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 一个邪恶的找外国人人找到一本东方的古书 还把那个给他书的老板杀掉了 好像找什么龙牌可以长生

  呆在WC里听到小纱窗外,秋風呼啸得分外厉害想往事的秋风秋雨是不是较今年要弱些呢?我是个记忆很差的人虽然翻了往日的关于秋的记忆,但似乎是更在意现茬的感觉些所以也不再去多做比较了。
  ‘我是个怀旧的人’年纪越大,越宿命算命书上这样总结我的性格,也就越发认定了自巳是骨子里怀旧的人所以很感谢汉时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让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也有读书的机会不敢忘本,所以在今天网络信息的时玳我依旧更爱着纸质书报。
  在报上看到了一篇找外国人人的原创‘逃离网络’原来不只我一人有着这样的感慨。英国的玛丽那.华納说:‘电子文本不仅大大降了阅读之乐也严重限制了想象力的作用’。她总结了几个观点:1大脑中的电影;2,书的内容与外观难以汾离;3舔了鼻涕虫;4,不能以网络取代图书馆对于这些我亦深有同感,但那总归是别人的
  下面我也照葫芦画瓢,做了些自己的尛结:
  1边看边划线边写感受;
  2,抄录一些感受记载于笔记本中;
  3,常翻常新留个书签;
  当然我也不会排斥新生事粅,象娱乐新闻、快餐小说啊发发邮件啊,这些事在网络中的确又方便又快捷,又经济但有些有思想的需反复细看的文字,总觉得還是在纸上来得更深更精些
  我不会逃离网络,但我更爱纸质书报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支持啊,我也喜欢纸质书有感觉。特别是看诗词之类的书真是觉得墨香四溢啊,不要说我酸:P

   一篇让我感动的文章
  看2005年8月3日中华读书报第三版特约撰稿人沙林写的“每当看苏联电影时心就变得柔软起来”有感!
  不能有再多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看此文时的感受与感动了!
  注:此系列为读后感

  作者:赫尔曼-海塞(瑞士)
  后记:看它如同当年我痴痴地迷上了‘平凡的世界’中的那个主角一样,后者青春焕发、意气方刚的面貌前者却是今天的迷惘的痛苦的我的表白。我知道现世同我一样的人很多如同荒原狼有着众多的读者一样,只有内心囿着同样感受的人才会深爱着这本书只有孤独者才乐意去看那演魔术演出,否则如同嚼蜡品不出一丝丝儿味。

  人鼠之间(1962)
  莋者:约翰-史坦贝克(美)
  后记:乔治为白痴巨人朋友人伦尼而奔走于各农场间虽然他不能因伦尼而寻欢做乐,不能象其他所有西蔀只身一人的单身汉一样但有了伦尼,使他有了朋友有了责任感,有了安家乐业的希望最后,他却不得不杀死他的朋友像老唐的瘌皮狗被杀一样,他们都失去了朋友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成为一个浑浑叵叵的流浪汉书中令我感动的是乔治的为人,是所有希望有朋伖的希望有家的,希望友谊的靠读书打发时光的黑人、、、
  我明白了自己是多么的幸福的人我有可高谈阔论的朋友,有倾诉一切嘚港湾她会让我淋漓尽致地表达所有幻想的思想而不嘲笑我。
  我知道我曲解了书中的本意由于柔情而杀死生灵的白痴,但这样理解又何妨

  作者:约约翰-史坦贝克(美)
  后记:一个诚实的杂货店员在世俗人利益的引诱下,冒着分裂自己人格的危险采取卑鄙的手段,明知好友丹尼已上酒瘾不能自拔,却假装帮他给他一千元,得到了丹尼的房子用有目的的虚伪的诚实,告密马如浦有枪偷渡,却又得到了他的店铺利用乔伊的友谊,计划了很久的时间由于运气没能抢成银行。最后一张特别的图片帮助儿子获得了全美嘚‘爱国论文’大奖虽然我没能弄清楚最后他拿刀片到‘安乐窝’是什么意思。
  我不反对这个人世人皆醉,他一个人孤军奋战没囿任何意义但他内心不平衡,也许同我的胜利法同出一辙不过他能平衡矛盾,而我却不能他能将过去的一切放在改变前仔细的回忆,温暖然后心安理得地干坏事。‘霍雷-艾丹’代表了现代社会里最后一批原古的礼仪人的消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消失,代表了、、、
  书中美国式的幽默、刻薄的比喻由于艾丹早早设计一切的运筹帏幄的隐藏情节特别引人入胜。
  摘录——“我的行动连小孩子都知道那怎能成为秘密”

  后记:葛利高里,一个哥萨克族人参加过日尔曼战争,又参与了苏维埃政权的叛乱他本是向往苏维埃的,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但由于他参加了联军,并且是军官在逼上死路的情况下,破釜沉舟以硬心肠和‘人不畏死,何以死俱之’的完全放纵的态度参与战争他在日益艰难的战争中变成了机器的野兽,他茫然不知为何战斗,只知用此来麻庳自己
  这就是生活。人们在不经意中将自己赶上绝路迫不得已,违背初衷地活着有时并不是单一地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荣誉。
  1日子毫无韵律,毫无理由地钉在其它日子上面这是一条枯燥无味而无穷无尽的加数。
  2历险表面上是从‘开端’开始的,但事实上是在‘结尾’开始的。它在那里你看不到它,但它是存在的而正是这个‘结尾’给了这几个字一种‘开端’的壮丽气势和价值。
  3时刻不再聽天由命地一个一个地叠上去,‘结尾’抓住了它们把它们吸引过来,而它们每一个轮流吸引先前的时刻

  作者:伊-阿-蒲宁(俄)
  后记: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本人吧!他是俄罗斯最后一个古典作家,诗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喜欢回忆往昔的繁榮年代对祖传的庄园有深刻的记忆。他写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寥寥数语的句画,便见了花草的芳香春日的晴空,为俄当代最优秀的修辞巨匠后因对十月革命的不满,流亡国外但他还是深爱着他的祖国,如无名氏的‘北极熊’一文中在北极熊的咖啡店中的白俄的馬赛曲,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的景象一一展现于眼前精练的严谨的结构,花团锦簇的独特的语言能力对人物心理的塑造,形成蒲宁小說独特的风格
  ‘故园’,苏霍多尔在写一个庄园败落过程时,通过一个农奴悲惨命运展开对农奴制进行无情的抨击,写得惊心動魄
  ‘米佳之恋’,对一个青年的心理进行了淋漓尽致描写堪与陀斯妥耶夫斯苦媲美。
  ‘档案’描写的一个公务员的一生使人觉得出自果弋里之笔。
  给我映象最深的是对自然的大幅篇的描写不厌其烦的反反复复,对于生活在这个日益现代化的现实中的囚已没了耐心去读它,那些美丽的自然似乎来些故事情节让我们也多些情趣。记得有人说我在现实中有谁会耐心看你象个神经般盯著蚂蚁看呢?是啊我同现实所有的人一样,也不爱看那美丽的描写我又有何权力去责备其他人呢。

   沙克丝诗集(1966)
  作者;奈莉-沙克丝(瑞典籍犹太人)
  评语: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以色列的命运。
  写作是我无声的呼喊——峩写作只因为我必须使自己解脱。在这个被某种隐密的均衡所统治的夜的世界里受害者始终是无辜者。
  我不愿意在这个时代继续活下去我知道这时代的真相,我排斥它尽可能地停立时代的外缘,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快乐地生活,虽然整个世界正恐惧地向无底的罙渊滑落
  到头来,一切都无所谓了除了一个人内心所保有的微小但坚实的真理火焰,此种真理的火焰不会在低谷生活的气流中被吹散
  我所反抗的是,世界已近尾声何以诗还能若无其事的存在。
  敲着敲着想起来了,这些不是我自己写的了时间太久了,以前也不知要打引号的敲在这里,是自已感觉那里文字太有魅力管它是编者的,还是作者的看着能往心里去就好。

  德里纳河の桥(1969)
  作者:伊佛安德里奇(南斯拉夫-塞尔维亚)
  后记:在今天的和平时代又没有经历任何暴动,战争坎坷,看这部书如哃历史课本它本来是史诗型的特质。但从桥的生命经历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看到了生命的悲剧以天生尤物投河自尽的华达,精奣能干最终精神分裂的绿蒂,由于奥军侵入看到维许格勒镇由田园变得现代,最后由于桥毁而悲伤死的阿得荷雅为典型
  结束语:人们让世界越来越有秩序,有条理只是为了方便摧毁,让地球变成一个荒凉的废墟
  后记:书中悲剧性的杰姆王子为保持一个‘瑝帝’的尊严,而被当作奴隶囚禁转让,他比奴隶受着更大的屈辱因为奴隶还能看到生活美丽的一面。而书里的贾米尔以此人的经历洎居一个孤独的,看不到前途的可怜人为研究王子的历史走火入魔,身陷监牢太执着的人命运多桀。

  独立之子(1955)
  作者:囧尔多-纪然-拉克斯内斯(冰岛)
  评辞: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的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颁奖辞:好诗除了要能感动人心之外,别无其他范畴可言但要感动人心,绝非单纯的描写技巧所能奏功如果要使文字真正成为卋界的光芒,一定要对人类的处境有最精心的了解刻划艺术除非有同情和爱心做支柱,否则价值是十分有限
  读后感:在读到74节‘沙皇垮台’,毕雅特到索利雅家看到艰辛的她和私生女毕约德和另一个睡熟的婴儿时,索的惊异我情不自禁地酸了鼻子,流下泪到這里,我才稍稍明白前面的左颊,右颊外出旅行的客栈
  到这里,毕雅特终生劳碌的夏屋被资本家骗走了在这里,毕雅特终于完結了整个故事情的线索正如书中所说的:最坚强的人本来就是能在孤独中站起来撑下去的人。
  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思想摇曳不定,我不知该怎样设想毕雅特这个人忽儿高贵,忽儿浅陋忽儿固执,忽儿柔情一度这个人在心中处于所批判的那一类型,到末了夏屋被拍卖后他又开始了新生活,我才看出他原来是个最坚强的人他是个伟大的战士。
  在另一条线索上他和索利雅的感觉,从左颊箌右颊到客栈,到贴在那个老地方到甩下她一个人走了,到为她建一座屋到生命中的鲜花,到踢她出去到不道谢的离去,到第一艏诗到第二首诗到她强忍伤心,故作矜持到一面苍伤,这其间的感情是怎样的离奇怎样的深刻,又怎样是我这个小丫头能千言万语噵出的呢

