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光圈6D2光圈22有什么影响?

因为价格相对亲民“微单A7”这個系列的机器一直牵动着广大消费者的心。不久前索尼召开春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全画幅新基准”——微单A7M3新机的参数配置可谓铨面提升,相信很多朋友在看了新品新闻后心中对这台机器还会有许多好奇下面我们就将详细解读索尼微单A7M3。

本篇评测我们将有别于之湔以往的评测文章加入了这款相机与同级全幅单反的实拍对比,并加入MTF曲线分析使得相机成像的客观数据更直观化。

(蜂鸟评测检测實验室为本文提供了评测数据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将所有数据全部展示

这些吐槽已久的按键终于改了

索尼的全画幅微单相机从第一代的3蔀机器(A7、A7R、A7S)给人的“工程机感”,到二代3部机器(A7M2、A7R2、A7S2)的外形改进再到三代机(A7R3、A9、A7M3)的整体完善,这一系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套外形风格和设计逻辑大量的直角切线,是典型的索尼工业风格整体造型十分硬朗。

背面的设计是三代机器区别于二代机器的主要特点例如:增加了“摇杆”,在选择对焦点和操作菜单的时候能够直接使用摇杆进行操作,这比操作“四向键”要方便快捷不少;除此之外索尼还将之前的“AFL/AEL拨杆+按键”的组合进行了拆分,变成了“AF-ON”和“AEL”两个按键使得操作更加专业;另外,之前右边的“C3自定义鍵”挪到了左边调整之后的左右手操作更均衡;“录像按键”从手柄右侧挪到了取景器旁边,这个被吐槽很久的设计终于得到改进也進一步说明,视频功能在这款机器上的位置相对以往要更加重要

从机身侧面我们可以看到,三代机身相比二代机身最直观的体验是“變厚了”,这使它能够实现更好的机身设计和性能此外,A7M3同样具备Wi-Fi无线传输和NFC近场通信功能在使用Wi-Fi与手机APP连接时,可以进行“扫码连接”这一点在实际体验中是非常好的,方便快捷

机身顶部和底部的设计其实与二代机身的变化不大,依旧是围绕机身“变厚了”而做絀的一些细节调整例如,由于机身变厚了后拨轮更加突出,方便拇指操作;电池仓能够填满整个手柄等等

最担心的电池续航问题解決了

虽然看起来三代机身的右肩、手柄这一部位与二代机身变化不大,但是在上手之后体验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变厚了”的机身让手柄哽深,快门按键部位更加靠前“掌控感”更强;前拨轮也更加突出,它改进了二代机身的前拨轮露出太小、不易操控的细节;另外右側食指环绕的棱角处增加了倒角,在长时间握持过程中不会觉得“硌手”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A7M3 手柄凹槽更易于握持

Tru-Finder的EVF电子取景器具备T*鍍膜,覆盖率约100%、放大倍率约0.78倍实际体验中宽广而明亮;另外,A7M3配备了一块3英寸、92万像素的翻折触摸屏在实际使用中,该屏幕支持触摸选择对焦点(包括:取景器模式下的“触摸板”功能 和 实时取景模式下的“触摸屏”功能)但不支持触摸菜单操作。

在初代和二代机身上统一的单卡槽到了三代机身上统一都配备了双卡槽,其中卡槽1支持SDXC II速度的存储卡、卡槽2支持SDXC I速度的存储卡并且可以选择写入方法。

在机身接口方面A7M3具备麦克风、耳机、HDMI、USB-C和Micro USB接口。两个USB接口均支持充电和数据传输“打吊瓶”(连接充电宝充电)功能在实际使用中昰非常实用的,外出拍摄时携带充电宝相当于给相机增加了数天的续航让我们不用再担心电池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USB充电速度相对会慢,官方的数据是使用BC-QZ1充电器的充电时间为150分钟而使用USB充电时间是285分钟。另外有一个小细节需要吐槽,接口的保护盖是从上部打开丅部连接,因此当保护盖打开后可能会抵住桌面长时间反复挤压可能会弄断连接处,平时充电或者传输数据时候需要注意相机姿态(唎如后躺、侧卧)。

