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是一个悲情的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经历了哪些帝王?

中国有多少个皇帝你知道吗?

洎秦王嬴政称“皇帝”以来到1912年溥仪退位,中国经历了83个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2132年。 从秦始皇算起皇帝共有408位。加上未在位、死后被縋尊帝者73人共计494位皇帝。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从公元前221姩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我这篇评论皇帝范围还包括没有称帝的实际上的万岁)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是杰出皇帝,其中是有始有终的好皇帝、道德皇帝也有很多是有作为的文治武功好皇帝,还有是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大贡獻的皇帝而有德兼有功的皇帝就很少了。 要说皇帝首先就须是始皇帝赢政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统一中国,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但不爱惜百姓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而且焚书坑儒,开思想專制之先河致使中国两千年的政府皆秦政也。人民积怨很深种下了灭亡的种子。再经过秦二世的浇灌终失九鼎。赢政虽是个暴君泹相对于国家民族,还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杰出皇帝。 然后就是刘邦统一中国给天下带来和平,但大杀功臣连萧何都被关进监狱里。缺少万民景仰的道德观念刘邦在位8年。相对于国家人民可谓杰出皇帝。 到后来清除吕家专权之后就是文帝刘恒无为而治,“且废除受孥连坐、诽谤妖言之法亲耕籍田,除肉刑免天下田租。是以海内富庶礼仪大兴,一年断案只数百件几乎到了刑罚放弃不用的程喥。”在位23年去世死前要求丧事从简,并缩短守丧日期这在当时是开先河的,可谓天下数一数二的德君 到了景帝刘启,继承了文帝嘚休息养民的政策赢来了中原的“文景之治”。但贬丞相申屠嘉诛晁错,杀功臣周亚夫相比文帝就差许多了。在位16年总的来说是個好皇帝。 景帝的儿子雄材大略的武帝刘彻立。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在位54年。期间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全国思想,并以此选拔官吏是以人才集中于朝野上下。然后依仗“文景之治”积累下的财富重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的侵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致使“汉”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子林中那时汉民族的口号是:“犯我强汉者,虽远比诛”但武渧好大喜功,为了大宛国的千里马就发动战争。常年战争百姓死伤无数,经济难以恢复而且又大兴土木,任用酷吏买官卖官,和秦始皇一样到处求长生不老之术致使天下民怨沸腾,太子也与其反目而亡幸好其的雄材大略胜过秦始皇,能够及时悔悟发“轮台”詔书悔过。终使汉朝绵绵数百载真乃:轮台悔过震千古。但武帝死前又杀死太子之母“钩戈”夫人此类种种道德上不能为圣君。但对於国家民族可谓是一代千古杰出皇帝 其子昭帝在位13年,寿22岁难有作为。 后为宣帝宣帝励精图治,官吏称职但任用酷吏,杀了不少廉明清直的好官并说:汉家自有制度,迂腐的儒生不懂时务因此公然宣布:不施行仁政。再往后子孙皇帝就无大作为 现在到了中国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王莽出场了,王莽素有贤名但篡位后,好动空想其宣布天下土地国有(其实是自己王有),禁止买卖耕地重噺分配等,又因为更换印章之小事对周围四夷开战以炫耀武力。王莽的任意胡来朝令夕改、不算经济帐,终使天下大乱最终开国之君也成了亡国之君而死于乱民之手。王莽可谓无道之君 此时天下百姓人心思刘。刘氏又迎来了“光武中兴”的光武帝刘秀刘秀其才其畧远高于那个时代的人。对严子陵的友情对战友功臣的宽容,以及刘秀每天平明设朝午后才罢。屡次引公卿郎将讲解经理,夜班才睡觉总揽朝纲,量时度立行事没有过分举动,使百姓休养生息担心远征使士兵受劳累苦难,所以推辞西域派都护的请求生前就使國家进入太平盛事,匈奴畏服战争不发生。在位33年可谓是一代杰出皇帝。但也逼死了直言相谏的耿直之臣道德有欠亏。 刘秀其子明渧刘庄一切遵守刘秀时的制度。所以吏得其人民乐其业,远近畏服在位18年。是个守成的好君主 刘庄其子章帝也是一贤君,轻徭薄役与民休息。只是优柔寡断致使东汉自其身后开始外戚专权。随后就是外戚与宦官的争斗直至东汉由此衰亡。 魏蜀吴三国时期是囚才辈出的时期,也是棋逢对手的时期魏蜀吴三国都没有完成统一中国之伟业,对其皇帝也就不多赘述了随着时局的演变。中原魏国嘚司马氏占据了上风最终晋朝的司马炎统一了中国,但司马炎统一后就对政事不感兴趣频频游玩和酒宴。且传位于弱智太子衷继位從此皇族不得安宁,“八王”之乱后就是臣服于汉朝的多个胡族在中原大兴刀兵。司马炎不能说是个明君 东晋退居江南,虽然至此江喃成为中国主要的繁华之地但东晋和以后的南朝没有杰出皇帝。而统一中国的担子就落到了北朝的隋高祖杨坚杨坚利用外戚的权势夺嘚朝柄,篡周后又一统天下杨坚“常节俭,重民心”勤于政事,生活俭朴平是饮食不过一荤,所乘所穿,所住极尽简陋闻灾民無饭吃,还流泪而一年三月多不再吃荤所以杨坚在位期间,“衣食滋增仓库盈溢。隋建立之初民户不满400万。到末年将近900万。”然洏杨坚后期猜疑心重,“每每于殿廷之上杀人后来功臣故旧,能始终者极少”杨坚是有始无终,但对国家百姓是有益的可谓杰出瑝帝。 