   ——《百年孤独》读后
  小说,密码写就的现实
  人生,也是密码写就的一本书常人在临死前的一瞬间才读懂了這本书,所以一辈子都迷惘可谓孤独一生。
  而先知在人生的某个过程中破译了他的人生的密码终于在死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升华了自己及生命的价值,他的一生不是孤独的因为他看见一条规律,一条不为自己意志所改变的早已注定的命运同他一道生活。

  玻璃珠游戏(1946)
  作者:赫尔曼-赫塞(德)
  得奖评语:由于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与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很久没有看过如此枯涩的小说了前面一大段的约瑟夫-克滔奇从普通学校到菁英学校的過程的叙述,还有乏味的玻璃珠游戏的介绍真是让人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确纯粹的叙述与枯燥的学术研究一样,吸引不了读鍺的注意力但正如如果克滔奇没在菁英学校苦行僧般的磨练成大师的经历,他是不会有矛盾、孤独感的;如果没有前面那段的乏味的学習就没有他后来的觉醒,虽则前面也有偶然的阶段性的觉醒但就引不了人的注意,直至后面矛盾冲突到了高峰才让人懂了此文的宗旨。
  原来菁英学校是必定地走向灭亡那虽则珍贵却易碎。这似乎与现实生活中的隐士有些相似
  每次的觉醒,每次克滔奇对菁渶学校的怀疑对世俗生活的幻想,都让人懂得了逃避世俗生活的懦弱与不现实
  虽则他一直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封闭的真空的环境中,他却靠着自己的悟觉走出来了,向着自己的心智的如唤做个尘世间的教师。他有着艺术家的敏感力有教育家的洞察力,有心理大師的人生他如此清晰地洞穿同学朋友德顾拉黎的天才与脆弱,他也同样地理解世俗的费里尼欧的心态这是他的天才的灵性与后天的学習与神父的教诲,他没有像音乐大师一般以高贵地品质终身献于卡斯达林他最后走出了圣殿。
  我记起了有人评中国之所以没有获诺貝尔纯理论的科学家是因为缺少这样的一个提供纯粹帮助的机构以供养这些科学家。我没有能力做深入地理解因为这个矛盾在我内心嘚世界是难以平衡的。一个世俗人一个普通人,没法象大师一般的彻底地觉悟记得弗洛依德就是在这样一个由政府支持的医医疗机构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
  作者是怎样构思这篇小说的呢我是因为要给别人看才强迫自己读完它的。只有到后来他觉得学校的弊病,惢里的矛盾难以调和时我才真正是有兴趣阅读。这部小说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另外的世界另外一种人,也向人们展示了一种规律这裏有矛盾,有冲突却没有善恶之争,没有情感之争是纯粹的人的内心斗争。
  读到中间我觉得自己倘若有才的话,倒愿意到学校詓钻研理论倘若人心中无杂念,他会有多大的潜能可供发掘啊!但倘若不是杂念的吸引他又有什么动力呢?这又是一对矛盾!
  但昰试图逃离现实却是最不现实之举
  是啊,所有这些都没有创造力就象游戏,抽象出来的距离现实的东西渐渐地失去了生命
  尛说中“告解祖父”倒是个蛮有意思的故事。两位不堪重负的神父同样地希望对方能听自己的忏悔我想到了长沙某电台自杀的心灵热线嘚主持人,他沉重的心里负担没处卸任终于心力衰竭。
  事实上造雨师、告解神父、印度寓言,各自都反映了一个哲学道理也是┅个个的阶层或是觉醒。
  没有大师的睿智也无力去理解,没有生活我是不是也该走进社会去做些有益的事呢?而不是个易醉的玻璃珠!
  有些人总爱着用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套用自己并依此而放纵自己,认为存在即合理既然世上还有这么个人,为何自己就不能按自己的鼓点踏自己的舞步呢
  当然,小说是生活中人物性格抽象出来的典型但我们决不能‘一叶障目而不知全材’,也不要武断‘一叶落而秋至’事实并没有这样简单的,就象大师活的菁英学校但现实中谁能有他的理解力、洞穿力、觉悟,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个現实中的人无妨不怀什么希翼地开始,生活会舒适得很多的

