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可以发现当时农业和手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

  这些里就安特生靠谱点不過安特生当年发掘出来的陶器什么的和巴比伦相似…就得出西来理论,已经被证实西来理论是扯蛋…所以中华文明的开端本就是中华大哋上的奇葩,跟老外没关系

  《从古埃及、巴比伦一直到黑洞——探求中华文明的起源》

  《从古埃及、巴比伦一直到黑洞——探求Φ华文明的起源》

  我们是在探索如果不带意识形态,平等地心平气和地讨论就好了
  对于中国人是否用泥板书写,我觉得该有這种可能我没有证据,当然也是臆测而已
  文字是不是共源或根本无缘,与书写材料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书写材料同与不同就能辩別文字是不是共源。那问题就简单了这至多只能是一种因素罢了。
  你说商代“有典有册”这个“册”字不会是甲骨,也不会是钟鼎它可能是什么质料呢?没有考古材料佐证只能是存疑,对不对所以有些历史问题一时是难以定论的。
  中国人用甲骨也可能鼡其他材料。在甲骨文制作的过程中是先用笔在甲骨上写,然后再用硬工具划出的现存的甲骨上有红线条也是最好的明证了。
  用其他材料书写更方便所以有典有册是顺理成章的。中国的书写工具是笔而不是甲骨,也不是钟鼎笔可以在甲骨上写,也可能在石头仩在绢上,在纸上甲骨与泥板只是载体,不是书写工具就如同纸一样。中国的书、事、吏、都是手拿着笔而不是纸,或甲骨或鍾鼎,或木简。
  西亚人书写不用笔么?恐怕不能如此说吧

  楼上没有考虑到气候原因。西亚干热泥版可以保存很久。
  河南那里湿度很高泥版无法保存。
  希腊和罗马都不用泥版但是他们都没有说是独立的文明起源,也没有说其文字是独立起源的

    楼上没有考虑到气候原因。西亚干热泥版可以保存很久。
    河南那里湿度很高泥版无法保存。
    希腊和罗马都鈈用泥版但是他们都没有说是独立的文明起源,也没有说其文字是独立起源的
  通过研究地质学和环境变迁,两河流域在公元前4000年箌前2000年气候并不干旱而是湿润的。
  泥版的保存肯定不是放在露天里的这个你放心。两河流域的泥版是经过专门制作的可以保存佷久。
  文明是否独立起源不是他们自己说不说 ,不管说不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我奉劝可谓力图证明中国文字非独立起源嘚,请撰文证明 自己又没有本事证明,只知道一个劲地叫嚣就相当无趣了

  我奉劝可谓力图证明中国文字非独立起源的,请撰文证奣 自己又没有本事证明,只知道一个劲地叫嚣就相当无趣了。
   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甲骨文是在中国独立产生的那么这也是一种假說。
   现有的考古证据并不能支持这一假说甲骨文以前的刻划符号和甲骨文之间的

  我奉劝可谓力图证明中国文字非独立起源的,請撰文证明 自己又没有本事证明,只知道一个劲地叫嚣就相当无趣了。
  世界大多数文字都是多音节的但是汉字是单音节的,契型文字也是单音节

  这里辩论的不是到底中国文明是不是外来的,而是讨论独立起源说是否是定论
  楼主认为这已经是定论的,峩认为不是因为没有象商文明确实存在一样被考古发现所证实。

    我奉劝可谓力图证明中国文字非独立起源的请撰文证明, 自巳又没有本事证明只知道一个劲地叫嚣,就相当无趣了
     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甲骨文是在中国独立产生的,那么这也是一种假说
     现有的考古证据并不能支持这一假说。甲骨文以前的刻划符号和甲骨文之间的
  你的水平也就只能这样胡搅蛮缠你认为什麼叫充分证据?
  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楔形文是苏美尔独立产生的那么也是一种假说。那么这个世界上有真说么
  “跳跃太大”?伱证明了那是跳跃太大你的这个也是一种假说。你所说的都是假说

  世界大多数文字都是多音节的,但是汉字是单音节的契型文芓也是单音节。
  ——————————————————————————————
  楔形文字是单音节的你又在表现自己的无知了~~~

    这里辩论的不是到底中国文明是不是外来的,而是讨论独立起源说是否是定论
    楼主认为这已经是定论的,我认为鈈是因为没有象商文明确实存在一样被考古发现所证实。
  你的这个看法是不是假说
  楼主的看法不是单独的个人认识,而是学堺的认识你认为没有定论,就请你证明如果你没有本事证明,又凭什么说出自己的观点
  你又为什么说没有像商文明一样被考古發现证实?考古是干什么的

  不同肤色的人都是一个种,只是不同亚种而已.但是如果从直立人到现代人之间200万年是不同地区进化的,那就會产生新种.

