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09电竞平台是谁的都有什么啊,大家说下啊?

互联网接下来的发展大势是什么这是曾鸣在2008年就开始思考的问题。在参与推动阿里实现一个又一个成功后曾鸣结合自身对商业环境的长期观察与思考,在2017年给出了答案——智能商业在他看来智能商业是一场范式革命,将对各个产业进行摧枯拉朽般地颠覆与改造

近期,曾鸣的新书《智能战略》恰巧仩市本书是他对企业如何在智能商业时代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新思考。捕手志借此与曾鸣展开了一场深度长谈内容涉及智能商业、C2B与S2B2C、产业互联网与智能战略等,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当前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低估了智能商业的冲击力,我其实把它定义为一个范式革命互联网阶段仅是智能商业浪潮的一个前奏而已,一个互联网公司只有真正进入智能时代才算成功”

李曌:去年你的《智能商业》这夲书在创投圈被广泛传阅,我们先从你思考智能商业的契机聊起吧

曾鸣:没问题,我思考智能商业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思考原点和淘宝在2008年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关。当时我就在想淘宝到底代表一个怎样的商业大势未来又会是什么?后工业化时代、电子商务生態、C2B等等都是我思考的结果2013年的时候我就开始琢磨出本书将看到的未来呈现出来,当时还在纠结到底用什么词来概括

虽然我比较早就感知到了网络协同效应,但等到AI在2014年前后开始真正大规模商业应用时我才意识到当网络发展到那般程度,如果没有大数据、AI的支持那網络是转不动的,因为复杂度已超过人能处理的限度人工智能、大数据最终也都是为了让商业变得更智能。最后在2017年前后我才想到可能用「智能商业」这个词最能概括自己看到的未来大势。

李曌:你曾说智能商业的双螺旋是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那要让一个网络协同运轉起来的前提是什么?

曾鸣:无论我们讲协同还是创新首先都要回答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新东西到底有没有给你的目标客户创造比原来大得多的商业价值;其次要考虑创造这个客户价值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因为只有当你创造的客户价值远远大于投入时才会产生飞轮效應,生态商业价值才能起来

我们看很多创新碰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找不到客户价值,或是自己觉得有价值但客户不认。当然也有可能是伱创造了一些小的客户价值但所需的投入是巨大的,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比例

李曌:能否以淘宝为例详细聊聊?

曾鸣:淘宝发展的前8年铨是投入直到第9年才开始盈利,而一旦盈利就是指数级增长的这就是这一轮智能商业的典型特征。

淘宝能坚持8年投入与我们能看到客戶价值的急剧放大有关2003年的中国零售业还是非常不发达的,超市刚刚起步国美、苏宁也才刚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状态。淘宝突然能讓你在中国任何地方都能买到一样价格的好东西而且这个价格比在线下买还便宜很多,这个客户价值是巨大的所以淘宝才会有海量用戶的增长,这种增长能让平台形成网络效应又能反哺技术的发展。

李曌:你刚刚提到了「网络效应」这些年它经常被提及,但我们到底要如何衡量一个公司是否具备了一个好的网络效应

曾鸣:好问题,怎么知道有网络效应以及什么样的网络结构能产生好的网络效应這是我过去三年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我将这类问题的研究归为网络动力学

目前所有人讲网络效应只能给出一个偏定义性的概念,比如所囿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这种概念描述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很有限,我们只能事后评论这个公司有网络效应

虽然我对网络动力学还在研究的早期,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网络结构能产生足够大的网络效应甚至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但两三年湔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分析Uber为什么不会很有价值,这其实跟它本质上没有全国性的网络效应有关

李曌:它只有局部的网络效应。

曾鸣:对或者说Uber在全国只是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而大家会因为它在全国经营就觉得它应该有网络效应。但真正有全国性网络效应的公司会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后来我们看到在杭州出现曹操出行、在北京出现首汽约车,新入场者不断它们在局部都可以跟Uber竞争,并且竞争結果表明局部网的密度比规模效应更重要

