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或道教问题,道家混沌经时间出生的神 身体体同道家混沌经 意思身体就是道家混沌经吗,那么太极分阴阳后身体还是道家混沌经吗

— 修行交流指导 —

修炼秘法|意识能量|人体奥秘|修行养生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噵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淨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忝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單,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悝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堺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簡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囚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嘚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倳: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荇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昰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噵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洎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嘚。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鈈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囚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徹,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雜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樸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涳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峩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後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夶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丅,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嘚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昰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倳、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囙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歭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閑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張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僦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咣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恏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保歭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緊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時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囿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媄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吔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苼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囚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苼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訴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鈈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荿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茬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樣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塵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嘚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於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難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塵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靈之静。

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罙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囿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昰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恏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茬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顯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昰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萣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嘚。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貴。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遠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紸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罙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訴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鈈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荿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保持一顆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會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嘚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惮地開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許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謂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嘚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貴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嘟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會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終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簡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深刻体会上述四项准则大可平定天下,小可安治一国在内政的治理上能够执道循理而在军事外交上却诛禁不当,则治国之功仍有所损如在内政的治理上反义逆理,而只是在军事外交上诛禁得当那么征伐之功也会夨去。倘若内政外交的处理上都违背天道人理这就是最大的祸殃,君主将身陷危难还有被杀的危险,并且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如果内政外交皆顺应天道人理,则内绩武功都不会失去而且亦无后患。

名不副实这是不宜取的,顺天道这是动的特征。中人理这是静的特质。执守天地之道遵循人事之理,必须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并沿这条路去安排内政和外交。在征伐有罪之国时必须符合天道。背盟弃义则进退窘困征伐行动不合于天意则必受损伤。顺于天理、合于天当则战争一旦发生,即使不能取得战功也不会有什么灾祸。

(立衡守谦,务实极反,容众指武,贵实)毋止生以死毋御死以生,毋为虚声声溢于实,是谓灭名极阳以杀,极阴以生是謂逆阴阳之命。极阳杀于外极阴生于内。已逆阴阳又逆其位,大则国亡小则身受其殃。故因阳伐死因阴建生。当者有数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逆顺同道而异理审知逆顺,是谓道纪以强下弱,何国不克;以贵下贱何人不得;以贤下不肖,哬事不治

规之内曰圆,矩之内曰方悬之下曰正,水之上曰平;尺寸之度曰大小短长权衡之称曰轻重不爽,斗石之量曰少多有数绳墨之立曰曲直有度。八度者用之稽也。日月星辰之期四时之度,动静之立外内之处,天之稽也高下不蔽其形,美恶不匿其情地の稽也。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处,任能毋过其所长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美恶有名,逆顺有形情伪有实,王公执之以为天下正

因天时,伐天悔谓之武。武刃而以文随其后则有成功矣,用二文一武者王其主道,离人理处狂惑之位处而不悟,身必有戮柔弱者无罪而几,不及而趯是谓柔弱。刚正而强者临罪而不究名功相抱,是故长久名功不相抱,名进实退是谓失道,其卒必有身咎黄金珠玉藏积,怨之本也;女乐玩好燔材乱之基也。守怨之本养乱之基,虽有圣人不能为谋。(黄帝四经·经法·四度)

[译文]不偠从死亡的角度去阻止新生不要从永生的角度去阻止死亡,也不要虚张声势徒有虚名名声超过实际其结果反而是无名。在阳气极盛时反有阴气孕育着,在阴气极盛时却有阳气萌生着,这种现象便称作变异的阴阳规律。阳气萌生于内已经出现变异的阴阳定律,又鈈能及时摆正具体对策位置那么大则国家败亡,小则殃及自身因此在阳极阴生时,要果断地讨伐开始走向衰落之阳而在阴极阳生时,要及时扶植新生之阳天当有定数,这就是至极时就开始走向反面盛极时就开始走向衰落;这不仅是天地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嘚规律逆、顺两种阴阳定律都同样是天道决定的,但人类相应的对策却不同详细说明逆、顺两种定律,这就是在总体上把握了道的准則强盛的向弱小的表示谦卑,那么有什么国家不能战胜呢高贵的向卑贱的表示虚心谦卑,那么什么人不能归附呢贤人向不贤的人表礻虚心谦卑,那么国家又有什么事情不能治理呢

规用来画圆,矩用来画方悬用以测端正,水用以测水平用尺寸度量小大短长,用权衡称量轻重用斗石量多少,用绳准来测度曲直以上八种度量标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准则。日月星辰都遵循着固定的运行周期四时更迭都有一定的次序,自然界的消息盈虚进退出入自有一定的守则事物的适度与非适度自有分际,这些都是天道自有的法则哋势高下各有定位,不至隐蔽不明土地肥瘠不同,不至隐匿不清这些都是地道所含的法则。国君臣子都各居其位士人也得其所哉,擢用贤能量才授官治理百姓秉公办事,这是人道所应守的法则是非善恶各有名分,背于道理或合于道理自有客观情形作依据真实虚假自有事实来判定,君主只要掌握上述准则就可以成为天下的楷模。

顺应天道诛伐必然要灭亡的国家,这叫“武”在武功杀伐之后繼之以文德安抚,这样就会有成功而使用二分文德一分武功就可以称王天下。像那种弃天道、背离人理、处于悖逆之位而尚不省悟的君主必有杀身之祸。守雌节者虽无忧患却能居安思危祸患未至却能随时警惕,这便是雌节的含义而恃雄节者却正相反,祸患已经临头還丝毫意识不到名声与功绩相符,所以才能长存久安名声与功绩不相符,名声超过实际这就弃失了天道,最终必有祸患厚积黄金珠玉而不分他人,这是惹怨的祸根盛置女乐珍玩而蛊惑其心,这是生乱的开始保守惹怨的祸根,培养生乱的苗头即便有圣人在他的國家,也仍然难以为这样的君主出谋划策了

(时则,则天立衡)【人主者,天地之稽也号令之所出也,司民之命也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不处外内之位不应动静之化,则事窘于内而举窘于外八正皆失,与天地离天天则得其神,重地则得其根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处外内之位应动静之化,则事得于内而举得于外八正不失,则与天地总矣

天执一,奣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然后施于四极而四极之中无不听命矣。蚑行喙息扇飞蠕动,无不宁其心而安其性,故而不失其常者天之一也。天执一以明三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度之稽也。月信生信死进退有长,数之稽也列星有数,而不失其行信之稽也。天明三以定二则壹晦壹明,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天定二以建八正则四时有度,动静有立而外内有处。

天建八正以行七法:明以囸者天之道也;适者,天度也;信者天之期也;极而反者,天之性也;必者天之命也;顺正者,天之稽也;有常者天之所以为物命也:此之谓七法。七法各当其名谓之物。物个合于道者谓之理。理之所在谓之顺。物有不合于道者谓之失理。失理之所在谓の逆。逆顺各有命也则存亡兴坏可知也。(黄帝四经·经法·论)

[译文]君主取法天地之道制定各项政策律令,使人民得以安身立命洳果不取法天道就会失去神佑,不尊重地道就会失去根本违逆四时节候就会有怨恨。不能区分事物处于适度之内还是处于适度之外不能顺应消息盈虚进退出入的变化,便与天地之道乖舛了倘若取法天地就会得到神助,尊崇地道就有了立国的保证遵循四时节候人民就鈈会有怨恨。辨明了事物的适度与非适度界线顺应盈虚进退出入的自然变化规律,那么政令就可以在中央顺利制定并在地方有效实施了八政没有失误,这才是与天地之道相合

上天依靠道的力量生成了日月星辰,并使阴阳定位建立八政,颁行七法然后施行于天下,使天下万物无不听命同时,各种动物也都能安其心性而不违背各自存在的法则,这些都是由恒一的天道所决定的上天靠着道生出日朤星辰,其中太阳总是按照确定的时间东升西落南行北折皆有规则,这是由它的运行度数所决定的客观规律月亮十五时饱满而初一时卻消失不见,其盈亏满损皆有常规这是由它的生死气数所决定的客观规律。众星运行也各有度数而从不离失它们的运行轨道,这是由咜们各自确定的位置所决定的客观规律上天成了日月星辰并使阴阳定位,这样便有了昼夜、阴阳、生杀的交替转化更迭上天使阴阳各嘚其位,又使八政得以建立这样四时节候皆有定则,动静进退各得其序适度与非适度都有定位。

上天建立八政、颁行七法万事万物嘚明了和确定的特性,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万物万事所具有的恰当适度是由天道本身的度数决定的。事物都具有信实的特性这是因为天噵运行本身就具有确切的周期性。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必然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道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事物都具有必然性这是由天噵本身的命数决定的。事物都具有顺正的特性这是由天道本身的守则决定的。事物各自守其常规这是由于天道能使万物各安其性。以仩所述便是“七法”。七法的内容与各自的名称相副这就叫事物得到验证。如果事物验证后的结果与道的具体特质都能相合这便称莋合理,合理就是顺而假如事物验证的结果与道的具体特质都不相合,这便称作失理失理就是逆。逆和顺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是由它们各自的性质决定的懂得了这一点,存亡兴坏的道理也就可以把握了

(王霸,则天源)琼森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静则平,岼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至神之极见知不惑。帝王者执此道也。是以守天地之极与天俱见,尽施于四极之中执六柄以囹天下,审三名以为万事稽察逆顺以观于霸王危亡之理,知虚实动静之所为达于名实相应,尽知情伪而不惑然后帝王之道成。

六柄:一曰观二曰论,三曰动四曰专,五曰变六曰化。观则知死生之国论则知存亡兴坏之所在,动则能破强兴弱专则不失是非之分,变则伐死养生化则能明德除害。六柄备则王矣三名:一曰正名立而偃,二曰倚名法而乱三曰无名而强主灭:三名察则事有应矣。

動静不时种树失地之宜,则天地之道逆矣臣不亲其主,下不亲其上百族不亲其事,则内理逆矣逆之所在,谓之死国死国伐之。反此之谓顺顺之所在,谓之生国生国养之。逆顺有理则情伪密矣。实者示人虚不足者示人有余。以其有事起之则天下听;以其無事,安之则天下静名实相应则定,名实不相应则争名自命也,物自正也事之定也。三名察则尽知情伪而不惑矣有国将昌,当罪先亡(黄帝四经·经法·论)

[译文]强大产生威严,威严产生恩惠恩惠产生端正,端正产生宁静诸事宁静则心情平和,平和则安宁咹宁则内心空灵无欲。心境空灵则精明内心精明则微奥莫测变化无穷。深微奥妙到了极点认识便不会再迷惑了。作为帝王所执守的噵便是此道。因此把握天道运行的规律进退动静取法天道,并将此规律广施于天下并把握治国的六种道术来统治天下,审察三种名实關系来作为处理各种事务的准则考察或悖逆天道或顺应天道的史实来说明或霸、或王、或存或亡的道理,了解虚实动静的不同施为通曉虚实相应的道理,审知真假而不迷惑这样的话霸王之道也就成就了。

治理国家有六种道术一是观照几微,二是综合分析三是相时洏动,四是以法决断五是善于应变,六是交替变换观照几微可知一个国家的死生征兆;综合分析客观因素就可以击败强大而振兴弱小;以法决断就不会混淆是非的界线;顺时应变就能扫灭腐朽而培养新生;赏罚威惠交替变化,就能兴善除恶六种道术具备,就可以称王忝下了决定国家治乱的三种名实关系:一是形名正定,名实相副则法度就能得以建立国家得以安定;二是形名不正,名实不副则法喥荒废并且国家混乱;三是无视形名,名实扫地则国家虽强,也会灭亡懂得了以上三种形名关系,也就具备了应付一切的手段

使人囻从戎征战或务农违背天时,又不能因地制宜种植植物这便是违逆自然规律。大臣不亲近君主下属不亲近上极,各行各业的人不专心於各自的本职工作就是违逆了社会规律。违逆自然社会规律的国家就是腐朽没落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就要去讨伐。与上述做法相反的便稱作“顺”顺应自然社会规律的国家,就是充满生机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就要去扶植联合。分清了一个国家是违逆自然社会规律还是顺應自然社会规律那么它们的综合国力的虚实也就很清楚了。在征伐腐朽国家的具体战术上兵力充足要装出兵力不足的样子,而在兵力缺乏时要装出兵力充备在天下发生战事时,发动人民从事征战则天下百姓无不听命;在天下太平时让百姓安心从事生产,则天下人都會安居乐业名实相副则国家安定,名实不相副则国家出现份争所谓名称是根据万物的具体性质自然界定的,万物在名称的规范下自然嘚到正定万事也会在名与物相副的情况下自然得以安定。懂得了“三名”就可以完全了解事物的虚实真伪了这样,国家就会昌盛敌國就会灭亡。】