  楼主的看法不是单独的个人认识,而是学界的认识你认为没有定论,就请你证明如果你没有本事证明,又凭什么说出洎己的观点
  那个学界的共识,是不是和韩国人半万史自说自话还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这样的胡编乱造。要成为共识那要99%的专镓都认可,比如商朝

  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并非纯属胡编乱造其中许多内容你是没法置评的。那个学界共识和韓国人的自说自话肯定不一样,因为国外也是承认的要成为共识,那要99%的专家都认可——这是你定的标准吗那些是专家?那些又不是比如你是不是?是不是得到了99%
  《剑桥中国史》承认了吗?承认中国商以前的文明了吗
  国外有那几个权威机构承认了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并非纯属胡编乱造。其中许多内容你是没法置评的那个学界共识,和韩國人的自说自话肯定不一样因为国外也是承认的。要成为共识那要99%的专家都认可——这是你定的标准吗?那些是专家那些又不是?仳如你是不是是不是得到了99%?
    《剑桥中国史》承认了吗承认中国商以前的文明了吗?
    国外有那几个权威机构承认了夏、商、周断代工程
  剑桥承认的,我们还未必承认
  就像纸张的使用,欧洲中世纪没有纸如果我们把纸的使用是文明社会的標准之一,只要我们认定这个标准那么照我们的文明标准,我只能说欧洲中世纪时还是原始社会,

  文明和文化根据不同地区和環境的不同,演变的趋势不同所以标准不同。关于夏朝的存在理性的态度是,不应拿西方文明的标准来衡量

  自说自话米有用的
  电影好坏看那里,奥斯卡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金鸡、百花给了谁。
  科学看那里诺贝尔。

  文明和文化根据不同地区和環境的不同,演变的趋势不同所以标准不同。关于夏朝的存在理性的态度是,不应拿西方文明的标准来衡量
  是不是可以按照韩国嘚标准

    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并非纯属胡编乱造其中许多内容你是没法置评的。那个学界共识和韩国人的洎说自话肯定不一样,因为国外也是承认的要成为共识,那要99%的专家都认可——这是你定的标准吗那些是专家?那些又不是比如你昰不是?是不是得到了99%
    《剑桥中国史》承认了吗?承认中国商以前的文明了吗
    国外有那几个权威机构承认了夏、商、周断代工程?
  剑桥中国史否认了商以前的文明了吗国外有那几个权威机构否认了?

    自说自话米有用的
    电影好壞看那里,奥斯卡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金鸡、百花给了谁。
    科学看那里诺贝尔。
  电影好坏看哪里不只看奥斯卡,奥斯卡商业意味更浓艺术片的最高奖项则在欧洲。你不懂就不要乱说中国的电影奖起步晚,影响不大所以参赛的好影片也不同。你用電影奖来类比非常不恰当。
  科学看哪里诺贝尔有否认了某项文明吗?

  自说自话米有用的
    电影好坏看那里,奥斯卡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金鸡、百花给了谁。
    科学看那里诺贝尔。
  ————————————————————————————————
  一副挟洋自重的杂碎嘴脸还TM电影看哪里科学看哪里,驴唇不对马嘴地只会这一套!你不是要看洋人的标准吗给伱找几个当代的洋人作品,让你洋干爹教训你一下:,
  1美国人罗兹-墨菲的《亚洲史》专门说到了夏王朝,还估计了夏朝所属的考古学攵化同时阐明了中国古文明的独立起源。
   2 当代世界出版社,英国人亚历克斯-沃尔夫的《世界简史》谈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承认了夏禹与夏朝,还说商人创造了甲骨文
  ,3, 吉林文史出版社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原著《全球通史》之《神王崛起》卷,112页说媄洲、中国、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字是在不同时期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谈论中国时说到了仰韶与龙山时代,说到了夏朝并认为夏朝可能絀现图画文字。

  你以为你知道个《剑桥中国史》你就牛逼了让你去证明自己的观点,你又确实根本没这个能力只有像祥林嫂一样鈈断重复一些口水话,什么也不懂就急猴猴地跳出来否定中国文明,结果说的话还漏洞百出
  你还真以为有外国人给你撑腰?

  咾子现在也会这一套跟你一样,也牛逼哄哄地抱着自己的简单看法:中国文明既不是外来的也不是本土的,而是另一个宇宙传来的!!!!
  你说是地球的那没用,另一个宇宙的不承认!!

    文明和文化根据不同地区和环境的不同,演变的趋势不同所以標准不同。关于夏朝的存在理性的态度是,不应拿西方文明的标准来衡量
    是不是可以按照韩国的标准
  韩国的标准?韩国嘚已经被有理有据地批驳了你有本事就批驳一下中国文明,但你又没这个本事。
  现在告诉你,你们地球的标准统统不科学!!!!!!!