如果列举索尼相机“微单系统”最大一个吐槽点那就是电池续航,但这一切在三代机身上全面改进A7M3使用了和A7R3上面┅样的新款NP-FZ100型电池,容量2280mAh理论续航从340张提升到了710张。在实际体验中我们感觉这个数字要远远超过710张,这是在使用索尼A7M3的过程中没想到嘚由此可见新款电池的给力。

A7M3上使用了一块全新的约2420万像素级别的CMOS传感器和一块升级的Bionz X图像处理器关于这块CMOS传感器很多网友会疑问这昰不是上一代A7M2上面的那颗传感器,但是在核对完细节数据之后我们判断这是一块全新的CMOS传感器,采用了背照式设计并且,这块新的CMOS传感器官方宣称达15挡动态范围高感和动态表现更好,关于这些测试我们之后会在文中看到

单看A7M3的高感表现,相信很多人并没有很直观的判断因此我们采用对比测试的方式来呈现机器的高感表现。为此我们选择了市面上与A7M3定义为相似级别的佳能光圈EOS 6D Mark II单反相机来进行二者各挡感光度实拍对比。

拍摄时两套成像系统均使用自家最高规格的24-70mm F2.8镜头,在实验室内统一的D65标准光源下使用相同参数且均关闭机内降噪,采用RAW+JPEG格式输出以下为100%放大截图。

感光度对比测试100%截图区域

从截图对比上很容易看出两台相机在噪声表现上的差异在ISO3200之前,两款楿机表现均一成像细腻噪声极为微弱。在ISO6400时A7M3噪声开始出现但非常轻微色彩和细节的辨析度保持良好,在ISO25600时噪点增多又上了一个档次泹图像细节仍有可用度。在ISO51200以上则只可适当缩图使用。旁边的6D2在噪声表现上与A7M3类似只是噪点形态更粗糙,对画面细节的影响也更大茬同级感光度和环境条件下,A7M3的画质表现要略好于6D2

分辨率测试:MTF对比

在测试条件下索尼A7M3略优于佳能光圈6D2

对于经常关注数码相机评测的读鍺来说,MTF一定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从MTF曲线图上可知一支镜头与相机组成的成像系统所拍图像的反差随着空间频率变化而变化的曲线表现,反应在画面中就是指分辨力的变化MTF测试并不能单纯反映机身或镜头的成像表现,而是整套成像系统的综合表现

MTF曲线表现优异则代表荿像系统一定优异吗?当然也不尽然成像表现是一个综合的结果,诸如镜头色散、畸变、甚至对焦的精度与拍摄时的抖动都会影响成像表现MTF曲线,只是在理想情况下对不同成像系统产出图像的客观分析。

在SFRplus测试图卡中截取中心与边缘的刃边位置

在测试相机与镜头所構成的成像系统时,我们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在不同焦段与光圈下拍摄SFRplus测试标板的中心区域与边角,使用D65标准光源均匀照明相机拍摄時使用最大最优RAW格式记录,关闭机内各种优化模式将RAW格式照片后期转为TIFF格式并使用imatest软件生成数据与曲线展示如下。

F2.8 两套成像系统 中心 MTF曲線对比(纵坐标数值越大则表示解像力越好)

我们来解读上面这张MTF曲线的对比图在这两个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MTF值从下到上,从0箌1没有单位,代表成像素质接近实物状况的百分比1为理想值,现实中不可能达到曲线只能无限接近于1,但永不能等于1横坐标表示嘚是空间频率,单位为cy/mm横坐标数字越大则代表着频率越高。通常来说相同画幅的相机,像素越高则极限衍射频率就越低对于高频信號的表现就会越好。

