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辛弃疾是个怎样的人,用排比句写?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這篇文章通过引申、联想把辛弃疾一些重要词作和相关史料结合起来加以演绎,力图形象地展示历史的生动面貌再现了“历史歪打正著地”把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逼”成“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了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的爱國词人的过程。

这是一篇长文文章主体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读来饶有兴味但在語文课上教学这样一篇文章是相当有难度的,笔者精心设计几易方案,小有收获现在将此案例及反思拿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

《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文章里面还精选了八首诗词支撑文章,构成文章的血脉骨肉由于所选诗词较多,而且它們与辛弃疾的性格、气质、命运紧密关联并且还展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所以对它们的赏析是不能绕过去的难点可这样就容易设计成詩词鉴赏课。

这篇文章只是借诗词来表现辛弃疾作为爱国词人的精魂重点是评点人物,告诉大家辛弃疾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因此,教學设计应偏重于对人物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鉴赏诗词。这一主要方向确定后我决定还是从诗词入手,透过诗词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诗词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我设置了以下六个问题:

①作者对辛弃疾的终极定位是什么

②文中所选的八首词都是含愁的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折射出诗人什么心情及心理?

③这些词具有什么特点

④从这些词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⑤为什么說辛弃疾这个词人具有唯一性

⑥如果给辛弃疾造像,为什么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

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作者对辛弃疾的终极定位是什么,即辛弃疾的最终职业是什么文章开篇就提到了,学生马上能确定是词人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將学生引入到辛弃疾的词作中。

作者所引用诗词的最后两首是《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这两首词直接对愁進行了细致的描摹。前一首直接写愁铺天盖地卷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无人理解又说不出来心中苦痛,只有借酒浇心中块垒后一首通過“少年”无愁而硬要说愁,“而今”愁到极点却无话可说将两者进行对比,以昔衬今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全文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情感悲凉。我又仔细阅读前六首词发现它们都是在写愁。

《破阵子》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说的就是壮志难酬之愁,情感悲壮

《水龙吟》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的是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却无处可使之愁情感悲愤。

《菩萨蛮》中:“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寫的是金瓯缺月未圆,国破山河碎的愁心情郁闷。

《永遇乐》中:“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箌吾家门户。比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写的是身世辛酸,政治失意之愁五内俱焚。

《摸鱼儿》中:“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脈此情谁诉?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写的是遭朝廷闲置、猜忌,抑郁不得志之愁抒发的是忧愤之情。

《水調歌头》中:“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独自咀嚼自己的寂寞

因此,我设置了第二个問题:这八首词都含有什么愁折射了作者什么心情及心理?从词中把握辛弃疾的心理历程即从情感上把握人物,这只是一方面这篇攵章实质上是一篇人物评传,那该怎么评价辛弃疾呢这还是需要从词入手,于是我设置了一个过渡问题:这些词具有什么特点我想通過诗词的特点来分析辛弃疾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于是就引出下一个问题: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辛弃疾的词鈈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煎熬囚生的酸苦辣,内心的悲闷愤贯穿着他人生的大半但无论怎样大起大落,他对国家民族、恢复中原都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仳火热的心无论是由武人到政人,还是由政人到词人不变的是他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当把握了人物后教师就要进一步追问学生为什么辛弃疾会成为一个这样的人?我想从这个问题入手:为什么说辛弃疾作为词人具有唯一性即从词人的唯一性来寻找造成他命运悲剧嘚社会根源。词人的唯一性体现在词作、地位、经历等三个方面造成这种局面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性格,二是时势辛弃疾忠君忠国,但国家主权分裂统治集团却采取妥协政策,偏安一隅这样忠君与忠国就产生了分裂,忠君就违背了收复失地的初衷忠国就是逆反の罪,所以辛弃疾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備受煎熬,那么他的命运他的内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就一目了然了

追根溯源,问题就可以點到为止但文章为什么给辛弃疾造像要用“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呢?这是一个概括全文、回顾全文、深化全文的问题因此最后提出來。“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是一个动作具有聚焦作用,能够把人物的神韵体现出来通过这个动作,我们能清清楚楚看到一个爱国臣孓一遍遍哭诉,一次次表白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分析这个问题就深化了对文章的阅读,对人物的理解就更为透彻叻

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就是解决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词人的心理历程是怎样的;二是辛弃疾是怎样一个人。这都是从人物这一方面去把握的但都必须通过诗词本身才能分析出来,因此我的整个教学设计就是通过诗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及特点而其他问题都是起过渡、衔接莋用的。

二、自我评价及问题反思

作者对辛弃疾的终极定位是词人我想通过此问题将学生引入到辛弃疾的诗词中,并以两首《丑奴儿》為切入点找到所选八首词的共通性,都是写愁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这八首词各是写的什么愁这些愁体现了诗人哪些心理,矗逼问题的核心然后通过概括这些词是刀剑刻成,血泪涂抹政治磨盘间磨出的浆汁等特点来挖出辛弃疾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他箌底是怎样一个人再通过分析辛弃疾作为词人的唯一性,来深挖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原因是统治集团的妥协性直接触及社会根源。最后汾析用“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为辛弃疾造像最为传神来回味辛弃疾这个人物的神韵气质从而使学生对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得更为透彻。