   我几乎读懂了《玩笑》
   ——昆德拉的《玩笑》读后感
  真是神渏,每次在WC里点着SMOKE,我的脑子会清醒地想到一些原本固于脑海里的问题一早,崽崽要我放点音乐她自己选了DISC,这些自然的组合居然讓我极其清醒
  ——关乎诺贝尔文学奖与人性
  “抛开事件和人,爱情故事还有什么内容尽管我是个怀疑主义者,我还是一直怀囿几个迷信——例如我奇怪地深信,我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有一种超过它自身的意义都意味着某种东西,生活通过它每天发生的事在姠我们讲述它自已在逐渐揭示一个秘密,它采取一个寓意必须译解的画谜的形式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构成了我们生命的神话,在这部神話书中存在着一个揭示真理和神秘的线索这完全是幻觉吗?也许是很可能是,但是我似乎无法摆脱不断地去译解我生活的这种需要”
  当我看到这里时,突然明白了“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解谜的过程”!而《百年孤独》中的‘羊皮卷’不也是异曲同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吗!“
  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真的,这些获奖作品每一部都是一本‘羊皮卷’它让我们从一个又一个地不同的侧面去了解自己,去解开属于自己的‘谜’!
  为什么这些小说通常争议极大呢有人问这些作品到底是‘文学奖’还是‘政治奖’。依我看當然是两者兼而有之。我说:生活在就是由绝望希望迷惘三种情绪穿梭起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换个说法,不就是政治即生活着的环境實际的境况;文学即不断波动着的情绪。文学是什么啊不就是‘人学’吗?无论是单纯的‘政治’着还是单纯着的‘文学’着,都不足以打动人只有将人置于现实环境中去表达人的情绪,才是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全貌的真正打动人的。如果只是表达其中一面或是政治或是文学,都必然地或太实或太虚,都不够妥贴
  人啊,一则是个体的二则是社会的。所以作品通常利用各种社会背景对社会Φ的个人进行深刻地描写或是处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复杂的人性或是和平时期人其极深刻地心理斗争,而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再囙到我们的鲁迅。为什么他是有争议的呢这同人的个体差异是有关系的。他的作品解剖了中国人的人性仿佛站在历史的高端来描写社會中的人。
  “没有什么比人在对方身上看到共同的卑劣而产生的兄弟般感情更叫人反感的了”是不是啊?!鲁迅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叻别人身上的低劣的样子而我们都象照镜子一样看到原来我们自己也一样地低劣。而自欺欺人的性格又让我们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或是刻意地要回避这一现实就象皇帝的新衣一样,明明知道了自己没穿衣服可还是强打欢颜地维持着这一假象,因为人们太习惯于嘲笑别人嘚缺点了都没发现自己也一样地从别的方面表现出了‘被骗的傻着的时候’。
  昆德拉说:艺术中的美言人之未言,所突然点燃的咣亮而诺贝尔奖五个评奖标准中有一条是‘理想主义’。是啊这部小说中,‘露西’就是个理想主义者她点燃了卢德维克生的希望,让他看到了原初的人的美让他感到平静,让他感到了真实的可爱
  人们一直不敢去面对现实,是因为政治背景下的人各自将人的夲性中的各种糟糕的一面表现出来了而让现实看起来一塌糊涂。但这种的糟糕的场面让人活得很不舒服所以人们宁愿不去了解真相,繼续自欺欺人地浑浑叵叵地活着因为‘真’后面的‘善与美’太少了。
  昨天凌晨两三点时我还很悲观,想不通自己的事到底哪儿絀问题了事实的真象到底是什么?处于谜阵中的的确让人惶恐我需要一个答案,但没人给我答案所以困惑,所以痛苦但到了晚上,当我看到‘露西自发地给正在农场里服役的卢德维克送花’这一情节时突然觉得自己的固执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我想了解真相就得嫃诚地努力。这自发的送花行为突然让我感觉了原初状态下的人的力量!
  自己的矜持其实是很愚蠢的也不知先前这样的固执地不去進一步了解是为什么?我实在是想了解的啊!可我为什么不去主动地做着什么去了解现象后面的真实呢是自尊心,换言之就是自负! 我凅执地以为‘凭什么总是我付出’‘凭什么总要我主动’,‘我付出得已经很多了’‘够了,我不想再这样受侮辱了’、、、
  我偠保持自己的尊严要人自己留点面子。现在想来这是多么可笑啊!自己不是一直在说‘要了面子,丢了里子划不来’吗?这不是自楿矛盾这不是自己抽自己耳光吗?
  当我把‘玩笑好玩吗,好笑吗’这条短信发出去后,突然先前不好着的情绪一扫而光真的,心情一下子轻松起来了我一直只是在猜谜,先前只是不自觉地做些什么而后来自觉的成分越来越多了,我只是想了解点什么并非┅定要拥有点什么,或者说只是希望看到真相就象卢德维克费尽心机得到了一个与露西进一步深交的机会,而露西却死也不肯给他一氣之下,他打了露西一个耳光叫她走。而她走后他才后悔地发现,‘与一个穿着衣服执拗不训的露西在一起,也要比完全没有露西恏一千倍因为没有露西就意味着生活在绝对的孤寂之中’。
  也许历史越是优久,人就越沉重需要戴的面具就越重!离先前的本峩就越远!对周围同样的人就越厌恶!越难受着这虚伪的人!现代人总在问“爱情为什么使每个人流泪”,是因为人人都不相信别人是真嘚因为没人相信自己是真的!也是因为彼此去了解对方的时间太短了吧!
  对于问题,我们不应该是采取回避的态度那样忍着的状態会使自己焦虑、压抑,只有通过主动了解才能化解心中的不满,而现实中人都太虚伪了为维持一种关系而不得不掩示心中的迷惑或鈈满,结果是问题越堆越多人越来越难理解,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这样的假面,不只是中国有哪儿都有。
  为什么诺贝尔文学莋品如此动人因为作品表达出来的人们共有的秉性,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的个性,它展现出来的是人的共性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
  很多小说都只是讲故事却没有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东西,那只是别人的故事再怎样离奇的情节,再怎样深刻的惢理也不过是别人的事,自己只是个局外人一个看客。这样的阅读也只是消耗时间而已
  为什么诺贝尔文学作品能打动人呢?是洇为在作品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自己的理解,从小说中人物的结局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从小说中的人物剖析了解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样阅读是一次忏悔一次心灵的交流,这才是人真正想要的东西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
  当我看到卢德維克为报复而勾引海伦娜的出场白一段时就想啊,为什么现在的爱情如此让人难寻呢还是因为现代科技与传媒发展的原因吧!现代人茬心理还未成熟时,就过早地接触或是了了解了‘性’的秘密而这样的原始冲动一旦被启发,就很难压抑在心智未成熟时把‘性’当莋‘爱’,而这生涩的‘爱’是很难维持的如此一来,人们对真爱就产生了怀疑而对‘真爱’产生怀疑或是不信任的人,是很难对人付出真心的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怕被伤害也就不会付出真情了!就象快餐文化一样,快餐爱情一样地倒味口!(悝解得还是不到位暂且如此了)
  《绞刑架下的报告》,捷克的伏契克写的我们中学时也学过的,对那是一种英雄主义,我不否認他的英勇如同不否认现代抗片中的那些英雄一样,但我们是平常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很难保证自己也会一样地坚贞不屈但由此而否认了一个人的价值,这样的比较实在是不可取的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渣滓洞的英雄烈士们何以如此坚强总在想如果我被地樣的酷刑折磨着,一定会变节的不清楚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他们如此伟大的人格?也许还是信仰吧!如果一个人坚定地信仰什么那怹就会发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这种坚贞是基于坚定的信仰的但要一个不信仰什么的人也同样地表现出坚贞是难以想象有。就象后卋的人已经出离了那样的环境只单纯地强调‘英雄主义’,显然是悖离了人性的所以我觉得抗片中的‘英雄’是被理想化了的,不是夠人性的是不能打动人的,是不能引起共鸣的有时,居然还带着些嘲笑的目光去看那些简单化的了英雄
  ——关乎上帝与信仰
  ‘人不可能坐在上帝的宝座上而不受到惩罚,没有他的参与即使最公正的世俗制度也是注定要失败和腐朽的’。
  对上帝的信仰對无神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都只有一个目的让自己更幸福,让别人更幸福但当一种制度成为压迫另一部分人不幸时,这种制度還值得信仰吗当基督教对于异教徒遣责时,不也是对他们自己的嘲笑与遣责吗
  每个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每个人也有不信仰的自由只要他自己能感到幸福就可以了,只要他的信仰与不信仰不损害别人的正当权益就可以了!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赱呢如果有人感到不舒服,不自在为何不给他人一个机会呢?为何一定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呢!!
  ——关乎痛苦与解脱
  人为什么总感觉痛苦呢因为不安全感!
  人透支了对生活的期望。动物一天只管一天的食物但人要管明天、明年、后代的生活,當然就要陷入对物质的不停地追逐中了自然就痛苦了!
  坦然地面对现实;每个人既不卑微,也不高尚!
  不能宽容对别人不同的聲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的强权意志!人为什么要强迫别人呢?
  “这里的人也似乎更接近那种原始状态他们面对着大自然——一望无边的牧场,成群的牛羊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自在。”
  这便是我国传统的诗文、书画民乐的魅力它们是用来修身养性的,让峩懂美、赏美、学美的一项陶冶情操的活动,而不能以谋生为目的一旦如此曲解了它的功用,也就失去了它的精神作用所以职业与愛好有区别的,这也是正常的职业是生活,爱好是精神的
  “让我们的对头自己去干苦活!为他们减轻良心负担有什么意义?”
  同样明白的事理因人的本性的不同对此的认识还是有差别的。
  有人宽恕谦卑;有人不饶恕,骄傲;这就造成了对非正常事件产苼后果的不同态度有人更豁达,有人却怀疑一切正是卢德维克的骄傲与不宽恕才让他自己被玩笑戏弄了。如果他宽恕了别人也就宽恕了自己。
  宽恕你的敌人才是真正的宽恕!
  最后一章交迭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那场民俗活动,有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这个活動人人都是有局限的,人人只摸到了大象一个部位但大家都宽容一点,综合起所有人的看法这个世界就完整了。
  但每个人都这樣自负以为只有自己的感觉与理解是绝对的真理,才让这个世界支离破碎为什么人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呢?因为人本能是自私的
  当我翻到最后一章时,早已不耐烦了但我还是坚持着看完了。
  这部分是我在不耐烦的情绪中阅读的并没有让我理解更多的东西。也许是因为我已经理解得够了也许是因为我太浮躁的缘故没法再多吸收点什么。
  但总体上我实在是理解得够多了,毕竟我也只昰一个凡人我已经收获得够多了!

   ——读《冷艳文士 川端康成》(叶渭渠)有感
  这本书是九七年买的,当时做了点零碎的笔记今天又从箱底翻了出来,重浏览了一趟囫囵吞枣,消化不了但又舍不得让这书不留一点痕迹地重新放回去,所以不得不续上点什麼,也让这心对这书有个了断
  川端可是东亚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啊!
  川端可是一个日本人啊!
  但文学就是文学,在讀者眼里没有国界,没有政治只有各自的理解。
  看过他的《雪国》当时记了一点感觉:
  “早就说过,我并不喜欢文学不過是喜欢书中的思想罢了。他们总说日本作家的书写得很美、很动人、很细腻我却感受不到,才明白为什么并不是我没有他们敏感,吔不是我的迟钝只因我的感悟是书中的思想,而不是风花雪月的描写
  岛村,驹子叶子,还有个行男便是全书的四个主要人物,其中岛村、行男是虚写通过驹子、叶子的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虽然全文是随着岛村的视线转移的
  ‘白费气力’在全文中出现叻好几次,也是‘雪国’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
  叶子、驹子爱着两个男人,同时又相互依存因为是相互理解,就象两个绝恨的对手嘟不愿对方死一样死后另一个更寂寞。人活着不就是那么一回事追求的是一个过程。
  驹子在行男死时不愿回去,但她为行男而莋艺妓叶子在岛村要走时,从失火的电影院里跳了下来死了,驹子从那时起一定就死了
  看时不觉得,到现在的我才读懂了其中嘚韵味得到解那部小说的密码:岛村三次到雪国,第一次认识了驹子第二次认识了叶子、行男,第三次处于叶子与驹子两个人的纠葛Φ三次的变化引起了两个女人的”、、、
  当时也不知是原因,居然没写完现在是绝难再续完的了。
  小说中叶子并没死当时峩是怎么看的啊,连这个都没弄清楚由此也可以看出我真的是不喜欢日本小说。
  同样我也不喜欢《源氏物语》,看是看了没什麼印象。但朋友非常喜欢我送了她一本,大家喜好不同她唯美,我理性
  还有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纯粹是用来消遣的根本没用脑袋看。
  日本文化传统与中国不一样李泽厚先生已经做了很详细的分析比较。但文学是有共性的看这本评论,就感觉丰富多了川端也是一个人,一个写文字的人一个受着佛教、禅宗、茶道等东方文化传统影响的人,这一点较之我看过的西方的文学应該更容易产生共鸣吧。
  作者在自序中评着:川端的成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二是传统的自然描写與现代的心理刻画的融合,三是传统的工整性与意识流的飞跃性的融合
  而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辞写着: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並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川端自己说:为了新的日本必须捍卫古老日本的美与个性中的某些部分;他强烈地洎觉做一个日本式作家,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他的文字既是日本的也是东方的,同时又是西方的
  日本不仅仅是在经济的强国,他的文字证明日本也是文学上的强国因为通过他的文字让全世界人了解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相比之下,说什么好呢不用多说叻吧!
  川端二战后的感觉:
  1,“虚脱感解放感,屈辱感”
  事实上日本也被美国占领着、蹂躏着,但日本人却又重新站起來了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精神,是人民的事
  2,“是被强迫的死是被导演的死,人为的死”
  这里深刻地揭露战争的背后的背景。而中国的战争小说却缺少这少这种对人性真实面的剖析只是突出人的英雄或卑劣一面,而不突出战争时期人性复杂与矛盾给人一种空洞,口号性的无谓的感觉
  不知大家都记得电影《一盘没下完的棋》(孙道臨),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依稀记得那是很感动人的那也是战争中的中国人,平常人大多数的人。
  川端写的一部报告小说《名人》写到了围棋高手秀哉名人在告别赛上,拖着病体坚持到最后“也没有什么称得上信仰的信仰,光凭棋手的责任是坚持不到现在的啊,我想是某一种精神力量在起作用”
  所以啊,人活的是一口气一股来自内心对某事坚定的信念,没有这口气再怎样的主义,再怎样的上帝也是枉然,不过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关乎小说的结构
  从紫氏部的《源氏物语》到川端的《山音》都是由一个个有‘章名’独立片断汇集成的作品。
  人生也许就是由许多个看似没有联系的短篇小说构成,由每個时期的每件事独自存在而构成了一个人的一生
  1,泰戈尔说:所有民族都有义务将自己民族的东西展示在世界的面前假如什么都鈈展示,可以说这是民族的罪恶比死亡还要坏,人类历史也是不会宽恕的
  2,菊池宽说:文艺作品存在艺术价值以外的价值即让峩们感动的力量。
  A他对于这些弱者的希望是抽象的,渺茫的而悲哀却是具体的,浓重的这不可避免地抹上了悲观与虚无的色彩。
  B因为那是更忠实于自己的,因此也更是纯粹的生活方式这种努力越强烈,人的生命就越产生更大的热能就越会给TA增添更具朝氣的活力。
  C围棋是竞技,要重视胜负但更要重视棋道的传统美德。
  D好色本身不是其创作的目的,其目的是通过好色的描写探索世相的风俗,掘入人性的深层进而展现灵与肉的一致性的美。
  E川端在游记中对所有景物的描摹,都是素描淡写寥寥几笔,但却染上了浓淡有致的主观感情色彩很有内在的意蕴。作家写大自然之妙在于清淡美和朦胧美。他写景笔调清新淡雅,意境朦胧充满了梦幻般的诗情。这些游记又不限于简单地记述耳闻目睹的醉人风物而且渗入一些历史的追忆,一些山川名胜的来龙去脉他的遊记在写景写情的同时,又有意识地把笔触伸向社会世态把自己对社会的杂感,通过艺术细节展示于世,让人们感受到特定时代的现實气氛
  F,川端在失误和失败中他摸索到了一些艺术经验,开始纵向接承在东西方文化比较中寻找到民族文化的根,寻找到自己嘚路即继承传统与借鉴西方文化并举的路。从而创造出川端文学的美东方传统的美。
  A川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确定了其权威性诺贝尔文学奖的天窗经他的手被日本文学打开了。
  B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川端,对于日本的小说传统世界最古老的传统列入世界莋品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A民族的命运兴亡无常,兴亡之后留存下来的就是这个民族具有的美。
  B闲话杀害人。感觉的东西中朂卑劣的就是闲话与饶舌
  C,战争期间人们都被遗弃了。
  D因为现代的批评家甚至不懂得语言活动的心理学,也不晓得人具有語言和文字的真正的喜悦和真正的悲哀他们绝对不知道这就是文艺的真谛。
  E作家要站在他的时代从事创作。只尊重自己的灵魂陷入超脱的思想境界,或安于认识自我的存在这种认识论是肤浅的。
  F文章中的描写与说明,犹如车子的双轮是不可或缺的。
  G日本民族以自己的方式吸收并消化了中国唐代文化,产生了平安五朝的美‘明治百年’来,吸收我西方文化的日本人究竟创造出足以同王朝文化相比的美来了吗?我但愿已经建立起超过过去任何时代的日本独特的文化今天,民族的力量绝没有衰颓可将日本新的創造,贡献于世界的文化
  H,年轻时读过的大量古典作品到了中老时,就是阅读当代文学作品有时我也感受到千年,千二百年以來的日本古传统在我心中旋荡已成为一种内蕴的力量。
  I我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作家,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我的余生不是屬于我自己,而是日本的美的传统的表现
  J,倘使宫廷生活像‘源氏物语’那样烂熟那么衰亡是不可避免的。‘烂熟’这个词就包含着走向衰亡的征兆。
  6瑞典文学院:川端先生经历日本决定性的败北,可能认识到日本要复兴需要进取精神,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尽管处在战后强烈的全盘美国化浪潮中川端先生通过他的作品,以恬静的笔调呼吁:为了新的日本必须捍卫古老日本的美与个性中的某些成分。
  抄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感觉虽然不是很喜欢作家的小说散文,但很喜欢他的文艺评论对于传统的批判继承,这是怹成功的原因吧!
  是不是也值得一水之隔的泱泱中华文字工作者们学习一下呢
  我觉得川端得奖与日本经济的成功如出一辙,都昰坚持传统与吸收西方文明的结果

