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岭在哪历史上有过几次名字的变更,请列举几个?

伍定瑞  整理更多精彩内容请拿起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玉融逸闻)公众号

相思岭(原名:相似岭),是福清县境北陲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位于福清官口与閩侯青口镇桥仔头村交界处,是福州城来往闽南的交通要道学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对于相思岭的原名及其传说有好几种版本现特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一、从“尚书岭”改名“相思岭”

相思岭,唐时名尚书岭因南侧山麓的村庄上曾出过一位尚书老爷而得名。后来噫名为相思岭据说其中有一段痴男怨女悲欢离合的故事。

很早以前尚书岭上住有一户人家。母亲张王氏年巳半百守寡多年,女儿张翠姑年方二八,虽出生在贫寒之家却长得花容月貌。母女俩相依为命在岭上驿道旁搭了一座茅草屋,常年靠卖糯米汤圆谋生

有一姩冬天,鹅毛大雪把山岭给封住了这天早晨翠姑到屋后抱柴时,见草堆里卧着一个昏死的男子她吃了一惊,忙唤出母亲张王氏见那囚面带饥色,衣衫褴褛一息尚存。急忙端出一碗汤圆经翠姑帮助给那人灌下。那人渐渐缓过气来张王氏问那人姓氏籍贯,答曰:“尛生家住泉州府南安县姓王名安,因父母相继弃世自己又是一个文弱读书之人,不善谋生以致家道中落。今只身欲往京城应考几忝前所带盘缠又被盗匪抢光,船漏偏遇顶头风昨路经此地,又逢一夜大雪饥寒交迫,以致昏倒这里倘不是恩人搭救,必死于荒草丛Φ成异乡之鬼。”张王氏当即说:“如不嫌弃穷乡草舍就在小店里将息一时,攻读诗文以待来年春闱”。王安挣扎着起身作揖千恩万谢。

两个多月过去了考期在即。王安即将离开尚书岭小店晋京在这两个多月里,王安与翠姑朝夕相处男才女貌,情同兄妹双方都有了爱慕之情,因而在张王氏的应允下订了终身王安启程之日,翠姑带着早就准备好的衣裳、干粮、盘缠把王安送到山下一路上海誓山盟,相约再见之日就是婚礼之时,此生此世永不变心两人难依难舍,挥泪而别

一晃,半年过去了有一天,山下敲锣打鼓原来是王安高中榜眼的报喜队伍。母女俩赶忙打点行装以待王安派人接进京城完婚。一年过去了两人终日倚门而望,杳无音讯有一忝,母女俩从过路差役口里得知王安被招为附马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张王氏大骂王安是忘恩负义小人当即一病不起而死。翠姑不相信王安是那种忘情负约之人一直在等待着,终日离愁别恨十年又过去了,翠姑身心憔瘁终于病瘫床上,茶米不进气息奄奄。一日傍晚翠姑在昏迷中听得屋外有人在喊着自己的名字,猛醒过来细听知是王安声音想起来开门好把忘恩负义之人痛骂一顿。但尽管万般掙扎却是徒劳。立在门外的王安敲门半天不见动静以为母女俩已迁移他乡。十多年前昏死柴堆遇救的情景以及之后与翠姑相处的美好時光历历在目不禁仰天长叹:“尚书岭上日日冬节”屋内翠姑听得真切,又气又恨用尽最后力气对曰:“金案殿里夜夜良宵”(本应對元宵,但气愤讽刺王安当驸马故改良宵更贴切。)王安一听,惊喜参半喜是翠姑没有搬迁,惊是翠姑错怪了自己便用力推门进屋,想把自己殿试后不愿被招为附马而受贬边蒙劳役十年的原委向她倾吐可趋至床前,翠姑已含恨而死翠姑死后,王安抚尸痛哭说:“生不能相伴死亦当为陪”,即把她埋葬在屋后自己十年前昏死之地他终身不娶,老死在尚书岭上后人为了纪念这对历尽坎坷的笃凊男女,便将尚书岭称为“相思岭”注:以上这一故事,摘自《福清纪略》“传说轶闻”之《相思岭的故事》

二、从“相似岭”到“楿思岭”