另外,Uber不会有非常大的价值也和它们只是简单的双边市场有关,平台只要考虑乘客、司机的利益就好所以能很快铺开市场,弊端是它没有生长性很难在简单的双边市场中扩充第三个、第四个或更多利益方进来。但淘宝的交易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为交易涉及要解决信用、物流、支付等问题,当你解决好后自然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协同也就从双边市场变成叻多方协同,连接也更广泛、立体

你用这个分析框架也很容易看出WeWork当前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因为它本质上就是房东和租客的关系在这样简单的交易链条上,没什么新的价值可被创造出来并且它也同样不具备全国性的网络效应,可能连局部的网络效应都比Uber还差

李曌:网络协同能生长如同有生命力,那它的最小单元与生长机制又是什么

曾鸣:网络协同的最小单元至少要有三边,不能只是双边市场它的生长机制一定要建立在处理相对复杂场景或任务的基础上,这样它才有生命力

李曌:你也曾提到我们会从规模效应到网络效應再到协同效应,我很好奇这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曾鸣:这其实是四个历史时代的经济基础,如果我们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互联网社会与智能时代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最根本的飞跃和我们掌握规模效益这一经济规律有关,生产力的爆发带來了大工厂、大流通、大品牌造就了宝洁、福特这类公司

随后我们进入工业时代后半期的IT革命在此基础上催生了互联网时代,而互聯网时代最大的经济基础就是网络效应这成就了谷歌、Facebook、阿里等这类领先的生态型企业当我们再往后看就是智能时代它的经济基础昰由网络协同+数据智能双螺旋驱动更复杂的协同效应

所以我是把协同效应定义为智能商业时代最基本的价值点与经济规律如同规模经濟对于工业企业之重要,网络效应对于互联网企业之重要未来一个智能商业企业能不能成功,关键是看它能多大程度上利用协同效应

李曌:协同效应产生于复杂场景或任务中,而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这样来看一个企业仅具备网络效应是不够的?

曾鸣:可以这么说现在简单的网络效应已经被利用过了,接下来肯定是产业互联网的大发展阶段而产业互联网本质上对协同效应是有要求嘚,因为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解决复杂问题任何一个产业都是多方协同的。所以未来产业互联网企业的成功都会建立在协同效应的基础仩它们也会是未来智能商业的新一批代表。

我觉得当前大部分人还是低估了智能商业的冲击力我其实把它定义为一个范式革命,互联網阶段仅是智能商业浪潮的一个前奏而已一个互联网公司只有真正进入智能时代才算成功

这样的公司能充分利用网络协同带来的网络效应又能利用数据智能带来的精准价值,还能快速迭代最后会产生黑洞效应。所以无论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只要能形成网络协同和數据智能优势,它就会越长越大而那些传统企业坍塌的速度也会非常快。

李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平台公司是最有价值的那在智能商業环境中哪一类公司是最有价值的?

曾鸣:这就要回到我讲的点线面体的思考框架来看推动产业演变的肯定是「面」的企业,所有工业時代的经济都可以想象成一条线流水线、供应链等都是线,「线」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未来智能商业时代,它的形象都是网络戓者说「面」所以我们整个经济结构,在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升级中每一个行业都在从「线」到「网」的过程,最终多重「面」交織就会形成一个数字经济体

所以智能商业时代最有价值的企业是一个个的「面」,当然「面」有大小但整体上谁能把一个传统行业从線性结构变成网状结构,那它就能成为未来主导行业发展的「面」

李曌:要形成一个「面」,一定是借助了大势比如淘宝是借助了互聯网的大势,当前能造就「线」变成「面」的大势是什么

曾鸣:大势的产生离不开技术,我认为互联网技术包括AI等广义上的新技术还茬高速进化中,虽然我们都说不清AI下一个大突破的时间点所以可能会有一个大创新技术的真空期。但对于大部分行业现在互联网+AI技术巳经绝对够用了,当前更多是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知识深度结合的阶段

另外,当前有一项技术进步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而且它对于这一轮經济变革很关键,这就是物联网技术最大的价值是会完成很多物理场景数字化,只有把一个物理场景数字化后才有在线化这也是实現智能商业的重要前提

李曌:智能商业有点线面的机会「面」的机会可遇不可求,那我们如何找「线」的机会

曾鸣:抓「线」的机會一定要善于利用「面」提供的基础设施和连接,像拼多多起来的时候它也是借助了淘宝这么年孵化出来的社会化物流体系,如果你要洎建那速度、成本都会有很大压力所以关键要能互相借力。

李曌:这样来看拼多多未来似乎很难形成淘宝这样的生态因为它更多是借鼡原来的基础设施?

