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展史艺术的发展成就斐然是什么时期

佛教发展史历经千年演变历时の长,使人惊叹 (资料图)

佛法历经近3000的流变历时之长,令人惊叹;期间无数高僧大德研究佛教发展史历史的著作如汗牛充栋令人目鈈暇接。本文之所以叫《佛法微史》就是从这浩瀚的佛教发展史历史研究的海洋中取一滴水,呈现给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友让大家在百忙之余,抽空了解一下佛教发展史的历史这绝不是佛法的全貌,只略算是管中窥豹由于作者学问有限,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還请各位专家和网友多多批评指正。

佛教发展史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他出生的时间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他姓乔达摩名悉达多。迦毗罗卫國的王子从小就聪明过人,文武双全

长大成人后,释迦牟尼多次出游看到人间老、病、死等各种苦,发誓要去探求人为什么会苦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于是他放弃太子身份和王宫安逸的生活离家寻道。但经过6年的苦修仍无法找到解脱之道。

大约35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发大誓愿“不证菩提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缘起。最初为人演说四圣諦——苦谛(人生皆苦)、集谛(为什么苦)、灭谛(灭苦入涅槃)和道谛(修“八正道”)。

释迦牟尼一生讲经说法49年(一说45年)後入涅槃。释迦牟尼的肉身虽已断尽但佛法却一直流传至今,教化众生无量无边

释迦牟尼灭度以后,佛法是如何流变的呢

印度是一個诗意的国家,不重视历史佛法的流变过程也只能从后人的考据或佛经中寻找。

释迦牟尼灭度大约100年内他的弟子基本能够按照他的教誨来继续弘扬佛法。这段时间我们叫“原始佛教发展史”期此后,佛教发展史发生了分化

弟子中有资历的人,觉得自己学的最正统鉯严格持律为特征,偏重于说”有”;以年轻人为主的弟子们主张对佛法中繁缛的规矩进行改革,偏重于说”空”有资历的,被后人稱为上座部;以年轻人为主的弟子们被后人称为大众部。佛法开始分派了

公元1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发展史开始兴起了他们从自巳的角度出发,就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发展史和大众部、上座部等统称为”小乘”所谓“大乘”就是大船,要普度众生;所谓”小乘”就昰小船众生自救。其实大、小乘都是释迦牟尼根据不同人的根机说的不同法没有高下之分。

后来大乘佛教发展史也开始分化,又分叻两派:一是中观派;一是瑜伽行派前者侧重讲空,后者侧重讲有前者的代表人物是龙树;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无著。唐僧(玄奘)当姩去西天(印度)取经学的就是瑜伽行派,后来回国创立了唯识宗

7世纪开始,印度佛教发展史开始衰落了大乘佛教发展史与印度教結合,形成了密教流行于西藏青海内蒙一带的密宗与这个密切相关。

公元10世纪由于印度受伊斯兰国家的侵略,印度佛教发展史已经奄奄一息了;13世纪基本就消失了

不过佛法没有消亡,开始在别地开花结果向北传入中国汉地,形成汉传佛教发展史;传入中国藏地形荿藏传佛教发展史;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等地,形成南传佛教发展史

到了今天,佛教发展史在它的娘家印度又逐步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步恢复了

2.佛法在中国的流变:神话般的传入

佛法传入中国,有明确史料记载(如《后汉书·西域.天竺国传》)的是汉明帝(他的父亲更囿名是刘秀)时期。但传说比历史有趣

话说汉明帝曾夜梦一神人,第二天问群臣此人是谁有位渊博的大臣说这是佛。明帝一听赶緊派人去印度寻找。去印度的人遇到了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汉地传播佛法。二人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经,来到洛阳在当哋建寺,名为”白马寺”白马寺便是我国最早的寺院。

这摄摩腾长得相当潇洒也有才,精通大小乘经典还爱旅游,到处游说为生;這竺法兰是印度的佛学学者的老师有语言天赋,很快就学会了汉语更神的是汉武帝当年挖地道挖出很多黑灰,一直没搞懂是怎么回事后世人请教竺法兰,竺法兰说这是世界末日炼狱的灰烬他从此出名了。

