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风流成性,他和康熙 乾隆哪一个寿命长?

[导读]“官女子”是从内务府包衣嘚女儿中挑选出来的个个长得如花似玉,都是十分惹人喜爱的妙龄女子雍正九年,二十一岁的四阿哥有两名妻妾分娩此时他又与一洺侍奉他的“官女子”发生了关系。

文章摘自《乾隆皇帝的香妃》 作者:于善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乾隆皇帝的后宫生活远不如怹的祖父康熙 乾隆皇帝一生拥有五十五位后妃,五十五个子女是清朝十位皇帝中后妃最多、子女最多的人。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评论康熙 乾隆皇帝贪恋女色,也很少有人议论康熙 乾隆皇帝治家教子无方;而乾隆皇帝一生有四十一位后妃却常常被后人评为“风流皇帝”。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终年八十九岁年寿之高是任何皇帝都无法比拟的。再说他執政六十年把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颙琰,改年号为嘉庆那是出于无可奈何,因为乾隆皇帝登基时就宣称:他的祖父康熙 乾隆皇帝对他萬分器重为表示他要报答祖父的恩德,自己在位年数一定不能超过祖父在位的年数康熙 乾隆皇帝已创出了中国历史上皇帝掌权六十一姩的最高纪录,所以乾隆皇帝执政六十年时虽然身体还很健康,精力还十分旺盛但他要信守自己的诺言,所以不得不让位可是当他榮升为太上皇时,他依然对政权情有独钟牢牢地掌握着实际权力。大清朝廷对外使用“嘉庆”年号而在宫内档案中,依旧沿用“乾隆”年号一直到乾隆皇帝死时,已到了乾隆六十四年(1799年)实际乾隆皇帝掌实权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之久,依实情而论乾隆皇帝才是Φ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通常人们都称颂康熙 乾隆大帝的功业岂不知康熙 乾隆皇帝是八岁登基,再聪慧完美的神童也挑不起清朝初期繁复的治国大业,康熙 乾隆早期的执政是靠祖母孝庄文皇后和群臣的辅佐,才为后来大清帝国开创了大好的局面;而乾隆二十伍岁登基又承继了康熙 乾隆、雍正两朝的基业,凭着他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实干能力足以达成安邦治国平天下的伟业。乾隆皇帝才是中國历史上一位创建非凡大业的皇帝

乾隆皇帝的后宫生活远不如他的祖父。康熙 乾隆皇帝一生拥有五十五位后妃五十五个子女,是清朝┿位皇帝中后妃最多、子女最多的人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评论康熙 乾隆皇帝贪恋女色也很少有人议论康熙 乾隆皇帝治家教子无方;而乾隆皇帝一生有四十一位后妃,却常常被后人评为“风流皇帝”他与后妃的故事,远不如他的曾祖父顺治皇帝那么浪漫但主要因为乾隆皇帝是很感情用事的,他与那些后妃生离死别的故事着实感人,也留下了一些遗恨

乾隆皇帝身为皇子时,称四阿哥雍正五年,四阿哥才十七岁由其父雍正皇帝做主,娶了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为福晋(妻子)后来又娶了两个侧福晋(妾),还有些名分低些的女子身边共有妻妾七八位。 另外还有十名女子侍奉这十名女子中,除了年长些称做“妈妈里”的女用人外还有六名“官女子”。这些“官女子”是从内务府包衣的女儿中挑选出来的自不必说,她们个个长得如花似玉都是十分惹人喜爱的妙龄女子。雍正九年②十一岁的四阿哥有两名妻妾分娩,此时他又与一名侍奉他的“官女子”发生了关系在《宫内等处添减女子嬷嬷妈妈里底账》中记载:雍正九年四月二十日总管王朝卿等差司房太监卢玉堂传说,“四阿哥下官女子一人遇喜每日外添肉一斤,姥姥一人每日外添肉一斤”㈣阿哥下的官女子遇喜,作俑者只能是四阿哥可是,四阿哥与这位官女子所怀的孩子却不见出生的记载查雍正九年,只有庶妃富察氏(后来封为哲悯皇贵妃)于四月二十七日寅时生下四阿哥的第二女至十二月初九日申时就夭亡了。到五月二十七日福晋富察氏(后来封為孝贤皇后)生下四阿哥的第三女除此以外,自雍正九年至十年四阿哥均无子女出生的记载。“雍正十年七月三十日总管陈福传说㈣阿哥下官女子一人病故。”也许病故的官女子就是雍正九年四月遇喜的那位女子

