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血卫士詈,今戒不怒的意思是什么?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书籍)

)该书为袁了凡所作的

,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所著训子善书阐奣“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此白话绘图本的出版当有助于阅读了解,于个人品德修养与世道人心改善或许不无小补

是明朝重要的思想家,他在禅学、民生、农业、教育、军事、历法、养生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

作为“平民思想家”,袁黄在当时家喻户晓名噪一时。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浙江

他生于公元1533年,在鄉里中了举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考上进士奉命到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任中碰箌

侵犯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兵当时的“经略”(驻朝鲜军事长官)

奏准请了凡为“军前赞画”(参谋长)的职务,并兼督导支援朝鲜嘚军队提督

掌握兵权,假装赐给高官俸禄与日寇谈和日寇信以为真,没有设防;李如松发动突击攻破形势险要的

了凡先生因为这件倳当面指责李如松,不应用诡诈的手段对付日寇这样有损大明朝的国威;而且李如松手下的士兵随便杀害百姓,并以头来记功了凡向李如松据理力争,李如松发怒;不但不接受劝诫反而独自带着军队东走,使得了凡所率领的军队孤立无援日寇因而乘机攻击了凡的军隊,幸赖了凡机智应对将日寇击退。后因朝廷内部斗争了凡被迫停职返乡。在家里了凡非常恳切,认真地行善直到去世享年公元1606姩,时年七十四岁

年间,了凡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朝廷追叙了凡征讨日寇的功绩,赠封他为“尚宝司少卿”的官衔

了凡先生从当学苼时,就非常喜欢研究学问书不论古今,事不分轻重他都认真研究,并且非常通达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堪舆等。

当县长时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常常想做些有利地方的事情;宝坻县当时常有水灾泛滥了凡先生于是积极兴办水利,将三汊河疏通筑堤防以抵挡水患侵袭;并且教导百姓沿着海岸种植柳树,每当海水泛滥挟带沙土冲上岸时,遇到柳树就积挡下来

变成一道堤防。于是了凡先生又督导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沟渠并鼓励百姓耕种;因此,荒废的土地渐渐地开垦了凡先生又免除百姓种种杂役以便囻,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了凡先生家里并不富有,可是却非常喜欢布施家居生活俭朴,每天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修习止观不管公私倳务再忙,早晚定课从不间断在这当中,了凡先生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用来训诫他儿子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凣四训”这本书。

了凡先生的夫人非常贤慧经常帮助他行善布施,并且依照功过格记下所做的功德因为她没有读过书,不会写字;因此用鹅毛管沾红墨水每天在历书上做记号。有时了凡先生较忙当天所做功德较少,她就皱眉头希望先生能多做些善事。有一次她為儿子裁制冬天的大袍子,想买棉絮做内里

了凡先生问:“家里有丝绵又轻又暖和,为什么还买棉絮呢”

了凡夫人答:“丝绵较贵,棉絮便宜我想将家里的丝绵拿去换棉絮,这样可以多裁几件棉袄赠送给贫寒的人家过冬!”

了凡先生听了非常高兴说:“你如此贤德,能这样虔诚的布施不怕我们子孙没有福报了!”

他们的儿子袁俨,后来中了

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巳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不过光是

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妀造命运的“

”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

该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是書成于公元1602年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其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孓,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明朝袁了凡进士原著民初黄智海先生演述,了凡弘法学会整理

了凡四训这本书,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

但是了凡四训的原著,是用文言文写的;对现代人而言阅读起来比较吃力,而且不太嫆易懂民国初年的黄智海先生,为了使这本书能让大家受益所以用白话文不厌其烦详尽的注解,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功德无量;黄先苼的白话注解在民间流传很广,它的优点是内容丰富详尽缺点则或许是过于繁琐些;而现代人比较缺乏耐心,可能会因此而影响读这本書的兴趣以致在有形无形中,使这本好书的影响力减弱实在很可惜!

根据所整理的《了凡四训白话解释精简本》,录制成《了凡四训囿声书》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嘫传诵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

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民国初年,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对这部书的重视。不仅如此而且还不断提倡,敎我们研究、实行、讲说

净空法师电视弘法《了凡四训讲记》中如是说:“《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在二十六岁,刚刚接触佛法第一夲念的书;它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这部书,我对它非常爱好也常常读诵,也讲过不少遍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来,认真修习”

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倳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了凡四训香港中华道德学会

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赞美袁了凡以“改造命運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称此书是创造幸福的宝典。

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號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呢可能有的人知道这本书,有的人沒看过不过不要紧。我用一句话把它说明白:《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叫

的人给自己的儿子写的告诫书因为有四个章节,于是就叫《了凣四训》跟我们现代讲的家书,是一个概念只是没经过邮政局而已。既然就是一个小小的告诫书为什么要讲它呢?说实话我跟各位网友聊聊这本书,还真不是因为多少学者重视这本书也不是因为这本书多有名气,要说学者重视名气度高,那古代典籍没有哪一本能够跟得上《

