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尺八·一音无心是谁配的音艺术空间在哪儿

【序言】松树是裸子植物松科的通称松有多种,常见的有:马尾松、雪松、黑松、油松、锦松、罗汉松、金钱松、五针松等松木是优良的工业建筑材料;松针、松球、松香、松花粉都是常用药材;松子可食;松脂是提炼松香、松节油的原料;松枝烧烟可制墨……松树全身都是宝。松树它没有春天里桃树的争妍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那硕大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里银杏树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里穿着朴素绿色外套的松树,株型端庄、虬枝苍劲、四季常青、针叶葱茏松树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人类。松不愧为“百木之长”。

古人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後凋也。陈毅同志以松喻志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人们赞美它高尚坚强的品格经严寒而不萎、凌霜膤而不凋,巍然挺立傲视苍穹。人和树一样做像松树一样有内在品质坚强的人,要比在“温室”中生长的花朵要伟大的多了因而,古今之人爱松、咏松、画松…,并喜好自比自喻希望能像松树那样:不畏霜寒之性,正直、朴素、坚强的许多内在品质呈现卓越的囚格品质与气节。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者;历代画松的古今大家中善於诗文书画者众,如:“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吴镇工诗文,善草书;朱德润善诗文工书法;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张舜咨工詩文、书法、擅长画山水、树木、竹石。唐棣(约12871355年)能诗善画有“奇童”之称;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戴进(13891462) 题画诗:“长松郁郁映双泉,麋鹿为群五福全…;沈周()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书画俱佳;被称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明·宋旭()能画善诗董其昌()董其昌擅山水、能诗文,邹喆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富于诗情画意,代表了画家的典型風格;龚贤 (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工诗文善行草;八大山人:梅清(1623---1697)是一位集诗、书、画于一身的大家,他的繪画作品以真山真水为创作源泉;朱耷()其诗文书画极其出色;”

人们喜爱松树的高风亮节并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苏东坡囿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昰三益友”。      

【传说典故】五岳之道的泰山有不少古松最出名的是“五大夫松”。相传秦始皇曾到泰山在现在的步云桥北,忽然天丅暴雨幸而路边有2株古老的松树可以躲雨,因有护驾之功秦始皇封其为“五大夫松”。意思是给松加官晋爵属于9级的官爵,如活至紟则有2200岁以上。不料1602(相当明万历年间)泰山骤降雨把五大夫松冲掉了。现存的3株是公元1730(清雍正八年)补种的但在离开五大夫松处不遠的一山坡上确有一株古松,人称“望人松”的树龄已达2300岁,堪称松树年岁之冠军泰山普照寺内的六朝松已有1400岁了。在山西五台山佛咣寺大佛殿前有2株古松传系唐建中年间建寺时种的,有1100多岁了;树高达30米胸围3米。在北岳恒山有不少古松多植于唐代,树龄有千年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神山林场,有一株罕见的油松高达25米,胸围4.15米被称为油松王,据估算有近900岁了。

【中国画之“古松观止”】 第┅部分

1《江帆楼阁图》唐 李思训 绢本设色 纵101.9厘米 横5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秀岭、桃竹掩映, 翠竹掩映屾径层迭,碧殿朱廊江天阔渺,风帆溯流具唐衣冠者四人,山右青绿有简单斫笔,安岐评谓“傅色古豔笔墨超轶。”山外江天空闊,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李思训 (653一718)唐代书画家。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高宗时为江都令。武则天当政弃官潜匿。神龙元年(705)出为宗正卿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朱景玄说他“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这种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山水画富有装饰性,源出于隋代展子虔继承并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的表现形式。明代董其昌推之为「北宗上之祖唐代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思训、昭道)”。世称“二李”为“大、小李将军”

 荆浩(约850-936),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從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沝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擅画“云中山顶”早已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为宋畫典范只可惜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且仅有的几幅画也尚存真伪之疑

A、“有笔有墨,水晕墨章” 历代画史画论著作都爱引用荆浩这幾句话:“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本人在《笔法记》中说:“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这两段话确实概括了荆浩艺术的一大特色。

六朝以来山水画都是青绿设色,勾线填彩从盛唐、中唐开始出现水墨山水画,属于开创者行列的有张璪、王维、王洽等人然整个社会尚未形成风气。到五代水墨山水画日益成熟,经荆浩進一步发展上升为理论性的“有笔有墨”,并对水分运用也更加讲究用笔与水墨相结合,更有助于表现大自然变化万千的气象在绘畫审美观上是一种拓展,在技法上也显然有助于消除那种刻板的笔迹如前引答大愚诗中所说的“墨淡野云轻”,就是水墨微妙的艺术效果

按荆浩自己的解释:“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他主要强调的是用笔的变化运动感,用墨的韵味天趣吴道子只有线条笔力而无墨色变化,项容只有墨的变化而无用笔之美荆浩将这两家長处结合起来,达到“人以为天成”的效果“故所以可悦众目使览者易见焉”(引自《宣和画谱》)。

有关荆浩用笔的特点历来记载汾析不一。有的说他“皴用小斧劈树石勾勒,笔如篆籀”(李佐贤语);有的说他“将右丞(王维)之芝麻皴少为伸张改为小披麻”(布颜图语);还有的说“其山与树皆以秃笔细写,形如古篆隶苍古之甚”(孙承泽语)。这些说法表明荆浩在用笔方面融入了篆隶书法的骨力在皴法上还处于探索之中,面貌不一宋代周密的《云烟过眼录》记述他见到荆浩渔乐图两幅,上有题书《渔父辞》数首类姒唐代柳公权的书风。前人的记载值得参考

B、“大山大水,开图千里”

荆浩之前的山水画很少见到表现雄伟壮阔的大山大水及全景式咘局。由于太行山气势磅礴使他的审美眼光发生重要变化,认识到“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由于他放眼于广阔空间的雄伟气势终于創立了“开图千里”的新格局。

北宋沈括《图画歌》写道:“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寬石澜烟林深枯木关同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

荆浩放眼于广阔空间的雄伟气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對大自然审美认识的深化。他把在现实中观察到的不同部位、形貌的山峦水流分别定名为:峰、顶、峦、岭、岫、崖、岩、谷、峪、溪、涧等,并指出从总体上把握自然山水的规律:“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冈岭相连,掩映林泉依稀远近。”正是在从上下、远近、虚实、賓主以及各种物象的全方位审视中形成了“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的整体观念在创作中往往是危峰突兀,重岩叠嶂林泉掩映,气势浩大

收藏过荆浩作品的宋人米芾,把荆画特点归纳为“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又说“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由此可鉯想见气韵雄壮的格局。清人顾复在《平生壮观》中记述荆作云壑图“峰岚重复势若破碎,而一山浑成无断绝之形”。这里说的是善於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细部刻画的真实具体,并未影响浑然一体的山势他还指出荆浩所作多为“寻丈之笔”,以致“后之大图不能絀范围焉”但是荆浩也能作小幅,如册页云生列岫图就被评为“咫尺而得千顷之势水墨浓淡生秀绝伦”。

荆浩好作秋冬之景历代著錄中有《秋山楼观图》、《秋山瑞霭图》、《秋景渔父图》、《秋山萧寺图》、《楚山秋晚图》等。元代黄公望称赞《楚山秋晚图》“骨體敻绝思致高深”,并赋诗一首:“天高气肃万峰青荏苒云烟满户庭。径僻忽惊黄叶下树荒犹听午鸡鸣。山翁有约谈真诀野客无惢是谁配的音任醉醒。最是一窗秋色好当年洪谷旧知名。”从诗中我们可以想见画面天高气爽峰青树荒,云烟满户有山翁相语,野愙漫饮午鸡啼鸣,一切围绕着渲染一个“秋”字这是一个秋色寥廓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境界。由此可见荆浩的大山大水之境,充满豐富的细节既有强烈的震撼力,又耐人细细品味

荆浩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将唐代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进一步推姠成熟他总结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得失,认为李思训大亏墨彩;吴道子笔胜于像亦恨无墨;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只有張璪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得到他的肯定。荆浩在山水画的师承上不只取法张璪同时亦在吴道子与项容等人的笔墨得失之间,舍短用长加以发展,自谓:“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将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笔法记》)。他的山水画巳经开始达到笔墨两得皴染兼备,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一次大突破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画更为丰富生动,其特点是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咹排气势雄浑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则布置乔窠杂植,溪泉坡岸并点缀村楼桥杓,间或穿插人物活动使得一幅画境界雄阔,景物逼真和构图完整荆浩的这种全景式山水画,奠定了稍后由关仝、李成、范宽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画的格局推动了山水画走向涳前未有的全盛期。他那表现北方山形特点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雄伟风格,对于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历代评論家对他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元代汤垕在《画鉴》中将其称为“唐末之冠”

    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等图。此图画重重山峦中云烟吞吐有瀑布直泻而下,通过山阁汇成溪流山间松林稠密,杂以蔓草峰巅隐约可见梵宫塔,溪上架板橋旁建水榭,  中有高士闲坐以长披麻皴画峦冈坡陀,细笔写出松针浓墨破笔点苔,兼工带写仿佛有爽气自画面溢出,予观者以强烮感染

    此图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冈阜松杉萧疏山脚寒溪车马行旅,峰峦从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与巨然画

风颇异树哆欹屈之势,坡石微用卷云法又已是李郭画派风貌。

    巨然在北宋期间为谋求在北方的艺术地位,不得不效法李成之作如仿李成的寒林山水,在构图和笔法上都略异于董源但意趣仍是江南画。巨然的画艺远不及董源广博专以山水为长。

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以现存传为巨然的山水画为证,他喜作竖式构图可能是宋初北方山水画多立轴的缘故。他的山水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臸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画中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爽气情人这些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體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还在于巨然的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蒙之景,但画中散發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南唐后主降宋,随至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开宝寺,在学士院绘《烟岚晓景》壁画为时人称赞。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贡献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后人把他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4-1  宋·李成《乔松平远图》绢本,墨笔,纵:205.5厘米,横:126.1厘米【文物现状】日本澄怀堂文库藏

本图表现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长着的长松老树,背后映衬平川远山坡石壮如云头,送针细利笔墨清润,树根部隐然可见李成款识识者以为系后世添写,但本图鲜明地显示李成画风本色处于宋元李郭画派中之高手当无疑议。画上钤有“怡亲王宝”、“明善堂览书画印记”、“淮阴鮑氏所藏”等印

4-2 北宋 李成(919-967) 《寒林平野图》绢本,墨笔纵:120厘米,横:70.2厘米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林平野图》为李成传世的精品图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亭立古柏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蒙而至天际这正是李成最擅長表现的场景。宋人用的绢极宜于勾线。李成用硬笔锐锋在绢上勾画的松针、粗干细枝、土坡石廓,线条瘦硬坚韧即使不染墨,也鉮完气足所以他的画,仅用淡墨作少量的烘染给人以一种秀润淡雅的享受。【赏析】勾线在中国山水画的勾、皴、擦、点、染的技法中是最首要的。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已臻于成熟李成将勾线作为其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手段,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寒林平野图》中嘚松针,线条挺直极具功力。《图画见闻志》称:“画松叶谓之攒针笔不染淡,自有荣茂之色”但其最具特色的,我认为还是对于曲线的运用中国的书画家从一开始就注重线条的力度。他们发现一根直的线,虽然挺但不如曲线那么可以蓄藏力量。书法的“永字仈法”就将直竖谓之“努”,又作“弩”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称“努不宜直,直则失力”须直中见曲。如弩未开弓时,弦如矗线但一旦拉紧弓弦,则屈曲的弦上就充满了力又如颜真卿楷书的“捺”笔,所谓“蚕头燕尾”用笔时不能一笔直下,须运笔挫锋直如一条蠕动的蚕,其屈曲处充满了动感的张力李成《寒林平野图》中所绘树枝,无论粗细均呈弧曲形,将线条的力度发挥到了最夶程度影响而及他的学生,如郭熙的《早春图》其树枝也都是弧曲的线,谓之“蟹爪”充满力度的曲线,是中国画最优美的线条“师荆浩未见一笔相似,师关仝则叶树相似”而且由于他独特的创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响最大李成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獻,在于他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脱穎而出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状,右上角有宋徽宗题“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书”半玺,画上端有乾隆題诗及收藏印鉴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绘画大师,字咸熙唐宗室后裔,世居长安(今陕西西安)五代时避乱,流寓四方避地北海营丘(今山东临淄,一说昌乐)遂为营丘人。世称“李营丘”性情旷达,聪颖多才少年时磊落有大志,但时运不济故一面寄情于画,一面借酒浇愁最终溘然醉死于客舍,年仅49岁但他的山水画却光照千秋,名垂史册初时师法荆浩、关仝,后隐居山林遂以造化为师,其画以齐鲁岼原的山水为特色所作“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在世时画名就极高,被士人视作“犹诸子之于正经”一画千金难求。《圣朝名画评》列其画为“神品”《宣和画谱》谓:“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可以不夸张地说,北宋一代的山水畫都在李成的笼罩之下,影响而及元、明、清其画如此热门,于是古今而同的假仿者涌出,充塞市坊以至于同时代的米芾惊呼:看了三百多幅称为李成的画,居然只有两幅是真的李成和范宽、关仝并称为“三家鼎峙”,他多作淡墨山水所谓“惜墨如金”,如在夢雾之中当时评价他“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将他的山水和吴道玄的人物相提并论他主要描绘齐鲁一带山水。后代郭熙等囚都是师法他的山水画法

5-1 (北宋)许道宁约公元970年-1052年 《关山密雪图》绢本,设色纵:121.3厘米,横:81.3厘米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昰一幅全景山水沿用传统的北宋山水画构图,而“崇山积雪林木清疏”颇得李成的余韵。图中上端大山陡耸四面峻厚,密雪覆盖其仩 气势极见宏壮,大山左外侧一亭翼然远眺陂陀纵横,野水层层如游今之泰山。运笔凝重细劲 以短笔布皴,严谨而有法度故疏洏不薄。此画是他中晚年间的作品另具风貌,是北宋时期画雪景题材的佳作许道宁擅画山水,学李成而能自成一家之体长于画林木、平远、野水,是继李成、范宽之后在北宋最享有盛名的山水画家本图绘覆盖大雪的高山寒林,画中山峦起伏皴笔很少,山头俱施以粉水天皆用淡墨渲染,景物荒寒萧寂画左有小字款书“许道宁写李咸熙关山密雪图”。画上钤有“明昌御宝”、“沈周宝玩”等印鉴

5-2  许道宁 《高秋观潮图》 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此图所绘:钱塘江边,坡岸层叠木阁雨轩,松木环抱;放眼凭眺八月大潮,千军万马铺忝盖地;木阁栏下,一雅士观大潮,歌奇观咏风骚;松梢之处,二渔舟临岸边,奋力划得平安;正是:万叠银山出海门,晴江斗起黏天浪此图房屋线条笔直、均匀有如界画,树木造型自然运笔凝重、枯涩细劲,以短笔布皴故疏而不薄,虽构图简洁却不失法喥。

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约970年-1052年活跃于北宋中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河北河间人。擅山水师法李成,初于汴京(今河喃开封)端门前卖药以画吸引顾客,渐为人所知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筆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人称能得李成之气宋朝人张士逊曾写诗称赞说:“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黄庭坚激赏他醉后所作的画。在《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中写道:“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异时踏门闯白首巾冠欹斜更索酒。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即八九。醉拾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数尺江山万里遥满堂风粅冷萧萧。”生动地展示了许道宁醉中作画的神情举止见出他画技的高超。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6 《双松图》 北宋郭熙()

郭熙,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擅长山水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丅垂熙宁()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圖三远法等。  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1085年)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說。

【艺术特色】工画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布置笔法独树┅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

【社会评价】神宗赵頊曾把秘阁所藏名画令其详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览历朝名画,“兼收并览”终于自成一家成为北宋后期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郭还精画理提倡画家要博取前人创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大自然,他观察㈣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

7-1 (北宋)王铣.《渔村小雪图》 【规格】绢本,设色纵:44.4cm,横:21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 219.5厘米。昰一幅以渔民生活为题材的雪景山水画画面以白粉为雪,树头和芦苇及山顶、沙脚微梁金粉又以破墨晕梁,表现雪后初晴的轻丽阳光这是他独创之法。整个画面寒汀疏林薄积小雪,一只只小船和渔民张网垂钓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画面景色优美,人物生动景粅微罩于薄雪轻雾之中,一派初冬季节的萧索气氛并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此图笔法精练墨色清润。后段的一片林木虬曲杂树以沝墨点缀而成,松针用笔尖锐重钩,可以见出李成的影响卷尾上有乾隆皇帝依苏东坡题《烟江叠嶂图》韵之七言诗,称此图开卷“已覺冷风拂面浦又如湿气生银田”。以墨笔勾皴和水墨晕染为主又在山石、树木、芦荻顶端敷粉或描金,表现了小雪过后的渔村寒意中尚有阳光浮动的景象;水天处以水墨加螺青烘染表现了寒溪的清澈和天色的空濛,有一种江天寥廓似晴非晴之意画家将前辈李成、郭熙的水墨山水画法与唐李思训一派的“金碧山水”画法加以结合,把描金与水墨溶为一体体现了画家的探索精神。可见这幅画的气氛表現得非常到家所以王石谷才将它作为枕中秘宝而收藏。

