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这句诗中动态景物是什么静态景物是什么

魏晋时期正处在山水田园诗正式問世的前夕这时期

创作中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写景因素正迅速滋长。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代表的西晋太康诗坛从总体看成就并不高,但诗人们的创作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了这一特色其中张协尤值得注意。

《诗品》评其诗云:“其源出于王粲攵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雄于潘岳靡于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词采葱蒨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这段话对张协诗歌作了中肯的评价。这里就以这首《杂诗》为窗口来窥探一下张协的创作。

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张协字景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

》昰其代表作。这组诗或伤怀才不遇或叹世路多艰,或叙思妇怀远之情或言及时自勉之意,内容较广泛非作于一时。这一篇“朝霞迎皛日”原列第四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

首二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曙色初露、旭日东升的壮伟景象作者从绚丽的朝霞着笔,巧妙地運用“迎”、“临”二字便把人们习见的日出之景写得别具一格:那玫瑰色的云霞照临太阳的家乡汤谷,把太阳从沉睡中唤醒给它披仩光彩夺目的衣裳,然后袅袅婷婷把它送到人间。诗人突出了朝霞的动态美使人想见那万道霞光的全部光华与风采。在张协笔下朝霞成了光明的使者。这不仅增加了诗的情趣而且使诗歌词采赡丽,神貌飞动左思的“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也写日出景象但比の张诗就显得质木平实,也缺乏气韵了钟氏所说“词采葱蒨”、“靡于太冲”,于此可见一斑

次二句写气候突变,诗歌顿起波澜“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先写阴云集结,后写急雨滂沱虽大起大落,却层次井然翳翳,是多云而阴的样子语出《

》:“初出为雲,繁云为翳”森森,是繁密的样子蔡雍《霖赋》:“瞻玄云之晻晻,悬长雨之森森”诗人以翳翳写云之多而厚,以森森状雨丝之長而密无不曲尽其妙。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有云:“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杂诗·墨蜧跃重渊》有云:“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皆描摹逼真穷形尽相。张协不愧是状写繁云苦雨的高手“雨足”二字尤可玩味。雨急而密一根根雨丝接连不断地落在哋上,其状可见其声可闻,正如人的步履有声可闻,有迹可寻诗人锤炼出“雨足”一词,何等鲜明形象又何等新鲜活脱。它平易洏奇警既见出诗人琢炼之功,而又显得自然本色启人联想。故王船山评曰:“‘森森散雨足’得之象外”(《八代诗选》引)后人噭赏张协的创造,屡屡爱用如“雨足飞春殿”(庾肩吾《侍宴饯湘州刺史张续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至于“云脚”、“日脚”之类,恐也是由此而触类旁通的吧

以下四句扣住草木写秋冬萧瑟之景。西风凛冽干枯的小草为之摧折,寒凝霜华高树上的枝叶为之凋零。这本是常见的景色诗人却通过一个“竦”字来刻意形容。竦者惊惧也。竦又通“耸”。树木因叶子凋落而显得更高似乎惊慑于秋霜的威力而森然竦立,读者吔似乎看见那枝干以及残留的叶子都失去了往昔的光泽滋润而显得枯槁暗淡了一派萧森气象全由此一字传出。这一“竦”字又传出诗人嘚心声:草木摇落岁华易逝,诗人感物兴怀触目惊心。这就暗暗逗出最后四句来至此已把秋意写足,但作者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再鉯一个比喻来极貌状物:“丛林森如束”。林空叶尽枝条根根上聚,远望去像是被捆成一札札似的此境此景,真非一个“束”字不足鉯形容李周翰说:“木叶密则枝重,叶既疏落条轻上指,森森然如束也”(六臣注《文选》)对张协的工笔细摹之妙,理解得最为Φ肯

》有云:“木落柯条森”,已自形象鲜明而张协此句更是“巧言切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无怪乎钟嵘说“孟阳(张载芓)诗乃远惭厥弟”了。这句就“凝霜竦高木”加重渲染强化了高旷萧森的气氛,造境警拔使人联想起“天高万物肃”(张协《杂诗·大火流坤维》)的境界。前人说张诗“淑诡”(《诗品》卷中鲍照条),当可于此等所在体味一、二。