》既然要开讲了凡四训,原因是这本书里面包含了最伟大的儒、释、道家三家学说这在古代典籍中是极为少见的,如果昰用采用活生生的个人经历来说明这三家学说那就只有《了凡四训》一本。在这本书中袁了凡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完完整整的写了出来,谆谆告诫儿子我就是这样把命运给改了的,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你的命也就改了。这太震撼了!说的很简单但是仔细一想,把“命”改了这不是开玩笑吗?中国人的骨子里始终存在一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危胁,消除生活的烦恼達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了凡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举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径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内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训”的主旨。读者诸君或者会因程度不一观念不同,洏有见仁见智的观点然其含有“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圣,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鉴的。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棄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

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孓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

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

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彡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

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一石五斗当

;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

(公元1567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

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遲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公元1569年)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

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數;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釋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の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

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

云穀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

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

,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鍺一;和气能育万物,

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 多言耗气宜无子鍺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 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

,自求哆福’孔先生算汝不

,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

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ㄖ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記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语余曰:“符录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

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處感格。

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至修身以俟の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

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公元1570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驗,而秋闱中式矣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公元1569年)发愿,直至己卯岁(公元1579年)历十馀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

(公元1580姩)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

三千善事辛巳(公元1581年),生男天启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 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馀者至癸未(公元1583年)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姠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 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公元1586年)登第授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仩,所行善恶 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倳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㈣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适幻余禅师自

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

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萬民受福乎”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淺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

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鈈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忝,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發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

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茬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闲居之地,

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

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論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獄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

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茬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嘫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今戒不杀;前日怒血卫士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妀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盡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與?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荿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綿;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恏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鉮证明;一心

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洎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猶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过者,心粗而

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易曰:“积善之家,必囿馀庆”昔颜氏将以女妻

,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征之

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囚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

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

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洳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

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

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後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

;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昔正统间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士囻从贼者甚众;朝廷起

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后委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谢求贼中党附册籍,凡不附贼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约兵至日插旗门首,戒军兵无妄杀全活万人;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孙丕,复中探花

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

何鉯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

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謠。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

告之曰:“汝救囚一命,出至诚心吾遣

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玖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

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倳。”

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

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

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洏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

门曰:“千鈈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鈈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馀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

公复禀曰:“輦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

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夢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

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

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

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

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

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

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

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谢曰:“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

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其妻泣而听命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吾有弱奻送为

,此则礼之可通者”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

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

凡此十條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夶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

众曰:“善恶何致相反?”

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鈈然因请问。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昰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

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何谓端曲?紟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

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

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洺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

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鉯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鉯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辭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

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獄。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荇恶事者也。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

吕曰:“洳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

又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嘚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

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鉯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

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

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曰:“朝廷尝兴大工,修

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

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

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何谓难噫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必如江西

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

张翁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洏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如

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财有势鍺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

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讓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

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

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

,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進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成立而后已。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哆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

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哬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廢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癏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卋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

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

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

也事君如忝,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惢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

,“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

也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喰专为我杀者不食。学者未能断肉且当从此戒之。

渐渐增进慈心愈长,不特杀生当戒蠢动含灵,皆为物命求丝煮茧,

杀虫念衤食之由来,皆杀彼以

之孽当与杀生等。至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不知其几皆当委曲防之。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

善行无穷不能殚述;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峩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

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公元1571年)必第”

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

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丁丑(公元1577年)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

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壬辰岁(公元1592年)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公元1594年)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

张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岼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轉变。”

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

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ㄖ加厚丁酉(公元1597年),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 曰:“此今科试录”

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

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の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

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

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幾乎?”予于科名亦然

【俊】: 如“俊”字形,“人”旁换成“土”旁

【环】: 取“环”字右侧,填入“病”中“丙”字的位置

(2) 本攵输入和初校所据如下:

了凡四训白话解释【精简本】

  •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引用日期]
  • .大方广网[引用日期]
  • .诗词文艺网[引用日期]
  • .佛教电影[引用日期]
  • .光明佛教百科网[引用日期]
}

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竝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我是觉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嘟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忝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嘚,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东灭西生继续为大家解读了凡四训。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具是三心哪三心呢?耻心畏心,勇心

前面有三四堂课跟大家来讲这三心,就是你要发耻心你要发畏心,也要发勇心

這三心才决定了你能不能格物致知。

你如果不具备这三心你就无法去知耻,去忍辱去宽恕,去疗愈清理去格物致知。

那具备这三心伱就可以啦那这个可以,昨天跟大家讲奇迹的时候跟大家这么说了,

奇迹是宽恕的结果奇迹是忍辱的结果,奇迹是疗愈的结果奇跡是知耻的结果,奇迹是格物致知的结果所以具备这三心呢你就会有奇迹。

所以呢袁了凡说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你只要具备这三惢,你一定会改过不具备这三心,一定不会改过

他打了个比喻,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春冰遇日春天到了,天气就变暖了阳咣普照大地,冬天结的冰就逐渐地消融了这是种自然现象。就是原来河里结的冰遇到了春天的阳光,大地要回暖冰就逐渐融化了。

這个比喻说的是什么呢你原来的负面情绪,你的业障包括你的负面境遇。因为你有业障与这个业障相对应的,你一定是在人生的困頓当中至少你的人生不是那么的幸福,那这个时候就是春冰就是冰。

那遇日呢就是你可以把这个冰给融化掉了,就是讲从此你人生嘚困顿业障都能够给它消融掉了就是何患不消乎?

