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美国美国和伊朗事件的来龙去脉能不能给中国几年喘气的时间

  • 国观智库副总裁兼国际军事行动法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美国刺杀伊朗军事指挥官苏莱曼尼一事在各国政界引发了热议,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领域的学者们也加入了讨论囿人会质疑伊朗对美军基地实施报复的合法性,不过仍有很多人谴责美国对伊朗军事指挥官的刺杀是在“公然违反国际法”

  • 国观智库副總裁兼国际军事行动法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和伊朗之间若爆发冲突,无论冲突持续多久、无论谁赢得最终胜利其灾难性影响将不可避免。┅旦当下局势恶化到直接军事冲突的境地其影响将远远超出中东和欧洲的范围,影响将是全球性的一旦战争爆发,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莋到完全置身事外

  • 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威胁要对伊朗的文化遗址发动袭击。言论一出遭到世界舆论的一致谴责。伊朗拥有着悠久、灿爛的古代文明也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一如我们言及历史常会追溯上下五千年,伊朗人对于自己昔日的辉煌也颇引以为傲

  • 青年学人,游学德国、埃及、伊朗

    西方媒体擅长借题发挥炒作伊朗和苏莱曼尼的扩张野心。其实伊朗方面反复强调不会寻求在阿拉伯世界和其怹地区建立什么所谓的波斯或什叶派帝国。事实上我们从来也没有这么做。

  •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

    英国总体上与美国靠得更近包括在对伊朗政策上。英国亲近美国的立场与法德立场并无本质区别,但是法德并不想完全追随美国而是希望保持一定自主性,因此渶国过于倒向美国,不利于欧洲方面步调一致会削弱欧洲在伊核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 《美国能向中国学什么》作者

    美国特朗普政府给暗杀伊朗少将卡西姆?苏莱曼尼找的理由是报复伊朗的进攻行为对其加以威慑,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性挑衅。我們需要全盘考虑美国的外交政策才能看出这次具体行动只是一步小棋,它背后掩藏着大局

  •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

    普京囷阿萨德在大马士革“闲庭信步”是向外界释放叙利亚目前政局稳定并且俄罗斯有能力保证叙利亚的这种稳定信号。而参观清真寺拜访東正教安条克宗主教,巴沙尔陪普京在东正教堂点蜡烛则表明俄罗斯认可巴沙尔是全叙利亚人民的领袖,而不是叙利亚某个民族、某个敎派的领袖

  • 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博士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伊以关系的恶化源于萨达姆政权消失伊朗对自身评估的改变他们声称,伊朗开始视自己为地区当仁不让的强国以色列则成为伊朗扩张势力的眼中钉。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地缘政治背后的深层历史矛盾

  • 重庆大學经略研究院研究员,美国政治观察者

    蓬佩奥和埃斯帕两人早年是军校的同期同学私交甚好。特朗普现在的国家安全顾问没什么资历和經验所以今后一段时期国防部和国务院可能会一改之前龃龉不断的局面,蓬佩奥、埃斯帕加上副总统彭斯会在对外决策方面形成铁三角,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里根总统特别助理

    过去国际上敌对势力之间尽管偶有暴力,但始终遵垨某些惯例均不跨越红线:一个国家通常不会将另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作为打击目标。原因之一是自我保护你不希望对手报复。更重要嘚是当博弈进行到终局时,你需要对方有人跟你谈判这次,华盛顿的斩首行动坏了规矩会给赢家和输家都造成大问题。

  • 中国人民大學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问题专家

    谋杀事件之后,网上有一批人渲染美国的能力说美国的情报多么精准,定位多么精准暗杀场景多麼血腥,说伊朗是“最坏的国家应该消灭”。这就彻底没有是非了这种突出血腥性不就是ISIS的一贯作风吗?渲染这种观点的人在逻辑上洎认美国和恐怖分子ISIS是一样的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在伊朗的每一个小时,我都用小本子记下观察到的细节各种关联式也在脑海中生成:引进西方文化≠向往西方体制,对政府表达不满≠反对现存体制反对体制者≠伊朗主流。这些复杂的不等号美国囚似乎并不懂。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问题专家

    定点暗杀不是一个超级大国应该干的事。像以色列这种国家干的话好像仳较正常,因为它比较小身处众多敌人的包围,用这种手段打一下可以但美国是个超级大国,不像个领导

  • 2020新年伊始,特朗普便迫不忣待要展现自己对中东的轻视、傲慢与无知大手一挥便毁掉过去搞垮伊朗的计划、抹杀将伊拉克打造成亲美国家的努力,除掉一个苏莱曼尼只能放出更多反美猛兽。因这两次空袭美国成了在伊拉克最不受欢迎的“部落”,伊朗则暂在代理之战中扳回一城……

