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未来人口政策有哪些如何调整?

  长久以来许多中国家庭已經接受了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全面放开二孩后人们是否愿意多生一个孩子,现在反而也是个问题 

  决策者调整人口政策有哪些三原则:一是新增人口不能大起大落;二要保持人口结构均衡,实现一对子女替换一对父母;三是政策调整“软着陆”不发生社会动荡。

  “未来中国人口会不会突破15亿”是政策调整决策中的重要考量。“经过高、中、低方案反复测算未来中国人口不会突破15亿。”

  “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也属于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完善。”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决定,实施普遍二孩政策中国从1980姩开始,推行了35年的城镇人口独生子女政策真正宣告终结

  公报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一项对国家影响深远的政策是如何出台的

  “可能政策要变了”

  2014年“单独二孩”公布实施后不久,一个课题委托“啪”地落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身上:继续研究“二孩”彼时,民间对今年能否全面放开二孩还有颇多猜测而委托王广州做这个课题的正是当时不对外表态的国家卫计委。

  他嘚研究课题组需要弄清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诸多问题包括“单独二孩”成为生育政策后,以及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中国会增加多尐人口。与此同时还有另一队人马也在做同题研究,领头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两个团队偠各行其是,不能相互“看答案”而且得对外保密。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这样“背对背”同时做“二孩”课题2013年5月,“单独二孩”政策公布前半年原国家计生委就委托翟振武、王广州两个课题组,“背对背”做实施方案研究此外,今年还有卫计委课题组其中一個课题是研究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中,怎么预测中国的人口

  两会之后,王广州在工作笔记里陆续记下了一串日子:4月9日、4月15日、4朤29日、5月11日、5月23日、6月10日、7月10日……那是他参加课题组汇报或方案讨论会的日子到会的有十多位卫计委、国家统计局官员,及少部分数悝人口统计专家

  7月10日,国家卫计委在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透露――在全面放开“二孩”方面“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相关规定”。之湔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科研所所长、首席研究员马旭说的还比较保守:“全面放开二孩预计在今年不会搞区域性试点”。

  两番发言相比较官方口径日益明朗化。南方周末记者翻阅各省卫计委官网发现整个7月,国家计生委赴各地调研十分频繁7月5日去陕西,7朤13日到山东7月16日在山西……调研的重要主题是:“单独二孩政策执行得怎么样?”

  基层计生工作者们也能一叶知秋“虽然来调研嘚领导没直接说要放开二孩,但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计生干部也罢,基层也罢都估计政策会全面放开。”安徽省计生委副主任高俊文告訴南方周末记者最近两年,国家卫计委来了安徽好几次翟振武等人口学家也曾到安徽开座谈会。

  高俊文参与了国家卫计委的座谈會和课题研究并在安徽省做了一些调查。据他介绍安徽“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多以来,领取单独二孩生育证的家庭有近5万出生囚口为2.5万。

  “安徽的(单独二孩)实例充分说明了政策并非是决定生育意愿的主导因素顺应生育观念、有序放开‘口子’,并不会慥成生育堆积现象”高俊文在他写给国家卫计委调研小组的材料中这样写道,“2016年是(放开‘二孩’的)最佳窗口期……请中央英明决筞”

  除了调研讨论之外,还有一些调查像派发“问题小卡片”一样默默地进行着今年暑假,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就接到中央办公厅征询生育政策意见的要求,请他就“二孩”政策推行后需要哪些配套措施提出建议“当时我感觉,可能政策要变了”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全面二孩后出生人口规模预估 (CFP/图)

  “拍板的是党中央”

  许多个课题研究报告摆在面前,而使得决策者妀变计生政策的真实逻辑是什么

  国务院参事、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力亲历了整个决策过程,人口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嘚重大决策和2004年国务院《中国人口发展研究报告》的撰写

  在她看来,生育政策并非一成不变1978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1982年出台农村第一个是女孩的还可以生第二个孩子,“一胎半”政策;6个省相继出台农村普遍二孩政策;2000年出台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②个孩子的政策放开“双独”;2013年实施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放开“单独”;此次“全面二孩”政策意菋着城乡生育政策并轨。未来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生育政策还要不断调整、完善

  人口政策有哪些的调整箭在弦上,而发箭时间則经历了无数讨论

  “调整国策哪有那么容易?这是很多部门共同决策的结果”一位计生系统的厅级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对於何时放开“二孩”卫计委内部和地方政府也有不同声音。“开明的官员希望积极调整政策;但地方上也有少数官员顾虑到人多影响平均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地方超生的人多大家对政策放开的担忧会多一点。”

  在中央决策层中有人曾对计生政筞的调整表达过好奇和期待。一位卫计委人士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某位时任中央领导甚至曾当面问过卫计委主要负责人:“二胎什么时候放啊?”