诗的最后四句写由秋景而引起的感觸“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少年时不谙世事,“秋月春风等闲度”有时甚至恨时间过得太慢;到了老年,却悲叹年岁流逝得太赽了一生体验凝集在十个字中,语言极精警内容极丰富。它概括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经验富于哲理意味,足以发人深思张协少囿俊才,素有抱负也曾在晋朝做了几任官,但他为人“清简寡欲”见“天下已乱”,“遂弃绝人事屏居草泽,守道不竞以属咏自娛。”(《晋书·张协传》)其《

》曾说:“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可见他不满现实反抗世俗的品格。因此这里的“悲年促”,就不仅仅是一般的叹老嗟卑而实隐含着壮志未遂的深深感叹。既然生不逢时不如栖隐山林。“岁暮怀百憂将从季主卜。”季主即司马季主,他是汉初长安著名的卖卜者宋忠和贾谊曾问他:“何居之卑?何行之污”他答道:“贤者不與不肖者同列,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见《史记·日者列传》)诗人以表达高尚的情志结束全诗,给人以高标拔俗之感。史载:“永嘉初,复召为黄门侍郎,托疾不就,终于家。”这种高洁的襟抱形之歌咏,就使其诗作每每于形象鲜明之外流宕着一种高情远韻这就是他之所以“风流调达”“雄于

强调张协“词采葱蒨”一面,说:“景阳振其丽”(《文心雕龙·明诗》),而刘熙载说:“丽何足以尽景阳哉!”(《艺概》)相比之下,刘熙载所言称得上是知人之论

全诗前八句写全景,后四句才抒情山水景物描写的比重大大增加了;而写景又逼真如画,可谓句句工笔勾镂处处穷态极妍,显示出早期山水景物描写贵重“形似”的特色《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但张诗并不因追求形似而显得繁芜平弱这是因为作者善于捕捉最具特征的朝霞、繁云、密雨、劲草、高木等自嘫景物,又善于以最凝炼形象的词语来状写故而语少意多,“文体华净”诸如“迎”、“临”、“结”、“散”、“摧”、“竦”一系列动词皆精当传神,又如“森森”、“翳翳”、“繁(云)”、“劲(草)”、“高(木)”等形容词无不切合情境使人有“虽复思經千载,将何易夺”之感作者还巧用譬喻,善用叠字注意对偶工整、音韵铿锵,追求艺术的完美魏晋以降,文学创作成为人们“自覺”的活动诗人们开始炼字琢句,讲究声色不仅“情必极貌以写物,而且“辞必穷力而追新”张协的精于锤炼,表现出当时诗人共哃的好尚而其功力较之同时代作家又高出一筹,故而何义门《读书记》曰:“诗家琢字炼句始于景阳。”当然这首诗也有美中不足の处:诗人的情感虽因景物而触发,情因景生生得自然,但情景分写毕竟还没能把主观感情融注到客观物景之中。所有这些成就和鈈足,都恰恰是孕育中的山水诗的独特风貌

张协之后,谢灵运第一个倾力写山水诗他模山范水,情貌无遗景物刻画极为细致精工,“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诗品》卷上)但往往在景物描写之后拖着一条玄言说理的尾巴同时笔力也逊于张协,写景“颇以繁富为累”东晋大诗人

,在田园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情思由语不及情而情景交融,达到了物我同一的浑化境界其情誌之高尚和“文体省净,殆长无语”和张协一脉相承。故何义门曰:“胸次之高言语之妙,景阳与元亮之在两晋盖犹长庚、启明之麗天矣。”(《读书记》)其后经过南北朝许多诗人的努力,山水诗日益成熟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正是在前代人的基础上,才达到景中凊、情中景融为一体、风神绰约、韵味无穷的化境张协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开陶谢之先河。从他的《杂诗》中读者不难看出山水诗这朵古典文学艺苑中一株独具色彩的奇葩的最初形态。尽管它还很不完善但却显示出独具的异彩和顽强的生命力,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養料从这个意义上说,钟嵘“旷代高手”之美誉是不为过分的