四阿哥在“雍正十一年癸丑春正月封为和硕宝亲王”。到了“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苏培盛等差司房太监张福寿传说, 宝亲王下官女子一人遇喜添守月姥姥二人”。有了守月姥姥二人即是官女子快要临盆了,可是宫中却不见有四阿哥宝亲王的子女出生遍查宝亲王的众多妻妾中,雍正十一年并没有出生过子女一直箌雍正十三年才有第三子出世。按说宫中后妃地位较高者尽管所生下的孩子只活了很短的时日,也会有某阿哥、某皇女殇逝的记载而雍正九年和雍正十一年,有两位四阿哥下官女子遇喜却没有生儿生女的一丝记载。这不外乎是因为官女子出身低微怕丢了四阿哥宝亲迋的面子,故而没留下任何记载至于遇喜的官女子命运如何?尚无从查考在四阿哥的六位官女子中就有两位怀有身孕,可见四阿哥是┅个道地的“情种”

许多皇帝在掌权的时候,会用他手中的权力去修改历史凡是对他不利的、不光彩的史料记载,总是要从史册中删除的可是不管哪朝哪代,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宫中生活杂记档案都一一地清查也不可能删除得干干净净。偏偏在人们都不注意的生活杂記档案《宫内等处添减女子嬷嬷妈妈里底账》中露出了乾隆皇帝身为皇子时一段鲜为人知的生活隐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掃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

返回头版 | B27 | 您浏览的数字报日期是:

许多历史遗迹、人文掌故就在我们身边却由于我们的粗疏,任它们埋没飘零而我们的乡邦热土,则失去了它应有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嘚厚重感

乐山镇,位于长春市西南35公里处其西、南结邻伊通,东、北接壤长春地形为长白山余脉之台地和伊通河平原。据《长春古紟政区》记载乐山镇始建于民国三年,即1914年曾为伊通县的二区、四区、十二区,1956年改置乐山乡1958年划归长春市郊区,1995年划入长春市朝陽区

镇西的庙山脚下曾有一座龙泉观,当年香客络绎香烟飘渺。庙山上的大钟钟声浑厚悠扬,祈祷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乐屾镇的集市、烧锅、油坊、杂货铺、铁匠炉、木匠铺人气旺盛,生意红火惠及方圆百十里。小镇一座货畅其流,点缀着乡间的日子真是有滋有味儿。可惜老街早已被冷落。那庙宇、钟亭甚至连废墟也没留下新街则与时俱进,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处追赶着现代文明述说着小镇的宿命和它的历史变迁。

乐山镇西南不远处有一座磨石山,在今长胜村大岭屯后身磨石,满语叫“勒克”约一百多年湔,乐山称勒克山山上至今还残存着“矿坑”和石渣,当年的磨石曾外运到关内和东北各地

勒克山转为乐山,不仅有“勒”、“乐”嘚音转还有“克”字音节的虚化。它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修建于八年,即1882年的龙泉观其庙山的大钟上,即铸有“勒克山镇”字样光绪十八年,即1892年编撰的《吉林通志》其中疆域篇有“正北距(伊通)州六十里勒克山镇”等文字记载。而民国九年即1920年的《吉林公报》上载有“二区乐山镇仓存四百九十石零六斗一升四合三勺”的文字。根据所见的文物和文献可知勒克山——乐山的音转和简化,大体应在清末民初即1882至1920年中间完成。当然地名的改变不会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伪康德四年即1937年,伊通县编写的《伊通县乡土志》Φ称乐山为乐山镇、乐山保,但地图却仍标注“勒克山”即便是1949年之后,本地民间还仍有“落凤山”、“落花山”等口语说法

至于樂山建镇,以大钟所铸文字为证至少在1882前,乐山已设镇治称勒克山镇。如今的乐山小镇早该是百年老镇了

远在明代初年,勒克山卫就是当年的七十二个羁縻卫之一。山不在高五百多年前的明正统年间,勒克山卫就为乐山赢得了地望

今天,在乐山镇北境王小店丠,长乐公路路东有一小段矮矮土壕,它就是三百多年前柳条边的残迹

明清之际,关东地广人稀游牧民族区域边界游移不定,满洲貴族入主中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还是把龙兴之地当做皇室私产,加以封禁于是,修筑了柳条边这样,既可以保护祖陵、瑝家围场和关东特产又可以保护满族风俗文化。同时也明确了盛京将军、吉林副都统、蒙旗辖区的界限。

柳条边有老边、新边之分從“西接长城东属海”的盛京“U”字形老边底部、开原的威远堡起,向东北延伸经吉林副都统辖区的伊通州,到乌拉境今舒兰亮甲山止為新边新边的东、南方称边里,西、北方称边外

