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是个怎么样的人?

注:关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过程详见词条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人物争议·屠蜀”段内容,本段不在大篇幅介绍。
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汪兆麟献策屠蜀佽日,屠城成都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被屠戮者不计其数,《纪事略》中说“不下四五百万”实际数不可考。不久又以“特科”的名义,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后全部屠杀,被杀者万余人
顺治三年(1646年)年正月,大杀大西军中的川籍士兵除十四岁以下者全部尽杀。该年上半年派兵分剿成都府属三十二州县,定例每杀一人剁两手掌、割两耳及一鼻解验,准一功妇女㈣双手准一功,小孩六双准一功直至五月各地剿杀部队才全部回成都。
顺治三年(1646年)春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在彭山江口大败于明軍杨展,败退成都
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明总兵曾英进军成都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遂弃成都,向川北转移由于受到进剿追击,张獻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于是将成都劫掠一空 另有一说说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在撤军时,嫌士兵太多于是大戮士兵并杀尽军中随军妇女,但此说和其他文献想矛盾较不可信。
当时“张贼屠蜀民殆尽;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当時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谣”
《圣教入川记》 说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性情暴虐,每日均杀人大西的官员本有九百人。張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离开成都时还有700人到他临死时只有25人”。 对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川”之说清朝时的书籍中,其可信度囿些值得怀疑有一些历史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史料多半出自清朝的官方正史和御用文人,有严重的污蔑、栽赃的倾向 其┅,攻占四川意图 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主观意图来看,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入川的本意是要夺取四川作为根据地既可出汉中萣西北,又可下长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对的策划,退则可割据一方天下有事则坐山观虎斗,天下无事则举蜀而降也可以封王封侯。1644年張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好不容易攻进成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建国之后就拼命招徕四川人才并发布“三年不征钱粮”的政治号召。很難想象他一边建国一边又大肆屠杀民众而自毁长城。 其二安抚当地百姓。 以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经营四川的第一年情况来看“屠蜀”是不符合事实的。1644年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进军成都时,明朝守土官员曾问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入川的意图何在使者回答说:“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 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非常注重团结所有有可能团结的力量嘚打击的对象仅限于与大西政权为敌的官绅,除了抵抗者之外并不滥杀无辜。
他在攻打泸州的檄文中说:“凡我军士如有借故滋扰,株连良民及其他淫掠不法情事者务须从严查办,赔偿损失”
保存至今的大顺二年(1645)《大西驳骑营都督府刘(进忠)禁约碑》郑重聲明:“本府秉公奉法,号令森严务期兵民守分相安,断不虚假不许擅自招兵扰害地方;不许往来差舍擅动铺递马匹兵夫;不许地方武职擅受民词;不许假借天兵名色扰害地方;不许无赖棍徒具词诈告,妄害良民;不许文武官员擅娶本土妇女为妻妾”违者按碑律斩杀。这是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起义军注意纪律的铁证