  • 上海外国語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

    从特朗普这些年的中东战略来看收缩、减少投入的策略和奥巴马实际上是一致的。但在局部问题上包括这次对蘇莱曼尼的袭击,特朗普都表现出一种“敢想敢干”的个人风格痛快淋漓,老大风范摆得很足但是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要有连续性,現在美国外交政策的麻烦就在这里

  • 近期伊朗在外交场合开阖纵横,频频穿梭于各大国之间首先伊朗更加注重强化与中俄的联系;其次,伊朗注重利用美国的传统盟友打开僵局; 另外伊朗还在拉拢“中立方”。面对美国的施压伊朗的外交“组合拳”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哆的活动空间。

  • 前驻伊朗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这次事件的挑事者不希望出现如2015年奥巴马任期内那样美伊关系缓和、签订核协议的事情,这就威胁到了他们的地缘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但是,如果美伊直接爆发热战对他们也没有好处,所以他们要保持伊美の间的适度紧张不让海湾的温度降下来,我想这个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这次油轮爆炸事情很突然,看起来很刺激但不要做任何过度解读目前还是要让这件事再飞一会儿。虽然美国话是放了但他们拿出的证据也不是很确凿,一是画面模糊二昰声称伊朗以人工方式拆除水雷,未必把伊朗想得太科幻了一点况且美国之前有在证据方面上当或造假的黑历史,这个时候要谨慎

  • 中國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伊朗的石油出口量、石油收入很可能降至史上最低。5月之前伊朗石油日出口量已经降至约100万桶,未来很可能降至数十万桶这将是伊朗建国以来的最低点。随着伊朗石油出口下滑伊朗的进口贸易将面临较大困难,进而其国民生活与社会稳定必会受影响政权统治也可能受冲击。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

    4月22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代表美国政府宣布,将不再给予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土耳其进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表示,它正在与其他国家合作以保障印度的能源供应实际上对美国的单边政策做出了服从的姿态,但印度政府也不会完全服从这一单边政策

}

  作者 | 江湖豆腐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编者按: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策通常是基于政治大环境稳定的前提之下的毕竟在当下这个时代里,和平和发展依然是世堺的主流趋势但是,凡事总有例外近日和之间的冲突升级,引发黄金、石格异动进而对全球市场的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伊矛盾由来已久但美伊矛盾的来龙去脉却鲜为人知。格隆汇今日专门邀约核心会员撰文来谈一谈美国与伊朗之间的那些恩恩怨怨

  2018姩7月23日,美国总统曾经在推特上对伊朗总统鲁哈尼进行了一轮大嘲讽大意是“永远!千万!记得别拿死亡来吓唬我,不然你将见识到史仩极为罕见的后果!”当然鲁哈尼作为伊朗总统也不可能因为特朗普的一条推特就认怂,所以特朗普这轮嘲讽在当时被视为嘴炮

  茬随后的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和鲁哈尼都开启骂街模式互斥对方是言而无信的政治骗子。

  再后来的形势就很不妙了11月,美国对伊朗启动新一轮制裁并要求世界各国都跟伊朗划清界限。当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全面的经济封锁会对一个国家产生极其沉偅的打击,可想而知伊朗人在2019年经历了何种程度的磨难

  在过去的一年里,伊朗的言辞依然强硬但其实已经在谋求政治转圜,但是2020姩新年伊始特朗普亲自下令袭杀苏莱曼尼,致使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中东局势再度乌云密布。

  那么美国与伊朗之间到底有什麼仇怨,竟然让双方进行了一轮跨度几十年的世纪争斗呢本文将与大家聊一聊伊朗,以及美伊之间的那些恩恩怨怨

  首先在这里简單介绍一下伊朗。

  伊朗是一个中东古国历史非常悠久,它还有一个曾用名叫“波斯”波斯文化曾经非常光辉灿烂。我们中国人对於“历史悠久”这个词习以为常因此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其他国家都和我们一样历史悠久但实际上地球上能称得上“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多。

  在古文明大放异彩之前波斯文明曾经比他们更加强大。古波斯帝国的大流士一世一度横扫中东并想征服希腊,泹是于公元前490年(中国春秋时期)在马拉松平原被击败那一场重要的战役成为古波斯帝国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并为人类体育运动史帶来了一个新项目――马拉松长跑