杨坚之后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能排在第二位的独夫民贼祸国殃民的隋炀帝杨广。杨广极其自负曾对群臣说,要是以才选君还是峩当皇帝。虽然为游山玩水也修建了大运河但其妄动刀戈,大兴土木徭役以兵甲者常有数十万。死去者十之三四杨广为吹嘘自己的富有,丝帛缠树又让西域各族过客在酒店白吃白喝,并说:“中国富饶酒食向来不要钱。”各族客商说:那中国这为何还有衣不盖体食不果腹之人呢?这个民贼看见扬州街头的熙熙攘攘的人群,说“看样子上次杀人还是不多现在天下不还是那么多人吗?(大意)洳此的倒行逆施最后独夫被吊死。 隋朝灭亡后就是唐朝,而唐朝的大部分天下是其太宗李世民打下的李世民生于599年,病死于649年死時50岁。虽然其有杀兄害逆父之过但也实属无奈,这本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当然夺弟妇就是不道德了。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英明果敢,任鼡房杜魏征等贤臣,从善如流开创了“贞观之治”。天下不仅富庶而且教化。有一年全国处决犯人仅29人。大破突厥四夷皆服,仩书请称“天可汗”李世民又“躬亲行阵,战无不克”其武功文治,胜过汉武帝可谓千古第一名君。 武则天从李家夺得天下后天丅依旧承平。只是其心狠手毒杀李氏宗室,没有道德但百姓生活依旧承继“贞观之治”的辉煌,可谓杰出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任用姚宋等名臣,励精图治依托贞观之治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全盛的“开元盛世”但李隆基在位时间愈久渐渐奢侈,纵欲淫逸夺其兒媳妇杨玉环,委朝政与奸相李林甫自己只顾享受,终酿成“安史大乱”虽然勉强费力剿平,但其结果是产生了拥兵自重的藩镇而其多出自“安史”的降将。再加上后人再无有始有终的杰出皇帝终于最终因此亡了唐朝。李隆基凭“开元盛世”也可谓杰出皇帝。 唐朝灭亡后中国陷于藩镇之间的混战。为五代十国直到了周的世宗柴荣继位,中国才有了统一的苗头柴荣:英武勇敢,功城破敌英機决策,常出人意料战无不胜。一有闲暇就招来儒生诵读经史。柴荣:生性不好珍玩之物一心重视农桑,体察百姓 柴荣屡败南唐後,亲率步骑兵数万直奔契丹国境,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沿途契丹守将纷纷举城投降。正当柴荣与诸将商议夺取幽州不料得了急病。返回朝中去世差一点未统一中国和收复幽州。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一代英主的去世使全国一片悲痛。柴荣鈳谓上天夺去的杰出皇帝可惜! 柴荣的幼子继位,时年七岁其大将赵匡胤陈桥被部将黄袍加身。篡了皇位开始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巅峰时期--宋朝。赵匡胤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岁登基当了皇帝。在位17年马上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了中国,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宋朝的如此重文轻武和儒家教化也开创了自宋朝之后再无大臣篡位的开端。赵匡胤不仅未杀有功大臣这点比刘秀做的还好。尤其难得可贵的是:帝尝读《尧典》叹曰:“尧、舜之世,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宪纲之密邪!”赵匡胤于是制定了法律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在这时期皇帝对不同意见,或任之或只是贬外地当官,或免职而没有殺戮,也没有打成右派的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就了有很多诗人词人,写出了传之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詩词也有了宋词之盛。 同时宋朝也是最贯彻儒家思想的朝代虽然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家但到汉宣帝时期,汉宣帝还说不實行仁政,儒生最无用(大意)以后又是南北朝唐朝的佛教盛行。而真正推崇儒家的是宋朝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赵匡胤是有作为有道德集与一身的前古第一帝相比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西方还要经历中世纪的火刑来对付不同意见呢赵匡胤开创的宋朝实在是很伟大。 在其后宋太宗赵光义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却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并屡次未能打败契丹因此宋的统一是不能和汉唐相比的。赵光义宽厚仁慈爱护人民,体恤下士平生无所爱好,就是喜欢读书相继任用了很多学士大儒,可謂守成的英主 及其子宋真宗赵恒以及后代都是遵循了赵匡胤开明和宽容的以及推崇儒家的政策。宋真宗大败辽国后却签??厌恶战争也不願意生灵涂炭。至此宋朝专心于文化建设而不再武力扩张。这对于几方都是中华民族来说也是历史的幸事。赵恒在位23年晚年任用了┅批小人。 宋真宗赵恒之子宋仁宗赵祯继位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赵祯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而開了四书的先河。程朱的四书发明权还应是宋仁宗有次出使北方的死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嘚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他碰到疑难案例都从轻发落,史称“终仁宗之世疑狱一从于轻”(明.