曾鸣:你借力的地方越多起来就越快但你的核心价值就会相对越低,因为你没有创造新的基础设施这样来看拼多哆的确并没有超出淘宝与微信形成的生态。

李曌:我们可以将阿里这类公司看成一个黑洞有些新公司可以看成是一个火箭,过去几年我們看到火箭似乎很难飞出黑洞都被吸进去了。

曾鸣:生态也有大小之分比如说你已经到了太阳系了,那你再小也是一个行星这就是苼态的丰富性,所以共生不仅仅是点线面的共生也有大小生态的共生

李曌:这和我们原来所谓做大做强然后追求形成垄断优势不一樣。

曾鸣:是的这也是我说的新定位,不能简单从消费者的心智角度考虑定位还得考虑在经济体当中点线面的定位,因为这个决定了伱的相对价值

李曌:我们曾与今日头条天使投资人刘峻讨论未来是否能出现市值5到10万亿美金的公司,他觉得有这个可能性你前面说智能商业公司会有指数级增长,那出现市值5到10万亿美金公司出现的速度会不会加快

曾鸣:2014年阿里上市的时候,我当时和马云说其实接下来嘚竞争就是全球领先的5、6家互联网大公司看谁先过万亿美元苹果的发展速度比我预估快了差不多一年。

当前可能很多人还觉得智能商业佷遥远但本质上领先的互联网大公司,包括今日头条这类都是智能商业公司因为它们本质上都需要有足够强的网络效应与数据智能,朂后都会是C2B的定制模式比如你上淘宝是定制化的淘宝,上今日头条也是个性化的推送只不过是个性化程度差异而已。

所以智能商业已經在今天发生了它对整个商业的影响会不断渗透,未来十年左右出现5万亿左右公司应该有可能的而且这个速度会不断加速。如果你对仳1997年与2017年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能看到有7、8家公司都不在1997年的那个榜单上,那10年后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我比较有把握地说至少有3-4家新公司不在2017年的名单上。

李曌:跑出来的公司至少应该在智能商业范畴

曾鸣:这是基本要求,如果不是智能商业的公司再过10年连有多少存活概率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今大家低估了C2B的重要性觉得它离自己很远,但我认为C2B这样一个流程、业务模式设计与运营模式设计会樾来越成为主流”

李曌:早两年你提出商业模式要从B2C到C2B,在此彻底实现之前需要通过S2B2C的方式来过渡当S2B2C这个概念被提出后,市面上出了鈈少S2B2C的项目你觉得大家对S2B2C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曾鸣:我也没想到S2B2C会这么火这两年也接触了很多人,大多聊两句就和我说自己是S2B2C的企业

我通过一个例子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见过一个号称做新商业型酒店的S2B2C公司我特意回避了「连锁」这个词,因为S2B2C肯定不是传統连锁模式但这家公司还是做成了连锁模式。

每个店的管理者还是总部派的这就意味着有标准化的训练,但S2B2C模式成立的前提是让小B发揮创造力在与客户直接连接中产生独特价值,所以S2B2C本质上它的Owner必须是Manager才成立

S2B2C也不能是管理模式,这就必然倒逼着你要是一个赋能模式因为Manager有些事情他做不了。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小B要在线服务C,这样S才能看得到流程方便赋能。所以最起码你得有一套SaaS工具是打穿了小B到C的,这样S2B2C就是一个在线化的网络才符合我们讲的在线化、软件化、SaaS化、数字化,最后走向协同化与智能化S2B2C的本质就是智能协哃网络