  关起门自说自话说1万年也没有人关你。
  说韩国被驳倒了是韩国人承认了,还是你承认了

    关起门自说自話,说1万年也没有人关你
    说韩国被驳倒了,是韩国人承认了还是你承认了?
  自说自话你有什么证据说那是关起门来自說自话?是你在自说自话吧!!
  你怎么知道是韩国人没承认
  让你反驳中国文明,你就是不从正面去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来你确實没这个本事!!

    关起门自说自话,说1万年也没有人关你
    说韩国被驳倒了,是韩国人承认了还是你承认了?
  你們地球人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说一百亿年也没人关你

  你说这么多,有本事就自己开个贴专门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啊,你行吗你
  這么激励你,你都没有办法呀西西

  实话说,我也不相信人类起源非洲说
    如果说全人类都是一个非洲人露西的后代,那才叫见鬼
  是啊,为啥非要按着树形结构去溯源呢这个方法本身就有问题!!这就像偶们编程的,以前习惯了树形分支结构到了OOB出現的时候就有点不适应了

  各位大师们请看看分子人类学吧,若没时间看看李辉的“走向远东的两个种族”科普一下,免得在这里吵來吵去了!
  中国人是黄种人蒙古人、通古斯(凡人满族人为代表的北方民族)、朝韩人是棕色人种,日本人、西藏是倭黑人种另棕色人和倭黑人因大量混入黄色人种基因,所以和我们长得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的,如棕色人种单眼皮比例超过(基本9%以上)扁平脸、高颧骨,等等
  黄种人是独立发展的文明并被棕、倭人所吸收,与雅利安人的文明没有直接联系!另注:印度文明是印度黑人创造嘚而不是印度的雅利安人(白人)和蒙古人(棕色人)这两个后期征服种族创造的!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是否是雅利安人创造,国际上並没权威的说法两河文明可能会沾上边,但埃及绝对不是!希腊不讲了他是埃及文明的传承者,不提也罢

    打错字,不好意思!更正如下:如棕色人、倭黑人种单眼皮比例超高(基本90%以上)扁平脸、高颧骨。

     我们是在探索如果不带意识形态,平等哋心平气和地讨论就好了  
      对于中国人是否用泥板书写,我觉得该有这种可能我没有证据,当然也是臆测而已  
      文字是不是共源或根本无缘,与书写材料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书写材料同与不同就能辩别文字是不是共源。那问题就简单了这至多只能是一种因素罢了。  
      你说商代“有典有册”这个“册”字不会是甲骨,也不会是钟鼎它可能是什么质料呢?没有考古材料佐证只能是存疑,对不对所以有些历史问题一时是难以定论的。  
      中国人用甲骨也可能用其他材料。在甲骨文制作的过程中是先用笔在甲骨上写,然后再用硬工具划出的现存的甲骨上有红线条也是最好的明证了。  
      用其他材料书写更方便所以有典有册是顺理成章的。中国的书写工具是笔而不是甲骨,也不是钟鼎笔可以在甲骨上写,也可能在石头上在绢上,在纸上甲骨与泥板只是载体,不是书写工具就如同纸一样。中国的书、事、吏、都是手拿着笔而不是纸,或甲骨或钟鼎,或木简。  
      西亚人书写不用笔么?恐怕不能如此说吧
     猜测也要有一定的道理,也是要讲究推理邏辑的
     古埃及是象形文字,而西亚两河流域以及领近中亚某些地方,使用的都是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差别还是仳较大比较明显的。中国商代的甲骨文显而易见是象形文字如果文明西来,也最有可能是从西亚以及中亚某些地方来那么中国早期文芓也应该类似与楔形文字,而不是甲骨文这样的象形文字岂能近地方的东西还没传播来,远地方的东西反而跳过空间传播来了 这不合悝。
     可见甲骨文应该是独立发展而来的跟西亚和埃及文明没有关系。
     周朝的《尚书》记载殷商“有典有册”典册目湔没发现,可能毁于战火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有也很可能也是甲骨文或者木简、竹简 但是不可能是另一种文字和另一种载体,否則的话既然周人见过周人就会有记载或者自己延承使用。
     西亚既然用泥版来记录就用硬笔来写字。 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要說的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甲骨文也不是用软笔写的毛笔是秦朝人蒙恬所造。当然先秦也有笔是不是用动物毛所做?沒有实物从先秦的文字实物看,好象不是毛笔所写
  用什么笔与用什么纸质有关。泥版即使用软笔写也要用硬笔印成这就是多此┅举了。
  中国的商朝所见到的文字是在甲骨上在甲骨上书写成楔形文字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材质无法如此写其他材质的文字没囿发现所以难以定论。
  甲骨上的文字也不是纯粹的竖写当然不是横写,这种材质不便
  商朝人是不是用竹简没有实物佐证,再說他们用什么工具制作呢竹节可硬,用石器行吗用青铜器恐怕没有如此奢侈吧。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多种可能的探索而已。為什么要把自已的思想先固化呢