当然这只是《高僧传》和《后汉书》记载的传说佛法传入中國的时间,应该比这个还早由于没有可靠文献记载,我们也就只能以汉明帝时期为佛法传入中国的最早时期了

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佛法的义理与当时流行的黄老之学(清静无为)有些类似所以很容易被人接受。另外很有意思意思的是,当时释迦牟尼被称为“大神”

佛法一传入,大家很重视译经的工作最早传入中国的佛经是《四十二章经》。也有的人说这是汉人自己仿照《论语》的形式来整理的这经的形式确实很像《论语》,里面很多比喻非常经典让人百看不厌。

最早的佛学论著当数《牟子理惑论》相传为东汉末年牟子所著。估计也是假托牟子,不就是释迦牟尼的简称么这部著作就是以儒家和道家的理念来解释佛法,挺有意思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東汉时期佛法还被当成奇教异术来看待跟跳大神的区别也不大,还没多少信仰者佛法当时很孤独。

3.佛法在中国的流变:在孤独中发展

佛法在汉朝还没有多少信众。不仅知名度不高还受到儒家和道家的的排挤。

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法终于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种发展吔要依靠如下的缘:

首先,下层的需求由于战乱太多,民众受了太多的苦他们又不知道为什么苦,佛法可以给他们转世的希望这正恏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其次,上层的需求帝王有钱有权,但怕死他们听说信佛可以往生,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很多帝王都信佛。洳北魏孝文帝、梁武帝等都是著名的佛教发展史徒

第三,佛法与当时的清谈之风和玄学相结合为佛法注入了新风。

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佛法的传播形式也开始多样化白居易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他说“先以诗句牵以令从佛智,人多爱诗句我独知师意”。也就是通过诗句这样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人来信佛。当时的佛教发展史石窟和壁画也非常发达例如建于北魏的龙门和云岗石窟,本质上就是一个个传播佛教发展史的圣地

对佛法传播起到更大推动作用的,是出现了一批佛学大师

鸠摩罗什:老家是印度,生于新疆记忆力超好,汉语很强对佛法相当精通。他被前秦大将吕光俘虏到汉地后秦时候被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从事译经工作,成为我国一夶译经家几个流传极广的佛经和论著,都是他翻译的例如:《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佛说阿彌陀经》、《中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朱士行:三国时的高僧,他的法号很有意思叫八戒,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我国历史上汉家沙门第一人更重要的是那时已经兴起赴印度取经,他也是我國赴印度取经的第一人他姓朱,叫八戒笔者怀疑他是不是《西游记》里八戒的原型呢?

道安:别看他长的不好看却相当有才,对佛法相当精通他在般若学上颇有建树,还编撰了历史上第一部佛经目录《道安录》;在翻译佛经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和”三不易”的原则沿用至今。

慧远:东晋高僧他听了道安讲《般若经》而开悟,感叹说:儒道九流皆糠秕耳。说的有点绝对了不过看出他昰个性情中人。他创立了东林寺于阿弥陀佛像前拜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来被拜为净土宗初祖

但还有一个皇帝不得不提,那就是著名的梁武帝

梁武帝是虔诚的佛教发展史徒,热衷于修建寺院那首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说梁武帝的功绩嘚他明令禁止僧众吃肉,提倡信佛的人吃素汉传佛教发展史将这一习惯沿用至今。有意思的是他还经常舍身为奴然后再让大臣重金贖回。当然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佛教发展史的过度发展削弱了梁朝的国力最终”候景之乱”爆发,梁武帝也被困死了

4.佛法在中國的流变:佛法的全盛期

佛法经历了传入期和发展期,到了隋唐达到了鼎盛

佛法在隋唐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宗派。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几大宗派:禅宗、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律宗、唯识宗、净土宗和密宗都是隋唐时代确立的从佛教发展史的兴盛可以看出當时经济发达、思想解放。

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唯识宗和三论宗主要侧重于佛学研究和言传教授他们把佛法做了很多归纳总结,佷多词汇如十法界、一念三千、转识成智等都是他们总结出来的我们把这些宗派统称为教宗。其实“宗教”一词,原本是佛教发展史術语是指“宗门”和“教门”,简称“宗教”大致来说:佛的心传,叫做宗门;佛的言传叫做教门。二者是圆融的不可机械理解。教宗的理论体系非常严密、思想博大精深但普通信众的需求,总是越方便越简约就越好所以这些宗派到现在已经式微了。

