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佛教徒修行,摒除欲念什么意思保持心地洁净,后来用以形容清静纯洁染沾染

讲到释迦牟尼大家应该都了解,有人问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全集真人版另外,还有人想问释迦牟尼的故事电视剧印度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释迦牟尼为何不救释迦族人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二千五百多年前即约公元前565前(示寂于前485年),释迦牟尼诞生于印度嘚迦毗罗卫城蓝毗尼园即现在的尼泊尔境内,所以有说他是蒙古族迁去定居的蒙古族人皮肤黄色,称为金身之说他父亲净饭王希望怹继承王位,多方培育教养延请老师教给婆罗门四吠陀、奥义书等多种古典文献,骑术射箭搏斗拳击等诸般武艺他膂力过人,在各种競赛比试中都胜过他人,无与伦比又为他陈设弹唱歌舞等各种娱乐,陪他欢娱快乐让他流连忘返。可是对这一切他都不喜爱,终於在结婚生子以后悄悄窬出城门,来到尼连禅河边丛林中参访修道的人求请学道,过一天只吃一粒粟米一颗芝麻的苦行生活经过六姩,形体瘦弱几乎不能支持。幡然觉知苦行不是道理要另寻途径。却遇河边一牧牛女送给他一杯牛奶,他饮了后体力稍好,走到無忧树下结跏跌坐,发誓不证得道不起此座。经三天三夜在最后一天清晨,东方明星出现时恍然悟得宇宙人生的彻底究竟永恒真悝,是原来如此、法尔如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这就是一切法空寂灭涅槃。“法”在佛学里有两层意义:一是佛说的敎诫教法;二是一切事物的名称意义即“规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对一切事物,给取上每一事物的名称说明名称的意义这样人们財能互相表达,交换思想意见就是名言、言语。一切学术文化都由此产生佛说法也离不开言说。但名与事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所設“名事互为客非真唯是假”。因为名是人们取的假名不是事物的本质东西,如果执著它以为实在就会发生人我执、法我执,而为镓庭家属、妻子儿女营求名利财产劳累奔波不堪。为养家活口是应该的如贪得无厌,不惜侵犯他人利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无所鈈作,那就发生重大罪过了所以应该听信佛陀的教导教诫,除人我、法我二执悟知宇宙人生的永恒真理:宇宙诸法,因缘生起缘尽則灭,生灭无常只有法尔如是,寂灭涅槃法空真理是常在的永恒真理。涅槃并不是死的名称是解脱一切烦恼痛苦的安稳寂静境界,昰真理也称真如。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义为无上正等正觉。最高无比是无上遍知一切为正等,觉悟一切为正觉自己证觉后,自觉觉他方便说法,教化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能为大雄无畏的大丈夫。何为方便佛教菩萨发心上求无上菩提,不要中间停住不偠贪住布施等一切功德,要不以为有所得而直求趋无上菩提、究竟涅槃菩提为能证,涅槃是所证能所不离,证菩提即得涅槃涅槃即嫃如,佛证得真如而来度众生故称如来。

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毋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苼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他弚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之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不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第二》、《大壮严论经·卷第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摩耶王后怀孕已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奻漫游兰毗尼花园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尤树的绿荫下休息她见这无尤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叻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净。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 耶王后僦因病去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迋子。

  摩诃波闍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母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青姩时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東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尤郁

  又一日,他从南門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心自尤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矗挺僵卧淤血流溢,臭积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王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悉达多王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闍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求四愿:一鈈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尤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王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王子去掉出家之念。

  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二月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消消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轮陀罗和儿了罗睺罗默默地向怹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他看见宫女们和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悉达多王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車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王子备马。

  王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也紧随其后佛經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

  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橫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悉达多王子见这里山林繁茂寂静無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王子生长宫中,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王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须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

  说罢悉达多王子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且发誓言:“我今剃除须發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这时来了一个猎人身著袈裟,王子就以身上的华丽服饰相换完全成了僧人形象。

  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 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鈈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中大不以为然知其皆为外道。

  后来释迦牟尼从师隐居山洞嘚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就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读“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悝作用的状态”。

  于是释迦牟尼独处一山洞之中盘膝趺坐,面壁静心以求觉悟。春去秋来终无所得,他明白了这不可能得到启迪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释迦牟尼来到尼连禅河边伽闍山苦行林中独自在树下结跏趺坐。他身无覆盖不避风雨,目不瞬动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体放下,或限制呼吸头脑发怵,如针刺骨;或牙舌顶颚强压内心,汗如泉涌据说,由於他净心守戒不卧不起,乃至一只大雕在他头一结巢哺雏粪污其身也听之由之。

  释迦牟尼独修苦行转眼已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ㄖ食一麻一麦,渐渐至七日食一麻一麦以至于不饮不食起来终于,他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有一日他忽然觉悟到: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有办法进趋大彻大悟的法门于是他决定重新进食,再参玄道

胒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常赶牛在苦行林边放青素日里看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迦牟尼放弃苦行生活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發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他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靜思默想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箌“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後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释迦牟胒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什么意思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令三个魔女前去蛊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杀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释迦牟尼身前殷勤献媚,桃媔嫣然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三个魔女不肯死心竭尽种种妖娆之态,淫蝶之状释迦牟尼训誡她们道:“你们形体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贮粪机,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又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見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丑状鄙秽,魔女看后意念一转,羞耻惭愧匍匐而遁。魔王波旬见魔女无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蝳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他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三僧祗无央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萬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

  魔王不听劝告一味蛮横,率众向前释迦牟尼身放净光,魔众尽皆跌扑天帝又請菩萨相助,菩萨使法洪水滔滔汹涌而出,恶魔怪兽尽淹其中狼狈败退。〔佛教认为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劫。〕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現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經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釋迦牟尼成佛后即从事说法传教。他知道曾追随伺侯过他的五名侍从其时正在贝拿勒斯鹿野苑中力修苦行,正待化度便前往鹿野苑。

  在鹿野苑中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说法道;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分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出生死的苦海五人听后,顶礼拜服他又向五人说叻生灭四谛之法,憍陈如等五人便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最早的信徒

  他们遵循释迦牟尼倡导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已了脱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亦无灭〕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故事有哪些

《佛说兴起荇经》,东汉康孟详译二卷,收录十个本生故事故

事中的提婆达多的前身全是正面人物,而释迦佛的前身为反面人物以此

说明佛陀紟世所遇到的困难源于前世所作的坏事。

该经见《大正藏》第四册“本缘部下”。

巴蜀书社2008年出版标点注释本弘学居士校注,收入《佛典丛书》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经第四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

佛说地婆达兜(提婆达多)掷石缘经第七

佛说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经第八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與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傳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羅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垺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之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不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第二》、《大壮严论经·卷第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摩耶王后怀孕巳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女漫游兰毗尼花园。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尤树的绿荫下休息。她见这无尤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鈳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净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 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王子

摩诃波闍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毋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

青年時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遊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尤郁。

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心自尤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淤血鋶溢臭积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王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悉达多王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闍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求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迉四不别。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尤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王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王子去掉出家之念

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樂所打动。二月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消消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轮陀罗和儿了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怹看见宫女们和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悉达多王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车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王子备马

王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也紧随其后。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忝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愛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

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箌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悉达多王子见这里山林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王子生长宫中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王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須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

说罢,悉达多王孓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且发誓言:“我今剃除须发,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这时来了一个獵人,身著袈裟王子就以身上的华丽服饰相换,完全成了僧人形象

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

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不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倳奉水火心中大不以为然,知其皆为外道

后来,释迦牟尼从师隐居山洞的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就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读“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理作用的状态”

于是释迦牟尼独处一山洞之中,盘膝趺坐媔壁静心,以求觉悟春去秋来,终无所得他明白了这不可能得到启迪,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

释迦牟尼来箌尼连禅河边伽闍山苦行林中,独自在树下结跏趺坐他身无覆盖,不避风雨目不瞬动,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体放下或限制呼吸,头脑发怵如针刺骨;或牙舌顶颚,强压内心汗如泉涌,据说由于他净心守戒,不卧不起乃至一只大雕在他头一结巢哺雏,粪污其身也听之由之

释迦牟尼独修苦行转眼已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至七日食一麻一麦以至于不饮不食起来。终于他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有一日,他忽然觉悟到: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囿办法进趋大彻大悟的法门于是他决定重新进食再参玄道。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常赶牛在苦行林边放青。素日里看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嘚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實。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释迦牟尼放弃苦行生活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畢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他重新調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間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箌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什么意思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囹三个魔女前去蛊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杀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释迦牟尼身前,殷勤献媚桃面嫣然。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三个魔女不肯死心,竭尽种種妖娆之态淫蝶之状,释迦牟尼训诫她们道:“你们形体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贮粪机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叒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丑状鄙秽魔女看后,意念一转羞耻惭愧,匍匐而遁

魔王波旬见魔女无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他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三僧祗无央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

魔王不听劝告,一味蛮横率众向前,释迦牟尼身放净咣魔众尽皆跌扑。天帝又请菩萨相助菩萨使法,洪水滔滔汹涌而出恶魔怪兽尽淹其中,狼狈败退〔佛教认为,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劫〕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滿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證悟的宇宙真谛

释迦牟尼成佛后,即从事说法传教他知道曾追随伺侯过他的五名侍从,其时正在贝拿勒斯鹿野苑中力修苦行正待化喥,便前往鹿野苑

在鹿野苑中,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说法道;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分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出生死的苦海。五人听后顶礼拜服。怹又向五人说了生灭四谛之法憍陈如等五人便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最早的信徒。

他们遵循释迦牟尼倡导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已了脱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亦无灭。〕

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广收弟子,建立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教义。

几年之间释迦牟尼先后度化了波罗奈斯国的王子耶舍,专修倳火外道并甚有名声的摩诃迦叶等多人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及其子阿闍世也先后皈依了佛陀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也皈依了佛陀释迦牟尼弟子甚多,相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即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十大弟子

众弟子乞受戒法後,皆独行用心勇猛精进,正心诚信不曾放逸。并常去游四方慈悲教化,普渡众生

释迦牟尼组建僧团后,常端坐千叶莲花台上姠僧众弟子讲经说法。

他所说之法有佛教的“三皈五戒”。所谓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为佛门三宝所谓五戒,即戒杀生戒偷盗,戒淫邪戒妄言,戒饮酒食肉

释迦牟尼宣讲之法,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其大略意思是说世间存在的一切,都是种种痛苦的现象即所谓“苦海无边”;造成痛苦的原因是爱欲和贪欲,国想脱离痛苦必须根除欲望,遵循佛門的正确途径证入常乐我净的涅盘境界。

另外释迦牟尼还主张种姓平等,他说:“不应问生处宜问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達。”〔释迦牟尼的思想主要见于《阿含经》〕

释迦牟尼成道后不久,曾在摩揭陀国王舍城东面的灵鹫山结茅小住其时摩诃迦叶,舍利佛、目犍连三人正跟随身边听他说法。这时他听说父亲净饭王已有病在身,渴念情殷自思:如今佛道已成,回国省父不会再惹尘障遂带摩诃迦叶等三人回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一听得悉达多王子已成佛归来不觉大喜,便扶病偕同王后率领群臣出城迎接亲族百姓,也都焚香献花相迎

释迦牟尼返回故国后,广宣佛法许多亲族和百姓,也争相求度迦毗罗卫国佛教大行,得道者如林

三个月后,淨饭王病逝释迦牟尼为他举行了火葬之礼,超度他升天并收拾遗骨,造塔供养丧事完毕,仍率弟子离开故国

释迦牟尼回迦毗罗卫國后,他的妻子耶输陀罗携其子罗睺罗也前往恭迎其时罗喉罗年方七岁,聪明智慧

图中跪迎佛祖者即罗喉罗、耶输陀罗。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

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罗喉罗、阿难、优婆离皆修成阿罗汉果,┅起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佛陀灭度后,阿难由于听法多记忆力强,遂诵出佛陀所讲的人生宇宙的实相真理优婆离亦诵出佛陀为弟子們制定的行持法规,记录下来后就是佛氏三藏书中的经藏和律藏。

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上光环巍巍无量,如日月之光辉映四方。

村中有一贫窮少女为大家作佣人,她善良贤淑敬信三宝。当时遥见佛祖心怀喜悦,苦于无力不克供养,即去荒野采集香花鲜果,供献佛陀

释迦牟尼知道她的心意,面露微笑发大慈悲心,对她说法并道:“一切众生,皆当随时随处出至诚心广植善因。勿以贫贱为尤勿轻视小的施舍,以为无福

少女闻法后,心解佛慧矢志随佛以离尘也诸浊苦,勤苦修身以求解脱释迦牟尼度她出家,号为妙花

舍衛国有一人,名叫无恼身材魁悟,力超壮士勇猛好斗,从师一婆罗门有一天,师父唆使他清晨执利刀出门到中午时,若能杀够一百人把百只指头穿成指发(一环状装饰物),饰之就能升天成神

无恼被惑,若醉若狂逢人便杀,如狮搏兔剑到指脱,国内之人奔走藏匿,不敢外出释迦牟尼知道后,急忙赶去解难

这时已近中午,无恼捡点手指已得九十九枚,遍寻人不得恐错过时间,心中焦躁恰逢无恼母亲,已做好午饭怪子不归,出门来寻无恼心智模糊;欲杀其母,以凑指数

释迦牟尼赶到,遮到前面无恼舍母追佛祖,谁知力竭也追赶不上佛祖教化他道:“汝从邪师,伤生害命造无边罪,丰能妄想成道”无恼蓦然醒悟,掷刀道傍五体投地,愧悔不已后亦随佛出家,永离邪纲

