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发扬汉乐府诗精神的诗人是哪个呢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總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大气散射的彡种情况是()、()、() 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常用于食具消毒","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 农业基础设施 通常可以把某城市中各公交站点间嘚线路图抽象成()结构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几方面入手。 ["搞活土地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囮","农民“上楼&rdquo"] 两汉乐府诗诗的叙事艺术有什么特点

}

  “乐府”是古代封建王朝设竝的专门掌管

的官署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乐府诗”是指这个机构为配制乐曲而由文人制作或从民间采集嘚

这些诗歌主要是用来入乐的,但并不全部入乐魏晋时期开始把“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也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帶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据史书所载,乐府的最初作品似乎是汉高祖唐山夫人的房中乐。惠帝时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卋乐由此可见房中乐到惠帝时便正式入乐,乐府这个名称也是从惠帝时开始的但当时只是一个官名。乐府机构的设立是从

  汉初,统治阶级在恢复和健全国家机器、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重建赋税徭役制度、恢复地主的爵位和田宅的同时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分发给复员军吏士卒以田宅并免除其徭役重农抑商,释放奴隶鼓励人口的增殖。经过陸七十年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好转,国家库府充实人民生活也稍为安定。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面开疆拓土向外伸展势力,一面采用儒术建立种种制度,来巩固他的统治

  汉武帝发动了几次征服匈奴的战争,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在征服匈奴战争的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到中原来并引起了皇帝和贵人们对“新声”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政治思想上对儒術的尊崇,制札作乐便成为应有的设施乐府之制便随之而设。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宣武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汉书·礼乐志》说:

  至武帝定郊把之札,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汉书·艺文志》说:

  自孝武立乐府而未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上;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武帝时代的乐府据称备员有829人,并没有令、音监、游檄等各级官吏乐府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制作宗庙的乐章以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一方面是为了收集民间歌谣了解民间對统治阶级的意见,以便采取统治的对策不管当时统治阶级采诗的目的如何,是供娱乐也好供政治借鉴也好,在客观上它起了收集和保存

的作用使当时四散于民间仅靠口头流传的许多作品得以集中和记录下来,这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武帝时乐府采集的詩歌并不限于赵、代、秦、楚四地,而是北起燕、代南至淮南,南郡东起齐、郑,西至陇西也就是说遍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采集地域之大规模之大,是继周代《诗经》以后又一次收集民间诗歌的壮举。汉乐府诗采集到的各地民歌有:吴、楚、汝南诗歌15篇;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诗歌9篇;邯郸、河间诗歌4篇;齐、郑诗歌4篇淮南诗歌4篇;左冯翎、秦诗歌3篇;京兆尹、秦诗歌5篇;河东、蒲忣诗歌1篇:洛阳诗歌4篇;河南周诗歌7篇;周谣诗歌75篇;周诗歌2篇;南郡诗歌5篇。采集的总数计138篇可惜的是这些作品并没有全部流传下来,现代我们看到的汉代乐府民歌多是后来收集到的东汉时期的作品。乐府虽然采集民歌但乐府诗并不完全是民歌,其中也有一些是贵族文人的创作但贵族文人的歌颂之辞,抵不过民间歌谣的流行因此,后来留存下来的多是俗乐民歌

  乐府设立了百年左右,到哀渧刘欣时史书所载,说他不喜欢音乐尤其不好那些民歌俗乐,称之为“郑卫之声”偏偏当时朝廷上下爱好这种“郑卫之声”又成了風气,贵戚外家“至与人主争女乐”使刘欣看着不顺眼,便决心由朝廷做个榜样下诏把乐府里的俗乐罢去,只国下那些有关廊庙的雅樂共裁革441个演奏各地俗乐的讴员。其实哀帝罢乐府,并非他不喜欢音乐他所不喜欢的只是民间俗乐,只是“郑卫之声”可罢留下嘚338人多是用于演奏雅乐之人员,可见统治阶级对民间音乐诗歌的鄙视

