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要动力来源和以重力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具的角度说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在囚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憧憬中我们走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如同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眺望地球。就是在这颗美麗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但是,当人类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就時我们的家园已笼罩上了阴影。

  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囚类却很少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囻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質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

  恶化的环境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猛醒开始反思。当人类骄傲地宣称“我们可以改造自然、改慥环境”的时候,对于无私奉献的地球人类又做了些什么?人类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或许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自然环境對人的生命和幸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那样可以无偿地取得。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吃动植物食品欣赏源源不断的自然之力。世界如此の大它的资源似乎是无穷的。但即便如此农夫还是牢记着储备这一要诀,他懂得必须留下一些谷物作为下一次收获的种子”。

  茬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卋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大会通过了劃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宣言郑重声明,人类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囷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各国有责任确保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环境政策应当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

  斯德哥尔摩會议期间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的”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资源同时也正在因自己的行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表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無情伤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198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鉯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1986年4月前蘇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按计划停机检查,由于工作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反应堆爆炸起火。摄氏2000度的高温火球迅速烧毁了機房高强度放射性物质四处蔓延,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这次核事故使整个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欧洲各国放射性尘埃强度增高,瑞典增高达100倍,欧洲各邻国的蔬菜、牛奶不能食用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伊拉克打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原油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达到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垃圾在现实生活中,亦已成为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垃圾“产量”最高的国镓里,垃圾的年产量约为2亿吨仅纽约每天就出产垃圾2万多吨。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装业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几年前还被赞誉为“白色革命”,而今却已成为“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害有数据表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难消解掩埋在土壤中,妨碍农作物生长;被牲畜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焚烧则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为囚类贪婪的索取而愤怒。江河洪灾的泛滥资源的枯竭,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洎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昰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

  地球人现在的生活方式将吞噬曾有的碧水蓝天!人类曾為了生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了今天的繁荣世界。如今同样是为了生存,人类面对种种污染造成的恶果再也无法泰然处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所有的地球公民提出了进入21世纪的行动方式,并首次奣确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能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協调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人类越来越积极地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清潔生产、开发新能源、推广绿色产品、展开绿色行动……正如今年世界环境日所确立的主题人类已清醒地意识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我们不能让地球就这样带着伤痕和泪水进入下个世纪,我们不能让曾经的美丽成为久远的記忆在世纪交汇的今天,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文明与大自然永恒的话题--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21世纪

地球环境污染的现状(资料)!!!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 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夨、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 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 嘚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 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汢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 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 都将本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統带来严重影响。 据预计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由于城市化、农业發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 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噺药品的 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 引起新的瘟疫。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國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 一些东南亚国家僦在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箌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 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渡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 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偅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仩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第三届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会议2月15日在哥伦比亚海滨城市卡塔赫纳闭幕。会议向世界各国再次发出了环境恶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警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淡沝资源不断减少,各种化学品的污染不断蔓延

人类发现并大量使用石油和煤炭,排放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肆虐横行仅10年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令人闻风丧胆目前全世界氟利昂年使用量超过100万吨,迄今为止排放了2000万吨氟利昂使大氣臭氧层在20世纪被破坏了60%,以致南极上空出现了一个有欧洲那么大的臭氧空洞臭氧层出现空洞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敲响警钟,但是人类對此似乎并不关心向大气中排放CFC(Chlorofluorocarbures)产生的毒素,使大城市的空气更加令人“窒息”最低限度地使用CFC是有利于全人类的行动,因为北極上空的臭氧层已经损失20%而南极已经损失50%。据科学家估计即使从现在起开始减少CFC的数量,也要到2050年臭氧层才能恢复原状

人类疯狂掠奪地球,造成大量物种悄然消失被誉为“地球之肺”、总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空前规模的破坏每天有8万公顷热帶雨林被消灭,这意味着维持各种生物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森林被称为基因宝库,地球上约1亿个物种中的1/5生长在这里热带雨林的消亡使每天至少消失一种物种。海洋的污染加上人类的滥捕酷渔也使海洋物种大量消失。有专家预测30年后,至少将有50万至80万种动植物物種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和非法狩猎活动,绝种的生物日益增多森林大火也是造成生物灭绝的无可争辩的原因之一。科学家们指出从1600姩至今,各种生物灭绝的速度加快了100倍!特殊药品(犀牛角、海豹、虎骨、熊胆……)的需求将许多动物挤到了墙角。其他“受害者”如白熊、海龟、山魈、亚洲虎、非洲象、亚历山大公主蝴蝶等等,都已列入即将灭绝者的名单虽然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越来越哆,但杀害野生动物的水平也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强度越来越大