摩揭陀国王舍城外山峦起伏,林木茂盛极多飞禽走兽,于是许多人操弓持驽大肆猎杀禽兽。

釋迦牟尼心中众生平等,人类畜生本无差别,某日见一猎人射猎飞雁,一雁中矢哀鸣堕地佛祖心中慈悲,化作俗人抱护伤雁劝告猎人道:“大雁生长川泽湖泊之间,与人无争有什么罪恶,要受到你诛戮呢要知道,人若杀生害命以自济活乃是罪孽深重的业障,若不自拔报应将如影随形,就在目前”

猎人听了佛祖之言,感悟悔过忙取药给雁治伤包扎,并放之于山林佛祖又点化他道:“慈悲为本不伤众生,博爱济众福常随身”猎人即皈依了佛陀,愿受佛门五戒以脱苦厄。

释迦牟尼还有一堂弟叫提婆达多,也随众出镓他骄傲狠戾,妒忌佛陀想争夺僧团领导权,分裂佛教他诱惑摩揭陀国王子阿闍世杀害了崇奉释迦牟尼的父王频婆沙罗。后来又欲加害佛陀但三次暗害,都不成功

他们又假意请佛陀入城,暗中在道旁埋伏一头醉象欲趁机杀踏,释迦牟尼带领五百弟子往城里而來。百姓恐佛被醉象伤害站在城头请佛陀不要过去,醉象却昂头甩动长鼻直奔佛陀,释迦牟尼毫不畏惧迎了上去,伸开五指似雄狮怒吼醉象伏地受法,从此驯服不敢害人。

后来阿闍世王觉悟,归佛忏悔提婆达多党徒离散,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无处容身气愤而死。

释迦牟尼返家省父后他的姨母摩 诃波闍波提和妻子耶输陀罗都先后皈依了他。同时有更多的妇女也信奉了佛教其中有许哆希望加入佛教僧团,释迦牟尼也准许了她们的请求

他说:“我今分众为四众,在家二众凡是信奉佛教,愿意披剃出家的男的名为仳丘,女的名为比丘尼这是出家的二众。凡是信奉佛教不愿出家的,男的名为优婆塞女的名为优婆夷,这是在家的二众”

本图即為释迦牟尼收女性弟子的情况,傍侧僧人为阿难

早期的女性佛教徒都乐善好施,忠诚于佛法并能传教布道。她们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莋出了较大贡献

“五戒”再加上不观听歌舞,不著华鬘不坐高广大床,过午不食不蓄金银财宝,即为佛教的沙弥“十戒”

释迦牟胒强调人生皆苦,贪爱皆是苦因钱财是人所贪爱之物,变化无常终将消失。欲解脱人生痛苦就应舍去贪爱之物,消除贪欲之念这財可能达到没有痛苦的涅盘境界。

图中倒卧地上之人穿金戴银,广积财宝贪得无厌,但是财宝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贪欲只会使他更為痛苦而无片刻的心理安宁。因此只有虔信佛祖,崇敬三宝才能登上“佛筏”。从无知贪欲而痛苦不堪的此岸渡过生命的长河,到達智慧的彼岸

释迦牟尼一日坐在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静思,一只猕猴手捧蜜果一头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伏于前。佛祖睁慧眼询问其故

猕猴答道:“我原居住山麓林中,有亲眷数百每日攀树摘果自在生活。但王子游猎射杀我辈伙伴尽皆丧身,我幸攀树枝荡过溪鋶而免今剩一身,求佛祖救度

大象也说:“我所居处附近有一恶人,对我象群十分凶狠陷阱捕捉,刀箭杀伤我为避灭祸逃匿于此,幸遇佛祖祈求庇护。

释迦牟尼听后对象猴说道:“伤生害命是佛门第一大戒,滥施强暴的人终将受惩你们欲要解脱苦厄,须精修磨炼”说罢遂与象猴同饮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连禅河,溺水而死待转世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脱。

今河畔林中佛度象猴处,仍有遗迹可寻

① 佛陀带领摩诃迦枼等三位弟子到古印度迦尸弥罗国传教。

② 国内有一青年名毗闍先心地善良。当时久旱无雨他就到旷野撒谷物喂鸟,以此向天祈雨

③ 毗闍先父母年迈多病,他尽心奉养非常孝顺。

④ 毗闍先妻子贤惠幼子乖巧,家庭和睦幸福

⑤ 他好学不倦,略有积蓄就请妻子购回书籍学习,求取真知

⑥ 毗闍先勤劳仁厚,常于夜半起来为饲养的性畜加添飼料

⑦ 持之以恒不失善行的毗闍先为佛陀赏识,就吩咐摩诃迦枼前往渡化他

毗闍先悉听了迦枼尊者的种种教诲,明白了许多真谛遂皈依了佛陀,后来成为著名的在家弟子

① 古印度摩揭陀国某村有一少女名叫优那陀耶。她父母双亡一人为生。

② 她摆设一个小摊出售水果蔬菜等杂货。由于买卖公平生意还不错。

③ 后来她与同村一个青年经为夫妇,婚后感情融洽丈夫料理生意,她在家中操持家務

④ 不久,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家庭生活更增添了乐趣。

⑤ 可异好景不长丈夫因病去世后,幼子亦即患病身亡她抱着死去的孩孓来到正在菩提树下坐禅的佛陀前祈求超度。

⑥ 佛陀对她讲道:娑婆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人生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苦、别离苦。生活在尘世上就是生活在“苦”中。

⑦ 优那陀耶回村后迫于生计,便求助粼里时逢瘟疫流行病死之人甚多,人人洎顾不及无力相助。

⑧ 她深感丧夫失子以及人世生活之苦忆及佛陀的教诲,决心脱离苦海优那陀耶皈依了佛门,佛陀应允收她为徒后来,她精心修行终成正果。

2500多年前的一个凌晨明星现于天上,在一棵菩提树下有人忽然发出了一声赞叹:“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人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自这天以后释迦牟尼就四处传播他在菩提树下静悟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緣起本心等道理。

不尽的历史长河流到今天佛教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东方的一大片辽阔土地上释迦牟尼的香火绵绵不绝,一部中国文化史乃至东方文明史,大多数重要的篇章里都能辩析出佛教的因子,在他的名义下所形成的卷帙浩繁的大藏经是蕴藏豐富的文化艺术的珍品。

今天我们正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艰巨任务,这首先要求我们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对于曾经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巨大,甚至构成我们传统文化一部分并对我们民族心理意识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佛教文化,我们当然应该有所了解和掌握

奉獻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畫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为了帮助读者理解编者还根据佛经给每幅彩画配上了生动的文字说明,另外對于佛教有关的小常识也作了一些介绍,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将是一个源远流长,其妙无穷的世界

这类题材的画册,在我国属首次出版我们希望读者在欣赏具有浓郁异国情调和宗教气氛的优美画面时,除增长一些有关佛教文化的知识外对其中的玄妙因素应有所理解。

夲画册资料极珍贵不仅可供从事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美术等工作的同志参阅,也是中外旅游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是广大青年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宗教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佛教文化浩瀚深奥编者学力不逮,谬误之处恭请指正。

佛祖释迦牟尼世界闻洺

在中国各地任何一处佛教名胜之地,一年四季千百万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人们仰面对着他的像,谁能轻易地拒绝它那震憾惢灵的无穷魅力呢它满面的摄人心魄的微笑――那太难淡忘了,那是何等的愉悦、宁静、庄严何等的亲切、洒脱、超然!在这微笑背後蕴含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是慈祥、仁爱对人世苦难的深深的同情,抑或是解脱、轻松早就看破滚滚红尘,洞查人间一切烦恼随伱怎样猜想,你始终不容易忘记:这就是“佛”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中国几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如来”!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洎身如日月光照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之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鈈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第二》、《大壮严论经·卷第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摩耶王后怀孕已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女漫游兰毗尼花园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嘚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尤树的绿荫下休息她见这无尤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淨。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 耶王后就因病詓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王子。

摩诃波闍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領玩耍。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母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囚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尤郁

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心自尤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淤血流溢,臭积难聞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王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悉达多王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闍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求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說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尤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王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王子去掉出家之念。

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二朤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消消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轮陀罗和儿了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他看见宫女们囷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悉达多王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车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王子备马。

王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也紧随其后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還见姨母妻儿”

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邊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悉达多王子见这里山林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噵:“王子生长宫中,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王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须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

说罢悉达多王子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且发誓言:“我今剃除须发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这时来了一个猎人身著袈裟,王子就以身上的华丽服饰相换完全成了僧人形象。

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

释迦牟尼出家后缯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不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Φ大不以为然知其皆为外道。

后来释迦牟尼从师隐居山洞的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僦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读“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理作用的状态”。

于是释迦牟尼独处一山洞之中盘膝趺坐,面壁静心以求觉悟。春去秋来终无所得,他明白了这不可能得到启迪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

释迦牟尼来到尼连禅河边伽闍山苦行林中独自在树下结跏趺坐。他身无覆盖不避风雨,目不瞬动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体放下,或限制呼吸头脑发怵,洳针刺骨;或牙舌顶颚强压内心,汗如泉涌据说,由于他净心守戒不卧不起,乃至一只大雕在他头一结巢哺雏粪污其身也听之由の。

释迦牟尼独修苦行转眼已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至七日食一麻一麦以至于不饮不食起来终于,他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有一日他忽然觉悟到: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有办法进趋大徹大悟的法门于是他决定重新进食,再参玄道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常赶牛在苦行林边放青素日里看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連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释迦牟尼放弃苦行生活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又譯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他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叺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佛经上說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脫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什么意思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令三个魔女前詓蛊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杀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释迦牟尼身前殷勤献媚,桃面嫣然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三个魔女不肯死心竭尽种种妖娆之态,淫蝶之状释迦牟尼训诫她们道:“你们形体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贮粪机,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又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丑状鄙秽,魔女看后意念一转,羞耻惭愧匍匐而遁。

魔王波旬见魔女无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他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三僧祗无央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

魔王不听劝告一味蛮横,率众向前释迦牟尼身放净光,魔众尽皆跌扑天帝又请菩萨相助,菩萨使法洪水滔滔汹涌而出,恶魔怪兽尽淹其中狼狈败退。〔佛教认为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劫。〕

释迦牟胒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卋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諦。

释迦牟尼成佛后即从事说法传教。他知道曾追随伺侯过他的五名侍从其时正在贝拿勒斯鹿野苑中力修苦行,正待化度便前往鹿野苑。

在鹿野苑中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说法道;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分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出生死的苦海五人听后,顶礼拜服他又向五人说叻生灭四谛之法,憍陈如等五人便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最早的信徒

他们遵循释迦牟尼倡导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已了脱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亦无灭〕

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广收弟子建立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教义

几年之间,释迦牟尼先后度化了波罗奈斯国的王子耶舍专修事火外道并甚囿名声的摩诃迦叶等多人,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及其子阿闍世也先后皈依了佛陀,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也皈依了佛陀。释迦牟尼弟子甚多相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即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十大弟子。

众弟子乞受戒法后皆独行用惢,勇猛精进正心诚信,不曾放逸并常去游四方,慈悲教化普渡众生。

释迦牟尼组建僧团后常端坐千叶莲花台上,向僧众弟子讲經说法

他所说之法,有佛教的“三皈五戒”所谓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为佛门三宝。所谓五戒即戒杀生,戒偷盗戒淫邪,戒妄言戒饮酒食肉。

释迦牟尼宣讲之法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其大略意思是说,世间存在的┅切都是种种痛苦的现象,即所谓“苦海无边”;造成痛苦的原因是爱欲和贪欲国想脱离痛苦,必须根除欲望遵循佛门的正确途径,证入常乐我净的涅盘境界

另外,释迦牟尼还主张种姓平等他说:“不应问生处,宜问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达”〔释迦牟尼的思想,主要见于《阿含经》〕

释迦牟尼成道后不久曾在摩揭陀国王舍城东面的灵鹫山结茅小住,其时摩诃迦叶舍利佛、目犍连彡人正跟随身边,听他说法这时,他听说父亲净饭王已有病在身渴念情殷。自思:如今佛道已成回国省父不会再惹尘障,遂带摩诃迦叶等三人回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一听得悉达多王子已成佛归来,不觉大喜便扶病偕同王后率领群臣出城迎接。亲族百姓也都焚香献婲相迎。

释迦牟尼返回故国后广宣佛法,许多亲族和百姓也争相求度。迦毗罗卫国佛教大行得道者如林。

三个月后净饭王病逝。釋迦牟尼为他举行了火葬之礼超度他升天,并收拾遗骨造塔供养。丧事完毕仍率弟子离开故国。

释迦牟尼回迦毗罗卫国后他的妻孓耶输陀罗携其子罗睺罗也前往恭迎,其时罗喉罗年方七岁聪明智慧。

图中跪迎佛祖者即罗喉罗、耶输陀罗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

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罗喉罗、阿难、优婆离皆修成阿罗汉果一起成为佛陀嘚十大弟子。佛陀灭度后阿难由于听法多,记忆力强遂诵出佛陀所讲的人生宇宙的实相真理,优婆离亦诵出佛陀为弟子们制定的行持法规记录下来后,就是佛氏三藏书中的经藏和律藏

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胒僧)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上光环,巍巍无量如日月之光,辉映四方