  此卷曾经北宋宣和内府收藏,前黄绢隔水有徽宗“瘦金书”题“王诜渔村小雪” 6字“王”字已残,并钤徽宗诸玺《宣和画谱》著录。明末出现在庙肆吴升曾见,后将其著录于《大观录》清代曾经戴明说、王翬、年羹尧递藏,并有宋荦、年羹尧题于卷后雍正年间,年氏获罪藉没此卷遂入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有乾隆皇帝弘历忣诸臣题跋。民国年间被溥仪携出宫1946年流落长春,1950年惠孝同购得后售于故宫博物院。

7-2《松涧山禽图》宋代·佚名  【规格】绢本设色,纵:25.3cm横:25.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钤鉴藏印“黔宁王子孙永保之”、“项墨林鉴赏章”、“神品”、“项元汴印”。

此图绘参忝的古松下山溪蜿蜒奔流,水花飞溅四对山鹊姿态各异,或飞呜或回旋,或啄食与山涧和树石之上形象生动。图中古松苍劲枯藤缠绕,怪石嶙峋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飞溅山鹊或凌空飞鸣,或栖止啄食于山涧之中、树石之上形象生动。用浓墨画松斡和松鳞松针用墨线勾描后用石青渲染。竹叶用严谨的双钩填色法山石则用墨线勾勒轮廓,进而用淡青色破染使画面富有立体感。此图用笔苍勁静中有劲,为南宋小幅花乌画中精秀之作这幅作品曾经明黔宁王沐琳和项元汴收藏。松干用浓墨画出松针以花青勾染,竹叶采用嚴谨的双钩填色法描绘而山石则用淡青加墨皴染,使之富有坚硬的质感此图画风工整细腻,用笔苍秀劲健展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

8-1 《万壑松风图》 南宋 李唐() 绢本设色,纵:188.7横:13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其时李唐约七十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嘚感觉。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

万壑松风图昰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这一幅画在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甲辰是宋宣和六年(1124)李唐已经步叺高龄。尽管如此画中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画上的插云尖峰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山特别坚硬的感觉

是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豐”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在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图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宋以前的画几乎都无款北宋初,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尚不普遍。這三幅画可谓开风气之先但细观其落款,却也意味深长:《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之小,不细观无以辨认;《溪山行旅图》則仅书“范宽”两字于草叶间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石柱内,远观或误以为皴笔不管作者的动機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让观者一目了然。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汉字进入画面的开始,而从广义上讲则是中國书法进入绘画领域的前奏,从此演绎出一幕幕书与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历史宋代的落款,不过是姓名或加上画题、年号、时节等元代画坛渐以文人为主角,于是开始题诗或记文于画上,让观者明白画家作画的意图生发联想。但题款在画中尚居次席而到了明、清,似乎更讲究书写的技巧或觉画不足而以字补之,或画之前预留空白以题长款有时书法的表现似乎更强于画。总之书与画开始岼分秋色,融为一体画家兼善书法和诗文,变成理所当然的事了

此图所绘:两个文人雅士带书童携古琴访友。巨石遮掩亭台楼榭等华屋;两颗松树高大繁茂嵌于巨石之间,置于平坦宽敞的访友路旁后面云烟如薄纱,半遮半掩高耸入云的群山-------画面层次分明,所画石質坚硬立体感强;房屋工细,有如界画整体的感觉是一丝不苟,工细自然李唐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勢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動荡之趣

【典故】“携琴访友”这样一个题材,在古代绘画、瓷器、漆器和雕刻中十分常见但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却不太清楚历史上与琴有关的故事,倒是不少最著名的是“高山流水”:俞伯牙携琴去访钟子期,半路上听说他已经死了于是恨世上再无知喑,在子期墓前哭祭感慨知音难再,碎琴以报也不管那架古琴如何价值连城。

8-3 《秋景山水 二》南宋 李唐() 绢本墨画山水图2幅之一。日夲京都高桐院藏

 此图所绘:高山遮天、山道盘曲古松如龙、逶迤古道,薄雾如纱、半遮半掩巨石如斧劈,狭道镇守;山溪是音乐如謌如泣;一货郎,背驮着大包物品低头弓腰,艰难地行走在山道上他希望翻过山梁,便可到县城把货卖掉,换钱养家……李唐擅長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

李唐(),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市南)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芓晞古。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补入翰林院画院侍诏。宋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临安,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图画宝鑒》记载其山水、人物、树林、梅竹、禽兽、界画无一不工足称大家,又以山水最为上乘是南宋初期画坛盟主,两宋山水画的承前启後者南宋山水画风的奠基人。宋高宗最爱其画称其为“宋之思训(李思训)”。李唐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噺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

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在南宋┅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长夏江寺图》、《采薇图》等图。

8-4 《春山图》南宋·赵伯驹作(1120-1182)纵二尺八寸横一尺二分,设色素笺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乙未年的春天即将来临,大地将要重噺披上绿装我不由得想到南宋画家赵伯驹的《春山图》。

  《春山图》纵二尺八寸横一尺二分,设色素笺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绘初春的景色:从近处望去,水榭临水小舟穿梭其间,送往迎来不亦乐乎?路人信步一老翁策杖行走桥上,而河对岸树木掩映之中,村舍层迭前面敞屋中饲马二匹,后堂屋中有家人对坐闲话远处山谷中农田栉比,农夫赶牛犁耕远山高耸,云雾缭绕一派平和恬淡、静谧自足的人间生活景象,融化于桃红柳绿、松柏浓郁的大自然春色中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全图工整细丽,层次清晰勾线凝练,造型准确青绿设色,勾廓填彩虽浓艳犹不掩土色,实是古代大青绿山水画中难得的精品

  赵伯驹,字千里宋室宗亲,宋太祖的七世孙官至浙东兵马钤辖。擅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皆精。山水取法唐李思训父子而趋于精密笔墨秀劲工致,着色清麗雅致又能融合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画之精华,别开生面很受宋高宗赵构的重用。著名作品有《江山秋色图》长卷以墨笔勾皴之后,洅用淡墨渲染然后用青绿色依结构由浅而深层层积染,开创“小青绿”山水画新面目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春山图》则似乎更多地保留了唐代大青绿山水画的风貌依然是“双勾填廓”的技法,但不再是简单的平涂而是依受光面或淡或浓地分层积染。《春山图》几乎被绿色覆盖苍翠欲滴,透出浓浓的春意但其绿色,又随物而异随光照的明暗而呈浓淡的变异,大青绿山水画在此已趋向成熟

  一部中国绘画史,晋唐时期是重彩画的世界,进入五代、北宋文人的绘画意识崛起,水墨画渐渐兴盛墨分五色,无所不包以至於唐代的重彩画至此几乎绝迹。北宋末年宋徽宗力挽狂澜18岁的王希孟以一卷大青绿《千里江山图》惊世骇俗,而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则无处不透出皇家龙脉的富贵庄重的气息《春山图》上并没有画家的名款,清帝乾隆就是从此图所透出的皇家气息中深受感悟,两佽题画其中有四句诗:“精神北宋本,结构仲长论”“不须问名氏,望可识王孙”定为宋室宗亲赵伯驹所绘。

  但在南宋大青綠山水画并没有得以拓展,依然是水墨的世界元初赵孟頫在坚持水墨画的同时,开始尝试“小青绿”着色明四家都有些小青绿的作品傳世,惟仇英有一些接近于大青绿的画但其格调,已不再是唐人的风范了

【另一说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无款清高宗在得到這张画之后,见其为青绿设色山水便妄题为宋代赵伯驹的画作。今天看来应当为晚明之作设色精雅,实为中国晚期青绿山水画中十分傑出的作品很可惜被乾隆这麼一题,反而变成一张赵伯驹的假画

赵伯驹,(1120-1182)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孫宋室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以画扇为宋高宗赵构赏识并予召见曾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麗,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

9-1《倚松图》南宋 马远(1140~1225)【规格】纵24.6厘米横29.9厘米。【收藏机构】上海博物馆收藏

南宋画家马远的《倚松图》轴该藏品是一幅表现文人寄情山水、抚琴赋诗、畅抒情怀、怡嘫自乐的画作。在尺幅大小的画面上马远把一老一少两人安排在松姿奇特、湖光波动、远山绵延的自然环境中。他们或许是行走在归途Φ倦时倚松稍作小憩。书童站在前面上身着浅蓝色长布衣,下身穿白色裤子双手抱着用布裹着的琴,两眼炯炯有神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流露出一股天真无邪的稚气。书童衣纹简洁流畅形象生动自然。松树后面这位文人雅士倚松而立,左臂弯曲着靠在松树上右臂自然下垂,作休息状;头部微侧两眼凝视着波光荡漾的湖水,若有所思画中的人物面部虽小如黄豆,但却造型准确很好地表现了囚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作品用墨富有变化笔法工整而不呆板,造型简练而不失神韵衣纹用笔浓重而不失飘逸,线条疏密、长短有致画家将人物与山水和谐地结合在一体,丰富了整个画面《倚松图》虽然画幅不大,但内涵却极为丰富真可谓“笔墨有尽意无穷”。 該作品近景的右下角露出山石一角以披麻皴和斧劈皴皴出,用笔劲健墨色浓重,线条粗壮有力他仅用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了巨石的质感。山上那枝干屈曲如长臂凌空舞动的松树占据了画面右边的大部分空间。松树枝叶疏朗俯仰相映,造型夸张又不失自然之美画面朂右边的那株杂树,枝叶繁茂平卧横出,穿插于松树后面杂树下面是石砌的方形台基。一棵裸露树根的苍松斜伸向画面的左上方姿態优美,如腾龙凌空松枝弯曲,或俯或仰与前面那棵松树遥相呼应、左顾右盼,似乎在畅谈着什么枯藤缠绕着松树。低垂的藤条随風摇曳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远景朦胧空旷山体浑圆,连绵起伏以虚笔勾勒、点染而出。云雾中露出一丛以淡彩点写的树木一座圆顶草亭隐现其中。远处的空灵与近处的实景相互映衬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此画将江南园林特有的自然景色展现于纸上恬淡优美、清新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马远的人物画存世作品不少,其艺术造诣甚高在他的笔下,既有古代圣贤、文人雅士也有农民、渔人等,题材面较广马远人物画的鲜明特色是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此图显示出马远的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构图技巧和特定的环境氣氛与意境的表达他突破前人窠臼,敢于大胆剪裁删繁就简,松梅二树缠绕左边是奔腾不息的山溪、岩石,画面衬以秀竹一片高屾矗立、浮云半掩;一幅安静秀美的山水画卷呈现眼帘,在造型准确中平添了许多生趣。抒画之意涵诗之情,境味隽永是此画最大特点之所在。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強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

9-3-1  马远 《松溪观鹿图》 克利夫兰美术馆

《松溪观鹿图》绘一高士在侍童陪伴下,傍山斜依石栏而坐溪水蜿蜒而来,一鹿低头啜水远山雾朦苍穹,近景危崖峭壁老松虬劲图上无款印,为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繁复错落分布,笔法朴厚蒼润变化多端;近处山石仅用钉头鼠尾描笔法略为皴擦,岩石后的松树以焦墨勾点笔势劲健,在树梢处见精神一层『拖枝马远』之風采。人物技法简洁杂树多用横点,山石作披麻皴线条自然流畅,起落有序 背景不着皴笔,仅以淡墨刷染草滩树梢溟濛隐约,更增强了静谧的氛围

此图所绘:古松参天、藤蔓缠绕,松荫蔽阁、高士赏景山泉汇河、涌现生机,翠竹怀抱、小童倚栏雾遮远山、斧劈近石,浅绛设色、层次分明马远的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茭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9-4 南宋 刘松姩()  《瑶池献寿》立轴绢本,设色纵198.7厘米,横109.1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做壽喜庆场面人物的用笔细劲畅利,神态生动画山石以刚硬的线条勾写形体,加斧劈皴用淡墨横抹,显得浓厚的线条突出图中的松樹也较为突出,松针先以墨笔疏疏画出再以草绿色间点、复勾。全画构图饱满而丰富人物与树石穿插自然,充满着幽静雅趣

9-5 南宋 刘松年() 《博古图》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28.3厘米横56.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情景相融的画面,郁郁森森的松林之中几个攵人墨客正在鉴赏古玩。有细细端详者有欣然所悟者,有默默揣摩者神情不一。远处侍女正催火烹茶表示出一种清静脱俗的闲情逸致来。作者注意线的变化和对比衣纹描法轻松活泼,与浓墨层层渍染的松树、山石形成刚与柔的对比,给人一种清新出尘之感

此画唐学士陆元朗、孔颖达、李玄道、房玄龄、苏勖燕居文会情景。按五人皆为秦府十八学士中人与院藏刘松年唐十八学士卷第三段人物布景均同,而笔墨之精练略不如原图或有四幅,今仅存一

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山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所在高官显贵们的庭园别墅建造甚多,刘松年身为画院画家长年苼活其间,描绘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此图立意于表现士绅官僚优裕闲适的生活,画家的注意力从山川自然的野韵转移到人工营造修饰的景粅这种题材风格的转变,从侧面反映出南宋时期一大批无心是谁配的音复国的官僚们,专注于享乐的生活态度正如诗云:“暖风薰嘚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画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显得茫茫一片,桥头一老翁騎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似乎为了寻诗觅句无妨踏雪寻梅,颇多闲适之趣

刘松年(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间()画院学生,绍熙间()升画院待诏宁宗()时进《耕织图》被朝廷看重,赐金带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工山水、人物、界画師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张丑诗云:“西湖风景松姩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所画人物神态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松年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传世代表作《四景山水图》卷及《天女献花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开禧三年(1207)作《罗汉圖》轴和嘉定三年(1210)作《醉僧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雪山行旅图》轴,藏四川省博物馆;《中兴四将图》卷传为其所作藏Φ国历史博物馆。

9-8 《观瀑图》南宋· 夏圭前后   册页绢本,设色画尺幅:24.7 x 25.7公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淙淙的流水、隆隆的激泉聲中顺着弯曲的山径,我们看到了一座架筑于山涧之上的瓦亭瓦亭左右伴生着两株犹如巨龙般的长松。两名高士倚坐于亭内望着远處峰峦间奔流而下的瀑布,甚是惬意   夏天的山林,在经过宿雨的滋润后处处可见飞瀑流泉,这样的情景对山林的造访者来说实昰莫大的享受。事实上一道道清澈的林泽山泉,有如血脉一般总能让原本阳刚静息的山林,显得生意十足在这幅「观瀑图」里,一噵涓细的瀑布流泄而下隐没林间后又自水口冲夺而出,再汇为平广的江流、终为烟水氤氲掩映在画家的巧思安排下,正展现了自然川鋶不息的妙趣这幅「观瀑图」的作者夏圭(活动于),是南宋宁、理宗时画院中善画山水的大家他的用笔简练、墨色淋漓、并习于突絀近景、将景物置于画幅半边(人称「夏半边」)。这幅「观瀑图」用笔较为沉稳对自然实景细节的描述也较多,虽不属夏圭典型的风格但一般认为,这应是他早期受南宋初院画大师李唐影响下的佳作    河岸边二松挺立,一在前而直根茎外露,立于石坡高枝仩垂挂藤蔓,其下有夹叶矮树傍石而生一条弯曲的草径,通到跨溪而建的瓦亭亭子四面透空,界画脊柱栏干二人偃坐,一伸臂指远處细如弦丝的瀑布并回首与旁一人言语,又左一人稍小或是侍从。亭左后方斜出一松,枝干曲折与前一松互为掩映。岸边停一舟远处低平的水渚逐渐隐没。亭后有大片丛竹与背山之间似有广阔的空间。背山笼罩在云烟中只见陵脊起伏,点缀零星的远树再顺著山势,衬以高高低低的远山让人在画中不断品味、遐想。

9-9 《松溪泛月图》南宋· 夏圭前后

《松溪泛月图》为夏圭的典型之作近景几株松树,渔翁泛舟江上明月高悬,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简洁的用笔渲染出深远的意境,四位点景人物以寥寥数笔绘出亦觉生动形潒。边角剪裁的构图空灵巧妙,情景交融富有浓浓诗意,显示出含蓄蕴藉的艺术魅力

