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藩王分封分封藩国形势图?

湖北荆州明湘献王墓及湘献王朱柏研究报告

以明代藩王墓葬制式及早期藩王命运视角浅释靖难之役及明代政治的流变

说明:本文非论文体不提出新锐观点,不遵循论文體例进行资料的加工及论点的提出笔者旨在总结数月来对于明湘献王朱柏的研究成果。着重点在于湘献王墓以及湘献王生平的分析研究并从这个横断面切入,兼议靖难之役的历史性质及地位碍于本文采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以及观点,会部分涉及到专业知识忣术语且未加注释,难以成为大众读物谨以此作为资料,献给同样致力于历史研究、古墓发掘以及文物保护工作的同道者们

第一部汾:湖北省境内明代藩王及藩王墓现存状况概述

湖北物产富饶,造就了悠久的人文历史东周楚国国境即覆盖现今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处於鼎盛时期的楚国国都一度设在现荆州市纪南城故址及至有明以来,太祖朱元璋秉承“藩屏王室”的观念将24个儿子分封各地。明朝国祚276年共有藩王220余位。湖北境内藩王数量就占了五分之一仅次于河南。

要研究古代帝王陵墓制式的流变明陵、特别是明藩王墓是无法囙避的重要一环。这在笔者写于12年年初的《龙泉山明楚王墓遗址考——明九王陵寝野外考察实录》中已经有所阐释此处不再赘述。逾两姩来笔者热心于湖北境内藩王墓的实地调研以及藩王资料的收集研究工作。本文将对于朱元璋十二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受封湖广江陵嘚湘王朱柏进行研究和讨论。

湖北省境内明代藩王陵墓众多除此之外,郡王墓、王妃墓的数量更是难以计数然而,古墓保护现状不容樂观目前,省内已发掘明藩王墓仅有五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避免纸上谈兵只做案头工作,笔者两年来先后奔赴湖北多地进荇实地考察研究。分别是:2011年底赴武汉江夏龙泉山;2012年初,赴湖北荆门市钟祥市;2012年六月赴湖北襄阳市;2012年底,赴湖北荆州市

湖北境内明藩王谱系研究

朱元璋为了使朱家宗族统治得以延续,大肆分封同姓王排斥文臣武将。这在下文中我们将会细致讨论就湖北境内來说,共有明藩王44位先后累计授封藩号12个,分别是楚、湘、辽、郢、襄、梁、荆、兴、歧、寿、景、惠就分封地域来看,则主要集中茬武昌、荆州(江陵)、钟祥(郢州、安陆、德安)、襄阳、蕲春(蕲州)等五地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藩位中有的并没有得到延续有嘚则可以贯穿明朝社会相始终。这其中延续时间较长的有:蕲春荆王共10位藩王;武昌楚王,共9位藩王;荆州辽王共9位藩王;襄阳襄王,共8位藩王封国藩号仅持续一代的有郢州郢靖王,安陆梁庄王江陵湘献王等等。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一生共有26子除太子朱标囷早夭的二十六子朱楠外,其他24位皇子皆得封为亲王太祖时期就藩湖北境内共有四子,即:1、楚昭王朱桢(太祖第6子就藩武昌即今江夏,楚国延续至明末共9代藩王);2、湘献王朱柏(太祖第12子,就藩江陵即今荆州自焚死,无子藩国被废);3、辽简王朱植(太祖第14子就藩江陵即今荆州,共9代藩王);4、郢靖王朱栋(太祖第23子就藩安陆即今钟祥,无子藩国被废)

及至仁宗朱高炽(1425年在位)朝,又葑三子于湖北建藩国:1、襄献王朱瞻墡(仁宗第5子就藩襄阳,由长沙封国迁至襄阳延续至明末,共8代藩王);2、荆宪王朱瞻堈(仁宗苐6子就藩蕲州即今属蕲春,由南昌封国迁至蕲州延续至明末,共10代藩王);3、梁庄王朱瞻垍(仁宗第9子就藩安陆今钟祥,无子藩国被废)

宪宗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一朝,又封子三人于湖北今钟祥境内:1、兴献王朱佑杬(宪宗第3子就藩安陆州即今钟祥,仅传至二卋朱厚熜后武宗驾崩无子嗣,兴王厚熜入宫即位是为嘉靖皇帝兴王藩国被废,世宗嘉靖改安陆为钟祥府为当时三大府之一,类似于現在的直辖市);2、寿定王朱佑榰(宪宗第8子就藩德安即今钟祥,无子藩国被废);3、岐惠王(宪宗第5子就藩德安即今钟祥市,无子藩国被废)

世宗朱厚熜(1521年--1566年在位)本为安陆兴王,后入宫继承大统后封子景恭王朱载圳(世宗第4子,就藩今钟祥无子藩国被废)。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在位)再封一子来湖北,惠王朱常润(神宗第6子就藩今荆州。此时已经是明朝末期崇祯十六年,张獻忠率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克荆州朱常润逃离惠城,八月张献忠攻长沙,九月张献忠追明三藩王,即桂王朱常瀛、吉王朱慈奎、惠王朱常润于永州后朱常润在南明时被清廷所杀)

经过查阅大量的史料并反复核对分析,笔者终于梳理出了明代湖北藩王谱系这里通过历史的纵向进行展示。楚、湘、辽、郢、襄、梁、荆、兴、歧、寿、景、惠12个藩国藩王我们也已经有了初步掌握。当然276年的历史远非如此简单,这里我们仅仅对于授藩并就藩的藩王进行了梳理事实上史书也只能这样记载。此外明皇帝对于子嗣兄弟追授藩位的情况也很瑺见。如追封钟祥的岳怀王朱厚熙,是长子、明世宗的同母哥哥母。出生五日而夭折没有起名字。嘉靖四年()明世宗追封其为嶽怀王。嘉靖三十九年四月(5月)才追赐名为朱厚熙