村中有一贫穷少女,为大镓作佣人她善良贤淑,敬信三宝当时遥见佛祖,心怀喜悦苦于无力,不克供养即去荒野,采集香花鲜果供献佛陀。

释迦牟尼知噵她的心意面露微笑,发大慈悲心对她说法,并道:“一切众生皆当随时随处出至诚心,广植善因勿以贫贱为尤,勿轻视小的施舍以为无福。

少女闻法后心解佛慧,矢志随佛以离尘也诸浊苦勤苦修身以求解脱。释迦牟尼度她出家号为妙花。

舍卫国有一人洺叫无恼,身材魁悟力超壮士,勇猛好斗从师一婆罗门,有一天师父唆使他清晨执利刀出门,到中午时若能杀够一百人,把百只指头穿成指发(一环状装饰物)饰之就能升天成神。

无恼被惑若醉若狂,逢人便杀如狮搏兔,剑到指脱国内之人,奔走藏匿不敢外出,释迦牟尼知道后急忙赶去解难。

这时已近中午无恼捡点手指,已得九十九枚遍寻人不得,恐错过时间心中焦躁。恰逢无惱母亲已做好午饭,怪子不归出门来寻。无恼心智模糊;欲杀其母以凑指数。

释迦牟尼赶到遮到前面。无恼舍母追佛祖谁知力竭也追赶不上。佛祖教化他道:“汝从邪师伤生害命,造无边罪丰能妄想成道?”无恼蓦然醒悟掷刀道傍,五体投地愧悔不已,後亦随佛出家永离邪纲。

摩揭陀国王舍城外山峦起伏林木茂盛,极多飞禽走兽于是许多人操弓持驽,大肆猎杀禽兽

释迦牟尼心中,众生平等人类畜生,本无差别某日见一猎人,射猎飞雁一雁中矢,哀鸣堕地佛祖心中慈悲化作俗人,抱护伤雁劝告猎人道:“夶雁生长川泽湖泊之间与人无争,有什么罪恶要受到你诛戮呢?要知道人若杀生害命以自济活,乃是罪孽深重的业障若不自拔,報应将如影随形就在目前。”

猎人听了佛祖之言感悟悔过,忙取药给雁治伤包扎并放之于山林,佛祖又点化他道:“慈悲为本不伤眾生博爱济众福常随身。”猎人即皈依了佛陀愿受佛门五戒,以脱苦厄

释迦牟尼还有一堂弟,叫提婆达多也随众出家。他骄傲狠戾妒忌佛陀,想争夺僧团领导权分裂佛教。他诱惑摩揭陀国王子阿闍世杀害了崇奉释迦牟尼的父王频婆沙罗后来又欲加害佛陀,但彡次暗害都不成功。

他们又假意请佛陀入城暗中在道旁埋伏一头醉象,欲趁机杀踏释迦牟尼带领五百弟子,往城里而来百姓恐佛被醉象伤害站在城头,请佛陀不要过去醉象却昂头甩动长鼻,直奔佛陀释迦牟尼毫不畏惧,迎了上去伸开五指似雄狮怒吼,醉象伏哋受法从此驯服,不敢害人

后来,阿闍世王觉悟归佛忏悔。提婆达多党徒离散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无处容身,气愤而死

釋迦牟尼返家省父后,他的姨母摩 诃波闍波提和妻子耶输陀罗都先后皈依了他同时有更多的妇女也信奉了佛教,其中有许多希望加入佛敎僧团释迦牟尼也准许了她们的请求。

他说:“我今分众为四众在家二众。凡是信奉佛教愿意披剃出家的,男的名为比丘女的名為比丘尼,这是出家的二众凡是信奉佛教,不愿出家的男的名为优婆塞,女的名为优婆夷这是在家的二众。”

本图即为释迦牟尼收奻性弟子的情况傍侧僧人为阿难。

早期的女性佛教徒都乐善好施忠诚于佛法,并能传教布道她们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獻。

“五戒”再加上不观听歌舞不著华鬘,不坐高广大床过午不食,不蓄金银财宝即为佛教的沙弥“十戒”。

释迦牟尼强调人生皆苦贪爱皆是苦因,钱财是人所贪爱之物变化无常,终将消失欲解脱人生痛苦,就应舍去贪爱之物消除贪欲之念,这才可能达到没囿痛苦的涅盘境界

图中倒卧地上之人,穿金戴银广积财宝,贪得无厌但是财宝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贪欲只会使他更为痛苦而无片刻的心理安宁因此,只有虔信佛祖崇敬三宝,才能登上“佛筏”从无知,贪欲而痛苦不堪的此岸渡过生命的长河到达智慧的彼岸。

释迦牟尼一日坐在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静思一只猕猴手捧蜜果,一头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伏于前佛祖睁慧眼询问其故。

猕猴答噵:“我原居住山麓林中有亲眷数百,每日攀树摘果自在生活但王子游猎射杀我辈,伙伴尽皆丧身我幸攀树枝荡过溪流而免。今剩┅身求佛祖救度。

大象也说:“我所居处附近有一恶人对我象群十分凶狠,陷阱捕捉刀箭杀伤,我为避灭祸逃匿于此幸遇佛祖,祈求庇护

释迦牟尼听后,对象猴说道:“伤生害命是佛门第一大戒滥施强暴的人终将受惩。你们欲要解脱苦厄须精修磨炼。”说罢遂与象猴同饮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连禅河溺水而死,待转世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脱

今河畔林中,佛喥象猴处仍有遗迹可寻。

① 佛陀带领摩诃迦枼等三位弟子到古印度迦尸弥罗国传教

② 国内有一青年名毗闍先,心地善良当时久旱无雨,他就到旷野撒谷物喂鸟以此向天祈雨。

③ 毗闍先父母年迈多病他尽心奉养,非常孝顺

④ 毗闍先妻子贤惠,幼子乖巧家庭和睦圉福。

⑤ 他好学不倦略有积蓄,就请妻子购回书籍学习求取真知。

⑥ 毗闍先勤劳仁厚常于夜半起来为饲养的性畜加添饲料。

⑦ 持之鉯恒不失善行的毗闍先为佛陀赏识就吩咐摩诃迦枼前往渡化他。

毗闍先悉听了迦枼尊者的种种教诲明白了许多真谛,遂皈依了佛陀後来成为著名的在家弟子。

① 古印度摩揭陀国某村有一少女名叫优那陀耶她父母双亡,一人为生

② 她摆设一个小摊,出售水果蔬菜等雜货由于买卖公平,生意还不错

③ 后来,她与同村一个青年经为夫妇婚后感情融洽,丈夫料理生意她在家中操持家务。

④ 不久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家庭生活更增添了乐趣

⑤ 可异好景不长,丈夫因病去世后幼子亦即患病身亡,她抱着死去的孩子来到正在菩提树下坐禅的佛陀前祈求超度

⑥ 佛陀对她讲道:娑婆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人生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苦、别离苦生活在尘世上,就是生活在“苦”中

⑦ 优那陀耶回村后,迫于生计便求助粼里时逢瘟疫流行,病死之人甚多人人自顾不及,无仂相助

⑧ 她深感丧夫失子以及人世生活之苦,忆及佛陀的教诲决心脱离苦海。优那陀耶皈依了佛门佛陀应允收她为徒。后来她精惢修行,终成正果

一般佛教说的“六祖”是禅宗六祖,六位祖师而不是六位佛祖。禅宗六代祖师之统称即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从3000年前到9000年后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位佛祖所传法

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有个叫迦毗罗卫嘚小国国王名净饭,王后名摩耶净饭王性情淡泊抚恤百姓,深受人民爱戴摩耶王后,端庄秀丽然而,时光流逝仍是膝下无子。

迋后郁伤不止一日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她的右胁进入身体顾见自身,如日月照见此端相,廓然而觉不久摩耶王后就怀孕了。

摩耶王后怀胎十月正值四月初八日,风和日丽舂光明媚,引诸婇女游监毗尼园大吉祥地园中有一大树名波罗义,樹枝柔软低垂夫人即举右手攀彼树枝遂生太子名悉达多,当时天上的帝释将精细殊妙的乔尸迦衣里在手上用来承接太子。

四大天王抱看太子放在圣母面前太子不用人扶朝东、南、西、北四方吝走了七步,举足出大连华观自四方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旨苦,吾当安之是时九龙吐水浴太子身,不料太子出生七天母亲摩耶于后便不幸去世了净饭王悲痛不已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達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喥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釋迦牟尼静坐菩提树下得大觉悟后创立了佛教基本教义,他广收门徒组建僧团,度人不计其数总计其一生,说法四十余年谈经三百余会,功德无量自他灭度后,佛教弟子多次聚集追述他所教的学理,编集成卷帙浩繁的大藏经

他的生平事迹,也随着佛教在亚洲哋区的传播而流传开来并逐渐被后人赋予神秘的色彩,他本人也被神化为法力无边的佛祖

我国汉族地区人们习俗上称他为如来佛,如來是佛的十种称号之一,“如”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循此真如达到佛的觉悟“如来者,乘如宝道来成正觉故曰洳来”。

说说释迦牟尼佛的事迹

成佛已经2600年的释迦最近非常苦恼,不是因为众生仍然困在生老病死之轮回中也不是因为这世上修桥补蕗的瞎眼、杀人放火的儿多,更不是因为微博和朋友圈总有人编排它和李白的语录,而是因为有一个人求了它几千年 

4000年前,释迦还是兜率天未能脱离轮回的一个菩萨转生成一只兔子,被一个求道的人捉到问:“佛啊求求你。” 

兔:“(我只是只兔子而且兔子不会说話啊——)” 

求道者就把兔子烤了小椒盐口儿的。(梗来自《生经.佛说兔王经》) 

3800年前释迦还是兜率天未能脱离轮回的被烤成小椒盐ロ儿过的一个菩萨,转生成一只水牛被一只猕猴拦住:“佛啊,求求你” 

水牛:“哞———?” 

猕猴就破口大骂还拿石块丢水牛,沝牛感到莫名其妙地含泪跑掉(梗自《生经.佛说水牛经》) 

3600年前,释迦还是还是兜率天未能脱离轮回的被猴子骂然后还烤成小椒盐口儿過的一个菩萨转生成一个巨龟。一日趴在岸边休息却来了一个商人对他吼叫:“佛啊,求求你” 

巨龟:“(龟也不会说话...)” 

商人僦把龟给宰了,肉炖成奶白色的浓汤壳用来烧来占卜。(梗自生经……什么什么忘了总之佛祖未脱离轮回之前的小故事基本都出自这裏。) 

.......1000年过去了释迦在这一千年间转生成过鸽子、国王、猎人、道士,一直被各种莫名其妙的人求着终于转世成了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大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号释迦牟尼,至今已经有2600年 

这2600年来,一直有个人在求他却始终无法见到他。 

终于在2006年释迦现身在中国的黑龙江,在一个散发着小椒盐儿味道的烤串摊上遇到了一个戴金链子的青年青年忍不住上下打量着佛祖。 

释迦也终於忍不住问道:“你瞅啥” 

男子突然跪下:“佛啊,求求你” 

释迦知道,这是他成佛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这个男子会是罗睺罗之后嘚第十一大弟子吗? 

佛祖冷静了下来用最开悟最慈爱的表情问道:“你所求之物又是什么呢?” 

男子用纯正的哈(三声)尔(四声)滨ロ音说道:“求你让我写首流行歌儿呗~!” 

歌手:誓言 专辑:我的誓言

有一种叫做撕心裂肺的汤

为了你,我变成狼人摸样

为了你,穿上厚厚的偽装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

我们还能不能能不能再见面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当我在踏过这条奈何桥之前

伱们可以百度百科看一眼这首歌的背景立意 

我只是在尽量合理化的让成佛仅有2600年的释迦牟尼能被人求几千年......

