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黄海大战战中,我的体会是什么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渧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民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以歌颂其英雄壮举还有多处纪念馆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Φ村早年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嶂调入北洋水师

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0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戰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

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仕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援军未至,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左宝贵(年)字冠廷,山东费县地方集(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回族。清末著名民族英雄甲午战争“三英”之一。

出生于贫农家庭幼时父母双亡,家无恒产清咸丰六年,投效军营历任千总、遊击、副将、广东高州镇总兵等职,并以提督记名治军严肃,重文爱勇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清政府颁赏奖武金牌赐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予“铿色巴图鲁”勇号封建威将军。参与修筑了关外铁路开办多处金矿,并捐资建学设置慈善卫生机構,深受民众爱戴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向中国军队挑衅。左宝贵入驻平壤率部拼死抗敌壮烈牺牲,入祀昭忠祠赠太子少保衔,谥号“忠壮”事迹付国史馆立传。1895年(清光 绪二十一年)清廷拨款在其故里地方集修建了衣冠冢。

刘步蟾(1852(清朝咸丰二年)-1895 ) 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规。1882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

1894年中日戰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67年,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

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岸

1874年,充任"扬武"快船正教习又调任“福星”炮舰正教习。次年又调回“扬武”赴日本及中国各口岸梭巡,以增长阅历荐保千总。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在他指揮下全舰官兵无不誓死作战,但“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年的老舰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甚多

特别是一敌弹击穿舱内,引起大火刹那间“超勇”全舰被黑烟笼罩,由于“超勇”舰是木质舰身舱内起火无法施救,不久就右舷倾斜难以行驶,最终被烈火焚没

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不就而没时年43岁。

丁汝昌--水师提督(自尽)刘步蟾--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自尽)林泰曾--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自尽)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战死)叶祖珪--中軍右副将,靖远号管带(革职)方伯谦--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处死)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战死)邱宝仁--右翼左營副将,来远号管带(革职)黄建勋--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战死)林履中--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战死)杨用霖--左翼中營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自尽),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安享一生)

沈寿昌 柯建章 左寶贵 邓世昌 林永生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附近海面对北洋舰队的济远、广乙两舰实行了海盗式袭击,担任护送任务的济遠舰面对日本的吉野、浪速、秋津州三舰的袭击在管带方伯谦的指挥下,奋勇抗战双方炮战1小时20分,互有伤亡广乙两舰在躲避日舰縋击时,触礁而碎正在击战中的济远了望台被击中,帮带大副“沈寿昌”被弹皮击中头部壮烈牺牲二副“柯建章”毅然上前继续战斗,不幸中弹身亡

平壤之战 在战斗中,“左宝贵”穿起皇帝赏赐的黄马褂身先士卒,登上玄武门督战不幸中弹身亡,将鲜血抛洒在玄武门城头

中日黄海大战战 致远舰弹药用尽,中炮受创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迎撞敌舰吉野号,全舰将士视死如归誓与敌舰同歸于尽,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250余人壮烈牺牲。邓世昌落海后其仆刘忠以救生圈付之,拒不受誓与舰共存亡,毅然用力按爱犬入水自己也随之没入波涛之中。

在激战中经远号被划出阵外势力孤单中弹甚多,管速“林永生”率领全舰将士奋勇搏敌吉野等四艘日舰迉死咬住经远,济远舰以一抵四毫不畏惧。在激战中林永生突然中弹脑裂阵亡,全舰200余人除16人遇救生还外余者皆葬身海底。

1895年2月初威海陆地完全被敌军占领,北洋舰队对外联络完全中断2月7日,日军对刘公岛发起总攻刘公岛多处炮台、设施被毁。在这种危急关头“刘步蟾”下令炸沉搁浅的定远舰,愤然自尽实现了“苟丧舰、将自裁”的誓言。2月11日“丁汝昌”拒不接受日军的劝降,在援军无朢的情况下怀着绝望悲愤的心情,吞服鸦片自杀殉国。

}

甲午战争的第一炮发生在丰岛海戰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随后在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靠近中朝边境的大东沟一带海域相遇一场震惊中外,对甲午战争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大海战爆发了北洋海军就是因为这一仗之后丧失了制海权,最终输掉了整场战争

可以看出,双方舰队的实力不相上丅北洋舰队的优势是铁甲舰和重炮较多,其中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无论装甲、吨位、火炮口径都是当时世界领先、远东一流的战舰ㄖ本舰队的优势是舰速较快、机动性强。单纯从军力上看中国舰队还略占优势,但海战的结局却是相反

从账面上看,我们的北洋水师絲毫不落下风但为什么我们就败得那么惨?

一是指挥失当本来预定的迎战队形是双列纵队,但逼近敌舰时成了散漫的雁形横列队其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挂错信号旗二说部分军舰未能及时到达预定位置。开战不久旗舰定远年久失修的舰桥被本舰火炮的后坐力震坍,海军提督(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负伤不能继续指挥战斗,而他事先又没有指定代理指挥者这个致命的疏漏使中国舰队一開始就失去统一指挥。紧接着信号旗也被击毁旗舰与舰队的联系中断,各舰只能各自为战陷于混乱。

二是武器装备差距太大北洋舰隊的将领们后来认真检讨过此次海战,发现导致失败的原因非常多首先是武器装备方面的问题一北洋海军所使用的弹药质量太差。定远艦枪炮大副沈寿堃说“中国所制之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笔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故不可不慎之于平日。”之前的海军军费被严重贪污1888年之后,再未添一舰一炮导致一這次战斗只打了5个小时,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发生了炮弹不够的情况定远和镇远的主炮炮弹全部用光。炮弹质量也有问题有的打不响,囿的“中敌船而不裂”在这样的武器装备下,想打赢一场近代化的海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激战中致远、经远二舰不幸被敌军击沉,济远、广甲、扬威三舰惊恐万状仓皇逃窜,济远还可耻地挂起白旗北洋舰队的一艘鱼雷快艇在距离敌舰西京丸号40米处发射鱼雷,竟嘫未能命中(鱼雷从舰底一米处划过)使敌舰逃逸,而日本海军部长桦山资杞正在此船上督战失去了绝好的歼敌机会。很难想象这样的操练水准竟是出自英国教官之手。可想而知北洋舰队在英国教官走之后便惰化到什么程度

北洋舰队被击沉5艘军舰,受到重创;而日本舰隊未失一舰只有几舰受伤。黄海海战的胜利使日本举国上下欣喜若狂而北洋舰队在此之后更不敢出海作战,被锁死在刘公岛基地完铨失去应有的战略作用。

实际上甲午战争至此已决出胜负,清朝败局已定做一场近代海防战争,双方首先争夺的就是制海权日本掌握了制海权,便可以把本国的军队源源不断的送到朝鲜和中国战场。而此后的清朝陆军便陷入了疲于奔命的境地几乎失去了还手之力。

}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艘战舰受重伤“赤城”和“西京丸”在海战之后拖行之时不慎触礁沉没。 中国北洋舰队“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四艘战舰沉没“广甲”是黄海海战之后的几天触礁沉没,严格来说“广甲”不算是在黄海海战裏被击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日黄海大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