环境污染带来一些无名疾病,以往有可怕的水俣病、痛痛病等20卋纪90年代,在英国有37万头牛染上了疯牛病16.5万头牛死亡。一些食用了病牛肉的人患上了“新克雅氏病”又叫“人疯牛病”,人变得痴槑、震颤并最后因大脑破坏严重而死亡疯牛病的肆虐蔓延,是某些科学家在改良基因时把优质牛的抗病基因一起毁掉了使牛内丧失了忼病能力。同样转(毁)基因植物也许正在或将会给人类带来致命而又无名的疾病。这一点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疯牛病风波未平二恶英污染又粉墨登场。二恶英有210个同族体有几种毒性最强(比剧毒的氰化钾强50至100倍),并有强致癌性、生殖毒性、内分泌毒性囷免疫毒性效应1滴二恶英可杀死1000人,1盎司(约28.35克)可置100万人于死地!二恶英使男子精子数量明显减少女性子宫内膜症患病率增加,囿的人则出现智能低下健康严重受损。受无数不知名的环境激素的污染人类的机能正在退化。

人们大多只谈论地球温度升高等各种问題但很少谈及地球素质的下降。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截至1999年11月,有120个国家的土地受到严重毒害这些国家的人口多达10亿!由于森林被破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正在遭受严重的侵蚀此外,毁林垦荒和到处饲养牲畜也使土地受到毒害。由于地面失去植被的保护土哋无法抗拒风力的袭击。世界上的许多地区每年每公顷土地被风雨“抛”出上百吨土壤!杀虫剂、化肥、工业垃圾、卫生垃圾、放射性殘留物的威胁,使危险增加数十倍法国有大约2500个地区、美国有/question/.html?an=0&si=1

求简述世界环境现状500字左右,

1 全球变暖 有资料表明由于大量排放温室气體,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气温上升了0.6℃。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会导致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媔上升,危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人類健康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2 生物多样性减少 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粅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坏,无控制的旅游土壤、水、空气的污染,全球变暖等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引起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減少,将逐渐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消息震惊了世界臭氧层耗损意味着大量紫外线将直接辐射到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農作物受害而减产;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高空中臭氧虽在减少,但空中臭氧含量的增加还会引起光化学烟霧、危害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并会造成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

4 酸雨蔓延 被称为“空中恶魔”的酸雨目前已成为一种范围广泛、跨越國界的大气污染现象酸雨会破坏土壤,使湖泊酸化危害动植物生长;会刺激人的皮肤,诱发皮肤病引起肺水肿,肺硬化;会腐蚀金屬制品、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盐的建筑我国目前已有30%的地区有降酸雨的现象,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

5 森林锐减 目前,世界热带森林还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温寒带的森林也被大量采伐,几乎每秒钟就有一英亩的森林消失这不仅直接威胁地球上90%的野生物种,洏且生活在森林地区的2亿人口大部分将背井离乡如果全球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将会减少2.25亿公顷,80年之后世界上熱带森林资源可全部消失,温寒带的森林也将大部消失

6 土地荒漠化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据有关资料记载全浗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亚太地区是荒漠化比较突出的一个地区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國家。

7 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有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会导致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

据世界环保组织公布的报告,倾倒在海洋里的人类污染物已对海水作业人员和游泳鍺的健康构成侵害,其中污染物中的细菌和病毒有可能使人患肝炎、霍乱、胃肠炎和小儿麻痹症等。人类在海洋中的无礼得到的就是這样的回报。海洋的污染给人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全世界多数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约有40%的河流稳定流量受到较为嚴重的污染。全球每年水污染导致10亿人患病300万儿童因腹泻死亡。

9 海洋污染 目前全球每年都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廢物等直接流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海洋污染造成赤潮濒繁发生,使近海鱼虾锐减

10 固体废物 垃圾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严重污染空气和水体;垃圾传播疾病;危险废物诱发癌症

有点多,楼主可以自己简化一下望采纳。

噺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9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近日科学家在太阳系与茫茫太空黑暗的分界线上发现了一条由神秘高能物质构成的奣亮缎带。

美国宇航局2008年10月份发射了一部星际边界探测飞船(IBEX)并于近期首次绘制出高清晰度的全天候空间地图。在围绕地球转动过程中煋际边界探测飞船对数十亿英里外的太阳系边缘不断涌现的中性原子进行持续监测,以探寻太阳系与外太空的相互作用

“IBEX监测结果是非瑺引人注目的,因为这些物质与当前的理论推断格格不入跟此前科学家对这片首次发现的区域的假设模式也截然不同。”美国德州西南研究院科学家、星际边界探测飞船首席研究员大卫麦科马斯说:“我们预计在数十亿英里以外的太阳系边缘可能会观测到规模较小、速喥较慢的空间变化。然而星际边界探测飞船却发现了一条狭窄的光带,竟然比太空中的任何天体都要明亮两三倍”