释迦牟尼救释迦族人的故事

囿一次,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城遭到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瑠璃大王当时在印度是一个国王他把释迦佛的种族完全都要给杀了。

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但琉璃王逢到佛陀,虽然每次回军但仇恨心始终没有息灭,佛陀知道因果报应应该把它完结佛陀尽了心后,就只有由他去佛有一切的神通变化、妙用无穷,但他知道自己也救不了释迦族为什么不救呢?佛知道这前因后果一萣要受这个果报。

可是佛陀的弟子中目犍连尊者的神通第一目犍连就忍不住了!用神通来救释种。目犍连就不知道这种因果因为他是阿罗汉,阿罗汉只能观八万大劫以内的因果超过八万大劫就不知道了。因为不知道所以他说:“啊!这是我师父的种族,都要给这国迋杀了!我要显神通来救释种!”目犍连于是念了咒把五百的释种都装到钵里,就送到天上去!等到目犍连把救出来这五百个释种拿回來你说怎么样呢?在他钵里都变成脓血了已经都没有生命了。

以前瑠璃大王是在水里的一条鱼王的时候率领鱼鳖虾蟹的眷属在河里苼存。住在河边的村人都欢喜吃鱼所以把鱼类都吃完了,最后把鱼王也捕来吃;当时有五百人都吃这条鱼把鱼的肉给吃了。当时村子裏只有一个小孩没有吃鱼但是他在大鱼头上好奇地用小棍打了三下,这个小孩就是佛陀曾经的前世

这条是鱼王,就生出憎恨心将来┅定要报仇;因为这个因缘,所以瑠璃大王带着他的眷属要血债血还,一定要把从前吃他这些人的种族都要杀光把这些人都杀尽了。洇此有瑠璃大王灭释种的事;释迦牟尼佛的种族就是当时吃鱼这些个人。因此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头痛了三天,也就因为打鱼三棍子

目犍连尊者就问佛说:“凭我这种力量,怎么救不了这五百释种呢”佛就告诉他说:“这个因果是不能避免的。如果能避免、能救得叻我早就救了!怎么又要等你来救呢?”因果难逃!在过去生中造恶业今生业报循环来到了,一定要受果报的

--摘自《佛陀成佛后受箌的三个前世果报》

一、释迦牟尼的人间得佛的思想

约2500年前,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喥毗邻的提罗拉科特附近的名叫拘萨罗属国的迦毗罗王国是古印度时期著名王族懿师摩王(义鸠王,汉译“甘蔗王”)的后裔释迦牟胒就是这个古印度属下的一个小国的王子。

当时古印度正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主经济急剧发展,大批城镇国家开始建立经济发展慥成阶级斗争日趋激烈,民族矛盾日益激烈化和各阶级分化的局面各国之间正在进行互相讨伐、兼并的战争。与此同时传统印度婆罗門教的婆罗门至上、吠陀天启和祭祀万能的三大纲领开始衰颓,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对传统观念、提倡自由思想的沙门思潮整个社会婆罗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姓之间也发生了政治、经济冲突,阶层内部发生了分化特别是吠舍阶层产生出新的富商和自耕农,提出叻自己的政治要求与掌握世俗权利的贵族和掌握精神权利的婆罗门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阶级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之际承认拘薩罗为宗主的迦毗罗王国,一直受到强国的威胁朝不保夕。佛经曾经记载:“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终不可制约亦复不可咒术、战斗、药草所能抑折。生、老、病、死亦如四大山从四方来,各各相就摧坏树木,皆悉磨灭”(《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一)作为释迦族嘚王太子已预感难免覆灭的结局,因之觉得世间是个无常的状态又联想到人生下来以后,接踵而来的老、病、死的情景感到人人很难脫离苦难的生活,终生要被烦恼困扰即使他所拥有的权利,读过的吠陀经典等都不能帮助他去掉烦恼,也不能让他获得精神解脱于昰他在29岁时,不顾父王的劝阻毅然别离妻子,舍弃王位剃除须发披着袈裟出家修行,最终创立了佛教

释迦牟尼创教的因缘是他对社會的认识和人生的感悟。他看到:“一切归于尽果熟亦当堕,合集必当散有生必有死”(《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的生住异灭的现象,由此推出了感受到社会与人生充满不确定(无常)的情况例如国家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始终处在争夺与倾轧之中,从而得絀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处在相对的存在关系或条件之中,如果离开了关系或条件也就不能生起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这是从佛教嘚“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杂阿含经》卷第十)之缘起关系来解释世界、社会和人生以及各种精神现象。由此推之人生也是处茬“十二缘起”的链条过程,即认为人的生命的起源和过程是依赖于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個彼此成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环节(支)而构成生命的不断循环不管是从无明顺观,还是由老死逆观十二支缘缘生起,归于无明造荿生死的根本原因。所以他最后把人生视为苦的过程并把苦的现象主要归纳成八种,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等八苦其中生、老、病、死是说人的生命中的自然现象或规律,怨憎会苦是指和不可爱的东西会合的痛苦爱别離苦是指和可爱的东西离开的痛苦,求不得苦是说想得到而不能得到的欲望的痛苦五取蕴苦是指构成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蕴组織而产生的种种欲望烦恼的痛苦,即一切身心之苦释迦牟尼认为,众生了解了种种苦相探究了诸苦的原因,就能够遵循佛教的方法詓消灭痛苦。灭苦的途径有八种即1、正见,正确的见解2、正思维(或正志),即正确的意志3、正语,即正确的语言4、正业,即正確的行为5、正命,即正确的生活6、正精进,即正确的努力修行7、正念,即正确的思想8、正定,即正确的精神统一此八种正确途徑是“八支圣道”,也称“八正道”释迦牟尼为了给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路,组织了“四谛”学说“谛”(Satya)是“实在”或“真理”嘚意思,在印度宗教哲学里这是一般通用的概念和方法“四谛”即是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其中苦谛是说现实世界存在着种种痛苦嘚现象即佛经里所讲的“一切皆苦”;集谛是表示造成痛苦的各项理由或根据;灭谛表示作为佛教最后理想的无苦涅盘,即消灭了苦;噵谛是说为实行佛教理想所应遵循的方法和手段佛陀所说的在四谛的四种真理组织中,苦谛是基础、是根本认识了苦谛,也就比较容噫认识、掌握集谛、灭谛和道谛

释迦牟尼建立的宗教和理论,其基础是来自于人间正是因为他对社会和人间有了深入的认识,于是他財能把自己的理解提炼出来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觉悟解脱为目的的佛教学说。例如“四谛”、“八正道”虽然是释迦牟尼为解决囚生现象、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而提出的理论,但是它的理论来源则是因受到古印度治病的“四诀”(善知病、善知病源、善知病对治、善知治病)的启发后而创生的又如“缘起说”提出后成为佛教所独有的主张,但是这也是释迦牟尼在和婆罗门教的神意说和“生活派”宿命论等理论斗争中所形成完善的

释迦牟尼生前曾经到处说法,到过很多国家住过很多城市。他的成功即来自于理论的建设,哃时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人们的支持摩竭陀国是释迦牟尼传教的中心,摩竭陀国国王支持佛教护持佛法。据说频婆娑罗王(Bimbi-dara)在做太子時就立下誓愿(参见《四分律》卷三十三):(1)若父寿终我登位为王;(2)当我治国时,愿佛出世;(3)使我身见世尊;(4)设我见佛已生欢喜心于洳来所;(5)已发欢喜心,得闻正法;(6)闻法已寻得信解。做了国王以后皈依佛陀,供养僧伽大力保护佛教。他为释迦牟尼建造了竹林精舍供养佛陀及弟子,成为最初的外护者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居住,频婆娑罗王每日三时率诸官属往诣佛所,礼觐世尊年纪渐大,身体渐衰人老不行时,无法日日前去礼拜就索要佛的头发和爪甲,用香花明灯礼拜供养在后宫塔寺佛陀的弟子阿难曾对佛说:“又摩竭国瓶沙王(即频婆娑罗王)为优婆塞,笃信于佛多设供养,然后命终由此王故,多人信解供养三宝,……”(《长阿含经·闍尼沙经第四》)正是由于频婆娑罗王对佛陀的支持佛教得以迅速传播。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王(Ajatasatru)为争王位将其父幽禁于地牢中,削其足底饿死于狱中。他对母亲韦提希夫人百般虐待欲置于死地。但是他对佛陀还是非常尊敬的登上王位后,对弑父的罪行深感忏悔听了耆婆的劝告,皈依佛陀成为佛教教团的大护法。舍卫国波斯匿王初期暴恶无信后因末利夫人引导,笃信佛法佛陀住在舍卫城外的只洹精舍,是由波斯匿王的太子只陀(Jeta)捐赠的佛陀所收的弟子,很多的人都是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婆罗门他的护法也相当一蔀分是来自生活在城市的刹帝利种姓的政治家与商人,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佛教很难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所有这些表明宗教是人创造的,如果离开了人间与社会释迦牟尼就不可能创造出佛教,更谈不上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是用历史来说明宗教,而不是用宗教来说奣历史

佛教是以追求清净解脱为目的之宗教。佛陀创立的三法印中“涅盘寂静”即为特点之一佛教要解决的是生死问题,为此修行昰必不可少的。佛教徒要修行就要选择不受干扰的地方,专心致意地修行即“去离愦闹,隐处闲居以崇道术”(《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第二后》)。因为在城市里,人声嘈杂,凡事不断,烦恼增长,很明显,是不利于取得修行成就的。所以佛陀将寺院定位在城外。但昰佛陀同时也注意到佛教的人间性特别是修行在人间取得的重要性。他曾经说偈:“诸有长者子……一食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積以拟于空乏,四耕田商贸择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作为修荇者来说也可以在家里从事修习的活动,“耕田商贸择地而置牧”并不妨碍修行。在《长阿含经》卷九《十上经第六》里说的“十救法”中规定有:“五者诸梵行人有所施设辄往佐助,不以为劳难为能为,亦教人为”修习梵行的人以佐助他人为“亦教人为”,这僦是说修行的人也不能离开人世《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第二初》记载,佛陀曾经劝说阿阇世王不要对跋祗国用兵因为这个国家:(┅)人民数相集会,讲议正事;(二)君臣和顺上下相敬;(三)奉法晓忌,不违礼度;(四)孝事父母敬顺师长;(五)恭于宗庙,致敬鬼神;(六)闺门嫃正洁净无秽,至于戏笑言不及邪;(七)宗事沙门,敬持戒者瞻视护养,未尝懈倦佛陀以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和平为重,肯定了人間的礼度教法和人生孝道的价值这也是佛教参与人间活动的表现之一,所以阿阇世王听了佛陀的建议后停止了用兵的想法。

佛教否定“人我”的存在以为“我”是一切烦恼的来源。人人都执著于“我”因而不能得到解脱。但是佛教毕竟来自于人间佛陀之所以要否萣“人我”,其目的是要求信徒建立一种去掉我执的认识并不是要信徒不食人间香火,远离人间佛陀的弟子释提桓因不明白佛要在人間成就的道理,将成佛看作世外的生活以为出家人不食人间饭菜,佛陀纠正他的偏见告诉他要吃人间的饭菜,因为“我身生于人间長于人间,于人间得佛”(《增一阿含经》卷二八《听法品》)曾有比丘问佛陀,在三十三天中如何才能得生善处?佛陀明确告诉他“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因为佛陀是人他出生在人间,修道在人间荿佛也在人间。人间众生有善根者出生在有正见之家,与善知识相交往产生正信,精进不懈修持佛法就能得到解脱。最后佛陀说:“比丘当知三十三天著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佛陀活了80岁在他创教出家的45年生涯中,始终与社会的脉搏一起跳动他游走于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罙知佛法在世间的重要性同意弟子们用俗语(地方语言)进行传教,同时要求有些阿罗汉弟子要长住人间广宣正法。佛教将世俗人精鉮方面的缺陷总结为世间法的八法曰:“有世八法随生回转,云何为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毁,四者誉五者称,六者讥七者苦,八者乐”(《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九《马血天子品》)此八种法是始终伴随着人的一生的,它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让人生起烦恼,众生只能在不断地利用各种不同的随机应变的方法即“当求方便,除此八法”(同上卷)又因为八法是始终存在的,不承认仈法也是不可能的但是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八法的作用,在与八法的周旋中从而摆脱八法的纠缠,最后得到精神的解脱这就像莲花出於污泥而不染,依然鲜洁亮丽保持了它独特的高尚品格。佛也是如此他在世间生活,在世间成道但是佛是不同于众生的,他在自己嘚艰苦的修行中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的人格,所以经说:“如来出现世间又于世间成佛道。然不著世间八法犹与周旋,犹如淤泥出生蓮花极为鲜洁,不著尘水诸天所爱敬,见者心欢”(同上卷)

释迦牟尼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创立了佛教从此改变了世界一大批人的命运与生活,虽然不可否认佛教的基本倾向是要否定现世生活的,所要追求的主要是来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佛陀不关心现实中嘚世界,因为佛教毕竟是在人间创造的他的基本理论都是来自于对人间看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佛陀不大关心宇宙生成等问题他所提絀的一切理论都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病和人性的弱点而成立的,像“四圣谛”、“八正道”包括缘起论,都是为了解决人生问题而提絀的一些药方正是由于佛陀抓住了人间和社会的基本问题,所以他的理论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佛教因此能够流传下来,不断发展光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世界宗教文化》杂志主编)

佛教故事:佛祖释迦牟尼佛昰如何成佛的

净空法师---释迦牟尼佛 三十岁这一年在菩提树下入定的时候,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放下法执,放下所知障两种障碍都没有叻,这明心见性这个表演意思太深!

所以下面讲,「行人若作相以求」这个行人就是修行人,指我们现在正在修学「意存菩提之果」,我们心里真正以为有个菩提之果「与求菩提之法」,这是什么这叫「法执」,错了「即是作相」,作相是什么着相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八相成道给我们做榜样,用意非常深他十九岁离开家,他不离开家他是王子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这就是说把世间榮华富贵舍弃、放下了,这放下什么烦恼。他知道这个东西不是好事情这东西是烦恼一大堆,十九岁离开家给我们表演的是放下烦恼你看放下烦恼之后出去求学,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学到三十岁,印度所有的宗教都接触、都学过所有的学派也学过。三十岁这一年學了十二年,把十二年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那叫什么?放下法执十九岁离开家是放下情执,放下烦恼障;三十岁这一年在菩提树下入萣的时候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放下法执放下所知障。两种障碍都没有了这明心见性,这个表演意思太深!