(除患义兵,兴亡戒骄,广德务实,除乱)【凡犯禁绝理天诛必至。一国而服六危者灭;一国而服三不辜者,迉;废令者亡;一国而服三壅者,亡地更君;一国之君而服三凶者祸反自及也。上溢者死下溢者刑。德薄而功厚者隳名禁而不匡鍺死。抹利襦传,达刑为乱首,为怨媒:此五者祸皆反自及也。

守国而恃其地险者削用国而恃其强者弱。兴兵失理所伐不当,忝降二殃逆节不成,是谓得天;逆节果成天将不盈其命而重其刑。赢极必静动举必正。赢极而不静是谓失天;动举而不正,是谓後命大杀服民,戮降人刑无罪,祸皆反自及也所伐当罪,其福五之;所伐不当其祸十之。(黄帝四经·经法·亡论)

[译文]凡是做叻不该做的事情违反了天理的人或国家,必然受到上天的惩罚一个国家具备了因六种悖逆的现象而形成的六种危险和危害,这个国家僦会灭亡一个国家出现了肆意惩罚杀戮三种无罪的人的情形,这个国家就会濒于死地这是因为废弛法令的国家必然灭亡无疑。一个国镓出现了三个方面者壅塞不通的情况就会丧失国土,更换君主一个国家的君主具有三种恶德的话,就会自己招来祸殃君主骄溢,必被戮而死;臣下骄奢必有就刑之殃。只重武功而轻视文德的国家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各种等级制度和法令条文不能正定的话会导致国家滅亡。觊觎贪图别国的土地资财轻易地改变主意背弃盟约,不恭行天意对于有罪之国予以惩罚征讨扮演祸乱的肇始者,充当引起怨恨嘚媒介上述五种情况,都是自取祸患的作法

防守一方如果仅仅凭藉地势险要,城郭牢固势必有被侵削之危进攻一方倘若完全依仗军倳上的强大必定会由强变弱。出兵不讲事理征伐不合天道,上天就会降大祸举动不违天道,就会得到天助举动确实违反了天道,国镓的命数也就不长了还会受到上天的重罚。当事物运行变化到极点时人们就必须安静下来,动静进退必须符合适度而事物已发展到極点人们却还不能静息下来,这就会失去天助动静进退不合适度,这是违背天命的人已归降还要杀戮,人有贤德反被杀害人无罪过卻施刑罚,上述作法都是自己取祸。讨伐征敌如果符合天道就会得到五倍的福助;讨伐出征如果不符合天道,就会受到十倍的惩罚

(去利,道常守权,明审务实,指武除乱)国受兵而不知固守,下邪恒以地界为私者保救人而弗能存,反为祸门是谓危根。声華实寡危国亡土。夏起大土功命曰绝理;犯禁绝理,天诛必至六危:一曰嫡子父,二曰大臣主三曰谋臣外其志,四曰听诸侯之废置五曰左右比周以壅塞,六曰父兄党以拂六危不胜,祸及于身三不辜:一曰妄杀贤,二曰杀服民三曰刑无罪:此三不辜。

三壅:內位胜谓之塞外位胜谓之拂;外内皆胜则君孤直。以此有国守不固,战不克此谓一壅。从中令外谓之惑从外令中谓之贼。外内遂爭则危都国,此谓二壅一人擅主,命曰蔽光从中外周,此谓重壅外内为一,国乃更此谓三壅。三凶:一曰好凶器二曰行逆德,三曰纵心欲:此谓三凶

昧天下之利,受天下之患;昧一国之利者受一国之祸。约而背之谓之襦传。伐当罪见利而反,谓之达刑上杀父兄,下走子弟谓之乱首。外约不信谓之怨媒。有国将亡当罪复昌。(黄帝四经·经法·亡论)

[译文]国家受到侵犯君主不專心如何坚固防守,属下也只是随意划分管界但求自保援救他国却不能使之免于危难,反而给自己招来祸患上述三种情况是使国家招致危险的根源。不具实力反而虚张声势地去进攻别国结果是国家危险,土地丧失农忙季节却大兴土木,这是违背天理农令的做了不該作的事情,违反了天理必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所谓“六危”:一是太子行使君父的权力。二是大臣行使君主的权力三是谋臣怀有外惢。四是本国君主和官吏的任免听任诸候的意愿五是群臣勾结蒙蔽君主。六是君主的伯叔兄弟各自结党扩展势力,以违抗君命上述國家存在的六种危险因素不能克服,必然会自取其祸的所谓“三不辜”:一是肆意杀害贤良,二是杀戮已经归降的人三是对无罪之人濫施刑罚,这就是“三不辜”

以后妃为代表的外戚势力过大,这就叫闭塞不通朝官的权威过大就称为逆上;外戚和朝官权威都过于强夶,君主就会势单力薄在这种情况下统治国家,防守不会牢固攻战不会取胜,这就是“一壅”外戚权臣们假藉中央的名义来命令地方就会使地方迷惑,以地方势力来挟制中央就称为乱臣贼子地方与中央分争权力,国家就会受到损害这就是“二壅”。后妃一人控制君主就比喻为遮蔽日光。后妃为首的外戚势力以及朝官势力两方面对君主实行封锁这就形成了严惩的壅蔽态势。一旦权臣势力与后妃為首的外戚势力勾结在一起那么国家也就要更换君主了,这就是“三壅”所谓“三凶”,一是恃勇好战专嗜杀伐。二是倒行逆施妄杀贤良。三是无视法纪随心所欲这便是“三凶”。

贪图整个天下的财利就会承受天下的灾患;贪图一国的财利,就会承受一国的祸患与别国签订了盟约中途背叛了人家,这就叫作反复善变讨伐有罪之国,见到利益便中途而返退出盟国不再与其讨伐,这就叫作不恭行天罚杀戮迫害自己的亲属,这就叫做肇始祸乱的罪魁与臣下有约定却不守信义,这就叫充当引起怨恨的媒介会导致本国灭亡,夲已衰败了的敌国也会因此重新兴盛

(刑罚,时则)【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四时有度,天地之理也;日月星辰有数天地の纪也。三时成功一时刑杀,天地之道也;四时而定不爽不忒,常有法式天地之理也;一立一废,一生一杀四时代正,终而复始人事之理也。

逆顺是守功溢于天,故有死刑功不及天,退而无名;功合于天名乃大成,人事之理也顺则生,理则成逆则死,夨则无名背天之道,国乃无主无主之国,逆顺相攻伐本隳功,乱生国亡为若得天、亡地、更君;不循天常,不节民力周迁而无功。养死伐生命曰逆成。不有人戮必有天刑。逆节始生慎毋戡正,彼且自抵其刑

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必审观事之所始起审其形名。形名已定逆顺有位,死生有分存亡兴坏有处,然后参之于天地之恒道乃定祸福死生存亡兴坏之所在。是故万举不失理论忝下无遗策。故能立天子置三公,而天下化之:之谓有道(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译文]始于生育长养而终于肃杀,这是天地的自然規律四时的更迭运行自有一定的规则,这是天地自然的道理日月星辰自有定位和运行固有轨道、周期,这是天地本有的纲纪所谓天哋之道,即是春夏秋三季生长收获而冬季枯萎凋谢所谓天地之理,即是四时的交替更迭既已确定便永无差错,常有定则有生长就有凋谢,有繁荣就有枯萎四季交相行事,终而复始这就是天道,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即是这些天道的取法和再现

是违逆天道人理还是順应天道人理都要有严格的区分界线。如果举动行事超过了天道规定的度数便有败亡之祸。举动行事达不到天道规定的度数结果是不會有功绩的。只有当人们的行为恰与天道规定的度数相吻合时才能成就大功。这便是取法自然的人类法则顺应天道便得以生存,吻合忝道方能成就功业违逆天道便会灭亡,迷失天道则一事无成如果背逆了天道,国家便失去了根本失去了根本的国家,就会出现逆顺標准的混乱根本遭破损、事功被毁坏,那么就会天下大乱、国家灭亡一旦失去了天佑,就会丧失国土更换君主。不遵守天道不节約民力,其结果便是一切行事无所获错误地对待合理与不合理的事物,就称之为违反常规这就必然会受到天灾人祸的惩罚。悖逆的行為或事物的气势方刚时切勿诛讨矫正它,它将自然受到上天的惩罚

因此作为掌握“道”的圣人,在他观照天下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详细栲察事物起因审核他们的形和名。形与名确定了那么背理还是合理也就有了区分的标准,死亡与新生也就有了确切的分际存亡兴衰吔就有了定位。然后再参照天地自然规律就可以确定祸福死生存亡兴衰的原因所在了。这样的话一切举措都会合理,谋虑天下万事都鈈会失算因此能够设立天子,置建三公使天下百姓都受到教化,这就称为“有道”】

(正名,体道则天,衡心善守,极反)【噵者神明之原也。神明者处于度之内而见于度之外者也。处于度之内者不言而信;见于度之外者,言而不可易也处于度之内者,靜而不可移也;见于度之外者动而不可化也。静而不移动而不化,故曰神神明者,见知之稽也

有物始生,建于地而溢于天莫见其形,大盈终天地之间而莫知其名莫能见知,故有逆成;物乃下生故有逆刑,祸及其身养其所以死,伐其所以生伐其本而离其亲,伐其与而败其根后必乱而卒于无名。

如燔如倅事之反也;如遥如骄,生之反也凡物群财,超长非恒者其死必应之。三者皆动于喥之外而欲成功者也,功必不成祸必反自及也。以刚为柔者活以柔为刚者伐。重柔者吉重刚者灭。诺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绝也。已诺不信则知大惑矣。已诺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黄帝四经·经法·名理)

[译文]天地间各种奇妙的作用都本原于道各种神妙的莋用既存在于事物的适度之内又表现在事物的极限之中。当事物处于稳定的适度之内时不需要用言语去表述而万物自有定则;当事物运荇到开始转化的极度时,无论怎样用语言去表述道仍然在其中发挥着神妙的作用而不会改变。事物处于适度之内时它便保持相对静止狀态而道的神妙作用也相应地不会发生变化;当事物处于适度之外时,它的性质便发生变动而道的神妙作用仍然并未改变而继续发挥作用这种事物动、静有异而道的神妙作用不变的现象,就称为“神”道的这种神妙作用,便是人们的认识所要取法的楷式

“道”在刚刚產生的时候,它上超于天而下及于地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它广大充满极尽于天地之间,而没有人知道它是怎样的称呼因为人們不能完全认识“道”,所以违反常规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能认识“道”悖逆之事因之而起,刑罚的滥施也由此产生其结果自然是自取其祸。维护悖逆损害顺正,离散亲族而破坏根本攻伐盟友而毁其依托。上述诸“逆”其结果必然是一切混乱而最终一事无成

事情┅旦发展到满盈极盛就会走向反面——毁败就会到来;人如过度骄横志满也会走向反面——危殆马上临头;众物过分生长而超出准限——離死灭就不远了。上述三事都是其自身的运动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准度如此而欲成其事功是绝对办不到的;非但如此,尚有祸患随之刚強有力却表现为虚弱无能可以生存,虚弱无能却显示为刚强有力必定败亡尊崇柔弱的会得吉而存,追求强刚的将得祸而亡诺,表示的昰应允;已表示的是拒绝。已经承诺了却失信这即是认识的最大迷惑。已经承诺了就必定守信这就是所谓合于准度。

(至公正名)天下有事,必审其名名理者,循名究理之所之是必为福,非必为灾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审察名理终始昰谓究理。唯公无私见知不惑,乃知奋起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见正道循理能与曲直,能与终始故能循名究理。形名出声声實调和。祸灾废立如影之随形,如响之随声如衡之不藏重与轻。故唯执道者能虚静公正乃见正道,乃得名理之诚

乱积于内而称失於外者伐,亡形成于内而举失于外者灭逆则上溢而不知止者亡。国举袭虚其事若不成,是谓得天;其若果成身必无名。重逆以荒垨道是行,国危有殃两逆相攻,交相为殃国皆危亡。(黄帝四经·经法·名理)

[译文]处理天下万事首先要审查它们的名称。名理的含义包括在行事上要因名知实因实察理和在理论方法上把握其内在的实质这样的双重含义。做到了这一点便可以辨明是非,正确的可鉯给人带来福吉错误的就可以带来灾害。名理确定了是非的分际然后用法度去裁决;观照事物时采取虚静审慎的态度,处理这些问题時再以法度为依据在处理具体事物时,要把审察名理所得的结论贯穿于全过程这就称之为“究理”。只有依法办事而不偏执一己之私方能认识天道而不迷惑,方能发奋自强因此,掌握道的圣人在观照天下时要体察天道遵循的事理,这样就能够正定事物之是非善恶、把握事物始末之理做到这一点,同时也一定要“循名究理”所有事物都有形名,而每一具体事物又都有它的具体名称事物有具体洺称与其具体事实相吻合,那么福祸兴衰的道理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握了这就与形移则影随、声动则响应、衡器确定则重轻即明的道理一樣。因此掌握道的圣人能够虚心静意地观照事物能够依法公正地处理事物,因此能够认识自然人事的规律并把握住名理的实质。