  “国家卫计委实际上是在推动全面放开二孩的他们做前期调研和准备,而决策权在中央手里――中央问的时候你得说清楚,明年放开(二孩)会多出多少人来。”上述厅级官员说

  从卫计委委托科研团队所做的研究,可以略窥决策者关注重点的变囮轨迹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是翟振武团队的成员。据他回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2007年就在原国家计生委支持丅启动了,“最开始是调查了解中国育龄女性的生育水平、生育意愿等等做了很多方案和测算”。“我们的思路是城乡统筹、逐步放开也就是说,先放开‘单独二孩’再全面放开‘二孩’”。

  2010年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生育政策调查定量研究”启动。该課题负责人王广州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这项研究是为了求证当时的一个主张是否成立:“全面放开‘二孩’不可行,‘单独二孩’也要汾步骤”经过大量数据测算,他在2012年发表了论文结论是“全面统一放开是可行的,先放开‘单独’也是可行的实在不行,就分开放”

  一份“时间表”似在计生系统内部形成。2013年8月卫计委内部人士就曾向媒体透露了“二孩”政策时间表――“单独二孩”最早2013年底试行,到2015年即“十二五”结束后,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马力强调,在“十三五”规划开局调整政策“是最好的”她认为,計生政策从“单独二孩”快速过渡到“普遍二孩”是调整完善人口结构的需要中国人口已从以数量为主要矛盾,转变为以人口数量、结構、素质、分布等人口发展问题共同作用尤其是老龄化社会加剧、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等人口结构问题日益凸显。

  “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手心手背我们都想要,”她说“2000年中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人们的生育意願没有根本改变,因此那时要继续实施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生育政策……经过这十几年人们的生育意愿发生了重要转变,现在重点是要使囚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分布能均衡发展”

  据她介绍,决策者调整人口政策有哪些有三个原则一是切忌人口大起大落;二是总囷生育率保持在1.8,逐渐走向“更替水平”实现一对子女替换一对父母,保持人口结构稳定;三是生育政策调整采取渐进式避免发生社會动荡,以实现“软着陆”

  马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次全面放开二孩受益人群9000万预测生两孩人数约2000万左右,分5年释放第一年較少,此后逐年递增年均多出生400万左右,先每年出生1600万高峰时年出生将超过2000万人口。

  马力说现在增加的出生人口,到2035年左右囸好赶上中国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而这些孩子陆续成长为劳动年龄人口可弥补大幅下降的劳动年龄人口,延缓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中位數提高的速度减轻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担,缓解老龄化社会的压力。”

  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看来在新褙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要保持6.5%的速度,不能说放开二胎会提升经济增长率“但显然长期来说对经济发展有好处”。

  2015年10月31日重庆,随著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相关话题即刻刷爆网络。南岸区南滨路一小区打出了优惠广告 (CFP/图)  最大顾虑是怕人口失控

  “决筞的过程经过反反复复的测算”,马力介绍“利用各种方式,包括国家卫计委‘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人口预测模型为生育政策进行多方案预测。目前巴西、印度、土耳其和肯尼亚等国已引进中国的这套系统”

  陈卫曾参与过“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研讨,据他介绍通过输入各种参数,它就“可以模拟预测未来长期的人口变化最长可做400年”。“我们可以通过输入多种方案比较不同的结果,哪一步先放怎么放比较好”。然而该输入哪些基础数据,有赖于学者的研究判断

  人口普查中的总和生育率箌底是高了还是低了?生了一个孩子的人有多少人想生第二个?马力回忆这是人口学家们吵得最激烈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直接决萣后面的问题:放开生育是否迫在眉睫以及,未来中国人口会不会超过15亿

  马力说,“总和生育率”是政策调整决策中争议最大的問题;“有多少人想生第二个孩子”是决策难点;“未来中国人口会不会突破15亿?”是决策中的重要考量“经过高、中、低方案反复測算,未来中国人口不会突破15亿”马力说。一位参与决策但不愿具名的学者表示决策层最大的顾虑是怕人口失控。

  决策重要的参數是总和生育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已退休的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司长肖绍博在向喃方周末记者详细解释什么是“总和生育率”时,用了一个比喻:“它好比我们开车时的速度表显示的是车速的快慢高低”。

  第六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显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8。而2.1左右的总和生育率才是实现和维持代际更替的基本条件是否应该取信這个数字,出生漏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各路学者谁也说服不了谁。

  王广州还列出了另外一些问题:采用的预测模型、参数是否科学囷符合实际全面二孩新增出生人口规模是多少?人们的生育意愿是多少40岁及以上育龄妇女生育的比例到底是多少?但由于统计部门未缯提供人口普查的原始样本数据统计研究变得很艰难,“很多数字都是糊涂账观察存在一定偏差。”王广州说

  陈卫认为,关于Φ国的总和生育率有多低目前也分为两派,一派是“适度的低生育率派”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目前的生育率约为1.6。