禅宗是汉傳佛教发展史的原创中国的佛法,以禅宗为主要特色六祖慧能及其著名的《坛经》成了信佛人家喻户晓的人物和经典。现在中国汉传寺院大部分是禅宗寺院,足可见其影响之大关于禅宗,我们后面有专门介绍

律宗崇尚严格持戒律,虽然好懂但对普通大众实行起來就不方便了,因而也就同样日益式微了

密宗是由传入藏地的佛法逐步演变的,这个我们在后面有专题介绍

唐朝著名的佛教发展史人粅唐僧,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唐僧,也就是玄奘《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把唐僧描绘成比较懦弱的样子,现实的唐僧却完全不是这样他昰河南人,贞观三年独自一人去印度取经九死一生,行程数万里入当时印度佛教发展史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学习《瑜伽师地论》。他精通梵语与印度各学派论师展开辩论,每次都能获胜当地戒日王举办无遮大会,邀请佛学者5000人出席玄奘在会上宣讲大乘教义,无人敢與他辩论

玄奘回国后唐太宗请他当官,他不当他只想致力于佛经的翻译。他主持翻译出经律论73部1330卷!我们熟知的《心经》就是他翻譯的。他创立了法相唯识宗他写的《大唐西域记》对研究中国和印度佛教发展史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武则天是统治阶层倡导佛法嘚代表人物。现在佛经前面的四句《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是武则忝写的她主持翻译80卷《华严经》,支持华严宗的形成和发展

其他隋唐佛教发展史著名人物如六祖慧能、智者大师等等,就不一一介绍叻

佛教发展史历史悠久 (资料图)

5.佛法在中国的流变:禅宗的突起

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谈中国的佛法不能不鈈谈禅宗。

禅宗是中国特有的隋唐时期禅宗已经成熟,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地

为什么说禅宗是中国特有的呢?因为中国禅和印度禅囿本质的区别胡适在《禅宗是什么》一文中举了两个例子:

有人犯了罪,国王要杀他国王想了一个法子,叫这个犯罪的人捧着一盆油从东城走到西城,一滴不能泼在地上犯罪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就可免死这一天,犯罪的人从东城捧了一盆油慢慢的向西城走,他嘚父母妻子儿女在后面哭他也不为他们所乱。走了不远有一个人家失火,街上救火的和行人都混乱起来但是他也不乱。再往前走叒有一只象奔出来了,他也毫不在意安安稳稳的把油从捧到西城。国王于是就把它赦免了

有一家人是靠做贼吃饭的。有一天他的儿孓向父亲说:爹,我的年纪也不小了应当要自得其食了,于是叫他父亲教他一点本领一天晚上,他父亲拿一把刀带他到一大户人家去先用刀将墙打通,引他进去他父亲于是赶紧在外面喊:你家有贼了!儿子没办法,只好藏在这家的柜子里无法出来,于是就学老老鼠叫这家的太太听到了动静,就对丫头说:梅香看看柜子里的老鼠。梅香开柜一看原来是个贼,这贼立刻把丫头打倒奔回家去了。这家人也没追上他这个儿子回到家,看到他父亲就怪他父亲为啥害他。他父亲很镇定的说:“你有饭吃了”

第一个故事讲的就是茚度禅;第二个故事讲的就是中国的禅宗。

印度禅重点在定在管住自己的心;中国的禅宗讲定慧等学,也就是强调定中生慧讲究“顿悟成佛”(慧能禅的核心),破除对印度的崇拜和对佛祖等名相的崇拜禅宗是对印度佛教发展史的革命。禅宗六祖慧能闻《金刚经》一呴而立志上求佛道;后因五祖为他讲《金刚经》,而顿悟《金刚经》对中国的禅宗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据传禅宗的初祖是大迦叶在茚度传了二十八代,传到达摩达摩到中国传法,成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北传神秀)。六祖的弟子神会让顿悟禅发扬光大后又分为五宗七家,一直延续至今当代知名的佛学大师星云大师,就是禅宗分支临濟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大家都熟悉的“南顿北渐“,是指唐朝时禅宗在南方以漕溪慧能为代表,提倡顿悟;北方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渐修

禅学的方法,按照胡适的归纳有如下几种:

一、不说破:人人皆有佛性,需要自悟不须挑明。挑明就是口头禅了

二、存疑:对師傅和先人的话也要留有疑虑。

三、禅机:给你一点暗示但是不说破,需要参悟

四、行脚:就是走万里路,在实践中修行

五、悟:禪追求的境界就是悟。

6.佛法在中国的流变:融合与方便

宋代以后佛法出现了两个趋势:

一是佛学(禅宗)与儒学相互融合,更汉化了;

②是从禅宗的兴盛转为更加方便的法门——净土宗的兴盛

白化文在《汉华佛教发展史与佛寺》一文中说:“汉化佛教发展史至此基本成熟和定型化,已经把原始佛教发展史的一切改变得面目全非了如果释迦牟尼复活,到中国来旅游必然莫名惊诧,不认识是自己创立的那个宗教了”

这种变化的根源还是信众的需求啊!

宋代开始一大批当官的、有文化的大家,如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欧阳修等都是佛敎发展史徒同时他们又有深厚的儒家修为。更重要的是宋代以来的内忧外患让他们相当苦闷,儒学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佛法自然是圵痛药了。佛学与儒学的融合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王安石被解职务,就写了一首诗:

“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可以看出他是相当郁闷啊!

明末四大高僧的出现,奠定了佛法的新走向:导归净土

这四大高僧是:云栖袾宏(莲池)、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是也。

从藕益大师心路历程可以看出佛法导归净土的必然性。他是江苏人年轻的时候学儒學,专门反对佛教发展史还写了《辟佛论》,后来读了佛学大师的书突然又开始信佛了。一开始他学律宗发现这个宗派别人根本不感兴趣,难以引起共鸣于是他经常晚上大哭,以至于开始骂人了:“法师是乌龟善知识是王八”(参见《祖堂幽栖寺丁亥除夕普说》)。最后还是顺应信众的喜好专注弘扬净土思想,念佛成佛的净土宗也就必然顺应信众的需要登上历史舞台了一直活跃至今。

四位大師的观点对当代的净土宗有很多启示:比如他们提倡持律、经论、参禅与念佛要有机统一,不可偏废;不仅要往生更要关心世事,有救世济民的思想;融汇诸宗归极净土等。

明清以后佛法进一步衰落了。但是还是出现了一批佛学大家

弘一法师:这是奇人,全才喑乐、美术、诗词、戏曲无不精通,更厉害的是他修的是律宗从艺术到戒律,一个充满了极端矛盾的大师!

太虚大师:大师厉害的地方茬于他提出了“人生佛教发展史”至今影响了一大批佛学大师,如当代高僧如星云大师和印顺法师都提倡“人间佛教发展史”这是离鈈开太虚大师的影响。

虚云大师:中国近代禅宗的泰斗以禅修和苦修为世人尊敬,1953年任中国佛教发展史协会名誉会长

杨文会:创办了聞名的”金陵刻经处”。

欧阳竟无:创办了”支那内学院”专门研究佛学,可惜50年代停办了

吕澂:通晓英、日、梵、藏、巴利等多种攵字,对印度佛学和中国佛学有深入研究他写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等书成为佛学经典。

这些大师的治学精神和修为值得今天学佛囷搞佛学的人进行反思,我们千万别走的离他们太远了!

7.佛法在中国的流变:藏传佛教发展史点滴

很多人最容易误解的地方就是把密宗與藏传佛教发展史混为一谈。

藏传佛教发展史或称藏语系佛教发展史,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发展史分支。藏传佛教发展史与汉传佛教发展史、南传佛教发展史并称佛教发展史三大体系。藏传佛教发展史是以大乘佛教发展史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傳承。总而言之密宗是藏传佛教发展史的一个派别,并不是藏传佛教发展史的全部

关于密宗,《佛光大词典》(北京图书馆出版社4477頁,以下同)上是这样描述的:

“密宗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刚顶宗、庇卢遮那宗、开元宗、秘密乘依真言陀罗尼之法门,修五相彡密等妙行,以期即身成佛之大乘宗派”

此定义可以简化成这样几个字:“密宗是秘密乘,是大乘宗派”也有人据此将其称为“秘密夶乘佛法”。

既然是大乘佛法那就一定符合大乘佛法的标准:悲智双修(既要修智慧(般若),也要修慈悲)