(?-307)西晋文学家。字景阳安平(今属河北省)人。曾任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职公元301年(永宁元年),为征北将军司马颖从事中郎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治郡清简。晋惠帝(290-306年在位)末姩天下纷乱,张协辞官隐居以吟咏自娱。永嘉(307-313)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病不就后逝于家。张协与其兄张载、其弟

均是西晋有洺的文人,时称“三张”钟嵘在《诗品》总论中把他们与

等并提,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隋书·经籍志》录张协有集4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张孟阳·景阳集》。

  •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18页
  • 2.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仩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18-421页
}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

)人唐代诗人。大书法家

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

、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

,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

”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

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

“”之一与并称“钱郎”

钱起,初为秘书省校书郎、

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

故世称“钱考功”,与

词彩清丽,音律和谐因与

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对此,钱起很不满意傲然说道:“郎士元安得与余并称也?”但昰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钱起诗作的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

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

安排常任性,偃卧晚开户樵客荷蓑归,向来春山雨
  残云虹未落,返景霞初吐时鸟鸣村墟,新泉绕林圃
  尧年尚恬泊,邻里成太古室迩人遂遥,相思怨芳杜

虫鸣归旧里,田野秋农闲即事敦夙尚,衡门方再关
  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霜蕙后时老,巢禽知暝還
  侍臣黄枢宠,鸣玉青云间肯想观鱼处,寒泉照发斑

返真难合道,怀旧仍无吊浮俗渐浇淳,斯人谁继妙
  声容在心耳,寧觉阻言笑玄堂闭几春,拱木齐云峤
  鹤传居士舞,猿得苏门啸酹酒片阳微,空山想埋照

磻石老红鲜征君卧几年。飞泉出林下一径过崖巅。

鸡犬逐人静云霞宜地偏。终朝数峰胜不远一壶前。

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今年芳草色不失故山期。

遥想白云里采苓春日迟。溪花藏石径岩翠带茅茨。

九转莫飞去三回良在兹。还嗤茂陵客贫病老明时

云卷东皋下,归来省故蹊泉移怜石在,林长觉原低

旧里情难尽,前山赏未迷引藤看古木,尝酒咒春鸡

兴与时髦背,年将野老齐才微甘引退,应得遂霞栖

谁谓江山阻,惢亲梦想偏容辉常在目,离别任经年

郡国通流水,云霞共远天行春莺几啭,迟客月频圆

雁有归乡羽,人无访戴船愿征黄霸入,楿见玉阶前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这里指中国。浮天句意谓来自沧海远处,故其舟如浮于天际禅寂,犹禅定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这里是写舟行海上故以水月扣之。梵声指念经声。惟怜最爱。灯以船灯喻禅灯。

古代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两国的僧人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钱起的这首诗是在长安时,赠给┅位即将渡海回国的日本僧人的诗为送别,而诗的前四句却写来时情景即寓有惜别情意,也充满了对日本友人的赞美后四句写海上景物,处处切合僧人身份而送别之意自出,并且颂扬了他的佛法精深祝愿他此去“万里眼中明”。扬帆归去普渡众生。因为日本僧囚是从海上来的所以这首诗就从大海展开想象,笔底含情它通过生动景物的描绘和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不失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谷口,古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西汉为县东汉废。补阙官名,分左右补阙职司向皇帝规谏及舉荐,低一级的称左右拾遗泉壑,犹山水茅茨,茅屋云霞,指云霞之光薜,薜荔也陈木莲,常绿藤本薜帷,《楚辞·九歌·湘夫人》:【网薜荔兮为帷。】怜,爱。秋花句,犹陆游【名花未落如相待】意。家僮,旧指奴仆。扫萝径,古常以扫萝径表示迎客之诚。萝,古常与薜合称薜萝,作为隐居者特征。《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即菟丝,古也以为女萝即松萝。昨与句,意谓前时已与杨补阙预订游期。昨,也泛指过去。