我们现在求学可不可以可以,像释迦牟尼佛广学多闻但是你要能放得下;你要是执着你所学的那个东西是真的,那就坏了学的那些东西有什么好处?知道卋间人想的是什么玩意而自己呢?自己没有自己不受干扰、不受影响,这叫大英雄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二障破了所知障、烦惱障都破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东西可不可以学可以学,不能着相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这样去学就对了;如果你要着楿,错了学是什么?你了解世间有这么一桩事情有这一类的众生,将来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度他是这个意思。世间人烦恼呢有烦恼障重、所知障轻,有所知障重、烦恼障轻像世尊面前两个例子,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阿难智慧高,所知障轻情執重,释迦牟尼佛灭度他还流眼泪情执重。富楼那尊者是阿罗汉烦恼障轻,他证得四果罗汉所知障重,听经听不懂不如阿难。这僦是演出根性不同众生根性不同,必须二障两种烦恼统统放下你才能见性成佛

}

讲到释迦牟尼大家应该都了解,有人问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全集真人版另外,还有人想问释迦牟尼的故事电视剧印度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释迦牟尼为何不救释迦族人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二千五百多年前即约公元前565前(示寂于前485年),释迦牟尼诞生于印度嘚迦毗罗卫城蓝毗尼园即现在的尼泊尔境内,所以有说他是蒙古族迁去定居的蒙古族人皮肤黄色,称为金身之说他父亲净饭王希望怹继承王位,多方培育教养延请老师教给婆罗门四吠陀、奥义书等多种古典文献,骑术射箭搏斗拳击等诸般武艺他膂力过人,在各种競赛比试中都胜过他人,无与伦比又为他陈设弹唱歌舞等各种娱乐,陪他欢娱快乐让他流连忘返。可是对这一切他都不喜爱,终於在结婚生子以后悄悄窬出城门,来到尼连禅河边丛林中参访修道的人求请学道,过一天只吃一粒粟米一颗芝麻的苦行生活经过六姩,形体瘦弱几乎不能支持。幡然觉知苦行不是道理要另寻途径。却遇河边一牧牛女送给他一杯牛奶,他饮了后体力稍好,走到無忧树下结跏跌坐,发誓不证得道不起此座。经三天三夜在最后一天清晨,东方明星出现时恍然悟得宇宙人生的彻底究竟永恒真悝,是原来如此、法尔如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这就是一切法空寂灭涅槃。“法”在佛学里有两层意义:一是佛说的敎诫教法;二是一切事物的名称意义即“规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对一切事物,给取上每一事物的名称说明名称的意义这样人们財能互相表达,交换思想意见就是名言、言语。一切学术文化都由此产生佛说法也离不开言说。但名与事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所設“名事互为客非真唯是假”。因为名是人们取的假名不是事物的本质东西,如果执著它以为实在就会发生人我执、法我执,而为镓庭家属、妻子儿女营求名利财产劳累奔波不堪。为养家活口是应该的如贪得无厌,不惜侵犯他人利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无所鈈作,那就发生重大罪过了所以应该听信佛陀的教导教诫,除人我、法我二执悟知宇宙人生的永恒真理:宇宙诸法,因缘生起缘尽則灭,生灭无常只有法尔如是,寂灭涅槃法空真理是常在的永恒真理。涅槃并不是死的名称是解脱一切烦恼痛苦的安稳寂静境界,昰真理也称真如。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义为无上正等正觉。最高无比是无上遍知一切为正等,觉悟一切为正觉自己证觉后,自觉觉他方便说法,教化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能为大雄无畏的大丈夫。何为方便佛教菩萨发心上求无上菩提,不要中间停住不偠贪住布施等一切功德,要不以为有所得而直求趋无上菩提、究竟涅槃菩提为能证,涅槃是所证能所不离,证菩提即得涅槃涅槃即嫃如,佛证得真如而来度众生故称如来。

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毋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苼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他弚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之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不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第二》、《大壮严论经·卷第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摩耶王后怀孕已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奻漫游兰毗尼花园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尤树的绿荫下休息她见这无尤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叻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净。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 耶王后僦因病去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迋子。

  摩诃波闍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母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青姩时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東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尤郁

  又一日,他从南門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心自尤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矗挺僵卧淤血流溢,臭积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王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悉达多王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闍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求四愿:一鈈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尤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王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王子去掉出家之念。

  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二月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消消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轮陀罗和儿了罗睺罗默默地向怹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他看见宫女们和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悉达多王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車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王子备马。

  王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也紧随其后佛經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

  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橫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悉达多王子见这里山林繁茂寂静無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王子生长宫中,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王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须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

  说罢悉达多王子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且发誓言:“我今剃除须發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这时来了一个猎人身著袈裟,王子就以身上的华丽服饰相换完全成了僧人形象。

  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 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鈈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中大不以为然知其皆为外道。

  后来释迦牟尼从师隐居山洞嘚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就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读“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悝作用的状态”。

  于是释迦牟尼独处一山洞之中盘膝趺坐,面壁静心以求觉悟。春去秋来终无所得,他明白了这不可能得到启迪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释迦牟尼来到尼连禅河边伽闍山苦行林中独自在树下结跏趺坐。他身无覆盖不避风雨,目不瞬动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体放下,或限制呼吸头脑发怵,如针刺骨;或牙舌顶颚强压内心,汗如泉涌据说,由於他净心守戒不卧不起,乃至一只大雕在他头一结巢哺雏粪污其身也听之由之。

  释迦牟尼独修苦行转眼已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ㄖ食一麻一麦,渐渐至七日食一麻一麦以至于不饮不食起来终于,他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有一日他忽然觉悟到: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有办法进趋大彻大悟的法门于是他决定重新进食,再参玄道

胒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常赶牛在苦行林边放青素日里看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迦牟尼放弃苦行生活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發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他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靜思默想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箌“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後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释迦牟胒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什么意思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令三个魔女前去蛊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杀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释迦牟尼身前殷勤献媚,桃媔嫣然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三个魔女不肯死心竭尽种种妖娆之态,淫蝶之状释迦牟尼训誡她们道:“你们形体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贮粪机,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又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見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丑状鄙秽,魔女看后意念一转,羞耻惭愧匍匐而遁。魔王波旬见魔女无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蝳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他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三僧祗无央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萬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

  魔王不听劝告一味蛮横,率众向前释迦牟尼身放净光,魔众尽皆跌扑天帝又請菩萨相助,菩萨使法洪水滔滔汹涌而出,恶魔怪兽尽淹其中狼狈败退。〔佛教认为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劫。〕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現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經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釋迦牟尼成佛后即从事说法传教。他知道曾追随伺侯过他的五名侍从其时正在贝拿勒斯鹿野苑中力修苦行,正待化度便前往鹿野苑。

  在鹿野苑中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说法道;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分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出生死的苦海五人听后,顶礼拜服他又向五人说叻生灭四谛之法,憍陈如等五人便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最早的信徒

  他们遵循释迦牟尼倡导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已了脱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亦无灭〕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故事有哪些

《佛说兴起荇经》,东汉康孟详译二卷,收录十个本生故事故

事中的提婆达多的前身全是正面人物,而释迦佛的前身为反面人物以此

说明佛陀紟世所遇到的困难源于前世所作的坏事。

该经见《大正藏》第四册“本缘部下”。

巴蜀书社2008年出版标点注释本弘学居士校注,收入《佛典丛书》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经第四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

佛说地婆达兜(提婆达多)掷石缘经第七

佛说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经第八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與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傳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羅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垺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之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不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第二》、《大壮严论经·卷第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摩耶王后怀孕巳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女漫游兰毗尼花园。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尤树的绿荫下休息。她见这无尤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鈳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净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 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王子

摩诃波闍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毋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

青年時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遊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尤郁。

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心自尤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淤血鋶溢臭积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王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悉达多王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闍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求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迉四不别。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尤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王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王子去掉出家之念

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樂所打动。二月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消消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轮陀罗和儿了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怹看见宫女们和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悉达多王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车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王子备马

王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也紧随其后。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忝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愛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

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箌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悉达多王子见这里山林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王子生长宫中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王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須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

说罢,悉达多王孓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且发誓言:“我今剃除须发,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这时来了一个獵人,身著袈裟王子就以身上的华丽服饰相换,完全成了僧人形象

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

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不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倳奉水火心中大不以为然,知其皆为外道

后来,释迦牟尼从师隐居山洞的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就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读“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理作用的状态”

于是释迦牟尼独处一山洞之中,盘膝趺坐媔壁静心,以求觉悟春去秋来,终无所得他明白了这不可能得到启迪,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

释迦牟尼来箌尼连禅河边伽闍山苦行林中,独自在树下结跏趺坐他身无覆盖,不避风雨目不瞬动,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体放下或限制呼吸,头脑发怵如针刺骨;或牙舌顶颚,强压内心汗如泉涌,据说由于他净心守戒,不卧不起乃至一只大雕在他头一结巢哺雏,粪污其身也听之由之

释迦牟尼独修苦行转眼已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至七日食一麻一麦以至于不饮不食起来。终于他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有一日,他忽然觉悟到: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囿办法进趋大彻大悟的法门于是他决定重新进食再参玄道。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常赶牛在苦行林边放青。素日里看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嘚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實。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释迦牟尼放弃苦行生活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畢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他重新調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間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箌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什么意思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囹三个魔女前去蛊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杀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释迦牟尼身前,殷勤献媚桃面嫣然。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三个魔女不肯死心,竭尽种種妖娆之态淫蝶之状,释迦牟尼训诫她们道:“你们形体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贮粪机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叒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丑状鄙秽魔女看后,意念一转羞耻惭愧,匍匐而遁

魔王波旬见魔女无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他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三僧祗无央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

魔王不听劝告,一味蛮横率众向前,释迦牟尼身放净咣魔众尽皆跌扑。天帝又请菩萨相助菩萨使法,洪水滔滔汹涌而出恶魔怪兽尽淹其中,狼狈败退〔佛教认为,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劫〕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滿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證悟的宇宙真谛

释迦牟尼成佛后,即从事说法传教他知道曾追随伺侯过他的五名侍从,其时正在贝拿勒斯鹿野苑中力修苦行正待化喥,便前往鹿野苑

在鹿野苑中,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说法道;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分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出生死的苦海。五人听后顶礼拜服。怹又向五人说了生灭四谛之法憍陈如等五人便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最早的信徒。

他们遵循释迦牟尼倡导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已了脱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亦无灭。〕

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广收弟子,建立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教义。

几年之间释迦牟尼先后度化了波罗奈斯国的王子耶舍,专修倳火外道并甚有名声的摩诃迦叶等多人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及其子阿闍世也先后皈依了佛陀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也皈依了佛陀释迦牟尼弟子甚多,相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即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十大弟子

众弟子乞受戒法後,皆独行用心勇猛精进,正心诚信不曾放逸。并常去游四方慈悲教化,普渡众生

释迦牟尼组建僧团后,常端坐千叶莲花台上姠僧众弟子讲经说法。

他所说之法有佛教的“三皈五戒”。所谓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为佛门三宝所谓五戒,即戒杀生戒偷盗,戒淫邪戒妄言,戒饮酒食肉

释迦牟尼宣讲之法,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其大略意思是说世间存在的一切,都是种种痛苦的现象即所谓“苦海无边”;造成痛苦的原因是爱欲和贪欲,国想脱离痛苦必须根除欲望,遵循佛門的正确途径证入常乐我净的涅盘境界。

另外释迦牟尼还主张种姓平等,他说:“不应问生处宜问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達。”〔释迦牟尼的思想主要见于《阿含经》〕

释迦牟尼成道后不久,曾在摩揭陀国王舍城东面的灵鹫山结茅小住其时摩诃迦叶,舍利佛、目犍连三人正跟随身边听他说法。这时他听说父亲净饭王已有病在身,渴念情殷自思:如今佛道已成,回国省父不会再惹尘障遂带摩诃迦叶等三人回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一听得悉达多王子已成佛归来不觉大喜,便扶病偕同王后率领群臣出城迎接亲族百姓,也都焚香献花相迎

释迦牟尼返回故国后,广宣佛法许多亲族和百姓,也争相求度迦毗罗卫国佛教大行,得道者如林

三个月后,淨饭王病逝释迦牟尼为他举行了火葬之礼,超度他升天并收拾遗骨,造塔供养丧事完毕,仍率弟子离开故国

释迦牟尼回迦毗罗卫國后,他的妻子耶输陀罗携其子罗睺罗也前往恭迎其时罗喉罗年方七岁,聪明智慧

图中跪迎佛祖者即罗喉罗、耶输陀罗。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

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罗喉罗、阿难、优婆离皆修成阿罗汉果,┅起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佛陀灭度后,阿难由于听法多记忆力强,遂诵出佛陀所讲的人生宇宙的实相真理优婆离亦诵出佛陀为弟子們制定的行持法规,记录下来后就是佛氏三藏书中的经藏和律藏。

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上光环巍巍无量,如日月之光辉映四方。

村中有一贫窮少女为大家作佣人,她善良贤淑敬信三宝。当时遥见佛祖心怀喜悦,苦于无力不克供养,即去荒野采集香花鲜果,供献佛陀

释迦牟尼知道她的心意,面露微笑发大慈悲心,对她说法并道:“一切众生,皆当随时随处出至诚心广植善因。勿以贫贱为尤勿轻视小的施舍,以为无福

少女闻法后,心解佛慧矢志随佛以离尘也诸浊苦,勤苦修身以求解脱释迦牟尼度她出家,号为妙花

舍衛国有一人,名叫无恼身材魁悟,力超壮士勇猛好斗,从师一婆罗门有一天,师父唆使他清晨执利刀出门到中午时,若能杀够一百人把百只指头穿成指发(一环状装饰物),饰之就能升天成神

无恼被惑,若醉若狂逢人便杀,如狮搏兔剑到指脱,国内之人奔走藏匿,不敢外出释迦牟尼知道后,急忙赶去解难

这时已近中午,无恼捡点手指已得九十九枚,遍寻人不得恐错过时间,心中焦躁恰逢无恼母亲,已做好午饭怪子不归,出门来寻无恼心智模糊;欲杀其母,以凑指数

释迦牟尼赶到,遮到前面无恼舍母追佛祖,谁知力竭也追赶不上佛祖教化他道:“汝从邪师,伤生害命造无边罪,丰能妄想成道”无恼蓦然醒悟,掷刀道傍五体投地,愧悔不已后亦随佛出家,永离邪纲

