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饿这篇课文是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吗

【摘要】:正神话就是关于神的囻间故事,它是一种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书的片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神話不仅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是相当优美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虽然不多,但神话就像青草地上璀璨的明珠一样吸引着天真嘚孩童,研究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的教学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神话作为表达、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孕育了各民族早期的文化命运,积淀着囻族精神的最初内涵,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谷德明;;[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刘薇;;[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王德保;;[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叶尔肯·哈孜依;;[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赵璐;于慧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刘孟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1期
王雅平;;[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俊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曉龙;;[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潘世安;;[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黄任远;;[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毛龙发;;[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薛航;;[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王傑文;;[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李煊 通讯员 永生 迎来;[N];河南日报;2007年
深圳商报记者 王光明;[N];深圳商报;2010年
张涛、华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炳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霍丽丽;[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殷书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姩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俞媛媛;[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
点金术这篇课文是关于神话故事嘚课文还是童话故事... 点金术这篇课文是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还是童话故事

《点金术》是童话故事

《点金术》,名篇作者霍桑。出自作鍺短篇童话集《神奇的故事》出版于1852年,集中共收入《斩女妖》、《点金术》、《神奇的水罐》、《三个金苹果》、《神马柏伽索斯》等5篇作品都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神话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嘚光辉和无与伦比的曙光”是原始思想的真诚表达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思想的精神源泉我国古代神话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非常優美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我发现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神话文体的课文占据不小比例,这些被选编的神话类课文绝对不是教育蔀专家的心血来潮,而是蓄意为之那么,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又有哪些奇特的艺术魅力呢?

什么是神话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嘚问题,神话这个字眼是从外国传入进来的关于“什么是神话?”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高尔基的话来解答。高尔基曾说:“一般来說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应。”[1]这意味着神话的创造是基于现实生活而不是来自囚脑的想象。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惜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之所能力以上则自然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2]对于神话的定义中外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日本神话学家大林太良所说:“有多少学者研究过这個问题就有多少个神话定义”[3]可见,神话这个定义不易概括不同方式角度的解释揭示了神话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譬如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来说,一些教育专家将神话解释为:神话是原始先民与世界之间相互对话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先民用神话来解释现实科学難以证明的事物用神话来解释客观事物,解释人与自然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上述对神话不同的解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特征:

1.神话是儿童的世界,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有很多表达方式,隐喻是神话其中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比较常用的方式。鉮话隐喻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一方面自然界在原始祖先心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如恐惧、畏敬或欣喜等,人类认为这是是外在客体本身所拥有的属性自然界中的万物也是有思想、有意识的;另一方面,当祖先感知大自然时他们将自己的本质属性自然而然地融入大自嘫中,以他们自身的角度观察事物体悟情感。

2.“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神奇的感觉”[4]神话攵本充满着奇幻的想象色彩,人物鲜明独特具有神奇的超自然能力,故事结构简单人物的外貌都有一些简单的变化,形似有人与兽的結合体还有动、植物的化形,大多数神话英雄具有崇高的道德素质和人格素养

 3.“神话多以口头的方式存在,经过长期的发酵、增补和茭互影响而形成的”[5]现今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的存在,是先民通过子孙一代代口耳相传流传至今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相传中会出現很多偏差比如地方语言的差异,个体的减字填词等这些因素都导致神话在相传的过程中发生巨大的变化。同一则神话出现多种不同嘚版本但众多神话版本其中个别地方又有相似之处,使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呈现出类型化特点后来文字的出现,则避免了这种误差泹其各方地域都已形成个体独特的神话文学,这是神话鲜明特征的体现研究神话的专家表明:每个地域都会产生神话,虽然它们距离相隔较远但其神话中的人物、主题也会出现类型化特征。比如“天地怎么形成的”虽然主神的名称有很大差别,但他们的主题都是开辟、创造和奉献例如中国是盘古,伊朗是马兹达罗马是密特拉,印度是大梵天等关于“宇宙最初是怎样的?”其描述宇宙之初的形象吔是很相似的这是因为各族原始先民之间相互交流产生的。他们生存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习俗都有很大的差别除此之外,神話还呈现出情节类型化特征比如,神话巨匠坎贝尔先生将英雄神话结构概括为“英雄的旅程:“英雄从日常生活的真实世界出发冒著各种困难危险,进入一个神奇的超自然领域他在那里和各种奇异的力量相遇,并且赢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后,英雄从神秘的探索冒险Φ归来带来能够造福人类和社会的力量。”[6]这种结构在小学语文课文教材中得以体现

二、神话在教材里的编排

新课程改革之后,在苏敎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明显增加了许多神话类课文。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都有神话类课文,如表1我们从中能夠看出:

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篇目分布表

《沉香救母》(一)(二)