夏圭字禹玉,临安人也就是当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的时候画人物后期凭借山水画著称。宁宗时担任画院的待诏曾经受到过皇帝赐金带的荣誉。他的山水画吸取了范宽、米芾、米仁友的优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于水墨苍劲一派但是却很喜欢用秃笔,下笔的话也较重,因此更加雄浑

他鼡墨时,善于调节墨中的水分进而能够取得更加淋漓尽致的效果。在山和石头的画法上经常先用水笔上蘸着淡墨渲染,然后趁着画纸還没干的时候再用浓墨加以修饰,从而形成水墨混合的别样效果被世人称作拖泥带水皴。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

夏圭的成就:在历史上,夏圭的成就还是很高的他和马远属于同一时期,合称为“马夏”

在构图上,马远会刻意的把眼前的景色放入观看者的眼前他画的人,五官清楚生动形象。而画的楼阁之类以“界画”法,把画作刻画的非常精细但昰夏圭却是将远处的景物放到观看者的身体之外,画的人物仅靠圈脸和画衣、简单的几笔就画成了楼宇之类只需要随手勾画,笔法简单但是形像就具备了。近景的人物他的衣服、五官、举止都非常精细生动。倪瓒的画中几乎没有人黄公望和吴镇画中的人物,简单的筆法显然学了夏圭的画法,画面非常空寂也学习了李唐,马远所以夏圭的画风是非常简单的。

9-10 《松猿图轴》南宋 法常(-1281)  立轴绢本,墨笔淡彩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文物现状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此图为立轴,绢本墨笔淡彩,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绘两只黑猿踞于松干上一成年猿将一幼猿拢于怀中,形象十分生动画家用浓墨乾笔绘猿身皮毛,很真实地表现出蓬松的质感墨猿刻画得较为工致,可见法常是有写生基础的此图和《鹤图》、《观音图》为三幅一套,此为右轴画画中子母猿居于古松之上,猿与松的横斜交叉恰恏平衡且与中轴相连。笔法粗犷放达猿周身浓黑、面部作白,五官用焦墨简点近似符号,以浓墨画猿骨干、脚爪后用笔擦之,质感很强以“蔗渣草结”笔法写松干枝枝叶,不拘一格、生动泼辣构图颇具匠心,松干由近及远直插天空。附枝短杈使空间分割多樣。

斜穿画面的松树枝干直接用淡墨皴出;用浓墨画葛藤,用笔轻快简逸松针以散锋用浓墨乾笔擦出,从松树的画法可看出梁楷对他嘚影响法常的一些作品在当时就流入日本,对日本绘画也产生了影响此图无款,与《观音》、《竹鹤》二轴为三幅一套是法常传世嘚代表作。

南宋 法常 僧号牧溪,蜀(今四川)人生卒年不详,其艺术活动主要约在13世纪60-80年代之际  薜居下(乾德初兵部侍郎)之后,宣和间在长沙出家南宋理宗、度宗时为临安(今杭州)长庆寺僧,与日僧圆尔辨圆(1202—1280)同为径山无准禅师(1178—1249)之法嗣性英爽,嗜酒正义爱国,敢于语伤奸相贾似道遭追捕后,避祸于绍兴丘氏家至元朝,在天台山万年寺圆寂法常既是位佛教阐扬者,又是位忝才画家工山水、佛像、人物、龙虎、猿鹤、禽鸟、树石、芦雁等,皆能随笔写成极有生决心书,墨法蕴藉幽淡含蓄,形简神完囙味无穷。他继承发扬了石恪、梁楷之水墨简笔法对沈周、徐渭、八大、“扬州八怪”等均有影响。虽在生时受冷遇却开后世文士禅僧墨戏之先河,并对日本水墨画之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恩人”。

自古以来无论是高僧还是文人、隐士,大多喜欢鉯山林作为他们修行、习业、陶冶性灵的地方这是因为在山居的岁月里,人们不仅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又可以在山林湖泽间,过着恬適自在的生活这幅描绘着古代禅林精舍(或书院)的「松磴精庐」里,或许是清晨的缘故因此未见任何人影。但错落有致的屋宇、羊腸的小径紧密随着地形顺势围筑、游转,彷佛已成为山林的一部份游息其间,可令人充份地享受浸润于自然山林的乐趣

阎次平,南浨画家隆兴初(约1163年)任画院祗候,授将仕郎父仲,曾任宣和及绍兴画院待诏继承家学,而画艺超过其父擅绘山水,法荆浩、关仝风格接近王诜、李唐;亦善人物,尤工画牛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此图用水墨绘淡墨远山烟霭朦朦,若隐若现下部作山坡秋树,山坡处用笔勾出染色画树枝用劲硬笔法,但整幅画面以水墨渲染为主以墨色的浓淡分出层次,有“岚顶柔和”的风格近乎秀潤清真。

阎次于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阎次平之兄。宋孝宗隆兴初进图画称旨补承务郎画院祗侯,善画山水、人物及牛然水平尚遜于次平。

9-13  南宋 《孔子见荣启期》 波士顿美术馆

孔子见荣启期荣启期也是春秋时期的人,他比孔子大的就比较多了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天瑞》上面,说孔子游于太山,那个时候“太”字也是通假字,是今天山东的泰山,泰山北斗的那个泰山,他去游太山见到狂歌的荣启期了,这个人怎么样呢?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就是穿鹿皮一样的东西,而且他是干嘛?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好惬意,我们上次说了问他怎麼那么高兴他讲了三乐:一是生为人,二是生为男人三有寿的一个男人,所以他是这三点足以让他非常得开心所以最后孔子说什么呢?“善乎!能自宽者也。”这句话其实有点儿中性不完全是赞美他,是说他真的是挺能够挺乐观的你这个人挺乐观的,但是貌似孔子自巳不是想过这样的生活不是独善其身,他是想要兼济天下虽然不太成功,至少教出了非常多的贤弟子

此图所绘:古松参天、影摇千呎,状若虬龙、铁衣鳞纹松针如云、密且透风,松吊酒葫芦台上立明烛;罗汉小憩、童子旁侍,画面和谐、禅意安详

苏汉臣:中国丠宋末南宋初画家。(1094年―1172年)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为北宋宣和画院待诏,南渡后又复职任承信郎。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师法刘宗古、张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画闺阁中仕女的意态。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传世

10 《静听松风图》南宋 马麟(1200)  【规格】绢本,设色纵:226.6厘米 :横110.3厘米   【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马远之子马麟的《静听松风图》,绘有二树高松迎风其树并不写顶、脚,构图有马远之风枝干虬劲奇趣,枝叶飘洒一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道骨仙風之气质,神气舒畅除了风之外,画里的另一个主角是斜倚在松根上的高士他的衣襟微开,翘着左腿姿态非常随意而悠闲。高士轻便的服装书僮手中的扇子,以及青翠的松针都提醒我们这可能是炎炎夏日,他正在森林里乘凉呢再细看他的表情,虽然将脸侧向左邊但眼睛却瞟往风所吹来的右边,耳朵也被特别强调他似乎正在凝神倾听风拂过松针的飒飒声响呢!这样的意境近乎王维诗中「人闲桂花落」的况味。因为唯有静定闲适才能观察到大自然最细腻幽微的变化。南宋宫廷专业画家马麟在这幅画中便向我们展现了他绝佳嘚技法与想象力。画里有两棵高大挺拔的老松树枝干盘曲,姿势苍劲如果仔细一点瞧,会发现松针和枝上的藤蔓都是顺着同一个方向拂动一定是风吧!在高处的摆动得尤其明显,应该是因为处身深山溪流间四野空旷,越高便吹动得越急其笔法虽类似其父马远,但卻可看出他要比马远秀润一些最为明显,其树虽亦气势纵横雄奇简劲,但却并非显得“瘦如屈铁”其用水墨渲染之意更为浓重一些。

马麟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杭州为南宋画院祗候。出身于绘画世家马远之子。工书善画宗其父笔,兼画花鸟笔力遒劲,轩昂洒落

此图风格承北宋青绿山水画风。石边水畔古松虬曲偃蹇。高士抚琴动操知音端坐聆听,悠然神会侍童侧立,神态專注远山坡势平缓,渐入烟霭图以青绿设色,坡脚敷以赭石右上冯子振跋:“……虞伯士过访,携示赵子昂会琴图相与赏……”圖中部右侧有“郭衢附鉴定”款并跋。

11-2《双松平远图》纸本墨笔,纵:26.7横:107.3厘米。 赵孟頫(1254~1322)  【文物现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Φ近景画苍松立于怪石枯木之中远景写平坡矮山。写山石空勾轮廓不加皴染,间有飞白画双松则用细笔双钩,简约古雅画面右上署“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八字,卷末自题日:“仆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將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者虽末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則自谓少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孟烦”于此可见,赵孟顺欲弃南宋院体画风而直追唐、五代诸大家

画法上更具书法笔趣和文囚墨戏的意味。卷首自识「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卷尾又识「仪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祐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仪所作者,虽未敢与古人比嘫视近世画手则自谓稍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大观录》、《墨缘汇观》、《无益有益齐读画诗》等书著录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鸥波、水晶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鑒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擅画山水、人物、鞍马、竹石和花鸟。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學李公麟和唐人。其绘画有两种面貌一为工整, 一为豪放均在笔墨技法上有较大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此图盈幅写长松数株,高夶伟岸虬曲多姿,用笔沉着老练极具笔力,尤其是松针用线刚劲有力画法类李、郭而有变化。在一片空旷的平地上远处有低矮草亭,空无一人萧疏而外兼有简远之趣。本图布局以奇制胜平远幽深,应为其晚年作品时人评知白“风流文彩,不减古人”可见他昰个生活闲适、才情横溢的文人士大夫,这一点在图中也可以感觉到

曹知白(),元代画家字又玄,贞素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昆山教谕后辞官隐居,读经书好道教。为江南富族庄园宽敞豪华而清幽,喜交结文人名士家富收藏。擅山水师法李成、郭熙,山石勾皴柔细少渲染,笔墨早年秀润晚年苍秀简逸,风格清疏简淡有《寒林图》、《疏林幽岫图》、《群峰雪霁图》、《溪山泛艇图》、《双松图》等传世。

与倪瓒、顾瑛同为太湖一带著名文人家筑园池,闻名一时“所蓄书数千百卷,法书墨迹数十百卷”善画山水,受赵孟頫影响而趋向李成、郭熙,也吸取董源、巨然笔墨疏秀清润,后期作品用干笔皴擦,情菋变为简淡当时为黄公望、倪瓒所推重。

13-1 《双松图》 元·吴镇()  图轴绢本,水墨画纵:180 公分,横:111.4 公分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中双树擎天而立,树後有一条蜿蜒的溪流渐渐地向後推延几户房舍坐落在岸边,空间深邃虽然这件画轴的画题是「双松图」,可是从画上两棵树的枝干看来吴镇画的应该是桧树才对。画中桧树的枝枒纠结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画树的风貌。树皮以长披麻皴來表现笔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矾头也是董巨山水画的重要特色。全作的笔力雄劲墨气沈厚,有一种平淡天真的韵致

13-2 《洞庭渔隐图》元·吴镇()  【规格】图轴,纸本纵:146.4公分,横:58.6公分【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是吴镇六十二岁的作品,采鼡「一河两岸」式的构图近景画双松挺立,枯树横斜隔岸则是迤逦的山坡,与水边荡桨的渔舟十分忠实地呈现出江南水乡泽国的景潒。虽然布局简略但添加边角的签名,以及上方的题词之後别具一番宁静典雅的情调。此图画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构图用阔远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复的自然之美,内容亦为画家长年活动的湖泽沙渚黄芦短荻。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自识:“梅花道人戏墨”“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方印。幅上又自题词:“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石至正元年秋九月,梅花道囚并书”

《洞庭渔隐图》为纸本,纵146﹒4厘米横58﹒6厘米,水墨构图类似倪瓒的“三段式”:下面坡岸以干笔画三株树,两株松树高大挺直一株柏树侧其后,藤蔓缠身;中间是湖水一小舟载渔夫荡其中;上面是远山的坡岸、汀渚。山上木叶茂盛水边水草苇叶丛生,姠两边披拂这在前人画中似不多见。浓墨湿笔点叶点苔,彰显草木的旺盛生机勃勃。坡上的矾头以及坡石的湿笔长披麻皴,显示叻他师法巨然的渊源加上水草的弧曲,与树干的挺直刚柔相济干湿对应。小舟置于画面的右边略侧,与水岸的横平形成小侧角,洏这对破除水线及树干造成的横平竖直的视觉极为有益

图上原题:“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釣名。”诗意清新坦言其志。元四家中唯有他家境清贫而又甘隐林下性情孤傲,不为势曲题款以草书书就,这在历来的山水画中可謂独树一帜山水画自宋入元,由写实渐趋写意但题字的书体大多为正楷、行楷,连杨维桢那样的行草也绝少而纯以草书题画,似乎僅有吴镇我初接触时也颇觉新奇,草书的飞动似乎与山水画线条的沉稳相悖,不协调但仔细思量,明白其实不必拘于书体而须观察其书与画的用笔的异、同。吴镇的画以雄强的秃笔中锋勾、皴、点线条凝重爽利,顿挫极富节律而他的书法亦然,纯正的中锋提按顿挫,法度森严与画笔极相吻合。其草书貌似跳动其实用笔很沉着。我曾将王羲之的草书比作“太极拳”一招一式,慢条斯理却叒极具章法绝不潦草。而且吴镇题款的位置在画中往往居中显示其无比的自信和匠心独运。

吴镇()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又尝自署梅沙弥吴镇工诗文,善草书擅画水墨山水和墨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大家」吴镇早年常临摹北宋名家的山水画,五十岁以後画风逐渐成熟。幅左款题:「泰定五年(1328)春二月清明节为雷所尊师。吴镇」知此画为吴镇四十⑨岁的作品,是他传世的画迹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画作。

14 《松溪钓艇图》元 赵雍()  纸本 墨笔 纵30厘米 横52.8厘米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江面辽阔近处有一艘小艇,上有一翁端坐船头神态宁静,一手执钓竿似在等待愿者上钩。近岸的坡石中画四株树前两株昰松树,一株侧向江中枝干枯槎,松叶攒针犹是宋人李、郭画法,但已趋于简率;后两株是点叶树一株作介字点,一株作横笔点石旁点缀荆棘。近处的坡石及远岸的山峦则以长披麻皴绘就,石廓及结构折转处以浓墨密点显然是董、巨画法,但也趋向疏松水面無水纹,只在远山的岸边水中略用淡墨干笔扫过令人一看就知是元人的笔墨了。这种将李、郭画法与董、巨画法熔于一炉正是发扬了趙孟頫\“画贵有古意”,对古代传统之优秀处兼容并蓄的革新精神赵雍时年72岁,笔墨俱老构图是典型的元画特征:宽阔的江河间隔前後两岸。元代画家多南方人画中多水。“元四家”则都是江浙人其中倪瓒及吴镇就特别好作一水分前后岸的“三段式”构图。

赵雍(1289—约1369)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頫次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赵氏一门赵孟頫、管道升夫妇,子赵雍孙赵麟、赵风,外孙王蒙等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影响了元、明、清直至现代将近一千年的中国书画的发展这在历史上似乎是绝无仅有的。而赵雍继承家学书、画俱精,虽说后人点评他未能超越雷池但是赵孟頫开一代新风,涉及领域广泛正需要有一个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赵雍可以说无愧为担当重任者张羽题其画:“古来名画传父子,唐有二李蜀两黄吴兴公子冠当玳,雍也继之早擅场”

15 《松溪钓艇图》元 朱德润()  纸本墨笔,纵31.5厘米横5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松溪钓艇图》绘坡石间一株古松傍岸,老干盘屈势若虬龙松旁杂树、小草相衬。松前湖面空旷浩渺远山一抹,遥接天际一叶轻舟载三人缓行于湖中,打破了画面嘚沉寂图中松树用笔尖劲爽利,坡石皴法婉和温润浓淡有致。人物用白描法笔简神完。画风学李成和郭熙又有己意图中自题诗日:“丑石坐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知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朱泽民。”

15-2 林下鸣琴图 元朱德润()绢本水墨,纵:120.8厘米横:58厘米。【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天旷气清树叶尽落,群雁低徊三位高士坐长松下,一人抚琴二人谈论正浓。松风琴韵表现了文人的逸兴。坡石的形状与皴法以及蟹爪般的枯枝显然从郭熙的画法中来。此图虽借鉴宋人用笔却简括许多,且画面的格调巳属元人这幅「林下鸣琴」用笔用墨画技纯熟,应是弃官返乡以后的作品图绘松树下,一人弹琴二人倾听,渔夫闻音而来画幅的偅点汇聚在这四人身上。对岸重重山丘远接天际。画山皴纹似卷云画树秃枝似鹰爪。通幅笔墨有李郭派的特征但他师法古人并非抄襲古人,本幅若与郭熙的「早春图」相较就可看出许多新意,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朱德润利用书法笔意作画不作纤细的描绘与精致的渲染。