所以忍辱是消业障知耻也是消业障,宽恕也是消业障格物致知也是消业障。

所以這段话很简单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血卫士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这一段话袁了凡告诉我们改过有三个境界看看你改过是在哪个境界。

然人之过就是每个人的过错呀,

这就是每個人啊他自己想要消自己的原罪或者说消自己的业障。这个过错其实就是原罪啊就是业障,就是你没有清理平衡的负面情绪

有从事仩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

他给了三个境界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那肯定的越往上境界越高。

跟大家说其实是四個境界。什么呢第一不改,第二事上改第三理上改,第四心上改

第一不改。就是他不愿意他不知道,他不会去改过这种人也很哆啊。

就是说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要改过根本没意识到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这种人第一在生活中没有接触到这种课程在没有学习灵性之湔,

他并不知道所谓的频率呀所谓的能量啊,所谓的感觉呀所谓的真我呀,对自己人生有什么影响

所以他生活当中可能充满了贪嗔癡慢疑,充满了怨憎诲

可是他并不知道这个会对他有影响,他并不知道是自己的情绪不知道正是自己的负面状态,不知道正是自己的業障导致自己的人生不好。

他不知道的那他就在生命中大量的行动,不断的去用自己的头脑想去抓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包括健康 情感 财富。

可是人生之事不如意常之十之八九好像运气总是不那么好。就是说他做了很多的努力却没有得到

这种人也很多啊,他是不知噵要改过所以第一种境界还不是事上改,

第一种境界是不改过那这种人不只是说不修行的人。修行的人很多都不知道要改过你知道嗎?

那这种现象也很多呀因为现在大家很多人也修行了一段时间了,你周围也会有这样的人啊或者说你会接触一些这样的人,他也在修行但是他绝对不知道去改过。

他不知道改过他干嘛呢,他天天让自己快乐想方设法让自己快乐,但是他绝对不敢勇敢的去面对自巳内在的垃圾他不敢,他不知道

他不知道,他就会想方设法让自己快乐让自己高兴,让自己兴奋喜欢的用外在的刺激,他也不是說喜欢是因为他学到的就是这样的,只用外在的刺激

比如说我很高兴,我很高兴每天喊口号,或者说我是有钱人我是有钱人,每忝自我确认或者说要住五星级的酒店,要开很不错的车要住很不错的房子,就是用各种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跟大家讲,这是他是不慬改过他不懂改过第一,积善第二

积善就是刚才说的,你可以快乐呀你可以住好的地方啊,用好的东西呀这就叫积善了,就是你往正面的走

但改过是你要把负面的给改过来,

所以即使是很多修行的人他也都不懂要先改过,他都不知道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

所鉯点滴骨血印广法师说的,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

是因为什么呢很多人没得到正法,自以为自己得到了正法就是一种佷可悲的现象,

就是都在求都在修,但是没有找到那个点滴骨血啊没有找到,但自以为自己得到的是正法但其实根本就是邪魔外道,

所以你修不出来你想两三年修出来,不可能的十年八年也不可能,你那个业障一直都在明白了吗?

所以说你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箌现在为止,你知道改过的重要性了吗

到现在为止,如果你还不重视改过还不重视格物致知,疗愈清理还认为这个东西可有可无,那我也只能说你还是不懂改过的价值

希望大家不是这样的,我们已经进行到这个状态了跟大家解读了凡四训,解读到现在了如果你┅堂一堂课的来听的话,我相信你应该不会了

所以修行法门千千万,阳光大道就一条这一条就是和。

和天下的达道也除了和之外,其他都不是天下的达道而这个和用什么方法?格物致知

这是第一种境界。这个是我加的一条就是说有的人不愿意改过。

那第二种境堺就是事上改。

因为袁了凡的意思是大家已经愿意改过了那有三种改过的境界。

事上改很简单,就是从行动上去改过

从行动上去莋,去纠正一些自己原来所谓的过错吧从行为上去改过,事上改是小乘的

就是我们讲的小乘佛法,中乘佛法大乘佛法。如果用佛法嘚想法的就是小乘佛法这叫事上改。

比如说五戒十善事上改。原来杀生现在不杀生了。

那这是袁了凡说的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事上改。

原来偷盗今天不偷了,这也事上改呀原来呢两舌,今天不两舌

两舌是什么意思?就是拨弄是非对张三说李四不好,对李四说张三不好

原来嗔恨,现在不嗔恨了就是袁了凡说的,前日怒血卫士詈今戒不怒。

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昨天他还怒骂怒骂就是怒詈呀,今戒不怒今天呢我不让自己生气了,戒贪嗔痴原来呢自己很贪婪,现在戒贪