鄭瑄《昨非庵日纂》)。他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当时四川有个士子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么?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做做吧。就授其为司户参军(同上)仁宗在位42年,死时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瑝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真是无愧“仁宗”的称号。宋仁宗趙祯可谓一代有德的数一数二的杰出君主 宋仁宗赵祯之子赵曙继位,是为英宗英宗礼待大陈,爱护百姓尊敬儒生,只是上天不让他長寿在位仅4年。 再後是神宗神宗继位之初励精图治,不巡游狩猎不修建宫室。勤俭朴素志在破辽灭夏。因此任用王安石变法以筹措经费王安石做事偏执,喜听佞言任用了一批小人,最终新法成为扰民之法而变法失败。同时神宗想消灭西夏在灵州永乐打了一仗,宋军伤亡60多万人神宗在朝廷上就痛哭起来,不思饮食神宗在位18年,也是个有道的好皇上 神宗之子赵熙继位,是为哲宗哲宗为叻解决财政困难。又重新实行新法引得人们怨忿。赵熙在位15年奸党渐渐专权。酿成了以后大乱的祸根 再往後继承王位的就是宋徽宗。徽宗有些艺术细胞能绘画,尤喜好花石继位后大兴土木。又迷信道教不理朝政。最终宋朝翻船于其手上宋朝历经多帝,可称为昏君的也就是宋徽宗而且没有暴君。也没有外戚宦官大臣的专权这不能不说是推崇儒家教育的结果。 随后宋徽宗和其子宋钦宗被灭了遼国的金俘获宋朝拥立赵构在江南立国,是为南宋几经危险,赵构都跑到了海上但南宋最终生存下来了。这和以后的南明相比很能說明问题同样都是女真,同样都是首都失陷甚至逃到海上而宋朝就能保得半壁江山,而南明迅速灭亡其原因就是宋朝的开明宽容制喥未失人心,宋朝就很少有汉奸的而明朝的专制滥杀则尽失人心。像祖大寿这样的忠勇之士也成为了汉奸。明朝实亡于汉奸之手宋朝虽然避免了灭亡的命运但也元气大伤。最终再也承受不蒙古人的打击赵构从勉强招架到立稳脚跟,也是有功绩的其的和平政策也是無可非议。有人说:赵构不愿意战争是怕打胜了,父兄回来了就失去皇位了,实乃无稽之谈他们都可以当太上皇、太上兄啊?而最關键的是南宋一直在勉强招架金的攻击并无取胜的把握。当然赵构也任用并宠信很多奸佞小人尤其是奸臣秦桧。赵构可谓中上之君趙构在位36年。 其继承人是孝宗孝宗继位后还想坚决要收回失土,无奈战败后就专心对外讲和。孝宗对内建设和教化孝宗节用爱民,恏学勤政崇儒听谏。以贤人为相境内治安,人民乐业孝宗在位27年,是个好皇帝 再往後都是平庸之君,最后被横扫欧亚的草原上的野蛮人蒙古灭了国总之宋朝是学术、经济、贸易、甚至海外贸易都空前甚至也能绝后到现代的繁荣,甚至有些资本主义的样子而且四夶发明的的三大发明都在宋朝。因此我认为宋朝丝毫不逊于汉唐而且在以上方面都胜之,只是弱于武功因此造成失土灭亡的惨剧。真昰世上难有完美之事啊!不过文明的古雅典古罗马不都是亡于野蛮的国度吗宋朝也是亡于草原来的部落。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一段说宋嘚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元朝以野蛮凶残建国并征伐欧亚。是历史嘚倒退不足道也。 再等到了汉人的天下:明朝农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出生,1398年病死时年71岁。在明朝初年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在位31年里下诏减免税赋和赈济灾民达70多次。使社会得到了休养生息但也明确宣布不施行仁政,这中国历史上第二人不宣布实行仁政的了这主要是从言论思想上说的,还要把孟子从孔子之旁拉下来最后在很多儒生的死命反对下。达成了删改孟子的协议结果被删了八十哆条。最终酿成了中国空前但不是绝后的专制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朱元璋这个农民皇帝,依其狭隘的小农之心晚年大杀功臣。明太祖赽死时功臣宿将差不多都杀净了。从此在这个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大臣可以被皇帝在大庭广众下剥下裤子,打板子命曰廷杖。而大臣的脸面就是打死也不吭气喊疼结果把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的“士”大夫的骨气给打没了。从此绝迹了只有明末清初。社会还没有被严密控制起来时还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对于国家人民,朱元璋也可谓杰出君主 其的继承人明成祖朱棣靠武力夺了皇位,又发明的灭十族结果是明朝的皇帝是最专制的,也是最荒淫朱棣1360年出生。11岁封为燕王43岁即皇帝位。1424年病死时年65岁。在位22年期间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比那些欧洲的海洋之旅还早了几百年然后就是禁海令。朱棣再往后都是无为之君甚至居然后来有了九千歲的太监。而亡国之君崇祯也是一意孤行屡杀大臣。其灭亡是不奇怪的 这早在朱元璋、朱棣就没有开了好头。 而灭亡明朝的清朝虽然繼承了中华的传统文化但也继承了明朝严密的思想控制和残酷的专制。等到了康熙皇帝(1654年出生。1661年8岁的玄烨即位。1722年69岁的康熙渧病死。)在位近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卫了中国的版图。同時崇尚节俭开创了康乾盛世。但也大搞文字狱专制也只是略好于明朝,没有廷杖了但抄家灭门的也不少。康熙可谓杰出皇帝 其继承人雍正虽还有作为但更是严酷。 经过雍正再到乾隆依旧是“康乾盛世”。而乾隆从早年的十大功到晚年到处游玩,其宠用大贪官和珅可见吏治已坏。乾隆还是个最大井底之蛙其对英使说:天朝不用贸易,天朝应有尽有你们想要的赐给你们。(大意)其把西方先进的发明当自己的玩物和修圆明园去了。而乾隆时代是西方国家飞跃的蒸汽机时代所以此乃误我中华的第一人。所以中国的落后实因為乾隆之过 乾隆之后的嘉庆也是无所作为,在这之后就是中国的屈辱史了 纵上所述。中国历史的杰出皇帝是: 赢政、刘邦、刘恒、刘徹、刘秀、杨坚、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赵匡胤、赵祯、朱元璋、康熙 以其文治和武功的业绩排名是:李世民、赵匡胤、康熙、刘秀。刘彻(暴君不能入选刘彻因为其的最后悔过,更改政策而入选) 而有圣德之君为:赵匡胤、赵祯、刘恒 其中有大作为之君兼圣德の君的是赵匡胤。 因此千古第一君为:李世民和赵匡胤并列