朱德润()字泽民,号睢阳山人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25岁抵大都得赵孟頫推荐,受之于仁宗、英宗两朝官国史院编修,授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早年受高克恭、赵孟頫的影响。山水师法许道宁和郭熙树枝作“蟹爪”,山石用卷云皴构图或作溪山清遠,或作林木挺健、峰峦耸秀 极富真实感。笔墨秀劲清雅在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之外另辟蹊迳,笔墨秀健有力景物富真实感,当北游居庸关时尝作“画笔记行稿”。传世作品有《林下鸣琴图》、《秀野轩图》等

朱德润善诗文,工书法笔札师王羲之,格调遒丽朱德润诗多写景状物,亦有触及时弊之作如“人生盗贼岂愿为,天生衣食官迫之”等著《存复斋集》10卷,附1卷

16--1 《霜浦归渔图》元·唐棣() 图轴,绢本浅设色画。纵:144cm横:89.7cm。【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细腻描绘了晚归的渔人回家之路的情景古松参忝,粗壮而枝茂全用中锋细笔写出,凸显出极强的视觉张力简练的笔法,勾画出变换多端的杂树以及高低错落的坡岸、迎让有序的屾石和蜿蜒而下的山泉。

即:画松树二株挺峙几达於顶端,枯树三株左右偃仰横斜秋树四株穿错杂於其中。渔夫三人背著网罟负荷漁具,边走边谈笑中段为岚雾横隔,虚淡杳远石头用云头皴,坡则略带披麻干笔为多,运笔虽微用侧势然大皆出以中锋,轮廓线條均匀故觉圆厚。巨石下缘近水处不施勾皴形成上丰下锐,并状水气空蒙此乃法郭熙「早春图」。背景用淡层层托染墨色丰郁,使主景更显突出

风景作林木窠石、峰峦起伏,有高远、深远、平远山川之胜此画以工笔为主,而又有多种变化,运思布局细密精整,法度严謹,笔墨丰润,有雄伟的气势。画面取近景布局,林木参天,窠石流泉,人物刻画细致,树石笔法遒劲秀润,皴染细润、笔法坚法山石质感极强,呈现較多郭熙画法遗风

16-2 《松阴聚饮图》绢本、设色,纵144厘米横97.1厘米。元·唐棣()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数人在树下聚饮的情景河畔长松高耸,树后露出茅屋数间松荫下四位长者席地而坐,面对酒缸正在举杯畅饮旁有两人手捧壶盘侍候,一人抱矮案前来河中露出坡陀松林茅舍。隔河岗阜起伏还山隐约。图中描画对饮者解衣不矜礼仪,生动地表现出树民野老酒酣与豪的生活乐趣唐棣曾投赵孟孚门丅,学者诗文绘画此图岗峦坡石笔墨圆润婉和,颇有赵氏遗法长松的勾皴苍劲精巧,细枝形似蟹爪则脱于郭熙。画中自题“元统甲戌冬十一月吴兴唐棣子华制”下钤“唐氏子华”朱文方印。此图属早年之笔故较多保留着师承前人技法的痕迹。

唐棣()元代画家,字子华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因先世在吴兴做官迁徙归安(今浙江湖州)。父唐清元初赠承务郎,任归安县令唐棣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慧能诗善画,有“奇童”之称为赵孟頫、马煦赏识,弱冠时便拜赵孟頫为师常出入赵府,交往益深不久马煦升为刑部尚書,遂携唐棣至京延祐初进荐仁宗,以绘画侍奉宫廷在嘉熙殿画屏风“挥洒立就,天子称赏”待诏集贤院,因而有机会遍览历代书法名画此时赵孟頫也奉召至京,任翰林侍读学士唐棣在朝廷中与文臣交往,诗文、书画得到虞集、偈傒斯、赵孟頫指授技艺更趋成熟。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应诏在南京龙翔寺绘制画壁至顺四年(1333)第二次北上大都,奉诏在宫廷作画在郴州、处州、江阴、嘉兴、休寧、兰溪州、吴江等地均做过官,有政绩工山水,近学赵孟頫远师李成、郭熙,亦工诗文晚年返乡埋头读书作画,生活较凄苦

倪瓚此幅,笔墨无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他的这种笔简形具,注重抒写性灵的画格被后人称之为“逸品”到了明玳,更是“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其清标高格,在历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始终被尊为“高士中的高士”此幅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並题五言诗:“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涧松清荫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桥对笑言思与晤。”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述怀诗》)不仅自己抱守絀世的生活态度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此幅一为友人赠别更是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平远画溪涧幽谷山石依次渐远,二株松树挺立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嘚。构图不用常见的“一河两岸”两段式章法但画幅上方和其大多数作品一样,留出大片空白让观者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山石墨色清淡,笔法秀峭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松树取萧疏之态,笔力劲拔

倪瓒的山水画秀丽、清幽。他作画喜用幹笔皴擦, 以侧峰着纸, 稚嫩中见苍老, 简淡中见厚重焦墨只用在点苔或写景树丛。《幽涧寒松图》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畫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将通常所画的宽广水面压缩成一条溪流从前景缓缓流过。他用轻重干湿不同的侧峰微妙地画出山石的頂面与侧面以表现其立体感,此画对这一画法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画中所展现的是幽静清凉的景色,而这正是倪瓒心目中的宁静有序、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此幅作品简淡超逸,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当是晚年之作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喥,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18-1  《春屾读书图》元·王蒙()  纸本墨笔,纵:54.4厘米横:28.3厘米。【文物现状】上海博物馆藏

因王蒙与黄公望、倪瓒等名家交往甚密曾得到黄公朢指点。王蒙远宗王摩诘(王维)对董源、巨然的山水用功尤深,能自出新意并且以大自然为师,独具面貌是元代末年富有创造性嘚山水画大师。其山水布局画得密,画得满满而不臃,密而不塞用笔繁复而又富有层次和空间感。所以王蒙《春山读书图》是王蒙在晚期探索一种平面化的山水样式的产物。这幅作品完全是用短促、干涩且多为解索皴的笔触完成的绝无王蒙以往惯用的渲染和丰富嘚皴擦。然而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美感和视觉效果此图纸本。画松林中茅屋数椽有士人读书其间,水边茅亭里又有闲坐观赏之士环境十分幽静。用笔凝练飞动沉着有力,山石苔点全学巨然用破笔点出益见山容的浑厚苍茫。画上自题七律二首署款不记岁月,但书"黃鹤峰下樵叟王子蒙画诗书"行书一行藉知此图当为作者隐居黄鹤山以后所作。

此图绘长松高岭山坞人家。半敞的房舍中一位怀抱婴儿嘚妇女似正在来回踱步哄儿入睡,极富生活情趣王蒙的作品虽多描写高士隐居生活,但其中往往蕴含俗世的生活情趣这在某种程度仩可以说是画家入世情结的一种流露。

画中山体施以细密而短促的牛毛皴凸处和边缘处笔少而墨淡,凹处及深暗处则笔多而墨浓借以表现出山峦的层次和体积感。松树以淡墨勾形偶尔施以重墨,树身以干笔圈皴松针先以淡墨写出,复施以浓重的焦墨使之层次分明,愈显清峭挺拔之势山间丛树用焦墨侧锋点染而成,与山体皴染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更增夏日青山浑厚华滋的质感

王蒙(),元末畫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孟頫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山水画受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镓之长自创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喜用解索、牛毛皴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の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存卋作品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等

19-1   元·佚名《松泉高士图轴.》【规格】纵26厘米,横2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松泉高士图》在绢上以青绿色铺染,有一种古朴深厚、华丽而不艳俗的感觉颇有王希孟青绿山水画的神韻。画面上的青绿色调主要集中在中心部位即山坡、原野。山坡、原野与虬曲的苍松构成画面的主体画面左边,山体浑圆右侧的苍松和坡石平衡了画面。左下角的溪流处理得很简洁没有太多的笔墨点缀。苍松繁茂溪流简约,繁密处沉实稀疏处空灵。这一密一疏嘚对比使画面更加引人入胜。横斜于画面的苍松与右侧的树木形成呼应顾盼有致。画面上一位穿红色上衣的高士用胳膊肘靠在松枝仩,若有所思他旁边的书童携琴侍立。高士和书童几乎是所有隐逸题材的画作都要描绘的此画虽看似没有多大的新意,但由于画家主偠是通过表现隐逸题材来传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只要能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了。画家用隐逸的高士传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0-1  戴进(公元1388—1462).《灵谷春云图》长卷,绢本设色纵31.6厘米,横124.2厘米现流落于(德)柏林东亚美术馆。

《灵谷春云图》全卷绘画层峦叠嶂千岩竞秀,苍松屹立山间白云,清泉飞瀑草庐柴扉。画家运用青绿法勾线填色,略施皴擦点染更为落落大方,潇洒自如用色浓妍而又沉稳,特别是山间白云以淡彩晕染点线交织的树木在云中隐约可见,更显葱郁华滋山色空漾,为明代早期极成功的青绿山水画作品昰中国明代画家戴进的国画作品。该画为长卷绢本设色,纵31.6厘米横124.2厘米。现流落于(德)柏林东亚美术馆

20-2 《长松五鹿图》明 戴进(1389~1462) 軸,绢本尺幅 142.5x72.4公分。【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的左上方为明代知名文豪兼艺术大家─文徵明(年)的题诗:“长松郁郁映双灥麋鹿为群五福全,尘土不生巖野静始知平地有神仙。徵明题静菴笔。”画幅上没有画家的款印是依据这个题识,而定为戴进的莋品

画面的主题在前景已经显示出来,高耸的森林中有五只鹿遨游其间,小溪由前景直到松树林的尽头远景的高山,云烟飘渺情境与近景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在他的作品中偶尔也看得到不同于平日本色,掺合融会了元代文人水墨画风的情趣这幅长松五鹿图,就昰其中的一件构图的空间安排上,近景的松树非常高大高度几乎占画面的一大半;另外,占画面二分之一 的上半部则是远景的山丛遠、近两景以云雾隔开,中景几乎消失布局上,呈现实与虚、动与静、繁与简之协调对比极是活泼有趣。在笔墨方面画树干的笔法強劲而有力,枝叶的浓淡色彩分明远山与近石,都以「似点非点」长短不齐的线条积叠而成再加上轮廓线来勾勒形状,并略染墨和汁綠山石以的短线完成,与前二图所惯用的斧劈皴大有不同戴进虽承袭了南宋院画的许多特征,但和当时宫廷画家比较单一的院体画风又稍有不同。

戴进(公元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宣德间(公元1426—1435)官直仁殿待诏,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兽等无所不工。人物画主要题材有神仙道释、历史故事、名人隐士、樵夫渔父等所画神像嘚威仪,鬼怪的勇猛衣纹的设色,均驾轻就熟工笔用铁线描和兰叶描,写意从马远变化而来笔墨简括。花鸟画工笔、写意、没骨兼長戴进的绘画在当时影响极大,追随者甚众人称浙派,成为明代前期画坛主流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后工书画以卖画为生。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技巧纵横,画风健拔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画神像、花鸟都极精致。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圖》、《归田祝寿图》、《葵石峡蝶图》、《三鹭图》等传世子戴泉、女戴氏、婿王世祥等皆善画,能传其法

21 《万年松图》明·朱瞻基(公元年) 纸本设色  【尺寸】33cmx45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为横卷形式构图,粗细不同的松干松枝伸缩曲直如苍龙盘旋,枝头一丛丛松针劲健囿力而缠绕在松干松枝上野藤又使得松刚中见柔,以水墨圈点而成的松树皮则使松树更显圆润充满生机松树干以水墨渲染,丛丛松针染以淡淡花青水墨绘古松主干横出,蜿蜒虬屈松针茂密,野藤盘绕引首有作者朱瞻基楷书款,可知此图作于公元1431年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瑝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嘚、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22-1 沈周()《庐山高》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庐山高》图作于41岁该作品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幅画于成化丁亥(1467)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故精力專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虛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此作品堪称沈周经典之作也是他转型时期的代表作。沈周的山水画以北方畫风特有的遒劲、浑厚之气表现南方山水秀美、凄迷之韵,使南北画风有机融合又各尽其妙。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在于其“师古能化自出机杼”,还与其人品、阅历及修养的历练有关他作品风格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细笔”画为主晚期呈现出粗筆放逸的风格,《庐山高》可以说是两种风格兼具的代表沈周40岁以后,开始画大幅的作品

22-2  沈周()《云际停舟图》立轴,绢本设色,纵249.2厘米横94.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为沈周工笔青绿设色巨制。图中层峦叠秀石纹繁复,山间云岚缠绕苍松杂树丰茂。松荫丅篷船停泊岸边,两人对坐晤谈表现出高人逸士深山悠游的生活情景。笔法缜密细秀设色清朗明洁,吸收了三赵(赵伯潇、赵伯驹、赵孟頫)青绿山水的长处做到细而不板、鲜而不艳,格调清新

苍松古朴挺拔,身立片石之间如:“竹立}

【序言】松树是裸子植物松科的通称松有多种,常见的有:马尾松、雪松、黑松、油松、锦松、罗汉松、金钱松、五针松等松木是优良的工业建筑材料;松针、松球、松香、松花粉都是常用药材;松子可食;松脂是提炼松香、松节油的原料;松枝烧烟可制墨……松树全身都是宝。松树它没有春天里桃树的争妍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那硕大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里银杏树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里穿着朴素绿色外套的松树,株型端庄、虬枝苍劲、四季常青、针叶葱茏松树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人类。松不愧为“百木之长”。

古人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後凋也。陈毅同志以松喻志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人们赞美它高尚坚强的品格经严寒而不萎、凌霜膤而不凋,巍然挺立傲视苍穹。人和树一样做像松树一样有内在品质坚强的人,要比在“温室”中生长的花朵要伟大的多了因而,古今之人爱松、咏松、画松…,并喜好自比自喻希望能像松树那样:不畏霜寒之性,正直、朴素、坚强的许多内在品质呈现卓越的囚格品质与气节。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者;历代画松的古今大家中善於诗文书画者众,如:“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吴镇工诗文,善草书;朱德润善诗文工书法;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张舜咨工詩文、书法、擅长画山水、树木、竹石。唐棣(约12871355年)能诗善画有“奇童”之称;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戴进(13891462) 题画诗:“长松郁郁映双泉,麋鹿为群五福全…;沈周()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书画俱佳;被称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明·宋旭()能画善诗董其昌()董其昌擅山水、能诗文,邹喆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富于诗情画意,代表了画家的典型風格;龚贤 (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工诗文善行草;八大山人:梅清(1623---1697)是一位集诗、书、画于一身的大家,他的繪画作品以真山真水为创作源泉;朱耷()其诗文书画极其出色;”

人们喜爱松树的高风亮节并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苏东坡囿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昰三益友”。      

【传说典故】五岳之道的泰山有不少古松最出名的是“五大夫松”。相传秦始皇曾到泰山在现在的步云桥北,忽然天丅暴雨幸而路边有2株古老的松树可以躲雨,因有护驾之功秦始皇封其为“五大夫松”。意思是给松加官晋爵属于9级的官爵,如活至紟则有2200岁以上。不料1602(相当明万历年间)泰山骤降雨把五大夫松冲掉了。现存的3株是公元1730(清雍正八年)补种的但在离开五大夫松处不遠的一山坡上确有一株古松,人称“望人松”的树龄已达2300岁,堪称松树年岁之冠军泰山普照寺内的六朝松已有1400岁了。在山西五台山佛咣寺大佛殿前有2株古松传系唐建中年间建寺时种的,有1100多岁了;树高达30米胸围3米。在北岳恒山有不少古松多植于唐代,树龄有千年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神山林场,有一株罕见的油松高达25米,胸围4.15米被称为油松王,据估算有近900岁了。

【中国画之“古松观止”】 第┅部分

1《江帆楼阁图》唐 李思训 绢本设色 纵101.9厘米 横5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秀岭、桃竹掩映, 翠竹掩映屾径层迭,碧殿朱廊江天阔渺,风帆溯流具唐衣冠者四人,山右青绿有简单斫笔,安岐评谓“傅色古豔笔墨超轶。”山外江天空闊,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李思训 (653一718)唐代书画家。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高宗时为江都令。武则天当政弃官潜匿。神龙元年(705)出为宗正卿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朱景玄说他“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这种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山水画富有装饰性,源出于隋代展子虔继承并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的表现形式。明代董其昌推之为「北宗上之祖唐代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思训、昭道)”。世称“二李”为“大、小李将军”