国内動荡不安却又在外交上举措失利此是取败之道;国内已出现败亡的迹象却执迷不悟地对外兴兵,这是注定要灭亡的;违逆天道、骄横恣肆而怙恶不悛者必自取灭亡。举一国之兵而攻袭一弱小国家如其事未遂,那算是上天的照顾没有使其得到以强欺弱的恶名;然一旦嘚手,也绝无功名可言大逆不道,外内迷乱执此逆道,一意孤行必定是国家危殆、自取祸殃。逆上加逆酿成大患,国无大小统統灭亡。

(信王道,道治爱民,则天)【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吾受命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唯余一人德乃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国置君、三卿。数日、历月、计岁以当日月之行。吾允地广裕类天大明。

吾畏天、爱地、亲民立无命,执虚信吾爱民而民不亡,吾爱地而地不荒吾受民而民不死。吾位不失吾苟能亲亲而兴贤,吾不遗亦至矣(黄帝四经·十大经·立命)

[译文]远古时代的黄帝以守道为根本,以讲求诚信为美德怹对天地四方可以洞察秋毫,在即位时还要谦谨地向三方礼让所以他能成为天下人取法的榜样。他在即位时说:“我的德行是禀赋于天即帝之位是受意于大地,功业建成乃得力于人心因为我一人的德行可以配天地,所以可以代表上天在人间置天子、封建国家、设立诸侯并分别为他们配置三公、三卿等各级官吏我通过对日、月、年的筹算制定了历法,使之合乎日、月的运行规律我的美德如地一样广夶,如天一样清明我谨畏上帝,敬爱大地爱护人民,立身行事以天命为本执守道本,立心诚信

我谨畏天命所以上天保佑我,我敬愛大地所以土地不荒废我爱护人民所以人民不会饥饿疲劳而流于死亡。因为这些所以我能永守帝位不会失去。我如果再能做到眷爱亲屬、起用贤人而屏退不贤那么就可以说功德圆满无缺憾了”】

(先德教化,材能论治,赏罚婚义,刑罚)【黄帝令力黑浸行伏匿周流四国,以观无恒善之法则,力黑视象见黑则黑,见白则白地之所德则善,天之所刑则恶人视则镜:人静则静,人作则作力黑已布制建极,而正之力黑曰:天地已成而民生,逆顺无纪德虐之刑,静作之时先后之名,以为天下正因而勒之,为之若何

黄帝曰:群群□□,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德虐之行,因以为常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會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恃地气之发也,乃梦者梦而兹者兹天因而成之。弗因则不成弗养则鈈生。夫民之生也规规生食与继。不会不继无与守地;不食不人,无与守天

是故赢阴布德,重阳长昼气开民功者,所以食之也;宿阳修刑童阴长,夜气闭地绳者所以继之也。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与德。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得后刑以养生姓生已定,而敌鍺生争不谌不定。凡谌之极在刑与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而盈屈无匡。(黄帝四经·十大经·观)

[译文]黄帝委派大臣仂黑微服出访巡视各国,考察人们品德上有否不合规范的地方并为之制定准则。力黑仔细考察各种事物现象发现丑恶的品行便加以懲罚,发现善良的品行便加以褒奖凡属天道所养护的便善待之,属天道所诛伐的则唾弃之对于人们所显示出的取舍好恶则用以作为借鑒参照。人们冬闲时需要静息则听其自便农忙时需要劳作便任其自为。当力黑已建立并颁布了各项规章制度要以此顺正民情时便对黄渧说:大自然已经形成,人类也随之诞生但此时是非善恶尚无区分的标准,奖赏惩罚也因之没有定则闲息忙作尚缺乏规律性,贵贱尊卑还没有确定的名分现在我想使这些都变得恰当得体,使是非善恶能有分界使奖赏惩罚能有准度,闲息忙作能有规律贵贱尊卑有确萣的名分,使之成为矫正天下的范式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样做怎么样呢

黄帝说:天地未生之前,先天一气看去混道家混沌經沌,窈窈冥冥浑聚昏暗,如一谷仓此时阴气阳气未分,无所谓明暗昼夜阴气阳气聚散未定,所以一切都无法称名现在天地既分,阴阳有别离析而为春、夏、秋、冬四季,刚柔的相互更迭推衍便有了万物的生成因此奖惩赏罚须兼行并举,并要将其作为一项制度確定下来而奖惩赏罚的施行,要取法自然规律二者须相互配合。顺行取法自然规律遵循天道,这便是阴阳的全部道理阴阳聚合,剛柔相济;刚柔的相辅相成阴阳的融会贯通,便成就了万物轻清的阳气向下与重浊的阴气合会于地而生就了五谷草木,重浊的阴气向仩与轻清的阳气会合于天而生成了日月星辰因为得到了天气的精微,于是该合时序的便合时序该孳长的便孳长了,万事因此得到了上忝的成就不因循天道万事便不会成功,没有地道的养护万物便不会生长人类刚一降生,便本能地懂得饮食生育的道理不婚娶交配人類便得不到繁衍,这样也就谈不上持守地道;无饮食来源人便不重养育这样也就谈不上持守天道。

阴气满盛时阳气便开始萌生所以此時长养之德开始布散;阳气逐渐积累,昼气发动成就事功,人类因此而得到饮食养育阳气积久时阴气便开始萌动,所以此时肃杀之气開始酝酿;阴气逐渐积累夜气闭合,孕育生机人类因此而得到后继繁衍。在治理百姓时不要人为强制性地去对人民约束要因顺取法刑德生杀的自然规律去布施赏罚而使民情归于正道。四时节序春夏之长养在先,而秋冬之肃杀在后人事亦当取法此自然法则,始于德敎而继之以刑罚,四时节序之交替更迭而长养万物人事之德赏刑罚相互为用以教化众生。能够区别婚姻和贵贱的氏族社会已经形成其中相互敌对的部落和阶级之间便不断发生战争和争斗,对这种斗争不予伐正社会就不会安定而刑与德、诛伐与文教并作,便是对其予鉯伐正的准则刑与德相互配合使用的道理是极为简单显明的,这就如同日月交替运行一样懂得了恰当地使用刑德的道理,那么进退动靜就不会有什么偏颇了

(道治,反性)夫是故使民毋人执举事毋阳察,力地无阴敝阴敝者土荒,阳察者夺光人执者摐兵。是故为囚主者时适三乐,毋乱民功毋逆天时。然则五谷溜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天因而成之夫并时以养民功,先德后刑順于天。其时赢而事屈阴节复次,地尤复收正名修刑,蛰虫不出雪霜复清,孟谷乃萧此灾乃生,如此者举事将不成其时屈而事贏,阳节复次地尤不收。正名施刑蛰虫发声,草苴复荣已阳而又阳,重时而无光如此者举事将不行。

天道已既地物乃备。散流鄉成圣人之事。圣人不巧时反是守。优未爱民与天同道。圣人正以待之静以须人。不达天刑不襦不传。当天时与之皆断;当斷不断,反受其乱(黄帝四经·十大经·观)

[译文]统治人民时不要人为地偏执一己之私,征战伐国时不要从存生护养的角度考虑问题務农息养时不要从刑杀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刑杀斩伐的思想指导务农则土地荒芜以存生护养的思想指导征讨则功名丧失。偏执一己之私欲会有兵祸的惩罚作为一个统治者,应在春夏秋农作物生长收获之时恰当地节制逸乐使播种收获适时,不在农忙时兴役兵戎这样的話农作物就能正常地生长成熟,人民也会不断地繁衍庶足君臣上下和谐融洽,这样的话也会得到上天的护佑顺应天时以助民事,按照春夏德养在前秋冬刑杀在后的自然规律而先行德政后施刑罚。在万物长养的春夏季节却实行肃杀严厉的政令那么就会造成节令混乱,秋冬乖违次序而重复出现地气不能发动长养万物反而再次敛缩,在政令上不顺应春夏长养的法则而布德施赏却违逆决狱刑罪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蛰虫春眠雪霜复至,百谷枯萎等一系列灾异的出现在这样的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会失败。反之在肃杀的秋冬季节却布德施赏,违逆天时那么也会造成节令混乱春夏乖违次序而重复出现,地气不能适时收缩敛肃万物在政令上不施刑伐诛而反行德赏,这样僦会造成蛰虫冬鸣枯草秋茂,春夏重复等一系列灾异的出现而长养万物的春夏虽然重复出现却因乖逆天时而无长养之功可言。在这样嘚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是行不通的

上有既定的天道,下有周备的万物中有阴阳二气聚散流动、相因相成地创生一切,圣人只需要顺因其事就可以了圣人不设机心智巧,但知静候天道而持守之同时惠爱人民,如天地一样德泽广被圣人以公正的态度守候天道,以虚静嘚心灵对待人事恭行天意对有罪之人及国家予以惩罚征讨,在处理这些事情量重诺不违信顺应天时,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时当决断洏优柔寡断错过时机,不但福吉失去反会自取其祸。】

(先己取法,修德义兵)【黄帝问阉冉曰:“吾欲布施五正,焉止焉始”对曰:“始在于身,中有正度后及外人。外内交接乃正于事之所成。”黄帝曰:“吾既正既静吾国家愈不定。若何”对曰:“後中实而外正,何患不定左执规,右执矩何患天下?男女毕迵何患于国?五正既布以司五明。左右执规以待逆兵。”

黄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对曰:后身未自知乃深伏于渊,以求内刑内刑已得,后乃自知屈其身”黄帝曰:“吾欲屈吾身,屈吾身若何”对曰:“道同者,其事同;道异者其事异。今天下大争时至矣,后能慎勿争乎”黄帝曰:“勿争若何?”对曰:“怒者血氣也争者脂肤也。怒若不发浸廪是为痈疽。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争矣。黄帝于是辞其国大夫上于博望之山,谈卧三年以自求也戰哉,阉冉乃上起黄帝曰:可矣夫作争者凶,不争者亦无成功何不可矣?”

黄帝于是出其锵钺奋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洏擒之帝箸之盟,盟曰:“反义逆时其刑视蚩尤。反义背宗其法死亡以穷。”(黄帝四经·十大经·五正)

[译文]黄帝问手下的大臣閹冉说:我想通过颁布实施各种政令的方法来治理国家请问应始于何处、终于何处?阉冉回答说:应该始于完善自身秉执中正公平的法度,然后以法度准量他人外内交相融洽,就可终于事情的成功黄帝又问:我自身端正而且宁静寡欲不专行妄为,而我的国家仍然愈發不安定怎么办呢?阉冉回答说:如果您内心诚实静定而行为端正还担心国家不能安定吗?如果您能秉执法度还忧虑天下不太平吗?上下同心同德还操心国家不能治理吗?各种政令都颁布以后分别让不同的职官去执掌落实,您只须掌握着国家的大法等待着严惩蚩尤就可以了。

黄帝说:我现在尚不能充分认识自己怎么办呢?阉冉回答说:如果您还不能充分认识自己便可以姑且隐匿起来,先做箌自我完善自我完善好了,便可以自然有效地克制自己了黄帝又问道:我是很希望克制自己的,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阉冉回答说:這就意味着能够根据观点和主张的是否相同,来决定如何去应付当今天下纷争,您能谨慎小心地不去加入这样的纷争吗黄帝说:不加叺纷争又意味着什么呢?阉冉回答说:发怒是内在血气作用的结果争斗是外在脂肤作用的结果。怒气如果不发散出来那么蔓延滋长就會发展成疤疮。您如果能够去掉血、气、脂、肤这四个东西就会形如枯骨,又如何能够发怒和争斗呢黄帝听罢,于是告别手下的要臣来到了博望山,在那里淡然隐居、修心养性以求自我完善三年之后,阉冉来到博望山禀告黄帝说:现在你可以去与蚩尤一决雌雄了誑妄纷争者不祥,而错过天赐良机的人也决不会成就事功的据此而论,下山决战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黄帝听罢阉冉的话,于是陈列兵器激励士卒,亲自击鼓进军与蚩尤决战于涿鹿并且一战擒获了蚩尤。然后黄帝宣盟天下盟词中说:今后再有违反信义、背逆天时的,会受到与蚩尤相同的惩罚违反信义而且背叛宗主的,最终都会自食其果自取灭亡。】

(常法正名,立衡斩齐)【黄帝问四辅曰:“唯余一人,兼有天下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为之若何?”果童对曰:“不险则不可平不谌则不可正。观天于上视地于下,而稽之男女夫天有恒干,地有恒常合此干常,是晦有明有阴有阳。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恶地俗德以静,而天正名鉯作静作相养,德虐相成两若有名,相与则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有任一则重,任百而轻人有其中,物有其形因之若成。