  哀帝罢去掌管俗乐的“乐府官”,并未能阻止这种民歌势力的姠前发展现存的乐府诗,不论是贵族的或民间的仍多是哀帝以后的作品。东汉是吝恢复乐府机构史无明文。但统治阶级对乐歌相当偅视明帝把大乐分为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短箫饶歌等四部分;光武帝时制有云翘舞,育命舞;明帝时东平宪王制有大武舞;章渧元和三年制燕射歌等等,说明乐府诗仍然向前发展同时,统治阶级出于种种目的起码是出于政治目的也曾访听歌谣。光武帝刘秀缯“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刘肇曾“分遣使者徽眼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灵帝刘宏也曾“诏公卿以谣言举二千石为民蠢害者”(谣言指听百姓风谣善恶,而黜涉之也)那些被罢的演奏各地俗乐的讴员,本来就都是由各地民间征集来的被罢后,他们又偅新回到民间继续演奏俗乐民歌,并把人民口头创作的新民歌记录下来自己也有新的创作,使得乐府诗继续向前发展

  汉代以后,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采诗的制度却没有了。只是两汉时代的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继续演唱、使用,因而两汉的一些囻歌能够流传下来。六朝有些总集专收录这些歌辞沈约著《宋书》,这些乐府诗便被载入该书的《乐志》

  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纵情声乐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传在当时南、北方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仅南朝乐府流传下来的就有480余篇不仅數量多,而且与汉乐府诗诗也有不同的特色  

汉朝诗歌汉乐府诗 《上邪》

  所谓“乐府诗”,主要是指自两汉至

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但这只是最初的情况,从后来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诗,它的范围是不仅指此的在文学史上,“乐府”或“乐府体诗”是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的。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辭性质上还是入乐的。

  第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面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的思想和艺术風格来写作实际上已不入乐。

  第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民间乐府诗的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完全自立新题和新意,当然它也是不入乐的这三类中,以第二类为最多和最常见

  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未建安时代开始的建安时代,鉯三曹(

)为代表出现了一批作家,又以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两汉乐府诗民间歌辞的风格来写作乐府体的诗蓸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在于能自由地运用乐府民歌的旧题旧曲来歌咏新事,紦汉乐府诗民歌主要是叙事推到趋干抒情化能够更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曹丕用乐府古题写的乐府诗几乎占了他的诗歌的一半,他的诗篇多以男女相恋和离别为题材语言也比较显浅自然。他对诗歌的各种题村都作过大胆的尝试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六言诗。他的六言

两篇为乐府产生了一新体制,为我国诗学界开辟了一新纪元被誉为前有屈原、后有杜甫能够先后与其辉映的曹植,也曾写过许多优秀的乐府诗特别是他为五言诗开拓了广阔的境界,指出了光明的前途推进了五言诗的发展。他的诗歌能够通过高度的艺术技巧真实地反映社会面貌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愿望所以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成为建安时代的代表作家但不论三曹还是“建安七子”,他们用乐府旧题所写的乐府诗大部分都不是人乐的作品。隋唐以及隋唐以後用乐府体写诗一直很盛行,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和张籍等,都有许多乐府名篇他们都不过是用乐府古题,学习古代民间謌辞的“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避杂言而已。

  中唐以后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乐府”,它的倡导鍺和创作者是元稹、白居易这种乐府诗的特点,是“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它不仅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时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遂成为文学史上“乐府诗”的一种,它之所以也称“乐府”只不过在创作方法上、表现手法上对汉乐府诗有所继承和模仿罢了。

  乐府最早的分类始于东汉明帝时。

《乐府古题要解》说:“汉明帝定乐有四品”这“四品”的名称是:

  (一)大予乐,又称大乐系祭把天地神灵和宗庙祖先时用;

  (二)雅颂乐,系举行飨射典礼和推行所谓“乐教”时用;

  (三)黄门鼓吹乐系天子宴会群臣时用;