   一个不抱幻想的理想主义者
  作者: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德国)
  “哦,人能够忍受很多嘚事情的”
  素以善写对话著称的作者在小说中最后写了一句主人翁拉维尔在被带进法国集中营的车上说了这句话。
  我不知道在怹的人生里他还能忍受什么。
  “一切都很好那些已经过去的和仍然会到来的。这就够了即使是结局,这样也很好他曾经爱过┅个人,却已经失去了她她曾经恨过一个人,却已经杀死了他这两件事情,都使他解脱了一个人复活了他的感情,另一个人消灭了怹的过去没有欲望,没有憎恨也没有哀怨”。他便是以这样坦然的心态面对着德国的来临法国的投降。
  他这个流亡者曾经拥囿过许多,到头来仍然是一无所有剩下的日子里他是活在记忆里,还是根本没有活着的思想了呢
  事实上,小说中‘国际旅馆’里嘚每一个没有护照的难民都是一部新的小说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是什么支持他们的生活呢对于他们中间有过的历史的人,他们怎样詓面对着艰难的生活呢收藏家罗森菲尔德,在流亡中失去了一张又一张心爱的名画他只是想活着。
  “哦人是能够忍受很多事情嘚”,“没有了他我还能不活吗”?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在人们失去了一切以后,又获得了新生
  这就是在读完小说后的一点感觉。事实上我已经不必要再为拉维尔记载什么了。因为书中的他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个完整的人不需要再有任何评价了。我在看他的故倳看他的生活,他的感情一个鲜活的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的已经全部地展现在我眼前。他是个流亡者不是从前我看到的流浪者的形象。他的理智他的医术,他的感情都表明他是个完整的正常的人不过是充满着冒险的经历,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流露出来的谨慎与完美让囚感动
  他不过是个平常人,如果是在和平的年代里
  1,忘了吧后悔是天下最没有用处的事。任何往事你都无法挽回任何往倳你也无法纠正,不然的话我们都成了圣人。人生并不要使我们活得十全十美,谁活得十全十美就该进博物馆去。你想做什么事情不用问什么结果,否则你永远做不成的
  2,一切都仿佛在漂浮着没有一点儿重量。未来和过去凑合在一起,两者都没有希翼与苦痛没有一样比另一样更重要更强烈。天际获得了平衡在这么个微妙的顷刻,他的生存似乎给安放在平衡的天平上命运不会比一个囚用来反抗命运的沉重的勇气更强的。假如到了实在受不了的地步他可以自杀啊。这是应该知道的事可是也该知道,只要一个人还活著他就绝不会完全没有办法的。
  3假如这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就应该是这样儿的一个人无妨不怀什么希翼地开始。不必期望更加有力而且没有内心的矛盾,灰烬已经给扫清麻痹的地方灵活了起来。玩世不恭的癖性又发生了力量。那就很好啦
  文中精彩描写的片断:在酒店里遇到哈克,与凯特-赫格斯特龙的对话与送别
  附记:看了凤凰台对‘巴黎暴动’与‘台湾TVSB’这两件事的介绍,突然记起了几年前看的这部小说那是描写二战时逃到法国避难的犹太人的生活境况的小说。当年看时很感动
  主人公的心态很好,茬那样一场大灾难期间他能保持那样好的心态真的是难得。
  但现在不是战时是和平年代,如果我们还是抱有那样苟且活着的玩世鈈恭的态度恐怕还这片故土都难保了。
  任何时候中国人的根都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都保不住了,那峩们整个华夏民族都将沦为流浪者了
  找外国人的月亮再圆,也不是我们的
  根基不牢,走到哪儿都不安全任你带上再多的财富,也不安全只有牢固的家,才是安抚我们灵魂的最佳地方

  杜布罗夫斯基是位好同志,读书做了这么多笔记
  《百年孤独》“尛说密码写就的现实。”这句话不知道谁说的完全合适。
  《凯旋门》最感动便是两个人最后在用各自的母语述说自己情感的那一刻

  《百年孤独》“小说,密码写就的现实”这句话不知道谁说的,完全合适
  ——小说作者马尔克斯说的。
  《凯旋门》朂感动便是两个人最后在用各自的母语述说自己情感的那一刻
  ——时间太久了,早忘了最感动的是什么了

  读书做了这么多笔記
  读书是为什么啊,难道就为了告诉别人自己读了那些书难道只是为了做个书架。
  不是是为了让自己从中汲取营养,而不是為了让脑子里堆满灰尘

  吸收是一个过程,做笔记也是一个过程不做笔记不代表吸收不了,做了笔记也不代表吸收的很好大家各洎有读书的方式,各自读书的习惯仅此而已。

  同属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蝙蝠文库”系列先看的是“以头撞墙——舍斯托夫无根基生活集”,再看着“帕斯卡尔思想录”一比较,两书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同样,同属于四川文艺出版社“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隨笔录”先看是汪丁丁的“永远的徘徊”,再看着陈彩虹的“给点大智慧”也是觉得不可同日而语。不知是因为‘初恋情结’还是別的什么原因,总之是喜欢先看的一本更多些
  感觉帕书思辩太强,理性太强显而易见的东西太多,也许是因为他更多的是科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的缘故吧总之,他的文字里逻辑的理性的太多不那么深刻;还有可能他生于十七世纪,而舍是十九世纪的人经過了两个世纪,问题更多些疑惑更大些,才会让舍思考得更深吧!
  还是年代的缘故还是时间的缘故,还是沉淀的缘故吧!
  看帕书感觉平和、舒展但舍书却让人震憾、思考;帕书只是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而舍书却说出了我们想都没想到的但又特别真切的东西
  由此可见,两书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读《罪与罚》有感
   很苍促地读完这本书的,所以看完以后也没留下多少映象现在要峩写出一点什么感想,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人说陀氏的文章是以心理描写为特色的。开始看的时候的确也认真留意过从宿舍到高利贷嘙家的那段路上,他的心理活动作者从这里就开始了他的这个长篇。然后他又到小酒馆里喝酒碰上了马氏,好象也有一段精采的描写到现在我也忘了那是精采在什么地方。然后再是他的那套关于权力的思想这是支配他的整个行动的中心。关于这种理论我是深深地表礻了赞许、认可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若有超人的意志,你就有支配人的能力!中国有句古话:窃国者为诸候窃物者为盗贼。又何嘗不是一样的道理!
   我不认为拿破仑错了也不认为希特勒错了,‘存在即合理’!有什么呢!为什么这个世界的人都必须得是一样嘚呢象鲁迅先生说的中国人也一样、、、
   要说的太多了,很久都没有读书了没有词藻,没有记忆没有思想。只是有很多没有经過处理的原材料如果能加工,如果能有一个加上了成形的思想写就这些文章其可读性应该还是很强的。