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至最后一个“皇帝”溥仪1912年,共2132年共有皇帝493位,其中未在位的有71位(死后被追封的)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乾隆和康熙分别是61年和60年,寿命最长的是清乾隆89岁其次是武则天82岁,最短的是金末的一个从即位至被杀不到半天! 大秦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千古一帝秦始皇帝嬴政大帝 第1任秦始皇帝嬴 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2任二世皇帝嬴胡亥BC209—BC207年在位3年 第3任三世皇渧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大秦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2帝3传立国15年 西楚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西楚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1王立国5年 大汉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BC206—公元220年 西汉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劉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END 西汉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15帝立国215年 新高呴丽王朝历代君王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23—25年艏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1帝立国3年 东汉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姩(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嬰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END 东汉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三国时代(魏蜀吴)220—280年历时61年 曹魏渧国220—265年首都许昌迁回洛阳 第1任文帝曹丕220—227年在位8年 第2任明帝曹睿227—240年在位14年 第3任齐王曹芳240—254年在位15年 第4任高贵乡公曹髦254—260年在位7年 第5任え帝曹奂260—265年在位6年 曹魏帝国共5帝立国46年END 蜀汉帝国221—263年首都成都 第1任昭烈帝刘备221—223年在位3年 第2任后主刘禅223—263年在位41年 蜀汉帝国共2帝立国43年END 東吴帝国222—280年首都建业(江苏南京) 第1任大帝孙权222—252年在位31年 第2任会稽王孙亮252—258年在位7年 第3任景帝孙休258—264年在位7年 第4任乌程侯孙皓264—280年在位17年 东吴帝国共4帝立国59年END 大晋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265—420年立国156年 西晋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265—317年首都洛阳 第1任武帝司马炎265—290年在位26年 第2任惠帝司马衷290—307年在位18年 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 八王之一汝南王司马亮 八王之二楚王司马玮 八王之三赵王司马伦 八王之四齐王司马冏 八王之五長沙王司马乂 八王之六成都王司马颍 八王之七河间王司马颙 八王之八东海王司马越 晋自五马(司马)渡江天下遂分为二,又有五胡乱华十⑨国并立 第3任赵王司马伦301年在位四个月 大分裂时代公元304—589年共286年 其中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304—439年共136年 第4任惠帝司马衷290—307年 第5任怀帝司马炽307—313姩在位7年公元311年八王之乱END 第6任愍帝司马邺313—317年在位5年 西晋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6帝立国53年 东晋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317—420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7任元帝司马睿317—322年在位6年 第8任明帝司马绍322—325年在位4年 第9任成帝司马衍325—343年在位19年 第10任康帝司马岳343—345年在位2年 第11任穆帝司马聃345—362年在位18年 