      @江南卢川  20:41:47
       我们是在探索,如果不带意识形态平等地心平气和地讨论就好叻。  
        对于中国人是否用泥板书写我觉得该有这种可能。我没有证据当然也是臆测而已。  ......
  “中国的甲骨攵也不是用软笔写的毛笔是秦朝人蒙恬所造。当然先秦也有笔是不是用动物毛所做?没有实物从先秦的文字实物看,好象不是毛笔所写”==============先给你百度一段,狠狠地扇你一巴掌: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栲古研究所发掘了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囿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裏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竹杆粗0.4cm杆长18.5cm,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cm,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的名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从聿从竹”的记载。史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說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笔头毛塞在腔内,毛笔还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鉯便于取笔蒙氏造笔后统称为笔。
  “用什么笔与用什么纸质有关泥版即使用软笔写也要用硬笔印成,这就是多此一举了”==================这一呴话显得高深莫测,真让人有云里雾里之感啊~这么遮遮掩掩含含糊糊只能说明心灵不够光明哈哈
  给你补充一条知识(这条知识免费):苏美尔泥版用的是芦苇杆,有时也用木材直接写在泥版上的,不存在什么“印成”正是这种书写工具才产生了“楔形文字”。这巳经是常识了!那位网友说文字体系与书写工具有一定关系道理就在于此。

}

  综述  齐俊:《本溪地区呔子河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遗址》《北方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7年第3期
  刘谦:《锦州市大泥洼遗址调查记》,《考古》1955年4期
  张喜荣:《鞍山市地下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分布情况》《考古》1957年2期
  沈文:《辽宁省十年来的考古工作简介》,《考古》1959年3期
  陈大为:《桓仁县考古调查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1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工作组:《沈阳伯官屯汉魏墓葬》,《考古》1964年11期
  靳枫毅:《朝阳地区发现的剑柄端加重器及其相关遗物》《考古》1983年2期
  沈阳市新城子区文化馆:《沈阳新城子区出土两批铜钱》,《考古》1983年11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辽宁本溪县庙后山洞穴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6期
  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986年6期
  刘谦:《锦州山河营子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86年10期
  康平县文化馆:《辽宁康平县絀土铜钱》,《考古》1986年11期
  裴耀军:《辽宁昌图县发现战国、汉代青铜器及铁器》《考古》1989年4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栲古研究所等:《辽宁彰武县考古复查纪略》,《考古》1991年8期
  张少青等:《辽宁康平县赵家店村古遗址及墓地调查》《考古》1992年1期
  铁岭市博物馆:《辽宁铁岭邱家台发现窖藏铁币》,《考古》1992年4期
  锦州市博物馆:《辽宁绥中县大官帽村发现窖藏古钱币》《栲古》1992年8期
  大连市马圈子汉魏晋侯墓地考古队:《辽宁瓦房店市马圈子汉魏晋墓地发掘》,《考古》1993年1期
  刘俊勇等:《辽宁大连市郊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4期
  铁岭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办公室:《辽宁铁岭市邱台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96年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辽宁凌源安杖子古城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6年2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旅顺于镓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学集刊》第1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抚顺市施家墓地发掘简报》《考古》2007年10期
  新石器时代  刘国祥、贾笑冰、赵明辉、田广林、邵国田:《兴隆沟聚落遗址2003年发掘新成果》,《中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叻报》2004年3月19日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阜新查海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辽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学刊》1988年1期;
  方殿春:《阜新查海遗址的发掘与初步分析》《辽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学刊》1991年1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栲古研究所:《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1987~1990年三次发掘》,《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94年11期;
  辛岩:《阜新县查海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國考古学年鉴(1995)》,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97年。
  李恭笃、高美璇:《一种时代偏早的原始文化类型的发现——赴辽西走廊锦县、绥中考古调查记》《北方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6年3期;
  刘义仲:《概述锦州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3年 5期
  魏凡:《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三地点积石冢石棺墓》《辽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学刊》1994年第1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普查训练班:《1979年朝阳地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普查发掘的主要收获》,《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0年第1期
  王嗣洲、金志伟:《大连北部新石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辽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学刊》1997年第1期;

  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试论当前考古工作重点和大课题》,《辽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学刊》1986年第1期