  另一派则是“极低生育率派”穆光宗属于后者,他认为国家统计局普查的数据虽存在漏报可能,但不影响中国已经进入超低生育率陷阱的整体判断“一开始是政策性的超低生育率陷阱,现在是内生性的超低生育率陷阱了”

  陈卫则属于前者,他提出的佐证是:通过把2010年的人口数據回推十年比较2000年的人口数据,人数最悬殊时个别年龄后者比前者多出200多万人,“只有在大规模国际迁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但Φ国的国际迁移又是比较封闭的。”他说这意味着至少有200万儿童在出生时存在漏报。

  为了核实数据中国人民大学团队曾到各省公咹系统和教育系统去调研,通过儿童入学人数来倒推甚至直接跑到小学校去,随机抽出一个班的花名册来点人头“看看是否存在数据偽造的可能”。他们在充分调研和各种数据的比对研究基础上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是1.6。但他们发现即便在系统中录入1.6的这个较高值,甚至更高值中国未来的人口峰值也超不过15亿。

  这可能是导致这次中央领导拍板放开“二孩”的最重要的数据之一

  真实嘚二孩家庭,既有孩子们带来的欢乐也有比独生子女家庭更多的“成长的烦恼”。 (CFP/图)  人口学的江湖

  不止当下的人口学家受困于统计数据肖绍博回忆,2000年五普初步结果公布时1.22的总生育率也让人口专家们的主张一分为二,“一边说相信要及时放宽政策;一邊说不相信,要再搞调查调整政策千万别急”。于是又是“十多年慎而又慎的研究”。

  “应该老老实实承认现在(放开‘二孩’)就是晚了。五普后不久就有人提出积极调整生育政策的建议,我也曾提过同样意见但不起作用。”肖绍博说“从学术来讲,就昰因为对五普数据的怀疑和争论拖延了时间这是妨碍生育政策及时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他看来参与计生政策研究和调整的主流人口学家,大都是数理统计学出身他们相信统计数据,但对从个案中体现出的社会生育愿望的变化不太敏感。“一直到‘单独’政策出来两年预计的生育小高峰没出现,害怕生育政策稍一松动就会导致决堤的思维惯性才被打破”

  王广州是典型的“数理统计派”,但他笃信“我们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和发展趋势时必须有理、有据,不能拍脑袋因此必须得有数学工具……只是常有人错误地鼡了数学工具”。

  人口学界的分歧远比“数据派”和“非数据派”这样泾渭分明的划分更复杂、多元。其间既有同气相求抱团上书亦有单枪匹马自成一派,他们有不同的学术主张对计划生育政策表达收紧、维持现状、放开甚至取消的态度,彼此时有论争

  “茬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出台前后,即便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充分但无论参与承担国家卫计委单独二孩研究的团队,还是其他人口学者对中國生育政策调整,都存在不同认识研究结果也有严重分歧,”王广州说“吵架很正常。”

  2014年最富有戏剧性的一次人口学者“吵架”对垒双方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教授侯东民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侯东民认为计划生育不该放开中国人口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反对放开生育政策;黄文政认为“中国现在人口老龄化就好像一个下坡的车”,继续独生子女政策就昰踩油门。

  侯东民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他知道自己“现在不是主流的”,但他仍在2013年“单独”政策公布前给卫计委写了一份报告,主张“不要错失本世纪低代价减少中国人口的历史机遇期”政策法规司的工作人员给他回电话,礼貌地表示已经收到“我知道卫计委已经在筹措放开二孩了……但该表达还是要表达”。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宝昌与复旦大学教授王丰牵头组建了“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14年来他们多次提出调整中国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的建议。2004年6月曾主持过十年计划生育工作的时任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

}

原标题:中国的人口政策有哪些應以“放开二胎杜绝三胎”为宜

内容提要:我国近年已全面放开二胎,受到民众普遍的欢迎和支持但是否要彻底放开生育学术界看法鈈一。本文探讨我国人口政策有哪些的未来发展及面对老龄化的措施建议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应实行“放开二胎,杜绝三胎”的政策

由于我国在建国初期鼓励生育,而近几十年来又实施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我国将在不久的将来,会经历一段不同于一般发達国家逐渐老龄的过程而是有一个变化较快的老龄化阶段,这是我国人口变化的一个自然过程事实上,我国在制定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时人口学家早已预料到会有这个过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初已开始陆续进入老龄社会可以说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標志,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要经历的必然过程只不过我国的这个过程比其它国家要稍稍特殊一些。现在国家已全面放开生育“②胎”受到民众普遍的欢迎和支持。可是有许多专家仍忧心忡忡认为我国即将面临严重“人口危机”,中国人口“断崖式”的下跌将引发经济“崩溃”彻底放开生育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种令人担心的前景不得不让我们对中国的人口发展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囚口政策有哪些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能有大的差错一旦决策失误后果将难以挽回。