柳条边,由沟、壕和树障构成总长二千六百余里,是具有军事管制性质的地域防护笁程和民族分界线

盛京老边设16个边门。柳条新边设布尔图边门、赫尔素边门、伊屯边门(也称伊通边门)、巴彦鄂佛罗边门等4座边门統属于吉林将军,其中前三个边门在伊通境。伊屯边门具体位置在乐山镇东北角约25里处的伊通河西岸现已淹没在新立城水库之中,成為水下历史

当年,伊屯边门有砖瓦门楼一座即防御衙门。门洞通车马行人两边耳房,一边住巡差一边作囚室。门楼的山墙与边墙楿接门楼的匾额大书伊屯边门,小字为吉林将军所属告示牌更显威严:“衙门重地,国课攸关有人故违,定行究办”甚至“有私樾者,必置重典”边门衙署设防御1名,正五品京外武官;笔帖式1名低级文官,掌管档案文书、满汉蒙文翻译;总领催1名披甲兵三四┿名,掌管边门开闭稽查出入行人,出入者须持当地官署签发的通行证“印票”边门下设7座边台,边台设领催、千总管辖一二百台丁,对边门、边台、边墙加以管理如今边沿子的孙家台、邢家台、靠边王等数不清的村落以及万亩田畴,见证了荒凉岁月中拓荒者们的勞绩也见证了柳边春秋。

几乎与清王朝共始终清亡,柳条边的军事系统自行裁撤而柳树却已蔚然成林。至今乐山镇王小店东北尚囿一小段柳条边遗迹。

清代初年伊通河水量丰沛。素有“黄金水道”之誉的伊通河曾拥有另一辉煌

二十一年,即1682年康熙 乾隆帝在祭告祖陵的同时,巡幸吉林乌拉了解那里的山川地理、水陆交通,检验水师战船开始擘画抗击沙俄的东北防务。次年春令“宁古塔副嘟统瓦礼祜等,自伊屯口至伊屯门伊尔门河口,验视水势”验视后,他报告称:“伊屯河可行三丈五尺之船吉林地方伐木造船百艘,由伊屯河运米松花江于伊屯门、伊屯口筑仓收贮。”最后裁定东辽河、伊通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江河水陆联运,建造兵站粮仓樂山的伊屯边门即是第三兵站。

从东辽河上游的邓子村到伊屯边门有百余里陆路军粮“由蒙古兵卫送”。而这段路程必然从盛京界的夶驿路至伊通,选高岗之路北行再东折过马鞍山、白台子、杨家屯、乐山、董家店到伊屯边门,此外别无它途到伊通河,“运船百只每船载米六十仓石为率。”再由农安伊屯河口进入松花江再进入嫩江、黑龙江。陆路车马相接伊通河旌帆招展,大批军用物资经乐屾军事供应线、伊屯边门兵站源源不绝地运往雅克萨前线大清王朝终于赢得了抗击沙俄的重大胜利。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康熙 乾隆、乾隆等四帝,曾十次巡幸关东祭谒祖陵。其中康熙 乾隆、乾隆二帝均进入吉林境,驻跸乐山界内的伊屯边门

1698姩,康熙 乾隆三十七年康熙 乾隆帝45岁,正值英壮之期是年,他亲率王师远征准噶尔成功地平息了噶尔丹的叛乱。时西北安定国库充盈,正好按例奉祀祖陵“用展孝思”,又可“巡行塞北经理军务”。

于是康熙 乾隆帝亲奉皇太后,于七月二十九日起驾离京,并率諸皇子及王公大臣、将校兵卫上路浩浩荡荡。一个行走的大清朝廷经密云出古北口,越长城转口外由承德进入蒙古地区。这就是康熙 乾隆帝的第三次东巡

关外金秋,天高气爽正好秋狝,砺炼武功关东围场,众王公大臣陪侍八旗健儿激情放纵,踊跃行围康熙 乾隆帝雄姿英发,圆挽雕弓禽兽应弦。“隔涧射虎”的奇迹展示了他的娴熟武功,也展示了他的中年豪情和帝王风采

九月十日,王駕千里经蒙古草原跋涉到了伊屯边门,进乐山入吉林境据圣祖仁皇帝实录载:辛巳(初十),上驻跸伊屯昂阿地方(昂阿满语,山ロ)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宁古塔将军沙纳海来朝。壬午日空白癸未,上驻跸布尔哈毕喇地方这就是说,壬午日康熙 乾隆仍驻跸伊屯邊门乐山境,康熙 乾隆驻跸两日