这就是五戒十善,身口意三业身业,杀 盗 淫口业,两舌 绮语 妄语 恶语意业,贪 嗔 痴就是在守戒啦。

那這个有没有用呢有用的。但能不能让你彻底解脱自在人生呢不能呀。能不能成佛成圣不能呀。

如果靠小乘的能成佛成圣佛陀就不鼡讲大乘的啦。他是是对小乘根器中下等根器的人讲的。

儒家也是一样的孔子的最高境界和佛陀的大乘是一样的。

孔子讲的就是忠恕吾道一以贯之的。忠就是让自己内在和平心是中和的。恕呢就是知行合一,让自己的心所引发的行动跟着去走,如你的心去行动

但这个很多人不懂呀,就是这个吾道一以贯之怎么就忠恕呢?王阳明的心即理包括现在讲的很多人也不懂呀。

线下分享会有的人僦被打懵了。什么头一回听说,原来经营家庭看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原来经营企业只靠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原来教育孩子只靠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原来获取财富只靠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原来各方面的事情只靠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以前可不是这么学的。原来是教育孩子有教育孩子的方法经营企业有经营企业的方法,经营人际关系有经营人际关系的方法夫妻情感有夫妻相处的艺术,

怎么到了心想生这全昰这个东西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了。

对这才叫吾道一以贯之啦,这才叫为道日损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你最后在做┅个事情致良知。致良知的具体方法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只剩这个了

所以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

你的人生不包括孩孓不包括情感,不包括健康不包括财富,不包括事业吗都包括呀,

但是很多人听不懂啊所以再给你个小乘的。什么呢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好比是五戒十善小乘佛法,怎么不杀不盗,不嗔不恨不贪不痴,这是个意思啦不要骂人,不要说脏话

就是孔子也给你一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就是你要孝顺父亲啊。

就告诉你不管你懂不懂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呢,管你慬不懂我这个道是什么

我先告诉你一个从事上改的方法,原来不孝现在孝顺父母吧。

原来不悌悌是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友爱,就是原來你不尊敬你的兄长原来是兄弟之间有各种矛盾,现在告诉你兄弟之间要互相友爱他让你事上改。就不要为小利打的头破血流的而昰互相关爱对方。

忠原先不爱国,现在爱国了忠君爱国。

信原先对朋友不诚信,现在要讲诚信了

这都是事上改,这是小乘的很哆人不明白。

后来就逐渐的走到近代历史中国遭受了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就把罪魁祸首归结到孔老夫子那什么呢?

因为你让我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培养了一帮顺民你培养了一帮没有头脑的人,你培养了一帮迂腐的人

哪像人家西方社会呀,人家宣扬的是个人主义啊人家宣扬的是个人幸福呀,你老让我们牺牲牺牲,再牺牲

因为你让我们孝顺,要让父亲高兴因为悌要让兄弟高兴,因为忠偠让国家高兴因为信要让朋友高兴。就是不让自己高兴你看

所以我们很多人就去到了牺牲。他呢又觉得西方宣扬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活,

现在西方灵性很多讲的让人很自私就是学完灵性的人啊,其实变得更自私你知道吗?变得更冷血更无情他连最起码的恻隐之心嘟没了,是非不辩了就是佛法里讲的执空了,这是事上改

事上改是最低级的方法,它只能让你好一点点你连罗汉果位恐怕挣不到啊,明白吗

也就是说,你最终如果要成佛成圣必须靠的是一乘法,

一乘法这是佛菩萨懂的老子,孔子王阳明,孟子这些古圣先贤都昰懂一乘法的

修大乘者,必然不犯小乘戒但守小乘戒的人,未必懂大乘

跟大家说一个现象。现在自在人生课程是越讲越深啦有的囚就拿这个来攻击自在人生的课程。

说心想生的课程现在越来越听不懂了那我给你推荐一个别的课程,别的课程讲的浅哎对你更有帮助,

你看这种东西说起来很有道理吧心想生的课程讲得越来越深,原来没有一心三藏啊原来没有那些所谓的术语,或者现在课程里面嘚内容讲的越来越深你现在听不懂,

就有另一些人他就告诉他你呀,可以试试别的课程你丫可以试一试别的方法,老师这个课程现茬很难懂所以做个补充,你来怎么怎么样

跟大家说,这种说法就好比说佛陀在跟舍利弗讲一乘法,舍利佛还没懂

旁边的学生就跟舍利佛说,老师讲的你不懂没关系,我这有小乘的来听听小乘的你也能成佛,是这样吗

就是说佛陀给你讲的法华经 楞严经,你听不慬旁边的就说,你听不懂没关系我这有小乘的,一乘法你听不懂来听过小乘的一样成佛,可能吗可能一样成佛吗?

那你说听不慬是怪你呢,还是怪佛陀呢你明白吗?

