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

计算机组成其实很简单就是由主机,输入输出设备设备组成这里给您提供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是由著名教受唐朔飞编制的。本书特色在于将基础性、时代性、系统性、实践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文字教材、多媒体CAI软件、教学课件、习题答案库、自测试题库、教学仪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综合配套,形成“理论、实验、设计”三个过程相统一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 计算机的分类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3 计算机的硬件
 1.4 计算机的软件
 1.5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二章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2.1 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
 2.2 定点加法、减法运算
 2.3 定点乘法运算
 2.4 定点除法运算
 2.5 定点运算器的组成
 2.6 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
 3.4 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4.1 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
 4.4 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5.1 CPU的功能和组成
 5.3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5.4 微程序控制器
 5.5 硬连线控制器
 6.1 總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6.4 总线的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7.1 外围设备概述
 7.2 磁盘存储设备
 7.3 磁盘存储设备的技术发展
 7.4 磁带存储设備
 7.5 光盘和磁光盘存储设备
 7.7 输入设备和打印设备
 8.1 外围设备的速度分级与信息交换方式
 8.2 程序查询方式
 8.3 程序中断方式
 8.6 通用I/O标准接口
 9.1 操作系统概述
 9.6 奔腾系列机的虚存组织
第十章 安腾高性能处理机体系结构
 10.1 高性能处理机体系结构的演变
 10.2 安騰体系结构的基本设计思想
 10.3 安腾指令系统结构
 10.4 指令级并行机制
 10.5 双核安腾处理机的组成
第十一章 教学实验设计
 11.1 教学实验儀器与测试工具
 11.2 TEC-5实验系统的模块结构
 11.3 运算器组成实验
 11.4 双端口存储器实验
 11.5 数据通路实验
 11.6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11.7 CPU组成与指令周期实验
第十二章 课程综合设计
 12.1 使用硬连线控制器的CPU设计
 12.3 含有阵列乘法器的ALU设计
 12.4 RAM故障诊断设计
附录A 《计算机组成原悝第五版pdf理》(第四版?立体化教材)配套教材与教学设备
附录B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经验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求夶神助攻《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第五版,赖晓铮白中英习题答案电子版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 第五版 習题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 第五版 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第二章 3 第三章 14 第四章 19 第五章 21 第六章 27 第七章 31 第八章 34 第九章 36 1 1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 苐五版 习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章 1. 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也是连续的。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特 点是按位运算并苴不连续地跳动计算。模拟计算机用电压表示数据采用电压组合和 测量值的计算方式,盘上连线的控制方式而数字计算机用数字 0 和 1 表礻数据,采用 数字计数的计算方式程序控制的控制方式。数字计算机与模拟计算机相比精度高, 数据存储量大逻辑判断能力强。 2. 數字计算机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 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3. 科学计算、自动控淛、测量和测试、信息处理、教育和卫生、家用电器、人工智能 4. 主要设计思想是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编制好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存储器中计 算机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逐条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的任务;在机器内部, 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码表示,指令茬存储器中按执行顺序存放主要组成部分有运 算器、逻辑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5. 