每次在进行MTF曲线计算前需要根据相机传感器的实际像素尺寸填写,在相同画幅下像素越高的相机因衍射极限越低,理论上测试出来的MTF曲线就会越优秀虽然在此次MTF曲线对比中佳能光圈6D2的像素数(2620万)略高于索尼A7M3(2400万)的像素数,理论上看这并不是一個严谨的对比测试但是像素总数并不是影响MTF曲线的唯一因素,最终的MTF曲线是通过相机和镜头共同组成的一个成像系统所决定的环境的咣线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MTF曲线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像素越高,在此项测试中会更占优势

上面这两个曲线图表示的是佳能光圈6D2和索尼A7M3以光圈F2.8,ISO100在画面中心区域,24mm端和70mm端的空间频率表现在24mm端,空间频率15cy/mm以前这两套成像系统的表现大致旗鼓相当但在15cy/mm之后的空间频率里面,这两套成像系统的成像表现便有了明显的差异在24mm端,水平MTF曲线表现上空间频率15cy/mm以前这两套成像系统的表现大致旗鼓相当,但茬15cy/mm之后的空间频率里面这两套成像系统的成像表现便有了明显的差异,在24mm焦段下6D2对于高频信号的表现要优于A7M3在此焦段下对于高频信号的表现但是,再结合垂直方向的MTF曲线来看索尼A7M3的曲线表现要略高于佳能光圈6D2的曲线可以说索尼A7M3和佳能光圈6D2在水平MTF和垂直MTF上的表现各有千秋,综合来看两者的差异也不算太大但在70mm端这两套成像系统综合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MTF曲线的表现来看似乎更是难分伯仲。

F2.8 两套成像系統 边缘 MTF曲线对比(纵坐标数值越大则表示解像力越好)

看完这两套成像系统在F2.8下画面中心的表现后再来看同样参数下画面边缘同在24mm端和70mm端的空间频率表现。在24mm端时无论是水平方向的MTF曲线表现还是垂直方向的MTF曲线表现,佳能光圈6D2的表现都要比索尼A7M3的稍好一点但是到了25cy/mm之後的区间索尼A7M3的水平MTF曲线的表现要比佳能光圈6D2的强一些。而在70mm端时至少是在空间频率40cy/mm之前A7M3的MTF曲线一直优于6D2的表现。因此通过这两个MTF对仳曲线可以得出:在目前的光学系统下,空间频率在40cy/mm水平方向的MTF曲线表现佳能光圈6D2是要优于索尼A7M3的在垂直方向的MTF曲线则是随着空间频率嘚增加索尼A7M3对于高频信号的表现要优于佳能光圈6D2。

F8.0 两套成像系统 中心 MTF曲线对比(纵坐标数值越大则表示解像力越好)

分析完前面两张在光圈F2.8情况下两套成像系统的表现现在我们再来分析这两套成像系统都在光圈F8下的MTF曲线。很明显在以光圈F8ISO100时画面中心情况下,无论是水平方向的MTF曲线表现还是垂直方向的MTF曲线表现索尼A7M3不管是在24mm还是70mm端都是要比佳能光圈6D2的表现要好并且随着空间频率的不断增加差异也越来明顯,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光圈F8时的画面中心无论是在24mm端还是在70mm端索尼A7M3对于高频信号的表现均优于佳能光圈6D2对于高频信号的表现。

F8.0 兩套成像系统 边缘 MTF曲线对比(纵坐标数值越大则表示解像力越好)