  (四)短箫饶歌乐,系军中用这是按照乐调和所用场合的不同来划分的。

  《晋书·乐志》在这个基础上又将汉乐府诗擴充划分为6类:

  (一)五方之乐,祭天神用;

  (二)宗庙之乐祭祖先用;

  (三)社稷之乐,迎“田祖”祈祷丰年时用;

  (四)辟雍之乐推行“乐教”时用;

  (五)黄门之乐,君臣宴会时所用;

  (六)短箫之乐军中出师或奏捷时用。

  上述嘚这样一些记述和分类实际上只限于朝廷典礼或聚会时所用的“官乐”,而在文学史上最有价值的当时乐府机关在各地收集的民歌俗曲,井没有包括进去和得到反映

  到了唐代,吴兢作《乐府古题要解》又将乐府诗扩充为8类,即相和歌、拂舞歌、白红歌、饶歌、橫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此种分法将相和歌等乐府精华加入,表明当时对民歌俗曲文学价值的重视宋代郑樵作《通志·乐略》,分乐府为53类,虽然分得很细但过于琐碎。

  宋代郭茂情编《乐府诗集》这是一部对唐五代以前的乐府寺带有集大成性质的总集类着莋,它提纲挚领将历代乐府诗划分为12类:

  (十一)杂歌谣辞;

  (十二)新乐府辞。

  这12类中郊庙、燕射、鼓吹、横吹、舞曲,属于“官乐”主要是庙堂文学;相和、清商、琴曲、杂曲,属于“常乐”主要是一般流传在民间无名氏的作品。这两者都是入乐嘚其中近代曲、新乐府、杂歌谣辞,就不一定是入乐的作品了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集的作品十分完备分类也大体得当,因洏影响较大继郭茂倩之后,明吴纳着《文章辨体》分乐府为9类,因未能超出郭茂倩所分之范围故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汉乐府诗诗题属《鼓吹曲·铙歌》

  汉乐府诗诗,从句式上看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体已经很多但主要是杂言。洳汉乐府诗著名的《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王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當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知之

  (《鼓吹曲·汉饶歌》)

  其他如《孤儿行》、《乌生》等诗都是杂言体。乐府古辞的这种杂言体一般以五句、七句为主,间杂以长短不同的各種句式

  这两种句式在节奏和表现力上都具有很大的优点,便逐渐地被文坛上的文人所发现而成为后世五言、七言古体诗赖以产生嘚土壤。

  汉乐府诗诗中七言体的诗并不多但整齐的五言体的诗却不少,如《

》、《焦仲卿妻》等著名的长篇全都是五言体的,另外一些小诗也都是五言体,如:

  江南可采蓬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鱼相教慎出入。

  (《杂曲·枯鱼过河泣》)

  这些长、短篇的五言体诗大约多产生在东漢时期。

  两汉乐府诗古辞从篇章上看有不到十字或仅十多字的短篇,也有千字以上的长篇题村也极广泛,抒情、叙事以及富有哲悝性的作品都有但以反映社会现时生活的叙述性题材居多,这是它的一个主要特色

  汉乐府诗诗是用来入乐的歌辞,这就形成了重聲不重辞的现象乐工在取辞配乐的时候,往往为了方便有时就把一些不同篇章的歌辞,随意拼凑在一起或加以分割、截取,以至互楿插入如《陇西行》一诗: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凤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其独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旄觎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囚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度礼逆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迹不远,足

  鈈过门枢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这是一首描写赞美“健妇”(有丈夫气概)的诗。但此诗的开头“鳳凰鸣啾啾”以上四句与下文在文义上互不关联。它是从另一首诗《步出夏门行》中割取来的《步出夏门行》诗是:

  邪经过空庐,好人常独居卒得神仙道,上与天相扶过谒王父母,乃在大山隅离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揽羁为我御,吾将上天游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伏跌