黃帝曰:“夫民仰天而生恃地而食,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谁适由始”对曰:“险若得平,谌若得正貴贱必谌,贫富有等前世法之,后世既陨由果童始。果童于是衣褐而穿负缾而峦,营行乞食周流四国,以示贫贱之极”(黄帝㈣经·十大经·果童)

[译文]黄帝问他手下的辅佐大臣说:现在我一人广有天下,我要教化臣民而使之端正斟酌衡量而使之正定,具体应該怎样做呢果童回答说:不严明法度人民便不得治理,不端正名分则贵贱尊卑不得其正应参照天地法则,再严正于人事天地之间本僦存在着永久不变的法则,比照于这个法则可知晦明、阴阳、山泽、黑白、美恶等等矛盾对立体原就存在,人事也是如此自然法则是哋以静的方式来养育其德,天以运动的方式来正定名分动静、生杀相互涵养、相辅相成。这两组矛盾体是各有名分的它们相互依赖、楿辅相成。而阴、阳二气包含于万物之中二者相互作用,便使得万物生生不已(果童接着说)人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人委任一事還嫌太重而有的人委任百事尚觉太轻。人的能力各有等差就如同物的形制各有不同,顺应它们的这种特性就能成就事功。

黄帝问:囚民仰仗天上而得以生存依赖大地而得以有饭吃,人们因此而把天地看作自己的父母现在我要教化他们而使之端正,斟酌衡量而使之囸定那样应该从谁开始呢?果童回答说:通过严明法度而使民得到治理通过端正名分而使民归于正道,这样的话贵与贱的等级就能嘚到正定,贫与富也就自然有了等差这种贵贱、贫富各有等差的等级制度,过去的时代一直是遵循的而后来却遭到了破裂,要恢复这種制度可以从我本人开始。果童于是穿着破旧的粗布衣背着残损的瓦罐,到处流浪讨饭周游四方,用以显示极度的贫贱】

(道常,天道举兵,义兵)【力黑问于太山之稽曰:蚩尤骄溢阴谋阴谋高阳,为之若何太山之稽曰:子勿患也。夫天行正信日月不处。啟然不怠以临天下。民生有极以欲涅洫即失。丰而为杀加而为既,予之为害致而为费,缓而为哀忧桐而君之,收而为之咎;累洏高之踣而弗救也。将令之死而不得悔子勿患也。

力黑曰:战数盈六十而高阳未夫涅溢早服,名曰天佑天佑而弗戒,天地一也為之若何?太山之稽曰:子勿言佑交为之备。吾将因其事盈其寺,拊其力而投之殆。子勿言也上人正一,下人静之;正以待天靜以须人。天地立名万勿自生,以随天刑天刑不偾,逆顺有类勿惊勿戒,其逆事乃始吾将遂是其逆而戮其身,更置六直而合以信事成勿发,胥备自生我将观其往事之卒而朵焉,待其来事之遂而私焉壹朵壹禾,此天地之奇也以其民作而自戏也,吾或使之自靡吔

战盈哉,太山之稽曰:可矣于是出其锵钺,奋其戎兵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皮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其发洏建之天名约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若醢使天下之。

上帝以禁帝曰:毋乏吾禁,毋留吾醢毋乱吾民,毋绝吾道乏禁,留醢乱民,绝道反义逆时,非而行之过极失当,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兴兵视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俞,悫为地楹帝曰:谨守吾正名,毋失吾恒刑以示后人。(黄帝四经·十大经·正乱)

[译文]力黑问太山稽說:蚩尤骄居淫溢阴谋略地,……我们拿他怎么办呢太山稽回答说:你不必为此担心。天道中正而确当日月也是沿着恒定的轨道不停地运行。天道、日月的运动是从不懈怠的它们显示于人类的便是这种恒定的法则。如同天道、日月的运行一样人类对物欲的追求是囿一个极限的,也是遵循着盛极而衰的规律所以,可以通过怂恿其欲望而尽其淫溢当他淫溢到了极点时就会走向失败。今其盛盈至极洏使之走向衰落增益之而使之转向衰竭。多多给予他而使之贪婪遇害尽量施赠他而使之挥霍得殃,弛缓之而使其懈怠使之优裕荣耀洏尊显,然后收捕之而治其罪;不断地使其尊显高贵然后一旦动手倾覆他就无可救药了。这样就会使他死到临头了都来不及反思后悔。你不必多虑

力黑说:与蚩尤交战已足足有六十次了而高阳尚未成功。蚩尤骄居淫溢而反得其势这大概可以称作上天的佑助罢。天助蚩尤所以他有恃无恐更何况现在天地都同样佑助他。这可怎么办呢太山回答说:你还是姑且不要谈什么佑助之类的话罢,我们现在需偠的是上下一心作好准备我将借着蚩尤所行的逆事,满足他的欲望勉励他去尽力做坏事,促使其恶贯满盈你什么也不要说。居上位嘚人只需端正己心在下位的人只需静定其意;端正己心以待天时,静定其意以伺人事天地为之建立名分,万物随之而生并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天道是永恒不败的逆与顺都各有分际。不要惊慌无需恐惧,蚩尤倒行逆施的恶行就会得到惩治了我将促使其恶贯满盈而後杀掉他,然后重新调整重要吏员的建制以真正合乎信义一切准备就绪而不要去惊动蚩尤,其不久就会自取灭亡的我将考察蚩尤往日铨部的所做所为而采取行动,静待蚩尤把坏事做尽了再配合采取计划行动动则考察其往事,应则静观其来事这是天地间的神妙作用。偠凭借着他的人民自己奋起去倾覆他我会使他自取灭亡的。

太山稽说:现在已经是战胜蚩尤的时候了于是陈列兵器,激励士卒与蚩尤大战,并且擒获了蚩尤剥下蚩尤的皮制成箭靶,令人射之射中多的给予奖赏。剪下他的头发来装饰旗杆并将这种旗子高高的悬挂標之为“蚩尤旗”。在他的胃中用毛塞满制成皮球令人踢之,踢入坑多的给予奖励把他的骨头剁碎,掺在加苦菜的肉酱中令天下的囚来吮吸。

黄帝以上帝的名义向臣民设立禁条黄帝说:不要废坏我所立的禁规,不许倾倒我所赐给你们的肉酱不要扰乱民心,不要背棄我所秉执的天道废坏禁规、扰乱民心、弃绝天道、违背信义悖逆天时,明知不对却一意孤行违犯法度和天道,专断无常肆意行事,未受天命而擅自兴兵这些都将受到像蚩尤一样的惩罚。于是制成蚩尤的模型使起弯曲背脊,披枷穿锁容色居丧呆滞,伏帖地充当哋下支柱黄帝又说:希望大家恭谨地遵守我所建立的制度,不要离弃国家的法令用自己的行动示范后人。

(刑德顺天)【高阳问仂黑曰:天地已成,黔首乃生莫循天德,谋相覆倾吾甚患之,为之若何力黑对曰:勿忧勿患,天制固然天地已定,蚑蛲毕争作爭者凶,不争亦毋以成功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天地已成,黔首乃生胜生已定,敌者生争不谌不定。凡谌の极在刑与德。

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望失其当,环视其殃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缪缪天刑非德必倾。刑德相养逆顺若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

明明至微,时反以为几天道环周,于人反为之客争作得時,天地与之争不衰,时静不静国家不定。可作不作天稽环周,人反为之客静作得时,天地与之;静作失时天地夺之。

夫天地の道寒涅燥湿,不能并立刚柔阴阳,固不两行两相养,时相成居则有法,动作循名其事若易成。若夫人事则无常过极失当,變故易常;德则无有措刑不当。居则无法动作爽名,是以戮受其刑(黄帝四经·十大经·姓争)

[译文]高阳问力黑说:天地已经形成,百姓也因此产生很多人都不遵循天道,而且阴谋相互颠覆我对此十分忧虑,这怎么办呢力嘿回答说:不需忧虑,也不必担心天噵自有其本然的法则。天地的格局已定连各色的动物都在纷纷争斗,妄肆争斗者有凶殃然而一昧不争的也无成功可言。自然社会的规律便是:顺随天道的就能兴昌违逆天道的就会败亡。不违背天道就不会失去自己所固有持守的东西。天地已经形成人民随之产生。氏族部落已经形成敌对的部落之间也就随之出现争斗,不予以伐正这种争端就不会平息而伐正的准则,便是刑罚和德赏并行

刑罚与德赏昭著显明,兼行并举配合恰当。如果配合失当上天会反过来降灾的。天德平正但没有刑罚的配合是无法实行的;天刑威严,但沒有德赏作依托也必然倾毁刑罚与德赏相辅相成,逆与顺也便因此而定刑罚属阴的范畴,因此具有微晦的特质;德赏属阳的范畴因此具有明彰的特质。所以秉执法度要彰明,施行道术要隐晦

明了通晓德赏、刑罚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要抓住天道运行的规律来把握采取行动的契机这样的话,人就能在天道运行当中反客为主如果一味地争竞,该静时不静国家就无法安定治理。相反的該动时不动,那么在天道运行当中人就会重新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说动静合时,就会得到天地的佑助;而如果动静不合时宜就会失詓天地的佑助。

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寒与热、燥与湿,是不能够同时并立的;而刚与柔、阴与阳也是不能同时并行的。它们之间是相互涵养、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静时则有法则,动时则遵循名分所以事情容易成功,至于人事规律则是变化不定的如果超过天道所规定的准度,擅自改变常规那么德赏就谈不上,刑罚也就不会得体人们静时没有法则可依,动时也不遵循名分那么结局便是被戮受刑。

(戒骄积德,祸福)【皇后历吉凶之常以辨雌雄之节,乃分祸福之向宪傲骄倨,是谓雄节;委燮恭俭是谓雌节。夫雄节鍺盈之徒也。雌节者兼之徒也。夫雄节以得乃不为福;雌节以亡,必将有赏夫雄节而数得,是谓积殃;凶忧重至几于死亡。雌節而数亡是谓积德,慎戒毋法大禄将极。

凡彼祸难也先者恒凶,后者恒吉先而不凶者,恒备雌节存也后而不吉者,是恒备雄节存也先亦不凶,后亦不凶是恒备雌节存也。先亦吉后亦不吉,是恒备雄节存也

凡人好用雄节,是谓妨生大人则毁,小人则亡鉯守不宁,以作事不成以求不得,以战不克厥身不寿,子孙不殖是谓凶节,是谓散德凡人好用雌节,是谓承禄富者则昌,贫者則谷以守则宁,以作事则成以求则得,以战则克厥身则寿,子孙则殖是谓吉节,是谓□德故德积者昌,殃积者亡观其所积,乃知祸福之向(黄帝四经·十大经·雄节

[译文]黄帝能够洞彻吉凶的先兆、辨析《雌节》与《雄节》这关于治国修身的两种基本处世規则,所以能够分清导致福祸的原因所在举凡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自我夸耀,倨慢不逊都称之为“雄节”;举凡宛顺、温和、谦恭、卑让的,都称之为“雌节”所谓“雄节”,大抵属于自满的范畴;所谓“雌节”大抵属于谦逊的范畴。依仗“雄节”假使偶有所嘚的话,并不意味着即是福吉;立足于“雌节”如果一时有所损失的话,那么最终也必然会有善报如果依仗“雄节”屡有收获,那也呮能视为积累祸因最终是忧虑凶险并濒临死亡。如果立足“雌节”而常有所失这正是积累福德的过程;谨慎地戒备自己而不背离“雌節”,大福就必然会来至

关于祸福的趋向,凡是先动者大抵都有祸凶而后发者一般都有福吉。然而有时也会发生先动而无凶祸的特殊現象这是因为恒久地执守雌节、雄节不失的缘故。有时也会发生后发而无吉福的特殊现象这是因为顽固的依恃雄节、雄节未去的缘故。有时还会出现先动也无凶祸、后动也无凶祸的特别情况这也是恒久地持守雌节、雌节不失的缘故。有时又会出现先发也无吉福、后发吔无吉福的特别情况这仍是顽固的依恃雄节、雄节未去的缘故。

大抵好用雄节的都可以说是有害于生存,作为统治者则会毁灭作为┅般百姓则会亡身。雄节守国则不安,做事则不会成功求取则无获,征国则无胜其自身不会长寿,子孙也不会蕃衍所以这种雄节實为“凶节”,结果是在散失其德而凡好用雌节的,都可以说是在承接福禄作为在上位的富者因之昌盛,作为在下位的贫者因之得到足够的衣食供给采用雌节,守国则安做事则成功。求取则有收获征战则胜。不但其自身会长寿子孙也会蕃衍。所以这种雌节实为“吉节”结果便是积聚其德。因此说积聚其德的会昌盛,积累祸殃的会灭亡考察他是积殃还是积德,便可以预测祸福的趋向了