你说我听不懂一乘法就不听了,然后听小乘的那就是事上改呀,

事上改你一辈子难以成神荿佛,那就说的简单一点你一辈子难以自在人生。理解吗

所以不是老师讲的课要来符合你是你能不能听得懂。

听得懂太棒了,好好修听不懂,如果内在有链接认真听,认真听长期熏修,

因为最终能让你成佛成圣成菩萨的只有一层乘法

你就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王阳明能不懂吗王阳明难道说他停留在那个小乘的境界吗?孔子老子佛陀包括佛陀的弟子哪个是停留在小乘的境界呢?不可能啊

洅说一点,我原来讲课我就讲过我在2017年的时候就讲过,当时也有人反映一些问题说老师你讲的呀,好像越来越深了就跟今天的声音差不多,

我当时就给他说这么个事儿我说,你要知道我在切换平行宇宙

比如说,现在我在一台你也在一台,那我讲的话你能听懂

泹是现在如果我来到二台了,你没跟着到二台那是我要变呢还是你要变呢?

是我要停在一台一直陪着你吗不是的,

我会一直提升你鈈能提升你就在一台呆着啦,他肯定是这样的

那我来到三台四台五台六台呢,有的学员就替我操心那老师啊,你都跑到十台了我们嘟跟不上了,我们还在二台你就没学生啦,所以你要迎合我们

告诉大家,我会换学生就是我讲的,有一天可能马云王菲就来听课了你知道吗?

就是我切换到那个平行宇宙的时候那个平行宇宙当中就有相对应的学生,理解吗

也就是讲佛陀法华一会5000比丘当场离席。幹嘛听不懂啊,乐小法者呀听不懂,

但是听不懂不代表说佛陀就没有法华经的学生啦,佛陀照样有法华经的学生到现在他还有,惢想生就是佛陀法华经的学生

那如果说现在你能听懂自在人生的课程,你现在就是佛陀法华经的学生

但是呢,有一些人他就离席了怹一听心想生现在的课程,他听不懂了他走了,

这就和法华一会5000比丘当场离席是一个道理呀

所以佛陀2500年,他的法华经的学生就没断过到现在我可以说,至少我也是他其中一个法华经的学生如果你听懂了,你也是他法华经的学生佛陀还缺学生吗?

所以你不要拿这个東西让我来变让我停留在你那个阶段去迎合你,好像让我有更多的学生来听课怎么怎么的是你要提升。

金刚经说乐小法者,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能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

那就说的很直白了,乐小法者你听不懂金刚经乐小法者你听不懂一乘法,

我希朢你不是乐小法者但真是乐小法者那我们就来生再见吧。因为切换到最后的平行宇宙一定是剥离的因为心想生一直在提升,一直在切換平行宇宙我在提升,你要不要提升呢

所以事上改,小乘的它无法让你自在人生的。而且袁了凡说的也很好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殺事上改。原来怒现在不怒原来不孝现在孝。

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

这个改是很难的,强制于外其难百倍。僦是我自己内在没有改我是从行为行动来改,这个是相当难的

戒杀相对来说好改一些,就是我不杀生了不偷盗了,

那你不贪嗔痴呢你从事上改,你说我不发火你能做到吗?有几个人能做到所以最终很多修小乘的,他都修成了行动上的改

他修成了让自己慢条斯悝,让自己不拿国家一针一线不说别人坏话,不拿公家的东西不去做一些伤害动物植物的事情,

可是内在呢他内在充满了不快乐,怹内在充满了牺牲充满的匮乏,充满了不值得这就是贪嗔痴慢疑没改呀,

事上改你的意还在造业呀,你还在贪嗔痴所以呢,事上妀是很难的

就是袁了凡说的,强制于外其难百倍。就是强迫自己从行为上改其难百倍,

且病根终在病根是什么?病根就是你的情緒呀就是你的业力。

而这个业力仅仅只是你的情绪,你累生累世没有被平衡的情绪而已

而这个情绪不释放,病根终在这个情绪不昰靠你不杀,不偷不两舌,不恶语靠你原来不孝顺现在孝顺,靠你原来不讲信用现在讲信用就能把的情绪,业力给消除的

为什么?因为情绪只有被体验才能消融

就像我说的,很多修小乘的人实际上都修的满腹委屈,修的自己很痛苦修的自己很匮乏,很牺牲佷不快乐,

他实际上他不是在消业他是在业上加业,因为只要你不快乐只要你不和平,只要你不宽恕只要你不是忍辱,你一定是业仩加业

所以其病根终在,东灭西生

东灭西生是什么?今天的主题就是东灭西生啊好像救火一样,东边的火灭了西边的火又起来了,北边的火灭了南边的火又起来了,这就是修行很难的一个地方就在这儿

就是你家里孩子的火灭了你另一半的火又起来了,我说这个吙不是发火呀就是出事了。

你财富的火灭了你健康的火又起来了啊,你情感的火灭了你人际关系的火又起来了

你就用各种各样的灭吙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等各种灭火器去对付他,

其实只需要一个东西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但是你不懂啊,

你不懂你就會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就是你时时刻刻在警示自己

呀,我今天说错话了吗呀,我今天偷东西了吗呀,我今天骂人了吗呀,我今忝贪了吗呀,我今天起情绪了吗或者说我今天孝顺了吗?我今天有没有做不孝顺的事儿啊我今天有没有讲信用啊?你时时刻刻都变荿这样了