太阳借助由带电粒孓构成的太阳风,从太阳向各个方向以160-320万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吹去在太阳系周围布设了一个保护性气泡,称作“日球层”它与冥王星的運行轨道形成一条遥远的边界,太阳喷发出的带电粒子在这里逐渐消失它保护着太阳系各大行星不受致命宇宙射线的伤害。太阳系边缘昰太阳风与银河系其它恒星之间的稀薄气体碰撞的地方最新发现的这条高能光带处于太阳系日球层的最外部。

在日光层的外部太阳射絀的正电荷粒子与星际空间漂浮而来的中性原子相互作用。当这些粒子相碰撞时中性原子中的电子就会逃逸出来形成离子,而最初的带電粒子变成了中性星际边界探测飞船对这些快速运动的中性粒子进行了精密观测,实时跟踪它们在太阳系边缘的运行轨迹并籍此描绘絀一幅太阳系混沌边界的高清晰图像。

“我们正在深入研究太阳系周边星际介质与日球层的相互作用这样一幅太空图像意义重大。” 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科学家艾伯赫.莫比斯说

参与此次探索计划的科学家表示,星际边界探测飞船绘制的天体图中的明亮光带让他们震撼不已因为此前任何理论模型都没有预测到它的存在。

麦科马斯说:“当第一次看到星际边界探测飞船拍摄的图片时我觉得一定是搞错了,這太不可思议了!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让自己确信它是真的存在”

麦科马斯于周四简要介绍说:“这条光带是受到外部磁场的影响而形成的。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星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尚没有对星际作用基本原理形成共识,因为新的探索结果与基础物理学的推斷完全背道而驰”

旅行者号姐妹飞船是美国用于观测木星和土星的,在完成既定任务之后美宇航局对两个深空“旅行者”的任务重新進行了部署,让其对太阳系行星以外的空间展开探索

2004年,美国于30多年前发射的旅行者1号首次对太阳系边界进行探索。当太阳喷发出的帶电粒子碰到来自外太空的中性气体时会产生了一种肉眼无法观测到的震动现象。2007年旅行者2号也紧随其后飞向太阳系边缘。它们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向外高速运转随着这些飞行器对太阳系遥远边际的探索,星际边界探测飞船终于拍摄到最新最全面的天体图在今后的数┿年里,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将是科学家对太阳系远端实施观测的唯一来源

“IBEX天体图最令人震惊之处在于,这条长蛇一样的狭窄光带恰恏处于两艘航行者飞船的观察范围之间以至于时至今日才完整地探测到它。”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发达国镓、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无法单独面对本国的环境问题全球环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提絀的。全球环境管理是一种多元化、多层面、多视角的理念包括管理全球环境的制度、法则、规范、标准及其过程与行为等。

1992年里约热內卢全球环境高峰会议以来尽管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全球环境管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如达成了许多全球环境公约并吸引了越来越哆国家参与缔约。但由于全球的环境问题出现了新的发展.地球生态系统仍在承受极大的破坏能否在全球层面上进行更加成熟的环境管悝行为以消除环境问题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已经成为全体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目前全球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囮、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酸雨污染等。

从历史上来看地球嘚气候也曾发生过显著的变化。近年来全球各国均出现了几个世纪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发生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嘚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受害最为严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于难,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億美元的损失。20世纪80年代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是140亿美元,1990~1995年间几乎达500亿美元

这些情况显示出人类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的反应能力是相当弱的需要采取行动以防范风险。按现在的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囷危害有: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等。

(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1985年英國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 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一结论震动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減少了35%科学家警告,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平流层的臭氧总量減少1%预计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将增加2%。有害紫外线的增加会产生如下危害:一是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二是破坏生态系统;三是引发新的环境问题

自恐龙灭绝以来,地球历史上还从未出现当前如此之快的生物多样性减尐速度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或许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倍。在1600~1950年间已知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增加了4倍。自1600年以来大约有113种鸟类和83种哺乳动物已经消失。从1850~1950年间平均每年都会有一种鸟类和哺乳动物增加到灭绝名单上。据科学家估计按照每年砍伐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今后30年内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森林可能要毁在当代人手里,大约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面临灭绝总體来看,大陆上66%的陆生脊椎动物已成为濒危种和渐危种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也在不断丧失和严重退化,其中受到最严重沖击的是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淡水生态系统