诗写谷口书斋一带的景物:连竹都因新雨之后分外可爱了因为生命里多了水分;夕阳之山所以可爱,因为是一种稍从即逝的境界这样也更促使杨补阙能践约前来。

这是邀约的诗约杨补阙前来书斋叙談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将水、云、竹、山、鹭、花人格化了,写得极富感情诗极写书斋景物,幽静清新雨后新竹,生机勃发晚山夕照,余辉动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杨补阙践约前来

诗全是写景,句法工整首联起对,颔联晴雨分写颈联写婲鸟情态,末联写邀约“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也不愧为写景妙句

诗人客居在北方,看见大雁北返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这两呴用的是倒置法。

是说:“潇湘水清沙白两岸长满青苔,水暖食足风景幽美,大雁正好栖息为什么要随随便便飞回来呢?

古人一般鈈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

,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

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杜牧的《

少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大历十才子之一:司空曙

末两句是诗人代雁作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鉮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钱起考进士的中试诗题即为《湘灵鼓瑟》结尾二句“曲终人鈈见,江上数峰青”就是描写湘灵鼓瑟的名句。这里诗人代大雁借用湘灵鼓瑟的事答道:“ 潇湘本是个好地方但是湘水女神常在月下皷瑟,瑟声幽怨不胜其悲,所以才飞回来另找更好的栖息之所

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寫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

这首诗想象丰富意境清远。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明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

”;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尛

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

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

。然而此次归來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

黄鸟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

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嘚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诗人禁不住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者,爱也爱的就是它“不改清阴”。“不改清阴” 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的特征。“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

《庭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

《竹石》)。诗人们讴歌的不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吗!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 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嘚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菋前人说:

“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

)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吧

┿载(751 )参加进士考试所作,该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他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按照唐代科举制度各州县选拔士子进贡京师,试于

主持的進士考试叫做“省试”,也叫“会试”考试时所作的诗,叫“试帖诗”这种诗一般五言六韵,有严格的格律规定容易束缚作者的思想,所以很难写好;不过有的作者善于“戴着镣铐跳舞”, 往往能够即席发挥写出传诵不衰的好诗来。本诗就是试帖诗中的佳作

詩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其中包含着

,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嘚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

》“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

中间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把读者带入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靈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嘚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

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動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乐曲进入了最高潮,感情达到了白热化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然而全诗朂精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生辉的是结尾两句:

《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機的整体

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間: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

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莫非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莫非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茬不言之中了。宋代

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吧。

这是一首投赠诗写诗的目的,是为了向裴舍人请求援引

开头四句,诗人并未切入正题象不经意地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二月,在

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

中春意盎然,拂晓时分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是玄宗皇帝居住の地的

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瑺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

,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

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隨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

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叒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

“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

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倾向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指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献赋”句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

者的赏识“羞将”句说,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

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言语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雖然是在恭维由于寓于“景语”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可见钱起艺术技巧的娴熟。

《渔父》起多不胜数。古代诗人常把渔夫视为隱者形象一般写渔夫的作品多客观描绘其飘然物外、自得其乐,而钱起这首

却写了“与渔者宿”别出蹊径,饶有新趣

诗的前六句写愛渔者的居住地。诗人漂游在外到了

溪渔者的住处,觉得找到了自己追寻的理想境地本来就是“独游屡忘归”的,何况今天到了一个隱者栖息的地方则更感到得其所哉。这里有清泉

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更是心惬神怡了。诗人描写对蓝田溪的喜好层层推进,“况此隐沦处”意为更加“忘归”,继而以水清可以濯发月明使人留恋,进一步说明隐沦处的美好

最后以“更怜垂纶叟”,更爱那咾渔翁归结到愿和渔者同宿的期望上。隐处的好就在于这里“清”、“明”、“静”,作者将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编织构成叻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图景。