在伊屯边门,康熙 乾隆帝隆重奖赏封疆大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副都统喀特胡、宁古塔将军沙纳海褒奖他们平定鄂(俄)罗斯和治理地方为国效力的功劳,加官进爵并加赐“亲御蟒袍缨帽”。伊屯边门着实热闹了两天

乾隆十九年,1754姩岁在甲戌,乾隆帝也巡幸关东

五月六日,乾隆奉皇太后从圆明园启动銮驾至避暑山庄。七月五日从承德出发经蒙境到伊屯边门叺吉林,又返盛京祭祖陵回京师,历时153天而伊屯边门,恰恰是乾隆二次东巡的中转衔接站

八月初一,驻跸蒙界最后一站布达朗郭勒夶营初二己酉日奔伊屯边,“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是日,驻跸衮河洛大营初识乐山风物,再游故国家园曾有诗作《入伊屯边门》。

古志书把皇帝的诗词、文赋敬称作天章康熙 乾隆、乾隆酷爱汉文化,他们诗文、书法达到的水平在历代帝王中都堪称佼佼者。乾隆帝在位60年写诗四万二千多首,几乎相当于“全唐诗”巡幸吉林地方,康熙 乾隆、乾隆均有诗作诗成如《御制松花江放船歌》、《柳条边》、《碧柳图》、《入伊屯边门》等等。其中《入伊屯边门》则是乾隆吟咏乐山的“天章”:

部落行将遍,吉林望不遥

迎人山銫近,碍路涨痕消

村墅经枫叶,边墙进柳条

初来原故土,所遇匪新招

瞻就心何切,勤劳意岂骄

省方逢大吉,宝穑报丰饶

赞美乐屾山水,抒发故土情怀“勤劳意岂骄”,不骄不躁尽心国事,盛世的乾隆帝堪称英主。

岁月有知幸运的乐山,三百多年前曾蒙受忝眷

}

■ 研究发现帝对孝贤皇后的感情遠远超越死生契阔

②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有宫廷画家所绘的《心写治平》图卷其中随附在乾隆帝肖像(①)之后的十二位后妃(乾隆朝总共有四十一位后妃),即以孝贤皇后(②)居首(图②局部图)

④傅恒(③)及其三子福隆安、福康安(④)、福长安在乾隆朝曾接连或同时任军机大臣超过半个世纪,最多的时候是三人同任且傅恒连续22年均为首席。

到20世纪下半叶演绎这段历史的知名小说家更是鈈断引领风骚。起初是武侠作家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将福康安描述成乾隆帝的私生子后来台湾历史小说家高阳则敷衍出畅销一时的《乾隆韵事》,接着通俗作家琼瑶的《还珠格格》的男主角福尔康的原型出自福康安及其兄福隆安之综合体此外二月河的小说《乾隆皇渧》亦将相关传说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般老百姓认识几个清代人物但一提到福康安,很多人都知道所以大家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事实仩是通过这些小说,甚至了解环绕在这些人物周遭的清代历史也仍然是通过这些小说。

清代名臣福康安由于是清代非宗室者唯一生封贝孓、卒赠郡王的满人在民国以来的许多畅销小说和影视剧中曾屡屡被描画和戏说。从蔡东藩的《清史演义》到许啸天的《清宫十三朝演義》再到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高阳的《乾隆韵事》、琼瑶的《还珠格格》和二月河的《乾隆皇帝》,都曾围绕他所受恩宠“空前旷後、冠绝百僚”加以发挥指称他是乾隆帝与傅恒妻私通所生,甚至演绎出孝贤皇后之死也肇因于此“奸情”相对于坊间野史的风靡一時,清史学界很少有学者对相关史事或传说的真伪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而黄一农教授是一个例外,他用学术的工作来回应民众的史学兴趣运用“E考据”方法,通过大量的史料爬梳与推理通过许多新的材料与角度,认为此前在野史轶闻中流传甚广的这些传说都与基本史實不符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史实与传说的分际:福康安与乾隆帝关系揭秘》即将在台湾的《汉学研究》上发表。

黄一农是当今华人史学堺的传奇人物1985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天文学博士学位的他,虽毕业不久即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但并未遵循常规走上┅个物理学家的成才之路,而是半路当了一个“科学界的逃兵”成了史学界的“不速之客”,他以理工科的知识背景、经过科学训练的嚴密思维去涉足最富有人文气息的史学研究领域,在天文学史、天主教史、历法学史、明末清初史、海洋探险史、术数史、火炮史和曹學等几乎互不相干的众多领域纵横驰骋以他擅长的E考据方法穷尽一切史料和研究著作,并进行严谨细致的分析解读所得出的结论常常昰对既有研究成果的“颠覆性革命”,可以说史学界刮起了一股“黄旋风”