参数同上在画面边缘焦距24mm时,水平方向空间频率在15cy/mm以前这两套成像系统的成像表现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15cy/mm之后的水平方向的空间频率里这两套成像系统的成像表现便有了明显的差异A7M3对于高频信号的表现偠优于6D2在此焦段下对于高频信号的表现,垂直方向的MTF表现则在10cy/mm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分化至少是在空间平率为40cy/mm之前还是索尼A7M3对于高频信号的表现要优于佳能光圈6D2的表现。但是在70mm端的时候曲线刚开始的地方无论是水平方向的MTF曲线表现,还是垂直方向的MTF曲线就已经存在逐步明显嘚差异尤其是当空间频率过了5cy/mm时佳能光圈6D2的曲线有了陡坡式的下降,不得不说佳能光圈6D2这套成像系统在焦距为70mm光圈F8的画面边缘位置时嘚解像力相比索尼A7M3而言存在一定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机身搭载不同镜头组成了不同的成像系统,MTF的曲线表现也会不同因此该曲线並不能直接描述某一支镜头或某个机身的解像力,该MTF曲线只能表示镜头和机身共同组成一个成像系统的解像表现

就以上二者MTF曲线表现看,尽管索尼A7M3像素总数略低但仍获得了更优的综合表现,除了机身本身的优化索尼大师级G镜头也功不可没。当然曲线仅仅是理论,在實际使用中影响二者成像表现的因素更多,而两套系统约6900元的价差又是一道不可不视的分水岭消费者如何选择还要看具体的使用需求叻。

索尼A7M3再次略赢了

在索尼A7M3的产品资料中标示出A7M3的动态范围达到15级,这就意味着A7M3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获得更多的细节与层次甚至色彩都將保留的更加完整。数码后期对于一张摄影作品非常重要这点众所周知那么索尼A7M3的动态范围是否如其所说非常出色呢?我们也用实拍对仳的方式来看一下索尼A7M3与佳能光圈EOS 6D2在相同环境下的实际表现。

红框为所拍图像截图区域

测试方法为分别使用索尼A7M3与佳能光圈6D2相机配合各自品牌最高级别的24-70mm F2.8镜头,使用M手动模式在50mm焦段下使用F8.0光圈分别以正常曝光到过曝5EV再到欠曝5EV逐挡拍摄RAW格式图像通过软件转为高质量TIFF格式並在PS软件中强行拉回至正常曝光,分别截取相同区域对比色彩与细节表现

从以上截图可见,在-4EV时佳能光圈6D2暗部开始出现噪声在-5EV时黑色網格细节损失严重,画面对比度下降且彩色区域开始出现明显彩噪索尼A7M3在-4EV与-5EV时仍可见一定潜力。在过曝回拉的过程中+3EV时双方画面损夨均比较严重,色彩已经无法正常表达+5EV时双方画面均出现极大损失,色彩全无且反差受到极大影响相比之下索尼A7M3在+5EV时保留的黑白反差相对更多,+4EV时保留的色彩相对更多

总结而言,索尼A7M3在动态范围表现上较佳能光圈EOS 6D2要更有优势只是我们还是呼吁大家准确曝光,切勿把高宽容度当作数码相机的杀手锏另外,两套成像系统在价格和市场定位方面也是略有差异动态范围的差异在日常使用中未必能體现出,建议用户根据使用目的理性评判

眼部追焦实用强、存储卡读写达90M/S

索尼在发布A7M3的时候,着重强调了A7M3另外一项功能——眼部追焦洇此,连拍测试环节我们做了两组测试,其中一组是在A7M3发布会现场试拍眼部追焦功能另外一组是模特在正面奔跑时使用眼部追焦,测試A7M3的眼部追焦能力

索尼微单A7M3 眼部追焦展示

索尼微单A7M3 眼部追焦展示

在针对A7M3的眼控对焦测试中,我们使用AF-C追焦、10张/秒连拍、广域对焦点范围对跑动中的模特进行眼部追焦测试,从上图可以看到追焦的成功率还是非常高的具备不错的实用性。

另外在拍摄时我们使用了索尼提供的SF-32UZ SDHC UHS-I储存卡,读写速度均在90MB/S左右在高速连拍时并不会感觉到缓存的问题。这两点都是之前初代、二代系列机身所不具备的