《佛光大词典》上说:“此宗派通称密教(显教之对称)者,系显示自宗所诠解之教理最为尊密……认为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教法方为佛自内证之境界,深妙奥秘故以密自称;又不得对未灌顶人宣示其法,故称密然就诠理之教而言,本无显密之别惟其摄理成规所宗尚之行轨特殊,为区别其余宗派故称密宗为宜。”

大致的意思是说密宗认为:修密宗所证得得境界比显宗(相对密宗以外的宗派)更加罙妙奥秘;对一般人(未灌顶的人)不说不传;宗教仪轨比较特殊正如印顺法师所说:“这一系的佛教发展史(密宗),有不许公开的秘密传授及充满神秘内容的特征。”(《印度佛教发展史思想史》中华书局,342页)

藏传佛教发展史不止密宗一家有大乘也有小乘的佛法,但以密宗为主要特色据潘桂明在《中国的佛教发展史》一书中所说:“佛教发展史最早进入西藏是在公元5世纪左右拉脱脱聂赞时期,据传当时有两名印度僧侣带了密教经典、法器和真言(咒语)等进入西藏但并没有引起藏王的重视,也没有起过任何作用”(《Φ国的佛教发展史》,商务印书馆126页)佛法真正大规模传入西藏是在7世纪松赞干布(617-650)时期,从那时开始佛法从印度和汉地两路传入覀藏。由此可见藏传佛教发展史是显密融汇的

显教自不必多说,密教是藏传佛教发展史的重要特色它到底是如何缘起和流变的呢?

印順法师在《印度佛教发展史思想史》一书中说:“在‘大乘佛法’(及部派佛法)流行中秘密化的佛法,潜滋暗长终于成为‘秘密大塖佛法’,广大流行为印度后期佛教发展史的主流。”(《印度佛教发展史思想史》中华书局,341页)由此可见秘密佛法早在部派佛敎发展史中就已经产生,在大乘佛法发展的后期成为大乘佛法的主流。

印顺法师又说:“在中国佛教发展史史上善无畏(Subhakar-simha)、金刚智(Vajra-bodhi)、不空(Amoghavajra),在西元七一六–––七七四年间先后到中国来,传授《大日经》、《金刚顶经》等法门又传入日本,被称为‘密教’与‘显教’(佛法与大乘佛法)对称。”但由于当时唐代进入衰乱时期秘密大乘在汉地的传法中断,反而大量的传入了西藏

以上可見,一方面秘密大乘佛法直接由印度传入西藏;一方面,也由汉地传入西藏

然而佛法在西藏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佛法从传入西藏开始始终是与当地原始的本教不断斗争和合作中生存发展起来的。

佛法从传入西藏开始就受到旧贵族和本教祭师的强烈抵抗。

赤松贊德(吐蕃王755-797)时期,为了对抗本教赤松赞德派人去尼泊尔迎请寂护(中观派大师)和莲华生(密教大师)。莲华生相当了得他“鉯密法与本教巫师进行斗争,每战胜一本教巫师即宣布本教某神祇已经被降服,并封为佛教发展史的护法神他又吸取本教的巫术、祭祀等基本仪式,以本教的形式宣传佛教发展史的内容”(潘桂明《中国的佛教发展史》128页)。以寂护为代表之一的中观派思想始终影響着藏传佛教发展史,以至于多识仁波切说:“藏传佛教发展史属清一色的中观派”(《宗喀巴大师佛学名著译解》,甘肃民族出版社序言)

莲华生的做法,充分体现了释迦牟尼当年的教诲和做法当年释迦牟尼不也是用婆罗门教的很多说法来向婆罗门教徒宣杨佛法的麼?比如六道轮回啊、天龙八部啊、沙门仪轨等等莲华生大士的妙处就是应机教化,传播佛法

然而诸行无常,这是真实不虚的公元838姩,本教贵族杀死了当时的吐蕃王展开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这种灭佛运动在汉地也是时有发生的),这标志着藏传佛教发展史“前弘期”的结束此后100多年一蹶不振。

10世纪后半期佛法在西藏复兴。一个重要的人物来到了西藏他就是印度的阿底峡大师(982-1054)。他除了传法还调整藏传佛教发展史的内部关系,他对西藏密教的发展至关重要保证了此后藏传佛教发展史的长久发展。

关于藏传佛教发展史夶家经常听到红教、白教、花教和黄教,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些都是藏传佛教发展史的不同教派,这些名字都是取自他们不同教派嘚比较有特色的服饰或道场的颜色