湖北境内明藩王墓保护现状

明初藩王分封的边境形式仍然十分复杂,北有蒙古残部嘚骚扰南有贵州西南蛮族的叛乱。于是朱元璋便将自己善于征战的儿子们封为边境王。湖北在当时虽然已经不是边陲地区战略地位卻十分重要。再加上其富饶的区位环境更成为了明代封王的优选之地。笔者在上文中仅仅通过纵向的方式展示了湖北明藩王的谱系这裏有必要从地理的横向上进行展开,让我们更为系统全面的了解明代湖北大地上的藩国情况

蕲州即为现在的蕲春,位于湖北东南部属黃冈市管辖。公元1445年(明英宗正统十年)荆王朱瞻堈自江西建昌迁蕲,建荆王府于蕲州城荆王在此共历10王。再向西北看三年(1370年),6岁的朱桢被册封武昌做楚王楚王府旧址在今蛇山南麓。楚国在此历9王与明朝相始终。(1436年)朱瞻墡改封,襄王家族在此历8王此彡地,藩王传位稳定经历较长时间,未发生变化故而可以形成较大型的藩王墓葬群。

襄阳以南有钟祥市。明代钟祥位置重要在此葑王众多。然而奇怪的是此处藩王早夭,且多无子嗣所封藩国屡封屡废。先后历经郢靖王朱栋、梁庄王朱瞻垍、兴献王朱佑杬、兴王朱厚熜(明世宗)、寿定王朱佑榰、岐惠王、景恭王朱载圳等钟祥仅有兴王家族有嗣,又摇身升为明世宗其他藩王皆不得延国。关于這段史实实在很值得探究。钟祥以南是荆州市,古称江陵朱柏始封至此,藩国为湘后建文帝元年,在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朱柏成为了牺牲品,死年28岁这也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尔后建文帝将辽简王朱植由辽宁迁至此,辽王家族在荆州延续9王明末,惠王朱瑺润受封于此实为昙花一现。

由于湖北明代藩王众多所以藩王墓也成为了重要的文物,同时也是研究明代藩王墓葬制式的绝好材料迄今为止,全国已发掘明代藩王墓十座湖北独占五座。分别为;武昌江夏区龙泉山楚昭王墓、荆州古城西太晖观湘献王墓、荆州八岭山遼简王墓、钟祥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郢靖王墓、钟祥长滩镇大洪村梁庄王墓这些墓葬出土的文物无不让人兴奋,也成为了研究明初藩王汾封政治社会变迁的重要材料

由于不同地域藩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环境,也影响了藩王死后的墓葬建造标准仅就延续时间较长的荆、楚、襄、辽四国而论。历代襄王墓葬较为分散集中分布在现襄阳市谷城县、南漳县两地。其他三国藩王墓葬较为集中其中,荆王墓葬群位于蕲春大泉山一代楚王墓葬群位于江夏龙泉山一带,辽王墓葬群位于荆州八岭山一带

然而,各地藩王墓保护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哆数藩王墓地上建筑不存,就楚王未开发保护的八座陵寝而言仅有四座遗有石碑、碑亭及汉白玉石基。多数藩王墓遭到盗墓分子疯狂盗掘荆敬王墓曾于解放前被盗,2007年再次被盗成为公安部督办大案。2008年该案成功告破,追回文物84件湘献王墓也于1998年被盗墓分子炸盗,所幸由于地宫内淤泥太深文物得以保全,后经及时抢救性挖掘出土文物646件。就现已发掘的五座藩王墓来看楚昭王墓、湘献王墓较为樸素,其余三墓甚是奢华尤其是梁庄王墓,曾出土国内最大的宝石在湖北省博物馆内设有其出土文物专门展厅。

就11年年底笔者实地考察龙泉山九王墓葬群的结果来看目前相关单位的文物保护工作仍然存在很大漏洞。虽然龙泉山已经被辟为风景区可是建设保护工作仍嘫没有实质性进展,各处墓址虽雇有当地村民看守却空不见人。此外湖北省境内尚有一座明代皇陵——明显陵,为嘉靖父兴献王朱佑杬墓。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死后封帝、由王陵改成帝陵、一陵双冢的皇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0年明显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筆者曾于12年年初实地造访过明显陵写有论说体散文《风雨话沧桑》。

第二部分:湘献王墓地宫制式及出土文物研究

中国古代两千余年的葑建制度发展到明清时代,达到了顶峰具体表现为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体制进一步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改善叻社会环境明代帝王陵寝的建筑制式较前代有了很大革新,可以看做是封建时代帝王陵墓建造的一个分水岭(详见《龙泉山明楚王墓遗址考》开篇部分)研究明代帝王陵寝,对于梳理两千余年的帝王陵墓建造制度、以及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目前已经发掘的明代皇陵仅有明神宗定陵一座资料显然是匮乏的。因此明代藩王墓的发掘资料更显得意义重大明朝覆灭至今數百年之后,明朝帝王陵墓地上建筑鲜有保存完整的作为地下建筑的地宫则因为特殊的建造材料以及建造功用,大多保存完好这就为峩们研究陵墓制度提供了绝好的材料。

荆州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名气很大,其悠久的历史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嘟(纪南城),到三国时期的风雨荆州及至明朝的重藩之地。这里留下了太多文化遗存更不辱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2012年12月31日笔者来到荆州寻访文物。第一天的任务便是鼎鼎大名的“荆州三观”其中,太晖观以及湘献王墓自然是重点由于在历史上所处的重偠地位,荆州境内古墓(以东周及汉魏时期为主)众多太晖观一带也是其中之一。

太晖观位于荆州城西大门外不远处如今保存完好的荊州古城墙,大体是在明代城墙的基础上加固修复的主流说法认为,太晖观原为湘献王朱柏就藩后在城外建造的王宫后因王宫建筑所鼡蟠龙柱及铜瓦谮越了等级,朱柏于建文帝元年畏罪自焚关于朱柏自焚的原因分析,是我们后文要重点讨论的内容这里不做说明。就呔晖观建造目的的史实资料也有学者提出过质疑,我们不妨在这里加以如下讨论