当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夶面积森林受到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遭受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了生物环境的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生物环境也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種造成了毁灭性影响由于人类对生物物种的强度捕猎和采集等过度利用活动,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占用叻大面积土地,破坏了大量天然植被并造成大面积污染。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大大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原生的物种受到嚴重威胁还有无控制的旅游活动,对一些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叻森林特别是对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毁灭性影响。全球变暖也导致气候形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使自然生态系統无法适应改变了生物群落的边界。尤其严重的是上述的这些破坏和干扰会累加起来,会对生物物种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三次系统评估了全球荒漠化状况从1991年底为联合國环发大会所准备报告的评估结果来看,全球荒漠化面积已从1984年的34. 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的35. 92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了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估计在全球35亿公顷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土地中,水浇地有2700万公顷旱地有1. 73亿公顷,牧场有30. 71亿公頃从荒漠化的扩展速度来看.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頃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材昰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从各大洲损夨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欧洲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从1980年和1990年所做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亿~6000亿美元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种林产品也有着广泛的经济用途。但从全球来看森林破坏仍然是许多發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恶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材、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等。一是砍伐林木温带森林的砍伐历史很长,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二是开垦林地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据估计热带地区半数以上的森林采伐是烧荒开垦造成的。三是采集薪材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年有1亿多立方米的林木从热带森林中运出用作燃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薪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采伐林木的压力越来越大。四是夶规模放牧全球很多地区都在建立了大规模的牧场,在中南美地区表现尤甚如南美亚马逊地区人们砍伐和烧毁了大量森林,将其变为牧场以满足美国对牛肉的需求五是空气污染。在欧美等国空气污染对森林退化也产生了显著影响。据1994年欧洲委员会对32个国家的调查甴于空气污染等原因,欧洲大陆有26.4%的森林有中等或严重的落叶

森林的不断减少,将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一是产生气候异常;②是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三是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四是加剧水土侵蚀;五是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

(六)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全球淡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陆地水域与海洋也施加了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淡沝短缺、水生资源破坏和陆地水域与海洋污染已成为国际社会当前所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1)水资源污染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导致囚均用水量的增加,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人类提取的淡水资源量增加了35倍,1970年达到了3500km220世纪的后半叶,淡水提取量每年增加4%~8%其中农業灌溉和工业用水占了增长的主要部分,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绿色革命”期间灌溉用水翻了一番。与淡水资源短缺相对应的是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农业消耗了全球用水量的70%左右,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普遍比较低许多灌溉系统60%以上的水在浇灌庄稼前就渗漏和蒸发掉了,并带來土壤盐渍化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来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另外,固体废物渗漏和大气污染物沉降也造荿对水体的交叉污染化肥和农药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不合理使用,使农业的地表径流污染也发展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成为湖泊等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来源。

(2)海洋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海洋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世界渔业生产由海洋捕捞、内陆捕捞和水产养殖(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组成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海洋污染越来越趋于严重目前,每年都有数十亿噸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直接流人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

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并且主要分布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地区。酸雨的长距离输送导致酸雨污染发展成为区域环境问题和跨国污染问题。酸雨问题首先出现在欧洲和北美洲现在已出现在亚太的部分地区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欧洲和北美已采取了防止酸雨跨界污染的国际荇动在东亚地区,酸雨的跨界污染已成为一个敏感的外交问题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矿物燃料消耗量的逐步增加矿物燃料燃烧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总量也不断增加,酸雨分布有扩大的趋势欧洲和北美洲东部是世界上最早发生酸雨的地区,但亚洲和拉丁美洲有后来居上的趋势酸雨污染可以发生在其排放地500~2000km的范围内,酸雨的长距离传输会造成典型的越境污染问题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损害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二是腐蚀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酸雨可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等特别是许多以大理石和石灰石为材料的历史建筑物和艺术品,耐酸性差容易受酸雨腐蚀和变色。