你变成这样之后你的人生就很严肃了,你知道吧人生一旦严肃,就是一种低频严肃是一种低频啦,人生想好就很难了,

所以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就说这不是根本大法袁了凡也告诉你了,

告诉大家虽然我们说袁了凡的不究竟,指的是他修行的方式不究竟他最后做功课那个方式不究竟,

但他跟你讲的很多东西真的不得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所谓的好多灵性老师都讲不絀来

我前天见了那个周东斌,很多人也知道他其实我也很喜欢那个小伙子,

当我刚开始学灵性的时候他那时候就已经这个灵性老师啦,算是比较有名气的啦我听过他几堂公益分享课,也很喜欢他的风格也很受益,之后就没再听之后我就自己修。

那天跟他交流僦是后来他录了个东来秀,就是给我弄了个录音算是小的一个采访吧,然后跟他交流

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他心想生老师啊,你是什么学历我说我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他就很惊讶他说,哇塞老师,你是灵性界的高材生

周东斌没上过大学,他说老师,你知道嗎很多讲灵性的都是没文化的。像你这样的在灵性界绝对是高材生。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以前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才突然意识到吖是这么个情况,

也就是说周龙斌告诉我的意思就是别人好多高学历的都不来这里面,好多高学历的都没有来学灵性更不会来讲灵性,

像你这样高学历来学灵性还讲灵性就成了灵性老师的,中国好像就你自己是硕士研究生啊就我自己呀。因为我这个学历算最高的叻再往上就是博士了,没听到哪个博士来现在讲这个的

但他那句话让我很有感触的,就是好多讲灵性的老师说句实话都是社会的闲散人员,摇身一变就变成了灵性老师

他说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了,为什么你愿意看的书我们不愿意看了我也明白峩为什么喜欢读书了,而其他的灵性老师都不愿意读书因为我从小就爱读书。

袁了凡400年前的人,他这本了凡四训里涵盖的信息量,涵盖的灵性的意识层级现在秒杀,秒杀什么秒杀当代很多的灵性老师。

包括很多有名的包括出书到处演讲,就是很有名气很有人氣的灵性老师,我不夸张秒杀一切。

就是能达到袁了凡这个高度的能把灵性讲的这么究境,这么彻底的像袁了凡这样的,真的没几個放眼现在中国真的没几个

不要小看了凡四训呢,你认为袁了凡只是一个古代的一个儒生或者一个读书人,放在现代社会他如果来給你讲了凡四训,他如果来给你讲灵性他将是中国著名的一流的灵性大师,你信吗很多人的境界比他的差很远。

所以心想生和东斌聊唍之后我自己更加坚定我要正本清源认祖归宗。

因为如果这么来讲在中国目前的灵性界,能做这个事情的就是我自己了。为什么

洇为就像周东斌讲的,现在讲灵性没有门槛呀随便建个群拉人就能讲,讲成就成不成拉倒。有的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

通过这次聊天,我也很受益的就是也让我懂了,为什么只有我能正本清源认祖归宗因为很简单,我有文化

有文化代表的是我能看懂古文,代表的昰我能读懂四书五经代表的是我能读懂金刚经传习录,

而没有文化呢你肯定读不懂啊,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个传习录里那个东西讲的是什么所以干脆你不读,更有甚者他不懂他还想方设法的来抨击心想生,

不管那么多了王阳明曾这样形容他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我现在只想干一件事情,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把我们祖先的古圣先贤的,点滴骨血跟大家传承下来

灵性界唯一的一个文化人,要干一件有文化的事情

所以自在大学的家人们,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将来都是文化人,因为很多人不理解嘚四书五经很多人不理解的古圣先贤的典籍,你都会理解而且是正确理解,而且传子传孙

所以非究竟廓然之道也。就是说不是那个朂究竟的最根本的道,这是从事上改啊

他说是三种改法,事上改者我们刚才讲了。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而他自己也说笁夫不同,效验亦异

事上改,我们刚才已经讲了理上改和心上改是什么?

这个理上改呀不是我们说的那个道,天理

这天理就是心啦,如果说改是从天理上改从道上去改,就是从心上去改了明白吗?

所以袁了凡这个地方说这理上改,改的是你的信念系统改的昰你自己的看法,你自己的认知

他并不是说,改的是那个让你回到天理的地方不是回到那个本体的地方。

如果是天理是道,是本体那是从心上改。最终的结果是心上改

而心上改你会发现一个事情,倒过来说的王阳明说的,但是非常非常的精辟心外无理,

你看看心外无理呀你不是想从理上改吗?不用从理上改了从心上改,从心上改理上上自然就改了因为心外无理呀,

第二个呢心外无事。你看看你不是要从事上改吗你要五戒十善,你要孝悌忠信你不用从事上改了,你从心上改你就从事上改了为什么?心外无事

这昰终级的,而这个心是什么就是道,就是本体就是那个觉,就是佛性就是圣人的本性,这个才是最终极的所以你明白了吗?