(民心,指武)【兵不刑天}

道德经讲义-混成章第二十五

  囿物混成先天地生。

前几章连续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种种为人应事的行为讲了道的妙用。本章又进一步说明大道体用合一的道理究竟为何物?什么是这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其中最根本的哲学命题太上在本书中以不同表达方式,从各个不同角度詓阐述它并用或显或隐的文字语言,透露了个中的信息本不需要后人画蛇添足,多加注解

究竟为何物?《道德经》五千言,洋洋洒洒信手拈(niān)来,道的真义答案自在其中。从第一章第一句便直接了当地说:道可道非常道。本章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自古至今研究老子的学者,多是偏重认为咾子是唯物思想这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却是现代人以现代意识和西方的唯物唯心观念附会中国古人的深刻内涵。正洳南怀谨先生所说:老子在书上从头至尾所表达的理念是在说明宇宙与生命的存在是心物一元的,殊无可疑

有物混成,這个字并不完全同于现代人所理解的物理世界,也不全是物质观念的物字而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那个这個。它不仅包含着物质领域的等质性东西而且还有精神、思想、心理等东西。这种有物混成就是的同义词,其内涵包括了物质与非物质所以它是心物一元的混合体,是一气含三一元四素的虚实结匼体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始终是以阴阳两个符号为代表从阴阳二者之间的相互变化、相生相克中,去建立它的宇宙观、伦理观如果鉯阳为物质的代号,那么阴就是精神的代号阴阳相合,心物一体便演化出从极微到至大,应有尽有无穷无尽的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

是言无极太虚的先天道性物质此物中既含有五太混合物质,也蕴含有无极太极的极至之理这种混成之物,虽以字假名但其物质还处在无形无象状态,实非有块然成形的可见之物此在万物之先而生成,谓之无名无象之道此物之所以为粅,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精、信、光、炁与神运等心物浑合质性具有一炁含三之数。在精神领域则为理包涵一元四素的象數理炁。在人则为心理性命分而言之,大千世界万类万物,无不是此而生成合而言之,万法归一万物万事无不是归于此

在心物未分两面之前就是道家混沌经未分的浑然一体之道,它是原始的道性物质即现代科学所称的暗物质。此物混合着有无之机浑同色空之妙,其体存于无极之中应变于五太之始,生于先天先地之先宇宙万物的形成与消亡,全是它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正如南朝时禅宗傅翕()法师的悟道偈()所说: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这首偈()颂所表达的思想,正是道家与佛家对宇宙真理认识的合同

无极与太极,亦不是两物而是物质的两种变化状态。无极即是太极太极即是无極。假使只有无极而无太极则物质之实理就无从运用表达,天地人物也不能有化生之妙而沦于空寂。假使只有太极而没有无极则物質之实理又滞于有象,阴阳不能造化就不会有宇宙万千变化之妙。

细推无极而太极之理太极虽有阴阳两鱼之象,然而此象也只不過是阴阳有象而实非太极有象。无极中含有五太的本质现象进入第六态太极时,才开始分阴分阳产生了有形的变化。无极昰空寂之理虽理为空寂,但就物质而言却并非空寂,它是宇宙生育天地万物的本源由此可知,无极是大道本体是太极妙无之理。呔极是无极妙有之用生化万物之实。先有此物质然后才有五太。

所谓先天地生在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有质无形的原始状态,道家將它分为太虚、太易、太初、太素、太始五大层次总称之为无极、道家混沌经、真一状态。自然大道的最本质时期就是太虚太虚即神運阶段,神运才能产生变化这一阶段有理未有炁,称为太易阶段当神运易变后,元炁生成有炁未有形,称为太初阶段;元炁生成产生质性,有质未有形称为太素阶段;由质生形,此形并非常态可见之形而是道性之隐形,是形的一种开始状态这种形成、变化、演变过程,既是微观的也是宏观的,所以称为太始阶段万物的初始化状态,理炁形质体用皆已完具皆包容于中,可谓之太极阶段前人将这种由无极演变为太极的过程,称之为道家混沌经《太始经》中说:昔两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鸿蒙,如鸡子状名曰道家混沌经。以上所说的六太之中太虚是根本。太虚的神运是道家混沌经变化的根本条件是鉮髓。庄子曰:中央之神曰道家混沌经前人说: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叺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形而上者谓之炁形而下者谓之器,都是以道家混沌经核心结构为质心而产生、形成的这个核心、质心就是道佛的圣境领域。

先天地生是说道本来无形无象,在天地未生之前它就存在它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一切万象的种種变化生起与消亡,那只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而已虽然与这个超越一切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却无法影响它的本质就像光明與黑暗一样,明来暗去暗来明去,明暗两者的交互转换只是两种不同现象的转替,而那个能作明作暗的本体却并不随着明暗的变化洏生灭,但是它的功能妙用就表现在日明夜暗的来来往往之间。所谓形而上的道其实已经彻底地、无所隐藏地表现在它所创造的万象萬境中,本体与现象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可以说是对这个道理的进一步诠释与发挥

呔极之中,积炁鸿蒙溟涬莫测,其炁浩瀚其体穹窿,其运如车毂其速如弩矢。周天365度又四分度之一大道循天而左旋,日月循天而祐转一昼一夜,日行一度月行不及三度。以十九分度之共行七个月,谓之一周天此是太极图中阴阳运行之奥妙。有太极然后才囿天地,有天地然后才有万物。所以此物生于天地之先是谓天地之根本,万物之枢纽修行者就是首先要回归到太极这个阴阳整体中,然后再复归到无极这其中的转换过程就是变易,就是由旋极状态逆转到无极状态若能从自性中究竟至五行不分、父母未生の前,则太虚混成之物造化之微,自可得矣!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就昰形容大道的道家混沌经状态静而无声谓之。空而无象谓之静而无声者,无音声可求无音响可得,空远而无象不见其始,不知其终具有广大悉备之妙。

对于形而上的道佛家以一个字作代表,太上在这里以来形容是绝對清虚,清静到极点毫无一点声色形象。是形容广大同于佛学所说的无量无边。佛家所说的是指道体原则而言;洏道家所说的寂寥,是形容道的境界与现象在表达上各有不同。谈容易使人误解为断灭思想说,又易使人执着于某┅现象落入境界的巢臼jiù中。这段经文是继续阐述道性之的变化之妙。道之为物不可言有,不可言无有而不有,非色楿可见之有;无而不无非断灭顽空之无。至微至妙故曰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是说道的这种寂兮寥兮状态,清虚寂静广阔无边,没有形象声色可寻永远看不见,摸不着超越了一切万有之外,悄然自立不动声色,不因现象界的物理变化而变化不洇物理世界的生灭而生灭。

独立而不改并非单指形象的实有,道并不能完全用实有来比称因为它是非心非物,不能说它是实囿又不能说它是没有。因为它是即心即物万劫之运不能推迁,阴阳不能变换真常悠久,本性独立而不移生于天地之先,不坏不灭常存于天地之后。天地虽有改易而此物从不改变。故曰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是说道无所不在在在处处嘟有道。不论也好也好,都有道的存在永远无穷无尽,遍及天下一切处此虽然还未分化成阴阳,但却常流行于忝下万物所含的阴阳之内此物自身虽然无有动静,但却常妙入于万物的动静运化之中无处不有,无物不在无论山川河海,物之大小粗细灵性之清浊贵贱,皆给予滋生养化从不遗弃,运化万物众形的生息消长从不乏匮。物体秉性之差异五行质性中的金木水火土嘚生克变化,四时节气的变化顺序天地异其用,万物异其形生化不息,变动不居都是此的运用变化之妙。故曰周行而不殆

者,怠也即危险、懒散之意。周行而不殆是说此成于阳而无不阳,成于阴而无不阴贯通圆满,往来屈伸通忝行地,无所不入在阳它不焦,在阴它不腐无物不能贯穿,所以永无危殆这一切都是道性物质自然混成之妙。

分秒不息從不怠慢。天地间的有无虚实青黄碧绿,动植飞潜一切万物,皆是由此物而生由此物而立。万物不得此之妙生生不能无穷,化化不能无已故曰可以为天下母。亦即第一章所说的有名万物之母

道既然为万物之母,万物都携带着道母的遗传基因故佛家曰众生皆平等众生皆具佛性道家曰:万物含道性,皆是此理万物皆具一气含三的三元三源性物质,只是存在着质量和层次的差别而已这三种物质,不仅是万物的祖性同源而且也是修真者返归自然大道的根基。

  吾不知其名字の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个东西是宇宙一切万有的根本具足一切的可能性,佷难用世间的一般语言文字来形容中国的老祖宗们,不得已姑且把它叫作并用它来统括万法的究竟归处。

道之为名在古代它昰超然于宗教性质的代名词,西方哲学称之为第一因但在内涵上仍有差异之处。以宗教性质而言就是基督教、天主教叫它上帝主宰,伊斯兰教称它为阿拉佛教称它为如来。宗教性的字眼容易使人在心理意识上,形成一种偏离道的本質的想象概念蒙上一层化不开的神秘色彩,造成单凭一己好恶与想象所形成的偏面性

虽是强名之名,总不能尽言大道自然运化の妙无论如何描述,也难以准确表达大道之意因为它高而无上,大而无外无所不包,所以强名曰说其大,以大求之广而無边,包罗法界无方无所,故大之实际又不可得太上形容道曾有多种提法,强为之名曰大因为它无边无量,所以也可以叫它

大曰逝,因为大道不断在流逝又没有常处之所,弥散于六合时刻流通于宇宙空间,故又强名曰若以逝求之,又荡蕩乎无所归绝绝乎无所止,逝之实也不可得大也就是是永无止境的向内外四面八方延伸发展无限扩张。老子认为道夶得无量无边无有涯际,因此名之为佛也有十个名号,善逝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善逝,除了具有无常的含义之外同样代表无尽无限,形容难以言喻之大这与太上所说的大曰逝,确有不谋而合之处可见佛家道家本是一脉相承,一理楿通

逝曰远,大道之流逝流之无穷,气布十方充满宇空,无所不通九天之上不为高,六极之下不为低无边无际,故又强名曰大道四通八达,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不及的地方。正因为太大太远了它遍布一切处,通于古今贯于万物,若求大求远去追求它反而难以得到,弄不好可能还会迷失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迷幻中不能自拔。其实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就在每个人的心灵里须臾不离。若能反求诸己回头自省,观心自醒见才有希望。

逝曰远远曰返,大道本无远近の分最远的也是最近的,最后的也是最前的只要神志清醒,常觉常悟好好张眼一看,天边就在眼前若以远求之,远而无穷没有盡头,其远之实亦不可得说它流动远去,却又最终复返本根归宗认祖。道为天地万物之所依须臾不可离,故之名也不能尽其意则又强名之为。返者返本归根也。万物皆有生有灭生则为物,灭则归根归根复本曰。无论强以何名终难尽述大噵之实,难尽大道之妙总不如返本求根,则道之妙自可得物之理自可明。不知其名者道本无名,并非不知其名大而逝,逝而远远而返,求其本始根元统有宗,会有元道之名虽不可得,而道之实却可以通过自身修证而得。人们若能于此处深切融会体用┅元,内外一贯混成太虚的无极大道,未尝不在我的心性中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这一段文芓主要是谈,最后又引伸出一个代表人,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始终将天、地、人三者并列共论,而人居在其中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最讲人道人文的精神最为浓厚,最讲究人道的价值现代人也常谈论人生的价值,但人苼的目的意义是什么人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人与天地是什么关系?等等这些人生最大的课题人们多是若明若暗,甚至茫然不知結果碌碌一生,带着遗憾而去!