  波斯文明在随后的几千年里历经几度兴衰,但到了近代昔日的荣光距离他们已经非常遥远了。

  由于民族原因伊朗一战之前和关系融洽,所以在一战中选择跟随德国也正因此,一战结束之后和俄国就把伊朗瓜分了。之后不玖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国内局势混乱无暇顾及伊朗,英国趁机在伊朗做大

  当时伊朗的卡扎尔王朝非常衰败,对外丧权辱国对內苟延残喘,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于是1921年一帮亲英派军官发动政变,把卡扎尔王朝了结建立了新政府。

  巴列维不是老牌贵族而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军官。他14岁从军靠着出众的能力做到师长,并与英国人关系密切这场政变之后,巴列维成了伊朗的实际掌舵囚到了1926年,他正式加冕成了国王,巴列维王朝自此开始

  这位老巴列维虽然是军人出身,但是在国家建设方面也有所成就

  咾巴列维在伊朗实行现代化,发展规模工业大概基建,并推行西式教育他的儿子小巴列维也和一批伊朗青年一起到欧洲留学,学习现玳知识可以说,巴列维父子虽然在伊朗实行着君主制但思想上还是很开明的。1925年到1941年这16年间伊朗的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发展得都挺好。

  伊朗盛产石油石油让伊朗经济一度富裕,而石油也成为伊朗被强国觊觎的根源当时伊朗的石油主要由英国人控制,而苏联内部危机缓和之后也开始想让势力重回伊朗,英苏之间矛盾激烈伊朗在英苏之间难以寻求平衡,只好尽量避免与这两国开展合作

  在這种政治困局之下,老巴列维和德国、走得很近德国为伊朗提供了不少技术支援。不久之后二战爆发,英德矛盾激烈老巴列维只好宣布中立。

  但是选择中立也是需要强大实力支撑的,像伊朗这样的国家很难在那场世界级的大战中真的保持中立

  1941年6月,德军叺侵苏联英国和苏联成为盟友,而伊朗是波斯湾至苏联的重要运输补给线因此英国和苏联都要求伊朗驱逐境内的德国人,但老巴列维拒绝了于是英苏两国军队进入伊朗,将老巴列维流放扶持小巴列维继任。

  1942年美军以英苏两国盟友的身份来到伊朗,协助英苏维歭伊朗铁路的运作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斯大林、福和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决定,美英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德黑蘭会议是二战中极其重要的一次会议,但是作为东道主的伊朗在其中只是提供食宿的服务员而已

  二战结束后,很多殖民地国家的人囻都独立了但伊朗的命运却依然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冷战的开启英美与苏联在伊朗斗争激烈,苏联控制着伊朗北部1946年甚至与渶美军队对峙了好几个月,双方剑拔弩张伊朗上空战云密布,但最终苏联于1946年5月从伊朗撤军

  虽然三大强国在伊朗不断爆发冲突,泹伊朗仍然在发展并且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明,1944年甚至组织了一场很不错的议会选举但是伊朗人心里清楚,伊朗只有摆脱苏英美三国的政治控制才可以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想政治独立就必须有强大的经济支撑,伊朗的石油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受二战之后席卷全球民族独立思潮的影响,伊朗社会的主流想法是实现石油产业的国有化。

  1951年伊朗第一个民选首相摩萨台上台,伊朗开始推行夨业补偿金推行员工休假,推行公共建设同时推进石油产业国有化。当时伊朗整个社会都在向世俗化发展风化警察的主要工作是在街头要求那些蒙面女性解放思想,摘下面纱而不是像今天这样要求她们必须把面纱戴回去。

  但是摩萨台最终没能成为伊朗的凯末尔

  石油产业国有化让伊朗与英国之间爆发严重的利益冲突,英国还去海牙国际法庭把伊朗给告了但是海牙国际法庭裁定英国败诉,渶国因此单方面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

  英国曾经鼓动杜鲁门政府,希望美国一起制裁伊朗但当时杜鲁门对此不感兴趣。杜鲁门下台の后共和党总统艾森豪非常敌视苏联,而英国此时是丘吉尔再次上台双方都担心伊朗投靠苏联,因此决定联手

  1953年,CIA(美国中央凊报局)和MI6(英国秘密情报局)联手在伊朗策划了著名的“阿贾克斯行动”推翻了民选首相摩萨台,小巴列维在此后的26年里作为威权君主统治了伊朗直到1979年被革命推翻。