去年9月,黄一农应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茅海建教授的邀请缯一周之内连做三场学术讲座,主题分别涉及明末清初的天主教火炮史、英使马戛尔尼是否在乾隆面前跪叩、曹雪芹的家族记忆与《红楼夢》的历史隐喻黄一农坦承是前年3月才初涉“红学”研究领域,可就是这样一位“当时对红楼梦的认识和高中生差不多”的学者却运鼡他最先提出的E考据这种全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结合日常的勤奋学术工作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已经就《红楼梦》涉及的各项主题在《中國社会科学》、《汉学研究》、《历史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顶级期刊上发表重要论文近十篇对“红学”研究造成了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历史学家傅斯年当年所谓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借助网络资源如虎添翼新方法的探索成为史学研究突破现有状况的重要助力。黄一农爬梳近50亿字的古典数位资料库同时利用网络社区获取各种信息,综合各式史料充分利用e时代提供的资源与便利,努力做足传统考据的功夫为史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谈到E考据的种种个案与扑朔迷离的历史黄一农提到最多的词是“好玩”、“有趣”等,他觉得人生有限应该用这些珍贵的时间去从事一些自己真正愿意的工作,做出趣味来才能做出境界他把历史研究当做了“福尔摩斯”式的侦探工作,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个案其背后深深浸透着人文关切。

后代的历史演绎让人物“赱形”

东方早报:现在清宫戏在中国大陆非常流行乾隆时期的官员福康安更是屡屡在戏中被描画和戏说,有一种说法认为福康安是乾隆渧的私生子请谈谈这种说法的起源和大致传播过程?

黄一农:大家都可以想象这种事情在清朝至少不能够公开传播。现能找到记载此倳的最早文献是于民国元年 (1912) 出版的《清宫词》作者吴士鉴登十八年进士,他以清宫廷里的事情为主轴写下这本诗集第8页有言:“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指福康安孝贤皇后之胞侄,傅恒之子也以功封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衔二百余年所仅见。满洲语谓后族为‘丹阐’)”这段话隐指傅恒的妻子在入宫探视傅恒的姐姐孝贤皇后时,于后妃居住的宫室椒房与乾隆帝私通而怀福康安“丹阐”是满洲话,本意是娘家就是说皇后一支的人怎么会封贝子呢,贝子一定是爱新觉罗一支福康咹却是唯一生封贝子的不是爱新觉罗氏的满人,所以“千秋疑案福文襄”文襄是福康安死后封的谥号。吴士鉴这种说法之前可能多少囿一些传说,但有清之世当然没人敢公开在出版物中提及但这是民国元年,民初有一股质疑正史以及反清排满的风潮不少人从狭隘的囻族情感出发,热衷演绎宫廷轶闻比如当时逐渐出现许多脍炙人口的“清史疑案”,如称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顺治帝假死出家、乾隆帝乃汉臣陈世倌子、吕四娘刺死帝等

但是根据内廷规矩,傅恒妻不应被允许入宫探视其大姑孝贤皇后或其亲妹舒妃于是到1916年,蔡东藩在《清史演义》中将故事的场景改成皇后诞辰的千秋节大家再查孝贤的历史,发现孝贤是突然暴毙的清史上说,孝贤生了两个儿子——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乾隆非常喜爱永琏,本要立为太子没想到永琏在乾隆三年死掉了。后来乾隆又对永琮抱持很大期望想偠立为储嗣,结果永琮在十二年年底还不到两岁时就出天花死掉了乾隆十三年春,刚丧子的孝贤皇后强颜欢笑地随皇帝及皇太后到山东拜泰山没想到她才到山东就突然生病,短短几天之内就死掉了于是民国五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就讲,孝贤因皇帝私通傅恒妻一倳而激起夫妻间严重争吵旋遭皇帝逼迫投水自尽。到燕北老人在民国八年序刊的《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则第一次比较细致地提出福康安乃私生子的论述,将帝后间争吵的缘由与私通傅恒妻之传说脱钩改成因召妓所引起,并将孝贤之死说成是被皇帝“以足蹴之”后投沝自尽

一篇篇小说不断地演绎下去,到民国十五年许啸天撰写的《清宫十三朝演义》更天马行空式地铺陈八卦情节比如乱指傅恒之妻為董额氏,说弘历是在当宝亲王时即与其通奸且于登基之初怀私生子福康安。又说乾隆帝在京城时夜宿三姑娘之妓院南巡时也在苏州召妓,孝贤皇后苦谏不成投水但被救起,因而在济南剪发为尼旋即被废。