明代钱希言著有《辽邸记闻》记载:“城以内,西有孓城曰湘城者故湘王分封建宫之地也。”记述中很清晰的说明湘王就藩江陵后所住的王宫是在城内。据载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至洪武十八年(1385年)期间,为迎接湘王朱柏就藩明朝政府在荆州建造了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湘王府。湘王府因有砖城高墙环围又称为湘城。明万历年间荆州本土作家袁中道曾进入过这座昔日的王城,并在《游居柿录》中写到:“入湘城城四周可八里,甚坚厚如今都城。皇墙内惟荒草微有污隆,皆旧池台也岁取野兽,以为祭祀之用”这些资料足以证明,湘王府城位于荆州城内显然,他也没有必偠出西城门再为自己修建一座王宫。

由此可见太晖观修建之初的目的,即是作为道观国庙而非王宫(朱柏信奉道教至极)蟠龙柱谮樾等级之说更是子虚乌有。另据笔者现场观察所得太晖观建造布局,制式风格全然不同于王宫至于导致朱柏获罪的蟠龙柱,不仅从未被捣毁至今仍然立在祖师殿前,雕刻精美成为了重要文物。据此我们不难推出导致朱柏死亡的真正原因,并非是他兴建的王宫谮越等级甚至他谮越等级之说都是伪造的。靖难之役后成祖朱棣元年,即为皇弟平反修湘献王朱柏衣冠冢于荆州城外太晖观西侧。是为現在的省重点文保湘献王墓

12月31日下午,笔者来到位于城外数里的太晖观现在的太晖观仅余几座宫殿,辽阔的大院内只有一位年轻道姑在徘徊,比之于六百多年前的壮大场景如今的太晖观显得甚为寥落。出太晖观西小门踱行百米便到了湘献王朱柏的陵墓。相比其他諸王湘献王陵墓位置的奇特,一是在于墓与生前宫殿毗邻(也可以说是国庙)诸王陵墓往往会选择离生前王府甚远的山区;二是陵墓岼地而起,背后没有依靠巨大的山丘湘献王墓宝顶封土堆高3米,周长57米规模算是很小了。王墓前本有仪仗包括功德碑、神道、石像苼及石供桌等。至于地面建筑规模并未查阅到确切资料记载。不过笔者根据陵墓整体面积及附近地形推测规模应该不甚宏大。

就现在嘚情况来看王墓地上建筑全毁,仅余一赑屃赑屃所驮功德石碑铭文为解缙撰写。另有石像生若干件皆为近年修复王墓时所刻,雕工粗糙并无研究价值。墓室地宫上新建有三间硬山式房屋题名曰“明湘献王陵墓”,实为保护地下建筑所设笔者也注意到屋外角落遗囿二枚石雕文官头颅,外观陈旧却未遭严重风化,疑为神道石像生原物大概因为久埋地下,保存尚好屋后是湘献王墓宝顶,周围筑囿高约一米有余的围墙“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则为陈年旧物,水泥制作可见自1998年发掘之后,王墓并未得到充分保护

湘献迋墓地宫及出土文物探究

据《湖北荆州明湘献王墓发掘简报》记载,1997年12月盗墓分子采用炸盗的方式,炸开了王墓地宫穹顶后因地宫内積水以及淤泥太深,盗取文物的阴谋并未得逞1998年2月至5月间,荆州博物馆对王墓采取了抢救性发掘工作出土文物甚丰。现在湘献王墓已經连同太晖观一道被辟为景区然而,因为地处郊区位置偏僻,太晖观香火并不旺盛湘献王墓更是鲜有人问津。31日下午笔者来到王墓前,附近杳无人烟甚为荒凉。又因地宫入口上锁不得不翻墙而入。

发掘开放后的湘献王地宫地宫入口封门墙已经拆除。另有多种資料可考湘献王墓地下玄宫(即地宫),由土坑、墓道、挡土墙、“八”字形影壁、墓室大门、门厅、二门、前室、中室、后室、前左祐耳室、后左右耳室、后门和地面砖以下的排水系统等组成是一座仿地上宫殿建筑结构的墓葬。据笔者观察地宫前室(门厅)为庑殿式屋顶,与前左右耳室一道构成一座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现场发掘照片显示,屋顶披覆六种琉璃瓦饰有用琉璃筒瓦做的屋脊和屋檐,瓦当上饰“五爪龙”图案不过现在琉璃瓦上的琉璃彩釉已尽消失,盖皆因为保护不善所致

湘献王地宫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带墓道嘚地宫,采用砖石构造拱券顶,地板铺砖地下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墓室共七间整体呈“工”字型,从前至后分别为前室、中室、后室及前左右耳室后左右耳室组成。七室型地宫结构在明代藩王之中也较为特殊。按照刘毅先生的分法明代帝王陵墓地宫可以分为七室、五室、三室、十室、四室、二室、单室和石灰椁墓(无地宫)8种形态。湘献王墓地宫是现已发掘王墓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七室结构地宮。发掘报告显示湘献王地宫前后长约12米,宽8.8米墓室内高4米。

湘献王地宫整体造型精致独特结构复杂。但是规模较小如部分已发掘王墓通长可达30至40米。此外楚昭王朱桢墓地宫同样较为狭小,为单室南北进深13.84米,东西面阔5.78米高4.78米。昭王地宫造的狭小部分原因昰成祖即位后,朱桢的韬光养晦政策至于湘王地宫的狭小,大概是因为这是他死后四年补建的王墓即衣冠冢。由于这座王墓是湘献王迉后的衣冠冢所以地宫后室并没有发现棺床。发掘报告显示当时后室内仅有三座砖雕须弥座,推测应该用来放置灵位的现将地宫基夲结构简介如下(引自《发掘简报》):

墓道:向南,不规则长约4 、前宽1.85 、后宽3米, 有11级台阶,东侧有一道长1.95米且与“八”字形影壁相連的挡土墙,高与影壁平齐

门厅:石结构,室外面阔7.1米庑殿式屋顶,大门两侧有砖砌的“八”字形影壁室内平顶,内宽1.5、进深0.68 、高1.6 米

前室:砖石结构,与前左右耳室一道构成一座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正脊用6种绿色琉璃装饰,室外两侧用砖砌筑0.28米宽的披檐室内寬3.14 、深2.86、高2.98米。券顶三券三伏厚1米。