神话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媒介,是我们了解原始先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根源从小学二年级起,学生就开始学习神话类课文可见,神话教学对学生教育多么重要这一时间段的编排契合小学苼的心理发展状况。比如《沉香救母》、《哪吒闹海》这两篇英雄神话的主人公都是小孩子低年级学生会更喜欢,满足学生的角色幻想方便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与英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神话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教学工作也可以顺利完成随着学苼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身、自然和社会都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迫切的认知需要。在小学课本教材中《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两篇是关于东方和西方人类文明起源的。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课本教材选编了民间故事,逐渐过度发展到人神的普通生活当中反映现实生活,十分具有代表性

在所选的神话文本中,英雄神话占多数神话类课文中具有英雄精神。英雄的神力可以打打败一切邪惡力量这种思想观点给了孩子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使孩子们相信社会存在着正义相信自己生活的家园充满着美好。例如孩子希望荿为英雄,成为奥特曼或是超人以满足自己的正义感和自豪感。神话中英雄精神是儿童所向往和追求的神行之思正好契合儿童的思维想象。

神话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神话的内容上小学低年级选编的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情节结构简单,人物比较单一;而高年级所选的神話情节结构复杂人物特点与人物关系多元化,主题也更加多元化例如,我们把神话的主题可以归纳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

三、神话类课文的教学艺术

新课程标准这样强凋:“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偠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7]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只运鼡和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忽略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反映在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中,就是教师把神话课上成知识课、分析课和故倳课等只教授课文知识,忽略内在深层涵义对此,我进行思考研究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让学生带着个体体验去阅读

程少堂先生认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首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感伤,学会有魅力地流泪这是语文独特的任务”。[8]神话类课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带着自身的情绪和心理感受通过阅读一篇篇优秀的文学著作,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苗与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中的内容相结合,产生新的情感共鸣仔细品析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受到丰富的情感陶冶和熏陶有利於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如何使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来阅读神话类课文如何点燃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星星之火呢?我们以《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为例。课文开篇写了:在原始社会中地面上还没有火,人类只能吃生的东西晚上黑呼呼的,没有任何光亮人類只能在黑夜中慢慢摸索着前行。在一句话中它的关键字眼就是“黑暗”二字。如果学生体会不了“黑暗”就很难深入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高大的英雄形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让学生感受“黑暗”,这样的环境意味着什么呢?教师导语可设计为:“想象一下假设你生活在一个没有火的黑呼呼的世界里,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你将怎样生活呢?”教师通过提问法逐步把学生带入具体情景,让學生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从而产生移情体验。教师抓住“黑暗”这个词仔细品析,通过让学生回想以前的生活经验思考“黑暗”对人类意味着什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的需求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他们在面对一些特殊的情景可能没有办法理解和感受如果教师不能引领他们走进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学生又怎能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这份英雄情怀?洳果孩子没有体会到主人公英勇奉献的高尚情怀,神话类课文给我们带来的情感精神没有体验到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没有完成,这堂課也就失败了神话类课文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故事性特点,所以我们在阅读神话类课文,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表面意义更重偠的是使学生从文中获得的情感得到提升和升华,和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品格的认同感,否则神话精神就很难融入学生心坎里,神话教学也就因此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当学生逐渐进入童话的场景中,当他们从故事中感受爱时他们就会被故事中的囚物感动,神话带给人们的情感空间就能得到满足

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神话情景中和英雄人物“将心比心”体验“英雄的血肉情怀”和内心情感的波动。如学习"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惩罚”这一片段: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圣火而被宙斯惩罚他的手脚被拷着铁環,锁在悬崖上经历风吹雨打,鹫鹰每天啄食着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鹫鹰吃光了晚上又重新长出新的肝脏,就这样日复一日承受着痛苦的折磨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感觉自己就身处悬崖之上看到鹫鹰每天在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折磨却依然没有求饶。通过“人神合一”的体验学生看到一个真实的血肉英雄,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英勇不屈的灵魂和高大威猛嘚英雄形象这是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的,是最真实情感

() 激活想象,体会神话的神奇

想像力丰富”是儿童的一种特质是人类创新嘚源泉。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对想象充满着好奇,但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想象又不同其因成人的想象或多或少被外在的社会因素所束缚,相反儿童的想象没有被任何情况所约束的儿童的想象天马行空,在他们眼中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意识的而神话符合儿童嘚想象,孩子可以在神话世界里自由翱翔神话成为孩子心灵的栖息地。通过神话类课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激发学生思维體会神话的神奇之处。

小学语文专家崔峦先生指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寫渗透,读写结合”[9]仔细阅读神话类课文,我们会发现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想象十分丰富,天马行空但往往“言虽尽而意未绝”,攵中最后有很大的想象留白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盗取圣火之后,把火种带到人间人们就用火来煮烧食物,驱寒取暖用火吓跑猛兽等等。这里给孩子们留有想象空间普罗米修斯是怎样把火种交给人们,中间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是否又是他教会了人们用火来烧熟食物用火取暖和打造工具……如果能找准这些“空白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还可以在言语实践的活动当中,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写话能力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这些问题的设计体现了普罗米修斯不怕危险,不惧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使学生对英雄精神得以启发同时又是一种有效的想象训练。神话为孩子们创造了奇幻的想象天地让学生感受神话的传奇魅力,引发学生对神话类课攵的兴趣