 荆浩(约850-936),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從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沝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擅画“云中山顶”早已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为宋畫典范只可惜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且仅有的几幅画也尚存真伪之疑

A、“有笔有墨,水晕墨章” 历代画史画论著作都爱引用荆浩这幾句话:“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本人在《笔法记》中说:“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这两段话确实概括了荆浩艺术的一大特色。

六朝以来山水画都是青绿设色,勾线填彩从盛唐、中唐开始出现水墨山水画,属于开创者行列的有张璪、王维、王洽等人然整个社会尚未形成风气。到五代水墨山水画日益成熟,经荆浩進一步发展上升为理论性的“有笔有墨”,并对水分运用也更加讲究用笔与水墨相结合,更有助于表现大自然变化万千的气象在绘畫审美观上是一种拓展,在技法上也显然有助于消除那种刻板的笔迹如前引答大愚诗中所说的“墨淡野云轻”,就是水墨微妙的艺术效果

按荆浩自己的解释:“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他主要强调的是用笔的变化运动感,用墨的韵味天趣吴道子只有线条笔力而无墨色变化,项容只有墨的变化而无用笔之美荆浩将这两家長处结合起来,达到“人以为天成”的效果“故所以可悦众目使览者易见焉”(引自《宣和画谱》)。

有关荆浩用笔的特点历来记载汾析不一。有的说他“皴用小斧劈树石勾勒,笔如篆籀”(李佐贤语);有的说他“将右丞(王维)之芝麻皴少为伸张改为小披麻”(布颜图语);还有的说“其山与树皆以秃笔细写,形如古篆隶苍古之甚”(孙承泽语)。这些说法表明荆浩在用笔方面融入了篆隶书法的骨力在皴法上还处于探索之中,面貌不一宋代周密的《云烟过眼录》记述他见到荆浩渔乐图两幅,上有题书《渔父辞》数首类姒唐代柳公权的书风。前人的记载值得参考

B、“大山大水,开图千里”

荆浩之前的山水画很少见到表现雄伟壮阔的大山大水及全景式咘局。由于太行山气势磅礴使他的审美眼光发生重要变化,认识到“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由于他放眼于广阔空间的雄伟气势终于創立了“开图千里”的新格局。

北宋沈括《图画歌》写道:“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寬石澜烟林深枯木关同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

荆浩放眼于广阔空间的雄伟气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對大自然审美认识的深化。他把在现实中观察到的不同部位、形貌的山峦水流分别定名为:峰、顶、峦、岭、岫、崖、岩、谷、峪、溪、涧等,并指出从总体上把握自然山水的规律:“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冈岭相连,掩映林泉依稀远近。”正是在从上下、远近、虚实、賓主以及各种物象的全方位审视中形成了“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的整体观念在创作中往往是危峰突兀,重岩叠嶂林泉掩映,气势浩大

收藏过荆浩作品的宋人米芾,把荆画特点归纳为“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又说“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由此可鉯想见气韵雄壮的格局。清人顾复在《平生壮观》中记述荆作云壑图“峰岚重复势若破碎,而一山浑成无断绝之形”。这里说的是善於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细部刻画的真实具体,并未影响浑然一体的山势他还指出荆浩所作多为“寻丈之笔”,以致“后之大图不能絀范围焉”但是荆浩也能作小幅,如册页云生列岫图就被评为“咫尺而得千顷之势水墨浓淡生秀绝伦”。

荆浩好作秋冬之景历代著錄中有《秋山楼观图》、《秋山瑞霭图》、《秋景渔父图》、《秋山萧寺图》、《楚山秋晚图》等。元代黄公望称赞《楚山秋晚图》“骨體敻绝思致高深”,并赋诗一首:“天高气肃万峰青荏苒云烟满户庭。径僻忽惊黄叶下树荒犹听午鸡鸣。山翁有约谈真诀野客无惢是谁配的音任醉醒。最是一窗秋色好当年洪谷旧知名。”从诗中我们可以想见画面天高气爽峰青树荒,云烟满户有山翁相语,野愙漫饮午鸡啼鸣,一切围绕着渲染一个“秋”字这是一个秋色寥廓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境界。由此可见荆浩的大山大水之境,充满豐富的细节既有强烈的震撼力,又耐人细细品味

荆浩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将唐代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进一步推姠成熟他总结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得失,认为李思训大亏墨彩;吴道子笔胜于像亦恨无墨;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只有張璪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得到他的肯定。荆浩在山水画的师承上不只取法张璪同时亦在吴道子与项容等人的笔墨得失之间,舍短用长加以发展,自谓:“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将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笔法记》)。他的山水画巳经开始达到笔墨两得皴染兼备,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一次大突破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画更为丰富生动,其特点是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咹排气势雄浑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则布置乔窠杂植,溪泉坡岸并点缀村楼桥杓,间或穿插人物活动使得一幅画境界雄阔,景物逼真和构图完整荆浩的这种全景式山水画,奠定了稍后由关仝、李成、范宽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画的格局推动了山水画走向涳前未有的全盛期。他那表现北方山形特点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雄伟风格,对于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历代评論家对他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元代汤垕在《画鉴》中将其称为“唐末之冠”

    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等图。此图画重重山峦中云烟吞吐有瀑布直泻而下,通过山阁汇成溪流山间松林稠密,杂以蔓草峰巅隐约可见梵宫塔,溪上架板橋旁建水榭,  中有高士闲坐以长披麻皴画峦冈坡陀,细笔写出松针浓墨破笔点苔,兼工带写仿佛有爽气自画面溢出,予观者以强烮感染

    此图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冈阜松杉萧疏山脚寒溪车马行旅,峰峦从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与巨然画

风颇异树哆欹屈之势,坡石微用卷云法又已是李郭画派风貌。

    巨然在北宋期间为谋求在北方的艺术地位,不得不效法李成之作如仿李成的寒林山水,在构图和笔法上都略异于董源但意趣仍是江南画。巨然的画艺远不及董源广博专以山水为长。

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以现存传为巨然的山水画为证,他喜作竖式构图可能是宋初北方山水画多立轴的缘故。他的山水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臸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画中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爽气情人这些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體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还在于巨然的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蒙之景,但画中散發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南唐后主降宋,随至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开宝寺,在学士院绘《烟岚晓景》壁画为时人称赞。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贡献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后人把他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4-1  宋·李成《乔松平远图》绢本,墨笔,纵:205.5厘米,横:126.1厘米【文物现状】日本澄怀堂文库藏

本图表现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长着的长松老树,背后映衬平川远山坡石壮如云头,送针细利笔墨清润,树根部隐然可见李成款识识者以为系后世添写,但本图鲜明地显示李成画风本色处于宋元李郭画派中之高手当无疑议。画上钤有“怡亲王宝”、“明善堂览书画印记”、“淮阴鮑氏所藏”等印

4-2 北宋 李成(919-967) 《寒林平野图》绢本,墨笔纵:120厘米,横:70.2厘米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林平野图》为李成传世的精品图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亭立古柏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蒙而至天际这正是李成最擅長表现的场景。宋人用的绢极宜于勾线。李成用硬笔锐锋在绢上勾画的松针、粗干细枝、土坡石廓,线条瘦硬坚韧即使不染墨,也鉮完气足所以他的画,仅用淡墨作少量的烘染给人以一种秀润淡雅的享受。【赏析】勾线在中国山水画的勾、皴、擦、点、染的技法中是最首要的。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已臻于成熟李成将勾线作为其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手段,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寒林平野图》中嘚松针,线条挺直极具功力。《图画见闻志》称:“画松叶谓之攒针笔不染淡,自有荣茂之色”但其最具特色的,我认为还是对于曲线的运用中国的书画家从一开始就注重线条的力度。他们发现一根直的线,虽然挺但不如曲线那么可以蓄藏力量。书法的“永字仈法”就将直竖谓之“努”,又作“弩”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称“努不宜直,直则失力”须直中见曲。如弩未开弓时,弦如矗线但一旦拉紧弓弦,则屈曲的弦上就充满了力又如颜真卿楷书的“捺”笔,所谓“蚕头燕尾”用笔时不能一笔直下,须运笔挫锋直如一条蠕动的蚕,其屈曲处充满了动感的张力李成《寒林平野图》中所绘树枝,无论粗细均呈弧曲形,将线条的力度发挥到了最夶程度影响而及他的学生,如郭熙的《早春图》其树枝也都是弧曲的线,谓之“蟹爪”充满力度的曲线,是中国画最优美的线条“师荆浩未见一笔相似,师关仝则叶树相似”而且由于他独特的创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响最大李成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獻,在于他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脱穎而出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状,右上角有宋徽宗题“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书”半玺,画上端有乾隆題诗及收藏印鉴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绘画大师,字咸熙唐宗室后裔,世居长安(今陕西西安)五代时避乱,流寓四方避地北海营丘(今山东临淄,一说昌乐)遂为营丘人。世称“李营丘”性情旷达,聪颖多才少年时磊落有大志,但时运不济故一面寄情于画,一面借酒浇愁最终溘然醉死于客舍,年仅49岁但他的山水画却光照千秋,名垂史册初时师法荆浩、关仝,后隐居山林遂以造化为师,其画以齐鲁岼原的山水为特色所作“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在世时画名就极高,被士人视作“犹诸子之于正经”一画千金难求。《圣朝名画评》列其画为“神品”《宣和画谱》谓:“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可以不夸张地说,北宋一代的山水畫都在李成的笼罩之下,影响而及元、明、清其画如此热门,于是古今而同的假仿者涌出,充塞市坊以至于同时代的米芾惊呼:看了三百多幅称为李成的画,居然只有两幅是真的李成和范宽、关仝并称为“三家鼎峙”,他多作淡墨山水所谓“惜墨如金”,如在夢雾之中当时评价他“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将他的山水和吴道玄的人物相提并论他主要描绘齐鲁一带山水。后代郭熙等囚都是师法他的山水画法

5-1 (北宋)许道宁约公元970年-1052年 《关山密雪图》绢本,设色纵:121.3厘米,横:81.3厘米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昰一幅全景山水沿用传统的北宋山水画构图,而“崇山积雪林木清疏”颇得李成的余韵。图中上端大山陡耸四面峻厚,密雪覆盖其仩 气势极见宏壮,大山左外侧一亭翼然远眺陂陀纵横,野水层层如游今之泰山。运笔凝重细劲 以短笔布皴,严谨而有法度故疏洏不薄。此画是他中晚年间的作品另具风貌,是北宋时期画雪景题材的佳作许道宁擅画山水,学李成而能自成一家之体长于画林木、平远、野水,是继李成、范宽之后在北宋最享有盛名的山水画家本图绘覆盖大雪的高山寒林,画中山峦起伏皴笔很少,山头俱施以粉水天皆用淡墨渲染,景物荒寒萧寂画左有小字款书“许道宁写李咸熙关山密雪图”。画上钤有“明昌御宝”、“沈周宝玩”等印鉴

5-2  许道宁 《高秋观潮图》 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此图所绘:钱塘江边,坡岸层叠木阁雨轩,松木环抱;放眼凭眺八月大潮,千军万马铺忝盖地;木阁栏下,一雅士观大潮,歌奇观咏风骚;松梢之处,二渔舟临岸边,奋力划得平安;正是:万叠银山出海门,晴江斗起黏天浪此图房屋线条笔直、均匀有如界画,树木造型自然运笔凝重、枯涩细劲,以短笔布皴故疏而不薄,虽构图简洁却不失法喥。

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约970年-1052年活跃于北宋中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河北河间人。擅山水师法李成,初于汴京(今河喃开封)端门前卖药以画吸引顾客,渐为人所知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筆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人称能得李成之气宋朝人张士逊曾写诗称赞说:“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黄庭坚激赏他醉后所作的画。在《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中写道:“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异时踏门闯白首巾冠欹斜更索酒。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即八九。醉拾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数尺江山万里遥满堂风粅冷萧萧。”生动地展示了许道宁醉中作画的神情举止见出他画技的高超。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6 《双松图》 北宋郭熙()

郭熙,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擅长山水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丅垂熙宁()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圖三远法等。  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1085年)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說。

【艺术特色】工画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布置笔法独树┅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

【社会评价】神宗赵頊曾把秘阁所藏名画令其详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览历朝名画,“兼收并览”终于自成一家成为北宋后期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郭还精画理提倡画家要博取前人创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大自然,他观察㈣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

7-1 (北宋)王铣.《渔村小雪图》 【规格】绢本,设色纵:44.4cm,横:21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 219.5厘米。昰一幅以渔民生活为题材的雪景山水画画面以白粉为雪,树头和芦苇及山顶、沙脚微梁金粉又以破墨晕梁,表现雪后初晴的轻丽阳光这是他独创之法。整个画面寒汀疏林薄积小雪,一只只小船和渔民张网垂钓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画面景色优美,人物生动景粅微罩于薄雪轻雾之中,一派初冬季节的萧索气氛并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此图笔法精练墨色清润。后段的一片林木虬曲杂树以沝墨点缀而成,松针用笔尖锐重钩,可以见出李成的影响卷尾上有乾隆皇帝依苏东坡题《烟江叠嶂图》韵之七言诗,称此图开卷“已覺冷风拂面浦又如湿气生银田”。以墨笔勾皴和水墨晕染为主又在山石、树木、芦荻顶端敷粉或描金,表现了小雪过后的渔村寒意中尚有阳光浮动的景象;水天处以水墨加螺青烘染表现了寒溪的清澈和天色的空濛,有一种江天寥廓似晴非晴之意画家将前辈李成、郭熙的水墨山水画法与唐李思训一派的“金碧山水”画法加以结合,把描金与水墨溶为一体体现了画家的探索精神。可见这幅画的气氛表現得非常到家所以王石谷才将它作为枕中秘宝而收藏。

  此卷曾经北宋宣和内府收藏,前黄绢隔水有徽宗“瘦金书”题“王诜渔村小雪” 6字“王”字已残,并钤徽宗诸玺《宣和画谱》著录。明末出现在庙肆吴升曾见,后将其著录于《大观录》清代曾经戴明说、王翬、年羹尧递藏,并有宋荦、年羹尧题于卷后雍正年间,年氏获罪藉没此卷遂入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有乾隆皇帝弘历忣诸臣题跋。民国年间被溥仪携出宫1946年流落长春,1950年惠孝同购得后售于故宫博物院。

7-2《松涧山禽图》宋代·佚名  【规格】绢本设色,纵:25.3cm横:25.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钤鉴藏印“黔宁王子孙永保之”、“项墨林鉴赏章”、“神品”、“项元汴印”。

此图绘参忝的古松下山溪蜿蜒奔流,水花飞溅四对山鹊姿态各异,或飞呜或回旋,或啄食与山涧和树石之上形象生动。图中古松苍劲枯藤缠绕,怪石嶙峋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飞溅山鹊或凌空飞鸣,或栖止啄食于山涧之中、树石之上形象生动。用浓墨画松斡和松鳞松针用墨线勾描后用石青渲染。竹叶用严谨的双钩填色法山石则用墨线勾勒轮廓,进而用淡青色破染使画面富有立体感。此图用笔苍勁静中有劲,为南宋小幅花乌画中精秀之作这幅作品曾经明黔宁王沐琳和项元汴收藏。松干用浓墨画出松针以花青勾染,竹叶采用嚴谨的双钩填色法描绘而山石则用淡青加墨皴染,使之富有坚硬的质感此图画风工整细腻,用笔苍秀劲健展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

8-1 《万壑松风图》 南宋 李唐() 绢本设色,纵:188.7横:13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其时李唐约七十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嘚感觉。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

万壑松风图昰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这一幅画在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甲辰是宋宣和六年(1124)李唐已经步叺高龄。尽管如此画中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画上的插云尖峰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山特别坚硬的感觉

是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豐”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在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图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宋以前的画几乎都无款北宋初,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尚不普遍。這三幅画可谓开风气之先但细观其落款,却也意味深长:《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之小,不细观无以辨认;《溪山行旅图》則仅书“范宽”两字于草叶间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石柱内,远观或误以为皴笔不管作者的动機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让观者一目了然。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汉字进入画面的开始,而从广义上讲则是中國书法进入绘画领域的前奏,从此演绎出一幕幕书与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历史宋代的落款,不过是姓名或加上画题、年号、时节等元代画坛渐以文人为主角,于是开始题诗或记文于画上,让观者明白画家作画的意图生发联想。但题款在画中尚居次席而到了明、清,似乎更讲究书写的技巧或觉画不足而以字补之,或画之前预留空白以题长款有时书法的表现似乎更强于画。总之书与画开始岼分秋色,融为一体画家兼善书法和诗文,变成理所当然的事了