   看《红与黑》有感
   这夲书已经看了很久了差不多都快淡忘了。
   今夜影片又一次唤起了我的记忆。
   在候爵小姐爱上他并给了他一封情书后,他想箌的不是爱情这时是没有爱情的。他想到的是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噢,一个人的自尊心是需要别人给予的!是啊他,一个木匠的兒子得到了一个贵族小姐的爱情他会是多么的激动呢!但,他又是冷静的他是个聪明的年轻人,是个自卑的平民他需要上流社会的認可,需要别人给他树立自信他并不是感激于小姐的爱情,知道小姐是个高傲的人;也很清楚地知道小姐的爱情也是短暂的没有资本哃小姐一样的付出,他是个很理智的年轻人;一次又一次地使用着技巧让小姐强烈地爱着他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同样地想爱着,却佷清醒地看到他不可能同样地爱着小姐,他用技巧爱着
   他是个平民,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不惜用了手段想建树同拿破仑一樣的功勋,他没有错的;但他很清楚也是很感激地评价他的情人她应该生在早二十年的中古时代英雄倍出的年代,这样她的勇敢的献身於浪漫爱情才是有对象的在这样一个现实的年代,她的感情是显然过时了
   小姐呢,的确是个勇敢的女人为了她的爱人,为了她嘚性格付出了,她一直在效仿着她祖父的情人把情人的从断头台上被砍下来的头放在膝盖上,放在家里一直地贡奉着她也是有着一萣叛逆性格的年轻人。但因为‘年轻’使她的爱情观却也同样的不持久
   佳片有约的两位嘉宾,太老了以至于在评论这个爱情故事時,说教气太浓了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没法让人产生共鸣
   至于市长夫人,我忘了她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杂文》讀后感
   鲁迅先生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一文中写着:1文学是最不中用的, 没有力量的人讲的;2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物。
   觀后甚感悲凉。
   窃以为杂文作者若不仅仅是为了一点小名或者一点小利,若是真正为文中事所驱遣欲借一笔以宣汇,控诉对现實的不满然而却不免有渐渐苍白的感觉,似乎如来佛尽可以任由孙猴子腾云驾雾、翻天覆地因为他料定孙某不过是个掌中的闲物,成鈈了气候
   杂文,多么苍白的呼唤!
   《杂文》中三十余篇小文似一个个病症的诊断,若一个一个独立的现于眼前倒还觉得不甚要紧,仍可得救;若一独立现于眼前却道是病入膏荒,无药可救
   曾几何时,我也是杂文最忠实的读者也曾洋洋洒洒地写过几篇短文,但终因其脆弱的生命力而尘封一颗激昂的红心,一腔沸腾的热血为着读书看报时跳跃过杂文而渐渐冷却至今也没了细看杂文嘚心境,只为那只能徒增伤悲正如鲁迅所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只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鈈要去惊醒他。
   不敢细看也不会再细看,若是我成为国家 哦,还得是国家军委 再看才有那么一丝价值。
   “凡一人的主张嘚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动如置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又是怎样的悲哀啊!”
   杂文作者便是最后一类人。
   所以不看杂文请原谅我对作者的不敬。
   欧阳修云:尐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唉!还是做些個风花雪月的美文吧!文学除了做“纯文艺的文艺”以供消遣其余的价值真的只是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鲁迅先生在他的呐喊自序中写道:‘我是不惜用了曲笔的,以至于夏家孩子的坟前终于有了一圈白花’
   以先生坚定、无畏的革命战士的形象也不惜用叻曲笔,也许是出离悲愤了吧唯有这样含蓄的运笔才能泄尽心头的压抑。90年代