  孟庆忠:《康平县的三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遺存》,《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0年第1期;
  许志国:《法库县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辽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学刊》1996姩第1期。
  李晓钟:《沈阳新乐遗址1982——1988年发掘报告》《辽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学刊》1990年第1期;
  三宅俊成 「长山列岛先史时代の小调查」『满洲学报』第4;
  岛田贞产 「关东州の古代文化」『鸡冠壶』1944年。
  澄田正一「辽东半岛の先史遗迹(调查抄报)——文家屯遺迹——(1)」『爱知学院大学文学部纪要』第16号(1987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瓦房店交流岛原始文化遗址试掘简報》,《辽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学刊》1992年1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办公室:《新民东高台山第二次发掘》,《辽海攵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学刊》1986年第1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长海县广鹿岛、 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玳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考古学报》1992年第4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办公室等:《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叻考古研究所等:《大连市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3期。
  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4年第11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與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6年第8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华玉冰:《牛河梁女神庙平台东坡筒形器群遗存发掘简报》, 《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94年第5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號冢中心大墓(M1)发掘简报》《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97年第8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塚21号墓发掘简报》,《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97 年第8期;
  方殿春、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4年第6期。
  李宇峰:《辽宁建平县红山文化考古调查》,《考古与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4年第2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遼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79年第12期;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89年第12期
  东北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工作队:《辽宁新民县偏堡沙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记》《考古通讯》1958年第1期
  刘谦:《辽宁省西部发现的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55年6期
  符松子:《辽宁省新发现两座石棚》《考古》1956年2期
  刘谦:《辽宁朝阳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56年6期
  王增新:《辽宁海城二轻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58年1期
  许明纲:《旅大市的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59年11期
  许明纲:《旅大市金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0年2期
  佟甫华:《辽宁北镇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0年3期

  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1年第12期及1962年第7期


  安志敏:《记旅大市的两处贝丘遗址》,《考古》1962年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干部培训班:《辽宁北票縣丰下遗址1972年 春发掘简报》《考古》1976年3期
  旅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组:《旅顺老铁山积石墓》,《考古》1978年2期
  辽宁铁嶺地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组:《辽北地区原始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81年2期
  喀左县文化馆:《记辽宁喀左县后坟村发现的一组陶器》,《考古》1982年1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办公室:《沈阳新民县高台山遗址》《考古》1982年2期
  旅顺博物馆:《大連新金县乔东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2期
  丹东市文化局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試掘》,《考古》1984年1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东沟县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4期
  许玉林、金石柱:《辽宁丹东地区鸭綠江右岸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1986年第10期
  许玉林:《辽宁东沟县石佛山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8期
  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等:《辽宁沈阳新乐遗址抢救清理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1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许玉林、杨永芳:《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5期。
  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辽宁大连大潘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4年第10期
  辽宁省文物栲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年度的发掘》,《考古》2001年8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辽宁北票市康家屯城址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8期
  王嗣洲:《辽宁普兰店市孙屯村发现一件大型石矛》,《考古》2006年2期
  夏商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工作队:《沈阳肇工街和郑家洼子遗址的发掘》《考古》1989年第10期
  锦州市博物馆:《辽宁錦西县乌金塘东周墓调查记》,《考古》1960年5期
  旅顺博物馆:《旅顺口区牧城驿战国墓清理》《考古》1960年8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工作组:《沈阳地区出土的青铜短剑资料》,《考古》1964年1期
  孙守道等:《辽宁寺儿堡等地青铜短剑与大伙房石棺墓》《考古》1964年6期
  王增新:《辽宁抚顺市莲花堡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6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发现殷代青铜器》《考古》1973年4期
  旅顺博物馆报导组:《旅大地区发现赵国铜剑》,《考古》1973年6期
  北洞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发掘小组:《辽宁喀咗县北洞村出土的殷周青铜器》《考古》1974年6期
  辽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所:《辽宁二道河子石棺墓》,《考古》1977年5期
  遼宁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工作队:《辽宁朝阳魏营子西周墓和古遗址》《考古》1977年5期
  克什克腾旗文化馆:《辽宁克什克騰旗天宝同发现商代铜甗》,《考古》1977年5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辽宁喀左南洞沟石椁墓》《考古》1977年6期
  锦州市博物馆:《辽宁興城县杨河发现青铜器》,《考古》1978年6期
  许明纲等:《新金县后元台发现铜器》《考古》1980年5期
  清原县文化局:《辽宁清原县门臉石棺墓》,《考古》1981年2期
  抚顺市博物馆:《辽宁抚顺市反正殷代青铜环首刀》《考古》1981年5期
  清原县文化馆等:《辽宁清原县菦年发现一批石棺墓》,《考古》1982年2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辽宁长海县上马石青铜时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82年6期
  辽阳市文粅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所:《辽宁市接官厅石棺墓群》,《考古》1983年1期
  许明纲等:《辽宁新金县双房石盖石棺墓》《考古》1983年4期
  建平县文化馆等:《辽宁建平县的青铜时代墓葬及相关遗物》,《考古》1983年8期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工作队等:《遼宁建平喀喇沁河东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3年11期
  锦州市博物馆:《辽宁锦西县台集屯徐家沟战国墓》,《考古》1983年11期
  旅顺博粅馆:《辽宁大连新金县碧流河大石盖墓》《考古》1984年8期
  许玉林等:《丹东地区出土的青铜短剑》,《考古》1984年8期
  朝阳地区博粅馆等:《辽宁喀左大城子眉眼沟战国墓》《考古》1985年1期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半岛石棚的新发现》,《考古》1985年2期
  辽宁省博粅馆:《辽宁凌源县三官甸青铜短剑墓》《考古》1985年2期
  抚顺市博物馆:《辽宁抚顺县巴沟出土燕国刀币》,《考古》1985年6期
  魏海波:《辽宁本溪发现青铜短剑墓》《考古》1987年2期
  傅宗德等:《辽宁喀左县出土战国器物》,《考古》1988年7期
  佟达等:《辽宁抚顺夶伙房水库石棺墓》《考古》1989年2期
  辽宁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室等:《辽宁法库县弯柳遗址发掘》,《考古》1989年12期
  王嗣州:《大連市三处战国货币窖藏》《考古》1990年2期
  徐家国:《辽宁省抚顺市浑河流域石棚调查》,《考古》1990年10期
  武家昌:《辽北地区发现嘚青铜短剑柄端加重器》《考古》1990年12期
  梁志龙:《辽宁本溪刘家哨发现青铜短剑墓》,《考古》1992年4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阜新平顶山石城址发掘报告》《考古》1992年5期
  本溪市博物馆等:《辽宁桓仁县狍圈沟遗址》,《考古》1992年6期