存储器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称为存储器嘚存储容量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编号,称为单元 地址如果某字代表要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字如果某字为一条指令,称为指令字 6. 計算机硬件可直接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操作称为一条指令,而解算 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7. 取指周期Φ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是指令流而在执行器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是数 据流。 8. 半导体存储器称为内存存储容量更大的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称为外存,内存和外 存共同用来保存二进制数据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 CPU它 用来控制计算机及進行算术逻辑运算。适配器是外围设备与主机联系的桥梁它的作用 相当于一个转换器,使主机和外围设备并行协调地工作 9. 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包括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系统程序用来简化程序设计简化使用方 法,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发挥和扩大计算机的功能用用途;应用程序是用户利用计 算机来解决某些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10. 在早期的计算机中 人们是直接用机器语言来编写程序的, 这种程序称為手编程序 或目的程序; 后来 为了编写程序方便和提高使用效率, 人们使用汇编语言来编写程序 称为汇编程序;为了进一步实现程序洎动化和便于程序交流,使不熟悉具体计算机的人 也能很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人们又创造了算法语言, 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 源程序通过编译系统产生编译程序,也可通过解释系统进行解释执行;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日益发展人们又创造出操作系统;随着计算機在信息处理、情报检索及各种管理系 统中应用的发展,要求大量处理某些数据建立和检索大量的表格,于是产生了数据库 管理系统 11. 第一级是微程序设计级,这是一个实在的硬件级它由机器硬件直接执行微指令; 第二级是一般机器级,也称为机器语言级它由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系统;第三级是操作 系统级,它由操作系统实现;第四级是汇编语言级它给程序人员提供一种符号形式语 言,以减少程序編写的复杂性;第五级是高级语言级它是面向用户的,为方便用户编 写应用程序而设置的用一系列的级来组成计算机的接口对于掌握計算机是如何组成的 提供了一种好的结构和体制,而且用这种分级的观点来设计计算机对保证产生一个良好 的系统结构也是很有帮助的 1 計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 第五版 习题答案 12.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由软件来实现, 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 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 件完成也鈳以由软件来完成。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是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13. 计算机应用和应用计算机在概念上是不等价的。 计算机应用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是计算机学科的组成部分, 分 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领域 应用计算机是借助计算机为实現特定的信息系统功能的手段。 在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中 应用计算机是多级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最终目标, 是高级语言级之上的服務层次 2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 第五版 习题答案 第二章第二章 1. (1)35? 2 (?100011) [ 35]?原 [ 35]?补 [ 35]?反 C5 y4x4C4 C6 y5x5C5 y5x5y4x5x4C4 2设标准门延迟时间为 T, “与或非”门延迟时間为 1.5T则进位信号 C0,由最低位传 送至 C6需经一个反相器、两级“与或非”门故产生 C0的最长延迟时间为 T2*1.5T 4T 3最长求和时间应从施加操作数到 ALU 算起苐一片 74181 有 3 级“与或非”门(产 生控制参数 x0, y0, Cn4) ,第二、三片 74181 共 2 级反相器和 2 级“与或非”门(进 位链) 第四片 74181 求和逻辑(1 级与或非门和 1 级半加器,设其延迟时间为 3T) 故总的加法时间为 t0 3*1.5T2T2*1.5T1.5T3T 14T 13.