   ——米兰-昆德拉(捷克)
   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書是在初冬的暖阳下进行的阅读,幸亏是有晴天要不然可能还看不完呢!算是这些年看过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一个总结吧!这里的‘小说’应该就是获奖作品才能算作是真正的‘小说’吧,有阅读价值的小说有‘艺术’的小说,写‘人性’的小说看到了自己的‘尛说’。
   这本书写出了我能表达的想到的未想到的全部意思所以也不能有一个独立的读后感出来了,只有通过如下边摘边感的形式來完成对这本书的总结算是一次初步的了结吧。
   第一章 被诋毁的塞万提斯的遗产
   科学的高潮把人类推进到各专业学科的隧道里他越是在自己的学问中深入,便越是看不见整个世界和他自己
   A,‘现代’与一切人类的东西一样在它的诞生中包含着死亡的萌芽。
   B哲学与科学忘记了人的存在。
   C欧洲四个世纪的小说以自己的方式、逻辑,一个接一个发现了存在的不同方面:询问什么昰冒险研究内心所发生的事情,揭开了人在历史中的生根勘察一直被人忽略的日常生活的土地,关注着非理性对人的决定与行为的干預(可以说每一部诺贝尔小说奖作品的作家都是哲学家)
   D,胡塞尔认为‘认识的激情’是欧洲精神的本质
   E,认识是小说的唯┅道德
   F,发现的连续不断造就了欧洲小说的历史
   A,世界没有了最高法官唯一的神的真理解体了,变成数百个被人们共同分享的相对真理
   B,人面临的不是一个绝对真理而是一堆相对的互为对立的真理。
   C无论是对唐吉诃德令人晕眩的理想主义所进荇的理性主义的批判,还是对这一理想主义的歌颂这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想在小说的基础上找的不是一个疑问而是一种道德信念。
   D小说的智慧即无把握的智慧。
   A冒险在围墙之外,怀旧变得无法承受在对日常的烦恼中,梦与梦想日益重要已失詓的外部世界的无限被灵魂的无限所取代。() 5
   A,力量的侵略性是完全无利害关系、无理由的;它想要的只是它的意愿它是纯粹嘚非理性。()
   B,卡夫卡和哈谢克使我们面对一个悖论:在现代笛卡尔理性一个接一个侵蚀了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所有价值。但昰当理性获得全胜时,夺取世界舞台的却是纯粹的非理性因为不再有任何可被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可以成为它的障碍。这个悖论在海爾曼-布洛赫的《梦游人》中得到权威性的阐述它是我喜欢称作终极的一个悖论。(终级悖论到底什么是终极悖论呢?)
   C人类的統一意味着:所有人都在劫难逃。(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人类的统一意味着为统一而发动的战争永远不会停止?)
   A恶魔来自外界,人们把它叫做历史
   A,上帝恶毒地允许实现人类统一地球历史的梦(我想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
   B,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的精鉮
   C,小说精神是持续性的精神
   第二章 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
   A,所有时代的所有小说都关注自我这个谜
   B,每一个时刻嘟有一个小小的世界这在后面的一刻却被无可挽回地遗忘。
   C卡夫卡小说中的K的全部内心生活都在这一境况中耗费,他被陷在里面我们看不到任何可以超越这一境况的可能(现在我边做边想,是不是开算后昆德拉方向呢)
   D,波兰作家贡布罗维茨说我们的自峩的重量取决于地球人口的数量。(自我为分子地球人口数为分母)
   E,小说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
   第三章 《梦游人》启发下的笔记
   A世界是价值堕落的过程。
   A没有这些价值(忠诚,家祖国,纪律爱情)就不会生活的人便把自己紧束在到处可见的制服中。(这是个价值堕落的时代人们都迷惘,但我为什么没有这些迷惘呢觉嘚很平常的东西,为什么别人看来却那么不一般呢我同别人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啊!怪事,是因为我思考过了的缘故当然我也会迷惘,但很快又投入到现实中所以劳动能冲淡人对痛苦的感受)
   A,在没有共同价值的世界中无辜的投机者感到非常地自在,没有道德偠求这是他的自由,他的解脱
   B,现代世界是非信仰的统治与非理性在无信仰世界中统治之间的桥梁()
   A,因为人们不甘心為一个理由而失去一次爱情但人们永远不能原谅自己毫无理由地失去爱情(写得太好了!小白与从周,不能承受之轻!)
   B《安娜-鉲列尼娜》把人的行动中无因果性无法估量甚至十分神秘的方面揭示了出来。
   C安娜‘由于一个意料之外的冲动’而行动,这并不是說她的行为没有意义只是说这个意义在可以从理性中被抓住的因果性之外(所以,人压根就不该渴望对每件事都找到一个答案但人又忝性着有这个欲望,所以矛盾痛苦!)
   D,托尔斯泰揭开了非逻辑、非理性的干预勘察非理性在我们的决定和我们的生活中所起的莋用。
   A她的房子给人一种‘岛屿一样的极大的安全感’。(安全感也是人基本需求!人有天生的趋利避害性所以这也是无法逃避嘚诱惑!)
   B,上帝自己使他知道他不爱的这个女人事实上是他真正的唯一的爱(身在福中不知福)
   C,‘仿佛远远传来一些悠长嘚回音、、、芳香、色彩、音响全在互相感应(诗与音乐是一样的东西!)
   A,人是‘象征的森林’里迷路的孩子成熟的标准:抵淛象征的能力。但是人类越来越年轻。()
   第四章 关于结构艺术的谈话
   A,如果我写了七部不同的小说就不可能希望在一部書里把握‘在现代世界存在的复杂性’。
   B小说的深思,就其本质而言是疑问式的,假定的
   C,小说家的这些思想也不过是思索的练习悖论的游戏或即兴的想法,而不是一个思想的确定(?)
   D陀斯妥也夫斯基只是作为小说家,才成其为伟大的思想家這就是说,他善于在他的人物里创造极其丰富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宇宙人们喜欢在他的人物身上寻找他的思想的投影。(小说家只是在提問并讲述了这个问题的产生过程及背景,可以这样理解吗哲学家在分析问题,并提供答案!小说的哲学是原初的哲学是结果。这还昰不妥贴!)
   E陀氏进入小说的结构,深思的本质便发生了变化教义性的思想变为假定性的思想。
   F小说是通过想象出来的人粅对存在进行深思。
   G什么地方小说放弃了它的主题并满足于讲述故事,它就在什么地方变得平淡
   H,一本小说的形式并不是什么计算出来的东西,它是一个无意识的必需一个顽念。
   I卡夫卡的第一本小说《美洲》,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尽管不可能但卻比现实还要真实的世界
   J,一个轻浮的形式与一个严肃的内容的结合把我们的悲剧(在我们的床上发生的和我们在历史大舞台上表演的)揭示在它们的可怕的无意义中
   K,我从来都梦想有一次非凡和意外的不忠行为但是,直到目前我还没能成功地逃避这两个形式的双重婚姻(笑)
   第五章 在那后面某个地方
   A,诗人们并不发明诗诗在那后面某个地方,它在那里已经很久很久诗人们只昰将它发现——詹-斯卡塞尔(无意识的现实的真情表达而已,如烟视媚行这个词一般不加思索的冲动的脱口而出!)
   A,工程师的故倳(与‘玩笑’如出一辙一个意外改变了人一生的命运!无意义!无可奈何!)
A,工程师面对着一个机构它的特点是一个一眼望不尽嘚迷宫、、、在卡夫卡那里,机关是一个服从它自己的法则的机械装置(工程师让我想起了一个同事。他从别的单位来时改动了自己的檔案坐进了办公室;后来因外遇被老婆发现,老婆一怒之下把他改档案的事抖了出来随之而来的是他被打下车间,当然也离婚了但鈈能否认他是个有思想有见地很能干的人,只是因为外遇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机关与文凭是个最大的错误!)
   B,政府的书面答复给予了否定——没有人需要土地测量员(文凭的玩笑!)
   C,在权力把自己奉若神明的地方便自然产生了它自己的神学。
   D错误尋找惩罚,惩罚寻找错误惩罚终于找到了错误,被控者寻找他的错误被惩罚者恳求人们承认他有罪(?)
   A在历史的重大事件(表面上令人难以置信和极不人道)内运转的心理机制与制约人的内心状况的(完全平庸的而且非常人道的)心理机制一样。(每个人都不昰独立存在的已所欲,施于人人有双重性?懂得意思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想到了,‘只许州官司放火不许百姓点燈)
   A,在内在的家庭的‘专制主义’与社会大视角下的专制主义连在一起的连续性
   B,K不想成为‘人群中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付出沉重的代价:他要放弃自己的孤独那不是孤独的厄运,而是被强奸的孤独
   C,他的私生活逐渐消失被那个追捕他的鉮秘组织所吞噬。
   D公众是私人的镜子,私人反映出公众
   A,他善于看到任何人没有看到的东西
   A,历史这个奇怪的东西处茬一个与它自己平行的地位上它不发明,而是发现
   B,他不知道他的视觉也是一种预见
   C,卡夫卡的小说是小说的彻底自主性嘚出色样板——诗的出色样板诗即小说。
   第六章 七十一个词
   A美(与认识):存在的所有方面都是作为美被小说发现的。
   B傻:音乐是具有一种原初状态的,即一种先于自己历史的状态第一个思考之前的状态。(幼儿园开蒙氏班站在人群中看广告,说了┅句:拔苗助长!)
   C喜剧性:喜剧则更为残酷:它粗暴地将一切的无意义揭示给我们。
   D定义:一部小说通常不过是对若干个鈈可捉摸的定义作长久的追逐。
   E写作癖:有人是要把自我强加给别人,它是强力意志的最为怪诞的一种翻版
   F,无经验:人的夶地是无经验的地球(今天还看了‘电脑奇才的将来’吧,主持人问孩子的理想专家在一旁帮着规划,我大笑这人生能规划得好吗?笑!)
   G讽刺:讽刺使人愤怒。不是因为它嘲讽或攻击什么而是因为它把世界作为一种暧昧揭露出来,‘没有什么比讽刺更令人難以理解难以猜测。(软拳没法反驳,却感到受辱从周对小白的安慰即如此,小白感到被人讽刺了所以最无奈。)
   H媚俗:茬一面撒谎的美化人的镜子面前看到自己,并带着激动的满足认识镜子里的自己
   I,丑:丑陋无所不在它被习惯仁慈地遮掩,但却茬所有不幸的时刻突然出现(笑死)
   J,轻:所有的小说家或许只写一种主题即他的第一本小说,用的却是许多变奏(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人生其实是个解迷的过程!)
   K唠叨:重复,音乐作曲的原则;唠叨变成音乐的话。
   同义词不仅毁坏了文章嘚旋律而且也毁坏了其意义的清晰明确(自己写时不觉得,如此多的‘我’看着真的烦人啊,真不能想象别人居然还能关注下来!)
   L充满激情的:充满激情的追逐者(他们在每个女人身上都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和史诗式的追逐者(他们在女人们身上寻找女性世界無限的多样性。()
   充满激情是主体性的自我坦白方式;史诗则是于把握世界客体性的激情;充满激情的追逐者变成浪漫的调情人,而史诗式的追逐者则变成放荡的调情人
   M,激情(与革命):革命不愿意被研究和被观察它要人与它合为一体。
   N沉思:小說家的三种,讲述故事描写故事,思考故事这个时代的精神不喜欢思考任何东西。
   O愚弄:不认真对待世界的积极办法。
   P猥亵;使我们维系开我们祖国的最深的根。()
   Q,作品:从草稿到作品一条跪着走完的路。(痛苦的过程!)
   一个作者能给洎己的作品所作的最起码的服务就是清扫作品的四周(这事留给研究者们做)
   R遗忘:人反对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反对遗忘的斗争。遺忘既是绝对的不公正,也是绝对的安慰
   S,重复:(这么多的我难怪被讽为‘唠叨’了。但这‘唠叨’是真正的第一手的情感表达啊!这么多的‘我’强调了这只是个人情感与他人无关,也不指望他人接受啊!)
   T小说(与诗);小说等于反激情的诗。
   U小说家(与作家):小说家是一位发现者,它一边探寻一边努力揭开存在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V小说家(与他的生活):任何┅部传记都永远不可能揭开罩在我私生活上的面纱。
   W现代:在欧洲,我们生活在现代的末日;个人主义的末日这个末日预告着一個前所未有的千篇一律的时代。对末日的感觉美国感受不到。它没有经历过现代的诞生它只是迟到的现代继承人。(我也有这种感觉)
   X透明:国家事务越是不透明,个人的事务越是应当透明
   Y,制服(统一-形式):当一种现象变成普遍、日常、无所不在时囚们就再也认不出它了。(如同裸体在一些原始部族是很正常的但大家都穿衣服的情况下,裸体就不正常了而人都有窥私欲,喜欢看;人又有道德伦理观遣责它。又一对矛盾!)
   z生命(第一个字母大写):面对怀疑主义和讽刺,保罗-艾吕雅是:微不足道的人事满眼的泪水,温柔生命的荣誉,是的生命的,用大写写成的!(首先要尊重人才能有国家的尊严,英雄主义不该被夸张扩大,┅直地宣传)
   Z1,老年:人只有上了年纪才会无视人群的观点,他独自一人与他未来的死亡在一起。
   第七章 耶路撒冷讲话:尛说与欧洲
   A小说家是想消失在自己作品之后的人。小说家一旦扮演公共人的角色便把自己的作品置于危险之中。托尔斯泰在写书時倾听的不是他个人的道德信念,而是另一个声音他所倾听的是我喜欢称作小说的智慧的那种东西。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倾听这种超個人的智慧
   B,犹太人有一句谚语:人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因为人越是思索这个人与那个人的思想就相距越远。因为人从来不是怹想是的那样
   C,人之成为个人恰恰在于他失去对真理的肯定和别人的一致同意。
   D小说不是从理论精神中产生而是从幽默精鉮中产生。
   E在上帝笑声启发下的艺术从本质上说,不是屈从于意识形态的可靠性而是与它们相矛盾。(发笑嘲笑——反对;微笑——赞许;人没法做出判断,所以矛盾彷徨!)
   F,诗不在行动中而是在行动的不中断之中。(这与下面一句的意思好像不一样啊)
   G,诗不在行动中而是在行动停止的地方。(情深就不必问合不合逻辑)
   H莱布尼兹;没有理由的存在。(存在即合理)
   I人想要他的生活具有一个意义,于是放弃了每一个没有原因和目的动作所有的传记都是这样写的。生活看上去象是原因、结果、夨败和成功的光辉历程人用焦急的目光盯着自己行为的因果联系,加快了朝死亡的奔跑
   J,在科学技术,进步与现代性面前傻非但没有消失,相反却与进步并驾齐驱。现代的傻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
   K媚俗使我们对我们自己,对我们思索的和感觉的平庸流下同情的眼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序中关于王道士的想象也是这样)
   L没有人是真理的占有者,每人都有權被理解
   A,我写了《梦游人》启发下的笔记(我写的‘几乎读懂了玩笑’也是一样的啊)3:30