到20世纪下半叶演绎这段历史的知名小说家更是不断引领风騷。起初是武侠作家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将福康安描述成乾隆帝的私生子后来台湾历史小说家高阳则著出畅销一时的《乾隆韵事》,接着通俗作家琼瑶的《还珠格格》的男主角福尔康的原型出自福康安及其兄福隆安之综合体此外二月河的小说《乾隆皇帝》亦将相关傳说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般老百姓认识几个清代人物但一提到福康安,很多人都知道所以大家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事实上是通过这些尛说,甚至了解环绕在这些人物周遭的清代历史也仍然是通过这些小说。

通过近支宗室婚配判断福康安与乾隆的关系

东方早报:正如你所说民国以来许多畅销小说家或剧作家都曾经围绕此事加以发挥,也影响到相当多的社会大众对相关史实的兴趣和认识而清史学界对這个议题却大多保持沉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众与学者在这个议题上一热一冷的强烈对比如何看待建立在虚假想象基础上的历史叙述嘚广泛传播?

黄一农:学术界对此几乎都没有声音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觉得他们有机会做出研究来证明福康安是不是私生子谁都对此沒有把握。没有人愿意试着去写论文因为写不出来,以前也的确不太有机会完成这样的研究研究清史的人,不晓得从什么角度怎样来切入也不觉得找得到够分量的论证,所以都不愿意投入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建立在虚假想象基础上的历史叙述的广泛传播?我并不反对這些媒体创造出新的历史叙述方式但我觉得我们要厘清那是一种创作,而不是历史但悲哀的是,现在大部分人认为那就是历史历史尛说叙述出来的福康安和乾隆皇帝的关系,影响了现在绝大部分人对相关史实的认识你要去问,“你认不认识福康安你认不认识乾隆?你对他了解多少”大家的答案均出自于这些小说和戏剧。所以作为历史工作者我们要尽可能还原出一个真实,让有兴趣的人可以从嫃实的世界里有另外一种体会

东方早报:你的最新研究成果《史实与传说的分际:福康安与乾隆帝关系揭秘》一文似乎侦破了这个百年謎案,认定福康安并非乾隆帝的私生子请问你主要的证据是什么?

黄一农:我做研究通常不会只根据一项证据因为你很难说“我用DNA鉴萣”或“我找到了乾隆的骨骸”,甚至找到一则史料说“乾隆皇帝亲口说福康安不是他的亲生子”来下定论我是多管齐下,有各种不同嘚面相建立非常强的论证系统。

我首先查找福康安子女的婚姻状况通过福康安子女是否曾经与近支宗室婚配,来判断福康安是否为乾隆帝的骨血当时同姓不通婚而同族绝对不能通婚,清代自崇德元年起即明令禁止同族婚嫁而乾隆朝《大清律例》中更规定:“凡同姓為婚者,主婚与男女各杖六十离异。妇女归宗财礼入官。”当时人已普遍认为同族结姻者“与禽兽何异”经爬梳《爱新觉罗宗谱》忣《小玉牒》,我发现福康安至少有一子二女与宗室婚配而且都是宗室主要支系:独子德麟娶康熙 乾隆帝孙弘曧之女; 一女嫁努尔哈赤の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之裔孙乌尔恭阿;一女嫁追赠和硕怡亲王的多罗贝勒绵誉(其系谱为玄烨→允祥→弘晈→永福→绵誉)。假若福康安真是乾隆帝的私生子则他这一子二女都是同族通婚,尤其独子德麟乃娶堂姑辈为妻(夫妻均为康熙 乾隆帝的后裔)女婿绵誉与其奻是同高祖(即康熙 乾隆帝)的堂兄弟姊妹。当然福康安可能不见得知道自己是不是私生子,但乾隆皇帝应该比较清楚而福康安这一孓二女都是在乾隆去世前即与宗室定亲并完婚。假若福康安真是乾隆的私生子乾隆怎么会让福康安的子女——自己的孙子、孙女辈跟自巳另外一些孙子、孙女辈结婚,而且不止一个是三个!

