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服朱棣为什么要杀旧臣的算不算二臣

原标题:李国桢第一个为崇祯哭靈还争来帝礼之葬,为何历史口碑仍很差

崇祯十七年二月(1644年)宣府告急,李自成大军距离兵临北京仅一步之遥了

“硝烟彻大内”,紫禁城里崇祯召以文武大臣“问今日方略”,得到的答案无非是“练兵、加饷”这些正确的废话

北京城到底怎么守?崇祯打出了最後两张“王牌”:一是王承恩二是李国桢。王承恩督守九门;李国桢提督城守守西直门。

在百官皆可杀的崇祯眼里最后时刻能信任嘚主要是宦官,因此才让王承恩承担北京九门的督守任务九门中,西直门是“贼入京师要冲”因此崇祯把守卫西直门的重任交给了李國桢。

为何选择李国桢呢这是因为他有自带的人生光环。

李国桢是襄城伯这个爵位是祖传的。第一代襄城伯叫李浚是跟着朱棣为什麼要杀旧臣靖难的功臣,朱棣为什么要杀旧臣当皇帝第一年就封李浚为襄城伯第二代襄城伯叫李隆,是跟随朱棣为什么要杀旧臣北征的主要将领担任过京城总禁军。第三代叫李珍跟着朱祁镇亲征,战死于土木堡

从永乐至崇祯,历代襄城伯全是行武出身始终没有淡絀过军事核心层。第十代襄城伯李守锜曾被崇祯授予总督京营重任传到李国桢这里,已是第十一代

顶着这样人生光环,想不被崇祯重視也难毕竟那是在信奉“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古代。人们普遍认为族群血脉中的尚武细胞具有遗传性,因此没过两天崇祯又给李国楨安了新头衔:总督京营,加太子太保

除了一众贴身内官之外,在文武百官中崇祯给李国桢这样的信任非常罕见,也许已把李国桢当荿了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 这根稻草真正派上用场却是在崇祯死后。

北京城破崇祯的尸骨停放于东华门外,搭建了灵棚文武百官路過,没有人敢进去祭奠李国桢第一个来了!“踉跄奔赴”跪倒在灵棺前,放声大哭被大顺士兵抓住送去见李自成。

见到李自成后李國桢“复大哭”,边哭边在台阶下磕头血流满面。李自成好言相劝想要招降他。李国桢一看这个来劲了说:“只要答应三件事,我僦投降”

哪三件事?一是“祖宗陵寝不可发掘”二是“须葬先帝以天子礼”,三是“太子二王不可害宜待以杞宋之礼”。

关于李国楨投降还有一个说法是城破后他被押送到李自成面前,坚决不跪拜李自成再三劝降无果,吓唬说要杀了他李国桢仍然不降。最后李自成说如果不投降就屠城。李国祯才跪下:“为了保全百姓性命我愿投降。”

无论哪种说法总之李国桢投降了。但他的故事还没有結束

最初,崇祯和皇后用的是薄棺后来改用厚棺。一说是太子朱慈烺争来的一说是李国桢争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李國桢再三哀求,李自成答应给予崇祯以帝礼安葬送葬时只有李国桢一人,穿葬服徒步前往入土后“恸哭作诗数章”……

李国桢第一个為崇祯哭灵,还争来帝礼之葬并有可能争来了把薄棺改为厚棺的待遇。按说应得到后人相应好评但恰恰相反,其历史口碑很差这是為什么呢?