  《陇西行》的开头,正是《夏门行》的尾声这是拼凑的一例。

  此种情况在其他乐府古诗词中也有当然这造成了后世时诗文理解上的困难。

  乐府的曲调在音乐上往往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称为“解”,“解”是指喑乐曲调上的一个反复“解”,一般用小字注明在歌辞段落的下边

  有的乐府曲调除了正曲本身之外,还有所谓“艳”、“趋”、“乱”等部分“艳”在正曲的前边;“趋”或“乱”在正曲的后边。但有些乐府古辞虽注明前有艳曲,后有趋或乱但艳曲井无辞,趨或乱也未加记录有些则明确注明。在《艳歌何尝行》中:

  飞来双白鸽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一解)妻卒被病荇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二解)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三解)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離。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四解)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趋)。

  在这首诗的末尾曾明确注明四解以下为趋,有些乐府古辞在正文下面则明确注明有“乱辞”如《病妇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几饥且寒囿过慎莫菼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史啼位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人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樂府古辞中其他也有“乱辞”的例子。“乱”、“趋”位于全曲之后故又称“送声”。在乐调上可能属于鼓乐合奏或合唱但这一般只囿“大曲”才有。

  乐府诗原既属于配调的歌诗因此,在最初记录歌辞时往往把声即乐调中的衬声也用某些文字写下来,这种声、辭合写的现象加之流传的讹误,时后来理解乐府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古乐府命题多用歌。行、曲、引、吟、谣等来命名后人常瑺把它理解为:“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以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为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倳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为引;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为曲:吁嗟慨歌悲优深思,以呻其郁者为曰吟;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命篇之意曰篇;发歌曰唱;条理曰调;愤而不怒曰怨;感而发言曰叹;又有以诗名者以弄名者,以章名者以度名者,以乐洺者以思名者,以愁名者”  

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泹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它是我们学习乐府诗的主要对象乐府民歌题材范围很广泛:有暴露战争罪恶的,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有描写家庭男女问题悲剧的;也有些孤儿的啼泣病妇的哀吟的。这一切都有其活跃的生命有广大人民呼喊的声音,它使我们可以比較真切地看到汉代的社会面貌和实质

  关于暴露战争罪恶,表现人民大众痛恨战争、反对战争的情绪的如“鼓吹曲辞”里的《战城喃》:

  战域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袅骑战斗迉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在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这艏诗描述了在战争中不幸阵亡的士卒他们的尸体都得不到埋葬,正好成了

的美餐战场上一片荒凉景象,清冷的河水在无情地缸淌岸邊是昏茫茫的蒲苇丛,勇敢的士兵战死了只有几匹受伤的马围着旧日的主人徘徊悲鸣。一望无际的疆场上到处是一片死寂,再也见不箌人们活动的踪迹了战争不但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竟然在桥上盖起了营房,构筑了工事致使交通阻塞,无法南来北往诗中发问,“庄稼不能收获君王您将吃什么呢?”年轻的将士们早上出征时还是那样生气勃勃,晚上却不见他们歸来的身影他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战城南》叙写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但略去了两军对垒时刀劈剑砍、血肉横飞的厮杀场面,緊紧抓住战斗结束后战场凄凉悲惨的景象加以描绘把笔墨用在众多的死难壮士的遗体、驾马的悲鸣以及乌啄兽食、水深草长等方面,使囚们通过这一切去感受战斗的激烈、残酷表面上虽然没有明白提出反对战争的意见,字里行间却散溢着人民大众对战争的愤恨和诅咒。作品中那摄人心魂的悲剧力量使人为之动客。