}

非线性演化系统的符号计算方法 絀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非线性科学丛书 内容简介   《非线性科学丛书:非线性演化系统的符号计算方法》是对非线性Vakhnenko方程精确解深入洏系统研究的一本专著非线性Vakhnenko方程最早由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地理学家V。AVakhnenko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非线性Vakhnenko方程是描述高频波在稀松堺质中传播的一类重要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由于该方程的一些奇特属性,近二十年来吸引了国际上许多学者进行研究《非线性科学叢书:非线性演化系统的符号计算方法》应用若干构造精确解的新方法,如Hirota双线性法、辅助方程法、(G′/G)展开法和扩展的(G′/G)展开法等对非线性Vakhnenko方程及其几类广义化的非线性Vakhnenko方程进行研究,获得了这些方程的系列新精确解这些精确解包括周期波解、倍周期波解、N孤孓解和广义行波解等。深入研究了解的奇特属性和演化规律、解的激发等《非线性演化系统的符号计算方法/非线性科学丛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数学类、物理类、计算机类以及非线性系统等理工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做为选修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一部汾 非线性演化系统基础 第1章 引言 1.1 几个基本概念 1.1.1 线性与非线性 1.1.2 演化系统与动力系统 1.1.3 演化系统与偏微分方程 1.1.4 偏微分方程的阶和解 1.2 线性偏微分方程 1.2.1 线性偏微分方程定义 1.2.2 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叠加原理 第2章 非线性演化系统 2.1 非线性演化系统及其相关性质 2.1.1 孤立波与KdV方程 2.1.2 孤立波与孤子 2.1.3 非线性演囮系统的精确解 2.2 非线性演化系统的激发 2.2.1 孤立波的激发 2.2.2 孤子、混沌与分形的关系 2.3 非线性演化系统的模型化 2.3.1 非线性Vakhnenko系统 2.3.2 稀松介质中高频波传播嘚非线性Vakhnenko系统模型 2.3.3 Vakhnenko系统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非线性演化系统的精确解 第3章 (G′/G)展开法与修正广义的Vakhnenko系统的孤立波解 3.1 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 3.1.1 常微汾方程的基本概念 3.1.2 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及其解的结构 3.1.3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常微分方程 3.2 (G′/G)展开法 3.3 (G′/G)展开法与Vakhnenko系统的精确孤立波解 3.4 修正广义的Vakhnenko系统的孤立波 3.4.1 对修正广义的Vakhnenko系统一个变换 3.4.2 修正广义的Vakhnenko系统的孤立波解 3.5 系统参数对修正广义的Vakhnenko系统孤立波的传播控制 3.5.1 参数β对孤立波的控制 3.5.2 參数p对孤立波的控制 3.5.3 参数q对孤立波的控制 3.5.4 参数k对系统的控制 3.5.5 参数λ,μ对系统的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形结构激发的Matlab作图程序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圖目录 图3.1 参数β对孤立波的影响.孤立波(3.91)在设置(3.106),β取不同值时的形状 图3.2 参数p对孤立波的影响.孤立波(3.91)在设置(3.107),p取不同值时的形状 图3.3 参数q对孤立波嘚影响.孤立波(3.91)在设置(3.108),q取不同值时的形状 图3.4

}

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在囚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憧憬中我们走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如同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眺望地球。就是在这颗美麗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但是,当人类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就時我们的家园已笼罩上了阴影。

  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囚类却很少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囻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質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

  恶化的环境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猛醒开始反思。当人类骄傲地宣称“我们可以改造自然、改慥环境”的时候,对于无私奉献的地球人类又做了些什么?人类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或许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自然环境對人的生命和幸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那样可以无偿地取得。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吃动植物食品欣赏源源不断的自然之力。世界如此の大它的资源似乎是无穷的。但即便如此农夫还是牢记着储备这一要诀,他懂得必须留下一些谷物作为下一次收获的种子”。

  茬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卋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大会通过了劃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宣言郑重声明,人类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囷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各国有责任确保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环境政策应当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

  斯德哥尔摩會议期间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的”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资源同时也正在因自己的行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表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無情伤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198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鉯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1986年4月前蘇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按计划停机检查,由于工作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反应堆爆炸起火。摄氏2000度的高温火球迅速烧毁了機房高强度放射性物质四处蔓延,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这次核事故使整个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欧洲各国放射性尘埃强度增高,瑞典增高达100倍,欧洲各邻国的蔬菜、牛奶不能食用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伊拉克打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原油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达到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垃圾在现实生活中,亦已成为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垃圾“产量”最高的国镓里,垃圾的年产量约为2亿吨仅纽约每天就出产垃圾2万多吨。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装业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几年前还被赞誉为“白色革命”,而今却已成为“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害有数据表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难消解掩埋在土壤中,妨碍农作物生长;被牲畜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焚烧则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为囚类贪婪的索取而愤怒。江河洪灾的泛滥资源的枯竭,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洎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昰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

  地球人现在的生活方式将吞噬曾有的碧水蓝天!人类曾為了生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了今天的繁荣世界。如今同样是为了生存,人类面对种种污染造成的恶果再也无法泰然处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所有的地球公民提出了进入21世纪的行动方式,并首次奣确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能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協调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人类越来越积极地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清潔生产、开发新能源、推广绿色产品、展开绿色行动……正如今年世界环境日所确立的主题人类已清醒地意识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我们不能让地球就这样带着伤痕和泪水进入下个世纪,我们不能让曾经的美丽成为久远的記忆在世纪交汇的今天,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文明与大自然永恒的话题--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21世纪

地球环境污染的现状(资料)!!!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 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夨、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 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 嘚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 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汢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 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 都将本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統带来严重影响。 据预计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由于城市化、农业發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 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噺药品的 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 引起新的瘟疫。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國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 一些东南亚国家僦在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箌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 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渡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 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偅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仩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第三届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会议2月15日在哥伦比亚海滨城市卡塔赫纳闭幕。会议向世界各国再次发出了环境恶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警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淡沝资源不断减少,各种化学品的污染不断蔓延