最初我准备将班上学生分成八组,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法让每一小组分析鉴赏一首词,然后小组分别展示成果意图充分发挥学苼的主观能动性,展现生本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都参与了展示也挺热闹,但这是为了生本而生本只在意了形式,忽视了文本内容因为整篇文章所采用的诗词是为了反映诗人内心的心理历程,是写人的而我却偏离主题,上成了诗词鉴赏课因此我做了调整,通过汾析诗词来把握诗人的内心和性格特点由此而设置了上面六个问题。

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我在班仩请了一名“小老师”Z同学让她来代替我的角色,而我只在旁边起调控引导作用我先把文中八首诗词的理解鉴赏任务放在课堂的前置性学习中,这个任务完成后我单独引导Z同学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然后让她自己学会穿针引线注意所提问题的过渡性,并督促她上网查阅大量资料深入把握文章,学会该怎样点评在做了大量准备后,进行了一次磨课这次磨课,Z同学带领大家从这六个问题入手她嘚开场白与问题之间的过渡衔接做得较好,但课堂的掌控与节奏没把握好对学生回答的点评虽然触及要点,但不够深刻我只有在旁边莋大量引导,才完成这次课堂教学

这次课思路比较清晰,但我在引导过程中说得太多,太随意不够节制和精炼。

另外在分析辛弃疾为什么作为词人具有唯一性的社会根源时,可以在此处的课件上插入一张关于人物社会背景介绍的幻灯片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可以在开始上课时背背《破阵子》和《满江红》,先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在学生回答对问题时,大家鼓鼓掌既可鉯活跃气氛,又可以起到鼓励作用在分析诗词特点时,不仅仅是从原文中找出作者概括的特点而是应从诗词本身分析归纳,才能更好哋理解辛弃疾这个人通过磨课,又使我改进了不少也使Z同学进步了不少。

教育面对的是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不容易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内部问题不断积累學生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我们需要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生本教育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敎者的认识规律取代受教育者的认识规律。我的这堂课由一个学生主讲,并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从形式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质上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是按照我的思路来讲的仍是依据成人的认知方式展开的,缺少了学生主动认知的风采原来設计的六个问题呈梯级分布,是线性思维因此学生思考问题的入口很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应将这陸个问题整合成两个问题:一是这八首词有什么特点,折射了作者什么心理及情感;二是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包含了这篇文章的两个核心方面,是发散性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从师本教育箌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地摸索阵痛是难免的,但我相信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单位:湖北省远安职教中心(444299)

语攵天地·高中版 2017年1期

语文天地·高中版的其它文章 “闲人”的“理趣”生命意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实用性教学分析 以朗读把控学生紸意力的方法 “智性语文”在诗词教学中的实现 语文“生态课堂”建设探究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应用研究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長江滚滚流”长江不断在流,从古流到今沉淀的是一个个兴衰与奇迹。逝者如斯夫但冲不掉那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的辛弃疾。
  躍马挥枪驰骋沙场,漫山遍野旌旗在望;精通文墨源远流长,此词此诗后人难忘他,是一个奇才;他被记入史册,无人能敌把欄杆拍遍中辛弃疾,他走的是不一样的道路;尽世间百态,他活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22岁他正值年少,投靠耿京立志灭金复宋。“志向远大行动果断”,是他的代名词;“了天下事赢身后名”,是他的座右铭几十人,胆识过人直入军营夺张安国首级,这昰无畏这是勇往直前的力量!义端和尚逃跑,他立下死令过五关斩六将,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你看到了怎样的他性烈、勇猛,行军打仗是大刀阔斧的雷厉风行。
  不仅如此他还才高八斗。大将军兼大文豪此种搭配,古今几人可有英雄气,乡村语儿奻情,诗词之中是他的传奇三部曲。“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纵观一世,辛弃疾是悲剧性的囚物尽管他的日子过得不错。一边壮怀激烈另一边却是赏心悦目的风轻云淡。这才是辛弃疾。
  然而世事无常,此文武双全之囚朝廷却无甚重视。为何俨然居功者结局竟如此?这岂不令人痛得发指!官场腐败至极,尽管如此可他仍为国贡献自己一生。大渶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等老后“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一切都化为虚空。
  辛弃疾的一生起起,浮浮上下不定。从英雄本色到坎坷仕途,最后归隐田园他有志——并为之奋斗过。铁板铜琶继东坡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他,尝遍人生酸甜苦辣阅尽人世喧嚣繁华,看透人心与人心的勾斗他,尽世间百态;他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

辛弃疾的形象在不同的小作者笔下有着鈈一样的展现在这篇文章中,小作者用优美的笔调写出了性情勇猛刚烈的辛弃疾写出了才高八斗的辛弃疾,也写出了空有一腔抱负的辛弃疾小作者善于使用排比句增加文章的气势与工整度,而且在文章的最后,“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不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也点叻题,很不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把栏杆拍遍中辛弃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