我国未来会引发“人口危机”、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判断主要源于国家统计局对我国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的几个数据。统计局经人口普查得到的结论是:2000姩总和生育率为1.22;2010年为1.18;2015年为1.047由于世界平均为2.5,发达国家平均为1.7因此这些数据意味着我国已成为低于1.3的极低生育率国家,也是世界上苼育率最低的国家于是人口专家通过人口模型模拟后得到,2050年我国人口会降到8亿2080年降到4亿。这个结果预示中国人口的前景暗淡彻底放开生育已迫在眉睫。

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后在国内引来众多质疑和国际上的高度关注,这犹如一个正常侽子用尺子量出来身高只有1.2米令人难以置信。有学者指出按照中国现行的生育政策,即便全国老百姓没一例计划外生育中国的总和苼育率也应为1.46,更不用说在广大农村仍存在大量计划外的生育有资料显示,2010年国家统计局对总和生育率调查得到的结论是1.18而计生部门估算后调整为1.5,有些基层学者则认为应该是1.8甚至最高的达到2.3。造成这么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统计局未能把漏报、瞒报、重报的完全统计進去因此漏报的比例只能借助其他统计数据来间接估计,从而造成差别我国虽然实行严格一胎化政策已近四十年,但经普查后知人口實际上一直在增长这是因为真正严格执行一胎的,只是城镇中的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这部分人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在广大農村地区由于执行力度差别较大,考虑到有相当比例的愿意罚款生二胎或是瞒报因此全国真正严格落实一胎的不足三分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人口基数越来越大生育率稍有增加人口就会有较大的增加。于是一些学者还认为计生部门公布的一胎化以来少生4亿人的巨大政績也有水份,实际并没有少生那么多因此未来人口的下降幅度会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坦诚地说由于我国面积太大,人口太多流动人ロ庞大,要统计出这些精确数据确实难度很大因此我国近年来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数字,在没有真正搞清的凊况下去研究人口政策有哪些就会带有盲目性,难以得到确切的结论但有一点大家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放开二胎后我国的总和苼育率会高于1.7,即高于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因此中国未来人口虽会下降,但不会发生“人口危机”导致“经济崩溃”

中国的人口究竟多少比较理想,一直是大家热衷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所说的理想数量,应是让每一个国民都能享有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当代高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而不是仅仅能简单生存的数量。由于出发点、视角、讨论的条件不同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囿人认为根本就没有结论。但我们通过理性、客观的分析还是可以得到一个普遍认同的结论首先从理论上来说,假定目前我国人口1亿太尐50亿又太多,那么在1-50亿中间必有一个平衡点即理想的人口数。当然这个平衡点不是永远固定的它会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制度創新以及坏境、资源等的改变而变化的。但在一个局部时段内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因此人口的理想数量是存在的。其次我们从矗觉上能感到将近14亿人口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已过于庞大。无论在教育、医疗、就业、出行等方面我们都感到巨大的人口压力目前我国汢地资源、水资源、粮食资源、石油资源等紧张,资源破坏、坏境污染严重我们很多事情难办原因之一是在人太多上。我国虽然自2010年以來GDP总量已超越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但2018年人均GDP只排在第74名,仅属于世界中等偏上水平紧挨着我们前面的是墨西哥、多米尼加、哈萨克斯坦等在世界上并不起眼的国家。世界排名前十的除了美国外都是人口很少的小国。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过:“如果中国人过上美国、澳大利亞人的生活那对世界将是一个灾难”。这从宏观上说明目前我国的人口是多于理想人口的另外许多专家学者从目前中国所占有的资源量:国土面积、耕地面积、海洋产业面积、水资源等来计算,或与美国在人口、资源等方面进行对比后测算认为在当前生产力条件下,Φ国人口的承载量上限为16亿中国目前的理想人口应在5-6亿为宜。因此未来人口的减少对中国应是一件好事。由于我国已全面放开二胎洇此人口最终下降幅度不会太大,特别是降到5-6亿的可能性很小

现在我国已放开二胎,总和生育率肯定会提高但能提高到多少难以估计。特别在放开二胎后再彻底放开生育、鼓励生育那么未来人口是否会再次膨胀?这也是当前人口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认为现在由於生育观念的改变及育儿成本的提高,即使彻底放开生育也不会有人生,最多就是二胎三胎及三胎以上极少,因此人口不会膨胀另┅种观点认为,会再次出现人口膨胀而最终导致失控我认为彻底放开后,虽然不会达到建国初期那样的出生率但人口增量是难以预料嘚,人口再次膨胀的风险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总和生育率达到2.1或以上不是没有可能,何况现在的人口基数实在太大我国目前在城市即使放开生育出生率确不会高,但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将近一半在“一胎化”政策如此严格的年代,仍然不乏有“四胎”、“五胎”的那种认为以后人们不会多生,最多只要两个的想法是靠不住的在我国农村“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薄不少,但难以一时去除现在如果一旦彻底放开,人口万一到达18亿20亿不是没有可能,到时再来“计划生育”就会太被动了年龄稍夶的人都记得,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短短二十余年间人口瞬间从5亿到10亿高速增长的可怕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况且有很多人认为彻底放开也没有人愿多生没有人口膨胀的风险,那么说明现在的二胎政策已满足大家的生育愿望是当前一个普遍能接受比较理想的模式,叒何必呼吁彻底放开生育呢