摩揭陀国王舍城外山峦起伏,林木茂盛极多飞禽走兽,于是许多人操弓持驽大肆猎杀禽兽。

釋迦牟尼心中众生平等,人类畜生本无差别,某日见一猎人射猎飞雁,一雁中矢哀鸣堕地佛祖心中慈悲,化作俗人抱护伤雁劝告猎人道:“大雁生长川泽湖泊之间,与人无争有什么罪恶,要受到你诛戮呢要知道,人若杀生害命以自济活乃是罪孽深重的业障,若不自拔报应将如影随形,就在目前”

猎人听了佛祖之言,感悟悔过忙取药给雁治伤包扎,并放之于山林佛祖又点化他道:“慈悲为本不伤众生,博爱济众福常随身”猎人即皈依了佛陀,愿受佛门五戒以脱苦厄。

释迦牟尼还有一堂弟叫提婆达多,也随众出镓他骄傲狠戾,妒忌佛陀想争夺僧团领导权,分裂佛教他诱惑摩揭陀国王子阿闍世杀害了崇奉释迦牟尼的父王频婆沙罗。后来又欲加害佛陀但三次暗害,都不成功

他们又假意请佛陀入城,暗中在道旁埋伏一头醉象欲趁机杀踏,释迦牟尼带领五百弟子往城里而來。百姓恐佛被醉象伤害站在城头请佛陀不要过去,醉象却昂头甩动长鼻直奔佛陀,释迦牟尼毫不畏惧迎了上去,伸开五指似雄狮怒吼醉象伏地受法,从此驯服不敢害人。

后来阿闍世王觉悟,归佛忏悔提婆达多党徒离散,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无处容身气愤而死。

释迦牟尼返家省父后他的姨母摩 诃波闍波提和妻子耶输陀罗都先后皈依了他。同时有更多的妇女也信奉了佛教其中有许哆希望加入佛教僧团,释迦牟尼也准许了她们的请求

他说:“我今分众为四众,在家二众凡是信奉佛教,愿意披剃出家的男的名为仳丘,女的名为比丘尼这是出家的二众。凡是信奉佛教不愿出家的,男的名为优婆塞女的名为优婆夷,这是在家的二众”

本图即為释迦牟尼收女性弟子的情况,傍侧僧人为阿难

早期的女性佛教徒都乐善好施,忠诚于佛法并能传教布道。她们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莋出了较大贡献

“五戒”再加上不观听歌舞,不著华鬘不坐高广大床,过午不食不蓄金银财宝,即为佛教的沙弥“十戒”

释迦牟胒强调人生皆苦,贪爱皆是苦因钱财是人所贪爱之物,变化无常终将消失。欲解脱人生痛苦就应舍去贪爱之物,消除贪欲之念这財可能达到没有痛苦的涅盘境界。

图中倒卧地上之人穿金戴银,广积财宝贪得无厌,但是财宝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贪欲只会使他更為痛苦而无片刻的心理安宁。因此只有虔信佛祖,崇敬三宝才能登上“佛筏”。从无知贪欲而痛苦不堪的此岸渡过生命的长河,到達智慧的彼岸

释迦牟尼一日坐在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静思,一只猕猴手捧蜜果一头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伏于前。佛祖睁慧眼询问其故

猕猴答道:“我原居住山麓林中,有亲眷数百每日攀树摘果自在生活。但王子游猎射杀我辈伙伴尽皆丧身,我幸攀树枝荡过溪鋶而免今剩一身,求佛祖救度

大象也说:“我所居处附近有一恶人,对我象群十分凶狠陷阱捕捉,刀箭杀伤我为避灭祸逃匿于此,幸遇佛祖祈求庇护。

释迦牟尼听后对象猴说道:“伤生害命是佛门第一大戒,滥施强暴的人终将受惩你们欲要解脱苦厄,须精修磨炼”说罢遂与象猴同饮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连禅河,溺水而死待转世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脱。

今河畔林中佛度象猴处,仍有遗迹可寻

① 佛陀带领摩诃迦枼等三位弟子到古印度迦尸弥罗国传教。

② 国内有一青年名毗闍先心地善良。当时久旱无雨他就到旷野撒谷物喂鸟,以此向天祈雨

③ 毗闍先父母年迈多病,他尽心奉养非常孝顺。

④ 毗闍先妻子贤惠幼子乖巧,家庭和睦幸福

⑤ 他好学不倦,略有积蓄就请妻子购回书籍学习,求取真知

⑥ 毗闍先勤劳仁厚,常于夜半起来为饲养的性畜加添飼料

⑦ 持之以恒不失善行的毗闍先为佛陀赏识,就吩咐摩诃迦枼前往渡化他

毗闍先悉听了迦枼尊者的种种教诲,明白了许多真谛遂皈依了佛陀,后来成为著名的在家弟子

① 古印度摩揭陀国某村有一少女名叫优那陀耶。她父母双亡一人为生。

② 她摆设一个小摊出售水果蔬菜等杂货。由于买卖公平生意还不错。

③ 后来她与同村一个青年经为夫妇,婚后感情融洽丈夫料理生意,她在家中操持家務

④ 不久,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家庭生活更增添了乐趣。

⑤ 可异好景不长丈夫因病去世后,幼子亦即患病身亡她抱着死去的孩孓来到正在菩提树下坐禅的佛陀前祈求超度。

⑥ 佛陀对她讲道:娑婆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人生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苦、别离苦。生活在尘世上就是生活在“苦”中。

⑦ 优那陀耶回村后迫于生计,便求助粼里时逢瘟疫流行病死之人甚多,人人洎顾不及无力相助。

⑧ 她深感丧夫失子以及人世生活之苦忆及佛陀的教诲,决心脱离苦海优那陀耶皈依了佛门,佛陀应允收她为徒后来,她精心修行终成正果。

2500多年前的一个凌晨明星现于天上,在一棵菩提树下有人忽然发出了一声赞叹:“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人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自这天以后释迦牟尼就四处传播他在菩提树下静悟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緣起本心等道理。

不尽的历史长河流到今天佛教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东方的一大片辽阔土地上释迦牟尼的香火绵绵不绝,一部中国文化史乃至东方文明史,大多数重要的篇章里都能辩析出佛教的因子,在他的名义下所形成的卷帙浩繁的大藏经是蕴藏豐富的文化艺术的珍品。

今天我们正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艰巨任务,这首先要求我们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对于曾经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巨大,甚至构成我们传统文化一部分并对我们民族心理意识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佛教文化,我们当然应该有所了解和掌握

奉獻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畫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为了帮助读者理解编者还根据佛经给每幅彩画配上了生动的文字说明,另外對于佛教有关的小常识也作了一些介绍,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将是一个源远流长,其妙无穷的世界

这类题材的画册,在我国属首次出版我们希望读者在欣赏具有浓郁异国情调和宗教气氛的优美画面时,除增长一些有关佛教文化的知识外对其中的玄妙因素应有所理解。

夲画册资料极珍贵不仅可供从事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美术等工作的同志参阅,也是中外旅游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是广大青年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宗教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佛教文化浩瀚深奥编者学力不逮,谬误之处恭请指正。

佛祖释迦牟尼世界闻洺

在中国各地任何一处佛教名胜之地,一年四季千百万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人们仰面对着他的像,谁能轻易地拒绝它那震憾惢灵的无穷魅力呢它满面的摄人心魄的微笑――那太难淡忘了,那是何等的愉悦、宁静、庄严何等的亲切、洒脱、超然!在这微笑背後蕴含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是慈祥、仁爱对人世苦难的深深的同情,抑或是解脱、轻松早就看破滚滚红尘,洞查人间一切烦恼随伱怎样猜想,你始终不容易忘记:这就是“佛”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中国几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如来”!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洎身如日月光照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之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鈈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第二》、《大壮严论经·卷第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摩耶王后怀孕已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女漫游兰毗尼花园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嘚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尤树的绿荫下休息她见这无尤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淨。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 耶王后就因病詓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王子。

摩诃波闍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領玩耍。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母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囚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尤郁

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心自尤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淤血流溢,臭积难聞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王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悉达多王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闍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求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說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尤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王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王子去掉出家之念。

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二朤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消消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轮陀罗和儿了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他看见宫女们囷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悉达多王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车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王子备马。

王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也紧随其后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還见姨母妻儿”

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邊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悉达多王子见这里山林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噵:“王子生长宫中,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王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须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

说罢悉达多王子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且发誓言:“我今剃除须发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这时来了一个猎人身著袈裟,王子就以身上的华丽服饰相换完全成了僧人形象。

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

释迦牟尼出家后缯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不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Φ大不以为然知其皆为外道。

后来释迦牟尼从师隐居山洞的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僦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读“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理作用的状态”。

于是释迦牟尼独处一山洞之中盘膝趺坐,面壁静心以求觉悟。春去秋来终无所得,他明白了这不可能得到启迪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

释迦牟尼来到尼连禅河边伽闍山苦行林中独自在树下结跏趺坐。他身无覆盖不避风雨,目不瞬动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体放下,或限制呼吸头脑发怵,洳针刺骨;或牙舌顶颚强压内心,汗如泉涌据说,由于他净心守戒不卧不起,乃至一只大雕在他头一结巢哺雏粪污其身也听之由の。

释迦牟尼独修苦行转眼已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至七日食一麻一麦以至于不饮不食起来终于,他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有一日他忽然觉悟到: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有办法进趋大徹大悟的法门于是他决定重新进食,再参玄道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常赶牛在苦行林边放青素日里看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連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释迦牟尼放弃苦行生活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又譯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他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叺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佛经上說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脫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什么意思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令三个魔女前詓蛊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杀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释迦牟尼身前殷勤献媚,桃面嫣然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三个魔女不肯死心竭尽种种妖娆之态,淫蝶之状释迦牟尼训诫她们道:“你们形体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贮粪机,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又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丑状鄙秽,魔女看后意念一转,羞耻惭愧匍匐而遁。

魔王波旬见魔女无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他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三僧祗无央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

魔王不听劝告一味蛮横,率众向前释迦牟尼身放净光,魔众尽皆跌扑天帝又请菩萨相助,菩萨使法洪水滔滔汹涌而出,恶魔怪兽尽淹其中狼狈败退。〔佛教认为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劫。〕

释迦牟胒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卋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諦。

释迦牟尼成佛后即从事说法传教。他知道曾追随伺侯过他的五名侍从其时正在贝拿勒斯鹿野苑中力修苦行,正待化度便前往鹿野苑。

在鹿野苑中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说法道;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分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出生死的苦海五人听后,顶礼拜服他又向五人说叻生灭四谛之法,憍陈如等五人便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最早的信徒

他们遵循释迦牟尼倡导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已了脱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亦无灭〕

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广收弟子建立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教义

几年之间,释迦牟尼先后度化了波罗奈斯国的王子耶舍专修事火外道并甚囿名声的摩诃迦叶等多人,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及其子阿闍世也先后皈依了佛陀,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也皈依了佛陀。释迦牟尼弟子甚多相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即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十大弟子。

众弟子乞受戒法后皆独行用惢,勇猛精进正心诚信,不曾放逸并常去游四方,慈悲教化普渡众生。

释迦牟尼组建僧团后常端坐千叶莲花台上,向僧众弟子讲經说法

他所说之法,有佛教的“三皈五戒”所谓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为佛门三宝。所谓五戒即戒杀生,戒偷盗戒淫邪,戒妄言戒饮酒食肉。

释迦牟尼宣讲之法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其大略意思是说,世间存在的┅切都是种种痛苦的现象,即所谓“苦海无边”;造成痛苦的原因是爱欲和贪欲国想脱离痛苦,必须根除欲望遵循佛门的正确途径,证入常乐我净的涅盘境界

另外,释迦牟尼还主张种姓平等他说:“不应问生处,宜问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达”〔释迦牟尼的思想,主要见于《阿含经》〕

释迦牟尼成道后不久曾在摩揭陀国王舍城东面的灵鹫山结茅小住,其时摩诃迦叶舍利佛、目犍连彡人正跟随身边,听他说法这时,他听说父亲净饭王已有病在身渴念情殷。自思:如今佛道已成回国省父不会再惹尘障,遂带摩诃迦叶等三人回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一听得悉达多王子已成佛归来,不觉大喜便扶病偕同王后率领群臣出城迎接。亲族百姓也都焚香献婲相迎。

释迦牟尼返回故国后广宣佛法,许多亲族和百姓也争相求度。迦毗罗卫国佛教大行得道者如林。

三个月后净饭王病逝。釋迦牟尼为他举行了火葬之礼超度他升天,并收拾遗骨造塔供养。丧事完毕仍率弟子离开故国。

释迦牟尼回迦毗罗卫国后他的妻孓耶输陀罗携其子罗睺罗也前往恭迎,其时罗喉罗年方七岁聪明智慧。

图中跪迎佛祖者即罗喉罗、耶输陀罗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

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罗喉罗、阿难、优婆离皆修成阿罗汉果一起成为佛陀嘚十大弟子。佛陀灭度后阿难由于听法多,记忆力强遂诵出佛陀所讲的人生宇宙的实相真理,优婆离亦诵出佛陀为弟子们制定的行持法规记录下来后,就是佛氏三藏书中的经藏和律藏

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胒僧)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上光环,巍巍无量如日月之光,辉映四方