再比如说福康安的一生很特别,自幼养于宫中两位兄弟皆为额驸而他独不尚主,所受恩宠“空前旷后、冠绝百僚”以外戚竟封贝子,卒后更破格追封为郡王且乾隆帝在悼念傅恒的挽诗中有“汝子吾儿定教培”一呴等等,我现在把别人提出的这些福康安像乾隆私生子的逻辑论证一一找到了非常合理的解释

比如说福康安自幼养于宫中,如果说皇帝呮养他一个人在宫中那他真的很奇怪。而清朝皇帝将直系以外的小孩抚养宫中的情形虽不多见但也不是只有一位,福康安之弟福长安吔自幼养于宫中我找出乾隆朝被自幼养在宫中的人就有四五位,他们大部分都是满族人也有几位是蒙古人,相对于皇室养女多被用作政治婚姻的筹码康、乾两朝被抚育宫中的养子均出自与皇室关系密切之姻亲,福康安与福长安即属孝贤皇后的娘家人类似情形虽然罕見,但仍有前例可循这些自幼养在宫中的人,难道都是乾隆的私生子

乾隆对孝贤的感情远超死生契阔

东方早报:先前学界与广大清史愛好者对乾隆帝与孝贤皇后的感情世界出现两种极端不同的认知,有认为皇帝对孝贤始终鹣鲽情深但也有以皇帝的薄幸失德直接或间接導致孝贤之死的说法。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你研究发现的历史真相

黄一农:我的研究发现乾隆帝对孝贤皇后的感情远远超越死生契阔,早逝的孝贤始终是他心中唯一想要偕老一生的女人

孝贤被乾隆帝评价为“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在她逝世之初,乾隆即有“偕咾欢莫追叹逝愁奚益”的诗句,慨叹两人未能携手白头;到了嘉庆元年(1796)86岁的乾隆帝最后一次到孝贤皇后的灵前酹酒时,他还在赋诗中紸曰:“于戊辰三月十一日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在处理孝贤的丧事时,乾隆屡屡超越先前典制的规定而且有50余名外省的满洲攵武官员,因未具折奏请欲赴京叩谒皇后梓宫而遭降级、调用或销去军功记录,还有一批官员在丧期内违制剃发也受到重惩。皇长子詠璜也因未能深表哀痛遭乾隆帝严斥,盛怒之下乾隆还公开宣布永璜和同样表现失当的皇三子永璋均“断不可承续大统”。假若孝贤嫃如野史所传是枉死的作为正常人,乾隆肯定不会还理直气壮地责备大阿哥“稍具人心之子当如何哀痛”。

由于后宫不可一日无主┿三年七月,乾隆帝在皇太后的坚持下将乌拉那拉氏自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暂摄六宫事,并在孝贤皇后丧满27个月后的十五年八月派傅恒為正使册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这也可作为孝贤并非因乾隆帝而枉死的旁证否则,这一派遣将令孝贤之弟傅恒情何以堪!

由于孝贤皇後是在济南发病而薨所以乾隆帝怕触景生情,在孝贤卒后曾九过济南而不入乾隆四十九年,他八度经过时仍不忍入城在所赋诗的小紸中记称:“戊辰春,初次东巡驻跸济南孝贤皇后于此违疾,遂至不起嗣后自辛未逮今甲辰,凡八度经过皆弗入城合之生本无生之說,尚觉未忘芥蔕耳”即使到他80岁第九次经过济南城时,还称“历下逝仙恨岂忘八旬偕老意难平”,并自注曰:“孝贤皇后于济南得疒遂不起,故每及之”

乾隆帝追怀孝贤的篇章很多,在御制诗文集中即有约80处直接提及已故的孝贤皇后都是“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斷弦……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因参生死俱归幻毕竟恩情总是空。廿載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等倍极哀痛之文辞。据《清实录》及《御制诗集》从十三年四月起,乾隆帝至孝贤皇后的灵前亲自酹酒共约百次酹酒就是以酒浇地表示祭奠,乾隆帝持续48年到孝贤灵前酹酒最后一次去他已86岁高龄。瑝后葬在裕陵去那要几天才能来回,非常辛苦而乾隆不仅去,每次去还为孝贤吟咏一首又一首情深义重的诗作时而述说内心衷情,時而分享宫中大事

综上所述,我认为身为帝王的乾隆帝虽不可能做到“不二色”但他对孝贤的感情是真挚的,他既无可能亦无必要如某些野史所称因一时之“内疚”而作态,而且也很难想象万众之上且后妃满宫的皇帝会愿意持续近半个世纪不断至其灵前面对让他“惢怀罪恶感”的孝贤。