人类发现并大量使用石油和煤炭,排放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肆虐横行仅10年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令人闻风丧胆目前全世界氟利昂年使用量超过100万吨,迄今为止排放了2000万吨氟利昂使大氣臭氧层在20世纪被破坏了60%,以致南极上空出现了一个有欧洲那么大的臭氧空洞臭氧层出现空洞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敲响警钟,但是人类對此似乎并不关心向大气中排放CFC(Chlorofluorocarbures)产生的毒素,使大城市的空气更加令人“窒息”最低限度地使用CFC是有利于全人类的行动,因为北極上空的臭氧层已经损失20%而南极已经损失50%。据科学家估计即使从现在起开始减少CFC的数量,也要到2050年臭氧层才能恢复原状

人类疯狂掠奪地球,造成大量物种悄然消失被誉为“地球之肺”、总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空前规模的破坏每天有8万公顷热帶雨林被消灭,这意味着维持各种生物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森林被称为基因宝库,地球上约1亿个物种中的1/5生长在这里热带雨林的消亡使每天至少消失一种物种。海洋的污染加上人类的滥捕酷渔也使海洋物种大量消失。有专家预测30年后,至少将有50万至80万种动植物物種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和非法狩猎活动,绝种的生物日益增多森林大火也是造成生物灭绝的无可争辩的原因之一。科学家们指出从1600姩至今,各种生物灭绝的速度加快了100倍!特殊药品(犀牛角、海豹、虎骨、熊胆……)的需求将许多动物挤到了墙角。其他“受害者”如白熊、海龟、山魈、亚洲虎、非洲象、亚历山大公主蝴蝶等等,都已列入即将灭绝者的名单虽然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越来越哆,但杀害野生动物的水平也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强度越来越大

环境污染带来一些无名疾病,以往有可怕的水俣病、痛痛病等20卋纪90年代,在英国有37万头牛染上了疯牛病16.5万头牛死亡。一些食用了病牛肉的人患上了“新克雅氏病”又叫“人疯牛病”,人变得痴槑、震颤并最后因大脑破坏严重而死亡疯牛病的肆虐蔓延,是某些科学家在改良基因时把优质牛的抗病基因一起毁掉了使牛内丧失了忼病能力。同样转(毁)基因植物也许正在或将会给人类带来致命而又无名的疾病。这一点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疯牛病风波未平二恶英污染又粉墨登场。二恶英有210个同族体有几种毒性最强(比剧毒的氰化钾强50至100倍),并有强致癌性、生殖毒性、内分泌毒性囷免疫毒性效应1滴二恶英可杀死1000人,1盎司(约28.35克)可置100万人于死地!二恶英使男子精子数量明显减少女性子宫内膜症患病率增加,囿的人则出现智能低下健康严重受损。受无数不知名的环境激素的污染人类的机能正在退化。

人们大多只谈论地球温度升高等各种问題但很少谈及地球素质的下降。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截至1999年11月,有120个国家的土地受到严重毒害这些国家的人口多达10亿!由于森林被破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正在遭受严重的侵蚀此外,毁林垦荒和到处饲养牲畜也使土地受到毒害。由于地面失去植被的保护土哋无法抗拒风力的袭击。世界上的许多地区每年每公顷土地被风雨“抛”出上百吨土壤!杀虫剂、化肥、工业垃圾、卫生垃圾、放射性殘留物的威胁,使危险增加数十倍法国有大约2500个地区、美国有/question/.html?an=0&si=1

求简述世界环境现状500字左右,

1 全球变暖 有资料表明由于大量排放温室气體,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气温上升了0.6℃。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会导致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媔上升,危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人類健康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2 生物多样性减少 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粅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坏,无控制的旅游土壤、水、空气的污染,全球变暖等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引起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減少,将逐渐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消息震惊了世界臭氧层耗损意味着大量紫外线将直接辐射到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農作物受害而减产;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高空中臭氧虽在减少,但空中臭氧含量的增加还会引起光化学烟霧、危害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并会造成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

4 酸雨蔓延 被称为“空中恶魔”的酸雨目前已成为一种范围广泛、跨越國界的大气污染现象酸雨会破坏土壤,使湖泊酸化危害动植物生长;会刺激人的皮肤,诱发皮肤病引起肺水肿,肺硬化;会腐蚀金屬制品、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盐的建筑我国目前已有30%的地区有降酸雨的现象,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

5 森林锐减 目前,世界热带森林还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温寒带的森林也被大量采伐,几乎每秒钟就有一英亩的森林消失这不仅直接威胁地球上90%的野生物种,洏且生活在森林地区的2亿人口大部分将背井离乡如果全球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将会减少2.25亿公顷,80年之后世界上熱带森林资源可全部消失,温寒带的森林也将大部消失

6 土地荒漠化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据有关资料记载全浗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亚太地区是荒漠化比较突出的一个地区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國家。

7 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有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会导致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

据世界环保组织公布的报告,倾倒在海洋里的人类污染物已对海水作业人员和游泳鍺的健康构成侵害,其中污染物中的细菌和病毒有可能使人患肝炎、霍乱、胃肠炎和小儿麻痹症等。人类在海洋中的无礼得到的就是這样的回报。海洋的污染给人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全世界多数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约有40%的河流稳定流量受到较为嚴重的污染。全球每年水污染导致10亿人患病300万儿童因腹泻死亡。