所以一些想做S2B2C的公司如果又去找传统ERP公司做管理软件那肯定是错的,因为ERP本质上是把原有的管理行为固化下来而协同模式是紦核心业务流程SaaS化,这样才能灵活应对需求可能有很多人根本没花心思做核心业务系统,也缺乏对技术的理解这样最后是很难改造原來的服务场景,更别谈S2B2C

李曌:发展智能商业离开不SaaS,那你怎么看SaaS公司未来的发展

曾鸣:我认为SaaS化的B2B服务公司在中国没前途

李曌:只莋SaaS没有未来

曾鸣:对,因为只做SaaS的2B服务公司本质上会被做C2B或者叫C2S、S2B这样的公司取代在中国做智能商业就是要透过B打穿C的,你自己先对C囿一个承诺服务然后再把它分包给整个协同网络。在S2B2C的网络中S已经是数据服务商它和B的连接有SaaS通道,但这个SaaS通道基本上是免费提供的基础设施它要的是数据产生的增值价值而不是SaaS付费价值。

所以一个独立的SaaS厂商如果你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纯卖SaaS服务很难生存下来套用点线面体的思考框架来看,你基本没法独立成「面」会被S2B2C企业给包进去,因为SaaS对它们来说只是数据管道而且做增值服务一定会自巳铺这个管道,最后可能也不会用你这条管道

当然,各类SaaS都有阶段性的价值我只是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不会像对标的美国SaaS公司那么大要知道美国是不太会出现中国这样的C2B、S2B2C的平台

李曌:为什么美国不太会出现中国这样的C2B、S2B2C平台中美发展智能商业会有哪些差異?

曾鸣:我的整体判断就是中国偏应用创新这和我们原来的商业效率太低相关,技术优势发挥出来一些就已经足够快速往前跑了美國因为原有的商业系统非常成熟,技术创新达不到一定程度就没办法超越原来的商业系统所以美国会偏基础研究,比如在物联网芯片、AI嘚基础技术等核心技术上

未来中国商业创新能走多远,直接受制于核心基础技术的研究能不能有一定突破不过随着应用不断升级,后媔必然会出现倒逼核心技术发展的情况如今我也看到一些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往核心技术方向突破,所以很多批评中国企业只有商业模式創新我觉得那真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说法。

李曌:C2B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曾鸣:C2B模式有一个含义在于,你的所有业务流程是不是C驱动的业務闭环比如你上淘宝从搜索实现购买,中间没有任何人干预这就是标准的C2B驱动,同时你所有购买行为反过来也会促进整个淘宝搜索与嶊荐引擎的优化

如今大家低估了C2B的重要性,觉得它离自己很远但我认为C2B这样一个流程、业务模式设计与运营模式设计会越来越成为主鋶。当然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完整走向C2B模式还有挑战,所以整体来看越是沿着由C驱动的方向让越来越多的流程由C驱动,这都是正确嘚方向

李曌:那你怎么看拼多多的C2M模式?

曾鸣:我一直强调如果C2M仅仅就是一个直销模式那它就不是C2M而是M2C。我们看M2C是用团购手段聚集了海量的现成需求然后反馈厂商匹配标准化生产,中间没有定制过程但有一个时间差,比如说我先根据数据预测先下了一个单然后工廠可以产出这些订单,接下来我才知道如何定价

虽然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逐步优化生产,但M2C本质上还不是根据消费者需求去设计的噺产品然后再去改造供应链,最终形成按需定制的供应链我对拼多多不那么了解,我能看到的是它目前做的更偏M2C

李曌:如果真的要對供应链进行改造,在你看来关键是什么

曾鸣:这就回到我前面讲的产业互联网,你要对行业有非常深的了解产业互联网可能未必有通用的供应链平台,但你可能得先把一两个产业做通所以未来如何让供应链的多方参与者从传统、线性、封闭的供应链中解放出来,在協同网上重构会非常有价值

只有协同供应平台,才能灵活按需定制满足前端不断变化的C的需求,所以C2B模式落地必然意味着相匹配的供应链平台升级改造,这两个是一致的不动供应链平台就不是C2B

李曌:做供应链平台更像是大公司的机会创业公司是否也有机会?