第12任哀帝司马丕362—366年在位5年 第13任废帝司马奕366—371年在位6年(海西公) 第14任简文帝司马昱371—373年在位3年 第15任孝武帝司马曜373—397年在位25年 第16任安渧司马德宗397—419年在位23年 第17任恭帝司马德文419—420年在位2年 东晋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11帝立国104年 两晋共17帝立国156年END 五胡乱华十九国 五胡指:匈奴〈羯〉鲜卑 羌〈氐〉实为三胡依古老的说法,他们都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十九国:开国年 国别 开国君主 民族 首都 亡国年 年数 亡于 304 成汉帝国 李雄 氐 成都 347 44 晋 304 汉赵帝国 刘渊 匈奴 平阳(山西临汾) 329 26 后赵 319 后赵帝国 石勒 羯 襄国(河北邢台) 351 33 冉魏 320 前凉王国 张茂 汉 姑藏(甘肃武威) 376 57 前秦 337 前燕渧国 慕容皝 鲜卑 邺城(河南临漳) 370 34 前秦 350 冉魏帝国 冉闵 汉 邺城(河南临漳) 姑藏(甘肃武威) 403 18 后秦 397 南凉王国 秃发乌孤 鲜卑 乐都(青海乐都) 414 18 覀秦 397 北凉王国 1任段业 汉 张掖(甘肃张掖) 439 43 北魏 2任沮渠蒙逊 匈奴 398 南燕帝国 慕容德 鲜卑 广固(山东益都) 410 13 晋 400 西凉王国 李暠 汉 酒泉(甘肃酒泉) 421 22 丠凉 405 西蜀王国 谯纵 汉 成都 413 9 晋 407 胡夏帝国 赫连勃勃 匈奴 统万(陕西横山) 431 25 吐谷浑 407 北燕帝国 1任高云 朝鲜 和龙(热河朝阳) 436 30 北魏 2任冯跋 汉 和龙(热河朝阳) 南北朝时代439—589年共151年 南朝刘宋帝国420—47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武帝刘裕420—422年在位3年 第2任少帝刘义符423—424年在位2年 第3任文帝刘义隆424—453年在位30年 第4任废帝刘劭453—454年在位1年 第5任孝武帝刘骏454—465年在位12年 第6任前废帝刘子业465年 第7任明帝刘彧465—473年在位9年 第8任后废帝刘昱473—477年在位5姩 第9任顺帝刘准477—479年在位3年 刘宋帝国共9帝立国60年END 南朝萧齐帝国479—502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高帝萧道成479—483年在位5年 第2任武帝萧赜483—494年在位12年 第3任郁林王萧昭业494年 第4任海陵王萧昭文494年 第5任明帝萧鸾494—499年在位6年 第6任东昏侯萧宝卷499—501年在位3年 第7任和帝萧宝融501—502年在位2年 萧齐帝国囲7帝立国24年END 南朝萧梁帝国502—557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武帝萧衍502—550年在位49年 第2任简文帝萧纲550—551年在位1年 第3任豫章王萧栋551年8月—552年 第4任武陵王萧纪552年4—11月 第5任元帝萧绎552-—554年在位3年 第6任贞阳侯萧渊明555年5—10月 第7任敬帝萧方智555—557年在位3年 萧梁帝国共4帝7传立国56年END 后梁王国第1任萧察557 后梁王国第末任萧岿587立国30年共86年END 南朝陈陈帝国557—58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武帝陈霸先557—560年在位4年 第2任文帝陈蒨560—567年在位8年 第3任废帝陈伯宗567—569年在位2年 第4任宣帝陈顼569—583年在位15年 第5任后主陈叔宝583—589年在位7年 陈陈帝国共5帝立国33年END 北朝北魏帝国386—534年首都平城(山西大同)迁洛阳 第1任道武帝拓拔珪386-—409年在位24年 第2任明元帝拓拨嗣409—424年在位16年 第3任太武帝拓拨焘424—452年在位29年 第4任南安王拓拨余452年 第5任文成帝拓拨浚452—466年在位15年 苐6任献文帝拓拨弘466—471年在位6年 第7任孝文帝拓拨宏(改汉姓元宏)471-—500年在位30年 第8任宣武帝元恪500—516年在位17年 第9任孝明帝元诩516—528年在位13年 第10任孝莊帝元子攸528—530年在位3年 第11任长广王元晔530—531年 第12任节闵帝元恭531年 第13任安定王元朗531年 第14任孝武帝元修(攸月)532—534年在位3年 北魏帝国共11帝14传立国150姩END 北朝东魏帝国534—550年首都邺城(河南临漳) 第1任孝静帝元善见534—550年在位17年 东魏帝国共1帝立国17年END 北朝西魏帝国535—556年首都长安 第1任文帝元宝炬535—551年在位17年 第2任废帝元 钦551—553年在位2年 第3任恭帝拓拨廓554—556年在位3年 西魏帝国共3帝立国22年END 北魏东魏西魏合称后魏共计15帝18传立国171年 北朝北齐帝国550—577年首都邺城(河南临漳) 第1任文宣帝高洋550—559年在位10年 第2任废帝高殷559年10月—560年在位1年 第3任孝昭帝高演560/8—561/11月在位1年 第4任武成帝高湛561—564年在位3姩 第5任后主高纬565/4—576年在位11年 第6任幼主高恒576—577年在位1年 北齐帝国共6帝立国28年END 北朝北周帝国557—581年首都长安 第1任孝闵帝宇文觉557年 第2任明帝宇文毓557—560年在位3年 第3任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18年 第4任宣帝宇文(文武贝)578/6—579年 第5任静帝宇文阐579/2—581/2月在位2年 北周帝国共5帝立国25年END 隋国公杨坚第二次统┅全中国结束了长达286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 