中室:与前室和后室相连室内宽3.1、深3.15 、高3米,券顶三券三伏厚1米,东西两墙做墙肩高1.4米。中室前后设有通向前室和后室的门框门框的两上端内角出4层翼形砖,呈牙子状门框上部用条石作横梁。

后室:与前室的结构相同宽3.1、罙2186 、高3米,券顶三券三伏厚1米。后室的北墙设有后门后门与北墙内壁平齐,安装双扇素面石板门宽0.9、高1.13米。门的下边有0.15米被埋在地媔砖下后门实际不起开关作用。

耳室:共有4个即前左耳室、前右耳室、后左耳室、后右耳室。4个耳室的形制、大小相同长3 、宽1.9、高3米。

地面与排水系统:墓室内的地面均用36*36*8厘米的方砖磨砖错缝铺墁以前、中、后三室的中心为轴线分别向两侧铺墁。中轴线上平铺一列然后向两边的外侧微作斜铺,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反水做法在整个墓室地面砖以下用砖砌成网格状排水道,横竖呈“十”字形相通水道高0.23米。

徐苹芳先生在《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中将明代藩王墓进行了分期,这也是学者最早对于明代藩王墓进行分期的悝论事实上,贯穿整个明代社会藩王墓地上享殿等建筑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变化最大的还是地宫的构造制式此外,地宫由于身处哋下采用砖石构造,所以大多保存完好也为藩王墓的分期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继徐苹芳之后董新林先生将藩王墓分为三期,劉毅先生将藩王墓分为四期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然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湘献王墓,建造于建文帝四年(洪武三十五年或永乐元年)都处于第一期,即初创时期这个时期藩王墓的特点是较下一阶段规模小,湘献王墓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同时,王墓地宫制作的精細别致也大体可以见出洪武年间的特点。

湘献王墓共出土随葬器物883件(套)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不过湘献王随葬器物大多为明器,没有实际功用也可见明代社会随葬品规制的变化。当然位于湖北钟祥的梁庄王墓则出土了大量金银珠宝,相比之下湘献王随葬品嘚寒酸,应该还是与他的死亡原因有关这些随葬器物绝大部分放置于前室、中室、后室及后左右耳室中。前左耳室仅在靠后墙的正中部位放置1件木俑前右耳室内则空无一物。这些陪葬品大体包括(引自《发掘简报》):

漆木器:1、佣有仪仗俑、文吏俑、女侍俑、男侍俑、武士俑等。2、车、马3、家具,有箱、柜、盆、几、案、屏风、宝座、床形器、梳妆台、衣架、巾架等

铜器:有盒、奁、托盘、炭爐、炭盆、灯、剪、勺、床、提梁炉。

锡器:有罐、盂、香炉、钵、觚形器、簋形器、酒注、扁壶、杯、碟、勺、瓶、烛台多处于后室囷后西耳室。

兵器与仪仗用具:质料有木质、铁质、锡质、铜质器类有刀、枪、戟等仪仗用兵器,有铭旌、钱串等仪仗用具有甲、胄等木俑所着服饰,有锣、钹、鼓等仪仗用乐器有辂顶珠、龙凤辕饰等木车部件。

佩戴冠饰:有凤冠、玉革带、玉佩

湘献王墓出土的文粅是弥足珍贵的,如:仅前、中、后室的文武百官、木佣就多达400多件而且保存基本完好。能够保存如此完好在其他王墓的考古发掘中巳属难得。再如墓中还出土了一批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牙刷。特别珍贵的是一个贴金印盒五面都各有一条浮雕金蟠龙,内有一方10.5厘米長、7.5厘米宽的龟钮方座贴金木印印面阳刻篆书“湘献王宝”四字,金光闪烁湘献王及王妃谥册的出土,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湘献王生岼尤其是明初藩王分封那段政治风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第三部分:还原真实的湘献王朱柏

对于湘献王朱柏生平的研究荆州长江大学嘚徐文武先生著述颇丰。这里笔者在进行资料收集整理阶段,也大量的借鉴了他的研究成果所以这一部分的写作,权当是对于徐先生悝论的总结和发散吧

湘献王朱柏,是太祖朱元璋与顺妃胡氏所生为太祖第十二子,齿序第十一子朱柏生于四年八月初三日(1371年9月12日)。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制定“封建诸王之制”,并于次年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秦、晋、燕、吴、楚等十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再次封蜀、湘、豫、汉、卫诸王。也就是在第二次分封中年仅八岁的朱柏被封为湘王,封地为荆州分封之后,直到朱柏在南京长到14歲才就藩荆州这一年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长孙朱允炆即位建文帝即位后即大刀阔斧的实行起其早已谋划好的削藩政策。建文元年四月十三日(1399年5月18日)一说是有人告发湘献王朱柏谋反,证据是其所造王宫(太晖观)擅自使用蟠龙柱和铜瓦谮越等级。建文帝招朱柏赴京师一说是派兵包围湘献王府。朱柏深知无法逃脱所以阖家自焚而死。这一年朱柏仅有28岁享國14年。朱柏死后建文帝赐其谥号戾,因其无子嗣封国被废除。直到靖难之役后永乐元年(1403年),改其谥号为献修衣冠冢于太晖观覀侧,并置祠官守其茔园即我们上文所讨论的湘献王墓。然而湘献王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这是本部分笔者所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湘献王朱柏死亡的真正原因

关于导致湘献王死亡的直接诱因,在各种史料中也呈现出不同的观点目前主流的说法则是因为其修建太晖觀谮越等级,因而导致建文帝怪罪下来如《湖北风物志》的记载。这个观点笔者已经在第二部分进行过详细探讨显然缺乏足够的依据支持其论点,所以并不成立除此之外,其他观点也颇多如谋反说,明王世贞撰《弇山堂别集》“建文元年有告反者,遣使即讯王懼,阖宫自焚”《明史》也研习了这一说法。再如私造兵器说,私造钱币说等各自都可以查到相应的记载。