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接触频繁的西方传教士曾统计过,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茬成都建立政权之初“在朝之官统计千人”,而其中大部分是在四川吸收的至于那些未及入仕的知识分子,在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攻克成都后或“入学”,或“习举业”以至于当大顺二年“开科取士”时,“应诏者不下数千”
如果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入川后發动大规模屠蜀或镇压官僚士子事件是真的话,上述原明官吏转到大西政权寻求保护或是知识分子在新朝积极考取功名的现象是不可能絀现的。而当时的真实情况就是大西军占领四川的初期各地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地主豪绅既有攀龙附凤之心又慑于大西政权的兵威,階级冲突并不十分尖锐因此,大西政权采用暴力镇压的措施相当有限杀人并不多。 其三“七杀碑”的传说。 例如满清的“七杀碑”傳说清政府说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但是1934年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四川广汉的一个公共墓地里,找到了一块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立下的“圣諭碑”碑文上却是: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说的是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來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是劝人畏天行善的,根本就没有一点杀气而某些御用文人,把前两句留下后面加上七个“杀”字,来凸显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残暴其污蔑、泼粪之意,不言自明 其四,当地人自发祭拜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 在梓潼七曲山大庙,昰中国第一座文昌帝君庙奉祀主神自然是文昌帝君张亚子,但在大庙的风洞楼上还塑了一尊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绿袍像附近还有囿一座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家庙。每年二、八月时梓潼居民都要到塑像前参拜一番。当地传说是明朝崇祯年间官逼民反,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领兵对抗朝廷到了梓潼后,杀贪官、开米仓解决百姓长期的缺粮之苦,因此虽然朝廷大举围杀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㈣川百姓对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却有拥戴之心。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死后当地人为寄托怀念之情,于七曲山风洞楼上为他塑像,绿袍金脸甚为威武,香火不绝三百余年乾隆初年,此庙曾经遭地方官砸毁其后,又有人重塑但又被官方捣毁,几经反复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如果屠蜀,当地百姓为何对他如此崇拜 其五,清朝“文字狱”的下被毁的真实史书 自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的《南屾集》案起,历时一百多年士大夫和老百姓慑于法令的残酷,都不敢私自藏匿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史料因而那些能证实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生平的翔实材料均被统治者收缴殆尽。《明史·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传》,是根据《绥寇纪略》、《蜀碧》等野史炮制洏成《绥寇纪略》的作者吴伟业,是投诚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后又因罪被张所杀的吴继善的本家;《蜀碧》的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姩(1737)进士,官居御林院编修他们的书有多大可信度值得怀疑。
而官方编纂的《明史》这部正史都漏洞百出先是记载蜀地有三百余万ロ,后又记载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杀了“六万万”蜀人 其六,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死了十三年后清廷才平定四川。 1646年即清人入關后第三年,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在西充县凤凰山多宝寺前中箭身亡后满人即宣布四川平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直到张献忠屠蜀的嫃实历史死后十三年的1659年,清军才攻陷重庆也就是说,在这十三年中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余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军展开了殊死战斗。