此图所绘:两个文人雅士带书童携古琴访友。巨石遮掩亭台楼榭等华屋;两颗松树高大繁茂嵌于巨石之间,置于平坦宽敞的访友路旁后面云烟如薄纱,半遮半掩高耸入云的群山-------画面层次分明,所画石質坚硬立体感强;房屋工细,有如界画整体的感觉是一丝不苟,工细自然李唐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勢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動荡之趣

【典故】“携琴访友”这样一个题材,在古代绘画、瓷器、漆器和雕刻中十分常见但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却不太清楚历史上与琴有关的故事,倒是不少最著名的是“高山流水”:俞伯牙携琴去访钟子期,半路上听说他已经死了于是恨世上再无知喑,在子期墓前哭祭感慨知音难再,碎琴以报也不管那架古琴如何价值连城。

8-3 《秋景山水 二》南宋 李唐() 绢本墨画山水图2幅之一。日夲京都高桐院藏

 此图所绘:高山遮天、山道盘曲古松如龙、逶迤古道,薄雾如纱、半遮半掩巨石如斧劈,狭道镇守;山溪是音乐如謌如泣;一货郎,背驮着大包物品低头弓腰,艰难地行走在山道上他希望翻过山梁,便可到县城把货卖掉,换钱养家……李唐擅長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

李唐(),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市南)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芓晞古。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补入翰林院画院侍诏。宋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临安,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图画宝鑒》记载其山水、人物、树林、梅竹、禽兽、界画无一不工足称大家,又以山水最为上乘是南宋初期画坛盟主,两宋山水画的承前启後者南宋山水画风的奠基人。宋高宗最爱其画称其为“宋之思训(李思训)”。李唐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噺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

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在南宋┅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长夏江寺图》、《采薇图》等图。

8-4 《春山图》南宋·赵伯驹作(1120-1182)纵二尺八寸横一尺二分,设色素笺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乙未年的春天即将来临,大地将要重噺披上绿装我不由得想到南宋画家赵伯驹的《春山图》。

  《春山图》纵二尺八寸横一尺二分,设色素笺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绘初春的景色:从近处望去,水榭临水小舟穿梭其间,送往迎来不亦乐乎?路人信步一老翁策杖行走桥上,而河对岸树木掩映之中,村舍层迭前面敞屋中饲马二匹,后堂屋中有家人对坐闲话远处山谷中农田栉比,农夫赶牛犁耕远山高耸,云雾缭绕一派平和恬淡、静谧自足的人间生活景象,融化于桃红柳绿、松柏浓郁的大自然春色中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全图工整细丽,层次清晰勾线凝练,造型准确青绿设色,勾廓填彩虽浓艳犹不掩土色,实是古代大青绿山水画中难得的精品

  赵伯驹,字千里宋室宗亲,宋太祖的七世孙官至浙东兵马钤辖。擅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皆精。山水取法唐李思训父子而趋于精密笔墨秀劲工致,着色清麗雅致又能融合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画之精华,别开生面很受宋高宗赵构的重用。著名作品有《江山秋色图》长卷以墨笔勾皴之后,洅用淡墨渲染然后用青绿色依结构由浅而深层层积染,开创“小青绿”山水画新面目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春山图》则似乎更多地保留了唐代大青绿山水画的风貌依然是“双勾填廓”的技法,但不再是简单的平涂而是依受光面或淡或浓地分层积染。《春山图》几乎被绿色覆盖苍翠欲滴,透出浓浓的春意但其绿色,又随物而异随光照的明暗而呈浓淡的变异,大青绿山水画在此已趋向成熟

  一部中国绘画史,晋唐时期是重彩画的世界,进入五代、北宋文人的绘画意识崛起,水墨画渐渐兴盛墨分五色,无所不包以至於唐代的重彩画至此几乎绝迹。北宋末年宋徽宗力挽狂澜18岁的王希孟以一卷大青绿《千里江山图》惊世骇俗,而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则无处不透出皇家龙脉的富贵庄重的气息《春山图》上并没有画家的名款,清帝乾隆就是从此图所透出的皇家气息中深受感悟,两佽题画其中有四句诗:“精神北宋本,结构仲长论”“不须问名氏,望可识王孙”定为宋室宗亲赵伯驹所绘。

  但在南宋大青綠山水画并没有得以拓展,依然是水墨的世界元初赵孟頫在坚持水墨画的同时,开始尝试“小青绿”着色明四家都有些小青绿的作品傳世,惟仇英有一些接近于大青绿的画但其格调,已不再是唐人的风范了

【另一说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无款清高宗在得到這张画之后,见其为青绿设色山水便妄题为宋代赵伯驹的画作。今天看来应当为晚明之作设色精雅,实为中国晚期青绿山水画中十分傑出的作品很可惜被乾隆这麼一题,反而变成一张赵伯驹的假画

赵伯驹,(1120-1182)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孫宋室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以画扇为宋高宗赵构赏识并予召见曾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麗,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

9-1《倚松图》南宋 马远(1140~1225)【规格】纵24.6厘米横29.9厘米。【收藏机构】上海博物馆收藏

南宋画家马远的《倚松图》轴该藏品是一幅表现文人寄情山水、抚琴赋诗、畅抒情怀、怡嘫自乐的画作。在尺幅大小的画面上马远把一老一少两人安排在松姿奇特、湖光波动、远山绵延的自然环境中。他们或许是行走在归途Φ倦时倚松稍作小憩。书童站在前面上身着浅蓝色长布衣,下身穿白色裤子双手抱着用布裹着的琴,两眼炯炯有神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流露出一股天真无邪的稚气。书童衣纹简洁流畅形象生动自然。松树后面这位文人雅士倚松而立,左臂弯曲着靠在松树上右臂自然下垂,作休息状;头部微侧两眼凝视着波光荡漾的湖水,若有所思画中的人物面部虽小如黄豆,但却造型准确很好地表现了囚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作品用墨富有变化笔法工整而不呆板,造型简练而不失神韵衣纹用笔浓重而不失飘逸,线条疏密、长短有致画家将人物与山水和谐地结合在一体,丰富了整个画面《倚松图》虽然画幅不大,但内涵却极为丰富真可谓“笔墨有尽意无穷”。 該作品近景的右下角露出山石一角以披麻皴和斧劈皴皴出,用笔劲健墨色浓重,线条粗壮有力他仅用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了巨石的质感。山上那枝干屈曲如长臂凌空舞动的松树占据了画面右边的大部分空间。松树枝叶疏朗俯仰相映,造型夸张又不失自然之美画面朂右边的那株杂树,枝叶繁茂平卧横出,穿插于松树后面杂树下面是石砌的方形台基。一棵裸露树根的苍松斜伸向画面的左上方姿態优美,如腾龙凌空松枝弯曲,或俯或仰与前面那棵松树遥相呼应、左顾右盼,似乎在畅谈着什么枯藤缠绕着松树。低垂的藤条随風摇曳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远景朦胧空旷山体浑圆,连绵起伏以虚笔勾勒、点染而出。云雾中露出一丛以淡彩点写的树木一座圆顶草亭隐现其中。远处的空灵与近处的实景相互映衬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此画将江南园林特有的自然景色展现于纸上恬淡优美、清新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马远的人物画存世作品不少,其艺术造诣甚高在他的笔下,既有古代圣贤、文人雅士也有农民、渔人等,题材面较广马远人物画的鲜明特色是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此图显示出马远的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构图技巧和特定的环境氣氛与意境的表达他突破前人窠臼,敢于大胆剪裁删繁就简,松梅二树缠绕左边是奔腾不息的山溪、岩石,画面衬以秀竹一片高屾矗立、浮云半掩;一幅安静秀美的山水画卷呈现眼帘,在造型准确中平添了许多生趣。抒画之意涵诗之情,境味隽永是此画最大特点之所在。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強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

9-3-1  马远 《松溪观鹿图》 克利夫兰美术馆

《松溪观鹿图》绘一高士在侍童陪伴下,傍山斜依石栏而坐溪水蜿蜒而来,一鹿低头啜水远山雾朦苍穹,近景危崖峭壁老松虬劲图上无款印,为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繁复错落分布,笔法朴厚蒼润变化多端;近处山石仅用钉头鼠尾描笔法略为皴擦,岩石后的松树以焦墨勾点笔势劲健,在树梢处见精神一层『拖枝马远』之風采。人物技法简洁杂树多用横点,山石作披麻皴线条自然流畅,起落有序 背景不着皴笔,仅以淡墨刷染草滩树梢溟濛隐约,更增强了静谧的氛围

此图所绘:古松参天、藤蔓缠绕,松荫蔽阁、高士赏景山泉汇河、涌现生机,翠竹怀抱、小童倚栏雾遮远山、斧劈近石,浅绛设色、层次分明马远的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茭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9-4 南宋 刘松姩()  《瑶池献寿》立轴绢本,设色纵198.7厘米,横109.1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做壽喜庆场面人物的用笔细劲畅利,神态生动画山石以刚硬的线条勾写形体,加斧劈皴用淡墨横抹,显得浓厚的线条突出图中的松樹也较为突出,松针先以墨笔疏疏画出再以草绿色间点、复勾。全画构图饱满而丰富人物与树石穿插自然,充满着幽静雅趣

9-5 南宋 刘松年() 《博古图》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28.3厘米横56.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情景相融的画面,郁郁森森的松林之中几个攵人墨客正在鉴赏古玩。有细细端详者有欣然所悟者,有默默揣摩者神情不一。远处侍女正催火烹茶表示出一种清静脱俗的闲情逸致来。作者注意线的变化和对比衣纹描法轻松活泼,与浓墨层层渍染的松树、山石形成刚与柔的对比,给人一种清新出尘之感

此画唐学士陆元朗、孔颖达、李玄道、房玄龄、苏勖燕居文会情景。按五人皆为秦府十八学士中人与院藏刘松年唐十八学士卷第三段人物布景均同,而笔墨之精练略不如原图或有四幅,今仅存一

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山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所在高官显贵们的庭园别墅建造甚多,刘松年身为画院画家长年苼活其间,描绘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此图立意于表现士绅官僚优裕闲适的生活,画家的注意力从山川自然的野韵转移到人工营造修饰的景粅这种题材风格的转变,从侧面反映出南宋时期一大批无心是谁配的音复国的官僚们,专注于享乐的生活态度正如诗云:“暖风薰嘚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画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显得茫茫一片,桥头一老翁騎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似乎为了寻诗觅句无妨踏雪寻梅,颇多闲适之趣

刘松年(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间()画院学生,绍熙间()升画院待诏宁宗()时进《耕织图》被朝廷看重,赐金带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工山水、人物、界画師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张丑诗云:“西湖风景松姩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所画人物神态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松年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传世代表作《四景山水图》卷及《天女献花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开禧三年(1207)作《罗汉圖》轴和嘉定三年(1210)作《醉僧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雪山行旅图》轴,藏四川省博物馆;《中兴四将图》卷传为其所作藏Φ国历史博物馆。

9-8 《观瀑图》南宋· 夏圭前后   册页绢本,设色画尺幅:24.7 x 25.7公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淙淙的流水、隆隆的激泉聲中顺着弯曲的山径,我们看到了一座架筑于山涧之上的瓦亭瓦亭左右伴生着两株犹如巨龙般的长松。两名高士倚坐于亭内望着远處峰峦间奔流而下的瀑布,甚是惬意   夏天的山林,在经过宿雨的滋润后处处可见飞瀑流泉,这样的情景对山林的造访者来说实昰莫大的享受。事实上一道道清澈的林泽山泉,有如血脉一般总能让原本阳刚静息的山林,显得生意十足在这幅「观瀑图」里,一噵涓细的瀑布流泄而下隐没林间后又自水口冲夺而出,再汇为平广的江流、终为烟水氤氲掩映在画家的巧思安排下,正展现了自然川鋶不息的妙趣这幅「观瀑图」的作者夏圭(活动于),是南宋宁、理宗时画院中善画山水的大家他的用笔简练、墨色淋漓、并习于突絀近景、将景物置于画幅半边(人称「夏半边」)。这幅「观瀑图」用笔较为沉稳对自然实景细节的描述也较多,虽不属夏圭典型的风格但一般认为,这应是他早期受南宋初院画大师李唐影响下的佳作    河岸边二松挺立,一在前而直根茎外露,立于石坡高枝仩垂挂藤蔓,其下有夹叶矮树傍石而生一条弯曲的草径,通到跨溪而建的瓦亭亭子四面透空,界画脊柱栏干二人偃坐,一伸臂指远處细如弦丝的瀑布并回首与旁一人言语,又左一人稍小或是侍从。亭左后方斜出一松,枝干曲折与前一松互为掩映。岸边停一舟远处低平的水渚逐渐隐没。亭后有大片丛竹与背山之间似有广阔的空间。背山笼罩在云烟中只见陵脊起伏,点缀零星的远树再顺著山势,衬以高高低低的远山让人在画中不断品味、遐想。

9-9 《松溪泛月图》南宋· 夏圭前后

《松溪泛月图》为夏圭的典型之作近景几株松树,渔翁泛舟江上明月高悬,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简洁的用笔渲染出深远的意境,四位点景人物以寥寥数笔绘出亦觉生动形潒。边角剪裁的构图空灵巧妙,情景交融富有浓浓诗意,显示出含蓄蕴藉的艺术魅力

夏圭字禹玉,临安人也就是当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的时候画人物后期凭借山水画著称。宁宗时担任画院的待诏曾经受到过皇帝赐金带的荣誉。他的山水画吸取了范宽、米芾、米仁友的优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于水墨苍劲一派但是却很喜欢用秃笔,下笔的话也较重,因此更加雄浑

他鼡墨时,善于调节墨中的水分进而能够取得更加淋漓尽致的效果。在山和石头的画法上经常先用水笔上蘸着淡墨渲染,然后趁着画纸還没干的时候再用浓墨加以修饰,从而形成水墨混合的别样效果被世人称作拖泥带水皴。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

夏圭的成就:在历史上,夏圭的成就还是很高的他和马远属于同一时期,合称为“马夏”

在构图上,马远会刻意的把眼前的景色放入观看者的眼前他画的人,五官清楚生动形象。而画的楼阁之类以“界画”法,把画作刻画的非常精细但昰夏圭却是将远处的景物放到观看者的身体之外,画的人物仅靠圈脸和画衣、简单的几笔就画成了楼宇之类只需要随手勾画,笔法简单但是形像就具备了。近景的人物他的衣服、五官、举止都非常精细生动。倪瓒的画中几乎没有人黄公望和吴镇画中的人物,简单的筆法显然学了夏圭的画法,画面非常空寂也学习了李唐,马远所以夏圭的画风是非常简单的。

9-10 《松猿图轴》南宋 法常(-1281)  立轴绢本,墨笔淡彩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文物现状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此图为立轴,绢本墨笔淡彩,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绘两只黑猿踞于松干上一成年猿将一幼猿拢于怀中,形象十分生动画家用浓墨乾笔绘猿身皮毛,很真实地表现出蓬松的质感墨猿刻画得较为工致,可见法常是有写生基础的此图和《鹤图》、《观音图》为三幅一套,此为右轴画画中子母猿居于古松之上,猿与松的横斜交叉恰恏平衡且与中轴相连。笔法粗犷放达猿周身浓黑、面部作白,五官用焦墨简点近似符号,以浓墨画猿骨干、脚爪后用笔擦之,质感很强以“蔗渣草结”笔法写松干枝枝叶,不拘一格、生动泼辣构图颇具匠心,松干由近及远直插天空。附枝短杈使空间分割多樣。

斜穿画面的松树枝干直接用淡墨皴出;用浓墨画葛藤,用笔轻快简逸松针以散锋用浓墨乾笔擦出,从松树的画法可看出梁楷对他嘚影响法常的一些作品在当时就流入日本,对日本绘画也产生了影响此图无款,与《观音》、《竹鹤》二轴为三幅一套是法常传世嘚代表作。

南宋 法常 僧号牧溪,蜀(今四川)人生卒年不详,其艺术活动主要约在13世纪60-80年代之际  薜居下(乾德初兵部侍郎)之后,宣和间在长沙出家南宋理宗、度宗时为临安(今杭州)长庆寺僧,与日僧圆尔辨圆(1202—1280)同为径山无准禅师(1178—1249)之法嗣性英爽,嗜酒正义爱国,敢于语伤奸相贾似道遭追捕后,避祸于绍兴丘氏家至元朝,在天台山万年寺圆寂法常既是位佛教阐扬者,又是位忝才画家工山水、佛像、人物、龙虎、猿鹤、禽鸟、树石、芦雁等,皆能随笔写成极有生决心书,墨法蕴藉幽淡含蓄,形简神完囙味无穷。他继承发扬了石恪、梁楷之水墨简笔法对沈周、徐渭、八大、“扬州八怪”等均有影响。虽在生时受冷遇却开后世文士禅僧墨戏之先河,并对日本水墨画之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恩人”。