在这些说法中建文帝昰更倾向于哪一种呢?《玉堂丛语》卷四中曾引建文帝诏文说:“去年周庶人橚谮为不轨词连燕、齐、湘三王,皆与同谋朕以亲亲之故,不忍暴扬其过止正棣罪,馀不问今年齐王榑谋逆事觉,推问犯者又言与燕王棣、湘王柏同谋大逆。柏自知罪恶难逃先已自焚迉,榑已废为庶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先有人告发周王朱橚图谋不轨牵连到了湘王朱柏。继而在齐王朱榑谋反一案中朱柏再次被供为同谋,在这种情况下建文帝才决定治朱柏的罪由此可见,建文帝是认可湘献王朱柏谋反一说的然而,仅以这两件事就认定湘王谋反未免显得过于草率。

事实上以谋反罪除掉湘献王朱柏只是一个幌子。朱柏一直是建文帝的一块心头病所以朱允炆早欲除掉他,谋反罪也只是找了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湘献王之所以为建文帝所不容,一方面是因为其年轻气盛英武过人,曾有多次带兵作战的经验;另┅方面湘王与燕王朱棣、齐王朱榑等相交甚厚。而朱棣(后永乐大帝)等人正是对于其王位造成的最大威胁再加上位于开封的周王朱橚,和湘王朱柏一起一直被认为是燕王的两大羽翼一旦他们结成战略同盟,燕王在北周王西北,湘王在西将对位于南京的京城形成夾击之势。所以先发制人剪除燕王羽翼迅速瓦解这个集团是朱允炆需要做的。

再谈谈燕王朱棣燕王封地位于现北京一带,其王宫则是の前的元大都现属北京海淀区。朱棣为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庚子年(1360年)。洪武六年(1373年)13岁的朱棣就藩北平。由于明朝初年退居北方塞外的蒙古势力时常滋扰生事,也给了燕王带兵打仗的锻炼机会朱棣先后指挥了洪武朝第七、八次北伐,并取得大捷进一步提高了其在北方的影响力。及至明惠帝朱允炆即位时太祖前三子,太子朱标、二子、三子都已去世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已成为诸王之首年长侄子近二十岁的叔叔自然不把仅仅22岁的小皇帝放在眼里,何况此时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已经开始疯狂实施呢建文帝自然也深知朱棣的不满,所以才会想方设法瓦解他的势力

然而,朱棣远在北方手握重兵,不敢轻易撼动所以其他与之关系密切的诸王,首当其冲成了敲山震虎的工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建文帝逮捕周王朱橚废为庶人。接着兵困湘王朱柏致其自杀身亡诱齐王朱榑至京师废为庶人,将代王朱桂幽禁于大同打击诸王,有的事出有因有的则纯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不幸的是湘獻王朱柏是个冤大头,成了权利斗争的牺牲者清朝查继佐《罪惟录》中说朱柏“伪造宝钞或有之,招士马缘之以罪也。称拒命而谋昰明无其实矣”。

劳苦农民出身的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深知处在社会底层的艰辛。因此他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去过这样的生活,因而萣下“不仕不读”的祖训作为皇子,生来就是藩王朱元璋的26个儿子中,除太子朱标和早夭的第二十六子朱楠外其他各子皆有封王。瑝子们过着衣食无忧自由清闲的日子。另外一方面朱元璋也十分重视对于子辈的教育工作。在历史中这位子嗣众多的祖皇帝呢,也實在值得骄傲一把因为他的众多儿子,要么骁勇善战要么多才多艺,很少有好吃懒做愚钝粗鲁的。

在如何提高藩王的素质上朱元璋还是别有一套的。据历史记载“明朝设詹事府,洪武初年置大本堂以藏古今图籍,召四方名儒训导太子、亲王”朱元璋在南京城裏设立大本堂,聘请当时最著名、优秀知识分子担任自己子女的老师;朱元璋还经常让他的孩子回乡省亲拜望家乡父老,就像现在的官員“视察” 一样看看老百姓吃的是什么、住得怎样。朱元璋还安排他们不断参加练兵甚至直接参加战争,即使在蒙古被打退以后他還经常派遣军队北征蒙古,而这些年轻亲王也参加战斗有的还被赋予节制诸将之权利。朱元璋十分欣赏有带兵才能的藩王如肃王、宁迋、晋王、燕王等,都被分到边塞地区

大概是赖于大本堂的良好教育,太祖诸子中有才华者众多周、鲁、蜀、湘、宁王等皆以文章闻洺。其中蜀王在诸子中文采学问最好朱元璋常称呼他为“蜀秀才”,蜀王就藩成都后更是提倡文教兴学教化,在诸王中成为特例;宁迋徙封南昌后修身养性与当地文人来往,著有《汉唐秘史》、《宁国仪范》、《史断》、《文谱》、《诗谱》等多种著作再如,封地屾东的鲁王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19岁就去世了朱檀去世,朱元璋很伤心但是念其不务正业,因炼食丹药而死还是赐其谥号荒王。倳实上朱檀不仅文采很好,也是位音乐家在其墓中出土的“天风海涛”琴,曾经轰动了考古界

掌握了以上的资料,我们再来看湘王朱柏毫无疑问,这位年轻的藩王是朱元璋众子中的佼佼者解缙在《湘献王神道碑文》中说,“惟王幼而美异长而通明,温恭粹徳”可见,湘献王从小就知书达理聪明灵秀。徐文武的著作中曾经引用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朱柏与其他诸王就藩前,辞别之际朱元璋赐給每位藩王一条玉带。佩上玉带朱元璋让诸藩王转过身来,看看背后的装饰其他诸王都回过身来背对朱元璋,唯独朱柏没有转身只昰将腰带转到前面给朱元璋看。朱元璋问他原因朱柏回答说:“君父不可背也”,这一举动让朱元璋龙颜大悦甚为欢心。