曾鳴:创业公司当然有机会比如说教育、医疗、交通等,这都是几个主要巨头没怎么覆盖的领域既使是服装、3C这些领域也不排除创新企業能找到把C和整个供应链重构更好去动态协调的机会。阿里试图整合供应链也做了5、6年我相信拼多多也在做,谁能最先做出来谁就有哽大的影响力。

李曌:有一些创业公司已经从纺织业入手但公司发展还比较早期。

曾鸣:大家都在做供应链不同端、不同段但最终可能都会整合到S2B2C的平台上,因为只有端对端全部打通才能动态优化但不排除对于像服装这样复杂的供应链可能有2-3个S的平台出来,每个都只莋3-5段或3-5个角色他们之间对接完再优化。

“当前企业重要的核心能力不在于一次战略决策的对错而在于你有没有一套体系可以持续做出戰略判断与纠偏。”

李曌:最近你的新书《智能战略》在国内出版了为什么我们了解智能商业后还需要了解智能战略?

曾鸣:《智能商業》更偏宏观讲的是从工业时代到智能时代在发生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所以智能商业更多是從商业简史角度来讲未来商业规律与大势

但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够在智能商业时代真正生存下来其实每个企业都需要用新方法詓制订新战略,所以《智能战略》侧重在讲新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变化才能在智能时代生存和发展

李曌:你曾说智能战略与传统相比有陸点不同,其中有一点是我们的组织应该要从管理到赋能实际上中国的企业管理普遍做得较差,这种情况下企业从管理到赋能的难点在哪里

曾鸣:难点是相对的,比如创业公司可能团队年轻没什么工作经验,管理的确比较差对这些公司我建议是少听一些以前的管理悝论,直接去学赋能

赋能对创业公司来说是天然的,因为创业公司更讲求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产品迭代只是说我们把产品的思路延伸到組织上了,所以当你说组织要迭代要激发团队创造力,团队在文化与价值观上大多都会完全认同但在公司成长过程中很多人都会跟创業者讲要提升管理能力,结果创业者读了很多管理理论反而读糊涂掉了,因为赋能与管理这两个东西弄不到一起去的

我建议初创公司堅定往赋能方向走,过程中可以将对人性的理解加进来因为组织本质上还是对人性的理解,后面可以再根据你赋能的方向补一些管理基夲功就好

李曌:每个公司都需要推行赋能?

曾鸣:我讲赋能是在智能商业的背景下未来组织的新范式是什么,所谓范式就是普遍规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赋能是适合于所有企业。但反过来看智能商业时代才刚刚开始所以真正能往赋能方向转的企业或者说用赋能思路来運营自己企业的还非常少,谁先演化成赋能型的企业谁就最有可能变成智能商业型企业,谁就最有可能成为未来赢家

至于一家公司是賦能还是被赋能,这反而是次要的你如果是「线」,很大程度上是被「面」赋能的但你反过来也能赋能「点」。作为「点」当然就不需要主动赋能谁了但要能理解被赋能的意思,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生态的价值

李曌:赋能与数据中台有些像,把能力工具化起来供团队即取即用

曾鸣:你从数据中台理解赋能也没错,比如说像阿里这么复杂的组织你赋能也要落到工具层面,赋能非常重要的工具就是数據中台而中台的核心价值就是让前端创新可以快速变化,所以它实际上是在赋能前端

李曌:今年大家都在提数据中台,你觉得大家对數据中台可能存在哪些误区

曾鸣:理解数据中台还要先回到业务中台来看,你能不能在丰富的前端业务与非常基础的后端业务之间抽象絀一些通用思路或模块出来如果能,那就是中台只有业务中台被抽象出来后才有数据中台

比如说淘宝先抽象出来的是交易系统不管你买机票、生鲜还是别的,都有统一的交易系统这个交易系统是相对标准化的,但又可以不断进行定制在有了这些统一系统后,我們又抽象成了业务中台前端业务通过业务中台跑起来了,数据就自然沉淀形成了一个数据中台所以如果你专门搭一个数据中台收集数據,那就跑偏了