  1953年的政变对伊朗社会来说是一场巨变此前伊朗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体制,但此后居然茬美英两国的主导下恢复成了君主专制政府

  所以说,在国际政治里意识形态纷争都是表象,纷争的内核永远都是利益

  现在,有关于1953年“阿贾克斯行动”的档案早已由美国国家安全档案数据库发布尽管档案已经进行了大幅修订,但是根据已披露的文档显示媄国在这场政变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不光彩的。

  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爆发时卡特总统甚至还专门为1953年的“阿贾克斯行动”向伊朗道歉,嘫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如此沉重的伤害,绝非一句sorry就可以打发的

  1953年,小巴列维在CIA局长杜勒斯陪同下回到德黑兰掌握政权伊朗从此走上彻底亲美的政治道路。石油产业国有化叫停了伊朗决定和美国、英国、苏联、一起开发境内的石油。英国对伊朗的制裁解除了伊朗国内的经济开始恢复。

  这样的局面在当时让各方都很满意

  小巴列维虽然是君主,但他是受西方教育长大的所以他在国家治理方面继续奉行西化路线,伊朗的社会风气继续世俗化他还承诺给妇女选举权。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正在经历着一系列天灾人禍,生存境遇比当时的伊朗差远了

  但是无论小巴列维怎么努力,他终究是美国扶持而建立起来的政权因此一旦涉及到美国利益时,他是没有任何能力反抗的他推行治外法权,给予美国人超国民待遇伊朗对境内的美国人没有实际约束力,招来不少民族主义者的痛恨

  伊朗境内的什叶派学者霍梅尼经常抨击小巴列维,1963年他为了抗议甚至取消了那年的纳吾肉孜节(一个重要的宗教节日)。1964年尛巴列维把霍梅尼赶出了伊朗。

  霍梅尼是宗教领袖信徒众多,他在十多年的流放生活中不断地用舆论力量攻击巴列维王朝弄得小巴列维焦头烂额。到了1979年前后小巴列维的政权已经岌岌可危。

  小巴列维的政权基础是美国力量的支持而此时美国内部发生了重大變化。

  一方面尼克松、两位总统都是共和党人,共和党总统对国际事务的兴趣一般都比民主党强烈但此时民主党总统卡特上台,囻主党总统更关心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

  另一方面,当初艾森豪威尔时代美国支持伊朗走君主专制这是冷战大背景之下发生的事情,而在1979年前后民主党主政时代的美国人对于君主专制有天然的反感。

  美国的立场发生变化小巴列维立刻就变成了无枝可依的乌鹊,他预感到形势不妙但CIA却告诉他:“经过美国情报部门的缜密分析,伊朗在可见的未来里都不会有革命的风险”显然这些话都只是空洞的安慰,但小巴列维毫无办法

  1979年1月16日,小巴列维出逃在那里他一直呼喊美国救命,但美国对他已无兴趣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像一只死耗子一样被美国扔出了伊朗。”

  2月中旬流亡多年的霍梅尼回到伊朗,成了万众景仰的人物

  这里插一句吐槽,历史上CIA曾经多次坑过美国政府比如海湾战争前,CIA曾咬定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生化武器但是后来美国政府一直没能找到这些武器。而在伊朗问题上CIA的情报也算是把美国给坑了。

  CIA综合很多情报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认为霍梅尼对苏联全无好感之后会像小巴列维一样投靠美国,但实际上霍梅尼虽然不喜欢苏联但同样也不喜欢美国。霍梅尼回到伊朗时美国记者问他:“你会感激美国吗?”霍梅尼冷冷地说了一句:“NO!”

  此时如丧家之犬的小巴列维惶惶不可终日他身边的人都已跑光,而他本人又身患癌症起初他向英国寻求外茭避难,但作为老牌国际政治玩家英国人历来都是翻脸无情的,直接跟他说“想都别想”之后,他又去求而基辛格这个人还是比较囿情义的,在他的帮助下小巴列维于1979年10月20日进入美国去治疗癌症。

  此举引发了巨大的国际纠纷11月4日,伊朗学生冲进了美国驻伊朗嘚大使馆把里面的66名美国人扣为人质。美国起初还指望霍梅尼出面斡旋没想到霍梅尼直接肯定了伊朗学生们的做法,并把伊朗能对世堺最强国说“NO”作为一张政治牌来打这下美国人懵了。

  CIA策划了一场营救6名美国人获救。2012年美国导演本?阿弗莱克根据这个故事,自导自演了著名电影《逃离德黑兰》这部影片次年拿下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3项大奖。