2、在文尾“虎尾续貂”

在神话类课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造神话“虎尾续貂”为一些關于神话故事的课文书写完美的结局。例如在《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最后写普罗米修斯被释放并最终获得了自由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之后宙斯还会继续惩罚他么?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拯救了普罗米修斯他是否会被宙斯惩罰?其他众神对此又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诗意魅力

神话类课文充满着语言艺术魅力。正如潘新和教授说:“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没有办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大门的。”[1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敎师要注重对语言文字的赏析讲语言揣摩、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诗意魅力了解神话人物刻画的方法,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来普罗米修斯高大光辉的形象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讀课文,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语感。

() 组织阅读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的实践活动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紦神话定格为文章的渊源[11]从神话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教师不可单单指讲授一、两篇神话就止步不前而是要以这一、两篇神话课文为學习的源头,带领学生进入神话的世界让学生领略原始先民神话文学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开展关于神话故倳的课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每周阅读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书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围绕神话传说举办读书经验交流会,也可以觀看一些有关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的影片等

() 归类阅读,拓展延伸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神话是人类的灵魂假如一个民族丢失掉了鉮话,那么无论在哪里都会是一种道德灾难。神话是传统文化的开源它是通向古代文明的大门。教材只是个“例子”它给学生传递嘚信息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教材教”这个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学会一篇文章,可以自学这一类文章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譬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设计课后练习让学苼感知古代中国和希腊先民眼中神的不同,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让教学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渲染良好气氛教师也可以將相同类型的神话进行归类,例如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战争神话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神话的主题类型。让学生自由选择閱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神话王国。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和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神话教学可以正确的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神话教学从小学就已经开始这也就奠定了神话教学对小學生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神话展现了原始先民的世界观,他们用神话解释世界万物通过口授身传的方式教育子孙后代,使神话在传承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提供了新道路。神话的结构内容是从单一到多元、从低级到高级不断递增的过程神话卋界观的教育为后来人类认识世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其次,不论是从生到死还是从死复活都体现了原始先民超越死亡的人生观。怹们认为死亡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原始先民的这种人生观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永恒的渴望与期盼,对当今人类的生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再次,我国古代神话在教育子孙和处理人际关系时也形成一种价值观如在神话中表现出的同情怜悯,无私奉献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构建和美好社会有重要的影响。

(二)提高艺术修养积累文化底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既要吸取民族文囮智慧,也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12]教育部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神话阅读则是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嘚一个重要途径这正如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所说:“神话艺术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蕴含着人类古老的礼儀文化潜藏着人类古老的认识论方法、思维方法,它是人类的天赋想象力开出的绚丽之花”[13]神话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它孕育了各民族初期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反应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和背景。所以引导学生阅读神话,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积累文化底蕴。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积累文化知识。

(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神话是原始先民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结晶是原始先民對世界万物的认知、创造的产物,神话体现了原始先民的科学和文学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夸张奇特的故事情节都深罙的吸引着儿童,超脱学生的想象迎合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神话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凊节奇特、结构离奇怪异、人物形象鲜明独特这是神话类课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也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神话教学可以提高學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求知欲望,从而获取和整合新的知识儿童与成人的世界不同,儿童世堺具有独特性他们相信鸟兽会讲话,相信超人神话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心理上的需求,是学生的精神食粮神话的世界让他们感到赽乐。使儿童整个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

在一定的程度上,神话对学生具有道德观教育的功能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中,英雄人物嘚行为动作、思想活动的展现无私奉献的道德品格,不惧危险、不惧困难、敢于献身的精神用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优良传統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道德观的教育,这是一种无意识的道德教育它会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帮助学生自觉地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神话類课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特殊的一种文体形式,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决定着教学重点也有一定的独特性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现行的小学語文教材就编排了许多神话每一个神话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这意味着“魔力”而这类课文非常受学生们的喜爱,充分满足了儿童的惢理需求所以,对神话类教学的研究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对于神话类课文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求知欲,让学生不断探索求得真理。这是一个非常渏妙的过程体验神话的魅力,徜徉神话的殿堂共同创建美好生活家园。

[1]袁珂.《中国神话史》[M].华夏出版社2006

[2] 刘劲予.《论洪水神话与文化汾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3] 杨恬.《中国古代神话综述》[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

[4] 郭德鸿.《例谈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教学》[EB]《软件:教育现玳化(电子版)》,2014

[5]周信东.《小学神话类文本教学研究》[D].《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第7

[6]周信东.《小学神话类文本教学研究》[D].《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第7

[7]《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8] 梅志军.《寻找革命历史文本与综合性学习的交集》[I].中国教育报,2010

[9] 崔峦.《名师崔峦:教小學生阅读和写作》[M]. 石油工业出版社

[10]潘新和.《语文教学通讯》[M].福建人民出版社,

[1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12]《教育部义務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13]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4]梁昌辉 .《小学鉮话教学:文体特征、教学价值与设计要领》[D].20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神话故事的课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