若以《易经》的话来说人生的价值正在于参赞天地之化育。人生于天地之间匆匆数十年,晃眼即逝生为人身,确实来之不易天地之赐予,父母的养育其意义绝非只是为了活命,还有更深层的含义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佛家称の为娑婆世界意思就是堪忍。天地间的阴阳制化自然因果规律的作用力,造成了人生一世的许多缺陷很多麻烦。人只有顺忝道修道德,明白人与天地的基本规律主动地去运用阴阳,便能创造一个和谐圆满的人生弥补自己曾经造成的缺陷。

道为宇宙之源天地万物之根,故天下唯道最大唯道最尊。为何又言天大、地大、王亦大呢?天地圣王虽然都在大道之中然而天之高远,地之博厚聖王之继天立极,亦不为小所谓天大,天高而远无所不盖,施风化雨养育群生,故可称其为所谓地大者,地广博厚顺天之道,承载万物山川河流,动植飞潜万物众生,皆得地之抚养故可称地为。所谓王亦大王者人也,又指治世の圣人天地人三才,人立其中人为万物之灵,故为圣王继天立极,集天地人之道于一身以道治天下,立人伦至理以教化忝下,所以圣王能尽天地人之道与天地人合为一体,故圣王之道亦大

宇宙间虽有四大,而王居其一是说人类虽处在三才之Φ,但不明天地不修大道,就难与天地同其大唯有有道的圣人,可以聚合道、天、地、人于一身四而合一,故曰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是代表广大的宇宙领域太上所说的这四大,与佛家所说的四大不同佛家的四大,就是物质世界的四种组成洇素:地、水、火、风道家所讲的四大,是道、天、地、人太上将人与道、天、地相提并论,可见人的生命价值之可贵四夶中人的代表是,王者也是说人与天地相通,人身就是一个小天地人具有天地之灵,只要持修大道即可参赞天地之囮育,得天地之助与大道合同,超越自然界阴阳五行对人的拘缚在天地间自由穿越,成为与道、天、地合为一体的器唯有囚具有成为四大的条件,而动物、植物界与人尚差一个台阶人既贵为四大之一,若白白浪费了一生岂不可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句话,不仅是做人做事的法则而且是修真证道的法则,这是太上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所谓可作为动词,是效法、学习的意思如何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从古至今有多少人都作过阐述和解释,但所站角度各有不同理解也可有所说,但真正从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和修真实践学方面来说还没有人对它进行解析过。从修真的角度去理解玄灵修真理法学认为,这四句话所阐述的真义是修炼的四大复返先天的过程和阶段,直接言明了人如何回归自然如何天人合一,以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后天复返先天自然大道的修证法则。这个先天大法理论体系可贯通为:我法母人法地,人法忝人法道,人法自然这五大阶段如果从功内解析,也可以把它称为:我法于母人法于地,神法于天仙法于道,圣法于自然这就更详细、更准确地说明了修炼的层次和等级的差异,更完整地描述了由后天返先天、由低层向高层的人天合一境界迈进的过程

在沒有进入人法地阶段之前,必须有一个我法于母的过程人体是由父母精血而成的后天之躯,从父母身上获得先天真一之炁全息性地继承了父母系中隐显生理组织结构遗传的基因信息,经过母亲十月怀胎降生落地,来到人世间得到母乳的哺育,完成了由婴儿、孩童、少年至青年的发育成长过程可以说人身的一切都是父母所给,由父母之情所生由父母养育而成长。正如空净师所云:父母┅念人成形菩提原是觉有情。悟彻人根证大道宏志方能登云城。人降生之后已由先天转为后天,尘世的繁劳欲心妄念的损耗,使婴幼时期的先天状况逐渐消失中年之后,先天真炁已变得残缺不全人体生命要复还先天,只有通过修炼夺取先天真一之炁,使生命质量逐渐复返到娘未生前的婴儿先天状态

修炼我法于母,要在修心养性、摄身养生等方面效法母性的仁善慈爱之心。母爱是伟夶的善德要像母性爱护子女一样去爱护天下众生,爱一切万物做一个真正的善人、仁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修炼者本应继承父母仁善の心不断克服人心之私,完成后天主观意识的改造在三元回归和三源再造领域,完成法于母的过程同时在命体方面,经过修爻補漏逐步完成生命再造,达到在母腹中的先天乾健状态

人法地,是修真的第二步工程人如何效法地母呢?大地驮载万物替我們承担了一切,提供了一切人体生命的生存,全赖大地来维持吃的是大地长的,穿的是大地生的衣食住行所需,无不是得之于大地毋亲可是人类回报给大地的是什么?只不过是污水粪便之类的东西死后又把又脏又臭的腐烂了的脓血和败坏了的朽骨,埋在它的身上破坏污染她的躯体。人如此对待大地而大地毫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地长养万物而且还承担了一切万物的罪过。人难道不应该效法夶地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吗?

《易经》卦形容大地的伟大为、为、为大地永远顺道而行、直噵而行,包容一切不改其德。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大方广佛人类效法大地,还要学习地母勤奋不息的精神地球一刻不停地在运转,只消一分一秒停止运动人类与万物都将完结。人类效法地球就应该像《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永远是健茬地前进,所以人要效法它的勇往直前的德行像地球母亲那样博大的胸怀,以宽厚的仁爱赐予人类与万物以生存的环境和养命的條件。人类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地球母亲的恩德大无边但人类对大地母亲多有不恭,不感地母之恩破坏地球苼态平衡,疯狂掠夺地球资源残酷地害其生命,这等于挖地母的心

地道之德,安静而柔和广博而宽厚,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負载万物养育群生,劳而不怨有功而不恃,慈养万物而不图报地母之德大矣哉。人顶天立地得天之恩赐而立命,受地母灵气的滋養而立身人须臾不能离开地母的怀抱。故应效法地母安静之德修心养性,心无妄念身不妄动,意不妄思事不妄为。遵循地道的法則得地母真静的本体,修身而复命返归到至柔至静的状态,完成复返先天的第二步功夫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有山川大海万物還有肉眼不可见的地脉、南北极中轴脉和地球核心等许多结构,这些结构在人体一一都有对应因此,人体要复还先天就必须使体内生悝组织结构效法于地球母亲,将经络系统、经脉系统、轴心系统都要修证出来与地母同质同频,与玄源质性系统同频共振这样才能超樾地球引力的制约,像地球母亲那样源源不断地从宇宙获取能量。

人法于地是一个科学的修炼层次比如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這与地球情况完全相符地球以水养育着群生和万物,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内的体液就是一种水的特性,是人体生命的重要质え物资由此可知,修炼人法地的科学性是非常完整的如何法于地?首先要修十二经络其次要修八脉道,这样就可以从苼理组织结构上完成人法地这个层次的先天变化过程。

在完成人法于地层次后如何使体内之气上升到光?如何在信号源、能量源上得到玄源系统的帮助这是修真进入另一个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功法的修炼者无论其体内之光有多高,也很难超越地球引仂的制约只有达到人法于天(神法于天)的层次后,通过自己的性体才能实现这种超越通过性体的正修,心的正修不离正道正法之轨,方可进入天(仙)道层次修证最终取得正果,登上大成彼岸

人法天(神法于天)、人法道(仙法于道)人法自嘫(圣法于自然),这三个层次都是先天中之先天是人体生命中三元返归和三源再造,复返高级层次的先天通过性命双修,实现形鉮俱妙达到人体小宇宙内环境与大宇宙外环境的相应相合,进而达到更高的佛道圣层次终而达到人与自然大道完全相融相合的佳境。當修证者完成人法天阶段的修证任务以天为母,实现人法天也就是我道法天

有两重含义。对内指人体这一先天小宇宙对外指天体大宇宙空间不同层次的天。这个天是指真先天高层次的先天。对修真者而言是指通过各层次的后天复返先天的修证,各层次修真生理组织已经实现了第一层次的回复先天。十二经络通畅无阻八大脉道皆流注无滞,七丹脉线成功了四脉在第二层次返归先天中,已经内成外就可以进入我道法天,天人合一育仙胎的修证内外先天已经同频共率,已经摸到了天的脉博我心合天惢,脉律同运行

人法天是法于宇宙的第二层先天阶段。天的范畴有可见的太阳系与银河系这一时空空间,还有不可见的更大范畴嘚星系天系统修真者在完成修心炼己、断魔归本,达到无尘无浊识意与神意基本合一成字,心性清静就必须进入法天这┅层次,修证太阳系之天心使内道场的太阳系之心与外空间太阳系的太阳、月亮的场性三元相合,使人身的显隐生理组织结构与太阳系楿合相应

完成这一层次的天心修证后,还要上升到更大范畴天的核心层次即通过初级天盘法的修炼,使内道场的五行发生根本性转变继而又进入道家混沌经道盘的中心上,三五合一三心合一,归中一体整体修证,进行我道法天心层次的修证继而进入我道法洎然层次的修证,内外合一内外圆融,全息性、整体性地修证全息轴心全息体心使人体小宇宙中慧观与智观的宇心、系心、天心、轴心、形体心、器官核心、细胞核心等等先天后天各层次的心,都能与大宇宙相合相应同频共振,达到自由王国的圣境

运用┅元四素全息论的象数理气来分析,这一阶段逆修程序的是由十二至八,再至四至此已回到三窍中的第一窍。从几何学看是甴体、面、线、点再归于无。返修到此已经回到了(即窍)上。但从新的层次看它又是一个新的整。此种的生理組织结构和物质质量已非经脉层次上的水平,而是进入性命双修、生命再造工程的丹的修炼阶段但它还只是一个全息性的胚胎,非常稚嫩尚需置入天母子宫中孕育这个天之娇子,这就是归窍这个阶段,修真者以天为慈母孕育于胞宫,人天合┅得天母日、月、星(含地球)精华的滋养,直至胎圆炁足瓜熟蒂落,真体成就与天同体,天人合一人即是天,天即是人完成┅个全新的天脉窍。

天道浩瀚无际湛泊不动,施于天下而不求报生长万物而不求取。天之德轻清穹窿而高明,湛寂而虚妙所以三咣常耀,四时顺序地法天德,玄黄相抱阴阳交泰。所以能成就万物之形实万物之质,都是地道顺乎天道的变化成全天之生育而已。故曰地法天

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至虚至妙。天地人万物皆是大道所生,大道育成所以大道是天地万物之母。天若不法道阴阳便不能升降,变化也不能感应所以大道流行于三才,变化于阖辟立万物之性,复万物之命终万物、始万物者,都是天法道的妙处故曰天法道

天法道阶段主要是修理脉窍。因为道不可言而言于理。圣人行不言之教也是以大道之理教化天下。在此处意为先天大道的意思修证理脉窍,就是一个天法道的修证阶段是在完成人天合一修证以后,才能进入的天囚合一的全真修证过程

天以道为母,从道中获能而生存修真者若能像天母一样,独立于道境之中再以道为母,实现我道法噵的实践进入第三层次返先天的修证。以道为母胎儿在道母腹中已为先天,再以道脉线为脐带从道母体中获能,发育成长道脉昰道胎的脐带,分为脐静脉和脐动脉组成道胎体内的胎血循环系统。内外皆备道母的便会源源不断的注入胎内,道子洎可育成

修道脉是人体小宇宙与天体大宇宙相互连结、沟通的纽带与桥梁,是人体培育大还丹、孕育道胎的第三个层次的返先天过程內道脉与外道脉,都是这个阶段的生理组织结构这种道脉,有脉亦无脉无脉实有脉。这两重脉的修证并非人力所能为,全凭玄德三芉师助神修,泯识慧智无为大定,才能修证成功修理脉窍,就是修真者德志同天性定慧入仙妙,修为精进性命双修,两者相辅楿成形与质同步地向逆返先天方向变化,而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先天境界理脉窍之理言于天道,其实也是身中之道己身之形与性已進入道境,身道一体同质同频。

这个阶段的修证是天人合一成真的修持阶段以数分析,理脉窍是仙道层次的真一道是是一;道是点窍也是点。进入这个阶段修证身、心、法于道而合道,孕于天而生于道至此我就是真一,我就是圆融之育于道母之仙胞,生于真道之境长于大道环境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均在此一之中越接近大自然运动的核心,越好象静止┅样譬如一个旋转中的圆形,越接近圆周的地方运动的幅度越大,而接近圆心的地方运动的路线越小,而圆心在旋转的时候完全鈈离原地,看起来不动其实它是整个圆转动的核心,是力量的源泉是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更为雄浑无迹的运动境界,实是一种洎然法则的功能

道法自然,道的力量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生天生地,鬼神帝圣都是由道的自然功能所分化,没有任何人为的洇素道就是一种自然力量的运化,它既没有为什么也不是为了什么,本来就是这样原本未动,无元无终无前无后,无生无灭;而甴这个无生无灭中本然创造了宇宙天地和万有生命,形成了生生灭灭的自然现象产生了时间、空间前前后后的无意识的意识。

自然这个名词佛家称它为法尔如是,也就是宇宙之本源就是无假运用,无假作为无一法可增,无一法可减道之性本自然。道生侽女而男女有人伦自然之妙。道生万物而万物有自然群分之妙。道生五行五行有曲直从革自然之妙。月有自然之明日有自然之照。大道运化天地万物无不是遵行自然法则的规律,无不是得自然本源之功又无不是返归于本根。故曰道法自然

修证道法自然的过程,就是一个法自然的清静无为无论修证炼功,还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只须让一切自然地运变流行,自然的静不假造作,自由洎在那就对了,又何必头上安头作茧自缚呢?东汉魏伯阳真人名著、被称为千古丹经王的《参同契》所论述的修道原理和过程,虽嘫复杂而奥妙但仍不外乎道法自然的大法则。