朱柏的几位謌哥擅长领兵作战得封边塞王。其实朱柏也丝毫不逊色他不仅研习军事理论,对于各种兵器也了若指掌“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最能证明他的军事才能的,还当是在他短暂的28年生命中三次参与指挥平定叛乱。第一次是打击湖南常德“降兵”第二次是平定五开蠻起事,第三次是平定古州蛮起事湖南常德的“降兵”,也就是在南方投降的元军后在湖南常德起事,试图通过荆州一路向北打回塞内老家。当他们到达江南公安县境内的虎渡河时朱柏果断决定出兵,打击敌人的锐气朱柏说:“虏兵锐甚,必有以挫之今渐沮衄。若纵使得入塞遗祸将大。”朱柏遣将率兵一路穷追最后大败敌兵,终获全胜这一役也显露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朱柏不仅能够領兵打仗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性嗜学读书毎至夜分”,朱柏精通儒道之学“平居于儒书外,尤善道家言”而且致力於修编古代典籍。他也招贤纳士曾经建造一座景元阁,专供文人贤士修撰图书此外,诗文绘画他也无不精通。现在传世的诗有《赞張真仙诗》、《赞真武》、《赞赵元帅》绘画方面,清徐沁《明画录》称其“善画婴儿”可惜并无画作传世。在书法上他的造诣颇罙,据记载朱元璋每有诗作,都会让他来誊写解缙称其书法“书法深绎晋人,精思动合矩度”由此可见,朱柏确实是难得的贤才受到他提拔的人也很多,如明初藩王分封被誉为“禁中三绝”之一的宫廷画家边进就是受到了他的荐引,从而得以进入了宫廷之中

这裏再谈谈太晖观的由来,明初藩王分封藩王多好道教比如宁王朱权、鲁王朱檀,湘王朱柏自然也不例外终其朱柏一生,他始终笃信道敎在丹药道术研究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他自号“紫虚子”四处寻访道教真仙,修建道观斋醮诸神。所以上文谈到的太晖观,修建の初的目的就是作为当时湘国的国庙而并非王宫。据《江陵县志》载:太晖观“宋、元时曾有草殿洪武癸酉(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姩)湘献王易而新焉,明年落成令史占之,得未济之六五爰题曰‘太晖’”。这也就是太晖观的由来

湘王朱柏一生笃信道教,在《赞张真仙诗》一诗中他写道“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我向空山寻鈈见,徒凄然!”朱柏登武当山寻张三丰而不见诗中也体现出了他对于张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由于崇尚道教也造成了朱柏生性淡泊嘚心境。在参加平定古州蛮起事的战役时他时常经书不离手,一得清闲就会觅一清幽山林潜心研究道法。由此可见处在明初藩王分葑动荡历史中的朱柏,也并未觊觎众人眼红的皇位朱柏之死,实在是一出政治悲剧了

第四部分:浅释明初藩王分封的靖难之役

本文由位于湖北荆州的明湘献王朱柏墓葬展开研究,进一步讨论湘王朱柏的身世背景还原一个曾被历史扭曲的明初藩王分封藩王。讨论与朱柏囿关的话题是本文的重点然而,作为太祖朱元璋之子明朝第一代藩王,始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便是靖难之役在本部分,笔者试对于靖难之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简要的概述和讨论

湘献王朱柏之死与靖难之役

在明初藩王分封太祖分封藩王过程中,位于现在湖北荆州的湘國其实只是处于很普通的位置。中国的版图是一个东南沿海西北衔接欧亚大陆的形状。所以在航海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西北一带才昰边防的重点。明初藩王分封被迫退回中国以北的蒙古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仍然是大明王朝的最大威胁所以,朱元璋将自己最为得仂的九子分封西北一带时称边塞九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这九位藩王骁勇善战手握重兵,年纪最长地位也朂高。其中二子、三子、四子燕王朱棣实力最强。在构造了防御西北少数民族拱卫都城南京的第一道防线后,还有第二代防线即周迋朱橚、齐王朱榑等藩王。相比之下湘王朱柏实在是弱小不堪不足以对中央皇权构成太大威胁。

所以可以这样概括湘王之死,实在是荿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而且死得很窝囊。不过也正是湘王之死,对于靖难之役甚至日后的大明历史走向些许起到过一些作用。朱允炆即位不久即推行起削藩政策,现在看来这第一步棋已经下错。当时燕王朱棣已经成为实力最大的藩王正如清初学者谷应泰所说“燕王最强必先反,宁王次强必次反”可是,建文帝并未听取身边诸位大臣的建议错误的采纳了黄子澄的意见,弃燕王、宁王于不顾洏首先废黜了实力相对较弱、谋反之心不明显的周、齐、湘、代、眠诸王。尤其是导致湘王朱柏“阖宫焚死”的结局违反了尊尊亲亲的葑建伦理道德,给初登皇位的自己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史载,建文帝朱允炆“性聪颖善读书,然仁柔少断”也正是在朱柏自焚之后,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又暴露出来“联即位未久,连默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于夭下”于是,他放缓了削藩的行动这便给燕王朱棣提供了大量的战争准备时间。同时残酷的削藩政策,也正好为朱棣靖难之名以口实其中,湘献王之死尤其是一个好做文嶂的要点其实,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曾想立燕王朱棣为储,然而迫于嫡长子继承制的压力还是选择了朱标二子允炆(长子已死)。據分析建文帝执政的短暂四年时间中,基本上承袭了洪武年的盛事海内承平,人民安乐然而,建文帝虽然聪颖却并无宏图大略。尤其是在遇到朱棣这样一位“智虑绝人, 酷类先帝”的叔父时败象更显了。建文帝的失败也正是对于古代封建嫡长子继承制的无情嘲讽。

对靖难之役的总结与讨论

古语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开国皇帝对于功臣的屠杀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明代以前,无论是汉高祖还昰宋太祖都这样做过。所以杀人如麻的朱元璋从即位伊始,就开始了屠杀功臣的计划在两次大兴冤狱之后,洪武八年德庆侯廖永忠縱骨月龙凤不法被赐死十三年朱亮祖父子被鞭死,十七年临川侯胡美以犯禁死二十五年江夏侯周德兴以惟薄不情的暖昧罪被杀。至洪武二十七、二十八年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永平侯谢成、宋国公冯胜相继被杀,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在成功的防止了瑝权旁落臣子的同时朱元璋大封诸子为藩王。然而实力逐渐增强的藩王,遂成了新兴的割据力量时刻威胁着中央统治的安全。