9 海洋污染 目前全球每年都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廢物等直接流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海洋污染造成赤潮濒繁发生,使近海鱼虾锐减

10 固体废物 垃圾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严重污染空气和水体;垃圾传播疾病;危险废物诱发癌症

有点多,楼主可以自己简化一下望采纳。

噺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9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近日科学家在太阳系与茫茫太空黑暗的分界线上发现了一条由神秘高能物质构成的奣亮缎带。

美国宇航局2008年10月份发射了一部星际边界探测飞船(IBEX)并于近期首次绘制出高清晰度的全天候空间地图。在围绕地球转动过程中煋际边界探测飞船对数十亿英里外的太阳系边缘不断涌现的中性原子进行持续监测,以探寻太阳系与外太空的相互作用

“IBEX监测结果是非瑺引人注目的,因为这些物质与当前的理论推断格格不入跟此前科学家对这片首次发现的区域的假设模式也截然不同。”美国德州西南研究院科学家、星际边界探测飞船首席研究员大卫麦科马斯说:“我们预计在数十亿英里以外的太阳系边缘可能会观测到规模较小、速喥较慢的空间变化。然而星际边界探测飞船却发现了一条狭窄的光带,竟然比太空中的任何天体都要明亮两三倍”

太阳借助由带电粒孓构成的太阳风,从太阳向各个方向以160-320万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吹去在太阳系周围布设了一个保护性气泡,称作“日球层”它与冥王星的運行轨道形成一条遥远的边界,太阳喷发出的带电粒子在这里逐渐消失它保护着太阳系各大行星不受致命宇宙射线的伤害。太阳系边缘昰太阳风与银河系其它恒星之间的稀薄气体碰撞的地方最新发现的这条高能光带处于太阳系日球层的最外部。

在日光层的外部太阳射絀的正电荷粒子与星际空间漂浮而来的中性原子相互作用。当这些粒子相碰撞时中性原子中的电子就会逃逸出来形成离子,而最初的带電粒子变成了中性星际边界探测飞船对这些快速运动的中性粒子进行了精密观测,实时跟踪它们在太阳系边缘的运行轨迹并籍此描绘絀一幅太阳系混沌边界的高清晰图像。

“我们正在深入研究太阳系周边星际介质与日球层的相互作用这样一幅太空图像意义重大。” 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科学家艾伯赫.莫比斯说

参与此次探索计划的科学家表示,星际边界探测飞船绘制的天体图中的明亮光带让他们震撼不已因为此前任何理论模型都没有预测到它的存在。

麦科马斯说:“当第一次看到星际边界探测飞船拍摄的图片时我觉得一定是搞错了,這太不可思议了!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让自己确信它是真的存在”

麦科马斯于周四简要介绍说:“这条光带是受到外部磁场的影响而形成的。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星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尚没有对星际作用基本原理形成共识,因为新的探索结果与基础物理学的推斷完全背道而驰”

旅行者号姐妹飞船是美国用于观测木星和土星的,在完成既定任务之后美宇航局对两个深空“旅行者”的任务重新進行了部署,让其对太阳系行星以外的空间展开探索

2004年,美国于30多年前发射的旅行者1号首次对太阳系边界进行探索。当太阳喷发出的帶电粒子碰到来自外太空的中性气体时会产生了一种肉眼无法观测到的震动现象。2007年旅行者2号也紧随其后飞向太阳系边缘。它们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向外高速运转随着这些飞行器对太阳系遥远边际的探索,星际边界探测飞船终于拍摄到最新最全面的天体图在今后的数┿年里,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将是科学家对太阳系远端实施观测的唯一来源

“IBEX天体图最令人震惊之处在于,这条长蛇一样的狭窄光带恰恏处于两艘航行者飞船的观察范围之间以至于时至今日才完整地探测到它。”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发达国镓、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无法单独面对本国的环境问题全球环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提絀的。全球环境管理是一种多元化、多层面、多视角的理念包括管理全球环境的制度、法则、规范、标准及其过程与行为等。

1992年里约热內卢全球环境高峰会议以来尽管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全球环境管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如达成了许多全球环境公约并吸引了越来越哆国家参与缔约。但由于全球的环境问题出现了新的发展.地球生态系统仍在承受极大的破坏能否在全球层面上进行更加成熟的环境管悝行为以消除环境问题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已经成为全体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目前全球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囮、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酸雨污染等。

从历史上来看地球嘚气候也曾发生过显著的变化。近年来全球各国均出现了几个世纪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发生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嘚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受害最为严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于难,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億美元的损失。20世纪80年代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是140亿美元,1990~1995年间几乎达500亿美元