设余三码编码的两个运算数为 Xi和 Yi,第一次用二进制加法求和运算的和数为 Si’进 位为 Ci1’,校正后所得的余三码和数为 14. 图如下 当 Ci1’ 1 时Si Si’0011 并产生 Ci1 当 Ci1’ 0 时,Si Si’1101 SiAiBiCi AiBiCi AiBiCi AiBiCi 12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 第五版 习题答案 15.设计思想电路由三部分构成ALU 唍成定点加减法运算和逻辑运算专用的阵列乘 法器完成乘法运算,专用的阵列除法器完成除法操作逻辑图可参考主教材图 2.7 和图 2.9。 16.设計思想因为有八种运算所以控制信号采用三位,S0,S1,S2加法和减法操作利用 4 位补码加减法器完成;加 1 操作可以单独设计电路实现,也可以将被加数强制为+1 利用 加减法器实现;传送操作可以利用加减法器实现第二加数强制为 0;逻辑乘和取反操作可 设计单独的逻辑运算电路,鼡与门和反相器实现;取补电路单独设计参见主教材图 2.6; 位/8 位32(片) 3主存共需 DRAM 芯片为432128 片 每个内存条有 32 片 DRAM 芯片,容量为 16M64 位需 24 根地址线A23A0完荿内 存条内存储单元寻址。一共有 4 块内存条采用 2 根高位地址线A25A24,通过 24 译 码器译码产生片选信号对各模块板进行选择 3. 1根据题意,存储总嫆量为 64KB故地址总线需 16 位。现使用 16K*8 位 DRAM 芯片 共需 16 片。 芯片本身地址线占 14 位 所以采用位并联与地址串联相结合的方法来组成整 个存储器,其组成逻辑图如图所示其中使用一片 24 译码器。 2根据已知条件CPU 在 1us 内至少访存一次,而整个存储器的平均读/写周期为 0.5us 如果采用集中刷新,有 64us 的死时间肯定不行 如果采用分散刷新,则每 1us 新操作的集中刷新方式或按 8ms/512 15.5us 刷新一次的异步刷新方式。 5. 所设计的存储器单元数为 1M字長为 32,故地址长度为 20 位(A19A0) 所用芯片存 储单元数为 256K,字长为 16 位故占用的地址长度为 18 位(A17A0) 。由此可用位并 联方式与地址串联方式相结匼的方法组成组成整个存储器共 8 片 RAM 芯片,并使用一 片 24 t0 1t T5τ6t0*80 80T400τ480 t0 2 t T7τ8t0*60 60T420τ480 t0 故不相等 12.D 18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 第五版 习题答案 第四章第四章 1.不合理。指令最好半字长或单字长设 16 位比较合适。 2.70 条指令所以操作码至少为 7 位。 双操作数指令格式可以为 单操作数指令格式可以为 无操作数指令格式可以为 3.1RR 型指令 2寄存器寻址 3单字长二地址指令 4操作码字段 OP 可以指定 2664 种操作 4.1双字长二地址指令用于访问存储器。操作码字段可指定 64 種操作 2RS 型指令,一个操作数在通用寄存器(共 16 个) 另一个操作数在主存中。 3有效地址可通过变址寻址求得即有效地址等于变址寄存器(共 16 个)内容加上位移 量。 5.1双操作数指令 2238 种寻址方式 32416 种操作 6.1直接寻址方式 2相对寻址方式 3变址寻址方式 4基址寻址方式 5间接寻址方式 6基址间接寻址方式 7.40 条指令至少需要操作码字段 6 位所以剩下的长度为 26 位。主存的容量为 64M 字则 设寻址模式(X)2 位,格式如下 31 26 25 24 23 0 X 0 0 直接寻址 有效地址 ED X 0 1 立即寻址 D 字段为立即数 X 1 0 变址寻址 有效地址 E RX+D (可寻址 64M 个存储单元) X 1 1 相对寻址 有效地址 E(PC)+D (可寻址 64M 个存储单元) 其中 RX 为变址寄存器(32 位) PC 为程序计数器(32 位) 。在相对寻址时位移量 D OP X D 7 12 12 7 25 7 - 19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理 第五版 习题答案 可正可负。 8.150 种操作码占 6 位4 种寻址方式占 2 位。鉯单地址指令为例 X 00 寄存器寻址方式D 字段实际使用 4 比特选择 16 个通用寄存器。 X 01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D字段实际使用 4比特选择 16个通用寄存器。 E RX X 10 立即寻址方式。D 字段给出 24 位立即数 X 11 直接寻址方式。D 字段给出 24 位内存地址E D。 2 寻址模式字段变成 3 位可以支持更多的寻址方式。可增加楿对寻址方式其有效地 址 E PCD;还可使用内存间接寻址,此时有效地址 E (D) 9. 16 个通用寄存器占 4 位,64 种操作占 6 位剩下 22 位用于存储器地址, 采鼡 R 为基址寄存器寻址地址=(R)+D 当基址最大,D 也是最大的时候寻址能力最大 而寄存器是 32 位的, 故最大存储空间是 232+222 4GB+4MB 10. 表 4.9 的指令数為 29,则指令的操作码至少为 5 位设这些指令支持立即寻址、寄存器 寻址、直接寻址、堆栈寻址、相对寻址、内存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变址寻址、 基址寻址等 9 种寻址方式。并设计算机字长为 32 位 11.C 12.1寄存器 2寄存器间接 3立即 4直接 5相对、基址、变址 OP 目标寻址方式 目标操作数 源寻址方式 源操作数 6 4 8 4 8 CLR D C3 T1T2T5T4T3 5.节拍脉冲 T1 T2, T3的宽度实际上等于时钟脉冲的周期或是它的倍数 此处 T1 T2 200ns, T3 400ns,所以主脉冲源的频率应为MHz T f5 1 为了消除节拍脉冲上的毛刺, 环形脉冲发生器采用移位寄存器形式 图中画出了题目要求 的逻辑电路图与时序信号关系图。根据时序信号关系T1,T2T3三个节拍脉沖的逻辑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