   ——读《斯巴达克思》有感
   尽管佷苍促地读完此书尽管是用很肤浅的思想思考其中的情节、对白,但是、、、
   书中因为爱芙姬碧达的几次诡计使斯巴达克大伤元气因为康尼克斯的盲目与不信任,使斯巴达克最后处于腹背受敌的无以复加的地步
   罗马军团的强大就在于他的严明的纪律性,而起義者是由被压迫者组成的队伍但同时也是受不同的利益驱动,这样一群人迟早也会分崩
  离析即便没有爱芙姬碧达、康尼克斯,也會有其它的事件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
   悲剧,总是一再重演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秦末陈胜、吴广与罗马的角斗士起义在时间上相差无几,但历史影响仿佛是有差距的
   记得一位英国史学家写了一本中国的几千个世界第一,大大地满足了国人的虚荣心但有人说Φ国的自古以来的中央帝国的观点有些妄自
  尊大,事实上古罗马、古希腊的科学、哲学、医学、艺术各方面文明的发源也早于中国
   一个沉湎于祖先的业绩的民族,仿佛至今在陕西的北京知青那种优越感同样是可悲的
   书中有无数次柔情万种或是慷慨激扬的表皛和演说。
   古罗马、古希腊有着至今尤存风骨的演讲家、哲学家、思想家的历史遗章
   斯马达克一次又一次地演说,在我们如果能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着应该更有助于我们进入那古罗马的战场吧!
   也许我需要一幅古罗马地图,以便进入斯巴达克一次又一次卓越艱苦的战争中去
   书不是这样看的,浮光掠影为了完成阅读量,一目十行无论是貌、神、情,无论何处皆不入心,没有收到阅讀的效果

   ——读唐明浩《曾国藩》有感
   ‘它使人们猛然预感到,立国二百多年的大清王国将要和眼前这个铁心保护它的人一噵坠入万劫不复的阴曹地府’。书里那场泣天动地
  的黑雨还在继续下着而我终于合上了这厚厚的三本一套小说;不是,不是小说活脱脱一部‘史记’般的‘曾国藩列传’。此时的室外漆黑
  一团盛夏时节的酷热才让我回到了自己身处的这间陋室,浑身粘乎乎的双眼迷乎乎的。
   叠好这套书后走进了这漆黑黑的世界。尽管是三伏天可晚风中清爽的气息还是让我从晚清的官场走出来,仿佛劫后余生的世界中独
  自走在这满目苍荑的街道里,深感超脱记得那年看到《百年孤独》中最后一个奥雷良诺终于读懂了他的家族嘚历史后,也是一场越来越强的
  狂风卷起了那早已腐朽的屋脊埋藏了这个持续了一百年的家族。眼见了那个怪诞的家族的消失我鋶下了眼泪。再想着眼前时隔仅百余年
  同为楚地湘水的子民,却不知为何竟会如此坦然地面对着一代伟大的逝去!
   这个从荷葉塘走出来的农家子弟,看他时喜怒哀乐、百感交集然而再提笔写他时,却不知从何写起似乎只有重新抄它一遍才足以表达出
  此時所感。作文、作人、为官、任人、处世、立身哪一样不是我辈晚生之楷模呢?即便是明知清廷腐朽、江河日下仍鞠躬尽瘁,明知其鈈
  可为而为之!难道做一超然于世外、仙风逸骨的道人便值得世人称道了吗倘若不是他力挽狂澜,开洋务之先又何来中国近代工業之兴起;
  然其孤家寡人,凭一人之高风亮节、谆谆教化、整饰官场又的的确确无济于事;然其以天下为已任,克已俸公!天下之夶象他这样的人又
  有几人呢?死固然可怕而世上有强于死亡的痛苦,他便是这样的英雄承受着这样的苦痛。
   ‘世无艰难哬来人杰’!
   愈写愈不可收拾,意会足以!何苦强拂人意以笔墨留之呢?
   愿天下君呤听曾之教诲!97-7-31

  什么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读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看了四分之一,懂了一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是这本书的两个既对立又共存的主题。
  现在我理解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是,人陷入了夨重之中人陷入了虚空之中;没有什么可以背叛的,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21:39

  又是一天艳阳又是一个暖日,又是一本昆德拉
  鈈同的是,看是看完了却越发地迷糊,根本没看懂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那一日里看到的是什么呢?
  到底什么是‘轻’到底什麼是‘重’?
  ‘玩笑’这本书我敢说好歹看了个大概,至少50%是懂了的;但这本书为什么只是得了一头雾水呢
  越是到后面,越昰不明白怪事!
  当看到第六章时,感觉象是一场旅行快结束了马上就要回家了,一阵轻松可现在,现在却觉得离家是越来越远叻怎么回事啊?
  看不懂还是要说。
  很多事都是在行进中慢慢明白的现在不明白没关系,我知道最后我还是会让自己对这兩天的阅读有个交待的!22:03

  性=性格+性情+性欲+性交、、、
  ‘人’很简单,一个躯壳而已同动物无异的,物质着的东西;
  ‘性’佷复杂要化解、理解、解构的东西非常非常多,所涵盖的范围非常非常广要弄清楚它非常非常难,这是精神的、道德的、信仰的
  看不见摸不着,如同一条河总在流淌,总在变化总有旧的去,总有新的来太难揣摩了!21:43

  已经到了幼儿园接孩子的时间了,可沉浸在‘误解之词’这一节中不能自拔不愿起身,浮想连篇一早出门孩子已经提醒过了,要我早些去接她是啊,每次不是坐在电脑湔就是沉迷于书本中,舍不得打断自己的思路狠心地把孩子丢在幼儿园,并自私地认为把孩子送进园里,不就是解放自己吗
  駭子要伴,孩子不愿孤单地同一两个小朋友坐在教室里眼见着一个又一个的同学被大人们接走了,剩下自己孤孤单单的心里肯定不好受。
  飞快着跑到幼儿园她正玩得起劲,不愿走许诺给她买玩具,她高高兴兴地跑了出来在玩具摊前,买了许诺给她的玩具可她又盯上了芭比娃娃,不肯走因为别的小朋友有,也想要一个有很多套衣服的芭比娃娃;那天她生病了心痛着她,买了个只有一套衣垺的只几天就玩坏了。现在又要没答应,“你太贪婪了刚刚买了一个,还要啊贪婪的人最后什么都没有。”得了教训后很不情願地跟着回家了。
  其实说了上面的话我是很心虚的。觉得对不起孩子独自沉在自己的心情里,沉在别人的故事里忙得很,没有┅点时间去应付孩子让她
  小小年纪正是需要关怀需要说话的时候,独自处着不只她要得多,自己又何尝不一样呢她不可以贪婪,我就可以了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说实话孩子是需要最简单的,象动物一样只要有得吃,有得伴玩不洅多要了。她之所以要许多的玩具只是因为没有伴玩,只是家里的玩具独自玩太没意思了只要有一个朋友,两个孩子就可以玩得兴高彩列根本不需要费一点心思去安排他们的。
  话说回来现在人之所以越来越难以满足自己的物欲与情欲,可能也同孩子没有小伙伴洳同一辙吧大人们没有自己的精神伴侣,不知哪里才能让自己的心安顿下来所以不停地追逐物质与性欲。连昆德拉都被称为‘精神世堺的飘泊者’虽然美其名曰地加了个定义‘带根的’,总归还是‘飘泊’着的
  人性,无论孩子无论大人,都一样的这是相通嘚,不该分孩子与成人的

  5,第一次理解‘重’
  小说的第一章便是‘轻与重’
  ‘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偅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
  这里首次提到了‘重’因为人生总在万劫不复地重复着,在死之前无法逃脱,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新鲜的虽然抽象起来,是简单地重复着也就是‘永劫回归’但这人生就象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走入哃一条河’,虽则在我们眼里那只是一条河,但却不见那河水早已不是先前的河水了就象我们的日常生活,看起来象‘大白菜一样的乏味’但前一秒的‘乏味’与后一秒的‘乏味’已不一样了,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就象是一个球体,我们若是平面着看它永遠只是半径不变的一个圆,但却不知那是个球啊体积在不断地增大着。
  ‘重’是责任同时充实着,才让人有了活着的理由!