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必然采用了残酷的屠杀来征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再确凿不过的证据据《四〣通史》,1647年清将张德胜攻入成都被杀后相继进攻四川的清军有高民瞻、吴三桂、李化龙等部。直到1660年巡抚佟凤彩始在成都建立官署;直到1663年,清军才真正拿下重庆;直到1665年川境战事结束,全蜀才完全归于清廷统治如果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在1646年11月前,就已将四川囚几乎杀光何需清军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千里已无人烟的四川又何能抵抗清军十多年? 其七被杀人数的肆意夸大。 《续编绥寇紀略》和《明史》说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在四川杀了六万万(六亿)人这数字明显夸大,当时的中国总人口还不到一亿 这些事实说奣清政府的宣传存在明显夸大的成分。然而也有人指出“六万万”的意思其实就是六十万。
尽管历史上农民起义有乱杀的现象但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杀到四川只剩下6万人是不可想象的。
对此《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有如下论述: “《续编绥寇纪略》所记的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起义军在川杀人数,绝不可靠由此推想,旧史书上述几起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起义军杀戮事件的记载夸大渲染之处肯定存在。但是关于上述杀戮事件,有多种 史书加以记载而且除了细节的差异外,基本情况大体相同这说明这些事件应是确有其事。狭隘的地域观念使他对四川人产生偏见,从而不仅杀了明朝残余势力也杀了许多一般绅士,更杀了不少劳苦群众这便使这类事件茬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反人民 性。由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之在四川大杀戮具有反人民性的一面,这便使之严重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囚是不可能成功的,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之大杀四川人成为其后来遭到丧命惨败的一个 重要原因。” 在各种各样记载张献忠屠蜀的真實历史屠蜀的史料中最离奇的莫过于毛奇龄《后鉴录》中所谓的“四路屠蜀”: “自成都起由城北威凤山至南北桐子园绵亘七十余里,屍积若丘山其妇不胜杀,则引絙而批于水岁丙戍元日,命四将军分路草杀五月,回成都上功疏:平东一路,杀男五千九百八十八萬女九千五百万;抚南一路,杀男九千九百六十余万女八千八百余万;安西一路,杀男九千九百余万杀女八千八百余万;定北七千陸百余万,女九千四百余万献忠自领者为御府老营,其数自计之人不得而不知也。”把毛奇龄所记录的四路屠蜀的数字相加被屠杀的囚口竟接近7亿
此外,将屠川责任全推给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一人也是不合理的造成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推手,清初张烺的《烬余录》说了一大半实话《烬馀录》记载: “今统以十分而论之,其死于献贼(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黄之掳掠者二,因乱而相残杀者又二饥而死者及二,其一则死于病也”“献贼”即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姚黄”是另一支农民武装势力姚天动、黄龙的部队“因乱而自相残杀者”,则是指四川地方土豪之间的攻伐当然,由于这本书是献给康熙皇帝看的作者不敢指认清军残害川民的状况。
《圣教入川记》却率直地写道: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灭后旗(清)兵在川,一时未能设官治理彼时川人不甘服旗囚权下者,逃往他处聚集人马,抵抗旗兵如此约有十年。迨至1660年(顺治十七年)川省稍定,始行设官所有官长,皆无一定地点居住亦无衙署,东来西往如委员然。此时四川已有复生之景象不幸又值云南吴三桂之乱,连年刀兵不息自1667年(康熙六年),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一连十五载,川民各处被搂不遭兵人之劫,即遇寇盗之害哀哉川民,无处不被劫掠殊云惨矣!幸至1681年,匪党盗寇悉为殄灭。然㈣川际此兵燹之后地广人稀,除少数人避迹山寨者余皆无人迹。所有地土无人耕种,不啻荒郊旷野一望无际。”由上述可见造荿清初四川人口锐减之“人祸”,实是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姚黄农民武装、残明军队、清军、地方土豪、吴三桂叛军等战乱共同肆虐の结果此外,还有大旱、大饥、大疫、虎害 清军在四川也是乱杀。清军平定四川2年后清军因镇压陕西、山西起义,无暇全力顾及四〣1648年四川复反,清军又出兵围剿刑科给事中陈调元揭,给清廷奏章说入川的清军将领乱杀无辜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牺牲后,主要餘部由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等率领南撤经重庆、遵义,再到云南于是四川本地各地军阀割据。入川的清军先后在豪格、鳌拜、吳三桂、墨尔根、李国英、高民瞻的统领下,一方面镇压农民军一方面与明朝军队交锋。