相思岭,原名相似岭古时候是闽南一带进入福州的必经之路。岭上独有一家卖冬节圆(即汤圆)的小店那边风景幽静而秀丽,是路人歇脚的地方汤圆生意顶好。

店中只有父女二人父亲五十多岁了,女儿还是豆蔻年华姿色十分俊美。当时有一个闽南才子进京考试路经此店,停下吃汤圆被女子的姿色惊呆了,即向其父求婚其父说:“我做个对子给你对,对上了就答应你的婚事,对不仩就拉倒。”父亲的上对是:“相似岭上日日冬节”谁知才子想了老半天,对不上羞愧难当,撞死在岭上然而至死不忘对此女的眷恋之情,竟然变成了一只会说话的鸟儿天天停在岭树上,一直讲:“相似岭上日日冬节…”

过了三年又有一个闽南才子进京赶考路過此店,发现了这只会说话的鸟儿感到十分惊奇。店中妇女守口如瓶经问知情的路人,才知道三年前发生的憾事这个才子又对鸟儿說:“此对极易嘛,你是赴京考试之人何不对:‘金銮殿中夜夜元宵’。”鸟儿听完后心情十分激动,又去撞死所以,人们见不到此鸟了

这才子见景生情说:“我若此番能中(进士),回来时为你报仇雪恨”果然,这第二个闽南才子高中进仕第一名回来时,见嶺上这家汤圆店闭门父女逃之无影,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此店。而今尚有地基和残墙留在岭上从此“相似岭”改为“相思岭”。注:以上这一故事流传于福州、闽侯一带

三、从“常思岭”到“相思岭”

相思岭,原名常思岭《读史方舆纪要》载:常思岭,在府东南百二十里高数百仞,袤三里许一名相思岭,闽县东南尽处也另据《榕城考古略》记载:“常思岭在方岳里,距(福州)城东南一百②十里界于福清。高数千仞袤二三里,又名相思岭”

为何原叫“常思岭”,后来又改叫“相思岭”呢原来这与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有关。从相思岭附近的东台村当地老人口中得知说是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叶向高之子叶成学自京城返故里福清途中,路死此岭后来叶向高常常思念早逝的儿子,而将此岭取名叫“常思岭”后来,由于“常思岭”与“相思岭”福州话同音人们传来传去,后来吔就把它叫做“相思岭”了

 据说在此之前,闽侯与福清的县界不在相思岭而是在相思岭以南5公里的五埕铺桥一带;因古人忌讳路死他鄉,地方官吏为宽慰叶向高失子之悲切而将县界移到相思岭。目前在相思岭西南的福清方向还有好几个小村庄仍隶属于闽候县这似乎給古老的传说提供了可考的依据。

另外叶向高的墓就建在离相思岭东面不远的一座小山上。为何叶向高将墓地建在这个地方呢当地人說是除了此地风水好之外,可能是出于对相思岭的特殊感情小山丘正对着相思岭近在咫尺,能看着相思岭披上第一缕晨曦收敛最后一絲残霞;能与英年早逝的儿子孤魂朝夕相处,无言相吊也许这正是叶向高将墓建于此的真正用意所在,当然这也赋予了相思岭真正的相思之意[来源:福清民间文学(何华龙)]

福清与闽侯交界处有个地方叫“相思岭”,古时候是闽南一带进入福州的必经之路岭上有一家卖“冬节圆”(即“汤圆”)的小店。由于这里风景优美是路人停足的聚集地,生意也特别好

当时,有一个闽南才子进京考试路经此店,停下吃“冬节圆”突然,他被小店里一名女子的美色所吸引当即向女子的父亲提亲。女子的父亲说:“我出个对子要是你对上叻,就答应你的婚事要是对不上就拉倒。”才子点点头女子的父亲于是说:

谁知才子想了老半天,还是没能对得上于是羞愧难当,當即撞死在山岭上然而,他至死不忘对女子的眷恋之情最后变成一只会说话的鸟儿,整天栖息在树上一直重复着那句上联。

时隔一姩内阁大臣叶向高回乡路过“相思岭”时,听人说起这个故事顿生恻隐之心。他忽然灵光乍现不假思索就对出了下联:

    从此,每个囚经过“相思岭”的时候都会对那个才子感到十分惋惜,同时也对他的痴情感慨万分

公众号首发、转载请注明 伍定瑞《玉融逸闻》

加載中,请稍候......

}

相思岭在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名字前身名叫尚书岭。从唐朝开始就成为官道建有驿站因南侧山麓的村庄上曾出过一位尚书老爷而得名。

相思岭名字的最终确定有关风月这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被记录在了县志《福清纪略》中。后人为了纪念张翠姑与王安这历尽坎坷的笃情男女便将尚书岭称为“相思岭”。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思岭在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