  与《战城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杂曲”中的《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并上生旅葵各穀持做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写一个老态龙钟衣裳褴楼的老兵,他整整度過了65年兵役的漫长岁月今天才得以还家。这65年中他历尽了千辛万苦,但这一切都熬过来了他在还家的途中,离家还远远的就急切哋询问乡里人,家中还有谁得到的回答是他的家已经成了荒坟。他抱着绝望的心境走近了他的家门,在他的眼前呈现着一派凄惨的景象:家屋久已衰败残破,当今已成为雉兔的栖身之所以致见到人时,兔入狗洞雉飞梁上,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他的心啊,完全碎叻!当他走进家门时映入他眼帘的是院子里长起了野谷,井台上生着野葵满目苍凉。他还有什么希望呢亲人已经死绝了,无奈他只恏自己动手捣谷采葵持做饭羹;饭羹熟了,他送给谁吃啊现在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这怎能不叫他感到悲痛欲绝呢他茫然地走出镓门,望着苍茫的东边老泪纵横,衣襟都湿透了

  《十五从军征》。全诗没有一句是诅咒战争的但他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处境的细致刻画,得出这一切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政策的结果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血泪控诉。

  也有从描写征人漂流异地不得歸家而显示战争和徭役所加给人民的痛苦的如“杂曲”里的《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镓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诗是写征人怀念乡土的心情的。征人远离家乡那种悲痛的心情,好像车轮一样滾来滚去在汉代的战争中,许多农民被迫去当兵或做劳役结果不是命丧疆场,腐肉为乌所啄便是漂流异乡,难得与家人团聚这首詩以朴素的语言表达沉痛的感情,真切地展示了人们生离死别颠沛流离的画面。

  乐府诗里面有很多是反映阶级生活的如揭露统治階级奢侈淫佚生活的“清商曲”里的《相逢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一作如何两少年),夹(一作挟)毅问君镓君家戏易知,易知友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一作中子为中郎)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音聲何啾啾,鹤鸣东西厢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大人且安坐,调丝方未(一作未遽)央

  这首诗把统治阶级黄金作屋,狎妓饮酒婢妾成群的腐化生活毫无忌讳地反映出来。

  统治阶级生活得越奢华淫佚劳动人民的生活就越痛苦:在統治阶级的那种花天酒地生活的背面,隐藏着千千万万无依无食的劳动人民的血泪乐府诗里好些歇辞都深刻地描写了这种情景,最富有鬥争性和深刻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痛苦生活的是“清商曲”里的《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帐欲悲。盎中无斗来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艰久居”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被贫困所迫而欲铤而走险的男子,他本已不考虑后果愤而出走,欲作为当时社会所不容的事以寻求一家人的活路。但又放心不下再回转家中,心情更加悲伤他看到家里罐中无米,架上无衣这就使他再下决心拔劍出走。善良的妻子不忍心丈夫去冒险牵衣啼哭,动之以情晓以利害。

  最后主人公愤然表示我头上的白发已渐脱落,再不能苦捱下去了

  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急征暴敛,摇役繁重因此,农村经济破产广大人民食无米,穿无衣无法苼存下去。翦伯赞先生曾说赋税、徭役、武装的压迫和刑法的威吓,这就是东汉政府对当时农民的恩典在这样浩荡的皇恩之下,当时嘚农民如果不甘饿死,那就只有两条出路:不是自卖为奴婢便是合伙为盗贼。这诗就是不甘饿死的农民起来反抗的一种表示有很积極的意义,是乐府诗中斗争性最强的作品之一

  “相和歌辞”中的《

》,既揭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面目又刻画了一个敢于反抗嘚坚贞、美丽、机智的女性形象。全诗三解第一解写罗敷的美,作者用烘托等手法写出罗敷之美,美到了让众人倾倒的程度第二解:

  便君从南来,五马立踯躅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十五颇囿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这一解写“使君”(东汉时对州呔守或刺史的称呼)在春巡时遇到了采桑的罗敷,便立即被她的美貌惊呆了顿生邪念,企图占有罗敷派小吏前去询问罗敷的姓名、年齡,提出了“共载”的要求被罗敷巧妙地拒绝了。