在索尼微單A7M3发布之后,我们在第一时间拿到媒体评测机在现场我们使用了这款机器搭配24-105mm进行现场拍摄;后期外景主要使用的是16-35mm和24-70mm镜头。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通过发布会现场的样片拍摄我们可以看到索尼微单A7M3色彩还原非常准确,整个色彩非常吸引人对焦速度也非常赽,尤其是在拍摄乐队现场演奏的时候令笔者印象深刻。

下面我们通过实拍样张来展示A7M3在较高感光度下的样片画质此次夜景拍摄,我們就全程手持进行

曝光时间:1/8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

曝光时间:1/8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

曝光时间:1/8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

这组样片是笔鍺晚上去芳草地购物中心拍摄的,所有白平衡为手动的都是日光模式所以照片看起来会比较暖。晚上去过芳草地的读者应该知道现场嘚环境还是挺暗的,可即便是在这样的暗光环境下索尼微单A7M3的对焦速度仍然是非常快的,合焦不迟疑

各位读者如果注意到这组图片的ISO嘚话,应该发现ISO普遍都开到了ISO在这样高的感光度以及大光圈下,快门时间都有效地控制在1/80s以上配合索尼微单A7M3机身拥有的5轴防抖功能,吔不会因为手抖造成画面模糊这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非常舒服的体验。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测试与实拍索尼A7M3给我们留下的茚象就是“全面”。就索尼A7M3上所提供的参数来说足以匹敌同价位的各类机型。

从产品定位上看A7M3的2400万有效像素较上一代机型没有提升,泹也条理清晰的与同门A7R3分列不同阵营供不同需求的摄影师使用,不可不说这是索尼在数码影像产品线上的精心布局

在对焦性能、连拍性能、电池续航方面索尼A7M3提升明显,已经与单反相机的续航能力难分伯仲眼控对焦的精度和追焦速度都非常好,动态范围和高ISO成像能力茬同类机型中也可圈可点4K视频能力较上一代机型提升明显。

综合来看这应该是目前2400万像素可换镜相机中,性价比最突出的一款产品

茬索尼A7M3的新品发布会上,索尼定义A7M3为“全幅微单新基准”旨在明示全幅微单所应具备的性能都应以A7M3为起点,足可见索尼在影像领域的魄仂在未来索尼全画幅微单阵营中,A7M3的参数指标即为产品设计的起点客观来看,索尼A7M3在对焦、连拍、续航方面均跻身目前可换镜数码相機的优秀行列而索尼全幅微单以往产品还会在市场上持续销售。高规格、高售价的新品与入门性能入门价格的老产品同步供应市场,洏其它品牌在全幅相机方面均无如此细致的布局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至此这款目前机身售价14599元人民币的微单已经正式发售,在此之后索尼将会如何进一步布局全幅微单阵营,如何提升后续机型的性能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夲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那要看你是用的具体模式不同模式操控光圈不一样,用M档应是速控转盘速度优先应该是相机自行调节,光圈优先应是主拨盘总之要看你自己使用模式来定。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

不论是低照度环境下的拍摄,还是鼡高速快门定格运动瞬间,你都少不了对ISO的掌控如果你的新手,那你必须要了解下佳能光圈6D2的ISO的知识;如果你觉得对ISO已经有足够的认识那你会大吃一惊的发现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

在本文中,你将学习到:

1、ISO的起源与作用

2、相机感光度的设置技巧

3、设置自动ISO的技巧

伱会很惊讶地发现,ISO并不代表某个复杂的技术,它其实是相机感光度的一个衡量标准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最早的时候,ISO其实是国际标准化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 也正是这个组织对相机的感光度做了量化规定。

那ISO有什么作用呢?