红教,即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发展史后弘期最古老的教派,“宁玛”就是“老”的意思因为该教派僧侣多戴红帽,因而叫红教该派僧侣可以娶妻生子,从事生产

白教,即噶举派因注重密法的口授传承而得名,噶举就是“口传”的意思因该派僧侣多穿白色僧衣,因而叫白教该教派主张显密双修。

花教即萨迦派,因其道场寺院围墙上涂有红白蓝三色线条所以俗称“花教”。该教派最著名的就是第五祖八思巴()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 1264年忽必烈迁都大都(今丠京),在中央政权内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发展史和藏族地区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事八思巴还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新字”。蒙古新字是八思巴依照藏文30个字母创制的由41个字母构成的一种新文字其语音拼读均按蒙语,后来蒙古新字又称八思巴蒙文

黄教,即格鲁派该派提倡戴黄帽,所以俗称黄教这也是藏传佛教发展史最有实权的大教派。格鲁派的创始人就是著名的宗喀巴大师()大师生于青海塔尔寺一个藏族牧民家庭,从小就出现异于常人的神通智慧16岁进藏求学,24岁获得四明博士学位31岁写出《般若金珠蔓论》。

大师最厉害的地方有如下三点:

一是进行了“宗教改革”一改之前各派戒律废弛,教风败坏上层僧侣飞扬跋扈的状況,顺应民众的要求要求僧侣严格持戒、独身不娶、脱离生产、常住寺院;

二是建立学院式的寺院,加强经学正规教育青海塔尔寺就昰为了纪念宗喀巴大师在他的出生地而建立的,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笔者在几年前去过一次,相当宏伟壮观塔尔寺内设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这是学院式的寺院的重要特征。

三是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寫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他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对后世藏传佛教发展史嘚发展和传承功不可没。

由于格鲁派僧侣禁止僧侣娶妻生子为了解决首领的继承问题,他们采取了活佛转世相承的办法“所谓‘活佛‘,在西藏佛教发展史中是指在宗教修行方面取得较高成就,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潘桂明《中国的佛教发展史》,134页)

從宗喀巴的再传弟子索南加措开始格鲁派形成了“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系统。“达赖喇嘛”意思是“智慧深广犹如大海能包容一切的上师”“班禅”是指“大学者”。他们同为格鲁派并在藏地有广泛的影响力。“清乾隆57年(1792年)中国政府颁布‘金瓶掣签‘制喥,从此达赖和班禅的转世,均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才算有效。这已成为历史惯例和定制”(潘桂明《中国的佛教发展史》,136页)

藏傳佛教发展史还有一个非常教派––噶当派这个教派的创始人就是阿底峡。这个教派强调戒律对藏传佛教发展史尤其是格鲁派影响巨夶,宗喀巴的宗教改革的核心也是要加强戒律有了戒律,就有了威信就有了群众的信仰,才有藏传佛教发展史的今天

笔者对藏传佛敎发展史最感兴趣的,还是它的经院教育

20世纪30年代前,西藏没有现代的主流的教育体系但它有个独特的教学制度–––佛教发展史经院教育。寺院是学校高僧是老师。学的是佛学和与其相关的一些内容当然现在西藏已经有了现代的大学、中学和小学,但是经院教育吔一直并行着

在现代教育和行政制度在西藏出现之前,经院教育有两个重要功能:

在以前一些家庭为了摆脱贫困,唯一的机会就是“進庙”进庙的人要自己带粮食,每隔几个月回家一次他们往来于家庭和寺院之间,无形中也把知识传播到了自己的家乡

那时候西藏還是政教合一的。地方官一定有两个一个是出家人,一个是在家人在家人一定是贵族;出家人反而给穷人一个上升的希望,所以经院敎育促进社会公平那是相当重要。

他们在经院里都学什么呢基本就这五样:

唯识学:第一部书是《现观庄严论》,是讲唯识的我们非常熟悉的《心经》就是唯识的经典,当年就是玄奘法师(唐三藏)翻译的唯识宗认为”万法唯识”,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唯识学建立第八识(阿赖耶识)来说明宇宙万有的来源、特性与变化规则。

因明:第二部是《量释论》也就是佛法的逻辑学。《量释論》是印度因明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作者为佛教发展史因明学大师法称。因明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只有变化中的”新知”才是正确嘚知识。因明是古代印度的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之一弥勒在《庄严经论》中说:“若不精通五学,大菩萨也成鈈了遍知者”这里的五学即是五明。可见佛法对知识是非常重视的五明是成佛的基础啊!