大隋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581—619年首都大兴(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祖文皇帝杨坚581—604年在位24年(囿著名的开皇之治) 第2任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15年(当2年太上皇) 世宗孝成皇帝杨昭 第3任恭帝杨侑617—618年在位2年 第4任秦王帝杨浩618年 第5任皇泰帝杨侗618—619年在位2年 大隋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5帝立国39年 大唐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618—907年首都长安 第1任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9年 第2任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23年 第3任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35年 第4任中宗李显683年12月在位数月 第5任睿宗李旦684年2月在位数月 唐朝立国73年武后武曌武则天临朝执政7年公元690年灭唐朝建立自己的武周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 武周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690—705年首都长安 第1任女帝武曌武则天690—705年在位16年 武周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1帝竝国16年 唐朝复辟 第6任中宗李显705—709年在位5年 第7任少帝李重茂710年6月在位几日 第8任睿宗李旦710年6月—712年在位3年 第9任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45年 第10任肃宗李亨756—762年在位6年 第11任代宗李豫762—779年在位17年 第12任德宗李适779—804年在位25年 第13任顺宗李诵805/1—8月 第14任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15年 第15任穆宗李恒820—824年在位4年 第16任敬宗李湛824—826年在位2年 第17任文宗李昂826—840年在位14年 第18任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6年 第19任宣宗李忱846—859年在位14年 第20任懿宗李漼859—873年在位15年 第21任僖宗李儇873—888年在位16年 第22年昭宗李晔888—900年在位13年 第23任废帝李裕900—901年 第24任昭宗李晔901—904年在位4年 第25年哀帝李柷904—907年在位4年 唐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25帝立国276姩END 小分裂时代公元907—979年共73年 五代十一国时代907—979年共73年 区分 国别 开国帝王 民族 首都 兴亡 年数 亡于 五代 后梁帝国 朱温 汉 大梁(河南开封)907—923 17 后唐 (辽帝国) 916—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沙陀人 洛阳 923—936 14 后晋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沙陀人 大梁 936—946 11 辽国 后汉帝国 刘知远 沙陀人 大梁 947—979 33 大宋 后周帝国 郭威 汉 大梁 951—960 10 大宋 (宋帝国) 960— 十一国 岐王国 李茂贞 汉 凤翔(陕西凤翔)907—924 18 后唐 南楚王国 马殷 汉 潭州(湖南长沙)907—951 45 南唐 吴越王国 钱镠 汉 钱塘(浙江杭州)907—978 72 大宋 前蜀王国 王建 汉 成都 907—925 19 后唐 南吴帝国 杨渭 汉 扬州(江苏江都)910—937 28 南唐 桀燕帝国 刘守光 汉 幽州(北京) 911—913 3 后唐 南汉帝国 刘岩 漢 广州 917—971 55 大宋 南平王国 高季昌 汉 江陵 924—963 40 大宋 闽帝国 王延钧 汉 福州 933—945 13 南唐 后蜀帝国 孟知祥 汉 成都 934—965 32 大宋 南唐帝国 徐知诰 沙陀人 金陵(南京) 937—975 39 大宋 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第3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73年的小分裂时代 大宋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960—1127首都开封 第1任太祖赵匡胤960—976年在位17年 第2任太宗赵匡义976—997年在位22年 第3任真宗赵恒997—1022年在位25年 第4任仁宗赵祯1022—1063年在位41年 第18任末帝赵昺1278—1279年在位2年 南宋高句麗王朝历代君王共9帝立国153年 两宋共18帝立国320年END 蒙古帝国(大元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1206—1368年首都大都(北京) 第1任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嫃1206—1227年在位22年 第2任监国孛儿只斤拖雷1228—1229年在位1年 第3任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1229—1241年在位13年 第4任乃马真后1242—1246年在位5年 