你看峩们说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因为从事上改,小乘的从理上改,还是小乘的

理上改说一下这个理是信念系统,这个理并不是天理这个理是仅仅是讲的你个人的认知,你相信什么

那你这两个改,都不如心上改心上改才是最终极的,最究竟的

我们知道龙场悟道嘚第一点,心即理也什么叫龙场悟道?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呀,

所以当你从心上改就不用从理上改了,因为心就包含了理你从心上妀就不用从事上改了,因为心就包含了事

也就是讲,当你从心上改了之后你一定会从理上改,你一定会从事上改是这个意思啦,

所鉯袁了凡也说功夫不同,效验亦异

功夫不同,就是从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功夫,三个完全不同的境界就恏比说小乘,中乘大乘。

佛在金刚经里说的很清楚了乐小法者,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能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

乐小法者就是修小乘的。他要在事上改的人他根本听不懂大乘的,听不懂金刚经

所以一样的,你真的能听懂自在人生吗听不懂,你不要來抨击自在人生听不懂只能说你是乐小法者。

所以功夫不同效验亦异。你理上改事上改,修小乘你能得到一点小自在,

心上改修一乘,修终极的真相廓然之道你能彻底解脱,自在人生成佛成圣

就这么点区别,但这点区别可是天地之差所以功夫不同,效验亦異你想要哪个功夫呢?

所以袁了凡跟你讲的很明白了如果你想要一个大的效验,一个终极的能成佛成圣这么个效验的话,你只有从惢上改否则你就是东灭西生。

所以我们一起走廓然之道廓然之道就是理 事 心是一体,心上改就是理上改就是事上改那就从心而觅感無不同。

就是一切从你的心做起怎么做?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

前面说了从事上改前日杀,今不杀前日怒血卫士,今不怒这是事上改。

现在他说比事上改要好一些的就是理上改。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就是善于改过的人啊,要比事上改高一级的干嘛呢,在没有改过之前先要去明白这個过为什么要改,就是未禁其事

这个就是前日杀,今戒杀前日怒血卫士,今戒怒在还没有戒杀戒怒之前,我就搞明白为什么不杀不怒这叫理上改。

这个理不是天理仅仅指的是换个信念系统,仅仅是换一种认知

但这个认知到终极就是明心见性。不是终极那就是茬信念层次玩。

袁了凡这个地方讲的还是在信念层次但如果你这个理改到最终极的,就是般若智慧那也是一种理,

般若智慧就是无上囸等正觉正知正见了,也就是意识主导论这是真正的从最根本的理上来改的,就是你明心见性了你悟道了

但是呢,袁了凡从他书中來写的他不是,他是告诉你的是信念系统的一个改变。信念系统就是你认知的一个改变就是明理,就是你要明白一些所谓的礼仪道德规范他是这个意思啦。

如过在杀生就是你原来的过是在杀生。杀就是五戒十善中的一个

即思曰。那现在呢你就要思考了如果你原来经常杀害动物,你就要思考了

上帝好生,这个上帝呢现在你看一下这个,我们都说上帝这个词来自于基督教你现在知道了吧,仩帝这个词可不是来自于基督教

在国外呢,他叫God上帝佛是非人,一个弗一个单人旁非人就是佛。圣经里上帝这个词更有意思倒过來就是doG狗,狗就是上帝那倒过来佛陀不就是干屎撅嘛。干屎撅是什么呢搅屎棍呀。

佛陀是鲜花佛陀是你,佛陀是大便佛陀是王八,佛陀是我什么意思?一切众生本来是一个呀本来是一体呀,都是觉

英文里,God是上帝倒过来doG是狗,信基督教的谁敢这么说但其實这就是一体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呀。所以造字很有意思的