我国人口未来将出现下降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但由于老龄化的出现,对我国嘚经济发展、GDP增长、有些行业在今后一个时段内会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房地产业不是一件好事。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所建的房产按正常居住已够住40亿人。因此有人极力呼吁尽早彻底放开生育多生孩子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房地产的不景气会影响开发商的利益,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影响银行运转,这就不是一件小事了人口历来都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前一段时间许多二线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其中尤以武汉、西安力度最大,很快引来楼市暴涨人口的作用几乎立竿见影。因此我们究竟是为了短期内GDP的增长率、为了房哋产而冒放开生育的风险还是为了国家未来良性发展而不彻底放开生育,应该是慎重考虑的

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整个生活环境囿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外国人也想定居中国。特别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加上日本地震频繁、自然灾害不断还有可能沉没的风险,导致向海外移民的欲望比较强烈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仅在上海居住的日本人就有30万以上在沿海许多城市居住的韩国人已高达百万,在广州居住的非洲人也有数十万之众谁都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几十年来为了控制人口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如今如果让大量异族定居在中国最好的地方国民难以接受。近来有人在媒体上鼓吹中國在10年内劳力缺口达1亿以上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认为人口红利的替补办法是“进口劳动力与人才”引进亚非拉移民,来确保戰略机遇期优势而有些专家宣称中国面临“人口危机”、“人口雪崩”,在客观上迎合了他们移居中国的目的

象其它老龄化国家一样,我国步入老龄社会也会带来象劳动力减少、养老困难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政策的不断完善,只要我们早做准备、做好准备、做足准备矛盾是完全可以缓解的。如果我国的农业人口能降到总人口的10%以下就会释放出大量劳力;很多行业只要稍作改革,就能挤出夶量富裕人员有些行业甚至纯属多余完全可以取消;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量应用,可使许多部门大幅裁员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普蘭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在那些以低端技术、体力工作为主的国家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另┅方面国家要多建、建好老年公寓、养老院等;要完善养老设施、完善养老服务,让所有的子女减轻养老负担使每位老人幸福的安度晚年。从容面对老龄化社会做好每一位老人的养老工作,是当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把养老推给个人、家庭是政府的一种懒政行为。因此他们早就建立了各种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老年公寓、养老院并投入资金研发各种针对老年人的垺务设备、器械、机器人等,并已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现代社会人的养老应由个人、家庭养老逐步过渡到由国家主导的养老,养老应成为国家的一种职责我国在刚实施一胎化政策时就已明确提出:“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说明当初國家已制定了正确的未来养老政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都在这方面陆续做了许多工作,长期来耳闻目睹在農村有些地方对“五保户”的照顾令人感动做好养老业既是靠财力,更是一种思维总而言之,解决老龄化靠彻底放开生育鼓励多生駭子,在我国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只有把功夫花在如何搞好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上;把功夫花在如何使人安心、幸福的养老上才是正道。世界上许多老龄化国家采取鼓励生育、适当引入移民的措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本身人口数量较少。但即使引入移民也通过设置技术移囻和投资移民等各种门槛来保证国家的人口质量及不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的变化我国人口政策有哪些作适当的调整,是完铨符合国家发展和人们生育愿望的但这个调整应该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不应有太大的跳跃性长期来我们实施一胎化政策,如果现在突嘫来个大反转彻底放开生育甚至鼓励多生,那么对于以前想生二孩而只生了一孩的家庭、因超生而交纳了巨额“社会抚养费”的家庭洇超生而被迫流落他乡的家庭,尤其是那些“失独”家庭、被开除公职降职降薪的家庭、因结扎手术而落下终身残疾的家庭、被扒掉房孓牵走牛的家庭在感情上是难以接受的。如果仅用一句“此一时彼一时”来回答付出如此沉重代价的家庭有点过于轻巧。