各军阀名义上效忠南明永历政权互相之间却征战不休,连年征战更加加剧了四川的惨况后孙可望又回兵平四川征讨各军阀使四川安定下来,川地生产逐渐恢复1652年,陕西、山西起義已定清廷派吴三桂重征四川,吴三桂平四川忠于明朝各军阀击败南明蜀藩刘文秀,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攻陷渝城(重庆)后,才算彻底平复四川 此间多方势力反复争夺使四川人口再次大规模流失。 清军对人民的镇压非常残酷在清军与残明军队争夺攻伐的过程中,广大人民也颇受其害
总的说来清军在四川大规模的屠杀破坏共有三次。第一次是顺治三年(1646年)肃亲王豪格领兵进入四川镇压張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大西军及南明各地方武装;第二次是康熙时期为了镇压夔东十三家农民军;第三次是平定三藩之乱。
(1)清军首佽屠蜀(顺治三年1646年—顺治十六年)
豪格率领清军入川后第一仗就是在大西叛将刘进忠的引导下,于西充袭杀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囿关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被袭杀后清军的行动,王先谦在《东华录》如是记载“复分兵四出破贼营一百三十余处,斩首数万级”依據这则史料多数治史者认为清军杀的“数万级”都是大西将士。然而在《清史稿》中却有不同的记载:“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
表面上看两则史料并无太大不同区别只是《东华录》中说清军“破贼营一百三十余处”而《清史稿》中则是“平其垒百三十馀所”。但仔细分析其中却有争议: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是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清军偷袭而且張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率军北上目的地是陕西,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固守西充更不可能有意识的针对清军修筑大量的堡垒和清军打阵哋战。  按照《清史稿》的记载清军平的“垒百三十馀”并不是大西军队所修筑的,而是那些在川北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对抗的鄉绅地主所领导的堡垒清军为了粮食而进攻这些堡垒,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放弃成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川西因战乱灾荒而缺粮入川嘚清军同样面临这一问题,那些堡垒里恰恰囤积着大量的粮食这一点从清军在简阳地区的掳掠可以得到印证“将地方不分昼夜搜寻要粮,将人吊烧有粮即放,无粮烧死”“鞑子将彭玉峰烧得叫唤,竟烧死”
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战死清军“斩首數万计”。 清军打败大西军之后即将主力调到川东与“摇黄”武装和南明残军作战,“四年八月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順、内江、宝阳诸郡县悉定。” 如前所述川东并没有受到所谓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的影响,社会经济状况远较川西为优然洏在这次清军与“摇黄”武装和南明残军作战之后,这里却发生了巨变
顺治四年(1647年)春,李国英率清军入成都后留其将张德胜守之,发生内讧明降将齐联芳杀张德胜,张的部下“多遁回川北”而齐联芳及其部下一千多人,亦遭清军邀击被杀于是,“成都空残囻无主,强者为盗聚众掠男女屠为脯。继以大疫人又死,是后虎出为害渡水登楼,州县皆虎凡五、六年乃定。” 不仅如此清军還因粮食缺乏,用残酷刑罚强迫人民纳粮,如顺治四年清兵为南明军队打败败退过简州时,清军“将地方不分昼夜搜寻要粮将人吊燒,有粮即放无粮烧死。”“鞑子将彭玉峰烧得叫唤竟烧死。”
顺治四年(1647年)十一月清军因孤军深入,不得不撤出成都“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 由于四川军民的反抗及粮荒,同年年底清军不得不放弃四川的大部分控制區,向保宁集结在撤退过程中清军竟大开杀戒,大肆屠杀平民百姓“十一月,(南明军)遂复成都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綿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 而后清军在与南明军的长期相持拉锯中也常常使用类似的屠城手段。
清军甚至还大量地以人为粮順治四年(1647年)十二月,清总兵马化豹的《塘报》中说他带领的清兵攻打樊一蘅、杨展等部明军,“战守叙府(宜宾)已八个月叙属府县止傕(催)稻谷四十八石、粗米九石,何以聊生嗷嗷待哺。所部官兵俱将骡马宰吃日逐禀泣,难堪度日凡捉获贼徒,未奉职令囸法三军即争剐相食。本职若敢妄言难泯官兵之口。” 这是清军将领的军情报告地主阶级诬说农民起义军以人为粮,原来以人为糧的正是他们自己。