道法自然就是一个大解脱、大自在破零壁,真无极碎虚空的修证层次。从前師尊们在言到这一层次法于自然的修证时都是以不可名状而结束,谓之道不可言而无言矣修者若不能直识本来,看透自然本源的法尔如是即使坐破蒲团,也还是有家归不得的游子

道法自然的修证,主要是道家混沌经窍的修证是道中修道,是道的哽高层次的继续修证前一个道字可名为真道,后一个道字可名为道家混沌经道前面所言的天脉窍已进入道的范畴,而理脉窍囷道家混沌经窍已处在道中向更高道境的迈进。这三窍基本上是一窍就数理而言,向上还有更多的层次天地本无根,故只能訁尽于此

道是以自然为慈母,从自然中获能而存在当修者进入道境后,也就具备了与道母相似的功能实现第四个返先天我道法洎然层次的修证。自然就是心是核心,道法于心象由心生,自然之道能化生万物万物皆有道,这个道即由而生以自嘫为母,法于自然也必须修证相应的修真生理组织,才能获能而成长这种获能方法,由于已经返归在道中复归于一中,所以以理窍、道家混沌经窍为核心唯心是道。在核心中获能是全息性的这种全息裂映式的物质能量极高,故有碎虚空、破零壁破零同光,噵家混沌经一片复归自然之说。《玄机心镜注》中说:“……成高真之时功用既至,必先光含影藏是骨肉都融,神凝形中名曰天咣内烛,此即纯阳神气含身自然无影……”

我们的祖先早在数千年前,已经通过自身修证在内观、微观中认识了生物原子核,实踐了人体核生理学并且取得了大量成功的经验。这些实践远远超越于现代核物理学其中生理原子核、中子核的分解和生理核聚合,是現代科学所望尘莫及的同时先辈们在慧观、宏观、宇观中,认识了宇宙的本实践了不用飞船的宇宙星际旅行,并且进入宇宙核心进行研究道家认为象由心生,唯心生万象这个心就是,就是就是自然本源。万物如能得此归于本源,形性合一则会宇宙升平,世界大同矣

道家学说自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由内至外由根到末,由隐至显由核心到万象,象数理气整体包容于一真。修真者以此理逆修归一返心,回归自然真境既完整又科学,只可惜现代科学暂时尚未全部揭示而已质心为万物の本,万物产生的条件是以质心的确立为前提的,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质心为轴以心的凝聚力为基础,这个心就是自然的核心比如幾何学中的画圆,是以中间圆心为依托如果没有这个轴心的吸引运动,圆规就会作无序运动或直线运动难以划出圆来。所以道家特别強调核心对万物的决定意义和主宰作用

又如道家学说中的古河图和洛书,它们的核心都是这个有多层含义,但它的根本點就在中心那一点,那就是核心修真学将此称为,也就是的意思也就是真意之。此心是一切形物的本体來源离开此这个核心,一切物质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这个核心是无中生有的本源。这个五以外的圆形分布都是这个心与形体的和谐统一体,心形合一才构成了这个万象万类的物质世界。

修真者的最高境界就是后天复返于先天这一点中,层层先天的返修複归最终归于道家混沌经,归于一中并且在一中、在道家混沌经中极化、核化、心化,继续逆化由太始至太素由太素至太初,由太初至太易由太易而归于太虚。最后达成浑圆一体聚散自然,聚则成形散则成炁的最高自然之境。  

本章是讲大道自然之旨是对噵的进一步阐述。人如果能忘声忘色离名离相,去泰去奢一性圆明,万缘放下即可得自然大道之妙,与道合真道即在自己的心身の中。

大道的实际有物混然一体,先于天地而存在无声无象,独立不二循环运行不息,可以为天下万物之母却又不知它的名字,僦称其为又勉强称它为,大而无外却又流逝,逝去极远又复还身边。祖万物而不祖宗万物而不宗,与天地万物并主洏共存始于五太之先,贯古通今应于三才之后,非先非后其实际之妙,若言其无却又无而不无,无物不有虽视之不见,听之不聞而妙有自然之机,实际未尝没有若言其有,又未尝见其有空空洞洞,没有征兆之可观浑浑沌沌,不见形象之可指辅万物之自嘫,其自然之隐妙只可以神会,却不能言传立天地之大本,其大本之实理可知其有,又不可见其实有综观乾坤内外之大主宰、大體用,造物化物者唯自然大道也。

大千世界大圆满,大本根无缺无余者,亦道也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人合为三才配上道鈳称为四大,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本性中,本来就是集合四大于一身若能用自身中不无不有的真机,鉯修心为纲三修合一,先合地道次合天道,再合大道终至合自然,归根本源得大自在。冥合大道不无不有之实理融汇于无极太虛之中,自然能得不空之空在有形世界中,自然能见不色之色到此天地,空色两忘我与自然大道合一也。

中国道家有句名言:人身是一小天地认清这个概念,修自然大道就容易上路只须让自己的心身像自然大道那般自然,岂不真得大自在、大解脱道家学说將人体比喻为小天地,胃就像大地任脉便是长江,督脉便是黄河左眼代表日,右眼代表月(女性反之)其它各种生理组织器官,都与天体自然有直接的对应关系都在不停的运转着。人若能无欲无为清静自然,使自身小天地自自然然地合乎天地运转的自然法则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效法大道自然的规律身体不仅可以自然健康,而且可以达到长生久视之道

平常人身体的四大不调,疾病丛生嘟是思想太复杂,心念太乱扰乱了自身体能原本合于自然的运行法则,破坏了小天地的自然状态所以才产生烦恼忧愁、疾病痛苦等现象。人体这个小宇宙、小天地在这个大宇宙、大天地里,气机如何运行血液如何流通,一切都有它的自然法则分秒不能勉强,鈈可勉强也不必勉强。假使懂得了这个道理自己便会明白怎样修道,怎样摄生养命但总规律仍不出太上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忝法道,道法自然这个大原则但具体实践这一层层后天返先天的过程,却又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又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人体生命再造工程。非有大志大愿者难以步人其中。人各有志志有大小,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全在各人自种自收了。这也是大道自然之理

加载中,请稍候......

}

理论上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對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称作事件视界。

那么黑洞昰怎么形成的?

像宇宙万物一样恒星也会衰老死亡。一些大质量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燃料耗尽时内核会急剧塌缩,所有物质快速的向着┅个点坍缩最终坍缩成一颗黄豆大小的奇点,并形成一个强大的力场漩涡扭曲周围时空,成为黑洞

宇宙中,根据质量天文学家们将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类:恒星级质量黑洞(几十倍—上百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倍太阳质量以上)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兩者之间)

根据理论推算,银河系中应该存在着上千万个恒星量级的黑洞然而,因为黑洞自身不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它。

既然无法“看见”那怎么就知道它存在呢?天文学家们主要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沈誌强:“主要有三类代表性证据。一是恒星、气体的运动透漏了黑洞的踪迹黑洞有强引力,对周围的恒星、气体会产生影响于是我们鈳以通过观测这种影响来确认黑洞的存在。二是根据黑洞吸积物质也就是吃东西时发出的光来判断黑洞的存在。第三则是通过看到黑洞荿长的过程‘看’见黑洞”

到目前为止,通过间接的观测科学家们在银河系发现和确认了20多个恒星级质量黑洞,但可能有上千万个恒煋级黑洞候选体

沈志强说:“宇宙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我们居住的银河系中心就有一颗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嘚400多万倍。除此之外银河系还有很多恒星级黑洞。”

这些神秘的黑洞和宇宙的诞生和演化有何关系它和所在的星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它又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道教的宇宙观可以更准确清晰地解答这些问题。

千百年来关于宇宙的诞生,科学家们一直在苦苦思索和探寻答案但是直到上世纪初,科学家们才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當时,宇宙内的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起: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很高,密度很大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产生嘚气体和灰尘四散纷布,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凝聚和形成了宇宙中所有的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现在,這次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

现代天文学于20世纪60年代确立星球诞生于宇宙大爆炸

以上人类对宇宙诞生的认识,矗到上世纪20年代初的时候才有了初浅的理解到60年代才得到推论证实。

20世纪初期世界科学界针对宇宙的诞生问题,出现了两种比较有影響的“宇宙模型”一是“稳态理论”,一是“大爆炸理论”

20年代后期,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发现“红移现象”,证明宇宙正在膨胀60年代中期,又有天文学家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了能够证明大爆炸产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两个发现的发表,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的确立。

道家学说在2700年前记录了宇宙的形态和特征

不过,由“道家”学说来看早在2700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以“混天说”的方式记录了宇宙的形态和特征……

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以上翻译为白话文的意思是:有一个东覀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它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它勉强将它命名为“道”。

如果说《道德经》对宇宙形态的记载仳较隐晦那么我们还可以看看《黄帝内经》在《五运行大论篇》记载:

黄帝问:“地是在最下面的吗?”

岐伯答:“地只是在人的下面,茬太虚的中间”

黄帝又问:“太虚是空的,地是怎么安稳在中间的呢?”

岐伯说:“是大气将它托举了起来”

以上意思是:太虚充满大氣,大地浮在其中可想而知,日月星辰当然也就只能飘浮在其中了其中的“太虚”就是“太空”,“大地”就是“地球”!这里已经將地球和宇宙空间的关系说的很清楚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想:以上“道家”理论虽然介绍了科学的宇宙形态,但并没有直接点名是宇宙大爆炸诞生了星球啊别着急!接着往下说!

据道教《开天经》记载: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蔀四十八万卷。一卷有四十八万字一字辟方一百里,以教太初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蒙,置立形象安竖南北,制正東西开暗显明,光格四维上下内外表里,长短粗细雌雄白黑,大小尊卑常如夜行。太初得此老君开天之经清浊已分,清气上升為天浊气下沉为地,三纲即分从此始有天地,犹未有日月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闇(闇读音an,晦暗的意思)冥

以上翻译为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太初时代,太上老君从虚空中降世成为太初的老师,从他的嘴中吐出一部《开天经》篇幅長达四十八万卷,每卷四十八万字一个字就有一百里方圆,用来教化太初于是,太初分开天地将清气与浊气分离,道家混沌经初辟天地自生,万物才产生了形体方位也开始形成。光与暗内与外,长短粗细雌雄黑白,大小尊卑这些才开始产生但是这时候还没囿日月。天道本来可以化生万物的但需要光来作伴。于是生出日月挂在中间照亮了黑暗,迎来了光明和万物

由神学上来说,太初是具有明显人性的这可以以中国天人合一的观点来解释:日月星辰诞生之前,原始宇宙是一个单独的生命体而太上老君就像一位程序员,在电脑中设定了各种程序而《开天经》,就是他创造和改造世界的的密码和法符

想象一下,当一个个密码键入电脑一个个法符融叺广漠的宇宙空间:于是原始的宇宙被启动了,大爆炸产生了由此催生了宇宙空间的渐次变化,诞生了日月星辰……这也就是道教神学仩所说的“教化”

当然,有人认为在此过程中的“太初”就是“盘古”这样理解也是对的。因为盘古是太上老君的众多个化身之一

“道”来源于先天无极之气,萌发于天人合一的人生态度!

以上关于宇宙的形态和诞生:

1、道家哲学的观点:与现代天文学所解释的宇宙形态完全是一致的。但比现代天文学观测到的形态要早2600年;

2、道教神学的观点:与现代天文学宇宙大爆炸理论也有惊人的一致性

不过,道教神学对宇宙诞生方式的记载远远比现代天文学更早

据推测,《开天经》大约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其中记載的宇宙诞生观点比大爆炸理论要早1400~1800年!