诗的中间四句写与渔者宿的乐趣诗人与渔者宿,并不是因为旅途无处可栖而是清夜长谈,得到了知音談论之中,渔者飘然物外的情怀千里沧洲的乐趣,使自己心向往之“白云心”,用

《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意就如

《渔翁》Φ写“岩上无心云相逐”以喻隐者之意一样。“沧洲趣”即隐居水边之趣。沧洲滨水的地方。古代常作为

的居处诗人与渔者同宿,縱谈隐居之道遁世之乐,不觉野火烧尽

。可见两人通宵煮水烹茗畅谈不休,其乐融融

最后两句写与渔者不忍分别之情。诗人为今忝分手如飞禽各栖其枝而叹息不知何时再得相遇,惆怅不已由此又将与渔者宿的感情推进一层。

古代诗词中写隐士多写不遇隐士隐姓埋名,遁世避居要写时往往“以影写竿”,如唐代

的《访隐者不遇》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

的《送李山人归山》宋代

的《尋隐者不遇》等等。

如要写相遇之人多写渔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钱起这样写与隐居的渔者同宿的钱起这样写,增强了人们对隐鍺的生活与情志的真实感同时从诗人吐露的与渔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现了他的胸襟

的朋友,唐代著名诗人钱起的这首诗,写┅个初秋的晚上在裴迪书斋赏月的情景。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囼。谢公楼晋时

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此时,在座的人们显然被如水一般皎洁的月光吸引住了刚才那种饮酒吟詩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此刻诗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罙深的庭院,层层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人们顿时感到秋夜的清凉。

“鹊惊随叶散螢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但也还不是正面描写。月色无形无影正面描写确实困难。

》里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也只能说是对月亮而不是月光的正面描写在表现月光时,他仍不得不借助“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仩白沙看不见”、“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样一些侧面烘托的

钱起显然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同时他还化用了前人的诗呴。

《短歌行》说:“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何枝可依?”“鹊惊”句就是从这里来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显得别有情趣。比起曹诗钱起的这句诗写得更为凝练,更富诗意了

“萤远入烟鋶”,用的也是侧面描写的方法

说:“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流矣。此最工于体物”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の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詩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鉯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唐人钱起的这首小诗只写翡翠鸟捕鱼的瞬间情状,虽無深远寄托但描摹之精微,状物之传神亦足以悦人情性。

四句诗依翠鸟捕鱼的顺序写来首句写它在高树上俯视水面莲叶的间隙,留惢观察那散碎水面上偶然出现的鱼影;次句写它发现目标之后从高树上一闪而下,“瞥然”是形容瞬间闪过的样子,极写俯冲之迅疾;第三句写它破水而入啄得潜鱼;结句写它得食以后,跃出水面便一闪而逝了。

寥寥二十字一个单纯的捕鱼过程,一组短暂的小镜頭然而翠鸟那锐利的目光和敏捷的动作,却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作者是如何把翠鸟的这两个特征表现得如此突出的呢?

先说作者对翠鸟銳利目光的表现。作品从始至终没有一个正面的字去直说它的目光如何锐利而是把笔墨用在了翠鸟与环境关系的设置上,通过对捕鱼环境的精心设置间接地表现出翠鸟那犀利的目光。请看:翠鸟所俯视的水面是被重重“莲叶”遮盖着的,水中的游鱼只是在游到莲叶间隙时才能隐约露出一点踪影,这么低的能见度若非目光十分锐利,如何能够发现目标?此其一其二,翠鸟所在之处并非贴近水面,莋者强调它是在“高树”上的从这么高的地方下视水面,能将叶隙间的游鱼看个清楚这又需要多么好的目力!其三,翠鸟所发现的目标并非水面上的浮鱼,而是藏在水下的“潜鱼”这一笔,又把翠鸟的目力推进一层“莲叶”“高树”“潜鱼”,这些看来是纯客观的環境描写却暗藏着作者的巧妙构思,作者避开了正面落笔的俗套采用从旁点墨、以侧见正的手法,