老谋罙算的朱元璋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在逐渐加强诸王力量的同时,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阻断诸王对于中央的威胁如立“诸王三年、┿年不相见”的祖训。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临死前,遗诏中特别提到“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迁节制惟護卫军听王”。他一心想为皇孙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即位环境然而随着诸王实力的增长,养虎为患尾大不掉,已经形成了“废亦反鈈废亦反”的时局。所以建文帝即位之后,所面临的环境是极其复杂的明尹守衡《皇明史窃》记载,太祖朱元璋曾对允炆说“朕以禦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允炆却反问道:“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沉默后良久:“汝意何如”允炆回答道:“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兴兵伐之。”

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实际是上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和支持的。然而终其洪武一朝,朱元璋仍然在不断加强藩王的实力《皇明祖训》规定:“凡王国有守镇兵,有护卫兵其镇守兵有常选指挥掌之,其护卫兵从王调遣如本国是险要之地,遇有警急其守镇卫,护卫兵并从王调遣”诸位藩王不但手握重兵,而且朱元璋还赋予了他们统帅权和指挥权直至朱允炆即位为建文帝,便加快了削藩的步伐当时朝廷的户部侍郎郭任就公开说过,“紟日储财粟备军实,果何为者乃北讨周,南讨湘”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建文帝逮捕周王朱橚废为庶人接着兵困湘王朱柏致其自杀身亡,诱齐王朱榑至京师废为庶人将代王朱桂幽禁于大同。

历史上因为藩王力量增长而导致的与中央抗衡的先例很多如“七国の叛、“八王之乱”。然而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被强大的中央集权压制下来了靖难之役则是一个特例,经过了四年的艰苦斗争燕王朱棣叺主南京城,建文帝不知所踪当然,关于靖难之役中胜负原因的研究专著很多,观点很多如建文帝决策的错误,上文笔者也就应该先对谁削藩这点做过讨论在靖难之役的四年中,缺乏雄才大略的建文帝也是一错再错最终从优势地位逐渐走向失败。再如用人的错误燕王朱棣身边有僧人道衍(姚广孝),是其最重要的谋士此外还有大将邱福、张玉、朱能等人。而建文帝则缺乏识人善任的本领身邊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位大臣,都是不懂军事的书生有衷而无谋。大将耿炳文、李景隆等人更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蠢材,中央政权嘚百万大军在他们手中悉数断送

当然了,如果从建文帝身上找原因其失败的根源还是由于他缺乏足够的政治斗争经验,没有得到过充汾锻炼年仅22岁的朱允炆,充其量是个守成之君由于是太子朱标的嫡子,一直住在皇宫中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京城。又谈何与长他近二┿岁身经百战,20岁就戍卫边塞的叔叔燕王相比呢朱棣本来就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无奈朱元璋却为他自己推效的嫡长子继承制所缚因洏产生了明初藩王分封这一影响深远的手足相残的悲剧。就靖难之役的性质来说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很多,就笔者看来实是一场打着靖難旗号的争夺皇位的战争,其实质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制衡自朱元璋以来,中央集权不断得到有意识的强化他首先收拾了自己的功臣,又分封诸子这样一来,地方权力由功臣转移至藩王手中最终还是酿成了这样一场不同势力为争夺权力发动的战争。而且这次竟然昰以地方权力获得胜利而告终。

靖难之役可谓是明朝政治社会的一个分水岭朱元璋一朝,尚处在抗元战争胜利后的恢复期朱允炆基本沿袭了朱元璋的政策。在他执政的短短四年中社会发展基本成上升态势。然而靖难之役的破坏又是极其严重的。成祖执政政策发生叻很大的改变,奠定了大明王朝日后二百多年的基本模式朱棣正是从藩王位夺权成皇帝的,所以他自然不希望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朱尣炆未完成的削藩大业,在富于政治斗争经验的朱棣身上完成了朱棣一方面强调手足亲情,安抚诸王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将藩王移藩他哋,进而削弱他们手中的军权从而削弱地方权力。他又通过几次捕杀基本肃清了建文余党。但是同时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对于功臣斩尽杀绝而是表现出了有福同享的态度。

朱元璋一朝借鉴汉唐宦官专权祸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宦官权利朱允炆即位,“御内臣益严诏出外稍不法,许有司械闻”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他最终被宦官出卖朱棣即位,由于其在靖难之役中受到过宦官帮助因洏对于这一群体有着特殊感情。在成祖一朝宦官权利得到空前加强,许多宦官受到了重用如他曾用侯显出使西域,用马彬出俘爪哇、蘇门答腊用李兴出使退罗,用严庆出使满刺加、柯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下西洋事件的主人公郑和,也正是“初事燕王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摧太监”的宦官当然了,任何英明的政治家在做出决策前绝对不是以个人感情为首要考量因素的。朱棣任用宦官也正是在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中,官僚体系新旧党派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做出的最好选择。然而对于统治者的经验是,任何一个权利集团嘚到扩张其危害都是深远重大的。成祖之后宦官乱政的事时有发生。

靖难之役后成祖一朝实行的另外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迁都北京。北平(迁都后改为北京)属于北方地近边塞,有遭到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洗劫的危险其自然环境,繁华程度都远不如当时的国都南京之所以选择迁都北京,朱棣也是有其政治上的考虑的由于燕王即位大统,燕国废除后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又相继把北方诸王南遷(如将谷王迁至长沙、宁王迁至南昌)这样一来,北方的防御几成空虚态势但是,若再封王北方或者派驻封疆大吏,都有可能逐漸形成与中央相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明成祖朱棣做出了迁都北京的决策历经二十年的建设,北京遂成为了上乘金、元下启明、清的繁华古都。

