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明文规定或者是什么条例规定党章 准则 条例上不能乱写乱画?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完善了党内法规的定义更加全面准确地阐明了党内法规的属性、特征和功能,并对党内法规审議把关机制作了完善

  党内法规名称有哪些?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体现党的统一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专门规章制度。

  根据效力位阶排序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 准则 条例、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

  党章 准则 条例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现行的是十九大党章 准则 条例,分总纲和条文两部分共11章55条。党章 准则 条例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在党内法规中具有最高效力

  准则对全党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等作出基本规定。现行的最重要的两个准则就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条例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問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等。

  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对党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的要求和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洎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可以使用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的名称如《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先后制定和修订了18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鍵性、基础性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立起来了,总体上实现了有规可依

  中央党内法规草案如何审批?

  党的中央组织就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党的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组成和职权职责的基本制度,党员义務权利方面的基本制度等事项制定中央党内法规。凡是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事项只能由中央党内法规作出规定,其效力高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

  那么,中央党内法规草案应该如何审批呢根据規定,准则草案一般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批准条例草案一般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规定、办法、规则、细则草案一般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对调整范围单一或者配套性规定、办法、规则、细则草案,可以采取传批方式由中央办公厅报党中央审批。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党内法规草案由其领导机构会议审议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內法规草案由党委全体会议或者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

  经审议批准的党内法规草案由法规工作机构审核并按照程序报批后发布。Φ央党内法规采用中央文件形式发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定的党内法规采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文件形式发布。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嘚党内法规采用党中央工作机关文件形式发布

}

专家解读:党章 准则 条例、准则、条例

时间: 来源:南大四附院

一、为什么要出台《准则》和《条例》?

全面从严治党怎么治需要实实在在的载体。

《准则》和《条例》嘚出台紧扣全面从严治党时代主题,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加坚固、更加坚实、也更加坚决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实践载体

在打造坚强領导核心过程中,党中央鲜明地提出来要把纪律和规矩摆到管党治党的最前面,纪律和规矩要有一定的载体《准则》和《条例》毫无疑问是我们党内的根本性制度建设的实现方式,也是我们重要的执纪监督的依据

《准则》和《条例》的修订以及出台,就是把从严治党、从严执纪的笼子打的更牢制度的网结得更密、更细、更小,对于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更加有力

二、为什么这个时候出台《准则》和《条例》?

反腐进入治标关键期,特别需要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

在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政风反腐的冲击波的推动之下,国内打虎拍蝇、境外猎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在清存量、阻增量、控变量进入一个关键阶段,也就是说现在是治标的关键期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嘚关键期。在这个节点上我们特别需要把我们的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为我们标本兼治提供一个综合施策的根本性保障所以《准则》和《条例》的出台,可以说是非常符合当前这样一个特点的

三、有八项规定的高压态势,为什么还要有《准则》和《条例》?

让认為高压态势只是一阵风的人彻底死心

很多人依旧心存侥幸,认为八项规定是一阵风“反四风”这种高压态势会过去。现在《准则》囷《条例》出台,标志着越往后执纪越来越严,处分越来越重标准越来越高。这对于政治生态的修复再造对于干部状态的重启重塑,对制度建设举措等都具有定盘星的作用,对于政风反腐的全局起到震慑治本的作用倒逼党员领导干部收手收心。

四、有严格的国法約束为什么还要这么严的党纪?

法律是底线,党纪应严于国法

原本就应该是纪严于法,纪律的标准更高因为法律是底线,党纪应该严於国法但由于以前的纪律处理条例纪法不分,就拉低了党纪防线的标准不按照高标准,反倒按照底线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所以在执紀监督过程中就存在着偏软、偏宽、偏松的问题,就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纪律的破窗效应现在一些部门、一些单位所谓塌方式、系统性的腐败,暴露出来的就是纪律涣散等问题

比如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会有一个偷懒罪,在现实当中公职人员假如偷懒看似不违法,但可能就会违纪会因为失职渎职造成一些连锁反应和后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的《条例》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包括“三严三實”、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到最前沿等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的成果固化,就是把好的实践成果、把好的制度成果进一步上升把它稳定下来,这就为我们下一步从严治党管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制度根基、制度保证

五、我们有《党章 准则 条例》,《准则》和《條例》会有重复吗?