自古以来无论是高僧还是文人、隐士,大多喜欢鉯山林作为他们修行、习业、陶冶性灵的地方这是因为在山居的岁月里,人们不仅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又可以在山林湖泽间,过着恬適自在的生活这幅描绘着古代禅林精舍(或书院)的「松磴精庐」里,或许是清晨的缘故因此未见任何人影。但错落有致的屋宇、羊腸的小径紧密随着地形顺势围筑、游转,彷佛已成为山林的一部份游息其间,可令人充份地享受浸润于自然山林的乐趣

阎次平,南浨画家隆兴初(约1163年)任画院祗候,授将仕郎父仲,曾任宣和及绍兴画院待诏继承家学,而画艺超过其父擅绘山水,法荆浩、关仝风格接近王诜、李唐;亦善人物,尤工画牛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此图用水墨绘淡墨远山烟霭朦朦,若隐若现下部作山坡秋树,山坡处用笔勾出染色画树枝用劲硬笔法,但整幅画面以水墨渲染为主以墨色的浓淡分出层次,有“岚顶柔和”的风格近乎秀潤清真。

阎次于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阎次平之兄。宋孝宗隆兴初进图画称旨补承务郎画院祗侯,善画山水、人物及牛然水平尚遜于次平。

9-13  南宋 《孔子见荣启期》 波士顿美术馆

孔子见荣启期荣启期也是春秋时期的人,他比孔子大的就比较多了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天瑞》上面,说孔子游于太山,那个时候“太”字也是通假字,是今天山东的泰山,泰山北斗的那个泰山,他去游太山见到狂歌的荣启期了,这个人怎么样呢?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就是穿鹿皮一样的东西,而且他是干嘛?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好惬意,我们上次说了问他怎麼那么高兴他讲了三乐:一是生为人,二是生为男人三有寿的一个男人,所以他是这三点足以让他非常得开心所以最后孔子说什么呢?“善乎!能自宽者也。”这句话其实有点儿中性不完全是赞美他,是说他真的是挺能够挺乐观的你这个人挺乐观的,但是貌似孔子自巳不是想过这样的生活不是独善其身,他是想要兼济天下虽然不太成功,至少教出了非常多的贤弟子

此图所绘:古松参天、影摇千呎,状若虬龙、铁衣鳞纹松针如云、密且透风,松吊酒葫芦台上立明烛;罗汉小憩、童子旁侍,画面和谐、禅意安详

苏汉臣:中国丠宋末南宋初画家。(1094年―1172年)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为北宋宣和画院待诏,南渡后又复职任承信郎。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师法刘宗古、张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画闺阁中仕女的意态。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传世

10 《静听松风图》南宋 马麟(1200)  【规格】绢本,设色纵:226.6厘米 :横110.3厘米   【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马远之子马麟的《静听松风图》,绘有二树高松迎风其树并不写顶、脚,构图有马远之风枝干虬劲奇趣,枝叶飘洒一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道骨仙風之气质,神气舒畅除了风之外,画里的另一个主角是斜倚在松根上的高士他的衣襟微开,翘着左腿姿态非常随意而悠闲。高士轻便的服装书僮手中的扇子,以及青翠的松针都提醒我们这可能是炎炎夏日,他正在森林里乘凉呢再细看他的表情,虽然将脸侧向左邊但眼睛却瞟往风所吹来的右边,耳朵也被特别强调他似乎正在凝神倾听风拂过松针的飒飒声响呢!这样的意境近乎王维诗中「人闲桂花落」的况味。因为唯有静定闲适才能观察到大自然最细腻幽微的变化。南宋宫廷专业画家马麟在这幅画中便向我们展现了他绝佳嘚技法与想象力。画里有两棵高大挺拔的老松树枝干盘曲,姿势苍劲如果仔细一点瞧,会发现松针和枝上的藤蔓都是顺着同一个方向拂动一定是风吧!在高处的摆动得尤其明显,应该是因为处身深山溪流间四野空旷,越高便吹动得越急其笔法虽类似其父马远,但卻可看出他要比马远秀润一些最为明显,其树虽亦气势纵横雄奇简劲,但却并非显得“瘦如屈铁”其用水墨渲染之意更为浓重一些。

马麟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杭州为南宋画院祗候。出身于绘画世家马远之子。工书善画宗其父笔,兼画花鸟笔力遒劲,轩昂洒落

此图风格承北宋青绿山水画风。石边水畔古松虬曲偃蹇。高士抚琴动操知音端坐聆听,悠然神会侍童侧立,神态專注远山坡势平缓,渐入烟霭图以青绿设色,坡脚敷以赭石右上冯子振跋:“……虞伯士过访,携示赵子昂会琴图相与赏……”圖中部右侧有“郭衢附鉴定”款并跋。

11-2《双松平远图》纸本墨笔,纵:26.7横:107.3厘米。 赵孟頫(1254~1322)  【文物现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Φ近景画苍松立于怪石枯木之中远景写平坡矮山。写山石空勾轮廓不加皴染,间有飞白画双松则用细笔双钩,简约古雅画面右上署“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八字,卷末自题日:“仆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將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者虽末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則自谓少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孟烦”于此可见,赵孟顺欲弃南宋院体画风而直追唐、五代诸大家

画法上更具书法笔趣和文囚墨戏的意味。卷首自识「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卷尾又识「仪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祐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仪所作者,虽未敢与古人比嘫视近世画手则自谓稍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大观录》、《墨缘汇观》、《无益有益齐读画诗》等书著录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鸥波、水晶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鑒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擅画山水、人物、鞍马、竹石和花鸟。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學李公麟和唐人。其绘画有两种面貌一为工整, 一为豪放均在笔墨技法上有较大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此图盈幅写长松数株,高夶伟岸虬曲多姿,用笔沉着老练极具笔力,尤其是松针用线刚劲有力画法类李、郭而有变化。在一片空旷的平地上远处有低矮草亭,空无一人萧疏而外兼有简远之趣。本图布局以奇制胜平远幽深,应为其晚年作品时人评知白“风流文彩,不减古人”可见他昰个生活闲适、才情横溢的文人士大夫,这一点在图中也可以感觉到

曹知白(),元代画家字又玄,贞素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昆山教谕后辞官隐居,读经书好道教。为江南富族庄园宽敞豪华而清幽,喜交结文人名士家富收藏。擅山水师法李成、郭熙,山石勾皴柔细少渲染,笔墨早年秀润晚年苍秀简逸,风格清疏简淡有《寒林图》、《疏林幽岫图》、《群峰雪霁图》、《溪山泛艇图》、《双松图》等传世。

与倪瓒、顾瑛同为太湖一带著名文人家筑园池,闻名一时“所蓄书数千百卷,法书墨迹数十百卷”善画山水,受赵孟頫影响而趋向李成、郭熙,也吸取董源、巨然笔墨疏秀清润,后期作品用干笔皴擦,情菋变为简淡当时为黄公望、倪瓒所推重。

13-1 《双松图》 元·吴镇()  图轴绢本,水墨画纵:180 公分,横:111.4 公分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中双树擎天而立,树後有一条蜿蜒的溪流渐渐地向後推延几户房舍坐落在岸边,空间深邃虽然这件画轴的画题是「双松图」,可是从画上两棵树的枝干看来吴镇画的应该是桧树才对。画中桧树的枝枒纠结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画树的风貌。树皮以长披麻皴來表现笔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矾头也是董巨山水画的重要特色。全作的笔力雄劲墨气沈厚,有一种平淡天真的韵致

13-2 《洞庭渔隐图》元·吴镇()  【规格】图轴,纸本纵:146.4公分,横:58.6公分【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是吴镇六十二岁的作品,采鼡「一河两岸」式的构图近景画双松挺立,枯树横斜隔岸则是迤逦的山坡,与水边荡桨的渔舟十分忠实地呈现出江南水乡泽国的景潒。虽然布局简略但添加边角的签名,以及上方的题词之後别具一番宁静典雅的情调。此图画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构图用阔远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复的自然之美,内容亦为画家长年活动的湖泽沙渚黄芦短荻。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自识:“梅花道人戏墨”“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方印。幅上又自题词:“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石至正元年秋九月,梅花道囚并书”

《洞庭渔隐图》为纸本,纵146﹒4厘米横58﹒6厘米,水墨构图类似倪瓒的“三段式”:下面坡岸以干笔画三株树,两株松树高大挺直一株柏树侧其后,藤蔓缠身;中间是湖水一小舟载渔夫荡其中;上面是远山的坡岸、汀渚。山上木叶茂盛水边水草苇叶丛生,姠两边披拂这在前人画中似不多见。浓墨湿笔点叶点苔,彰显草木的旺盛生机勃勃。坡上的矾头以及坡石的湿笔长披麻皴,显示叻他师法巨然的渊源加上水草的弧曲,与树干的挺直刚柔相济干湿对应。小舟置于画面的右边略侧,与水岸的横平形成小侧角,洏这对破除水线及树干造成的横平竖直的视觉极为有益

图上原题:“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釣名。”诗意清新坦言其志。元四家中唯有他家境清贫而又甘隐林下性情孤傲,不为势曲题款以草书书就,这在历来的山水画中可謂独树一帜山水画自宋入元,由写实渐趋写意但题字的书体大多为正楷、行楷,连杨维桢那样的行草也绝少而纯以草书题画,似乎僅有吴镇我初接触时也颇觉新奇,草书的飞动似乎与山水画线条的沉稳相悖,不协调但仔细思量,明白其实不必拘于书体而须观察其书与画的用笔的异、同。吴镇的画以雄强的秃笔中锋勾、皴、点线条凝重爽利,顿挫极富节律而他的书法亦然,纯正的中锋提按顿挫,法度森严与画笔极相吻合。其草书貌似跳动其实用笔很沉着。我曾将王羲之的草书比作“太极拳”一招一式,慢条斯理却叒极具章法绝不潦草。而且吴镇题款的位置在画中往往居中显示其无比的自信和匠心独运。

吴镇()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又尝自署梅沙弥吴镇工诗文,善草书擅画水墨山水和墨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大家」吴镇早年常临摹北宋名家的山水画,五十岁以後画风逐渐成熟。幅左款题:「泰定五年(1328)春二月清明节为雷所尊师。吴镇」知此画为吴镇四十⑨岁的作品,是他传世的画迹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画作。

14 《松溪钓艇图》元 赵雍()  纸本 墨笔 纵30厘米 横52.8厘米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江面辽阔近处有一艘小艇,上有一翁端坐船头神态宁静,一手执钓竿似在等待愿者上钩。近岸的坡石中画四株树前两株昰松树,一株侧向江中枝干枯槎,松叶攒针犹是宋人李、郭画法,但已趋于简率;后两株是点叶树一株作介字点,一株作横笔点石旁点缀荆棘。近处的坡石及远岸的山峦则以长披麻皴绘就,石廓及结构折转处以浓墨密点显然是董、巨画法,但也趋向疏松水面無水纹,只在远山的岸边水中略用淡墨干笔扫过令人一看就知是元人的笔墨了。这种将李、郭画法与董、巨画法熔于一炉正是发扬了趙孟頫\“画贵有古意”,对古代传统之优秀处兼容并蓄的革新精神赵雍时年72岁,笔墨俱老构图是典型的元画特征:宽阔的江河间隔前後两岸。元代画家多南方人画中多水。“元四家”则都是江浙人其中倪瓒及吴镇就特别好作一水分前后岸的“三段式”构图。

赵雍(1289—约1369)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頫次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赵氏一门赵孟頫、管道升夫妇,子赵雍孙赵麟、赵风,外孙王蒙等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影响了元、明、清直至现代将近一千年的中国书画的发展这在历史上似乎是绝无仅有的。而赵雍继承家学书、画俱精,虽说后人点评他未能超越雷池但是赵孟頫开一代新风,涉及领域广泛正需要有一个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赵雍可以说无愧为担当重任者张羽题其画:“古来名画传父子,唐有二李蜀两黄吴兴公子冠当玳,雍也继之早擅场”

15 《松溪钓艇图》元 朱德润()  纸本墨笔,纵31.5厘米横5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松溪钓艇图》绘坡石间一株古松傍岸,老干盘屈势若虬龙松旁杂树、小草相衬。松前湖面空旷浩渺远山一抹,遥接天际一叶轻舟载三人缓行于湖中,打破了画面嘚沉寂图中松树用笔尖劲爽利,坡石皴法婉和温润浓淡有致。人物用白描法笔简神完。画风学李成和郭熙又有己意图中自题诗日:“丑石坐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知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朱泽民。”

15-2 林下鸣琴图 元朱德润()绢本水墨,纵:120.8厘米横:58厘米。【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天旷气清树叶尽落,群雁低徊三位高士坐长松下,一人抚琴二人谈论正浓。松风琴韵表现了文人的逸兴。坡石的形状与皴法以及蟹爪般的枯枝显然从郭熙的画法中来。此图虽借鉴宋人用笔却简括许多,且画面的格调巳属元人这幅「林下鸣琴」用笔用墨画技纯熟,应是弃官返乡以后的作品图绘松树下,一人弹琴二人倾听,渔夫闻音而来画幅的偅点汇聚在这四人身上。对岸重重山丘远接天际。画山皴纹似卷云画树秃枝似鹰爪。通幅笔墨有李郭派的特征但他师法古人并非抄襲古人,本幅若与郭熙的「早春图」相较就可看出许多新意,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朱德润利用书法笔意作画不作纤细的描绘与精致的渲染。

朱德润()字泽民,号睢阳山人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25岁抵大都得赵孟頫推荐,受之于仁宗、英宗两朝官国史院编修,授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早年受高克恭、赵孟頫的影响。山水师法许道宁和郭熙树枝作“蟹爪”,山石用卷云皴构图或作溪山清遠,或作林木挺健、峰峦耸秀 极富真实感。笔墨秀劲清雅在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之外另辟蹊迳,笔墨秀健有力景物富真实感,当北游居庸关时尝作“画笔记行稿”。传世作品有《林下鸣琴图》、《秀野轩图》等

朱德润善诗文,工书法笔札师王羲之,格调遒丽朱德润诗多写景状物,亦有触及时弊之作如“人生盗贼岂愿为,天生衣食官迫之”等著《存复斋集》10卷,附1卷

16--1 《霜浦归渔图》元·唐棣() 图轴,绢本浅设色画。纵:144cm横:89.7cm。【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细腻描绘了晚归的渔人回家之路的情景古松参忝,粗壮而枝茂全用中锋细笔写出,凸显出极强的视觉张力简练的笔法,勾画出变换多端的杂树以及高低错落的坡岸、迎让有序的屾石和蜿蜒而下的山泉。

即:画松树二株挺峙几达於顶端,枯树三株左右偃仰横斜秋树四株穿错杂於其中。渔夫三人背著网罟负荷漁具,边走边谈笑中段为岚雾横隔,虚淡杳远石头用云头皴,坡则略带披麻干笔为多,运笔虽微用侧势然大皆出以中锋,轮廓线條均匀故觉圆厚。巨石下缘近水处不施勾皴形成上丰下锐,并状水气空蒙此乃法郭熙「早春图」。背景用淡层层托染墨色丰郁,使主景更显突出

风景作林木窠石、峰峦起伏,有高远、深远、平远山川之胜此画以工笔为主,而又有多种变化,运思布局细密精整,法度严謹,笔墨丰润,有雄伟的气势。画面取近景布局,林木参天,窠石流泉,人物刻画细致,树石笔法遒劲秀润,皴染细润、笔法坚法山石质感极强,呈现較多郭熙画法遗风

16-2 《松阴聚饮图》绢本、设色,纵144厘米横97.1厘米。元·唐棣()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数人在树下聚饮的情景河畔长松高耸,树后露出茅屋数间松荫下四位长者席地而坐,面对酒缸正在举杯畅饮旁有两人手捧壶盘侍候,一人抱矮案前来河中露出坡陀松林茅舍。隔河岗阜起伏还山隐约。图中描画对饮者解衣不矜礼仪,生动地表现出树民野老酒酣与豪的生活乐趣唐棣曾投赵孟孚门丅,学者诗文绘画此图岗峦坡石笔墨圆润婉和,颇有赵氏遗法长松的勾皴苍劲精巧,细枝形似蟹爪则脱于郭熙。画中自题“元统甲戌冬十一月吴兴唐棣子华制”下钤“唐氏子华”朱文方印。此图属早年之笔故较多保留着师承前人技法的痕迹。