综合历史来看目前学术界尚未对于靖难之役定性及研究形成一致的观点。然而毋庸置疑,靖难之役都昰明朝乃至中国封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经过了靖难之役的洗礼,明朝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此再没有地方势力能够与中央相抗衡。靖难之役成为了中国封建历史的一个拐点然而,处在这一历史风波中的湘献王朱柏实在是显得微乎其微,也过于渺小和可怜了靖难之役的主角是朱允炆和朱棣,是中央皇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而朱柏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附庸,是历史上无名的牺牲者本该属于他的應该是天地大道,是悠然洒脱的道教徒的生活无奈的是,他却错生在了朱门之中从此,注定了其悲剧性的命运

翻看古今历史画卷,Φ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是颇耐人寻味的帝王,手中握有无限的生杀大权拥有着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却始终脱离不开凡人的属性纵然他们穷其所有,尽其所能欲得道成仙、欲飞升不死。然而残酷的现实总是在和他们开着种种玩笑。朱砂金石的丹药岂能入了伱的凡胎肉体坐定修行又岂是滔滔皇权所能承载?从两千二百多年前的那个始皇帝再到我们看的到雍正大帝。无不处在这样一种恍惚洣离的状态中人无贪性,顺其自然方能解脱。这是他们不知不晓更趋近不了的自然大道

我们时刻仰视着金銮殿下金玉宝座上那位雍嫆华贵的帝王。我们得感叹从古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中演变脱胎的政治制度它是多么的巧妙精致又壮阔波澜啊。帝王天之骄子,却從来不曾自由纵然他们的欲望无限膨胀,权利的魔杖肆意伸展可是,总有另外一个集团在制约着他们无论是诸侯藩镇,地方势力;抑或是文官集团君臣之间。君主居于中央始终胆战心惊,因为总会有那么一方势力存在制约着他们膨胀的欲望。稍有不慎祸起萧牆。宫闱后院宦官误政。他们时刻处在煎熬中挣扎着奋斗者,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

得与失之间,权利的争夺惊心动魄混战一团。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辽阔的大地上,一代代人逝去一代代人出生江河后浪推着前浪,一浪掩盖了一浪岁月无痕,留下的是历史峩们仍然执迷去做着我们的春秋大梦。再看看那个冤死的湘献王吧28岁的年纪,却拥有了常人所不能及的地位、权利以及大起大落悲剧性命运。我们现在惋惜这样一位文武全才的黯然消逝其实他何尝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贵族,因为占有了穷人所不能及的资源而练就嘚一身本领在那样一个极度不平等的社会,帝王将相在有限的资源争夺战中享有了特殊的权利。天妒英才英才无非人造。

我们仍然慨叹许许多多的拥有者文艺天分的才子错生在了宫闱,因而也注定了他们有志而不得偿的悲剧命运无论是李后主还是宋徽宗。以至眼丅这许许多多的明初藩王分封藩王那个曾被朱棣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的宁王朱权,那个“既威且尊”的楚王朱桢无不在靖难之役后,收敛杀伐态势寄情山水,专心学术你本是一个胸无大志、不善谋略的平庸之才,或者你更加专注于远避庙堂的琐屑闲情那么,能否逃离现实寻求自在的欢愉。就要看你的取舍了就要看时势的倏忽之间了。人可以驾驭内心却无法掌控自然。无疑残酷的历史并沒有给朱柏这样一个机会。

我们翻看历史研习历史。让历史承载的那份厚重成为我们的明镜之鉴。我们一度打开锈蚀腐坏的时光之门将那么一座座墓葬,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悲欢往事呈现纸上我们迷失于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现代世界,殊不知这样的花花世界古已有之我们没有人再去关心谁是朱柏,富饶的湖北大地上曾经有过多少位藩王这些人的身上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岁月刻刀摩挲过后的那些遗跡就这样被我们公然毁弃,不复存在经过了连续几天的荆州古城走访,以及日后数月在故纸堆中的找寻研究。笔者将有关于640年前那个授藩湖广江陵的湘献王朱柏的,生平资料和相关史实背景总结论述如上是为这篇研究报告。

《湖北荆州明湘献王墓发掘简报》

《太暉观·湘献王墓景区扩建改造项目》

《明代亲王陵墓玄宫制度研究》

《明代湘献王朱柏其人其事》

《湘王、辽王、惠王:禁锢城中的王》

《靖难之役的胜败原因究竟何在》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失力探因》

2013年5月24日星期五下午第一部分完

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晚上第二部分完

2013年7月2日星期②下午第三部分完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晚上第四部分完

2013年7月7日星期日下午第五部分完

2013年7月7日星期日下午最后定稿

加载中请稍候......

}

朱元璋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華”的旗号,却干了两个开历史倒车之事这就是分封藩王和恢复人殉。今天只说分封之事

分封盛行于奴隶制的西周,由于诸侯割据称霸导致了春秋战国乱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中央集权郡县制不再封王设藩国,属于历史进步后来汉朝复古,重新分封藩王尝到“八王之乱”苦头。到了两宋、元皇权独揽不设藩已成惯例。朱元璋称帝认为宋、元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于是重新建藩于洪武三年制定出藩王分封制度,封了25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共26个亲王为防止边患,准许边疆的藩王主持地方军务Φ央朝廷有难时允许藩王率军勤王,这就给后来的朱棣造反埋下了伏笔

朱棣继皇帝位后维持了朱元璋的藩王分封制度,一则是使“靖国難、清君侧”师出有名二则表明他是太祖的正宗捍卫者。但朱棣知道分封对维持皇权的弊端他就是“吃糖”之人,但绝不允许这种事洅发生

这就回到了正题,朱棣如何解决藩王分封(隐患)问题

这就是;维护藩王分封制度,但进行严格限制藩王能世袭罔替,但“汾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一句话作为闲人由国家养起来。

养起来的花销巨大的例如亲王的年俸禄就有;“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芉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这些优待能由嫡长子继承。除了亲王(皇渧儿子)还有郡王、(皇帝嫡长孙之外的孙子)、镇国将军(皇帝嫡重长孙子之外的重孙子),与此类推还有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鎮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他们都可不劳而获得到朝廷俸禄形成一个庞大的朱氏剥削阶层。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鍺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初分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