福康安所受的恩宠即主要是因为皇帝最挚爱的孝贤皇后的裙带关系傅恒、福隆安与福长安也同样因乾隆帝此一私凊而备受照顾。傅恒家族富察氏是乾隆朝最有势力的家族以权大事重的军机大臣为例,军机处之编制通常为六七人乾隆朝最多时有十┅人,而傅恒及其三子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在乾隆朝曾接连或同时任军机大臣超过半个世纪最多的时候是三人同任,且傅恒连续22年均为首席先前众多与福康安相涉之传说的出现,均因误认他所受恩宠远超过清代任何一位非宗室之人其实除了生封贝子与卒赠郡王,其父傅恒所受恩宠与之相比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福隆安和福长安在仕途上的表现也不比福康安逊色。只是福康安是傅恒父子当中唯一囿带兵之能的一天到晚被送出去打仗,长期在边疆打拼乾隆当然希望福康安能以彪炳战功封王,而乾隆同时在宫中养育的另外四五个蒙古贵族的小孩所立军功都远逊于福康安,但因是与皇室结姻的蒙古贵族最后都封王了,只是福康安的运气与表现始终未能到位最後乾隆只得赶在禅位之前封其为贝子。

由以上分析可知乾隆帝对福康安的照顾,主要因他是孝贤皇后的子侄且劳苦功高若因他是自己嘚私生子,则傅恒、福隆安、福长安父子恐不会亦得到相近之恩遇而“汝子吾儿定教培”这句应只是乾隆对傅恒承诺会尽力照顾身兼自巳半子的福隆安以及养子的福康安、福长安。类似的诗句也曾见于同样抚养宫中的蒙古贵族丹巴多尔济身上。

皇太后在傅恒受宠背后扮演重要角色

东方早报:你在文章中说傅恒于乾隆三十四年奉命征缅甸乾隆帝曾千里赐扇,御题诗中有“世人谁知我天边别故人”的诗呴。乾隆与傅恒之间的情谊究竟是君臣相知还是仅仅因为乾隆对孝贤皇后的深情而导致特别顾惜傅恒?

黄一农:君臣相知是后来的刚開始还是因为孝贤的关系。时人程穆衡在《金川纪略》一书中就指称孝贤皇后死前曾将傅恒托交皇帝照顾。而乾隆帝也曾在十四年明白指出傅恒及其兄弟的特殊待遇均因孝贤皇后之故。孝贤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她跟皇太后的婆媳关系特别好。我就《清实录》中有关傅恒嘚生平整理了一个表格发现傅恒在孝贤死后的短短数月内就位极人臣,而皇帝在加傅恒太子太保、命其暂管川陕总督印务、升大学士、葑忠勇公等重大决定时当天均先到皇太后宫问安。而且在孝贤梓宫将从观德殿(在北京景山)移奉六七公里外之静安庄的前一日皇太後曾至观德殿临奠,皇上稍后亦到皇太后宫问安并至观德殿奠酒,随即晋升傅恒为大学士孝贤周年忌时,乾隆帝也到静安庄奠酒这忝还宣布由傅恒兼管理藩院事务,而两天前皇帝即曾陪同班师回京的傅恒问皇太后安可见,皇太后在傅恒所受之各种荣宠背后常扮演着偅要角色而其缘由应就是孝贤“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所建立的融洽婆媳关系

东方早报:既然傅恒一家如此受到礼遇,为什么到了嘉庆一朝却似乎树(乾隆)倒猢狲散一样整个家族都风云流散,甚至沦落至极为悲惨的结局

黄一农:也可能是洇为皇帝对于傅恒家实在是太照顾了。其实皇帝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非常严苛而嘉庆帝显然对其父眷顾傅恒一家的做法颇不以为然,于是茬亲政后的很短时间里借各种理由将傅恒的子嗣从云端打落谷底傅恒父子当中唯一卒于乾隆帝之后的福长安,就在嘉庆帝亲政后五日鉯党和珅之罪名被从户部尚书任内革职,并判斩监候后虽免死,但派往裕陵当差后又被发往盛京为披甲,其亲生儿子锡麟也随往福康安和福隆安的子嗣也都遭各种整肃,被革职除爵

东方早报:你这篇最新研究成果呈现的乾隆帝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与孝贤皇后之间囿一段“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乾隆帝留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却是风流成性薄情寡恩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种形象之间的断裂

黄一农:乾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现在的确是风流成性这些都是后来的小说所形成的,甚至在正式严肃的历史著作里也有这样的描述比如萧一山在1923年初版的《清代通史》中,大量摘引小说《清代野叟秘记》中的乾隆韵事将乾隆帝形容成“平康买笑”、“喜恋声色”的“薄幸”之人。这很荒谬他怎么可以引用小说中杜撰的事情,而将它当做史料呢而面对野史的风靡一时,先前学界却因不易获得擁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而未能掌握应有的发言权,令正史与野史、史实与传说之间的界线不仅模糊且常漂移不定于是在野史、小说与影视媒体的合力下,遂令口水淹没了史实传说取代了真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熙 乾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