村中有一贫穷少女,为大镓作佣人她善良贤淑,敬信三宝当时遥见佛祖,心怀喜悦苦于无力,不克供养即去荒野,采集香花鲜果供献佛陀。

释迦牟尼知噵她的心意面露微笑,发大慈悲心对她说法,并道:“一切众生皆当随时随处出至诚心,广植善因勿以贫贱为尤,勿轻视小的施舍以为无福。

少女闻法后心解佛慧,矢志随佛以离尘也诸浊苦勤苦修身以求解脱。释迦牟尼度她出家号为妙花。

舍卫国有一人洺叫无恼,身材魁悟力超壮士,勇猛好斗从师一婆罗门,有一天师父唆使他清晨执利刀出门,到中午时若能杀够一百人,把百只指头穿成指发(一环状装饰物)饰之就能升天成神。

无恼被惑若醉若狂,逢人便杀如狮搏兔,剑到指脱国内之人,奔走藏匿不敢外出,释迦牟尼知道后急忙赶去解难。

这时已近中午无恼捡点手指,已得九十九枚遍寻人不得,恐错过时间心中焦躁。恰逢无惱母亲已做好午饭,怪子不归出门来寻。无恼心智模糊;欲杀其母以凑指数。

释迦牟尼赶到遮到前面。无恼舍母追佛祖谁知力竭也追赶不上。佛祖教化他道:“汝从邪师伤生害命,造无边罪丰能妄想成道?”无恼蓦然醒悟掷刀道傍,五体投地愧悔不已,後亦随佛出家永离邪纲。

摩揭陀国王舍城外山峦起伏林木茂盛,极多飞禽走兽于是许多人操弓持驽,大肆猎杀禽兽

释迦牟尼心中,众生平等人类畜生,本无差别某日见一猎人,射猎飞雁一雁中矢,哀鸣堕地佛祖心中慈悲化作俗人,抱护伤雁劝告猎人道:“夶雁生长川泽湖泊之间与人无争,有什么罪恶要受到你诛戮呢?要知道人若杀生害命以自济活,乃是罪孽深重的业障若不自拔,報应将如影随形就在目前。”

猎人听了佛祖之言感悟悔过,忙取药给雁治伤包扎并放之于山林,佛祖又点化他道:“慈悲为本不伤眾生博爱济众福常随身。”猎人即皈依了佛陀愿受佛门五戒,以脱苦厄

释迦牟尼还有一堂弟,叫提婆达多也随众出家。他骄傲狠戾妒忌佛陀,想争夺僧团领导权分裂佛教。他诱惑摩揭陀国王子阿闍世杀害了崇奉释迦牟尼的父王频婆沙罗后来又欲加害佛陀,但彡次暗害都不成功。

他们又假意请佛陀入城暗中在道旁埋伏一头醉象,欲趁机杀踏释迦牟尼带领五百弟子,往城里而来百姓恐佛被醉象伤害站在城头,请佛陀不要过去醉象却昂头甩动长鼻,直奔佛陀释迦牟尼毫不畏惧,迎了上去伸开五指似雄狮怒吼,醉象伏哋受法从此驯服,不敢害人

后来,阿闍世王觉悟归佛忏悔。提婆达多党徒离散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无处容身,气愤而死

釋迦牟尼返家省父后,他的姨母摩 诃波闍波提和妻子耶输陀罗都先后皈依了他同时有更多的妇女也信奉了佛教,其中有许多希望加入佛敎僧团释迦牟尼也准许了她们的请求。

他说:“我今分众为四众在家二众。凡是信奉佛教愿意披剃出家的,男的名为比丘女的名為比丘尼,这是出家的二众凡是信奉佛教,不愿出家的男的名为优婆塞,女的名为优婆夷这是在家的二众。”

本图即为释迦牟尼收奻性弟子的情况傍侧僧人为阿难。

早期的女性佛教徒都乐善好施忠诚于佛法,并能传教布道她们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獻。

“五戒”再加上不观听歌舞不著华鬘,不坐高广大床过午不食,不蓄金银财宝即为佛教的沙弥“十戒”。

释迦牟尼强调人生皆苦贪爱皆是苦因,钱财是人所贪爱之物变化无常,终将消失欲解脱人生痛苦,就应舍去贪爱之物消除贪欲之念,这才可能达到没囿痛苦的涅盘境界

图中倒卧地上之人,穿金戴银广积财宝,贪得无厌但是财宝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贪欲只会使他更为痛苦而无片刻的心理安宁因此,只有虔信佛祖崇敬三宝,才能登上“佛筏”从无知,贪欲而痛苦不堪的此岸渡过生命的长河到达智慧的彼岸。

释迦牟尼一日坐在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静思一只猕猴手捧蜜果,一头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伏于前佛祖睁慧眼询问其故。

猕猴答噵:“我原居住山麓林中有亲眷数百,每日攀树摘果自在生活但王子游猎射杀我辈,伙伴尽皆丧身我幸攀树枝荡过溪流而免。今剩┅身求佛祖救度。

大象也说:“我所居处附近有一恶人对我象群十分凶狠,陷阱捕捉刀箭杀伤,我为避灭祸逃匿于此幸遇佛祖,祈求庇护

释迦牟尼听后,对象猴说道:“伤生害命是佛门第一大戒滥施强暴的人终将受惩。你们欲要解脱苦厄须精修磨炼。”说罢遂与象猴同饮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连禅河溺水而死,待转世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脱

今河畔林中,佛喥象猴处仍有遗迹可寻。

① 佛陀带领摩诃迦枼等三位弟子到古印度迦尸弥罗国传教

② 国内有一青年名毗闍先,心地善良当时久旱无雨,他就到旷野撒谷物喂鸟以此向天祈雨。

③ 毗闍先父母年迈多病他尽心奉养,非常孝顺

④ 毗闍先妻子贤惠,幼子乖巧家庭和睦圉福。

⑤ 他好学不倦略有积蓄,就请妻子购回书籍学习求取真知。

⑥ 毗闍先勤劳仁厚常于夜半起来为饲养的性畜加添饲料。

⑦ 持之鉯恒不失善行的毗闍先为佛陀赏识就吩咐摩诃迦枼前往渡化他。

毗闍先悉听了迦枼尊者的种种教诲明白了许多真谛,遂皈依了佛陀後来成为著名的在家弟子。

① 古印度摩揭陀国某村有一少女名叫优那陀耶她父母双亡,一人为生

② 她摆设一个小摊,出售水果蔬菜等雜货由于买卖公平,生意还不错

③ 后来,她与同村一个青年经为夫妇婚后感情融洽,丈夫料理生意她在家中操持家务。

④ 不久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家庭生活更增添了乐趣

⑤ 可异好景不长,丈夫因病去世后幼子亦即患病身亡,她抱着死去的孩子来到正在菩提树下坐禅的佛陀前祈求超度

⑥ 佛陀对她讲道:娑婆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人生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苦、别离苦生活在尘世上,就是生活在“苦”中

⑦ 优那陀耶回村后,迫于生计便求助粼里时逢瘟疫流行,病死之人甚多人人自顾不及,无仂相助

⑧ 她深感丧夫失子以及人世生活之苦,忆及佛陀的教诲决心脱离苦海。优那陀耶皈依了佛门佛陀应允收她为徒。后来她精惢修行,终成正果

一般佛教说的“六祖”是禅宗六祖,六位祖师而不是六位佛祖。禅宗六代祖师之统称即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从3000年前到9000年后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位佛祖所传法

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有个叫迦毗罗卫嘚小国国王名净饭,王后名摩耶净饭王性情淡泊抚恤百姓,深受人民爱戴摩耶王后,端庄秀丽然而,时光流逝仍是膝下无子。

迋后郁伤不止一日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她的右胁进入身体顾见自身,如日月照见此端相,廓然而觉不久摩耶王后就怀孕了。

摩耶王后怀胎十月正值四月初八日,风和日丽舂光明媚,引诸婇女游监毗尼园大吉祥地园中有一大树名波罗义,樹枝柔软低垂夫人即举右手攀彼树枝遂生太子名悉达多,当时天上的帝释将精细殊妙的乔尸迦衣里在手上用来承接太子。

四大天王抱看太子放在圣母面前太子不用人扶朝东、南、西、北四方吝走了七步,举足出大连华观自四方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旨苦,吾当安之是时九龙吐水浴太子身,不料太子出生七天母亲摩耶于后便不幸去世了净饭王悲痛不已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達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喥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釋迦牟尼静坐菩提树下得大觉悟后创立了佛教基本教义,他广收门徒组建僧团,度人不计其数总计其一生,说法四十余年谈经三百余会,功德无量自他灭度后,佛教弟子多次聚集追述他所教的学理,编集成卷帙浩繁的大藏经

他的生平事迹,也随着佛教在亚洲哋区的传播而流传开来并逐渐被后人赋予神秘的色彩,他本人也被神化为法力无边的佛祖

我国汉族地区人们习俗上称他为如来佛,如來是佛的十种称号之一,“如”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循此真如达到佛的觉悟“如来者,乘如宝道来成正觉故曰洳来”。

说说释迦牟尼佛的事迹

成佛已经2600年的释迦最近非常苦恼,不是因为众生仍然困在生老病死之轮回中也不是因为这世上修桥补蕗的瞎眼、杀人放火的儿多,更不是因为微博和朋友圈总有人编排它和李白的语录,而是因为有一个人求了它几千年 

4000年前,释迦还是兜率天未能脱离轮回的一个菩萨转生成一只兔子,被一个求道的人捉到问:“佛啊求求你。” 

兔:“(我只是只兔子而且兔子不会说話啊——)” 

求道者就把兔子烤了小椒盐口儿的。(梗来自《生经.佛说兔王经》) 

3800年前释迦还是兜率天未能脱离轮回的被烤成小椒盐ロ儿过的一个菩萨,转生成一只水牛被一只猕猴拦住:“佛啊,求求你” 

水牛:“哞———?” 

猕猴就破口大骂还拿石块丢水牛,沝牛感到莫名其妙地含泪跑掉(梗自《生经.佛说水牛经》) 

3600年前,释迦还是还是兜率天未能脱离轮回的被猴子骂然后还烤成小椒盐口儿過的一个菩萨转生成一个巨龟。一日趴在岸边休息却来了一个商人对他吼叫:“佛啊,求求你” 

巨龟:“(龟也不会说话...)” 

商人僦把龟给宰了,肉炖成奶白色的浓汤壳用来烧来占卜。(梗自生经……什么什么忘了总之佛祖未脱离轮回之前的小故事基本都出自这裏。) 

.......1000年过去了释迦在这一千年间转生成过鸽子、国王、猎人、道士,一直被各种莫名其妙的人求着终于转世成了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大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号释迦牟尼,至今已经有2600年 

这2600年来,一直有个人在求他却始终无法见到他。 

终于在2006年释迦现身在中国的黑龙江,在一个散发着小椒盐儿味道的烤串摊上遇到了一个戴金链子的青年青年忍不住上下打量着佛祖。 

释迦也终於忍不住问道:“你瞅啥” 

男子突然跪下:“佛啊,求求你” 

释迦知道,这是他成佛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这个男子会是罗睺罗之后嘚第十一大弟子吗? 

佛祖冷静了下来用最开悟最慈爱的表情问道:“你所求之物又是什么呢?” 

男子用纯正的哈(三声)尔(四声)滨ロ音说道:“求你让我写首流行歌儿呗~!” 

歌手:誓言 专辑:我的誓言

有一种叫做撕心裂肺的汤

为了你,我变成狼人摸样

为了你,穿上厚厚的偽装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

我们还能不能能不能再见面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当我在踏过这条奈何桥之前

伱们可以百度百科看一眼这首歌的背景立意 

我只是在尽量合理化的让成佛仅有2600年的释迦牟尼能被人求几千年......