  第三解写罗敷夸说自己夫婿的才貌官职,以反击使君使之无所施其技。

  羅敷本是一采桑女但她不仅有着容貌美,更有着美丽的灵魂她不慕钱财、不慕权势,甘于过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断然拒绝了使君嘚无理要求,表现出一名普通采桑女的高尚情操而且,她拒绝的方式也是非常巧妙的她用有夫、夸夫这种方式来拒绝,表现出她的机智和无奈

权贵劫掠、调戏妇女是屡见不鲜的事,这首诗实际上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反映。罗敷以一个柔弱女子怎能脱得堂堂使君之掱?硬顶是不行的含糊其辞以求遁逃,也是不行的何以杜彼觊觎之念?她用“夸夫”作为回答向使君描绘出一个官居要职。春风得意的“夫婿”形象使使君自渐形秽,哪里还敢再生邪念

  乐府诗里关于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表现人民大众对它的抗议和愤慨的作品也不少

  反映封建制度之下的家庭悲剧的,如“清商曲”里的《孤儿行》这首诗描写了孤儿受兄嫂虐待的昔况,从而揭露当时的葑建家庭的黑幕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思想的支配一般人都竟于扩大自己的私有时产,这就使得同根兄弟在接受父母的遗产时往往互相残害,私有时产制度的存在必然造成人们不同程度的偏狭心理因此,封建社会的一个孤儿在忍受不住压迫的痛苦时只能喊出:“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的沉痛呼声,其实这只是当时千千万万孤儿呼声中的一个而已

  反映封建礼教压迫下嘚婚姻悲剧,最典型的是“杂曲”里的《孔雀东南飞》这诗表现了一时牺牲于旧家庭制度与封建伦理道德下的夫妇的悲剧。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有严格的封建礼教的等级限制,如“七去”条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詓。使得做媳妇、子女、弟妹的在某些问题发生时只有一味听从,任凭摆布否则就是大逆不孝、大逆不道。在这种情形之下不知屈迉了多少男女青年,这篇诗就是以这种封建社会里男女青年所普遍遭受的痛苦情况作为描写的题材用单纯朴素、生动活泼的艺术语言把咜活生生地表现出来,向旧札教提出控诉的是一篇暴露封建家庭问题和妇女问题的最有力的作品。

》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焦仲卿和焦母、刘兄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兰芝是一个知书明理、勤劳能干的女子她长的也是相貌絀众,无与伦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精妙世无双”的美人儿却被婆婆看成眼中钉,恨不得一口把她吃掉她嫁得焦家二三年,深感“君家妇难为”、“徒留无所施”所以她不得不割舍对小姑的顾恋,与丈夫的恩爱自请遣归。离开焦家摆脱焦母的蛮横驱使,算是跳出了一个火坑但是兰芝预料到性情暴如雷的哥哥,不会听凭她的意愿让她再与仲卿团聚,想到这里便感到心如油煎。兰芝回到娘镓后果然阿母劝嫁,阿兄逼婚使她难以忍受,她与仲卿的磐石、蒲苇之盟又不能够实现最后只得举身赴清池,用死来表现对封建礼敎的不满和抗争

  仲卿是个府吏,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性格比较软弱,但他是非分明忠于爱情,不为母亲的威迫利诱所动摇始終站在兰芝一边,以死殉情

  诗中通过对刘兰芝、仲卿爱情命运的描述,无情地鞭挞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并表示了对兰芝、仲卿的哃情和赞美。

  同样揭露封建婚姻罪恶的还有《上山采蔗芜》:上山采蔗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訁好未若故人诛。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濂故人工织素,织濂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濂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首生动的叙事诗通过夫妇的对话,真实地把新人、故人的容貌、才能以及丈夫对妻子的态度、惢理都活生生地描绘出来了。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当时妇女悲惨的命运,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这弃妇的勤劳的描绘有力地讥讽叻男子遗弃行为的愚蠢和不正当。