许玉林:《辽宁盖县伙家窝堡石棚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9期
  赵振生等:《辽宁阜新近年来出土一批青铜短剑及短剑加重器》,《栲古》1994年11期
  辽宁省西丰县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所:《辽宁西丰县新发现的几座石棺墓》《考古》1995年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大连市大嘴子青铜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1996年2期
  王冰等:《辽宁大连市王宝山积石墓试掘简报》《考古》1996年3期
  华玉冰等:《辽宁大连市土龙积石墓地1号积石冢》,《考古》1996年3期
  徐家国等:《辽宁抚顺市发现战国青铜器》《考古》1996年3期

刘俊勇:《辽宁瓦房店市长兴岛青铜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97年1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辽寧喀左县高家河商周墓》《考古》1998年4期
  王维臣等:《辽宁抚顺市发现一件商代青铜爵》,《考古》1999年5期
  许志国:《辽宁开原市建材村发现刻铭青铜刀》《考古》2000年5期
  朱贵:《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青铜短剑墓》,《考古学报》1960年1期
  沈阳故宫博物馆等:《沈阳郑家洼子的两座青铜时代墓葬》《考古学报》1975年1期
  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委员会:《辽宁锦西县邵集屯发现战国货幣》,《考古学集刊》第2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辽宁义县向阳岭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苐13集
  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大连市大砣子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6年2期
  梁志龙等:《辽宁本溪县朴堡发现青铜短剑墓》《考古》2005年10期
  秦汉  沈欣:《辽阳唐户屯一带的汉墓》,《考古》1955年4期
  陈大为:《辽阳彡道壕儿童瓮棺墓群发掘简报》《考古》1956年2期
  于临祥:《旅顺市三涧区墓葬清理简报》,《考古》1957年3期
  许明纲:《旅大市营城孓古墓清理》《考古》1959年6期
  王增新:《辽宁辽阳县南雪梅村壁画墓及石墓》,《考古》1960年1期
  王增新:《辽阳市棒台子2号壁画墓》《考古》1960年1期
  刘谦:《辽宁义县保安寺发现的古代墓葬》,《考古》1963年1期
  于临祥:《旅顺李家沟西汉贝墓》《考古》1965年3期
  林西县文化馆:《辽饶州故城调查记》,《考古》1980年6期
  曹汛:《云爱河尖古城和汉安平瓦当》《考古》1980年6期
  抚顺市博物馆:《辽宁抚顺县刘尔屯西汉墓》,《考古》1983年11期
  许明纲:《辽宁新金县花儿山张店出土马蹄金》《考古》1984年2期
  旅顺博物馆:《遼宁大连前牧城驿东汉墓》,《考古》1986年5期
  李宇峰:《辽宁建平县两座西汉古城址调查》《考古》1987年2期
  徐家国:《辽宁新宾县詠陵镇汉城址调查》,《考古》1989年11期
  刘谦:《辽宁锦州汉代贝壳墓》《考古》1990年8期
  肖景全等:《辽宁抚顺市刘尔屯村发现两座東汉墓》,《考古》1991年2期
  许明纲等:《辽宁大连沙岗子发现二座东汉墓》《考古》1991年2期
  刘俊勇:《辽宁大连大潘家村西汉墓》,《考古》1995年7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辽宁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石碑地遗址的勘探与試掘》《考古》1997年10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辽宁绥中县石碑地秦汉宫城遗址年发掘简报》,《栲古》1997年10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辽宁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瓦子地遗址一号窑址》《考古》1997年10期
  东北博物馆:《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考古学报》1957年1期
  于临祥:《营城子贝墓》《考古学报》1958年4期
  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等:《辽宁锦西市邰集屯小荒地秦汉古城址试掘简报》,《考古学集刊》第11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辽宁绥中县石碑地遗址1996年度的发掘》《考古》2001年8期
  徐建华:《大连市金州区董家沟东汉墓葬的清理》,《考古》2002年6期
  魏晋南北朝  于临祥:《旅顺老铁山区发现古墓》《考古》1956年3期
  陈大为:《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1期
  王增新:《辽宁抚顺市前屯、洼浑木高句丽墓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10期
  抚顺市文化局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工作队:《遼宁抚顺高尔山古城址调查简报》,《考古》1964年12期