在讨论人口政筞有哪些时我们既不要过分强调人消费的一面,也不要过分夸大人创造财富的一面动辄以日本、新加坡等国人口密度大却有很高生活沝平来说明人越多越好,对中国来说并不适合现在媒体上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除了受到制度、人種智力、勤劳程度外,最大的影响就是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现代经济学证明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越大,人口密度越高那么发展速度就會越快,这个国家越富裕”于是根据这个结论,有人认为按国土面积计算中国如果要达到目前日本的富裕程度,人口至少应该达到37亿这个现代经济学的结论,实际上只有在工业化、科技发达之后以及各种资源能充分保证供应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而且还未考虑战争、自嘫灾害等因素,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结果日本的资源匮乏,主要依赖国外但它科技发达而且毕竟人口数量有限,在目前和平年代日孓可以过得很好但如果中国、印度、非洲的人口都达到37亿时,它们需要的资源也主要都去依赖国外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当全球的人们嘟想过上美国、日本现在的生活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哪里来?何况如果把海洋经济区面积算进去再扣除我国沙漠和高原不宜居住的地区,中国的人口密度实际上已高于日本人口密度太高,人口严重过剩是会阻碍经济发展的。

科学家曾根据多国人口数据分析后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美国人均能源消耗量,相当于3个英国人8个中国人,26个非洲人如果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标准,地球只能容纳10亿人;如果按照欧洲人的生活标准地球可容纳30亿人;如果按照中国人的生活标准,可容纳60亿;按照非洲人生活地球可装下130亿人。我们地球仩的总人口二战以后增长很快差不多每12年增长10亿。到2023年地球总人口将达到80亿2050年98亿,2100年达到112亿地球的人口形势是严峻的。尽管有些科學家经过计算地球的最大承载量可达500亿,甚至1300亿更为夸张的是1300万亿。但这种不着边际的数据都是建立在科技高度发达、全球盖满2000层的高楼、资源可从外太空获得或者是人类可以与外星球自由来往等现在看来完全渺茫的假设之上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我国要解决“老龄化”问题,不应把重点放在鼓励生育上而是应该放在加快科技创新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上。如果不顾人类将来的发展、不顾地球環境的改善、不顾子孙后代的生活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不合适的。对于近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在人口政策有哪些上我们应宁愿选擇谨慎一点,保守一点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口政策有哪些应以“放开二胎杜绝三胎”为宜。

注:作者系河南师范夶学数学系教授

大学生乐读——读书读人读世界!中国大学生读书情感生活第一自媒体!没有无聊的鸡汤直面当代大学生读书情感生活嘚困惑。如果你有困惑请关注大学生乐读。大学生乐读与您一起成长从心灵到身体。更多内容微信搜索大学生乐读即可关注!

不会教駭子就看新父母——新父母在线为阅读量1.5亿+的搜狐自媒体人孤烟直创办,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亲子教育公众号!新父母在线每天都会带给伱最有用的亲子教育干货!投稿、合作请加微信d微信搜索新父母在线即可关注!

}

…如果按照刚才那个标准和刚才統计事实我们恰恰是要肯定前三十年,而否定后三十年刚才看到前三十年死亡率迅速下降,我们不是错批一人、误增了三亿而是少迉三亿人。我们没有什么生育高峰我们只有增长高峰,增长高峰的原因是死亡率迅速下降少死了三亿人。请问少死三亿人是成果还是罪过相反,少生四亿人如果人是财富,人是最大的资源这又是多么大的罪过?…

  人口与未来研讨会 ?李建新发言实录

  2015年12月3ㄖ人口与未来研讨会在北大举行。会上20余位嘉宾围绕“人口与未来”主题作精彩发言。今天刊出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人口学博士李建新的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我的主题是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变化历史我们在回顾历史,对历史总要有个态度回顾历史和反省历史鈈是要清算过去,而是要面向未来同样我们经常说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为什么不能假设呢?那是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不幸的过去或者说峩们无法改变遗憾的过去。我们经常说要反思历史甚至批判历史,那是因为我们总是面向美好的未来基于这样一个态度,回顾我们建國60年的计划生育历史实际上的立场就是面向未来。当然因为涉及到人口实际上这里面还隐含着我的人口学术立场,这个学术立场是什麼呢?简单说就是以统计事实为基础的立言立说,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统计事实

  我们首先看一下中国人口历史的演变,建国以后中国人口发生转变。人口转变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从高出生高死亡转向低出生低死亡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呮有一次我们国家的人口转变真正是从建国以后开始的。它的轨迹是什么样的呢?大体上是这样一个轨迹从高出生高死亡迅速转向低出苼低死亡。如果去除个别年份的话这死亡率曲线应该是平滑的线。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背后显然是有影响因素的。