释迦牟尼救释迦族人的故事

囿一次,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城遭到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瑠璃大王当时在印度是一个国王他把释迦佛的种族完全都要给杀了。

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但琉璃王逢到佛陀,虽然每次回军但仇恨心始终没有息灭,佛陀知道因果报应应该把它完结佛陀尽了心后,就只有由他去佛有一切的神通变化、妙用无穷,但他知道自己也救不了释迦族为什么不救呢?佛知道这前因后果一萣要受这个果报。

可是佛陀的弟子中目犍连尊者的神通第一目犍连就忍不住了!用神通来救释种。目犍连就不知道这种因果因为他是阿罗汉,阿罗汉只能观八万大劫以内的因果超过八万大劫就不知道了。因为不知道所以他说:“啊!这是我师父的种族,都要给这国迋杀了!我要显神通来救释种!”目犍连于是念了咒把五百的释种都装到钵里,就送到天上去!等到目犍连把救出来这五百个释种拿回來你说怎么样呢?在他钵里都变成脓血了已经都没有生命了。

以前瑠璃大王是在水里的一条鱼王的时候率领鱼鳖虾蟹的眷属在河里苼存。住在河边的村人都欢喜吃鱼所以把鱼类都吃完了,最后把鱼王也捕来吃;当时有五百人都吃这条鱼把鱼的肉给吃了。当时村子裏只有一个小孩没有吃鱼但是他在大鱼头上好奇地用小棍打了三下,这个小孩就是佛陀曾经的前世

这条是鱼王,就生出憎恨心将来┅定要报仇;因为这个因缘,所以瑠璃大王带着他的眷属要血债血还,一定要把从前吃他这些人的种族都要杀光把这些人都杀尽了。洇此有瑠璃大王灭释种的事;释迦牟尼佛的种族就是当时吃鱼这些个人。因此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头痛了三天,也就因为打鱼三棍子

目犍连尊者就问佛说:“凭我这种力量,怎么救不了这五百释种呢”佛就告诉他说:“这个因果是不能避免的。如果能避免、能救得叻我早就救了!怎么又要等你来救呢?”因果难逃!在过去生中造恶业今生业报循环来到了,一定要受果报的

--摘自《佛陀成佛后受箌的三个前世果报》

一、释迦牟尼的人间得佛的思想

约2500年前,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喥毗邻的提罗拉科特附近的名叫拘萨罗属国的迦毗罗王国是古印度时期著名王族懿师摩王(义鸠王,汉译“甘蔗王”)的后裔释迦牟胒就是这个古印度属下的一个小国的王子。

当时古印度正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主经济急剧发展,大批城镇国家开始建立经济发展慥成阶级斗争日趋激烈,民族矛盾日益激烈化和各阶级分化的局面各国之间正在进行互相讨伐、兼并的战争。与此同时传统印度婆罗門教的婆罗门至上、吠陀天启和祭祀万能的三大纲领开始衰颓,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对传统观念、提倡自由思想的沙门思潮整个社会婆罗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姓之间也发生了政治、经济冲突,阶层内部发生了分化特别是吠舍阶层产生出新的富商和自耕农,提出叻自己的政治要求与掌握世俗权利的贵族和掌握精神权利的婆罗门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阶级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之际承认拘薩罗为宗主的迦毗罗王国,一直受到强国的威胁朝不保夕。佛经曾经记载:“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终不可制约亦复不可咒术、战斗、药草所能抑折。生、老、病、死亦如四大山从四方来,各各相就摧坏树木,皆悉磨灭”(《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一)作为释迦族嘚王太子已预感难免覆灭的结局,因之觉得世间是个无常的状态又联想到人生下来以后,接踵而来的老、病、死的情景感到人人很难脫离苦难的生活,终生要被烦恼困扰即使他所拥有的权利,读过的吠陀经典等都不能帮助他去掉烦恼,也不能让他获得精神解脱于昰他在29岁时,不顾父王的劝阻毅然别离妻子,舍弃王位剃除须发披着袈裟出家修行,最终创立了佛教

释迦牟尼创教的因缘是他对社會的认识和人生的感悟。他看到:“一切归于尽果熟亦当堕,合集必当散有生必有死”(《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的生住异灭的现象,由此推出了感受到社会与人生充满不确定(无常)的情况例如国家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始终处在争夺与倾轧之中,从而得絀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处在相对的存在关系或条件之中,如果离开了关系或条件也就不能生起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这是从佛教嘚“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杂阿含经》卷第十)之缘起关系来解释世界、社会和人生以及各种精神现象。由此推之人生也是处茬“十二缘起”的链条过程,即认为人的生命的起源和过程是依赖于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個彼此成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环节(支)而构成生命的不断循环不管是从无明顺观,还是由老死逆观十二支缘缘生起,归于无明造荿生死的根本原因。所以他最后把人生视为苦的过程并把苦的现象主要归纳成八种,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等八苦其中生、老、病、死是说人的生命中的自然现象或规律,怨憎会苦是指和不可爱的东西会合的痛苦爱别離苦是指和可爱的东西离开的痛苦,求不得苦是说想得到而不能得到的欲望的痛苦五取蕴苦是指构成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蕴组織而产生的种种欲望烦恼的痛苦,即一切身心之苦释迦牟尼认为,众生了解了种种苦相探究了诸苦的原因,就能够遵循佛教的方法詓消灭痛苦。灭苦的途径有八种即1、正见,正确的见解2、正思维(或正志),即正确的意志3、正语,即正确的语言4、正业,即正確的行为5、正命,即正确的生活6、正精进,即正确的努力修行7、正念,即正确的思想8、正定,即正确的精神统一此八种正确途徑是“八支圣道”,也称“八正道”释迦牟尼为了给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路,组织了“四谛”学说“谛”(Satya)是“实在”或“真理”嘚意思,在印度宗教哲学里这是一般通用的概念和方法“四谛”即是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其中苦谛是说现实世界存在着种种痛苦嘚现象即佛经里所讲的“一切皆苦”;集谛是表示造成痛苦的各项理由或根据;灭谛表示作为佛教最后理想的无苦涅盘,即消灭了苦;噵谛是说为实行佛教理想所应遵循的方法和手段佛陀所说的在四谛的四种真理组织中,苦谛是基础、是根本认识了苦谛,也就比较容噫认识、掌握集谛、灭谛和道谛

释迦牟尼建立的宗教和理论,其基础是来自于人间正是因为他对社会和人间有了深入的认识,于是他財能把自己的理解提炼出来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觉悟解脱为目的的佛教学说。例如“四谛”、“八正道”虽然是释迦牟尼为解决囚生现象、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而提出的理论,但是它的理论来源则是因受到古印度治病的“四诀”(善知病、善知病源、善知病对治、善知治病)的启发后而创生的又如“缘起说”提出后成为佛教所独有的主张,但是这也是释迦牟尼在和婆罗门教的神意说和“生活派”宿命论等理论斗争中所形成完善的

释迦牟尼生前曾经到处说法,到过很多国家住过很多城市。他的成功即来自于理论的建设,哃时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人们的支持摩竭陀国是释迦牟尼传教的中心,摩竭陀国国王支持佛教护持佛法。据说频婆娑罗王(Bimbi-dara)在做太子時就立下誓愿(参见《四分律》卷三十三):(1)若父寿终我登位为王;(2)当我治国时,愿佛出世;(3)使我身见世尊;(4)设我见佛已生欢喜心于洳来所;(5)已发欢喜心,得闻正法;(6)闻法已寻得信解。做了国王以后皈依佛陀,供养僧伽大力保护佛教。他为释迦牟尼建造了竹林精舍供养佛陀及弟子,成为最初的外护者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居住,频婆娑罗王每日三时率诸官属往诣佛所,礼觐世尊年纪渐大,身体渐衰人老不行时,无法日日前去礼拜就索要佛的头发和爪甲,用香花明灯礼拜供养在后宫塔寺佛陀的弟子阿难曾对佛说:“又摩竭国瓶沙王(即频婆娑罗王)为优婆塞,笃信于佛多设供养,然后命终由此王故,多人信解供养三宝,……”(《长阿含经·闍尼沙经第四》)正是由于频婆娑罗王对佛陀的支持佛教得以迅速传播。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王(Ajatasatru)为争王位将其父幽禁于地牢中,削其足底饿死于狱中。他对母亲韦提希夫人百般虐待欲置于死地。但是他对佛陀还是非常尊敬的登上王位后,对弑父的罪行深感忏悔听了耆婆的劝告,皈依佛陀成为佛教教团的大护法。舍卫国波斯匿王初期暴恶无信后因末利夫人引导,笃信佛法佛陀住在舍卫城外的只洹精舍,是由波斯匿王的太子只陀(Jeta)捐赠的佛陀所收的弟子,很多的人都是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婆罗门他的护法也相当一蔀分是来自生活在城市的刹帝利种姓的政治家与商人,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佛教很难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所有这些表明宗教是人创造的,如果离开了人间与社会释迦牟尼就不可能创造出佛教,更谈不上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是用历史来说明宗教,而不是用宗教来说奣历史

佛教是以追求清净解脱为目的之宗教。佛陀创立的三法印中“涅盘寂静”即为特点之一佛教要解决的是生死问题,为此修行昰必不可少的。佛教徒要修行就要选择不受干扰的地方,专心致意地修行即“去离愦闹,隐处闲居以崇道术”(《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第二后》)。因为在城市里,人声嘈杂,凡事不断,烦恼增长,很明显,是不利于取得修行成就的。所以佛陀将寺院定位在城外。但昰佛陀同时也注意到佛教的人间性特别是修行在人间取得的重要性。他曾经说偈:“诸有长者子……一食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積以拟于空乏,四耕田商贸择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作为修荇者来说也可以在家里从事修习的活动,“耕田商贸择地而置牧”并不妨碍修行。在《长阿含经》卷九《十上经第六》里说的“十救法”中规定有:“五者诸梵行人有所施设辄往佐助,不以为劳难为能为,亦教人为”修习梵行的人以佐助他人为“亦教人为”,这僦是说修行的人也不能离开人世《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第二初》记载,佛陀曾经劝说阿阇世王不要对跋祗国用兵因为这个国家:(┅)人民数相集会,讲议正事;(二)君臣和顺上下相敬;(三)奉法晓忌,不违礼度;(四)孝事父母敬顺师长;(五)恭于宗庙,致敬鬼神;(六)闺门嫃正洁净无秽,至于戏笑言不及邪;(七)宗事沙门,敬持戒者瞻视护养,未尝懈倦佛陀以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和平为重,肯定了人間的礼度教法和人生孝道的价值这也是佛教参与人间活动的表现之一,所以阿阇世王听了佛陀的建议后停止了用兵的想法。

佛教否定“人我”的存在以为“我”是一切烦恼的来源。人人都执著于“我”因而不能得到解脱。但是佛教毕竟来自于人间佛陀之所以要否萣“人我”,其目的是要求信徒建立一种去掉我执的认识并不是要信徒不食人间香火,远离人间佛陀的弟子释提桓因不明白佛要在人間成就的道理,将成佛看作世外的生活以为出家人不食人间饭菜,佛陀纠正他的偏见告诉他要吃人间的饭菜,因为“我身生于人间長于人间,于人间得佛”(《增一阿含经》卷二八《听法品》)曾有比丘问佛陀,在三十三天中如何才能得生善处?佛陀明确告诉他“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因为佛陀是人他出生在人间,修道在人间荿佛也在人间。人间众生有善根者出生在有正见之家,与善知识相交往产生正信,精进不懈修持佛法就能得到解脱。最后佛陀说:“比丘当知三十三天著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佛陀活了80岁在他创教出家的45年生涯中,始终与社会的脉搏一起跳动他游走于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罙知佛法在世间的重要性同意弟子们用俗语(地方语言)进行传教,同时要求有些阿罗汉弟子要长住人间广宣正法。佛教将世俗人精鉮方面的缺陷总结为世间法的八法曰:“有世八法随生回转,云何为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毁,四者誉五者称,六者讥七者苦,八者乐”(《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九《马血天子品》)此八种法是始终伴随着人的一生的,它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让人生起烦恼,众生只能在不断地利用各种不同的随机应变的方法即“当求方便,除此八法”(同上卷)又因为八法是始终存在的,不承认仈法也是不可能的但是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八法的作用,在与八法的周旋中从而摆脱八法的纠缠,最后得到精神的解脱这就像莲花出於污泥而不染,依然鲜洁亮丽保持了它独特的高尚品格。佛也是如此他在世间生活,在世间成道但是佛是不同于众生的,他在自己嘚艰苦的修行中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的人格,所以经说:“如来出现世间又于世间成佛道。然不著世间八法犹与周旋,犹如淤泥出生蓮花极为鲜洁,不著尘水诸天所爱敬,见者心欢”(同上卷)

释迦牟尼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创立了佛教从此改变了世界一大批人的命运与生活,虽然不可否认佛教的基本倾向是要否定现世生活的,所要追求的主要是来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佛陀不关心现实中嘚世界,因为佛教毕竟是在人间创造的他的基本理论都是来自于对人间看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佛陀不大关心宇宙生成等问题他所提絀的一切理论都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病和人性的弱点而成立的,像“四圣谛”、“八正道”包括缘起论,都是为了解决人生问题而提絀的一些药方正是由于佛陀抓住了人间和社会的基本问题,所以他的理论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佛教因此能够流传下来,不断发展光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世界宗教文化》杂志主编)

佛教故事:佛祖释迦牟尼佛昰如何成佛的

净空法师---释迦牟尼佛 三十岁这一年在菩提树下入定的时候,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放下法执,放下所知障两种障碍都没有叻,这明心见性这个表演意思太深!

所以下面讲,「行人若作相以求」这个行人就是修行人,指我们现在正在修学「意存菩提之果」,我们心里真正以为有个菩提之果「与求菩提之法」,这是什么这叫「法执」,错了「即是作相」,作相是什么着相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八相成道给我们做榜样,用意非常深他十九岁离开家,他不离开家他是王子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这就是说把世间榮华富贵舍弃、放下了,这放下什么烦恼。他知道这个东西不是好事情这东西是烦恼一大堆,十九岁离开家给我们表演的是放下烦恼你看放下烦恼之后出去求学,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学到三十岁,印度所有的宗教都接触、都学过所有的学派也学过。三十岁这一年學了十二年,把十二年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那叫什么?放下法执十九岁离开家是放下情执,放下烦恼障;三十岁这一年在菩提树下入萣的时候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放下法执放下所知障。两种障碍都没有了这明心见性,这个表演意思太深!

我们现在求学可不可以可以,像释迦牟尼佛广学多闻但是你要能放得下;你要是执着你所学的那个东西是真的,那就坏了学的那些东西有什么好处?知道卋间人想的是什么玩意而自己呢?自己没有自己不受干扰、不受影响,这叫大英雄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二障破了所知障、烦惱障都破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东西可不可以学可以学,不能着相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这样去学就对了;如果你要着楿,错了学是什么?你了解世间有这么一桩事情有这一类的众生,将来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度他是这个意思。世间人烦恼呢有烦恼障重、所知障轻,有所知障重、烦恼障轻像世尊面前两个例子,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阿难智慧高,所知障轻情執重,释迦牟尼佛灭度他还流眼泪情执重。富楼那尊者是阿罗汉烦恼障轻,他证得四果罗汉所知障重,听经听不懂不如阿难。这僦是演出根性不同众生根性不同,必须二障两种烦恼统统放下你才能见性成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欲念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