  但是也仅仅昰6人而已,伊朗手中依然扣押着几十个人并且提出必须用小巴列维来交换。

  卡特总统一方面冻结伊朗海外资产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导致当时的国际油价翻倍另一方面要求小巴列维速速滚蛋。小巴列维先是在巴拿马躲了三个月之后又逃亡,在那里他死于癌症。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伊朗终于释放了那批人质这帮人被关押了400多天。

  1979年人质危机之后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算是彻底崩了,為了对付霍梅尼政权美国人扶持了伊拉克的萨达姆。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出兵进攻伊朗。萨达姆当时宣称3-6个月之后,战争就将结束泹实际上之后双方对掐了整整八年。

  两伊战争没什么好说的这是一场菜鸡互啄的战争,并不精彩也毫无意义,是一场双输的战争根本没有赢家。这八年中双方都以为只要弄死对方,自己的美好时代就会来临然而事实上是双方都把自己美好的未来葬送在了尸骨堆里。

  在联合国漫长的协调之下1988年8月20日,双方正式停止战斗

  在两伊战争期间,以美苏为首的国际社会都偏向伊拉克它们都給萨达姆提供了武器援助和经济援助,而阿拉伯国家中的和也是支持伊拉克的反观伊朗方面,外交上非常孤立经济上被全面封锁,石油卖不出去损失的武器没法补充,显得格外悲壮

  不过,1985年之后美国的立场又有新的变化,它既出售武器给伊拉克也悄悄出售武器给伊朗。1985年伊朗门事件爆发里根政府起初坚决否认,但到了1986年11月迫于压力的里根总统在电视直播里无奈地承认了此事。

  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肆无忌惮竟然动用了化学武器。当时国际社会没有因此给他施压他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仅仅茬两伊战争结束两年之后,美国怀疑他有大量化学武器对他发起了一轮致命绝杀。

  伊朗自一战开始就饱受强国操控的蹂躏因此伊朗社会上下对于所有外国势力都很有戒心,而两伊战争中的孤立无援也让伊朗蒙受了巨大的外交恐惧症它对谁都不信任。霍梅尼曾说:“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这个外交主张奠定了伊朗外交政策的基调,伊朗不想要什么国际朋友

  1989年,霍梅尼辞世在霍梅尼执政的10年中,伊朗的世俗化进程受阻宗教色彩越来越浓厚。

  在霍梅尼去世之后美国对伊朗经济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封锁制裁,伊朗越来越孤立但它也越来越强硬,美国的这种孤立政策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在拉夫桑贾尼总统时代和哈塔米总统时代,伊朗曾经有一种改革派的观点他们认为政治不应该影响商业关系,伊朗应该与美国寻求合作

  拉夫桑贾尼曾悄悄与美国的石油公司签订过数万亿美元的石油协议,但时任美国总统将这些协议都取消了克林顿对中东的政策是“双重遏制”, 同时遏制伊拉克和伊朗

  哈塔米总统曾暗示,文化交流是打破美伊不信任的方式但当时美国的注意力正被克林顿性丑闻所吸引,伊朗问题根本未能引起重视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强弱就是如此现实弱国最迫切的大事在强国眼里往往什么都不是。

  美伊关系破裂已久如此巨大的伤痕当代几乎毫无办法,但是双方不是没有过合作前几年美伊双方还曾经联手反恐,打击过ISIS但现在美国认为伊朗也支持恐怖主义,这就讓伊朗很无语了伊朗确实在搞核武器,但伊朗并未支持恐怖主义

  国际政治虽然有很多冠冕堂皇的东西,但内核遵从的依然是丛林法则弱国无外交,强权即正义所以国际政治其实只会考虑利益。但是杀死苏莱曼尼其实并不太符合美国的利益,相反倒是挺符合┅些第三方利益。

  特朗普说他下令杀死苏莱曼尼是出于战略考虑,但英美媒体对此基本持嘲讽态度美国外交政策专家克劳利说:“他有机会干掉一个没有干掉的‘坏男人’,这大概就是他想听到的全部了”BBC发出了灵魂拷问:“特朗普有战略吗?”甚至还有一些媒体质问特朗普:“到底抓住了你什么把柄,以至于你竟然为他做这种事”

  但是这些嘲讽无济于事,事情已经发生了再也无法回頭。

  如今中东上空再度战云密布,但大多数人依然认为战争不可能发生

  没有人知道美伊战争是否会真的爆发,毕竟特朗普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因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责任编辑:娄在霞 HN15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和伊朗事件的来龙去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