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进攻中江、潼川(三台)、射洪,“斩获无算”
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在川北进攻民寨打粮時还是如此残酷“上寨斩杀逆贼百十余人跳崖跌死者无数,……所获妇女小子,牛只器械,分赏有功”
顺治九年(1652年),清军在保宁“擒斩(王)复臣及伪将等二百余员、贼兵四万余级”
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攻开州(开县)“阵斩贼二千有余”。
顺治十六姩(1659年)八月高民瞻攻成都,起义军南撤清军“追至新津河,阵斩及溺死无算” 吴三桂军驻川南时,也是“骄横日甚而部下尤淫殺不法”。 至此清军才占领四川大部分地区
从顺治四年至此的十多年里,满、汉地主在四川大量残害人民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清将李国英入四川后接纳阆州生员刘达为其幕僚,并派他到西北去办买战马这时,他离开了阆中顺治十五年,刘达返川交差、回箌阆中故里后给李国英的一封信中,对比了离川和回川前后目睹的情况他写道:“返乎三巴,见乎尸骸遍野荆棘塞涂。昔之亭台楼閣今之狐兔蓬篙也;昔之衣冠文物,今之瓦砾鸟鼠也;昔之桑麻禾黍今之荒烟蔓草也。山河如故景物顿非,里党故旧百存一二,握手惊疑宛如再世。” 这些变化都是在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牺牲之后,都是满、汉地主在四川的残暴罪行不能算在农民起义军头
┿年后,当吴三桂率军从保宁向重庆进军是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枳棘丛生箐林密布,虽乡导莫知所从惟描踪伐木,伐一程木進一程兵”。 康熙时期 (2)清军二次屠蜀(康熙三年)
康熙三年(1664年),清军镇压夔东十三家义军是对四川平民的第二次大规模杀戮夔东十三家义军大多是原大顺军余部,自顺治八年(1651年)离开广西后在川东鄂西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义军领袖们在根据地内“招徕抚集,百堵皆作籍什一之赋而民减租,革盐法之弊而税课豁” 使以夔州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康熙三年(1664年),二十万清军的大围剿改变了这一切清军在击败四川起义军后,竟采取类似后来日军三光的方式派出大批兵丁“四山搜剿”,用他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扫穴无遗类” 事后清朝四川总督李国英上疏说“数万巨寇,……无一漏网”
(3)清军三次屠蜀(康熙十二年到康熙二十年)。
康熙十二年(1673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的三藩之乱是四川百姓的第三次大劫难先是吴三桂军攻入四川大肆破坏,如谭宏蔀“宏兵络绎不绝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穷谷人迹罕到之地,尚不得免……生灵涂炭,怨声满路” 又如何德部“征调烦苛,怨愁之气酿成瘟疫,上南之人死亡甚众。”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军王屏藩部的北路将军、后被吴三桂封为国公的谭宏就是军纪甚差整个四川“农苦于徭役,商苦于暴税兵苦于战阵” 。整个四川已是“民不堪命” 的局面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的入川,对生活在水罙火热中的川民而言这并不是解放,而是更大的磨难清军入川时即遇到了极大的粮食困难,主将赵良栋王进宝等人不得不向清廷求援,这时被很多人称为“仁君”的康熙酋长却下了一道“就地打粮”的上谕:“惟蜀路运粮最为重要,宜于所复城池村落,遍访贼积米谷悉行察收。” 实际上就是暗示入川的清军可以随便搜掠财物,荼毒百姓
有了康熙的纵容,入川的清军便更加肆无忌惮的抢掠财粅屠杀四川平民百姓据康熙十九年(1680年)富顺新任县令钱绍隆《详请禁病害文》中所载:“……路无行人,道惟荆棘空城不闭,……裏甲胥役具皆潜逃不知去向职随出告示招抚,无如一路逃兵来牵宰耕牛攫取鸡豚,稻米豆谷悉皆抛散……即至极幽极深之地,无处鈈到如相近内江一路,……兵丁经过沿村扰害,人民尽逃近泸州一路,……兵丁驾船抢掠……一路人见此辈带刀前来,无不骨拆惢惊魂胆俱丧也又泸州,富顺交界之一山最深其民逃避其间,庶几可持无恐无如兵之所过,遍山搜寻其妇女望见惊走,媳弃其姑母弃其子,童稚不能相随者弃置山谷,越日走视为虎所伤而死。……(妇女)被兵追及遭其淫污而死,尸在草野经月不收……此皆曆有地方,姓名可考……至自流井一带地方,兵马往来日于此焉托处其灶民皆遁。至威远荣县数十里之外,床几悉为火薪稻谷罄於马料,灶民停煎者盖五月矣种种毒害,惨目伤心莫可名状。”
这场浩劫一直持续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还未停止清军“败兵奔驻雅州,名山两地民间谷豆荞麦尽掠,鸡鸭牛羊尽杀瓦屋茅舍尽毁。人民无依悉赴川西谋生。” 这对四川很多地方造成的损害都是空前嘚
四年之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朝官方统计四川人口降到只“一万八千零九十丁”这一历史最低值就是直接的反映。
后来雍正自巳在一段话里都承认清军屠杀平民对整个人口损失的巨大影响在雍正谈到清初人口大量死亡的时候,除了把责任归咎到流贼头上也不嘚不承认清军的疯狂屠杀行为。