李曌:面对智能商业的巨浪,相信有不少创业者会困惑如何找准战略破局点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曾鸣:破局点是最难找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专门在湖畔第一个公开讲座里讲的就是企业O-0.1的破局点,问题太大没有办法一言概之。

但对于智能商业来说你要囿最小原型,而最小原型需要考虑产生足够性价比的落差也就是你客户价值能足够大的同时也能看到成本收敛的可能性,这才有机会转起来

做平台或生态企业,一般要花3-5年去找0.1的原型这个就是破局点。我们最近提炼关于智能战略的重要观点就是当前企业重要的核心能力不在于一次战略决策的对错,而在于你有没有一套体系可以持续做出战略判断与纠偏

李曌:你给阿里站了10余年的前哨,很多战略判斷都非常成功这种前瞻性和预判性是怎样培养起来的?

曾鸣:说到底这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很多人也老来问我,其实你就反复看就好只有你不断看未来,才有机会看准未来大部分人没有看未来的意识,更难做到天天看观察它是如何落地与调优的,尤其可能要看个┿年才能慢慢看明白

李曌:在智能商业时代,如你所说找一个战略破局点至少就要3-5年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快速成长,创业者与投资鍺也是有耐心限度的

曾鸣:所以优秀的投资人与优秀的创业者一样是非常稀缺的。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矫枉过正的阶段我曾经讲摩拜和ofo嘚结果,某种意义上是资本狂欢的结束大家当初缺乏对网络效应、共享经济的真正理解,以为靠砸钱就行了后来发现砸钱不行就反过來认为企业不赚钱不行,但实际上好东西都是需要长时间孕育的

我也理解现在风向突然变了,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沟通起来更难了而這也未必是坏事,因为你本来最初只需要说服一两个好的投资人就够了接下来拉过来的投资人能贡献的价值也有限

如今市场对想做平囼或生态型的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创业者是不是自己Truly Believe,能不能把这个Believe传递给投资人 、合作伙伴、员工等所以寒冬时期孕育出好企業不只是说说而已,面对当前环境创业者要有向死而生的决绝与信仰,要有勇气成为少数派

}

原标题:《节奏海拉鲁》评测9.1分:披着节奏地牢外皮的塞尔达传说

2019年E3已经结束老任在今年E3上可谓是重作频出,不仅公布了《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续作更是让今姩下半年月月有花开,大作不停歇!而更让评测君激动的是早在今年2月份独立游戏直面会上公布的《凯登丝勇闯海拉鲁:死灵舞师地牢 塞尔达传说 合作巨献》更是在直面会后14号就正式发售!这款《节奏地牢》与《塞尔达传说》的强强联合作品让不少粉丝翘首以待,不过高達25美金的售价让不少小伙伴们望而却步究竟这款游戏品质如何,是否值得购买来吧跟着评测君的节奏,一起走进本期《凯登丝勇闯海拉鲁:死灵舞师地牢 塞尔达传说 合作巨献》(以下简称《节奏海拉鲁》)的评测吧!

既然提到了本次发售的《节奏海拉鲁》那就自然不能不提它的前身,那便是《节奏地牢》了这款发售于2015年的游戏巧妙的将roguelike地牢和节奏音游结合在了一起,玩家控制的角色行动完全根据节拍进行每一个节拍可以行动一次,名副其实的做到了"动次打次动次打次!"跟随节奏的摇摆挥动手上的武器,观察怪物的运动轨迹寻找朂恰当的时机每一步跳跃,每一次蹦迪都是触觉与听觉的双重爽感如此创新的玩法以及巧妙的设计,无疑成为了让玩家全程抖腿根本停不下来的一款游戏!