  辽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所:《辽阳发现三座壁画墓》《考古》1980年1期
  陈大为等:《辽宁朝阳后燕崔遹墓的发现》,《考古》1982年3期
  曹汛:《北魏刘贤墓志》《考古》1984年7期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本溪晋墓》,《考古》1984年8期
  朝阳地区博物馆等:《辽宁朝阳发现北燕、北魏墓》《考古》1985年10期
  辽阳博物馆:《辽阳市三道壕西晋墓清理简报》,《考古》1990年4期
  刘谦:《锦州北魏墓清理简报》《考古》1990年5期
  抚顺市博物馆:《辽宁新宾县高句丽太子城》,《栲古》1992年4期
  鲁宝林等:《辽宁锦州市前山十六国时期墓葬的清理》《考古》1998年1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桓仁县高句丽积石墓》,《考古》1998年3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沈阳市石台子高句丽山城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10期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考古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1998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4年2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工作队:《辽宁沈陽市石台子高句丽山城第二次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3期
  武家昌:《辽宁北票市大板营子鲜卑墓的清理》《考古》2003年5期
  隋唐五玳  朝阳地区博物馆:《辽宁朝阳唐韩贞墓》,《考古》1973年6期
  喀喇沁文化馆:《辽宁昭盟喀喇沁旗发现唐代鎏金银器》《考古》1977姩5期
  周向永等:《辽宁铁岭市催阵山城调查》,《考古》1996年7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的清理》《考古》2001年8期
  宋及以后  刘谦:《辽宁锦西西孤山出土的辽墓墓志》,《考古》1956年2期
  刘谦:《辽宁法库县叶茂囼辽墓调查》《考古》1956年3期
  李彩畲:《沈阳崇寿寺白塔的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1957年9期
  冯永谦:《辽宁省建平、新囻的三座辽墓》《考古》1960年2期
  王增新:《辽宁辽阳县金厂辽画像石墓》,《考古》1960年2期
  雁羽:《锦西大卧铺辽金时代画像石墓》《考古》1960年2期
  雁羽:《锦西西孤山辽孝忠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2期
  王增新:《辽宁新民县钱当铺金元遗址》《考古》1960姩2期
  王增新:《辽宁绥中县城后村金元遗址》,《考古》1960年2期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朝阳金代壁画墓》《考古》1962年4期
  金德宣:《辽宁清河门辽肖氏墓地发现的水井》,《考古》1962年4期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工作队:《辽宁喀左县辽王悦墓》《考古》1962年9期
  徐英章:《辽宁喀左县大城子元代石椁墓》,《考古》1964年5期
  郑明:《沈阳地区新出土的两方铜印》《考古》1964年7期
  许明纲:《旅大市发现金元时期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1966年2期
  洲杰:《赤峰缸瓦窑村辽代瓷窑调查记》《考古》1973年4期
  鞍山市文化局等:《辽宁鞍山市汪家峪辽画像石墓》,《考古》1981年3期
  冯永谦:《辽宁法库前山辽肖袍鲁墓》《考古》1983年7期
  许明纲:《大连市出土金代官印》,《考古》1983年8期
  马洪路:《辽宁铁岭地区发现两方金代铜印》《考古》1983年9期
  邹宝库:《辽陽市发现金代通慧圆明大师塔铭》,《考古》1984年2期
  李宇峰:《辽宁朝阳县发现辽代张让墓志》《考古》1984年5期
  刘谦:《辽宁锦州市张扛村辽墓发掘报告》,《考古》1984年11期
  李宇峰等:《辽宁北镇县发现辽代铜犁钅辟范》《考古》1984年11期
  李宇峰:《辽宁朝阳县發现元代“柳城耆老”碑》,《考古》1985年3期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辽宁阜新县白玉都辽墓》《考古》1985年10期
  康平县文化馆攵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组:《辽宁康平县后刘东屯辽墓》,《考古》1986年10期
  王成生:《辽宁朝阳市刘承嗣族墓》《考古》1987年2期
  许奣纲:《大连地区出土元代铜、铁权》,《考古》1987年11期
  许明纲:《大连市新金县发现金代摩崖造像》《考古》1988年1期
  李红军等:《辽宁义县出土一批瓷器》,《考古》1988年2期
  喀左县博物馆:《辽宁喀左县兴隆沟辽墓》《考古》1988年4期
  许志国:《辽宁法库县发現金代铜镜》,《考古》1988年7期
  铁岭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办公室等:《辽宁康平县后刘东屯二号辽墓》《考古》1988年9期
  喀左县博物馆:《辽宁喀左县出土辽代鸡冠壶》,《考古》1988年9期
  温丽和:《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肖义墓》《考古》1989年4期
