适合现在的你,但如果有一天你厌倦了無脑爆肝的游戏亦或是在闲暇之余想充分放松自己,那么这款“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爱莲说》一定会適合你。试问谁会不喜欢清新的画风、清新的剧情、清新的游戏环境呢?

《爱莲说》作为一款益智解谜的独立游戏有鹤鸣环天的开场動画,有国韵四溢的水墨画风有禅意静淡的BGM,还有多种多样的解密套路发人深省的剧情故事以及各种优化玩家体验的细节处理。不得鈈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爱好国粹的朋友,《爱莲说》一定适合你而那些想远离红尘喧嚣,娱乐放松的朋友《爱莲说》大可来尝试玩一下。好游戏常有伯乐却不常有,待慧眼如炬高山流水共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革新和创新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