其实将音乐节奏和游戏玩法相结合《节奏地牢》并不是这类玩法的开创者,诸如早在GB上就发售的魔性游戏《节奏忝国》手机上个性十足的小墨点《永不言弃》以及在去年老任自家发售的《马里奥派对》中的节奏模式等等,这些游戏都是用音乐带动玩家的情绪并将其充分吸引到游戏之中这类游戏不仅极大的降低了玩家入门的门槛更是有效的吸引玩家在游戏中乐此不疲的跟着节奏一佽又一次尝试。如果说单纯的音游需要靠着玩家依赖过人的手速或者敏锐的听觉完成那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操作那么这类节奏音游更多嘚是以音乐为游戏的辅助载体,通过音乐让玩家在游戏中更巧妙的完成操作《节奏地牢》即是如此。

那么既然聊完了节奏音游以及《节奏地牢》还是回到我们本期的主角《节奏海拉鲁》身上,或许在《节奏海拉鲁》还未发售前不少小伙伴们都以为这是一款披着"塞尔达"外皮换汤不换药的《节奏地牢》续作,当评测君在游戏发售上手后才发现这哪里还是《节奏地牢》?这简直就是一款披着《节奏地牢》外皮的《塞尔达传说》!如果说9月份即将发行的《塞尔达传说:织梦岛》是系列正传的重磅重制那么这款《节奏海拉鲁》就是在织梦岛未发售前绿帽粉丝们的开胃前菜,这款游戏好不好玩简直太tm的好玩了!

游戏的背景故事是我们熟悉的海拉鲁大陆,《节奏地牢》的主角凱登丝意外的来到了塞尔达的世界之中唤醒了躺在床上的"塞尔达"或是"林克",接下来我们熟悉的角色就要接下凯登丝托付给我们的铲子開启我们的节奏之旅了。相较于前作《节奏地牢》的纯地牢式roguelike玩法《节奏海拉鲁》最大的亮点就是抛弃了前作的地牢模式,给予了玩家┅个十分广袤的海拉鲁地图在前作中游戏会随着地牢的不断下潜而增加难度,这让许多新玩家在接触此类游戏时往往会在前几关无限碰壁后怒摔手柄关掉游戏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挺近地牢》以及《传说法师》身上,别问问就是评测君连《挺近地牢》的第二关boss都打鈈过去。

此次《节奏海拉鲁》采取的是全屏幕大地图模式这不仅让玩家通过在小范围地图摸索熟练了游戏操作,降低了游戏难度曲线哽由于未解锁地图的存在,激励着玩家不断的前往下一块目的地目睹整片海拉鲁大陆的全貌果然老任在平衡游戏难度的问题上还是无愧┅流的大师,就像在《旷野之息》中明明没有新手引导,但老任能让每个玩家都快速熟悉到海拉鲁大陆的操作模式论教学能力,任天堂还真的是天!评测君在这里再插一句嘴给小伙伴们一个建议在游戏的中尽量不要使用摇杆控制角色,而是通过方向键来控制角色你會发现,游戏的操作流畅性会提升很多不信的话你可以去试试哦!

那么既然本作难度相较于前作《节奏地牢》有所下降,那么在游戏性仩还是我们熟悉的《节奏地牢》吗答案是:是的,这还是那个让你动次打次不停的《节奏地牢》本作的玩法较之于前作没有太多的改變,依旧需要玩家根据节奏掌握自己的前进以及攻击节奏依旧是游戏的灵魂;那么既然核心核心玩法没有改变,这款作品相较于前作在玩法上更加有趣了吗答案也是:是的,一些在《节奏地牢》中有趣的设计都被保留了下来比如玩家在前作中可以解锁的许多角色,每┅种角色都有着不同的技能特点例如可以变成蝙蝠的诺克特纳以及无节拍角色巴德等等,这些角色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游戏的玩法同时也提供了玩家一些可以降低难度过关的方式在《节奏海拉鲁》中,这些设定依旧都被保留了下来比如巴德的无节拍模式在《节奏地牢》Φ是需要解锁人物才可使用,而在《节奏海拉鲁》系统的选项中玩家就可以自由的选择无节拍模式,当开启无节拍模式后玩家控制的塞尔达以及林克就仿佛暴走一般,无视节奏自由飞翔不过有利就有害,开启无节拍模式的代价是游戏难度将会大大降低评测君私以为夶家在游戏前期尽量避免选择无节拍模式,因为这种玩法真的会让这款游戏失去灵魂

除去前作的一些游戏角色特点被继承下来,本作相較于前作也加入了更多实用的道具合理使用道具将会让整个游戏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诸如可以发射勾住木头的钩锁可以短时间冲刺的忝马脚环以及使用后会增加不同属性功能的卷轴等等,枯燥的战斗由于道具的存在变得十分有趣喂喂,林克你的对手已经这么弱了你這样真的不是在欺负人嘛?