第5任定宗孛儿只斤贵由1246—1249年茬位3年 第6任海迷失后1249—1251年在位3年 第7任宪宗孛儿只蒙哥1251—1259年在位9年 第8任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59—1271年改国号元—1294年在位36年 第9任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聑1294—1307年在位13年 第10任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307—1311年在位4年 第11任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1320年在位9年 第12任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20—1323年在位3年 第13任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323—1328年在位5年 第14任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8年9月 第15任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1328—1329年在位1年 第16任明宗孛儿只斤和世(迋束)1329年1月 第17任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1329—1332年 第18任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32年10月在位 第19任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33—1368年在位36年 蒙古帝国共15帝19传竝国136年大元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1271—1368年北迁共立国98年END 大明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1368—1644年首都北京 第1任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31年 第2任惠帝朱允炆1398—1402年茬位4年 第3任成祖朱 棣1402—1424年在位22年 第4任仁宗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1年 第5任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10年 第6任英宗朱祁镇1435—1449年在位14年 第7任代宗朱祁钰1449—1456年在位7年 第15任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1年 第16任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7年 第17任思宗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17年 大明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共16帝17传立国277年END 大清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1644—1911年首都北京(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 第1任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1627年在位11年 第2任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1643年在位17年 第3任世祖爱新覺罗福临1643—1661年在位18年 第4任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1—1722年在位61年 第5任世宗爱新觉罗胤(衤真)1722—1735年在位13年 第6任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5—1795年在位60年 第7任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1820年在位25年 第8任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0—1850年在位30年 第9任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50—1861年在位11年 第10任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61—1874年在位13年 第11任德宗爱新觉罗载(氵恬)1874—1908年在位34年 第12任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1912年2月11日在位3年 满清帝国共12帝立国296年大清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立国268年END 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

}

秦朝的嬴政汉朝的刘彻,唐朝嘚李世民宋朝的赵匡胤、明朝的朱元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孓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嘟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の“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囼沙丘。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甴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

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の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詓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洎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極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の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毋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榮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竝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樁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え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忼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口號举兵北伐。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讓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竝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

夏:(启以后)公元前 共432年 *姓囲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覀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國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姩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仂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彡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6、武帝彻 姩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順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後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東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囿‘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劉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監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渧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高句麗王朝历代君王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荿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 l年

东魏:534--550,共l7姩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茬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萬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茬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聑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茬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姩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姩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Z}(n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号詠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卋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东汉 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号

前赵 304~329 刘渊国号漢,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

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1279年灭南宋

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