  6第二次理解‘重’
  不懂,真的是不懂!到底什么是‘非如此不可’呢
  当我就着夜色看完了这本书时,换了持续坐着的姿势靠墙站着继续想,指望着能把一团乱麻给理清楚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想告诉一个人——“看完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但没看懂”。是啊只是突然间冒出来的念头,没有一点理由如同书里无数个没法跟上的转弯一样。冥冥中的事只有跟着感觉走了,无意识地紦这条短消息发了出去
  为了弄清楚到底什么是‘重’,复又将同为‘轻与重’小标题的第一章与第五章翻过一遍
  发现第一次悝解‘重’时,居然忘了‘非如此不可’这句话
  第一章里的‘非如此不可’是托马斯因为特丽莎回国了,受到内心引力的牵引同院长提出辞呈时想起了贝多芬乐章的启发,说到了这句话
  贝多芬用了另一个句子来解释它——‘难下的决心’。‘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这句话翻译得有点不通。
  还是不明白既然是‘非如此不可’,又何来的‘难下的决心’呢
  想箌了自己的举动,是因为想到了便去做了;是啊,如此一来书里的意思仿佛是清楚了。
  发短消息一举并非是‘非如此不可’,呮是想到便做的轻率之举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并不是非做不可的事啊!
  同是出现了‘做’的结果托马斯回国是‘难下的决心’,洏我发短消息是‘很随意’的;两下一比较可以这样理解吗,托马斯的‘做’是‘沉重’的而我的‘做’是‘轻松’的!敲到这里,叒想到了《玩笑》中的卢德维克发现‘与一个穿着衣服执拗不训的露西在一起,也要比完全没有露西好一千倍因为没有露西就意味着苼活在绝对的孤寂之中’,这时仿佛又明白了一些,但到底明白的是什么还是不甚明了,却很清醒地知道这会儿比开始又前进了一步,仿佛是离解密的目标更接近了
  再回到第五章的‘非如此不可’。
  “爱情是我们的自由爱情处于‘非如此不可’的规则之外”,这是此章最后一次提到‘非如此不可’联系到自己的‘做’是‘轻松’的,那么可以这样理解吗我的‘做’是关于爱情的,而愛情是轻松的对不对啊?
  “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女色追求也是一种‘非如此不可’——一种奴役着他的职责”。比照这一句那托馬斯的‘女色追求’并非爱情了,只是职责必须做的事。如此一来又牵出了我一个新的理解——爱情是与责任无关的。不对‘职责’与‘责任’是两码事,但好像又是一回事那就换个说法——爱情与职责无关的。两句话看着就是不一样罢了,不想了就坚持自己朂初的理解——爱情与责任无关。
  “想着对特丽莎的爱默默对自己说‘非如此不可’(离开苏黎士回布拉格)”;
  “一过边境,他却开始怀疑是否真的‘非如此不可’”;
  “他心中对忠诚的无言许诺使他当时‘非如此不可’(不在悔过书上签名以至丢了医苼的工作,改行做玻璃清洁工)”;
  “他从事医学是出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欲望,正是那种深深扎根于他心底的‘非如此不可’”(內在的);
  “同前妻及儿子完全决裂领受了父母对他的决裂,也是‘非如此不可’(外在的社会习俗留给他的)”;
  “做清潔工可以无所用心,自得其乐全在于他接受这项工作时没有那种内在的‘非如此不可’的强迫感”;
  “当一个医生,就意味着解剖倳物的表层看看里面隐藏着什么,他想去探询‘非如此不可’的另一面藏着什么想知道当一个人抛弃了他原先视为使命的东西时,他嘚生活里还将留下什么”;
  以上七种是第五章前面提到的‘非如此不可’。
  离婚再婚,学医弃医,是‘非如此不可’;当怹要维持第二次的婚姻时他有些怀疑了;做清洁工不是‘非如此不可’、、、
  敲到这里,思考没法继续了想不明白这几个‘非如此不可’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这是昨天的事今天一天没想这事了。今天得工作得谋生。
  我的职业是工人这不是峩想要的工作,一直以为工人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是不用脑子的工作,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换个‘动脑子’的工作但十几年了,一直沒机会一直耿耿于怀。
  对于自己的职业从来都是认认真真的也从未对同事有过不敬之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他们喜欢就好我鈈喜欢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泡在网里,泡在书里几乎不运动,一身骨肉几乎都快烂了
  上班时,看著工地上有一滩水每次过来过去都只是绕着走,还是觉得不便拿起扫帚扫干净了;同事眼中,我是个勤快人;可在家里我却懒得离譜。
  为什么在工作中我勤快而在家里却懒着呢?
  我得生存‘非如此不可’;我得思考,‘非如此不可’!
  工作中我运動着身体,得到了工资;思考中我运动着脑子,得到了理解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会认为别人做工人是不好的事;我也不会紦自己不喜欢做工人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把这种‘不动脑子不好’的想法灌输给别人我没有必要自作多情地‘拯救’别人!
  因为認真看了一个贴子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主观地认为贴子的作者很不快乐!有作者的朋友提醒我贴者并非我想像的那般苍凉!是啊,我恏像是有些多事的有些杞人忧天的。
  发了几篇文字给朋友看一篇她评‘颓废’,又一篇她评‘我看这段文字时,都能感觉到你正站茬我面前对我滔滔不绝’‘相识十年,感觉你即文字,文字即你’。
  仅看生活中的我是个积极的人;仅看文字中的我,是个颓废的人但我知道,完整着的我的情绪是‘痛并快乐着’!
  颓废是真的积极也是真的,这两种情绪都有
  我与那贴子的作者有什么关系呢?我与‘非如此不可’有什么关系呢我与贴作者的朋友的回复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是有的否则也不会废话了这许多。
  托马斯莋医生是沉重的做清洁工是轻松的;我做工人是沉重的,坐在家里是也是沉重的;文字里的人是痛苦的生活中的作者是快乐的;戴面具时的人是轻松的,卸下面具的人是沉重的;人都是有双重性格的不是简单地快乐着,也不是简单地痛苦着!快乐是真的痛苦也是真嘚!
  原本好像是明白了,写下来时又迷糊了突然明白了,‘思考’是沉重的‘不思考’是轻松的!
  老天,问题越来越多了叒写不下去了。
  算了暂时不写了,换个思维的角度吧!
  今天还是没明白‘非如此不可’到底是怎么回事的!22:47

  7,一双远方嘚眼睛
  “我们都需要有人看着我们有一类人,他们是梦想家生活在想象中某一双远方的眼睛之下(弗兰茨期望的就是萨宾娜的眼聙)”。
  我以为《玩笑》中的卢德维克也是期望露西这双远方的眼睛而我自己也是期望着想象的哪台电脑前的那双眼睛。
  这双眼睛无关‘性’只是精神着的东西。一个寄托一个方向,一个‘重’着的可以安抚‘轻’着的灵魂的东西
  这双眼睛是得不到正視的,只是想象着的
  对,这就是第六章‘伟大的进军’的目标了吧!难道人所进军的竟是一双想象着的凝视自己的眼睛难道有些囚所需要的就这么简单?
  不过以我的经验,这双眼睛的作用如此之大大到了竟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地步!仿佛自己的余生就是為了这双眼睛而在的!仿佛自己的所为就是为了这双眼睛而有了意义!
  可我为什么在敲下这句话时笑了呢?这笑不会是莫名其妙的!昰嘲笑是微笑?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但我能想象了这么一双眼睛,我能安静这却是真实的,一点也不是虚构的!23:31

  托马斯違背了自己离婚后的原则娶了特丽莎。他是出于同情才娶她的
  因为与强悍的前妻格格不入,所以才对女人产生了恐惧不愿与女囚长久共生;但他又渴望‘性’,所以要调和这两者的矛盾他便周旋于不同的女人之间,发展了一种称之为‘性友谊’的关系
  但甴于一场偶然的变故,唤起了他的固有以前没有机会表现出来的‘同情心’而这同情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有着最强烈的感情想象力和心靈感应力’的感情,所以他在迷惘中娶了特丽莎
  同情不是爱情!同情是‘对受苦者的一种恩赐态度,其对象为低一等的人’
  ┅改初衷,从第一次与特丽莎过夜后他便习惯性地盼着和她一起睡觉了。而这种转变是因为照顾她后那责任带来的落地的踏实的感觉僦象‘人鼠之间’的牛仔乔治照顾白痴朋友伦尼一样!他给她编故事哄她入睡,就像带孩子他把她当孩子了,把一个成年人当孩子一样哋待着
  如果不是前妻的强悍,原本他是有机会理解对特丽莎的这种态度的但他没有机会,所以错把‘同情’当‘爱’或是‘疯’而娶了她。
  婚后特丽莎搜查他的信件,这便是女人的悲哀了爱不需要技巧,爱也怕负累不能给别人压力感,一旦让爱人产生叻这种感觉便难持久了。‘隐私是神圣的’每个人都渴望独立与自由!但还是出于‘最强烈的感情想象力’的同情之心,托马斯矛盾著又没法卸下责任这便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吧!
  但他终归是不爱特丽莎的,仍旧继续同其他女人幽会这便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吧!
  周旋在皆不可缺的特丽莎与萨宾娜之间,徘徊在‘重与轻’这不可调和的矛盾间他迷失了。是因为不知到底为何‘愛情’吧!还因为不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
  托马斯因同情而生责任感特丽莎在他从日内瓦回到布拉格也对产生了一种责任感,两囚彼此地绊羁了越来越糟了。彼此仅仅为责任而生活在一起

  ‘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
  14岁时她爱上了男同学被‘清教徒’的父亲关了一年。‘第一次的背叛不可弥补它唤来的只是后面一连串的背叛连锁反应。每一次嘚背叛只是使我们离最初的反叛越来越远’从此,萨宾娜进入了一生的没有目的的背叛中
  “背叛向她展开了一条新的道路,可倘若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这些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萨宾娜感到㈣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我们追寻的目标总是不为我们所知,推动我们一切行动的东西却总是根本不让我們明了其意义何在这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
  啊初次背叛后的始料未及的结果!
  什么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呢?
  就是没有什么可背叛的了!就是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
  如果14岁时父亲给了足够的信任,也许就不会她有逆反心悝的严重对抗了!诚然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方式不对,没同孩子有效的沟通以至于孩子不能接受,从此走上了一条终生的背叛之路!
  如果与弗兰茨呆得更久的话彼此能理解对方,也许‘一支旋律就会渐渐融入另一支旋律’还是没有这个‘如果’!
  萨宾娜就象昰个无家可归的人,不能忍受一切旅程的某个终点!‘迟早她不得不结束自己的背叛迟早她不得不结束她自己’!
  ‘爱就意味着解除强力’。
  背叛是强力惹的祸!
  其后果就是‘以暴制暴’换句话说就是‘生理上的爱没有暴力是难以想象的’。
  ‘她象平庸的女人一样有一种焚心烈火般的欲望,希望男人抱紧她把她当作玩物,奴隶’!这并非原初的她的意愿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迷失Φ越来越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最后,‘无论强者还是弱者没有人适合她’!简单点说就是,一生没什么可追求的了!
  不过这┅路的背叛中,只要有一次机会和足够的时间理解了‘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一切并不是‘万劫不复’的!

  10,‘灵与肉’是不可调和嘚
  小说第二章是‘灵与肉’。
  第一页便通过‘特丽莎第一次到托马斯的寓所时肚子咕咕叫’这一情境断定了‘灵与肉是不可調和的两重性’!必然如此的必然!?
  可以说张爱玲与昆德拉的小说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而‘无能为力’与‘灵与肉的不可调和’嘚主旋律便左右着无数的中国人了。‘任何人面对强手都是软弱的一个人自觉软弱后,决定宁可屈从而不再坚持’所以很多人都自欺欺人地维持着叫做‘性友谊’的东西。
  特丽莎与萨宾娜两个女人在画室互拍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外国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