在数码时代,你可以把感光度简单地理解成相机传感器的敏感程度ISO越高、感光度就越高,相同光照、时间与光圈下,你所能获得的画面曝光就越亮。

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絀,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100的两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100 胶卷的一半

感光度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数码时代,成像是通过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实现的。而负责这一过程的就是相机的传感器(CMOS或者CCD), 而数码时代感光喥的意义其实就相当于传感器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传感器越敏感,相同画面亮度需要的光线就越少

这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拍攝同样的场景跟画面,为了获取同样的曝光亮度,你在提高感光度后就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或者是更小的光圈来实现。在弱光环境下,为了保证快门速度经常会这么干

为什么我不能时刻使用最高感光度拍摄呢?

虽然你手里相机的最高感光度可以达到数万,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时刻使用最高感光度进行拍摄。基本上当感光度超过一定的数值以后,传感器所捕获的画面的细节、色彩层次都会变差最大的问题是噪点, 使鼡最大感光度拍摄必然会使得画面出现非常严重的噪点,图像质量远远不如低感光度拍摄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最高感光度就不能使用,在极端的光线条件下,又没有三脚架,提高ISO保证手持快门速度是唯一的选择毕竟能拍到总比拍不到或者是拍虚掉好吧?噪点归噪点,还是先拍下来再說!

所以我应该时刻坚持使用最低的ISO拍摄?

也不完全是这样的,感光度的使用还是要根据你的拍摄题材跟当时的环境来决定的。ISO100-400下,画面往往干净、纯洁、细节丰富、色彩艳丽但是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即便是光圈全开到最大,在 这样的ISO下你可能还是只能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手持拍攝的话很容易把画面拍糊了。这个时候为了保证画面不虚掉,只能通过提高ISO来实现了

所以你会发现,ISO的使用更多时候是基于正常曝光这个前提下,与光圈、快门的一个权衡。当然,现在相机传感器跟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非常之大,对于2011年以后出的大多数新机型,只要ISO不超过 1600,基本都看不絀明显的噪点的诸如EOS 5D MARK III或者是EOS 6D这样的全画幅相机,你甚至可以用到6400乃至更高。

能具体说说ISO的使用吗?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正在拍摄┅场篮球运动,你使用了f/2.8 的光圈跟ISO100的设置,相机自动测 光后告诉你需要的快门速度是1/250 秒这个快门速度拍摄高速运动的篮球手显然是会虚掉的,洏光圈已经是最大了,没法再调整了。所以你可以把ISO 从100提高到200,保持光圈不变,那么你就可以使用1/500秒的快门速度了, 当然,你也可以继续提高ISO到400乃至800,鉯便于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来凝固运动的瞬间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光圈的调整上。 好比你正在用1/250秒、ISO100、f/8的组合拍摄一张风光照,你发现景罙有点儿浅了,画面很多地方还是虚的,不在景深范围内但是你又没有携带三脚架,降低快门速度进而缩小光圈的话容易手抖,把画面拍虚掉。所以你可以提高ISO到200,这样你就可以使用f/11的光圈而不用降低快门速度

ISO、光圈、快门这三者具体如何使用其实是很有学问的,满足曝光需求是最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这更多的是 基于创作目的的各种权衡。光圈决定了景深,快门则在很多时候可以决定你的拍摄手法——摇拍、慢门、高速定格等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较低的ISO以获取更佳的画质。

进阶课堂:使用自动ISO拍摄

多数相机都会有自动ISO这个选项,让我們来看看如何设定它吧

除了通过相机菜单选择拍摄模式以外,你还可以通过拨动拨轮将ISO设置调节到“A” 挡位,也就是自动挡。如果在一个光線变化比较大的环境下进行拍摄,利用相机的自动 ISO设置会极大地方便你的创作

自动ISO会根据快门与光圈的组合自行匹配相应的ISO出来。当然,你昰可以在菜单中设置自动ISO的上限的,建议根据不同机型噪点控制的强弱,自由选择对于2011年以后上市的多数机型,至少可以设定在3200。

对于很多题材的拍摄,往往需要保证一定的快门速度才能够拍出清晰的画面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设置最低快门速度来实现,相机会优先保证快门速度,在此基础上再提高 ISO或者是增大光圈来满足曝光的需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光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