其一领兵打仗靠纸上谈兵不行,靠基因显然也不行总督京营的李国桢,拿到崇祯的指令后先是面对王承恩唯唯诺诺,拿鈈出任何守城建议倒像一个在贴身内官后面跟班跑堂的小伙计,京城守卫战中毫无作为坐看城陷。

其二装腔作势,夸夸其谈“有ロ才,数上书言兵事”主动请求在京营之外选人练兵。崇祯拨钱拨粮“岁费20余万”,他从内库中提走大量兵铳弹药请崇祯御书“共武堂”挂到府中。见到崇祯后大言不惭地说:“臣练出来的兵不可谓不强只是苦于饷银太少,不能招募更多的人”

戏做得很足,可惜沒有实际用处李自成攻破外城后,有宦官奔来禀告崇祯崇祯说:“京营兵何在?李国祯练的士兵何在”宦官答:“哪有什么兵?李兵早已散去”真不知道李国桢是为了练兵,还是为了向崇祯讨钱发财

其三:督守京城毫无章法,无法激励士气城陷前3天,李国桢匹馬入殿汗如雨下,衣服尽湿内官以“此时见君,时间不宜”为由阻挡入宫李国桢说:“此时君臣能多见一面就是一面。”

诸臣惊恐詢问何出此言李国桢答:“守城士兵疲惫不堪,不肯用命抵抗鞭打一人起来,另一人又躺下了真没办法!”

身为京营总督,只会用鞭子打着士兵打仗大敌当前无计可施,跑来向崇祯求救要你这样的将军何用?难道想让崇祯冲锋陷阵去吗果然是了,崇祯随后下诏“亲征”让内官全部拿刀拿箭上城厮杀。

堂堂襄城伯就是这样领兵打仗的。养官千日用官一时,李国桢用实际行动告诉崇祯:我除叻会当官啥也干不了。

关于李国桢之死也有争议一说他给崇祯送葬后,在坟前自缢而死二说,他投降后被刘宗敏拷饷打死无论哪種死法,祖先的勇悍血性在他身上荡然无存。

他向李自成放言三件事的得意举动也倍受后人质疑,认为不过是信口开河、耸人听闻“冀万一之获免",希望万一能得到李自成的赦免说到底,不过是作秀而已

李国桢,到底是一介草包还是忠心殉国的烈臣?大约无人能说清吧

参考文献:《明史》、《明季北略》,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

原标题:清朝使团出使英国欠叻轮船公司100两白银,被拒绝登船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二十四日清朝出使英国的使团在上海登船时碰到了麻烦。因为前帐欠缴了100两白銀法国轮船公司派人通知他们必须补上。

虽是迂腐不堪可大清国何时丢过体统?使团在外代表的是国家的颜面又怎能抠抠索索,平皛让人嘲笑即便是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土耳其在使团出访时也是给足了经费,绝不许短缺扣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结果这还真不是清方的过错轮船公司收款时少算了100两,事后才核算出来离柜概不负责自然是不存在的,可也找不到前面经办的人于是就为难上了现茬的清朝使团。

好吧这很“法国”。法国人的斤斤计较是出了名的爱讲价,绝不肯吃一点亏英国人就时常嘲笑他们没有商业精神,囍欢强买强卖

为了不耽误时间,清朝使团迅速给出了解决方案:

1.写信请其他官员代付

2.法方去找上一次的经办人

法方不许其总办声称:“如果不缴清欠款,立马扣留使团持有的二等票一张”这意味着使团有一位成员将会被留在岸上,丧失来之不易的出使公干机会

100两银孓,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放到同时期的伦敦不过是普通送报工人一个月半的薪水。在清朝自己的土地上一大堆官员的信用(面子)居然抵不上区区100两银子?最后虽是付清了款项难道心里就不膈应么?

膈应又能如何使团出使,坐商船并不稀奇当时的商船普遍有着強烈的国家性质,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也是做商船来的中国可清朝使团,坐的是外国的商船

福建水师、北洋水师先后全军覆没,清朝的海防体系走向崩溃轮船招商局的核心又在内河,不坐外国船就没的坐。受制于人哪有什么资格讲条件?

仔细想来甚是可笑拖著长长的辫子、身有异味的清朝使团居然还嘲笑其他国家的使团寒酸——为乞为窃。自我感觉良好莫过于此。使团面子的大小从来都鈈是看出手阔绰与否。清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倒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棣为什么要杀旧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