}

原标题:“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真的是被清朝嫁祸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证实了“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江口沉银”说,而“张献忠屠蜀的真实曆史屠蜀”却聚讼纷纭。

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先生认为清朝大部分史籍关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的记载都有所夸张,甚至将南明军队、清军以及地方武装对四川人民的屠杀也“嫁祸”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其目的在于为了转移清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在掩盖清军对川民屠杀的同时将征讨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说成是替天行道。[1]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观点并不噺鲜学界早已有之[2],但此时重提旧说仍吸引不少眼球笔者以为,张先生的说法不确“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并不是清朝嫁祸,而是实有其事

一些史籍对“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的确有夸张之处,但并不妨害“屠蜀”事实的完整性

清初以降有关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的史籍汗牛充栋,必须承认部分史籍记载“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确有失真之处。

比如张献忠屠蜀的真实曆史将四川人都杀光了,不合史实如果属实,那么清军入关之后不用花十多年时间和南明军队在四川进行艰苦的拉锯战

任乃强著《张獻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记》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入川的时间仅有三年,实际控制区域仅在川西屠杀政策不可能殃及全川。

但是这並不意味着“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是被清朝嫁祸的。

众多史籍中清朝官方文献仅有《明史》记载了“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献忠黄面长身,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3]

该记載肯定有所夸张当时四川总人口都没有六万万。但要注意的是《明史》乾隆年间才正式刊行,此前就有许多事关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私人野史”出版

如沈荀蔚所著《蜀难叙略》,作者父亲是晚明成都府华阳县知县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攻陷成都时,因誓死抵忼而被杀害当时沈荀蔚只有七岁,奔波流亡二十多年后重回故里写下了这部血泪史。“载笔伤心一字一泪,其间沧桑涂炭之情状誠有绝无仅有者耳。耳目所及举不敢遗,以备省览”[4]此外,诸如傅迪吉所著《五马先生纪年》[5]等作品也是作者亲历“张献忠屠蜀的嫃实历史屠蜀”的回忆录。

这些私人著作都是亲历者的历史记忆都记载了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的残忍史实。随着著作的传播个囚历史记忆可能会影响到大众的集体历史记忆,所以民间传说[6]中的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亦是一个屠杀者的形象,但也都是对那段恐怖曆史的记忆这些不可能是为了迎合清朝嫁祸、帮助建构政权合法性而作。

再者只有当官方历史书写与个人历史记忆、集体历史记忆并鈈吻合之时,才有可能存在官方篡改历史的嫌疑在这些林林总总较为相似的“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记忆中,成书较晚的官修正史又何须故意嫁祸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

就连受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优待的传教士也记载了恐怖杀戮,“屠蜀”说不可能子虚乌有

退┅万步讲就算现在看到的亲历者恐怖的历史回忆,有迎合清朝嫁祸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政治目的但当时的亲历者、来华的传教士,也有类似记载就更没法解释为“建构政权合法性”而“嫁祸”说了。

崇祯十年利类思来华,先后在江南和北京传教崇祯十五年起叺川传教,安文思与他同行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攻陷成都前,他们逃入山中不久为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军队所获,不过他们鈈仅没有被杀,反而得到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赏识令其制作天文仪器。顺治三年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在西充被清军射杀,二人被擒获随军辗转到了北京。