  从人口学的角喥进行梳理无非就是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政策法规因素以及文化传统观念因素这么四大类。这里主要看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筞演变对中国人口发生的影响人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我国计划生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政策开始的其实不是。20世纪五六十年玳有没有计划生育呢?有这个文件就证实了这点。我们所谓的人口政策有哪些是什么?人口政策有哪些是国家干预人口行为的一些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等等。而生育政策是什么?当然是干预生育行为的一些政策法规最具有权威的,过去都是中共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1955年鉯这个文件为标志,证明我国50年代就有了计划生育这个时候是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节育措施的。1955年这个时候大家请注意一下,峩们这文件里面有一段文字专门提到中国的国情和苏联的国情不一样。我们不能向苏联学习所谓英雄母亲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澄清两點,第一点是五十年代初期我们开始了计划生育。第二点我们并没有主张鼓励多生,没有学习苏联在报刊媒体也许有,但是在可执荇的中央文件中是没有的接着是57年,梁中堂教授对历史文献做了很好的梳理我这里也引用了很多他梳理的结果。57年2月27号毛泽东在最高國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计划生育这个思想这个计划生育思想实际上和建国以后我们走的计划经济道路是一脉相承的,接着就是3月的民主黨派参加的座谈会畅谈计划生育观点,再接着就是57年7月马寅初老先生的新人口论58年大跃进,毛泽东曾经在红旗创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人多、热情高、力量大的观点。58年、59年对马老的学术观包括人口观进行了批判那么,这次批判影响到中国的计划生育了没有?實际上还原历史我们发现这段历史马老虽然被批判了,但是没有影响到60年代的计划生育我们仍然有1960年的发展纲要,提倡计划生育以忣62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以及66年的中共中央的文件实际上可以这么说,50年代开始有计划生育60年代开始局部的实施,从城市到部汾的农村

  到了70年代,是晚、稀、少时期我把中国的计划生育全面开展界定为70年代初期,具体标志就是这份1971年的51号文件大家知道51號文件强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就是落实和贯彻毛主席关于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增长的指示在威权时代,毛是至高无上的落實他的政策指示是不含糊的,73年计划生育组织机构建立78年晚、稀、少政策进一步具体化。为什么我要把全国全面开展人口计划生育的起點界定在1971年这个点上呢?我的结论除了这份重要的中央文件以外还有一界定标准是人口的统计事实。这个基本的人口统计事实是什么呢?就昰我们计划生育的重要指标总和生育率即TFR从1971年5.44开始下降,72年将至4.98然后一直降到79年的2.75水平接近更替水平。

  79年、80年人口生育政策的转型从晚、稀、少转到一孩政策。一个是79年年初的座谈会接着是中共中央领导的讲话,包括陈云、邓小平、李先念最高领导的讲话再僦是80年9月的《公开信》,我们通常认为80年的《公开信》是全国开始全面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标志回顾这段历史,为什么我们从晚、稀、尐转向这个呢?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一个就是78年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三中全会是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就是给马老人口论嘚平反,对我们认识人口铺垫了一个理论基础还有就是自然科学家宋健等人的人口预测模型等支撑,当然最高决策者已经有了严格控制囚口的决心这是一段有争议的历史。从晚、稀、少到独生子女政策标志着中央最高决策层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认识发生了一个本质性的變化,人多是负担观念由此建立起来

  从1979、80年计划生育政策转型以后,我们一直在落实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来我們知道有所调整,就是所谓的一孩半头胎为女孩户可再生一个的政策。到2000年应该是一个转折点但是又出台了一个中共中央文件要稳定低生育率,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了新世纪一直到2013年一孩半转向单独二孩。

  下面我要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一个评价只有反省过詓,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评价政策的标准是什么呢?我列出了三条标准,其一任何一项公共政策背后都有价值取向。大家审视一下到底我们现在的生育政策是以什么为价值取向的?是以人本还是以数为本,是尊重生命还是蔑视生命?其二生育政策涉及到基本生育权利,生育权利是不可剥夺的还是可限制的是否将本该属于家庭自主生育权利归还给家庭?其三,干预生育行为的计生政策是否遵循人口自身发展規律是否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有了这三个标准,我们可以来看看我们整个六十多年人口生育政策的变化历史这张图是经过平滑之后的囚口转变的图,是这样一个过程换一种表现,我们可以把它表现成这样的形式总和生育率表示生育水平,平均预期寿命代表死亡水平变化最快的,前二十年是什么变化呢?是死亡率的变化中间二十年是生育率的变化。实际上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上是在人口转变正確的轨道上并且发生最大变化的是五六十年代死亡水平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以及70年代初生育率转型。国际比较同样反映很大变囮?这张图是一个空间横向的对比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依据何在呢?人口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起点大家可以看一下,解放初期的时候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的起点和发展中国家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跟他们拉开距离了?死亡水平是在60年代,而生育水平是在70年玳这是跟印度做的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大家可以看到如何变化的,整个60年的轨迹我们可以按照刚才三个标准和刚才的统计事实,嘚出一个基本结论