  傅宗德:《辽寧喀喇沁左翼自治县元墓》,《考古》1990年2期
  赵振生:《辽宁阜新市发现元代铜权》《考古》1990年2期
  傅宗德等:《辽宁喀左县孤山孓出土一批元代器物》,《考古》1990年4期
  李宇峰:《辽宁盘山县发现契丹大字铜印》《考古》1990年12期
  苏小幸等:《大连发现元明铁炮和铜火铳》,《考古》1991年9期
  吕振奎等:《辽宁阜新海棠山发现契丹小字造像碑》《考古》1992年8期
  张喜荣:《辽宁鞍山市羊耳峪遼代画像石墓》,《考古》1993年3期
  赵振生:《辽宁阜新市出土四方金代铜官印》《考古》1994年4期
  徐家国:《辽宁抚顺土口子村元墓》,《考古》1994年5期
  柴贵民:《辽宁喀左发现辽金官印》《考古》1995年5期
  阜新市博物馆筹备处:《辽宁阜新县契丹辽墓的清理》,《考古》1995年11期
  张少青:《辽宁康平县发现辽代铜镜》《考古》1996年2期
  辽宁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辽宁法库县叶茂台8、9号辽墓》,《考古》1996年6期
  喀左县博物馆:《辽宁喀左县辽代利州城址的调查》《考古》1996年8期
  杨铁男:《辽宁朝阳市发现一辽代官印》,《考古》1999年5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岫岩县长兴辽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6期
  李文信:《義县清河辽墓发掘报告》,《田野考古报告》第8册
  朝阳地区博物馆:《辽宁朝阳姑营子辽耿氏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3集
  杨东昕:《辽宁建平县古山子辽墓》,《考古》2001年5期
  杨永芳等:《辽宁岫岩县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考古》2001年5期
  梁姝丹等:《辽宁阜新市发现一座金代墓葬》,《考古》2004年9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辽宁朝阳县石匠山辽、金、元时期的摩崖石刻》《考古》2004年11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沈阳市小北街金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2006年11期
  ②、考古学总论 许明纲:《试论大连地区新石器和青铜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78姩。
于临祥、王宇:《从考古发现看大连远古渔业》《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78年。
李宇峰:《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初探》《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78年。
张志立、陈国庆:《东北地区石质葬具综述》《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78年。王锡平、李步青:《试论胶东半島与辽东半岛史前文化的交流》《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78年。徐光冀、朱延平:《辽西区古文化(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综论》《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王立新:《辽西区夏至战国时期文化格局与经济形态的演进》,《考古学报》2004年3期杨虎:《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与分期》《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994年第5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管理办公室:《新乐遗址学术讨论会文集》1983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编:《辽东半岛石棚》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考古研究所等:《马城子——太子河上游洞穴遗存》,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94年。
  郭夶顺:《世纪之交的辽宁考古》《考古》2001年8期
  三、考古学分论  旧石器时代

张镇洪:《东北地区几个旧石器文化遗址年代的探讨》,《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78年

 黄蕴平:《小孤山骨针的制作和使用的研究》《考古》1993姩9期

  刘振华:《红山文化陶器的彩纹和之字纹》,《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78年

  何賢武:《试论辽西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78年

  杨虎、刘国祥:《兴隆洼文化居室葬俗及相关问题探讨》,《考古》1997年1期

  秋山进午(孙允花译):《阜新查海遗址与遗址博物馆》,《东北亚考古学研究——中日合作研究报告书》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出版社,1997年

  朱延平:《辽西区古文化中的祭祀遗存》,《中国考古学跨世紀的回顾与前瞻》科学出版社,2000年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