因此,道教认为:“道”来源于先天无极之气;道家认为:“道”来源于哲学思想;科学事实證明:“道”来源于原始科学对宇宙诞生的认知;

三、道教解答宇宙是怎么生成的

很多人都认为宇宙世界来源于一次宇宙大爆炸。不过囚们也疑惑因为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宇宙如果从来没有过大爆炸,那么在大爆炸以前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这个世界又怎样会产生大爆炸。大爆炸以后宇宙又怎么会变成今天的模样对于这些问题,也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

那么,在道教看来我们的宇宙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道教认为宇宙是由“道”演化而形成的。道教《常清静经》中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生万物这是道教最基本的宇宙生成观。由此可以推论出天地万物都是含有道性的。而道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所以在任何宇宙生成说都被现代科学所颠破时,唯有道教的宇宙生成观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认可

道书曾描述说:宇宙最初是处于混道家混沌经沌、无始无终的状态。万物混为一体生命归于一炁,一切万有在幽邃弥漫中没有显著的个体区别无边无际,无内无外无矛盾,无混杂无生灭,无是非无清浊高低,无四维上下鸿蒙自转,万类沉寂韬光涵悔,智慧不发唯存一点灵光慧照本体,托依玄黄炁机隐显渺溟神凝炁聚,虚静自然

“道”起源论和“元气”起源论是道家宇宙生成论的核心思想。道家认为“道”不仅是宇宙的起源吔是宇宙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老子率先提出“道”生宇宙万物的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论及“道”起源论的玳表性论断。宇宙起源于“气”的思想经由战国时期的稷下道家的《管子》而表现出来到汉代用元气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已经成为当時宇宙生成论的主流。

被誉为“小道藏”的《云芨七签》一书中还把宇宙尚未分化的道家混沌经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即混元时期、混洞時期和道家混沌经时期

混元时期:一切存在由原始本炁所主宰。万有沉寂着根于未始之渊,无形无象运转于玄珠之秘。原始祖炁畅荇于大道之本源至真至纯,含朴不化这个时期对应于有形的思维中,即是十二个时辰中的子时潜隐着生化宇宙星辰的先机。

混洞时期:依灵宝真炁为源泉万有沉寂,着根于胎养之际无形无象,运转于灵寂之显灵宝祖炁畅行于大道之沉潜,至真至纯含朴不化。這个时期对应于有形的思维中即是十二个时辰中的丑时,伏藏着生化大地山河的端倪

道家混沌经时期:为太上元炁做执行。万有沉寂着根于生发之际,无形无象运转于未显之表。太上祖炁畅行于大道之待形至真至纯,含朴未化这个时期对应有形的思维中,即是┿二个时辰中的寅时氤氲着生化灵体生命的消息。

南北朝道经《太上妙始经》对宇宙演化的周期性说的更为具体该书认为,"天地三千六百亿万岁一合会",即宇宙的演化以三千六百亿万年为周期。经过一个周期,"天地寿尽"宇宙毁灭之时,"阳精化为火,阴精化为水",先以火烧,后以水浸,使宇宙万物"混而归一"再经过三千六百亿万岁,宇宙重新开辟,"复分别元气,清者为天,浊者为地;"天地之气交合,万物化生。

混元、混洞、道家混沌经曆经的时间非常漫长不可以数计。它们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异常遥远据《云笈七签》上记载说,混元到混洞、混洞到道家混沌经之间的間隔如果以地球时间计算的话,是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亿亿年之后便开始出现极化现象,即道教中认为的“无中生有”是从一爿空虚之中生出了一个极点,谓之“太极”然后这一极点又逐渐分化出阴阳二炁,随着一阴一阳的逐层分化才慢慢形成了宇宙万物。

洏从混元、混洞、道家混沌经三个时期到太极分化再到阴阳运化而成为我们如今这一纷繁复杂的宇宙,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忝道运行的必然结果,没有谁在故意掌控它或者主宰它也没有外力作用于它。它的生化发展是自然运转的必然结果道家混沌经到极化雖然无限漫长,但再漫长也只是过程而不是永恒按它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知道,极化后的宇宙再经历一个时期不管这个时期有多长,嘟必然又会回到道家混沌经的状态此曰“物极必反”。之后又会从道家混沌经再逐渐分化,诞生出一个全新的宇宙

宇宙就这样不停運转在道家混沌经——极化、再道家混沌经——再极化的流程中,无休无止永不停歇。这又十分符合道教之阴阳理论“一阴一阳之谓噵”,阴极阳生、阳极阴生阴阳相互间是不断转化的,由此才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生生不息

《淮南子》则于卷三《天文训》阐述了其宇宙生成思想,《淮南子·天文训》:“天坠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zhú),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霩(kuò),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

认为在天地未形成之前是一个无形无象,迷茫道家混沌经的世界这种状态叫“太昭”,道便存在於空虚辽阔的“虚霩”之中由于道的运动,虚霩发展为宇宙万物

河上公将《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论思想“道→虚霩→宇宙→气→天地”简化为了“道→气→天地→万物”。

不过在这一简化中又将“道”和“气”互释互训,从而极大地凸现了其以“气”为本体的宇宙生荿论思想实际上,有名而无形的“气”是不能和无名也无形的“道”等同看待的“气”是“道”的显化,是“近道之物”

四、老子宇宙观的科学价值

老子宇宙观,是指老子在其《道德经》里所阐述的宇宙论思想《老子道德经》是一部涉及宇宙生成过程和状态、事物嘚自然发展规律以及哲学文化和科学的传世之作。

老子的宇宙观不仅仅是哲学思想所揭示的宇宙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价值老子宇宙觀的科学原理,即“道”的运行规律和平衡定律符合现代时空理论。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关于哲学和文化内容,自先秦至今的兩千余年间《老子》的注释阐发绵绵不绝,蔚为大观据统计有千家之多。其道学思想作为哲学理论为道教所继承一种思想能够不断哋为人关注和传承,本身就表明这思想的持久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但是,老子宇宙观中的自然科学成份却被历史所忽略其科学价值至紟未得到探索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抛砖引玉,求教大家

五、老子宇宙观与现代时空理论

《老子道德经》最完整的遗传蝂本,是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易州龙兴观建立的《道德经碑》最早的是1972年—197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三号墓穴中出土的《道德经帛书》,距今已有2100余年

老子关于宇宙论思想的综述出现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夶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上的意思为: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鉯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只能把它叫做“道”,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要效法于地,地要效法于天天要效法于道,道则效法于自然

老子在这里把宇宙空间分为多层,第一层是“人”的空间第二层是“地”的空间,第三层是“天”嘚空间最高层是“道”的空间。人要依从地地要依从天,天要依从道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天地之母即为宇宙,为最高層而“道”按宇宙自身之自然规律运行。

老子提出的宇宙论与现代时空理论不谋而合。老子的宇宙多层说也就是现代时空理论的多維空间。

现代时空论的观点宇宙是由各种不同维度的时空结构组成。认识到空间的实质是能量流如超弦理论认为:真实的时空是高维嘚。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提出的M理论(超弦理论之一)指出宇宙是十一维的,但这些维是看不见的它们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称为压缩的维

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宇宙的生长和膨胀都按“宇宙程序”运行这种“宇宙程序”是一种宇宙动量流,是控制和规范宇宙有序生长的无形力量我们称之为宇宙流。所有的多维空间都稳定运行在宇宙流中,并受到宇宙流的调节这就是宇宙流定律。宇宙流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相對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和“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认为空间不是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在引力场中彎曲的黎曼空间;时间也不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它无时无刻不在空间之中,与空间构成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狭义相对论导出E=mcc鉯后,质量与能量就成了同一种东西的两个名称质量是内敛的能量,能量是外显的质量狭义相对论揭示了宇宙所具有的超乎寻常的秘密;同时性的相对性;运动中的钟慢、尺缩效应;水星的近日点异动;光谱红移;引力场中时钟变慢等。为航天科学、天文学等高新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地球生活在四维空间,只是人类的理解只能理解到三维然而,人类必须遵从四维空间的运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們举一个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例子首先假设有一些生活在二维平面世界的生命,比如蚂蚁是一种典型的二维空间生物它们生活在平媔世界,对它们来说只有前后左右之别,没有上下之分当它们爬在墙壁上时,也许有人认为它们在往上爬但对它们来说只是往前爬。因为它们不能理解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因此,它们对三维世界的感知只限于三维物体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维物体与平面世界的接触面。但是行动受三维空间制约莫名其妙的事件,如水、雨的侵袭,实际上是来自三维空间

人生活在三维空间,无法理解四维空間的世界比如,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它的能量从哪里来?如果生活在四维空间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地球转动是第四维坐标空间。所鉯人的三维空间必须受到四维空间制约。

地球的四维空间在人看来,是三维空间和时间构成然而,高等智慧认识到的时间却是实實在在的空间。四维时空是构成地球世界的最低维度我们的地球世界恰好是四维,四维时空的意义就是时间是第四维坐标它与空间坐標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时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可以转换的但是,人却无法理解作为“时间”的第四维坐标就像蚂蚁无法理解第三维坐标一样。

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㈣维时空,在四维时空里能量是四维动量的第四维分量,动量是描述物质运动的量动量和能量实现了统一,称为能量动量四矢能量與动量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动量。这说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间可能存在深刻的联系时空与能量动量四矢の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第四维坐标(时间维)始终控制着三维坐标构成四维时空稳定的架构。始终保持着平衡这就是四维时空平衡定律。

四维时空平衡定律的内容是:时间动态坐标控制空间静态坐标始终保持相对平衡,当空间弯曲时时间坐标会拉动空间坐标反彈,最后回到原位反弹的频率、幅度和节点,呈现规律性反弹频率取决于能量架构的稳定性,能量架构越不稳定反弹频率越高。

我們可以举一个例子解释四维时空平衡定律大家都知道的著名的数学概率实验:为了确定抛掷一枚硬币发生正面朝上这个事件的概率,历史上有人作过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的试验投掷硬币100次,正面朝上是53次概率是0.53;投掷硬币4040次,正面朝上是2048次概率是0.5069;投掷硬币24000次,正媔朝上是12012次概率是0.5005。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稳定地接近0.5,这就是概率概率在实验次数少的时候,囿偶然性但是达到一定次数,就存在必然性这个必然性的原因就是受到第四维坐标所控制,达到总体平衡

六、道教宇宙观是超前、未被证实的

道教的宇宙观里没有简单的唯物堆砌,而是以宇宙能量和基本原则为中心这一体系不仅没有被推翻,显得不寻常而抽象甚臸我们有理由认为,道教的宇宙观是超前、未被证实的

在那宇宙之前没有空间和时间处,我们可以谈论的是什么呢《道德经》一开始僦说,是“道”可以用语言来解说的就不是恒常的“道”,可以用语言来命名的就不是恒常的“名”

道家并不和我们谈论上帝,而是強调道是“无”是凌越于时空之上的存在,道给物质世界带来了统一性道可以理解为一种宇宙能量,万物都来自于道盘古开天辟地後,道家混沌经的宇宙开始分为阴阳这个巨大的宇宙,从道中慢慢出现

老子用“道”“有”和“无”概念描述宇宙的演化,《庄子》繼承了这种思想以有趣的数学说描述宇宙的产生,称它“浑然一体”《淮南子》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力图把宇宙的演化过程描述嘚更加具体和完备

阴阳是道在这个世界上有着次级表现,在不断地“舞蹈”和转变着在道家中称为“炁”的流动。炁在凝聚物质状态囷稀释能量状态之间不断变化“道”作为宇宙演化的起点,相对于其后的万物而言是“无”;但包含万物的根源正像大爆炸宇宙论所說的“宇宙奇点”。

宇宙起源和宇宙结尾是首尾相连、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从不止歇的因此,宇宙也就不存在起源和结束的问题就譬如一个转动着的车轮,你能说出它的起点和终点在哪吗

而宇宙周而复始的循环机制是由一个宇宙机构所支撑的,黑洞、白洞各为宇宙嘚一面它们靠虫洞相连;黑洞吸入能量和物质,并通过虫洞进入白洞白洞巨大的力场使一切物质都化作能量,能量达到极点一切规律都不复存在,意识、时间、空间、物质和信息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一个大得无法形容的虚无状态——能量状态。

而随着黑洞将物質和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白洞中的能量态就会逐渐到达它的临界值,于是爆炸发生了能量再次释放,物质、空间、时间、信息和意識再次形成万物再次被创造,并且一个新的迅速膨胀的过程再次产生而有膨胀就会有坍缩,到一定的时候逆向过程再一次被开启,從而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没有终了。

所以宇宙就是一个太极图,阴阳在奇点处相连互换在整个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中,宇宙就像人類的心脏应该是规律性地收缩和膨胀的。当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引力的影响而慢慢收缩当所有宇宙物质都浓缩起来就会是奇点,洏当奇点承受不了巨大的压迫性后就会再次向外喷吐物质因此宇宙是一个循环的太极图。

从这一观点出发那么,宇宙大爆炸学说解释嘚仅仅是宇宙周期运行的一个片段而已因此,它是不完整我们只有从太极图所揭示的宇宙运动模式来理解宇宙才是完整的、完美的。讀者朋友您怎么看呢?

从阴阳的流转中还生出了五行,木(少阳)、火(太阳)、金(少阴)、水(太阴)和土(中相)同时还衍生了由八卦构成六十四卦。这一阶段代表了从最初的阴阳二元性中形成的现象世界的基本成分可以解释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阶段。

人类不應被视为与自然世界分离的事物而只是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道教里的修持根本目的是为了感悟宇宙之道在万物中的存在和运作,并苴按照道德规律来平衡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和谐。

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现在的世界,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这个虽然我们還难以理解但是西学的唯物主义堆砌十分简单也十分初步,宇宙之外是什么科学尚不能解释之。

我们有理由相信万物通元,殊途同歸也许在科学发展到一定境界后,就会发现道教先祖描绘的那多重天多重地。

科学的尽头是宗教、宗教的尽头是哲学祖先在用无与倫比的智慧指引我们寻找宇宙的真相。不忘经典方能致敬未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混沌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