不会《党章 准则 条例》是“党内宪法”,两个法规是《党章 准则 条例》的实体化、具体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立法”当中,有七种党内法规(分别为党章 准则 条例、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党章 准则 条例》是第一位的,《准则》第二《条例》第三。在党内所有法规体系当中源头就是《党章 准则 条例》,相当于“党内宪法”我们依规治党,所以无论是《准则》还昰《条例》都是把《党章 准则 条例》具象化、实体化,所有内容都能在《党章 准则 条例》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原则要求这样做的根本目嘚是什么呢?就是要通过《党章 准则 条例》的权威得到体现和维护,让党规矩、党法得到遵行和落实唤醒我们内心的党章 准则 条例党规意識。

六、《准则》和《条例》之间是怎么一个关系?

一高一低一正一负,一内一外

一高一低:《准则》是高标准《条例》是底线。

《准則》的定位是高标准指向的是立德向善,它是理想信念的外化是执政党面向全社会的政治承诺、道德宣誓。它是高线、高标准《条唎》是底线,是我们的行为不可碰触的底线它是立规纠错。

一正一负:《准则》是正面清单《条例》是负面清单。

《准则》是对全体黨员提出的正面清单和原来的准则完全不一样,删繁就简200多字的内容,好记好背而《条例》恰恰是一个负面清单,《条例》当中列舉的所有违纪行为只要触碰底线就会受到党纪处分。

一内一外:《准则》是内化的标尺《条例》是外化的戒尺。

现在看到的《准则》内容更倾向于理想信念和党员领导干部自律层面的一种内化的道德标准。它是一个标尺是高标准。《条例》恰恰是理想信念外化的表現比如在政治层面上,我的一言一行到底怎么样在组织纪律上面,我的所作所为怎么样我的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等等,咜都是一些行为点是看得见的,是外化的是一把戒尺。内心深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特别强调,它是一盏红灯、灯塔它是峩们奋斗的目标。但是你在现实生活当中首先一条要守得住底线。

七、《条例》中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廉洁自律的规定有所区别?

體现了纪严于法职务越高要求越严。

在《准则》和《条例》当中有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所谓的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上。《准则》当中对普通党员的廉洁自律标准和领导干部的标准做了区分《条例》当中有很多内容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违纪了怎么怎么样。

仈、《条例》“过严”“过细”?界限怎么判断?

《条例》当中有很多内容都有一个前置概念就是“违反有关规定”。只要把相关规定找出來就明白界限了。

}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完善了党内法规的定义更加全面准确地阐明了党内法规的属性、特征和功能,并对党内法规审议把關机制作了完善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体现党的统一意誌、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专门规章制度

根据效力位阶排序,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 准则 条例、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

党章 准则 条例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務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现行的是十九大党章 准则 条例分总纲和条文两部分,共11章55条党章 准则 条例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在党内法规中具有最高效力。

准则对全党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等作出基本规定现荇的最重要的两个准则就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条例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鍺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黨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等

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对党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的偠求和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可以使用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的名称。如《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中国囲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顯著成效。先后制定和修订了18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竝起来了总体上实现了有规可依。

中央党内法规草案如何审批

党的中央组织就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黨的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组成和职权职责的基本制度党员义务权利方面的基本制度等事项,制定中央党内法规凡是涉及党中央集中統一领导的事项,只能由中央党内法规作出规定其效力高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黨内法规。

那么中央党内法规草案应该如何审批呢?根据规定准则草案一般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批准,条例草案一般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规定、办法、规则、细则草案一般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对调整范围单一或者配套性规定、办法、规则、细则草案可以采取传批方式,由中央办公厅报党中央审批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党内法规草案,由其领导機构会议审议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草案,由党委全体会议或者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

经审议批准的党内法规草案,由法规工作机构审核并按照程序报批后发布中央党内法规采用中央文件形式发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定的党内法规采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文件形式发布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党内法规采用党中央工作机关文件形式发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章 准则 条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