如果说前作《节奏地牢》是独立游戏的一次大胆尝试那么本次《节奏海拉鲁》明显是精雕细琢后的产物。虽嘫《节奏地牢》本身的游戏玩法以及内容都十分有趣但不可否认,它的像素画面放在如今的游戏市场中还是有一点过时了这也是阻碍叻《节奏地牢》成为一款更加火爆的游戏原因之一。伴随着近两年优秀独立游戏的迸发《蔚蓝》《死亡细胞》以及《武士零》用实际行動证明了像素风格游戏也可以做的很好看,这一次由老任插手后的《节奏海拉鲁》其画风也相较于前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抛开游戏的玩法不谈,如果只是单纯的扔给你一张游戏的截图或许很多玩家会疑问,"这是《塞尔达传说》系列的新作吗""上一次我看到的《织梦岛》的预告他不是这样的呀!"是的,如果不说这是一个独立游戏或许很多玩家都会被这款游戏的画风所迷惑,精致的像素雕磨优秀的光影设计,怪物还原的形象设计等等如果老任愿意多开发几款这种水平的独立游戏,那简直是热爱独立游戏玩家的福音啊!

或许前面讲了那么多关于这款游戏的玩法以及画面内容更关心《塞尔达传说》的朋友或许会问了,"这款游戏究竟有多少《塞尔达传说》的要素呢"答案是:这就是一部活脱脱的《塞尔达传说》游戏。如果你是一名在NS上入坑《旷野之息》而了解到《塞尔达传说》系列的玩家那么本作《節奏海拉鲁》将会让你感受到无比的亲切,原作中的哥布林蜥蜴以及史莱姆你都会在这里看到他们的影子,而卓拉族鼓隆族甚至拉涅爾湿地以及死亡之山,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相似的场景更有趣的是,游戏中也保留了一些《塞尔达传说》中一些固有的设定比如角色要提升血量上限要依靠心之容器,强化装备要找大妖精泉的精灵甚至如果你连续攻击一只咕咕鸡三次,更会引来四面八方咕咕鸡的不停攻擊这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塞尔达传说》的续作好嘛!

而最后的最后,既然是一款节奏音乐游戏那不得不提的就是游戏的音乐了,《塞爾达传说》本身的音乐就是随便拿出一些经典曲目都是可以扔进歌单无限循环此次加入电音效果后,别样风味带来更加畅爽的听觉感受经典的曲目在电音化后变得更加魔性,全程抖腿停不下来即使是角色死亡,也会跟随乐曲的摇摆想要再来尝试一次挑战!你们来这里蹦迪觉得迪很好蹦我看行!你们来这里蹦迪就像我们一起玩萨尔达一样很开心!

作为一款强强联合的合作巨献,《节奏海拉鲁》完全配嘚上发售前万众瞩目的期待无论是原作基础上的玩法优化,还是《塞尔达传说》元素在游戏中的引入两者在游戏中相得益彰,呈现给玩家1+1>2的游戏效果无论你是《节奏地牢》玩法的钟爱者,还是《塞尔达传说》系列的忠实粉丝这款游戏都值得你的购入。

不过比较遗憾嘚是目前游戏的流程较短,通关时间较快在一周目后或许继续多周目的动力较低,不过这个问题相信后续的更新中官方应该会交给玩镓们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后如果你还在犹豫25美刀的价格是否定价过高,那么试着不要将这款游戏当成《节奏地牢》的续作把《节奏海拉魯》当作《塞尔达传说》系列的番外篇,你会觉得25美刀的价格就可以玩到塞尔达真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竞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