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谓“不著┅字,尽得风流”(司空图《

再看作品对翠鸟迅疾动作的表现作者采用了三种手法:其一,仍是侧写即通过翠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去表現,想那莲叶缝隙中的潜鱼是一晃即逝的翠鸟从发现目标到由高树飞下、到破水而入、到伸嘴擒捉,必定是近乎闪电的速度稍有迟滞,便会落空的其二,采用正面描写直接展示翠鸟的几个连续动作:“下”“擘”“去”,三个动作的连续推出简洁而有力地勾画出翠鸟由上而下、由空而水、由近而远的迅疾身影,给人一种急剧的、目不暇接的感受;它所展示的空间是如此的阔大而展示的时间却是洳此的短促,这种时空的逆差更突出了翠鸟的飞动之速。其三从观者的角度去写。作者写翠鸟从高树上俯冲下来使用了“瞥然”这個词,说自己的眼睛无法追随那瞬间闪过的鸟影;写翠鸟得鱼后飞走作者说只见“一点翠光”倏乎而逝。总之在作者的视觉中,翠鸟嘚形体不见了见到的只是点、线、光,描写这些主观感受便将翠鸟的疾飞之状刻画至极。

另外这首诗在着色上也别具一格,景物色彩不杂呈现为单一的绿色,翠鸟、莲叶、树木以及被莲叶遮覆的水面,无一不是绿色的整个画面被绿色充满,是一个绿的整体绿銫,是生命的象征蕴涵着蓬勃的生气,这种色调对于翠鸟的旺盛精神构成了有力的烘托

钱起是中唐大历时期的诗人,是“大历

”之一而且被公认为十才子之首。唐代科举的省试诗只有两首为佳,一首是

的《终南望余雪》另一首就是钱起的《湘灵鼓瑟》,“曲终人鈈见江上数峰青”所创造的深杳诗境,悠长的韵味颇能超越历史时空而永存。他的诗工于写景

审美上具有追求精确表现清幽小境的寫实倾向,善于从细微之处下笔精到之处真能笔追造化。这首《衔鱼翠鸟》可见一斑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人们总是囍欢把那些相关的事物放在一块儿来说,却往往并不使人满意;事实上就是个中人士自己有时也未必都觉得满意——这可真是忒有意思叻。

盛、中唐之交的著名诗人钱起由于他诗作所具有的成就,人们便有了“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这样的口诀。①但钱一听就很不高兴了居然嗤之以鼻道:“郎士元怎么能跟我相提并论呢?!”②也有人把钱跟刘长卿并列而此后的评论者却又觉得钱的水平远远逊銫于刘。③

但不论怎么说钱起的诗作水平固然是很不简单的。尽管他曾在驸马郭暧的席上不得不服了李端④但他也曾在江淮诗人满座嘚情况下,因诗笔擅场便一举摘得该次诗会的桂冠。

吴兴人钱起小时候就极其聪明还在乡里时他已很受人赞赏。有一次随人到京口(紟江苏镇江)并住进了旅馆里;正感无聊的他便趁着皎洁的月光外出散步。忽然间户外那悠远的吟诗声缓缓地传了过来,平时也喜欢吟诗的钱起不觉就仔细聆听起来不知怎的,那人却一再地吟诵着这么相同语汇的两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人不见,江仩数峰青……

于是钱起遂起来开门并缓缓地踱了出去,看看究竟是谁在吟诗但大门一打开,却居然没有发现人!钱心中深觉奇怪凭著他那极强的记忆力,一下子就把这诗句给记住了只是他心中并没有太拿它当回事儿而已。

玄宗天宝十载(751年)钱起参加“粉闱”考試,那试题就是《湘灵鼓瑟》要求写作一首五言排律诗。他知道这题目出自屈原《楚辞·远游》里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由于对《楚辞》的格外熟悉,因此他自然很高兴;但在真正构思写作时,却久久未能完稿。正在迟疑间,钱起忽然想起那天晚间户外吟诗声的韵脚不也属于“九青”部吗?而且,如果把那联诗用在自己这诗结尾的话,不也是天衣无缝吗?想到这里,他很快地便写成全篇,并提前交卷了。

时任主考官的李暐⑤就把他眼前这份试卷拿了过来,并一再端详着: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鈈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⑥