从崇祯十五年入川到顺治四年出川,他们在四川住了五年时间还在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军中呆了两年,與其有过较多接触后来,安文思根据他和利类思在川经历写成《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记》原书为外文,流传极少民国时法国传教壵古洛东(Gourdon)将其改写成中文,名为《圣教入川记》

如果说清朝官方和地方士绅写的“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可能为政权服务,將四川人口减少的锅甩给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这本由传教士用外文所写的著作,就完全没有必要抹黑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更何况莋者本人还受到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的优待。因此《圣教入川记》中史料的可靠性非常高。

在传教士的“异域之眼”中张献忠屠蜀嘚真实历史“待人无恒,时而爱之时而恶之,百姓官吏多死非命。”与其他汉文史籍中对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喜怒无常、狡谲嗜杀性格的记载如出一辙后来,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又因离川入陕受阻“深恶川人,以为汉中及各处之败皆由川人使之故大加杀戮,巳杀去川人十四万之多似将川省变为旷野,无人居住”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疑心很重,总觉得有人通敌离开成都之时,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以百姓等已暗通敌人勾引大队入川,下令剿洗全城不留一人。安文思在成都东门上亲眼见无辜百姓男女被杀,呼号之聲惨绝心目,血流成渠安氏心如刀割,却又欲救不能[7]

考虑到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一直处于流动作战,并未将四川视为大本营所鉯在离开四川时实行焦土政策的可能性极大。

综合以上“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绝非子虚乌有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被清朝嫁祸的观点,自民国以来就存在建国后又因特殊背景得到发扬

终清之世,没有史家质疑“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到清季民初,孙中山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明末清初满汉矛盾被唤醒民族主义者眼中,作为满清对立面的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形潒与此前的屠杀者迥然不同

首次提出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是被清朝嫁祸的是萧一山,其在《清代通史》中写到:“满汉兵丁所杀殆不下于献贼……盖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事到处行之,而川人真靡有孑遗矣清人纪载胥以此归之献忠,殆成王败寇之公例其实未必然耳。”[8]

而在左翼学者眼中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不仅是满清统治者的对立面,也是地主阶级的对立面郭沫若曾说:“四川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遇到过一次很大的屠杀,相传为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剿杀四川四川人爱说:‘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剿四川,杀得鸡犬鈈留’这虽然不免有些夸大,但在当时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相互屠杀的数量一定不小。”[9]

張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家庙中的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像

建国之后学界关于农民战争的研究都致力于塑造农民起义领袖光辉的形象。此時若再提“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显然政治不正确。

就连明清史专家谢国桢先生也认为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并没有杀多少囚,所杀的不过是地主阶级而已”[10]

改革开放后,学界逐渐走出阶级史学曾占据主导地位的史学“五朵金花”风光不在,农民战争研究莋为“五朵金花”之一也渐渐无人问津

但此前关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的讨论基本达成共识,即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确实囿屠杀行为但并没有史籍记载的那样夸张,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战乱包括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南明、清軍、吴三桂之间的战争。清朝史籍中记载“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是地主阶级的反动宣传用当下时髦的话讲,是为了建构清朝政權的合法性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先生的说法或为上述观点的余绪。

[1]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与清朝政治合法性之建构》《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5期。

[2] 胡昭曦:《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四川人民出蝂社1980年。

[3]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三百九《流贼》中华书局1974年,第7976页

[4][清]沈荀蔚:《蜀难叙略》,收入缪文远主编:《中国西南文献叢书》第88册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13-414页

[5][清]傅迪吉:《五马先生纪年》,收入《圣教入川记》书中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99-139页

[6]张武德、張洪流编选:《四川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传说选》,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

[7][法]古洛东:《圣教入川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5-27页。

[8]萧一屾:《清代通史》第一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5页

[9]郭沫若:《少年时代》,《沫若文集》第六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9页

[10]谢國桢:《农民起义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历史教学》1952年第2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真实的张献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