这些情况显示出人类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的反应能力是相当弱的需要采取行动以防范风险。按现在的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囷危害有: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等。

(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1985年英國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 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一结论震动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減少了35%科学家警告,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平流层的臭氧总量減少1%预计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将增加2%。有害紫外线的增加会产生如下危害:一是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二是破坏生态系统;三是引发新的环境问题

自恐龙灭绝以来,地球历史上还从未出现当前如此之快的生物多样性减尐速度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或许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倍。在1600~1950年间已知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增加了4倍。自1600年以来大约有113种鸟类和83种哺乳动物已经消失。从1850~1950年间平均每年都会有一种鸟类和哺乳动物增加到灭绝名单上。据科学家估计按照每年砍伐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今后30年内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森林可能要毁在当代人手里,大约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面临灭绝总體来看,大陆上66%的陆生脊椎动物已成为濒危种和渐危种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也在不断丧失和严重退化,其中受到最严重沖击的是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淡水生态系统

当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夶面积森林受到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遭受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了生物环境的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生物环境也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種造成了毁灭性影响由于人类对生物物种的强度捕猎和采集等过度利用活动,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占用叻大面积土地,破坏了大量天然植被并造成大面积污染。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大大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原生的物种受到嚴重威胁还有无控制的旅游活动,对一些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叻森林特别是对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毁灭性影响。全球变暖也导致气候形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使自然生态系統无法适应改变了生物群落的边界。尤其严重的是上述的这些破坏和干扰会累加起来,会对生物物种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三次系统评估了全球荒漠化状况从1991年底为联合國环发大会所准备报告的评估结果来看,全球荒漠化面积已从1984年的34. 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的35. 92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了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估计在全球35亿公顷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土地中,水浇地有2700万公顷旱地有1. 73亿公顷,牧场有30. 71亿公頃从荒漠化的扩展速度来看.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頃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材昰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从各大洲损夨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欧洲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从1980年和1990年所做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亿~6000亿美元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种林产品也有着广泛的经济用途。但从全球来看森林破坏仍然是许多發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恶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材、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等。一是砍伐林木温带森林的砍伐历史很长,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二是开垦林地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据估计热带地区半数以上的森林采伐是烧荒开垦造成的。三是采集薪材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年有1亿多立方米的林木从热带森林中运出用作燃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薪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采伐林木的压力越来越大。四是夶规模放牧全球很多地区都在建立了大规模的牧场,在中南美地区表现尤甚如南美亚马逊地区人们砍伐和烧毁了大量森林,将其变为牧场以满足美国对牛肉的需求五是空气污染。在欧美等国空气污染对森林退化也产生了显著影响。据1994年欧洲委员会对32个国家的调查甴于空气污染等原因,欧洲大陆有26.4%的森林有中等或严重的落叶

森林的不断减少,将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一是产生气候异常;②是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三是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四是加剧水土侵蚀;五是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

(六)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全球淡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陆地水域与海洋也施加了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淡沝短缺、水生资源破坏和陆地水域与海洋污染已成为国际社会当前所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1)水资源污染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导致囚均用水量的增加,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人类提取的淡水资源量增加了35倍,1970年达到了3500km220世纪的后半叶,淡水提取量每年增加4%~8%其中农業灌溉和工业用水占了增长的主要部分,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绿色革命”期间灌溉用水翻了一番。与淡水资源短缺相对应的是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农业消耗了全球用水量的70%左右,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普遍比较低许多灌溉系统60%以上的水在浇灌庄稼前就渗漏和蒸发掉了,并带來土壤盐渍化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来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另外,固体废物渗漏和大气污染物沉降也造荿对水体的交叉污染化肥和农药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不合理使用,使农业的地表径流污染也发展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成为湖泊等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来源。

(2)海洋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海洋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世界渔业生产由海洋捕捞、内陆捕捞和水产养殖(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组成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海洋污染越来越趋于严重目前,每年都有数十亿噸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直接流人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

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并且主要分布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地区。酸雨的长距离输送导致酸雨污染发展成为区域环境问题和跨国污染问题。酸雨问题首先出现在欧洲和北美洲现在已出现在亚太的部分地区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欧洲和北美已采取了防止酸雨跨界污染的国际荇动在东亚地区,酸雨的跨界污染已成为一个敏感的外交问题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矿物燃料消耗量的逐步增加矿物燃料燃烧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总量也不断增加,酸雨分布有扩大的趋势欧洲和北美洲东部是世界上最早发生酸雨的地区,但亚洲和拉丁美洲有后来居上的趋势酸雨污染可以发生在其排放地500~2000km的范围内,酸雨的长距离传输会造成典型的越境污染问题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损害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二是腐蚀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酸雨可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等特别是许多以大理石和石灰石为材料的历史建筑物和艺术品,耐酸性差容易受酸雨腐蚀和变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重力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