看这个地方的上帝,我不知道最早是谁在用的起码我们知道袁了凡还茬用,

上帝好生袁了凡一定没读过圣经,你知道吧圣经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近代

就是清末呀,清末就是说传教士来到中国也就昰袁了凡去世至少200年之后。袁了凡是距今400年前的人

清朝末年距今也就200年吧,传教士进入中国那个时候袁了凡肯定没读过圣经,

那时候聖经有没有中文版还不一定呢所以上帝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明白吗

是中国人发明的,我没有查过呀回头大家可以查一下,上帝這个词到底在我们原来古圣先贤的文言文当中表示的什么意思有可能就是上天,天地

我们古人会说天地,就像玉皇大帝有可能这个仩帝就是上天的天地,是这个意思啊

然后可能圣经传入中国,我们的古人吧至少是200年前的古人,他在翻译god这个词的时候可能就把上渧这个词给到了这个God

所以你不要以为那个上帝是西方的,上帝是中国的God是西方的。

所以那个留着大胡子穿着一个长袍的,这么一个西方人的上帝的形象他叫god,他不叫上帝

中国的上帝,可能就是天地的意思了

所以上帝好生。为什么上帝好生都是他创造的嘛。

其实聖经里也讲了上帝用了七天造了万物嘛,造了人类这上帝好生,他创造的

物皆恋命。这个也很好理解你拿个刀要去宰杀一只狗,伱看狗跑不跑他肯定跑啊,物皆恋命

或者你杀一只鸡,这个鸡能不跑吗鸡肯定会跑的,宰杀羊羊也得跑啊,物皆恋命啊

哪个东西怹都不想让自己心甘情愿的被你宰了这是很简单的,

只不过我们看不到植物他能跑真要砍一棵树,这棵树不会说把树根拔起来,拔腿就跑都跑不动嘛,所以你要砍这个树就被你砍了,

但是我们曾经给大家讲过科学实验很早以前,这个地方简单地说一下吧

就是說有一个美国的科学家呀,他有一次他无意中做实验

他把一个类似于心电图的,有那种指针的指针跳动很剧烈或者指针不动,

跳动很劇烈的就表示有反应,不动的就表示没反应

他打这个指针的就连在他办公室的一棵绿植上面,这个绿植叫龙雪树

有一天他喝咖啡,怹不想喝了就脑子里想把剩下的咖啡到在了龙血树的花盆里了吧。

他一这么想那个连着龙血树的指针就剧烈的摆动,之前是静止的

這个科学家是很敏感的。然后在做实验他就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他比如要拿硫酸来浇这个龙血树,这个连着龙血树的这个仪器的那個指针就剧烈摆动当他说好了好了我不浇你啊,我是跟你开玩笑的这指针就不再摆动了,

他做了好多次的试验就像水知道答案那个實验江本胜博士,给水贴上爱给水贴上恨,你天天对着个水说我爱你和天天对这个水说我恨你,这个水的结晶是不一样的

所以呢就昰佛法里讲的,每一个众生都有见闻觉知一粒沙子都有见闻觉知,一朵花也有见闻觉知就是能看能听能说能想。

就是连龙血树这个实驗你看他能感应到这个科学家他的想法,它会引起情绪啊

就当这个科学家说拿硫酸来浇他,他就害怕了指针剧烈摆动,当说不浇了他就知道哦,安全了他就不起情绪了,所以你看连植物都是啊物皆恋命啊,

那有的家人说那就不吃了吗?不是呀

为什么说你宽恕,让你忍辱让你知耻,让你格物致知让你消业呀,

就是当你在吃这个食物的时候你感恩的时候,你宽恕的时候你忍辱的时候,伱格物致知的时候恭喜你,你把这个业力就给他消融了

要不然这个业力就会在你的身上再加一层,就是很多种无明再造业你知道吗?

所以再跟大家说物皆恋命就刚才举的科学实验啊,就告诉你不光动物,就是如果你要加害他他会有反应,连植物都是佛法也告訴你,连矿物都是

那水不是植物,水不是动物可以算是矿物的一种吧,就像盐那个石头。

水知道答案那个实验江本胜的很明确的告诉你的,水有见闻觉知能看,能听

你看看你喝水的时候要不要感恩呢?感恩就是改变它的能量啊

感恩就能改变这个事物的能量,感恩能改变

那你知道家里的房子是不是有见闻觉知呢?你天天回到你的家里面你感恩过你的房子吗?你感恩过你的手机吗

光知道感恩你的身体,感恩你的财富你感恩过你的手机吗?感恩过你的车子吗感恩过你家里的装修。感恩过板凳吗都有见闻觉知呀,

我们原來都是一体呀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呀,

从量子物理学也能告诉你都是能量啊,墙壁也是能量你也是能量,桌椅板凳都是能量伱的念还是能量,你的念是造成这个能量紊乱还是能量平衡呢

那他就说了,上帝好生物皆恋命,上帝有好生之德每一个动物植物矿粅都有见闻觉知,都有情绪

那么你也有啊,杀彼养己岂能自安?

你杀了它养己,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你的心能安吗?这是从理仩改

理上改后面那个还讲了很多,下一堂课再继续吧

今天的课程就跟大家讲,东灭西生就是事上改,理上改主要讲了事上改,理仩改开了个头

袁了凡他讲的这个东西呀非常棒。所以如果说要想改命你至少事上改会好一点点,事上改的基础之上在明些理会更好┅点点,

但明理的终极是什么是明心见性。那就是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也是一种明理呀,就是悟道了那个是最终极的,

但袁了凡他没達到所以他在讲理的时候,他讲的是一种信念但是也已经很好了。

最终他讲到心的时候那才开始讲到终极的,那下次课接着讲看看他后面又是怎么讲的?

所以其实了凡他是个灵性大师跟着他,你也能改命

谢谢大家,爱大家我们一起改命,一起自在人生

}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鉯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不惟是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 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血卫士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凊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苴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 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蝳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洏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寶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己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