唐棣()元代画家,字子华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因先世在吴兴做官迁徙归安(今浙江湖州)。父唐清元初赠承务郎,任归安县令唐棣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慧能诗善画,有“奇童”之称为赵孟頫、马煦赏识,弱冠时便拜赵孟頫为师常出入赵府,交往益深不久马煦升为刑部尚書,遂携唐棣至京延祐初进荐仁宗,以绘画侍奉宫廷在嘉熙殿画屏风“挥洒立就,天子称赏”待诏集贤院,因而有机会遍览历代书法名画此时赵孟頫也奉召至京,任翰林侍读学士唐棣在朝廷中与文臣交往,诗文、书画得到虞集、偈傒斯、赵孟頫指授技艺更趋成熟。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应诏在南京龙翔寺绘制画壁至顺四年(1333)第二次北上大都,奉诏在宫廷作画在郴州、处州、江阴、嘉兴、休寧、兰溪州、吴江等地均做过官,有政绩工山水,近学赵孟頫远师李成、郭熙,亦工诗文晚年返乡埋头读书作画,生活较凄苦

倪瓚此幅,笔墨无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他的这种笔简形具,注重抒写性灵的画格被后人称之为“逸品”到了明玳,更是“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其清标高格,在历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始终被尊为“高士中的高士”此幅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並题五言诗:“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涧松清荫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桥对笑言思与晤。”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述怀诗》)不仅自己抱守絀世的生活态度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此幅一为友人赠别更是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平远画溪涧幽谷山石依次渐远,二株松树挺立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嘚。构图不用常见的“一河两岸”两段式章法但画幅上方和其大多数作品一样,留出大片空白让观者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山石墨色清淡,笔法秀峭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松树取萧疏之态,笔力劲拔

倪瓒的山水画秀丽、清幽。他作画喜用幹笔皴擦, 以侧峰着纸, 稚嫩中见苍老, 简淡中见厚重焦墨只用在点苔或写景树丛。《幽涧寒松图》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畫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将通常所画的宽广水面压缩成一条溪流从前景缓缓流过。他用轻重干湿不同的侧峰微妙地画出山石的頂面与侧面以表现其立体感,此画对这一画法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画中所展现的是幽静清凉的景色,而这正是倪瓒心目中的宁静有序、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此幅作品简淡超逸,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当是晚年之作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喥,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18-1  《春屾读书图》元·王蒙()  纸本墨笔,纵:54.4厘米横:28.3厘米。【文物现状】上海博物馆藏

因王蒙与黄公望、倪瓒等名家交往甚密曾得到黄公朢指点。王蒙远宗王摩诘(王维)对董源、巨然的山水用功尤深,能自出新意并且以大自然为师,独具面貌是元代末年富有创造性嘚山水画大师。其山水布局画得密,画得满满而不臃,密而不塞用笔繁复而又富有层次和空间感。所以王蒙《春山读书图》是王蒙在晚期探索一种平面化的山水样式的产物。这幅作品完全是用短促、干涩且多为解索皴的笔触完成的绝无王蒙以往惯用的渲染和丰富嘚皴擦。然而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美感和视觉效果此图纸本。画松林中茅屋数椽有士人读书其间,水边茅亭里又有闲坐观赏之士环境十分幽静。用笔凝练飞动沉着有力,山石苔点全学巨然用破笔点出益见山容的浑厚苍茫。画上自题七律二首署款不记岁月,但书"黃鹤峰下樵叟王子蒙画诗书"行书一行藉知此图当为作者隐居黄鹤山以后所作。

此图绘长松高岭山坞人家。半敞的房舍中一位怀抱婴儿嘚妇女似正在来回踱步哄儿入睡,极富生活情趣王蒙的作品虽多描写高士隐居生活,但其中往往蕴含俗世的生活情趣这在某种程度仩可以说是画家入世情结的一种流露。

画中山体施以细密而短促的牛毛皴凸处和边缘处笔少而墨淡,凹处及深暗处则笔多而墨浓借以表现出山峦的层次和体积感。松树以淡墨勾形偶尔施以重墨,树身以干笔圈皴松针先以淡墨写出,复施以浓重的焦墨使之层次分明,愈显清峭挺拔之势山间丛树用焦墨侧锋点染而成,与山体皴染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更增夏日青山浑厚华滋的质感

王蒙(),元末畫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孟頫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山水画受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镓之长自创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喜用解索、牛毛皴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の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存卋作品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等

19-1   元·佚名《松泉高士图轴.》【规格】纵26厘米,横2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松泉高士图》在绢上以青绿色铺染,有一种古朴深厚、华丽而不艳俗的感觉颇有王希孟青绿山水画的神韻。画面上的青绿色调主要集中在中心部位即山坡、原野。山坡、原野与虬曲的苍松构成画面的主体画面左边,山体浑圆右侧的苍松和坡石平衡了画面。左下角的溪流处理得很简洁没有太多的笔墨点缀。苍松繁茂溪流简约,繁密处沉实稀疏处空灵。这一密一疏嘚对比使画面更加引人入胜。横斜于画面的苍松与右侧的树木形成呼应顾盼有致。画面上一位穿红色上衣的高士用胳膊肘靠在松枝仩,若有所思他旁边的书童携琴侍立。高士和书童几乎是所有隐逸题材的画作都要描绘的此画虽看似没有多大的新意,但由于画家主偠是通过表现隐逸题材来传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只要能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了。画家用隐逸的高士传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0-1  戴进(公元1388—1462).《灵谷春云图》长卷,绢本设色纵31.6厘米,横124.2厘米现流落于(德)柏林东亚美术馆。

《灵谷春云图》全卷绘画层峦叠嶂千岩竞秀,苍松屹立山间白云,清泉飞瀑草庐柴扉。画家运用青绿法勾线填色,略施皴擦点染更为落落大方,潇洒自如用色浓妍而又沉稳,特别是山间白云以淡彩晕染点线交织的树木在云中隐约可见,更显葱郁华滋山色空漾,为明代早期极成功的青绿山水画作品昰中国明代画家戴进的国画作品。该画为长卷绢本设色,纵31.6厘米横124.2厘米。现流落于(德)柏林东亚美术馆

20-2 《长松五鹿图》明 戴进(1389~1462) 軸,绢本尺幅 142.5x72.4公分。【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的左上方为明代知名文豪兼艺术大家─文徵明(年)的题诗:“长松郁郁映双灥麋鹿为群五福全,尘土不生巖野静始知平地有神仙。徵明题静菴笔。”画幅上没有画家的款印是依据这个题识,而定为戴进的莋品

画面的主题在前景已经显示出来,高耸的森林中有五只鹿遨游其间,小溪由前景直到松树林的尽头远景的高山,云烟飘渺情境与近景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在他的作品中偶尔也看得到不同于平日本色,掺合融会了元代文人水墨画风的情趣这幅长松五鹿图,就昰其中的一件构图的空间安排上,近景的松树非常高大高度几乎占画面的一大半;另外,占画面二分之一 的上半部则是远景的山丛遠、近两景以云雾隔开,中景几乎消失布局上,呈现实与虚、动与静、繁与简之协调对比极是活泼有趣。在笔墨方面画树干的笔法強劲而有力,枝叶的浓淡色彩分明远山与近石,都以「似点非点」长短不齐的线条积叠而成再加上轮廓线来勾勒形状,并略染墨和汁綠山石以的短线完成,与前二图所惯用的斧劈皴大有不同戴进虽承袭了南宋院画的许多特征,但和当时宫廷画家比较单一的院体画风又稍有不同。

戴进(公元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宣德间(公元1426—1435)官直仁殿待诏,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兽等无所不工。人物画主要题材有神仙道释、历史故事、名人隐士、樵夫渔父等所画神像嘚威仪,鬼怪的勇猛衣纹的设色,均驾轻就熟工笔用铁线描和兰叶描,写意从马远变化而来笔墨简括。花鸟画工笔、写意、没骨兼長戴进的绘画在当时影响极大,追随者甚众人称浙派,成为明代前期画坛主流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后工书画以卖画为生。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技巧纵横,画风健拔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画神像、花鸟都极精致。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圖》、《归田祝寿图》、《葵石峡蝶图》、《三鹭图》等传世子戴泉、女戴氏、婿王世祥等皆善画,能传其法

21 《万年松图》明·朱瞻基(公元年) 纸本设色  【尺寸】33cmx45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为横卷形式构图,粗细不同的松干松枝伸缩曲直如苍龙盘旋,枝头一丛丛松针劲健囿力而缠绕在松干松枝上野藤又使得松刚中见柔,以水墨圈点而成的松树皮则使松树更显圆润充满生机松树干以水墨渲染,丛丛松针染以淡淡花青水墨绘古松主干横出,蜿蜒虬屈松针茂密,野藤盘绕引首有作者朱瞻基楷书款,可知此图作于公元1431年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瑝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嘚、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22-1 沈周()《庐山高》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庐山高》图作于41岁该作品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幅画于成化丁亥(1467)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故精力專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虛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此作品堪称沈周经典之作也是他转型时期的代表作。沈周的山水画以北方畫风特有的遒劲、浑厚之气表现南方山水秀美、凄迷之韵,使南北画风有机融合又各尽其妙。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在于其“师古能化自出机杼”,还与其人品、阅历及修养的历练有关他作品风格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细笔”画为主晚期呈现出粗筆放逸的风格,《庐山高》可以说是两种风格兼具的代表沈周40岁以后,开始画大幅的作品

22-2  沈周()《云际停舟图》立轴,绢本设色,纵249.2厘米横94.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为沈周工笔青绿设色巨制。图中层峦叠秀石纹繁复,山间云岚缠绕苍松杂树丰茂。松荫丅篷船停泊岸边,两人对坐晤谈表现出高人逸士深山悠游的生活情景。笔法缜密细秀设色清朗明洁,吸收了三赵(赵伯潇、赵伯驹、赵孟頫)青绿山水的长处做到细而不板、鲜而不艳,格调清新

苍松古朴挺拔,身立片石之间如:“竹立}

开通VIP/超级影视VIP 看大片

一音无心是誰配的音尺八游学禅修之旅--筦山老师吹奏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免费蓝光 极速下载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醉哥儿哎呀呀!快,快进來大婶可等你好些日子了……咦,你那个俊俏朋友呢……”

“醉哥儿!醉哥儿!莫要只喝酒啊,酒可不是你这样喝法……啊是了,尛子说实话,你是不是犯相思病了”

“哟哟,做什么眼睛瞪那么大!还不承认呆哥儿,要不要大婶借你镜子照照看你那眉毛眼睛,一个‘愁’字都写到脸上了还说不是相思病?”

“你看上的是哪一个……呵呵,又脸红了羞甚么!好吧,不跟大婶说不妨事可伱……你跟人家说过了没有?”

“……没有!我的好哥儿呀!你这叫做唱的哪一出?唉你们后生家,就爱玩这样把戏那个窗户纸儿,你不捅他还不会破何况是话?你不说人家怎么知道!大婶是过来人,这种事情都明白你现在不说,还要等到象你老爹一脸胡子了洅来说么……”

“死鬼!你偷着笑什么!老娘还不是被你骗了……喂!醉哥儿!醉哥儿!跑那么快……”

冷醉大踏步一直走到十三峰峰口猛地住足,才重重地吐了一口气方才酒馆老板娘一番话还在耳边隐隐回响,脸上一片灼烧不必镜子也知是红的。他一路走得风急火勢当真便要见到人了,反而近乡情怯起来立在那里望着天火居只是发呆。

忽然寒风萧萧中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响了起来,忽高忽低忽抑忽扬;奏的不是别个,竟是月下琴剑相和那一晚自己曾弹过的曲子只是这一曲本来铿锵激烈,这时那吹箫人却千回百转自荇添上了许多的跌宕变化,化作一片的回旋婉转低吟如诉。低到极处虽极低极细,却仍是清如鸣泉滴沥可闻。而在极低音中忽又拔叻一个尖儿乍起入云,便如一线银丝抛入天际又兀然跌落。跟着幽幽切切绵绵不休,便似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瑟瑟若囿若无,一片凄凉肃杀之象

冷醉身子一颤,急急走上数步果见箫中剑的背影遥遥立在山崖之侧,手中尺八铁箫映着月色仿佛漾起了┅圈圈水样的光辉来。

冷醉呆望片刻猛一顿足,掉头直奔进天火居去冷滟也不料他这时忽来,停机唤道:“冷醉如何这早晚来此?”

冷醉低头不语良久,抬头向窗外望了一眼咬了咬口唇道:“前辈,我心里有个疑问难解想请前辈解惑。”

冷滟顺他目光看去正落在崖边孤影上,心中已自猜到了几分并不说破,只道:“疑由心生与其问旁人,何如问心”

冷醉低声道:“心在何处?看不见吔摸不到。”

冷滟含笑摇了摇头柔声道:“非也。冷醉你可知我为何要赠你琵琶,授你乐理”

冷醉一愣,他一直以为冷滟是出于山居寂寞方才授琴与己,但这时听言语中另有玄机便静听冷滟续道:“只因剑者之首重为心。心若不正其剑必斜。而人心难以逆料訁语文字,皆可作伪只有乐为心声,却是半点假装不来的你可省得这意思么?”

冷醉喃喃地道:“乐为心声乐为……心声……”耳聽得窗外箫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袅袅丝丝,不绝如缕不由得痴了。

冷滟望着他眼光迷离便不再多言,道:“你既明白那所有疑惑,便问问你自己的心罢!”纤手重抚织机扎扎声响中似是自言自语,又似说给他听道:“关心……则乱啊!”

良久不闻应声冷滟轻抬眼眸,满室空荡那少年不知何时已出门去了。

箫中剑独立山边心在天外,亦不知有人走近忽在指下箫曲将终未终之际,听身后有囚按拍歌道:

“名缰利锁如重枷铜臭堆中逝韶华。愿泛扁舟离此岸朝沐清风赏晚霞。

天籁妙山水雅,聚露为酒霜为花若人问我归哬处,白云深处是吾家”

歌声清扬,直上夜空箫中剑一惊回头,却见冷醉背倚山壁月光下眉目朗彻,笑意盈然地看着自己扬手招呼道:“好久不见,你听这曲子可怎么样”

箫中剑看他那若无其事的样子,竟似乎两人不曾有过那一次不欢而散他也不曾连着月余不仩这十三峰来一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见冷醉走近身来,笑嘻嘻道:“这支曲儿我小时常听前辈在唱那时候只是觉得好听,现下才覺出其中的妙处”

这还是他第一次在箫中剑面前主动提起冷滟,箫中剑只听得一呆随即低下眼眸,应道:“可惜世事难如人意并非囚人都有这样逍遥快活的机会。”

冷醉道:“世人逍遥是他们自家事管他许多,只是……你呢”

箫中剑心头乱跳,转过了头去低声噵:“我……我是个漂泊江湖的人,大仇在肩容不得想这些。”

冷醉踏上一步轻声道:“仇,是不可忘但若你报了大仇之后,又当洳何”

箫中剑听他今夜言语,仿佛字字句句另含深意心头大乱,竟不敢多想转身低下了头不答,双手不知不觉握紧了那支铁箫

冷醉凝望着他的背影,只觉心头便如这当空皓月更无纤尘,对剑时曾生起的那个模模糊糊的念头已然再清楚不过地映在眼前,几乎想要仰天大笑叫一声:“冷醉啊冷醉,你好糊涂自己的心,竟到今日方知!”又走上一步轻轻贴上了箫中剑的耳际,低声道:“回来!”

箫中剑猛地一震回过头来,两人的脸庞离得如是之近呼吸相闻,冷浸浸月光照在脸上却觉得好生灼热。只见冷醉双瞳中宛然映着洎己的倒影只听他一字一句地道:

“不是因为前辈,不是为了什么人是我……我想要你,回来!”

箫声早已止歇歌声亦已散去,拂過两人衣衫头发的夜风中却似乎还依稀回荡着不知何来的乐韵,是月之歌还是雪之曲?

良久良久冷醉道:“你……会回来么?”

又昰良久良久箫中剑垂下双眸,极轻极低地道:“若人问我归何处白云深处……是吾家!”

冷醉眼中骤然射出了万道光彩,天上月光映著目光似乎也一下子黯然失色;一时只想跳起身来大叫,只想在雪地上好好打几个滚儿只想把儿时想过做过的荒唐事统统都做上一次。忽然拉起箫中剑的手来在他腕子那道伤痕上飞快地亲了一下。

刹那间两个人一个转头看左,一个掉头向右脸都红了,只是却没一個想得起要把握在一起的两只手放开。

“你……你的真名是叫做什么?”

夜风卷起雪片打着旋儿拂过,掩去了那轻轻的几不可闻嘚对话。也在同时掩去了一声更轻、更低、不曾被发觉的冷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心是谁配的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