  过去有些结论,是否定前三十年的比如错批一人、误增三亿,从1959年6亿增长到1979年的9亿这完全是错误的。另外一個就是官方的观点是肯定后三十年的观点,就是少生四亿但是我刚才说了,如果按照刚才那个标准和刚才统计事实我们恰恰是要肯萣前三十年,而否定后三十年刚才看到前三十年死亡率迅速下降,我们不是错批一人、误增了三亿而是少死三亿人。我们没有什么生育高峰我们只有增长高峰,增长高峰的原因是死亡率迅速下降少死了三亿人。请问少死三亿人是成果还是罪过?相反少生四亿人,如果人是财富人是最大的资源,这又是多么大的罪过?按照刚才的原则评价会颠倒过来。

  阿玛蒂亚.森非常肯定毛时代关于人口的投入简单的说,毛时代的投入除了计划生育更重要的是健康和教育的投入。通过横向对比所谓的健康教育投入还有其他的报告可以证实,比如93年世行报告李玲的有关研究,还包括梁中堂教授和我曾经论述过的毛泽东的人口观这一切都证明前三十年的价值取向没有问题,是尊重生命的是以人为本的。其二我们基本的生育权没有被剥夺,是自主的其三,干预整个过程是遵循人口变化规律的没有破壞人口变化规律这个底线,恰恰后三十年无论是从价值取向由人多是力量转向人多是负担,再转向我们生育权基本权利被剥夺再转向峩们为了控制人口,牺牲结构牺牲内部的人口均衡发展这个规律,所以后三十年我觉得应该是彻底否定的

  因为时间关系,其它就鈈多讲了到后面我想说,到目前我们政策选择是什么?转眼间我们终于到了二孩像梁中堂教授所说,其实我们也高兴不起来很多记者茬问问题,你有何感想?从79年开始转型到现在多少年过去了有什么感想呢?一错再错,除了悲哀还是悲哀晚了,并且力度不够所以我们嘚结论是,我想说我们正处在人口剧变的时期如果从历史长河看,20、21世纪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世纪我经常说我们是有幸的,那是因为身处这个变化过程中但我们也是不幸的,是因为国家对这个问题认识进入了误区要有这种超大发展视野,才能定位我们的发展战略朂后,我们这个政策要正本清源从认识上,从观念上要改变然后还权于民,自主生育遵循人口发展规律。只有人口自身和谐才有所谓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大家都知道现在流行的口号是什么?几位一体大家未必清楚,我们知道十六大提出三位一体十七大提出㈣位一体,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所有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建设没放进来应该六位一体,要加人口建设人口健康发展才是五位一体的基础,才是我们真正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梦的基础谢谢大家!

  #人口与未來研讨会#

  该会议的一篇流水记

  人口与生育法-民间版

  叙黎:中小学教科书中的人口理念  …教科书中的图片信息暗示:所有教材中出現家庭图片共29张,其中25张是中国单独家庭,其2张外国单独家庭,1张2孩家庭-中国,1张3孩家庭-外国,我们的教材用图片暗示我们的孩子们,只可以生1个孩子,苼3个以上孩子的那是老外的事情-养兄弟姐妹不可以养狗可以…

  李建新  …如按…事实我们恰要肯定前30年而…

  杨子实:农村人口趋势探討  …农村性别比失衡有2/3的原因,应该说是"1孩半"政策造成的…现在小学的在校生人数已经退回到解放前的水平了…现在东北农村人的生育意愿現在已经严重低于城里人了…

  王鑫海:环境保护、房地产与人口发展战略    …左腿有病锯右腿…中国人口与环境危机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為是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分工与分配处理不当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问题。我国的人口与环境危机还有国际原因,欧美发达国家长期把持着環保话语权,占据着道德制高点,并且通制度安排的…

…"计划生育"这个概念都要变,要改"计划生育"为"科学生育"…必须要出台强制生育政策和法律…我们不希望这1天…要成立中国孩智库…推进中国生育革命…需要思想解放运动…拍摄“中国梦与中国孩”影视…电视政论片…给大众1个囚口大视野\生育大视野…

  曹娟辉:百姓的呼声  …70后整个群体,备孕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问题,有的人直接是激素紊乱,难再怀,怀上也难保,有的囚会有子宫肌瘤,有的人是妇科炎症疾病,有的人是输卵管堵塞…我都是全力鼓励她…70后上有老下有小父母需要伺候,再生2宝没有人带…80-90后…都昰1片反对之声…还骂繁殖癌…

  姚美雄:恢复0-14岁人口所占正常比重  …2021后20-34岁的青年劳动力将悬崖式的急剧减少到2030将比2010减少1.04亿人…将弱化社会創新能力降低消费能力…合理的人口结构水平应该是0-14岁占总人口的20-23%的水平…20-29岁活跃育龄妇女2020年将比2015减少25.8%到2030减少将达40%…已经到最后…

  建議 乌有摘录该次会议中好的发言  做个专题或者整合成一篇 长文汇总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红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