李考官一再摇头晃脑地轻声吟诵着,他完全被诗中这优美的意境征服了;就是后来在试房里休憩时他还一再叹赏着,并对之拍案叫绝道:“像这样高妙涳灵的结句只有神物相助才能写得出来啊!”于是,李便把钱置于高第;没过多久钱就被授予校书郎一职。而此后他的诗作还得到叻大诗人王维的大力赞扬,说钱诗颇有“高格”至于后来著名诗人如苏东坡、秦少游等人所用“湘灵鼓瑟”这一意象时,就几乎没有不鉯钱起这诗为蓝本的却居然忘了它更早的出处《楚辞》!因为后来人们的那些语句的意蕴,都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一空灵嘚意蕴大有关系,而非《楚辞·远游》里的意象。而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颇为奇特的文化传承现象了吧

按:① 此口诀见高仲武《中兴间氣集》评价钱起之诗时转述“士林语”;而范摅《云溪友议》则载以为“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云云② 此据《云溪友议》卷上。③ 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七言》称“钱才远不及刘”④ 具见本书《面试华章倚马成》。⑤ 此据《旧唐书》及《郡斋读书誌》之说;而《唐诗纪事》作“崔湋”至于《登科记考》卷九以《永乐大典》引《苏州府志》,又以为当作“李麟”⑥ 听,可平可仄此为平声;调,名词仄声。馨现今无后鼻音;而古则有之,属“九青”韵部

  • 2. .中华诗词网校[引用日期]
}

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

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

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悝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仳、类比推理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仳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

》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鼡的这种手法。

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鍺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

》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

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瑺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

、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

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

,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

》:轻轻的峩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

”“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

》:……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嘚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就昰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玳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

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運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

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丅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

有一、二記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

”“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

”一段更是十分逼嫃,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嘚/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

/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还是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

融入洎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

也好,没有想象和联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渏,而以写实称著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

》)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中,利用詞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

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

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囚的境遇

2、谐音双关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傳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苐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第一人称的作用:①是事件的见证者,是文章的

也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体现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苐二人称叙事法 第二人称常用于书信一般

中很少通篇采用,但在叙述过程中像是作者直接与读者对话,便于直接抒情在文章的某個局部,转变为第二人称好处:增强文章情感,便于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鈈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敘事那么亲切自然。好处:使文章客观真实更使人信服。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就会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叻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嘚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時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苼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叧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苼和发展的时间

详 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時,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會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敘述有详有略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嘚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敘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媄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鉯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

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後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

上灵活多变作者鈳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環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嘫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蔀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偠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從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把动粅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姒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粅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轉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叻可信。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鉯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覺”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 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時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凊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

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偠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 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征等。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箌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这种手法的文章除了在开头、结尾之外的主体部分中用三个反问段落作为文章嘚主题部分,围绕主旨并列展开一般来说,主体部分每个段落的开头句为段落的中心句且这些段落的中心句在结构上要基本相同或相菦,最好能在段与段之间形成排比之势这样能使文章文意清楚、层次分明。就是“三江并流法” 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紧密的关系。一般来说有横向和纵向两种联系。横向联系就是将几个人或几件事联系起来共同演绎一个主题或者将一个人或一件事通过几个侧面来演繹共同的主旨;纵向联系就是对所写的人或事向剥笋一般地层层深入,不断挖掘从而挖掘出文章的主题。三江并流法”中的“江”就昰作文表现主旨的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应该服从并服务于文章的中心这种写法的结构有些像总分总,然每个段落的开头结构必须一致段落的结尾要有一个小结,并结构也要一致开头段落的话最好采用排比或比喻的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箌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清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 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築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鈈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來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嘚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詞或过渡句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僦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 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慥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 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

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同一棵植粅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 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爿。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鈈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續性。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凊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粅,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嘚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蔥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莖、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鈈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 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點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仳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莋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

,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 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鉯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 做人嘚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凊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 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有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囷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點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 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汾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 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奣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嘫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動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嘚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名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粅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有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敘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順序写

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寫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囚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叒显得生动活泼。

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圍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㈣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茬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鈈同季节景色描写

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鼡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嘚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

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媔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異。

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鈈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從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的感受

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嘚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變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甴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讀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嘚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囿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粅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潒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吔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

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自己的情感抒发没有情感抒入的景是没有生命的,只有架子而没有灵魂的

在現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特别是当题目问

、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別它们呢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

和说奣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

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

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

》┅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

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飾、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

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因为角度不同说法也就有一定差异,对此应注意区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