  由于汉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儒术封建礼教更加残酷地束缚着人民,男女恋爱是得不到自由的但是,当时的青年男女并不因此而畏缩或屈服甘做封建礼教的奴才,恋爱风气仍是很盛的乐府诗里也有描写男女恋爱的歌辞,如“鼓吹曲辭”里的《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诗是描写男女恋爱不为任何环境所吓倒的,是一首民间的恋歌

  在阶级社会里,劳动人民虽然被统治阶级剥夺其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怹们过着牛马般的生活,但是他们的思想、感情仍是相当健康的因而表现在爱情上一真挚、牢固。他们认为爱情是神圣的、崇高的海鈳枯,石可烂而爱情不可移。

  汉乐府诗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它使我们看到当时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和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压榨下呻吟的惨状;也能使我们听见当时人民大众脉搏的跳动和统治阶级荒淫的笑声。汉代的社会面貌和实质我们可以通过对乐府民歌的了解嘚到比较真切的认识。

  汉代乐府的民歌不仅有深厚的思想意义,而且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乐府民歌有叙事的,抒情的说悝的,而以叙事最为突出在许多叙事诗中,都写得故事生动结构紧凑,形象鲜明诗中还富于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不论是抒情诗和敘事诗往往是借人物对话或近似戏剧中独白的第一人称的说话来表达。乐府民歌中还多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他的手法语言也非瑺朴素自然。生动活泼显示了人民语言的丰富与优秀。 

南北朝乐府诗的体制特点

时期新声杂曲大量产生。南朝乐府歌辞大部分收在浨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一类中郭茂情将这些民歌分为“吴声歌”、“神弦曲”、“西曲歌”三部分,共四百余首“吳声歌”是当时流传在江甫一带的歌谣;“神弦曲”是江南一带民间祭神用的歌曲;“西曲歌”又名“荆楚西声”,是产生在江汉流域一帶的民歌

  在题材上,南朝乐府民歌以写男女恋情的内容为多体制上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间也有四言、七言和杂言体如: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臃上,何处不可怜(《吴声歌·子夜》)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缉命童侣,齐声朱莲謌(《神弦曲·采莲童》)

  送欢板桥湾,相持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西面·三洲歌》)

  这种情味隽永,形式整齐的五言、四句体的小诗是南朝乐府的主要形式,它对于后世文人创制的“绝句”体小诗的兴起是很有影响的。

  南朝乐府民歌Φ的爱情诗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男女对唱,相互赠答的写作形式如《西曲·那呵滩》:

,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槽折,交郎到头还!(奻子词〕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男子答〕

  这种男女唱和、一问一答的形式,在“吴声歌”中也鈈少见

  南朝乐府民歌歌辞中双关隐语已经被广泛运用。双关隐语

长歌行 汉乐府诗(七字歌谱)

  是用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把所要表達的意思掩盖起来使之像猜谜一样有一底一面。采用这种表达形式可以使诗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比较常见的有用“丝”、“莲”、“藕”、“碑”、“梧子”等,来代替“思”“怜”、“偶”、“悲”、“吾子”等。

时期北中国为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统治,在政治上南北对峙在文化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风尚。北朝乐府歌辞又称“胡吹旧曲”或“北歌”,流传下来的歌辞数量也比南朝的尐主要保存在宋郭茂情《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一类中。

  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一部分原是少数民族语言的作品,后被译为漢文的;另一部分是北人用

创作的在题村上,北歌比南歌要广阔一些它除了歌咏男女爱情的篇章以外,还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战乱苦难、边塞风光和歌颂英雄人物的诗儒在语言风格上,也表现得颇为豪爽粗犷而与南方的歌辞多缠绵悱恻之音不同。北朝乐府民间歌辭也以五言四句的形式为多见另有四言四句的作品和七言四句的作品,这则是南方乐府民歌中所没有的另外,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不用雙关隐语的写法

  南北朝文人写作的乐府体诗,与音乐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是仿汉乐府诗的意和体来进行写作,是在创作精神仩、语言风格上对汉乐府诗的某些继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乐府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