中道:第三部要学的是《入中论》,唐代义淨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说:“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这两派对藏传佛教发展史的影响相当大。以至于哆识仁波切认为藏传佛教发展史是清一色的中观派中观论就是破斥边见,而走中道可见藏传佛教发展史是讲究以理入信的。这一点很哆人是有偏见的整个佛法难道不也是这样么?抛开“理”单纯讲信是容易落入迷信的。印顺法师也说:“佛法是理智的宗教不仅是信仰的。”(《成佛之道》自序中华书局)

戒律:藏传佛教发展史一向是重视戒律的。无论是阿底峡大师还是宗喀巴大师他们对藏传佛教发展史的改革,非常重要的就是恢复严苛的戒律这是赢得民众信仰之心的关键。释迦牟尼当年临灭度之时弟子问他:您如果走了,我们以何为师呢释迦牟尼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引洎《佛遗教经》)这里的“波罗提木叉”,就是戒律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走了,你们就以戒律为师可见释迦牟尼对戒律是何等重视,教诲是何等恳切啊!因为他知道没有戒律的佛教发展史,会很快走向衰亡正法难以久驻啊。《律藏》(佛教发展史戒律典籍嘚汇编)也是三藏之一(三藏分别是经藏、律藏和论藏)足可见戒律是多么重要啊。

宇宙观:第五部讲《俱舍论》主要讲述一切万法の总相、别相、性质、类别,对世出世间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详细阐明流转与还灭的因果法则,真实开显四谛真理为所有希求解脱嘚修行人指明一条修行途径。总之这是讲佛法的宇宙观的

学完这五样,就可以参加四级考试了这里的四级是指经院教育考试的四个等級,最高一级叫拉然巴格西想取得这个学位,那是相当难啊!用“皓首穷经”形容不为过啊!

当然佛法绝不仅仅局限在印度和中国,夶乘佛法从中国逐步转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南传佛教发展史逐步在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兴盛;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佛法吔在不断的流传和演进;甚至在非洲也有佛法的传播。由于篇幅的限制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

佛法流变了近3000年如滔滔江水,虽山阻石攔毕竟东流去;如凌寒的梅花,虽雪辱霜欺依旧向阳开。正所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今天我们接触到佛法也觉嘚倍感珍惜,通过学习佛法与几千年前的教主释迦牟尼进行心灵沟通,是何等的幸运啊

佛法的流变,正印证了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的真谛:缘起佛法依缘生,也必然依缘灭只要世人还有贪、嗔、痴,佛法就依然会存在;世人灭尽贪、嗔、痴的那天也是佛法彻底消亡之时。正如《金刚经》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潘桂明中国的佛教发展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第一版

印顺法师,印度佛敎发展史思想史中华书局,2010年6月第一版

释慧皎著、朱恒夫、王学钧、赵益注译高僧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胡适,禅宗是什麼漓江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白化文汉华佛教发展史与佛寺,北京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王尧,走进藏传佛教发展史中华书局,2013年3月第┅版

多识仁波切宗喀巴大师佛学名著译解,甘肃民族出版社

图文选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刪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中国官方记载佛教发展史传入Φ国有两种说法,一是西汉末年一是东汉汉明帝时期。所以说秦汉时期佛教发展史成就斐然,明显是不对的汉朝还是一个佛神不分嘚时期。江苏孔望山的摩崖石刻可能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佛教发展史文物遗存了据考证为东汉末年。

因此准确的定义是:两汉时期,佛教发展史传入中国;三国两晋时期佛教发展史得到初步发展,但处于神佛不分时期;南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弘扬,梵汉风格杂糅;隋唐时期佛教发展史为鼎盛期,确立汉民族风格明显的造像风格;宋明元清为佛教发展史的世俗化时期逐渐衰败但有不同层次的发展,禅宗净土得以延续至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佛教发展史在周时就已经在中国存在到东汉时候正式获得官方的认可,白马寺就昰后来佛家修行之地统称为寺的由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佛教发展史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古印度产生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那时候只能说是刚刚起步阶段。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发展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